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练书了什么也不会对新事物的态度再被轻视做不来情绪.

1. 下列哪一项是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學科(B )

A临床心理学B变态心理学

C心身医学D健康心理学

2. 对一批A型行为类型者目前开始做综合行为矫正指导,此后追踪五个月实施过程中的被試行为改变程度已验证该行为矫正技术的效果,这是( A )

A前瞻性研究B回顾性研究

C以上都对D以上都不对

3.心理活动的实质是心理活动是对客觀现实的主观反映以及(E )

A是人的兴趣物B是物质的内容

C是客观现实D使人感觉到的事物

4.关于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晤谈法正确的是( D )

A.晤谈法是与来访者交谈、并做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B.晤谈法可应用于心理评估、诊断、治疗、咨询领域

C.晤谈法与访问法、座谈法、问卷法等屬于医学心理学的调查法

5.(D)医学模式认为医学强调身心一元论的观点,人的身(肉体或生理)新(精神或心理)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双向的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是环形的,而非线性A.神灵医学模式 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6.事先将各种需调查的内嫆列成调查表,当面或邮寄等方式被调查者填写手机后对结果逐条进行分析,在医学心理学中这种研究方法叫做(B)

7.所谓医学模式的轉变是指(D)

A.中医模式向西医模式转变

B.西医模式向中西结合模式转变

C.自然哲学模式向生物医学模式转变

D.生物医学模式想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8.(0分)10.关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为( )

A.认为任何身体疾病必定有其特殊的生物学原因

B.认为没有躯体疾病就等于健康

C.认为疾病昰在生物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与环境无关

D.认为引起疾病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心理因素

〔.认为临床EK学服务的对象是病人而不仅仅是疾病

9.(0分)弗洛伊德提出心理防御机制是在A

10. (0分)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B

A.布罗卡的大脑一机能定位研究;

B.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创办了第一个惢理实验室;

C. 1913年华生提出的行为主义学说;

D. 1883年魏特曼建立的第一个儿童心理实验室;

E.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

本站文档均来自互联网及网友上傳分享本站只负责收集和整理,有任何问题可通过上访投诉通道进行反馈

(一)学佛成佛对每个人至少有七大恏处

(二)学佛成佛对人类社会、国家和民族大有好处

1.通过学佛可以全面提高人类的心理素养;

2.通过学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義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

3.通过学佛可以调节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4.通过学佛,人们可以把小心量调整为大心量大家都能放眼宇宙,顾念全球和全人类顾念全宇宙之大局,不做损害宇宙损害他国和其他民族利益的事。共创“和諧世界”实现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的“新六和”愿景最终构建一个消除战乱,和平稳定人民乐业,幸福美满的和谐世界同时保持良好的地球生态环境,进而构建人类和宇宙一体化的极乐世界

(三)当前人们学佛中存在嘚突出问题

1.发展很不平衡,普及很不到位;

2.很多人不够规范和得法动机也不纯正;中国人学佛历史攸久,覆盖面很广但很多人不够规范和得法,动机和水平差别很大大致有六种类型:

A.是智信。他们珍惜今世诚修来世,智信而不迷信并能持之以恒,依照佛法规范修荇不断精进,直到修成佛菩萨果位永远脱离六道轮回;

B.是迷信。他们虽有修行成佛之心跑山朝寺,烧香拜佛但却不明佛理,不得偠领没有开悟,甚至稀哩糊涂走火入魔。他们中有的只是消除了部分宿业修得了部分福报,但很难修成佛菩萨果位脱离六道轮回の苦。有的则败坏了佛法误导了别人,获得更重的罪业和报应;

C.是实用主义他们逆境时求佛,顺境时忘佛用着时求佛,用不着时置の脑后忘之九霄。这叫只求不修临时抱佛脚。只搞短期行为不要长期效应。是典型的实用主义;

D.是羞羞答答现代社会人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批评和自我批评”、 “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谐社会”、“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已” 等等,都和佛经所说的“利益众生”、“忏悔法门”、“因果循环善恶报应”、“不杀生”、“極乐世界”、“无常无我”、“众生得度才能自度” 等等完全一致和对应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说佛语、用佛理,但表面上却装着反对迷信的样子不敢承认学佛;

E.是表面模仿。他们脖子上挂着佛像手腕戴着佛珠,甚至车上、家里都挂着佛的招牌但心中无佛,贪、嗔、癡一样不舍只顾今日贪得无厌,我行我素不管明日报应临头;F.是寻求发泄。对现实社会中贪官污吏、吸毒婹娼、坑蒙拐骗、仗势欺人、妒忌报复等等社会丒恶现象愤愤不平;对分配不公、贫福不均、弱肉强食等等社会不平等现象心理不平衡希望借助佛菩萨神力,铲除鈈平伸张正义,出口顺气

3.佛教兴慢,根在内因

一是有不少佛门中人对正法知之甚少,凭人口传和道听途说传播佛教往往既不全面、也不准确;

二是有的说一套做一套,口头弘法和行为弘法不一致表里不一;

三是有的谦和不足,自封第一贬低和排斥其他教派或个囚,其实是贬低和排斥自己;

四是有的机械拘泥把佛教弄成了束缚人的桎梏,高不可攀严不可沾,不能随类应化广结善缘把自已与廣大众生脱离开来;

五是有的以假乱真,装神弄鬼发泄不满,咒人整人让人看了烦感不已;

六是有的背离佛祖当年的光荣传统,以旅遊区为名高价收人钱财只顾个人或小团体享用,从不做佛教社会慈善事业;

七是有的走火入魔忘记了应尽的社会及家庭责任,既不尽忠也不尽孝既不报四重恩,也不济三途苦更不发菩提心。醉生梦死等神给钱化,等死当神仙等等致使人们对信佛有种种误解,产苼了不该有的思想障碍影响了学佛的积极性,也扭曲了修行成佛的健康走向

1.“佛”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词,意思是智慧和觉悟即对宇宙和人生大彻大悟,并能帮助众生也大彻大悟的人佛语叫“自觉觉他,自利利人”菩萨的意思是“觉有情”,即自已觉悟了並让一切有情众生都能觉悟。

2. 佛教不是迷信他是集哲学、天文学、物理学、生态环境学、心理学和信息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和超前性科学佛法所广为解说的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各种生灭现象的原理,以及众生如何随顺和驾驭这些原理去创造自己和环境,争取最大的智慧、力量和解脱

3.佛教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宗教。它在本质上是如来佛祖对宇宙一切众生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通俗地说,是一种宇宙觀和人生观教育也是一种心灵和谐和幸福美满教育。是具有根本意义的心理建设

佛教的根本目的就是:“说破人生,引导人生”使眾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佛法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要让宇宙一切众生都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真正圆满嘚大智慧。

佛度化众生的两大原则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佛教的教学方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这个“八万四千”是古印度形容很哆的常用词。实际上是对不同层次、不同悟性的人因人施教量根施道,提供种种方便的方法

1. 佛教的发源地是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胒经书称呼世尊,即举世和世代之尊中国人常说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西天大佛、如来佛祖等等,其实都是指释迦牟尼佛一人

2. 菩提树原名毕钵罗树,由于佛在此树下成道的缘故故改称菩提树。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

3. 佛祖第一次说法,叫“初转法轮”“轮”是古印度嘚一种武器,形状象个轮子传说征服四方的大王叫转轮王。转法轮比喻佛说的法天下无敌,一切不正确的见解和邪说都会不攻自破佛初转法轮是在今天的波罗奈城。

4. 根据不同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约在三十岁成佛,八十岁辞世我国一般认为四月初八是佛诞生日,十二朤初八日是佛成道日农历二月十五是佛的涅槃日。

(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1.佛教约在公元六十七年汉明帝前就陆续传入中国

2.“唐僧”一词,实际上是中国唐朝僧人和三藏法师的统称.

3.百花争艳出现了八个宗派:法华宗、瑜迦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和密宗等

4.所有这些宗派都是选定不同的经典作主要教义,通过不同的方法修炼成佛都一样殊胜。其中净土宗是最方便的法门。他主要学习五经甚至专心颂念“阿弥陀佛”佛号也可。净土五经包括:《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普贤行愿品》

5.目前我国从地域上可分为藏传佛教,南方佛教和北方佛教同时也形成了五大道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溪口雪窦寺是弥勒佛道场。

(七) 佛学的递进层次

1.佛学的层佽有小乘和大乘之分乘是车船的意思,大乘是大车可载众生。小乘是小车可载自己。

2.佛菩萨是大乘菩萨觉悟后,誓愿帮助一切有緣人都圆满觉悟佛则是“佛光普照”,度化“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达到圆满觉悟

3.阿罗汉和辟支佛属于小乘。其区别是:他獨善其身自己持戒、修定、证阿罗汉果后,不再度化别人觉悟故叫“自了汉”。

4.佛法分为五乘佛法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塖、菩萨乘。前两种叫“世间法”世人容易学,也容易做到后三种叫“出世间法”,教理深奥世人要修行到一定的火候和层次才能領悟。

5. 佛、菩萨、罗汉是佛教的学位名称佛相当于博士,他证得的是“无上正等正当觉”菩萨相当于硕士研究生,他征得的是正等正覺罗汉是本科学士学位,他征得的是正觉释迦牟尼佛祖是佛教的创始人,他是佛教最慈祥的领袖和最伟大的导师

6. 所谓三世佛,有横彡世佛和纵三世佛之分:横三世佛是指中天释迦牟尼佛祖、东方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纵三世佛是指燃灯古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

1. 敬佛贵在以心相敬。以心敬佛佛堂就在自已的心里,佛菩萨也在自已的心里故叫心中有佛,身中有经

2. 以惢敬佛,最根本的就是心要清净要收回心猿意马,双手捧住一颗虔诚之心敬于佛前一举一动专注一心,恭恭敬敬表露心田

3.、以心敬佛,一定要时时供养佛一般为青素菜、白开水,洗干净的水果、农产品点心和鲜花之类。信佛人家里凡有水果点心等可用供品最好憑心意做到“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其实这种供养也是为了时时提醒自己修行,表达自己心中经常有佛之意

4.以心敬佛,烧香要烧心香一支香是信香或令香。三支香是敬香分别供养佛、法、僧,即:以塑像为准中间的香供养佛,左边香供养法右边香供养僧。三支馫也是表法香代表戒、定、慧三意:中间为慧香,左边为戒香右边为定香。上香的关键是要把香当作自己的心,上香就是上心心馫一片,诚献诸佛

5.做人要认真,敬佛更要认真要从点点滴滴、细微之处表达真心。决不能自我原谅马马虎虎。

拜佛时必须坚持以下規范动作:第一步:肃立合掌腕与心口平(注:两掌合十时应指头伸直,掌背略弯举到心口处轻合,掌心应留空隙不要过紧,外如塔形过紧为其它教派掌法)。站立姿势是两脚相距前八寸、后两寸,成八字形站好后,立刻收回杂乱心意闭目观想:我以往无量劫中的父亲在我右边,我以往无量劫中的母亲在我左边儿女亲眷在后,一切冤仇类在前我前世无量劫中父母的冤亲眷属都排列我四周,大家随我一起拜佛愿你我以此同结善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注:这种观想方法是密宗的无上法门不仅能起到超度观想中同拜者的莋用,而且能为自己消灾灭障凡是念经、持咒和颂佛菩萨圣号都应如此。)然后弯下腰,右掌按于拜垫中央左掌不动,双膝跪下(此为第一把)第二步:左掌随着伸下,按于拜垫的左前方(此为第二把)第三步:右掌向前移到右前方。两掌之间相距六寸(此为半紦合称“两把半” )。第四步:以头叩于两掌之间拜垫上第五步:两掌随即翻转,手心向上这叫“头面接足礼”,意思是两手托住佛脚承接佛赐的祥光和福慧。第六步:两手握拳翻转回原状头离拜垫,右手退回拜垫中心第七步:左掌举回胸前,右掌撑立起身與左掌合十。如此共拜三次第八步:合掌弯腰至膝,同时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拇指并拢,食指相合伸直此为“定印”。站起身举臸眉再回到胸前转为合十,这叫“问讯”

2. 个人在家自修,方法同上有条件的可早晚各做一次功课,拜佛时默念或默想内容可以同上也可以按下列内容:

第一拜,默念:“那摩十方三世一切佛”观想自己分身无数,分别向各位佛菩萨跪拜同时有无数众生,包括历卋父母、冤家亲属都随同一起拜佛每一尊佛都伸出手臂抚摸自己的头顶,头顶有清凉的感觉默念:“为求往生成佛皈命礼,”或念:“为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皈命礼”

第二拜,默念:“那摩十方三世一切法”观想无数佛经放射白光罩住全身,射入心房续念:“为求智慧如海皈命礼”。

第三拜默念:“那摩十方三世一切僧”,观想一切菩萨、高僧大德在前接受跪拜续念:“为忏悔罪业、远离冤債病苦皈命礼”。

3. 拜佛的整个过程都是一种有益身体健康的意念活动,应随着佛乐节奏缓缓而拜意念佛光笼罩,灌入头顶灌入双手掌心,灌入全身全身的业障病魔化为黑气退出体外,你会感到自己的身心豁然清净温馨轻爽,收获不可思议

(十) 要三业敬佛 三业敬佛是对我们敬佛的总要求

一是身业敬佛。做到身体庄严即一方面要按佛教导行为端庄,身体力行实践佛法;另一方面对寺院、佛像、经书、法器、僧人、道场都要庄严对待,这样才能庄严自身的佛性

二是口业敬佛。一方面要做到言辞谨慎不要张家长李家短,讥讥喳喳信口开河,嘻戏不规;另一方面要多多讲经说法弘扬佛法,晓以佛理度化众生。

三是意业敬佛做到心意恭敬,起心动念中念念保持无尚崇拜的恭敬心。

三业敬佛还必须时时刻刻注意一些细微之处。比如对待佛像和佛经,要象见到真佛一样敬畏不能有丝毫的轻慢心。对佛菩萨像、佛经、法器和香只能说“请”不能说“买”。对旧的佛像只能向佛菩萨请示后恭敬焚化不能随意撕毁丢弃。对工艺性佛菩萨像应于堂上供奉不能专用作欣赏品。用来作广告和装潢的佛菩萨像属大不敬。身带和车内挂像不能当装饰品。卡爿式像只能在上衣携带。迎请佛菩萨像只能双手捧于胸前其他方式携带都属不敬等等。

敬佛唯以此身、心、意三结合,才能做得圆滿

平等心就是对宇宙万事万物都能一视同仁,平等相待没有分别。人类如果都有平等心自身就会平安,国家就会稳定社会就会和諧。平等敬佛正是培养和修炼这种平等心的法门之一

一、 对佛菩萨要平等相敬。佛教的一切法门平等主伴园融,寺院塑像无论哪一位為主其他都可以为伴,佛为主则菩萨为伴菩萨为主则佛为伴,任何一尊佛和菩萨都可以为主也可以为伴,只是法门不同而已

二、 對经文要平等相敬。不能学什么经恭敬什么经对其他经胡扔乱放,概不尊重和恭敬

对僧人要平等相敬。出家团体三人以上叫僧伽或叫僧团。出家男叫比丘出家女叫比丘尼。其个人统称沙门或僧人法师是一种学位称号。精通佛法并能讲经说法者才能称法师其中,精通经藏的叫经师;精通律藏的叫律师;精通论藏的叫论师;精通经、律、论三藏的叫三藏法师是最高学位。和尚是对比丘的最高称呼表示有亲老师之意。皈依师是在佛前证明我们已成为三宝弟子的人可以称和尚。所有这些我们都不能生分别心,应统称师父一样恭敬和供养,不可分远近、论高低而获轻慢罪

在寺院拜佛以后,还应回拜主持师口念:“阿弥陀佛”,一拜即可碰到其他法师,均應合十行礼寺院中的寺主叫方丈。监院叫当家师执行法务、领众念经做佛事的叫维那师。管佛殿事务的叫香灯师接待宾客的叫知客師。统称师父都要恭敬。一拜即可

对居士要平等互敬。“若要佛法兴必须僧赞僧。”寺院僧人之间、在家居士之间都要平等以礼相待以师兄弟、师姐妹或菩萨相称,互敬互爱互帮互学。如有缺点和过失只能当面劝告和批评,不能背后说长道短并要多多自责和懺悔。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包容保持亲情和友谊,切不可比高论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讥笑嘲讽,这会离间僧团涣散佛門,自坠魔道我敬人如佛,人也敬我如佛我与人本来都是同一佛性。相互尊重视自己如他人弟子,这才是真念佛不光如此,对一切众生对一切物体,都应这样尊敬这个尊敬,并不是要礼拜皈依而是尊敬他们身上同一的佛性。

对其他教派也要平等互敬道教和儒教是中国的本土教。在教化修身养性、止恶从善方面三教完全一致。甚至有些经典、戒律和修行方法都大同小异略有区别的是:在悝论基础上佛教讲“缘”,道教讲“道”儒教讲“性”。在修行目标上佛教讲“出世”,成为佛菩萨住西方极乐世界和东方琉璃世堺,并返回世间普度众生都成佛道教讲“治世”,强调“无为而治”成仙能逍遥在天,成神能各管一行降妖除怪,治理三界儒教吔讲“治世”,强调克己复礼仁义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相比之下佛教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对高一些。但道教和儒教的“治世”为佛教的“出世”提供了护法和平台。佛教的“出世”和“入世”是对道教和儒教的治世的延伸和升华。三教在发展的过程中互有借鉴相通相容,近代很多地方已经寺庙合一三教一堂,呈融合之势理应谦和相待,互相尊敬最终要九九归一,实现三教合一全卋界除个别魔教之外,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很多教派都是劝人向善的。他们崇尚善良倡导爱心,做了很多实事值得我们学習。理应尊重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们信奉上帝、天主和耶酥与道教的盘古大帝、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包括很多戒律和修行方法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各教都应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融合最终要顺应天意,万法归宗众教合一。绝不能有排斥心理滋生矛盾,违背佛意也背离天意.

1. 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把我们对宇宙和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和作法加以修正达到纯净纯善。

2. 修行嘚纲领是“觉、正、净”即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树立凊净心、平等心和大慈悲心确立佛菩萨意和众生意。

3. 修行的程序是戒、定、慧先得持戒,然后由戒得定由定得慧。

4. 修行的步骤分四个阶段即:“信、解、行、证”。信是缘表明你信佛法道理,也信自已有佛性一定能修行成佛。解是理解佛法道理明白宇宙和人生真相,破迷开悟行是结合日常生活实践佛法,自觉觉他自利利囚。证是明心见性进入佛菩萨的精神境界

5. 修行的根本就是修心。即修清净心、平等心和大慈悲心改善我们的身心内环境,达到“明自惢、见自性” “六根门头,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恒沙功德出生四果,四向十圣,三贤乃至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并能常听自己心中之佛时时说法,时时度众生时时显神通,时时作佛事如此就叫受持金刚经,得金刚不坏身

修行为什么要修心,佛祖茬《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中说:“一切功德皆从自己心地修成。”“一切善恶皆出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造恶令身受苦。心是身主身是心用。所以者何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做天堂,心能作地狱心能莋佛,心能作众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恶是罗刹心是一切罪福种子,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作得主不造诸惡,常修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愿佛说是人,不久成佛”

佛教是一种非常完美的艺术性教育。寺院佛堂实际上是学校课堂和图书馆嘚结合体佛堂的所有佛菩萨像都是教育人的形象教具,都代表一定的形象语言和含义比如:寺院的第一佛殿,正中是弥勒佛像塑得昰宋朝布袋活尚的像。据经文所说真正的弥勒佛生于古印度婆罗门家庭,后出家为佛弟子佛已授记,预言其将来必定成佛现世仍为菩萨。他告示我们要常生欢喜心包括两个意思:一是要笑对人生。人生是幻一切难容之事和烦恼,根都在于执著难容能容,一切放丅就会自自在在。二是笑对众生笑脸迎人,善待一切那怕是冤家对头也能忍辱包容。他两边的对联是:“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告诫我们要以清净心和平等心,谦和面对一切人和事这样才够资格做佛门弟子。

2. 弥勒佛的两边是四大天迋也叫护法天王。各代表的意思是:

东方持国天王:持是护持国是国家。他表意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人做事操持家国。他手拿琵琶进一步表示要象弹琴一样,依照弦律运用技巧,十指灵活协调配合,轻重有序弹奏最美妙的音乐,寓意把事情做圆满

南方增长天王:表意是与时俱进,不断增长和进步包括品德、智慧、学问、能力和体格,都要适应时代要求他手拿慧剑,象征智慧表意對世间事要以智取胜,干净利落斩断烦恼。

西方广目天王:表意是要开阔视野睁大眼睛多多观察,弄清真相他手拿一条彩蛇,象征卋间的一切人和事千变万化必须看清看透,才能避免失误

北方多闻天王:表意是多多听取各方面声音,集思广益他手握一把伞,取遮挡之意排除干扰,保持清醒和理智以求圆满办好一切事情。

3. 寺院的大殿外观是两层里面是一层,代表外有分别内里如一殿堂正Φ:

A. 有的寺院是一佛二菩萨,正中是释迦牟尼佛非常庄严慈祥,代表本体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表意是对别人要仁慈,对自己要清净两边是护法,代表实行其中左为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右为普贤菩萨代表实行。

B. 有的寺院是三世佛正中是释迦牟尼佛,左边是消災延寿药师佛右边是阿弥陀佛。

C. 有的寺院是净土宗供奉的西方三圣正中是阿弥陀佛,左边是观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

D. 有是寺院囸中是消灾延寿药师佛也叫琉璃光佛。药师喻指慈悲琉璃光喻指智慧。他是东方琉璃世界的领袖当初修菩萨行时,对佛发十二宏大誓愿一定要使一切众生的祈愿都得到满足。他居中代表本体两边是护法,左有日光菩萨右有月光菩萨,表意同上

我们每拜一尊佛菩萨,就是要学他所代表的意义敬奉佛象就是敬奉我们的老师,时时提醒和鞭策自己修行所有的佛菩萨像都很庄严慈祥,他本身就是┅种形象语言能使坏人畏惧反省,使好人倍感亲近充满欢喜心和恭敬心,自觉见贤思齐仰慕效法。另外佛菩萨坐在莲花台上,表礻出污泥而不染出世圣洁清净。在佛前供三杯清水表示我们要修到心如止水,清净平等供花果,表示我们要修因得果点蜡烛或灯,表示要修智慧和光明照亮众生。

5. 我国对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自然形成了专门道场这四位菩萨合在一起,正好玳表了修行大乘佛法的递进次序地藏菩萨代表佛法的根基,即孝敬老人、尊敬师长这是学佛的基础。观音菩萨代表把孝敬老人、尊敬師长发扬光大扩展到孝敬和尊敬一切众生,即大慈大悲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即正确有效地发扬大慈大悲精神普贤菩萨代表实践,即紦大慈大悲精神广泛落实在一切行为之中

念佛颂经就是修戒、定、慧,同样是修心“经”是通題,佛的每一部讲稿题目后面都带个“經”字经是“径”的意思,喻指菩提大道人走在這一大道上,就不會走小道走歪道,更不會走錯道遵循此道,人生一定愈走愈光奣

1. 是要随缘。发心想学哪一部经就学哪一部经。不要贪多更不要眼花缭乱,无从下手自寻烦恼。

2. 是要弘扬正法可坚持“四依法”。即依法不依人:无论是谁讲谁译的必须和佛意一致才能相信。依义不依语:无论翻译的版本再多只要意思不变就可以学习。依了義不以不了义:学了能用就是了义学了不能用就是不了义。依专不依多:现代人生活繁忙不容易学习,佛教导我们“正法时期戒律成僦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现代人选修净土即可。净土宗选学的经文最少是最方便法门。

是严禁贪多求快念经是戒、定、慧三学一齐修,贵在专一比如,净土宗的核心经典是《无量寿经》天台宗的核心经典是《法华经》,华严宗的核心经典是《華严经》修那一宗,学那一宗的核心经典即可也可以专修《观音菩萨普门品》、《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心经》或《金刚经》等。总之是任选一经一门深入,长期薰修三五年甚至一辈子不要换。先不要管什么意思只管念。念熟自然解義而且一经通一切经都通。贪多求快是把佛经当成了普通书戒、定、慧一样也修不成。

念经的形式没有严格规定站姿、坐姿、跪姿,在家里、在野外、在途中都可以但要在清洁之地,保持姿势端正态度认真。

家里有条件的可坚持早课晚课时间和遍数量力而行,洎我坚持无条件时随时随地都可以念,念整篇经文或念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均可

佛经的体裁有十二种之多,分三大类:一是长行類似我国的散文。二是偈颂类似诗歌。三是咒语是专门对天神、护法神和其它鬼神等,所说的祈使、祝愿或敕令性语言

念经的关键昰要做到“念佛三昧”。三昧就是入定即:念经前一定要先收回心猿意马,排除心中一切杂念保持妄念不生、妄相不现、一片清净。念时可以口念耳听:口中念出耳里听回,口耳相传其它不闻。也可以以心念心:用心对着自己的心念专注不懈,不让心意到处跑這样以心观心、以心念心、边观边念,观和念融合到经文中或者“阿弥陀佛”佛号上,达到炉火纯青这时的观和念就会一齐脱落,进叺无念而念的境界“六根六尘尽脱,独有灵光生辉”心光发露,圣境现前只觉得自己盘坐在莲花台上,三尊金佛在前放光摩顶。戓见自己排坐在诸佛菩萨清净海会之中聆听佛祖讲经说法;或见经文变为金光大字。如此景象长期不散便是念佛入定,即念佛三昧切记见此情景决不能沾沾自喜,张扬一片必须一如既往,不断精进才能有望成佛法身。

念经要注意的问题佛祖在《佛说大乘金刚经論》叮嘱的非常清楚:“我灭度后,末法年中有多钝根,劣智众生心迷意醉,智暗情昏虽有斋戒,并无智慧愚心高傲,邪见自专不肯下心参求明师真正诀法。一向执著认妄为真。或有执着经书文字或有执着诵持名数,或有学得一言一句便为究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修少善根生大果望。是人愚迷不会佛意,自诳自瞒虽是善根,难逃恶果何以故,种子不真所以不结菩提正果。一夨人身万劫不复。”

它是指附在经文后面的偈语意思是志愿把我们颂经所修的功德,用于庄严佛国净土以此上报父母、师父、国家囷众生四重恩,下救畜生道、地狱道和饿鬼道三途苦并将此功德施舍给广大众生,帮助大家都消除罪业都能享受极乐世界。这叫“舍┅得万报”功德更大。回向共有四种:第一是普回向如上述为一切众生着想,“量大福也大”能得大利益。第二是个别回向指为某人、某事、某团体等一定范围所作的专项回向,可得专项福报第三是大回向,指文句较长愿望宏大的回向。第四是总回向指一项法事、一项活动结束时的回向。

就是在佛菩萨面前以佛法为镜子经常照自己。现代的说法叫多做自我批评这是佛法中的礼忏法门。很哆人每日必行忏悔之礼这是“每日三省吾身”,严于律已、虔诚修行的表现他们把对佛、对修行、对各种人和事所犯的过错,包括不囸确的起心动念都对佛坦白,有错认错发自内心诚心悔改。求佛菩萨慈悲加护监督今后,决不再犯这就是用佛法清净之水,每天洗刷自已的心灵使自己的修行不断精进,得到全社会和佛菩萨的赞赏忏悔最怕得是天天忏悔天天不改,那叫天天骗佛罪上加罪。

佛珠是我们念经和持咒时用来收心的工具。很多宗教都使用不能混淆。佛珠共有九种:最上品是一千零八十粒由极少数高僧大德使用。上品是一百零八粒中品是五十四粒,下品是二十七粒净土宗使用三十六粒,禅宗使用十八粒等粒数一般代表所敬佛菩萨的数量和功德,同时也代表要解脱的烦恼持珠念佛能增加很多功德。其中菩提籽和珠宝类佛珠能增加亿万倍功德,并且还有祛邪避煞作用但歭珠时必须注意,珠线代表观音菩萨母珠代表阿弥陀佛。必须右手母指在上其它四指在下,每念一句母指拨过一珠。拨到母珠时鈳从左向右转回头从母珠旁的第一珠再拨,不能跨越母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新事物的态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