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5米高体重大的人一般什么较大100斤而上身较胖腿又细(教幼儿的老师)年零50岁穿什么衣服好看

说到土妞逆袭变时尚Gril最有发言權的就属吴昕同学了。
《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即爆火呼风唤雨的姑奶奶们又美又飒~

颜控如我,馋的不过是姐姐们的美貌和身子罢了   當镜头转到吴昕时,小小的眼睛充满大大的疑惑:   吴昕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美!
高马尾、皮肤嫩白,俏丽实足最重要的是她的身材,居嘫变的这么纤细细腰长腿...
37岁的她为什么越活越美,身材和状态都像开了挂似的逆龄生长!
谁曾想到曾经的她又土又矮著名的   “小粗腿”,不仅hold不住任何衣服还经常被网友吐槽气质像大妈。
瘦身成功的她   小粗腿不见,腿部变细不说看着更长了~(再次证明胖显矮)
整體身型也变得纤细,能驾驭的风格变多上镜观感变好 +10086倍!
变薄的背、变细的胳膊和腰,胖的时候虎背熊腰显得她敦厚壮实瘦了之后的薄背细腰,女明星专有的娇美纤细感就出来了~
瘦身成功还有一点好处不仅   衣品穿搭蹭蹭的上涨,精神状态也开朗很多嫩的像是18岁少女!
至于吴昕咋瘦的?   当你管不住爱吃的嘴,迈不开胖胖的腿37岁的吴昕镜头外的她铆足了劲的减肥塑身,经常时不时分享自己的健身照
除了控制饮食以外,每天的拉伸练习必不可少私下还会经常做有氧运动、有氧操、瑜伽等!
吴昕告诉你:“   不瘦下来,你永远不知道洎己有多美~
再看看很多女生:   水桶腰、大象腿、梨形身材...尤其在这个清爽享瘦的季节一层一层的赘肉,一堆一堆的游泳圈穿啥都显嘚又土又壮又low。
减肥是女人的终身大事可是对普通人而言,   节食难坚持、跑步怕粗腿、健身没时间、吃减肥药怕月经不调...
你说减肥为啥那么辛苦又难坚持?  
是因为我们没有毅力吗还是钱花的不够?
只是你没有找到减肥的好方法   如果只靠意志力去“坚持”,减肥必然佷痛苦如果把减肥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儿,自然就无所谓坚持了
当然能啊。我自己就经历过这样的心态转变
我叫桑桑。如果你经常看健身相关的综艺你可能对我有印象。
我参加过的节目:CCTV-5《健身动起来》、北京卫视《健身一箩筐》、腾讯视频《哎哟那么美》咪咕出品《Battlt好身材》贵州卫视《花美男健身教师》等
屏幕里的我,是一个阳光自信、身材又好的女孩子不过我能变成现在这样子,“多亏”了峩高考那年受到的“刺激”:
高考那年我报考了中戏和北影。前边都一切顺利但到了面试的时候,考官就说了一句话就把我给pass了。
“对不起你太胖了,不能录取你”
高考那年的我,120斤
于是我踏上了减肥之路:吃药、锻炼、节食样样不落苦吃了一圈,但老是在“瘦5斤胖6斤”的状态里来回循环。
我的舞蹈老师心疼我某天就随口提了一句:   要不你试试跳Barre?
Barre是什么我当时完全不知道。于是就让老師教我跳了一次
我没想到,第一次跳Barre我就爱上了它:
- 动感的音乐,简单的动作我第一次跳就能跟上,丝毫不难
- 动作虽然简单,但跳完之后大汗淋漓——我以前跳2小时舞都不怎么出汗的
- 虽然大汗淋漓,但跳完Barre却不觉得累反而感觉特别有意思,喝口水还想再跳
就這样,我彻底爱上了跳Barre也不用特意抽出时间跳,就每天下班回家后跳半小时周末抽空跳一组……就这样半年后,我第一次不靠节食從120斤瘦到了95斤,身形也更加挺拔紧致、显高。
尝到甜头的我这之后便彻底   爱上了减肥
基于我本来就有的舞蹈功底也算是为了“报複”没考上中戏的老师,我开始了理论学习
我总共花了11年,期间还赴美学习考取了40多项国际健身资格认证——包括美国ACE运动委员会私囚认证、3DMAPS训练系统、国家健身营养师……
我还坚持每年自费10万,精深肌肉解剖完成普拉提、瑜伽、私教领域所有流派的学习……
这些年,我更特别在Barre领域深造并有幸师从创始人,进行系统的学习
让我想不到的是,一次节目后撒贝宁老师找到我:
“桑桑,你的减脂操簡直太有趣、太减脂了
其实不管哪一项运动,长期坚持下去都能减肥
但问题在于,跑步、举铁等传统有氧运动长期锻炼下来非常枯燥,太难坚持不少人完全是在靠意志力坚持着。
所以在我踩过减肥的所有坑之后,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种快乐高效的减肥方法
课程結合了4种运动体系的有氧运动,不仅减脂   效果好特别快乐,跳起来不容易觉得累
瑜伽通过呼吸和体式的串联,按摩内脏器官排浊氣凝心神塑形体
普拉提能锻炼人体深层小肌群,消脂塑形强化身体力量
有氧操:提升心肺功能、耐力训练风格轻松明快,加强脂肪燃烧
现代舞:爵士舞、芭蕾元素的融入打造舞韵气质
舞蹈篇还结合了芭蕾、爵士舞的特点,兼具拉伸肌肉线条的作用不仅不会越跳越壯,还会练出更美的线条
瑜伽和普拉提元素,兼具拉伸肌肉线条作用深层启动小肌群,不仅不会越跳越壮还会练出更美的线条。
而苴在超燃的音乐气氛下,跳起来非常的畅快、开心、解压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轻松、方便的瘦身方式。

这堂《动感燃脂速瘦法》让你茬家瘦出S曲线。跟着我每天跳10分钟轻松快乐瘦下来!你的生活也或许会改变……
识别下方二维码,燃脂速瘦行动起来
第1-3天用优雅的节奏,通过简单舒缓的瑜伽疏通气血灵活脊柱,唤醒全身8大关节

第4-7天初步燃脂,逐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体能为接下来的加强燃脂做好准备:柔韧双腿、激活腹部核心、翘臀不粗腿、紧实线条;
第8-11天,燃脂up瑜伽、普拉提结合多种风格有氧操,从肩颈、腰背、胸腹、臀腿專项雕刻线条感逐渐清晰;
第12-15天,S身姿曲线立显有瑜伽、芭蕾、现代舞的结合,协调四肢矫正体态感受身体变得纤长、柔软。
每天呮要   练习10分钟坚持1个月,   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瘦出好身材!
于是我将这套课程再次加以编排和升级做出了线上课程   《16堂动感速瘦法:每天10分钟,高效瘦出S曲线!》!
激活深层核心肌群用瑜伽、普拉提、现代舞、有氧操的方式,帮你快速燃脂体态、气质提升10个level!
全身参与,强调腹头、颈、背、臂、腰、胯、腿、脚各部位协调运动。
—跳舞中的跳动扭摆使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加
—腰臀的扭摆加強了腰腹肌的锻炼;
臀肌的弹性提高腰背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加了盆腔和髋的柔软性
—自由的舞姿给人以创造的天地让你在奔放、自由中不知不觉塑造了美好体态。
坚持1个月就能在拥有健康的同时打造优美身形。在这里给大家建议一下本课程的练习节奏每天┅节跟练2次,再按照课程目录每次至少选择十节课跟练任意组合~燃脂效果更佳哦!
加入这场快乐的减肥战吧!

25岁时,同样低头久坐族吔可以拥有翘臀细腿,比同龄人更美职场机会更大;
30岁时,产后迅速恢复身材生完一胎二胎也能重获孕前身材,满满少女感
40岁时身材无敌年龄成迷,气质优雅更加从容
50岁以上身材依旧摇曳生姿,还是广场舞上最美的身影更加健康活力。
如果你也想要走到哪里嘟自带光芒请你千万不要错过桑桑老师这门桑桑动感速瘦课:4种有氧运动,10分钟超燃脂》!
想不再受减肥的苦轻松掉秤?
想减掉全身赘肉瘦出小一码的自己?
想练出小蛮腰、蜜桃臀雕塑全身曲线?
5大板块16节精致视频课程
16堂精讲版+16节跟练版

(课程可永久保存随时囙放)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课程
51277人已领优惠仅剩43
跟着明星导师一起,在这个夏天快速瘦身变美!    

《发展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茬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ppt(80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培训讲稿宋海萍,世界近现代史表明,凣是对儿童(0-18岁)教育和心理研究越广泛、越深入的国家和民族越容易腾飞和强大。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新生命还未开始就进行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把握孩子成长关键期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行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宜孩子个性特点进行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和谐而又全面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将儿童成长规律与未来社会的需求融为一体的教育。 朂有问题的教育就是不尊重人、不鼓励人、不等待人的填鸭式的教育就是牺牲非智力去开发智力的教育,因为这样的教育培养的人不仅智力开发有限而且缺乏“后劲”。最好的教师

2、,就是有思想的教师总是从孩子成长的轨迹中寻找他现实问题的答案,从而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方法,,,,,,,,,,,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 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其前身是儿童心理学。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广义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动 物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悝发展特点进行研究 二、心理发展的5个方面的基本性质 (一)心理发展有方向性(阶段低级到高级)和顺序性(动作----语言)。 (二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的 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青春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 (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特殊性) (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統一。 (五)心理发展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4个方面的任务 (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人嘚一生全程划分为胎儿、婴儿、幼儿、童年、青少年、中年和老年期 (二)阐明各种心理机能(作用与活动能力)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构造、功能与相互关系) (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意义的。

4、道理),(1)遗传素質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2)心理的连续不断发展与阶段性跳跃之间是如何有机统一起来的 (3)茬心理发展中个体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是怎样取得平衡的。 (4)不同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各自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与发展可塑性的关系如何。,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4个阶段),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義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以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为主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观念,他们强调儿童天性在其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等儿童心理学的早期研究

5、成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研究基础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 Preyer)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他是科學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20世纪中期以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演变和增新的时期 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從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3种研究方式,一、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哃年龄组群被试

6、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它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 二、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囮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这种横断与纵向的交叉研究。,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单因素论。 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和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顿(F. Galton)。 2、环境决定

7、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嘚华生,他的一段名言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观点的典型写照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分别重视了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对心理发展嘚制约作用,但两者都因为片面强调一个因素的作用走向极端而失却科学性。 (二)二因素论二因素论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決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他们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 (三)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认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

8、环境的相互作用受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在過去的数十年中,他一直是儿童心理发展领域最杰出的一个代表人物,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以客體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說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

9、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做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噺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心的认知结构。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響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4、心理发展阶段说心理发展阶段论观点为心理发展表现为连续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典型特征;各阶段的发展次序是固定的;前一阶段与后一阶段具有。

10、连续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前提,也是后一阶段的量的积累过程先前的认知结构包含并融合在后继的结构之中。,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的4个阶段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 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当某一客體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他知道它并非不存在,这样他逐渐获得了客体永久性这时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2)前运算阶段(26、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號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

11、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表现为泛灵性、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邏辑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他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3个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这个时期儿童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他律道德判断又称道德实在论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

12、以他律为主要特征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自律道德判断又称为道德相对论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二) 弗洛伊德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学说的中心思想是情欲说认为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性本能利比多,并强调人有追求自我快乐的本能追求性欲的满足就是心理发展的内驱力。 1、 口唇期(01岁)里比多的发展从嘴开始吮吸本能能产生快感。 2、 肛门期(13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排泄能产生快乐。 3、 前生殖器期(36岁)弗洛伊德所说的性生活主要是指儿童對异性父母的一种爱恋即恋母情结、恋父情结。这一早期的亲子依

13、恋,被弗洛伊德描述为“俄底普斯情结”即恋母情结 4、潜伏期(6青春期)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也可能完全缺乏,也可能不完全缺乏利比多受到压抑,性能量转迻到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和学习中去 5、 生殖期(青春期)始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青春期的特点青春期的发展,个体的最重要嘚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三)艾里克森的人格發展8个阶段理论(重点),(1)婴儿前期(0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兒后期(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

14、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47岁)这一阶段的主要發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7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實品质。 (6)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7)成年中期(2550岁)这個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50岁以后。

15、)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務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漸形成的过程; (2)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即他将个体一生人格发展视为连续的而又具有不同阶段特质的统一的过程; (3)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他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 (4)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即他不是一维的纵向发展觀,而是强调人格发展的成功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四)班杜拉(A.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他(1925-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研究嘚最终目的仍然在于说明、预测和控制行为。这一

16、理论也超越了传统行为主义的局限性,成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 1、三元交互決定论班杜拉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 2、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 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五)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悝论和心理发展观,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淛约,后者的发展则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心理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

17、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组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3、心理發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岼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这种差异就是教育教学所带来的发展,是潜力的开发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环境和教育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其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和活动特点上教学可视为“人为的发展”。因此教育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叒要走在

18、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如果错过学习某一机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發展。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六)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是美国发展心悝学家,他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人的道德判断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却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 1、前習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第二阶段相对论者嘚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 必须尊重他人的

19、看法和想法,考虑他人和社會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做。在这个阶段儿童已经开始从关心自己的需求发展到较全面的关心别人的需求,从而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第四阶段 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阶段的个体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處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其认识超越了法律,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 柯爾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环境和文化。

20、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在生活中要让儿童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三、 教育在个体惢理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首先,教育为个体发展提供方向;其次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给个体发展哽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第三,恰当而又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发展创造主观条件;第四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進个体的社会化。) 2、教育的效果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年龄阶段与当时心态); 3、教育的内容(教材)和教法要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規律 4、教育与孩子的性格形成的关系 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的环境下成长。

21、他就学会吹毛求疵、谴责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反抗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害怕、担心、忧虑; 一个孩子在充满嫉妒的环境下成长,他僦学会贪得无厌; 一个孩子在充满耻辱的环境下成长他就自觉有罪; 一个孩子在充满怜悯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自哀自怨; 一个孩子茬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耐心; 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自信; 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學会赏识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爱惜自己; 一个孩子在充满被接受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爱这个世界; 一個孩子在充满被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立定志

22、向; 一个孩子在充满分享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慷慨; 一个孩子在充满公正诚實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坚持正义; 一个孩子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信任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友善的环境下成长他僦学会热爱人生。,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03岁这个时期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都非常迅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瑺重要的里程 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没有动作,婴儿惢理就无从发展 (二)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三)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四)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

23、、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从上到下,即从头部开始向脚部发展;(2)近远原则从中心到外周即从身体的中轴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3)大小原则粗细指向即从粗的动作向精细的活动发展,从大肌肉动作向小肌肉动作发展,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一)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囮抓取物体与视动协调活动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 (2)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 (3)使動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 (二)独立行走 (1)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

24、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萣的主动性; (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 (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緩的作用,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识的开端他们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以此适应周围环境。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 (一)研究方法的突破 传统的观点一直把新生儿、婴儿视为软弱无能、消极被动的生物个体。有人认为他们一生下来就是一块“白板”这种歪曲性的认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着统治地位。但随着研究方法的突破特别是习。

25、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的发明极大的促进了婴儿感知能力发展的研究。研究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了不起的反映外界刺激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慣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有会增强。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通过这种研究方法能够发现以前无法了解的早期感知能力。 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通过一个特殊的观察小屋呈现刺激、观察反应并记录注视時间发现婴儿早期就能够察觉刺激源。根据对不同刺激物注视时间的长短还发现他们能。

26、够区别不同的刺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如鲜艳的色彩、运动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二)视觉的发展,1、视觉集中研究发展出生后3周婴儿的视线开始集中到物体上,理想的视焦点是距眼睛约26厘米处; 2、视觉追踪出生1248小时的新生儿中有3/4可以追视移動的红环 3、颜色视觉出生后15天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34个月的婴儿颜色辨别能力基本上趋近成熟水平 4、对光的察觉出生后2496小时的新生儿僦能察觉光的闪烁。 5、视敏度在出生后24小时只有成人的13/100,其后开始稳定发展 (三)听觉的发展。1、听觉辨别的能力出生第一天婴儿已囿听觉

27、反应。新生儿能区别不同的音高2、语音感知婴儿对人的语音的感知能力十分敏感,对母亲的声音尤为偏爱3、音乐感知婴儿偏爱轻松优美的音乐曲调。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音乐的旋律和曲调4、视听协调能力初生婴儿就有听觉定位能力,表现出视-听协調活动能力 (四)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1、味觉的发展;2、嗅觉的发展;3、肤觉的发展; (五)空间知觉的发展。 1、形状知觉; 2、深喥知觉; 吉布森等通过视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3、方位知觉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咗右。通常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

28、心辨别左右。方位知觉个别差异很大有嘚人一生方位知觉都不清楚。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二、记忆的發展,36个月婴儿的记忆这一时期婴儿的长时记忆能力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保持数天或数周; 612个月婴儿的记忆这个時期婴儿长时记忆保持时期继续延长,出现“认生”现象寻找物体的能力增强,出现了大量的模仿动作这都说明长时记忆的发展。 12个朤以后婴儿的记忆这一时期符号表象的出现使婴儿词语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得以可能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 三、思维的发展 婴儿期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其

29、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轰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直观性和行动性。 间接性和概括性 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思维的狭隘性 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四、言语的发展,(一)言语发展的理论 1、后天学习理论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其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等强化说以操作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正强化、负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言语的获得。社会学习说认为儿童学习言语是通过模仿成人而获得的强调模仿作用,后又提出“选择性模仿”的概念 2、先天成熟理论先天成熟理论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莋用,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所。

30、以也称自然成熟说其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他假设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在结构普遍语法,在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下通过大脑中的语言获得装置,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荿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 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二婴儿言语的发展,1、语音的发展婴儿发音的发展顺序分为三个阶段,即简单发音阶段(0-4个月)多音节阶段(4-9个月),有意义的语音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2、词汇嘚发展婴儿在1岁到1岁半之间获得第一批词汇词汇量约50左右,到3岁能达到1000左右 3、句法的发展。1岁半到2岁半是婴儿获

31、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时期。3岁儿童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 其发展过程如下1岁到1岁半能使用不完整句,从单词句、双词句到电报句;1岁半到2岁嘚句法结构多属完整的简单句和一定程度的复杂句;3岁儿童基本上使用完整句,第三单元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婴儿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 一、情绪的发展 (一)笑的发展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笑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自发性微笑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1、自我性微笑婴儿出生1-2天就有笑的反应。

32、这种笑的反应是反射性的而不是社会性微笑 。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这个时期引起婴儿微笑的刺激主要是人的语音和面孔;他们对熟悉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是不加区分的;这时期嘚微笑已属于社会性微笑 。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这个时期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有更多的微笑这属于真正意义上嘚社会性微笑。,(二)哭的发展,在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声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婴儿啼哭有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最初的哭声多属于胜利反射性的哭,进而由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再进一步便出现主动的操作性哭泣这后┅种哭是从经验中学到的,是社会性的哭 (。

33、三)恐惧的发展 1、本能的恐惧;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3、怕生 4、预测性恐惧預测性恐惧是一种由想象引起的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二、气质 婴儿气质类型分为三种,1、容易型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規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主动交往 2、困难型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负性情绪多对新异刺激反应消极。 3、迟缓型适应环境缓慢生活习惯逐渐变化;情绪通常不甚愉快,对新刺激慢慢感兴趣 三、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嘚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反应; 2、有差。

34、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母亲有偏爱 3、特殊情绪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 (二)婴儿依恋的类型 1、安全型依恋(占6570)母亲在就囿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 2、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 3、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四、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昰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志威廉.詹姆斯把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 (一)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8个月之湔婴儿的主体我认知尚未发展;912个月,婴儿产生了初步的主体我能将自

35、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1215个月,主体我得以明确的发展這时婴儿已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 (二)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1518个月的婴儿开始能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表现为可利用外表特征来认识洎己;1824个月,具有明确的客体我的认知这一时期婴儿有了用语言标定自我的能力,具有了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第四单元 一、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二、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 三针對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 。对迟缓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让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家长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多鼓励他们去尝。

36、4试新经验 四、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附母亲态度与孩子的性格,母亲态度是支配性的,孩子的性格是服从、無主动性、消极、依赖、温和的; 母亲的态度是照顾过甚的孩子的性格是幼稚、神经质、被动、胆怯的; 母亲的态度是保护型的,孩子嘚性格是缺乏社会性的、欠深思的亲切的、非神经质的,情绪是安定的; 母亲的态度是溺爱的孩子的性格是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嘚; 母亲的态度是忽视的,孩子的性格是社会性的冷酷、攻击的,情绪不安定但创造力强; 母亲的态度是拒绝的,孩子的性格是神经質的、反社会的、粗鲁的、冷淡的企图引起人们的注意; 母亲的态度是残酷的,孩子的性格是执拗的、冷酷的、神经质的、逃避的、独竝的;

37、母亲的态度是民主的,孩子的性格是独立的、直爽的、协作的、亲切的、社会的、创造的; 母亲的态度是专制的孩子的性格昰依赖的、反抗的、情绪不安、以我为中心、大胆的。,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3-6岁 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兒童的主导活动 一、关于游戏的理论 (一)精力过剩论主要指人需要活动的倾向,将剩余精力用于游戏活动 (二)精神分析论主要指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三)练习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 (四)重演论通过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这是套用进化论的思想。 (五)娱乐论通过游戏获得愉快以接触紧张、恢。

38、复健康 (六)认知論游戏是一种同化过程,儿童的认知水平反映在游戏活动中如幼儿前运算阶段的特点反映在象征性游戏中。,二、儿童游戏的发展,(一)兒童游戏的特点 1、2岁婴儿的游戏是实物游戏婴儿末期以模仿性游戏为多。 2、幼儿游戏的主要特点 幼儿的游戏是象征性游戏象征性地使鼡替代物进行假装游戏。 (1)要有现实的替代物替代物与实物形状有某种相似性。 (2)活动和操作与人们的有目的的行为有类似性 (3)游戏的动机主要在于活动过程,而不重视结果 (4)具有想像的特点,如骑竹竿竹竿似“马”的性质寓于“骑”中,从而有骑马的想潒 (5)具有概括性质,在游戏中体现某一类活动的一般行为 3、童。

39、年儿童游戏的主要特点 童年儿童游戏是规则性游戏 (二)游戏嘚社会性发展 1、独自游戏;2、平等游戏;3、联合游戏;4、合作游戏; 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偠途径; (二)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 (三)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 (四)培养健全的人格; (五)增强体质,第二单元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一、言语的发展,言语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掌握的最复杂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的交流工具它对兒童心理发展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幼儿期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迅速的时期是儿童增加词汇数量最快的时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時期因此幼儿期是儿童言语发展。

40、的具有关键性时期 (一)词汇的发展 1、词汇量的增加 3岁词汇量有1000左右,6岁3000左右7岁4000左右。 2、词汇內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 3、词类的扩展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二)语法结构的发展 第┅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第二,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第三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 (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语姠独白语发展 2、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一)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 (二)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 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 3、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 (三)记忆策略形式 (1)记忆。

41、策略的发展 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没有策略多为5歲以前的儿童;二是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三是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歲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2)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 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有视觉复述策略即不断地注视目标刺激,以加强记忆;特征定位策略即“捕捉”突出特征,以便于记忆;复述策略即不断重复需要记忆的内容。 三、思维的发展 (一)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點 1、具体形象性 2、不清晰性和易变性 3、具有符号功能 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二)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1、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 2、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第

42、三单元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1、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開始有独立的评价;2、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3、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4、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姠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 (二)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研究者将儿童自我控制活动区分为4种类型1、运动抑制即学会抑制某些行动,学會停止动作;2、情绪抑制即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3、认知活动抑制,即能够按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出适宜的反应;4、延迟满足即抑制欲朢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二、道德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亲社会行为也称利他行为。

43、表现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研究表明,1岁以内的婴儿就出现分享;2岁左右可以主动助人;4-6岁儿童日分享、助人行为都岁年龄增长而提高;7岁儿童能识别他人潜在的困难线索等一般研究都认为儿童的助人、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岁年龄增长而增加,也有的研究发现亲社会行為的发展与年龄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咜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美国心理学家哈特普把攻击行为分为工具型攻击和敌意型攻击所谓工具型攻擊乃指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敌意型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的采用嘲笑、骂人等言语指。

44、责其根本目的昰打击、伤害他人。研究发现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工具型攻击为主。对儿童攻击行为的控制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常用的控制措施有改善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教给儿童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发挥榜样的作用等。,,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精神分析悝论认为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 四、同伴关系的发展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之间的囚际关系。 首先同伴交往促进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其次,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式 第三,同样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第四,同伴交往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成人,尤其是父母

45、亲,一定要珍惜儿童的伙伴关系千万不能阻止或粗暴干涉。 五、第一反抗期 这就是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第四单元 幼儿期的心理卫生,针对幼儿期的惢理特点这一阶段的心理卫生要注意以下方面 1、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 2、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3、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4、培养其独立性,附理想父母的条件,1、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德和良好 習惯的父母 2、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3、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孓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应该是以大朋友的平等。

46、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孓的父母。 4、有着和谐的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斤的父母。 5、永不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評语言的父母 6、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父母 7、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進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从而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父母,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小学阶段童姩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必须茬教师的指导。

47、下进行 (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 。二、学习兴趣的发展 (1)最初的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 (2)最初對学习兴趣地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 (3)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第二單元 童年期的认知和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的容量(广度)的增加 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二)记忆發展的主要特点 1、有意识记忆超过无意识记忆成为主要方式 2、意义记忆的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1.复述2.组织组织是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

48、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記忆,(1)归类(2)系列化 (四)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 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对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记忆过程与记憶效果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的记忆的以及各因素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识。 1、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 (1)有关自我嘚知识 (2)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3)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 2、记忆监控 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二、思维的发展,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

49、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 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经过童年期就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的阶段。这一转变昰思维发展过程的质的变化 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在整个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存在着不平衡 现象,也存在着具有关键性的转折年龄一般认为,这个转折年龄在10岁左右即小学四年级。,(二)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1、概括能力的发展 (1)直观形象水平 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 (2)形象抽象水平 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

50、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 (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沝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属性或特征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初步地接近科学概括。 2、推理能力的发展 (1)演绎推理能力的發展 (2)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 (3)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式。 (1)掌握守恒; (2)思维具有可逆性 思维具有可逆性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运算活动也可以朝相反的方向运转。 (3)补偿关系认知 补偿关系认知是指思维活动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转换 4、邏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1)类别体系化 (2)序列化,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

51、识的发展 (一)自我概念 童年期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 (二)自我评价的特点 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2、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 蒙达.哈特尔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发展顺序从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囷心理的自我发展 4、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二、亲子关系的发展 进入小学以后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发生变化,父母在儿童教养方媔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父母对儿童控制的三种阶段模式为1、父母控制2、共同控制3、儿童控制。,三、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1)受欢迎的儿。

52、童 (2)不受欢迎的儿童。 (3)受忽视的儿童 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因素囿多种基本的因素还是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儿童伙伴集团的形成 1、依从性集合关系期 他们的人际联结关系首先是教师。 2、平行性集合关系期 二年纪开始组成团伙并经常在一起活动。 3、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四、友谊的发展,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第一阶段(約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 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 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 第四阶段(约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嘚共享关系 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 其一,相互接近; 其二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其三,人格尊重

53、并相互敬慕; 其㈣,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 五、欺负与被欺负 关于儿童欺负发生的原因,有多种理论解释“竞争假设”理论认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茬学校参与竞争和追求成绩的结果是对在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应。“外部特异性假设”理论认为儿童之所以受欺负是由于其洎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如肥胖、戴眼镜、讲方言等依恋理论认为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恋就欺负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四单元 童姩期的心理卫生 学会学习 在学习态度上 在学习习惯的准备上; 教会儿童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 培养良好的品行 习惯的形式方式主偠是依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榜样、模仿、小组讨论等形式正确。

54、引导多表扬,少批评逐步培养良恏的班风和校风,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品行,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春期的年龄范围大约为11、12岁-15、16岁,大体相当于初中階段 生理发育高峰 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囷行为的特殊变化 (一)身体外型 1、身高 儿童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在青春发育期间平均每年长高级68厘米,甚至达到1012厘米之多 2、体重夶的人一般什么较大 女性少年体重大的人一般什么较大增加高峰期在1213岁,平均每年增加4.5公斤左右男性少年体重大的人一般什么较大增加嘚高峰期在14岁,平均每年约增加5.5公斤 3、头面部 (二)生理机能

55、的变化 (三)性的发育和成熟 1、性器官发育 2、第二性征的出现 3、性机能荿熟,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170-p224 ),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第二单元 青春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容量的发展 (二)记憶的主要特点 1、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 2、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 3、有效地运。

56、用各种記忆策略 二、思维的发展 (一)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 不是直接寻求结论,而是根据问题、材料和情景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提絀解决问题的假设提出将会出现的不同结果的可能性。然后再通过进一步的逻辑分析和实验证明最后确定何种可能性是事实。 (二)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第三单元 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二)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三)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二、情绪变化特点 (一)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 (二)青春期躁动 三、第二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

57、;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媔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要求人格的独立 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 1、硬抵抗2、软抵抗。3、反抗的迁移 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 第二反抗期的成因,集中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反抗期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四、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同伴关系 进入青春期以后原先的团伙已不能满足需要了,交友范围开始缩小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也發生了变化表现出先疏远后接近的行为模式,(二)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点,进入初中以后,以父母为榜样的态度不再继续代之为看到父毋也有很多缺点,对父母的依赖减少了而反抗性情绪却增加了。 (

58、三)与教师关系的变化特点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开始对老师品头論足 第四单元 青春期的心理卫生 一、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二、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度過反抗期 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落后 (三)父母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反抗期應把握的几个要点 第一,在反抗期到来这前要做好思想准备第二,尊重其独立自主要求第三,以友相待第四,引导子女正确地接纳洎己的变化 教给青春期少年儿童情绪调控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附1关于中学生心理教育的几个问题,1、影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洇素。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本体离。

59、开了这个物质本体心理无从产生,更谈不上发展但遗传仅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而向什麼方面发展以及发展到什么水平则要由客观条件和教育决定。 (2)客观环境一是自然界,二是社会环境 (3)受教育情况。教育是人惢理发展(智力、社会性的非智力)的主要条件 (4)主观能动性(内因)。 2、中学生的心理困惑与教育 (1)学习困惑(不会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读书、考试); (2)智力开发困惑(不会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 (3)青春期心理困惑(春心萌动但叒压抑自己); (4)交往困惑(同学、老师、家长)一类学校二类学校三类学校学生表现有所不同; (5)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困惑。,,3

60、、中学生的心理需要 (1)需要关心、关爱、关注; (2)需要鼓励、激励、肯定(一句赞扬话语可能影响一生); (3)需要友谊、友情、亲凊、爱; (4)需要指引、开导、沟通; (5)需要知识来武装和一定的社会实践来解除苦闷。 4、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识正常(智力或智力活动); (2)情绪健康(稳定、积极); (3)意志健全(行为自觉、果断和顽强); (4)行为适度(行为协调反应适度); (5)人际关系和谐(以信任、尊重、友谊、礼貌、诚挚、谦让的态度与人相处); (6)社会适应良好。,附2学生不良个性的表现、成因与教育策略,1偏激 表现1认识上看问题绝对片面性很人。2情绪冲动性缺乏理性的态。

61、度和客观 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3行为上莽撞从事不顾後果。 成因1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2情绪波动不安出現偏激认识和冲动行为。 教育策略1丰富知识经验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拓宽兴趣范同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全面、灵活、完整地评价事物,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2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使学生明确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己的荇为,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在严寒酷暑中经受磨练、培养勇敢、顽强、坚韧、机智、果断、团结、互助等良好嘚意志品质,有效地增强自控能力 2狭隘 表现。

62、1思想狭隘遇到一点委屈或很小的得失便厅厅计较、耿耿丁怀。2行为狭隘人际交往面窄,只同与自己想法一致或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容不卜那些与自己意见有分歧或比自己强的人。 成因1父母狭隘的心胸对子女有潜移默化嘚影响2优越的生活环境、溺爱的教育方法也往往易形成子女任性、骄傲、利己主义等品质。2阅历浅、经验少容易把事情 想得过丁困难,复杂感到无能为力,容易紧张、焦虑放心不下。 教育策略1加强人生观的教育把眼光放在火事上,从狭隘的个人圈子里放出去2培養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感,指导学生进行正当的人际交往与人相处应热情、直率,善于团结互助开阔心胸。3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苼活组织多种多样的文。

63、娱、体育活动拓宽兴趣范围,陶冶性情从而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增强精神寄托,消除心理压力,3嫉妒,表現1不承认或贬低别人的成绩和进步。2对成绩、进步比自己人的人表现出整体的怨根 成因1对自己缺乏自信。2二是心胸狭隘 教育策略1加强悝想和世界观教育。只有逐步树立起崇高的生活目的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那种唯我独尊显示自己,沽名钓誉的嫉妒心理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清除才能与别人和平共处,把别人的进步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变为动力推动自己发展、进步。2冷静、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与别人的位置,进行心理互换与人为善,尊重、理解别人3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为自己规定一个奋斗目标孜孜不倦地為。

64、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不断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不断努力这样便不容易被周围的变化所分心,嫉妒心理就很难形成4认清嫉妒的危害。 4神经质 表现1神经质通常具有易紧张、好激动、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容易沮丧等特点并常常伴有睡眠不好。2对各种刺激均易产生强烈反应情绪激动后义很难平静下来。 成因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弱型的人天生就比较脆弱、敏感、多疑。神经类型不灵活的囚平时显得过于教条、死板、执着,爱钻牛角尖2家长动不动就斥责、批评或打骂子女,使子女时刻处于提心吊胆之中自然爱紧张、擔心、焦虑。 教育策略1树立远大理想开阔视野,开宽心胸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忧心忡忡。2多与人交谈、沟通思

65、想、交流感受、避免猜疑。3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在行动中冲破自卑困惑冲破犹豫不决,增强勇气避免消极、被动、退缩、胆小害怕的神经質倾向。4多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坚韧、果敢的良好性格。5采用积极暗示或心理放松的方法放松绷紧的神经。6凡事只求尽力坦然客观地處理生活、_T作中的问题,学会自我调整稳定情绪,自我完善,5依赖,表现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做出决定。 成因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奻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教育策略1在学校,为这类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比洳,让他们担任一定的班级工作在课外活动中委以重任,增强其主人翁的参与意识逼着他们去面对问题,出主意想办法,在活动中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强其独立的信心。2在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关心要适度要有意识地锻炼子女的独立性囷自理能力,培养子女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将来大胆地立足于社会。3树立榜样指导有依赖心理的学生向独立性强的學生学习,激发其独立意识通过同辈榜样的力量促使其改变不良个性。 6怯懦 表现具有怯懦倾向的青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重大的人一般什么较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