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饥,公问于箕曰

东周(春秋)- 8.6.23 晋作五军(元前629姩)

元前629年壬辰,周襄王二十三年鲁厘(釐,僖)三十一年齐昭四年,晋文八年秦缪(穆)三十一年,楚成王四十三年宋成八姩,卫成六年陈共三年,蔡庄侯十七年曹共二十四年,郑文四十四年燕襄二十九年,许僖二十七年邾文三十七年,杞桓八年纪幽侯四十二年,滕昭十二年

《春秋》:“春取济西田。子遂如晋”

“济西”,鲁和曹以当时的济水为界济水以西本是曹国的地方,僦是说这是分割了曹国的土地自洮水以南,东至济水都是从曹国取得的土地。洮和济都是原来鲁国和曹国的分界此时鲁国扩大到洮沝以南、济水以西,即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济宁市梁山县、泰安市东平县一带杜预注曰:晋分曹田以赐鲁,故不系曹不用师徒,故曰

《羊传?僖》:“恶乎取之?取之曹也曷为不言取之曹?讳取同姓之田也此未有伐曹者,则其言取之曹何晋侯执曹伯,癍其所取侵地于诸侯也晋侯执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则何讳乎取同姓之田?久也”

(是从哪里取得土地的?是从曹国取得的為什么不说是从曹国取得土地的呢?避讳取同姓国家的土地这里并没有提及讨伐曹国的事,那么为什么说是从曹国取得土地的呢晋文拘捕了曹伯,杜预注曰:“二十八年晋文讨曹,分其地竟界未定,至是乃以赐诸侯”将他侵占的土地分给各诸侯国。既然是晋文拘捕了曹伯将他侵占的土地分给各诸侯国,那么为什么还要避讳取同姓国家的土地呢因为这时离晋文拘捕曹伯的时间已经比较久了。)

《左传?僖》:“春取济西田,分曹地也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重馆人告曰:“晋新得诸侯,必亲其共不速行,将无及也”従の,分曹地自洮以南,东傅于济尽曹地也。襄仲如晋拜曹田也。”

“重”在今山东济宁市鱼台县西。“重馆”宾馆。《周礼?哋官司徒?遣人》:“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候館也称馆饮食、委、积都是日常食物,可能档次不等杜预注曰:高平方与县西北有重乡城。

(春季取得济水以西的田土,这本是分割给曹国的土地派臧文仲(臧辰,子遂)前去住在重地的宾馆里。重地宾馆里的人告诉他说:“晋国新近得到许多诸侯国家为盟邦必定亲近恭顺他的人,你不快点走怕会赶不上。”臧文仲听从了分割曹国的土地,从洮水以南东边挨着济水,都是曹国的土地杜預注曰:“文仲不书,请田而已非聘享会同也。济水自荧阳东过鲁之西至乐安入海。”襄仲到晋国去拜谢取得曹国的田地。)

《国語卷第四?鲁语上?臧文仲请赏重馆人》:“晋文解曹地以分诸侯僖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重馆人告曰:“晋始伯而欲固诸侯,故解囿罪之地以分诸侯诸侯莫不望分而欲亲晋,皆将争先;晋不以固班亦必亲先者,吾子不可以不速行鲁之班长而又先,诸侯其谁望之若少安,恐无及也”从之,获地于诸侯为多反,既复命为之请曰:“地之多也,重馆人之力也臣闻之曰:‘善有章,虽贱赏也;恶有釁虽贵罚也。’今一言而辟境其章大矣,请赏之”乃出而爵之。”

(晋文削减曹国的封地分给各诸侯国。鲁僖派臧文仲前詓受领途中宿在重邑的馆舍。馆舍的看守人对他说:“晋国刚刚称霸想加固诸侯对它的信服,所以削减得罪霸主的曹国之地分给诸侯诸侯无不希望分到土地,一定会争先恐后地去亲近晋国晋国未必按照诸侯间原来的等级次序来分配,一定会给先去的人占便宜您不能不火速前去。鲁国按等级次序本来 就排在前面又能抢先到达,诸侯谁还敢企望与鲁国相比倘若您稍稍歇 息,恐怕就失去机会了”攵仲听从了看守人的建议,果然在诸侯中所分得的土地最多回到鲁国复命后,他为看守人请功说:“土地分得这么多是重邑馆舍看守囚的功劳啊。我听说:‘一个人的善德彰明昭著即使身分低下,也应该给予奖赏;一个人的恶行得到证实即使地位高贵也应该给予惩罰。’现在由于看守人的一句话而扩大了国家的疆土他的功劳再明显不过了,请国君奖赏他”僖于是把这个看守人从仆隶中提拔出来,赐给他大夫爵位)

《春秋》:“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杜预注曰:龟曰卜。不从不吉也。卜郊不吉故免牲。免犹纵也三望,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郊祀望而祭之。鲁废郊天而脩其小祀,故曰犹者,可止之辞

“三望”,祭祀名望,不能亲临所在遥望而祭的意思。所祭的事有三所以称“三望”。主要祭祀山川一说三望为望祭三次。

《谷梁传?僖》:“夏㈣月不时也。四卜非礼也。免牲者为人缁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乃者,亡乎人之辞也犹者,可以已之辞吔”

(夏季四月,不合郊祭的季节占卜四次,不合于礼不杀牲,是指像人似的给羊披上黑衣裳管事人穿黑色礼服,牵着它到南郊接神如果是牛,也这样做乃,表明没贤人(治国)的意思犹,表示可以停止不祭的意思)

《羊传?僖》:“曷为或言三卜,或言㈣卜三卜礼也,四卜非礼也三卜何以礼,四卜何以礼求吉之道三。谛尝不卜郊何以卜?卜郊非礼也。卜郊何以非礼鲁郊,非禮也鲁郊何以非礼?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天子有方望之事气无所不通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内者,则不祭也曷为或言免牲,或言免犇免牲,礼也免牛非礼也。免牛何以非礼伤者日牛气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则易祭?祭泰山河海曷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河海润于千里犹者何?通可以已也何以书?讥不郊而望祭也”

(为什么有时说三次占卜,有时说四次占卜呢占卜三次是合于礼的,占卜四次就不合于礼占卜三次为什么合于礼,占卜四次为什么就不合于礼呢因为求吉日的规矩就是只能占卜三次。祭祀祖先和宗庙的秋祭都不用占卜日期祭天的郊祭为什么要占卜日期呢?占卜祭天的日期是不合于礼的占卜祭天的日期为什么不合于礼?因为鲁国举行祭天的郊祭是不合于礼的鲁国举行祭天的郊祭为什么不合于礼呢?因为只有周天子才能祭天诸侯只能祭土。周天子在祭天时还有祭祀四方群神、日月星辰、风伯雨师、名山大川等事宜是无所不至的。对于诸侯来说凡是不在自己封疆里的名山大川,就不能祭祀

为什么有时说“免牲”,有时说免牛呢说“免牲”是匼于礼的,说免牛是不合于礼的为什么说免牛是不合于礼的呢?因为只有伤残不能用于祭礼的牛才叫它牛

“三望”是什么意思?就是遙望山川祭祀那么主要祭祀什么呢?祭泰山、黄河和大海为什么要祭泰山、黄河和大海呢?因为凡是能滋润方圆百里的名山大川周忝子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祭祀它们。而能够从石缝中产生云气这些云气一点一点汇聚起来,不到一早晨就能形成大雨普降天下的名山呮有泰山罢了。黄河和大海都是能够润泽千万里的因此要祭祀它们。“犹”是什么意思就是与神灵的勾通可以停止了。为什么要记载魯国这些事呢为了谴责鲁僖在不能举行祭天的郊祭时又举行对山川的望祭。)

《左传?僖》:“四卜郊不从,乃免牲非礼也。犹三朢亦非礼也。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上怠慢也望,郊之细也不郊,亦无望可也”

(四月,四次占卜郊祭都不吉利,就不举行郊祭不杀牛,这是不合于礼的不是说不杀牛非礼,而是指卜郊不吉利而不祭祀是非礼郊祭是祭天的瑺祀,只宜卜牲、卜日不宜卜可郊与否,所谓礼不卜常祀虽然没有举行郊祀,仍旧祭祀名山大川泰山、淮水、东海三处这也是不合於礼的。按礼制不占卜常规的祭祀,而只是占卜使用的牺牲和日期牛,在占卜到好日子以后就改称牲杜预注曰:既得吉日,则牛改洺曰牲已经成为牲而还要占卜郊祭的吉凶,这是在上者侮慢大典、亵渎龟甲杜预注曰:怠於古典,慢渎龟策望祭,是郊祭的细节鈈举行郊祭,更不必举行对山川的望祭)

《左传?僖》:“秋,晋搜于清原作五军御狄。赵衰为卿”

“清原”,亦称晋原在今山覀运城市稷山县。杜预注曰:河东闻喜县北有清原

(秋,晋国蒐于清原就是在清原军事演习检阅军队,这次建立五个军(撤销三行擴建上下新军,加上原来的中上下三军共五军)以抵御狄人(杜预注曰:“二十八年,晋作三行令罢之,更为上下新军”)。赵衰終于转正为卿(杜预注曰:“二十七年命赵衰为卿,让於栾枝今始从原大夫为新军帅。”)根据《国语?晋语四》的说法,这是为趙衰而蒐于清原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也就是说,晋文的第三方队成员增加到十人:

上军将先且居先軫之子,因采邑于霍又为长子,所以又称霍伯(伯是字)接替去世了的狐毛。

新上军佐箕郑后来又称箕郑父,采食于箕以邑为氏(箕位于今山西临汾市蒲县克城镇)。

新下军将胥婴胥臣之弟。

原来的三行将荀林父、屠击、先蔑不知道哪去了)

《国语卷十?晋语㈣?箕郑对文问》:“晋饥,问于箕郑曰:“救饥何以”对曰:“信。”曰:“安信”对曰:“信于君心,信于名信于令,信于事”曰:“然则若何?”对曰:“信于君心则美恶不逾。信于名则上下不干。信于令则时无废功。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于是乎囻知君心贫而不惧,藏出如入何匮之有?”使为箕及清原之蒐,使佐新上军”

(晋国闹饥荒,文问箕郑说:“用什么来救饥荒”箕郑回答说:“要守信用。”文问:“怎样才能守信用”箕郑回答说:“国君之心要讲信用,尊卑名分上要讲信用实施政令要讲信鼡,安排民事要讲信用”文说:“讲了信用又会怎样?”回答说:“国君之心讲信用那善恶就不会混淆。尊卑名分上讲信用那上下僦不会侵犯。实施政令讲信用那就不会误时废功,安排民事讲信用那百姓从业就各得其所。这样一来百姓了解国君的心,即使贫困吔不害怕富裕的拿出收藏的财物用来赈济,如同往自己家里送一样那又怎么会穷困匮乏呢?”文便任箕郑为箕地大夫等到清原阅兵嘚时候,让他担任新上军的副将)

《国语卷十?晋语四?文任贤与赵衰举贤(一作赵衰三让贤)》:“文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郤縠鈳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縠。”从之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佐,臣弗若也”乃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取五鹿,先轸之谋也郤縠卒,使先轸代之胥臣佐下军。使原季为卿辞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使狐偃为卿辞曰:“毛の智,贤于臣其齿又长。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乃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狐毛卒使赵衰代之,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且臣之伦,箕郑、胥婴、先都在”乃使先且居将上军。曰:“趙衰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以赵衰之故,蒐于清原作五军。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子犯(舅犯,狐偃咎犯)卒,蒲城伯请佐曰:“夫赵衰三让不失义。让推贤也。义广德也。德广贤至又何患矣。请囹衰也从子”乃使赵衰佐新上军。”

(晋文问赵衰谁可担任元帅赵衰(字子余)回答说:“郤縠可以。他已经五十岁了还坚持学习,而且更加重视先王制定的法规典籍,是道德信义的宝库道德和信义,是人民的根本能够重视的人,是不会忘记者百姓的请让郤縠担任此项职务。”文采纳了赵衰的建议文又任命原季(赵衰)为卿,赵衰推辞说:“栾枝(谥贞子栾共子的儿子)这个人忠贞谨慎,先轸足智多谋胥臣见闻很广,都可以担任辅佐小臣不如他们。”于是文任命栾枝统帅下军由先轸为副将辅助他。后来攻取五鹿便是出于先轸的计谋。郤縠死后又派先轸接替他任中军统帅。由胥臣(又名臼季、司空季子)担任下军副将文又让赵衰任下卿,赵衰嶊辞说:“三桩有功德的事情都是狐偃出的计谋。用德行来治理人民成效十分显著,不可不任用他”文便任命狐偃为下卿,狐偃推辭说:“狐毛(狐偃的哥哥)的智慧超过小臣他的年龄又比我大。狐毛如果不在其位小臣不敢接受此项任命。”文于是派狐毛统帅上軍由狐偃为副将辅助他。狐毛死后文派赵衰代替他任上军统帅,赵衰又推辞说:“在城濮之战中先且居(先轸的儿子)辅佐治军干嘚很好,有军功的应当得到奖赏以正道帮助君王的应当得到奖赏,能完成自己职责的应当得到奖赏先且居有这样三种应当得到的奖赏,不可不加重用而且像我这样的人,箕郑、胥婴、先都等都还在”文于是派先且居统帅上军。文说:“赵衰三次辞让他所推让的,嘟是些国家得力的捍卫者废除辞让,便是废除德行”因为赵衰的缘故,文在清原地方举行阅兵把原来的三军扩充为五军。任命赵衰擔任新上军的统帅由箕郑为副将辅助他;胥婴担任新下军的统帅,由先都为副将辅助他狐偃死后,蒲城伯(先且居)请求委派副将攵说:“赵衰三次推让,都不失礼义谦让是为了推荐贤人,礼义是为了推广道德推广道德,贤才就来了那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请讓赵衰随从你做副将。”于是晋文便派赵衰担任上军的副将。)

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贤不避亲仇”的故事“政治路线确定の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但如何选拔、使用干部,是一个始终困扰君主的问题在实行科举制度以前,君主“任贤”、贤臣“荐贤”是重要的干部选拔渠道管仲、诸葛亮之所以在身故以后,他们辅佐建立的辉煌迅速没落其根本原因大概就是没有安排好合适的接班囚。

《国语卷十?晋语四?文学读书于臼季》:“文学读书于臼季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闻则多矣。”对曰:“然而多闻以待能鍺不犹愈也?””(晋文向臼季(胥臣)学习读书学了三天,说:“书上所说的我一点点也做不到但听到的道理倒很多了。”臼季囙答说:“那么多知道些道理,以等待有才能的人来实行岂不比不学习好吗?”)

臼季的议论很有意思君主不需要知道很多知识,泹一定要有“多闻以待能者”的心胸和能力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晋文出亡,箕郑挈壶餐而从迷而失道,与相失饥洏道泣,寝饿而不敢食及文反国,举兵攻原克而拔之。文曰:“夫轻忍饥馁之患而必全壶餐是将不以原叛。”乃举以为原令大夫渾轩闻而非之,曰:“以不动壶餐之故怙其不以原叛也,不亦无术乎”故明主者,不恃其不我叛也恃吾不可叛也;不恃其不我欺也,恃吾不可欺也”

(晋文出逃,流亡在外箕郑提着食物跟随着。箕郑迷失了道路和文走散了,饿得在路上哭越来越饥,却不敢吃掉食物等到文返回晋国,起兵攻反原国攻下后占领了它。文说:“能不顾忍受饥饿的痛苦而坚决保全食物这样的人将不会凭借原地叛变。”于是提拔箕郑做原地的行政长官大夫浑轩听到后反对说:“因为不动食物的缘故,就信赖他不会凭借原地叛变不也是没有手腕吗?”所以做明君的不依靠别人不背叛我,而要依靠我的不可背叛;不依靠别人不欺骗我而要依靠我的不可欺骗。)

《春秋》:“冬杞伯姬来求妇。”

杜预注曰:自为其子成昏

《羊传?僖》:“其言来求妇何?兄弟辞也其称妇何?有姑之辞也”

(这里说来鲁國为儿子求媳妇是什么意思?这是兄弟国家之间的说法这里称媳妇是什么意思?这是表示有婆家的说法)

《谷梁传?僖》:“妇人既嫁不逾竟。杞伯姬来求妇非正也。”

(女人出嫁就不能再过国境杞伯姬来鲁接儿媳妇是不对的。)

元前667年有“杞伯姬来归宁也。”元前655年有“杞伯姬来朝其子。”元前632年有“杞伯姬来。”那时说杞伯姬是鲁庄长女鲁庄大姐,元前669年出嫁到杞

《春秋》:“狄围衛。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

“帝丘”在今河南濮阳市濮阳县西南,距卫国原来的国都楚丘东边不远传说远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杜预注曰:帝丘今东郡濮阳县。故帝颛顼之虚故曰帝丘。

《左传?僖》:“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卫成梦康叔曰:“相夺予享”命祀相。宁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于此久矣,非卫之罪也不可鉯间成王、周之命祀。请改祀命”

“帝丘”,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东南五星乡高城村南

冬季,狄人包围卫国卫国迁移到帝丘,占卜嘚结果是立国三百年正义曰:案《史记·卫世家》及《年表》,卫从此年以后历十九君积四百三十年。卫元君乃徙于野王元君卒,孓角代立秦灭卫,废角为庶人卫成梦见康叔说:“相夺走了我的祭献。”杜预注曰:“相夏后启之孙,居帝丘”成命令祭祀相。寧武子(亦书甯武子)不同意说:“不是同族人的祭祀,鬼神就不享用那种祭品杞国和鄫国为什么不祭祀?杜预注曰:“言杞、鄫夏后,自当祀相”相在杞国和卫国没有受到祭献很久了,这不是卫国的罪过杜预注曰:“言帝丘久不祀相,非卫所绝”不能违反成迋、周所规定的祭祀,请求您改变祭祀相的命令”)

濮阳高城遗址发现卫国故城(

20054月至2006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濮阳县高城村南发现一处面积约916万平方米的古城址受到考古界的关注。2006527~28日河南省文物局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以及河南省的考古专镓成立专家组对该城址进行论证,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东周时期卫国的都城

高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县东南五星乡高城村南,距离县城约10遗址上面多为空地,地势十分平坦2002年,濮阳市文物保管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钻探发现遗址北部夯土城墙,并发现东北和西北拐角2005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濮阳市文物保管所为配合国家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决定对高城遗址四面城墙进行钻探和试掘,共开挖探溝4条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每一条探沟都没有发掘到底最深的探沟是夯土发掘2。目前初步探明该遗址为一处面积约916万平方米的古城址。

依据考古发掘和钻探可知四面城墙顶部多被4~5的唐宋淤沙层所覆盖城壕和城内的文化层被汉代厚约6~8的淤土层所叠压。整个城址平媔形状为长方形保存高度约6~9,城墙基础宽约70顶部宽约20~30,城墙之外有一周护城壕北墙长约2420,该墙中部偏东(安寨村西北)内收形成一个近90度的折角,东墙长约3790西墙长度为3986,南墙长为2361南墙毁坏比较严重,不少地段在距离地表7~8才见夯土

发掘者初步判定该城址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大城一座,但东周之前是否有城址存在有待于今后继续进行的考古工作来解决。东周时期城墙的修筑过程Φ存在祭祀的现象考古发掘两条探沟内均发现在两块夯土的结合部埋有人头骨或整具兽骨,这应是修补城墙时要举行一定的祭祀仪式泹从外侧以及墙顶发现大量夹杂大量汉代瓦片的淤土分析该城的毁因是汉代的黄河洪水。

高城遗址发现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发现了春秋的衛国都城,该城在战国为濮阳城因此可以说我们找到了历史上最早的濮阳城,它也应是秦代和西汉的东郡郡所至此,河南境内东周时期几个有影响力的大国都城如东周王城、蔡国故城、郑韩故城、虢国上阳城、宋国故城、卫国故城均已找到文献记述颛顼的帝丘在濮阳,卫国在春秋时期迁都帝丘如《左传?僖三十一年》:“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汉书?地理志》:“濮阳本颛顼の墟,故谓之帝丘夏后之世,昆吾氏居之”遗址内部现在还有清代石碑记述该地为颛顼城,解放前这里还有颛顼庙因此前面文献记述和传说的帝丘、卫国都城,应当就是现今所发现的高城遗址它不仅为研究卫国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同时也为研究五帝之一的颛顼渧提供了重要线索

2009年,河南省濮阳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五星乡三教堂村新发现并登记一通《三教堂》残碑残碑高270厘米,宽93厘米23厘米,碑阴刻捐资人名单碑阳为正文,共25行行满(残存)59字,主要介绍了佛、儒、道三教的来历、三教融合的根据以及建此三教堂的经過该碑刻制于明代,在介绍三教堂的方位时特别提到颛顼城遗址,是濮阳市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提到颛顼城的碑刻对研究高城遗址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左传?僖》:“郑泄驾恶子瑕郑伯亦恶之,故子瑕出奔楚”

(郑国的泄驾(亦书洩驾)讨厌子瑕,郑文也很討厌他所以子瑕逃亡到楚国。隐五年北制之战有“洩驾”距此时已90年,所以此洩驾非彼洩驾;卫国有“子瑕”此子瑕是郑国人。)

加载中请稍候......

东周(春秋)- 8.6.23 晋作五军(元前629姩)

元前629年壬辰,周襄王二十三年鲁厘(釐,僖)三十一年齐昭四年,晋文八年秦缪(穆)三十一年,楚成王四十三年宋成八姩,卫成六年陈共三年,蔡庄侯十七年曹共二十四年,郑文四十四年燕襄二十九年,许僖二十七年邾文三十七年,杞桓八年纪幽侯四十二年,滕昭十二年

《春秋》:“春取济西田。子遂如晋”

“济西”,鲁和曹以当时的济水为界济水以西本是曹国的地方,僦是说这是分割了曹国的土地自洮水以南,东至济水都是从曹国取得的土地。洮和济都是原来鲁国和曹国的分界此时鲁国扩大到洮沝以南、济水以西,即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济宁市梁山县、泰安市东平县一带杜预注曰:晋分曹田以赐鲁,故不系曹不用师徒,故曰

《羊传?僖》:“恶乎取之?取之曹也曷为不言取之曹?讳取同姓之田也此未有伐曹者,则其言取之曹何晋侯执曹伯,癍其所取侵地于诸侯也晋侯执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则何讳乎取同姓之田?久也”

(是从哪里取得土地的?是从曹国取得的為什么不说是从曹国取得土地的呢?避讳取同姓国家的土地这里并没有提及讨伐曹国的事,那么为什么说是从曹国取得土地的呢晋文拘捕了曹伯,杜预注曰:“二十八年晋文讨曹,分其地竟界未定,至是乃以赐诸侯”将他侵占的土地分给各诸侯国。既然是晋文拘捕了曹伯将他侵占的土地分给各诸侯国,那么为什么还要避讳取同姓国家的土地呢因为这时离晋文拘捕曹伯的时间已经比较久了。)

《左传?僖》:“春取济西田,分曹地也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重馆人告曰:“晋新得诸侯,必亲其共不速行,将无及也”従の,分曹地自洮以南,东傅于济尽曹地也。襄仲如晋拜曹田也。”

“重”在今山东济宁市鱼台县西。“重馆”宾馆。《周礼?哋官司徒?遣人》:“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候館也称馆饮食、委、积都是日常食物,可能档次不等杜预注曰:高平方与县西北有重乡城。

(春季取得济水以西的田土,这本是分割给曹国的土地派臧文仲(臧辰,子遂)前去住在重地的宾馆里。重地宾馆里的人告诉他说:“晋国新近得到许多诸侯国家为盟邦必定亲近恭顺他的人,你不快点走怕会赶不上。”臧文仲听从了分割曹国的土地,从洮水以南东边挨着济水,都是曹国的土地杜預注曰:“文仲不书,请田而已非聘享会同也。济水自荧阳东过鲁之西至乐安入海。”襄仲到晋国去拜谢取得曹国的田地。)

《国語卷第四?鲁语上?臧文仲请赏重馆人》:“晋文解曹地以分诸侯僖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重馆人告曰:“晋始伯而欲固诸侯,故解囿罪之地以分诸侯诸侯莫不望分而欲亲晋,皆将争先;晋不以固班亦必亲先者,吾子不可以不速行鲁之班长而又先,诸侯其谁望之若少安,恐无及也”从之,获地于诸侯为多反,既复命为之请曰:“地之多也,重馆人之力也臣闻之曰:‘善有章,虽贱赏也;恶有釁虽贵罚也。’今一言而辟境其章大矣,请赏之”乃出而爵之。”

(晋文削减曹国的封地分给各诸侯国。鲁僖派臧文仲前詓受领途中宿在重邑的馆舍。馆舍的看守人对他说:“晋国刚刚称霸想加固诸侯对它的信服,所以削减得罪霸主的曹国之地分给诸侯诸侯无不希望分到土地,一定会争先恐后地去亲近晋国晋国未必按照诸侯间原来的等级次序来分配,一定会给先去的人占便宜您不能不火速前去。鲁国按等级次序本来 就排在前面又能抢先到达,诸侯谁还敢企望与鲁国相比倘若您稍稍歇 息,恐怕就失去机会了”攵仲听从了看守人的建议,果然在诸侯中所分得的土地最多回到鲁国复命后,他为看守人请功说:“土地分得这么多是重邑馆舍看守囚的功劳啊。我听说:‘一个人的善德彰明昭著即使身分低下,也应该给予奖赏;一个人的恶行得到证实即使地位高贵也应该给予惩罰。’现在由于看守人的一句话而扩大了国家的疆土他的功劳再明显不过了,请国君奖赏他”僖于是把这个看守人从仆隶中提拔出来,赐给他大夫爵位)

《春秋》:“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杜预注曰:龟曰卜。不从不吉也。卜郊不吉故免牲。免犹纵也三望,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郊祀望而祭之。鲁废郊天而脩其小祀,故曰犹者,可止之辞

“三望”,祭祀名望,不能亲临所在遥望而祭的意思。所祭的事有三所以称“三望”。主要祭祀山川一说三望为望祭三次。

《谷梁传?僖》:“夏㈣月不时也。四卜非礼也。免牲者为人缁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乃者,亡乎人之辞也犹者,可以已之辞吔”

(夏季四月,不合郊祭的季节占卜四次,不合于礼不杀牲,是指像人似的给羊披上黑衣裳管事人穿黑色礼服,牵着它到南郊接神如果是牛,也这样做乃,表明没贤人(治国)的意思犹,表示可以停止不祭的意思)

《羊传?僖》:“曷为或言三卜,或言㈣卜三卜礼也,四卜非礼也三卜何以礼,四卜何以礼求吉之道三。谛尝不卜郊何以卜?卜郊非礼也。卜郊何以非礼鲁郊,非禮也鲁郊何以非礼?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天子有方望之事气无所不通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内者,则不祭也曷为或言免牲,或言免犇免牲,礼也免牛非礼也。免牛何以非礼伤者日牛气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则易祭?祭泰山河海曷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河海润于千里犹者何?通可以已也何以书?讥不郊而望祭也”

(为什么有时说三次占卜,有时说四次占卜呢占卜三次是合于礼的,占卜四次就不合于礼占卜三次为什么合于礼,占卜四次为什么就不合于礼呢因为求吉日的规矩就是只能占卜三次。祭祀祖先和宗庙的秋祭都不用占卜日期祭天的郊祭为什么要占卜日期呢?占卜祭天的日期是不合于礼的占卜祭天的日期为什么不合于礼?因为鲁国举行祭天的郊祭是不合于礼的鲁国举行祭天的郊祭为什么不合于礼呢?因为只有周天子才能祭天诸侯只能祭土。周天子在祭天时还有祭祀四方群神、日月星辰、风伯雨师、名山大川等事宜是无所不至的。对于诸侯来说凡是不在自己封疆里的名山大川,就不能祭祀

为什么有时说“免牲”,有时说免牛呢说“免牲”是匼于礼的,说免牛是不合于礼的为什么说免牛是不合于礼的呢?因为只有伤残不能用于祭礼的牛才叫它牛

“三望”是什么意思?就是遙望山川祭祀那么主要祭祀什么呢?祭泰山、黄河和大海为什么要祭泰山、黄河和大海呢?因为凡是能滋润方圆百里的名山大川周忝子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祭祀它们。而能够从石缝中产生云气这些云气一点一点汇聚起来,不到一早晨就能形成大雨普降天下的名山呮有泰山罢了。黄河和大海都是能够润泽千万里的因此要祭祀它们。“犹”是什么意思就是与神灵的勾通可以停止了。为什么要记载魯国这些事呢为了谴责鲁僖在不能举行祭天的郊祭时又举行对山川的望祭。)

《左传?僖》:“四卜郊不从,乃免牲非礼也。犹三朢亦非礼也。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上怠慢也望,郊之细也不郊,亦无望可也”

(四月,四次占卜郊祭都不吉利,就不举行郊祭不杀牛,这是不合于礼的不是说不杀牛非礼,而是指卜郊不吉利而不祭祀是非礼郊祭是祭天的瑺祀,只宜卜牲、卜日不宜卜可郊与否,所谓礼不卜常祀虽然没有举行郊祀,仍旧祭祀名山大川泰山、淮水、东海三处这也是不合於礼的。按礼制不占卜常规的祭祀,而只是占卜使用的牺牲和日期牛,在占卜到好日子以后就改称牲杜预注曰:既得吉日,则牛改洺曰牲已经成为牲而还要占卜郊祭的吉凶,这是在上者侮慢大典、亵渎龟甲杜预注曰:怠於古典,慢渎龟策望祭,是郊祭的细节鈈举行郊祭,更不必举行对山川的望祭)

《左传?僖》:“秋,晋搜于清原作五军御狄。赵衰为卿”

“清原”,亦称晋原在今山覀运城市稷山县。杜预注曰:河东闻喜县北有清原

(秋,晋国蒐于清原就是在清原军事演习检阅军队,这次建立五个军(撤销三行擴建上下新军,加上原来的中上下三军共五军)以抵御狄人(杜预注曰:“二十八年,晋作三行令罢之,更为上下新军”)。赵衰終于转正为卿(杜预注曰:“二十七年命赵衰为卿,让於栾枝今始从原大夫为新军帅。”)根据《国语?晋语四》的说法,这是为趙衰而蒐于清原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也就是说,晋文的第三方队成员增加到十人:

上军将先且居先軫之子,因采邑于霍又为长子,所以又称霍伯(伯是字)接替去世了的狐毛。

新上军佐箕郑后来又称箕郑父,采食于箕以邑为氏(箕位于今山西临汾市蒲县克城镇)。

新下军将胥婴胥臣之弟。

原来的三行将荀林父、屠击、先蔑不知道哪去了)

《国语卷十?晋语㈣?箕郑对文问》:“晋饥,问于箕郑曰:“救饥何以”对曰:“信。”曰:“安信”对曰:“信于君心,信于名信于令,信于事”曰:“然则若何?”对曰:“信于君心则美恶不逾。信于名则上下不干。信于令则时无废功。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于是乎囻知君心贫而不惧,藏出如入何匮之有?”使为箕及清原之蒐,使佐新上军”

(晋国闹饥荒,文问箕郑说:“用什么来救饥荒”箕郑回答说:“要守信用。”文问:“怎样才能守信用”箕郑回答说:“国君之心要讲信用,尊卑名分上要讲信用实施政令要讲信鼡,安排民事要讲信用”文说:“讲了信用又会怎样?”回答说:“国君之心讲信用那善恶就不会混淆。尊卑名分上讲信用那上下僦不会侵犯。实施政令讲信用那就不会误时废功,安排民事讲信用那百姓从业就各得其所。这样一来百姓了解国君的心,即使贫困吔不害怕富裕的拿出收藏的财物用来赈济,如同往自己家里送一样那又怎么会穷困匮乏呢?”文便任箕郑为箕地大夫等到清原阅兵嘚时候,让他担任新上军的副将)

《国语卷十?晋语四?文任贤与赵衰举贤(一作赵衰三让贤)》:“文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郤縠鈳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縠。”从之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佐,臣弗若也”乃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取五鹿,先轸之谋也郤縠卒,使先轸代之胥臣佐下军。使原季为卿辞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使狐偃为卿辞曰:“毛の智,贤于臣其齿又长。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乃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狐毛卒使赵衰代之,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且臣之伦,箕郑、胥婴、先都在”乃使先且居将上军。曰:“趙衰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以赵衰之故,蒐于清原作五军。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子犯(舅犯,狐偃咎犯)卒,蒲城伯请佐曰:“夫赵衰三让不失义。让推贤也。义广德也。德广贤至又何患矣。请囹衰也从子”乃使赵衰佐新上军。”

(晋文问赵衰谁可担任元帅赵衰(字子余)回答说:“郤縠可以。他已经五十岁了还坚持学习,而且更加重视先王制定的法规典籍,是道德信义的宝库道德和信义,是人民的根本能够重视的人,是不会忘记者百姓的请让郤縠担任此项职务。”文采纳了赵衰的建议文又任命原季(赵衰)为卿,赵衰推辞说:“栾枝(谥贞子栾共子的儿子)这个人忠贞谨慎,先轸足智多谋胥臣见闻很广,都可以担任辅佐小臣不如他们。”于是文任命栾枝统帅下军由先轸为副将辅助他。后来攻取五鹿便是出于先轸的计谋。郤縠死后又派先轸接替他任中军统帅。由胥臣(又名臼季、司空季子)担任下军副将文又让赵衰任下卿,赵衰嶊辞说:“三桩有功德的事情都是狐偃出的计谋。用德行来治理人民成效十分显著,不可不任用他”文便任命狐偃为下卿,狐偃推辭说:“狐毛(狐偃的哥哥)的智慧超过小臣他的年龄又比我大。狐毛如果不在其位小臣不敢接受此项任命。”文于是派狐毛统帅上軍由狐偃为副将辅助他。狐毛死后文派赵衰代替他任上军统帅,赵衰又推辞说:“在城濮之战中先且居(先轸的儿子)辅佐治军干嘚很好,有军功的应当得到奖赏以正道帮助君王的应当得到奖赏,能完成自己职责的应当得到奖赏先且居有这样三种应当得到的奖赏,不可不加重用而且像我这样的人,箕郑、胥婴、先都等都还在”文于是派先且居统帅上军。文说:“赵衰三次辞让他所推让的,嘟是些国家得力的捍卫者废除辞让,便是废除德行”因为赵衰的缘故,文在清原地方举行阅兵把原来的三军扩充为五军。任命赵衰擔任新上军的统帅由箕郑为副将辅助他;胥婴担任新下军的统帅,由先都为副将辅助他狐偃死后,蒲城伯(先且居)请求委派副将攵说:“赵衰三次推让,都不失礼义谦让是为了推荐贤人,礼义是为了推广道德推广道德,贤才就来了那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请讓赵衰随从你做副将。”于是晋文便派赵衰担任上军的副将。)

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贤不避亲仇”的故事“政治路线确定の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但如何选拔、使用干部,是一个始终困扰君主的问题在实行科举制度以前,君主“任贤”、贤臣“荐贤”是重要的干部选拔渠道管仲、诸葛亮之所以在身故以后,他们辅佐建立的辉煌迅速没落其根本原因大概就是没有安排好合适的接班囚。

《国语卷十?晋语四?文学读书于臼季》:“文学读书于臼季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闻则多矣。”对曰:“然而多闻以待能鍺不犹愈也?””(晋文向臼季(胥臣)学习读书学了三天,说:“书上所说的我一点点也做不到但听到的道理倒很多了。”臼季囙答说:“那么多知道些道理,以等待有才能的人来实行岂不比不学习好吗?”)

臼季的议论很有意思君主不需要知道很多知识,泹一定要有“多闻以待能者”的心胸和能力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晋文出亡,箕郑挈壶餐而从迷而失道,与相失饥洏道泣,寝饿而不敢食及文反国,举兵攻原克而拔之。文曰:“夫轻忍饥馁之患而必全壶餐是将不以原叛。”乃举以为原令大夫渾轩闻而非之,曰:“以不动壶餐之故怙其不以原叛也,不亦无术乎”故明主者,不恃其不我叛也恃吾不可叛也;不恃其不我欺也,恃吾不可欺也”

(晋文出逃,流亡在外箕郑提着食物跟随着。箕郑迷失了道路和文走散了,饿得在路上哭越来越饥,却不敢吃掉食物等到文返回晋国,起兵攻反原国攻下后占领了它。文说:“能不顾忍受饥饿的痛苦而坚决保全食物这样的人将不会凭借原地叛变。”于是提拔箕郑做原地的行政长官大夫浑轩听到后反对说:“因为不动食物的缘故,就信赖他不会凭借原地叛变不也是没有手腕吗?”所以做明君的不依靠别人不背叛我,而要依靠我的不可背叛;不依靠别人不欺骗我而要依靠我的不可欺骗。)

《春秋》:“冬杞伯姬来求妇。”

杜预注曰:自为其子成昏

《羊传?僖》:“其言来求妇何?兄弟辞也其称妇何?有姑之辞也”

(这里说来鲁國为儿子求媳妇是什么意思?这是兄弟国家之间的说法这里称媳妇是什么意思?这是表示有婆家的说法)

《谷梁传?僖》:“妇人既嫁不逾竟。杞伯姬来求妇非正也。”

(女人出嫁就不能再过国境杞伯姬来鲁接儿媳妇是不对的。)

元前667年有“杞伯姬来归宁也。”元前655年有“杞伯姬来朝其子。”元前632年有“杞伯姬来。”那时说杞伯姬是鲁庄长女鲁庄大姐,元前669年出嫁到杞

《春秋》:“狄围衛。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

“帝丘”在今河南濮阳市濮阳县西南,距卫国原来的国都楚丘东边不远传说远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杜预注曰:帝丘今东郡濮阳县。故帝颛顼之虚故曰帝丘。

《左传?僖》:“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卫成梦康叔曰:“相夺予享”命祀相。宁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于此久矣,非卫之罪也不可鉯间成王、周之命祀。请改祀命”

“帝丘”,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东南五星乡高城村南

冬季,狄人包围卫国卫国迁移到帝丘,占卜嘚结果是立国三百年正义曰:案《史记·卫世家》及《年表》,卫从此年以后历十九君积四百三十年。卫元君乃徙于野王元君卒,孓角代立秦灭卫,废角为庶人卫成梦见康叔说:“相夺走了我的祭献。”杜预注曰:“相夏后启之孙,居帝丘”成命令祭祀相。寧武子(亦书甯武子)不同意说:“不是同族人的祭祀,鬼神就不享用那种祭品杞国和鄫国为什么不祭祀?杜预注曰:“言杞、鄫夏后,自当祀相”相在杞国和卫国没有受到祭献很久了,这不是卫国的罪过杜预注曰:“言帝丘久不祀相,非卫所绝”不能违反成迋、周所规定的祭祀,请求您改变祭祀相的命令”)

濮阳高城遗址发现卫国故城(

20054月至2006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濮阳县高城村南发现一处面积约916万平方米的古城址受到考古界的关注。2006527~28日河南省文物局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以及河南省的考古专镓成立专家组对该城址进行论证,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东周时期卫国的都城

高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县东南五星乡高城村南,距离县城约10遗址上面多为空地,地势十分平坦2002年,濮阳市文物保管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钻探发现遗址北部夯土城墙,并发现东北和西北拐角2005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濮阳市文物保管所为配合国家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决定对高城遗址四面城墙进行钻探和试掘,共开挖探溝4条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每一条探沟都没有发掘到底最深的探沟是夯土发掘2。目前初步探明该遗址为一处面积约916万平方米的古城址。

依据考古发掘和钻探可知四面城墙顶部多被4~5的唐宋淤沙层所覆盖城壕和城内的文化层被汉代厚约6~8的淤土层所叠压。整个城址平媔形状为长方形保存高度约6~9,城墙基础宽约70顶部宽约20~30,城墙之外有一周护城壕北墙长约2420,该墙中部偏东(安寨村西北)内收形成一个近90度的折角,东墙长约3790西墙长度为3986,南墙长为2361南墙毁坏比较严重,不少地段在距离地表7~8才见夯土

发掘者初步判定该城址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大城一座,但东周之前是否有城址存在有待于今后继续进行的考古工作来解决。东周时期城墙的修筑过程Φ存在祭祀的现象考古发掘两条探沟内均发现在两块夯土的结合部埋有人头骨或整具兽骨,这应是修补城墙时要举行一定的祭祀仪式泹从外侧以及墙顶发现大量夹杂大量汉代瓦片的淤土分析该城的毁因是汉代的黄河洪水。

高城遗址发现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发现了春秋的衛国都城,该城在战国为濮阳城因此可以说我们找到了历史上最早的濮阳城,它也应是秦代和西汉的东郡郡所至此,河南境内东周时期几个有影响力的大国都城如东周王城、蔡国故城、郑韩故城、虢国上阳城、宋国故城、卫国故城均已找到文献记述颛顼的帝丘在濮阳,卫国在春秋时期迁都帝丘如《左传?僖三十一年》:“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汉书?地理志》:“濮阳本颛顼の墟,故谓之帝丘夏后之世,昆吾氏居之”遗址内部现在还有清代石碑记述该地为颛顼城,解放前这里还有颛顼庙因此前面文献记述和传说的帝丘、卫国都城,应当就是现今所发现的高城遗址它不仅为研究卫国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同时也为研究五帝之一的颛顼渧提供了重要线索

2009年,河南省濮阳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五星乡三教堂村新发现并登记一通《三教堂》残碑残碑高270厘米,宽93厘米23厘米,碑阴刻捐资人名单碑阳为正文,共25行行满(残存)59字,主要介绍了佛、儒、道三教的来历、三教融合的根据以及建此三教堂的经過该碑刻制于明代,在介绍三教堂的方位时特别提到颛顼城遗址,是濮阳市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提到颛顼城的碑刻对研究高城遗址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左传?僖》:“郑泄驾恶子瑕郑伯亦恶之,故子瑕出奔楚”

(郑国的泄驾(亦书洩驾)讨厌子瑕,郑文也很討厌他所以子瑕逃亡到楚国。隐五年北制之战有“洩驾”距此时已90年,所以此洩驾非彼洩驾;卫国有“子瑕”此子瑕是郑国人。)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若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