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卖电影票QQ空间总有倒腾各类玩的票的他们都如何倒腾的

倒腾一套别墅净赚270万_网易新闻
倒腾一套别墅净赚270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讯(通讯员杨静董军徐树礼)市民齐先生通过中介公司购买了一套别墅,后又卖出,净赚270万元。没想到该中介公司的员工眼红,竟向齐先生敲诈54万元。记者今天获悉,昌平区检察院已将中介公司员工陈某以涉嫌犯敲诈勒索罪批准逮捕。
2007年5月,陈某到某房地产经纪公司当业务员,主要负责找房源、找客户,办理各种手续及带看房等等,工资是底薪加提成。在工作期间,陈某经手帮助齐先生购买了一处别墅。陈某帮助齐某购买到别墅,并办理过户等手续后,齐某向中介公司支付了中介费,公司也在月底向陈某给付了此笔业务的提成。2007年12月,陈某从中介公司辞职。2009年11月,齐先生又通过这家中介公司将别墅出售,获利270万元。
陈某辞职后,还与中介公司以前的同事有联系。2010年春节,他从原同事口中得知齐某转卖别墅获利270万。陈某一听齐某一下赚这么多钱,心理很不平衡,就产生了与齐某同分一杯羹的想法。
今年3月,陈某给齐先生寄去恐吓信,提到一些威胁恐吓齐某的语言,包括“你可能会遭受到危险性事故,到时纵然你有再多的钱也换不回来健康和快乐。”“否则会遭遇飞来横祸”“做人赚钱太多,应该做些善事,否则会发生意外事故。”等等,勒索54万元。信中准确地写明齐先生购买、出售别墅的时间和价格。基于此,齐先生首先就怀疑到了当初帮助他买房的陈某。
被抓获后,陈某辩解说,恐吓信中的那些话只是想吓唬吓唬,随口一说。如果齐某不给钱也没想真的把信中威胁的内容付诸实际。J161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腾_网易娱乐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单位要组织到海滨城市游玩。周六日轮到我值班,我正郁闷呢,小范走过来说:“房哥,这两天我跟老婆闹别扭,如果我出去玩了,老婆肯定会更生气。我不想去了,替你值班,你去吧。”听了小范的话,我差点儿激动得掉泪。&
晚上回到家,我向老婆汇报了去游玩的情况。老婆说:“小范替你值班,你应该感谢人家。”说着,她从厨房搬出一箱饮料:“一会儿你送到小范家。”提着饮料敲开小范家的门,看见他正在厨房洗碗。坐下后,我跟小范爱人阿娟聊起天。&周六早晨,我正收拾行装。电话响了,电话那端的小范说:“房哥,你快点儿下楼来。”我下楼一看,小范一手提饮料、一手提箱牛奶站在门口。我问:“这什么意思呀?”小范不好意思地说:“房哥,还是你去值班吧。我老婆没事了,她知道单位组织去海滨城市游玩,让我给她买贝壳挂铃呢。”&我提着饮料和牛奶进门后,老婆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看我无精打采的样子,老婆说:“本来就该你值班的,这来回一倒腾,还赚了一箱牛奶,我们应该高兴才对。”       (房安祖)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票据产业链大起底:他们一天就可以倒腾几个亿 - 联盟推荐_【北京联盟】
票据产业链大起底:他们一天就可以倒腾几个亿
/ 作者:小易
北京联盟摘要:
票据产业链大起底:他们一天就可以倒腾几个亿,上一篇:
下一篇: 。来源: 第一财经 作者:杨波 余德鸿 广发银行9.3亿元票据案日前被证实后,今年以来频发的票据风波所涉资金已超百亿,让原本不为普通人所知的票据市场引起广泛关注。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除基层银行员工造假外,其中一些案件都与隐身于票据市场的中介不无干
来源: 第一作者:杨波 余德鸿 &广发银行9.3亿元票据案日前被证实后,今年以来频发的票据风波所涉资金已超百亿,让原本不为普通人所知的票据市场引起广泛关注。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除基层银行员工造假外,其中一些案件都与隐身于票据市场的中介不无干系。票贩子一般都随身携带验票仪以年初发生的39亿元票据大案及此次的广发银行案为例,多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两起票据案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因为票据中介(又称“票贩子”)或与银行有着长期经营起来的“良好”关系,或是操控了小银行的同业账户,导致在回购到期之前,票据资金被中介挪用至股市或其他投资渠道,最终因为出现亏损无法堵漏酿成大案。更值得关注的是,票贩子可以出现在票据贴现及转贴现的任何一个环节中,通过买票卖票的利差或者撮合银行之间交易来获取利益,且不受到监管。换句话说,只要他们自身不够自律,就能找机会从票据业务中套取资金挪作他用。“往往在有巨大利息诱惑的时候(股票暴涨)或业务有巨大亏损的时候(错配业务亏损),缺乏风险意识的民间票贩子就会想套出资金,赚取更多的钱或弥补窟窿,最终造成了这样的票据案。”一名资深票贩子张总(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为了堵上“漏洞”,央行与银监会今年以来接连发出通知,加强票据业务的监管。此外,已经曝光的票据案都是操作风险较高的纸票,一些银行已暂停纸票业务,仅支持更为透明且更易受到监管的电票业务。央行近年来也一直大力推广电票,以期从根本上堵住票据市场的风险。票贩子套取资金很常见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老家经营餐馆的张总2010年开始转行干起了票据中介。“当时一年普普通通就可以赚到七八百万元。”张总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真是个体力活儿,每天都是打电话、扫楼、派传单、找百度推广。”商票样张银票样张票据中介最需要解决的就是票源,为此,刚入行的张总除了会从大一点的“票贩子”那讨一些他们不愿做的小面额票据,还通过各种关系找到银行客户经理,说服他们给自己介绍票据业务,并返点给他们。久而久之,张总的票源和合作的银行越来越多,业务量开始猛增,“2013年时,高峰期一天可以有20多个亿的交易量。那时,一笔1000万元的交易差不多能赚20~30BP(基点)的利差,利润有2万多元。”他说。类似张总这样的票贩子不少,虽然缺乏监管,但他们本身很注重信用,凭借与银行多年打交道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交易量越来越大。“这个圈子有很多不规范的灰色地带,但‘灰有灰道’,尤其注重信用。”张总说。但也因为这种“良好”关系,使得一些票贩子开始“打擦边球”,利用票据买卖的时间差,将资金套出来,博取其他市场的短期高额利润。“虽然这些无良中介毕竟是少数,但从我们的经验看,这种做法并不少见。”张总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些票贩子在与银行长期打交道过程中,控制和承包了某些小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和农信社的同业账户、公章等,并租给更小的票贩子使用,“资金想划给谁就划给谁,一旦做票赚不了大钱,就有可能挪用资金到风险和收益更高的领域,比如去炒股和做短拆过桥。更常见的是,他们将资金套出来对票据业务‘扩大再生产’,赚取更多的利差。”“对他们来说,反正钱是银行的钱。”张总感慨。事实上,票据案之所以今年以来频频发生,很可能与去年年中的股灾有一定的关系。虽未经监管部门证实,但已有多家媒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近日曝光的广发银行9.3亿元票据案,以及年初的农业银行39亿元票据案,都是因为无良票据中介在回购到期之前将票据资金挪用至了股市。去年6月股灾前,票据市场生意极为火爆,不少资金借道票据进入市场。但在暴跌中,通过票据套利进行场外配资的风险非常大,资金链出现断裂。而银行承兑汇票期限多为半年,当到了兑付期还无法补上漏洞时,票据大案最终便浮出了水面。8亿本钱三个月赚了1.5亿票据市场之所以能吸引不少票贩子,离不开暴利的诱惑。事实上,一条鲜活而狡猾的票据产业链就藏在银行季报、年报“买入返售”科目下的枯燥数据之中。“年的时候最赚钱。我一个朋友,2010年从银行套出来8亿元,三个月就赚了1.5亿元。因为那时市场参与者少,发现这个赚钱方法的人还比较少,再加上地域之间票据的利差相差很大,那时一买一卖之间赚取300~500BP的利差很正常,当时甚至有些小地产商都转行做起了票据。”张总说。当然,赚钱的不只是票据中介,市场那么红火的直接原因便是参与的各方都有利可图。以下是最简单的贴现操作流程:A公司向B公司购买商品,以100万元价款、6个月期限为例,A没有足够现金,或者不想立刻支付现金,可以向甲银行申请贷款额度,银行审批下来后,帮A开票给B,为避免A拿着票据直接去贴现,甲银行会将票据寄给B公司。6个月后票据到期时,B公司向甲银行或乙银行申请托收兑付100万元现金。整个过程中,每个当事方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利益。A首先要向甲银行申请贷款额度,并预先存保证金到A在甲银行开设的账户中,一般保证金比例是50%,在上述案例中,即A要先存50万元的保证金。如此,甲银行就相当于获得了一笔50万元的存款。此外,甲银行还要先向A收取开票手续费,一般是票据面额的万分之五,在上述案例中,即为500元手续费,此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一种。“这正是银行愿意给企业开票和承兑的重要原因,一是可以派生出存款,二是创收了中间业务收入。不过,这50%的敞口,甲银行先要做授信调查,确信A的资产可以覆盖。”张总说。相对于贷款,银行会鼓励企业开票,因为这可以限制贷款用途,银票一定要有收款人和真实的贸易背景,需要提供A与B的贸易合同、单据、发票等,银行至少可以从形式上保证银票资金用途是合规的。而对于A公司来说,可以不必立刻支付100万元现金给B公司,减轻了现金流压力;其存在甲银行中的保证金,也能收到甲银行的利息。此外,B公司如果持有到期再找银行兑付,可以拿到100万元现金。如果B想提早拿到现金,提前贴现或者卖给C票据中介,则要损失一部分利息。而C无论是选择持有到期还是再转卖,都可以赚取利差。监管效果初显“年还能赚不少,那时票贩子还不多,银行贴现也不积极。后来大家都看到赚钱的机会,一窝蜂而上。现在呢,小票顶多能赚20~30BP的利差,大票更惨,利差只有一两个BP。现在做一笔1亿元的交易,利润也可能只有几千元,基本没什么赚头。”张总说。去年,张总也离开了这个行业。“我有个香港朋友,前段时间还说给我2个亿,让我帮他做票据投资,不要多的,只要每年给他10%的收益就行。我拒绝了,干这行真的太累,我现在看到飞机就要吐。”张总在业务高峰期的时候,响个不停,他加入了50多个QQ群和微信群,这些群从早到晚不停地发出买票和卖票信息,撮合交易。因为经常要“打飞的”运送票据,票贩子在圈子里有很多非常形象的自我调侃式别称,比如“人肉快递”、“空中飞人”、“航空公司金卡客户”。“那时我每天早上六七点起床,还在刷牙呢,电话就进来了,都是谈哪里有票,什么价格的。我每天要打几百个电话,找票、卖票,长此以往,耳朵都要耳鸣。一般赶在上午与对方把价格谈拢,然后马上订机票,下午或晚上的飞机飞到对方城市,当天把票卖给对方,然后坐第二天的飞机回来。”他说。“我还是国内所有航空公司的金卡客户。”张总笑道,“你去看看每天最晚的一班航班,或者最晚的一趟高铁,上面肯定有很多身背票据和验票仪的同行。”不过,接二连三的票据案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多家银行已暗中收紧票据业务,在真实贸易背景审核、授信额度和审核上更加严格,也开始拒绝与票贩子合作。央行2016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票据承兑业务小幅下降。上半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9.4万亿元,同比下降16.7%;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为9.8万亿元,同比下降9.2%。如今,张总的一些“老票友”,有些早已赚够了身家,纷纷转行。“手握重金,什么不能干。有些去做高端礼品了,有些去玩古董艺术品了,有些去找机构做股权投资了。”张总说。延伸阅读:银监会大规模排查票据、等业务来源:每日经济作者:朱丹丹 & &监管层正在全面排查各类金融风险隐患。昨日(8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获悉,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于7月下发《关于全面开展银行业“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面开展金融机构自查与监管检查。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于10月31日前完成全面自查工作,11月15日前完成问责和整改工作;监管检查则于今年11月底前完成。《通知》显示,银监会要求重点排查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高发的存款、信贷、票据、同业、理财和代销等业务领域。涉及金融机构除银行外,还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一位银行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次是大规模的(金融)业务排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来,银行票据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在前述《通知》中,针对票据业务,银监会提出要“重点检查开票、承兑、贴现等环节中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授信调查和统一授信管理是否到位;票据转贴现和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环节中,是否存在为他行‘做通道’‘消规模’等行为;是否与‘票据中介’‘资金掮客’等开展票据交易”等。“全面体检”金融风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俨然已经成为当前监管层的重要课题。8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消息人士处独家获悉,为切实解决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银监会下发了前述《通知》,决定自7月起在全国银行业范围内开展“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通知》毫不避讳地指出,“本次‘回头看’的工作,是针对当前金融领域存在规则漏洞、管理涣散、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大案要案多发等问题开展的一次全面体检。”记者了解到,此次工作采取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与监管部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本级自查要覆盖2016年6月末有余额的各类重点业务;“上查下”中业务量原则上不低于本级自查金额的30%。检查的业务范围,则是重点业务环节的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情况,存款、信贷、票据、同业、理财和代销等各类重点业务中是否存在新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比如,在存款业务方面,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存款失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挪用客户资金、存款虚存、存款不入账和异地大额存款等;在理财业务方面,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银行业机构员工私售“飞单”,签订“阴阳合同”或抽屉协议等为非保本理财提供保本承诺等;代销业务方面,重点检查是否为代销产品提供直接或间接,显性或者隐性担保,包括承诺本金或者收益保障等。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中旬的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曾表示,要协调好金融创新与服务实体、防范风险与促进发展、践行经营理念与落实宏观政策之间的关系,着力扭转资金“脱实向虚”现象。尚福林进一步指出,要重点严查十大行为,包括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签订抽屉协议、贷款“三查”执行不力等行为;违规私售飞单和代理销售,误导或诱导购买投资产品;充当资金掮客,参与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等。此外,《通知》还指出,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要检查“是否严格执行债权人委员会决议”“是否存在对产业过剩行业‘一刀切’式的信贷退出,存在抽贷,停贷等行为……”早在8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曾在头版刊发文章《银监会规范银行“债委会”:不得随意停贷抽贷》,独家报道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有关工作,同时要求债权银行不得随意抽贷。年内票据涉案资金超百亿今年来票据市场风险事件频发,多家银行深陷其中。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进入2016年,已经曝出的票据事件涉案资金高达103.9亿元。其中,包括农行分行的39.15亿元票据案件,天津银行上海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7.86亿元风险资金等;龙江银行还发生冒名办理贴现6亿元,以及宁波银行自查发现有员工违规办理票据业务32亿元等。伴随着风险事件不断曝出,票据监管也在逐步趋严。比如今年5月,央行联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发展的通知》,要求强化票据业务内控管理,坚持贸易真实性要求,严禁资金空转,严格规范同业账户管理。对于票据业务,记者昨日获得《通知》文件提出,要“重点检查开票、承兑、贴现等环节中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授信调查和统一授信管理是否到位;是否无背书开展票据买卖……”值得注意的是,在票据风险事件中,票据中介的身影时常出现。平安证券一份研报指出,票据中介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过,部分票据中介的非法经营助长了伪假票据、非法集资等违规行为。针对这些问题,《通知》指出,要检查票据转贴现和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环节中,是否存在为他行“做通道”“消规模”等行为;是否与“票据中介”“资金掮客”等开展票据交易等。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信贷业务方面,《通知》还要求检查“是否存在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来自P2P平台等”“排查互联网金融,民间融资等带来的外部风险传染……”实际上,今年上半年上海链家事件发生之后,购房首付贷业务被高度关注。随着监管层表态,多家P2P平台停止了“首付贷”业务。尚福林此前也表示,上半年及时查处了房地产“首付贷”等虚假按揭行为,下半年将重点防范好流动性风险、交叉金融产品风险、海外合规风险、非法集资风险等四类风险。
票据产业链大起底:他们一天就可以倒腾几个亿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除注明来源“北京联盟”外的文章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北京联盟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无房族:每月5张信用卡倒腾着用_新浪浙江资讯_新浪浙江
无房族:每月5张信用卡倒腾着用
今日早报 评论
  无房族:每月5张信用卡倒腾着用
  对于7880元的安全感工资,网友“索拉”只能苦笑:“生活压力的确挺大。”“索拉”一个月的工资是3000元左右,他妻子因为生孩子刚出来工作,目前是实习期,每个月工资2700元左右。
  “但是我们家的开销很大,一个月估计要花7000多,两个人一起才赚5000多。”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房租2300元,奶粉1200元,尿不湿500元,一家三口吃饭2500元,交通费50元,通讯费100元,光是这些基本开销就6650元了,还有些日用品、人情往来等,这样算下来,一个月7000元少不了的。
  小童现在有5张信用卡,每个月的开销全靠它们。“倒腾着用,拆东墙补西墙,怎么方便怎么用,现在欠债不少呢,有时候还得厚着脸皮‘啃老’,如果房子问题解决了,日子会好过一点。”
  安全感,能否靠工资撑起
  记者从杭州统计部门了解到,去年杭州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1262元,也就是说,平均每月3438.5元,这个数字是杭州安全感工资的一半都不到。
  在调查中,有人抱怨拖后腿,有人感叹达标了仍无安全感。大多数人觉得,安全感与工资有关,但不完全取决于工资。“如果物价不高,低工资的生活也能有滋有味。安全感来自个人的消费习惯,更来自健全的社会保障。”网友“丁丁”说。
  网友“半根烟”觉得,靠工资支撑起的“安全感”太过脆弱。“物价涨一涨,安全感没了,房价抖一抖,安全感没了,一场大病,更有可能将好不容易找到的安全感打回原形。”
  网友“麻油”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不应将“安全感”完全寄托在工资上,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些都有保障了,那我们看病也好,买房也好,都可以依靠这些保障和福利来减轻负担,化解压力,而不是完全依靠工资。
  还有不少调查者认为,“这个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安全感是来自内心的感受,哪里会有统一的标准?”
记录龙井茶与肉的美妙融合
探店:喜欢:评论:
被一只椒麻鸡麻翻
探店:喜欢:评论:
杭州最情调小资餐厅
探店:喜欢:评论:没事就倒腾 小钱变土豪_网易财经
没事就倒腾 小钱变土豪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证券时报记者 陈英我认识一个,30岁出头。她说她完全不懂财经,也不会理财,可是现在单身的她却在深圳坐拥两套房产,在广州还有两个停车位,平时开着一辆丰田车按时上下班。不熟悉她的人以为她是“富二代”。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她就是一普通白领,家境普通,相貌普通,就连工薪待遇也非常普通。问她怎么就能积累下这些财富,她回答两个字:“倒腾”。这姑娘刚踏入社会开始工作时,工资较低,除去日常生活费,每月结余也就几百元,这些资金连的投资门槛都踏不进。可她选择每月定期定额储蓄,努力攒钱,每月固定存200元;一年后,每月固定存500元;两年后,每月固定存2000元,积少成多。不仅如此,这姑娘给自己在一家银行里办了两张银行卡,一张作为日常消费卡,另一张则是机动储蓄卡。每月工资到账后,在扣除定额储蓄后,再划一半的工资到机动储蓄卡里,原则上每月只使用日常消费卡里的金额,实在不够开销,再从机动储蓄卡一千一千地取出来。问她为啥不考虑基金定投,每个月也就三四百元,收益比银行存款高。可她表示,品种太多,不太了解,不愿意冒险。如此良好的理财习惯,这姑娘坚持了四五年。直到2006年,买了套70平方米的小两房,首付10万,贷款40万。问她为啥买房,她说:“发现账上居然有了10来万,这笔钱存着不用是浪费,反正那个时候,房价开始一年比一年高,想着干脆买个房当投资。就算不升值也不怕,租房也是要花钱的,这房租不如抵月供。”就是这么简单的思维,这姑娘在几年前就当了业主,后来这房价涨到什么地步,大家都知道。
设定自己的每月消费额度,多余的钱存起来,存到一定的金额,就找一个投资项目去投资,这是这姑娘几年来的理财习惯。随着工资待遇的提高,她每月存钱的额度越来越大,变大钱,姑娘的机动储蓄卡以及定额存款里积累的资金越来越多。但这些资金增长的速度比不上深圳房价上涨的速度,积累出来的钱再买一套房是不够的,可放在银行里干什么呢?2007年,听朋友建议,姑娘花了5万元在广州朋友的小区里投资了一个车位。才两年不到,车位价值翻了倍。于是,2010年,这姑娘把手里又积累到一定数额的资金在广州的另一个小区里买了个车位……最近这姑娘又不淡定了,因为她发现自己的公积金账户里不知不觉中居然有十几万。这笔钱放公积金账户里,利息还没有银行活期利息高,怎么办呢?经过一番咨询了解,姑娘用公积金全额贷款买了套30平方米的小户型,不仅成功用这笔钱付了小房子的首付,还直接用每月应扣的公积金付了房子月供。“理财就是让钱 动 起来,小钱变大钱,穷人变富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你一定能积累到不少的财富。”这姑娘说。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朋友圈卖电影票来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