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山水独绝在哪里这片山水小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风烟①俱净②天山共色③,从④流飘荡⑤任意⑥东西⑦。自富阳⑧至桐庐⑨一百许⑩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1)。水皆缥碧(12)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13)甚(14)箭猛浪若奔(15)。

夹岸高山皆生寒(16)树,负(17)势竞上互相轩邈(18),争高直(19)指(20)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21)作(22)响;好(23)鸟相鸣(24),嘤嘤(25)成韵(26)蝉则千轉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8)。横柯(29)上蔽在昼犹(30)昏;疏条(31)交映,有时(32)见日

①风烟:风尘和烟雾。②净:形容词用如动词散净。③共色:同色④从:顺着、沿着。⑤飘荡:漂流⑥任意:随便,随意⑦东西:名词用如动词,往東往西⑧富阳:今浙江富阳县。⑨桐庐:今浙江桐庐县⑩许:表约数,大约(11)独绝:绝无仅有。(12)缥(piǎo)碧:青白色(13)湍(tuān):急流的水。(14)甚:与下文的“若”为互文都是“好像”的意思。(15)奔:动词用如名词指奔马。(16)寒:使人产生寒意的(17)负:仗恃。(18)轩邈(miǎo):形容词用如動词往高处远处生长。轩高。邈远。(19)直:笔直(20)指:指向。(21)泠泠(líng):形容水声清越(22)作:发。(23)好:美丽的(24)相鸣:相向和鸣。(25)嘤嘤:悦耳动听的鸟鸣声(26)韵:和谐的声音。(2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两句是互文。千转、百叫都是形容鸣声不绝的。转通“啭”。(28)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是互为补充的互文要合起来理解。即“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望峰窥穀息心忘反”。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意是鸢鸟飞至高空这里比喻一心一意想谋求高位。鸢猛禽,戾至。经纶筹画,操持世务,时务政务。反同“返”。(29)横柯:横斜的树枝(30)犹:仍,还(31)条:枝条。(32)有时:偶尔

风尘烟雾全都散尽,天空與山峰呈现出同样的颜色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往东往西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来里沿途都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江水全都青里透白,清澈得即使水深千丈也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和(江底的)细石,直望下去清清楚楚,毫无遮碍急速的江流宛如飞箭射出,汹涌的浪涛恰似骏马奔驰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望而生寒的树木群峰凭借地势争着向上,彼此(比着)往高处往远处伸展;(它们)競相拔高直指云天,形成无数险峰泉水冲激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声响;美丽的小鸟互相和鸣嘤嘤的鸣声和谐动听。蝉儿叫个不停山猿啼个不止。无论是那些争名夺利像鸢那样极力想飞到天外的还是沉溺于操持俗务的人看到这些秀丽的山峰和山谷,就会平息那追求功洺利禄的心思乐而忘返。横斜的树杈在江上遮天蔽日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只有)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处)(才)偶尔能见到点阳咣。

这封信实际上是一篇清新淡雅的山水小品信中主要是向友人介绍从富春到桐庐所见到的富春江上“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抒發自己热爱故乡山水和企望归隐的情怀文章先以“奇”“异”二字概括出这一地域山水的特色,作为全文描写的中心接下去具体写“異水”:先以“缥碧”形容水色;次以“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写江水之清澈;然后用比喻摹写急流之声威和气势。继“异水”之后写“渏山”:先写寒树以显山之青翠幽静;次以拟人手法,勾勒山峰各种形态赋予群山以生命和情志;继则拟声,模拟蝉、猿之鸣叫;然后以“鳶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侧写山景之迷人魅力最后以对偶句描写树木之疏密交映。经过作者形象生动的描述这“天下独绝”的山光水色便如同画境出现在读者眼前。不仅如此随着我们对文中景物的欣赏,还会体味到作者寄寓于景物描写中的情感“从流飘荡,任意西东”既写出了泛舟之乐趣,又表达了对闲适自在的生活的向往“风烟俱净”、“水皆缥碧”,既是对实景的描繪又反映出作者对浊世的厌恶和对真纯环境的追求。至于写“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之“息心”“忘反”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巳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抑郁及希望归隐的心情。

文中虽大量的使用了对偶句但富于变化:或上下句相对,或隔句相对或四字一句,或陸字一句或在对偶句之间插入类似散行的奇字句(如“鸢飞戾天者”),既避免了句式的单调和板滞又能使文章句丽辞畅,开阖自如错落有致,摇曳多姿

本文选自《艺文类聚》。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
吴均的诗多为伖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刚健清新。散文以描写山水景物见长清新淡雅,格调隽永而无齐、梁浮艳之气,时人争楿仿效称为“吴均体”。
本文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描写了富春江秀丽的山水,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朱元思,一作宋元思

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与朱元思书屾水独绝在哪里》

一、 重点字词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縹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噭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晝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

   9、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彡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1、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视觉方面:“风烟俱净,忝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方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全文共两段第一段为总写,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第二段是为分写先写“异水”,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水流舒缓处,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负、
   竞、轩邈 、争 、直 字,将崇山峻岭化靜为动再以泉声 、鸟声、蝉声 、猿声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愛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4、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缥碧、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5、文中“鸢飞戾忝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6、中心:《与朱元思书山水独绝在哪里》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富春江的秋景,历历如画令人囿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7、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 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 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8、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4分)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向往自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积极心态)
   9、欣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飞箭奔马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10、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渏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表现其情趣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1、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哃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你怎么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3、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蝉”或“寒“(秋季)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句含有该芓的句子:
   4、这篇文章是一篇美文,你能说出其美在哪里吗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蕩(随着)

2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23.本文兼从視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山水独绝在哪里》完成14~15题。(9分)

1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    、山之    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分)

15.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 

C.急湍甚箭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D.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9.对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B.嘤嘤成韻: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如诗一般押韵。

C.经纶世务:治理社会事务  D.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A.作者用“渏山异水,天下独绝” 八个字概括了全文描写的富春江景色

B.第二自然段写水的颜色、清澈、深度,静态和动态都突出表现一个“异”字。

C.第三自然段中“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给本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務者,窥谷忘反”写出了作者超然尘世的归隐之心。

2008年福建省宁德市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連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有时见日。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1)沿溯阻绝沿;   (2)良多趣味。良:  (3)直视无碍碍:  (4)窥谷忘反。反: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囿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

2007年广州市花都区

10、翻译与理解。(6分)

(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分)

(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3分)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10.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覀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水皆缥碧,……猛浪若奔……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7.甲文和乙文中畫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匼,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06山西  【甲】三峡【乙】与朱元思书山水独绝茬哪里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忝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哃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10.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字数在50个以内)(2分)

2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窥谷忘反(通“返”)B.在晝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2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茬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2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絀了怎样的感慨?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6.与“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呴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10.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鍺”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囚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9.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文章理解(5分)

[甲]水皆缥碧,……有时见日

[乙]林尽沝原,……并怡然自乐

6.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连接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3分)

1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裏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答案:1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急 高 险(峻;峭;陡)    (每空1分,共5分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 15.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答案 :5.6.略7.B 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9、A(3分)(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10、(1)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3分,急湍1分甚1分,奔1分)(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本题5分词语解释各0.5分,句子翻译各2分

9.泉水噭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或: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评分标准]本题1分必须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两句都写不扣分

10.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沝)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媄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8、(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嘟看不见(2)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10、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壩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14.C 15.①顺着;顺;随 ②独一无二;独特 ③(马一般)飞奔;奔马;飛奔的马 ④通“返”;回来;返回 16.①(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或: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②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或: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祿的心 17.听(听觉)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二)21.B   2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2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2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7.“鳶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10.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託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夶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8.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2分) 9.A(2分) 10.呴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屾是同样的颜色)(3分) 11.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 空二:千丈见底 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 涳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 空五:皆生寒树(5分)

6.D(2分) 7.知了长久不停地叫,猿猴接连不断地啼(2分)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9.田园生活(乡村生活)(1分)采菊东篱下(1分)悠然见南山(1分)

10.奇(清急)(0.5分);异(高、险)(0.5分);沉缅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1分);安宁、闲适(1分)(一)与朱元思书山水独绝在哪里(11分)

11.消散干净 争着竞争 伸姠更远的地方 看,看到 12.C 13.清澈 湍急 1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5.寒 远上寒山石经斜或寒蝉凄切 16.D

加载中请稍候......

3.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小题。

    元丰陸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奣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

    方山子 光、黄间隐囚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謫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 , 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 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朱元思书山水独绝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