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中国骂印度人看中国城市2017是笨蛋为什么我非常尊重印度人看中国城市2017,印度舞蹈和泰姬陵是完美的文化

【图文】印度文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印度的风景,服饰,食品,出行。。。
大小:8.7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c43a7-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我在印度遇到一个高种姓人说:尼赫鲁是笨蛋,被中国人骗了,所以1962年印度败了
不可否认,印度人民勤劳伟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但同样不可否认,印度人也是如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缺点。
文 | 罗红昌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冰川思享库”(ibingchuansxk),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印度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印度人是一种怎样的民族?他们的精神气质、性情如何?估计,有一千个中国人,就有一千个回答,因为印度太神秘,一般的中国人对她缺乏必要的了解。
尽管印度是大国,但却不是中国人的菜;国人的眼睛是盯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因此,她在中国媒体曝光的频率不高。但是,最近因为印度非法进入中国洞朗地区,印度又成了热点。
印度为什么会这样?她到底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还是一个喜欢动手动脚的“流氓”?关于这些问题,已经有很多专家从军事、地缘政治等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文打算根据自己的经历和阅读,谈一谈印度人的性格——当然,这里的“印度人”是抽象了的、类型化了的。这不算是严格的学术讨论,而是一种直观分析,因此我姑妄言之,读者姑妄听之,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对中国人而言,粗略看来,印度人应该是心平气和的。那是因为:
首先,佛教发源于古印度,而我佛慈悲,自然印度人也是慈悲为怀,我不入地狱,谁入?
其次,近代有两个印度人对中国知识界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的名字甚至在中国妇孺皆知——甘地和泰戈尔。甘地非暴力不合作,写进了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诗人泰戈尔,非欧人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先驱,倡导博爱,哪一个中国文青不曾诵读过他的几句诗呢?
▲泰戈尔和甘地
但是,一旦把印度视作整体,一个“尼赫鲁式的”的印度人就诞生了。这是一头大象,热情、自尊、聪明、孔武有力,小心翼翼地走过田埂,却一不留神毁掉一片稻田、或者一个村子。善良、热情、正义也许是她的本性;但是狡黠、破坏却又善辩,同样是她的招牌。
下面是我的证据——严格地说不能称之为证据,仅仅是一些观察而已;同时,也申明一下,在印度也遇到很多正面的东西,下面的叙述不是为了黑印度,而是提供一些素材供读者判断,读者朋友请自明。
首先,到过印度的旅客大概都有被骗的经历。如果说“印度到处都是骗子”是夸张的说法,那么“在印度不被骗几次就不算到过印度”大概是公允的说法。如果不相信,请自己上各大旅游论坛看看。
我本人在印度旅游的时候,遇到过几次,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恒河边上的瓦拉纳西。那里有一个很有名的祭坛,是焚尸的地方。我一边往那个地方走,一边用手机拍照,在离祭坛大约几十米处,一个印度人就过来,严肃地说“此地禁止拍照”,要收缴我的手机还要把我送警察局。
如果你怕了,他的骗术就得逞了,接下来就会说花500-1000卢比可以帮你消灾免祸。因为我看过很多攻略,就对他说:“尸体不能拍,我在外面怎么不能拍?要报警,好啊,一起去警察局,看警察抓谁?”那人就怕了,自己就走了。这就是典型的“印度式”骗术:幼稚、很容易就被人识破,识破了也无所谓,接着骗下一个去——一般不会使用暴力胁迫游客。
在新德里,遇到几个同胞,给我讲了他们的遭遇:他们买的新德里去阿姆利则的火车票,提前一个小时打的去火车站。结果出租司机给他们说:这趟火车取消了,只能包车去。
自然同胞是不好骗的,去了火车站,去问穿制服的,结果制服也告诉他们取消了。又去看电子布告牌,也没有那班火车——我在印度乘过十多趟火车,印度的铁路系统很奇葩,很多显示都不准确。于是,同胞只好和司机商量包车。最后,幸亏一个女同胞很细心,又回旅馆,问了老板,老板说不会取消的。他们又匆匆赶回火车站,在站台上发现自己的列车,因为晚点,正好又赶上。
骗子到处都有,但印度的骗子似乎更奇葩,不像中国的那么凶狠、算计,也不像中国那样对于骗子有一种道德谴责,他们反而有一种乐天知命的狡黠——你发现了,骂他,他们也不太在意。在这一点上,吉普赛人和印度人有点类似。据说,吉普赛人的语言与印度北部的语言类似,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这一种印度人古也有之呢?
其次,我在旅行中发现,印度人喜欢挤人。很多时候,我站在路边看风景,或者在站台等车,一开始一个印度人站在你的身边,过一会儿一大群人过来,对你视若无睹,就渐渐地把你挤开。第一次遇到的时候没有注意,以为是人多或者个别现象。后来又遇到好几次,我才发现,很多时候,站台很空旷,但那些印度人就是会这样,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第三,在印度遇到的印度人,都很自信,且能言善辩,但是,有时候过于武断,以至于听不进别人的话。
住旅馆的时候,遇到一个印度的最高种姓——婆罗门,拥有硕士学位,祖父还是瓦拉纳西一所大学的创始人之一。和他聊天,谈起泰戈尔、波色、拉马努金,很投机。最后说到尼赫鲁,他说尼赫鲁是笨蛋,被中国人骗了,没有准备,所以1962年印度败了。
▲1962年爆发中印战争
我问他看过澳大利亚人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写的《印度对华战争》不,他说没有。我给他讲尼赫鲁的“前进”政策蚕食中国土地,他不相信,说我是中国人,肯定维护中国。我是中国人,维护中国不假,但是,老天,你们印度的高级知识分子就这个态度啊,像鸵鸟一样不看事实?——据说,印度国内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
接下来,我指着墙上的地图说,你们印度干嘛要吞并锡金?(没有用annex这样沉重的动词,只说Why do you want Sikkim?)他不等我说完就回答:锡金是我们的,为什么不要?
其实我想表达:中印是大国,如果不吞并锡金,有缓冲,不容易发生对峙。而且,如果中印之间有事发生,如果锡金是独立国,我们经过锡金或者不丹去截断印度的西里古里(Siliguri)走廊就会有道义上的不妥,而如果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则中国自然就可以正大光明地穿插进去了。既然他都这么自信,这样打断了我的话,我就不说了,后来遇到印度人,都尽量不说政治。
第四,印度人爱英国、爱英国文化。印度的政治体制和官僚体系是英国人建立,至今未变。
印度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上层无不说英语,大学也是以英语为通用语。更不用说,印度首任总理以“英国人”自居,当然也继承了“英帝国”的所有政治、外交遗产,比如“麦克马洪线”,对锡金、不丹的宗主权等等。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大英帝国的物质遗产在印度如同“图腾”般存在。
我在加尔各答待了好几天,发现印度博物馆、维多利亚纪念馆里面,印度女皇维多利亚女王的塑像俄然挺立,供人膜拜。经过我的观察,印度人民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者并没有任何不敬,来来往往的印度人民都很喜悦、虔诚,甚至崇拜。
▲维多利亚纪念馆
所以,从中国人的理解来看,这是讲不通的——你印度人民为啥这样奇葩?不是说英国人是邪恶的殖民者吗,为啥还这样尊崇他们?如果一个中国人崇敬某岛国天皇的话,恐怕会被骂死、被口水淹死!
第五,印度是一个感性的、爱动“怒”的,容易突破规则的国家。
为啥这样说呢?你看印度电影,动不动就跳起舞来,是不是很感性?在去印度之前,我看了十多部印度电影。应该说,印度电影拍得真好,很多甚至超越了好莱坞。这里不谈艺术,谈我的一个意外的发现:印度电影里面英雄人物,往往会突破规则(程序正义),去追求实质的东西。
比如,《芭萨提的颜色》就很典型,一群青年为了追求正义,就把国防部长暗杀了!暗杀了!杀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又比如《误杀瞒天记》里面的父亲,为了保护过失杀人的女儿,和高官斗智斗勇——尽管可以理解,实际上是在做违法的事情。
再如《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的主角,也是替别人读书的。最近博得中国观众一致好评的《摔跤吧,爸爸》,里面的爸爸实际上也是不断违反规定才最终让女儿成功的。
▲《摔跤吧,爸爸》海报
中国人讲,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又说,大礼不辞小让。印度电影中反映出的“突破规则的英雄”,似乎和中国人的这种价值观类似。但是,这背后的体现出的东西,是印度人认为他们长期被不公平对待,所以他们有权突破规则去实现真正的正义。
但是,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呢?印度人民说了算。而当感性占上风的时候,印度人民是容易变得民粹的!
至于说印度人的爱动“怒”,我的感觉是这样的:印度在处理国内外事物时候,似乎很霸道、习惯于使用武力,而绝非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热爱和平”。在著名的社交媒体Quora上,大量的印度人老是说中国喜欢霸凌邻居;实际上,印度才是这样的:印度的邻居,不是和她有冲突,就是被她控制。此外,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面指出: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有三次战争,最终分解了巴基斯坦。印巴分治时候的土邦,也在印度中央武装力量的胁迫下成为印度邦。印度和中国之间本可以在尼赫鲁时代解决边界纠纷的,但是尼赫鲁采取咄咄逼人的蚕食领土的“前进”政策,触发中国的反击的。
印度借口英帝国对锡金的保护,并最终吞并了锡金。印度一直继承大英帝国特权,干涉不丹的外交内政。印度的果阿邦,印度人并不是靠谈判,而是靠武力强行驱逐葡萄牙,才使得果阿回归。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下令军警进攻金庙,结果,锡克教的圣地被侮辱、被破坏,数千人丧生,最终导致英迪拉·甘地被自己的锡克族卫兵枪杀而亡。”
▲现任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
回到现实,现任的印度总理在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候,因为放任而导致宗教冲突,造成2000多人死亡。印度的“易怒”,实际上被西方媒体有意无意隐藏起来了。
第六,最后,说说宗教。很多人以为印度是佛教大国。实际上,印度人自己把佛教给灭了,灭了,灭了!印巴分治,是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为划分国家标准的。
因此,尽管印度还有耆那教、锡克教、巴哈伊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但是印度人的主体还是信印度教的。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主创造,毗湿奴主守护,湿婆主毁灭。据说,印度人中信湿婆的人最多,这体现印度人对毁灭的恐惧和敬畏。
同时,毁灭又意味着新生,因此湿婆的性器,又叫“林伽”,在很多印度教寺庙里面可见。印度人民在敬拜的时候,往往用牛奶浇在上面,看着牛奶从上面流下,那场面大家自己想象。
不可否认,印度人民勤劳伟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对人类有着巨大的贡献。但是,同样不可否认,印度人也是如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缺点。
这些特点,有的可爱,比如当我们看到《生活大爆炸》里面的Raj的种种言行就会会心一笑;而有的特点,它们可以在印度人民中间和谐发展,但是一旦跨越国界,遇到其他不同类型的文明之时,就会产生矛盾。
就中印关系而言,上述的六个方面有时候会成为两国交好的心理障碍。印度的悠久历史和来自大英帝国的政治遗产,使得她的自信爆棚,她的自信又使得她不能很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实,于是拼命地想从邻居那里挤占领土。
她认为那是她的,她认为那是她该得的,她甚至忘记了她曾经也是大英帝国侵略和殖民的弱者,她觉得她有道理,以至于可以越过不该越过的底线去做她认为“正义”的事。
从历史和宗教来看,除非拥有湿婆的力量,印度人民是不会买账的——但是,一旦走到那一步,对印度,对中国,对世界,都是一种灾难。
所以说,做印度人,很快乐;
和印度人交朋友,也很快乐;
而和印度人做邻国,考验自己!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印度文化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人看 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