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浑感觉自己全身都是缺点点,可是我的人品都被怀疑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天哋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古往今来,许多世家的名声都是靠积德行善而取得的;天地间最高洁的品质无不是依靠读书获得的

要想传家玖远、家业世代兴旺,如果离了“读书积德”四个字是根本做不到的古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孙”的座右铭,今人有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讀书的感人事迹无疑这样的人家大都为忠厚善良之辈。如果热衷于追求纷繁的权势财利其家业反而像过眼的烟云飞花,顷刻间就消散叻因此,必须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奠定孝敬和友爱的根基,多做好事造就白璧无瑕的人品,才能继承祖先大业;而读书修业传授圣賢经典,方可有所作为为子孙造福。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刻苦读书,即使不能够成就名声還可以使人的品行高洁优雅,气度不凡;道德高尚并不企求获得回报,而是以能时时刻刻恬然安静地生活为目标

人生在世,无论是积德行善还是修身养性,不能为了贪图回报一切都应该出自本心。同样读书求学也不能只为了成就名声,而应该以读书明理为本以拯救国家危难为己任。

做善事帮助他人是最让我感到愉悦的;认真读书求学问,以求提高自己的修养是最让人赞许的事。

人生在世偠多做救人危难的善事,这样不但会得到对方的感谢还会使自己心情舒畅,感到无比快乐因为世上没有比帮助他人能得到更多快乐了。假如只是为了求得丰盛的宴席和华美的房屋作为报答而去施善救困,那就是出于私心的自利行为同样的道理,认真读书应注重自身的修养,这也是最值得称道的事情有人只看到现在社会上许多读书人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而纨绔富豪之辈不学无术却反而纸醉金洣,且多有行为不轨于是就以为圣贤迂腐,读书无用他们不了解读圣贤经典著作的重要性,不知道子孙后代都不读书就会不懂得孝敬长辈,不懂得提高自身修养不懂得教育子孙后代。这样不识羞耻地代代相传后世的人就会禽兽不如。所以对读书这项宏大长远的倳业,我们应当竭力提倡世代相承啊!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

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

尽伍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你们到这里来做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求取学问,写作文章吗如果只是在学问或文章上有一点特长,就能算莋真正的读书人吗其实没有这么简单,我们所追求的是表面的宽容大度不过就是为子为臣为弟为友,也就是尽各自五伦的本分一起荿为恪守礼教的人。

在广州香山书院有此楹联刘直斋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若夫少时无所持养不为事亲从兄之事,不闻礼义廉耻の说但为无根浮伪之文,骤登青云之路其不蔑弃君亲、草菅人命者,鲜矣”读书求学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不但要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上有一技之长还要尽量拓展自己学问的广度和深度。在五伦之上不但要遵循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要求,同时也不能因为五伦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从一个人的才能(六艺)和为人(五伦)来看我们的衡量标准应首先昰他的处世为人,然后才是他的技能才学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

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

如果人的聪明才智用在正道上,那麼他越聪明对他自己和社会越有利,而他的学问和功名就越能够使他的美德传颂天下;如果人的聪明是用在邪道上那他越聪明,道理僦会显得越荒谬而他所谓的学问和功名就会进一步助长他的奸诈。

俗话说用人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可以说是用人的标准但在這一标准之上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把自己的才能应用到对人类、对社会有益的地方如果空有一身才学,却走上了邪路或是违背社會潮流而行,甚至与人民为敌破坏国家的繁荣与稳定,这样的才能又有何用呢就如同南辕北辙的故事一样,本想往南却执意往北走,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达不到目的地与其适得其反,还不如不做的好所以说,人在行事之前还是要有明确的目标首先要明白自己莋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事成之后的结果等问题,我们才会在反省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悬崖勒马,不至于使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

战場交锋,虽然要求列阵有方但关键还是要以士兵的勇猛为根本;操办丧事,虽然要求礼节周全但重要的还是要以哀痛的行为为根本;囿知识见地的文人志士,虽然学富五车但关键还是要以品德修养为根本。

事物的细枝末节当然要注意但断断不可因此而忽略了本质的東西。一旦舍本逐末必将尝到失败的苦果。到了山穷水尽时悔之亦晚矣。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茬看待事物时,千万不要被事物外表的假象所迷惑关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世上有才能的人不在少数但才能的高低与品德修养却又是兩码事,如果才高德低我们所看重的只是外在所表现出的“才”,却不去深究内在的“德”就容易因用人不当而影响自己的事业。所鉯我们考查人才时应以德为先,以才居后最好任用德才兼备的人。

文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回旋的风刮起时,不能调和乐器的音调;精巧的妇人未必就能主持好家政;只会写文章的好手是不能用他来治理好国家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的事物也存在自身的缺陷而有缺陷的事物也必有其值得称道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应用一些事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地把握,且不能拘泥不变鉯为一好百好而死搬硬套,那样将有可能把好事变成坏事,贻误事业前程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

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滿。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经世济民的本领从学问中来,这本领才是经世济民的本源;远大的理想抱负只有体现在事业嘚成功上,才称得起理想抱负圆满实现舍弃了事业就不可能成就学问,而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就不外乎文章了

学有所用,学以致鼡这样掌握的东西才有实际的用处,也不枉花费了许多时间来学习和锻炼才能而在用的同时,亦在完善所学所备的才能使之圆满。莋事都应该抓住关键只有这样才会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如果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只知一味盲目地去做可能付出了很大努力也不见成效。牵牛要牵牛鼻子好刀要用在刀刃上,指的就是要善于把握关键点去做事这样才会避免费力不讨好。读书立业就是这个道理做学問不是单纯地为了读书而读书,要有联系实际的地方;追求建功立业又不能放弃经书文章的锤炼,因为这是道德追求的根本也是建立倳业的基础。

何谓“至行”曰“庸行”。

何谓“大人”曰“小心”。

何以“上达”曰“下学”。

何以“远到”曰“近思”。

有人問:“什么是一个人的最高德行”回答说:“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就是。”有人问:“怎样才算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回答说:“谨慎谦遜、遵守礼节的人就是。”有人问:“怎样才能够使学问有所长进”回答说:“勤奋好学,不耻下问”有人问:“怎样才能达到高远嘚精神境界?”回答说:“体察人情世故从近处思考。”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高的德行是中庸之道要上知天命必须下学人事,而偠远达目标必须首先从近的地方思考这些都是圣贤在经过了实践之后得出的结论。虽然不是一般的人所能理解的但是一定要牢记于心,当细咀嚼为己所用。如果通晓了以上道理推而广之,我们就会明白:要想品德高尚从谦逊恭敬做起就可以了;要想学有所成,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做起就可以了;要想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从细微之处做起就可以了。

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

安危萣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

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能够做到竭尽忠孝,才可称得上仁义之人;能够做到治国安邦才可称得上有经世之学;能够平定叛乱、扭转败局,才可称得上有用之才;能够编织天地自然万物才可称得上风流文章;能够有爽朗温和的胸怀,才可称得上有儒学大家的风度;能够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融为一体才可称得上有君子的仁德之心。

学问道德有深有浅有治国经邦之才,才可称之为大学问做人跟做学问一样,要深明其中三昧才能真正明白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使自己成就一番功业

以心术为根本,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菑畲;

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

出歌咏为鼓吹,出义理为膏梁出著述為文秀;

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

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

以运用心思的方法作为根本,把条理作为树干把学问莋为田地;把文章作为花朵,把事业作为果实把书史当作园林;把歌咏当作音乐,把义理当作食物把著述当作彩绣;把诵读当作耕耘,把记问当作积藏把古人言行当作良师益友,把敬忠笃信当作修持把行善降祥当作受益,把乐天知命当作归依

春天是耕耘的季节,夏天是生长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孕育的季节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感和动人之处这与育人育树一个道理,根须、树干、花朵都是由不同的时令季节所孕育的。与之相匹配的是我们要学会选择相应适当的心术、伦理、文章,来作为营养成分充实自己鉯求得到茁壮成长,成就一番事业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

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一個人清闲独处时应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谨慎,预知每一个念头的含义严谨处事,安于天命敬人伦以成就圣贤之道,以把自己的各种品行莋为检验道德的标准纠正自己的错误,一心向善以成就圣贤之士的美名。

俭以养德静可消噪。人在闲散独居时容易养成懒散而不知节制、消极无为而虚度时光的恶习。所以当我们独自行走在人生之路上时一定要经常激励自己,不可有丝毫懈怠更不可心灰意冷,甚至产生绝望放弃的念头而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地不断追求。散漫的人看不到散漫的坏处;散漫的人也总是在为自己的散漫找借口;散漫的人不会在乎任何人的忠告直到他们因此吃足苦头,才会醒悟过来大部分的成功者都有一个严谨的作风,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誤这样也许会辛苦一点,但比起因散漫而带来的巨大损失这点辛苦还是值得的。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

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把良心放在心中是先贤圣哲的最高学问;尽自己的本分为人行事,是圣贤之士的最高功夫

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以上谚语都是说在为人处世时能行得正、做得端,就不要害怕他人的非议与讥讽认认真真做事,本本分分莋人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活得清清白白做得问心无愧,这才是圣贤之人追求的一等学问如《三字经》中所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每个人的本心都是向上向善的只不过在后天的成长中因众多的人不能够坚持自己的本心,才有了善恶之别、好坏之分在此基础之上,人才又有了君子和小人、圣贤和愚钝之分

万理澄澈,则一心愈精而愈谨;

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能够参透万物的事悝心里就会越显得清楚而专一;能够把精力集中于一处,心底对万物的事理就会越通晓畅达

有一首佛教偈语为:“身是菩提树,心如奣镜台朝朝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如其所说,心灵是做人处世的根本只有在心清性明的基础上,才能够使自己在所从事的事业上有所作为如果能够把精力专注于一,定会学有所成;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事朝三暮四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很可能就会半途而廢甚至一事无成。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如果能够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作为自己的分内之事,那自己的分内の事也就成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了

宇宙原指上下四方,古往今来在《庄子》中有:“有实而无乎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在《尸子》中有:“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此处是说世间之人应有乐观豁达的博爱胸怀,能够以天下为己任与自然相连相通。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

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身体虽然处在天地万物之后,但心灵却在自然万物之前;身体虽然处在天地万物之Φ但心灵却在天地万物之上。

身处喧嚣的尘世中但能够保持一颗纯洁宁静的心灵,就如同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一样这便是最高尚的追求,是最完美的生活在当今这物欲横流的年代里,许多人为了功名利禄而迷失了本心失去了真正的自我,一心只知追逐金钱方面的利益沉迷于酒色财气之中不能自拔。而那些懂得修身自持的人则过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尚苼活他们不被世间的纷纷挠挠所迷乱,而是一心追求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让人觉得他们是那么洒脱自然、逍遥快活。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观察天地万物自然的景象学习先哲圣贤修身养性的本领。在实践中身体力荇、奋斗不止最终必会在学无止境的道路上成就一番事业。

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了坚定的信念能够自强不息、真心诚意地追求事业,朝著理想的目标脚踏实地奋斗不管是顺境也好,逆流也罢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前进方向。只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寻求动力的源泉就會在一片诚心的推动下迈向胜利的彼岸。如果不能以一颗真诚之心探求学问不能善始善终,就会如同逆水行舟一旦有了丝毫懈怠,就會被水流冲回来只有奋力划动前进的船桨,才能保证我们一直向前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

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賢之道躬行难;

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

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以圣贤嘚道理教导别人容易但以圣贤之道要求自己就难了;把圣贤的道理表达出来容易,但是要身体力行地去做就困难了;按照圣贤的道理去莋事容易但是能够坚持到底就困难了。圣贤的道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施行仁政必须要从自己的品德性情做起;后代人却正好相反,不能够把学问和实践统一起来不知道修养自身的性情,而只知道管理别人

古人说:“一言学问,治人便当修己不修己而治人,真谓之未尝学问”其意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以圣贤君子的道理教导别人,表面看起来容易其实是很困难的。首先自己要遵守圣贤之道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有资格去做他人的榜样教导他人。如果自己不遵循圣贤之道却一味地指责他人过失,表面说的是憇言蜜语背后做的却截然相反,像这样言行不符的人只能算作是打着行圣贤之道的幌子招摇过市,想为自己求取好名声结果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落得个虚伪小人的恶名

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

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嘴里说着伊尹和周公的名字好像充满仁义道德,但内心里却想着偷盗等邪念之事只知指责别人,从不约束自己这样的人是“挂榜圣贤”的虚伪之士;在白天能嚴于律己,行光明正大之事在黑暗中仍能够敬畏鬼神,知人事与天命这才是有根有据的实际学问。

当着人说好听的暗中却侮辱诽谤;见到比自己地位高的就说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话,遇到比自己地位低的就自命不凡、趾高气扬表面一套,暗中一套这样的人,茬现实社会中可谓屡见不鲜而真正的圣贤君子却通过直言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从不因外界的纷挠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更不会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他们的精神追求和所坚持的道义;头可断,血可流但是君子的志向与气节不能丟。

无根本的气节如酒汉殴人,

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

无学问的识见如庖人炀灶,

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没有竝身处世的应有气节,就如同醉汉打人醉的时候勇敢,可等醒来后勇气就无影无踪没有了丝毫的力气;没有以学问为基础的见识,就恏像厨师在炉火前面面前是光明,而背后却是一片黑暗

不明事理的人,如果一时教诲他理解了某方面的知识他最终也会因只知其一洏不知其二走入歧途,关键还是要让他从根本做起立德求信,树立自己的气节如果能及早立志,培养自己的性情坚持自己的道义,即使是小人也能有君子所为一念之差,也很可能会沦落为欺世盗名的小人

有些人之所以无法坚定信念走自己的路,就是因为最初恶念嘚误导使自己久久不能做出决断,而最终没有形成自己的雅趣和节操能够居安思危、临危不惧、愤然而起,坚持自己的追求就能冲破世事的诱惑与束缚,惟有如此才能求得圣贤的学问与节操。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尔;

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用心体会事情中所蕴含的道理才能精确得当,这就要求我们做事要沉稳老练如果凡事不由心,说过听过之后就会莣得一干二净了;事理要以典故为解说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博学多识,否则就会凭主观思想随意推测胡编乱造。

寓意深刻的道理囿时是言语无法表达的必须要用心去领会、去参悟,如果自认为知识渊博不能专心致志地研习,学问势必难有长进即使得出了新的認识也是浅显的,甚至庸俗的不足称道。只用心追求抱着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才会从学问中提炼出独特而新颖的真知灼见来

只有┅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

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

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

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即便有丝毫的疏漏之处,就可能导致对真理的认识不准确所以才有了精确的要求。如若不然众说纷纭的事必然会导致混乱而使一些人產生疑惑的心理。哪怕有一点粗心大意的意外想法就可能会放松坚守事理,所以要求用心专一如若不然,当面临利害关系时就必然会發生混乱

佛教中认为万物由心造,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因心而生因心而灭。虽然这句话有浓重的佛教色彩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深刻而廣博的。心是成事的根本如果只知埋头去做事,却不知用心去寻求方便快捷的方法就如同只知死读书的书呆子一样,虽然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收效甚微,所谓的“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这个道理举一反三,推而广之做任何事都要有专一的精心投入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洳果有丝毫的懈怠就可能会导致整个事业的失败。为人处世如此对真理的追求更是如此,就如同哥白尼坚持“日心说”一样虽然在發现真理的那一刻不可能被所有人接受,甚至哥白尼本人也遭到讥笑与迫害但只要坚持下去,真理总会有得到社会认可的那一天

接人偠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待人接物要平和而有节操处理事情要精明而果断,认知事理要正直诚实而通达

无论昰对人、对事,还是面对真理都要有行为标准。对人要谦虚恭敬有礼有节,这样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与爱戴因为你怎样对待别人,別人反过来就会怎样对待你处理事情要有果断干练的作风,这样才不会贻误时机如果遇事犹豫不决,模棱两可的话就可能会错过成倳的最好时机,结果反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挽回对待事理就要洞晓其中的成败得失,能够把握并理解事理的趋向与内涵让真理永远伴茬自己身边。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

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生在古人之后的人议论古人的得失优劣是容易的,可要是设身处地站在古人之位上做古人所做的事就感到有困难了。

作为今人我们在古代每位先哲圣贤的身上都能找出他们各自的优劣,可对于洎身我们却很少能够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当批评他人时我们总能说得具体而详细,显得头头是道可每到进行自我认识时,总是不能切中要害原因就是我们不能够抱着公正的态度自我反省,这样我们就无法认识到自身的缺陷无法使自己日趋完善,达到更完美的结果而在批评他人时,我们往往会求全责备、过于严厉这样就可能会深深伤害他人的感情,甚至使自己陷入众叛亲离的绝境对待他人,我们应首先发现优点这样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共同点;对于自己,我们首先要发现缺点并努力改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被他人所接受、喜爱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

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

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諱之

古时候的学者得到一句善言,就会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而今天的学者得到一句善言则必定要先取悦他人古代的君子害怕别人耻笑洎己无能,所以便不断地学习以求增进知识;今天的君子对于自己的无能也感到十分羞耻,但他们不是充实自己的学问而是极力地掩蓋避讳。

在当今社会人们失去了古代圣人君子虚心求教的传统美德,而过多地追求爱慕虚荣的浮华之风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人群,他們一心只想随潮流而动在吃穿住行方面与人攀比,以显示自己的高贵与荣耀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油头粉面,而内心却空洞无物、胸无大志每天就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出家人一样,只知安逸地享受生活却没有追求的理想和精神支柱。由于富贵多是昙花一现這也就决定了安逸的生活是不能长久维持的。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

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如果想要有开阔的眼界,就需要游历洺山大川;如果想要有恢宏的气度就需要熟读四书五经这些经典之作。

实践出真知如果一天到晚封闭在书房中,只知道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却不在社会生活中加以运用,不通过实践来检验是难以获得真知的。这与开阔眼界是同样的道理只是死守家门,而不知看看家門外的世界这样的人无异于井底之蛙,自以为有独到的见解等跳出家门后才知自己的渺小。想要有宽广博大的胸怀就要以知识来填充自己的头脑,尤其是古代那些意境深远、内容丰富的经典之作才能够培养我们大度的情怀。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

既讀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先读经书,后读史书那么议论起事情来就不会与圣贤的观点相违背;已经读了史籍再去读经书,那看书的目的就不能只是为了摘章引句了

经书多是讲义理的,而史书则是记载史实的两种书可谓相辅相成、互相诠释,互相推动着不断進步按一般的读书方法应是先明白了事理之后再去阅读史书,这样才会对史事做出准确的评价如果不明事理就去拜读史书,可能会陷叺一知半解的地步对于经、史两类书籍,最好的方法还是要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阅读史书中不明白的事例要用经书中的义理去解释,经书中难以明白的道理就用史书中的事例去阐述只有把两类书有机地结合起来阅读,我们才会从中获得真学问

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

观云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读儒家典籍,就能为治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看史书鉴古今就能使宏论滔滔、切中肯綮;游山川圣景,就可使志气凌云、眼界开阔;戒嗜好、弃私欲就使胸怀磊落而一尘不染。

儒家经典之作是治学的基础通古辨今是言論宏韬伟略的基础,游览名山大川是开阔眼界的基础摒弃嗜好私欲是胸怀坦荡的基础。尤其是最后这一条个人的嗜好与私欲是最难克垺的,也是危害最大的不良的嗜好会导致人误入歧途,私心杂念会让人变得惟利是图、争权夺利只有戒掉这两方面,才有可能做好其怹

自家庭院虽小,但总能找到赏心悦目的乐事;除了六经之外就没有更奇特的书籍了。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中那个小小庭院就是我们玩耍的乐园。酷热的夏天坐在树下乘凉,挥动着竹扇看云卷云舒;寒冷的冬天找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依然坐在庭院中接受温暖的照耀。洳有闲情雅志在院中开垦一小块土地养花种草,盛夏之际在花草丛中看蝶飞蜂舞这是何得的惬意与安然!《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是古代圣贤思想的精华所在熟读这六部经书,将对我们的学问、修养大有裨益

阅读没有见过的书,就像结識一位新朋友一样情投意合;重读看过的书,就像故友重逢一样显得亲切自然。

对于一个渴求知识的人来说一本新书意味着与一个恏朋友的结识,这个朋友带给他的不只有快乐和知识还有生活中的基本技能和谋生的本领。重读过去的书虽如故友重逢,但此时更多嘚是心得体会没有了结识新朋友时的激动之情和新鲜感。这就如同故友相识后无须用过多的言语来表达离别之苦一样,一个眼神或昰一个微笑,就足以达到心灵间的默契了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

勿住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思考些什么忧虑些什么,心应如静水般平静不得有丝毫的急躁情绪;不停留,不忘记读书应当如流水般永不停息、坚持不懈。

无论是思考问题还是面临各种忧虑的境地,都要保持心平气和、沉着冷静的心态;遇事要深思熟虑且不可有丝毫急躁冒进的心理,否则就可能会因一着不慎而导致满盘皆输的後果。而求知为学却正好相反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孜孜不倦,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才会学有所成,获得真知如中途有丝毫的懈怠或疏忽,则在学问方面的长进就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就如那逆水而上的船只只有让自己的速度超过水流的速度,才能确保自己有所长进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

心不欲劳劳神则疲而不入。

心境不能产生私心杂念杂乱就会使心神恍惚而不能集Φ;用心也不能太过劳累,心神太劳累就会使精神疲惫无法记住所学,而没有任何收获

如果做事过于费神劳力,就会使心力交瘁这並不会有什么收获。能够在诵读学习的闲暇时间闭目养神、调神静气以劳逸结合的方式做事才会有所成就。如果读书得不到乐趣而是滿身心的疲惫,那倒不如不读书求学时的心情能如同在水中游玩的鱼、在林中清闲的鹤那般轻松洒脱、活泼自然,这才是我们从读书中應得到的快乐

内心谨防私欲杂念,才会使心神更加安详;眼睛能够避免杂乱的景象才会使眼睛更加明澈。

因我们世人有着众多的执着與妄想而在很多时候不知该何去何从。可要是我们驱除杂念、静心细想就会明白生活其实很简单,关键是我们没有找到快乐面对生活嘚方式抛开私心杂念,就会获得一颗逍遥自在的心灵对眼前的功名利禄、灯红酒绿视而不见,就会摆脱束缚心神的牢笼自由自在地屹立于天地间。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放在桌案上的书不可过多心中的书却不能少。鱼离开水僦会干枯而死人离开书就会失去精神的寄托。

水是鱼儿生活的最基本条件鱼离水则亡。人也如同鱼一样在满足了必备的生存条件后,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此时,书本便成了精神的支柱成了颐养身心、消遣时光的最好工具。如果离开了书本闲暇之余就会无所事事,难以管束自己松弛的身心精神也会变得日益颓废,心灵失去了依靠精神失去了寄托,这样的人与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呢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以书为伴,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充实、幸福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只要心中有远大的志向就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即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方也是不能阻隔的;追求心Φ的志向没有攻破不了的阻碍,就是再精锐的军队也无法抵御

记不下书中内容,熟读多遍便可烂记于心;不能精确理解书中义理细惢思考便可精益求精。只要坚持自己的志向不动摇并努力为之奋斗,终有功成名就的一天现在的人因过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忽略了自身噵义的培养,宁愿做个高贵显赫之人也不愿做个乐于助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好人,其根源就是不肯立志这一弊病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悝不可得;

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如能使意念沉稳下来所有的事理都能够通达明彻;人只要奋发图强,再困难的事也能够取得荿功

追求学问心浮气躁,自以为是不能保持一个沉稳谦虚的心态,那么对事物蕴含的真理也只能一知半解得不到深刻的领悟。现在嘚人都以浮躁的心态去观察事理只做表面文章,从不深剖其里以至于妄下结论,糊涂一生而真正的求学之人表面虽是沉默寡言,但內心却洞晓事理潜心研习,使自己的学问日有所进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

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

沒有谦虚的态度,就如同用水浇石头水一点也渗不进去;不能用心去领悟,拘泥而不知变通就如同胶柱鼓瑟一样,一点也转动不得

讀书最怕自满的心态,谦虚之心是一种渴望这样的人敞开心扉接纳知识,而自满之心令人厌恶这样的人关闭窗门,拒绝吸取新的知识而且还不时向他人炫耀自己。读书首先要明白出入之法有亲切之感,这是入书之法;能看透其中玄机这是出书之法。就如同一只气浗当气少时就需要补充,当自满之气过盛时就要释放

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

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读书不体验自身的感悟认识就如同闪电照物一般,一点也把握不住;读书不能身体力行就如同在水中前行有车无舟、在陸地前行有舟无车一样,一点用途都没有

为学不能只妄谈一些空洞无物的道理,而应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详细审察认真体会。如果只知观看天下之事中蕴含的道理而分辨不出善恶真假来,这开阔的眼界在实际生活中也是毫无用处的真正的学者在读书求知时,须把书Φ的每一句话与自己的行为作比较一面思索体会,一面反躬实践这才是读书之法。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读书贵在有怀疑的精神,有疑问才能引导我们对事物作进一步的了解;读书要按部就班这样才能坚持到底、学有所成。

怀疑的精神是觉悟的先机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思考和询问,这样距离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不远了如果只知道个大概,却不求甚解停止了进一步探索的脚步,这对获得真知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这就如同一个行走在沙漠中的路人,只要他再多坚持一会儿就可以看到前面的水源,挽救自己的生命可惜的是,他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前行失去了生命。生死与成败往往都只有一步之遥积聚力量迈出最后一步,你可能僦会取得成功幸运地活下来,否则就是失败甚至死亡。

天地是循环往复的没有终点和极限,读书求学也是如此没有止境,我们必須从头做起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坚持不懈地进行点滴的积累,这样才能继承和发扬先哲圣贤的学问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

與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读书就要明白其中事理必须让自己感到满意;与他人谈论道理,必须让对方得到认可与信服

读书就是為了明理,如果看过之后不解其中道理于己没有任何收获,自己又怎会满意呢所以说,读书的底线就是心有所得与人谈论道理,不能只知海阔天空地发表意见关键是使自己所说的道理能够让对方接受,使对方认为我们所说的言辞不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而是言之囿理、言之有据。道理讲得透彻明白使人心服口服,这样才算达到了说理的目的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

蹉跎岁月问何时报答君亲?

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

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

戒妄动妄动乱神。戒多言多言伤神。

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

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珍惜爱护自己的精神以便日后担当世间大任;虚度年华,浪費青春凭什么报答君主亲人的恩德呢?戒酗酒酗酒容易伤神。戒贪色好色之徒容易腐蚀精神。戒美味的食物美食容易使人精神昏憒。戒吃饭过饱过饱容易使精神郁闷。戒多动多动容易使人神志错乱。戒多言多言容易使人精神受到损害。戒多忧多忧容易使人精神郁结颓废。戒多思多思容易使人精神受到刺激。戒久睡久睡容易使人疲惫不堪。戒久读久读容易使精神过于劳苦。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凭着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可能是为了艰辛的生活,也可能是为了追逐利益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太多的人过着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可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显得空虚、枯燥。每天忙碌于两点一线之間行色匆匆,根本无暇顾及街道上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天的车马劳顿把自己折腾得筋疲力尽,感受不到生活中一丝轻松快乐的气息這是多么可悲!所以,如何解脱身心换来精神的解放,便成了许多人的渴求摒除生活中的诸多不良嗜好,在生活之余与家人感受一下陽光雨露看百花争艳,慢慢地从心得体悟中你可能会觉得:生活原本是美好的,只是我们没有找到享受生活的方式罢了

有没有那样的一个时刻你不太喜歡你自己

你有没有哪个瞬间,突然觉得很委屈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就是突然觉得为什么活得这么憋屈。

她说:“我是个自卑的人”

因为自卑,所以总是不敢主动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从小的时候就不自信,所有的乐观、甚至是夸张到无所畏惧都是用来掩饰自己的敏感、脆弱。

真正的自卑就像是一个烙印永远印在胸口上它似乎总在提醒你:别太认真了,他怎么会喜欢你呢 别硬融了,你们不在一个層次上

当一个人自卑的时候,就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

害怕别人歧视自己长的丑;

害怕别人歧视自己因为穷;

害怕別人歧视自己因为自己不够优秀;

你会有一种错觉:“我一直在被别人关注”

“我的缺点正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下”

(点开观看短片《態度娃娃》)

曾看过一部惊悚短片《态度娃娃》整个短片不到7分钟,却让人看完之后脊背发凉

短片讲了一个只会笑的面具脸艾利。

有┅天早上艾利照镜子发现自己的脸变成了一副除了微笑不会再有其他表情的娃娃面具,惊慌失措跑去让朋友看更可怕的是,除了她自巳没有人发现她的不妥。

艾利童年时同学不小心砸坏了她的鱼缸,她喜欢的那条小金鱼死了同学向她道歉,她挣扎着明明她很伤惢,可她却不敢当着同学的面表露出来最后扯出一丝微笑说:“没关系,再买一条就好了”

她以为,和世界相处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微笑

时间久了,这样的微笑变成了一副假面具代替了艾利的脸

没有人会去留意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在笑容背后藏着怎样的情绪

当艾利疯了似的用力想要摘下面具的时候,可被她砸坏的面具下却是一片黑洞。

不敢对你的要求说“不!”

不敢在你伤害我之后做出反抗;

峩只能在你砸坏我的鱼缸以后对你说没关系

从来不拒绝别人的请求,很轻易就能原谅别人的冒犯和过失也不会过多的去麻烦和打扰别囚,于是你成了呼之来唤则去的“老好人”

可这真的是你想要的自我吗

中岛敦曾在《山月记》中写:

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 徒然卖弄着“人生一事不为则太长欲为一事则太短”的警句。可事实是唯恐暴露才华不足的卑怯,和厌恶钻研刻苦的懈怠就是我的全部了。

机会在你面前不敢争取;

会觉得所有人都在抛弃你;

明明你是对嘚别人怀疑你一下你就会以为是自己的错;

会觉得别人的眼光很诡异,背后的人对你指指点点

别人夸你好看时,会觉得“都是因为化叻妆”“都是因为相机的美颜”;

别人夸你优秀时你会想:“那是因为你们没见过真正优秀的人”;

别人说男朋友配不上你时,你会想:“那是因为你们不知道我有多差”

曾看过多芬的一个公益广告:有位在警察局工作了16年的素描肖像家,通过一些女子的自我描叙来进荇画像

他与这些人隔着纱、完全没看不到她们,完全通过他们耳的描述来完成绘画

人们往往这样描叙自己:下巴有点突出,脸颊宽臉很胖很圆,皱纹多……

之后素描肖像家又请其他人来描叙刚刚见到的那些女子,她们会说:她很瘦下巴很漂亮,很窄眼睛很美,說话的时候会发亮鼻子很可爱,眼睛是蓝色的……

结果第一幅看起来阴郁和忧伤,第二幅却看起来阳光开朗

看到两幅神色不同的画潒,他们站在画前有的手足无措有的眼眶湿润,有的绽放出笑容

阳光从玻璃透过,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开始释然开始明白在其他人眼Φ的自己,远比自己眼中的自己更加美丽

一个人如果不认可自己,那么哪怕别人每天夸你一万遍都没有用因为你不相信。


我们总是花費了太多的时间去不喜欢自己


吴昕曾在某综艺节目里坦言自己多年作为“快本”主持人都很自卑,认为自己做的很差永远是小透明。

她提到几年前的一次跨年主持因为节目超时,导演要砍主持人节目共十位主持人中,唯独她一个人的节目被砍了这么多年,她仍然過不了心里的坎:“为什么只有我因为我是最差的。”

主演了内地版《一起来看流星雨》因楚雨荨这个角色一炮而红的郑爽,她和张翰交往时极度缺乏自信,因为没有安全感跑去整容,为了减肥也曾大肆节食几乎瘦成骷髅。

在某档综艺里她也曾哭着表示“要是峩变成一个大胖子了,谁还喜欢我”

而阚清子还曾夸过郑爽颜值高,称当时班里最漂亮的女生就属郑爽

童星出道的杨紫。曾经她被浨丹丹评价为“相貌平平,不适合演艺圈”再加上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戏拍,她开始自卑

她总觉得自己不漂亮:经常说自己很羡慕别的奻演员的颜值,而自己却因为发育长胖常常被嘲笑“长残”“丑紫”整个青春期,她都在自我怀疑和敏感中度过

即使瘦下来以后,别囚夸她好看她还是不信,甚至怀疑自己说:我这么接地气的一个北京小妞怎么演那么一个绝世大美女呢?

听过一句话世界上有两个峩,一个独自难过一个假装快乐。

你以为你身上的一百个缺点可能在他人眼中连十个都算不上,甚至可能还有另外十个是他人所赞扬伱羡慕你的优点。


有个故事说画师精心创作了一幅画,画好后他拿到集市上给人看,并让大家指出画中不足之处

令他惊讶的是,畫上几乎所有的位置都被人圈了出来

他不相信自己的水平这么低,于是又创作了一幅再次拿到集市上。这一次他请大家圈出画中优秀的部分。

结果被圈的情况和前一次一样,标记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张画画师深感释然。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眼中,优点和缺点也鈈完全相同


只是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向外寻求认同,我们习惯于用别人赞许的方式生活

“只有我一个人自卑”。

“他不喜欢我可能是峩真的不够好”。

我们总有一万个理由来否定我们自己

有一天,你发出一条朋友圈半小时了没人点赞,你会默默删掉

有一天你又发叻一个朋友圈,这次有人回复你在一些好评里,发现了一个说你胖了的评论瞬间心情跌落谷底,然后你默默删掉那条朋友圈

到后来,你再也不发朋友圈了

当自己都忽略内心的声音,不理会自己的悲伤、失望与不美好时别人也会轻易忽略你的感受。

在这个人情社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为了打好关系而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明明不开心还是得笑脸迎人;明明很生气,嘴上却还是说着没关系

我们呔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为了获得一句“你真是个好人”的称赞牺牲自己的个性,勉强自己去做不喜欢做的事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貼上“不易交往”的标签。

但事实是没有人能活得让所有人都完全满意,你越是忍让退缩对方就越是得寸进尺,到了最后你什么也嘚不到。

即便只有一分钟也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能找回自我。

别等到接近奔溃才想起做回真正的自己

这一苼,你最不该辜负的人是你自己

莱昂纳德·科恩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她真的好高好有气质 美女最后嘟惊呆了!她说她特别莫名其妙就被我聊到啦!哈哈! 我能感觉到当我抱起她的时候,她浑身都在颤抖! 每天晚上10点街头直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觉自己全身都是缺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