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3ko7 噬菌斑原位杂交 是什么样的

M13 kO7 Help phage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M13 kO7 Help phage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M13KO7 Helper Phage
M13KO7 Helper Phage
Invitrogen&
&相关应用:
内容加载时出错!
选择定价方案
单价&({{currency}})
{{product.sku}}
也被称为 {{product.formattedSku}}&
{{plan.description}}
{{product.availability.message}}
{{currency}}
Save to list
Create your first list
{{addItemToList.successMessage}}
您所选商品的库存
0" ng-repeat="scProduct in supplyCenter.scProducts">
{{supplyCenter.scName}}({{scProduct.stockOnHand}} 现货供应)
{{supplyCenter.scName}}(缺货)
{{supplyCenter.scName}}
This item is not currently available on-site. Depending on your Supply Center settings you may be able to add the item to cart above else use the Order Non-Stocked Items' tab on the Supply Center home page.
M13KO7 Helper Phage is suitable for use with M13/phagemid hos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sDNA from vectors containing an f1or f1-like origin of replication. Prepared by a modification of the procedure of Vieira and Messing (1), this high-titer helper phage eliminates the need to make and maintain a separate stock of helper phage. It contains the Kmr gene and a p15A origin of replication that allows it to replicate like a plasmid inside the cells. Detailed protoco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s DNA are provided on the product profile. M13KO7 Helper Phage offers:& Convenient preparation of ss DNA from M13 or phagemid vectors& &1 x 1011 pfu/ml
For Research Use Only. Not for use in diagnostic procedures.
Product Size:
Shipping Condition:
内容及储存
Store in ultra-cold freezer (-68 to -85&C).
0 || results.spectraList.length > 0">
0 || results.protocolList.length > 0">
手册和实验方案
0 || results.lullList.length > 0">
0" id="pdp-results-faqs">
0" id="pdp-results-citations">
CNY&395.00
添加至收藏夹
CNY&5,137.00
添加至收藏夹
CNY&2,592.00
添加至收藏夹
Note: You clicked on an external link, which has been disabled in order to keep your shopping session open.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总部):上海市浦东新区新金桥路27号3& 6& 7号楼
电话:86-21-與脂毛噬菌體科相關的文獻報道
醫學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網上藥品郵購信息!
百科詞條: (最后修訂于 23:58:58)[共1059字]摘要:中文名稱脂毛噬菌體科英文名稱Lipothrixviridae分類類型科分類脂毛噬菌體科脂毛噬菌體科成員&&屬種甲型脂毛噬菌體屬(Alphalipothrixvirus)噬熱變形桿菌噬菌體1(Thermoproteustenaxvirus1)乙型脂毛噬菌體屬(Betalipothrixvirus)冰島硫化葉菌線形病毒(Sulfolobusislandicusfilamentousvirus)噬熱變形桿菌噬菌體2(Thermoproteustenax&virus2)噬熱變形桿菌噬菌體3(Thermoproteustenax&virus3)硫還原葉菌病毒DAFV(Desulfurolobus&ambivalensfilamentousvirus)酸菌線狀病毒3型(Acidianusfilamentous&virus3)酸菌線狀病毒6型(Acidianusfilamentous&virus6)酸菌線狀病毒7型(Acidianusfilamentous&virus7)酸菌線狀病毒8型(Acidianusfilamen......&&&
相關文獻:噬菌體表達短肽模擬脂多糖類脂A表位的研究中國免疫學雜志1999年第2期第15卷分子與細胞免疫學作者:鮑永利 富 寧 楊貴貞 于春雷 王 莉單位:白求恩醫科大學基礎免疫學教研室,長春130021關鍵詞:脂多糖;模擬短肽;噬菌體肽庫  中國圖書分類號 R378 R392-33  摘 要 目的:得到擬類脂A的六肽。方法:用抗類脂A的單克隆抗體篩選噬菌體隨機六肽庫,經四輪篩選后進行ELISA檢測,用得到的也進一步證實了以前一些研究發現;C/EBP在維持細胞分化狀態中起著重要作用。另外,我們發現C/EBPα、C/EBPβ在皮脂腺腺體邊緣細胞的胞核中強表達。C/EBPα、C/EBPβ是控制脂肪細胞分化和脂質形成的重要因子,如果我們假設皮脂腺細胞分化和脂質形成的機制與脂肪細胞相似[7]。那么C/EBPα、C/EBPβ也可能是調控皮脂腺細胞分化和脂質新陳代謝的重要因子。C/EBP蛋白對基因轉錄的調控是多甘,微寒。臘月煉凈收用,歷年不壞,反烏頭、梅子。藥肆中或以野豬脂偽充,用之宜審。《炮炙全書》噬菌體表面呈現抗人紅細胞血型A抗原單鏈抗體的研究中國免疫學雜志2000年第5期第16卷分子與細胞免疫學作者:王長軍 唐家琪 李先富 潘秀珍 操敏單位:王長軍(南京軍區軍事醫學研究所,南京210002);李先富(南京軍區軍事醫學研究所,南京210002);潘秀珍(南京軍區軍事醫學研究所,南京210002);操敏(南京軍區軍事醫學研究所,南京210002)關鍵詞:噬菌體表面呈現技術;單鏈抗體;ABO尿乳軸垢肉脂頭皮毛附驢屎熬之主熨風腫瘡○屎汁主心腹卒痛諸疰忤○屎主癥癖胃反吐不止牙齒痛水毒○牝驢屎主燥水○驢屎主濕水一服五合良燥水者畫體成字濕水者不成字○乳甘冷主小兒熱急黃等多服使利○尾下軸垢主瘧水洗取汁和面如彈丸二枚作燒餅瘧未發前食一枚至發時食一枚療瘧無久新發無期者(名醫所錄)【地】〔蜀本云〕驢色類多以烏者為勝今河南山陜北地多有之〔日華子云〕驢肉涼無毒解心煩止風狂釀酒治一切風〔衍義曰〕驢肉食之動日中華傳染病雜志2004Vol.22No.6P.377-380(寧夏)為了建立噬菌體生物擴增法快速測定乙胺丁醇(EMB)耐藥性,并探討其在結核分枝桿菌(MTB)EMB耐藥性測定中的應用價值,研究者應用噬菌體生物擴增法測定102株MTB臨床分離株EMB耐藥性,并與絕對濃度法結果進行比較,對不符合的菌株測定其最低抑菌濃度(MIC)。結果噬菌體法測定102株MTB臨床分離株EMB敏日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Vol.14No.9P.666-6698(西安)為了構建人工進化丙型肝炎病毒(HCV)C和E1區基因噬菌體展示文庫,并進行初步篩選。研究者應用DNA改組技術進行不同基因型的HCVC和E1區基因的人工進化,克隆于噬菌體載體,以輔助噬菌體M13KO7援救后,構建噬菌體展示文庫,應用HCVC和E1區單克隆抗體進行初步篩選。隨機選取篩選后的20個噬菌體克隆,用一.液體培養法1.將指定之寄主細菌以液體培養法于適當溫度下培養,一般培養16~24小時。2.將噬菌體原液100μl與寄主細菌懸浮液300μl均勻混合,靜置15分鐘使其感染。3.將混合液接種至含10ml新鮮液體培養基的試管中,于適當溫度下振蕩培養約8~24小時,培養時間依噬菌體之不同而異。4.將培養液移入離心管中,以10,000rpm(5,000g)離心10分鐘,以沉淀寄主細菌。5.將上清液移至新噬菌體展示技術  80年代中期,Georgep.s在前人對絲狀噬菌體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基礎上首先提出了噬菌體展示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將外源DNA片段插入噬菌體編碼蛋白基因PⅢ或PⅥ中,使外源DNA片段對應的表達產物融合在噬菌體的外殼蛋白中形成融合蛋白,呈現在噬菌體表面。該技術將蛋白質分子的表型和基因型巧妙地結合于絲狀噬菌體這樣一個便于對其進行一系列生化和遺傳操作的載體上,從而大大簡化了蛋白質分子表達病毒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生命體,在控制寄主群落演替、遺傳基因的水平移動、生物進化和地球生物化學循環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細菌病毒(噬菌體)數量上一般是細菌的10倍左右,被認為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病毒類型。盡管噬菌體廣泛存在,但與具有細胞結構的微生物相比,對其基因多樣性研究甚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傳統噬菌體研究依賴于分離培養,但環境中的細菌大多數尚處于難培養狀態,限制了噬菌體的獲得;另一方面也與噬菌體基因中基于CRISPR元件的噬菌體-細菌侵染關系分析流程。右:口腔噬菌體-細菌教材侵染網絡。在復雜的人體環境中,從體表到機體內部都共生著規模龐大的微生物,其群落結構變化與人體健康狀況聯系密切。其中種類豐富、數量巨大的噬菌體能通過塑造菌群結構影響人體健康。但由于人體內的噬菌體過于微小,且缺乏像細菌16SrDNA和真菌ITS一樣的標簽序列,目前人們僅通過少數低通量的分離純化實驗來確定其與細菌宿主的侵染關系日中華腫瘤雜志2005Vol.27No.7P.397-40024(銀川)為了尋找能夠與胃癌腹膜高轉移細胞GC9811-P特異性結合的噬菌體多肽,探索治療胃癌腹膜轉移的新方法。研究者運用噬菌體呈現肽技術,先后用胃癌的腹膜高轉移細胞系GC9811-P和其親本細作者:日中華腫瘤雜志2005Vol.27No.11P.645-64723(上海)為了篩選人源肝癌組織特異性結合短肽。研究者體外培養人源肝癌細胞株BEL-7402,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尾靜脈注射噬菌體12肽文庫至荷瘤裸鼠體內,循環20min后回收腫瘤組織中噬菌體,作者: 奕 何 進 秦慧蓮 何 曦單位:周 鉻 劉康達 龔 奕 何 進 (上海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實驗研究中心,上海200032);秦慧蓮 何 曦 (上海醫科大學免疫學教研室,上海200032)關鍵詞:噬菌體展示技術;基因工程抗體;乙型肝炎X抗原  中國圖書分類號 R371  摘 要 目的:進一步探索重組基因工程抗體在原核系統中有效的活性表達途徑。方法:在已構建的抗HBx單鏈抗體(ScFv)的基礎上,日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Vol.28No.9P.619-62225(重慶)為了探討噬菌體能否殺滅巨噬細胞內恥垢分枝桿菌,并成為減少細胞內活菌量的手段。研究者將體外培養的已感染恥垢分枝桿菌的小鼠腹腔巨噬細胞隨機分為4組:生理鹽水組,噬菌體高劑量組、中劑量組和低劑量組。分別加入生理鹽水0.1ml、10#噬菌體2.1×107噬菌斑形成單位(PFU)、2.1×106PFU和2.1帶尾噬菌體的形態一般從一個空衣殼或者原衣殼開始組裝,然后噬菌體基因組插入到這個預備蛋白殼中。基因組包裝的過程要考慮熵和靜電的作用,以及DNA必須克服的彎曲能。事實上,噬菌體DNA的裝運泵是眾所周知的最強大的生物泵。裝運一般由一個分子馬達驅動,將ATP水解得到的能量轉換為DNA的運動能量。8月6日《結構》(Structure)雜志的封面文章,報道了Morais等人描繪的噬菌體29DNA裝運泵不同部方式。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最新研究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資助下完成。在實驗中,科學家們集中研究了出現在人類和動物體內的黏液保護層。這一保護層既是大量對人類有用的微生物——噬菌體的家園,也是感染的進入點。科學家們從海葵、老鼠等動物以及人體內提取了黏液樣本,發現所有這些樣本內都有噬菌體依附在黏液上。隨后,他們將噬菌體放置在一層能產生黏液的組織的頂端,結果噬菌體同黏液內的糖分噬菌體呈現技術在人抗體庫中的研究策略免疫學雜志2000年第4期第16卷綜述與講座作者:王希良 黃云輝單位:王希良(第三軍醫大學全軍免疫學研究所,重慶 400038);黃云輝(第三軍醫大學全軍免疫學研究所,重慶 400038);朱錫華(第三軍醫大學全軍免疫學研究所,重慶 400038)關鍵詞:噬菌體抗體庫;基因突變;轉基因 朱錫華 審校  [摘 要] 噬菌體呈現抗體庫技術被譽為抗體技術的第三次革命桿菌(B.anthracis)、蠟樣芽孢桿菌桿菌(B.cereus)、短小芽孢桿菌(B.pumilus)、蘇云金芽孢桿菌(B.thuringiensis,Bt)等為人類、動物、植物或昆蟲的病原菌。噬菌體為細菌病毒,它和其編碼的裂解酶在細菌性病害的防治中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同時,在工業發酵中,Bt噬菌體的污染可導致工業發酵的重大減產。近年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高梅影研究員學科組在芽孢桿菌噬菌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站和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站3月2日報道,美國科學家通過對噬菌體進行改造,使其能夠抑制細菌對抗生素的耐受性。如果將其與抗生素聯合使用,還能殺死目前已存在的對抗生素廣泛耐受的細菌。噬菌體是一類寄生并侵害細菌的病毒,又稱細菌病毒。利用感染和殺死細菌的病毒來戰勝傳染的理念可以追溯到大約100年前。但這種療法從未曾在西方使用,當抗生素登上歷史的舞臺,噬菌體療法更受冷落。不斷有細菌對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站和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站3月2日報道,美國科學家通過對噬菌體進行改造,使其能夠抑制細菌對抗生素的耐受性。如果將其與抗生素聯合使用,還能殺死目前已存在的對抗生素廣泛耐受的細菌。噬菌體是一類寄生并侵害細菌的病毒,又稱細菌病毒。利用感染和殺死細菌的病毒來戰勝傳染的理念可以追溯到大約100年前。但這種療法從未曾在西方使用,當抗生素登上歷史的舞臺,噬菌體療法更受冷落。不斷有細菌對應用噬菌體隨機肽庫研究蛋白質抗原表位的進展免疫學雜志2000年第4期第16卷綜述與講座作者:王細文 梁平 韓本立單位:王細文(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肝膽外科,重慶 400037);梁平(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肝膽外科,重慶 400037);韓本立(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肝膽外科中心,重慶 400038)關鍵詞:噬菌體;肽庫;抗原;表位  [摘 要] 蛋白質抗原表位分析在抗原的結構與功能、抗原抗體反應、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MichielVos發現,土壤中的噬菌體能夠根據其周圍細菌的類型而不斷改進他們感染細菌的能力,因此,噬菌體的這種進化方式能夠重構其生存的小范圍內的生態系統。這篇研究報告發表在《Science》雜志上。MichielVos在一塊土地上選取5個點為土壤樣本,每個樣本土壤面積為25cm×25cm。然后從各個樣本中分離出Stenotrophomas細菌及其相關的噬菌體。噬菌體對細菌進行英國劍橋的科學家最近宣稱,在英國的康河里發現的噬菌體病毒可能成為下一代抗生素。  英國劍橋郡威康信托桑格研究所的安娜#8226;托里伯說:“噬菌體把細菌當作感染對象,某些噬菌體僅僅攻擊特定的細菌。因此,通過使用噬菌體病毒攻擊引起疾病的細菌,可以治療細菌感染。這種方法比傳統的抗生素治療更有針對性。”  嚙齒檸檬酸桿菌是大腸桿菌的一個“近親”,人體食物中毒和腸胃感染一般由該桿菌引起,這種細菌也會引起日(醫業網)5歐洲研究人員在6月20日《實驗醫學》雜志(JExpMed2005)上報告,一種噬菌體可能是觸發因子,它使得通常無害的常見腦膜炎雙球菌侵入到血流、穿過血腦屏障并引起腦膜炎。“我們已證明噬菌體增加了共生菌腦膜炎雙球菌的活性,使它有了致病性”,法國巴黎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所的納西夫(XavierNassif)告訴路透社記者。“世界上絕大多數腦膜炎球菌病是由少數高侵入性細年06月12日中華腫瘤雜志2005Vol.27No.11P.645-64723(上海)為了篩選人源肝癌組織特異性結合短肽。研究者體外培養人源肝癌細胞株BEL-7402,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尾靜脈注射噬菌體12肽文庫至荷瘤裸鼠體內,循環20min后回收腫瘤組織中噬菌體,同時取正常對照組織進行噬菌體效價測定和免疫組化觀察。將回收的噬菌體擴增、純化,并以此作為起始物進行下一輪篩選。經過3輪體內篩選,得到日中華腫瘤雜志2006Vol.28No.10P.728-732(上海)為了構建重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噬菌體疫苗,并觀察其抗腫瘤效果。研究者將雞源EGFR膜外部分的5個基因片段插入T7噬菌體表達系統中,EGFR蛋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達在噬菌體的外殼蛋白10B上,從而構建成噬菌體疫苗。Westernblot方法檢測噬菌體殼蛋白的EGFR表達,ELISA方法檢測免疫小鼠血日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Vol.14No.8P.561-5648(重慶)為了用T7噬菌體篩選系統篩選丙型肝炎病毒非結構蛋白(NS)3的相互作用蛋白。研究者應用T7噬菌體展示技術,以通過原核表達的方式得到的丙型肝炎病毒NS3為靶分子,對噬菌體人肝細胞cDNA文庫進行篩選,對篩選到的克隆進行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研究。結果經鑒定得到2個陽性克隆,并確定能與丙型肝炎病毒NS3相互作小時。2.取300μl寄主細菌懸浮液加入5ml冷卻至45℃的0.7﹪瓊脂培養基中,均勻混合后立即平鋪于已凝固的1.8﹪瓊脂培養基上,并靜置30分鐘以上使其凝固。3.以1%peptone為稀釋液,將噬菌體原液做10倍序列稀釋,一般稀釋至107倍即可。4.將平板劃分為八個區域,以pipetman取不同稀釋倍數之噬菌體稀釋液各1μl,分別接種于不同的區域上。5.將平板置于適合的溫度下,一般培養8~24硫氰酸鹽洗脫法測定噬菌體抗體的相對親和力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0年第4期第20卷基因工程抗體作者:王剛 王琰單位:100037北京,解放軍海軍總醫院關鍵詞:抗體親和力;噬菌體抗體;硫氰酸鹽洗脫法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種測定噬菌體抗體相對親和力的方法。方法 參照硫氰酸鹽洗脫法測定完整抗體分子和Fab段相對親和力的方法,在ELISA實驗中以酶標抗M13為二抗檢測5個單克隆噬菌體抗體的相對【摘要】目的探討噬菌體法進行結核桿菌快速培養的特異性及敏感性以及該方法與傳統方法的同源性。方法應用噬菌體法進行結核分支桿菌、牛分支桿菌以及非結核分支桿菌的培養;同時應用噬菌體法與傳統的羅氏培養法進行結核菌培養及藥敏測定。結果該方法檢出最低濃度為103CFU/ml,特異性達到100%,藥敏實驗同傳統方法的符合率為83.3%,臨床涂陽培陽標本18例,本法陽性16例,檢出率為88.8%,涂陰培陽標本1單分子熒光偏振(fluorescencepolarization)和“磁鑷子”將幫助研究人員對噬菌體進行控制。這項技術不僅有望使二十世紀上半期出現的,在抗生素出現后又衰落的治療傳染病的措施重獲青春,而且對治療會感染人類的皰疹和腺瘤病毒提供了新思路。噬菌體是一類感染、殺死細菌的病毒,其本身含有一個不定的遺傳密碼,能夠應對細菌隨時進化出的抗性,這是被動的抗生素所不具備的。面對致命性細菌,如EschehepatitisGantigenicepitope  自1985年美國Missouri大學Smith博士首先建立噬菌體表面展示技術(phagedisplaytechniques,PDT)以來,這一技術在研究分子間相互識別,如抗原-抗體、配體-受體、酶-底物等諸多領域已充分顯示其獨特的優勢[1]。該技術是以經過改建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農業生命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選擇噬菌體雞尾酒療法來防治致命的葡萄皮爾斯病。這項成果可能揭開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美國葡萄酒行業新的一頁。該研究發表在學術期刊PLOSONE上,描述了四種噬菌體的應用。它們被確認為有能力攻擊可導致葡萄和其他幾種植物巨大災難的細菌。噬菌體是一種攻擊細菌的病毒。因為它們在環境中很豐富,科學家嘗試了解更多不同類型的噬菌體和具有攻擊能力的特定噬菌體。農業生命研究uralengineeringofaphagelysinthattargetsGram-negativepathogens”,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一種工程改造的細胞溶解酶可以殺滅革蘭氏陰性致病菌。噬菌體是一種可以感染細菌具有多產能力的病毒,隨著噬菌體感染細菌最終可以引起大多數細菌的死亡。自從噬菌體在1910年被發現以來,其用于治療細菌感染的潛力被許多科學家不斷發掘著;當然目前來說噬菌體療法剛剛起摘 要:目的:從噬菌體隨機6肽文庫中篩選IL-6抗體的識別表位。方法:利用具有IL-6中和活性的單抗C220篩選呈現于絲狀噬菌體表面P3蛋白的隨機6肽文庫。結果:從噬菌體隨機6肽文庫中篩選出36株可與單抗特異結合的噬菌體克隆,其中多數克隆呈現核心序列SWLR,該序列與IL-6的序列具有一定同源性。競爭結合實驗和Western印跡分析,帶有SWFNLR和HSWLRY小肽的2株噬菌體克隆可與IL-6【摘要】血栓是血液成分在血液循環中于血管或心臟內膜表面形成的血液凝塊或沉積物,導致循環障礙。噬菌體展示技術是將編碼外源編碼序列插入改建噬菌體載體的外殼蛋白基因中,以融合形式共同表達與噬菌體表面的一種技術,是一種高效的篩選體系。本文簡介了相關方面的技術運用與研究進展。【關鍵詞】血栓與止血;噬菌體展示技術;血栓形成;綜述 【Abstract】Thrombosisisabloodcomponentwh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觀察到了單個病毒通過導入自身DNA感染單個細菌的過程,并且對DNA轉移速度進行了檢測。通過研究噬菌體感染細菌的過程,研究人員發現決定噬菌體DNA轉移速度的是宿主細胞而非病毒遺傳物質的量。該文章發表在CurrentBiology雜志的網站上。“我們的實驗能夠觀察單個病毒感染單個細菌的過程,”該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加州理工學院的生物物理學和生物學教授RobPhillips說,用噬菌體抗體庫分離NK細胞抑制受體特異性的ScFv片段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9年第2期第19卷基因工程抗體作者:喬旭剛 汪明春 AndreasZiegler BarbaraUchanska-Ziegler單位:喬旭剛(510632廣州,暨南大學醫學院血液病研究室);汪明春(深圳紅十字會醫院血液科);AndreasZiegler,BarbaraUchanska-Ziegler(Immungt,MDR)與廣泛耐藥性(Extensivelydrug-resistant,XDR)結核桿菌菌株的大量出現,給結核病的治療帶來了嚴重困難。因此,亟待開發新型抗結核藥物來克服結核桿菌的耐藥性問題。噬菌體作為一種真細菌的病毒,可以有效地與宿主細菌相互作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賴仞研究員課題組推測結核桿菌噬菌體可產生相關功能物質與結核桿菌相互作用、甚至直接抑制或者殺滅結核桿菌。他們從結核桿菌噬菌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賴仞領導的課題組,從結核桿菌噬菌體中識別出一小分子多肽。該抗菌肽有望成為一種治療結核桿菌感染的輔助藥物,或作為研發抗結核藥物的模板。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聯合會雜志》。據介紹,結核病由人類重大病原菌結核桿菌感染引起,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過結核桿菌。結核病的死亡率在單因素的感染性疾病中位居第二,每年有接近200萬人死于結核病,并有900萬新增感染病例。近年將等摩爾量的VH,VL交聯形成單鏈抗體可變區片段(ScFv)。經NotⅠ、SfiⅠ雙酶切后,在T4連接酶的作用下與經同樣雙酶切的pCANTAB5E載體相連,轉化入大腸桿菌TG1以構建鼠抗內毒素單鏈噬菌體抗體庫。在援救噬菌體抗體庫后,用內毒素淘篩特異性的ScFv,富集的噬菌體陽性克隆重新感染TG1。然后在96孔板分別援救單個含特異性ScFv的TG1菌落,最后隨機挑選出190個菌落經間接ELISA檢霍亂弧菌中存在不含霍亂毒素基因的噬菌體CTXΦ基因組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9年第3期第19卷細菌學作者:闞飆 祁國明 劉延清 劉彩蓮 高守一單位:102206北京,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衛生部醫學分子細菌學重點實驗室關鍵詞:霍亂弧菌;霍亂毒素;CTXΦ基因組  【摘要】 目的 近年研究發現產毒霍亂弧菌的毒素基因ctxAB由其溶原性噬菌體CTXΦ編碼,這種絲狀噬菌體可攜帶【摘要】目的對比塵肺結核痰標本涂片、培養和噬菌體裂解試驗在煤工塵肺結核病人中檢測方法的比較。方法對我科100例已確診煤工塵肺結核應用痰涂片、BACTEC培養和噬菌體裂解試驗同步檢測,對比其檢驗結果。結果8例涂陽培陽,12例涂陰培陽的噬菌體裂解試驗均為陽性,80例涂陰培陰標本陽性36例、陰性44例。結論結核噬菌體裂解試驗可以快速鑒定結核分支桿菌且比涂片、培養更敏感。【關鍵詞】噬菌體;煤工塵肺;結核噬菌體隨機肽庫的應用免疫學雜志2000年第5期第16卷綜述與講座作者:李華 朱錫華單位:李華(全軍免疫學研究所,第三軍醫大學免疫學教研室,重慶 400038);朱錫華(全軍免疫學研究所,第三軍醫大學免疫學教研室,重慶 400038)關鍵詞:肽庫;噬菌體呈現  [摘 要] 生物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是一切生命現象的基礎。近年來,噬菌體隨機肽庫已成為探索受體與配體之間相互作用結合位點、尋求高親和力生物活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自然》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利用噬菌體,在實驗室中讓生物分子的進化速度提高了100倍。新研究有望讓制藥業使用實驗室培育出來的蛋白質、核酸和其他成分按需制藥。  該研究的領導者、哈佛大學化學和生化教授戴維·劉說,大多數現代藥物都由有機小分子制成,但某些情況下,蛋白質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可能更適合用來制藥。但這種生物大分子如何快速地制造一直是一大難題,新研究提館#8226;病原體》(PLoSPathogens,00888)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孫寶林研究組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了金黃色葡萄球菌可選擇性σ因子σH參與調控原噬菌體在宿主基因組上整合和外切的過程。原噬菌體是病原菌重要的可移動基因元件之一,常攜帶有大量毒力相關基因,直接影響了病原菌的致病力強弱。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臨床感染和食品工業污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孫寶林研速診斷和耐藥性檢測,是早期發現和控制結核病的有效手段。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胡忠義教授領銜的課題組歷時5年多,在國內首先將基因芯片技術用于耐多藥結核桿菌的快速檢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改良噬菌體檢測技術,實現了2~3天獲得結核病細菌學診斷、當天獲得耐藥性基因診斷、1~2周內獲得耐藥性細菌型診斷,比常規方法提早了6~8周。    結核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傳染病,也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人源性漢坦病毒噬菌體抗體基因的篩選、測序和表達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9年第1期第19卷出血熱作者:侯穎春 楊為松 白雪帆 許國雙 李光玉單位:侯穎春(710032 西安,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老年病科);楊為松 白雪帆 許國雙 李光玉(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傳染病科)關鍵詞:噬菌體;抗體;漢坦病毒;DNA;單鏈;免疫球蛋白可變區  【摘要】 目的 為了獲取人源性HFRS基因工程抗體。方法 直應用噬菌體隨機肽庫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B細胞抗原表位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9年第1期第19卷病毒學作者:杜勇 王海濤單位:100071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關鍵詞:肝炎病毒;丙型;病毒核心蛋白質類;抗原決定簇;噬菌體;肽;基因文庫  【摘要】 目的 探索利用特異多克隆抗體結合噬菌體遞呈(phagedisplay)隨機肽庫,進行病原體蛋白質的B細胞抗原表位研究。方法 采λ-噬菌體基因表達的高分辨率圖譜λ-噬菌體作為一種被廣泛研究的有機體,已經成為研究基因調控的最簡單模式菌株。無論是基因表達的集中研究還是現代矩陣雜交技術的應用,都闡明了λ-噬菌體在生長過程中基因功能的復雜性。最近興起了一種核糖體圖譜新技術,通過捕捉細胞內核糖體的瞬間翻譯位點來為大家提供更細致和精準的基因表達圖譜。近日,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江會鋒研究組運用核糖體圖譜技術獲得了λ-噬菌體基因
特別提示:本文內容為開放式編輯模式,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后再引用。對于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
關于醫學百科 | 隱私政策 | 免責聲明
鏈接及網站事務請與Email:聯系
編輯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13ko7辅助噬菌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