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龙军团团的认知,是错的呢

龙妈军团的错误决策以及色系的神操作导致了目前的战况(有剧透)
44回复/2亮 3783浏览
讨论看多了,真心觉得有些人的智商真不足以来看这片子。。。居然还好意思说编剧智商有问题。。。。典型的就是那些说龙妈军团里有内奸的人,拜托,人家进攻凯岩城是公开的军事行动,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绕过了大半个大陆,这还需要内奸来报料???要是龙妈跟她的团队因为这个就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真心不用混了。。。导致现在开局不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龙妈犯了一些战略错误以及对手的漂亮神操作。具体龙妈方的错误有:1)轻敌,以为对方不会主动进攻。2)妇人之仁,错失战机。3)高估盟友实力实际上,第一集就可以看出了,龙妈的“无鸡者(与侏儒)联盟”看似强大,实则虚弱。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龙妈军团最大的弱点在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将领,游牧骑兵的首领被龙妈一把火烧光了;灰虫子说白了只是个保安队长,在此之前根本没有真正打过战;高庭和多恩都是女人领导,需要靠下面的人去领队打,更何况高庭的家臣都被策反了,沙蛇则直接团灭。。。与之相反的是,对面的操作实在太漂亮了,请看:1)色系以自己为筹码换取犹伦海军支持。(人家是十四海海贼王)2)没有被风声吓倒,正面迎敌。没有高估自己也没有低估敌人。3)洞察敌军弱点,放空凯岩城,劝降塔利(目前大陆第一战将),优先进攻战力簙弱却富饶的高庭,获得财力和人口。4)一直很注重点自己的科技树好嘛!生化魔山也好,射龙巨弩也好科技一直在进步啊。目前龙妈账面上的优势基本全没了。。。只剩下最后的核武器——火龙~~~~游牧骑兵那些,没有将领,也是一盘散沙,否则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被龙妈收编。所以根据双方操作的优劣,目前的战况其实是非常合情合理的,虽然色系现在取得了一些胜利,但龙妈手握核武器,还是随时可以扳回来的。那些说第三集剧情不合理的,该去充值下自己的智商了。===================================目前很多说内奸的,就是认为小恶魔是最聪明的人,接受不了他的失算,把责任推给莫须有的内鬼。。。[ 此帖被雨山在 18:05修改 ]
这些回帖亮了
其实龙妈对维斯特洛的领主们一无所知,目前所有的策略都是自称对维斯特洛无所不知的小恶魔出的。目前的挫败小恶魔是要负很大责任的。
龙妈必须得吃瘪,如果战况非常顺利,那剧情就太简单了。而且让龙妈暂时失利,也好祭出龙这个大杀器
有理有据 让人信服
其实龙妈对维斯特洛的领主们一无所知,目前所有的策略都是自称对维斯特洛无所不知的小恶魔出的。目前的挫败小恶魔是要负很大责任的。
说起带兵将领,大熊看样子要回来了,不知带兵打仗如何
龙妈必须得吃瘪,如果战况非常顺利,那剧情就太简单了。而且让龙妈暂时失利,也好祭出龙这个大杀器
引用3楼 @ 发表的:说起带兵将领,大熊看样子要回来了,不知带兵打仗如何起码是受过正规骑士教育的人,带兵打战还是会有一套的,起码比无鸡者强~~~~
那些无垢者当兵还可以,当将领就算了。。。
人家进攻凯岩城是坐船绕过大陆从海上进攻的好吗,根本不从陆地上走,詹姆都亲口说了邮轮把无垢者的船全都毁了所以无垢者只能横跨大陆回龙石岛了。你这完全没搞清楚主帖里上来就喷别人没看懂剧,怕是你也没看懂哦
目前只有龙妈一个龙骑士,当年伊耿和他姐妹可是三个龙骑士才一举拿下高亭王和凯岩王的。此外龙也不是无敌的,多恩人曾让龙家先祖付出过血的代价,当年征服七国途中伊耿疼爱的妹妹蕾妮斯与其坐骑米拉西斯就死在了多恩人的巨型弩炮之下。。。
。。。。。。。。。。。。。。。。。。。[ 此帖被黄袁韬在 22:51修改 ]
但是龙妈最后应该还会有snow带兵的
毕竟是坦格利安啊,没有点蜜汁自信能行吗?三叉河雷加也不是没带海塔尔和亚瑟戴恩就去了,结果他一死没统帅了全崩了龙女那蜜汁自信的,总认为现在维斯特洛大陆还拥护坦格利安,自己到了哪儿别人就应该开城投降,总认为自己的军队无敌,自己拥有核武,也不想想她老子做的孽把人品都丢尽了,加上坦格利安疯子的名声,谁傻了没利益拥护她一个外邦人PS 权游这些二号家族啊,就没一个老老实实拥护主家的,从波顿到弗雷再到现在的塔利,看来还是泰温明智,把西境的雷耶斯早早*河蟹*了
这样看来龙母真的应该把那个次子团的领袖带过来
引用2楼 @ 发表的:其实龙妈对维斯特洛的领主们一无所知,目前所有的策略都是自称对维斯特洛无所不知的小恶魔出的。目前的挫败小恶魔是要负很大责任的。同意,我也觉得提利昂这一波自负了。。蜘蛛也没发挥啥作用
引用8楼 @ 发表的:。。。。。。。。。。。。。。。。。。。龙妈和囧会生孩子么?被夜王复活的龙臣服夜王了?
大熊是谁啊?乔拉?
引用8楼 @ 发表的:。。。。。。。。。。。。。。。。。。。老铁前边说的挺好,后边突然一个剧透让人猝不及防啊
最蛋疼的就是塔利叛变了,他要是立场坚定估计詹姆攻不下高庭也就不敢放弃凯岩,灰虫子一鼓作气拿下凯岩团灭兰尼斯特主力这剧就基本结束了
引用11楼 @ 发表的:这样看来龙母真的应该把那个次子团的领袖带过来的确啊,龙妈手下的将领里面能带兵的估计就他一个了,好歹也是佣兵团领袖啊,大熊快回来了,应该会好点
引用8楼 @ 发表的:。。。。。。。。。。。。。。。。。。。谁会把自己孩子送人?肯定要回来!
引用12楼 @ 发表的:同意,我也觉得提利昂这一波自负了。。蜘蛛也没发挥啥作用蜘蛛对战争本来就没有什么影响力,之前泰温被萝卜耍得团团转的时候,如果他能用早就用上了。
引用6楼 @ 发表的:人家进攻凯岩城是坐船绕过大陆从海上进攻的好吗,根本不从陆地上走,詹姆都亲口说了邮轮把无垢者的船全都毁了所以无垢者只能横跨大陆回龙石岛了。你这完全没搞清楚主帖里上来就喷别人没看懂剧,怕是你也没看懂哦这不影响这次行动的公开性啊,人家一开始也没打算偷袭,所有的行动几乎都是公开进行的, 就是要让大陆的领主们知道她回来了。
亚莎带小沙蛇回去这种小部队的行动都被邮船准确拦截了,这种大部队的行动别人怎么可能不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254人参加识货团购369.00元127人参加识货团购99.00元100人参加识货团购699.00元1人参加识货团购166.00元191人参加识货团购489.00元253人参加识货团购188.00元119人参加识货团购185.00元3933人参加识货团购288.00元356人参加识货团购598.00元29人参加识货团购145.00元30人参加识货团购309.00元1人参加识货团购155.00元认知偏差:人类是怎样通过犯错误来适应世界的?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认知偏差:人类是怎样通过犯错误来适应世界的?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心理学解释,我们通过犯错误来不断地认识世界,这就是认知偏差
本文作者:非言语
有人说,“他人即是地狱”;也有人说,“老子天下第一”。前一种是高估了危险;后一种是高估了自己。这些都是认知偏差。
每个人都会犯很多类似的认知偏差,例如人们在判断他人行为原因的时候,容易高估性格的影响而低估环境的作用。比如把别人的沉默当做内向,却忽视了你们之前缺乏共同语言。而男人在判断女人是否喜欢自己的时候,又常常是一个乐天派,对方的回眸一笑常常会被他们理解成为以身相许。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认知偏差呢?
错误背后的进化逻辑
如何解释认知偏差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经济学家认为,大脑通常采用简单程序应对复杂环境,因此出现偏差在所难免。而社会心理学家则认为,认知偏差跟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有关,是为了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保持自尊或者维持良好的自我感觉。不过,进化心理学家哈瑟尔顿(M. G. Haselton)和列托(D. Nettle)认为目前已有的解释难以令人满意,给出的都是表面答案。他们提出了错误管理理论,认为通常的决策不是犯不犯错误的问题,而是犯哪种错误的问题。
简单地说,错误管理理论认为人类在不确定情境下的决策通常面临着出现差错的风险。这些错误可以分为两类: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
错误肯定是把噪音当成信号,比如把没病的人识别为有病的;而错误否定则是把信号当成噪音,比如把有病的人识别为没病的。两类错误,在进化环境中通常具有的代价是不同的。
哈瑟尔顿和列托认为,许多认知偏差都是自然选择配备给人们的行为手册,指导人们以犯错误的方式适应世界,因为如果不犯这种错误,就可能会犯代价更高的错误。举例来说,把有毒的蘑菇当成没毒的风险就远远高于相反的情形。因此,假如一个原始人在野外找吃的,看到一种从来没见过的蘑菇,在不能判断对方是否有毒的情况下,假设蘑菇有毒的代价无疑是可以接受的(即使这种判断可能是错的),顶多就是挨饿。可这位老兄要是饥不择食,假设蘑菇是没毒的,恐怕就有中毒身亡的代价。因此,认为不熟悉的蘑菇可能有毒的错误感知和判断能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有些错误其实很靠谱
错误管理理论能够解释和预测许多有趣的心理现象,下面列举一些有趣的案例。
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升高时,人们会高估音量变化的幅度。这是因为音量升高常常意味着某一物体趋近自己,人们高估这种冲向自己物体的速度无疑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反应时间,因为对方极有可能是来者不善的天敌。类似地,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们会高估这段距离的深度。这会让人在面临高度情景时更加小心翼翼,以免失足。
人们更容易把没病的人看成有病的,而不是相反。比如,他们在下意识里会把残疾人、破相者以及肥胖者跟疾病联系起来,把他们当作病人看待。这样做的损失通常很小,也就显得自己很不友好、善良而已;但如果他们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在缺医少药的蛮荒时代,那危险就大多了,很可能被疾病传染,甚至死掉。
排外心理也跟认知偏差有关。虽然陌生人不一定都是坏人,问题是人们通常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精确判断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们既可能把好人当成坏人,也可能把坏人当成好人。这两种判断的代价不同,把坏人当成好人的代价无疑更大。因此默认陌生人是坏人的排外心理,其实是帮助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锦囊妙计。
男女之间的认知偏差有别。图片来源:
男女犯错,各有特色
错误管理理论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不单单说明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偏差现象,也有力地预测和解释了男女两性在择偶领域为什么会犯不同的错误。这些错误所以存在和维持的根本原因在于,相比另外的错误,它们能够带来更多的好处和更少的坏处。
对女人来说,听到男人说“我爱你”是令人激动的浪漫情节。问题在于,男人的承诺可能是真心真意,也可能是虚情假意。一个女人可能把真的承诺当成假的,也可能把假的承诺当成真的。两种错误之中,后者带来的代价对她们而言尤为沉重。因此,女性可能会“错误”地低估男性承诺的可靠程度。男人的山盟海誓和甜言蜜语于是在女人可能会进行默认地烘干处理,以便减少水分。
2000年,哈瑟尔顿和巴斯(D. M. Buss)通过两个研究证实了这一假设。他们要求男女大学生评价一系列男女交往的行为,判断它们多大程度上代表对方有意愿跟自己发展长期关系,结果发现女生打分明显低于男生。
除此之外,女性的认知偏差还包括高估男性的强暴意图。由于在进化环境中女性经常面临遭遇男性强暴的风险,这种风险在排卵期时更为严重。因此,排卵期女性可能会“错误”地高估男性的强暴意图。为了检验这一假设,新墨西哥大学的嘉沃-阿帕格(C. E. Garver-Apgar)等人招募了一批男大学生进行录像,要他们冲两个录像的女学生说明为什么自己是一个更合适的约会对象,然后要求观看录像的女大学生评价两位男性的人格特征包括对方的强暴倾向。结果显示相比其他女性,处于排卵期的女性认为对方更可能采用暴力手段对付自己。
男性的认知偏差则有自己的特色。在进化环境中,男性留下后代的数目受到跟自己发生关系的女性个数的限制,一个男人拥有更多的交配机会无疑会使他可能留下更多后代。因此在判断对方是否钟意自己的时候,男人常常会犯一种“自作多情”的错误:他们偏执地认为某个对自己微笑的女人爱上了自己。因为相比这种错误,低估女性对自己兴趣的代价反而更大。
2005年,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迈纳(J. K. Maner)等人发现观看浪漫影片之后,男性的择偶动机被激发,他们因此认为美貌的女性会为自己而春心荡漾。女性可没有这么自负,无论男性长相如何,浪漫电影都不会让她们有这种幻觉。在此之前的2003年,哈瑟尔顿通过询问当事人的方法,发现女性通常抱怨自己的心思被男性误解,他们更多地把自己的善意过度解读为爱意,男性则没有这种令人尴尬的遭遇。
2008年,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的安德鲁斯(P. W. Andrews)等人发现了另外一个有趣的男性认知偏差,即他们容易高估伴侣背叛的可能。虽然女性也会犯类似的错误,即认为她的男人跟其他女人上床而实际上没有这回事,不过男人犯这种错误的几率远远高于女性。这可能跟男性低低估这种风险的代价太大有关:被戴绿帽子之后,他们不只失去了自己的女人,还有可能帮别人养孩子。
错误管理理论告诉我们,人是通过犯错来适应世界的。很多时候,如果想错了,那就做对了。因为大脑倾向于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方式来帮助我们适应一个不完美的世界。犯错,是为了避免更大的错。
Andrews, P. W., Gangestad, S. W., Miller, G. F., Haselton, M. G., Thornhill, R., & Neale, M. C. (2008). Sex differences in detecting sexual infidelity: Results of a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sensitivity of sex differences to underreporting. Human Nature, 19, 347-373.
Garver-Apgar, C. E., Gangestad, S. W., & Simpson, J. A. (2007). Women’s perceptions of men’s sexual coerciveness change across the menstrual cycle.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Special Issu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39, 536-540.
Haselton, M. G. (2003). The sexual overperception bias: Evidence of a systematic bias in men from a survey of naturally occurring event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7, 34-47.
Haselton, M. G., Bryant, G. A., Wilke, A., Frederick, D. A., Galperin, A., Frankenhuis, W. E., & Moore, T. (2009). Adaptive rationality: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cognitive bias. Social Cognition, 27, 733–763.
Haselton, M. G., & Buss, D. M. (2000). Error management theory: A new perspective on biases in cross-sex mind read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8, 81-91.
Haselton, M. G., & Nettle, D. (2006). The paranoid optimists: An integrative evolutionary model of cognitive bias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10, 47-66. Maner, J. K., Kenrick, D. T., Neuberg, S. L., Becker, D. V., Robertson, T., Hofer, B., et al. (2005). Functional projection: How fundamental social motives can bias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8, 63-78.
你可能感兴趣
进化心理学博士生
的话:其实……我很好奇,你们是怎样把这些现代心理学的统计结果跟远古时代的狩猎行为和哺育后代的天性联系在一起的?有什么化石证据.....?还是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而做的初步猜测呢?哦哦哦~~我是不是游离在文章之外了……一个假设对是对错可以检验的。进化论运用于心理学之后形成的进化心理学的核心论点是:心理性状如同生理性状一样,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要么是具有适应意义的适应物(adaptation),要么是具有另外目的的副产品(by-product)。简单地说,一个选择产物应该具有产生或者选择这一产物的一个典型环境,一把钥匙毕竟要开一把锁。进化环境中反复发生的问题就是一个一个的锁,而能够较好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倾向和心理特征就是一把一把的钥匙。这些钥匙是选择出来的,因为相比其他的钥匙,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具体的问题。错误管理理论认为,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进行决策的时候人类容易犯两类错误,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这是不需要争论的,也是不言自明的。在通常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时候,人们会以犯错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心理模块或者心理性状,就像一切其他的心理品质一样,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我们只能看到生理特征,因此这一心理是否存在完全可以检验的,本文列举的大量事实是支持这一假设的。如果不明白我们现在的心理是过去自然选则的产物,当然也就非得去化石里找什么证据了。——给你一万个化石,你能从化石里找到什么心理证据吗?根本不能。进化心理学的假设,比如进化发生的环境是距今200万年前到距今1万年前的更新世,当时的生活环境不是今天这样大规模现代化的都市,这些都是有古生物学/考古/人类学的证据的。化石的证据,古生物学的其他证据,都是在构建对远古环境的认识,这方面的证据跟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没有明显而直接的关系。但是,这些方面的证据已经很多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对进化环境的合理的理解和描绘。而进化心理学的前提也就是在远古的进化环境中,人们面临着某些具体的问题,具有某种心理倾向和特征的个体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而他们成了更适应的人,他们留下了更多的后代,他们的后代具有那种心理倾向和特征的概率更高。而我们就是那批人的后代。进化心理学的具体理论的确是一种假设和猜测,这种假设和猜测可以被证实也可以被证伪,这是跟所有实证科学一样的,没什么两样。假如男人不高估女性对她们的好感,那么很简单,错误管理理论就没有被支持。进化心理学跟其他心理学研究唯一不同的是,它有一个灵魂和核心,那就是作为生命科学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综合进化论,这一理论已经得到了来自生命科学所有分支大量证据的支持。而其他心理学中的理论则五花八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碎片化。
哲学控,心理学控,文学爱好者
的话:男女偏差……怎么显得男生比女生更自恋?
男性可以通过增加性伴侣的数量来增加后代数量,如果不够“自恋”,就不够主动,就会错失很多性接触机会了。
说白了,这些歧视都是蛮荒时代的人类缺乏安全感闹的。因为缺医少药,所以把什么人都当成病人,因为社会规范不健全,所以把不熟的人都当成坏人。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04)
好像是这样
额,意思是男人都喜欢YY么.....
进化心理学博士生
我们通过犯错误的方式来适应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因为很多时候这样做是好的,不这样做的代价可能更大。
说白了,这些歧视都是蛮荒时代的人类缺乏安全感闹的。因为缺医少药,所以把什么人都当成病人,因为社会规范不健全,所以把不熟的人都当成坏人。
进化心理学博士生
的话:说白了,这些歧视都是蛮荒时代的人类缺乏安全感闹的。因为缺医少药,所以把什么人都当成病人,因为社会规范不健全,所以把不熟的人都当成坏人。有些是,有些不是。比如过于夸张的自我意象,这种乐观派的做法可不是因为什么安全感,男人认为女人对自己感兴趣也是不是因为安全感缺乏——恰恰相反,他以为自己很有魅力。
男女偏差来源于孕期和孕后付出的严重不同。typically for mammals, females have a much higher parental investment. 而这又源于性细胞的不同。来自
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男女偏差……怎么显得男生比女生更自恋?
哲学控,心理学控,文学爱好者
人类的认知偏差对其本身而言在现代社会显得是“偏差”,对自然选择而言却是“认知正见”了——如果自然选择有意识的话。
哲学控,心理学控,文学爱好者
的话:男女偏差……怎么显得男生比女生更自恋?
男性可以通过增加性伴侣的数量来增加后代数量,如果不够“自恋”,就不够主动,就会错失很多性接触机会了。
的话:男女偏差……怎么显得男生比女生更自恋?自信过头了,就变成自恋了呗
男性可以通过增加性伴侣的数量来增加后代数量,如果不够“自恋”,就不够主动,就会错失很多性接触机会了。这么说,我已经错过很多机会了~我真是太不自恋了
所以其实男性在看浪漫爱情片后更容易遐想,女性会现实一些?
"例如人们在判断他人行为原因的时候,容易高估性格的影响而低估环境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爱好者,统计学达人
的话:"例如人们在判断他人行为原因的时候,容易高估性格的影响而低估环境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看"explanations"部分
心理学爱好者,统计学达人
这个题目太大了。心理学上没有哪个“错误”不是为了适应世界(原始社会甚至更早的世界)而造成的正确选择。理论是可以被证明也允许被证伪的。当一个理论可以解释所有的东西的时候,也就不是理论,而成信仰了。就像进化论一样。-,-
原来是这样,我前天晚上兴冲冲的去跟人家表白。唉,看来高估自己啦,有点小小小的自恋^
男性的自作多情在一定情度上成全了那些闷骚却又放不用面子的女性!~~~~~
进化心理学博士生
的话:所以其实男性在看浪漫爱情片后更容易遐想,女性会现实一些?浪漫电影的目的是启动择偶动机,男女都一样,至少在这方面。
进化心理学博士生
的话:原来是这样,我前天晚上兴冲冲的去跟人家表白。唉,看来高估自己啦,有点小小小的自恋^高估自己是为了把握机会。不过,女人可是会相对地”低估“男人的承诺。也许,女人对不同的男人会有不同的解读策略:老实本分的男人的表白很少被低估,而花花肠子男人的甜言蜜语则通常需要打折之后再分析。
心理学爱好者,统计学达人
的话:错误管理理论什么时候被宣称可以解释一切错误认知和行为了?比如?
进化心理学博士生
人类的认知偏差对其本身而言在现代社会显得是“偏差”,对自然选择而言却是“认知正见”了——如果自然选择有意识的话。可以这样理解。简单地说,自然选择的不是”对“的东西,而是”好“的东西,这会有助于我们想清楚为什么很多”错误“的观念包括宗教和星座可以长存,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相信“的代价较小,而且相对的收益较高。星座当然不是科学。不过星座为什么那么流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跟这个问题有关的问题是,不管星座的内容怎么样,为什么很多人会相信关于星座的说法?跟这种“相信”有关的心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同样有趣的问题则是:不管宗教的内容对错,为什么有人会相信宗教,相信超自然的力量和人格化的神灵?相信星座不纯粹是因为巴纳姆效应。个人以为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相信星座这一行为本身是一个利弊权衡的结果。相信星座,没什么明显的坏处;相反,不信,可能连跟社会交往的机会都没有。通常情况下,人们自然会相信某个超自然的信念,只要这种信念无损于他们的社会生活和个人利益。这跟信宗教同理。至少在进化层面上,能够保留下来的信念不一定是对的,但一定是好的(至少对个体的生活无害甚至有利),即使我们的现代科学证明这些想法很荒谬。比如,存在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拟人化崇拜。因此,图腾崇拜和宗教者信仰在人类祖先那里扮演的角色恐怕是相当积极的。信星座跟信宗教可能具有某种潜在的好处,至于这种好处是获得异性青睐,还是其他方面,则有待于实证研究的检验。假如信星座能导致信仰者猝死,我相信经过几百万年的自然选择,大多数人现在的人是不会有“信星座”这种心理倾向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一下:宗教是一种很有趣的社会现象,和人类的进化心理或本能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跟这一现象有关的是对血型、星座、属相、塔罗牌等现象的超自然信念。为什么某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或信念可以长久地维持在人群中?这个问题的有趣之处在于告诉我们,想法真不真对不对有时候不重要的。
其实……我很好奇,你们是怎样把这些现代心理学的统计结果跟远古时代的狩猎行为和哺育后代的天性联系在一起的?有什么化石证据.....?还是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而做的初步猜测呢?哦哦哦~~我是不是游离在文章之外了……
的话:看"explanations"部分受教了!感谢!!
那些“没有然后了”的男性看来已经不是正常男性了,连女性的暗示都忽略了
进化心理学博士生
的话:其实……我很好奇,你们是怎样把这些现代心理学的统计结果跟远古时代的狩猎行为和哺育后代的天性联系在一起的?有什么化石证据.....?还是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而做的初步猜测呢?哦哦哦~~我是不是游离在文章之外了……一个假设对是对错可以检验的。进化论运用于心理学之后形成的进化心理学的核心论点是:心理性状如同生理性状一样,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要么是具有适应意义的适应物(adaptation),要么是具有另外目的的副产品(by-product)。简单地说,一个选择产物应该具有产生或者选择这一产物的一个典型环境,一把钥匙毕竟要开一把锁。进化环境中反复发生的问题就是一个一个的锁,而能够较好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倾向和心理特征就是一把一把的钥匙。这些钥匙是选择出来的,因为相比其他的钥匙,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具体的问题。错误管理理论认为,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进行决策的时候人类容易犯两类错误,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这是不需要争论的,也是不言自明的。在通常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时候,人们会以犯错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心理模块或者心理性状,就像一切其他的心理品质一样,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我们只能看到生理特征,因此这一心理是否存在完全可以检验的,本文列举的大量事实是支持这一假设的。如果不明白我们现在的心理是过去自然选则的产物,当然也就非得去化石里找什么证据了。——给你一万个化石,你能从化石里找到什么心理证据吗?根本不能。进化心理学的假设,比如进化发生的环境是距今200万年前到距今1万年前的更新世,当时的生活环境不是今天这样大规模现代化的都市,这些都是有古生物学/考古/人类学的证据的。化石的证据,古生物学的其他证据,都是在构建对远古环境的认识,这方面的证据跟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没有明显而直接的关系。但是,这些方面的证据已经很多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对进化环境的合理的理解和描绘。而进化心理学的前提也就是在远古的进化环境中,人们面临着某些具体的问题,具有某种心理倾向和特征的个体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而他们成了更适应的人,他们留下了更多的后代,他们的后代具有那种心理倾向和特征的概率更高。而我们就是那批人的后代。进化心理学的具体理论的确是一种假设和猜测,这种假设和猜测可以被证实也可以被证伪,这是跟所有实证科学一样的,没什么两样。假如男人不高估女性对她们的好感,那么很简单,错误管理理论就没有被支持。进化心理学跟其他心理学研究唯一不同的是,它有一个灵魂和核心,那就是作为生命科学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综合进化论,这一理论已经得到了来自生命科学所有分支大量证据的支持。而其他心理学中的理论则五花八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碎片化。
进化心理学博士生
的话:那些“没有然后了”的男性看来已经不是正常男性了,连女性的暗示都忽略了这种心理倾向无关对错。随着现代女性个体性和自主性的增长,是否女性本身对男性爱慕之意的表达方式会影响男性的知觉偏差,也值得探讨。不过,从已有证据来看,男性相比女性还是会更容易把对方的好感当成爱意。
心理学爱好者,统计学达人
的话:比如你读的这篇文章就没有说”“错误管理理论可以解释一切“这种论点。再看这篇 Haselton, M. G., Bryant, G. A., Wilke, A., Frederick, D. A., Galperin, A., Frankenhuis, W. E., & Moore, T. (2009). Adaptive rationality: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cognitive bias. Social Cognition, 27, 733–763. 这篇文章里谈到了某些认知偏差是跟简单策略(启发式)的使用有关的,即以偏概全的思维定势导致的。还有一些认知偏差是实验情境下的环境产物。错误逻辑1:"这篇文章就没有说论点A" 不等于 "论点A是错的" 换句话说,否定某论断的正确方法是举出反例,而不是说“某某人没有说过此论断”。错误逻辑2: "A是由简单策略导致的" =& "A不是由避免错误导致的" 的条件是“简单策略”和“避免错误”没有交集。而事实上,许多“简单策略”就是由“避免错误”而养成的。我觉得用“许多”这个词可能都有些保守了。这两个概念其实就是同一个目的(e.g. saving cognitive resource)的两个表述。所以,还是请你想个令人信服的反例吧。(我没有说你一定错。但就我知识所及,想不到这样的例子。)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团战争5.15灾炎之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