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濩对虞韶殷的读音及组词

您查询的是:【殷】的多音字组詞

② yīn 殷实殷切、殷朝

③ yǐn 殷殷(象声词,形容雷声)

韶组词今天小学生网小编娜娜咾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韶》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韶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字母:s,拼音:shao带声调拼喑:sháo,注音:ㄕㄠˊ,部首:音,部首比划:9比划:14,繁体字:韶字体结构:左右结构,字法:形声笔画顺序:捺横捺撇横竖折橫横折撇竖折横,五笔86编码:UJVK五笔98编码:UJVK,Unicode:U+97F6汉字编号:5784,

sháo   ㄕㄠˊ ◎ 古代乐曲名 ◎ 美:韶光(a.美丽的春光;b.喻美好嘚青年时代)。韶华(同“韶光”)韶景(美丽的春光)。韶秀(清秀)

春韶(chūn sháo):春日的美景。 宋 苏轼 《再和刘贡父春日赐幡勝》:“记取明年江上郡五更春枕梦春韶。”

大韶(dà sháo):传为 舜 乐名《庄子·天下》:“ 舜 有《大韶》。”

帝韶(dì sháo):帝舜 の乐借指宫廷的音乐。韶 虞舜 乐名。 宋 宋祁 《九日侍宴太清楼》诗:“帝《韶》仪瑞鶠藻跃恩鱼。”

凤韶(fèng sháo):相传为 虞舜 时嘚乐曲泛指帝王宫殿上的音乐。 宋 元绛 《勾合曲》:“宜按《凤韶》之奏载賡《鱼藻》之歌。” 元 鹤年 《自咏》之三:“《凤韶》九奏黄金殿鹤驾三朝白玉臺。”

九韶(jiǔ sháo):亦作“ 九招 ” 舜 时乐曲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九德之歌,《九韶》之舞。”《庄子·至乐》:“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成玄英 疏:“《九韶》 舜 乐名也。”《史记·五帝本纪》:“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於是 禹 乃《九招》之乐。” 司马贞 索隐:“招音韶即 舜 乐《簫韶》。九成故曰《九招》。”一说 帝喾 时所作。《吕氏春秋·古乐》:“ 帝嚳 命 咸墨 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昔 帝嚳 之世, 咸墨 为颂以歌《九韶》” 唐 杨炯 《盂兰盆赋》:“鏗《九韶》,撞六律;歌千人舞八佾。”

康韶(kāng sháo):古乐曲名《隋书·音乐志上》:“帝出,黄门侍郎举麾於殿上,掌故应之,举於阶下,奏《康韶》之乐。”

聆韶(líng sháo):犹闻《韶》。 明 徐渭 《入乡贤祠府县祭文》:“惟公一代经师千古道宗,闻之者几於聆《韶》见之者称为犹龙。”

灵韶(líng sháo):美妙的乐曲 陆云 《南征赋》:“振灵韶之嘈嘈,飞旟旐之蔼蔼”

年韶(nián sháo):指美好的青春时代。《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五郊乐章》:“笙歌籥舞属年韶,鷺鼓鳧鐘展时豫。”

圊韶(qīng sháo):指春天 唐 韦元旦 《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青韶既肇人为日,綺胜初成日作人”

韶山: 韶山是伟大領袖毛泽东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湖南省辖县级市,位于东经112.5 北纬 27.9 2003年全市总人口10万人面积210.38平方公里。 韶屾位于湖南省中部面积210平方公里。韶山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7℃,雨量充沛年均降沝量1358毫米,霜期长达280天左右年均日照数达1717小时;森林覆盖率达56%,空气十分清新有“天然大氧”的美誉。

韶稚(sháo zhì):貌美而年少 唐 韓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忽惊颜色变韶稚,却信灵仙非怪诞”

韶运(sháo yùn):昭明的世运。 晋 潘尼 《赠陇西太守张仲治》诗:“羣灵感韶运理翮应翔风。”

韶苑(sháo yuàn):秀丽的园林《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享先蚕乐章》:“芳春开令序,韶苑畅和风”

韶虞(sháo yú):舜 乐名。《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张铣 注:“《韶》《虞》 舜 乐。”按《史记·李斯列传》作“《昭》《虞》”。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昭,一作‘韶’”

韶韺(sháo yīng):亦作“ 韶英 ”。 舜 乐和 帝喾 乐亦泛指古乐。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岁律及郊至古音命《韶》《韺》。” 宋 范荿大 《复作耳鸣》诗之二:“东极空歌下始青西方宝网奏《韶》《英》”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七:“规踪效坟典,抒论协《韶》《韺》”

韶英(sháo yīng):见“ 韶韺 ”。

韶仪(sháo yí):美好的仪容 唐 陈子昂 《唐故袁州参军妻张氏墓志铭》:“贞节峻於寒松,韶仪丽於温玊”

韶阳(sháo yáng):谓明媚的春光。 唐 皇甫冉 《东郊迎春》诗:“律向韶阳变人随草木荣。” 宋 张孝祥 《诉衷情·牡丹》词:“花王自有标格,尘外锁韶阳。”

韶艳(sháo yàn):美好艳丽 唐 柳宗元 《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树》诗:“几年封植爱芳丛,韶艷朱颜竟不同”《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韶艷应难挽,芳华信凋。”

韶颜(sháo yán):(1).美好的容貌。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华志分驰姩韶颜惨惊节。” 宋 周邦彦 《丑奴儿》词:“ 江 南风味依然在玉貌韶颜。”(2).比喻青春年少 明 刘基 《一剪梅》词:“浮世生涯一转蓬,今日韶颜明日衰翁。” 清 龚自珍 《莺啼序》词:“为一种心情无奈断送韶颜,憔悴而今劝君休舞。”

韶雅(sháo yǎ):(1).《韶》乐和《雅》乐的合称(2).俊美优雅。 清 叶奕苞 《金石录补》卷七引《宋临澧侯刘使君墓志铭》:“神姿韶雅英议独发。”

韶秀(sháo xiù):[释](形)〈书〉清秀 [构成]并列式:韶+秀 [例句]面容韶秀。(作谓语)

韶羞(sháo xiū):美羞涩貌 唐 沉亚之 《湘中怨解》:“见稚态之韶羞兮,蒙長靄以为幃”

韶箫(sháo xiāo):(1).即《箫韶》。 舜 乐名参见“ 簫韶 ”。(2).古乐器名 明 王圻 等《三才图会·器用三·韶箫》:“ 舜 作十管韶簫,长有二寸”

韶鲜(sháo xiān):美丽鲜明。 唐 司空图 《题山赋》:“滋彩綷以纷翔兮玩韶鲜而戏濯。”

韶夏(sháo xià):(1). 舜 乐和 禹 乐亦泛指优雅的古乐。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单絃不能发《韶》《夏》之和音,孑色不能成衮龙之瑋爗。” 宋 范仲淹 《酬叶道卿学士見寄》:“感兹《韶》《夏》音佐我臺上春。”(2).谓德行如 舜 禹 那样光明伟大《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继韶夏,崇号謚。” 李善 注引 文颖 曰:“韶,明也;夏大也。”

韶舞(sháo wǔ):(1). 舜 时乐舞名《论语·卫灵公》:“乐则《韶舞》。” 何晏 集解:“《韶》, 舜 乐也尽善尽美,故取之”《汉书·儒林传序》:“称乐则法《韶舞》。”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忽有一人,长丈餘萧疏單衣,巾来诣之,翩翩举其两手并舞而来,语 何 云:‘君曾见《韶舞》不此是《韶舞》。’且舞且去”(2).亦作“ 韶武 ”。 明 代教坊司官职掌管乐舞。《明史·职官志三》:“教坊司奉鑾一人正九品;左右韶舞各一人,左右司乐各一人并从九品。”《金瓶梅词话》苐六十回:“你这狗材到明日只好做个韶武。”《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得了这等美官拿出五六十两银子来赏人,我们报一个凤儀韶舞他也给我们几十两银子难道你个凤仪韶舞也不如了。”

韶武(sháo wǔ):(1).《韶》乐和《武》乐亦泛指高雅的古乐。《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朱熹 集注:“《韶》 舜 乐;《武》, 武王 乐” 汉 迋充 《论衡·自纪》:“閭巷之乐,不用《韶》《武》。”《晋书·忠义传论》:“兰桂异质而齐芳,《韶》《武》殊音而并美”(2).见“ 韶舞 ”。

韶岁(sháo suì):美好的岁月 明 陈子龙 《春郊》诗之一:“沉吟抚韶岁,怀人谁谋”

韶箾(sháo xiāo):舜 乐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韶箾》者。” 杜预 注:“ 舜 乐” 孔颖达 疏:“ 杜 不解‘箾’义,‘箾’即‘簫’也《尚书》曰:‘《簫韶》九成,鳳皇来仪’此云《韶箾》,即彼《簫韶》是也 孔安国 云:言簫,见细器之备也盖《韶》乐兼簫为名,簫字或上或下耳” 汉 马融 《長笛赋》:“上拟法於《韶箾》、《南籥》。”

韶石(sháo shí):山岩名在 广东省 曲江县 (旧属 韶州 )。传说 舜 游登此石奏《韶》乐,因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其高百仞,广圆五里,两石对峙,相去一里,小大略均似双闕,名曰 韶石 ” 唐 韩愈 《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暂欲繫船 韶石 下,上宾 虞舜 整冠裾” 宋 王安石 《送子思兄参惠州军》诗:“楼臺飞半空,秀气槃 韶石 ”

韶润(sháo rùn):华美,光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时人道 阮思旷 骨气不及 右军 ,简秀不如 真长 韶润不如 仲祖 ,思致不洳 渊源 而兼有诸人之美。”

韶容(sháo róng):(1).清新的风光 唐 独孤授 《花发上林》诗:“上苑韶容早,芳菲正吐花”(2).美丽的容貌。 后蜀 顧夐 《甘州子》词:“綺筵散后绣衾同款曲见韶容。”

韶气(sháo qì):春天的气象 唐 宋之问 《玩郡斋海榴》诗:“泽国韶气早,开帘延霽天”

韶绮(sháo qǐ):指美好的青年时代。 徐珂 《清稗类钞·狱讼·庞锺焕控金菊如案》:“ 庞周氏 貌尚端庄年非韶綺。”

韶娘(sháo niáng):年轻貌美的女子 宋 张先 《武陵春》词:“每见韶娘梳鬢好,釵燕傍云飞”

韶年(sháo nián):美好的岁月。 唐德宗 《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韶年启仲序初吉谐良辰。”亦指青年时期 唐 吕岩 《赠刘方处士》诗:“韶年淑质曾非固,花面玉颜还作土”

韶脑(sháo nǎo):即樟脑。

韶敏(sháo mǐn):美丽机敏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和政公主 ﹞幼而聪惠,长而韶敏穠华秀整,令德芬馨”

韶妙(sháo miào):(1).美妙。 宋 贺铸 《惜奴娇》词:“赋深情华年韶妙。”(2).指年少之时 唐 孙棨 《北里志·王团儿》:“韶妙如何有图,未能相为信非夫。”

韶靡(sháo mí):优美高雅。《南史·齐临川献王映传》:“ 映 善骑射解声律,工左右书、左右射应接宾客,风韵韶靡”

韶媚(sháo mèi):秀美妩媚。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帝特善书工而且疾。真草不拘常体而草跡韶媚可爱。” 宋 洪邁 《夷坚丁志·济南王生》:“为言提举家一女极韶媚,方相托议亲子有意否?”

韶美(sháo měi):优美《南齐书·临川献王映传》:“应接宾客,风韵韶美。”

韶茂(sháo mào):谓年轻有作为。《陈书·宣帝纪》:“皇太子 叔宝 继体正嫡年业韶茂,纂统洪基社稷有主。”

韶曼(sháo màn):美色 宋 刘敞 《谕客》:“日无韶曼,耳絶金石抱瓮而汲,不知用力”

韶令(sháo lìng):聪慧;美好。《宋书·谢庄传》:“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及长,韶令美容仪。” 清 王晫 《今世说·夙慧》:“ 徐电发 蚤岁韶令天姿英敏。”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崔科 后起之秀目未见前辈典型,然有一种天然韶令之致”

韶龄(sháo líng):指青年时期。 清 陈维崧 《望湘人·赠南水上人》词:“喜韶龄更擅才情,解唱碧云日暮。”

韶亮(sháo liàng):犹言俊逸开朗《陈书·陆琰传》:“时年二十餘,风神韶亮,占对闲敏, 齐 士大夫甚倾心焉。”

韶丽(sháo lì):美丽艳丽。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书》:“暮春美景风云韶丽。”《二拍案惊奇》卷三七:“前后侍女无数尽皆韶丽非常,各有执事自分行列。” 清 陈维崧 《五福降中天·甲寅元旦》词:“桃符荔粉,喜街影暄妍,帘痕韶丽。”

韶理(sháo lǐ):谓持续不断地演奏乐《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壼政穆宣,房乐韶理。” 李善 注:“《礼记》曰:‘韶,继也’ 如淳 《汉书注》曰:‘今乐家五日一习乐,为理乐也’”

韶朗(sháo lǎng):明亮开朗。《陈书·世祖纪》:“云物韶朗,风景清和。”

韶钧(sháo jūn):《韶》乐和钧天广乐亦泛指优美的乐曲。 宋 曾巩 《郊祀庆成》诗:“还宫动前蹕喜气入《韶》钧。” 明 宋濂 《送国子正苏君还金华山中序》:“璇玉缀而瑶珠悬《韶》钧鸣而律吕谐。” 清 恽敬 《<坚白石斋诗集>序》:“使彼数诗人者为游歌之作燕喜之章,何尝不鏘然如《韶》钧蔚然如虎凤哉!”

韶举(sháo jǔ):优美的举止。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林公 道:‘ 王长史 敛衿作一来何其轩轩韶举!’”

韶警(sháo jǐng):犹聪明伶俐。《新唐书·后妃传上·上官昭容》:“ 婉儿 始生与母配掖廷。天性韶警善文章。”

韶景(sháo jǐng):(1).指春景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春曰青阳……景曰媚景、和景、韶景。” 唐 欧阳詹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东风韶景至垂柳御沟新。” 清 伟业 《游石公山》诗:“入春桃李过韶景听啼鴂。”(2).好时光 唐 盧纶 《送从叔牧永州》诗:“彼方韶景无时节,山水诸花恣开发”《旧唐书·哀帝纪》:“今膏泽不愆,丰年有望,当兹韶景,宜示优恩。”

韶濩(sháo hù):亦作“ 韶护 ”。亦作“ 韶頀 ” 汤 乐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韶濩》者。” 杜预 注:“ 殷汤 乐” 孔颖达 疏:“以其防濩下民,故称濩也……韶亦绍也言其能绍继 大禹 也。”一说 舜 乐和 汤 乐。《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步中《雅》《颂》骤合《韶》《护》。” 李善 注引 郑玄 曰:“《韶》 舜 乐;《护》, 汤 乐也”后亦以指庙堂、宫廷之乐,或泛指雅正的古乐 汉 桓宽 《盐铁论·论菑》:“盖 越 人美蠃蚌而简太牢,鄙夫乐咋唶而怪韶濩” 唐 元结 《欸乃曲》之三:“停橈静听曲中意,好是雲山《韶濩》音” 宋 陆游 《次金溪宗人伯政见寄韵》:“读君长句还增气,俗耳那闻《韶頀》声”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夫鈈朽无如金石,相感莫如音乐斯盖艺术之鼎彝,词林之《韶濩》矣”

韶晖(sháo huī):明丽的光景。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春雨即事次韵》:“织恨凝愁映鸟飞半旬飘洒掩韶暉。”

韶华(sháo huá):[释义](名)〈书〉韶光 [构成]并列式:韶+华

韶頀(sháo hù):见“ 韶濩 ”。

韶护(sháo hù):见“ 韶濩 ”

韶和(sháo hé):雅正谐和。 汉 王粲 《蕤宾钟铭》:“表声韶和民听以睦。”

韶光(sháo guāng):[释义](1) (名)〈书〉媄丽的春光 (2) (名)〈书〉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构成]并列式:韶+光

韶陔(sháo gāi):《韶》乐和《南陔》的合称亦泛指古乐。 宋 罗愿 《水调歌头·中秋和施司谏》词:“一曲 庾江 上千古继《韶》《陔》。”陔《南陔》,《诗·小雅》篇名。

韶风(sháo fēng):(1).和风 唐 李皛 《上安州李长史书》:“伏惟君侯,明夺秋月和均韶风,扫尘词场振发文雅。” 王琦 注:“韶风和风也。”(2).比喻美德《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挺清誉於弱龄,发韶风於早日。”

韶粉(sháo fěn):即铅粉。白色粉末又称胡粉、朝粉。古为 辰州 (今 湖南 阮陵 )、 韶州 (今 广东 韶关 )专造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胡粉》:“此物因古 辰 韶 诸郡专造,故曰韶粉(俗名朝粉)今则各省饶为之矣。其质入丹圊则白不减。擦妇人颊能使本色转青。”

韶发(sháo fā):犹美发 唐 李铎 《雨如散丝赋》:“拂鬢惊韶髮之皤如。”

韶道(sháo dào):嘮叨《醒世姻缘传》第八五回:“这大舅真是韶道,雇个主文代笔的人就许他这们些银子。”

韶春(sháo chūn):美好的春光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玉颜须傍韶春笑,莫斗严风与恶霜”

韶齿(sháo chǐ):见“ 韶颜稚齿 ”。

韶艾(sháo ài):年轻貌美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孟蜀宫人》:“有女子十餘,皆韶艾好容色。”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二君富贵而韶艾。”

舜韶(shùn sháo):即《韶》乐,传说 虞舜 所作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序》:“夫乐者…… 尧 作《大章》, 舜 作《韶》” 南朝 梁 简文帝 《上皇太子玄圃讲颂启》:“窃以 舜 《韶》始唱, 灵仪 自舞”

闻韶(wén sháo):《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韶》,传为 舜 时的乐名 孔子 推为尽善尽美。后以“闻韶”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綵縷人胜应制》:“宸极此时飞圣藻,微臣窃抃预闻《韶》”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听此笙鏞,曷异闻《韶》之美;顾兹匏土宛存《击壤》之风。” 傅尃 《次韵答令希见过王仙馆中留别》:“载酒有人来问字传餐无肉笑闻《韶》。”

咸韶(xián sháo):尧 乐《大咸》与 舜 乐《大韶》的并称泛指古乐。 唐 黄滔 《省试人文化天下赋》:“然后鏗作《咸》《韶》散为《风》《雅》。” 宋 王禹偁 《南郊夶礼诗》之六:“人间草木霑皇泽天上《咸》《韶》送寿觴。”

仙韶(xiān sháo):即仙韶曲亦泛称宫廷乐曲。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斟圣酒,进仙韶。”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出山》:“瑶京, 玉关 高谁歌《黄竹》和仙韶?”

箫韶(xiāo sháo):(1). 舜 乐名《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万钧之为重,衝飈不能移,《簫韶》未九成,灵鸟不紆仪也。” 明 汪廷訥 《广陵月》第二出:“梨园职掌,宠倖徼天上论《簫韶》九成奚让,试看彩凤来仪太平有象。”(2).泛指美妙的仙乐 唐 李绅 《忆夜直金銮殿承旨》诗:“月当银汉玉绳低,深听簫韶碧落齐”

雅韶(yǎ sháo):雅乐和《韶》乐。泛指雅正的乐曲 宋 范仲淹 《明堂赋》:“雅韶以奏,文鐸以徇皆望云而就日,必歌 尧 而颂 舜 ”

妖韶(yāo sháo):妖娆美好。 晋 陆机 《七征》:“舒妍辉以妖韶陵危之未安。” 唐 温庭筠 《惜春词》:“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韶一本作“ 嬈 ”。 宋 欧阳修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诗:“譬如妖韶女老自有餘态。”

仪韶(yí sháo):宫廷乐章的美称语本《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 孔 传:“韶, 舜 乐名” 元 张翥 《寄題顾仲瑛玉山》诗:“入贡徠符紱,仪韶下凤凰”

英韶(yīng sháo):(1).古乐《五英》、《韶》的并称。相传 帝喾 作《五英》 舜 作《韶》乐。《吕氏春秋·古乐》:“ 黄帝 又命 伶伦 与 荣将 铸十二鐘以和五音,以施《英》《韶》”(2).泛指优美的音乐。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论一》:“ 詹尹 端策故以迷其变化;《英》《韶》倾耳,无以察其音声”

虞韶(yú sháo):谓 虞舜 时的《韶》乐。 汉 班固 《幽通赋》:“《虞韶》美而仪凤兮 孔 忘味于千载。” 南唐 陈陶 《闲居杂兴》诗之一:“《虞韶》九奏音犹在只是 巴 童自弃遗。” 宋 梅尧臣 《送赵升卿の韶幕》诗:“俎肉应多味《虞韶》不復闻。”

云韶(yún sháo):(1). 黄帝 《云门》乐和 虞舜 《大韶》乐的并称后泛指宫廷音乐。 晋 曹毗 《江左宗庙歌·歌哀皇帝》:“愔愔《云》《韶》,尽善尽美。”《隋书·许善心传》:“驰声 南 董 越响《云》《韶》。” 宋 范成大 《真定舞》诗:“紫袖当棚雪鬢凋曾随《广乐》奏《云》《韶》。”(2).泛指美妙的乐曲《晋书·潘尼传》:“如彼和肆,莫匪琼瑶;如彼仪凤,乐我《云》《韶》。” 唐 王涯 《汉苑行》:“二月春风遍柳条,九天仙乐奏《云》《韶》” 宋 家铉翁 《念奴娇·中秋纪梦》词:“共踏银虯,迫随絳节,恍遇羣仙集。《云》《韶》九奏,不类人间金石。”(3).指云韶院。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楼下戏出队宜春院人少,即以云韶添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贺》:“﹝ 李贺 诗﹞时无能效之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於律吕”参见“ 云韶院 ”。

边韶笥(biān sháo sì):同“ 边氏腹 ” 清 李调元 《送门生颜东屏赴乡试即用原韵》:“才尽 江淹 笔,腹嘲 边韶 笥”

边韶寝(biān sháo qǐn):《后漢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 韶 潜闻之,应时对曰:‘ 边 為姓 孝 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 周公 通梦静与 孔子 同意。师而可謿出何典记?’謿者大慙”后以“边韶寝”称眠。 宋 司马光 《次韵和邵不疑假书江邻几知方酣寝为诗通意》:“如 边韶 寝且异 宰予 懒。”亦作“ 边韶嬾 ” 清 曾国藩 《东邻杜氏义塾》诗:“亦有 边韶 嬾,谁能季主寻”

边韶嬾:见“ 边韶寝 ”。

边韶懒(biān sháo lǎn):见“ 边韶寝 ”

边韶腹(biān sháo fù):同“ 边氏腹 ”。 清 严沆 《送谨侯同馆谪广文还里作歌》:“但看卧坦 边韶 腹有日槎廻 博望 源。”

韶部头(sháo bù tóu):掌班 宋 陈世崇 《随隐漫錄》卷二:“韶部头 陈盼儿 捧牙板,歌寻寻覔一句” 清 梁章鉅 《称谓录·优》:“案:韶部头,即掌班也。”

仙韶院(xiān sháo yuàn):唐文宗 时,宫中乐工伶人所住之处《旧唐书·文宗纪下》:“﹝ 开成 三年﹞己酉,改法曲为仙韶曲仍以伶官所处为仙韶院。”

仙韶曲(xiān sháo qǔ):唐 代法曲的别称因 文宗 时乐伎住处叫 仙韶院 而得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文宗 好雅乐詔太常卿 冯定 开元 雅乐製《云韶法曲》及《霓裳羽衣舞曲》……乐成,改法曲为仙韶曲”

云韶院(yún sháo yuàn):唐 代宫中教习流行歌舞的场所之一。时宫中设教坊有宜春院、云韶院。宜春院歌舞艺伎常在皇帝前承欢凡演习大型歌舞人数不足时,则由云韶院的歌舞艺伎补充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云韶乐》:“﹝云韶乐﹞用玉磬四架,乐即有琴、瑟、筑、簫、箎、籥、跋膝、笙、竽、登歌、拍板。乐分堂上、堂下,登歌四人,在堂下坐。舞童五,人衣绣衣,各执金莲花引舞者。金莲,如仙家行道者也。舞在阶下,设锦筵,宫中有云韶院。”

云韶府(yún sháo fǔ):唐 教坊。 唐 代宫中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旧唐书·职官志二》:“内教坊。 武德 来,置於禁中以按习雅乐,以中官人充使 则天 改为云韶府, 神龙 復为教坊”《新唐书·百官志三》:“﹝内教坊﹞ 武后 如意 元年改曰云韶府。”

云韶部(yún sháo bù):(1). 宋 代宫中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承 唐 代教坊旧制。 宋太宗 时改称“云韶部”《宋史·乐志十七》:“云韶部者,黄门乐也。 开宝 中平 表,择 广州 内臣之聪警者得仈十人,令於教坊习乐艺赐名簫韶部。 雍熙 初改曰云韶。”(2).鸟名又称音声鸟。《九华山志·物产》:“云韶部,俗名音声鸟,凡有二种……多居高峯絶顶,面暘谷而巢,飞翔有序,族居必单,於春夏早秋时见之。每风轻烟暖,则音响互发,宛如一部簫韶”

韶韶摆摆(sháo sháo bǎi bǎi):方言。谓不服管教从中阻梗。《醒世姻缘传》第五九回:“俺娘説今日是这里姐姐的喜事,恐怕他韶韶摆摆的不省事叫接他且往家去。” 黄肃秋 校注:“韶韶摆摆不服管教、从中阻梗。”

中和韶乐(zhōng hé sháo lè):明 清 两代大乐用于祭祀和大朝会、大宴饗。《明史·乐志一》:“凡大朝贺,教坊司设中和韶乐於殿之东西,北向;陈大舞於丹陛之东西,亦北向……其大宴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於殿内,设大乐於殿外,立三舞杂队於殿下。”《清史稿·乐志一》:“ 世祖 入关修 明 之旧,有《中和韶乐》郊庙朝会用之。” 蓸聚仁 《万里行记·沉阳故宫怀古》:“乐器部分分中和韶乐器和丹陛大乐器,此外有蕃部乐器的琵琶和奚琴卤薄鼓吹大乐器的金、鉦、铜角、画角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殷怎么读音是什么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