露辰焕颜新肌泥膜推出的三色泥膜都有什么效果?

  2017年的双十一,露辰打破传统微商备战十一的模式,双十一当天加班加点把10000份新品免费发送到全国代理手中,顺利打响起盘第一炮。  直击生产车间 为顺利起盘扬帆  露辰的贴片式泥膜引进的是国外进口的最优秀设备和技术,采用全进口的优质原料,同时为了能够赶上双十一的大潮露辰品牌总经理辛承夏先生赶赴生产现场亲自监工,保证新品的产量、质量、效率!为所有露辰代理商们严格把好产品关。  露辰品牌总经理辛承夏先生在生产车间  “三色泥膜”呈现护肤新主张  此次露辰面市,推出的三色泥膜,分别为:  粉色泥(樱花):富含樱花萃取物及多种舒缓保湿植萃精华,补水保湿同时,温和清理皮肤脏污及多余角质,有效改善粗大毛孔,紧致净透肌肤,还原婴儿般的细腻光滑肌肤。  绿色泥(草绿盐角草):富含草绿盐角草及多种舒缓保湿植萃精华,清洁皮肤多余油脂,改善因环境污染和化妆产生的肌肤痘痘,同时吸附分泌过多的皮脂、毛孔灰尘、妆后残留物,令肌肤水润透亮。  黑色泥(竹炭):萃取竹炭中的有效成分,清洁皮肤多余油脂,改善肌肤水油平衡,同时吸附分泌过多的皮脂、毛孔灰尘、妆后残留物,令肌肤匀净透亮。  自然主义品牌露辰  秉承着对自然主义的崇尚、对乐活生活的态度,露辰成为植物发酵护肤的首创者。从露辰采用的天然竹筒发酵工艺就可以看出,在追求不添加对肌肤有害的化学物质,天然植物萃取自然发酵的工艺上,露辰绝不妥协,并且始终致力于将最优质、最健康的产品推向市场。  23年化妆品产品的精雕细琢,23年化妆品研发的独具匠心,23年化妆品销售独占鳌头。露辰一直在路上……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奈博网看到的,谢谢!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亲,欢迎来到360化妆品网!请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详情
填补国内贴片式泥膜空白市场——露辰焕颜新肌泥膜
来源:企业供稿&&&&
浏览次数:13373&&&
字号:[小&&大]
核心提示:露辰焕颜新肌泥膜——全新概念面膜。泥膜与传统意义上的面膜不同,其采用天然竹纤维面膜巾,即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一种纤维素纤维,是继棉、麻、毛、丝之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
&  2016年全球护肤品市场规模为736.2亿欧元,占化妆品市场总量的36.1%,面部护理产品是护肤品市场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占比达90%以上。当中2016年全球面膜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8%达到86.9亿美元,占同期全球护肤品市场规模总量的11.9%。可见女性对于天使肌的追求俞加强烈,天然健康的新护肤方式已成新趋势。
  露辰焕颜新肌泥膜&&全新概念面膜
  特殊材质制作。泥膜与传统意义上的面膜不同,其采用天然竹纤维面膜巾,即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一种纤维素纤维,是继棉、麻、毛、丝之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纤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者同属于高聚糖,总量占纤维干质量的90%以上,其次是蛋白质、脂肪、果胶、单宁、色素、灰分等,大多数存在于细胞内腔或特殊的细胞器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生理作用。
  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同时又具有天然抗菌、抑菌和抗紫外线功能。竹纤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天然环保型绿色纤维。
  新肌泥膜,给你不一样的小心机
  粉色泥(樱花):亮白肤色。富含樱花萃取物及多种舒缓保湿植萃精华,补水保湿同时,温和清理皮肤脏污及多余角质,有效改善粗大毛孔,紧致净透肌肤,还原婴儿般的细腻光滑肌肤。
  绿色泥(草绿盐角草):控油祛痘。富含草绿盐角草及多种舒缓保湿植萃精华,清洁皮肤多余油脂,改善因环境污染和化妆产生的肌肤痘痘,同时吸附分泌过多的皮脂、毛孔灰尘、妆后残留物,令肌肤水润透亮。
  黑色泥(竹炭):清理浊气。萃取竹炭中的有效成分,清洁皮肤多余油脂,改善肌肤水油平衡,同时吸附分泌过多的皮脂、毛孔灰尘、妆后残留物,令肌肤匀净透亮。
  全国首款木乃伊焕肤面膜,你专属的面具面膜!
  经过大量试用后显示,露辰焕颜新肌泥膜对于改善肌肤粗糙、深层清洁毛孔、紧致肌肤轮廓、清理多余油脂、促进后续护肤产品的吸收等功效显著,同时还具备紧致、提升、还原小V脸,微整形功效的面膜,所以拥有了露辰泥膜相当于把美容院搬回家!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的作品(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等),仅供阅读使用,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描述和立场,作品相关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本网站仅作信息展示之用。
资讯相关文章
加盟费用:3万至5万
申请代理:
招商区域:全国
品牌口碑:
洁宝集团作为专业面膜OEM生产商,拥有自己的面膜OEM工厂,技术力量雄厚,使用德国Fleissner、DILO、法国NSC等公司配套的先进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值得您的信
加盟费用:5万至10万
申请代理:
招商区域:全国
品牌口碑:
  莱倩(国际)化妆品集团,始创于2000年,是一家集中高档专业彩妆、护肤美容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培训和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型企业。旗下拥
加盟费用:5万至10万
申请代理:
招商区域:全国
品牌口碑:
广州市华侬化妆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营销为一体的综合性日化企业。华侬拥有二百余年的化妆品制造研发经验。厂房设于广州白云区太和镇花园式厂房,环..
加盟费用:3万至5万
申请代理:
招商区域:全国
品牌口碑:
圣蜜莱雅旗舰店,专业提供圣蜜莱雅化妆品批发、圣蜜莱雅化妆品代理、圣蜜莱雅化妆品招商。圣蜜莱雅的标语是:水一点,润一点,每天让你白一点。旗下的产品系列..
360xh微信手机报免费送微信了吗?扫一扫二维码
微信号:gd360xh
新闻关注排行
微信号:cocov360
| | 电话:020-传真:020- Email:广告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州潮流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网文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QQ:;邮箱,我们将会及时处理。信息详细 - 果果幼儿园
与婴幼儿一起做游戏
作者: 果果幼儿园
  
第一章    与婴幼儿一起做游戏 第一节   2―3岁婴幼儿角色游戏特征与材料的投放        要有一段开场白一、2―3岁婴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要特征   (一) 按照个人的喜好随意摆弄材料,没有明显的情境支配婴幼儿对什么材料都有极大的兴趣,都想摸一摸、试一试,不受情境的支配,由此还会发生许多的矛盾。如:刚开始进行“小医院”的游戏时,婴幼儿对于医院的针筒都特别感兴趣,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在抢针筒,当病人小宝抢到针筒后,就带着针筒走出了医院,来到了娃娃家,不管看到谁,就是给他(她)扎上一针,而且扎的部位是各不一样,反正哪里顺手就扎哪里。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和婴幼儿的年龄特征有关系的,他们只满足于反复摆弄玩具,不会按照游戏情节进行拓展。(二)角色转换较快,角色意识较差婴幼儿角色意识较差,随着他们的喜好随时转换角色,喜欢什么角色就担任什么角色。如:小欣主动要求担任娃娃家的妈妈,她先是抱了一会儿娃娃,再烧了几个小菜,接着她就离开了娃娃家,来到小医院,帮助护士天天整理药瓶了,这时,娃娃家妈妈的角色无人担任了……这是由于婴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他们随时都会被其他因素所吸引,转换角色。(三)经常会有一些违反常规的游戏行为婴幼儿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还不丰富,有的经验只是局部的、不完善的,所以2-3岁婴幼儿在游戏中受到已有经验的局限,有时会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游戏行为。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爸爸妈妈准备烧菜,请客人吃饭,只见爸爸妈妈把所有的材料都放进锅里,不管是蔬菜还是水果,反正烧了再说;或者重复自己喜欢的切菜的动作,把“烧好的菜”再一个个切开来。如此重复进行,这是婴幼儿对于“厨房工作”的经验缺失造成的。(四)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节中,缺乏相互合作的意识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只会对自己喜欢的物品感兴趣,而不会去思考怎么样和同伴进行合作交往,所以在游戏中缺乏合作意识。如:婴幼儿都爱到超市进行购物,他们在购物时会推着小推车选择自己喜爱的物品,然而他们不会模仿超市购物的情节到收银台和收银员进行结帐,而是自己摆弄起收银机来。        (五) 情节发展过于单一,有从众性对“情节发展过于单一”也要有一段论述,再举下面的例子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婴幼儿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有从众心理。如:一个“病人”说肚子疼,接着其他“病人”都说自己肚子疼。一个“顾客”说“要买鸡腿”,其他的“肯德基顾客”都说自己要买鸡腿。 二、2-3岁婴幼儿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投放(一)观察婴幼儿前一游戏中的行为,调整材料的投放,丰富游戏的情节     1、观察婴幼儿的游戏行为,投放适合需求的材料婴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的时候,教师主要的职责之一是观察婴幼儿的游戏行为,把握婴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需求,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投放。如:小宝担任了医院的医生,但是今天来看病的病人不多。小宝医生有点无聊了,可他又不想离开岗位,在发呆了一段时间后,小宝突然手握拳头,放在耳边,脸对着娃娃家大声说起来:“娃娃家的妈妈吗?你们的宝宝可以来打预防针了。”于是,过了一会儿,娃娃家的妈妈果然带着娃娃来打预防针了,小宝医生相当满足于这个情节中。细细一想,电话是现在每个家庭都拥有的,婴幼儿对于电话已有了相当多的经验,可以预想到他们会用电话来拓展许多游戏情节,于是,教师就收集了许多手机、电话机,在游戏中供婴幼儿自由选择。2、正确判断婴幼儿已有的经验,投放新的材料当婴幼儿对相关的游戏做熟了以后,已经没有新的挑战的情况下,教师面临选择:是开展新的游戏内容,还是丰富游戏情节、继续这个游戏?通过反复的尝试后发现,婴幼儿们虽然对原有的游戏情节“做熟”、“做透”了,但是,2-3岁婴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1)他们喜欢反复摆弄。有的游戏虽然他们已经玩熟了,但他们还是热衷于这些游戏的开展。(2)与中大班的幼儿相比,2-3岁婴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缺失,他们不会拓展小剧场、造飞机等游戏情节,而是对生活中常见的娃娃家、医院、肯德基等比较感兴趣。所以,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把握婴幼儿的已有经验判断,投放一些新的材料,给予婴幼儿新的挑战,在和材料的互动中推进游戏的开展。如:在开展医院的游戏时,原来的材料提供是:只有医生一个角色,婴幼儿随意进行材料摆弄。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游戏后,发现婴幼儿对医院里的器械已经摆弄得相当熟练了,知道各种器械所特有的用途。而且婴幼儿的生活经验也让他们关注到了医院里看病的具体情节:有医生、护士,看病前先要挂号等等,在婴幼儿的经验得到一定的丰富后,也要给予婴幼儿新的挑战,于是,就模拟医院的情节,在材料的投放上有所调整,加入了病历卡、护士的操作间等等,婴幼儿在材料的暗示下,有了角色的分工,拓展了游戏的情节。3、发现婴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投放材料要有一段论述,再举下面的例子(1)婴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感兴趣的、有操作需求的,教师要及时给予支持。如:在前一阵“下雨了”这个主题的开展过程中,婴幼儿对于水有了很大的兴趣,特别是每天的洗澡成为他们交流的话题。那么,游戏中是否也可以有“洗澡”这一情节的开展呢?于是,教师为婴幼儿提供了“澡盆”、“沐浴露”、“毛巾”等生活中洗澡的物品。因为是课程中已有经验的积累,又有生活中经验的依托,婴幼儿看到材料后,不用教师过多的指导,娃娃家的爸爸妈妈马上就开始给婴幼儿洗澡了。(2)和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婴幼儿平时感兴趣的事物,在游戏中进行材料投放。如:一次,小雨点家长说,小雨点爱玩医院的游戏,她对“擦棉花球”这一情节产生兴趣,并且会重复这一动作。仔细想想,婴幼儿在吊盐水、打针时,确实直接感受到的是护士用药水棉花进行消毒。虽然只是一件小小的材料,却是婴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于是,教师在医院的游戏材料中添加了棉花棒、棉花球等,让婴幼儿在游戏中使用。4、弥补婴幼儿生活能力的缺失,投放材料要有一段论述,再举下面的例子如:婴幼儿在练习穿脱衣服的本领,教师就有意识的在“娃娃家”里增加几件漂亮的小衣服,婴幼儿很乐意去摆弄,练习给娃娃穿衣服的本领。在这个游戏中,将枯燥的生活能力的练习完全融入到婴幼儿的游戏当中,婴幼儿乐意去操作、练习,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游戏中材料的投放、运用1、合理判断材料的价值,有所取舍要有一段论述,再举下面的例子如:在超市游戏的开展中,婴幼儿对超市购物的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何推进游戏的开展呢?教师就帮助婴幼儿回忆和爸爸妈妈购物的经验,知道买好东西是要付钱的,刷卡也可以,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钱”的概念还是模糊的,不知道货币的面值大小和交易的过程,反而对于“刷卡”,倒是更感兴趣,于是我们就投放了银行卡,供婴幼儿使用,婴幼儿的游戏热情又进一步高涨起来。2、帮助婴幼儿理解材料真正的意义在每次新材料投放的初期,婴幼儿可能一下子还不能操作自如,还不能有规则地进行摆弄。这时,教师为帮助婴幼儿理解材料真正的意义,允许婴幼儿有一个“瞎”摆弄的过程,让婴幼儿从无规则的摆弄到有规则的游戏。如:在电话机投放的初期,婴幼儿无论担任什么角色都喜欢拿着一个电话机,医生、司机、超市服务员等等都要手机,都会用手机不停的打电话。特别是楷楷,他索性拿着电话机,坐在楼梯口,整个游戏过程中,他都在打电话。这时,教师不是急于进行介入,而是观察孩子:楷楷一会儿对着电话:“喂喂喂”的叫几声,一会儿又会对着电话说:“我要上班去了”……反正是自得其乐,忙个不停。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教师也拿起一个电话,和楷楷打起电话来:“喂,你好,请问楷楷在吗?”“在的,有什么事吗?”“我是娃娃家的奶奶,想请他到娃娃家做客。”“好的,我马上来。”“再见”“再见”楷楷放下电话去了娃娃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楷楷理解了电话在游戏中的作用,推进了楷楷游戏参与的热情。3、提供合理的材料,鼓励婴幼儿操作观察婴幼儿的游戏过程,发现婴幼儿有等待行为时,提供合理的材料,鼓励婴幼儿操作,让婴幼儿避免等待。如:在肯德基游戏中,发现扮演姐姐的多多由于能力较强,动作较快,所以顾客来购买时,她很快就准备好了,常常会无事可干,观察到多多的等待行为后,教师马上在肯德基内增加了平底锅和铲子,让姐姐在没有顾客的时候炸炸鸡大腿等,有了操作材料的支持,多多就不再等待,而是有事可干了。4、创设情景,发挥材料最大的作用游戏中,通过直观的形式创设情景,能大大满足婴幼儿游戏的需要,使婴幼儿在活动中产生更积极的参与热情,发挥材料最大的作用。如:娃娃家有许多婴幼儿的衣服挂在大衣柜里,有一天,有个孩子突然发现:“啊呀,衣服怎么皱巴巴的。”教师就说:“皱巴巴的衣服穿了不好看,怎么样来帮助娃娃,使衣服变漂亮呢?”婴幼儿就拿起了烫衣板熨起衣服来了,并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欣喜。(三)游戏后材料调整在每次婴幼儿的游戏结束后,教师都要细细回顾、分析婴幼儿的游戏行为,并且深刻地自我反思,及时调整材料。如:在“新亚大包”的游戏中,教师原本投放了常见的馄饨和饺子,让婴幼儿来包包、煮煮、尝尝,但在游戏中,发现孩子们知道应该还有面条、小笼、大饼等等点心,并且有操作的愿望。于是教师继续投放了:橡皮泥――可以做做大饼;纸条――可以撕面条;蒸笼,小笼――可以蒸蒸尝尝……满足了孩子游戏的需求,让游戏变得更精彩。 第二节  2-3岁婴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要有一段开场白一、2-3岁婴幼儿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现状(由于四章中每一章的第二节中都有“师幼互动的现状”,为避免写的内容重复,因此,在写这部分师幼互动现状时,要反映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现状,否则大家都是从这几点进行分析,有类同的感觉,因此需避免。)(一)教师占互动的主体地位在观察中教师发现:由于2-3岁婴幼儿语言表达不够丰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制约了他们与同伴、教师的主动交往,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特别喜欢摆弄各种游戏材料,并且百玩不厌,因此,活动中教师和婴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所占的地位存在着明显差异,教师更多处于发起互动的主动地位,而婴幼儿则大多是处于被动地位,互动的回合也比较少,所以说,在2-3岁婴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主导者的作用十分明显。(二)师幼互动形式以个别互动为多在教师与婴幼儿互动形式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到:教师开启的互动中“个别互动”占第一位,婴幼儿开启的互动中“个别互动”也占第一位,所以说,在2-3岁这个年龄,师幼互动往往以一对一的个别互动为主,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婴幼儿的角色意识并不是十分明确,抱着娃娃的都是妈妈,妈妈间很少交往,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这时教师的互动往往以解决个别矛盾为主。可见2-3岁婴幼儿师幼互动形式多为一对一的个别互动。(三)语言与非语言结合的方式施展互动 生动形象是教师与婴幼儿互动的显著特点,教师与婴幼儿都较多地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结合的方式施展互动,这使互动过程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在观察中发现:师幼施动方式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语言、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2)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3)只是语言的方式,另外,教师动态性的施动方式也为婴幼儿所接受,教师夸张的动作既能吸引婴幼儿,又对互动起到暗示和启发的作用。 二、2-3岁婴幼儿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策略二、2-3岁婴幼儿运动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一)观察理解,角色陪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思考,教师发现在婴幼儿游戏中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并不是越多越好,互动也不是只停留在语言上,当他们满足于与玩具进行互动时,教师是不需要过多关注与之互动;而当他们需要发展游戏情节而又缺少方法和玩伴时,教师的互动支持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常用的方法是:角色陪伴。为什么用陪伴一词呢?因为在实践中,发现婴幼儿年龄小,很多婴幼儿希望在游戏中有一个熟悉的人在身边,哪怕不参与,这样他们就会玩得很安心。同时,在陪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仔细地观察他们的发展需要,帮助他们顺利开展游戏。此时,以游戏中角色的身份陪伴更容易与婴幼儿沟通。(二)真实材料,互动操作    婴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远远超过与身边同伴、教师的互动,而且,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活动中替代想象几乎是完全没有的。所以,在活动中只有提供高结构的、相对真实的游戏材料才能帮助婴幼儿开展游戏。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让婴幼儿体验操作模仿的乐趣,如:用真锅炒菜、用真衣架晒袜子、用真道具装扮等等。(三) 缩小范围,个别互动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必须经过细致的观察,确定好指导对象的范围,有的婴幼儿生性内向,做事不够主动,对游戏的兴致不高,对于这样的婴幼儿,教师要多关注并多带领他们一起活动,在游戏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而有的婴幼儿则喜欢在一个内容上重复操作,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和材料,来拓展游戏内容,丰富游戏情节。(四)游戏特质,多重角色教师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当婴幼儿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婴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婴幼儿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婴幼儿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婴幼儿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婴幼儿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发问者。因此,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多重的,改变了过去教师在游戏中只是指导者的片面理解。(五)适时介入,适度回应(这段只讲了介入,需补充讲“适度回应”的内容。)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婴幼儿,追随婴幼儿游戏的需要,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也可以是婴幼儿游戏的玩伴,把握适当的介入时机、介入方式,和婴幼儿进行有效、积极的互动,教师可以从他们情感的需要、感兴趣的内容、关注的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着手,多角度、分层次的提高互动的广度和深度。如:小医院的游戏中,小医生遇到了新问题--病人牙疼,小医生仍按照一直以来医生的习惯,拿起听诊器,就是没有注意看他的牙齿,这时,是教师介入的大好时机,教师说:“啊呀,医生,我牙疼,你帮我看看,牙齿有没有蛀掉?” 小医生听了,马上拿出材料中的手电筒,帮教师进行检查,接着,他会用同样的方法给其他牙疼的病人进行检查和诊断。 三、2―3岁婴幼儿角色游戏讲评中师幼互动的策略2-3岁婴幼儿,在游戏结束后的讲评时,对他人的表述兴趣不高,往往还沉浸在之前的游戏情境中,使教师的讲评陷入比较尴尬的局面:不时的在维持纪律、讲评流于形式、忽略了讲评的最终意义。为了使讲评更加生动、有意义,对婴幼儿以后的游戏有所帮助,教师通过不断调整、改进讲评方式,总结出 2-3岁婴幼儿角色游戏讲评的策略。(一)把握评价的最佳时机,随机介入二、2-3岁婴幼儿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策略要有一段论述案例:蚊子来了怎么办?婴幼儿正在各个游戏里快乐地玩着。突然间,听到了一声惊呼,娃娃家里的杰杰发出的:“一只很大很大的蚊子,真吓人!”他们纷纷奔走相告,“老师,有一只很大很大的蚊子!”“打死它!打死它!”顷刻间,正常的游戏秩序被打乱了。为他们的安全着想,也为了能让游戏继续开展,教师立即召集婴幼儿讨论:“你们喜欢蚊子吗?为什么?”“不喜欢!蚊子会吸血的!”“蚊子身上有细菌!会传染的!”了解了蚊子的危害后教师继续问:“你们知道蚊子最喜欢生活在哪里呢?”“我知道!脏的地方有蚊子!”“蚊子躲在暗的地方!”有了蚊子爱去脏地方光顾的知识后,教师继续问:“那蚊子来了,娃娃家里的人应该怎么办呢?”“扫地!”“拖地板”“喷药水!”……教师问:“蚊子要传播细菌,医院里的医生可以做些什么呢?”“打预防针!”教师一声令下“开始行动起来吧!”,孩子们为赶走蚊子,模拟消灭蚊子而忙碌开了……当婴幼儿的游戏因蚊子这个不速之客的闯入而被迫中断并处于一片混乱状态时,这时教师迅速做出判断,既要保证他们的安全,迅速挽回混乱局面,又要使游戏继续开展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灵活、机智地介入婴幼儿游戏的能力。教师立即组织婴幼儿讨论:“蚊子来了怎么办?”一方面可以扭转当前的混乱状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讨论让婴幼儿回顾经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启发婴幼儿想出新办法,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在“乱”中引发情节,这乱不是坏事,而是教师引导婴幼儿展开讨论,进行分享交流的最好契机,因此,教师面对婴幼儿“乱”的游戏时,只有保持冷静,才能把握住最佳的讲评时机进行更有效的指导,使角色游戏更加生动、有趣、健康地发展。 (二)尊重婴幼儿的意愿,流动式的讲评要有一段论述案例:“老师,我想请大家看我的新手机!”一次讨论中,娃娃家的“小主人”嘟嘟向大家发出了邀请,“老师,我想请小朋友看看我的新手机。”“好,我们一起去。”教师马上响应,并带领大家一起到娃娃家听嘟嘟介绍他的小发明:一部喜糖盒手机。教师问:“这个手机怎么打电话呢?”嘟嘟边解释边演示:“把它翻开就可以打了。”这时爱动脑筋的诺言也发出了邀请:“老师,我请小朋友到动物园去玩。”于是,大家又一起来到了动物园里,诺言指着一头奶牛说:“这是奶牛场。”烨烨疑惑地问:“椅子怎么都到教室外面来了?”诺言说:“椅子是奶牛场的围栏。”接着她又举起用积木搭成的“照相机”说:“我们和奶牛一起拍照片吧!”……;走出了动物园后,热情的“理发师”成成把我们拉去了理发店“这是我发明的洗发水!”原来是用一块方形有洞洞的积木和一块细长的积木做成的洗发水,一按一挤使用真方便……成成说:“用它洗头发很香的!”  教师说:“真的?我来试一试!”婴幼儿们在旁羡慕地看着我……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尊重婴幼儿的意愿,了解他们的真实兴趣和想法,满足他们自主表达的愿望。从他们纷纷向教师和同伴发出邀请中可以发现,婴幼儿喜欢这种流动式的讨论形式,每到一个新的场景,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变换着的场景吸引了更多婴幼儿的注意力,自然地推动讨论的顺利进行,流动式的讨论形式使婴幼儿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更能引起婴幼儿共鸣,激发起婴幼儿强烈的表达欲望,取得了良好的讨论效果,从而自然、从容、愉快地结束游戏。 (三)倾听、分析婴幼儿行为的需求,合理指导要有一段论述案例:卡拉OK点歌婴幼儿开始自主交流今天的游戏情况了,“今天你做了自己想做的游戏了吗?”“把你最开心的、最想说的事情告诉大家吧。”“熠辰”爸爸抢着说:“今天娃娃过生日,我们给她庆祝!请小寿星上场,大家同唱Happy  Birthday”。雨辰“妈妈”说:“今天来了很多客人庆祝娃娃生日,我们还唱卡拉OK!”教师说:“我也很想唱卡拉OK的!”。“我也想!”“我也想!”……教师:“好!我们一起集体点歌吧!”在“主人”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引吭高歌,欢快的歌声回荡在教室、回荡在每个婴幼儿的心头, 使每个婴幼儿如临其境,置身欢乐之中。接着教师和婴幼儿又讨论:除了唱生日歌、唱卡拉OK,祝贺生日还可以送花、送礼物、吃蛋糕、去公园玩、打电话请朋友来等,于是一连窜情节接踵而至,教师让婴幼儿们模拟起打电话情节:“喂喂,你好!请你…”,分享交流的乐趣再次激起了婴幼儿对游戏的热情。在组织角色游戏讲评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婴幼儿的对话,寻找婴幼儿的兴趣点,准确地了解他们的需要,进而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对游戏做出合理、有效的指导。2-3岁婴幼儿的讲评落脚点应该落在体验积极情感、学习同伴的相关经验上,更多地是群体的表述,比如,一起学学角色游戏中某个角色的话、做做某个角色的动作等。婴幼儿们也非常愿意模仿,此时再加上对他们适时的表扬、鼓励,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他们参与角色讲评的兴趣。游戏是婴幼儿创造性自我实现快乐的活动,所以教师应以共享为宗旨,营造温馨的氛围,集体分享游戏的喜悦,注重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要创设“你快乐,我快乐,大家都快乐”的氛围,激发幼儿再游戏的欲望。  第三节  2-3岁婴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案例要有一段开场白一、师幼互动案例(一)洗衣机又工作啦――为互动创设问题情境背景:   娃娃家里新添了一台洗衣机,可婴幼儿玩了几次就不再感兴趣,于是教师想是不是可以和婴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让婴幼儿把一些和自己有关的衣物放进洗衣机,这样可能会重新提高婴幼儿的兴趣。事件:一天,游戏开始不久,成成笑眯眯地跑来让教师帮他卷袖子准备去洗手,教师看见他衣服很脏,可能是刚才画图画,把颜料染在衣服上了,教师灵机一动说:“呀!瞧你的衣服这么脏,快去洗洗吧”。成成真的把衣服脱了下来,教师就把它放进了洗衣机里。在洗的时候教师和他用嘴模仿洗衣机转的声音。洗好后,教师让成成把衣服用夹子夹住挂起来。许多婴幼儿见教师和成成在洗衣服,也把自己的围兜放入洗衣机洗,边放边说:“我们自己洗围兜兜啦!”大家边笑边模仿洗衣机的声音,玩得真欢。从那以后洗衣机经常有人在玩,玩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分析 :2-3岁婴幼儿生活经验少,很多时候还是非常需要教师直接介入的。因此,案例中教师针对婴幼儿原本不感兴趣的活动,为婴幼儿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景,并进行直接的引导和示范下,使婴幼儿关注洗衣机,使其生活经验在游戏中不断得到提升。 下面的案例很好把格式改一下插入(二)       (三)老师我不想玩------互动时机的把握背景:    这次的角色游戏活动,教师一共创设了三个游戏场景,分别是:娃娃家、小医院以及肯得基。对2-3岁的婴幼儿而言,刚开始游戏时教师会在教室里创设一些平行游戏,比如:红红家、蓝蓝家、黄黄家三个娃娃家,多次游戏后,婴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再加入另一个游戏内容。这次展示的活动,就是三个活动的组合,这些游戏已经经过了平行游戏阶段。事件:游戏开始了,婴幼儿都开始扮演各自的角色,有的戴上帽子做肯德基的服务员,有的穿上白大褂做医生,只见一个小男孩,无精打采地趴在肯德基的餐桌上,教师看到后马上走过去,俯下身问:“你为什么不玩呀?”小男孩说:“我肚子痛。”教师马上说:“我带你去小医院看病好吗?”小男孩说:“不要。”教师又说:“那今天我来做妈妈,你来做宝宝,我们到娃娃家去做客,好吗?”这时,小男孩打起精神说:“好。”教师带着小男孩来到娃娃家,小男孩往沙发上一趴,说:“我要睡觉了。”教师马上说:“那就躺到床上去吧。”小男孩刚躺上去马上又下来说:“我要到楼下去睡觉(那是他们平时午睡的地方)。”教师说:“你先在这里睡一会儿。”说完就去关注娃娃家其他婴幼儿的活动了,但视线并未离开该小男孩,这时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正准备给宝宝过生日,于是教师和他们一起插蜡烛、唱生日歌,大家都非常高兴,这时,小男孩被热闹的气氛吸引了过来,教师顺势搭着小男孩的肩,拉着他一起参加到活动中。分析:看到这里,我们为教师的精彩互动拍手叫好。婴幼儿游戏中的师幼互动比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难度还要大一些,因为互动的内容几乎都是不确定的。教师抓住了几个互动的关键时机:第一次介入是当教师发现小男孩的情绪低落后,马上主动与他互动并进行诊断,小男孩的表现排除了生理上的毛病。为了激发他游戏的兴趣,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男孩一起游戏,给他一种安全的环境;第二次介入是教师发现小男孩还是在不断的提出新要求,怎么办呢?教师并没有继续与他周旋,而是选择了暂时离开,“退一步、等一等”也是一种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第三次介入是教师的有意设计,教师并没有将视线离开这个小男孩,她一边给娃娃家的孩子过生日,一边继续关注小男孩的反应,当小男孩被生日歌吸引过来时,教师很自然地把他揽在怀里,让他带着高兴的情绪参加游戏。三次互动,可以看到游戏中的师幼互动一定要建立在了解婴幼儿游戏中的行为的基础上,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婴幼儿游戏意愿的基础上,一定要选择适宜的互动方式和互动时机,这才是互动的关键。 (四)我请你吃饭――互动主体的转换背景:教师在和婴幼儿聊天的过程中得知他们经常会到别人家中做客或是接待客人的来访,于是他们开始在娃娃家中邀请同伴也来做客。教师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语言交流互动的平台,因此在原有的角色游戏环境创设的基础上,增添了餐桌、多人份的杯子、碟子以及各种仿真水果,教师还在娃娃家的餐桌上铺上了漂亮的桌布,意图创设一个温馨、自由、家庭式的环境。事件:    早上区域游戏,几个女孩子正在娃娃家中摆弄着小碗、小锅,突然有稚嫩的声音响起,“老师,快来吃饭,饭烧好了。”蕾蕾一边在摆弄着碗、一边乐呵呵地说着,教师面露惊喜表情说:“太好了,我的肚子正饿着呢,你烧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呀?”“有鱼、有蘑菇、有年糕。”蕾蕾边用小铲子盛着饭菜边笑着回答。“太巧了,这些可都是我喜欢吃的东西。”教师高兴地说,这时,教师忽然发现在一旁的辰辰正看着她,辰辰可是个内向的孩子。“辰辰,你肚子饿了吗?我们一起吃饭吧。”教师微笑着招呼她。“好的!”辰辰很满足,开心地走到她们中间,三个人一起围坐在桌子边吃起饭来……    过了一会儿辰辰腼腆地笑了笑,轻声地说:“老师,你到我家来吧。”“你请老师到你家干什么呢?”教师微笑着鼓励她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到我家来玩吧。”辰辰顿了顿又说了一遍。“嗯,让我想想我们到你家里可以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呢?”教师笑着故意向她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家也有漂亮的桌布,我给你吃水果。”辰辰终于想出了一个招待客人的办法。“好办法,我很喜欢吃水果,谢谢,我很喜欢。”教师点点头,对小姑娘竖起了大拇指,“那么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呢?我喜欢吃苹果,我妈妈每天都要给我吃苹果的。”辰辰似乎对水果很了解。“我呀,什么水果都喜欢吃,因为它们都有不同的营养。不过苹果也挺好吃的。”教师边用手摸了摸她的头边肯定地说,辰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么,我一定准备很多红苹果、大香蕉。老师你一定要来哦!”“好的!”教师笑着暂时离开了,可是辰辰的话题似乎被打开了,她这会儿又去找蕾蕾聊天去了。分析:1、互动行为主体的转换    在2-3岁婴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往往作为互动行为的主体发起互动,这样的互动行为对于婴幼儿来说总是比较被动、是受到牵制的。因此在实际的活动中,要改善这种状况,使得教师与婴幼儿发起的互动并重,就要创设自由、和谐的语言环境,促使婴幼儿愿意主动说话与交流。由上述案例中可见,教师把握了婴幼儿近阶段经常做客的生活经验,丰富了班级中的角色游戏环境,使得游戏的环境更逼真、更温馨,使得婴幼儿有了交流的话题。蕾蕾和教师说起了烧饭的事,辰辰则说起了水果的话题。特别是后一个孩子,她原本是属于一个内向的、互动行为的受动者,然后当话题找到后,她很自然地就变成了互动行为的发起者。可见,话题的内容是建立在娃娃家家庭式环境创设基础上的。2、针对婴幼儿话题作出适当的应答,提升教师把握教育过程的能力一日活动中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既包括教师根据活动需要和婴幼儿实际,积极有效地向婴幼儿个人或群体发起互动,更多的是包含着针对婴幼儿不同的话题积极有效的作出恰当的回应。当然应答的能力是教师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教师必须了解婴幼儿的需求、兴趣和其能力所在,才能准确地回应婴幼儿,婴幼儿才会得到满足。回应的过程并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更多的是支持婴幼儿的行为,并提出适当的建议。教师的语言平和,和婴幼儿之间的情感表述的很自然,让婴幼儿感觉到在和一个好朋友说话,而不是一个成人。因此,师幼之间平等的关系,大大增强了互动的有效性。 二、教师教育行为优化案例(一)敏敏的妈妈梦-----师幼互动中教师更理解、支持孩子了背景:敏敏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孩子,以往他游戏时,总是扮演顾客的角色,到处做客,游戏水平不高,在生活中敏敏有个不幸的家庭,妈妈是个聋哑人,但孩子对妈妈的感情不会因为这一点而改变。生活中,敏敏和妈妈的关系别提有多亲呢!事件:角色游戏开始了,和往常一样,教师让婴幼儿自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婴幼儿一转眼就不见了,他们到各个角落中进行装扮了。一会儿娃娃家里传来了争吵声,教师过去一看:原来是敏敏头上戴着妈妈的假发套,嘴里在说:“今天我来做妈妈。”而边上的孩子都说:“敏敏,你是男孩子,只能做爸爸,不能做妈妈的。”“我今天是妈妈!”敏敏不顾他人的反对意见,还是快乐地做着妈妈这个角色,一会儿背着包去上班了、一会儿又抱着娃娃去看病了,照顾自己的孩子也无微不至,老师没有纠正孩子的性别意识,游戏继续开展,敏敏今天成为了“弟弟妈妈”。教师在游戏讲评时告诉大家:今天的妈妈是个特别的妈妈,他的本领真大!真像一个好妈妈。分析:1、了解婴幼儿的个体差异,学会等待敏敏是班里年龄较小的孩子,所以他的角色意识还不是很清晰,在他的潜意识里,做妈妈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所以他今天选择了妈妈这个角色,并且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节中。教师发现孩子这一表现,能从孩子的个体差异出发,做到了不轻易去否定孩子、不轻易打断孩子的游戏,给予能力弱的孩子多次探索的机会,相信他们在经验逐渐丰富以后,能自然理解“妈妈”这个角色的含义。2、了解婴幼儿的生活背景,理解婴幼儿特殊的行为表现在游戏中发生的这种情况,与婴幼儿的家庭背景有关,他们的游戏往往是对成人生活的模仿和情感的表达,教师在孩子做出一反常态的角色扮演时,首先想到的是从他们需要出发,满足他们模仿生活中最喜欢的妈妈的愿望,使他们在游戏中得到情感的满足,这不是我们最想达到的目标吗?  (二)洗澡------师幼互动中资源的开发(由于案例二和三都是“资源开发”,只能择一案例)(有关洗澡的内容,在“3、发现婴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投放材料”中的“(1)婴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感兴趣的、有操作需求的,教师要及时给予支持”中已举到,这里再出现,有重复的感觉,建议这个案例删除。)背景:     水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婴幼儿在开展主题活动时也离不开水。在“下雨了”的主题中,在讨论雨水可以用来干什么时,婴幼儿说了很多,小雨点说:“可以洗澡的!”她联系到了自己家的自来水了。确实,洗澡是每个婴幼儿经常要接触的事情,于是,教师想到了一个游戏的材料:澡盆。是不是可以投放呢?事件:     今天的娃娃家里,多了个澡盆。婴幼儿见了好兴奋呀!争着将娃娃的衣服脱下来,给娃娃洗澡。以下是教师和小欣“妈妈”的一段对话:   教师:“呀!我听见娃娃在哭!怎么啦?”小欣:“娃娃在洗澡呀!”   教师:“洗澡,怎么娃娃头闷在澡盆里的呀!”小欣:“娃娃这样要闷死的!”   教师:“就是呀!那怎么来帮娃娃洗澡呀?”小欣:“让娃娃坐在澡盆里的”   教师:“接着呢?做点啥?”小欣:“冲水、涂沐浴露、擦一擦……”小欣开始给娃娃洗澡了。之后的讲评,教师将这个洗澡的问题和婴幼儿讨论了一下 ,教师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洗澡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喜欢!”教师又问:“洗澡可以让我们身体变得干净、香喷喷的,对不对?谁能告诉我,妈妈是怎么给你洗澡的?”扬扬说:“要用莲蓬头洗头的!”小飞说:“还有用沐浴露的,很香的那个!”多多说:“洗完澡妈妈用好大的毛巾把我围起来的!”……  在讨论中,婴幼儿知道了洗澡的好处、洗澡的方法、洗澡要准备哪些材料等等,为后面游戏的开展做好了准备。分析:     澡盆作为新的游戏资源投放到婴幼儿的游戏之中,立刻引起了婴幼儿的共鸣,使得他们产生了摆弄的愿望,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又一次地迁移到我们的游戏之中。     在案例中可以看到,婴幼儿主动探究的意识与愿望;也看到了师幼互动中的有效性,将这一游戏资源进行更有效的拓展,使婴幼儿在游戏中更能体验生活的乐趣与智慧,从而,也体现了这一游戏资源的价值。关注婴幼儿的生活,关注婴幼儿的游戏行为,关注婴幼儿的游戏需求,关注婴幼儿的最近发展,将适合婴幼儿游戏开展的资源巧妙的运用到游戏之中,通过适时的引导与互动,拓展出新的游戏情节。 (三)穿衣服-------师幼互动中资源的开发(由于案例二和三都是“资源开发”,只能择一案例)背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逐步发展,婴幼儿的互动行为逐步产生了,教师还投放了一些孩子的汗衫、长裤到游戏中。但这时侯的婴幼儿常常只是满足于把汗衫、裤子,一件件、一条条拿出来堆在桌子上,教师尽可能地为婴幼儿创设满意的游戏环境,以满足婴幼儿游戏的需要。在对婴幼儿进行生活活动指导时,开展了婴幼儿穿脱裤子比赛,婴幼儿在学会穿脱裤子的基础上,也很想自己学脱、学穿衣服,于是,教师在“娃娃家”里又增加了几件漂亮的小衣服。事件:娃娃家活动开始了,嘉嘉在煤气灶上烧饭烧菜,忙的不亦乐乎。忽然听到啪啦啦的声响,锅子连同里面的东西全部掉在放衣服的箩筐里,嘉嘉一愣有点不知所措。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走过去看了一下,灵机一动,说“哎呦,这些菜把娃娃的衣服弄脏了,赶快洗干净哦,否则待会儿,娃娃要换衣服,可就没衣服换了。老师说的对吗?”刚刚还有点不开心的嘉嘉,连忙放下娃娃,嘴里说:“我会洗的,我妈妈洗衣服时我在旁边看的。”边说边把一件件衣服往洗衣机里扔。这时,男孩俊俊说“我也要洗衣服。”嘉嘉没理他,俊俊就自己拿起裤子、汗衫往里放。这下嘉嘉又不高兴了,叫着:“这些衣服我洗好了,不可以再放进去了,你不要动了。”硬是抢下了俊俊手上的裤子。俊俊哭啦,教师走上前去,抱着俊俊,拍拍他的背说;“哎呦,嘉嘉洗好了这么多衣服。你知道吗?俊俊也会洗衣服的,俊俊还会帮娃娃折叠衣服呢,对吧!”受到表扬的俊俊破涕为笑说:“对,我还会帮娃娃穿衣服呢。”说着。从衣架上取下衣服,抱起小娃娃,动手把娃娃原来的衣服脱下,拿起小衣服给娃娃穿了起来。嘉嘉看到了也抢着想给娃娃穿衣服,俊俊扭过身不理她,这时教师说了:“俊俊帮娃娃换新衣服是要出去玩,对吧,如果二个人一起穿肯定会快点哦。”俊俊没回答,很快转过身体:“嘉嘉,我们一起给娃娃穿衣服”,嘉嘉高兴了:“好的。”二个人一起帮娃娃穿好衣服,高兴地抱着穿上新衣服的娃娃去肯德基了。分析: (下面的分析没有抓住重点,从案例标题看,是有关“资源的开发”,但下面案例中没有围绕“资源开发”进行分析,所以这个分析要重写。)在角色游戏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必须坚持“以婴幼儿为本”,要从仅仅关注游戏的组织转向关注婴幼儿的兴趣,从关注活动的目的转向关注婴幼儿的需要,只有关注点改变,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才能真正做到“把婴幼儿放到第一位”。2―3岁婴幼儿非常喜欢模仿成人活动的某个动作,而妈妈的一些生活中的动作更是婴幼儿再现生活经验的榜样,如妈妈“喂”婴幼儿吃奶、“拍”婴幼儿睡觉、“抱”婴幼儿、“做”饭、“洗”衣服等,所以当婴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状况时,教师的有心观察、灵活的互动反应,能适时有效地提升婴幼儿游戏的价值,这里教师用语言提示、帮助婴幼儿从困境中走出来,继续游戏,这样的互动方法,不仅有效地促进婴幼儿游戏情节的展开,且更容易让婴幼儿接受。2-3岁婴幼儿到了下学期,他们从对物品的机械摆弄逐渐过渡到出现简单的角色意识,将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反应在游戏情节中,同时他们的动作发育也逐步提高,已经开始出现初步的角色意识和婴幼儿间的互动行为。2―3岁的婴幼儿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的互动交往经验,独占欲强,在游戏中出现冲突是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争抢玩具材料上,同时教师观察到婴幼儿已逐渐有了与同伴一起游戏的萌芽,可以适时地投放一些婴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在游戏中投放衣裤,来源于教师从婴幼儿生活活动穿脱裤子比赛中发现婴幼儿对穿衣服非常感兴趣,为满足婴幼儿,教师在娃娃家提供了色彩鲜艳的新衣服,在吸引婴幼儿注意的同时引起婴幼儿强烈的游戏欲望,但是2―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毕竟有限,在一个人无法完成而又很想玩时,教师又给予引导:“嘉嘉给娃娃穿新衣服要出去玩对吧,如果二个人一起肯定快点哦。”这里教师提供的材料,一个人玩比较难,要让婴幼儿与同伴的互动、合作的游戏中才能完成,从而使婴幼儿在特定的材料环境下形成初步的交往意识。使材料的提供成为婴幼儿与教师、同伴互动行为的最好媒介。  第四节 2-3岁婴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设计 2-3岁婴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设计与图例婴幼儿喜欢关注周围的世界,对周围的一切都产生着好奇,他们喜欢模仿成人的动作、语言,在模仿中学习交往、学会合作、体会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所以,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创设和平时生活接近的物品、材料,让婴幼儿进行材料的摆弄、游戏情节的拓展,推进婴幼儿的发展,让婴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交往的快乐与满足,也体现了初步的社会化发展。 一、活动名称:串串烤(一)材料:各种模拟菜、棒子、盘子、收银机、桌子、椅子、环境创设(二)玩法:1、自由进行角色分配(分为老板和顾客)。2、老板进行串烤,和顾客进行互动。 3、顾客可以进行流动,和其他游戏交替进行。4、游戏中允许进行角色互换。(三)注意点:婴幼儿可以自由摆弄这些游戏材料,顾客也可以参与串烤中。   二、活动名称:出租车(一)材料:自制出租车、划好车道(我不理解意思)、红绿灯、帽子(二)玩法:1、出租车司机在车道内开车。2、乘客招手后司机停车,和乘客进行交流,问问要到什么目的地。3、司机将乘客送到目的地,乘客下车,礼貌道别。 (三)注意点:司机学会询问,了解乘客要去的目的地在哪里。   三、活动名称:娃娃超市(一)材料:小篮子、自制代用币、 玩具收银机、各种饮料易拉罐、空牛奶盒,玩具鸡蛋、鱼、蔬菜、水果,带包装的自制小食品。(二)玩法:1、知道去超市购物需在指定门进和出。      2、进超市后,要拿好篮子,需要买什么就买什么。买好后需到收银台付款,然后才能出来。3、超市营业员要学会把相同的食物放在一起。(三)注意点:婴幼儿一次购物不可太多。物品的价目表以1―3数字为宜。遇到如收银、拿物品的困扰时,教师要及时介入。以语言表述、肢体表述等方法与婴幼儿互动,帮助婴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四、活动名称:肯德基(一)材料:肯德基场景,各种“食物”的半成品材料(汉堡包、蛋筒、鸡块)、托盘、塑料夹子(二)玩法:1、了解游戏的过程,按意愿选择分配该游戏的角色。    2、与同伴合作,将游戏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制作。    3、参与游戏,与同伴进行互动。(三)注意点:婴幼儿之间游戏的交往互动,要使用有礼貌的交往语言:如,请问你要吃什么?  五、活动名称:爱心医院(一)材料:医疗用品、 听诊器、注射器、药瓶等、床、娃娃、挂号台(二)玩法:1、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角色的分配。2、了解医生的职责及病人看病的过程。3、乐意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同伴间进行交往与互动。(三)注意点:“医生”是否会关注病人的病症,病人看病的程序是否正确。     第二章    与婴幼儿一起做运动 第一节    2―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材料的投放要有一段开场白一、2―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主要特征《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中指出:2岁婴幼儿已经完成坐、立、行、走、爬、钻等基本动作,并能扶着栏杆上下楼梯。此年龄婴幼儿动作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但做事动作迟缓,身体的控制能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成人的帮助。在2-3岁阶段,婴幼儿喜欢总是不停地运动,比如:跑、踢、爬、跳等等。因为婴幼儿的精力很旺盛,大量的运动可以使婴幼儿的身体协调性更强。2-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主要特点是:(一)“爬”动作的发展特点:2-3岁婴幼儿已经能够非常熟练地进行爬行。针对婴幼儿爬行的特点,可以设置一些障碍,促进婴幼儿爬行能力的提高,婴幼儿爬包括很多种爬――障碍爬、钻爬、攀爬。每一种爬行都能够促进婴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障碍爬能激发婴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钻爬能提高婴幼儿控制头部的能力;攀爬又能培养婴幼儿大胆、勇敢的心理品质,敢于尝试的精神。(二)“走”动作的发展特点:仔细观察2岁婴幼儿走路,可以看到婴幼儿走路的步态逐渐变成更加成人化的脚跟―脚尖运动。“走”动作的特点:婴幼儿对身体操纵更加灵活,后腿和拐弯也不再生硬。走动时也能做其他事情,如动手、讲话以及向周围观看。走能增强婴幼儿的大肌肉运动,提高婴幼儿的平衡能力。适合2-3岁婴幼儿行走的活动方式:直线走、曲线走、倒着走、推物走等。直线走、曲线走能提高婴幼儿的眼脚协调能力;倒着走能够促进婴幼儿掌握身体的平衡性;推物走可以提高婴幼儿的手脚协调性。    (三)“跑”动作的发展特点:婴幼儿能够进行短距离的跑步,但稳定性不高,容易被障碍物绊倒,此时的婴幼儿全身协调性不强,视觉与动作不能协调统一,可以将婴幼儿的跑动作分为追逐跑、障碍跑。跑可以锻炼婴幼儿的奔跑能力,增进身体的协调性发展。(四)“向前跳”动作的发展特点:(能否象前面三点一样,写出一发展的顺序)“向前跳”是发展婴幼儿向上纵跳的能力。可利用户外场地,如公园、小区,大草坪,让婴幼儿在大自然中获得发展。(泡泡枪、纱巾、绳子、气球、橡皮筋、纱巾及毛绒玩塑圈、绳子、小沙包等具、沙发、床等)(这些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啊?我看不懂。)(五)“投掷”动作的发展特点:婴幼儿能够把手里的物品投掷出去,但是对于方向的控制还缺乏经验。投掷能够发展婴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提高婴幼儿手臂动作的发展,体验成功感。借用生活物品(塑料袋、垫子、沙包及皮球、沙包、仿真食物、妈妈围兜等)这个运动最能让婴幼儿得到满足,获得成功感。如小动物喂食,当婴幼儿把沙包投到动物的嘴巴里时,就有“我很棒”的成就感。(六)“走楼梯”的运动特点:婴幼儿扶栏一步一个台阶上下楼梯,逐渐发展为两足交替上下台阶。走楼梯可以促进婴幼儿双腿协调性发展,体验自主控制同时也培养了婴幼儿的意志力。重视婴幼儿的运动能力的培养,将为婴幼儿一生运动品质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婴幼儿成为喜欢运动、聪明活泼、充满自信,有良好身体素质的人。 二、2-3岁婴幼儿运动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对于 2-3岁婴幼儿来说,他们普遍对运动充满了强烈的愿望,身体运动成为婴幼儿生活的需要,是快乐的源泉。而且3岁前是开发婴幼儿运动潜能的敏感期,适宜的运动不但能强体健身,促进智力的发展,也能锻炼婴幼儿的胆量、毅力、自信与自控能力,对未来良好个性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材料的投放非常重要。(一)充分利用资源根据2-3岁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教师将生活中的许多物品进行设计、调整,将它们变成了有趣又好玩的运动材料。如:“玩纸盒”的运动活动中,教师与婴幼儿、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纸盒,有冰箱、洗衣机的纸盒,也有许多小鞋盒,最小的就属牛奶盒了,首先选用这些纸盒作为低结构活动的材料,教师不干预婴幼儿的运动活动,而是以玩伴的身份与婴幼儿共同游戏。有的婴幼儿喜欢钻进大纸盒里,有的婴幼儿将盒子当成了自己的小推车,还有的婴幼儿将牛奶盒抛到小动物的嘴巴里,喂它们吃东西。不同大小的纸盒满足了婴幼儿不同的需求,也使婴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自然是婴幼儿最喜欢的天然运动场所,在充满野趣的、安全的草坪上跑一跑、跳一跳、滚一滚,让婴幼儿在与自然环境互动中感受自然、亲近自然。在滚滚、爬爬的活动时,教师会带领婴幼儿去方塔公园,公园的环境优雅,场地安全,非常适合婴幼儿进行滚爬的游戏。滚山坡是婴幼儿最喜欢的运动游戏,在斜斜的山坡上,慢慢的滚下来,婴幼儿体验着在草地上翻滚的乐趣。(二)材料提供的层次性《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指出:“重视婴幼儿在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差异,使保教工作以自然的差异为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婴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并为之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让婴幼儿有自主选择运动材料的机会,以满足婴幼儿的需要,开发每个婴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让不同的婴幼儿获得不同水平上的提高。在走小桥的运动游戏中,教师提供了三种不同层次的小桥:宽桥、窄桥和半移动桥(用2个废旧橡胶轮胎放在木板两头的下面)。满足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婴幼儿进行活动,发展婴幼儿的平衡能力。宽桥适合胆子比较小,初次尝试走小桥游戏的婴幼儿;窄桥适合有一定平衡经验的婴幼儿;半移动桥适合平衡能力比较强的婴幼儿。通过不同层次的材料投放,使婴幼儿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小桥;也使运动游戏过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三)提供的材料一物多玩运动中的一物多玩,能够培养婴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婴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创造、玩中提高。教师设计丰富生动的游戏,赋予有趣的情节,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器具和材料都“活”起来,让婴幼儿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使婴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充分体验着快乐。如:“红彩带”活动,教师用废旧的书报卷成纸棒,然后将长为1.2米的红丝带绑在纸棒上,变成了体操运动员手里的彩带。 “红彩带”有很多玩法:1、左右手轮流交换挥舞彩带,促进婴幼儿手臂动作的发展;2、一手拿纸棒,一手拿彩带,把彩带绕在纸棒上,发展绕线动作;3、两人分别拿住彩带的两端,来玩拔河的游戏;4、把彩带平铺在地上,变成障碍物,一起跳过彩带过小河;5、拉住彩带的头,把纸棒放在地上,变成拖拉玩具。生活中的围巾、游泳圈、浴巾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材料,教师创设丰富又有趣的游戏情景、让婴幼儿体验各种玩法,发展多种动作技能。教师在设计和制作材料时,要考虑到2-3岁婴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互动中大胆地探索、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丰富他们的运动经验。  第二节    2-3岁婴幼儿运动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要有一段开场白一、2-3岁婴幼儿运动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由于四章中每一章的第二节中都有“师幼互动的现状”,为避免写的内容重复,因此,在写这部分师幼互动现状时,要反映运动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否则大家都是从这几点进行分析,有类同的感觉,因此需避免。)(一)以教师为互动主体在2-3岁婴幼儿师幼互动中教师占主体地位,由教师主动发起互动的比率远远高于由婴幼儿作为主体发起的主动,分别占总量的83%和17%。可见,教师和婴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主体地位存在着明显差异,教师更多处于互动发起的主动地位,而婴幼儿则大多是处于被动地位。(二)教师发起的互动内容重生活照顾和习惯的养成1、在由教师发起互动内容中,“照顾生活”比率占第一位,说明教师对婴幼儿的关心呵护意识非常强。2、“习惯养成”、“规则培养”在互动内容中占第一位(上面“照顾生活”占第一位,这里怎么又是第一位,我看不懂,请写得清楚些。),“约束纪律”占第二位,可见教师对婴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相当重视,贯穿在游戏、生活、学习、运动一日活动的各个方面。3、对关键期中的孩子实施丰富的语言刺激,非常重要,“提问”与“约束纪律”一样并列第二位,可见教师激发婴幼儿开口的意识较强。2-3岁婴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成人对孩子丰富的语言刺激有利于促进孩子开口,进而开窍,而“提问”与“询问”的直接目的无疑是让婴幼儿开口。(三)婴幼儿发起的互动内容重“引起注意”和“发表见解”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依恋逐渐建立。在婴幼儿主动开启的互动中, “引起注意”和“发表见解”是主要的内容,这是在婴幼儿的情绪逐渐稳定,并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后才能产生的,同时也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的氛围比较和谐、婴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四)互动内容以预设为主互动内容的产生由教师预设,也体现了教师在这一时期的主导作用,要有效促进婴幼儿的发展,教师必须对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十分了解,预设的前提是教师对婴幼儿用心地观察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五)语言是师幼间最主要、最直接、最重要的施动方式(这二点类似,合并成一点。)1、语言是教师和婴幼儿最主要、最直接、最重要的施动方式,可以单用语言一种方式与婴幼儿交流、也可以用语言与肢体动作两种方式或语言与肢体、表情三种方式相结合与婴幼儿交流。2、“生动形象”是与婴幼儿互动的显著特点。教师与婴幼儿都较多地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结合的方式施展互动,这使互动过程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教师施动方式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语言与肢体动作两种方式相结合、语言与表情肢体动作三种方式相结合、只用语言一种方式,教师动态性的施动方式为婴幼儿所接受,教师夸张的动作既能吸引婴幼儿,又对互动起到暗示和启发的作用。(六)师幼互动方法以言语为主在师幼互动行为进行过程中,教师的施动方法以直接指导的言语行为为主。这些言语行为较多表现在提问或启发、提出要求或指令、表扬或鼓励、示范或讲述等,其中提问式和指令式占了第一位,这些都是有助于师幼之间积极的互动,也符合婴幼儿的模仿学习和直觉动作思维的特点。因此,教师在与婴幼儿的互动中注意适时地给他们以示范作用,成人的要求必须简单、形象、明确,便于婴幼儿模仿、学习、迁移。婴幼儿的施动方法以叙述性的言语行为为主。婴幼儿与教师言语交流状况良好,较多表现在婴幼儿的陈述性言语、请求式言语、求助式言语、问候式言语上,也反映了婴幼儿的大胆活泼。(七)师幼互动形式以个别化互动为主在教师与婴幼儿互动形式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到:教师开启的互动中个别互动占第二位,婴幼儿开启的互动中个别互动占第一位,婴幼儿的互动往往以一对一的个别互动为主,这与婴幼儿有意注意时间短、个体差异大分不开。婴幼儿开启较多存在个别化活动中,在教师与婴幼儿互动形式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到:组织形式为个别的活动中婴幼儿开启的互动行为大量增加,占第一位,这种互动行为大量存在于自主性的游戏中、自由活动中、生活活动、来园和离园等环节中。(上面标出的蓝色字体是重复的,所以请重新梳理一下:有关教师的写一段、有关婴幼儿的写一段。)(八)互动类型中单向、多向占主导地位单向、多向占主导地位的互动类型,在教师与婴幼儿互动类型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婴幼儿的互动类型以单向互动或多向互动为多。单向互动可以使教师与婴幼儿的互动时间较短,避免注意的分散;多向互动发生在婴幼儿感兴趣的、熟悉的内容上,婴幼儿往往会七嘴八舌地说:我也这样、我也吃过等等。(九)互动时行为主体的情感特征以正向、进取为主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师幼互动是师幼间的相互作用,不管师幼间相互认识、相互作用的行为,还是由此形成的师幼关系,无不与师幼的情感交流直接相关。有效的、积极的情感交流,更有助于师幼的互动,从互动时教师与婴幼儿的情感特征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教师的情感特征以正向、中性为主,婴幼儿的情感特征以进取、平和为主。这种情感的互动随处可见:教师对婴幼儿抱一抱、亲一亲,翘起大拇指夸一夸、点点头、眯眯笑等等,通过积极的情感氛围,无论是教师还是婴幼儿,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起来就容易些。(九)对互动内容与结果关系的分析内容与结果关系比较分析中得出结论: 婴幼儿的师幼互动是有效的,反馈者能主动接受施动者的行为为主。 二、2-3岁婴幼儿运动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一)创设情景、体验感知(下面论述及案例中要反映“体验感知”)2―3岁婴幼儿的行为目的意识差,自主活动能力弱,特别依赖于成人所创设的场景,并能在情景游戏过程中获得情绪、情感的体验及满足。因此,为此阶段婴幼儿设置的运动游戏必须具有非常强的情景性。如:“圆圆和方方”活动,教师为婴幼儿创设一种有各种方方和圆圆的运动环境(各种不同纸箱自制的方方器械和用大小不一的蛋糕盒自制的圆圆器械、大鼓、小山坡),让婴幼儿自主选择、自主玩耍;在游戏中,不仅使婴幼儿踢、滚、推、爬、运、走、跳等动作得到协调发展,同时,在自然的运动游戏中,婴幼儿的语言、数数、颜色、形状、情感等方面的认知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二)儿歌渗透、行动伴奏除了创设有趣的环境、材料吸引婴幼儿外,有趣、简短、富有节奏的言语刺激符合此阶段婴幼儿接受语言信息的需要,另外,富有韵律的话语可以帮助婴幼儿调整运动节奏,逐步感受并掌握有规律地控制自己的动作,从而更有效地进行锻炼。如:在“玩纱巾”集体运动活动中,儿歌:小围巾,变变变,变条小蛇扭起来,这里扭一扭,那里扭一扭,谁的小蛇扭得快。小蛇小蛇扭起来,走一走,跑一跑。(案例中把“行动伴奏”具体写出来。)婴幼儿非常喜欢,在教师的启发下,婴幼儿积极投入活动。(三)榜样示范、玩伴参与(这个策略中都是从教师角度,希望后面半句要从婴幼儿角度提,同时下面有要案例说明,这些更生动。)2-3岁的婴幼儿爱模仿别人,在幼儿园内,常常会看到教师玩什么,婴幼儿也跟着玩什么。他们最喜欢模仿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教师可利用婴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创设有趣的情景、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解示范,并采用玩伴参与方式带动婴幼儿参与运动。(四)关注差异、顺应推动(这个策略中都是从教师角度,希望后面半句要从婴幼儿角度提。)教师要尊重每个婴幼儿在运动速度、耐力、运动量等方面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教师有意识地设计材料的投放量与使用方式,使其有不同的难度,让婴幼儿能自主地选择符合自身运动水平的活动方式,保证每个婴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如:小猴摘桃活动中,教师用平衡木、小椅子、竹梯创设了难易不同的路,允许婴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选择一条路走过去摘桃。 第三节  2-3岁婴幼儿运动活动中的案例 一、师幼互动案例(一)好玩的纸盒-----高低结构活动融合互动频率高背景:   教师发现班里每天总有婴幼儿喜欢躲在大纸盒娃娃里面玩,有时因为纸盒里面人太多而发生争吵。纸盒是婴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材料,根据婴幼儿的近期兴趣点,教师设计了“好玩的纸盒”。活动环节由高结构活动向低结构活动转换:婴幼儿先是在由纸盒建成的迷宫中玩躲猫猫,而后在情境中自主玩纸盒,满足婴幼儿好奇、好玩的心理和兴趣。活动中尝试纸盒的不同玩法,体验身体活动的乐趣。事件:好大一个“迷宫”啊!在婴幼儿好奇的惊叹声中,教师扮演猫妈妈,四处找寻自己的小猫。小猫爬呀爬、躲呀躲,猫妈妈找呀找,找到小猫抱一抱。在“迷宫”里,婴幼儿彼此嬉闹,发现伙伴的行踪,可激动了,纷纷告诉猫妈妈“**躲在**”。淘气的小猫们围拢来,教师套上纸箱变变变,变成神秘机器人,“请你找找我的手?”婴幼儿争先和“机器人”握手,个别胆小的婴幼儿也愿意尝试扮“机器人”。原来纸箱这样有趣,婴幼儿四散开来,有的合作搬纸箱过桥;有的拖着毛毛虫玩;有的来到小兔子家的花园踩踩“盒子路”;有的亲亲“花瓣”让自己变成美丽的小花……教师则走近个别婴幼儿身边,表扬合作的婴幼儿;带着胆小的婴幼儿一起玩纸箱……分析:1、高低融合趣味多,师幼互动频率高由“爬迷宫、躲猫猫”的高结构活动自然过度到低结构活动,让婴幼儿自主的在情境中运动体验。小集体运动活动的设计可谓环节动静交替、材料变化多样、互动走近个体、保育关注及时。在丰富的游戏情境中,频繁的师幼互动,使普通的纸箱成了婴幼儿探索体验的宝贝。活动中尝试纸盒的不同玩法,体验身体活动的乐趣。2、材料投放情景性强,挑战婴幼儿的运动能力婴幼儿先是在“迷宫”里爬;而后在“机器人”里钻;在“桥”上搬运滚动纸箱;来到小兔子家的花园“盒子路”上踩踩脚印……活动预设的情境游戏丰富了,婴幼儿玩得开心、尽兴。在自然、有趣的游戏中,满足了婴幼儿的运动兴趣,也挑战了他们的运动能力,自信、主动的婴幼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成长起来。 (二)出“车祸”了-----游戏中教师的最佳介入时机背景:洋洋是个很活泼好动的男孩,其妈妈很注重知识教育,经常给他灌输一些“三字经”、“论语”什么的。对洋洋的习惯培养比较放任,认为那是在约束洋洋的性格发展。所以,洋洋的行为习惯比较差,活动中缺乏规则意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针对一部分婴幼儿规则意识差的现象,教师预设了“我是小司机”活动,创设情境让婴幼儿在“马路上”开汽车,通过游戏形成初步的行为规则意识。事件:活动开始了,婴幼儿对做小司机特别兴奋,在一个高结构活动“运粮食”游戏后,是一个低结构活动,让婴幼儿在各种材质的“马路上”开汽车,感知不同的速度,满足开汽车的愿望。婴幼儿个个兴致勃勃,非常开心地开着小车,来来往往。突然,洋洋飞快地冲了过来,把皓皓狠狠地撞了一下,皓皓摔倒在地哭了起来。教师想批评洋洋不该撞到皓皓时,看见洋洋非常紧张的表情,就不忍心批评他了。于是,教师装着不知道问他们:“怎么了?”皓皓只顾哭,洋洋呢,绯红着脸望着教师。其他婴幼儿抢着说:“洋洋把皓皓撞倒了!” “什么?是出车祸了呀!皓皓受伤了吗?疼不疼?洋洋快来帮忙扶皓皓起来。”教师表现出了一副非常紧张的样子。说完,要求洋洋帮忙。“快让老师检查一下手脚有没有受伤,如果受伤了要赶快去医院,请医生开刀。”教师边说边假装抬抬皓皓的手和脚,皓皓听了教师的话也紧张的不哭了。“哟,擦破一点皮,出血了,快去保健老师那里消毒打针。”教师随即带上他们去了保健室。“你们车怎么开得那么快呢?开快车被警察叔叔看到了要罚款的。皓皓,你说说看,开汽车要怎么开?”皓皓看了看洋洋说:“要慢慢开,不能撞到人,红灯停、绿灯行。”“哇,皓皓真棒!知道怎么开汽车。洋洋,汽车怎么开呀?”“要慢慢的开。”这时洋洋的表情已不再紧张了。分析:1、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方法2-3岁婴幼儿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和规则意识,需要教师的培养和适时的介入。由于洋洋的过激行为产生了不良后果,这时教师及时的介入处理事件并进行有效的教育,在介入事件过程中,教师运用了感受法,让洋洋从撞倒皓皓开始到去保健室消毒,全程陪同,感受皓皓受伤后的痛苦,意识到因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伤害,以事实教育洋洋,使洋洋意识到自己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加强自我约束控制力,其效果会强于多次的说教。2、把握教育契机,以适当的方式灵活应对,实现有效师幼互动运动活动具有开放、自主的特点,因此活动中的事件纠纷往往是教师介入的最佳时机,在处理纠纷中开启的师幼互动其效果更为明显,捕捉到最佳介入时机,与适度的互动方式相融合,师幼互动才能达成积极且有效。(下面的这段分析与案例关系不密切,所以删除。)3、教师的快速反应能力,多元应对方式,促进有效师幼互动在婴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以细致的观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分析婴幼儿情绪变化、行为发生的原因,然后灵活地运用教育的方法、技巧进行新颖、独特且有效的教育,帮助婴幼儿认识问题,达到自我约束、控制的教育效果,从而达到说教所达不到的良好教育效果。 这部分二个案例少了些,可放三个案例,这样前面一稿师幼互动魔绳”、“ 二、教师教育行为优化案例(一)我和皮球做游戏------师幼互动促进教师运用儿歌式指导语的应用背景:教师观察发现婴幼儿对大皮球比较喜爱,每当看到其他年龄段小朋友玩皮球时,企盼的眼神都令教师难忘。于是,教师在班里开始了玩大皮球活动,让每个婴幼儿玩一个皮球,满足婴幼儿的需要。婴幼儿拿到了皮球,有滚着玩的、有抱着扔的、有向上抛的、有用脚踢的、还有的干脆抱着不撒手的。教师问婴幼儿皮球可以怎么玩时,他们有的说可以扔、有的说可以抛、多数婴幼儿提出皮球可以滚动。于是,教师设计了“小猪回家”游戏,让婴幼儿和皮球做游戏。事件:在热身运动中教师边演示边对婴幼儿说:“大皮球真好玩,胖乎乎,拍一拍,跳一跳;小皮球真好玩,圆溜溜,滚一滚;大皮球小皮球,抱一抱,扔一扔;皮球皮球真好玩。”婴幼儿一下子兴奋了起来,“老师,我也要玩!”“我也要!”。婴幼儿选了各自喜欢的,有的拍着皮球,有的坐在皮球上扭来扭去,有的在地上来回扔皮球。在玩游戏“小猪回家”时,教师一边动作一边说:“小皮球变变变,变只西瓜抱一抱。小皮球变变变,变只小猪滚一滚。1、2、3 小猪玩累了,小猪要回家了,来我们把它送回家。”有韵律的儿歌一下子把婴幼儿吸引过来并模仿游戏。东东和浩浩几个男孩子用两只手滚球时,由于用力过猛,球一下子滚得很远。老师边滚球边念:“两手推着小皮球,轻轻推,小猪跟着你。重重推,当心小猪滚出去”。婴幼儿也跟着轻轻滚,皮球好象也开始听话了。分析:(这个案例主要是讲“儿歌式指导语的应用”,因此在分析时也要围绕此进行分析)1、活动设计抓住婴幼儿兴趣和需要是参与婴幼儿游戏的出发点。本次活动抓住了婴幼儿喜欢玩球的兴趣。教师创设了一个“送小猪回家”的游戏情景,让婴幼儿置身其中。不仅让婴幼儿体验了趣味,获得了快乐。同时通过滚球游戏锻炼了婴幼儿上肢的肌肉和关节、锻炼了婴幼儿腿部肌肉力量,提高控制身体动作的能力,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2、伴随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婴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在“送小猪回家”游戏中,儿歌中的“轻轻推、小猪跟着你,重重推,小猪滚出去”。提示了滚球的玩法,较好地帮助婴幼儿理解游戏。(对这点的分析,可再拓展些。) (二)积极的情感互动促进有效师幼互动(这个案例题目重新起一个,题目要求是“积极的情感互动”要保留,后面不是“促进有效师幼互动”,而是要“促进什么行为的优化”)背景:    萱萱是个胆小怕黑的女孩,每天来园总是揪住妈妈的衣角,不让妈妈离开。不愿意独处,周围没人她就大哭,光线黑暗的“私密空间”是萱萱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事件:今天的户外活动似乎特别热闹,婴幼儿玩着自己喜欢的纸箱,有的在推滚,有的在开“纸箱汽车”,还有的在造“大高楼”,真是不亦乐乎。“呜,妈妈,妈妈,我要妈妈!呜呜…..”哭声传来,循声而去,是萱萱在纸箱房子里哭。原来,萱萱在纸箱房子里玩,不知谁把门关上了,里面黑乎乎(萱萱怕黑的)。教师抱出萱萱小声安慰着她,总算是不哭了。让她再去玩,说什么也不去,反而紧紧牵着教师的手。于是教师组织婴幼儿做起了“躲猫猫”游戏,带着萱萱一会躲进小兔家,一会躲进小狗家,萱萱的脸上又浮起了笑容。“萱萱,我们把门关起来,不让他们找到,好吗?”教师尝试引导萱萱再次进“黑房子”,萱萱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进去了。“萱萱,老师到外面看看他们在哪里找,你在里面等我啊。”“噢。”教师在外面等了片刻,打开“黑房子”门,“萱萱真勇敢,一个人躲在里面。”萱萱自信地说:“老师,我一个人躲在里面也不怕了!”分析:爱为先决条件,以积极的情感互动为基础。(如果案例的题目起好了,注意这里的分析要与题目一致。)“怕黑”是婴幼儿普遍存在的现象,婴幼儿对黑暗的恐惧大部分是源于他的想象。这时的想象力丰富,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界限,想象黑暗中有鬼、有大灰狼等让他害怕的东西,所以在黑暗中他容易把恐惧扩大化,这是这个年龄段婴幼儿的认知特点。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帮助婴幼儿克服恐惧心理,如情感的安慰,在黑暗里做些小游戏,让婴幼儿适应黑暗。与婴幼儿共同去面对黑暗,更胜于言语上的安抚。   第四节  2-3岁婴幼儿运动活动设计要有一段开场白一、个别运动活动设计(“个别运动活动设计”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和个别婴幼儿开展运动活动的设计,所以较多是在区域中进行的,现在你们的设计还是用了正式的一节课的格式,因此需全部修改,具体可参照“第一章第四节 2-3岁婴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设计”中的格式、要求。)(一)活动名称:幼儿卷活动对象:适合2-2.5岁婴幼儿个别活动活动设计意图:2-2.5岁婴幼儿,对滚动和翻身的动作兴趣较高,而“幼儿卷”的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婴幼儿全身滚动的大动作发展,更能在游戏中促进教师与婴幼儿在语言、情感上的互动,提高婴幼儿对运动游戏的喜爱。活动目标:发展婴幼儿的空间感知觉,体验师幼互动的快乐。活动准备:1、干净大浴巾两条,一条光滑柔软,一条比较粗糙些。2、平坦的活动空间(室内可以在床上进行,户外可以在草地上进行)。活动过程:1、认识婴幼儿(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如何认识婴幼儿,要写具体。)让婴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身边的同伴,并能在与教师互动的情境中,学着跟同伴打招呼。(把这段话结合下面二段,写到“师幼互动建议”中。)2、学念儿歌:幼儿卷(“儿歌”要写出来,如何“学念儿歌”要写具体。)在师幼互动的环节中,教师利用各种有趣的方法,引导婴幼儿学习儿歌并理解儿歌中提到的游戏方法。(把这段话结合上面一段、下面一段,写到“师幼互动建议”中。)3、师幼互动玩游戏(如何玩游戏,要写具体。)这是婴幼儿与教师最重要的互动环节,在这里,婴幼儿与教师不仅有语言上的交流,而且因为互动,彼此熟悉和亲近了,游戏的开展,加强了婴幼儿在身体动作上与教师的互动。(把这段话结合上面二段,写到“师幼互动建议”中。)温馨提示:活动中,经常可以运用这样的语言激发婴幼儿完成任务的信心:1、你的记性真好!2、你学会和好朋友打招呼了吗?我们来试试看~3、你真能干,你一定行的。4、加油!师幼互动建议:1、为了提高婴幼儿与教师在语言上的有效互动,可以开展一些“婴幼儿在哪里”这样的类似于点名的活动,让婴幼儿对自己与同伴的名字有些熟悉和记忆。2、为了更好地开展有效的师幼互动运动游戏,可以利用婴幼儿成长的一些动作发展要点,有选择性的开展不同游戏内容。  (二)活动名称:骑小车活动对象:适合2.5-3岁婴幼儿个别活动活动设计意图:2.5-3岁的婴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和认识提高了,更对“车子”这样的有趣玩具兴致很高,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在这个“骑小车”的游戏中,主要是利用婴幼儿对车的迷恋、喜欢,通过师幼互动的运动游戏,锻炼婴幼儿的双腿弯曲及协调能力,加强腿部肌肉的锻炼。活动情景的快乐性和趣味性,带动婴幼儿愉快的参与意识,加强婴幼儿和谐个性的培养(讲得太大了),促进婴幼儿与教师的情感互动。活动目标:发展婴幼儿双腿弯曲转动的协调活动能力,体验“骑小车”的快乐。活动准备:1、平坦的活动空间(室内可以在地板上进行,户外可以在草地上进行)2、播放舒缓的音乐作背景活动过程:1、认识小汽车(如何认识小汽车,要写具体。)通过与婴幼儿的语言互动来提升师幼之间的熟悉。(把这段话结合下面三段,写到“师幼互动建议”中。)2、学开小汽车(如何“学开小汽车”要写具体。)用师幼互动的方式,带动婴幼儿模仿用小脚蹬腿骑小车的动作。(把这段话结合上面一段、下面二段,写到“师幼互动建议”中。)3、开展游戏(如何开展游戏,要写具体。)师幼互动,让婴幼儿再一次的进行游戏活动。不仅让婴幼儿喜欢学骑小车的动作,更喜欢这个运动游戏。教师注意观察每一个婴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给予不同程度的鼓励,肯定,帮助与推动。(把这段话结合上面二段、下面一段,写到“师幼互动建议”中。)4、保留兴趣结束游戏(对“结束游戏”要写具体。)最后让婴幼儿在真正满足他们愿望的“玩具汽车”中继续运动游戏。(把这段话结合上面三段,写到“师幼互动建议”中。)温馨提示:活动中,经常可以运用这样的语言激发婴幼儿完成任务的信心:1、加油啦,小汽车开过来拉!2、真能干,小汽车开起来真快!3、你的小腿很有劲啊,加油!一二三,加油!师幼互动建议:1、为了让婴幼儿提高对这个运动活动的喜欢,教师可以为婴幼儿准备好适当的小奖品来提高他们的自我克制能力。2、可以根据婴幼儿对汽车的喜欢,开展更多类似的游戏活动。3、教师可以根据婴幼儿对互动的兴趣,有效的组织好活动时间。   二、小组运动活动设计(下面的活动设计二个都是2.5-3岁,不理想,最好一个是2-2.5岁、一个是2.5-3岁)(现“小组活动设计”与“集体活动活动”格式完全一样,没有反映“小组活动”的特点,建议“小组活动设计”与“集体活动活动”格式应该是不完全一样的。)(一)活动名称: 玩围巾活动对象:适合2.5-3岁婴幼儿小组活动活动设计意图:深秋转冬时节天气有了点寒意,有的家长给婴幼儿系条围巾挡风。有一天在户外活动时,乐乐的围巾松落了,轻薄的围巾飘落引起其他婴幼儿的骚动,都争抢纱巾,一时间,薄薄的、软软的、颜色艳丽的纱巾成为了婴幼儿的热点,有的婴幼儿也要求妈妈系条围巾。根据婴幼儿的近期兴趣点,同时遵循婴幼儿喜欢有趣、假扮性强的年龄特点,教师选择“围巾”这一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设计了“玩围巾”活动。活动前期,在区角中投放材料,观察婴幼儿是怎么玩的,活动中先问答互动,进一步认识围巾。在玩围巾环节中借助“围巾”作为载体设计小游戏,同时教师以玩伴角色参与游戏,通过活动促进语言互动,提高婴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活动目标:1、发展婴幼儿走、跑的基本动作。2、尝试围巾的不同玩法,体验身体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用纸盒子做成的小刺猬,身上的刺是纱围巾。2、收集红、黄、蓝色不同厚薄的围巾。3、创设草地的场景,音乐一段。活动过程:1、说说围巾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小动物,看看它是谁?(推出纸盒刺猬)婴幼儿:刺猬。教师:与小刺猬打个招呼吧:小刺猬,你好!(招招手)教师:咦,小刺猬身上有许许多多刺呢,看看,这些刺用什么做的?教师:(抽出一条红围巾)看看,是什么呀?这是什么颜色的围巾?婴幼儿:围巾,红色的。教师:红色围巾真漂亮!(婴幼儿一起说红围巾真漂亮!)教师:围巾围在哪里?(边说边将围巾围在脖子上)婴幼儿:围在脖子上。教师:对了,真聪明!天冷了,围巾围在脖子上会很暖和。教师:现在,小围巾都躲在小刺猬身上,我们一条一条把它们请出来,玩一玩,变一变。(将纸盒刺猬移到婴幼儿面前,每人抽一条)(一问一答的师幼互动中帮助教师了解婴幼儿使用围巾的生活经验,提炼语句帮助婴幼儿丰富词语。)2、玩围巾(1)躲猫猫教师:小围巾,变一变,变大了,比一比,谁的围巾大?(婴幼儿互相比较围巾大小)教师:小围巾要做游戏了,做个躲猫猫游戏,躲一躲,躲在围巾后面,不见了,不见了。1、2、3、4、5,请你快出来。(教师故意躲在围巾后面)(2)小蛇扭扭教师:小围巾,变变变,变条小蛇扭起来。(教师将围巾拖在地上并摆动手臂) 婴幼儿一起学着做象蛇一样摆动。(3)小飞机游戏教师:小围巾变变变,变成小飞机,飞飞飞,飞上天。(教师将围巾向上抛)婴幼儿学教师的样将围巾向上抛。(4)躲雨――播放打雷音乐教师:小围巾,变一变,变顶小伞躲躲雨,快点快点躲起来,不让雨滴淋湿了。(教师将围巾做小伞状顶在头上)婴幼儿学教师的样将围巾做小伞状顶在头上。(5)开汽车――播放开火车音乐教师:天晴了,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我们去旅游了!小围巾,变变变,变个方向盘,嘀嘀嘀,开起小汽车,出去旅游了!(教师将围巾横拿在手中)婴幼儿学教师的样将围巾横拿在手中并跟在教师的后面开汽车。(6)开火车教师:小围巾,变一变,变成小火车。(将围巾打结连接,开着火车退出场地)(教师以玩伴的角色,借助“围巾”带动婴幼儿体验身体活动的乐趣。)师幼互动建议:整个游戏中教师以简短的儿歌贯穿,在师幼互动中,让婴幼儿感受语感刺激开口学说的欲望,同时,教师不断变化着游戏的动作,让婴幼儿始终对游戏充满兴趣,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 (二)活动名称:聪明的小花狗活动对象:适合2.5-3岁婴幼儿小组活动活动设计意图:聪明的小花狗是“可爱的小动物”主题中的一个活动,是让婴幼儿通过听简单信号的方式来体验运动游戏的快乐。小花狗是婴幼儿比较喜爱的小动物,以此动物形象来提高婴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之前的主题活动中,婴幼儿对听信号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听着简单的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2-3岁的婴幼儿对听和说有高度的积极性,他们仍以短句为主,但是复合句明显增多。因此,此次活动的目的是教师在婴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看看、说说的兴趣,通过听信号尝试快和慢的爬行来引导婴幼儿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辰牌成膜抗菌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