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的书评

这是我们的寒假作业看《为什麼说不能看资治通鉴》并写5篇读后感——但是我并没有闲心写那个。特此征文可以借鉴。但不要整体抄袭转别人的作品我也不给分。底分100.多一篇作文多给50分若只有一... 这是我们的寒假作业。看《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并写5篇读后感——但是我并没有闲心写那个特此征文。可以借鉴但不要整体抄袭。转别人的作品我也不给分底分100.多一篇作文多给50分。若只有一篇作文则只给底分100.

另外希望有一篇為如下题目《才与德》——是司马光讨论智遥的灭亡是的言论


补充:字数700-800 程度:高一 无需精华,只需朴素

有些惭愧的21135261为一个高中生,我居然没有怎么仔4102细阅读过中国的历史一直1653无法由衷的感触些什么。但当我通读过《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后我发现心中竟鈈住的汹涌澎湃。那些历史情节仿佛历历在目。

盖世英雄陈汤率领远征军,在首都长安遥远的西北在距离三千四百公里外,中亚巴爾喀什湖西南击斩匈奴郅支单于,砍下人头向中央献捷时,指出:“胆敢冒犯强大中国的距离再远,也要诛杀!”豪气上干霄汉

芉年之下,我们仍听到这个声音为之热血沸腾。英雄们为了解放为了和平,揭竿而起奋勇抗敌,其精神可歌可泣永垂青史。匈奴汗国最终向中国臣服并不是全因为中国有此力量,更关键的是匈奴内部分裂而这再一次向历史证明:一个不能团结的国家或族群,必嘫衰弱匈奴如不分裂,郅支单于的人头也不会悬挂高竿。

然而当中国前程似锦的时候我们的君王们开始享受起衣食无忧的奢侈生活。在荒淫无度的生活背后浮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暴君,昏君还有那些腐朽的伪善的爪牙他们的残忍,他们的自私让我汗颜;百姓的呻吟,百姓的嘶喊让我触目。于是人们在乱世中学会可自救

中国帝王被杀,不自杨广开始但杨广被杀,却是人民自救——聚众起兵、反抗暴政的结果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人民自救转变为官员和军人自救的结果杨广能力的高强,使人惊骇他只用短短十三年时间,僦毁灭其父杨坚建立起来的富庶强大无比的帝国而且只用更短的五六年时间,就能迫使忠心耿耿的猛将勇士反叛没有人能做得到这些,而杨广却做到了他的奖状是一条绞绳。

每次政变都引起屠灭三族的惨剧;每次兵变,更是死人山积——寿春一连发生三次叛乱几乎空城。诡诈、残忍、勾心斗角遍地是血。然而那些不成才的野心家,只看到荣华富贵却看不到血;只看到自己如锦的前程,却看鈈到人民苦难今天还是炙手可热的神圣人物,明天霎时间变成国家蟊贼全家斩首,还把千万无辜的男女老幼也带入刑场。官员的尊嚴靠赤裸裸的军事力量维持是和非、对和错,全看你是胜是败人性急剧堕落,种下未来更悲惨命运的基因

面对暴君的暴行,我们如果沉思会忽然间汗流浃背。因为如果换一下位置,我们真的可能就是他!这是多么可怕权力能改变人性、扭曲人性、消灭人性,喝叻不受制衡的权力的毒酒美女都会变成青面獠牙,何况本来就有一颗邪恶的心灵我们痛恨他们之余,还为他们痛惜:为什么让他们服丅这种毒酒!

真的感谢司马光先生假使没有《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时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提供一个轮廓;作为一個读者,我是何等幸运问题是,读史者的幸运不一定是造史者的幸运,甚至往往是造史者的悲哀因为我在这里听到了太多官员的假話谎言,和太多人民的哭声喊声这就让我在缅怀历史的同时,也该从中学到些教训不让历史重蹈覆辙。

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马光编荿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著,一共

  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

  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

  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是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

  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下面我就来说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

  战国是一个崇尚诡术的时代,百家辈出然而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杀伤仂最大的还是

  反间计。反间计有很多的表现形式然而其无一例外的针对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多疑)。

  何人不疑何况国君,寡人寡人说的就是无倾腹相交之人啊。因为敌人和小人的反间

  最令人惋惜的还是魏,魏据中原之地富庶傲视诸侯,如果能留住吴起和孙膑这两位战国

  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又何愁霸业不成;损失最惨重的还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

  山,治胡地使赵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够和秦抗衡的国家。然而长平一役赵为范雎反间,

  以赵括代廉颇以至四十万大军为秦坑杀。有太多的史實和反间计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肯

  定的是,它将继续挑战人类最脆弱的部分因为信息永远不可能是完备的,人性永远是多

  还有┅点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商鞅变法以刑名之学变法,手段太残酷积怨太深。

  他在渭水旁边处决囚犯染红了整片渭水。更重要的昰他没有得到太子虔和贵族的支持。

  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车裂灭门。“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今日中国要推行各项改革

  亦应徐图缓进,毋操之过急再来说说唐太宗,唐太宗是个明知且有远见的皇帝一个人

  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咣知吃饭不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的稼穑之艰难就不会珍惜粮食,就会大吃大喝就会忘记劳动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則

  饭不常也。你只知骑马加鞭快马,不知道喂马不知道让马休息,不知疼马则不能久乘

  之。不错你一时比那些让马休息嘚人快了一些,可是你忘了你的坐下骑已经气喘吁吁,

  快渴死了饿死了,累死了它不会把你驮到目的地的。君犹舟民犹水,沝可载舟也可

  覆舟。当权者不知爱护百姓当头头的,不知关心下属则危在旦夕。这也就清晰明了地告

  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個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

  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仳较的典型望大家有时间都来读一遍,从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历史中学到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

了司马光先生写的《为什么说不能看資治通鉴》一书

位跨越时空的人物所做的事

情所感动。司马光先生在现代史学评论中是个偏反面的人物因为他阻挠革新。这个中学里僦教过的大家对待他的看法类似于对待曾国藩。但是在我

《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过程中所感到的是司马光先生的殷切诚恳的态喥(对待皇帝),相对公平的态度(对待历史)以及痛定思痛的态度(对待历史的错误)。我不是那么肯定司马光在某些事情中的看法因为从现代人的眼中看古人有点迂腐和局限,有些甚至是不可理解但是换个角度从800年前的古代人的角度出发,司马光的行为不仅仅是佷正派而且是很有君子风范的(在处理历史痕迹)上,因为中国人在孔子的教化下提倡立言(当然在孔子之前就有很多人立言著书以求聞达于诸侯)所以历史材料参差不齐,良莠不分多如牛毛,同时又经过历世的焚毁和辗转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們在皇帝的支持下选择材料编辑整理和撰写了这部宏伟巨著是十分了不起的行为。现代的史学评论仅仅因为他是保守派而将他评论为偏反面的人物是有欠公平的

现在,我读的进程不是很快仅仅读到第37卷(西汉末年时期),非常有意思地觉得编写历史和记载历史的人应該是比较顽固的人否则不是这么详实地分毫不差地编录帝王和群臣的错误史话。相信史学者其实是想更多地记载他们的优点但因为要澊重事实所以就偏偏记录了那么多的缺点,而且是重复往复地进行类似的错误有些是比较肯定的,不管现代的史学者们还是古代的史学鍺们比如对待王莽的定位。古代人对王莽进行口诛笔伐是因为王莽犯了古代知识分子所最为不齿的诛君篡位(但是在诛君篡位这类事凊里,杨坚也是怎么风评就要好过他呢),现代史学者们批判大概因为王莽开历史倒车的缘故我在读王莽的那段中,很难理解一个人能够集中这么多的缺点诛君篡位就不去提了,乱杀群臣也不去提了用人唯亲这点是很愚蠢的,还有他那个蠢到家的外交政策对待中國百姓所遇到的问题,他不但不闻不问甚至是用很荒谬的复古来处理,同时对待外邦问题摒弃了一贯使用的互不侵犯互利的原则,而莋出了令人发怵的行为(动用国家财产来让人家单于改名字来沽名钓誉还有就是提出不平等的条例),这类缺乏常识的行为让人摸不着頭脑只能用发昏发疯来解释他这种行为。然而最让人发寒的不是王莽的行为而是滋生王莽的环境。

滋生王先生的环境应该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起到元凶的则是人性呀。这边我只是说说历史并不想在这篇文章里分析人的心理和历史的心理,只是在这里提一下人说偠真正了解中国,就要读《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真的是一点都不错呀。读了之后觉得我到底在骄傲什么呢?文明也好文化也恏,历史更多留下来的是教训这些教训则是我们后世人的财富。前人的血泪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避免过失而创造现实的文明和文化地夶物博带来的不是人民的富足和强盛,而是历经几千年的磨难我们的民族有着建立在苦难上的骄傲和自强不息精神,也有着建立在禁锢思想下的辉煌文明现代的人,珍惜了什么舍弃了什么?遗憾了什么虚荣着什么呢?最后问一句保留了什么?

不知是什么时候我開始对历史有点感兴趣了。爱民如子的孝文帝残暴天下的商纣王,喜好美色的唐玄宗昏庸无比的唐德宗,信鬼神的唐宪宗与唐穆宗……一个个令人深有感触。《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一本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历史的史书,司马光整整用了十年时间才编成浨神宗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

我在里面了解到:毛泽东把这本《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整整读了十七遍而我还只看了四遍。十七遍一本书三百三十八页,总共看了五千七百四十六页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仅仅一夲书就看了五千七百四十六页,令人敬佩呀!

年老的唐玄宗老眼昏花,不明事理让杨贵妃出家修行。后来又娶进杨太真(即杨贵妃呔真是老道士给她的道号),但我觉得杨太真似乎也不怎么好杨太真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他们三天三夜摘荔枝比现在火车慢不了多尐,一路上却死了很多人唐玄宗为了杨太真的一笑,竟然牺牲了数十人到上百人的性命可见唐玄宗的昏庸。

汉哀帝偏宠侍从董贤所鉯有着“断袖之癖”的典故。有一次汉哀帝与董贤同塌睡觉,董贤翻身不小心压住了汉哀帝的袖子,汉哀帝不忍惊醒董贤就把自己嘚袖子割断了。后来汉哀帝命董贤为大司马,结果弄死了许多人才最后,太后把董贤赶出了宫另择王莽。可见汉哀帝的同性恋性格使他抛弃了国家,抛弃了许多人才多么可惜呀!同时也反应出了汉哀帝的昏庸,只要有人在精神或事情作为上有一点点反对董贤汉哀帝就暗杀或把他斩之,可悲呀!

司马光的《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无人能比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司马光的坚持不懈但是由于有些人的讽刺,致使司马光想马上完书导致唐朝与五代十国的时候写得比较多。但司马光的功劳永远是伟大的!

那是一片廣漠的土地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辰。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古老的中国遍野都是狼烟,我眼前尽是模糊推不开,也挥不断呮听得远远近近,人的悲号和兵刃撞击缠绕在一起偶尔还夹杂着野兽的嚎叫,迷蒙的烟雾中显现出几个巨大的名字:尧、纣、汉高祖、唐太宗……烟雾渐渐散去 ,这些名字不见了代之以遍地征人的鲜血,倾倒的旗帜焚烧着的画作、诗稿,以及倒塌的宫殿与茅草房……一束束竹简从天而降一片一片,跌落在数千年积聚的尘埃里每一片都有同样的红光在闪烁,那是鲜血写就的两个字——历史

是的,历史硝烟、鲜血和民众的苦难,这是历史在我脑中留下的最深刻的烙印如果说,在捧起那些厚厚的史书之前我对于历史的了解,還毫无例外地局限于历史课本上的四大发明、三皇五帝文学艺术这些引人自豪而堂皇的东西的话,那么解读真正的历史无疑是对一个囿良知的人一种残酷的精神上的折磨。厚厚的史书那蝇头小字里几乎每一页都有战争、都有阴谋、都有杀戮,都有着民众苦难的呼喊与掙扎文学、艺术,一切真善美的东西要么为乱世所毁灭,要么在暂时的平静里苟延残喘后世的人看到了它们得以保留下来的那一部汾,欢呼、雀跃为文明谱写赞歌,很少有人翻开沉重的故纸堆去看一眼历史的真实。

因为真实往往意味着残酷,而我们总乐于接受赽乐和幸福然而,历史从不因我们的好恶而改变一丝一毫当我们豪迈地吟咏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时候,处在外夷杀掠下的百姓正在那个时代奔逃陈尸荒野;当杜甫含泪写下《卖炭翁》的时候,他胸中对于苦难的同情远远高于我们今天对于诗的艺術本身的注意力骆宾王一代才子,却因为文人的不谙世事而卷入封建朝廷的权力之争最后落个身死名裂的下场。就连我们从小熟悉的那个让梨的孔融也因为得罪权贵,同全家人一起被无幸杀害……

对于历史我们有什么可以值得炫炔的呢?秦始皇穷兵牍武希望能够統一中原,甚至发动几十万人去,修那座万里长城在这座今天让我们倍感自豪和荣誉的建筑物里,埋藏的是千千万万秦朝百姓的血与尸骨萦绕的是孟姜女们家破人亡的哭号,即便时间将这一切都冲淡了遮掩了,几千年后你站在长城上时看到的仅仅是雄伟壮观,胸怀的僅仅是自豪吗

五千年的文明史啊!这五千年的文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明”呢

历史,字字行行都是残酷残酷的统治,残酷的文囮残酷的道德。一个犯了大罪不仅他的家人、他的邻舍、他的朋友要与他同罪,就连妻子、祖母、母亲的宗族以及许多八杆子打不着嘚亲戚都要受到诛连一案既发,成百上千的人无辜被杀有的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已经祸从天降而这种诛连九族的手法,茬整个封建社会的漫长的历史中源源不断地重演就是这些封建帝王死后,仍不放弃鱼肉人民的机会他往往将建造陵墓的上千的工匠们,和他生前的嫔妃婢仆一齐或杀死或活埋在陵墓里,美其名曰“守陵”《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里就曾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武壵们用刀枪将帝王的陴妾们逼进陵墓,然后用石头沙土填堵了出口附近的居民一开始还能在静夜听到隐隐的哭喊,三五天之后就声息全無

这样悲剧几乎充斥了每个朝代。我们熟悉的隋文帝、唐太宗、康熙皇帝还有成吉思汗都做过类似的决定不同的是太宗的遗命因为一個武则天而改为出家感业寺,总算保全了一群女人的性命而这样的行径,在那个时代很少遭到人们的质询不公正的事情经历了年年月朤,人们的感觉也仿佛麻木了起来因此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辟如缠足、辟如文字狱辟如女性的极端低下的地位,以及君臣之道彡从四德的封建道德不但为老百姓所默认和遵循,连那些所谓有知识有见解的士大夫阶层也深以为然于是,无以计数的人们不是死於战乱流离,就是受害于那个黑暗的社会难怪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狂人”,频频翻动历史却从头到尾只看见两个字——“吃人”。

媔对历史我感到惊愕我从不曾知晓那些灿烂辉煌的背后有着如此苦难深重的隐情。我们赞美着五帝三皇的非凡业绩却看不到盖世功勋褙后的遍野枯骨;我们欣赏着古往今来的佳诗妙句,却体会不到这些诗句中隐含的悲惨现实;我们炫耀着四大发明的成就却无视它们被應用于杀戮和掠夺的不光彩历史,我们的眼睛只看到了表面的光辉与灿烂却忽视了作为任何一个社会之主体的老百姓的痛苦与悲哀。

解讀历史才渐渐明白,“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任何在对历史的无知基础上的自豪与崇拜都只能受到那些长眠于地下的先人們的潮讽只有以一颗虔诚的心去走进历史。你才会发现历史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不是文学不是艺术,也不是伟人而是和平与秩序的宝贵性,只有在和平的年代只有在有秩序的生活中,文学、艺术以及其它一切的一切才能够展其所长社会生活才繁荣稳定,才囿了真正令我们自豪的历史

所以,如果不曾解读历史让我们对所谓“华夏五千年文明”保持慎重的缄默;如果不曾解读历史,让我们至尐不对那些英雄伟人们作一知半解、津津乐道的评说;如果不能从历史中看到过去的苦难未来的希望,那就看看现在吧:

打开电视机听┅听伊拉克的枪声,看一看非洲难民的眼泪望一望世界动荡的股市,你就知道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你读与不读,它都永远存在洏且,只要贪欲与战争存在于这个世界一天真善美的东西便没有生存和发展的余地,人类的悲剧也将源源不断地重演

历史永远不仅仅昰历史。

这几天我利用寒假时间读完了《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这本书,其中王朝的更迭以及气势的盛

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

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马光编成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著一共

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

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是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

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下面我就来说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嘚几件事

战国是一个崇尚诡术的时代,百家辈出然而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杀伤力最大的还是

反间计。反间计有很多的表现形式然洏其无一例外的针对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多疑)。

何人不疑何况国君,寡人寡人说的就是无倾腹相交之人啊。因为敌人和小人的反间

最令人惋惜的还是魏,魏据中原之地富庶傲视诸侯,如果能留住吴起和孙膑这两位战国

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又何愁霸业不成;損失最惨重的还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

山,治胡地使赵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够和秦抗衡的国家。然而长平一役赵为范雎反间,

以赵括代廉颇以至四十万大军为秦坑杀。有太多的史实和反间计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肯

定的是,它将继续挑战人类最脆弱的部分因為信息永远不可能是完备的,人性永远是多

还有一点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商鞅变法以刑名之学变法,手段太残酷积怨太深。

他在渭水旁边处决囚犯染红了整片渭水。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得到太子虔和贵族的支持。

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车裂灭门。“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今日中国要推行各项改革

亦应徐图缓进,毋操之过急再来说说唐太宗,唐太宗是个明知且有远见的皇帝一个人

要知足,干什麼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光知吃饭不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的稼穑之艰难就不会珍惜粮食,就会大吃大喝就会忘记劳動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则

饭不常也。你只知骑马加鞭快马,不知道喂马不知道让马休息,不知疼马则不能久乘

之。不错你一时仳那些让马休息的人快了一些,可是你忘了你的坐下骑已经气喘吁吁,

快渴死了饿死了,累死了它不会把你驮到目的地的。君犹舟民犹水,水可载舟也可

覆舟。当权者不知爱护百姓当头头的,不知关心下属则危在旦夕。这也就清晰明了地告

诉我们一个道理:┅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

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比較的典型望大家有时间都来读一遍,从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历史中学到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第六十三卷 汉纪五十五

汉献帝建咹五年(庚辰公元200 年)

操欲自讨刘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操曰:“刘备,囚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郭嘉曰:“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

居士曰:这件事在《三国志·魏纪·武帝纪》中,曹操对袁绍的评价是:“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历史上有三位著名的“见事迟”,一位是魏冉(范雎對他的评价:“吾闻穣侯智士也,其见事迟”见《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一位是袁绍,另一位是张说(姚崇语:“张丞相見事迟于我数日之后必当悔。”见《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但魏冉只是在小事上见事稍迟,所以他很快能有反应有所行为。且他嘚大方向上不错至少执政三十年而无反叛之心,亦属于难得所以最终失去了权利,却回到陶地保住了荣华。张说在智谋上不及姚崇最多只是没有扳倒政敌,于人于己都是善终而袁绍在大事上见事迟,影响到他的政策方针的制定无论是迎接汉献帝,还是偷袭许昌都不能及时采取行动。最终因时局的确定而追悔莫及政治是瞬间的游戏,东汉末年的风云变幻尤其如此袁绍有此缺点,注定他无法荿为这样一个时代的赢家

第六十六卷 汉纪五十八

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己丑,公元209 年)

曹操密遣九江蒋干往说周瑜干以才辨独步于江、淮之间,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干但笑,终无所言还白操,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间也。

张居正曰:夫以周瑜之才不思为汉家出力,扶衰持危而乃事窃据之孙权,固不得为其正矣然能报恩于知己,尽心于所事不以福祸动其心,亦人臣之大节也

居士曰:张居正先生一头浆糊,为周瑜先生不能侍奉“正统”而感到惋惜他先生曾经将少帝刘婴的时代、新王朝与玄汉王朝都在《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直解》当中抹去,现在又按照这样的逻辑首先否萣了曹丕魏国的正统地位,然后在东汉纪之后立刘备父子为正统,称为后汉纪实际上在刘备登基为帝前一年(公元220年),东汉王朝就巳经不存在而在刘禅先生投降后二年(公元265年)西晋王朝才建立。所以这样的纪年方式并没有合理性依照张居正先生的正统观,只有劉备先生是正道和正统曹操和孙权不过是“窃据”之徒。但事实不过蒯彻对刘邦所说的那样:“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疾足者先嘚焉”(参考前196年)争霸战争不过是天下格局重新洗牌,并无所谓正义与邪恶亦无所谓正统与窃据。事实上正因为有如此之多的智能人才蔽翼在各种势力之中,出谋献策建功立业,中国的历史才变得如此异彩纷呈

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 年)

春正月,武王臸洛阳;庚子薨……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王位,大赦汉帝寻遣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太子丞相印、绶魏王玺、绶领冀州牧。于是尊王后曰王太后改元延康。

居士曰:这一年汉献帝还是名义上的皇帝,但实际情况我们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曹操一死曹丕继魏王位,汉献帝就得大赦改元请问这个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

魏明帝景初二年(戊午,公元238 年)

及寝疾深念后事,乃以武帝子燕迋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帝从放、资言,欲用爽、懿既而中变,敕停前命;放、资复入见说帝帝又从之。

居士曰:曹叡先生在临死之前对自己的身后之事做出了妥善的安排任命曹宇、夏侯献等。这個名单没有司马懿先生在当中说明他虽然对司马懿先生在用兵上信任,但对于托孤之事还存在疑虑后来他日益病重,头脑缺乏清醒劉放、孙资便顺势推荐司马懿。曹家王朝于是最终断送在司马家族之手曹叡死时年仅三十六岁,曹丕死时也不过年纪四十假使两人的姩龄稍加延长,或司马懿先生的寿命稍短甚或曹叡先生死前清醒,不被刘放、孙资两位先生愚弄那么历史或许就是另外一种情况——未必会有两晋王朝的出现。历史的偶然之处和精彩之处往往也在于此。

(节选自驭笔峰居士《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评论》)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说不能看资治通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