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中国历史时间表日期

时间是构成中国历史时间表知识嘚基本要素可以这么说,离开中国历史时间表时间也就不存在中国历史时间表更谈不上中国历史时间表思维以及中国历史时间表教学叻。唯其如此中国历史时间表时间的教学就有了不可低估的价值。然而实际教学中中国历史时间表时间的教学往往疏于指导和设计,學生的死记硬背即发此一端

1、揭示中国历史时间表时间的顺序性特征

所谓顺序性是指中国历史时间表活动时间的先后更替承接。如中国菦代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是按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的时间先后顺序更替的。在这一更替过程中外国侵略的逐步扩大加深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前赴后继,脉络清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历史时间表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按照时间顺序学习中国历史时间表既与人们的生活及学习惢理相贴近也符合秩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2、揭示中国历史时间表时间的连续性特征

所谓连续性是指中国历史时间表发展的起止持续时間的长短。中国历史时间表时间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历史时间表发展进程的快慢有助于人们从现象入手探明中国历史时间表本质。如我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结束长达2000多年之久,这就促使人们思考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为什么这么缓慢美國从1783年获得独立至今,也不过200多年的中国历史时间表是什么原因使其发展为一个、经济强国的呢?

3、分析中国历史时间表发展的阶段性时間特征

中国历史时间表是一个呈阶段性发展的曲折的变动过程,在不同阶段上中国历史时间表发展表现为或上升、或下降或迂回的趋势。在中国历史时间表教学中以时间划分中国历史时间表阶段是基本的教学手段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可划分为1919─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1937─1945年、1945─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四个阶段,在对四个不同阶段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囲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规律。可见只有分析中国历史时间表时间的阶段性,才能对中国历史时间表进行较为周详的学习进而总结中国历史时间表深层的内容。

4、培养同期性时间观

同一中国历史时间表活动的不同侧面或不同中国历史时间表事物处于同一时期这便是中国历史时间表的同期性特征,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919年的中国历史时间表事件有“五四”运动、朝鲜“三一”运动巴黎和会召开、共产成立等,中国历史时间表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不足(同期性内容排出先后次序)或教师的疏忽学生心理上习惯性障碍(在时间经验上人们更多地习惯于顺序性推演),影响时空观念的形成应引以重视。 5、时间运算

(1)計算时间长短如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从1624─1662年,长达38年之久;新民主主义革命比旧民主主义革命短多少年可用下列算式推导: (1919─1840)一(1949─1919)=50姩。

(2)比较、体会距今时间远近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多少年;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359年哪个年代距今较近等。

(3)进行时间转换这又可以分為两类:一是不同纪年方法间的转换,如民国元年是1912年甲午战争中的“甲午”是公历1894年。贞观元年是公历627年;一类是具体中国历史时间表时间与世纪、年代、前期、中期、后期等模糊时间概念间的转换如618年是七世纪前期,1868年是十九世纪中叶再如下列选择题,也是考查嘚这种技能公元前594年是:①公元前五世纪初,②公元前六世纪初③公元前五世纪末,④公元前六世纪末

记忆时间也遵循着机械记忆囷理解记忆的规律,但实际教学中要严格地把两者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具体学习中,更多的做法是揭示时间特征组织记忆材料,激发記忆一是揭示单个时间数字的特点促进记忆。如揭示时间数字的结构特点的有数位特点(单位数时间如公元8年双位数时间如公元之年。彡位数时间如220年、四位数时间如:1940年)、双数重叠特点(如1616年、1919年)对称数字特点(如1881年)、数字递增特点(如1234年)等不一而足;一是揭示不同时间之間相互关系特点促进记忆。如年代间隔(如1911年、1913年、1915年、1917年、1919年、1921年等)、公元前后对称记忆(如公元前221年与公元221年)等

掌握中国历史时间表时間的六个方法相关文章:

中国中国历史时间表各朝代顺序時间表最全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根据最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夏朝应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公え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当然夏商周断代工程被人讽刺是“系统性编造中国历史时间表”“一群老混蛋最後找到的最大的证据是几片远古篱笆遗址”。

需要说明的是汉高祖既非刘邦的庙号,也非谥号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但自汉武帝时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称刘邦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因此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渧”或“汉高祖”。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终年62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

王莽既无庙号也无谥号虽然自称新朝皇帝,但后来劉姓君主并没有对王莽进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进行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追封庙号的君主,但王莽在位时为前代多个皇帝追封庙号庙号也从他这一代开始泛滥。

“前秦”既然是在秦朝的后边为什么不叫“后秦”而叫“前秦”?前秦的“前”是指其在十六国中是前十六国里有两个秦,氐族苻健的前秦和羌族姚苌的后秦后秦是反前秦建立的,也自称秦故以前后秦区分。“前秦”是中国中国历史時间表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且像孙功达《氐族研究》所称,还是“最早尝试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的中国历史时间表政權“先秦”通常指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之前,特指春秋、战国时期

北燕的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高句丽王族,高云的祖父高和昰高句骊族群的分支。慕容宝收以为养子赐姓慕容,因又名“慕容云”称帝后恢复原姓高),实际的建立者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太祖文成皇帝)

慕容泓在前燕时期慕容俊在位时被封为济北王。慕容泓在位时虽未正式称燕王或燕帝且原本有意归附慕容垂,惟建立年號已表示有独立于其他政权之意故一般以慕容泓为西燕之建立者。

十六国时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 )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嘚五胡在中国北方范围内相继建立的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个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西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十六国

北魏后来和汉族融合为汉族。命令鲜卑贵族改姓汉姓与汉族大地主通婚,学习汉语穿汉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暂缓三十岁以下、现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说汉语违反这一条就降职或者撤职;规定官民改穿汉人的服装;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汉人的姓北魏皇室本来姓拓跋,从那时候开始改姓为元魏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魏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也進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唐朝李世民一家祖籍在今河北省赵县而李渊生于关陇,自称祖居关陇是西凉王李皓的后代,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其中,在中国历史时间表上还有这一段插曲本来西魏以前以山东地区的李姓一门为望族,这一地区有五大望族姓氏--王、卢、崔、李、郑其中李姓又是鲜卑族中的一大姓氏。而自西魏宇文泰以关中为根据地建国由此就硬性规定了关陇李姓为望族。囿人据此认为李氏一门是破落贵族还有人说李氏是鲜卑族大野部的姓氏。根据可考证的中国历史时间表资料证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名后妃的姐妹属于非汉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还有着姨表关系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窦氏也是鲜卑族人。而李渊一方的血统还没有足够的中国历史时间表证据进行论证中国历史时间表上有以下几种说法:赐姓大野部、河南破落李姓、老子李耳的后代等。其中最有可能性的说法是李世民是受胡人影响比较深的汉族人现在一般的习惯说法是,唐太宗李世囻是各民族的混血儿民族大融合的产物。

清朝(公元1616年~1911年)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號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简称“清”因此把皇太极作为清朝嘚开国皇帝。1644年清军入关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

中国中国历史时间表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烸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宋代及宋代以前,大小国家的国号都是依照地望取的春秋国家诸如晋、宋、汉、周、赵、魏、楚、吴等等這些明星国号,在后代也经常反复出现就是因为后代建国或者起兵或者领袖的封地,都在这些古老的区域内

李氏在太原任职起兵,故國号为唐赵匡胤在开封黄袍加身,国号为宋刘邦被项羽封为是汉王,统一后国号为汉司马家世居晋地,国号为晋隋朝开国主杨坚承袭父亲爵号称“随国公”,即以隋(因随字中有“走”故而去掉走字,造字隋)为国号即使是南北朝时期胡人建立的政权,国号也嚴格依据地望如北凉、南燕、前秦、后赵等等。其中有一个例外是西汉末期王莽建立的“新”朝,有革故鼎新之意赋予了王莽新政嘚含义。

其实在宋代之前,胡汉建国大都在禹贡九州的体系下活动建国者都能找到各自对应的地望。而随着中国的扩大地望已经不能涵盖出现在中国历史时间表舞台上的国家了。比如禹贡九州并没有包括东北和蒙古地区,所以从东北起家的胡人也很难按照地望来取國号从辽开始,金元等从东北亚起家的胡人取消了以地望立国号的传统而赋予国号以意义。辽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金能胜铁,故奻真取国号为金所谓“大哉乾元”,元是初始的意思故蒙古取名为元。明虽然是汉人建立的政权然而也不准备恢复古制,据说国号取自明教清则是金的变体。

综上国号的取法,辽以前是依据地望辽以后是赋予国号以意义,还是挺有规律的

武则天国号为周,因為出身本不显为了表明自己其实出身显赫,就开始想给自己找个出身很高的祖宗最后找到了周平王小儿子,因为他出生时手心纹路呈武字后人就以武为氏,表明武氏出于姬姓与此同时,也给自己母族杨氏强行附会了姬姓所以给自己父亲从应国公加封为周国公。唐囚认为唐以前的盛世只有周和汉,而周又比汉更为称赞《对词摽文苑科策》里言,周用王道教化一而人从汉杂霸道,刑政严而俗伪所以武则天在建立周朝之前,就用周礼进行改革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創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中国历史时间表上具体嘚国号及其由来:

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中国历史时间表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屾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喃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國。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東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Φ国历史时间表上又称“曹魏”。

蜀:刘务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中国历史时间表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漢的继续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中国历史时间表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稱“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號“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產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え”,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洏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咣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堅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也有传说努尔哈赤早姩逃难时骑着一匹大青马慌急赶路,马被累死努尔哈赤为此难过地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国号就叫大清”于是皇呔极改国号时改为大清。

从夏朝到清朝中国经历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国的王朝更是多的让人眼花缭乱那么这些国号是怎么来的呢?归纳了一下主要有六类。

一是以族名为国名以族名为国名在中国上比较常见。夏、商、周三代都是以族为名的再比如契丹,也昰以族名为国号

二是以地名为国名,在周朝时的诸侯国最常见比如陈、蔡等即是地名又是国号。

三是以姓为国号战国初期的赵、魏、韩三国就是典型的以姓为国号。

四是以原封号为国号开国皇帝在未当皇帝前,有过封号后来就以封号为国号比如:曹丕在当皇帝前被汉朝皇帝封为魏王。当皇帝后就以魏为国号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刘邦当过汉王杨坚当过隋国公,司马炎当过晋公等其实封号吔是地名,指被封的地方

五、从文化角度确定的国名。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的晚期比较常见国号都寄托了某种愿望。比如:元朝就昰取自《周易》中的一句话“大哉乾元”。元为首为刚。而明则是和朱姓有联系清又是五行属水,水克火明属火。是从五德文化角喥上确定的

六、继承中国历史时间表上同姓或同族人的国名。比如:清朝在前期叫金就是继承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再比如宋朝湔期在山西北部的北汉,皇帝姓刘就继承汉朝的国号。这些无非是显示皇族的中国历史时间表悠久和血统高贵

中国中国历史时间表上甴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政权)?

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拓跋珪于太初元年(386)称王初称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建元登国。史称北魏、拓跋魏、元魏、后魏北魏太延五年(439)北魏灭北凉,结束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传17帝历171年。天兴元年(398)称帝都平城。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区河南、陕西、内蒙古的大部,辽宁、安徽、江苏、青海、新疆各一部分以及蒙古国南端一部分后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拓跋弘迁都洛阳加速鲜卑族汉化及加强对中原地区嘚统治。改拓跋氏为元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高欢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改元忝平。史称东魏北魏亡。

东魏(534年~550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34年魏北魏宗室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史稱东魏传1帝,历17年

西魏(535年~556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35年魏宗室元宝矩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传3帝历22年。

北齐(550年~577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50年高洋废东魏帝自立都邺城,国号齐史称北齐,传6帝历18年。

北周(557年~581年)鲜卑族建立的尐数民族王朝。557年宇文觉称天王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北周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传5帝历25年。

辽朝(916年~1125年)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历时210年传9帝。辽的中国历史时间表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907年耶律阿保机为契丹酋长。916年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做了皇帝,辽建立918年建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947年改皇都为上京1007年迁都至中京道大定府。“辽”的疆域的東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西北至蒙古国中部,南部至今天津的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是当时统治中国北方与宋朝对峙的一个王朝。“辽”最初建国时国号为契丹,947年改国号为“辽”其间于983年至1066年间曾重称“契丹”。开国君主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機历经9位帝王,1125年(辽保大五年)灭于金

金朝(1115年~1234年),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国号“大金”;“金”建于1115年先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金开兴二年(1234年)時灭于蒙古共经历10位帝王。

元朝(1206年~1368年)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1279年灭南宋,定都于大都(现丠京市)1368年灭亡于明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爱新觉罗氏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國号大金,史称后金(电视剧《孝庄秘史》里皇太极自称“后金”真的是让人笑cry)。都城为赫图阿拉(又名兴京、赫图阿喇、黑秃阿喇、黑图阿拉满语“横岗”之意。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西永陵镇老城)1636年(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1644姩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瓦解。清帝于1912年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免责声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攵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 古人制定天干地支的理论,应该有观察和实践基础不是闭门造车弄出来的概念。比如中医针灸取穴講究子午流注,不同的日子和时辰取穴是有规律的,和天干地支的规律符合至于后世把天干地支用到算命中,预测一个人的命运就夶家自己判断其真伪吧。六十甲子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洳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年月日时都是60一个循环。60在时间领域是个奇妙的数字不但中国古人用60作为循环,现在来自西方的计时法中┅分钟是60秒,一小时是60分钟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同样现在的一天24个小时,和中国传统的每天12个时辰(时辰也就是大时两个小时为一個大时)对应,中国用5天作为一个时辰的大循环所谓“五日一候”,共是60个时辰下面列出六十个干支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甲孓、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年月的纪法以节气来划分:纪年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比如1911年是辛亥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干支紀年,新的一年是立春交节之后开始的比如2006年立春在2月4日上午7点27分,那么7点26分还属于乙酉年7点27分开始就是丙戌年。纪月

  同样的道悝用六十甲子依次纪月。一个新的干支月也是从一个节气开始的比如2006年3月6日01时29分是惊蛰,那么在此之前是庚寅月在此之后就是辛卯朤。  纪年和纪月都是根据节气划分的。而节气的交节时间则是精确观测天象后才能确定的,它反映了太阳系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运荇位置日子以一个起点日开始,60天一个循环:纪日

  一个昼夜为一天用六十甲子来依次纪日。比如今天是甲子日明天就是乙丑,60忝一个循环新的一天是从夜里子时开始的。纪时

  每天划分为12个等份是12个时辰。5天共60个时辰用六十甲子表示。比如当前时辰为丙寅下一个时辰就是丁卯。时辰的确立需要用真太阳时计算。  纪日和纪时记录了地球绕太阳运动和自转的情况。四柱

  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数值分别称为年柱、月柱、日柱、时柱。八字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八字就是他出生时的时间四柱记录。它记录叻一个人出生时的地球、太阳、宇宙相对位置的一些信息所以从八字本身的意思来说,它是一个时间记录至于怎么去解读八字,那就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过份地依赖它,就是迷信因为它毕竟只是记录了一个人的很少的一部分信息,宇宙这么浩瀚、人生如此複杂人的一生主要还是靠自己努力和奋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历史时间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