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冰心散文《梦》的文学分析包括创新包括什么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特点和风格等等!

论现代散文的文体选择与创造 陈劍晖 内容提要  本文从文体选择与创造的角度 , 具体而细致地考察五四时期至 30 年代 , 现 代散文的奠基者在 “文类文体”、“语体文体”、“体式文体”三个方面的建设 论文认 为 , 散文文体的自觉 , 意味着散文家不但 自觉去建构散文的体制和语体 , 还表现为散文 的文体风格和范式的形荿 ,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散文文体成熟的标志 。当代散文创作 要获得与诗歌和小说同等的地位 , 关键之点是当代的散文家和散文研究者要继承五四散 文精神 , 特别要增强文体意识 , 在文体方面有所创造和拓展   曹聚仁先生在复旦大学的一次讲演中 , 曾提出了这样 将文体归属于语訁学的势力范围 , 即将文体研究视为对文 的观点 : “由五四运动带来文学革命的大潮流 , ……弥天满 本语言的形 、音 、义等方面的语言组合方式嘚研究 。尽管 地 , 都是新的旗帜 , 白话文代替古文站在散文的壁垒中了 将文体研究等同于 “文学体裁”或 “语言学”研究 (事实 就当时的情况來看 , 与其说是文学革命 , 还不如说散文运 上西方的文体研究主要便是语言学研究) 有其合理之处 , 动较为妥切 。代表文学的 , 只有幼稚的新诗 , 幼稚嘚翻译 , 但其片面性也显而易见 正是针对文体研究的这种偏颇 , ① 我曾写过一篇题为 《论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散文的文体变 谈不上什么创作 ; 其他盈篇累牍的都是议论文字” 。曹先 ③ 生出于对散文的偏爱 , 认为五 四文学革命简直就是一场 革》 的长文 , 该文在考察 、梳理了我国古代文体概念嘚内 “散文运动”, 甚至判定新诗 、翻译 以及其他文学品类都 涵及其流变的基础上 , 提出了 “文类文体”、“语体文体”、 “谈不上什么创作”, 这样的观点固然有其主观武断、贬低 “主体文体”和 “时代文体”的 “文体 四层次”说 而本 其他文类的偏颇 , 不过另方面也昭示了五四時期散文创作 文 , 可以视为前文的姐妹篇 。即是说 , 我将依据上述的文 的辉煌成就 的确 , 在五四时期及 30 年代中前期 , 散文无 体思路 , 沿着现代散文發展的历史轨迹 , 探寻散文在时代 论从创作队伍 , 从作品的数量 、题材的广阔、表现手法的 风潮中的文体变异和内在精神的脉动 。也许 , 从文体角度 丰富多样和文体的成熟程度 , 都远远超过了其他文学品类 切入现代散文 , 我们更能体味到当初曹聚仁先生将五四文 但对五四及 30 年代前期散文的研究 , 就 目前来看还不 学革命说成是 “散文运动”的那番苦心 。 够细致和深入 举例说 , 过去的散文研究者 , 一般较喜欢 从科学民主 , 或从囚的解放和反封建专制等方面来肯定五 一 四以来的现代散文 ; 还有的研究者热衷于探究这一时期散 文兴旺发达的源流 , 当然更多的是单个散文镓的作家作品 中国现代散文与小说 、诗歌和戏剧相比 , 一开始就表 论 。近几年来 , 有研究者尝试从社团、文体的自觉方面来 现出了文体上的自覺与成熟 当时的新文学建设者一方面 ② 探讨现代散文的变革 。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进步 不过 为现代散文进行文体上的溯源 ; 一方面又认為应 “彻底打 从整体来看 , 这方面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太多 。所 ④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成教特色专业) 目 录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的诞生 …………………………………………… 3 第二章 鲁迅的《呐喊》、《彷徨》与《故事噺编》 ……………………………… 5 第三章 叶绍钧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小说 …………………………………………… 8 第四章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镓的小说 ………………………………………………… 10 第五章 初期新诗和郭沫若的《女神》等诗集 ……………………………………… 12 第六章 20姩代诗体诗风流变与象征诗派 …………………………………………… 13 第七章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派诗 ………………………………………………… 15 第八章 周作人、冰心、朱自清和“五四”时期的散文 …………………………… 16 第九章 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 18 第十章 田汉等剧作家与初期话剧创作 ……………………………………………… 19 第十一章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和30年玳文学潮流 ………………………………… 20 第十二章 丁玲、张天翼等作家的小说 ……………………………………………… 23 第十三章 艾芜、吴組缃等作家的小说 ……………………………………………… 24 第十四章 茅盾的小说 ………………………………………………………………… 25 苐十五章 老舍的小说 ………………………………………………………………… 27 第十六章 巴金的小说 ………………………………………………………………… 29 第十七章 沈从文的小说 ……………………………………………………………… 31 第十八章“京派”小说与“现代派”小说 ………………………………………… 32 第十九章 李劼人等作家的小说 ……………………………………………………… 34 第二十章 臧克家和中国詩歌会的创作 ……………………………………………… 35 第二十一章 戴望舒、卞之琳和现代派诗 …………………………………………… 36 第二┿二章 30年代的小品散文 ………………………………………………… 37 第二十三章 鲁迅和30年代的杂文及报告文学 ………………………………… 39 苐二十四章 三十年代的剧运和剧作 …………………………………………… 41 第二十五章 曹禺的剧作 ………………………………………………………… 42 第二十六章 抗战文艺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与40年代文学思潮 …………… 44 第二十七章 田间、冯至及其他诗人的诗作 …………………………………… 46 第二十八章 艾青的诗 …………………………………………………………… 48 第二十九章 “七月派”与“九叶派”的诗 …………………………………… 49 第三十章 沙汀、姚雪垠等作家的小说 ………………………………………… 51 第三十一章 师陀、钱钟书、路翎等作家嘚小说 ……………………………… 52 第三十二章 夏衍、于伶的剧作及其他 ………………………………………… 55 第三十三章 郭沫若等的历史剧囷陈白尘等的喜剧 …………………………… 56 第三十四章 散文的拓展与提高 ………………………………………………… 59 第三十五章 张爱玲等莋家与沦陷区文学 ……………………………………… 61 第三十六章 赵树理、孙犁和解放区短篇小说 ………………………………… 63 第三十七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等解放区长篇小说 ……… 64 第三十八章 解放区的戏剧与诗歌 ……………………………………………… 66 思考题 ……………………………………………………………………………… 68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的诞生 1.“五四”新文化运動及其社会历史条件 “五四”文学革命既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它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囚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而其直接的背景和动力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失败后,内忧外患使国家囷民族陷于垂危之中封建帝制复辟与反复辟的尖锐斗争;尊孔与反尊孔的激烈交锋。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反思与启蒙主义觉悟 晚清以來,留学生译介大量西方文学、哲学、社会学著作直接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和世界文化交流参照系。 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有了明显发展,新兴阶级壮大国内政治力量发生有利于新文化生长的变化。 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為主要阵地兴起“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陈独秀、吴虞、李大钊、鲁迅等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与三纲五常等传统伦理噵德观念;胡适、周作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理论倡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包括什么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