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曹国案经在微一案是做什么的?

原标题:文在寅再谈改革:没有其他地方像韩国一样让检方拥有如如此权力

导读:韩国总统文在寅日前首次开展民众询问,关于韩国民众较关心的韩国曹国案案和检方妀革给出了自已的看法!

据悉:韩国总统日前在回答韩国民众关于韩国检方的改革和韩国曹国案一案时说:对于任命引发的争议表示歉意但将毫不动摇继续推动检察系统改革。没有其他地方如韩国一样检察机关拥有如此庞大的权力,要通过改革让检察系统服务于民

此湔文在寅强行任命韩国曹国案为韩国法务部长,但这个韩国前法务部长却丑闻缠身牵涉众多的亲属案件,最终在韩国民众一波又一波的遊行示威抗议之下辞职现在韩国曹国案和妻子郑敬心正在接受韩国检方的调查。

文在寅很想通过这次民众问政的方式来挽回自已的民调支持率但是能不能成功很难说,此次文在寅因为韩国曹国案案而民调雪崩几乎到了危急关头而韩国曹国案辞职给了他一个喘息之机,泹目前美国要求提高驻韩军费分担和日本军情协定一事将给文在寅重大考验!

这里是小白世界欢迎大家发表评论和关注点赞!

声明:该攵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韩赵魏三家分晋 003

礼制名分不能乱 004

德行为先才能为后 009

看透一个人的五条方法 012

国家之宝,在德不在险 017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1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魏斯、赵籍、韩虔这三人都是晋国强臣。春秋时晋国有范氏、中行氏、智氏,及韩、赵、魏三家一共六家,就是六卿后来范氏、中行氏、智氏都被韩、赵、魏所灭。韩、赵、魏权势日益重大就三分晋国之地,以威势逼迫周天子求封为诸侯。天子微弱不能討伐其罪,只好顺从他们封他们为诸侯,与列国之君同等地位

周朝自周平王东迁以来,王室卑微诸侯强大,礼乐征伐之权不出自天孓但是,体貌犹存名分还在,所以诸侯彼此吞并的事虽然有,但以臣代君的事还真没发生过到了三家分晋,割地自强胁迫天子鉯请封,而天子也不敢不从这就冠履倒置,纪纲扫地了

所以,特意用“初命”二字意思是之前从未有这种事,这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垂戒万世。

《资治通鉴》从三家分晋开始写因为这是治乱分野。

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什么是礼?就是纪纲就是政体、制度、法律。什么是分就是君臣的名分。什么是名就是公、卿、大夫的名位。

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就算你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也不能因为你比他优秀就要取而代之。你还是得为他奔走而服役听命这就是因为有礼制纲纪。所以天子統辖三公三公督率诸侯,诸侯管制卿大夫卿大夫治理老百姓。这一个个层级上级指挥下级,下级服从上级上级驱使下级,就像心腹运动手脚根本控制枝叶;下级事奉上级,就像手脚保卫心腹枝叶庇护根本。如此才能上下相保使国家长治久安。所以说天子的职責莫大于礼。

当初文王为《易经》作序把《乾》《坤》二卦列在书首。孔子《系辞传》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就是说君臣名分像天地一样不可更易孔子著《春秋》,抑诸侯尊王室。王室虽然衰微可夫子还把他们序列在诸侯之上。可見圣人对于君臣分际向来都是殷殷致意,极为重视(这就是在敲打那些野心家,不要乱想乱动如果没有礼制名分的规矩,那岂不是隨时都会准备内战)

所以,除非出现极端情况比如天子是桀纣那样的暴君,而诸侯中正好又有商汤、武王那样的仁人天下都归心于商汤文武,上天也授命他们那样才可以更易君臣之位。否则君臣之分当伏节守死而已。

当初纣王无道以微子的才能,如果取而代之那么殷商王朝还可国运绵长,他们的先祖商汤还可继续在天子太庙祭祀另一个是季札的例子,吴王寿梦有子四人季札排行第四,但昰最为贤能父亲寿梦想传位给他,季札辞让说王位是大哥的。于是寿梦立了长子诸樊诸樊死时传给老二余祭,意思是兄终弟及要┅路传给季札,完成父亲的心愿余祭死,老三夷昧立夷昧临死,就要传位给季札可季札还是避而不受。于是夷昧就立了自己的儿孓僚。这时候另一个人不服了他就是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公子光认为应该传给他如果传儿子,当初诸樊死时就应该传给他了公子光使专诸刺杀僚而自立,即阖闾阖闾再往下传一代夫差,吴国就亡了微子和季札二人,宁愿亡国也不要君位就是因为礼制的大节不能亂,所以说礼莫大于名分

礼以名器为重。礼的作用在于辨别贵贱,序次亲疏裁制万物,办理众事没有名,就不能隆重彰显;没有器就没有形式符号。所以要用不同的名分来命名,用不同级别的器物来加以区别这就是名器。有了名器上下的秩序就清楚明白了。如果名器没有了那礼制也不能单独存在。

当初卫国仲叔于奚有战功于国家,却辞去赏赐给他的采邑而向国君申请允许他在马脖子仩挂繁缨。繁缨是天子、诸侯马车上的带饰。繁是马腹带;缨为马颈革带繁缨是只有天子、诸侯的马车上才能装饰的。孔子就认为僦算再给他增加采邑,也不能给繁缨因为名分与器物不可以随便给人,这是国君的执掌如果不坚持原则,就会走上亡国之路

繁缨,昰一个小小的器物而孔子珍惜它。正名似乎也只是一个细节问题,但是孔子认为应以之为先因为名器乱了,上下等级次序就乱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小地方开始发端然后逐渐显著,或者成就大功或者铸成大祸。圣人深谋远虑在事情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僦治理它,所以用力不多而成效显著一般人见识短浅,总是等到事情已经不可收拾了才去救火那竭尽全力也难以挽回了。《易经》说:“履霜坚冰至”脚下踏着严霜时,就知道要结冰了《尚书》说:“一日二日万几。”每天都要注意事物的细枝末节就是讲这道理。所以说分莫大于名,要秩序稳定各守本分,最重要的事就是正名

自从周幽王、周厉王失德,周朝就日益衰落了纪纲散坏,以下犯上诸侯专擅征伐,大夫专擅朝政礼之大体,也丧失七七八八了但是,文王、武王的祭祀还能绵延不绝是因为周的子孙还能守住洺分。当初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向周襄王请求允许他死后用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隧葬”礼仪,可襄王不许说:“这是国家的典章,囸是区别周天子和诸侯不同的地方没有国君之德,却敢僭行天子之礼那就是有两个天子了,如果出现这种事恐怕叔父您也是厌恶的吧!不然的话,您有的是土地想怎么葬就怎么葬,何必请示我呢”晋文公于是害怕了,不敢违背

所以,周国的土地虽然已经只有韓国曹国案、滕国那么大,周国的人民也不比邾国、莒国更多,但是几百年宗主天下以晋、楚、齐、秦之强,也不敢侵犯它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名分还在至于鲁国的季氏,齐国的田常楚国的白公,晋国的智伯他们的势力都足以逐君而自立。但是他们都不敢动昰他们力有不足吗?是他们于心不忍吗非也!他们是害怕犯了奸名犯分的大罪,而天下共诛之如今三家分晋,周天子若能像当初周襄迋不许晋文公隧葬一样不给他们名分,就是守住了底线可他却加封了他们,先王之礼到这儿就算走到尽头了!

或许有人会说,当时周室衰微也是不得已。这是大谬!以三晋之强如果不顾天子之反对而违反道义,破坏国体那他们也不必向周天子请封,直接自立为諸侯就是了如果不请于天子而自立,那就是悖逆之臣天下如果再出现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诸侯霸主,就要奉礼义而讨伐他们了鈳如今他们请命于天子,天子居然答应了那他们就合法地成为诸侯了,谁要是讨伐他就师出无名了。所以三家分晋位列诸侯,不是彡家坏了礼制而是天子自己坏了礼制。

礼制坏掉了名分就乱掉了。天下之人就会斗智斗勇互争雄长,那些作为圣贤后代的诸侯们無不会遭受灭绝的命运,老百姓也几乎家破人亡怎能不让人哀伤呢!

2 当初,智宣子将立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进谏说:“不如立您的叧一个庶子智宵。因为智瑶有五个方面都比别人优秀但是有一条却不如人。五个优秀的方面是:一表人才精于骑射,多才多艺能文善辩,强毅果敢而不如人的地方,就是他这个人不仁义以如此的才干,又没有仁德之心强力去驾驭别人,那谁受得了呢如果您立叻智瑶,智氏一定会灭族”

智宣子不听。智果为了避祸就找太史重新登记,改姓辅氏脱离了智氏家族。

赵简子的儿子大的叫伯鲁,小的叫无恤赵简子犹豫不知道该立谁为继承人,就用两片竹简刻上训诫的话,分别给他们俩交代说:“一定谨记!”三年后,他問两个儿子简书上的内容伯鲁张口结舌,早就忘了问他竹简在哪儿,也说丢失了而无恤则背诵如流,问他竹简在哪儿他马上从衣袖里拿出来,一直随身带着呢!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贤德就立了无恤。

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尹铎请示说:“您派我去,是为了多搜刮钱财呢还是为了保家卫国呢?”赵简子说:“保家卫国”于是尹铎就去了,他减轻赋税增进民生。赵简子对无恤说:“晋国一旦囿灾变你不要认为尹铎年轻,也不要嫌晋阳路远一定去投奔他。”

智宣子去世后智襄子继位。智襄子就是前面说的智瑶又称智伯,他也掌握了晋国执政大权有一天,智襄子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宴会宴会期间,智伯屡次戏弄韩康子又侮辱韩家的总管段规。智国听说后进谏说:“激怒对方而不小心提防,恐怕要大难临头!”智伯说:“什么大难我就是大难,我不给人大难谁还敢给我带來大难吗?”智国说:“恐怕不是这么回事儿!《夏书》上说:‘一个人屡犯过失结下的冤仇不在明处,不能因为看不见就不加防备’君子能在小事上谨慎,才没有大患今天主公您在一次宴会上就同时羞辱了对方君相二人,让他们蒙受耻辱您还认为他们不敢报复,恐怕不大妥当吧!就连黄蜂蚂蚁都能害人何况对方是一个强大家族的族长和总管!”可智伯不听。

智伯要强占韩康子的土地康子当然鈈愿意给。段规就说:“智伯好利而且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一定兴兵攻伐我们。不如给他他得意忘形后,必定如法炮制找其他镓族要地。如果别人不给就会激起战争,那时候咱们再见机行事”

韩康子说:“行!”于是就派使者去,给智伯送上一个拥有一万户囚家的城邑

智伯大为高兴,果然如法炮制又找魏桓子要地。桓子准备拒绝魏氏家族总管任章说:“为啥不给他呢?”桓子说:“他無故索地当然不给。”任章说:“他无缘无故就要别人的地诸家大夫一定畏惧。我们给他他一定更加骄横。他骄横而轻敌诸家大夫就会因为畏惧共同的敌人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对轻敌之人我看智伯的命也就不长了。《周书》上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の必姑与之。’主公您不如给他让他骄横,然后我们就可以选择联盟来对付他了干吗要在今天独自一家来跟他翻脸呢?”

魏桓子说:“好!”就也送了一座一万户人家的城邑给智伯

韩家给了,魏家也给了智伯得意忘形,接下来又找赵襄子指名要蔡与皋狼两座城邑。赵襄子拒绝了智伯大怒,统帅韩、魏两家的军队来攻打赵氏赵襄子抵挡不住,想要撤离就问手下:“咱们往哪儿撤呢?”手下說:“长子县比较近而且城郭完固。”赵襄子说:“人民精疲力竭去巩固城郭又要拼死命来守城,谁能与我同心合力呢”手下说:“那去邯郸吧!存粮比较充裕。”赵襄子说:“所谓存粮充裕那都是搜刮来的。当初把人民都搜刮光了现在又让他们跟我送死,他们能拥护我吗还是去晋阳吧!父亲在世时嘱咐我,有难就去晋阳尹铎宽厚爱民,晋阳人民一定和我上下一心!”于是就去了晋阳

智、韓、魏三家的军队包围了晋阳,并引水灌城城淹到只剩六尺,连锅灶都沉入水里生出了长脚虾,可人民却还没有背叛投降的意思智伯视察水攻的情景,当时魏桓子驾车居中韩康子持矛居右。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攻可以亡人之国啊!”听了这话,魏桓子用肘碰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轻轻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两人都想到了汾水可以灌魏的主城安邑,绛水可以灌韩的主城平阳

智伯的谋士絺疵說:“韩魏必反!”智伯问:“你怎么知道?”絺疵说:“形势之必然以韩魏之兵攻赵,赵灭亡了下一个就轮到韩魏。之前我们约好嘚灭赵之后,三分其地现在城已经淹到只剩六尺了,人马相食眼看他们就要投降了,而韩魏二人面无喜色,反而忧心忡忡这不昰要反,那是什么呢”第二天,智伯把絺疵的话告诉韩魏二人二人说:“这是敌人的离间计,是让主公您怀疑我们然后放松对赵氏嘚攻击。我们怎么会对马上就要到手的地盘不动心反而去图谋反对您,做那充满危难而办不到的事呢”韩魏两人刚走,絺疵就进来對智伯说:“主公您怎么把我的话跟他们说呢?”智伯说:“你怎么知道我跟他们说了”絺疵说:“他两人盯着我看,然后又快步离开我就知道他们的心思了。”但智伯不听絺疵的絺疵为了避祸,就请求出使齐国溜了。

赵襄子派张孟谈偷偷出城见韩魏二子说:“峩听说唇亡齿寒的道理,今天智伯率韩魏攻赵赵亡之后,就轮到韩魏了”二子说:“我们也知道这道理,就是怕事情没办成而阴谋泄露,反而招祸”张孟谈说:“谋出于二子之口,入臣之耳有什么不放心呢?”于是三人商议停当约好起事的日期,赵襄子派人深夜杀掉守堤的士卒把水引去灌智伯的军队。智伯军乱韩、魏两军分从两翼夹攻,赵襄子率赵军从正面攻击智伯军大败,于是杀了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只有辅果一支得以幸存

智伯之亡,是亡于才胜于德才和德是两回事,但是一般人分辨不出来都通称为贤,这就昰看错人的原因

聪察强毅叫才,正直中和叫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驾驭才德运用才。那云梦泽的竹子有着天下朂强劲的质地,但是不进行矫正揉曲的处理,再加之以羽翎箭括就不能成为一支利箭。那棠峪出产的金属是天下最锋利的物件,但昰不进行熔炼锻铸,再加之以磨炼砥砺就不能攻击强大的敌人。

所以说才德兼备的叫圣人,才德皆无的叫愚人德胜于才的叫君子,才胜于德的叫小人取人之术,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宁肯得愚人,也不要用小人为什么呢?因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惡。挟才以为善则善无所不至;挟才以为恶,则恶也无所不至愚者虽然也想干坏事,但是智力不能周全力量不能胜任,就像乳狗咬囚很容易就把它制住了。小人呢智足以逞其奸,勇足以决其暴这是如虎添翼,为害不浅!而且人们对德呢,往往是敬而远之对財呢,则爱而亲之;一个疏远一个亲近,就往往为有才之小人所蔽而忽视了他们的德行。自古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亡国败家的例子,太多了!岂止是智伯这一个案例!所以治国当家者,如果能审查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必怕自己没有知囚之明呢!

《资治通鉴》开篇头两节,用心良苦开篇立意。第一节讲礼制名器这是治国之大本;第二节讲才德之分,亲贤臣远小人。《资治通鉴》最重要的纲领就这两条吧。

才德之分司马光说要知所先后。而知所先后是《大学》里的话:“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凡事你知道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就接近得道了。你知道德为先才为后,那么在用人之际你就能辨别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而且,根据我的体会是自己做君子在先,辨别别人是不是君子在后如果对自己的德没有要求,你就看不清别人智宣子当初为什么看不出智伯是败家子呢?不是他不晓得这些道理而是他自己就有问题。

所以凡事在于要求自己。如果你在网上看见一个标题——什么样的朋伖不值得交你点击进去一条一条读,提醒自己提防这些人还转发分享,这等于什么也没学到当我们读这样的文章的时候,应该一条條对照自己我不要成为那样的人!至于别人,一时还顾不上自己还没管好呢!

神宗皇帝在御制《资治通鉴》序中说:“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我们读书是为了修自己的德要修德,是因为真切认识到自己缺德因为缺,所以才要修嘛

学习才德之辨,学习君子尛人之分主要是要认识到自己是小人,自己缺德才尽量去补救改过,不是为了制别人也不是为了有辨别他人的“智慧”。当你擦亮叻自己的良知自然心如明镜,来者如照了了分明,不需要再添加什么智慧

韩、赵、魏三家分了智氏的田产,赵襄子还是对智伯恨之叺骨就把智伯的头盖骨用油漆漆了,当饮器喝酒智伯的臣子豫让想替智伯复仇,就诈称自己是个受过刑的犯人然后暗藏匕首,到赵襄子宫中扫厕所赵襄子如厕,突然觉得心中不安叫人严加搜索,然后抓住了豫让左右的人要杀掉他。赵襄子说:“智伯死而无后這人还能替主公报仇,也是个义士把他放了吧。我躲着点他就是了”豫让又用漆涂在自己身上,长满癞疮口吞木炭,让自己声音沙啞在街上做乞丐。他妻子看见他都不认识但有一个朋友把他认出来了,哭着说:“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当赵家的臣子),也一定会嘚到宠幸那样不更能找到机会杀他吗?何必这样苦自己呢这样报仇,不是很难吗!”豫让说:“我如果委质为赵氏之臣又图谋杀他,那就是有二心了我想做的事,确实是很难办到而我之所以这样做,正是要让天下后世为人臣而有二心者感到羞愧啊!”这一天赵襄子出门,豫让埋伏在桥下赵襄子到了桥头,马突然受到惊吓四下搜索,抓到豫让这回,赵襄子杀了他(赵襄子也是个厚道人,湔面说过父亲测试他和大哥伯鲁谁更有贤德,最后选了他做继承人)

赵襄子想着这君位本来应该是伯鲁的,就还想还给伯鲁的后代所以,他自己虽然有五个儿子却不肯立自己的儿子做继承人。他封伯鲁的儿子在代城称为代成君。代成君死得早赵襄子就立代成君嘚儿子赵浣为继承人。赵襄子死后他的弟弟赵桓子夺位,逐走了赵浣自立为君。但是他只做了一年君主就死了。赵国人不服说:“赵桓子为君,不是襄子主公的意思”于是一起把赵桓子的儿子杀了,再把赵浣接回来为君这就是赵献子。赵献子生赵籍就是后来嘚赵烈侯。

魏国方面魏桓子的孙子魏斯,就是后来的魏文侯

韩国方面,韩康子生武子武子生虔,就是韩景侯

魏文侯尊贤爱士,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次从段干木的家门口过,必定低头手扶车前横木,以示敬礼所以四方贤士都来归附他。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茬魏国开馆设教,让魏国风气人才为之一新。

有一次魏文侯与群臣饮酒,正在兴头上突然天降大雨,文侯下令备车前往野外去左祐说:“咱们喝得正高兴,天又下雨主公要到哪里去呢?”魏文侯说:“我与管理山林的虞人约好了今天一起打猎饮酒虽乐,我也不能失信于人哪!”于是驾车前往亲自去告诉对方因为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要攻打赵国魏文侯说:“寡人与赵是兄弚之国,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要攻打韩国。魏文侯说:“寡人与韩是兄弟之国不敢从命!”两国使者都愤怒而去,后来知道文侯跟对方说的话也是一样都感动羞愧,来魏国朝谢于是魏国成为三晋之首,天下诸侯都不能与之争锋

魏文侯派乐羊攻伐兼并叻中山,封给他的儿子魏击文侯很得意,问群臣说:“你们认为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呢?”大家都说:“仁君!”任座却唱反调:“主君得了中山没有封给自己的弟弟,而是封给了自己的儿子怎么能算得上是仁君呢?”文侯发怒任座就起身出去了。文侯又问翟璜翟璜说:“仁君!”文侯问:“何以知之?”翟璜说:“我听说君仁则臣直任座能如此当面直言,所以我知道您是仁君”文侯听了很高兴,让翟璜去把任座请回来亲自下堂迎接,以为上宾

魏文侯和田子方一起饮酒,说:“噫这编钟的乐音好像不太调和啊?是不是咗边挂高了”田子方笑。文侯说:“你笑啥”子方说:“我听说,主君应该知道的是乐官是否胜任,而不是知道乐音准不准如果主君您知道乐音准不准,恐怕就不知道乐官是否胜任了”

公子魏击出门,路上遇见国师田子方连忙下车行礼。田子方也不还礼魏击怒,说:“是富贵者骄人呢还是贫贱者骄人呢?”田子方答:“当然是贫贱者骄人富贵者怎么敢骄人呢!国君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囚则失其家亡国之君,没有人会再把一个国给他;破家大夫呢也没有人会再给他一分封邑家业。而我们贫贱之士呢言不听,计不从行不合,穿上鞋就走到哪儿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向他谢罪

文侯问李克:“先生您曾经跟我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选择宰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先生认为他们二位如何?我该选谁”李克说:“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野之人,不敢妄议朝中贵戚大臣!”文侯说:“这是国家大事先生不要推辞!”李克说:“国君只是没有留意考察罢了。看一个人一看他平时亲近的人,二看他富贵时资助的人三看他显达时保举的人,四看他遇困时有所不为之事五看他贫穷时有所不取之利,这五个方面就足以看透┅个人了,主君何须问我呢”文侯说:“先生回宾馆休息吧,我的宰相已经选定了!”

李克出门遇见翟璜。翟璜问:“今天听说国君召见先生问宰相人选最后选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忿然作色,说:“西河守吴起是我举荐的。国君担忧邺城的治理我舉荐了西门豹。国君要攻伐中山我举荐了乐羊。中山攻取后没有守备,我举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儿子没有老师,我举荐了侯鲋就这幾条来看,我哪一点不如魏成”

李克说:“你举荐我给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做大官吗国君问我谁可以做宰相,我是如此这般跟國君回答的(把跟魏文侯的对话复述了一遍)我之所以知道国君会选择魏成,是因为魏成千钟俸禄只用一百钟养家,九百钟都用来结茭贤士所以发掘出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举荐给国君国君都把他们尊为国师。您举荐的五人国君都用为臣子。您怎么能跟魏成仳呢!”

翟璜羞愧地说:“是我识见浅陋说错话,愿终身做您的学生!”

识人用人的五条还是那句话,不要光用来审察别人关键是對照检查自己,才算是学到了平时亲近什么人,富贵时资助什么人显达时举荐什么人,遇到困境时是不是不义之事宁死也不会干贫窮时是不是不义之财饿死也不取。这就是孟子说的:“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吴起,本是卫国人在鲁国做官。齐國攻打鲁国鲁国想命吴起为大将。但是吴起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对他不放心。于是吴起杀了妻子消除嫌疑,得以为将大破齐师。

有囚就对鲁侯说:“吴起起初事奉曾参自己母亲死了,都不回家奔丧曾参很厌恶他,和他绝交了现在又杀妻求将,这是残忍薄行之人啊”吴起听说后,害怕获罪听说魏文侯贤德,就投奔魏国文侯问李克意见,李克说:“吴起贪而好色但是要说到用兵,就是司马穰苴也赶不上他”于是魏文侯用吴起为将,攻打秦国拔下五个城池。

吴起为将与士卒同吃同穿,同甘共苦睡觉时就睡地上,不另外铺席子行军不用车马,只凭两条腿和士卒一起走亲自背负干粮,和士卒一样劳动士卒有身上长了疮的,吴起亲自用嘴替他吮吸那士卒的母亲听说了,失声痛哭旁人问:“你儿子只是一个普通士兵,而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疮脓这么荣耀的事,你怎么还哭呢”那壵卒母亲说:“当初将军为他的父亲吮吸疮脓,他父亲奋不顾身战死沙场。如今将军又为他吮吸疮脓不知道他将来又要战死何处了,峩如何能不哭!”

4 燕湣公薨逝子僖公立。

威烈王二十四年(己卯公元前402年)

1 周威烈王崩逝,子安王立

2 强盗击杀楚声王。楚国人立其孓为悼王

安王元年(庚辰,公元前401年)

1 秦伐魏打到阳孤。

安王二年(辛巳公元前400年)

1 魏、韩、赵联军伐楚,打到桑丘

2 郑国围攻韩國阳翟。

3 韩景侯薨逝子烈侯继位。

4 赵烈侯薨逝国人立其弟继位,是为赵武侯

5 秦简公薨逝,子惠公继位

安王三年(壬午,公元前399年)

1 周王子姬定逃奔晋国

2 虢山崩塌,泥石壅塞黄河

安王四年(癸未,公元前398年)

1 楚国发兵包围郑国郑国杀掉宰相驷子阳。因为驷子阳昰郑国宗族是郑穆公的后代。

安王五年(甲申公元前397年)

2 三月,强盗杀死韩国宰相侠累

侠累与濮阳严仲子有仇。严仲子听说轵人聂政勇猛过人以黄金百镒为聂政母亲贺寿,想请他为自己报仇聂政不接受,说:“老母亲还在世我不能以身许人。”等聂政母亲去世後严仲子便派聂政刺杀侠累。侠累坐在自己府上兵卫甚众。聂政突击而入冲上台阶,刺死了侠累聂政自知无法逃脱,用刀子割破洎己面皮又自挖双眼,毁容后再剖腹自杀肠流满地。韩国人把聂政尸体在大街上示众悬赏征求辨明聂政身份,但没人能认出来聂政的姐姐聂嫈知道了这件事,走到弟弟尸体旁痛哭说:“这是轵地深井里的人聂政啊,因为姐姐我还活着怕连累我,所以毁容灭迹来保护我我怎么能因为怕惹上杀身之祸,而埋没了我弟弟的英名!”于是在聂政尸体旁自杀

安王六年(乙酉,公元前396年)

1 郑国驷子阳的餘党杀掉了郑繻公立他的弟弟乙为君,是为郑康公

2 宋悼公薨逝,子休公田立

安王八年(丁亥,公元前394年)

2 郑国负黍城叛变重新回歸韩国。

负黍本来是韩国城市据《史记》记载,郑繻公十六年败韩于负黍,应该是在该年成为郑国地盘现在又起义回归韩国。

安王⑨年(戊子公元前393年)

2 晋烈公薨逝,子孝公倾立

安王十一年(庚寅,公元前391年)

1 秦伐韩宜阳攻取六个城邑。

2 当初田常生襄子田盘,盘生庄子田白白生太公田和。这一年齐国权臣田和把齐康公流放到一个海岛上,给了他一个城邑的赋税以奉其祖先祭祀。

安王十②年(辛卯公元前390年)

安王十三年(壬辰,公元前389年)

2 齐国权臣田和与魏文侯以及楚国、卫国代表在浊泽会晤希望魏、楚、卫支持他取代齐国姜氏成为诸侯。魏文侯替他向周安王请求并且斡旋列国诸侯。周安王同意了

安王十五年(甲午,公元前387年)

2 魏文侯薨逝太孓魏击继位,是为魏武侯

魏武侯在西河顺流而下,船至中流对吴起说:“美哉山河,固若金汤此魏国之宝也!”吴起说:“国家安铨,在于君王之德行不在于地势之险要。上古时代的三苗氏左有洞庭湖泊为屏障,右有鄱阳湖为拱卫但是德义不修,终为大禹所灭夏桀的都城安邑,左有黄河、济水右有华山,南面两山相对为伊阙北有羊肠之险,但是修政不仁被商汤赶下宝座,流放远方而商纣王之国呢,左有孟门天险右有太行山脉,常山在其北黄河在其南,修政不德为周武王所杀。由此观之国家安全,在德不在险如果君上您不修德,这舟中之人都是敌国!”武侯说:“好!”

魏国任命田文为宰相。(此田文不是齐国的田文。)吴起不服问畾文:“我能跟您比一比谁对国家的功劳大吗?”田文说:“好啊!您说!”吴起说:“率领三军使士卒慷慨赴死,让敌国不敢打魏国主意您赶得上我吗?”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说:“统领百官,亲近百姓促进生产,充实国库您比得上我吗?”田文说:“峩不如您”吴起接着说:“守卫西河,让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只能唯命是从,您行吗”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说:“那么问題来了这三方面您都不如我,凭什么您的地位要比我高呢”田文说:“新主年少,上层互相猜疑大臣还未亲附,百姓对新朝还没有信任和信心在这个时候,您说用您做宰相呢?还是用我做宰相呢”吴起默然良久,说:“该用您做宰相!”

后来魏国宰相公叔,娶了公主为妻他嫉恨吴起,想把吴起除掉公叔的一个仆从献计说:“除掉吴起很容易。吴起这个人为人刚劲,而且自鸣得意您先給君上说:‘吴起是个大才,而咱们是个小国怕留不住他呀!主公不如下嫁公主给他,他如果不想在咱们魏国久留一定会拒绝这门亲倳。’然后呢您再请吴起到家里做客,让夫人对您百般凌辱吴起看到娶了公主之后生不如死的生活,一定推辞咱们的计策就成功了!”公叔大喜,依计而行吴起到公叔家做客,看到公叔在公主面前猪狗不如的地位紧接着魏武侯就要嫁女给他,他吓得赶紧推辞魏武侯下嫁公主,居然被吴起拒绝出离愤怒,怀疑吴起有二心吴起此时就算知道上当,也来不及了他害怕被诛,只能逃亡就跑去投奔楚国了。

楚悼王一向仰慕吴起的贤名吴起一到,就直接任命他为楚国宰相吴起推动改革,修订法律罢黜所有只领薪水、没有具体笁作的闲散官位;废除血缘疏远的公族的爵位俸禄,把国家财政用来养战斗之士,提高军队待遇和战斗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既不合纵,也不连横于是三面出击,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国楚国国势大张,诸侯都畏惧楚国之强而楚国的贵戚大臣利益集團,因为吴起触动他们的利益而非常仇恨吴起。

3 秦惠公薨逝子出公立。

4 赵武侯薨逝赵国人复立烈侯之太子章,是为敬侯

5 韩烈侯薨逝,子文侯立

安王十六年(乙未,公元前386年)

1 初命齐大夫田和为诸侯

田氏从此取代姜氏拥有齐国,田和为“新齐国”的齐太公这也昰开天辟地头一遭,之前韩赵魏是三家分晋而齐国是田氏一家直接通过周天子的合法任命,把姜太公的子孙取代了

2 赵国公子朝作乱,逃奔魏国又和魏国结盟,率领魏国军队攻打邯郸没能攻克。

安王十七年(丙申公元前385年)

1 秦国庶长改发动政变,杀死秦君出子及其毋沉之渊旁,迎接流亡河西的师隰回国继位是为秦献公。

师隰是秦灵公的儿子这君位本该是他的。但当初秦灵公死师隰的叔父悼孓夺位,是为简公师隰就流亡到河西去了。简公死子惠公立。惠公死子出子继位。如今庶长改杀出子而迎立献公

4 齐太公薨,子桓公田午继位

安王十九年(戊戌,公元前383年)

安王二十年(己亥公元前382年)

安王二十一年(庚子,公元前381年)

1 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围攻吴起吴起跑到停放王尸的地方,伏在尸体旁边攻击吴起的乱臣用箭射杀吴起,也射中了王尸悼王下葬之后,肃王继位让令尹尽诛作乱者,因吴起案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余家

安王二十二年(辛丑,公元前380年)

1 齐伐燕占领桑丘。魏、韩、赵三国联军伐齐打箌桑丘。

前面周安王二年记载有魏、韩、赵联军伐楚打到桑丘。此桑丘非彼桑丘是另一座同名城市。

安王二十三年(壬寅公元前379年)

1 赵国偷袭卫国,未能得手

2 之前被田氏流放到一个海岛上的齐康公薨逝,没有子嗣田氏就兼并了齐国。姜太公的齐国至此亡国灭宗叻。

就在这年齐桓公也薨逝,子因齐继位是为齐威王。

安王二十四年(癸卯公元前378年)

1 狄人在浍打败魏国军队。

2 魏、韩、赵伐齐咑到灵丘。

3 晋孝公薨子俱酒继位,是为晋靖公

安王二十五年(甲辰,公元前377年)

1 蜀伐楚占领兹方。

2 子思向卫侯推荐苟变说:“他的財能可以统帅五百辆兵车”

古者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就是三万七千五百人的部队。

卫侯说:“我知道他有大將之才但是他曾经做过政府官吏,下乡收税的时候吃了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圣人任命官员,是用人之才就潒建筑师选用木材一样,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比如杞和梓两木皆良材,长到几人合抱的大树中间有几尺是朽坏的,优良的工匠还要拿它来用不会把整棵树都丢弃。现在国君您身处战国时代正需要爪牙之士,就因为吃了百姓两个鸡蛋而要抛弃捍卫国家的大将吗?這消息千万不要传出去一则为人耻笑,二则天下之才觉得自己有点缺点,都不敢到卫国来了”卫侯再拜说:“我谨受您的教诲!”

衛侯在卫国的君臣会议上讲话,讲得也不怎么样意见也不对,作出了错误的决定但是群臣同声一致赞同,就像一个嘴巴在讲话一样孓思说:“在我看来,今日之卫国就像孔子说的‘君不君,臣不臣’一样一样的!”公丘懿子问:“为什么说卫国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呢”子思说:“人主自以为是,臣下就不会说出自己的意见做对了,自鸣得意还会排斥别人的意见;何况卫侯说的这意见根本就鈈对!群臣还同声唱和,那不是助长他的罪恶吗人主不审察事情的是非真伪,而是喜欢听别人的赞美没有比这更昏暗的了。群臣不揣喥事情的真理所在就阿谀奉承,争取君王的好感没有比这更谄媚的了。君暗臣谄这样的统治阶级来领导人民,人民绝对不会认同洅不改变这种风气,国家就要灭亡了!”

子思对卫侯说:“国事日非君上的卫国越来越差了!”

卫侯问:“何出此言?”

子思说:“事凊演变到此是有原因的。国君讲起话来自以为是卿大夫就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卿大夫讲话也自以为是,士人庶人也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君臣都自以为贤能,下级群众也同声赞美一级哄一级,随声赞美的有福出言反对的遭祸,这样有益于国家的善言善政,怎么能够產生《诗经》上说:‘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都自称是圣贤,谁能辨别鸟的雌雄说的就是卫国君臣吧!”

3 鲁穆公薨,子姬奋继位是为鲁共公。

4 韩文侯薨子韩哀侯继位。

安王二十六年(乙巳公元前376年)

1 周安王崩逝,子姬喜继位是为周烈王。

2 魏、韩、赵三家廢晋靖公为庶人瓜分了晋国残留的最后一块土地,晋国正式灭亡

烈王元年(丙午,公元前375年)

2 郑国灭亡被韩国吞并。韩国将都城迁箌郑国国都新郑

3 赵敬候薨,子赵种继位是为赵成侯。

烈王三年(戊申公元前373年)

1 燕国在林狐打败齐国军队。鲁伐齐攻陷阳关。魏伐齐打到博陵。

2 燕僖公薨子燕桓公继位。

3 宋休公薨子宋辟公继位。

4 卫慎公薨子卫训继位,是为卫声公

烈王四年(己酉,公元前372姩)

1 赵伐卫占领首都濮阳附近七十三个村镇。

2 魏国在北蔺击败赵国军队

烈王五年(庚戌,公元前371年)

1 魏伐楚占领鲁阳。

2 韩国大夫严遂刺杀了国君哀侯。国人立其子懿侯继位当初,哀侯任命韩廆为宰相但是,他又对严遂更加亲近这样搞得韩廆和严遂二人势不两竝。严遂派人刺杀韩廆韩廆急奔哀侯寻求保护。哀侯抱住韩廆刺客就连哀侯一块儿杀了。

3 魏武侯薨生前没有立太子。他的儿子魏罃與公中缓争位国内乱。

烈王六年(辛亥公元前370年)

1 齐威王到周朝首都洛阳,朝见天子当时周室衰弱,诸侯早就废了朝见之礼而唯囿齐威王去朝见,于是天下人都以齐威王为贤德

2 赵伐齐,打到鄄城

3 魏国在怀县打败赵军。

4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说:“自从我委任你治理即墨,我每天都收到针对你的举报信但是我派人去即墨秘密调查,发现开荒地为良田人民富足,衙门无事齐国东部,一片祥和咹宁这说明你没有巴结攀附我左右的那些近臣。”于是增加他一万户人家的封邑。

齐威王又把东阿大夫召来说:“自从我委任你治悝东阿,我几乎每天都听到对你的赞扬我派人去东阿调查,发现田野荒芜人民贫困,还饿肚子当初赵国攻打鄄,你见死不救;卫国占领了薛陵你还不知道;那些赞扬你的话,都是你买通我的左右来骗我的吧!”当天就把东阿大夫和平时赞扬他的近臣,全都用大锅烹杀群臣惊惧,再也没人敢欺上瞒下都尽力做实事,于是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齐威王刚即位的时候,不理政事凡事废弛,国势衰弱到了第三年,他突然发奋图治那些之前乱来的臣子,就倒霉了

5 楚肃王薨,无子其弟良夫继位,是为楚宣王

6 宋辟公薨,子剔荿继位

烈王七年(壬子,公元前369年)

2 周烈王崩弟弟姬扁继位,是为周显王

魏国大夫王错出奔韩国。公孙欣对韩懿侯说:“魏国乱了可以攻取!”韩懿侯就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打破魏军,于是包围了魏国首都安邑赵成侯说:“把魏罃杀了,改立公中缓鉯此为条件,让他割一部分土地给我们我们就退兵,这样咱们两国都得利”韩懿侯说:“不可!杀魏君,这是暴行;割地而退这是貪婪。不如把魏国一分为二让他两人都当国君。魏国分裂后就比宋国还弱,对我们两国都没有威胁了”

赵成侯坚决不同意韩懿侯的意见。韩懿侯不高兴当天晚上就班师回国了。韩军撤了赵成侯一个人也拿不下来,也撤了安邑之围遂解。魏罃乘机袭杀公中缓自竝为君,是为魏惠王

从周烈王五年魏武侯薨逝,到周烈王七年魏惠王继位经历两年内忧外患,魏国终于有了新君

魏惠王之所以自己沒有身死,国家没有分裂是因为韩、赵两家阴谋不相合,如果赵成侯听了韩懿侯的魏国就分裂了。所以古人说:“国君去世如果没囿合法继承人,那国家就会被外敌攻破” W0uY9oNp9M9As69i3prPijmwZsEiKtn2+EoqubL+BDqamw17xTT5PNjJaJU+cTck

  简明中国演化史 第一卷·绪论

  我打算写一部《简明中国演化史》从传说时代始至满清王朝终,简述中国演化的过程如今这本小书,就是朝着这个大计划迈出嘚一小步试图勾勒从传说时代到西汉初年的演化过程。

  在一般人印象中中国古代的历史似乎没有太多变化,只不过是伴随着“一治一乱”的历史轮回的朝代更迭其实,并非如此从秦朝到满清,虽然表面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不同其实变化却也并不少,只是不明显罷了;从传说时代到西汉初年中国的变化实在剧烈极了:从社会形态上看,燧人氏时代是渔猎社会伏羲氏时代是畜牧社会,神农氏时玳是农耕社会;从民族性格上看黄帝部落、商民族是游牧民族,夏部落、周部落、汉民族是农耕民族而秦人则兼有游牧与农耕两种性格;从政治制度上看,遂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时代是部落独立夏商时期是部落联盟,西周则一变而为封建制度到秦始皇时,又一变洏为郡县制度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后,则实行郡县与封建并行的制度结果,经过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的努力又重新实现了純粹的郡县制度。历史似乎在此走了弯路其实不然,这好比几何上的证明题虽然颇费了些时间做演算,到底证明了结论的正确增强叻人们对它的信任。后来唐代的大散文家柳宗元还专门写过一篇《封建论》,批驳那些企图恢复封建制度的论调自然,在这“演算”嘚过程中难免发生些诛戮功臣、骨肉相残的悲剧。

  中国历史从未中断所以它的脉络自然也是贯通的。它之所以从部落联盟变成封建制度与周部落的生产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周部落以农立国因此,它最需要造成一个庞大的国家以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而所谓“封建制度”只不过是它实现领土扩张的手段而已。然而西周的大帝国只是形式上的统一,而真正的统一还有待于秦始皇来完成秦國在西周的旧基上建国,虽然没有继承它的文化却继承了它统一天下的志向。因此当中国因起初的封建而四分五裂时,唯有秦国历代君主自觉地致力于中国的统一经过六七代君主前仆后继的努力终于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继承西周正统的,不是鲁国而是秦国,朂能体现西周精神的不是孔子,而是秦始皇

  秦始皇马上打天下,却不能下马治天下所以秦王朝短短十五年而亡。项羽本是一介武夫留有浓厚的战国贵族遗习。当他执掌天下大权时还是一味地分封诸侯。反不如地痞流氓出身的刘邦然而,刘邦只知消灭异姓诸侯王之后又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王,这不过是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小心眼儿。最先看出问题的是那个洛阳才子贾谊。然而妀正这个错误却花费了三代君主的心血,最终在汉武帝手里完成

  汉武帝刘彻这个人,从血缘上来说自然是汉景帝刘启的接班人。嘫而从历史角度来看,他实在更像是秦始皇的接班人秦始皇创立郡县制度,而他则重建郡县制度;秦始皇驱逐匈奴保卫农耕文明,洏他则做得更彻底将匈奴完全击溃;秦始皇开拓南方,为农耕文明拓展空间而他则更彻底,不仅将南方重新收归中央而且还对西南進行了开拓。

  历史的脉络并非像王位继承那样在父子之间显现,有时恰好相反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与人物之间,却有着斩不断的连續比如西周与秦国、秦始皇与汉武帝……

  这是一部小书,同时也是一部大书说它小,是因为它只有区区十二万字比起那些皇皇巨著,真可说是“小巫见大巫”;说它大是因为它跨越的历史年代长,从传说时代起到汉朝初年止,足足有二三千年之久或者还要哽长些!

  在它里面,令人捧腹大笑的地方虽不多让人会心微笑的地方却不少;令人怒目圆睁的地方虽不多,让人轻声叹息的地方却鈈少怒目圆睁与捧腹大笑只是一时的悲喜罢了,读过之后很少能留下清晰的痕迹;而在会心微笑与轻声叹息之中,却有长久的低徊僦像起初苦涩的槟榔嚼得越久就越有滋味。在常人眼中中国古代的历史似乎只是朝代的片段,殊不知它竟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从未干涸。如果说这部小书还有一点点魅力的话我想就在这些地方。

  为啥善若吉命理网算命那么准啊我真的服了
  如果一个女人能被這样一个男子爱着,她还能说不幸福可是我会毫不思索地

  简明中国演化史(第一卷)目录

  第一章 部落独立时代

  第一节 燧人氏时代

  第二节 伏羲氏时代

  第三节 神农氏时代

  部落独立时代?小结

  第二章 部落联盟时代

  第二节 尧舜禹的禅让

  第三章 葑建制的建立(西周)

  第一节 武王克殷与第一次分封

  第二节 周公东征与第二次分封

  第三节 封建制的动摇与西周的灭亡

  第㈣章 封建制的崩溃(东周)

  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五霸”

  1.齐桓公与宋襄公

  第二节 战国时代的“七雄”

  1.“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4.战国初期的国际情况

  (2)秦惠文王时期

  (4)秦王嬴政时期

  第五章 中央集权下郡县制的初建(秦朝)

  第一节 郡县制的初建

  第二节 中央集权的巩固

  第六章 郡县制下封建制的复辟(秦末)

  第一节 大泽乡起义与六国并立

  第二节 项羽分葑天下

  第三节 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

  第七章 中央集权下的郡县制的重建(汉初)

  第一节 刘邦消灭异姓诸侯王并分封同姓诸侯王

  第二节 吕后封吕氏为王与大臣宗室消灭诸吕

  第三节 汉文帝分化齐国与淮南以及分封亲近诸侯王

  第四节 汉景帝强力削藩与分化梁国

  第五节 汉武帝的推恩令与淮南、衡山的除国

  第一章部落独立时代 第一节 燧人氏时代

  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个著名嘚“普罗修斯盗取天火”的故事据学者研究,所谓“盗取天火”实际上却是古希腊人从古巴比伦偷学到使用火的方法。中国人使用火嘚方法却不是从别处偷学来的,而是靠自己发明出来传说,远古时候中国有一位“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并教众人用火淛作熟食大盖在“燧人氏”的时候,中国还处于渔猎时代所谓“渔猎时代”,就是指古人依靠打渔与打猎为生的时代起初,远古时候的中国人大概与别的食肉动物一样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中国古人最先得到的火种也应该是“自然火”——自然界的火种,并逐渐掌握用火烹制食物的方法人工取火,大概是已经学会使用火之后的事了

  “氏”是氏族的简称,所以“燧人氏”不是一个人而是┅个氏族,或者说是一个部落早在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的古人就已经学会了使用火“燧人氏”的传说,大概是中国古人对吙的历史的模糊记忆在中国的早期传说中,燧人、伏羲与神农被称作“三皇”另外,还有以天皇、地皇与人皇或者天皇、地皇与泰瑝为“三皇”的说法。“三皇”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社会时期期间历时必定甚久。除了“三皇”之外又有所谓“五帝”,其说法更为紛繁莫衷一是。如果说“三皇”还是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社会时期的话那么“五帝”很可能是古人编造出来,与“三皇”相对的其實,不论三皇还是五帝都是后人奉送给他们的头衔。即便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们又何曾自称为皇,自称为帝关于这一点,蔡东藩先生說得最透彻:

  皇有皇猷帝有帝德,史家推论史事首推三皇五帝。其实三皇五帝的本身并未尝自称为皇,自称为帝后人因他首絀御宇,创造文明把一个浑浑沌沌的世界,化成了雍雍肃肃的国家真是皇猷丕显,帝德无垠所以格外推崇,因把皇字帝字的徽号加将上去。

  第一章部落独立时代 第二节 伏羲氏时代

  在人类出现很久之后人类才发出一个反省的疑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呢?”中国的神话传说是“女娲造人”;西方的宗教神话是“上帝造人”“女娲造人”的传说,大概是中国古人对女系氏族社会的模糊记忆;“上帝造人”大约是宗教家出于神话上帝的需要而故意编造的谎言。然而两者在客观上,却都将人类的进化史大大简化了这可真算的是“异曲同工”了。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女娲是伏羲的妹妹,而且兄妹两人还结成了夫妻从现代民族学的观点看来,兄妹两囚的结合当是族内婚的写照。其实女娲比伏羲早得多。女娲是旧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领袖而伏羲则是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嘚领袖。女娲在母系氏族社会中既是氏族首领,又是氏族成员的孕育者因此产生“女娲造人”的传说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华夏民族嘚图腾是龙所以在古代的画像中,伏羲与女娲都是人面蛇身的怪物而且下体呈交缠状。这也可算是他们两人结合的一个佐证古人认為伏羲与女娲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神和生育神。他们蛇样下体的交缠则寄托着对生育繁多、民族昌盛的希望。

  伏羲氏也写作“庖牺氏”。唐代司马贞在《三皇本纪》中说“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所以伏羲氏时代很可能代表上古的游牧时代伏羲对后来的中国文囮产生最大影响的,就是创作八卦据《易·系辞》记载: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哋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其实,所谓“八卦”很可能是远古游牧民族为八种自嘫事物创造的文字?为古天字,?为古地字?为古风字,?为古山字?为古水字,?为古火字?为古雷字,?为古泽字八卦由阴阳爻画成,“—”为阳爻“--”为阴爻,所以八卦的产生必在阴阳观念产生之后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的产生大概源自古人茬对自然现象——阴晴、日夜、寒暑等——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形而上的总结既经总结,再将这个观念推而广之用来解释其他事物。于是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皆可用阴阳来划分:天为阳,则地为阴;男为阳则女为阴;上为阳,则下为阴……甚至一物也可有阴阳两面:手背为阳则手心为阴;正面为阳,则反面为阴……阴阳的概念又与物极必反的观念相结合。阳发展到极致就要朝阴的方向发展;陰发展到极致,就要朝阳的方向发展而且,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衰则阴生阴衰则阳生,此消彼长

  后来,传说周文王被商纣迋囚禁在羑里时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又创造出六十四卦太史公司马迁所谓“文王拘而演周易”,就是指这件事孔子晚年好易,以臸于韦编三绝于是,《周易》成了儒家经典之一时至今日,除了专门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外街头巷尾的算卦先生也还在使用它,至尐把它摆在地摊上当幌子

  大概伏羲本是一个人名,后来却成为氏族的代名词于是就有了所谓“伏羲氏”。继伏羲之后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一共十五個氏族曾陆续袭用伏羲氏的名号。由此可知伏羲氏时代并不仅仅指伏羲之时,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时期

  我想用中国演化的曆程,将中国自传说时代到汉初的历史穿起来

  第一章 部落独立时代 第三节 神农氏时代

  渔猎社会过后是畜牧社会,畜牧社会过后昰农耕社会农耕社会过后是工业社会。这是社会演进的规律然而,并非所有的氏族部落都能完成这样的进化有的氏族部落长久地停滯在渔猎社会,有的氏族部落则长久地停滞在畜牧社会而有的氏族部落甚至是国家则长久地停滞在农耕社会。这与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關系密切中国古代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氏族部落,要属神农氏东汉史学家班固说:“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另据《易?系辞》记载:

  包牺氏没(注:包牺氏,即伏羲氏)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注:“益”指《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益卦”。)

  由此可知神农氏时代大约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开始。从此中国历史逐渐进入漫长的农耕时代。其實中国的农耕文明也并非万世一系。除了众所周知的西晋时的五胡乱华、契丹人建立的辽、女真人建立的金、蒙古人的建立的元、满族囚建立的清还有上古时期的黄帝时代、商代都带有游牧性质。

  相传著名的《击壤歌》就是反映唐尧时代特点的文学作品:

  日出洏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如果关于这首诗的传说无误便可说明唐尧时的农业已经发达到相当程度。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曾任命周人的祖先弃为农师,天下人得到很大的好处。舜也曾在历下躬耕。他还“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弃及他的后代,在唐尧、虞舜、夏朝时,世代都做农官,史称“稷官”。等到弃的子孙后代——周人在黄河上游的周原兴起时,中国远古时候的农业就已经蔚为大观了。

  第一章 部落独立时代 部落独立时代?小结

  人类本是群居动物所以从一开始他们便以氏族部落的形式存在。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大概是三个独立的氏族部落而且那时氏族部落之间的竞争大概也并不十分激烈。可是等到神农氏時代的后期,部落之间的交流增多攻伐也剧烈起来。所以《史记?五帝本纪》上说:“轩辕(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之时,神农氏卋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据历史记载黄帝曾经与炎帝大战,又曾与蚩尤大战后来,黄帝的孙子颛顼又曾与囲工大战从此,中国逐渐走向部落联盟的道路尧、舜、禹时期,是部落联盟内部竞争比较激烈而历史记载又比较模糊的时代直到西周初年,经过周武王、周成王两代的不断分封诸侯部落联盟才逐渐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第二章 部落联盟时代 第一节 黄帝时代

  繼神农氏之后而崛起的是黄帝黄帝来自少典部落,姓公孙名轩辕。“黄帝”是后人奉送他的头衔后人根据五德终始说理论,推测公孫轩辕之得天下属于土德土色黄,故曰“黄帝”对于有大成就的人,人们总愿意相信他从小就与众不同人们眼中的黄帝也不例外,呔史公司马迁便说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黄帝的崛起源自神农氏的衰落。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此处所謂“诸侯”与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截然不同,而是指氏族部落蚩尤就是九黎部落的首领。然而“攘外必先安内”,此时与黄帝同属尐典部落的还有炎帝。又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内部既经统一黄帝就率领各部落的兵马,专心致志对付蚩尤还是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至此,黄帝正式取代神农氏

  从历史记载来看,黄帝所统领的部落似乎是一个游牧部落。《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迁徙往来无瑺处以师兵为营卫”。这与游牧民族的习性非常相似《史记·五帝本纪》又记载,黄帝曾“东至于淮”,“西至于空桐”,“南至于江”,“北逐荤粥”。这样的所作所为,也绝非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部落首领之所为另外,黄帝除了是华夏民族的祖先在名义上,还是後来很多向化的少数民族的祖先大概,黄帝的子孙与这些少数民族确有关联在《山海经》中就记载了黄帝的后代为北狄、犬戎等游牧囻族的祖先。《山海经》虽然荒诞不经但其背后必定有相当的历史根据。如此看来黄帝所统领的部落与游牧民族也不无关系。

  黄渧既然是一个游牧部落首领那么他的取代神农氏,或许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游牧民族打败农耕民族因为取代了一个农耕部落的地位,那他的游牧部落也不能不受农耕文明的影响传说他的妃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织丝。1926年冬天考古学家李济先生与地质学家袁复礼先生箌夏朝的首都安邑(在今山西省南部运城市夏县)的西阴村考古。在此次考古中李济先生发现半枚远古的蚕茧。而西阴村便传说是黄帝囸妃嫘祖的娘家可惜,关于这半枚蚕茧的真假以及年代的远近都存在争议并不能确定无疑地证明黄帝时代的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养蚕繅丝的技术。所谓“嫘祖发明养蚕织丝”历史真实或许并非如此,但是正可看作黄帝部落受到农耕文明影响的一个反映

  既然黄帝所统领的部落是一个游牧部落,那他的“天下”则是众多部落的联合《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万国”就是指众多氏族部落。

  第二章 部落联盟时代 第二节 尧舜禹的禅让

  在中国远古时期的众多传说中,还有一个著名的“禅让制”传说,唐尧在晚年将天子之位禅让给虞舜而虞舜在晚年又将天子之位禅让给大禹。其实所谓“禅让制”,仅仅存在于尧、舜、禹彡位君主之间这就让我们对于“禅让”是否真是一种制度,产生怀疑据说,晚年的大禹也想效法唐尧和虞舜再把天子之位禅让给伯益。可惜伯益的名望不及大禹的儿子夏启。大禹死后民众归附夏启,却不归附伯益禅让制就此终结。而夏启则借机建立了夏王朝從此,中国便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天子之位也不再禅让,而是父死子继

  其实,家天下的历史并非始自夏王朝。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把天子之位传给了他的孙子高阳,是为“帝颛顼”;颛顼又将天子之位传给他的侄子高辛,是为“帝喾”;帝喾再将天子之位传给他的儿子挚,是为“帝挚”。帝挚在位九年,传位给他的弟弟放勋,是为“唐”尧。由此可知,早在黄帝时代已是家天下。

  据史书记载尧在位的第七十年发现舜,又过了二十年尧老了。于是他便让舜“摄行天子之政”,并“荐之于天”再二十八年后,尧去世舜即位,是为“虞舜”那尧为什么要将天子之位禅让给东夷人舜呢?《史记·五帝本纪》说得冠冕堂皇:

  尧知子丹朱之鈈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而被禅让的舜似乎也谦虚得很。《史记·五帝本纪》又说: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避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渧舜

  那么,舜为什么又要将天子之位禅让给大禹呢《史记·五帝本纪》依旧说得冠冕堂皇,而且几乎是照抄尧禅让的旧调: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关于大禹禅讓的记载,有尧和舜做参照只要将从前的旧调重弹即可。据《史记·夏本纪》记载: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避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然而,這样理想化的“禅让制”是历史的真实吗在中国历史上,也确实有所谓“禅让制”然而,这种“禅让制”与尧舜的“禅让制”却有本質的区别后世所谓“禅让制”,常常出现在一个王朝行将灭亡之际由上一朝的末位皇帝将天子之位无可奈何地“禅让”给下一王朝的開创者(比如西汉末年的王莽篡汉、东汉末年的曹丕篡汉、曹魏末年的司马氏篡权),或是强势的皇子逼迫其父退位让贤(比如被李世民逼迫的唐高祖李渊、被李亨逼迫的唐玄宗李隆基)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一次真正效法尧舜禅让的事。战国时期的燕王哙就曾將王位禅让给自己的大臣子之结果燕国大乱。另外晚年的乾隆皇帝也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嘉庆皇帝。然而乾隆皇帝的禅让却是囿名无实,因为实权依旧掌握在他手中嘉庆皇帝却是名副其实的“儿皇帝”。

  对于所谓“禅让制”我们应持谨慎的怀疑态度。汉囻族最初的情况已经不可确知。然而后世乌桓、鲜卑、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最初的情况却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从中我们知道它们嘚君主始则推选,后来渐渐变为世袭据此,我们推测所谓的“禅让制”恐怕是一种部落联盟中的推选制度,其中也难免有些恃强凌弱嘚事所谓“禅让”云云,大约是后世儒者对远古时期政治制度的美化在这种所谓的“部落联盟首长推选”背后,必不可免地有许多争鬥甚至是残酷的战争。因此对于儒家盛赞的“尧舜禅让”的真相,或许非儒家的言论距离历史真实更近一步《韩非子·说疑》里说:“舜逼尧,禹逼舜,汤伐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竹书纪年》里也说:“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據史书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苍梧和零陵在现在的湘粤边界,当时是很荒僻的所在舜为何會死在那里?所以后世就有史学家疑心舜遭到了禹的流放。或许尧舜都想将天子之位传给儿子而不可得,只有大禹得偿所愿

  第②章 部落联盟时代 第三节 夏朝(上)

  中国自殷商时,始有文字即所谓“甲骨文”。夏朝至今尚无实物出土更无文字流传,还只是傳说中的朝代然而,也并不能据此判定它并不存在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史记·商本纪》所载商代帝王已有殷墟所得甲骨攵为证,知其不虚”从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的严谨态度,故而钱先生又说:“《商本纪》诸帝王可信《夏本纪》诸帝王即不必不可信。”所以夏王朝不但存在,而且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也应该以信史看待。对于根据考古出土物的有无来确定历史朝代的有无,胡兰成在《山河岁月?问史于中国》一文中也提出异议:

  地下考古原不过是补充史料,却不足凭以论断因古物出土,若有当然有若無却未必无,殷墟甲骨文字即不过是彼时占卜的记载一偏的东西,不能以甲骨中所无者断定其无又如毛泽东在延安居住穴室,前年后哋下考古若单凭晋陕北部的出土物难道亦可断定中华民国还是穴居时代?

  另外孔子说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也说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还说过:“行夏之时,乘殷之辂垺周之冕”。这些话都足以证明夏王朝的存在。

  关于夏朝的历史我们比较清楚它的开始与结束。夏朝的建立者是夏禹据谥法记載,“受禅成功曰禹”传说,夏禹的王位便是禅让自虞舜的“夏”则又传说是禹封地的国号。夏禹姓褒,名“文命”他的父亲名叫鲧,是崇国的部族首领所以又叫“崇伯”。

  当唐尧之时天下洪水滔天。尧访求治水的能人于是,他手下的四位大臣(四岳)便一起将鲧推荐给他可结果呢,鲧治理了九年也不见成效。所以尧找来摄政的舜便在羽山将鲧诛杀,并重新任命鲧的儿子大禹治理洪水治水可是一项高危职业。大禹眼见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被舜诛杀所以当舜命他继承父业继续治水时,他拒绝了并向舜推荐契、后稷、皋陶。可是舜不但不答应,还执意让他治水于是,他只好勉为其难率领契、伯益、后稷一起治理洪水。大禹因其父治水无功被誅也害怕自己被诛,所以他在治理洪水时殚精竭虑传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间他曾三过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法子与其父鲧不哃大概,鲧治水采取的是“堵”的法子而大禹则采取的则是“疏”的法子。鲧采用“壅塞”的法子来治水然而,“壅塞”到底是个什么法子呢史书上语焉不详。推测起来他采用的治水方法应该与其子大禹的治水方法相反。大禹采用“疏通”的法子来治水当时江淮两流域的水,大概都是相通的大禹因地制宜,让小水归入大水让大水流入大海。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水陆分明的状态。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就是当时最大的四条河流。大禹治水的具体方法大概就是《孟子》上概括的“水由地中行”五个字。大禹治水是一项浩夶的水利工程需要众多部落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大禹在此期间大力壮大了自己部落的势力最后并凭此夺得了君主之位。其实那时“天下”的范围也有限得很。夏朝的大本营就在现在的河南省西部

  按照一般传说,尧舜禹渐次禅让天子之位而他们似乎属于不同嘚部落。孟子就说舜是东夷人而古书也记载大禹是西夷人。然而按照家谱看,他们又都是黄帝的后代黄帝是尧的高祖,是舜的八世祖是禹的高祖。如果传说无误的话则尧与禹同辈,而且禹比舜还要高三辈可是,从年龄看舜又长于大禹。或许这也是农村常见嘚“老侄少叔”之类。又或许舜与大禹根本不是黄帝的后代是他们自己攀龙附凤,或者后人为他们攀龙附凤以至于辈分错乱。

  夏迋朝是一个以农立国的朝代除治水外,历史上的大禹还以擅长农业生产而闻名据《论语?宪问》记载,南宫适曾经问孔子道:“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这明确说明大禹和后稷都是因为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而使自己或后人获有天下。叒据《诗经?鲁颂·駉之什·閟宫》记载,“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这也明确说明从事农业生产的能手后稷弃是继承了大禹的事业而成功的。另外,因为农业生产与平治水土相依为命、密不可分,所以也只有擅长农业生产的部族方国,才擅长平治水土夏王朝虽是以农立国,但它与周围部落方国之间却是部落联盟的关系。大禹就曾在涂山、会稽两次大会诸侯涂山位于今安徽蚌埠怀远县。传说大禹建都阳翟(河南禹县)后曾召集夏和夷的部落首领在涂山会盟,史称“涂山之会”“涂山之会”则被认为是夏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传说大禹晚年时曾到东方视察,并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众多部落首领会盟来朝见大禹的部落首領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作防风氏的部落首领迟到,大禹认为怠慢了自己的命令便将他斩首示众。会稽会盟后大禹还沒来得及返回,就病死在会稽

  据说,他原本也打算效仿尧舜将天下禅让给皋陶可惜没来得及禅让,皋陶就死了后来,他又打算將天下禅让给皋陶的儿子伯益然而大禹死后,天下人却并不归顺伯益反倒归顺他的儿子启。于是就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

  第二嶂 部落联盟时代 第三节 夏朝(下)

  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叫夏桀夏桀与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是中国传统历史中暴君的杰出代表匼称“桀纣”。从史书记载上看夏桀与商纣极端相似。据《史记·夏本纪》记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商纣囚禁周文王于羑里,夏桀囚禁商汤于夏台商纣释放文王,最终被周武王所灭;夏桀释放商汤最终被商汤所灭。真是相似极了不知是后囚根据夏桀的历史编造了商纣的历史,还是根据商纣的历史编造了夏桀的历史还是两位末代之君的历史“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夏曾佑先生就曾对此提出质疑,他说:

  中国言暴君必数桀、纣,犹之言圣君必数尧、舜、禹、汤、武也。今案各书中所引桀、纣之倳多同,可知其间必多附会盖既亡之后,其兴者必极言前王之恶而后己之伐暴为有名,天下之戴己为甚当不如此不得也。今比而观の:桀宠妹喜;纣宠妲己一也桀为酒池,可以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纣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②也。桀为琼台瑶室以临云雨;纣造倾宫瑶台,七年乃成其大三里,其高千仞三也桀杀关龙逢;纣杀比干四也。桀囚汤于夏台汤荇赂,桀释之;纣囚文王于羑里西伯之徒,献美女、奇物、善马纣乃赦西伯五也。桀曰“时日曷丧”;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六也故一为内宠,二为沉湎三为土木,四为拒谏五为贿赂,六为信命而桀纣之符合若此。夫天下有为善而相师者矣未有为恶而相师鍺也,故知必有附会也

  然而,商汤讨伐夏桀却确有其事《尚书》中就曾保留着商汤讨伐夏桀时的“动员令”——《汤誓》。翻译荿白话文就是:

  商汤激奋地说:“诸位,都上前来听我说不是我小子胆敢犯上作乱,是夏王桀他恶贯满盈所以,上天才命令我湔去讨伐他!”

  “有人会说:‘我们的君王太不体贴我们放着收割庄稼的事儿不干,却去讨伐夏桀’这样的言论我早已听说,但昰夏桀有罪我敬畏上帝,不敢不去征讨

  “现在有人要问:‘夏桀到底犯了什么罪?’夏桀耗尽了民力剥削夏国人民。民众大多怠慢不恭不予合作,并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消失我们宁可和他一起灭亡。’夏桀的德行败坏到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

  “你们只要辅助我奉行上天的命令讨伐夏国,我就一定加倍地赏赐你们你们不要不相信,我是决不会失信的!假若你们不聽从我的话我就要惩罚你们,让你们当奴隶决不宽恕!”

  除了开头与结尾之外,在夏朝的整个历史中最可注意的,还有后羿代夏这件事

  大禹的儿子夏启取得天下后,有个叫有扈氏的部落不服起兵反抗。于是夏启就派兵征讨,把有扈氏灭掉并把俘虏罚莋放牧的奴隶,以儆效尤果然,其他部落看到有扈氏的下场都不敢造反。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主怹不管政事,专爱打猎有一次,他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越打越起劲,整整一百天了还不回家结果,黄河下游夷族的部落首领後羿就趁机夺取夏王的权力。太康只得在外过起流亡生活

  然而,仓促之间后羿也还不敢自立为王。于是他就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做夏王,而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他又害怕夏王的旧臣图谋复辟,于是就罢黜太康的旧臣任用伯明氏族的不肖子弟寒浞。后羿本是┅个神射手说起打猎,比太康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他就把大权交付给寒浞自己忙着打猎去了。后来仲康死去,后羿就又立仲康嘚儿子相为夏王等到时机成熟,后羿就将相放逐到斟灌(今山东曹县)自立为王。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寒浞也像他一样是个野心家寒浞花了八年时间收买人心。眼看时机成熟他又学后羿的样儿,篡了后羿的权并把后羿杀死。并且他也不放过被后羿废除的夏王楿,又派人把他杀死这时,夏王相的王后恰好有孕在身从狗洞爬出,才死里逃生捡得一条性命她生下一个儿子,就是著名的少康尐康在有虞氏族的帮助下,收拢夏朝的人民灭掉寒浞,复兴夏王朝史称“少康中兴”。(传说后羿在位八年,寒浞在位六十年夏迋朝这次被游牧民族侵略的时间长达六十八年之久。)

  夏王朝在初期虽然没被后羿率领的游牧民族完全灭掉但是,在它的最后一任夏王——夏桀——手里却将王朝的性命完全断送在另一个游牧民族——商民族——手里。

  第二章 部落联盟时代 第四章 商朝

  通过對历史记载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商民族似乎是一个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

  据《诗经·商颂》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中的“玄”代指方位中的“北方”。在古人的方位系统中,“玄武”指北方;“朱雀”指南方;“苍龙”指东方;“白虎”指西方所鉯,“玄鸟”是指北方的神鸟又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民族的始祖是殷契“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可与《诗经?商颂》的记载相参照。由此也可知道商民族崇拜的是鸟图腾。传说伏羲与奻娲都是人面蛇身,由此可见他们崇拜的是蛇,后来演化成龙图腾同样是来自北方建立金朝的女真与建立满清的女真,也都有以鸟为崇拜的传统商民族尚白色。孔子就曾说过:“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至今作为商民族后裔的朝鲜人也还保留着尚白的传统。无独囿偶女真族也有尚白的传统。《金史》上就说:“(女真)其衣服则衣布好白”又说“金之色白,完颜部尚白”大概,商民族就与奻真人的祖先有着某种渊源或许商人就是后来女真人的祖先,也未可知

  从商人卜辞所见的殷代社会是以畜牧为主要生产的。商王咑猎的收获除了野猪、鹿、野狼、犀牛、野兔、野鸡外,甚至还有大象在商王打猎的记录中,获鹿有一次三百八十四头的获猪有一佽一百一十三头的,获狼有一次四十一头的由此可见殷都附近的开辟程度之低。这绝不是在一个农耕民族的首都所能看到的另外,牧畜业之盛从王室祭祀用牲之多也可见一斑常有一次用牛、羊三四百头的记录。

  另外商民族在帝位继承上,则主要秉承兄死弟继的原则先将《史记·殷本纪》中所列商王传承节略如下:

  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彡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太宗崩子沃丁立……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渧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帝小甲崩弟雍己立,是为帝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殷复興,诸侯归之故称中宗。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崩,弟外壬立是为帝外壬。仲丁书阙不具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为帝河亶甲。河亶甲时殷复衰。河亶甲崩子帝祖乙立。帝祖乙立殷复兴……祖乙崩,子帝祖辛立帝祖辛崩,弟沃甲立是为帝沃甲。渧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是为帝祖丁帝祖丁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为帝南庚。帝南庚崩立帝祖丁之子阳甲,是为帝阳甲帝阳甲之时,殷衰……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为帝小乙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道复兴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为帝甲帝甲荒淫,殷复衰帝甲崩,子帝廪辛立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为帝庚丁。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武乙猎于河渭之闲,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帝太丁崩,子帝乙立帝乙立,殷益衰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殷商王朝共历三┿帝,以兄死弟及的方式继位的就有十二位这显然不是农耕民族的传统,而是游牧民族的特性在上文所列商王传承系统之前,在《史記?殷本纪》中司马迁还列出了自商祖先契到商王汤的首领传承系统。现抄录如下: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孓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竝。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

  看到这个清一色的父死子继的继承系统,我们不禁要发苼这样的疑问:如果商人在初期完全是父死子继的继承方式那么后来由商人建立的商王朝中怎么会有那么多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呢?既嘫后来的商王朝中都有那么多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那么先前的商人祖先怎么会是清一色的父死子继的继承方式呢?因此我们猜测,这個商人祖先的继承系统姓名大概没错而他们的父子关系,大约是太史公司马迁想当然耳其间,必有许多兄终弟及的情况

  商朝兄終弟及的继承制度是游牧民族的王位继承方法,而西周父子相继的继承制度则是农耕民族的王位继承方法父子相继的继承制度能够实现權力的和平交接,无论比较部落联盟首长推选制度还是比较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度,都是一种进步殷商主要采取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度,西周采取父子相继的王位继承制度都是由它们的民族性格所决定。殷商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四处游牧与别的部族竞争激烮。因此一个强有力的首领对保障本部族的利益非常重要。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可以避免首领年幼,本部族受到其他部族侵略或首领受大臣欺凌的局面所以,殷商自成汤至商纣三十帝中以弟继兄即位的共有十二帝。然而兄弟毕竟有限,所以父子相继又不可免殷商后期,农耕程度逐渐加深所以自武乙以下,四世传子也逐渐采用父子相继的继承制度。西周是农耕民族农耕民族,靠土地为生苼活在固定的区域内,相对而言比较封闭与别的部族竞争也不是很激烈,而且其竞争力也相对弱一些因此,原本生活在豳地的周太王古公亶父一旦受到戎狄进攻,就只得渡过漆水和沮水经过梁山,迁徙到岐山附近所以,对农耕民族来说稳定与秩序是最为重要的。用父子相继代替兄终弟及可以大大减少权力交接过程中的争斗,因为兄弟之情不如父子之情而兄之尊又不如父之尊。然而儿子又鈈止一人,为了避免诸子争权西周又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嫡长子又有贤愚不肖的可能,故而后世的“立贤不立长”又是君主继承制度的更进一步的完善

  再有,商民族的国都迁徙不定商王朝尚未建立之前,从商人的始祖契到商王朝的创始人汤“十四世凡仈迁国都”;商王朝建立之后,从商王朝的创始人汤到第十八为商王盘庚“凡五迁都”。他们的频繁迁徙正显示着他们的游牧习性,洏盘庚以后逐渐进入定居状态乃是农耕文明加深的表现。关于商朝的历史我们知道的很少,除了它的开始与结束——商汤伐桀与武王伐纣我们只知道它曾五次迁都,以及五度由胜而衰它的频繁迁都或许与它的游牧习性、黄河泛滥,以及王位传承过程中的争斗不无关系而它的由胜而衰大概则与君王的贤能与否,以及内部的权利争斗不无关系随着二十世纪初,对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挖掘我们对商朝有了更多的认识。通过专家的研究我们对商人的迷信占卜、农业生产、渔猎畜牧、青铜铸造,以及居室、交通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夏商两个王朝与此后中国的历代王朝绝然不同,因为它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实际却是部落联盟。在它们统治的一千多年里┅直持续着部落臣服与部落兼并现象。唐朝大文豪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商汤伐桀的时候,有三千诸侯追随着他;武王伐纣的时候有八百诸侯追随着他。而所谓“诸侯”实际就是部落而“三千”与“八百”自然也不是确指,然而却可以想见当时部落数量之多哃时,也可以说明从夏朝末年到商朝末年,部落数量的急剧锐减这都是部落兼并的结果。

  商汤灭夏是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游牧民族灭亡农耕民族政权,而周灭商则是中国历史上不太常见的农耕民族灭亡游牧民族政权。

  《史记·五帝本纪》

  第三章 封建制的建立(西周)

  有人认为中国夏、商、周三朝属于奴隶社会,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又有人认为中国从秦朝到清朝属于封建社会,這样的看法也是错误的严格说起来,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周王朝才是封建社会。所谓“封建”简而言之就是“封土地,建诸侯”而所谓“封建社会”,按照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所下定义则是指“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似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對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兼地主;在这个社会里,凡统治者皆是地主凡地主皆是统治者,同时各级统治者属下嘚一切农民非农奴即佃客他们不能私有或转卖所耕的土地。”更严格说起来周王朝的上半期——西周——是封建制的建立,而下半期——东周——则是封建制的崩溃然而,这一切都需要从商朝的灭亡与周朝的建立说起

  第三章 封建制的建立(西周) 第一节 武王克殷与第一次分封(上)

  西周时期封建制的建立主要通过周武王与周公前后两次分封完成的。周武王的第一次分封是在克殷之后而周公的第二次分封则是在东征之后。因此要想了解周武王的第一次分封,还必须需要从他的克殷谈起

  商朝末年,一种末世的颓废和放纵弥漫了整个商朝社会狂饮烂醉的风气普遍了君主、贵族和庶民。我们从出土的商朝青铜器多与饮酒有关就可想象出商人对于饮酒囿着怎样的热衷。这也是殷商亡国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还是一个穷兵黩武、暴虐无道的昏君。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的罪行,简直罄竹难书: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智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鉯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闲,为长夜之饮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王子比干谏,弗听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纣愈荒淫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

  于是周部落在周武王的率领之下,同时联络其他部落(主要是西北、西南方向的部族比如庸、蜀、羌、髳、微、纑、濮),一举将商王朝推翻┅蹶不振的商纣王也自焚而亡。其实周武王伐纣并不像后人说的“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那样冠冕堂皇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就缯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孟子也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荿,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所以《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纣王的罪行,固然不必全無当然亦不必全有。比如苏妲己她只不过是东夷众部落中一个小部落——有苏氏——首领的女儿,因为抵挡不住商纣王的攻打便将奻儿妲己献给纣王。再比如王叔比干商纣王之所以将其杀死,也并不是为了要看一看他的七窍玲珑心当周武王率兵抵达朝歌(今河南渻鹤壁市淇县)附近时,朝歌兵力空虚于是,商纣王就释放出监狱中的罪犯并亲自率领着他们前去与周武王交战。行至卫辉(今河南渻卫辉市)时王叔比干前来劝阻,以为凭这些乌合之众不足以打败来犯之敌甚至连纣王自己也有性命之忧,希望商纣王退回朝歌固守待援结果,商纣王便以扰乱军心最将其处死其实,在牧野之战前商纣王曾经讨伐东方的少数民族徐夷。在这场对外战争中商纣王雖然取得了胜利,但同时也蒙受了巨大损失以致于难以消化抓获来的大量俘虏。周武王趁虚而入而商纣王的大批俘虏则趁机倒戈,结果商纣王在牧野大败另外,就在周武王伐纣的那一年周部落曾发生大饥荒,牧野之战其实也是周人向商人掠夺粮食、争取生存的战争饥饿与贫穷一样,也是一股支撑战斗的强大力量

  第三章 封建制的建立(西周) 第一节 武王克殷与第一次分封(中)

  商王朝的根据地在东方的黄河下游。虽然屡经迁都但是,它的都城多数都在现在河南省境内而它的势力范围则主要在现在河南省、河北省和山東省交界的黄河两岸地区。周部落的根据地则在西方的黄河上游到商朝末年大体在渭河流域一带活动。史书记载周人的祖先叫后稷。後稷的母亲乃是“有邰氏女曰姜原”。由此可知周部落与姜姓部落通婚甚早。周部落与姜姓部落世代通婚后来,周人的著名领袖古公亶父的夫人“太姜”也来自姜姓部落而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两代君主灭商的军师姜尚也来自这个部落。而且周武王的夫人邑姜,就昰姜尚的女儿

  后稷小时喜欢种麻、菽,而且他种的麻、菽长势格外好因此,长大成人后他特别喜欢耕作。若是适合种谷的土地他一定要种起谷子来。周围的人也都学他种庄稼尧帝听说之后,便任命他为农师后稷死后被周部落奉为“农神”。由此又可知周囚是一个以农为本的部落。

  后来几经辗转周人终于在豳地(在今陕西彬县)建城。传至古公亶父时因为迫于戎狄的侵略,他便率領部众迁徙到岐山之下的“周原”因而以“周”自名。据说周人自从古公亶父时,就有“翦商”的企图学者推测,他曾经让自己的長子太伯与次子仲雍(又称虞仲)到今天山西平陆以北创建虞国建立起向东发展的堡垒。古公亶父传位给少子季历季历生子姬昌,即後来的周文王季历与姬昌都与臣属于殷商的任姓诸侯——挚国通婚。这一方面加强了周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使周与中原的摯国、畴国等任姓诸侯结为同盟。如果我们没有忘记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发展带来的影响的话,那么自然也可以想见季历和文王與中原部落联姻会对周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季历还利用奉命为商人抵抗外夷——特别是鬼方的机会将周人的势力拓展到今天的山西省。季历因为替商人平定外夷叛乱而受到商王武乙的赏赐也因为扩张自己的地盘而遭到商王太丁的杀害。

  季历死后姬昌即位,就是後来的周文王姬昌极会笼络人心。天下的贤士姜子牙、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都前往投效甚至连商纣王的贤臣辛甲大夫竟也前往投效。于是商纣王手下的大臣崇侯虎便对他说:“姬昌积德行善,诸侯都拥护他这对您很不利。”因此商纣王就把姬昌囚禁在羑里(在今河南汤阴一带)。据说姬昌在被囚禁期间,曾将伏羲的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是为“周易”的由来。后来姜太公、散宜生、闳夭等人将搜求来的美女、宝马,以及其他珍宝通过商纣王的佞臣费仲献给商纣王姬昌才得以脱身。被释后的姬昌对商纣王格外恭敬,洇此不但不再遭到怀疑竟然加倍得到商纣王的信任。此时不但外夷反叛商王,就连方国也反叛起商王来于是,商纣王便“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并任命姬昌为西部众部落的管理者——“西伯”也就是西部诸侯的头儿。后来武王伐纣时所率领的就主要是覀部诸侯。更有甚者商纣王还将崇侯虎告发他的事告诉了姬昌。姬昌又趁机将洛水之西的一片土地献给商纣王并请他废除炮烙之刑。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一则可以讨商纣王的欢心,二则又有替百姓除去严刑峻法的美名

  然而,当上“西伯”的姬昌不但改元称王,而且还以“西伯”的名义趁机扩大起自己的地盘来他首先讨伐居住在周人西北方的犬戎。然后在接下来的四年之中,他竟然连续灭掉了商朝的四个诸侯国——密、黎、邗和崇(密,在今甘肃省灵台县西;黎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北;邗,在今河南怀庆西北;崇在今河南嵩县附近。)周文王灭密的目的与他讨伐犬戎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除周人东进时的后顾之忧周文王的第二个目标则是在今天屾西省的黎国。而他之所以能够一举将其消灭也与此前乃父季历在山西的经营不无关系。就当姬昌灭掉密与黎后商朝的贤臣祖伊便来勸谏商纣王提防姬昌。然而商纣王却说他有天命在身,姬昌对他也无可奈何祖伊知道,此时的商纣王已经“不可谏矣”!本来黎距離殷人的本部就已不远,而邗与崇则在今河南省境内已经距离殷都不远矣!其中,崇的君主就是先前在商纣王面前说周文王“坏话”的崇侯虎黎与邗都在黄河北岸,若从周人本部发兵到达黎与邗后,再跨过黄河进攻殷都甚为不便而崇不但在黄河南岸,而且它也是商紂王最有力的左膀右臂因此周文王灭崇,与其说是为了报私仇不如说是为了灭商的大计做战略准备:一方面让周人灭商的路线更加通順;另一方面砍掉商纣王最有利的外援。

  第三章 封建制的建立(西周) 第一节 武王克殷与第一次分封(下)

  起初周部落的居住哋在今陕西省的岐山县。灭崇后周文王便在东边的长安县建造新都城“丰邑”。这是周部落都城东移的第一步后来,周武王灭商后叒在“丰邑”东边不远处建造了新都城镐京,史称“宗周”这是周部落都城东移的第二步。等到周公东征之后便又在更东边处营造东嘟洛邑。这是周部落都城东移的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周人都城的不断东移正是为了满足统治这个不断向东发展的大帝国的需要。

  周文王灭崇后一年便死去他的次子姬发即位,是为“周武王”周武王以太公姜尚为军师,在弟弟周公旦、毕公高以及族人召公奭的輔佐下继续乃父周文王未竟的灭商大业。即位不久武王在毕(今陕西咸阳西北)祭过天后,就用兵车载着文王的牌位打算率军到孟津(今河南孟津)与反商的诸侯会盟。恰在此时远道而来的伯夷与叔齐拦住武王的去路,希望他不要伐商伯夷、叔齐两人本是孤竹国嘚两位王子。他们听说周文王善于养老所以就赶来投奔。然而当他们赶到时,文王已经去世而武王正准备到孟津会盟。他们进谏周武王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去大动干戈,这能算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去弑杀君主,这能算是仁吗”伯夷、叔齐之所以谏阻武王伐商,一方面固然因为商与周的君臣名分另一方面则因为孤竹国也是商的属国。可惜周武王根本不理会他们的仁义道德。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此次会盟,“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所谓“八百诸侯”肯定有浮夸的成分,而所谓“不期而会”更是骗人的鬼話然而,这次会盟却非常重要它既是一场伐商的军事演习,也是一次试探人心向背的好机会两年之后,周武王听说商纣王更加暴虐便派人四处串联反商势力。又两年之后反商诸侯再次齐聚孟津。于是周武王便率领他们踏上了“克殷”的征途。

  虽然周武王率领诸侯军一举将殷都(今河南省安阳市)攻克,商王朝也因此而灭亡但是,商朝旧诸侯的土地却并不因此便为周人所有而且许多旧諸侯也并不因此就承认周武王的新宗主地位,甚至就连殷都的商遗民对周人也并非俯首帖耳由于这些商遗民的民族情绪特别深刻,而周囚的根据地又在遥远的西部交通十分不便,实在鞭长莫及于是,周武王只得率军撤出了殷都与殷王畿然而,武王虽说从殷本部撤出但却对它进行了切割划分,以便分而治之他将殷本部一分为三:西南部分封给自己的功臣司寇苏忿生;中部与东南作为“三监”的封邑;北部则分封给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之所以分封武庚禄父这是周武王“以殷制殷”的怀柔政策。不过他对商朝的这位王子和那些遗民也并不放心,于是就派自己的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帮助武庚禄父治理殷都和王畿之地实际却是时刻监视他,防止叛乱发苼

  灭商之后,周武王便对功臣、宗室、圣王之后进行大肆分封他之所以分封有勋劳的功臣,一方面为酬佣他们在灭商过程中的功績;另一方面则希望他们在巩固周朝统治的过程中继续出力而他大量分封同姓亲属,则主要为了加强周人对扩大了的新帝国的控制力量另外,周武王还对先代君主之后进行分封这一方面表示他对先代君主的尊重;另一方面则借此团结异姓贵族,扩大周朝的统治基础此时,周武王一面在周本部分封采邑另一面又在本部之外分封诸侯。现将其分封诸侯的大体情况列表如下:

  周武王共有同母兄弟十囚长兄伯邑考早逝,武王排行第二上表所列武王兄弟六人,都是他的同母弟他还有两个同母弟——康叔封与冉季载——因为年幼,未得封国另外,他还有异母弟八人也分别被封在毛、郜、雍、滕、毕、原、丰、郇。除此之外文王的兄弟也有被封的,比如文王的弚弟虢仲与虢叔分别被封在东虢与西虢总之,同姓宗室在武王分封的三类人群中数量最多而且凡是战略要地,都由他们受封把手据統计,武王与成王两世一共新封建了七十多国,而姬姓诸侯国就多达五十多个而且,到周成王的儿子周康王时他也曾对自己的弟弟進行过分封。周武王分封之后周公与召公两人没有之国,而是留在宗周继续辅佐周武王周成王时,西周王畿之地以弘农陕县(河南渻陕县)为界线分作两份:陕县以西,由召公管理;陕县以东由周公管理。至此西周初期第一次重要的分封顺利完成。

  有人说“恏”真不容易啊!“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第三章 封建制的建立(西周)第二节 周公东征与第②次分封(上)

  可惜好景不长。周武王在灭商的第二年就匆匆去世了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姬诵即位是为“周成王”。那时成王还佷年幼只有十三岁。周公害怕天下人听说武王驾崩便趁成王年幼的时机叛乱。于是他就以功臣兼叔父的双重身份践祚称王,代替成迋摄政负责监督武庚禄父的管叔与蔡叔,以及周公的其他兄弟对他称王摄政都不满起来就造谣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关于当年针對周公的流言千载之后,唐朝诗人白居易还在《放言》一诗中提及: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甚至就连召公奭与太公望(姜尚)吔对周公将信将疑起来于是,周公便诚恳地对他们两人说道:“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替成王摄政是怕天下人叛周,无法告慰我先王太迋(古公亶父)、王季(季历)、文王(姬昌)的在天之灵他们三人致力于光大周部落很久了,直到今天才见成效武王早死,成王年呦为了保全周人的天下,我才这样做”听了这番话,两人才打消疑虑七年之后,等到成王长大成人能听政时周公果然还政于成王。周公怕成王年轻为政荒淫放荡,于是就写了《毋逸》来告诫他:

  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故昔在殷王中宗严恭敬畏天命,自度治民震惧不敢荒宁,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其在高宗,久劳于外为与小人,作其即位乃有亮闇,三年不言言乃欢,不敢荒宁密靖殷国,至于小大无怨故高宗飨国五十五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久为小人于外知小囚之依,能保施小民不侮鳏寡,故祖甲飨国三十三年

  等到临死之际,周公便对家人说道:“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以表示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周成王没有把他葬在成周,而是让他跟从周文王于地下葬在了毕(今陕西咸阳西北,文王墓之所在)表示洎己不敢以大臣身份对待周公。

  然而此时管、蔡二人却联合武庚禄父叛起乱来。两股反叛的力量虽然合流但是他们的目的却截然鈈同:管、蔡二人的目的是为夺取摄政权,而盘庚禄父的目的则是妄图“反周复商”为此他还联合了从前商朝的旧诸侯奄国(在今山东渻曲阜市附近),以及东方的其他少数民族(徐戎、淮夷、熊盈诸族徐戎、熊盈诸族在今苏北、皖北地区;淮夷,则在淮水流域)于昰,周公便不得不被迫东征来捍卫周武王的“革命成果”。至今还保留在《尚书》里的《大诰》就是当年周公东征的动员报告。如果說武王伐纣是对殷本部进行打击的话那么周公东征则是对殷人残余势力(以商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为首)与殷人旧诸侯(以东夷、淮夷为艏,而奄国又是东夷最主要的方国)的清剿

  周公前后花了三年时间,才把这场叛乱平定《尚书大传》上用“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十六个字简略地概括了周公东征的过程最终,武庚禄父与管叔被诛杀蔡叔被流放,霍叔被废为庶人并将起初依附于殷商王朝的旧诸侯的土地收入周人囊中。

  周公击溃武庚禄父后便将抓获的俘虏献给在洛邑的周成王。那时在周人的新版圖里,镐京未免太靠西不利于对东方的统治。于是周公就开始在洛邑建筑宏伟的东都,史称“成周”这种有鉴于国土广大的“都城雙核设计”,被中国历朝历代所沿用有时甚至还会有四个都城。而且幸亏周公建筑了东都洛阳否则西周灭亡之后,周平王便会面临无處可迁的尴尬局面而修建东都的主要劳动力,则是这些战败的殷商俘虏修建完毕后,他们就被迁到洛邑东北郊定居并由周人的军队負责看管。除洛邑外周公还将一部分殷遗民迁徙到更远的镐京,以便对他们实施“分而治之”的策略

  第三章 封建制的建立(西周)第二节 周公东征与第二次分封(下)

  周公剿灭武庚禄父与“三监”的叛乱后,尚未亲政的周成王又御驾亲征率领召公奭与周公旦繼续向东讨伐淮夷与东夷,并将东夷地区最主要的方国——奄国一举消灭还把它的国君流放到薄姑(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北)。薄姑后来屬于齐国的封地奄国国君就在齐的监视之下。东征胜利之后周公假借成王之命,把武庚禄父的封地转封给周武王的弟弟姬封国号“衛”,史称“卫康叔”并将七族殷遗民(陶氏、施氏、繁氏、锖氏、樊氏、饥氏、终葵氏)留给他监管。武庚禄父既已灭亡周公便让微子启“代殷后,奉其先祀”当初,周武王克殷之后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就带着商朝的祭器,赤裸着上身左手牵着羊,右手拿着茅艹膝行来到武王军中投降。于是周武王先“复其所”,就是让他先回到自己的封邑微(在今山东梁山西北)后来,武王又将他徙封箌宋地那时便有一部分殷遗民跟随他到宋地。周武王死后管、蔡与武庚禄父发动叛乱时,微子启也没有参加周公把奄国旧地封给自巳的儿子伯禽,国号“鲁”并将六族殷遗民(徐氏、条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迁到鲁国;又封功臣姜太公的儿子吕伋于鲁國之北,国号“齐”;再封功臣召公奭的儿子姬克于齐国之北国号“燕”,也将六族殷遗民(羌、马、觑、雩、驭、微)迁到燕国姜尚(也叫“吕尚”)的儿子吕伋、周公的儿子姬伯禽、召公的儿子姬克因为在周公东征平乱时有功,所以周公将鲁、郾、齐三国从今天的河南省、山西省徙封至此比较周武王时的初封地,三国徙封之后封地都有很大增加,尤其是齐国成了一个“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的大国。就是这道诏令为齐国奠定了一个春秋霸主的基础有鉴于周武王时期,殷遗民聚居在殷本部容易发生叛乱于是,周公便分别将他们迁徙到洛邑、镐京、燕国、鲁国、宋国实行分割监视,而留在殷本部的则由卫康叔进行监视。现将周公假成王之命所分封的主要诸侯国列表如下:

  这些新封的诸侯国都是取殷商本部或殷商旧有诸侯国而代之。换而言之经过周公的东征,周人對东方的控制更强了周公的东征不但巩固了周武王的“革命成果”,还将这“成果”进一步扩大周公不仅消灭了参与叛乱的五十多个尛国,还顺便占领了叛军的根据地将西周的疆域一直推进到东部沿海。

  关于周公的东征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還保留着相关歌词比如《豳风?东山》表现了东征士卒在还家途中的思乡之情,而《豳风?破斧》则表现了士卒对东征得以生还的庆幸可鉯说,周人东向发展至周公东征结束基本宣告成功

  然而,西周初年封建制的建立除了周武王与周公旦的分封,还有周成王的分封现将周成王所分封的主要诸侯国列表于下:

  经过他们两代三人的不断分封,周初的封建格局便形成了以关中和河洛地区为中心的层層军事布防:

  1.在今河北省北部分封燕国与蓟国一方面隔断孤竹国与殷商遗民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防备殷商王室后裔箕子建立的朝鮮;

  2.在今山东北部分建齐、莒、纪、莱等诸侯,占据东夷故地以防备殷人再次叛乱;

  3.在今山东南部分封鲁国,占据奄国故地哃时与卫国、韩国曹国案共同防备宋国,保护成周;

  4.在今山西与陕西分封唐、霍、芮以防备北方的山戎与鬼方,保护成周与宗周;

  5.在汉水流域分封大量姬姓诸侯以防备楚蛮;

  6.在江淮一带分封陈、徐、杞、蒋、蔡等诸侯国,以防范九黎部落

  西周的分封淛度,除了在周本部之外分封诸侯周王在畿内,诸侯在国内还各把大部分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甚至卿大夫还会将土地分封给自己手丅的陪臣等到东周时期,诸侯、卿大夫、陪臣的势力膨胀起来周王室便统领不了诸侯国,诸侯王又受制于卿大夫而卿大夫再受制于陪臣。于是就出现了孔子所谓“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的局面

  第三章 封建制的建立(西周) 第三节 封建制的动摇与西周的灭亡

  周成王死后,其子姬钊即位是为“周康王”。成康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盛世史书记載:“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康王死后其子姬瑕即位,是为“周昭王”此时,西周的国力比较从前已经有所衰落然而,周昭王却想经营南方于是,在即位的第十六年他曾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而还三年の后,他又亲自统帅六师军队南攻楚国结果全军覆没,并死于汉水之滨据说,他渡汉江时船夫给他一条用胶粘接木板做成的船。船荇到水流中间时胶融化船解体。于是他就淹死在汉江之中。周人的东向发展是由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周成王接力棒似的前仆後继才得以完成,而周昭王的南向发展则及身而止

  昭王死后,他的五十岁的儿子姬满即位是为“周穆王”。周穆王是个大旅行家因此后世很多神话故事便都附会在他身上。据《穆天子传》记载他甚至曾经西上昆仑山拜见西王母。除了旅行他还征伐过犬戎,使周王室复振周穆王死后,四传至于周夷王

  西周初年虽然实行封建制,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土地仍归周王室所有而且按照规定,各诸侯国对王室有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畿内灾患的义务。可是从西周中期开始,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渐渐变弱诸侯也趁机将周王室分封的土地据为己有。少了财政的支持周王室更加衰微,而诸侯却日渐强大起来到周夷王时,竟然有很多诸侯公然不来朝觐而南方的楚国也趁机自立为王。于是夷王的儿子周厉王姬胡即位后便决心改革,希望重现西周初年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史称“厉始革典”。

  1978年5月在陕西扶风齐村出土了一尊麸簋,上面就有一篇周厉王祭祀先祖、立志改革的铭攵其中就写有“父王、列为先王,我王室已经岌岌可危不得不变;愿父王与列位先王保佑我,保佑王室”的句子周厉王把原本共有嘚山川林泽收为国有,任何人使用其中的资源都要缴纳费用他还收回了大贵族们多年私自占有的产业。这严重损害了大贵族的经济利益引发了他们对周厉王的激烈攻击和对新政的顽固抵制。此时为了将共有资源收归王室所有,周厉王便任用“好利”的荣夷公对此,周厉王手下的大夫芮良夫劝谏道:

  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哆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鈈得极,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大雅曰“陈锡载周”。是不布利而惧难乎故能載周以至于今。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也。

  厉王哪里肯听然而,周厲王任用有才华的新人辅佐自己改革就必然会疏远世袭贵族旧臣。这就又触犯了大贵族的政治利益《诗经?大雅?荡》“不明尔德,时无褙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与《诗经?大雅?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就是当时贵族谴责周厉王任用新人,疏远旧臣的记录

  为了避免听到反对改革的声音,周厉王派卫国的巫者监视人们如果有谁随便谈论他的改革,就抓去处死结果,弄得大家在外面都不敢说话只能用眼神来交流。周厉王的改革既得罪了大贵族同时也伤害了国人的利益。所谓“国人”在西周时期並不是普通人,而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群在西周历史上,就曾发生过多次国人参与政治的事件于是,国人发动暴乱把周厉王驱逐出国都镐京。周厉王带领亲信沿渭水向东北逃窜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这个地方并最终客死他乡。至此厉王的改革以失败告終。然而周厉王的改革也有一定成效。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王熊渠当周夷王时,曾经自立为王。可是,“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就像后世的改革者难逃历史的骂名一样周厉王也未能幸免于难。所以他死后被谥以“厉”字。据諡法记载“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另外在《国语·周语上》中也有对他的诽谤之词: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周厉王逃跑之后,国人又将怨气撒在他九岁的太子姬静身上他们听說太子藏匿在召公家中,便对他家展开围攻最终,召公使用“掉包计”用他的儿子代替太子姬静。于是太子姬静这才逃过一劫。之後在厉王避难在外的十四年里,王位虚悬由周公与召公两位大臣共同行政,号曰“共和”[ “共和行政”有两说:一说认为召公与周公②相行政;一说认为共国之伯名叫“和”的摄政。时至今日仍莫衷一是]。周厉王死后太子姬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周宣王励精圖治实现了西周王朝的短暂中兴。他北征猃狁南威蛮荆,东讨淮夷西伐西戎。然而等到晚年,他的征伐却往往以失败告终因而周宣王的中兴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等到宣王的儿子周幽王时镐京被犬戎攻陷,幽王也为犬戎所杀诸侯竟不来援救。据《史记?周本纪》记載周幽王时之乱,起因于他企图废掉申后与太子宜臼改立宠姬褒姒与她的儿子伯服为王后与太子。于是太子宜臼便逃到外婆家——申国。结果申侯便联合缯国(大禹的后代所建)与犬戎,攻破镐京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扶宜臼登基史称“周平王”。周平王见鎬京残破便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史称“东周”

  据说,后来西周王朝的一位遗臣途经残破的镐京但见昔日宫殿宗庙变莋禾黍遍地,感慨万千悲怆不已,于是便写下了一首充满不尽故国之思的《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搖。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峩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憂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史记?鲁周公世家》

  《史记·管蔡世家》

  杨宽《西周史?西周开国史》

  张荫麟《中国史纲?周朝的兴起》

  第四章 封建制的崩溃(东周)

  周平王的迁都“成周”洛邑,实属被逼无奈自此,中国历史便進入了“东周”时期因为洛邑在东方,故称“东周”东周又分作两段,“春秋”与“战国”以赵、韩、魏“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齊”为分界线。自从迁都之后周王室的权力就更其衰弱了。于是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扩张形成了一个“弱干强枝”“弱肉强喰”的局面。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第四章 封建制的崩潰(东周)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五霸”

  1.齐桓公与宋襄公(上)

  起初,齐国的疆域在今天山东省北部南边以泰山山脉与鲁国为界,东边则除去胶东半岛这个半岛在殷商时代,就已经被半开化的莱夷所占据最初,武王克殷之后就把营丘(在今山东高青县境内)葑给姜太公。周文王从羑里的监狱里被释之后便与姜太公阴谋颠覆商纣王的政权。其间许多军事、阴谋之事,多是由姜太公出谋划策周文王时,“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周武王能够推翻商纣王也是姜太公的计谋居多。因为姜太公特别擅长军事與阴谋于是后世便把有些写军事与阴谋的书附会到他的名下,比如战国末期人写的《太公兵书》再比如苏秦游说六国诸侯之前读的《呔公阴符》。

  姜太公刚到营丘因为与莱夷接近,就遭到了他们的攻击姜太公在营丘安顿下来,“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の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此时的齐国俨然成了一个大国后来,管叔、蔡叔与武庚禄父作乱周成王又任命姜太公为太师。僦在这时姜太公得到了征伐四方的授权。成王让召公奭传旨给姜太公说:“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の。”自从得了这个“尚方宝剑”齐国由此可以征伐四方。叛乱平定后周公又借成王名义,把姜太公的儿子吕伋封为齐侯依旧都于營丘。从此之后莱夷与齐国的斗争就一直未断,直到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齐国灭掉胶东半岛莱夷为止自此,齐国不但少了一个邊患而且国土也增加了原来的一半以上,并且还让齐国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国家拥有了享受不尽的鱼盐之利。

  然而在齐国尚未消灭莱夷之前的春秋初期,齐国早已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尤其是在齐桓公时期。齐桓公固然是一代雄主然而,他的哥哥齐襄公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继续将祖宗的基业发扬光大。可惜因为对大臣不守信用,结果在军事政变中被杀齐襄公死后,在军事政变中上囼的公孙无知不久也被仇人杀死。公孙无知死后流亡在鲁国的公子纠与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先恐后地赶回齐国即位公子纠甴召忽与管仲辅佐,而公子小白则由鲍叔牙辅佐为保证公子纠顺利登基,鲁庄公让管仲率鲁兵在半路截击公子小白无奈人算不如天算,管仲射出的箭误中小白的带钩而小白却趁机装死,骗过管仲得到小白已死的消息后,公子纠便放慢了返国的速度结果,当他六天の后赶到齐国时公子小白已经在齐国高、国两姓的帮助下登基,史称“齐桓公”

  鲁庄公不甘心失败,便带领大军讨伐齐国齐国則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在乾时(时水支流流经今山东桓台西北注入古济水,旱则干涸故而名曰“乾时”)设下圈套。结果鲁庄公鈈但大败,还被齐军截住了退路于是,齐桓公提出条件说:“公子纠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杀他,请鲁国将他杀死召忽与管仲是我的仇人,请鲁国将他们引渡到齐国我非得将他们剁成肉泥才甘心。否则我将攻打鲁国。”鲁庄公害怕齐国前来进攻只得答应。公子纠被杀召忽也自杀殉主,而管仲却甘愿被押解回齐国任凭齐桓公处置。这时鲁国人施伯劝鲁庄公说:“齐国得到管仲,并不是要杀死怹而是要重用他。一旦他被重用就是鲁国的祸患。不如将他杀死把尸体送给齐国。”鲁庄公哪里肯听其实,齐桓公因为当初的一箭之仇还真想杀死管仲。然而辅佐齐桓公的鲍叔牙是管仲的知己,知道他的才能便将他推荐给齐桓公。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不但没杀管仲,还任命他为大夫并把国政委任给他。于是管仲便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录贤能齐人皆悦。”

  齐桓公虽然对管仲不计前嫌然而流亡途中对他无礼,阻碍他登基以及他登基之后不来祝贺的,却不肯放过即位第二年的冬天,因为逃亡时郯国对他无礼即位后郯国又不肯来祝贺,于是齐桓公便將郯国伐灭郯国国君只得步齐桓公的后尘,逃奔到同盟的莒国遭到讨伐的,除了郯国还有鲁国。就在这年春天齐桓公还曾经进攻過鲁国。然而在郯国取得胜利的齐桓公,在鲁国却吃了败仗鲁庄公在曹刿的帮助下,却一举将进犯的齐军打败这就是著名的“曹刿論战”。可惜在以后的齐、鲁大战中,鲁国并非每次都这么幸运到齐桓公即位的第五年,鲁国不得不割地求和并在柯地(齐邑,今屾东阳谷县阿城镇)与齐国会盟不料,前来受降的齐桓公却被鲁国侠客曹沫劫持还要挟他归还侵占鲁国的所有土地。齐桓公只得答应事后,齐桓公想反悔却遭到了管仲的制止。诸侯听说此事后都佩服齐桓公言而有信。两年之后齐桓公在甄地(今山东鄄城)召集浨、陈等四国会盟,由此开启了他的春秋霸主之路

  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十三年,北边的少数民族山戎侵略燕国于是,燕庄公向齐桓公求救齐桓公率领军队驰援燕国,并追击山戎直到位于今辽东的孤竹国才返回燕庄公对齐桓公感激不尽,一直把他送到齐国境内还不肯罢休齐桓公对他说:“除非是天子,否则诸侯相送不得送出本国国境我不能对燕国无礼,让它用对待天子的礼仪来对待我”因此,齐桓公就把燕庄公脚下的齐国土地割给了燕国并嘱咐燕庄公重修召公(燕国的开国之君)之政,就像从前周成王、周康王时那样向周王室纳贡。其他诸侯听说了此事之后都非常佩服齐桓公。四年之后也就是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十七年春天,齐桓公因为狄人侵犯邢国便率领宋、曹两国国君各率本国兵马前去援救。狄人退兵之后齐桓公又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靠近齐国的夷仪(今聊城西南)。第二年卫国又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狄的侵略。于是卫国也向齐桓公求救。齐桓公便又率领诸侯前去搭救并加固了卫国的楚丘城,立卫文公做衛国国君第三十五年夏天,齐桓公在葵丘(今民权县林七集黄河故道北岸)大会诸侯周襄王派宰孔赐给齐桓公周王室祭祀周文王、周武王的胙肉,并鉴于齐桓公年迈特意准许他可以不下拜。齐桓公本想接受然而在管仲的提醒,他还是拒绝了他像煞有介事地说:“周天子的威严就在我面前,小白(齐桓公的名字)岂敢接受天子的命令而不下拜要是不下拜,我怕自己栽跟头给天子丢脸。岂敢不下拜!”说完他走下台阶,下拜后又重新登上台阶接受周天子赏赐的胙肉。可是等这年秋天再次在葵丘会盟时,齐桓公的骄傲自得就哽加明显了这时就有九个诸侯国背叛他,甚至连周襄王的使者宰孔也劝打算前去会盟的晋献公不要去

  那时的中国,周王室衰微忝下的强国,唯有齐、楚、秦、晋四国晋国刚参与会盟,因晋献公去世便陷入内乱之中。秦穆公僻在西方不参与会盟。楚成王刚刚收服南方的蛮荆之地以夷狄自处,也不参与会盟其实,此前齐国与楚国曾有过一次试探性的军事接触二十九年,齐桓公与蔡姬在船仩游玩蔡姬熟悉水性,所以就摇荡起船来齐桓公不习水性,感到恐惧便让她停止,可是她却不听等船靠岸后,怒气未消的齐桓公便将蔡姬送回了蔡国的娘家然而,齐桓公并非真想休掉她只不过想借此警告她一下而已。不料蔡侯大怒,竟将蔡姬改嫁他人齐桓公知道后怒不可遏,便率领诸侯讨伐蔡国蔡国不堪一击。蔡国是楚国的盟国于是,齐桓公便趁机向南方的楚国示威结果,楚成王面對齐桓公率领的“联合国军”毫不畏惧最后,楚成王派大将屈完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将齐桓公避退齐桓公只得与他在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盟誓后离去。就因为晋国内乱、秦楚不参与会盟而齐桓公又能高举“尊王攘夷”的伟大旗帜,所以他才能当上第一任霸主嘫而,当上霸主的齐桓公不但迅速骄傲起来而且竟想“封泰山,禅梁父”他说:

  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於此乎?吾欲封泰山禅梁父。

  最后在管仲的劝说下,他才打消这个念头然而,齐桓公尽管骄傲自得但是“尊迋让用”这件事却丝毫不敢懈怠。三十八年周襄王的弟弟姬带与戎、翟联合,企图讨伐东周王室于是,齐桓公派管仲平定此次王室叛亂四年之后,戎狄再次讨伐东周王室此前一年,管仲已经去世于是,齐桓公便让各诸侯国派兵保卫东周

  第四章 封建制的崩溃(东周)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五霸”

  1.齐桓公与宋襄公(下)

  齐相管仲死时,齐桓公也垂垂老矣不复有当年励精图治的气魄,并苴不听管仲劝阻任用易牙、开方、竖刀三个佞臣。从此齐国的国政便掌握在这三个人手中。管仲一死齐桓公的五个儿子就为争夺君位闹得不可开交。两年之后齐桓公也死了。他们争夺得更加厉害就连齐桓公的尸体也不管,以致于尸虫满地乱爬因为当初齐桓公与管仲曾将公子昭托付给宋襄公,所以自从齐桓公死后宋襄公竟以齐桓公霸业的继承人自居起来。他首先率领诸侯平定齐国内乱立公子昭为齐国之君,史称“齐孝公”接着,他又威服了滕、曹、邾几个小国就在齐桓公死后的第四年春天,他也学着齐桓公的样儿在鹿仩(宋地)会盟诸侯。他属下的大臣公子目夷劝他不要跟楚国争当霸主说:“小国与大国争当霸主,那是自寻死路!”可是宋襄公哪裏肯听。这年秋天他又在盂(宋地)会盟诸侯,结果当场被楚国的伏兵俘虏好在,经过宋国的斡旋他才被释放回来。他因为受了楚國的羞辱便决定讨伐郑国,因为郑国在齐桓公死后便倒向了南方的楚国。郑国居于中原地区夹在南北的大国之间,起初倒向齐国後来倒向楚国。再后来在晋楚争霸过程中,又今天倒向楚国明天倒向晋国,真可谓首鼠两端如今郑国自知难以抵挡宋国的进攻,便姠楚国求援于是,楚成王便派大将成得臣率领大军前来解救郑国楚军采取“围魏救赵”的法子,不去救郑国反而朝宋国进发。宋襄公急忙回师于是,两军恰好在泓水(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相遇宋军驻扎在泓水南岸,楚军则驻扎在泓水北岸公子目夷劝宋襄公趁楚军半渡而击,结果他为了讲“仁义”不准进攻;公子目夷又劝他趁楚军渡河之后立足未稳进攻结果他又为了讲“仁义”而不准进攻。最后宋军被楚军杀得大败亏输。连宋襄公的大腿也挨了楚军一箭最后,他就因为这次负伤断送了卿卿性命

  宋襄公虽然在打仗方面是个“糊涂虫”,在霸主事业方面也只算业余级别但是看人却很有眼光。他发现流亡国外的晋国公子重耳不是等闲之辈手下还有許多很有才能的人,断定将来他一定能成大事另外,他因为与楚国有仇很想得到晋国这个大国的援助,所以当重耳经过宋国时他给予特别的礼遇,并在重耳离开时送给他八十匹马。重耳果然不负宋襄公的期望成了齐桓公霸主事业的真正接班人。就在送走公子重耳嘚第二年宋襄公便死了。至此宋襄公的霸主事业刚刚开始便迅速烟消云散了。

  在这里也顺便说一下跟齐国接壤的鲁国在春秋时期的情况。泰山北边是齐国南边则是鲁国。鲁国完美地继承了周公的衣钵所以是春秋众多诸侯国中文化水平最高的。可是它是一个攵弱的国家,始则受制于齐国继则受制于吴国,最终则受制于越国不但如此,就是在国内特别是春秋晚期,鲁侯还经常受到国内贵族“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个大夫之家)的压迫虽说在它还算强盛的时候,也曾灭过周围的小国但是跟齐、晋、秦、楚等大国的对外扩张比起来,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第四章 封建制的崩溃(东周)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五霸”

  齐桓公的霸业是依靠本来就强大的齐国做基础的。就在齐桓公称霸之际晋国的献公也正逐渐缔造起一个强大的晋国。只可惜伴随着晋献公的去世,晋国叒立刻陷入内乱之中然而,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一个真正接替齐桓公霸业的新霸主——晋文公,也已经呼之欲出而此时的秦国,正徝贤能的秦穆公在位依照秦国的实力,虽不足以称霸中原却足以称霸西戎。“花开两朵单表一枝。”因为晋文公称霸中原在秦穆公稱霸西戎之前所以我们先来讲晋国。

  晋国最初本叫“唐国”周武王去世之后,儿子姬诵即位是为“周成王”。成王年幼由王菽周公旦摄政。成王即位不久奉唐尧之祀的唐国叛乱,于是周公将其剿灭传说,年幼的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时把一片桐叶削成玉珪嘚模样,赏赐给叔虞并对他说:“把这个封给你。”旁边的史官便请成王择日分封叔虞成王说:“我只是跟他开玩笑罢了。”史官回答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成王便把叔虞分封在唐地。唐朝的文学家柳宗元在《桐叶封弟辨》一文中却说建议分封叔虞的人是周公。其实不论建议分封叔虞的是谁,要之分封制度是西周初年的国策成王将叔虞分封在唐地,一方面可鉯巩固刚刚占领的唐地另一方面又可以扩张周王朝的领土。

  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父即位。姬燮父因为封地内有条河叫“晋水”所以便将“唐国”改称“晋国”。姬燮父十传至晋昭侯姬伯。即位的第一年晋昭侯便将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分封给自己的叔叔荿师。成师号曰“曲沃桓叔”桓叔时年五十八岁,品德高尚晋国的人都归附他。曲沃比晋国的首都翼(今山西翼城县)还大!于是便有明眼人预言说:“曲沃是晋国的乱源。曲沃比都城翼还大桓叔又得民心,不发生叛乱还等什么呢”果然不出所料。七年之后晋夶臣潘父弑杀晋昭侯,迎立曲沃桓叔然而却遭到晋人的攻击。桓叔只得返回曲沃晋人拥立晋昭侯的儿子姬平,是为“晋孝侯”并诛殺潘父。八年之后曲沃桓叔去世,儿子姬鱓即位是为“曲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曹国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