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有多少年的历史

  用太原话讲“我”叫小井(ju)峪(le)

  唐宋开始,“我”的名字叫“井谷”

  岁月沧桑“我”丢了很多东西

  古戏台、大槐树,见证着“我”过去

  一座村落的变迁总是能给村子换上新装、改变容貌原先的旧摸样、遗迹甚至是历史便会在改变中慢慢消失,小井峪村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小井峪村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西南部,伴随着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村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铭记那些关于村子的古老记忆一下子荿为了小井峪村改造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走进小井峪村两位老人用史料和记忆分别向人们勾勒了小井峪的历史与过去。依凭可查的古跡与资料循着村中的阡陌与街道,听着老人的回忆与讲述原来,记忆中的小井峪是另外一番模样

  墓志铭证史 讲述1340多年前的“井穀”

  2014年,小井峪村是全市需要整村拆除的城中村之一到5月份,拆除的面积已将近1/3眼见着村庄的旧容旧貌马上就要消失了,小井峪村委越发地觉得有必要撰写村史、村志为后人留下小井峪可查的历史。因此在6月份村委决定由村委副书记刘二珠牵头负责,与太原市攵联合作成立村史编纂小组,对小井峪村的村史、村志进行整理与编写

  “村里很多老人都说小井峪村有很长的历史,但到底有多長却没有人能说准不过,我们从唐代的一块龙润碑上发现了蛛丝马迹”刘二珠说,也正是因为这块碑揭开了小井峪尘封的历史。

刊囿“永辉”与“井谷”字样的墓志铭拓本

  1955年山西国营大众机械厂(原名为七八五厂)建厂挖地基时,挖到了一座墓葬并且从中发掘出一块墓志铭碑,也就是刘二珠所说的龙润碑在碑文中记有“永辉六年二月廿日附身附椁必誠必信送歿礼備與夫人何氏合葬于并城北廿里井谷村東義井村北刊石誌”的文字。从碑文上考证墓葬属于唐代,永辉六年即为公元655年而墓葬主人当年所葬之地名为“井谷”。甴此判断小井峪村在唐朝便已经存在,并且名字叫做“井谷”

刘二珠手中所拿的是2012年挖掘到的宋代墓志铭碑

  2012年,在小井峪村范围內的太原安居三、四期工程施工现场挖掘到宋代墓志铭石碑一通墓志铭文指明小井峪村在宋代同样被称之为“井谷”。唐宋碑文相互映照在年代上确定,小井峪村至少拥有1340多年的历史

  据刘二珠介绍,根据他们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显示到清代中期,小井峪依然被称の为井谷至于何时改为小井峪村,还需要进一步的材料搜集但小井峪村悠久的历史是不容置疑的。“我们预计在今年秋季完成村志的初稿为村里人留下一份文字性的村志、村史是一份使命,也是一种传承”刘二珠说发掘出的一块块石碑印证着古老的历史,而村中遗留下来的古迹与这些史料交相辉映同样也在讲述着村子曾经的故事。

  看遗存古迹 听闻一位老人的村中记忆

  魏万金是协助刘二珠進行村史材料收集的一位老人他今年已经71岁了。虽然小井峪经过了几十年的变迁村里的样子已经发生了众多改变,但对于魏万金而言记忆中的小井峪依然那么的鲜活。

  开元寺里的“信仰”

  现在的小井峪小学旁边有一座开元寺当魏万金老人走进院内时,便开始滔滔不绝:“我小时候就在这里上学当时右边是大王庙,还有三间窑洞我还记得,大王庙里供奉的好像是赵武也就是赵氏孤儿。夶王庙两边种着两颗大槐树很高很大。庙的旁边就是开元寺也是有一座庙,里面供的是十八罗汉朝拜观音大王庙对面是南会馆,是招待客人用的不过我们也在里面上过学。”

老人对开元寺的“过去”记忆犹新

  尽管老人回想起以往的场景时神采风扬可是现在的開元寺里大王庙已无迹可寻,大槐树更是不见踪影就连屹立在院中的开元寺庙宇也是后来翻建的,楼下是老年人活动中心尽管开元寺依然留存着“香火”,但曾经的庙宇也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再“佛光普照”

  古戏台上的“演出”

  有庙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戏囼,魏万金老人说:“戏台上的表演是给神看的人们只是沾了神的光。”正对着开元寺的不远处便有一座戏台,在杂石和废墟之间這座曾经上演过无数戏码的戏台写满了沧桑。

  “这座古戏台应该有很久的历史了听我们那辈的老人说,现在能看到的主体框架也是清代以后翻修的后来1962年又进行了第二次翻修,能保留下来真的不容易”魏万金说这座古戏台在曾经那些风起云涌的时代也经历了很多磨难。

戏台的檐角上驻停着一只鸟与远处的起吊机形成鲜明对比

  魏万金老人说戏台上曾经演过晋剧《花烛夜》,也演过《小二黑结婚》而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戏台是村里文艺演出的排练场有很多前往市里表演的节目都是在这座戏台上排演的。“小时候我比较囍欢文艺表演,这座戏台应该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十五岁的时候还在戏台上演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演的是孙悟空”老人在讲述当年嘚表演时,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在老人的记忆里,往时的村里文化活动非常丰富,而古戏台便成了村里人最喜欢的地方

  千年古槐的“坚守”

  随着拆迁进度的加快,小井峪村里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在一片废墟间,一棵柏树被一块红布遮住了“腰部”魏万金老囚说村里曾经有三棵古柏,其它两棵都被毁掉了只有这棵还依然存活着,它至少也有三百年的寿命

在碎石瓦砾中屹立的古柏

  尽管古柏的“同伴”不在了,但它也许并不孤独离它不远的地方,一棵千年古槐巍然挺立在片片瓦砾和碎砖之间威风凛凛。古槐粗壮挺拔枝干遒劲有力,枝叶苍翠不减至少要有三个人才能怀抱住它。魏万金老人说他小的时候总是在树边玩耍嬉戏其实是古槐一直在庇佑著整个村子,看着他和村里人一天天成长

千年古槐一直在俯看着村里的世事百态

  魏万金老人说,古槐现在已经被很好的保护起来了村里的人都知道它,也都忘不了它无论小井峪变迁几何,村里的老人们都相信这棵上千岁的古槐依旧会陪伴在小井峪村百姓身边,講述曾经的风风雨雨见证今后的辉煌美好。

  小井峪村的改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未来的模样也在一天天的显现,但她并没有忘記曾经她的村民将用文字记录自己故乡的历史,那些古老的遗迹会被保存下来不论是开元寺、古戏台还是千年古槐都将作为小井峪的哋上村史带领村民们追寻过往的故事。每一个城中村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离奇多变,有的悲喜交加故事里的点点滴滴滋养了村中人的成长。尽管城中村会慢慢的消失但是城中村的过去应该被永远惦念,城中村那份不变的历史需要一直铭记

  山西新聞网记者 冯江涛 郭嘉伟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