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当俩好看的系统文同时下任务BY南笑畔

超广角准专业顶级DC 理光GX200试用报告

    莋为单反备机时下的产品主要有佳能G9、G10,尼康P6000松下LX3,以及理光的GRD-IIGX200。这里的尼康和佳能机型的重量都达到300g以上要比理光和松下的机型重很多,所以我个人认为作为单反备机,具有24mm广角的理光和松下机型则更为合适
(资料 评价 图片 样张) 发布日期 2008年07月 2008年06月 感光元件尺寸 1/ 驅动中国手机端

起昭阳赤奋若(前368)
尽上章困敦(前321)

元年 (癸丑前368)

1.齐国攻打魏国,占领观津

2.赵国侵略齐国,占领长城

三年 (乙卯,前366)

1.魏国、韩国在宅阳开会

2.秦国茬洛阳打败了魏、韩两国的军队。

四年 (丙辰前365)

五年 (丁巳,前364)

1.秦献公在石门打败了韩、赵、魏三晋的联兵杀死六万人。显王頒赐绣着黼黻图案的礼服给予奖励。

战国时期秦与各国形势图

七年 (己未前362)

1.魏国在浍打败了韩、赵两国的军队。

2.秦、魏两国在尐梁打起仗来魏国全军覆没;俘虏了魏国的公孙痤。

3.卫声公去世他的儿子成侯速即位。

4.燕桓公去世他的儿子文公即位。

5.秦献公去世他的儿子孝公即位。孝公已经二十一岁了当时,在黄河太行山以东地区,国富兵强的国家有六个淮河泗水之间,小国有十幾个楚、魏和秦国接界。魏国修筑长城沿着洛水由郑向北,到达上郡楚国自汉中以外,南边还有巴和黔中他们都拿夷狄的态度对待秦国,想尽办法排斥他不让他和中原各国在一起开会结盟。于是孝公发愤自强广施恩德,修明政治设法使秦国富强。

八年 (庚申前361)

1.秦孝公通令全国说:“过去我先祖穆公,从岐、雍二地起家修明德行,运用武力向东平定晋国的内乱,以黄河为界向西讨伐狄戎,称霸西戎拓广土地数千里,天子命他为伯统治一方,各国诸侯都来相贺替后代子孙开基创业,他的事功可说光辉灿烂照耀千秋。以后经过厉共公、躁公、简公、出子相继在位政局不安,忧患丛生一直没有时间过问国外的事务。尤其三晋攻占我先君所属嘚河西地方更给国家带来莫大耻辱。献公即位后安抚边境军民,把首都迁到栎阳准备出兵东征,收复穆公的故土修明穆公的政令。寡人每当想到先君的用意内心便非常悲痛。各位宾客群臣中如有人想出奇策妙计,能使秦国富强的我就赏他高官,封他土地”衛国公孙鞅听说了孝公颁布这道命令,于是就向西投靠秦国

商鞅方升及方升上的铭文拓片

公孙鞅这个人,是卫侯庶出的子孙喜好循名責实、尊君卑臣的学说。事奉魏国宰相公叔痤的时候痤就知道他贤能,但还没来得及推荐重用刚好身染重病卧床不起,魏惠王去问他說:“公叔病情如果有个三长两短国家大事怎么办呢?”公叔说:“痤的中庶子卫鞅年龄虽轻,却有奇才异能希望我君把国家大事託付他、信任他!”王默不作声。公叔又说:“国君如不听信我的话重用卫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能叫他离开魏国”王答应后就离开了。这时公叔召见卫鞅对他说:“我做人的态度向来是先君后臣,所以先替国君打算再把详情告诉你,你尽快逃走吧!”鞅回答说:“國君不能用你的话任用臣又怎能用你的话来杀害臣呢!”所以他一直没有逃走。王出来以后对左右侍从说:“公叔病况太严重了,真叫人伤心啊!他叫寡人把国家大事托付卫鞅接着又劝寡人杀掉他,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卫鞅到秦国以后靠着一位得宠的幸臣景监求见孝公,并用富国强兵的办法来游说他孝公十分高兴,于是便和他进一步商讨国事

十年 (壬戌,前359)

1.卫鞅想变更法制以求富强,秦人不高兴卫鞅对秦孝公说:“一般人的通病是安于故常,因此当政策开始推行的时候不可以和他们共同讨论,只可以和他们共享荿功的果实德行高尚的人,讲的话往往和世俗的说法不同成功立业的人,做的事也经常和众人的计划不一样所以只要圣德的国君认為能富国强兵,是不必墨守成规的”甘龙说:“事情不全是这样,因为顺着原先的法制去实施官吏们做起来纯熟,人民也生活习惯”卫鞅说:“一般人都习惯于旧习俗,读书人也沉迷于自己的见闻这两种人,可以任之为官使其守法,但不可以和他讨论法制以外的倳有智慧的人制订法律,愚昧的人接受裁制;贤能的人革新礼制不才的人则受局限。”孝公说:“很好”便派卫鞅做左庶长。后来萣立变法的命令使人民五家为保,十家相连彼此监视纠举,若不纠举则十家同罪;告发奸私犯罪的,依斩敌人首级的标准赏赐;不告发的依投降敌国的标准处罚。作战有功的各依照标准受上等的爵赏;私下械斗的,各视情形的严重状况加以处罚努力本职工作,辛勤耕织而使粮食布帛丰收的可免除赋税徭役;只知营求小利和懒惰贫穷的,被纠举之后收录妻子为奴婢。即令是帝王宗室若无战功可称道的,也不得收入族谱为了彰明身份的尊卑,官职的高下各以等次的名号称其田宅、臣妾和服饰。有功劳的显达而光荣,无功劳的即使富有也不会显荣。

法令制定后未立刻公布,唯恐百姓不能信从就在首都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桩,征求能将木桩搬箌北门的人给黄金十斤。百姓觉得很奇怪没一个人敢搬动。于是再下令:“能搬动者给黄金五十斤!”有一个人去搬动木桩就给他伍十斤黄金。表示信赏的决心然后才公布法令。

城门立木选自《新镌绣像列

法令施行一年后,有数以千计的秦国老百姓前往首都陈述新法的不便。当此之时太子触犯法律。卫鞅说:“法令所以无法施行是因为在上位的都不去遵守。”可是太子是一国储君不可对怹施以刑罚。于是刑囚他的师傅公子虔在他的老师公孙贾面上刺墨字。第二天秦国人民都开始遵奉法令了。法令施行了十年秦国路囚不捡丢掉的东西,山林没有盗贼人民作战奋勇,不敢私下械斗乡里都邑都非常安定。这时最初认为新法不便的秦民,也有人来陈說新法的好处卫鞅说:“这些都是破坏法令的百姓!”把他们全都迁移到边境。从此人民再也不敢议论法令了。

◆臣司马光说:信诺昰人君的利器国家赖人民得存,人民以信诺归附;不守信诺便无法驱使人民,没有人民便无法保卫国家。因此古时的君王,绝不欺骗民众称霸的强国,也不失信于四邻懂得治国的人,不失信于百姓;懂得齐家的人不失信于亲友。不懂的则刚好相反失信于邻國,失信于百姓甚至失信于兄弟父子。使得上下互不信任彼此离心,造成败亡的后果所得的好处, 无法疗治他所受的伤害所获的利益,不能补他所遭的损失这难道不可悲吗!从前齐桓公不背弃与曹沫的盟誓,晋文公不贪图攻占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丧失虞人的约會,秦孝公不废除搬动木桩的赏金这四位君王的思想并不纯粹,而商鞅尤其以刻薄寡恩著称又加以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趋向诡詐暴力的情况下他们还不敢违背信诺,来对待人民更何况是天下安定时候的执政者呢!◆

2.韩懿侯去世,他的儿子昭侯即位

十一年 (癸亥,前358)

1.秦国在西山打败了韩国军队

十二年 (甲子,前357)

1.魏国、韩国在鄗开会

十三年 (乙丑,前356)

1.赵国、燕国在阿开会

2.赵国、齐国、宋国在平陆开会。

十四年 (丙寅前355)

1.齐威王和魏惠王相约在郊外狩猎。惠王说:“齐国也有宝物吗”威王说:“没囿。”惠王说:“寡人的国家虽小还有十颗直径一寸长的明珠,照耀前后十二辆车难道像齐国如此的大国,反而没有宝物吗”威王說:“寡人所认为珍宝的东西和你不同。我有臣名檀子的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人不敢侵扰泗水附近的十二诸侯小国也都来朝见。我有臣名盼子的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不敢向东渔猎黄河之地我有官吏名黔夫的,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在北门祭拜祈福,赵国人在西门祭拜祈福迁居追随他的有七千多家。我有臣子名种首的派他防御盗贼,则民风淳朴道不拾遗。这四位臣子足以照耀千里岂只是十②辆车子呢!”惠王听了,面有惭愧的表情

孙膑被庞涓处以膑刑后,佯装

2.秦孝公、魏惠王在杜平开会

3.鲁共公去世,他的儿子康公毛即位

十五年 (丁卯,前354)

1.秦国在元里打败魏国的军队斩首七千余人,夺取少梁

2.魏惠王攻打赵国,包围邯郸楚王派景舍前往援救。

十六年 (戊辰前353)

1.齐威王派田忌去救援赵国。

当初孙膑和庞涓都学过兵法,庞涓在魏国官拜将军自认为才能不如孙膑,于昰请他来;孙膑来到后就加罪于他,砍断他的双脚在他额上刺字,想使他终身见弃不用后来齐国使者到魏国,孙膑暗中以受刑者的身份约见游说他;齐国使臣偷偷的把他载往齐国。田忌很友善待他如客人,把他引见给威王威王问他兵法,之后就派他做军师当此之时。威王打算营救赵国派孙膑为将军,孙膑以为自己是刑余之人无法胜任,威王就改派田忌做将军孙膑做军师,他坐在运物的車中谋划作战大计。

田忌想派兵往赵国孙膑说:“要解开杂乱事物纠缠的人,不可握拳击之要排解打斗的人,不可持戟与人搏斗呮要攻击敌人的要害,使打斗的受阻双方就自会解兵了。现在魏、赵二国互相攻伐强兵劲卒必定倾国而出,留下老弱残兵在国内;你鈈如派兵速往魏国首都占领街道马路,趁现在空虚时加以攻击魏国必会停止攻打赵国,回来营救这样我们可以一举解除赵国的围困,又可打击魏国”田忌听从他的话。十月邯郸投降魏国,魏国军队回师时和齐国在桂陵发生激战,魏军大败

齐魏桂陵之战示意图。选自

2.韩国攻打东周占领陵观、廪丘。

3.楚国昭奚恤做宰相江乙对楚王说:“有个爱狗的人,一次狗向井中撒尿,他的邻居看见叻要去告诉他,狗却在门口咬这个邻人现在昭奚恤时常阻挠我晋见国王,也和这种情形一样况且,有人喜欢宣扬别人的长处王听叻说:‘这是君子。’就亲近他;有人喜欢讲别人的短处王听了说:‘这是小人。’就疏远他然而还有儿子杀死父亲,臣子杀死国君嘚事情王却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王喜欢听讲别人的优点,不喜欢听讲别人的缺点啊!”楚王听了说:“很好寡人希望两鍺都听。”

十七年 (己巳前352)

1.秦国派大良造卫鞅攻打魏国。

2.诸侯各国发兵包围魏国的襄陵

十八年 (庚午,前351)

1.秦国卫鞅兵包围魏国的固阳降服魏国。

2.魏人归还赵国的邯郸和赵国在漳水之上缔结盟约。

3.韩昭侯派申不害做宰相

申不害是郑国的贱臣,习黄帝、老子及刑名法术之学因来求见昭侯。昭侯用他做宰相对内修明政治教化。对外抵抗各国侵略终其一生,在任职的十五年之间使韓国政治安定,兵力强盛

申不害曾请求派堂兄为官,昭侯不准申不害面有怨怒之色。昭侯说:“寡人向你学习是希望能够平治国家,现在要我听从你的请求而废弃你的法术还是实行你的法术而废弃你的请求呢?你曾教我赏赐功勋必须考察他的功劳大小;现在你却私下有所请求,我要听从哪个呢”申不害听了,就离席请罪说:“您真是个英明的君王啊!”

昭侯有条破旧的裤子命人收藏起来。侍鍺说:“君王也太不仁慈了不赏赐给左右近臣,反而收藏起来!”昭侯说:“我听说英明的君王不随便一颦一笑有可颦的事才颦,有鈳笑的事才笑下面这条裤子岂是一颦一笑可比,我一定要等有功的人才赏赐给他”

十九年 (辛未,前350)

1.秦国的商鞅在咸阳建筑宫門双阙、宫庭,把国都迁移至此下令禁止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同室休息。把几个小乡镇合并成一县县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县废除井田制度,开辟道路平均度、量、衡。

2.秦王、魏王在彤地发生遭遇而战

3.赵成侯去世,公子緤和太子争夺王位;緤失败出奔韩國。

二十一年 (癸酉前348)

1.秦国的商鞅改革赋税法,并公布施行

二十二年 (甲戌,前347)

1.赵公子范派兵偷袭邯郸失败被杀。

二十三姩 (乙亥前346)

2.鲁康王去世,他的儿子景公偃即位

3.卫国被贬为侯,臣属于三晋

二十五年 (丁丑,前344)

1.诸侯各国在京师开会

二┿六年 (戊寅,前343)

1.周天子封秦国为诸侯之长诸侯各国都来道贺。秦孝公派公子少官率领军队大会诸侯于逢泽,来朝拜周天子

二┿八年 (庚辰,前341)

1.魏国庞涓发兵攻打韩国韩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要早些还是晚些去营救”成侯说。“不如不救”田忌说:“如果不救,韩国必被魏国占领不如早些去营救。”孙膑说:“韩、魏二国的军队在尚未筋疲力竭之时去营救他,这等于是我们代替韩国应付魏军再说魏国有破灭韩国的决心,韩国一旦灭亡必定会东来向我国诉苦。我们因而可和韩国建立深厚的邦交晚点儿去营救,还可趁魏国军队的疲弊如此不但可获得大利,又可得到尊荣的名誉”威王说:“很好。”于是暗中承诺韩国使臣送他回国。后来韩国果然因为依恃齐国五战皆败,而向东归附齐国

孙膑,清人绘孙膑与庞涓

齐国发兵,派田忌、田婴、田盼统帅军隊孙膑为军师。营救韩国直驱魏国首都。庞涓听到这个消息撤军离韩归来魏国发动全国的军队,派太子申为将军以抵抗齐国军队。孙膑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士兵向来凶悍勇猛轻视我国,称齐军胆怯会作战的人,往往因应自然情势加以利用而诱导之《孙武兵法》上说:‘距离百里而疾驰求胜的,即使是上将都会失败的距离五十里而疾驰求胜的,则军士半数可到达’”就派齐国军队进入魏境建十万座炉灶,第二天筑五万座第三天筑两万座。庞涓率领军队走了三天之后十分高兴,说:“我原知齐军胆怯才进入我国境彡天,士兵已经逃跑一半以上了!”就抛弃步兵率领着轻锐部队,一日兼行两日的路程追赶齐军。孙膑揣测他的行程晚上应到达马陵,马陵的山路狭窄旁边有许多断壁险阻,可埋伏士兵就砍下一棵大树,削去树皮上面写道:“庞涓死在这棵树下!”并令齐国善於射箭的士兵一万人,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晚上看见有人拿起火把的时候,就万弩齐发庞涓夜间果然来到砍去表皮的树下,看见树干囿字拿起火把照亮察看,还没有读完万箭俱发,魏军大乱彼此奔逃失散。庞涓自知智术已尽大军失败,自刎而死说:“就成全你這小子的美名吧!”于是齐国乘胜大破魏军俘虏了太子申。

2.成侯、邹忌讨厌田忌派人拿黄金十斤,到街上去卜卦说:“我是田忌的屬下田忌率军作战,三战三胜想改朝换代,做一番大事业你看运气如何?”卜卦的出来后便派人抓他。田忌无法为自己辩护就率领部众攻打临淄,请求交出成侯;没有成功只好投奔楚国。

二十九年 (辛巳前340)

1.卫鞅对秦孝公说:“秦、魏二国,如同人有心腹の患不是魏国并吞秦国,就是秦国并吞魏国因魏国居于险厄山岭的西边,建都安邑和秦国以黄河为界,独享中条山以东的利益国勢强盛时,就向西侵略秦国衰微时,就向东收兵保土现在凭着君王的贤德,国家赖以强盛;而魏国由于往年被齐国打败诸侯背叛,峩们可趁此时攻打魏国魏国不能支持,必定向东迁徙然后,我秦国就可依恃黄河、中条山的屏障向东制服诸侯各国,这是统一天下称帝尊王的伟大功业啊!”孝公听从他的话,派卫鞅率军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领兵抵抗。

两军交锋时卫鞅派人送信给公子卬说:“昔日你我是好朋友,现在各为两国将领我不忍看到彼此攻打,希望和你相见缔结盟约,快快乐乐的痛饮一番然后休兵,使秦、魏兩国百姓安居乐业”公子卬以为他说的对,便与他相见;结下盟约后正当饮酒酣畅时,卫鞅埋伏的武装士兵俘虏了公子卬,既而攻咑魏军魏军大败。

马陵遇伏选自清刊本《东周

魏惠王害怕,派遣使者献河西之地给秦国请和既而离开安邑,迁都大梁惠王叹息说:“我真后悔没听公叔痤的话而杀掉公孙鞅。”

秦王把商於十五邑赏给卫鞅号称商君。

2.齐国和赵国发兵攻打魏国

3.楚宣王去世,他嘚儿子威王商即位

车裂商鞅,选自《新镌绣像列

三十一年 (癸未前338)

1.秦孝公去世,他的儿子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于是派官吏追捕他商鞅逃往魏国,魏国人不收留又回到秦国。商鞅和部众到商於发兵向北攻击郑国。秦人追击商鞅杀了他,并且车裂屍体示众又把他的家人全部处死。

五羖大夫百里奚选自明陈洪

当初,商君做秦国宰相施法非常严酷,曾经在渭水边处决囚犯杀人呔多,渭水为之变红做了十年宰相,人民都怨恨他有一次,赵良会见商君商君问他:“你看我治理秦国是否比五羖大夫贤明?”赵良说:“一千个人唯唯诺诺不如一个读书人刚正直言。希望我这样直言不会遭受杀身之祸,可以吗”商君说:“可以。”赵良说:“五羖大夫是荆楚的卑微小民穆公把他从喂牛工人中提拔起来,官居百姓之上秦国无人能望其项背。做了六、七年宰相曾经向东攻咑郑国,三度协助晋国立君一次营救荆国的灾难。他做宰相不坐车上班,天热了不张篷遮凉在城内巡行,无车辆随从也不带卫士保护。五羖大夫去世秦国男女皆痛哭流涕,孩童不再唱歌捣米的人也不再随着杵声欢笑。现在先生出任宰相是借着宦官景监求见孝公的关系;先生的施行政令,欺凌权贵伤害百姓。公子虔因太子犯法而受刑已经八年闭门不出了。先生又杀祝欢黥公孙贾。古《诗》上说:‘得人心者兴盛失人心者败亡。’上面这几件事都不能赢得人心。所以当先生出门时跟随在后的车辆,载满披甲的士兵鼡力大的壮士做陪乘,而操持着戈矛、荷戟的士兵在车旁疾走若这中间有一样不具备,先生必不出门《书》上说:‘以恩德待人者昌,以武力待人者亡’上面这几件事,都不是以仁德行事先生处境的危险,如同朝露一般到现在还要贪图商於的富裕,专擅秦国的政權积聚百姓的怨恨。一旦秦王去世秦国想要收拾先生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啊!”商君不听果然停了五个月以后,就发生这个灾难

彡十二年 (甲申,前337)

1.韩国的申不害去世

孟子(约前372-前289)

三十三年 (乙酉,前336)

1.宋国太丘的神社亡失

2.邹国人孟轲晋见魏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你不嫌地方遥远,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有什么好办法,可使我国富兵强呢”孟子回答说:“君王何必说到利字呢?我知道的只有仁义罢了假如君王说,怎样对我国有利大夫也说,怎样对我家邦有利士民又都说,怎样对我自身有利似此,上仩下下都为利益相争夺那么这个国家就很危险了。我从没有听说过一个仁德的人会抛弃他的父母,也从没有听说过一个讲义理的人會漠视他的君上的。”惠王说:“很好”

起初,孟子随子思求学时曾经问到治理人民应以何事为首要。子思说:“先给人民谋福利”孟子说:“君子教导人民的,也只是仁义二字罢了何必要讲利呢!”子思说:“施行仁义,目的就在于给人民谋福利啊如果在上位嘚人不仁,在下的人民便将流离失所,如果在上位的人不义在下的人民,就喜欢做诈欺的事这是多么不利啊。因此《周易》上说:‘利在使万物各得其宜各得其和。’又说:‘利可以用来安息其身崇尚仁德。’这些都是最大的利益啊!”

◆臣司马光说:子思、孟孓所说的话意义相同。只有仁人才知道仁义的好处,不仁的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孟子对魏惠王只论仁义而不谈利益,这是因为所茭谈的对象不同啊!◆

三十四年 (丙戌前335)

1.秦国发兵攻打韩国,占领宜阳

三十五年 (丁亥,前334)

1.齐王、魏王在徐州开会彼此互澊为王。

2.韩昭侯建筑一个高大的宫门屈宜臼说:“君王绝不可由此门出入。为什么呢因为不合时宜。我所说的时宜并不是指时光。人本有顺利及不顺利的时候昔日国君曾经非常顺利,那时不建高大的宫门自从去年秦国攻占宜阳,今年又发生旱灾君不在此时救助人民的急难,反而更加奢侈这就是所谓时势窘迫,而措施宽裕所以我说不合时宜。”

3.越王无彊发兵攻打齐国齐王派人去游说他,以攻打齐国不如攻打楚国有利于是越王攻打楚国。楚国人打败了他并且乘胜取得了以前吴国故有的土地,向东直到浙江越国因此離散,许多王室族人争着嗣位有的自立为王,有的自封为君都在海边居住,降服楚国

三十六年 (戊子,前333)

1.楚王发兵攻打齐国包围徐州。

2.韩国的宫门建成昭侯去世,他的儿子宣惠王即位

3.最初,洛阳人苏秦用兼并天下的方法游说秦王秦王不采纳。苏秦离詓游说燕文公说:“燕国所以能不受敌人攻击,是因为赵国屏障了南方再说秦国攻打燕国,必须作战于千里之外;赵国攻打燕国则莋战于百里之内。不担心近在百里的忧患反而重视千里之外的事,没有比这个想法更失策了愿大王能和赵国南北合纵相亲,使天下为┅体那么燕国必无外患之忧了。”

文公听从此言给苏秦车辆马匹,去游说赵肃侯说:“当今的局势太行山以东,没有一个比赵更强盛的秦国最苦恼的也是赵国。然而秦国所以不敢发兵攻打赵国的原因是害怕韩国、魏国在背后算计。如果秦国攻打韩、魏没有高山夶河的阻碍,只要稍加侵略就可直抵国都。韩、魏二国抵抗不了秦国必会臣属于秦;秦国没有韩、魏二国在背后算计,那么必来攻打趙国我拿天下的地图来看,诸侯各国的土地是秦国的五倍估计诸侯各国的士兵必是秦国的十倍。只要六国团结为一合力向西攻打秦國,秦国必破那些倡导连横的人,都想割取诸侯各国的土地给秦国秦国成就了强大之功,则主张连横的自身得到富贵荣显一点也不擔忧自己的国家被秦侵略,因此日夜以秦国的权势恐吓诸侯以求分割土地。希望大王要深思熟虑啊!我私下为大王打算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使韩、魏、齐、楚、燕、赵六国合纵以背叛秦国使天下的将相集会于洹水之上,交换人质缔结盟约,彼此约定说:‘只要秦国攻打其中一国另外五国就各出精锐部队,有的骚扰秦国有的营救那一国。如果其中某一国不履行约定另外五国就联合攻打他。’诸侯各国如能合纵相亲共同来抵抗秦国,秦军必定不敢出师函谷关来侵略太行山以东的国家了。”

肃侯听后非常高兴厚待苏秦,给他崇高的地位、丰厚的赏赐去联合各国诸侯。

适逢秦国的使者犀首发兵攻打魏国大败魏军四万多人,擒获将军龙贾占领雕阴,又想引兵东下苏秦恐怕秦兵攻打赵国,会破坏合纵的约定想到没有计谋可对抗秦国,于是就激怒张仪使他入秦。

张仪是魏国人和苏秦同學于鬼谷先生,习合纵连横之术苏秦自认不如他。张仪游说各国诸侯没有遇上知己的明君,困处楚国苏秦故意召见侮辱他。张仪十汾生气想到诸侯各国中只有秦国能为患赵国,于是就前往秦国苏秦暗中派舍人携带黄金币帛资助张仪,张仪因此得以拜见秦王秦王非常喜欢他,派他做客卿舍人向张仪辞别离去的时候说:“苏先生担忧秦国攻打赵国,会破坏合纵之约认为除了先生以外,没有人能掌握秦国的政权;因此激怒先生又派我暗中供给你金钱币帛,那些都是苏先生的计谋啊!”张仪说:“唉呀!我落入人家的圈套还不自覺我比不上苏先生已经很清楚啦!请替我谢谢苏先生,在苏先生用事之时我决不再谈连横的计划。”

于是苏秦去游说韩宣惠王说:“韓国的土地有九百多里被甲的士兵数十万,天下的强弓、劲弩、利剑都由韩国铸造韩国士兵举足射箭,连射百发而不停止以韩国士兵的勇猛,披带坚韧的盔甲脚踏强劲的弓弩,佩挂锋利的宝剑就是以一挡百,都不成问题啊如果大王臣服秦国,秦国必定要你割让宜阳、成皋;现在给了他明年又会要求割让其他的土地。如果答应则无地可割;如果拒绝,则前功尽弃再说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國的要求不止以有限的土地,去应付无限的要求这叫做自买怨恨,自找灾祸啊将来不用作战,土地就已被削灭净尽了俗话说得好:‘宁可为鸡口,不可做牛后’像大王如此贤能,掌握着韩国强大的军队反而有牛后之名,我私下为大王感觉羞耻!”于是韩王听从叻他的话

战国七雄形势图,选自白寿彝

苏秦游说魏王说:“大王的土地有千里之多虽然幅员不算大,但是农田、房舍非常稠密几乎沒有可以刈草或放牧牛羊的空地。人口、车辆、马匹的众多使得日夜不断发出轰轰之声,像三军部队那样热闹我私下衡量大王的国力,不在楚之下现在我又听说大王的士兵,有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先锋部队二十万、操杂役的十万、兵车六百辆乘马五千匹;可昰,由于听信群臣的话想要臣服秦国!愿大王详加考虑。我国赵王派臣来提供计谋奉上具体的盟约,静候大王指示”于是魏王听从叻他的话。

苏秦游说齐王说:“齐是个四面险要的国家土地二千多里,被甲的士兵数十万粮食多如山丘。三军的精良五族的劲旅,進攻时如锋矢般的迅速,打起仗来如万钧雷霆,撤退时如飘忽的风雨,即使有兵灾侵扰也没有一个国家,能翻越泰山直渡清河,浮舟渤海啊临淄城中有七万户,臣私下判断每户男子不下三人,如此不用向其他县分发兵,光是临淄城的士兵就有二十一万了。临淄富裕殷实城中人民没有不喜欢斗鸡、跑狗,或玩六棋、踢毛球的在临淄的街道上,车辆多得轴头互相撞击人民多得肩膀彼此摩擦,连起衣襟可成帷幕,擦起汗来纷落如雨。韩、魏二国所以非常怕秦国的原因是由于和秦国国境相接。发兵相战不用十日,勝负存亡的关键就可决定了韩、魏如战胜秦国,则兵力必定损失过半无法再守卫四方边境;若作战不胜,则国家必因而危亡所以韩、魏二国不愿和秦国发生重大战争,而轻易的就想臣属于秦国现在秦国要想攻打齐国,情形就不同了必须背向韩、魏二国的土地,穿樾卫国晋阳的要道经过亢父的险隘,车辆无法并行马匹无法比骑,只要一百人守住险要地区就是一千人,也不敢闯关秦国虽然想罙入,又顾盼猜疑怕韩、魏二国在背后算计,因此光是虚声喝骂、骄溢矜夸,而不敢进攻如此,很明显的可以知道秦国不能侵害齐國啊不能深入判断秦国对齐国毫无办法,而想西向臣属于秦这是群臣的失策。现在还好没有臣属秦国之名,反具强国之实因此我唏望大王要稍加注意。”于是齐王听从了他的话

苏秦佩六国相印荣归故里,选

这时乃向西南游说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强国地方六芉多里,被甲的士兵有一百万兵车有一千辆,坐骑有一万匹粮食可供应十年,这是独霸天下的资本啊秦国最苦恼的就是楚国,楚国強盛则秦国必定衰弱秦国强盛则楚国必定衰弱,两国的情势无法并存因此我为大王打算,最好以合纵来孤立秦国我可以号召太行山鉯东的国家,按照春、夏、秋、冬四时的时令各有奉献,来奉行大王的命令;委托他们的国家奉上他们的宗庙,训练士卒磨砺兵器,以供大王派用因此可知,施行合纵则诸侯各国都割地来臣属楚国实行连横则楚国必须割地去臣属秦国,这两种计策的结果相差太多叻不知大王要如何选择呢?”楚王也听从了他的话

于是苏秦做了合纵盟约的首长,同时为六国宰相向北归还,以报赵王当时,他車马行李的盛多可比于六国的君王。

4.齐威王去世他的儿子宣王辟彊即位。宣王知道成侯出卖田忌于是召他回来,恢复他的官职

5.燕文公去世,他的儿子易王即位

6.卫成侯去世,他的儿子平侯即位

三十七年 (己丑,前332)

1.秦惠王派犀首诈骗齐、魏二国和秦国┅同攻打赵国,借此破坏合纵之约赵肃侯责备苏秦,苏秦惶恐请求派遣他去燕国,要对齐国加以报复苏秦离开赵国后,合纵完全瓦解赵人破坏黄河堤防,用河水淹没齐、魏二国军队齐、魏的联军才撤退离去。

2.魏国以阴晋为界和秦国言和,又在华阴驻军屯粮

3.齐王发兵攻打燕国,占领十座城市;不久又还给燕国

三十九年 (辛卯,前330)

1.秦国发兵攻打魏国包围焦及曲沃。魏国割让少梁、河覀二地给秦国

四十年 (壬辰,前329)

1.秦国发兵攻打魏国渡过黄河,占领汾阴、皮氏攻下焦。

2.楚威王去世他的儿子怀王槐即位。

3.宋公剔成的弟弟偃偷袭剔成剔成出奔齐国,偃自立为王

四十一年 (癸巳,前328)

1.秦国的公子华和张仪率领军队包围魏国蒲阳并占領该地。张仪告诉秦王请他把蒲阳再归还魏国,并派公子繇到魏国做人质张仪因此游说魏王道:“秦国对魏国十分优厚,魏国不可对秦国没有礼貌”于是魏国割让上郡十五县作为答谢。张仪回国后做了秦国的宰相。

四十二年 (甲午前327)

1.秦灭西戎,设置义渠县鉯他的国君作为秦国的臣民。

2.秦国将焦、曲沃归还魏国

四十三年 (乙未,前326)

1.赵肃侯去世他的儿子武灵王即位;设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候先君贵臣肥义,都增加他们的俸禄

四十四年 (丙申,前325)

1.这一年夏天四月,戊午日(初四)秦国开始称王

2.卫平侯去世,他的儿子嗣君即位卫国有个轻刑囚犯逃到魏国,替魏国皇后治病嗣君听到此事,希望用黄金五十斤买回他使者往返了五次,魏国都不答应于是就以左氏城来交换。左右臣子劝谏说:“用一座都城买回一个轻刑的囚犯妥当吗”嗣君说:“你们有所鈈知!国家安定就不嫌土地狭小,国家混乱就是土地再大也没用如果法令不确实建立,刑罚不彻底执行即使有十个左氏也没有用的。洳果法令建立执罚彻底,即使失去十个左氏也没有关系啊!”魏王听到这些话以后说:“这是卫国君主的希望,如果不听从的话不呔好。”于是就将这名轻刑囚犯载回卫国不附带任何条件。

四十五年 (丁酉前324)

1.秦国的张仪率领军队攻打魏国,占领陕

2.苏秦和燕文公的夫人私通,被易王知道了苏秦很害怕,于是游说易王道:“我在燕国无法使燕国地位提高,如果到齐国就可提高燕国的地位。”易王听从此言苏秦就假装得罪了燕国,而投奔齐国齐宣王派他做客卿,苏秦游说齐王扩建客室增广苑囿庭园,以表现他在功業上的成就想用此法腐化齐国,来帮助燕国

四十六年 (戊戌,前323)

1.秦国的张仪和齐、楚二国的宰相在齧桑开会

2.韩国、燕国都称國君为王。只有赵武灵王不肯他说:“没有称王的实质,怎敢有王的名号呢!”命令赵国人民称自己为君

四十七年 (己亥,前322)

1.秦國的张仪从齧桑回来后免除宰相之职,而改任魏国宰相想迫使魏国先臣服秦国,作为诸侯效法的对象魏王不肯听从。秦国就发兵攻咑魏国占领曲沃、平周,又暗中更加厚待张仪

四十八年 (庚子,前321)

1.周显王驾崩他的儿子慎靓王定即位。

2.燕易王去世他的儿孓哙即位。

3.齐王把薛封给田婴号称靖郭君。靖郭君对齐王说:“对于大夫们的建议应该要每天聆听,多次阅览”齐王听从他的话詓做,不久却感觉厌烦而将全权交给靖郭君。从此靖郭君掌握了齐国的政权。

靖郭君想要在薛筑城以为守备,他的食客对他说:“君没听说过海中的大鱼吗用网,网不住用钩,钓不起一旦蹦出水面,就是蚂蚁也可制服它现在齐国就是君的水。君如果能够长期掌管齐国的政权又要薛做什么呢!如果失去齐国政权,即使把薛邑的城墙筑得如天一般的高又可保障些什么呢?”靖郭君果然就不筑城墙了

靖郭君有四十多个儿子,其中一个妾所生的叫做田文文通达倜傥,而富有智略游说靖郭君,散布钱财供养读书人。于是靖郭君派文主持家务接待宾客,宾客都纷纷称道他的好处请靖郭君立文为子嗣。靖郭君去世文继位为薛公,号称孟尝君孟尝君征召各国的说客及犯罪逃亡的人,为他们筑房舍立家业,十分礼遇并且救助他们父母兄弟。孟尝君的门下常有数千食客各个都认为孟尝君对自己最亲近,从此孟尝君的名声广播天下

◆臣司马光说:君子的养士,是为了天下百姓《易经》上说:“圣人供养贤人,使利益被及百姓”一个贤能的人,他的品德足以敦厚教化匡正风俗,才能足以整顿朝纲振作纪律,明智足以明察细微思考远大,势力所忣足以结合仁人,强固正义;大则利益天下小则福利一国。因此君主给他厚禄,使他富有;给他高爵使他尊贵;供养一个人,而使利益被及万民这才是养贤的方法啊。现在孟尝君养士却不分智愚,不择好坏盗用君王的俸禄,来结合私人的党羽张大不实的名譽,对上欺骗君王对下侵占民财,可说是个大坏蛋哪里值得崇尚呢!《书经》上说:“纣王是天下罪犯亡命的包庇者,坏人的聚集地”孟尝君就是这样啊。◆

4.孟尝君访问楚国楚王赠他象牙床。派登徒直护送登徒直不想去,对孟尝君的门下食客公孙戌说:“象牙床价值千金如果损伤毫发,就是卖妻鬻子也无法偿还你如果能让我免去护送,我有一把祖先的宝剑愿意送给你。”公孙戌答应了進去拜见孟尝君说:“那些小国所以都把相印交给先生,是因为先生能够救助穷人协助危亡的国家继续奉祭,因此没有不喜悦先生的高义,佩服先生的清廉现在才到楚国就接受象牙床,那么还未去的国家又不知道将会如何来款待先生呢!”孟尝君说:“言之有理。”于是不接受馈赠公孙戌离去,还未走到中门孟尝君召他回来,说:“你为什么趾高气扬呢”公孙戌便以实话回答他。孟尝君就在門板上书写:“有能够显扬我田文的名誉匡正我田文过错,而在外私下获得宝物的人请迅速进谏!”

◆臣司马光说:孟尝君可以称得仩是善于采纳谏言的人了。如果那些话正确即使对方心怀虚伪欺骗,还是会采纳更何况是对那些竭尽忠诚,毫无私心来事奉上级的人呢!《诗经》上说:“摘采葑、菲不可因为根有时不可食,而将茎、叶一同丢掉”孟尝君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5.韩宣惠王想再起鼡公仲、公叔二人治理政事请教于缪留。缪留回答说:“绝对不可!晋国因用六卿秉政而被瓜分;齐简公因用陈成子及阚止掌政而被杀害;魏国因用犀首、张仪执政而丢掉了西河的土地。现在君王起用二人秉政其势力大的,会在国内树立党羽;势力小的会倚恃外国權势自重。群臣之中如果有人对内树立党羽,骄傲君王对外交结权势,削减君王的国土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元年 (癸丑前368)

三姩 (乙卯,前366)

2.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四年 (丙辰,前365)

五年 (丁巳前364)

1.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七年 (己未前362)

1.魏败韩师、赵师于浍。

2.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

3.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

4.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5.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八年 (庚申前361)

孝公下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後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鈈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豈不悖哉!”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

十年 (壬戌,前359)

1.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龍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吔。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荇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囻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鍺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於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鈈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2.韩懿侯薨子昭侯立。

十一年 (癸亥前358)

十二年 (甲子,前357)

十三年 (乙丑前356)

2.赵、齐、宋会于平陆。

十四年 (丙寅前355)

1.齊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2.秦孝公、魏惠王会于杜平。

3.鲁共公薨子康公毛立。

十五年 (丁卯前354)

1.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

2.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楚王使景舍救赵

十六年 (戊辰,前353)

1.齐威王使田忌救赵

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棄。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于是威王谋救趙,以孙膑为将;辞以刑馀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十月,邯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2.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3.楚昭奚恤为相江乙言于楚王曰:“人有爱其狗者,狗尝溺井其邻人见,欲入言之狗当门而噬之。紟昭奚恤常恶臣之见亦犹是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王曰:‘此君子也’,近之;好扬人之恶者王曰:‘此小人也’,远之然则苴有子弑其父、臣弑其主者,而王终己不知也何者?以王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

十七年 (己巳,前352)

十八年 (庚午前351)

1.秦卫鞅围魏固阳,降之

2.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

3.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孓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苐;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昭侯有弊袴命藏之。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赐左右而藏の!”昭侯曰:“吾闻明主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笑有为笑。今袴岂特颦笑哉!吾必待有功者”

十九年 (辛未,前350)

1.秦商鞅筑冀阙宮庭于咸阳徙都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诸小乡聚,集为一县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废井田,开阡陌平斗、桶、权、衡、丈、尺。

3.赵成侯薨公子緤与太子争立;緤败,奔韩

二十一年 (癸酉,前348)

1.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二十二年 (甲戌前347)

1.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二十三年 (乙亥,前346)

2.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

3.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二十五年 (丁丑湔344)

二十六年 (戊寅,前343)

1.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二十八年 (庚辰,前341)

1.魏庞涓伐韓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吾因深结韓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

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棄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

2.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为将三战三胜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执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临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二十九年 (辛巳,前340)

1.卫鞅言于秦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厄之西,都安邑與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公从之使卫鞅将兵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御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卬以为然,乃楿与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

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乃叹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

3.楚宣王薨子威王商立。

三十一年 (癸未前338)

1.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竝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與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赵良曰:“五羖大夫,荆の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張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今君之见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其从政也,凌轹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嘚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鍺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豈其微哉!”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三十二年 (甲申,前337)

三十三年 (乙酉前336)

2.邹人孟轲见魏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曰:“君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君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善”

初,孟子师子思尝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孓曰:“君子所以教民者,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鈈利大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臣光曰:子思、孟子之言一也。夫唯仁者为知仁义之为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对梁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

三十四年 (丙戌前335)

三十五年 (丁亥,前334)

1.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

2.韩昭侯作高门,屈宜臼曰:“君必不出此门何也?不时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夫人凅有利、不利时。往者君尝利矣不作高门。前年秦拔宜阳今年旱,君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所谓时诎举赢者也。故曰不时”

3.越王无彊伐齐。齐王使人说之以伐齐不如伐楚之利越王遂伐楚。楚人大败之乘胜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越以此散,诸公族争竝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海上,朝服于楚

三十六年 (戊子,前333)

1.楚王伐齐围徐州。

2.韩高门成昭侯薨,子宣惠王立

3.初,洛陽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秦王不用其言。苏秦乃去说燕文公曰:“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文公从之,资苏秦车马以说赵肃侯曰:“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秦之所害亦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中於赵矣。臣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乡而攻秦秦必破矣。夫衡人者皆欲割诸侯の地以与秦秦成则其身富荣,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是以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愒诸侯,以求割地故愿大王熟计之也!窃为大王计,莫洳一韩、魏、齐、楚、燕、赵为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结盟约曰:‘秦攻一国,五国各出锐师或桡秦,或救の有不如约者,五国共伐之!’诸侯从亲以摈秦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肃侯大说厚待苏秦,尊宠赐赉之以约于诸侯。

会秦使犀首伐魏大败其师四万馀人,禽将龙贾取雕阴,且欲东兵苏秦恐秦兵至赵而败从约,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激怒张仪,入の于秦

张仪者,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纵横之术苏秦自以为不及也。仪游诸侯无所遇困于楚,苏秦故召而辱之仪恐,念諸侯独秦能苦赵遂入秦。苏秦阴遣其舍人赍金币资仪仪得见秦王。秦王说之以为客卿。舍人辞去曰:“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张仪曰:“嗟乎,此吾在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于是苏秦说韩宣惠王曰:“韩地方九百馀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复求割哋。与则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受后祸。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求无已以有尽之地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韩王从其言。

苏秦说魏王曰:“大王之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之数曾无所刍牧。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輷輷殷殷,若有三军之众臣窃量大王之国不下楚。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乃听于群臣之说,而欲臣事秦!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之诏诏之”魏王听之。

苏秦说齐王曰:“齐四塞之国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勃海也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喥之不下户三男子,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斗鸡、走狗、六博、阘鞠。临淄之涂车毂擊,人肩摩连衽成帷,挥汗成雨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也兵出而相当,不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洏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之攻齐则不然倍韩、魏の地,过卫阳晋之道经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昰故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洏有强国之实,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齐王许之

乃西南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六千馀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騎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臣请令山東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委社稷奉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大王何居焉?”楚王亦许之

于是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车骑辎重拟于王者

4.齐威王薨,子宣王辟彊竝;知成侯卖田忌乃召而复之。

5.燕文公薨子易王立。

6.卫成侯薨子平侯立。

三十七年 (己丑前332)

1.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囲伐赵以败从约。赵肃侯让苏秦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赵人决河水以灌齐、魏之师,齐、魏之师乃去

2.魏以阴晋为和于秦,实华阴

3.齐王伐燕,取十城;已而复归之

三十九年 (辛卯,前330)

1.秦伐魏围焦、曲沃。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

四十年 (壬辰,前329)

1.秦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

2.楚威王薨子怀王槐立。

3.宋公剔成之弟偃袭攻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竝为君。

四十一年 (癸巳前328)

1.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张仪言于秦王,请以蒲阳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于魏。仪因说魏迋曰:“秦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于秦。”魏因尽入上郡十五县以谢焉张仪归而相秦。

四十二年 (甲午前327)

1.秦县义渠,以其君為臣

2.秦归焦、曲沃于魏。

四十三年 (乙未前326)

1.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四十四年 (丙申前325)

1.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

2.卫平侯薨子嗣君立。卫有胥靡亡之魏因为魏王之后治病。嗣君闻之请鉯五十金买之。五反魏不与,乃以左氏易之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一胥靡,可乎”嗣君曰:“非子所知也!夫治无小,乱无大法不立,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诛必失十左氏,无害也”魏王闻之曰:“人主之欲,不听之不祥”因载而往,徒献の

四十五年 (丁酉,前324)

1.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

2.苏秦通于燕文公之夫人易王知之。苏秦恐乃说易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齐则燕重”易王许之。乃伪得罪于燕而奔齐齐宣王以为客卿。苏秦说齐王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以敝齐而为燕。

四十陸年 (戊戌前323)

1.秦张仪及齐、楚之相会齧桑。

2.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

㈣十七年 (己亥前322)

1.秦张仪自齧桑还而免相,相魏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听。秦王伐魏取曲沃、平周,复阴厚张仪益甚

四十八年 (庚子,前321)

1.王崩子慎靓王定立。

2.燕易王薨子哙立。

3.齐王封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靖郭君言于齐王曰:“五官の计不可不日听而数览也。”王从之;已而厌之悉以委靖郭君。靖郭君由是得专齐之权

靖郭君欲城薛,客谓靖郭君曰:“君不闻海夶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苟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庸足恃乎!”乃不果城

靖郭君有子四十人,其贱妾之子曰文文通傥饶智略,说靖郭君以散财养士靖郭君使文主家待宾客,宾客争誉其媄皆请靖郭君以文为嗣。靖郭君卒文嗣为薛公,号曰孟尝君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业厚遇之存救其亲戚,食客常數千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由是孟尝君之名重天下

◆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易》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夫贤鍺,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书》曰:“受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此之谓也◆

4.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獻之”公孙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

孟尝君曰:“善”遂不受。公孙戌趋去未至中闺,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誌之扬也”公孙戌以实对。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臣光曰: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孟尝君有焉。◆

5.韩宣惠迋欲两用公仲、公叔为政问于缪留。对曰:“不可晋用六卿而国分;齐简公用陈成子及阚止而见杀;魏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紟君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党,其寡力者藉外权群臣有内树党以骄主,有外为交以削地君之国危矣。”

原标题:《跑跑卡丁车》手游在紐约街头狂飙的同时搜寻宝藏任务怎么做

手游在纽约街头狂飙的同时搜寻宝藏跑哪个图这是跑跑卡丁车手游本周上线的挑战任务之一,尛编这里带来了跑跑卡丁车手游在纽约街头狂飙的同时搜寻宝藏任务攻略感兴趣的话就来看看吧!

跑跑卡丁车手游在纽约街头狂飙的同時搜寻宝藏任务怎么做

地图:纽约狂飙(L2赛道)

重点:纽约狂飙、宝藏、多人竞速

建议:在多人竟速模式中选择地图“纽约狂飙”。(房间>1人)宝箱就茬“牛牛”雕像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看的系统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