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到底是商业综合体物业形态新形态还是传销伪装者

958万天价罚款!云集微店是微商新形态还是传销伪装者?
编辑 | 张逸
来源 | 锌财经(ID:xincaijing)
6月底,云集微店爆出了一组不可思议的数据:年度销售额从5.8亿增长到35.4亿,506%的增速,单月销售额突破7亿!
当下,“母婴电商”这样的垂直领域已是一片红海,在2015年5月才正式上线运营的APP产品,却逆势而行,在综合型电商领域走出了一条新路。
根据云集工作人员的说法,云集与传统电商的最大差别,就是它定位于社交电商领域的移动端零售众包。
这样拗口的说法,让有些媒体盛赞其为“80后新零售的代表”、“电商的终极平台”。
但是, “拉人头”、“朋友圈广告轰炸”等营销方式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反感,模式的合法性也饱受质疑,甚至有同行直言:云集产品没啥优势,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做传销!
今年5月,杭州滨江区市场监督局开出一张958万元的“组织策划传销”罚单,更是将这个本就众说纷纭的电商平台,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通过走访创始人、员工、供应商、店主、买家、工商局人士,我们试图揭开云集的云遮雾绕。
“这是个什么组织!直销么?”
“注册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进了一个直销组织。”
90后姑娘萌萌这样形容云集APP,“注册的时候一定要填写店主的邀请码,才能进行下一步。我用过这么多APP,从没见过这样的。如果店主不是我姐,保不齐我就打110了。”
云集称,这正是为了保证一对一“有温度”的服务,恰恰是平台最大的竞争力。
注册下单后,她被邀请进了微信社群,进群第一分钟,她就吓得静了音,“太疯狂了!近500人的社群,至少一半的人在发‘欢迎’,微信提示音都要爆炸了!”
云集上几乎每小时都有特卖活动,所以每天从早晨7点到晚上11点,群里的消息从没断过。
她发现,社群里都是由表姐的客户发展成的新店主。每件下单商品,店主都有5%-40%的返利。所以,只有自己变成店主,买东西才更便宜。
目前180万店主的规模,大都靠熟人推荐,云集的产品,也大都卖给了朋友圈里的熟人。
在云集的高管们看来,店主的背后是未来几年的商业机会:社交价值。
COO郝焕说,云集买家端的数据显示,成交半径集中在店主本人的社交圈,店主的信任背书特点尤为明显。
云集创始人兼CEO肖尚略对锌财经创始人潘越飞表示:“我们的思路,是动用普通个人,或者稍微有一些影响力的个人来扮演消费品信息的供给和需求。由云集来提供内容云、物流云、仓库云、客服云、培训云、IT云。”
复盘云集对外的发声,“个体信任”“社交零售”“共享精神”高频出现,这样的形容,实质就是以店主为核心的众包做法。
是不是联想到了微商?
云集,“中国最大的微商正规军”?
事实上,业内早有人将云集称为“中国最大的微商正规军”。
云集店主与微商的主力人群高度类似。在云集180多万注册店主中,79%也是宝妈。她们对肖尚略统一称呼为“男神”,并抱有迷妹一般的崇拜。
店主舒舒一说起肖尚略就难掩激动的心情:“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如果没有男神肖总,我根本不知道还有什么价值。”
对这群原本找不到生活目标的宝妈来说,做云集微店的门栏甚至比普通微商更低,因为销售的整个流程都有人指导。
就像店主王成所经历的,在云集做店主很省心,“文案怎么发,图片怎么放,甚至一个字都不用改,群里实时更新,直接复制粘贴就行。”
不过,他也如实表达了对云集的担忧:“我觉得平台一定会被管制,因为大多数人还是想在这里赚到钱,并不是纯粹的消费者。”
云集的店主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缴纳398元平台服务费后,就能一键成为普通云集店主,通过自购优惠、用户CPS和邀请新店主得到报酬。
在店主通过直接邀请和间接发展100名新店主以后,就成为云集主管,之后邀请的每一位新店主,他都能得到150元/位的培训费和15%的销售佣金;团队人数达到1000人后,主管就可竞聘服务商(经理)。
这个过程需要多久?有一位接受采访的经理说,他从店主到主管,再到经理总共只用了4个月,目前社群已超2万人。
但是,对大多数店主来说,主管都是遥遥无期的,有一位店主表示,为了冲主管,她已经把家里的远房亲戚全拉了个遍,还是不够人数。
“云集就是集微商、直销、电商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其上游供应商“婷美内衣”也同意行业的这一观点,“云集最聪明的地方就是各取所长,而且巧妙规避了所有法律问题。我们看中的,就是云集封闭而且固定的用户群。”
封闭和固定是优势。婷美品牌部李经理举例,“我们有一款内衣在云集上卖了7天,一周后收到云集工作人员的反馈,说客户希望这款内衣还要一些细节功能。这就相当于有一批客户已经排着队等着付款了。所以我们赶紧生产,半个月后就出了新产品专供云集。”
有一位电商同行曾预言云集未来的路径:卖行货他们是没有优势的,以后肯定要多做定制化的产品,用差异化的产品,把封闭的客户群带回“信息不对称时代”。只有这样才能支撑各个环节的人都有的赚。
不过,CEO肖尚略严肃反对把云集比做微商的说法。“微商——微小的商业,这一概念非常值得推广,可是微商的层层代理、层层抽成,把原本100元的商品卖到了1000元,客户和底层微商的商业价值都没有得到尊重,是不健康的商业模式。”
他认为云集与微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级分销的结算模式。“云集的财务收支都由总部统一结算,每一件商品的收入汇总至云集后,分别向供应商、品牌商支付商品成本,向物流商提供物流、仓储成本,向每一位店主、经理、主管分配利益,我们店主的利益由上往下划分,而非由下往上。”
云集还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开具的罚单针对的是公司2015年的行为,目前公司经营的模式和结算模式,已经与2015年时完全不同,“合规上路”。
但是,一位熟悉传销案件的“老工商”,在详细了解云集现在的模式之后,却微微一笑:
“在我看来,认定是不是传销的最关键问题还是下下级有没有留存,还有卖商品的人提成是否是复式计算,这两点如果还是存在,不论钱最后是用哪种方式发放,都不过是换了个说法而已。云集具体内部是怎么操作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微商的顽疾,云集有吗?
“哎,你戴得项链云集有卖的,肯定比你自己买的便宜!”这是云集店主看到锌财经的人时说的第一句话。
微商模式最为诟病的一点,就是多级分销导致的高价。云集是否如肖尚略所说“压缩了供应链,可以提供到低价产品”呢?
“同样的一箱蓝莓,云集限时特卖的价格是59.8元,可是天猫上不用抢,也是这个价格。京东没有活动,只有42.9,而且还有满减。”锌财经的人在比对了京东自营店、天猫超市等同品牌同规格的商品销售价格后,发现供货价格普遍相差±12%的区间。
云集的非特价产品,其实很难与老牌电商的销售价格持平。
多次追问下,云集总部工作人员解释,“店主每卖出一件商品,都能获得5%-40%的佣金,大部分商品的佣金都能达到20%。这样一来,店主自购商品时,实际付款的价格能比天猫、京东等平台更加优惠,至少持平。”
这意味着,云集平台的低价,并不是每一位消费者享受得到,而是只有成为店主才能享受。
“我也是店主,我自己买的比我卖的多!”因为自购优惠,很多用户都变成了店主。不过店主是赚是亏,就很难说了。
不过,这一价格策略也有力地解释了店主才是云集的营收核心。云集期望的营收比例是店主开店费占总营收(由店主开店费和品牌商服务费构成)的 50%以上,目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0%。
很多同行在分析云集模式的时候,都觉得这个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轻”。无需做任何任何地推,管理靠经理、主管,成本极低。
但是,这样的模式也有隐患的,“轻”的背后,是巨大的行政风险。
与传统的第三方平台不同,云集的180万家微店并没有进行独立的工商注册,不是经营主体。为产品质量负责的,只有云集自己。
云集经营的产品中包括了大量的海淘食品,因为“中文标签”、“国家标准”等原因,这个领域是工商处罚的高危区。
今年的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一款“卡乐比”麦片来自核污染区。3月16日一早,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管稽查部门对外公布了该案件的查处情况。
一个自称为“中国进口母婴产品最大的供应链平台”的海豚供应链网站,打着“全球购”、“海外代购”、“跨境电商”的旗号,通过网购直邮进口或者网购保税进口的方式,销售禁止进口区域食品,经营数额达到上千万。
而云集,恰恰是海豚供应链的主要客户之一。根据官网信息,云集在315前夕的3月11日,刊登了卡乐比麦片下架的信息。
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对不合格食品的罚款是货值的10-20倍,一旦执行,云集面临的罚款,将是天文数字。
后来,生产商证明该产品并非产自核污染区,海豚和云集幸免于难。但其中的风险,已经一览无余。
云集模式将钳制京东、阿里、唯品会?
早在今年3月,锌财经已对云集平台进行第一轮采访,当时云集刚宣布完成2.28亿的A轮融资,月销售额刚超4亿,彼时肖尚略还透露,云集在当地政府的电商扶持列表中,仅次于阿里巴巴和网易。
短短5个月,云集月销售额已经翻倍到8亿,二季度销售额曾被预估为18.3亿。
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甚至让人看到了追赶阿里、京东的希望。
“我不看好京东,京东动不动就是所有权,自造物流,为员工造宿舍,在强调‘你是我的’”,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京东模式的不认同。
“现在共享经济时代应该倡导'我是你的',云集的每个店主都是散落在全国各地自营的个体,分享着云集的统一化后台资源,他们所有的传播和营销都来源于内在驱动。所以云集才有这么快速的发展。”
电商平台竞争的实质,是占用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云集势必要与电商巨头们展开消费者群体的竞争。
当问及云集会如何看待这类竞争时,肖尚略笑了,身板在沙发上坐得笔直,“云集的模式会钳制京东、天猫、唯品会的发展,就好像电商的发展曾经钳制了传统店铺的发展一样。”
他解释,用户时间在哪里,商业价值就在哪里。“如果曾经的线下传统店铺遭遇天猫京东时,用户逛街时间从一周4小时,被强行压缩到一周1小时的话;那么云集的出现,已经把原本用户一周4小时逛天猫京东上的时间压缩到了一周2小时,其余2小时,就是花在了逛云集上。
肖尚略说:“云集不是与这些电商巨头产生竞争,而是钳制了他们的发展。”
在云集内部,肖尚略被称为“肖大师”。
PS:肯定有粉丝会问,说了半天到底是不是传销,都没说清楚。只能和各位粉丝说对不起了,国家未认定我们不乱传,我们把事实摆在眼前,各位自己判断。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华移支付 商家必备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
编辑热线:6-2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扫一扫关注最新创业资讯微信浏览器迎最重磅升级,欲借H5打造系统级生态?|界面新闻 · JMedia昨天晚间,微信团队发布公告,微信浏览器全面升级至X5 Blink内核,并支持远程调试。
&微信安卓版客户端webview即日起100%放量,全面升级至X5 Blink内核,将具有更好的HTML5/CSS3支持,更强大的渲染能力。同时,微信web开发者工具同步推出0.5.0版本,新增支持实时映射手机屏幕到PC或者Mac上,可以远程调试X5 Blink内核上的网页。&
简单的说来,本次全面升级意味着,微信将全方位支持H5标准,这能让移动浏览器实现从前原生APP才能实现的效果,包括应用、游戏等。
同时,新增的PC和Mac端支持,也让web开发者的工作效率有了一个质的提升。这无疑是微信在为开发者大规模进入浏览器生态大亮绿灯。
&大棒+糖果&政策,微信到底想借H5做什么文章?
微信此次热情地拥抱HTML5,不禁让笔者联想起几天之前微信面对H5外链那张冰冷的面孔。4月12日颁发的《微信外链规范》,其中明文禁止了HTML5小游戏及测试类内容:
&以游戏、测试等方式,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的,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比手速、好友问答、性格测试,测试签、网页小游戏等;若内容中包含以上情况,一经发现,立即停止链接内容在朋友圈继续传播、停止对相关域名或IP地址进行的访问。&
微信官方以不可辩驳的姿态画下一条红线,一时之间,H5游戏行业内一片肃杀。毫无疑问,微信对H5小游戏当头一棒,几乎彻底封杀了H5小游戏公司和营销企业在朋友圈的流量空间。
一手紧握大棒,一手捧着糖果,我们不禁要问:微信到底借对H5做什么文章?
淘汰H5落后产能,微信欲借H5打造系统级生态
截止2015年底,HTML5游戏数量超过3000款,在已上线的H5游戏中,制作简单、易于传播的休闲益智类小游戏占比达到75.10%,其次是角色扮演类、动作冒险类游戏,占比分别为9.22%和6.04%。&
这样一组数字告诉我们,至少半数以上的H5游戏属于行业内的&落后产能&,在《规范》之后,它们将遭遇灭顶之灾。
微信&官方规范&的方式画下红线,目的很明确:淘汰H5的弱势粗滥产能,避免因H5导致的过渡营销化。
据二爷了解,微信浏览器此前一直在调用QQ浏览器内核,本次升级到X5 Bink内核,完成了对H5的全方位支持。此举将带来如下一些实质性的改变:
1、实现浏览器性能革命性提升,使H5内容可以基本媲美原生APP的体验(此前HTML5之所以发展坎坷曲折,很大原因便是浏览器厂商支持不力);
2、同时推出浏览器开发的一整套PC端高效率的开发工具,同时对接硬件和数据的能力大幅度增强,这使得微信将进入开发者时代,真正具备了一个系统级生态应有的开发能力。
3、将为广告、动画、游戏、视频等领域的交互体验带来大幅度提升。
很显然,上述改变直接指向了两个重要方向,一是重度化、精品化的H5游戏,另一个便是微信在年初即开始造势的应用号。微信还是将生态的打造和商业化的实现押宝在HTML5之上,但它们并不希望落后的、过度营销化的H5产能砸坏了这块牌子。
目前来看,微信至少已经从H5技术上大幅度推进了其系统级生态的步伐,借H5打造系统级生态的意图昭然若揭。其最终成败,将取决于应用号、游戏、广告、视频等内容层面是否能够跟进。
H5重度游戏或成微信商业化关键一步
去年下半年以来,H5游戏不断的突破原来网页小游戏的藩篱,到今年3月,像《传奇世界H5》这样的精品游戏,月入已高达到2000万。从这些爆款的表现来看,H5游戏完全可以凭借重度投入,走上精品化制作,大规模盈利的道路。
重度HTML5游戏截图
原生手游发展进入一个瓶颈期的情况下,H5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玩法:翻热经典IP,原生+H5并行、Web+VR。不过对整个H5游戏行业而言,行业虽热,但定性不足,够真正静下心来做运营的厂商太少,这也是为什么H5游戏即便制作水准已经可以媲美原生手游之后,仍然迟迟未能很好的获得用户黏性的原因。
在IGBC大会上白鹭时代CEO陈书艺曾指出H5行业内的&换皮之风&和浮躁风气,他认为将国外成功游戏换一张中国皮,投入市场博运气赚快钱,以及给游戏产品贴上IP、VR等热点标签,借此炒作,是行业浮躁的一种表现。手游需要重新回到价值实现的本质上,而H5游戏可以通过其跨平台、多渠道、重社交互动的属性,为游戏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
目前,HTML5游戏的崛起,已经为手游价值的实现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HTML5游戏可实现跨平台操作,多渠道推广,体验也开始媲美原生游戏。而原生游戏依然有其固有的优势,它能稳定用户,并在大基数的客户群中发酵散布,形成稳定的收入。在未来,一款成功的手游可能会依赖这两种版本相互支撑发力,基于自身优势提升玩家体验,回归游戏的初心。
目前,H5重度游戏的开发已经突破了技术上的障碍。比如目前占市场比例70%的白鹭引擎,已为游戏CP打造出可媲美原生的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也推出了3D版的引擎,白鹭加速器也植入了超4亿台移动设备。目前行业真正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于现有的渠道资源如何对H5游戏的CP开放,让H5精品游戏更充分的拥抱市场,释放潜力。毕竟,H5游戏还不像原生手游那样,有一套非常成熟而庞大的分发机制。
HTML5游戏发展历程,数据来源:白鹭开放平台
在这个问题上,作为与游戏CP利益紧密捆绑的引擎厂家,白鹭时代等技术企业已经率先尝试为CP推出一站式服务,集成上下游开发服务和多家分发渠道。但微信此次升级浏览器的动作,携七八亿的月活跃流量强杀杀来,无疑更能让行业尖叫。
在未来,H5游戏可能不会再像从前来样在朋友圈无底线,无节操的肆意传播。但微信必定会为其开辟专区,稳定的增加流量,形成和一个成熟的分发机制。H5游戏不再需要有上顿没下顿的打游击,而微信也将凭借其社交属性和浏览器优势,牢牢的占据H5游戏的分发高地,进而加重腾讯系在移动游戏领域的砝码,借H5游戏这股热潮上走出微信商业化的关键一步。
H5价值不止游戏,或掀移动应用、视频等多行业洗牌
虽然此次微信浏览器的升级,对H5游戏来说是个重大利好,但它带来的影响可能远不止于游戏,更多的移动行业将逐次的受到影响、推进变革:
第一步,轻度的H5小游戏被淘汰,中小CP转型or转行;
第二步,重度化H5游戏迎来大发展,行业出现两极分化,巨头显示雏形;
第三步,微信应用号上线,H5会让众多O2O、新闻媒体、社交等领域的移动应用向浏览器靠拢,依附在微信生态的旗帜之下。
第四步,H5技术蔓延发展到视频、动画、广告、VR等多个领域。大部分我们日常使用到的APP服务,或许都可以在微信生态内直接用浏览器解决。
HTML5应用场景
毫无疑问,微信应用号将让移动互联网多个领域的洗牌更加激烈。不过H5在前些年,也曾屡次掀起过改变行业的高潮理想。这一次H5的价值能否真正的实现,这取决于众多巨头们能否用确实在用H5的先进性去改变移动产品的体验,提升行业的效率,而非借H5概念去包装热炒某些无法新增实际价值的产品。能否坚持这一点,将决定H5和Web应用的未来。
更多专业报道,请
0界面JMedia联盟成员聚媒联合创始人,关注To B,关注SaaS,关注企业信息化,评热点事件、品网事百态。微信号:wenerye123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尔完全形态和伪装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