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古埃及人们的生活与两河流域人们宗教信仰的异同?

3k多赞了....诚惶诚恐&br&很惭愧,只是写了一篇微小的答案,谢谢大家&br&----------------------------------------------------------------------------------------------------------------------&br&以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先照搬过来吧&br&&br&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文章,原题:《震惊中国军队的1991年海湾战争》&br&1991年,当美国将伊拉克军队打得七零八落时,中国军官们密切关注着。当时的伊拉克军队是一支比解放军作战经验更丰富、技术先进程度略高的军队。&br&&br&1990年的伊拉克拥有一支阿拉伯国家中最强大的军队,总兵力包括95万正规军、48万预备役部队,装备坦克5600辆、装甲车7500辆、火炮3800门、作战飞机770架。此外伊拉克还有65万人的准军事部队。战争中,伊拉克还动员了800万人的所谓人民军。而1990年伊拉克的总人口仅仅只有1892万。&br&从1990年8月开始,伊拉克军队主力逐步往伊南部与科威特战区调动。在91年1月17日战争最终爆发前,伊拉克陆军77个师(含动员增加的24个师编制)中有43个被调往战区(含6个共和国卫队师),拥有4200辆坦克、2800辆装甲车和3100门火炮。&br&&br&另外,在1991年海湾战争前,伊拉克拥有整个中东地区最为庞大完整和现代化的综合防空体系。&br&伊拉克一体化战略防空体系“KARI”按照前苏联模式配置,由法国人进行设计,覆盖伊拉克全境。全系统包括4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16个截击引导中心和70余个防空指挥与报告中心,可以综合控制所有的防空单位、空军基地和地空导弹阵地。全系统的最高指挥机构位于巴格达市内的空防指挥司令部,安装有可以集中处理所有信息的法制大型计算机,并可使用微波和光缆通信系统下达命令,也可以利用民用通讯系统。该系统的所有关键节点都有坚固的地下掩体掩护。在KARI体系下,伊军战斗机、地空导弹和高炮构成了立体火网,基本覆盖了所有空域。&br&&br& 1990年8月底,萨达姆在会见外国领导人时说:“我十分了解美国的技术优势,特别是空中优势。”萨达姆认为,空战不能起决定作用,决定胜负最后得靠地面决战。1990年9月,萨达姆对军队发表讲话说:“你们知道空军不可能决定地面战争……这是经过所有常规战争和解放战争证明的规律,最后一个证明的是越南战争。”&br&&br&然而,美国人打赢了战争,而且伤亡(按历史上的标准)微不足道,美国在使用各类高精尖技术兵器打击伊拉克军队的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现代战争的形态和作战模式,给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军队造成极大的震撼。&br&&img src=&/b5e40aae4d1ed267e5eca30_b.jp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b5e40aae4d1ed267e5eca30_r.jpg&&&img src=&/dba5e511ba77dbffc2363fd0_b.jpg& data-rawwidth=&976&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6& data-original=&/dba5e511ba77dbffc2363fd0_r.jpg&&&br&&b&“沙漠风暴”行动中,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海空军的密切配合下,美军地面部队快速突破伊拉克军队防线,对伊拉克军队进行了致命打击&/b&&br&&br&这促使中国军队开始反思。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军事领域的改革步伐远远比不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改革。海湾战争为这种改变提供了契机和方向。&br&一个大问题出在装备方面。到1990年,解放军的技术水平还不如伊拉克军队有优势。当时的伊拉克空军有米格-23、米格-25和米格-29,而解放军空军的主力飞机只有中国仿造的米格-21(歼-7)以及更老的机型如米格-19(歼-6)的飞机。&br&&br&&img src=&/7a9b08a6dea3b451fd58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a9b08a6dea3b451fd58e_r.jpg&&&b&日拍摄的一架伊军米格-23战斗机残骸。伊拉克空军力量在开战后仅进行了轻微的抵抗,大部分飞机被摧毁,其余的在命令下被埋入土中或逃往伊朗&/b&&br&&img src=&/7b0c1079aad4ae6ec6b170aace55799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b0c1079aad4ae6ec6b170aace557990_r.jpg&&&b&“沙漠风暴”行动中一座被美军制导反掩体炸弹命中的伊拉克空军混凝土机库,顶盖被完全穿透&/b&&br&&b&&img src=&/9feb318afcb7a5afca6cb88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feb318afcb7a5afca6cb885_r.jpg&&“沙漠风暴”行动期间,部署在沙特阿拉伯的美国空军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的F-117隐身攻击机,座舱边的的炸弹标记代表出击次数。海湾战争中,F-117&/b&&b&在“沙漠风暴”的首轮行动中成功摧毁了伊拉克防空系统数个重要中心和节点,使其防空指挥系统陷入瘫痪。&/b&&br&&img src=&/83bce6e53ab52c9a4fca3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83bce6e53ab52c9a4fca3_r.jpg&&&b&“沙漠风暴”行动后期,美国空军F-15与F-16战斗机组成的混合编队飞越科威特的上空。伊拉克拥有120万刚刚经历过两伊战争的军队,面对美军,如此迅速的惨败结果出乎全世界的意料,也意味着萨达姆称霸中东梦想的彻底终结。&/b&&br&&br&在中国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时期,解放军利用数量和用兵效率的优势,打败(或至少是战平)技术更先进的对手。在越南,关键性的反介入技术帮助削弱了美国的空中攻势。历史上,解放军曾借助数量优势弥补相对于超级大国军事技术的劣势,但美国领导的盟军,就像“热刀子切黄油”一样刺穿数量占优的伊军。&br&对海湾战争的这种认识,帮助推动了解放军现代化。特别是在空军和海军,中国立即采取措施升级其军事技术,通常是采购最先进的苏联装备。中国还想从欧洲获得军事技术,但军售制裁阻碍了这方面的努力。最后,中国加快提升本国军工的技术研发进度。&br&海湾战争并未展示纵深打击能决定性赢得现代战争,但它无疑表明了远程精确打击能有助于破坏敌方作战,甚至重创敌军。解放军很快开始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解放军海军和空军相对陆军的重要性开始上升,两者开始集中于提供远程打击机会的平台。第二炮兵也把重心从核威慑转向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远程精确打击。&br&海湾战争为中国军方和政府决策者提供了现代战争是什么样的现成模板,也给出了将来如何打仗(以及如何不打仗)的一些教训。”&br&&img src=&/313c66c6bc3dea8f24279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313c66c6bc3dea8f242798_r.jpg&&&b&日,部署在波斯湾的美国海军“威斯康星”号战列舰正在向内陆目标发射BGM-109B“战斧”巡航导弹。由各种平台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在“沙漠风暴”行动中摧毁了包括伊军防空指挥系统在内的大量伊军重要目标,使得美军在开战之后就迅速取得了战场制空权&/b&&br&&img src=&/092fb2e2ba6cd5e4bed28e672a6da43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92fb2e2ba6cd5e4bed28e672a6da43c_r.jpg&&&b&日,由一架执行对伊攻击任务的法国战机的激光瞄准吊舱拍摄的制导炸弹命中一座碉堡的瞬间。海湾战争中,精确对地制导弹药的使用量达到了7.5%,大幅提升了空袭效率。&/b&&br&&br&现在PLA武器装备的“井喷式”发展,和90年代PLA从海湾战争中受到的震撼,有很密切的关系,国家在90年代启动了一系列武器研制和预研项目,同时紧跟西方军工步伐,包括歼-20、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等高科技装备,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启动研制的。同时,国家也加快了引进俄制先进武器装备的速度(比如苏-27的引进),重点打造战略空军,同时大力研究电子战和诸兵种合成作战,等等&br&&br&可以说,没有海湾战争,可能就没有今天的现代化的解放军&br&&br&&img src=&/a0ba2f84a74debe5b4fda9a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a0ba2f84a74debe5b4fda9a_r.jpg&&&b&面对目前大力推进数字化陆军发展进程的美军,中国军队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追赶&/b&&br&&br&&br&
(1、2、9图作者为美国军事画家Jody Harmon)
3k多赞了....诚惶诚恐 很惭愧,只是写了一篇微小的答案,谢谢大家 ---------------------------------------------------------------------------------------------------------------------- 以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先照搬过来吧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
&p&看了这么多评论,我只是想澄清一下。。。
我脸不是被打肿的,就是胖了 T T
哭也不是因为打我,因为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我不知道后面会关那么多天,当时只是急着赶路回巴格达,怕太晚没车了才急哭的。(这张照片太影响形象了真忧伤 T T)&/p&&p&有关是不是穆斯林的事儿,我一回北京就迫不及待去吃了眉州东坡你说呢,要不要我发一个啃猪蹄儿的照片上来啊。。。。&/p&&p&恩,我就是今天才发现知乎上有这个问题的,&/p&&p&不知为啥这两天突然那么多点赞和回复,应该是有名人引领吧,大家能说下是哪个人不,我在知乎就回答了一个问题就这样,觉得好有趣&/p&&p&&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IzNzA1MzI4OQ%3D%3D%26mid%3Didx%3D1%26sn%3D18dd61df68d5bafaef4f%26scene%3D4%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mp./s?__biz=MzIzNzA1MzI4OQ==&mid=&idx=1&sn=18dd61df68d5bafaef4f&scene=4#wechat_redirect&i class=&icon-external&&&/i&&/a&&/p&&p&那么趁热打铁贴个链接,我写的伊斯兰国毁灭了哪些古迹的文章,这个是比较全,比较客观的一个&/p&&p&最新照片是这样,看到那么多人都要看。。。。。&/p&&br&&img src=&/v2-1c474208bbba402be051c8b48559aae1_b.jpg& data-rawwidth=&5760& data-rawheight=&38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0& data-original=&/v2-1c474208bbba402be051c8b48559aae1_r.jpg&&
看了这么多评论,我只是想澄清一下。。。
我脸不是被打肿的,就是胖了 T T
哭也不是因为打我,因为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我不知道后面会关那么多天,当时只是急着赶路回巴格达,怕太晚没车了才急哭的。(这张照片太影响形象了真忧伤 T T)有关是不是穆斯林的事儿…
菊座当年对伊拉克战争的预测是失准的,这个是个很显而易见的结论,并不需要争论辩解什么。就算美军之后十年在伊拉克陷入泥潭,那也是脱离狭义上的伊拉克战争战局层面上的事情。并不能掩盖菊座当时对萨达姆军实力过于高估的事实。&br&&br&鉴于菊座的身份,其在公开媒体上的发言不会完全是其个人基于其知识储备做出的分析,同时还会夹杂相当大比例的宣传内容。所以菊座当年的所言,有相当的政治需要在内。不过同时,这并不意味着菊座当年真的是没有说一点实话,并不意味着他当年心理真的对战局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萨达姆覆灭之前,整个解放军系统内部,少有对信息化现代战争具有清醒到位认识的人。我认为,换其他任何军队系统的人来做同一期节目,虽然可能其对战局的预测呈现更现实的表现,不过想要精确预见到美国后来在伊拉克的一路高歌猛进,几乎不可能。&br&&br&很多诸位网友认为理所当然的常识,也是有其刚刚诞生的那一天的。在其之前,不仅是大众,就算是领导层也会倾向于在以往的战例里寻找战争的规律从而建立在我们现在看来非常落后的常识。在你们笑菊座的因果律武器没有奏效之时,何不想想菊座代表的是什么一种什么认识?解放军内部是不是广泛存在着这种认识?如果他的所言真的是他的认知,那么是不是解放军的技术军官们对现代战争的认识产生的偏差。如果他的所言不是他的认知而是政治任务,那么下达这个政治任务的高层对现代战争的认识是不是更为不到位?用16年的头脑来嘲笑03年的评论没什么值得骄傲。13年的时间,足以更新一代战机,两代航发,五次CPU革命,以及数不清的技战术法则。你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当年并没有你想的那么明朗。因为很简单,没有以往战争的先例,没有在手的信息化装备参考,只靠对技术发展方向的研究而产生的朦胧预感来准确描画信息化战争的模样,太难了。&br&&br&03年伊拉克战争,虽然存在萨达姆部队大规模叛变被买通等不可抗力。但是其显现的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新属性已经足以颠覆国内大批专家学者的陈旧世界观。可以说,就算萨达姆的部队不存在消极抗战等因素,战争结果也不会改变,而且萨达姆会死更多人。这场战争里,武装直升机集群对坦克集群的屠杀以及其高的吓人的交换比已经令大陆军主义的解放军陷入高度的自我怀疑。大规模精确打击令前线后方的边界模糊,使得旧有指挥层级系统低效而脆弱。传统性能指标相近的两款装备,在信息化水平一项指标上的差距能够在宏观战局上形成多大的影响。这都是对解放军而言的新课题。或者说,是以往听说过但没有重视的课题。&br&&br&1991年的海湾战争更重视空袭,虽然信息化初露锋芒,然而尚在襁褓之中,很多看起来“信息化”的地方实际上只是简单的绝对空中优势的副产品,可以说,是信息化战争的雏形阶段。而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数字化部队越来越重要,还有就是部队的快速反应,快速部署,其中地面战则以大纵身的一记钩拳解决问题,采用的指挥体制还是传统的树型体系,当然这是建立在非常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上的,军可以指挥师也可以直接指挥到团。这样一来部队的反应速度大大提高:白雪行动的电子战阶段 空袭阶段和最后48小时地面战,尤其第3机械化步兵师直接长途奔袭到了巴格达城下。&br&2003年的战争更重视信息化作战,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实现了陆军的立体作战,数字化平台广泛使用了,就是军师旅团一级指挥一级。这些变化,加上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就初步显现的信息化优势,令91年还仅具一个雏形的信息化战争,在03年露出了狰狞的獠牙。&br&&br&首先必须要说,菊座当年的预测并没有如他所愿。当年菊座也并非真的认为萨达姆能反杀美军,但是伊拉克军方面的实力放在中东范围内的确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这也是为何国内当时军方普遍认为萨达姆将会凭借手中的这些家底跟美军打上几场血战,最后让美国付出相当的成本之后胜利。国内的一票专家学者对美军最后胜利是有一个广泛的共识的,这一点连菊座也没有异议。问题出在,战局超乎想象的顺利让整个世界都惊叹,上到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下到军事杂志编辑部,街头键盘侠。所有人无一例外对美军的一路高歌猛进惊得下巴都掉到了地上。菊座,只是这万千个体中的一员而已。&br&&br&这其实不奇怪,那场战争其实对整个中国而言,也是直接了解现代信息化战争的一个契机。那年,整个解放军内部,一个直升机的空地协同就称得上是“先进战术”“联合作战”,我们今天看军事演习经常听到的一句“复杂电磁环境”在当年估计还在集团军级别的参谋们的纸上谈兵里。美军越战中使用的战术还在被解放军当做硬骨头研究学习。突然间,信息化战争露出了狰狞的獠牙,这一切,都令人措手不及。菊座方面对战事预测的失准,不应该仅仅让大众简单产生“所谓专家学者也不过如此”这种毫无营养的心理认识。总体上讲,它同时反映出了我国军方在当时对世界最近前沿的军事科技和战法的认识极大滞后,这种认识上的滞后,不是仅仅存在于菊座一人身上。而是贯穿整个解放军各个层级的指挥参谋机构。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讲,菊座当年听到战局走向后露出的惊讶表情够令人印象深刻了吧。我相信同时,在北京西山指挥部,在中南海沉重的木门里,在政治局的封闭会议厅里。那些掌握最高军事政治权力的元老门心里受到的震撼一点不亚于那个摄像机前的菊座。&br&&br&是的,菊座预测失准了。战局往着相反的方向走了。这一刻,不仅仅对菊座个人公信力是一个打击,同时受到更严重打击的是整个解放军部队对于未来战争的信心,因为菊座当年的观点,正是整个部队,至少是很大一部门高层将领对战争认识的体现。但是,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人,能从此事得到什么认知?你若从此事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少将“口出狂言”被事实无情打脸的肤浅认知,并心生得意乃至嘲讽之意。那么萨达姆那些兵真是白死了。&br&&br&菊座在那场战争中的所言及其引起的一系列风波,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其可以视为对世纪之初国内军界不清醒的头脑泼的一盆冷水。也可以视为大棒继续催促解放军在现代化改革的路上继续加速。也可以视为在世纪之初中国军界对自身实力和地位认知的一次重新洗牌。新世纪的战争,已经迈进了新纪元。及时认识到的人可以迎头赶上,认识不到的人将会被远远甩下。&br&&br&可惜啊,你们这些人,还在消费一个退休老头儿十多年前的一次失准评论。而且消费得如此没有营养,那么我只能说,03年那场战争还是没有打醒你。
菊座当年对伊拉克战争的预测是失准的,这个是个很显而易见的结论,并不需要争论辩解什么。就算美军之后十年在伊拉克陷入泥潭,那也是脱离狭义上的伊拉克战争战局层面上的事情。并不能掩盖菊座当时对萨达姆军实力过于高估的事实。 鉴于菊座的身份,其在公开…
&p&证明中华民族确实是很聪明的种族。&/p&&p&&br&&/p&&p&比如在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时:&/p&&p&&br&&/p&&p&1.日本人的套路是&/p&&p&“我是个弱者,但今天,我一定要打败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猪突猛进,哇啦哇啦哇啦啦啦啦”&/p&&p&气势是有的,但战略是没有的,战术主要靠神风和硬刚,&/p&&p&被干翻以后,两个日本人躺在血泊中最后一次握手“能认识你真是太好了”,“下辈子还是兄弟”,“身虽死,大和魂不灭”&/p&&p&很热血,很基情,很悲壮,但也很不负责。&/p&&p&&br&&/p&&p&2.中国人在明白差距以后:&/p&&p&1.立刻放弃输出革命,不再去抗阵营的大旗,降低boss的仇恨值,让中东的神T们去抗一波,&/p&&p&2.在国际上,对美国的利益明显让步,不和美国的核心利益刚正面,联合国上基本都投弃权票,不开嘲讽不拉仇恨,自己争当国际小透明,天天吃免费的钙片,&/p&&p&3.拼命加入世贸组织,哪怕天天给美国人做丝袜做皮鞋,也要用廉价的人工赚美元,经济上要和美国人绑在一起,&/p&&p&4.台海危机,轰炸南联盟大使馆,南海撞机.......美国对中国所有的挑衅,中国都忍住了,&/p&&p&从美国总统到五角大楼,他们翻遍了框里的洗衣粉,硬是找不出一个和中国开战的理由。&/p&&p&&br&&/p&&p&一头咬人的狮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头狮子,懂得隐忍&/p&&p&隐忍,这是什么玩意儿???&/p&&p&夸张,外向,自大,出生在蜂蜜和糖一代的美国人很难理解:隐忍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p&&p&&br&&/p&&p&快意恩仇的是20岁的江湖,隐忍不发的是40岁的江湖,&/p&&p&一个真正爱你的剑客,不在乎默默等你二十年。&/p&&p&&br&&/p&&p&&b&十年藏锋不出声,一朝出鞘动鬼神。&/b&&/p&&p&&br&&/p&&p&&b&Play the pig to trap a tiger&/b&,美国的历史太短了,没有人能理解这种文化,真是太可惜了。&/p&&p&&br&&/p&&p&-------------------------------------------------------------&/p&&p&惜字如金的司马迁,在《史记》里却不惜花大量笔墨描写了一个侠义的故事《赵氏孤儿》。&/p&&p&&br&&/p&&p&公孙杵臼和程婴为了保护赵氏最后的血脉,一个襁褓中的婴儿&/p&&p&公孙杵臼问:“把这个孩子养大和去死,哪个更难?”&/p&&p&程婴说:“死很容易,把孩子养大就很难。”&/p&&p&公孙杵臼大笑说:“&b&我年纪大了,你就让让我,把困难的事情留给你,让我去做容易的事吧。&/b&”&/p&&p&&br&&/p&&p&《赵氏孤儿》:&/p&&p&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驸马赵朔与公主得以幸免。&/p&&p&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p&&p&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公孙杵臼,亦自缢而死。&/p&&p&公孙杵臼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将军同情赵家,放走公孙杵臼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p&&p&公孙杵臼携婴儿投奔公孙杵臼老友程婴。&/p&&p&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p&&p&公孙杵臼与程婴商议,程婴决定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p&&p&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实为程婴自己的孩子),掷在地上,又刺了几剑,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p&&p&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撞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程勃(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又取名屠成。&/p&&p&十五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告诉实情。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p&&p&此时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程勃将屠岸贾专权横行,残害忠良之事禀明,悼公便命他捉拿屠岸贾并处死。&/p&&p&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恢复本姓,被赐名赵武。&/p&&p&&br&&/p&&p&程婴见赵氏大仇得报,却想起十五年前因救赵氏而被牺牲掉的自己的无辜孩子,&/p&&p&这十五年来,为了瞒过屠岸贾,寄居仇人之下而背负的背信弃义的骂名,&/p&&p&甚至忘不了十五年前,那个让朋友公孙杵臼先死的决定,&/p&&p&程婴百感交集,亦自刎而死。&/p&&p&-------------------&/p&&p&司马迁这人,不光爱记录“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特别爱记录侠义的故事。&/p&&p&这个隐忍的故事,距今,2600年。&/p&
证明中华民族确实是很聪明的种族。 比如在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时: 1.日本人的套路是“我是个弱者,但今天,我一定要打败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猪突猛进,哇啦哇啦哇啦啦啦啦”气势是有的,但战略是没有的,战术主要靠神风和硬刚,被干翻以后,两…
(扩展内容可见:&a href=&/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p/20&/span&&span class=&invisible&&852897&/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脑洞一把……&br&&br&::苏联版海湾战争::&br&============“沙丘”军事支援与运输行动(日-日)=============&br&※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br&&img src=&/097df836dd1b009f1614a8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097df836dd1b009f1614a8f_r.jpg&&入侵的伊拉克军队以5个共和国卫队师和直升机机降部队为先导,迅速肃清了科威特人民卫队的抵抗。&br&&br&※8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迅速通过第660决议,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立刻从科威特撤军。伊拉克对此不为所动。&br&&br&※8月4日,科威特全境沦陷,科威特部长会议主席和各政府高官逃到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共和国的第19个省。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20万人,坦克2000余辆。伊拉克的入侵行为立刻遭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谴责。&br&&img src=&/0bfe62bc2a1_b.jpg& data-rawwidth=&725&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5& data-original=&/0bfe62bc2a1_r.jpg&&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向伊军官兵发表讲话,1990年&br&&br&※日,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公然践踏”,并宣布停止对伊拉克的一切技术和经济援助。&br&&img src=&/b3bcce41ce3fb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同日,苏联喀尔巴阡军区、敖德萨军区、基辅军区、北高加索军区开始实施局部动员。&br&苏黑海舰队以“光荣”号巡洋舰为核心构建打击群,从塞瓦斯托波尔和新罗西斯克离港南下。土耳其宣布为苏联舰队开放博斯普鲁斯海峡。&br&&img src=&/d32fe1a7b5c6fe997697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d32fe1a7b5c6fe997697_r.jpg&&&br&※8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第661号决议,宣布对伊拉克实施贸易制裁。&br&&br&※8月7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宣布,根据科威特和沙特人民的请求,为避免沙特阿拉伯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遭到伊拉克的入侵,将向沙特派出增援。&br&同日,驻地在阿塞拜疆基洛瓦巴德的苏军第104近卫空降师搭乘苏联空军运输航空兵和苏联民航的伊尔-76和安-124型飞机向沙特阿拉伯宰赫兰机场实施投送。投送在5日内全部完成。伊朗宣布同意苏联军机过境。&br&&img src=&/7f330a237e9092770decaf01ede3403a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7f330a237e9092770decaf01ede3403a_r.jpg&&&br&&img src=&/3b02a241f2d571ae0698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5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3b02a241f2d571ae0698_r.jpg&&&br&同日,驻地在乌克兰文尼察的苏军第24航空集团军指挥部伴随装备苏-27型歼击机的第138歼击机师第831歼击机团抵达沙特阿拉伯宰赫兰机场。投送在2日内全部完成。&br&&br&※8月8日,苏联宣布,为确保苏联舰队的安全,苏联国土防空军第15防空导弹旅(装备10套S-300P)已被部署在苏伊士运河沿岸。同日埃及确认了这一消息。&br&&img src=&/f7f3748f2f1e5a6b6058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f7f3748f2f1e5a6b6058c_r.jpg&&&br&※8月9日,“光荣”号打击群通过苏伊士运河。同日,北方舰队由“巴库”号和“基辅”号重型载机巡洋舰为核心构成航母战斗群,从摩尔曼斯克港出港。&br&&br&※8月10日,苏军驻沙特部队集群指挥部在达曼组建,指挥员为鲍里斯?瓦西里耶维奇?斯涅特科夫大将。国防部长德米特里.亚佐夫元帅负责协调工作。&br&&img src=&/f38a039d1eefce8c5dd64fa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鲍里斯?瓦西里耶维奇?斯涅特科夫大将&br&&br&※在8月7日到11日之间,由华沙条约组织军事委员会对本次出兵的规模和目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br&&br&※8月1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宣布了以保卫沙特阿拉伯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驱逐侵略科威特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伊拉克军队为目的的代号为“沙丘”的增援行动的规模:&br&·敖德萨军区&br&——第14近卫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28近卫摩托化步兵师、第59近卫摩托化步兵师、第86近卫摩托化步兵师、第180摩托化步兵师。&br&——第810独立海军步兵旅&br&——第5航空集团军&br&·喀尔巴阡军区&br&——第38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70近卫摩托化步兵师、第128近卫摩托化步兵师&br&——第24摩托化步兵师&br&——第51近卫摩托化步兵师&br&——第66炮兵军的第26炮兵师和第81炮兵师&br&——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第8独立特战旅&br&——第14航空集团军&br&·基辅军区&br&——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第17近卫坦克师、第22近卫坦克师、第42近卫坦克师、第75近卫坦克师&br&——第41近卫坦克师&br&——最高统帅部预备战役用途第24航空集团军&br&·北高加索军区&br&——第9摩托化步兵师&br&——第14坦克师&br&——第110近卫炮兵师&br&·白俄罗斯军区&br&——第38近卫独立空降强击旅&br&·北方部队集群&br&——第83独立空降强击旅&br&·外高加索军区&br&——第21独立空降强击旅&br&以上总计3个集团军9个摩托化步兵师和6个坦克师,3个炮兵师,3个空降强击旅,1个海军步兵旅,外加一个已经部署到沙特阿拉伯的空降师以及支援保障部队,共计约32万人。&br&除此之外,从苏联各地动员了一系列装备新式装备的空军和防空军单位。&br&同日,一些国家宣布加入由苏联领导的多国部队,并宣布了其派兵规模。这主要包括:&br&·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第9坦克师&br&·波兰人民共和国:波兰第1集团军——第6伞降师、第7海军步兵师、第16坦克师、第8机械化师&br&·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共和国:第19摩托化步兵师、第20摩托化步兵师&br&·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第4摩托化步兵师&br&·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第1近卫摩托化步兵师&br&·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第9装甲师&br&·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第3装甲师、第4装甲师&br&叙利亚和埃及参与战争的交换条件是要求将战争目标限制在解放科威特的范围之内。&br&·沙特阿拉伯社会主义共和国:第2摩托化旅、第4装甲旅、第10步兵旅、第15步兵旅、第20机械化旅、第35机械化旅&br&·*科威特人民解放军:“无产阶级”旅、“解放”旅&br&北约宣布支持由苏联主导的军事行动,不过很少有北约加盟国为此派出部队。法国派出了一个防化连。&br&&img src=&/19c2a60eb3494c8abaeee15_b.jpg& data-rawwidth=&653& data-rawheight=&4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3& data-original=&/19c2a60eb3494c8abaeee15_r.jpg&&苏军的主要船运路线(登船港主要是塞瓦斯托波尔、尼古拉耶夫、敖德萨、新罗西斯克)&br&&img src=&/339ae1cf5d5203aafa37a3e6ba3d5b0e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339ae1cf5d5203aafa37a3e6ba3d5b0e_r.jpg&&苏联盟军的主要船运路线(登船港主要是罗斯托克和格但斯克,保加利亚除外)&br&&br&※8月12日,苏军第24摩托化步兵师动员完成,装备在尼古拉耶夫装船,人员则开始向利雅得空运。&br&&br&※8月14日,“光荣”号打击群抵达波斯湾。&br&&br&※8月18日,联合国通过第664号决议对伊拉克实施海运封锁。苏联邀请美国参与封锁,美国同意。&br&从该日起,由来自苏联黑海舰队海军航空兵,敖德萨军区轰炸航空兵,最高统帅部预备战略用途第46航空集团军的轰炸机部队开始向伊拉克各主要港口城市巴士拉、法奥等地布雷。截止到9月17日为止,共布设各型水雷七千余枚,完全封锁了伊拉克的港口。&br&&br&※西方军事情报人员观察到,东德地区的苏军军用交通频率正在上升。显然,苏军正在从东德抽调人员。同样有消息表明远东、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的部队也正遭到抽调。从阿富汗撤回的第40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解散工作被暂停,部分退役人员被召回。&br&&br&※根据苏联国防委员会的公告,为保障动员的实行,将在短期内征召十万名预备役人员,他们主要负责填补国内现役部队的空缺。&br&&br&※8月26日,装载第24摩托化步兵师装备的第一批苏军船团抵达波斯湾。&br&截止到12月29日,多国部队在沙特阿拉伯部署4个陆军集团军指挥部,14个摩托化步兵师/机械化师,11个坦克师/装甲师,2个空降师,1个海军步兵师,3个炮兵师,14个装甲/机械化/步兵/空降强击/特战/海军步兵旅,兵力超过55万人,坦克6900辆,装甲车11000余辆,火炮3000门,各型地地导弹发射装置约250部。前线空军3个航空集团军,各型战机约1800架,直升机约300架。兵力超过伊拉克军队的总数。&br&&br&※北约情报组织在沙特阿拉伯发现了一些装备新型反应装甲的苏军主战坦克,据信它们是苏军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最新改进型号。&br&&img src=&/aa1302efbe4b57ac18196_b.jpg& data-rawwidth=&524&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4& data-original=&/aa1302efbe4b57ac18196_r.jpg&&&img src=&/fb34338effb0a5a40f910c5ce2139a34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5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fb34338effb0a5a40f910c5ce2139a34_r.jpg&&&br&※11月11日,苏北方舰队的载机巡洋舰战斗群抵达黑海。&br&&br&※11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预备战略用途第46航空集团军指挥部及其麾下部队南下格鲁吉亚第比利斯。有证据表明第37和第30战略航空集团军的一部分部队也已被部署到外高加索。&br&&br&※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带有最后通牒性质的第678号决议,要求伊拉克在日之前从科威特国土上撤军。对此,伊拉克没有回应。&br&&br&※日,苏军驻沙特集群指挥部改组为苏军海湾方面军指挥部。&br&&br&===============伊拉克方面的计划=================&br&&br&※到1990年12月为止,萨达姆·侯赛因已经确信,部署在沙特阿拉伯的多国部队实力远超伊拉克军队,断无取胜可能。不过萨达姆同样也意识到,如果在此时服软,依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退出科威特,对自己的政治声誉将会是严重打击,这将对本身已经处于内交外困状态的伊拉克、伊拉克阿拉伯复兴党政权当然还有他自己的前途造成致命的损害。因而萨达姆不得不硬着头皮迎战。&br&&br&※即便如此,萨达姆仍然认为自己有一系列优势可以利用:&br&①萨达姆判断多国部队的作战决心不坚定,即其很可能不希望进行漫长而损失惨重的作战。&br&②自苏军向沙特阿拉伯调动以来,伊拉克一直依托人力情报密切监视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苏联及其盟国船只的状况。根据这一情报,伊拉克方面判定多国部队以现有兵力只能维持14-18天的连续作战。&br&③伊拉克军队主场作战,在此前四个月间,伊军在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以及原科威特-沙特阿拉伯边界线上苦心经营,修筑了一条漫长的“萨达姆防线”。伊拉克方面希望借助这条防线尽可能拖延多国部队的进展,并给自己的反攻尽量创造机会。&br&④所有华约参战国均没有在沙漠地貌实施作战的经验,人员、装备均不适应,而伊拉克军队经过两伊战争的磨练已经相当熟悉地形。&br&⑤伊拉克军队的主战兵器比多国部队落后不多。伊拉克拥有4400辆主战坦克,其中超过1000辆是1982年后才获得的T-72家族(T-72、T-72M、T-72M1、“巴比伦之狮”)主战坦克,而多国部队方面的参战坦克也同样是T-80(U;BV)、T-72(B 1985年型、1989年型;M1;M)系列,性能差距不大。一部分“巴比伦之狮”甚至安装了比利时生产的热成像仪以及针对激光测距仪的“激光致眩器”(laser dazzler),这些设备在多国部队的坦克上都是没有的。同样的,在歼击机、步兵战车和火炮上,伊拉克军队也不比多国部队逊色多少。&br&&img src=&/6f2bac09cde1dabf77a27f0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6f2bac09cde1dabf77a27f0_r.jpg&&安装在伊拉克“巴比伦之狮”坦克上的“激光致眩器”。&br&&br&※因而,在1990年12月到日之间,伊拉克为应对多国部队的进攻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其决心在于:&br&①对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采取消极应对,以地制空,保存实力。&br&②以第一梯队各步兵师依托防线死守,作为消耗品尽可能拖延多国部队的第一波攻击进展。为此在边境线上自西向东部署了3个军(第七、第四、第三)22个步兵师,2个机械化师和3个装甲师。&br&③为了防止多国部队在科威特实施登陆(伊拉克方面了解多国部队拥有1个师又1个旅的海军步兵),伊第二军3个步兵师1个机械化师被部署在科威特城周边。&br&④在主要防御带后方约100公里-120公里的纵深,伊军部署了5个装甲师,3个机械化师,2个摩托化师,1个特战师,1个步兵师,其中有5个师来自共和国卫队第一军,剩下的3个装甲师来自伊第九军。伊军希望用这些重装甲部队作为反突击的主要力量,以逸待劳,打击多国部队的突入部队。&br&⑤在巴士拉-纳西里耶一线保留第九军的剩下4个步兵师,作为战略预备队并防御来自伊朗的威胁。此外,拥有3个师的共和国卫队第二军在纳杰夫周边地带沿幼发拉底河展开待命。&br&⑥伺有机会则对苏联海军的打击群和航母战斗群实施打击。伊拉克拥有一定数量的“飞鱼”导弹和“超军旗”攻击机,伊拉克希望使用这些导弹和飞机重复1982年阿根廷海军击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成就。&br&&img src=&/db694ba539ea7ee6e8c96d432e81cb3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7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b694ba539ea7ee6e8c96d432e81cb37_r.jpg&&本图仅用来借助参考伊拉克军的部署状况,其其余内容包括时间和单位充实度都和本文无关。&br&&br&===============多国部队方面的计划=================&br&&br&※在苏军驻沙特部队集群指挥部抵达波斯湾的一刻起,关于歼灭伊拉克军队、解放科威特的作战计划就已经在制定过程中了。&br&&br&在1990年8月-10月之间,苏联连续发射了6枚“蔷薇辉石”级照相侦察卫星“宇宙2163”-“宇宙2169”(2167除外),这六颗侦察卫星可以保证每45分钟一颗卫星过顶,从而对伊拉克军队阵地提供不间断侦察。照相信号被传输给位于莫斯科的苏联总参谋部,在那里进行分类、判读和整理,并以40-48小时的延迟时间传达到达曼的苏军驻沙特部队集群指挥部。&br&&br&在那里,斯涅特科夫大将和参谋部人员根据照相情报开始着手调整多国部队的部署状况。这一部署状况受到了国防军事委员会、苏共中央政治局以及我们年轻的、精力充沛的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的高度关注和多次“亲切询问”。&br&&img src=&/e60b1795acca19b89e32dfba76b51a74_b.jpg& data-rawwidth=&1540& data-rawheight=&1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40& data-original=&/e60b1795acca19b89e32dfba76b51a74_r.jpg&&截止到日,双方部署态势&br&(共和国卫队“雷霆”师应为第8步兵师而非第5;右下角的单位显然是苏军第104近卫空降师,其将作为方面军预备队使用)&br&&br&※尽管集群-方面军指挥部不能完全掌握敌方部署的全部状况,然而根据已知的情况,伊拉克军队采用了轻右翼重左翼的布局,在科威特地区重点设防,仅在科威特国境线内便部署了20个师,在科威特方向的防御纵深之后又部署了12个师,显然萨达姆不愿意轻易吐出吞进了肚子的美味。伊拉克军队的防御策略是教科书一般的苏联式的:主要防御地带是多梯次的,每个防御梯队都设置了多道防线,每一级防御部队都预留了装甲预备队以便实施反突击,总体而言预备队非常雄厚。伊军广泛设置了障碍、伪装和掩蔽所,仅依靠卫星图片甚至难以判读。唯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伊军的右翼即第14近卫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对面相对薄弱一些。&br&&br&※在这种情况下多种进攻预案被提出来讨论。&br&1、首先被否决的一种是一个“左勾拳”方案,即以第14近卫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为主攻,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助攻,快速击破伊军右翼并向东北方向发展,经纳西里耶-巴士拉将其以东的伊军主力全部切断在科威特境内。这一方案的主要问题是①苏军缺乏足够的战役机动集群来实施如此高速的机动,尽管为近14集特别加强了直升机和空降强击力量,但是仍然不够用;②集团军的后勤保障力量不足,难以在无路的沙漠中为单位提供后勤保障;③近14集所装备的多是因使用燃气轮机而在沙漠中勤务性不佳的T-80坦克。因此主攻集团军司令员根纳季·雅科夫列夫中将对这一行动持很悲观的态度。&br&大家在讨论之时不由得想到了前一年(1989年)两个合成军的解散,那本应是理想的适合承担此类任务的高级战术兵团,而在喀尔巴阡军区明明就该有一个。多么可惜!可尼古拉·奥加尔科夫,就是提出了这个天才观点的总参谋长,现在正在家养老呢。都是因为万恶的政治!将军们摇摇头,继续谈正事。&br&&img src=&/eacf17fdb29aa_b.jpg& data-rawwidth=&1154& data-rawheight=&9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4& data-original=&/eacf17fdb29aa_r.jpg&&顺便一提,这是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多国部队所采用的战法&br&&br&2、第二个想法是由波兰人提出的一种“杀伤带”概念,这种理念是波兰人在想定对抗北约“切片蛋糕”式防御时提出的构想。波兰人的计划是:首先仍然由左翼第14近卫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实施主攻,并在突破伊七军后从其右翼卷击将其一翼击溃。这种情况下,被击溃的伊七军部队会向东溃逃,而伊四军、伊三军(和可能的共和国卫队第一军)将不得不向西派出预备队试图封堵突破口,这就将在近坦6集和波1集正面形成一个敌军同时向两方前进的“交通地带”,给敌方造成很大混乱,并干扰当面之敌的防御行动。波1集和苏近坦6集遂可随即实施果断的突破,并可辅以空降和机降强击部队,以火力和兵力将“交通带”变成“杀伤带”,遂击溃当面之敌。&br&否决这一方案的原因主要是集群指挥部担心敌前机降和空降会造成大量不必要的伤亡,而且这种战法会导致伊军被大量击溃北逃,很难完成合围和歼灭,因而在多国部队将战线转向右翼的科威特方向时,其左翼就会遭到伊军残军的威胁。当然,苏军指挥员们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考虑,就是这么一来波兰人将抢到头功,这显然不利于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稳定。&br&&img src=&/9b9a81da8_b.jpg& data-rawwidth=&913& data-rawheight=&5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3& data-original=&/9b9a81da8_r.jpg&&示意图&br&&br&3、一个中规中矩的作战计划也很快被否决了。这个计划是由东德方面提出的。必须得承认,国家人民军的作战参谋的图上作业能力绝对是出类拔萃,字写的很工整,箭头画的很漂亮。苏联将军们看着这份计划,不约而同地回想起了军校时代讲解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大作业。这一方案同样强调优先突破伊军右翼第七军和第四军的阵地,消解其防线并分割包围歼灭其主力,然后由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实施右旋,对敌正面实施连续、不间断的突破,直插科威特以北地域抵达波斯湾,将伊军第三军和第二军合围。在此之后,多国部队主力将向北推进,尽量将共和国卫队歼灭在幼发拉底河右岸。&br&整个计划充斥着1946年版苏联武装力量战斗条令中的术语,让苏军指挥员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典型的、可以说是过于典型的“大纵深作战”策略。不过集群指挥部认为,这样的方案过于陈旧,而伊军掌握的预备队又太雄厚,预计其反冲击将会很猛烈,在这种情况下将进攻主轴左翼暴露给共和国卫队第一军是不智的行为。&br&&img src=&/1f97d3bbd3956ce9e59c7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13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1f97d3bbd3956ce9e59c7_r.jpg&&画风大致如此&br&&br&4、多国部队总指挥部暨苏军驻沙特阿拉伯部队集群指挥部对作战方案的讨论一直进行到1月1日。令人惊奇的是,根据后来披露的消息,最后被接受的作战方案是由空军方面、即第5航空集团军司令员阿纳托利·瓦西列夫中将提出的方案。众所周知,在苏联武装力量的体系下,空军一般是没有发言权的,苏军的主要航空力量都以航空集团军的形式配属给军区/集群(平时)或方面军(战时),由方面军直接指挥协调其作战。在苏军的作战纲领中,空军也一直处于从属性的地位。不过,空军方面所提供的构象似乎惊人地受到战役指挥人员的欢迎,乃至于其几乎一经提出就被接受了。&br&&br&※总体来看,在1991年1月的上半个月中,多国部队正为接下来的作战行动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为作战向外高加索和沙特阿拉伯输送了30万发航空炸弹,其中有2万枚各型制导炸弹;向沙特阿拉伯运输了三万五千枚各型空地导弹和900枚以上的地地战术导弹。到1月15日为止,已将超过120万吨各型炮弹运抵各集团军手中。各师、旅受领了足够独立作战3.5天的弹药和油料。除此之外,为了以防万一,最高统帅部预备战役用途第4航空集团军被从波兰莱格尼察调往苏呼米。&br&&br&※到巴格达时间日晚24:00时正,伊拉克官方仍没有对联合国的第678号决议作出任何回应,部署在科威特和沙特-伊拉克边境线上的伊拉克军队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两小时后,在莫斯科,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和部长会议主席尼古拉·雷日科夫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针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正式开始。&br&&img src=&/acdf624ce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cdf624cec_r.jpg&&雷日科夫和亚佐夫&br&&br&==========“旋风”空中战役和火力战役(日-日)=========&br&&br&※&(苏军)军事艺术的原则:&br&……尽一切可能达成突然性。军事行动的精要是决心和进攻性。部队必须保持对主动权的夺取和控制。&&br&——美国陆军作战条令FM 100-2-1《苏军的战役和战术》,1984年&br&&br&-------------------&br&&br&※1月16日是安静的一天,似乎多国部队在耐心等待着萨达姆改变主意。不过在这一天中,伊拉克军队仍然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后退行动。42万伊拉克军队静静地守卫在长约450公里的战线上,已经进入了最高戒备状态。伊拉克南部的早期预警雷达站网络始终维持着两部雷达开机,不过雷达操作员们没能在荧光屏上找到什么。这一天,多国部队的炸弹和炮弹没有降临。&br&&br&苏军海湾方面军指挥部显然确信,战争的指挥权既然掌握在他们这一边,那就没有必要急着一头撞上去。&br&&br&在伊拉克军队全负荷运转了一天之后的1月17日凌晨1时15分,终于,光点出现在了伊拉克雷达兵的显示屏上。起初只出现了零星的一两个,不过很快,亮点就覆盖了整个屏幕。&br&&br&※首先越过伊拉克边境线的是苏联空军的苏-24型歼击轰炸机。这种为远距离突防设计的前线轰炸机是苏联空军的“敲门砖”。在沙特和叙利亚境内苏军部署了17个团510架苏-24,占到苏军在战区航空兵力总数的40%。&br&&img src=&/02fbe2ac3cdf418_b.jp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02fbe2ac3cdf418_r.jpg&&&br&※仅在1月17日凌晨的第一波攻击中,苏军便出动了117架苏-24。它们由一些苏-27护航。这些歼击轰炸机根据任务分为了几个大的任务群。&br&&br&※最先进入伊拉克国境线的一批苏-24MP配备了特制的电子干扰吊舱。&br&伊拉克的区域防空系统均为苏联生产的S-75“德维纳”(北约:SA-2“导线”)和S-125“涅瓦”(北约:SA-3“果阿”),野战防空系统同样是苏联生产的3M9“立方”(北约:SA-6“根弗”)和9M33“黄蜂”(北约:SA-8壁虎),因而苏军拥有专门针对这一系列系统的特别有效的干扰设备。伊拉克防空部队的苏制P-14早期预警雷达也遭遇了强烈干扰。&br&&br&※在随后进入伊拉克国境的打击群中,一部分苏-24M配备了Kh-31P反辐射导弹,负责执行对伊拉克防空部队雷达的压制任务。一部分苏-24携带了精确制导炸弹,负责摧毁此前已经识别的伊拉克军队指挥中心和通信节点。而剩余的超过半数的苏-24则配备了专门用来摧毁混凝土跑道、机库的BetAB-500钻地弹以及RBK-500集束炸弹,它们负责执行苏-24最原本、也是最主要的任务目标:在地面上摧毁伊拉克空军。&br&&img src=&/3312dddcc8be430dcc808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3312dddcc8be430dcc808_r.jpg&&BetAB-500钻地弹&br&&br&※在苏-24编队突防的同时,多国部队以伊拉克军队的雷达站、指挥中枢和机场为目标发射战术地地导弹。由于美苏在1987年签订了《中程导弹条约》,多国部队方面的战术导弹阵容非常尴尬,仅有射程约120千米的SS-21“圣甲虫”和约300千米的SS-1C“飞毛腿”,而只有“圣甲虫”的精度能够胜任此类任务。以点目标为目标的战术导弹装载了高爆战斗部,而以机场毁伤为目标的则安装了集束战斗部。凌晨1时30分,2枚“圣甲虫”导弹命中了科威特艾哈迈德·艾·贾比尔空军基地的机窝区和导航塔,造成15名伊拉克军人死亡,同时摧毁了2架米-24直升机;三分钟后伊拉克境内的数个空军基地和地面截击指挥中心同时遭到了战术导弹的打击。&br&&br&&img src=&/69d282b6a3f052fcbcf0eaff5901f8fa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69d282b6a3f052fcbcf0eaff5901f8fa_r.jpg&&伊拉克境内空军基地的分布&br&&br&※在战术导弹之后,苏联空军的苏-24接踵而至。近百架伊拉克飞机被摧毁在地面上,甚至包括一些民航班机。伊拉克的一些空军基地在两伊战争的最后一年被修建成地下机场,BetAB-500对地下设施的毁伤效果有限。不过攻击成功地毁坏了伊拉克的大部分机场跑道,使得伊空军没被摧毁的战机无法起飞。&br&&br&※仅有的一批紧急起飞的伊拉克拦截机在收起起落架之前便被苏军探知——此前苏联已经在沙特阿拉伯北部和叙利亚东部设置了一系列早期预警雷达站,此外部署在叙利亚拉卡的苏军第144独立远程雷达探测航空团始终维持着两架A-50在空,保持对伊拉克西部和南部空域的监控。苏联空军和防空军使用预警机的经验相对不足,不过A-50还是竭力引导了战区上空的苏-27歼击机,将它们准确地导向了伊拉克截击机的方向。相对而言,伊拉克空军的拦截体系高度依靠地面的GCI雷达基站,这些基站通过GCI截击数据链为天空中的伊军歼击机提供信息和指挥;而在这一系列基站被苏-24摧毁之后,其作战就很快失去了秩序。苏军还成功“黑”进了伊拉克的截击数据链,给伊拉克飞行员的显示屏上灌输了成堆的假目标。这也使得执行护航任务的苏军飞行员一身冷汗:如果和北约作战的话,这会不会就是我们面临的状况?!&br&&br&※在空中战役开始3个小时后,部署在阿塞拜疆巴库的第13近卫重型轰炸机师第184近卫重型轰炸机团的图-160轰炸机抵达战区。这使得在波斯湾执行对伊拉克海上封锁任务的美国海军欣喜不已,因为这是北约方面第一次探测到图-160的雷达特征。图-160在波斯湾上空发射了一系列Kh-55巡航导弹,目标是伊拉克军队设置在科威特的野战指挥部。随后抵达的是一批图-22M中程轰炸机,它们携带常规炸弹(“铁炸弹”)轰炸了科威特内的一些伊军军事设施。&br&&img src=&/b14aaffb5a3ac46242d38_b.jpg&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3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br&&br&※事实证明,在空中战役的头一天中,伊拉克空军威胁最大的机型是米格-25。它们借用其高速度和性能优秀的雷达,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成功地击落了数架苏军战术飞机,而自身的损失相对不大。伊军的主力战机米格-29和米格-23因为缺乏引导而被动挨打,米格-21则遭到了有AWACS引导的苏-27的屠杀。更不幸的是,伊军歼击机在准备返场时普遍发现己方的机场跑道和导航塔都已经被摧毁,它们因而不得不选择在夜间无引导条件下在高速公路上着陆,或者干脆弹射逃生。凌晨3点10分,第二批100架苏-24起飞升空,它们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对机场压制任务。总体而言,到1月17日日出之时,天空中已经没有伊拉克空军的飞机。&br&&br&※在伊拉克的防空武器之中,有雷达导引的小口径高炮对苏军的歼击轰炸机造成了最严重的威胁。在冷战变热背景下,苏-24飞行员一般被要求以500-1000米的低高度突防。在海湾战争中,这一高度被提高到了3000米,以规避伊军的23毫米和57毫米高炮火力。即便如此,为了确保投弹的精度,苏-24还是要在投弹时冒险降低高度到1000米,将自己暴露在伊军的火力网中。仅在攻击伊拉克基尔库克空军基地的作战中,第289轰炸机师第69轰炸机团就有3架苏-24全损,攻击者全都是伊拉克的小口径高炮,这也使得这个团成为了当天多国部队空军损失最惨重的单位。&br&&br&※第806轰炸机团的飞行员费奥多尔·萨姆索诺夫少校对此回忆道:&br&&blockquote&“1时27分任务群从代尔祖尔[叙利亚东部城市]起飞。每个机组都早已在简报中受领了任务。我们在中高度向东飞行,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边界线上和拉卡基地[叙利亚东部城市]的第69团汇合,然后转入中低空突防。机群共有14架苏-24和2架苏-27,代号是‘犀牛’。夜空中一片寂静。我们知道东南方向正在发生激烈的空战,不过在这里看起来似乎一切正常。没有收到来自敌机的雷达信号,只能收到伊拉克的早期预警雷达和己方预警机的信号。这样飞行了50分钟后我们抵达了目标。这个基地在月光下看起来也没什么特别,跑道灯也没有熄灭。任务群被分为两个投弹批次。我的目标是其中一座加强机窝。瞄准过程很顺利,投弹,拉起,强光从身后传来——我这时听到安德烈(我的武器操作员)惊叫了一声,然后发现一架苏-24被击中了,拖出了长长的火焰尾巴,而从我们身后射来的也不是航弹爆炸的光芒,而是小口径高炮的弹幕。&br&我们的确已经脱离了危险,不过第二投弹梯次距离投弹还有30秒。地面指挥对我们的请求没有回应,所以那6架苏-24就直冲地狱而去……我听到69团的谢皮洛夫在无线电里喊了一句:‘这下面好热!’……我是一年前刚从69团转到806团的,69团的飞行员我基本都认识。因为这次愚蠢的攻击,6架苏-24中的三架被命中,其中一架,也就偏是谢皮洛夫的那一架漏了油;还有一架飞回了代尔祖尔,但是着陆后报废了。谢皮洛夫后来坚持飞到了辛贾尔[伊拉克西北部城市],在那里弹射了。我们没能捞到他,他被伊拉克军队俘虏。后来我们在战俘交换仪式上见到了他,他精神不错,但整瘦了一圈。他的武器操作员,我不记得叫什么了,更为不幸一点:在伊拉克军队发现他时,他试图还击,结果被打死了。”&/blockquote&&br&※与北约不同的是,苏联空军的战术纲领不要求其尽可能摧毁敌军的空军力量。相反,其主要目标是尽可能限制敌空军的出动能力,从而将出现在空中的敌军飞机数量降低到己方前线歼击机可以对付的程度,并且解放出前线轰炸机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应该说,在第一天的空中战役中,多国部队空军的表现还算值得夸赞。在三个波次的跑道破坏攻击后,伊拉克空军的出动能力遭到了严重的压制,截击指挥中心也基本遭到破坏,零星起飞的几架飞机再不能对多国部队空军造成可观的威胁。&br&&br&※几乎和空中战役的展开同步,从1时45分开始,多国部队开始在整个战役沿线实施炮火准备。投入战区的三个苏联集团军都极大加强了炮兵力量,它们对预先标定的伊拉克第一道防线的工事和雷场实施了4个小时的火力准备。参与了火力准备的主要是射程较远的新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152和203毫米自行加农炮以及一批270毫米和300毫米自行火箭炮。&br&&img src=&/ed38fde7d8220d35fccc20003ddb100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d38fde7d8220d35fccc20003ddb1001_r.jpg&&152毫米2S5“风信子”式自行加农炮是苏军炮兵师加农炮兵旅和大威力火炮旅的主要装备之一&br&&br&一线的伊拉克步兵师遭遇了一定的损失,后撤到主要防御带,并用FROG-7炮兵火箭和“飞毛腿”导弹尽可能实施了还击。&br&&br&※在遭到炮火准备的同时,伊军尚且幸存的早期预警雷达从3时30分开始探测到苏军的前线歼击机(也就是米格-29)和歼击轰炸机大量出动。到4时一些米格-29和米格-27越过边境线并攻击了一些伊军地面目标。这些早期预警雷达还侦测到了一些苏军直升机群在战术纵深活动——这一切都是苏军即将实施突击的信号。&br&&br&※4小时的密集火力准备之后,多国部队的炮火攻势变成了更为稀疏的、针对纵深地域的点目标——主要是伊军导弹发射场、炮兵阵地以及探测到的前沿指挥站——的火力急袭。前线歼击机的越境架次也开始下降。在多国部队炮火延伸之后,伊军急忙从防空掩蔽部中钻出来占领阵地,不过他们没有遭遇到多国部队的地面力量。看起来,这次地面进攻似乎出于什么理由而被临时取消了。&br&&br&※第一天的空中战役分为五个主要波次。在前三个波次压制了伊军的防空预警指挥设施和机场之后,多国部队开始将攻击重心转向伊拉克的区域防空设备和重要军工业设施。伊军无机动能力的SA-2和SA-3地空导弹系统的部署阵地早已被卫星侦察清楚,它们在下午的第四波空中打击中首当其冲,付出了巨大的损失——超过30个连的阵地被完全摧毁,还有大致相同数量的连因为雷达设备被反辐射导弹摧毁而失去战斗力。这意味着伊拉克军队的区域防空力量被一次性削减了1/3。部署在伊拉克南部的伊军野战防空系统也遭受了一定损失。这一波攻击也是由携带反辐射导弹和集束炸弹的苏军苏-24机群完成的。&br&&img src=&/d8c5d083cbd_b.jpg& data-rawwidth=&1865& data-rawheight=&1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65& data-original=&/d8c5d083cbd_r.jpg&&由美军拍摄到的在科威特被摧毁的伊军SA-2导弹发射阵地(不要在意细节……)&br&&br&晚间,伊拉克的一些军工厂、包括疑似的生物化学武器制造工厂和巴格达附近的“飞毛腿”导弹生产线遭到了打击。&br&多国部队的苏-24在本日出动了890架次,平均每架飞机单日出动1.6架次,完成了该日摧毁目标中的80%。多国部队为此全损了13架苏-24和3架苏-27。伊拉克方面损失各型作战飞机近150架,其中大部分是在地面上被摧毁的。&br&&br&※这种高强度的空中打击持续了70小时,之后苏军空袭的频率和投弹量都有显著下降。不过在这70小时中,伊拉克损失了2/5的空军和65%的区域防空力量,防空预警指挥网络也彻底崩溃。伊拉克天空的大门已向多国部队敞开。&br&&br&※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歼击轰炸机机队非常忌惮,因为其装备的主要型号和多国部队使用的机型几乎一致。多国部队方面担心这会造成敌我识别方面的问题,因而多国部队方面会采用一些“特殊手段”进行敌我识别。举例来讲,苏联空军的苏-24机队在离开伊拉克境内后会实施一个300度的盘旋转弯,而这被证明的确是有效的。在1月18日下午,设在沙特阿拉伯塞卡凯的一处苏联防空军早期预警雷达站侦测到一架苏-24没有执行这一转弯,执勤的第31近卫歼击机团的两架米格-29奉命前往调查,结果经抵近辨识才震惊地发现这是一架伊拉克空军的苏-24MK!显然,这架挂满了炸弹的苏-24MK是想要跟着苏军第314轰炸机团“浑水摸鱼”进入沙特境内,好攻击多国部队在沙特机场的设施和装备。这两架米格-29没有给这位勇敢但大意的伊拉克飞行员任何机会,发射两枚R-73将其击落。&br&&br&=================海夫吉交战(1月29日-2月1日)===================&br&&br&※从1月17日多国部队开始实施空中战役开始,伊拉克军队付出了巨大的损失。到1月25日,伊拉克空军已经完全失去战斗力。200架飞机在地面被摧毁,另有不少于35架飞机在空战中被击落。多国部队损失飞机47架,绝大多数是苏-24。&br&&br&※从1月23日开始到1月30日,伊拉克空军的飞行员出现了大量的驾机叛逃现象,先后有140架飞机飞往伊朗。多国部队起初试图予以拦截,但后来在得到了伊朗方面的承诺之后不再拦截叛逃飞机。(因为使多国部队倍感轻松的是,最让多国部队头大的伊拉克空军苏-24机队和苏-22机队几乎全部飞往伊朗)&br&&br&※到1月末,伊拉克空军已经基本失去了组织任何规模空中战役的能力,而其仍然没有机会攻击多国部队的海上力量。伊拉克的区域防空力量也损失殆尽。&br&&br&※在1月17日到2月1日之间,多国部队又实施了5次大规模的火力准备,这些火力准备还伴随着图-95和图-22M轰炸机的高空水平轰炸,给一线伊军造成了重大伤亡,也对伊军的工事造成了严重破坏。不过多国部队仍然没有发动地面进攻。可以想见,此类火力准备和空中战役还将不断进行,导致伊拉克军队遭到进一步削弱。&br&&br&※萨达姆确信,长此以往伊拉克军队的战斗能力会进一步下降,导致在地面作战时陷入更为不利的状态。应当尽快将多国部队拖入地面作战,为此应选取对己方有利的地带实施进攻。&br&&br&※在伊拉克军队的最左翼,也就是科威特东南部的“根部”,伊拉克军队拥有特别雄厚的兵力优势。在这个突出部内聚集了伊第三军的7个步兵师(第7、8、14、18、19、29、42),1个机械化师(第5)和1个装甲师(第3)总计9个师的兵力,其中,第3装甲师是唯一一个装备T-72的非共和国卫队单位,而第5机械化师的T-55坦克则安装了厚重的附加装甲,能够免疫当时西方中型反坦克导弹的攻击。而在其当面的多国部队单位为苏军第38集团军的右翼即摩步51师、近卫摩步128师和东德坦9师,黑海舰队第810独立海军步兵旅,以及沙特人民军及科威特人民解放军部队。在战线最东翼的海夫吉方向是由沙特人民军主要负责的,这也是萨达姆作战决心的主要由来。萨达姆希望在这里夺取战役主动权,并通过一场逐渐升级的地面冲突尽可能增大多国部队的损失。&br&&br&※为了组织进攻,伊拉克军从第1机械化师抽调了一个营,从第3装甲师和第5机械化师各抽调了一个旅,而第18步兵师则作为本次作战的预备队使用。在1月27日至28日之间,这些部队被秘密集结到战线最东翼伊第8步兵师的战术纵深内。&br&&br&※1月29日夜间,伊军一个坦克营以诈降的方式对海夫吉以西北的苏军第810独立海军步兵旅实施了突然袭击。在获得了一个机步营的加强之后,伊拉克部队突破了苏联海军步兵的防线并突入海夫吉镇,击溃被驱散了驻守在当地的沙特人民军一个营,随后便开始在小镇中构筑防御工事。伊拉克第18步兵师和第5机械化师各一个旅前出并越过了第8步兵师的防线,看样子要作为机动预备队使用。&br&&br&※在伊拉克方面的入侵刚刚开始之时,多国部队就达成共识,即必须尽快将伊军驱逐出沙特领土。沙特方面对夺回海夫吉的要求最为坚决,然而沙特人民军是由旧沙特王国陆军和国民警卫队改编而来的,因此海湾方面军指挥部对其战斗力并不抱太多希望。看起来在伊拉克军队不打算进攻的时候他们或许还能够“守”住阵地,不过他们的实力还远不允许他们主导进攻。因而组织反攻的任务被交给了第38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负责统一协调指挥。&br&&br&※第38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指挥部对形势进行了综合判断,然后制定作战计划。第128近卫摩托化步兵师的第487摩托化步兵团将担任针对海夫吉的主攻任务,沙特人民军部队、第810独立海军步兵旅和科威特人民解放军负责助攻。此外从集团军直属单位和下属各师抽调了1个炮兵旅、5个炮兵团、1个火箭炮团、1个直升机团以及2个导弹旅提供火力支援。&br&&br&※对海夫吉的反攻从1月30日清晨开始。在反攻部队进入攻击出发点后,首先由炮兵(超过300门152毫米口径及以上榴弹炮、加农炮)实施了1小时40分钟的火力准备,它们向海夫吉镇(平民已在战前疏散)发射了超过六万两千枚炮弹,同时出动了50架次的苏-24实施水平轰炸,几乎将小镇夷平。科威特-沙特边境线上的伊拉克军队也遭到了多国部队猛烈的炮兵火力打击。部署在科威特境内的伊拉克炮兵的射程不足以进行反击,而其自身却不断遭到联军方面的炮火打击。&br&&br&※在装备遭到严重损失的情况下,进入海夫吉的伊拉克部队向第三军指挥部呼叫增援。处于种种原因,萨达姆既没有允许第三军向海夫吉继续投入部队,也不允许海夫吉镇内的伊军撤出,这就为之后的惨剧埋下了祸根。&br&&br&※1月30日下午14时30分,苏军第487摩托化步兵团、沙特人民军第4装甲旅和人民民兵第2步兵旅展开了对海夫吉的进攻。这标志着“老师”苏联陆军和“学生”伊拉克陆军的第一次地面接触。由于双方对对方的实力都多有顾忌,苏军的进攻打得非常谨慎,而伊拉克军队则将主要技术兵器用于对抗沙特军队。在海夫吉镇西北部,沙特人民军和伊拉克军队展开了小规模的坦克交战,各有损失。&br&&br&※到下午15时45分苏军第187独立强击机团抵达战场。这个强击机团的不少飞行员刚从阿富汗服役归来,经验丰富。这些苏-25和伊拉克空军所使用的降级出口型苏-25K不同,拥有发射半主动激光制导导弹和火箭(Kh-25、Kh-29、S-25L)的能力,除此之外还携带了大量装填反坦克子弹药的RBK-500集束炸弹,对暴露在城镇废墟附近的伊军装甲车和坦克造成了很大的杀伤。海夫吉镇中的伊拉克军队所拥有的防空武器不外乎几套“箭”-2式便携地空导弹(北约SA-7“圣盘”)和装在坦克上的高射机枪,对重装甲的苏军强击机没有任何反制能力。&br&&br&&img src=&/fc6a17025be5fab05ff2f5_b.jpg& data-rawwidth=&777&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7& data-original=&/fc6a17025be5fab05ff2f5_r.jpg&&1988年在阿富汗巴格拉姆,在第40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航空兵第378独立强击机团编成下的(图中387是错的)来自第187独立强击机团的苏-25&br&&br&※不过也发生了不幸的事件。傍晚时分,一支向东北方向迂回的沙特人民军装甲部队遭到了这些“飞行坦克”的误击。看起来苏联飞行员将沙特人民军的AMX-30坦克错认成了正在撤退的伊拉克的“恩尼格码”(伊拉克对T-55的改进型号)。在一切明了之前就有4辆沙特坦克和2辆装甲车被摧毁,造成20名沙特军人死亡。这几乎导致沙特第4装甲旅的立刻后撤。第38集团军指挥部不得不花了很大的力气来劝说沙特指挥官停止后退。&br&&br&※这次误击导致了1月30日进攻计划的搁置。因为沙特人民军必须进行重组,所以苏军第487摩托化步兵团也不得不放弃其占据的阵地暂时后退以防过于突前,在此前的几个小时里他们几乎无所事事,只是一直在等待左翼的沙特友军到位。这一天的战斗使得苏军和伊拉克军双方对沙特人民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有了新的认识。入夜之后多国部队转入防御,夜战能力不佳的苏军不希望冒险,对海夫吉的反攻计划被推迟到了31日。&br&&br&※就在30日-31日夜间,伊拉克军队采取了意想不到的行动。从30日夜间11时30分开始,伊军以两个旅兵力向沙特人民军第4装甲旅发动进攻,仅用两小时将其一个营击溃,这使得沙特装4旅不得不整体后退以避免被分割。此时苏军的歼击轰炸机刚刚姗姗来迟,然而在夜间苏军的对地支援能力达到最低点,且伊军在冲击纵队中编入了小口径高炮和一些“黄蜂”式、“罗兰”式机动野战防空系统,它们击落了至少3架多国部队的歼击轰炸机,迫使其无法有效支援地面部队。苏军不得不再次调来苏-24压制伊军的野战防空系统。&br&&br&&img src=&/2eefefdd2686e6_b.jpg& data-rawwidth=&959& data-rawheight=&6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9& data-original=&/2eefefdd2686e6_r.jpg&&海夫吉,日11时30分至31日04时00分正&br&&br&伊拉克的野战防空系统:&br&&img src=&/bc914e2c2be49f_b.jpg& data-rawwidth=&684&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4& data-original=&/bc914e2c2be49f_r.jpg&&联合国军事调查团人员(来自美陆军第173空降旅)在战后检查被伊拉克军废弃的“罗兰”式野战地空导弹,1991年&br&&img src=&/3f827eb809c81e5ccd1f0_b.jpg& data-rawwidth=&842&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2& data-original=&/3f827eb809c81e5ccd1f0_r.jpg&&被伊拉克陆军抛弃的ZSU-23-4“石勒喀”式自行高炮,1991年。图中还可以看到一门S-60式57毫米高炮,这些中小口径高炮是多国部队飞机的主要杀手&br&&br&※战场形势的新变化迫使第38诸兵种合成集团军重新考量自己的态势和计划。沙特第4旅的被击退导致第810独立海军步兵旅的右翼遭到孤立。机械化装备不足的海军步兵将在平坦的地形上面对伊军一个机械化旅,这不论如何算不得一个好消息。同样的,沙特第4旅从现有位置已经无法支援第487摩托化步兵团对海夫吉镇的进攻行动。&br&&br&&img src=&/34b1b9d68eb5ff5ce8e1a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34b1b9d68eb5ff5ce8e1ad_r.jpg&&80年代后期的苏军海军步兵,可见标志性的RPG-16火箭筒&br&&br&※集团军的最后方案动用了东德国家人民军第9坦克师的第21坦克团,该师第22坦克团则作为预备队。东德第9炮兵团参与到火力支援行动之中。最令集团军指挥部兴奋的是,方面军批准了其动用集团军直属第1603独立空降强击营的请示。&br&&br&※接到指令后,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第21“瓦尔特·艾姆帕歇”坦克团迅速集结并向攻击出发点开进。第9坦克师第21坦克团是国家人民军中最先换装T-72M1坦克的一批单位,而这场战斗预计也将成为国家人民军建军以来所参与的第一场战斗。在抵达目的地后,94辆主战坦克以战斗队形静静地蛰伏下来,用伪装网加以遮盖,等待攻击命令。&br&&img src=&/dcaa82fc17_b.jpg& data-rawwidth=&736& data-rawheight=&4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6& data-original=&/dcaa82fc17_r.jpg&&东德国家人民军的T-72M1主战坦克,1984年东德国庆阅兵&br&&br&第21坦克团1营2连的恩斯特·曼上士对此回忆道:&br&&blockquote&“我们在天明前四个小时便抵达了攻击出发点。发动机关闭,敷设伪装网,维持无线电静默。那里距离伊拉克军队仅有三点五千米,距离沙特人则只有不到两公里。在夜间伊拉克人试着渗透沙特人民军的防线,不过没能成功。战斗一直在进行,不过令人惊奇的是似乎双方都没注意到我们的存在。沙漠的拂晓冰冷无比。坦克手全都蜷缩在自己的座位上,向手上吹着哈气,我手里的车长潜望镜握把冰的双手简直失去了知觉。就在我想着什么时候该结束这场噩梦的时候,营内下达了‘注意夜视设备防护’的命令。我切换到白光模式,把TKN-3潜望镜转回炮塔正面,可立刻就不得不眯起眼睛——橘红色的太阳正在我的瞄准线正中央、在沙漠和天空的分界线上冉冉升起。那种美……难以形容。”&/blockquote&&br&※31日的战斗是以伊拉克军队的进攻为开始的。在这天拂晓(7时15分左右),伊拉克军队又进行了最后一次顽固的尝试,企图突破沙特人民军第4装甲旅的防线。不过不像昨天那样,这次企图在苏军坚决的炮火拦阻射击中灰飞烟灭。不少于15辆伊军装甲车辆被炮火击毁,还有相近数量的装甲车被沙特人民军的AMX-30坦克及“米兰”式反坦克导弹摧毁。在沙特人民军付出进一步损失之前,多国部队的强击机再次抵达现场空域。强击机群富有耐心地、又毫不怜悯地摧毁分散在沙漠中的伊拉克装甲部队,而第38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指挥部则牢固地掌握着预备队,等待时机。到中午12时正,伊机械化旅的进攻被完全遏制。沙特第4装甲旅发动反攻,到下午14时30分已经将伊拉克人驱赶回30日下午16时左右的位置,并重新占领了在前一日夜间丢失的阵地。&br&&br&&img src=&/bb8babdea4_b.jpg& data-rawwidth=&959& data-rawheight=&6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9& data-original=&/bb8babdea4_r.jpg&&海夫吉,日8时00分正至14时30分&br&&br&※集团军指挥部判断:时机已经成熟。&br&&br&※14时45分,多国部队开始对海夫吉以北地段、尤其是第611号沿海高速公路沿线的伊军第18步兵师第1旅实施火力急袭,同时对611高速公路该旅阵地两端实施阻断射击。火力急袭实施45分钟,到下午15时30分停止,共发射炮弹20000发,火箭弹1440发。与此同时,4架图-22M“逆火”轰炸机对伊军阵地实施了水平轰炸。其结果,伊步兵旅遭完全击溃。&br&海夫吉城内的伊军在望远镜里目睹了友军的不幸,还来得及庆幸自己在合适的地方出现在了合适的位置。不过可惜的是,他们尚不能了解自己在不久后的未来将要遭遇的命运。&br&&br&※15时28分,炮火延伸前2分钟,第21坦克团受领命令:“前进!”&br&&br&※针对海夫吉的反攻行动被分为了三个主要部分:&br&①由第1603独立空降强击营搭乘直升机在第611号沿海高速公路东侧实施机降,并驱散当地伊第18步兵师的散兵游勇;&br&②由国家人民军第21坦克团越过苏联第810独立海军步兵旅的防线实施穿插,并与机降强击部队在高速路回合,切断海夫吉伊军的退路。&br&③由沙特第2旅、第4旅,苏军第487摩步团向海夫吉镇发动向心突击。&br&&br&&img src=&/5cc33d16af07da5e5bd36e38286bad72_b.jpg& data-rawwidth=&959& data-rawheight=&6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9& data-original=&/5cc33d16af07da5e5bd36e38286bad72_r.jpg&&海夫吉,日15时30分正至17时10分&br&&br&※行动非常顺利。由于第611号沿海高速公路沿线的伊军已被火力准备彻底摧垮,苏军空降强击分队在米-24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不费吹灰之力便得以成功着陆。行动第二步也没有受到多大的阻碍,第21坦克团以教科书一般的完美队形实施进攻,沿途几乎没有遭遇任何伊军单位,只有两辆不走运落了单的BRDM装甲侦察车和一些燃烧殆尽的残骸。看起来伊军在多国部队实施炮火准备期间已经撤入了海夫吉镇,而这正中多国部队下怀。16时32分,团先头坦克连在潜望镜中发现了一些伊拉克没有装备过的BMD伞兵战车,距离两千一百米。很快判定,在这些伞兵战车上刷着多国部队的对空识别线。16时40分,第38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指挥部便向方面军指挥部上报了已证实的消息:残存在海夫吉的全部伊拉克军队已遭到合围。&br&&br&&img src=&/8de69b93767bde5a6be236a265dcab48_b.jpg& data-rawwidth=&776&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6& data-original=&/8de69b93767bde5a6be236a265dcab48_r.jpg&&在双方使用类似的武器时,华约军队往往选择为己方的装备图上十字识别线,以防被己方空中或地面力量误击。本图中是1968年“多瑙河行动”(华沙条约组织武力干涉捷克斯洛伐克)时苏军的T-62坦克和BTR-40装甲车,为了与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相区分,它们在炮塔和车体上甲板上粉刷了白色的十字&br&&br&※与此同时,针对海夫吉的向心突击正在强大的炮兵火力的支援下实施。苏军打的很不着急,把大部分的任务留给了沙特部队去完成。在进攻作战中,苏军先后有5辆T-72B被敌方火力击中。其中两次是遭到了伊军“米兰”反坦克导弹的打击,两次是遭到了伊军“婴儿”反坦克导弹(北约:AT-3“耐火箱”)命中,还有一次是被伊军T-55的破甲弹命中。不过,这五起攻击都没能对挂载了新式反应装甲的T-72B产生实质性的伤害。不过,另外两辆遭受了“米兰”反坦克导弹打击的BMP-2D就没这么好运了——它们都被击毁,并造成4名乘员死亡,1人重伤。&br&&br&&img src=&/51615d4dbbcb5e151b37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51615d4dbbcb5e151b37_r.jpg&&“米兰”中型反坦克导弹在此次战争中被双方(多国部队方面主要是阿拉伯盟军)广泛使用,并取得了一系列战果&br&&br&※伊军共有1个半旅又2个营总计超过4500人在海夫吉陷入合围。这完全出乎萨达姆的预料。在萨达姆的考量中,海夫吉之战应该更多地是一场“政治仗”,用来打破多国部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伊军始一占领海夫吉的30日,伊拉克的宣传机器已经全力开动,似乎伊军已经在海夫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31日早间,伊拉克甚至报道其已经歼灭了沙特第4旅,合围了苏军第810海军步兵旅。然而在伊拉克决策层中谁也没能想到,在仅仅半天之后,情况就被完全逆转——多国部队投入了新的预备队,然后又来了令人绝望的火力准备和战略轰炸。最糟糕的是,由于此前第611海岸高速公路一直遭到多国部队航空力量的遮断,再加上海夫吉城内的伊拉克军队兵力激增(从1000人猛增到4500人),守军的补给已不足以再支撑多久。萨达姆不禁暗自后悔:为什么不提前半天向海夫吉守军提供支援,或者早点加大在海夫吉交战中投入的兵力?&br&&br&※由于意识到自己的决策错误,萨达姆下令将伊拉克第三军司令员艾哈迈德·萨勒姆中将撤职,并把他逮捕了。当然,萨达姆没有再重复自己一周前的另一次决策错误:当时他以作战不力为名处决了伊拉克的空军司令(真正原因是萨达姆听说他涉及了一桩未遂政变图谋),结果——几乎是立刻的——140架飞机飞去了伊朗。&br&&br&※31日夜间,苏军为瓦解海夫吉的防御,从方面军直属第188大威力火炮旅调来了4门2S4“郁金香”重型自行迫击炮。多国部队的歼击轰炸机在海夫吉上空连续不断地投下照明弹,借助观测直升机的校正,这个重型迫击炮连先后向海夫吉镇内发射了40发炮弹,摧毁了镇内所有残存的主要建筑,给部署密集的伊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伊军士气落入谷底。&br&&img src=&/cccdb808db1baa257035edc069e67100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cccdb808db1baa257035edc069e67100_r.jpg&&2S4“郁金香”式240毫米自行迫击炮&br&&br&※2月1日凌晨3时,国家人民军第21坦克团1营在第611海岸高速公路的海夫吉检查站附近遭遇了伊军的突围部队。&br&&br&※第21坦克团1营2连坦克车长恩斯特·曼上士:&br&&blockquote&“苏联空军的飞机在我们的正面前方不断放出照明弹。那是降落伞减速的空投照明弹,每一发能持续大概一分半钟。每次照明弹一暗下去,就立刻会投下新一颗。我们的坦克躲在阴影之中,观测着两千米外公路上的动静。有那么一次,在视野中暗下去又亮起来之后,我发现我的视野中的状况好像和刚才不一样了。我把主炮转到我瞄准的方向,问我的炮手他看到了什么。他还没做出反应,营就下达了‘接敌’指示。”&/blockquote&&br&&img src=&/686119aefd59c89cd3ae6d63af57aa35_b.jpg& data-rawwidth=&344& data-rawheight=&4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4&&苏军投放的SAB-100伞降照明弹的工作原理&br&&br&※出现在国家人民军视线内的是下午刚被赶入海夫吉镇内的伊第15机械化旅。他们是在海夫吉镇内唯一还有组织的伊军部队。虽然他们在突围时没有通知友军,然而在后者探测到机械化旅的突围行动后,海夫吉镇内的剩余伊军开始自发地、以连、排乃至车为单位无组织地向北行动,突围变成了溃退,而溃退,在东德坦克的炮口之下,变成了屠杀。&br&&br&※恩斯特·曼上士:&br&&blockquote&“首先出现的是一个T-55坦克排,这是伊拉克军队唯一还维持着战斗队形的部分。他们没有开红外大灯或者白光探照灯,因而不可能发现我们。在发现时他们与我们距离2400米,营被要求在1200米距离上射击,因而我们按兵不动。接下来出现在照明弹下的伊军车辆越来越多,一些是BMP,一些是中国产的63式装甲车,还有很多卡车。队形混乱不堪,没有派出侧卫,看起来完全没有秩序。在T-55前卫进入要求的伏击射程之后,无线电里传达了简短的命令:‘开火!开火!’&br&我的车组瞄准的是一辆距离我们1400米的BMP-1,为此装填了一发破甲弹。在命令下达后营实施了一次集火射击。对敌坦克射击的穿甲弹比我们的破甲弹早大约一秒钟命中,不过几乎所有的目标都立刻发生了爆炸。下一个目标是一辆63式装甲车,看起来这是一辆指挥车。我的炮手是一个刚第三年的新士官,但是我想他准是有射击天赋,因为他命中了我所指出的每一个目标。很快接到命令,坦克营以连为单位梯次前进,一边前进一边开火。3营的一个坦克连出现在我们右翼,与我们形成了交叉火力。伊拉克军队随即开始还击,不过在那几分钟里没人在意这些,所有人做的就是瞄准,射击,瞄准,射击,无线电里听到的都是‘命中!’直到交战结束之后,我们才发现,没有一辆己方坦克被敌方击中。”&/blockquote&&br&※在东德军与伊拉克军交战一个小时之后,一批苏-24抵达战场,向伊军控制区投下了凝固汽油弹。顿时伊军阵地一片火海。&br&&br&※恩斯特·曼上士:&br&&blockquote&“在那之后连照明弹都不需要了。”&/blockquote&&br&※恩斯特·曼的车组仅在这场阻击作战中便击毁了11辆伊军坦克、装甲车和卡车。为此他被授予银质“为了民族和祖国杰出战斗贡献”勋章。&br&&br&※与此同时,面对伊拉克第三军方向的苏军第1603独立空降强击营和第810独立海军步兵旅也遭到了伊拉克第8步兵师和第18步兵师的进攻。这两个伊拉克师接到了命令要求支援友军的行动,不过看起来这两个师的指挥员无决心,基层单位也无主动性,是打算出工不出力。在被苏联伞兵摧毁了几辆坦克之后,从北面协助突围的伊军撤回了攻击出发点。&br&&br&&img src=&/15dcbdf23d603a9e75d7cf_b.jpg& data-rawwidth=&959& data-rawheight=&6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9& data-original=&/15dcbdf23d603a9e75d7cf_r.jpg&&海夫吉,日3时正至6时正&br&&br&天明后国家人民军部队开始打扫战场。7公里长的公路沿线惨不忍睹,一整个伊拉克机械化旅被摧毁在公路上。在东德炮口下幸存了的伊拉克士兵也没能躲过凝固汽油弹,被击毁的车辆也被凝化汽油胶结结实实地烧了一遍。国家人民军不得不动用了防化部队来处理伊军遗留下的遗体。在整夜的战斗中,国家人民军没有遭受任何损失。&br&&br&※上午9时,第487摩托化步兵团和两个沙特旅开始实施对海夫吉的最后进攻。进攻仍然是在半小时的火力急袭后进行。起初从还冒着烟的建筑物废墟中还飞出了一些“婴儿”和“米兰”导弹,不过今天伊拉克导弹手的状况明显不如前日,这些导弹都没有命中。第487摩托化步兵团在摧毁了最后两辆伊军T-55坦克后停止进攻——根据事先各方达成的协议,对海夫吉镇的占领应由沙特人民军完成。此时,镇内伊拉克守军已经完全崩溃。当沙特人民军进入城镇后,见到的是一排排举手投降的伊拉克士兵,以及大堆大堆的尸体。&br&&br&※伊拉克军队在萨达姆的这次军事冒险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伊军两个旅又两个营被歼灭,一个旅长被击毙一个旅长被俘,损失5500人以上,其中不少于2500人被俘,剩余的大部分被击毙;伊军损失了约230辆各型坦克装甲车,其中包括不少于50辆坦克,另有数十门火炮和约三百辆各式车辆被摧毁。到2月1日下午,萨达姆不得不宣布伊拉克军队“已经完成任务,正在从海夫吉撤退”。不过根据国家人民军方面的观点,“只有三个人和五只靴子”成功回到了科威特境内伊拉克第8师的防线上。&br&&br&※伊拉克的官方媒体宣称伊军在这次作战中损失了一千五百人,但是“歼灭或击溃”了两千多国部队。不过事实上,在参与了作战的多国部队中,苏军死42人,伤77人,沙特人民军死79人,伤95人,东德军无伤亡,且多国部队的损失有1/3来自于己方误炸误伤。技术兵器方面,苏军损失了2辆步兵战车,1辆BTR-D装甲车(这辆倒霉的装甲车因为在沙丘背坡隐藏的太好,被一辆伊拉克69-2式坦克正面撞上,驾驶员重伤,最终不得不报废)和3架苏-17M4歼击轰炸机,沙特人民军损失了8辆AMX-30坦克和数辆AMX-13装甲侦察车,东德无损失。&br&&br&※海夫吉交战使得多国部队重新考量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事实上,海夫吉交战极大地暴露了伊拉克军队光鲜表面之内的诸多致命弱点:战役组织一塌糊涂,高层指挥员优柔寡断,中层指挥员缺乏经验,士气脆弱容易崩溃,战法迂腐拙劣等等。虽然伊军在此战中借助自己在两伊战争时期应用娴熟的一些“战术”表现出了一些闪光点,然而现实表明伊军根本无法应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状况重新调整战术战法。藉此,多国部队在海夫吉交战之后大大提高了自信心: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和其装备水平并不成正比。这也促使海湾方面军指挥部对其地面战计划进行了更大胆的修改。&br&&br&========针对苏伊士运河和特拉维夫的导弹攻击和拦截作战,日-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河流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