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土星13年后“卡西尼号 著名的照片”号结束它的使命了吗?

“卡西尼”号探测器完成土星和土星环间首次穿越
“卡西尼”号探测器完成土星和土星环间首次穿越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赵清建
  对于大部分普通公众来说,除了地球和火星,太阳系中最熟悉的大行星恐怕就非土星莫属了。这主要是因为它拥有一个美丽的光环系统,就像戴了一顶好看的大草帽。2004年以来,“卡西尼”号探测器一直在围绕土星的轨道上运行,对其本体、卫星以及光环系统进行迄今为止最为细致的考察。这些探测有助于科学家们解答一系列长久以来有关这颗行星悬而未决的谜团。
  最近,沉默了很久的土星又来刷了一次我们的屏。近日,离开地球快20年的美国“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成功在土星和土星环之间完成首次穿越,并传回迄今最近的土星观测数据。这些数据显示,土星与土星环之间的区域是片“空无”。消息传来,一方面人们为“卡西尼”在这一地带的首次成功穿越欢欣鼓舞,另一方面这让本来就充满“神秘范儿”的土星更添新的疑团。
  今年9月,“卡西尼”号探测器将结束使命,进行它的“自杀任务”——俯冲入土星内环,并将关键数据传回地球,随后在土星大气层分崩离析。这件事更让航天爱好者们兴奋又期待,“感觉离土星的秘密又要近一步了”。
  土星与土星环之间区域是真空地带?
  “空无”原是高层大气和低密度的尘埃
  5月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卡西尼”项目主管厄尔·马伊斯在一份声明中说,数据分析显示,土星与土星环之间是一片“空无”。这“空无”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这个“空无”的区域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完全的真空地带”,而是存在一些低密度的尘埃状的东西。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平劲松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土星与土星环之间存在着稀薄的等离子体大气,与行星际空间环境融合在一起。它们密度很低,且不容易反射光线。“卡西尼”号探测器在穿越这些空隙时,还检测所碰到的微粒大小和环的厚度,以及估测光环的组成、温度、密度和结构。土星与土星环之间宽约2000公里的区域中是否含有尘埃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话题,因为这不仅决定了“卡西尼”号探测器在未来的穿越中是否需要将碟状主天线作为“盾牌”,还将影响探测器怎样以及何时观测土星。现在看来,尘埃确实存在,但尘埃水平比预期低很多。
  土星的草帽光环是怎么来的?
  各种天体残骸碰撞分离堆积形成环状结构
  提到土星就不得不提到知名度极高的土星环。这一圈环绕土星的光环让土星在望远镜中看起来犹如一顶草帽,“帽沿”正是土星光环,又称土星环。光环的存在使土星成为太阳系中较为奇特的一颗行星,也让土星成为群星中最美丽的一颗。
  土星环是什么?怎么来的?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平劲松告诉记者,土星环的主要物质是冰晶和尘埃。在太阳系和土星形成的早期,天体之间会频繁发生碰撞,碰撞产生了很多残骸物质,这些残骸物质再经过不断地碰撞和分离,最终堆积在一起形成环状结构。这些撞碎后的尘埃和冰晶在轨道带上成片分布,它们反射星光、太阳光以及其他天体辐射的光最终形成了土星的神秘光环。
  值得一提的是,土星环从远处看是一个柔和的、整体的光环,但是根据探测器近距离拍回的照片显示,这个环并非整体,而是由许多小环组成。
  更有趣的是,相比较土星的年龄而言,土星的环结构还是非常年轻的。土星诞生至今大约有40多亿年,而土星的环只有数亿年的历史。据“卡西尼”号探测器成像科学团队和图像控制中心实验室主任卡罗琳说,土星的环系统是在何时形成的,以及持续了多长时间,这期间环结构是否是连续存在的,是否有出现过断档期,这些问题还处于探索之中。
  地极六边形漩涡如何形成的?
  成因至今不明或许是温差造成的
  很早以前,天文学家就发现在土星北极有一个极地漩涡,它看上去呈一个完整的六边形,这在整个太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
  这个六边形旋涡形状巨大,宽度可以容纳4个地球的大小。最近几年,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卡西尼”号探测器发回的数据及图像,发现六边形旋涡看起来很像地球上的飓风,不过范围明显要大得多,大概是地球飓风的20—40倍。
  平劲松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六边形旋涡自西向东高速旋转,十分漂亮。其实在土星南极上空也同样存在着一个大规模的漩涡系统,只是规模较小。
  不过对于这个六边形漩涡的成因,科学家们至今也没有搞清楚。土星的北极被认为可能是土星上最“温暖”的地方,温度高达零下122℃,而土星其他地方的温度则是零下185℃。科学家猜测,这样的温差或许正是极地漩涡的成因。
  土星巨型风暴每30年肆虐一次?
  由于探测间断是否30年一循环尚未可知
  土星上肆虐的巨型风暴也是土星的一大谜团。
  在2010年底和2011年上半年这一时间段,“卡西尼”号探测器第一次近距离观测到土星大风暴。这场席卷土星长达6个月的特大风暴成为土星观测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天气,在高峰时期,约有20亿平方公里的云层。
  科学家们认为,相比较其他气态行星,土星风暴在体积上是非常巨大的。由于上一次人类观测到土星大风暴已经是30年前了,所以坊间一直有一个神秘传闻——土星大风暴大约在每30年左右出现一次周期循环,并且这暗示着大风暴与土星的季节存在着某种联系。
  但是平劲松认为这一说法仍缺乏确凿的科学依据,“现在确切的说法是30年前,我们观测到了类似的大风暴,但由于人类对土星的探测中间有很长时间是间断的,所以这个大风暴是不是一定是30年一个周期,目前还不能确定。”
  这一巨型风暴的起源和动力源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找到,风暴强大的能量从何处而来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土星系统会不会有宜居环境?
  科学家表示未来探索将聚焦生命
  历史上,人类关于土星的探测并不是太多,而最近10多年来,“卡西尼”号探测器的存在成为了关注土星的科学家们最兴奋的事——一系列关于土星的最新发现都从它而来。
  平劲松说,“卡西尼”在土星系统飞了10多年,最近半年,探测器降低了轨道,穿越土星环,穿越得很有技巧,美丽而悲壮,才有了这次的新发现。今年9月,“卡西尼”将结束任务,届时大家对土星的关注可能会达到新的高潮。他介绍,中国的科学家最近几年也一直在跟踪“卡西尼”号探测器的探测数据。“关于土星的事,人们知道得不少,只是关于大气和空气的一些状况,还在进一步探索研究当中。”平劲松说。
  从现在的研究结果看来,土星上有冰、有水,会不会有生命家园呢?这是科学家们未来研究的关键方向。下一步,以美国为主的国家和机构将主要针对土星的卫星上是否存在适宜居住的环境,是否存在高级有机分子或是微生物等方向进行探测和研究。平劲松说,他和同行们还特别关注一点,那就是有没有可能把地球上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移居到土星上,这个研究结果实在让人期待。
  相关链接
  土星的一天到底有多长?10个半小时
  如何衡量土星的一天,或者说如何确定气态行星上的一天到底有多长,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不像岩质行星上有着明显的标志性的地形进行区分确定,如果通过气态行星上的云层标志确定自转周期也存在着代表不充分的问题。
  对此,科学家采用了一种方法,通过测量行星上自然发射的电波信号进行确定,这种技术已经应用于测量木星的自转周期。在2004年,“卡西尼”号探测器通过这个方法测量了土星上的一天,大约比现有的数据多了6分钟。
  然而,后续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土星来说还存在问题,土星电波信号由其磁场产生,而土星磁场与自转存在不同步的问题,所以通过测量不同步的磁场信号判断土星的自转是存在问题的。
  因此,科学家对此不得不进行数据平均,也就是通过平均“先锋”号探测器、“旅行者”号探测器以及“卡西尼”号探测器所测量的结果,从而得出“最佳”数据——土星的一天大约是地球上的10小时32分35秒。(李艳)[责任编辑:赵清建]
光明网版权所有全国统一热线:400-028-
VPS SERVER
CLOUD HOST
欢迎光临西部数码,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卡西尼”号探测器追星13年后开始谢幕
(原标题:“卡西尼”号探测器追星13年后开始谢幕)
摘要:从11月30日开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卡西尼(Cassini)”号探测器进入了其探索土星这个气态巨行星任务的最后阶段――来回穿梭土星环平面。截止到明年4月份,“卡西尼”号会每7天一个来回,俯冲穿梭土星环的外边缘20次。这一系列壮举也是“卡西尼”号13年追星生涯的“压轴之作”。在此期间,“卡西尼”号探测器已为NASA的科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盛宴,让他们对土星及其邻居――包括土星附近的卫星以及其他天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科学家们希望能进一步揭开笼罩在神秘土星环上的“面纱”。每周一次俯冲穿梭土星环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卡西尼”号探测器从11月底开始进入了一个未知领域:有史以来最近距离地观看土星的外环和它的卫星。“卡西尼”号任务科学家琳达?斯皮尔克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我们称这一任务阶段为 卡西尼 号掠环轨道阶段,因为届时它将掠过土星环的外部边缘。而且,探测器上搭载的两台设备可以在穿越环平面时对粒子和气体进行采样”。“卡西尼”号于1997年前往土星,2004年到达轨道,开始研究土星系统。在它对土星系统勘探的12年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比如,在土卫六“泰坦(Titan)”上降下了一个着陆器并发现了这颗卫星上面的甲烷海洋;发现了土卫二“恩克拉多斯(Enceladus)”上的冰下海洋;在土卫五上发现富含氧气的大气;还新发现了许多环绕土星的卫星。尽管如此,科学家们表示,仍有很多事情有待挖掘。斯皮尔克说:“土星系统仍有很多谜团有待解开,如土星北极的神秘六角形风暴,自从30年前被发现以来,其成因一直使天文学家困惑不已,而且关于土星环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答。”在未来5个月,“卡西尼”号将围绕土星旋转,每周俯冲穿梭土星环一次,采集组成环――包括微弱的外环(所谓的F和G环)的气体以及灰尘粒子样本,并获得更多与土星环有关的信息,希望能厘清上述问题。“卡西尼”号会先在前几次轨道绕转中穿过一个暗淡的外环,然后去探测土星主环系统的边界,即F环外边缘。在此期间,“卡西尼”号探测器也会对土星环附近围绕土星旋转的小卫星进行探测。在F环外边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卫星,包括土星系统最小最靠内侧的土卫十七“潘多拉(Pandora)”、土卫十五“大力神(Atlas)”、土卫十八“潘(Pan)”、土卫三十五“达佛涅斯(Daphnis)”。燃料耗尽将在土星怀中谢幕据悉,明年4月探索土星环任务结束之后,“卡西尼”号将开始自己的“谢幕之旅”:在土星和它的环之间冲入冲出22次,最后于日冲入土星大气,在土星的怀抱“香消玉损”,结束其光辉灿烂的一生。
经过20多年成功的探测,为什么“卡西尼”号要结束其运行?NASA的粉丝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但NASA称,结束这一任务合情合理,因为届时“卡西尼”号的燃料可能正在慢慢耗尽,毁灭这一探测器是为了确保附着在这一航天器上的任何来自地球的微生物不会污染土星潜在的宜居卫星。为了给这个盛大的“谢幕演出”做准备,自今年1月起,参与“卡西尼”号任务的工程师们一直在对探测器进行慢慢调整,直到其进入合适的轨道,如此“卡西尼”号才能重复俯冲穿过土星和其环之间狭窄的区域,然后进行结束任务的俯冲。在这些最终的飞行中,“卡西尼”号距离土星云顶的距离最近仅为1628千米。(科技日报北京12月2日电)
本文来源:cnbeta网站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028-0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服务器技术
西部数码.cn
CopyRight & &西部数码&版权所有
电话总机:028- (20线)
400电话: 400-选择分类频道
史上最悲伤自毁:卡西尼号探测器今日坠入土星
并读君点评
: 由于不能补给燃料,所以它的生命也确实到了尾声了。
第一个打入土星内部的人类探测器卡西尼号今天将和我们告别了。日它发射升空,走了7年,才到达土星,然后围着土星工作了13年。
根据推测,北京时间9月15日19时54分左右,将是超龄服役的卡西尼号的最后时刻,我们将再也接收不到来自卡西尼的信号。
9月11日最后一次飞越泰坦
现在我们看到的美丽的土星环、土星照片,基本都是它拍的。
它证实了土卫六可能有存在生命的环境。
我们对土星的诸多了解,卡西尼居功至伟。
卡西尼号拍的增强色彩版土星环照片
最后的告白:
人类朋友们,当你们看到这行文字时,我的生命已经进入倒数计时。
我,卡西尼号,NASA(美国宇航局)多年来最后一个旗舰级的深空探测项目,在围绕土星飞行了整整13年后,迎来了最终战役:燃烧最后一点能量,竭尽所能地接近此前从未探触过的神秘领域,探索土星环、土星大气层和外层结构。
如果一切理想,我将于9月15日(美国东部时间)撞向土星,彻底烧毁自己,但那之前,哪怕是一点点意外碰撞,都足以让我提前结束只有20岁的生命。没有关系,对于一个星际探测器来说,能够工作到这个年纪,已经足够。
如果你从未听说过我的名字,请允许我稍稍介绍一下自己。
我的全名叫卡西尼-惠更斯号,卡西尼、惠更斯分别是两位17世纪的科学家。
意大利科学家卡西尼发现了土星环缝,他的名字用来命名我的主探测器。
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发现了土卫六,他的名字用来命名我携带的小兄弟土卫六着陆探测器惠更斯号,后者于日着陆于土卫六,地球收到了土卫六的第一张图像。
上世纪80年代,NASA(美国宇航局)和欧空局的部分科学家提议联合探测土星和土卫六,在这个设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是一轮又一轮的“大战”,既有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又有盟友之间的经费战争,然后夹杂着学术地位、环保风暴等一系列争斗。
如果不是欧空局和意大利太空局已经率先出资,NASA极力劝说国会不能做出跳票这种没品的事,这个项目分分钟可能夭折。
参加这项土星探测计划的国家一共有17个,是人类进入空间时代以来最激动人心的大型国际合作课题之一。
耗资32亿美元之后,我终于成型:直径3米,高7米,重6.4吨,携带了27种当时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
卡西尼号探测器
日,我携带小兄弟“惠更斯”号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1998年4月,我在距金星284公里处飞掠,利用金星引力获得加速。之后,我绕太阳一圈,于1999年6月再次在距金星600公里处飞掠,获得金星引力的第二次加速。同年8月,我在距地球1171公里处飞掠,利用母星引力进行第三次加速,正式飞向太阳系外层。
两年后,2000年12月,我在距木星约1000万公里处飞掠,获得了木星引力的加速。这时,我的速度超过了每秒30公里,这一刻起,我才向目的地土星飞去。
这四次助推,计算的时间、角度无一不是妙到毫巅,无论哪一个环节差之毫厘,我都将和土星失之千里。北京时间日上午,距离我被发射7年之后,我终于飞到了土星身边,成为首艘绕行土星的人类探测器,正式开始工作。
原本我的计划任务周期为4年,因为表现出色,任务一延再延,一直服役到第13个年头。这算得上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因为一架星际探测器在工作和休眠时需要耗用的能量等级是截然不同的。
2010年,远在地球的科学家计算出我的助推剂还剩下不到1%,这意味着燃料耗尽的话我可能飞行失控,他们不得不为我计划一个体面的退休仪式。
作为一颗即将耗尽能源的星际探测器,通常的养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停留在土星轨道上从此安静地漂泊;一种是飞去更远的地方,比如海王星或者干脆飞出太阳系。
但是身为一个战士,我拒绝了这些养老计划,我希望,燃烧最后的热量,以坠毁在土星大气中为代价,去看一看土星真正的模样。
当然,选择如此悲壮的结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我之前13年的探测中,观察到土卫二和土卫六上很有可能存在生命或者具备支持生命的环境。
当年我在升空发射时,并未经过太空检疫,因此我的身上很有可能带有地球微生物,如果日后我意外坠毁在土卫二和土卫六上,对那些或许存在的生命来说,将是一场灭顶之灾。而如果在土星大气中燃烧自我,这些可能的生命就彻底安全了。
有鉴于此,我义无反顾,向着最后的目标,出发。
土卫六是我为人类找到的第二个地球吗?
土卫六(泰坦)是卡西尼号的重点关注对象,它花在上面的时间,比花在探测土星的时间要长得多。
NASA的官网是这么介绍泰坦的:“从很多角度来看,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找到的最类似地球的天体之一。它有着厚厚的大气层,且成分中富含有机物。土卫六就像几十亿年前仍处于冰冻状态、大气中还未出现氧气的地球。”
泰坦也是太阳系唯一一个表面已知有液态海洋、湖泊的一个天体,但是它的海洋湖泊不是水,是甲烷。
雷达数据制作的伪色泰坦海洋地图:蓝色表示海洋,并非实际颜色
泰坦大气最重要的发现,是在离地面1000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分子量高达几万的有机分子。大的有机分子有可能就是生命起源的过渡产物。
用演化的序列来表示,可以说泰坦是地球的前身。
地球生命怎么起源,早期研究认为从海洋里产生。另一种观点认为,地球生命是从天而降,即带有生命物质的原料,如陨石、流星、彗星,撞击地球,从外太空带进来,但地球本身没有这种东西。
但是泰坦的发现等于给了一个新的启示,生命起源也可能是从天而降,但不是从外部,而是在大气很高的地方产生。大的有机大分子物很重,会慢慢往下落,在落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大。
在这壮丽终章里,在这生命的倒数计时中,我将竭尽全力完成这些任务:
完成这22次俯冲之后,我正式结束自己的使命,即使是在大气层烧毁的过程中,我仍将竭力向地球传输数据,直到信号最终完全消失。
土星的信息传递到地球有84分钟的时差,朋友们,当你们收到我发回来的最后一段数据时,其实早在一个多小时前,我已经与土星融为一体。
我给地球打了20年 Call 今天请为我打Call
我在2004年7月到达土星后,开始探索土星及其拥有的62颗卫星的秘密。其间我在太空中飞行了79亿公里,执行了25万条指令,飞掠土星卫星162次,拍摄了超过45万张照片,发现了7颗全新的土星卫星,人类小伙伴据此发表了3948页科学论文。
好了,在我无数次给地球打Call(网络用语,意为支持、加油、鼓励)之后,9月15日,朋友们,请为我打Call。
扫一扫立即下载并读  美国太空总署(NASA)1997年派出探测船「卡西尼号」,到距离地球14亿公里以外的土星进行探索任务。卡西尼号花了7年抵达目的地,其后环绕土星13年间传回的数据,协助NASA确认多项重要发现。卡西尼号现正执行最后任务,进入土星与土星环之间区域,探索土星环年龄及起源,在22次俯冲后,已于周五15日晚上约7时30分左右冲入土星大气层,NASA在Youtube全程直播卡西尼号的「离别之吻」,NASA于半小时后确认卡西尼号已自毁,完成多年使命。  卡西尼号在4月22日起,以每小时约2万1000公里飞越土卫六「泰坦」,利用其引力变换轨道,开始在土星和土星环间来回绕行22次的最终任务,逐渐拉近与土星的距离。过程中卡西尼号以前所未有的近距离拍摄土星的图片,同时向地球传送数据。卡西尼号周三(13日)再次飞近土星,准备进入土星大气层。  NASA周五晚上7时起在其Youtube直播卡西尼号的自毁过程,NASA会确保卡西尼号可以在最后数小时传回最多的数据,让NASA把握最后机会获取有关土星的信息。届时会有专家讲述今次的自毁,以及播放NASA控制中心的现场画面。专家在控制中心解释卡西尼号的自毁过程,其后一众身穿紫色制服的工作人员细数卡西尼号多年来的重大发现,又唱歌感谢卡西尼号服役20载。  卡西尼号以时速12万公里高速飞入土星大气层作「最后之吻」,预料在其后1至2分钟仍可继续向地球传回数据,但再过约1分钟,它就会大气层中自毁,完成13年使命,惟需待NASA确认后,才可宣布卡西尼号正式自毁。  卡西尼号过去多次协助NASA确认重大发现,包括「泰坦」拥有液体甲烷海洋,而土卫二表层下蕴藏着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有利条件之一。    美国太空总署上载卡西尼号最后拍摄的照片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都是摄影棚里拍出的东西,  大家不要相信啊!
  然并卵
  然并卵,以后中国空间站不给你丫用!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您好欢迎来到蝌蚪五线谱【】
再绕22圈,卡西尼号就将在土星上焚毁了
这也是卡西尼号最后的任务。
  据国外媒体报道,NASA卡西尼号探测器近日最后一次飞越土卫六,收集土卫六由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湖泊、以及迷雾缭绕的地表的数据。
  4月22日,卡西尼号探测器以每小时13000英里(约合21000公里)的时速,实现了距土卫六最近的一次飞越,距土卫六表面仅有608英里(约合979公里),标志着&大结局&的开始。
  在此次飞越过程中,土卫六的引力将使卡西尼号的轨道发生弯折,使卡西尼号稍微向土卫六靠拢,并在土星和土星环间来回绕行22次,最终于9月15日坠毁在土星表面。
这张未经处理的照片由卡西尼号最近一次飞越土卫六时拍摄。
卡西尼号将在土星与土星环之间宽度约2400公里的空隙内进行俯冲。
  在此次飞越后,卡西尼号将收集到的图片和其它数据传回了地球。卡西尼号雷达探测团队的科学家将于本周对土卫六北极地区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海洋和湖泊的最新图像展开分析。在此次计划拍摄的地区中,有一片区域此前曾被卡西尼号成像摄像机观测到过,但当时并未使用雷达。
  雷达探测团队还计划利用新数据,首次对土卫六表面部分较小的湖泊的深度和成分展开分析,并进一步寻找一处不断变化的、被研究人员称作&魔法岛&的地表结构的相关证据。
  &卡西尼号对土卫六的近距离探索已经成为过去,但它收集的大量数据足够我们展开数十年的研究。& 参与此次项目的科学家、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琳达&斯皮尔克(Linda Spilker)指出。这标志着卡西尼号在离开地球20年后,终于翻开了&激动人心的最终章&。
  卡西尼号探测器于2004年抵达土星轨道,至今已围绕土星运行了13年,对土星和周边卫星做出了诸多重要发现。但它的燃料如今即将耗尽。&此次飞越标志着卡西尼号大结局的开始。&卡西尼号项目主管厄尔&梅兹(Earl Maize)表示,&该探测器如今已进入自由落体阶段,即使我们将来通过推进器进行微调,它仍将于9月15日进入土星大气。&
  卡西尼号在离开地球20年后,终于翻开了&激动人心的最终章&。卡西尼号探测器至今已围绕土星运行了13年,但它的燃料如今即将耗尽。
  距离其戏剧性的收场还有几个月时间。期间卡西尼号将开展一项&类似全新任务&的计划,也就是在土星和土星环之间宽约2400公里的缝隙中完成22次俯冲。
  在本月初发布的一段视频中,NASA简要提及了卡西尼号的&大结局&。4月26日,卡西尼号将进行第一次俯冲。这样的俯冲总共有22次,此后卡西尼号将结束自己的使命,&与土星融为一体&。而在此过程中,它仍将通过几台仪器向地球传输数据,直到信号最终完全消失。
  不过,距离其戏剧性的收场还有几个月时间。期间卡西尼号将开展一项&类似全新任务&的计划,也就是在土星和土星环之间宽约2400公里的缝隙中完成22次俯冲。&没有任何探测器曾穿越过这一特殊区域,而我们准备让卡西尼号在该地区进行22次俯冲,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NASA科学任务委员会副行政官托马斯&祖布肯(associate administrator)指出。&我们将通过这一行动更好地了解巨行星和行星系统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卡西尼号直到生命尽头都在做出重大发现。&
  研究人员早在2010年就确定了卡西尼号的最终命运。在接下来的五个月内,卡西尼号将沿着最终轨道,逐渐拉近与土星的距离。卡西尼号在&反复造访这一区域&时,将对土星环的起源和土星的内部特征进行考察。&卡西尼号以这种方式结束使命,无疑是参与该项目科学家的首选。&斯皮尔克表示,&在卡西尼号的生命即将终结时,它还将执行几次非同寻常的观测任务。&
  NASA卡西尼号探测器近日最后一次飞越土卫六,收集土卫六由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湖泊、以及迷雾缭绕的地表的数据。
  据NASA表示,研究人员希望首次收集到土星大气和主土星环的颗粒样本。除此之外,该探测器还将对土星云层和内侧土星环进行迄今为止距离最近的一次观测。科学家在卡西尼号开展最终任务前最后一次检查了其任务列表,并于4月11日上传了最终结果。
  &我们根据计算机模型判断,卡西尼号即将穿越的空隙中不存在会对其造成损伤的大型颗粒。&梅兹指出,&但我们仍需保持谨慎,在首次穿越时以大型天线作为&盾牌&,然后在这一过程中判断周围环境的安全状况,以确定在今后穿越时能否将科学仪器暴露在外;当然,目前还存在很多未知数,但这正是我们在卡西尼号任务即将结束时还大胆开展这一探测活动的原因之一。&
  卡西尼号于9月15日冲进土星大气时,将把天线对准地球,并维持尽可能长的时间,以传回重要数据。&卡西尼号的大结局远不止坠毁那么简单。&斯皮尔克指出,&这枚勇敢无畏的探测器即将翻开激动人心的最终章,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因此以这种方式结束其任务可谓再合适不过。&
关键词 :卡西尼号 土星 探索
地球在这么暖下去,很多人就要没水喝了
未来之罪(五)
震惊!爬虫类竟会使“三十六计”(五)
动物世界中令人感动的故事
听说奖金是10的13次方元……津巴布韦币。
那iPhone 7是不是就要降价了。
多么痛的领悟。
说说金砖那些事儿。
城市形象宣传片:《北京》
趣谈生育那点事儿
2017年度十佳新锐科普创客大赛火热进行中…
蝌蚪社区TOP5
蝌蚪用户最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西尼土星探测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