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荷兰官方语言是什么什么塔?

雾霾天来袭 荷兰设计师的除霾塔实际效果如何?_网易科技
雾霾天来袭 荷兰设计师的除霾塔实际效果如何?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十月北京持续雾霾,荷兰设计师的除霾塔实际效果如何?)
日,北京雾霾加重,霾黄色预警、大雾黄色预警、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持续。 &视觉中国 图这几天北京的雾霾问题再次刷爆朋友圈。根据北京气象台的消息,10月19日-23日,北京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指数一度达严重污染,北京同时发布了霾黄色预警和大雾黄色预警。如何有效地减少北京的雾霾,一直是公众关心的问题,甚至还引起了国际友人的关注。2年前,荷兰设计师丹·罗斯加德(Daan Roosegaarde),在北京切身感受到雾霾带来的影响后,受到了启发。于是,他带着自己的设计团队,造出了世界上首座户外净化器——“雾霾净化塔”(Smog Free Tower)。荷兰设计师设计的减霾净化塔9月29日,这个全球首座“雾霾净化塔”在北京时尚设计广场751D?Park(靠近798艺术区)面向中国公众开放。展出和运行了近1个月后,澎湃新闻实地参观了这个装置。“减霾计划”亮相北京751“减霾”神器亮相北京“就我个人感受而言,我觉得这个机器周围的空气还是清新了不少的。”雾霾净化塔中国合作方、天津盈世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销售王刚告诉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在雾霾净化塔周围参观时发现,净化塔运行时产生的声音并不大,但空气质量感觉与其他区域差异并不大。从外观上来看,“雾霾净化塔”看起来像微缩版的铬合金框架摩天楼。据罗斯加德工作室官方介绍,净化塔使用少量的绿色能源和专利的无臭氧离子技术,捕捉并收集空气中至少75%的PM2.5和PM10雾霾颗粒,每小时可以净化3万立方米的空气,但与此同时它的耗电量只相当于一只电水壶(1400瓦)。这座7米高的塔同时360度全方位释放清新空气,在其周围形成一个环状的清新空气区域,可以让人们体验到洁净的空气。减霾计划的工作原理“现在也有许多人来询问雾霾塔的合作,希望能在其他地区展出。但如何合作以及成本问题并未有最终的结果。”王刚说。至于目前雾霾塔的效果,王刚向澎湃新闻透露,已经请了第三方测量机构进行测试,但出于严谨和准确的态度,结果可能得等到整个展出结束后公布。罗斯加德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称,“雾霾净化塔”的具体造价现在还相当昂贵。此次在北京展出的设备,完全是荷兰制造。但他称有计划在未来生产更多的类似设备。“减霾计划”前的说明澎湃新闻了解到,“雾霾净化塔”计划在北京巡展2个月时间,展期会延续整个十月。结束北京的巡展后,还有可能会在中国其他的四个城市进行展出。支持此次展出的单位有中国环境保护部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荷兰大使馆和天津盈世顾问公司。值得一提的还有,“雾霾净化塔”的戒指计划。即从净化塔净化的空气中提取碳颗粒,将其压缩并封存到亚克力中,制成戒指、袖扣和小方块出售。由此得来的收益将被用于推进更多除霾塔的研发与建设工作。据罗斯加德介绍,出售雾霾相关纪念品的众筹活动为雾霾净化塔贡献了初始的11.3万欧元(约合83.2万元人民币)。用雾霾做成戒指但因为北京的设备还在调试阶段,因此收集到的雾霾并未能正真做成戒指。展示意义多过实际效用在“雾霾净化塔”展出后,有不少网友吐槽这个塔的实际效用,认为对于净化北京的空气并未起到实际作用。其实,对于此次“雾霾净化塔”的巡展目的,中国邀请方、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刘国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个项目的目的是给人们忠告和提醒,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到减霾行动中。”他认为,这个项目来中国后,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雾霾问题。“除霾塔起到的警示作用仍然非常重要。它能提醒我们抗击雾霾问题的使命和责任。”刘国正指出。
设计师罗斯加德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也曾说过:“用雾霾塔来净化一个公园,当然不是最终的目的,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很多人都理解的。但我认为,只有你建立了清洁能源意识,并认为这种技术能够解决问题,才是更重要的一步,也是通向最终解决方法的第一步。”罗斯加德今年36岁,出生在数学教师家庭,在荷兰西部的乡村湖区新科普长大。学习了艺术与建筑之后,他在鹿特丹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工作室设计项目大多与环境、能源相关,除了雾霾净化塔,罗斯加德另有两个项目在吸引国际关注:与荷兰基础设施服务公司Heijmans合作的智能公路(Smart Highway)和梵高自行车道(Van Gogh Bicycle Path)。两个项目均采用可以白天在阳光下充电、晚上发光的涂料。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王心馨
责任编辑:齐亚伦_NT477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荷兰塔VS比萨塔:究竟谁更斜_新闻中心_新浪网
荷兰塔VS比萨塔:究竟谁更斜
  要说欧洲最倾斜的建筑是什么?大家可能都会说,比萨斜塔!但是现在,比萨斜塔似乎遇到了对手,叫板的是荷兰的
一座教堂。
  在荷兰北部的贝杜姆,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教堂,这座饱经风霜的古老建筑建造于12世纪,其中的一座高塔甚至和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一样,经不住时间的重负开始倾斜了。当地一个细心的几何学家范?迪奇克动起了脑筋,究竟他们两个谁更
斜?经过测量,范迪奇克发现,当地这座斜塔高35.7米,倾斜2.61米,而比萨斜塔高55.86米,倾斜4米,如果
按照比例让两塔等高,这座荷兰斜塔就会以6厘米的微小差距胜出!范?迪奇克当地人:从1993年开始意大利花了15年
时间2千8百万欧元修缮比萨斜塔结果让他们很高兴但其实我们更高兴因为修缮了以后比萨斜塔不如以前那么斜了我们胜出了
  到底谁更斜?消息放出去,一定会吸引大批好奇的人去看,不管结果怎样,这笔旅游收入想必可观。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
相关链接的新闻荷兰人设计的“吸霾塔”,将在北京发挥功效_设计_好奇心日报
社交账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传头像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设计荷兰人设计的“吸霾塔”,将在北京发挥功效
Braden Phillips
城市新景观。
*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
不像一般的智慧城市(Smart City)设计师那样大多和屏幕、传感器、微芯片以及大数据打交道,丹·罗斯加德(Daan Roosegaarde)使用的是一些更为少见的工具:吸霾机器、发光浮游生物和太阳感光涂料。
罗斯加德的设计公司罗斯加德设计工作室(Studio Roosegaarde)总部设在荷兰鹿特丹,他表示:“如今谈到创新的话,大都是指电脑屏幕里的东西,但智慧城市并不仅仅是又一个应用或微芯片。大数据确实很重要,但如果我们只关注技术,忽略了去和人交流、忽略了让人与环境进行交流,那以后肯定会出问题。”
正是在这种信念引领下,罗斯加德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了“吸霾塔”(Smog Free Tower),这是全世界第一台室外空气净化器。吸霾塔有七米高,看起来像一个微型的铬金网格摩天大楼。不过在塔的内部装有一台强劲的真空吸尘器,它用离子技术吸收雾霾、过滤污染粒子,释放出干净的空气。罗斯加德称,这台机器在 36 小时内就可以净化一个大型露天足球场所容纳的空气,净化率在 70% 到 80% 左右。
户外空气过滤器“吸霾塔”在荷兰鹿特丹进行测试。它将在九月份被引入雾霾频发的北京,接受更大的挑战。图片版权:罗斯加德设计工作室(Studio Roosegaarde)
吸霾塔是由罗斯加德联合各领域专家共同设计的,完成之后率先在鹿特丹进行测试。不过它现在正准备接受一个更加严峻的考验:中国环境保护部近日委托罗斯加德,九月份把吸霾塔暂时安置在北京一处公共场所,看看它在面对中国大城市中让人窒息的雾霾灾害时表现如何。随后,它将踏上一场战霾之旅,在未来的一年中,与一些相关教育活动一起登陆中国另外的四个城市。
其实不管中国还是罗斯加德本人,都没有幻想着一台吸霾塔就能给中国整体空气质量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环保部直属的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China Forum of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s,简称CFEJ)秘书长刘国正表示,中国将在治理雾霾根源上投入更大的努力。“不过,吸霾塔的存在作为一种警示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他说,“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治理雾霾的责任与使命。”
北京一名环保活动家马军也重申了这一观点,他把吸霾塔项目称为某种形式上的“行为艺术”,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大气污染意识。
不过罗斯加德却认为,吸霾塔只是第一步而已。
它除了在环保方面发挥一定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种企业家精神。
萨沙·哈兹尔迈耶(Sascha Haselmayer)来自纽约一家专门解决城市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 Citymart,他表示:“这是城市开始寻找新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标志,这可以让由企业者、创新者和市民组成的更加多元化的社区产生更多新想法。”
罗斯加德表示,不管中国政府还是他的团队都会随时监控吸霾塔周围的空气,吸霾塔的耗电功率为 1400 瓦,差不多相当于电热水壶的耗电量。
这个项目的附加产品也像吸霾塔一样充满创造力:从空气中吸附出来的碳粒子会被压缩密封在有机玻璃中,做成戒指、袖扣和立方体用以出售。所得收益将用来开发和建设更多的吸霾塔。
36 岁的罗斯加德称,这些纪念品是在为吸霾塔发起的众筹活动中提供的,活动一共筹得了约 83 万人民币的起始资金。捐赠额达到 250 欧元的人就可以得到一枚戒指。罗斯加德表示,他一共收到了 1600 份预订,其中大部分预订的是性价比比较高的戒指。
罗斯加德还表示,这个项目的原型建立在医院和停车场净化系统的现有技术之上,研发时间为两年左右,成本“约为一百万欧元”。除了众筹所得的资金之外,鹿特丹市、鹿特丹港口、一个名为 Stichting Doen 的荷兰基金会以及罗斯加德设计工作室都提供了资金支持。
罗斯加德设计工作室的早期顾问叫鲍勃尔·瑟姆(Bob Ursem),他是来自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纳米粒子专家,是他发明了可以从空气中提取出带正电荷粒子的方法。
罗斯加德表示,吸霾塔的想法是 2013 年到北京旅行时产生的,当时他发现北京的雾霾实在太严重了,一年大部分时间里小孩子都不能出门去玩。
吸霾塔也引来了墨西哥城、印度的新德里和孟买以及智利的圣地亚哥等其它城市的兴趣。
这一项目完美诠释了罗斯加德的理念形态:技术与社会相关联,连通性和诗意结合为城市景观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他说:“在吸霾塔周围呼吸着更加清新的空气,人们都会说些什么呢?在我的生命中,一些亲身经历改变了我,让我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我的工作就是为他人创造这种氛围。”
作为一位数学老师的儿子,罗斯加德在荷兰西部 Nieuwkoop 的湖边乡村长大,后来才去了城市。
他说:“比起姑娘,那时我先爱上的是城市和各种场所。16 岁的时候,我看着城市惊叹道:‘啊,安特卫普!’”
完成艺术与建筑学学业之后,他决定留在鹿特丹,据他说,留下是因为这里“有一个港口城市的乐观进取精神,它提供了一个可以尝试新想法并犯错误的空间”。
他成立了罗斯加德设计工作室,地点在海港附近一座占地 930 平米以上的前玻璃工厂中。工作室只有一个典型的 15 人工作团队,包括设计师、工程师以及后勤人员,如果再算上完成特定项目的专家,团队总共有 30 人。
除了吸霾塔,罗斯加德其它引起国际关注的项目包括:与荷兰基础设施服务公司 Heijmans 合作的智能高速公路(Smart Highway)以及梵高自行车小径(Van Gogh Bicycle Path)。这两个项目都使用了一种白天利用太阳光充电、晚上发光的特殊涂料。
高速公路涂料(试点城市在荷兰的奥斯)发出绿色的光,明亮到完全可以关闭路灯。自行车小径(位于埃因霍温)则受到梵高作品启发,呈现多彩的漩涡状。
还有一个项目要收集一种叫鞭毛藻类(dinoflagellates)的可发光海洋浮游生物,它可以产出一种在夜间发光的液体。罗斯加德称:“我们的工作就是提升这种生物体的生命品质,也就是提高它能产生的光强,同时要消除它的气味。正是这个创意,得以让我们用一条百分百天然的灯光之河来点亮自行车小径。”
罗斯加德形容自己是一个专注于现在的未来主义者。
“这并不是说我对一切都了如指掌,而是要从建议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不要随意判断。你要做的就是建造出实体,并把它展示出来。”
翻译 熊猫译社 乔木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没有更多啦
登录查看你的好奇心指数
根据你的好奇心指数推荐
好奇心微信公众号荷兰“除霾塔”大战北京雾霾,设计师:要把雾霾做成戒指
如果能将一个室内的空气净化器放大,并搬到室外的空间,是不是能有效地解决北京的“雾霾”问题?
2年前,一位名叫丹·罗斯加德(Daan Roosegaarde)的荷兰设计师,在北京切身感受到雾霾带来的影响后,受到了启发。于是,他带着自己的设计团队,造出了世界上首座户外净化器——“雾霾净化塔”(Smog Free Tower)。
这个高23英尺(约7米)的移动净化器,在荷兰鹿特丹进行了测试后,将在今年9月移到中国北京,进行展示、实验净化效果。
从外观上来看,“雾霾净化塔”看起来像微缩版的铬合金框架摩天楼。罗斯加德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称,“雾霾净化塔”的工作原理和室内的空气净化器不同,在它的内部有一台功能强大的真空吸尘器,利用电离技术吸入雾霾,滤掉其中的有害颗粒,然后排出净化后的空气。项目的原型机基于目前在医院和停车场净化系统里使用的技术,除了本身能清洁空气外,该装置使用的是绿色风能,用电量很低,不大于一个热水器的用电量(约为1400W)。
“我们的方法是将空气从顶端吸入,经过处理后,从底部排出。给净化空气一个推力,让其能形成清洁空气团,从而影响周围的环境。从鹿特丹取得测试结果看,净化塔在每小时能够过滤3万立方米的空气,一天半内可以净化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 罗斯加德告诉澎湃新闻。
罗斯加德告诉澎湃新闻(),装置的设计灵感还受到中国寺庙建筑的启发。“我在公园参观寺庙的塔时,就在想如果我们能建造一些清洁能源的塔会怎样,会不会给城市减少污染。这也是我们将外观设计成塔状的原因。” 罗斯加德说。
受中国环境保护部门邀请,9月份将在北京接受考验
今年9月份,这个装置将受中国环境保护部门的邀请,来到北京进行展示。
“当时项目还未完成。但在项目推出的时候,我们收到了中国、墨西哥、印度等国家的邀请和联系。因为这个项目是我从北京受到的启发,所以我觉得能回到北京进行展示非常棒。” 罗斯加德说。
据澎湃新闻()了解,环保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今年6月份启动了“减霾在行动”的计划,荷兰“雾霾净化塔”是其中的巡展项目。
“中国正在改变。4-5年前,我刚来北京时,很多人不愿意谈论雾霾的问题,这是一个忌讳的话题。而现在改变正在发生。大概在一个月前,我和政府部门在沟通时,他们变得更加开放,也愿意共享信息,并且开始想如何解决雾霾问题。”罗斯加德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在中国感受到的改变,“我觉得中国政府现在非常清楚地知道需要清洁能源、绿色工业。所以他们需要一些像除霾塔这样的项目,来告诉公众,让公众意识到清洁能源的重要性。”
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刘国正是此次“雾霾净化塔”项目的中方邀请人。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个项目的目的是给人们忠告和提醒,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到减霾行动中。”他认为,这个项目来中国后,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雾霾问题。
除了北京外,雾霾净化塔还会在中国其他四个城市展出。至于会选择哪些城市,罗斯加德称,选择权在公众。到时候他的工作室将在网上发起投票,由公众公开选出巡展城市。
罗斯加德在采访中并没有透露“雾霾净化塔”的具体造价,但称有计划在未来生产更多的类似设备。“因为是实验项目,我们在建造的时候使用了最好的材料和技术,花了2年时间,所以它很昂贵。我们确实也有在考虑生产更多的装备,但还得等到我们在北京展示后才能透露。”
有意思的是,“ 雾霾净化塔”从空气中提取的碳颗粒会被压缩并封存到亚克力中,制成戒指、袖扣和小方块出售。由此得来的收益将被用于推进更多除霾塔的研发与建设工作。罗斯加德说,众筹活动为除霾塔贡献了初始的11.3万欧元(约合83.2万元人民币)。
“雾霾净化塔”效果如何?
北京环境保护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有186天的空气质量良好,占到全年的51%。换句话说,空气质量差的天数几乎占到了全年的一半时间。
那么“雾霾净化塔”究竟能否给北京的空气质量带来改变?
“用雾霾塔来净化一个公园,当然不是最终的目的,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很多人都理解的。但我认为,只有你建立了清洁能源意识,并认为这种技术能够解决问题,才是更重要的一步,也是通向最终解决方法的第一步。”罗斯加德告诉澎湃新闻()。
无论是罗斯加德还是中国政府部分,都非常清楚仅靠一个“雾霾净化塔”并不能更本解决北京的空气问题。但刘国正指出,“除霾塔起到的警示作用仍然非常重要。它能提醒我们抗击雾霾问题的使命和责任。”
巧合的是,在罗斯加德的净化塔来中国前,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也有一座减霾装置如期封顶。
陕西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综合系统
这座由陕西环保集团负责建设、运营的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综合系统(HSALSCS)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与居安路十字西南角。
据《陕西日报》报道,该项目是中科院地球环境所的空气治理重点试验项目,总建筑面积2580平方米。除霾试验装置通过去除大气环境中的PM2.5及NOx、SO2等雾霾形成的关键前体物,从而有效控制雾霾形成。
陕西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综合系统
澎湃新闻()致电中科院地球环境所了解项目相关情况和实验数据时,工作人员表示,项目还在实验过程中,目前还无法给出具体实验数据。
“我有听说过中国的这个项目,很有趣。2年前,当我推出净化塔项目的时候,就有人问我,这有可能吗,机器会不会很吵,然后我们造出来了。现在,在中国有人开始尝试做类似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能够启发人们去做改变。”罗斯加德说。
陕西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综合系统
对比两个项目,中国项目属于固定装置,荷兰的“雾霾净化塔”则可以移动;前者使用太阳能,后者使用的是风能。
“但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希望城市里最终不再需要这样的装置。希望5-10年后,清洁能源使用都非常普及了,到时候我们就不再需要他们了。”罗斯加德说。
环保需要行动和合作
设计师罗斯加德
罗斯加德今年36岁,出生在数学教师家庭,在荷兰西部的乡村湖区新科普长大。学习了艺术与建筑之后,他在鹿特丹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工作室设计项目大多与环境、能源相关,除了雾霾净化塔,罗斯加德另有两个项目在吸引国际关注:与荷兰基础设施服务公司Heijmans合作的智能公路(Smart Highway)和梵高自行车道(Van Gogh Bicycle Path)。两个项目均采用可以白天在阳光下充电、晚上发光的涂料。
智能高速公路
梵高自行车道
这些项目也体现了他本人对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
“你知道,责备别人总是非常容易的,你可以责备政府、企业,责备很多人。但问题是,你又做了哪些改变?所以我认为,这个项目向大家展示了一群人把一个想法转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我知道这可能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但向大家展示了新技术、新创造,告诉大家我们真的可以改变城市。我们不应该只等政府的措施,或者是企业作出改变。我们应该更加主动。” 罗斯加德说。
除了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派外,罗斯加德认为环境保护还需要各方合作。他指出,环保并不能单靠政府力量。对于政府来说,政策通常都是从上层开始,得花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发生,才能整个国家推行。相反,除霾塔项目是从当地出发,逐步向更多的城市发展。如果最终政府和民间能合作,将非常有趣,也能解决很多问题。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荷兰官方语言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