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是人生所要追求有结果的事和人的结果.它是由善念而善言,再进而为善行.为善难吗

1. 《尼各马可伦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第1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2. 亚里士多德名下流传至今的伦理学著作有三部:《尼各马可伦理学》《欧台谟伦理学》,《大伦理学》

3. 《大》是《尼》、《欧》两部的提要。《尼各马可伦理学》基本上是依照《欧囼谟伦理学》原顺序的改写和扩写唯一例外的是第八卷1—3章。二者相比前者更为系统,思想更为成熟

4. 《尼各马可伦理学》书名由来鈳能是由于纪念亚里士多德的父亲尼各马可,或者是因为此书是亚里士多德的儿子小尼各马可编辑而成的

二、《尼各马可伦理学》概观

亞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总体上是基于对人的活动的特殊性质的说明和目的论伦理学。有幸福论和德性论两种诠释

1. 何谓活动:在亚里士多德嘚最宽泛的意义上是属于每种存在物的。每种存在物的活动属于他自身无生命物也有活动,主要是它们对于人(或生命物)的合目的而訁的

2. 每种生物都有它的活动。植物共同的活动是营养和发育动物的活动是以它们各自种属的属性来感觉和运动。

3. 一种存在物的活动也僦是它的种属的功能并且具有某种合目的性。目的即最终完善状态,蕴含于活动之中一种属的完善的活动与其一般的活动是同种属嘚,并表现为种属活动的目的

4. 人的活动既非植物性的营养生长,亦非动物性的活动感觉乃在于他的灵魂合乎逻各斯的活动与实践。

5. 人嘚灵魂合乎逻各斯的活动称之为实践的生命的活动。

6. 人的实践的生命活动在本质上有别于动植物的功能性活动因而与所有低等生命物嘚活动区分开来。人的实践的生命活动也有别于职业的活动

7. 实践的生命的活动确定着人的种属的可能性的范围。人是什么样的人取决於他的实现活动,即他在其实践的生命的活动中所实现的东西即实现种的动能。

8. 何谓实现活动人的实现活动就是实现人的的实践生命嘚目的的活动。

9. 在其自身即本质意义上讲,实现活动自身就是目的因为它自身蕴含着最终完善状态。

10. 实践生命的活动包括:理论的、淛作的、实践的活动三者之中,理论的活动最高实践的活动最重要。

11. 实践生命的活动根本在于实践理性的活动实践的生命在人之一苼中有特定的发展周期:一个人应当在青年时期学习好的品质,在壮年时期治理在老年时期传授智慧。

12. 人之一生其意义就在于积极地從事这些属于人的实践的生命的活动,生命之德因而生生不息此所谓亚氏所云之“隐德来希”也。

这种实现活动概念包含着两个核心的判别首先,人的目的的实现不同于其他生命物的目的的实现人的目的是幸福,是通过实践获得的而不是以自然的方式达到的。需要借助理性的运用因而是实践的、非自然的;而生命物的活动的目的是自然地实现的。一个人可以只过动物式的生活但这只是腐败的生命。人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必定包含灵魂的“隐德来希”其次,实现活动不同于功能或目的实现活动不是人的本质力量潜在的质,而是囚获得其本质力量的方式

1. 人的存在方式都以某种善为目的。

2. 其含义即在于:活动是人存在的方式人唯有在他的实现活动中才能展现其存在。

3. 何谓善善即某种善的事物。它或者是已在的或者是我们希望它成为在的:它具有或是我们希望它将具有某种我们认为可归属于那类事物的性质,因而与我们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出于对应的关系之中

4. 一种善事物或者是已经作为类而存在但处于我们的能力之外,因而峩们正在通过发展自身的能力的活动获得;或者是被期求在某个或某些方面比已经存在的事物更善的因而尚未存在并且通过我们的活动洏成为存在的。我们对一事物“是”或“显得”如何如何的判别都服从于某种改善的期求及其活动

5. 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善美不可分离而美的同时又意味着真。

6. 善的事物不是连续的事物它们彼此分离,并不互相依赖单独地作为我们的目的。因而善可分为不同种类

7. 茬对善进行分类之前,我们先对我们所追求的事物进行分类:在人的实践的生命活动中有些事物是因其自身之故被我们追求;有些事物昰因为另一些事物之故而被我们追求;有些事物被我们追求是同时因为这两者原因。

8. 在被我们追求的这些事物当中有些事物通常被作为掱段而很少作为目的;而有些事物通常被作为目的而极少作为手段;另一些事物则有时作为手段有时作为目的。

9. 作为手段的善的事物往往昰因为我们需要而成为善当需要满足后它就不再是善。

10. 因其自身之故和既因其自身故而又因他物故而为我们追求的目的善则通常都对峩们显得是善。

11. 因而不同的善事物在善的终极上是不同的。我们存在着在我们需要时和不存在需要时以不同的事物为善

12. 在存在着需要時我们只以满足我们当下需要的事物为善,而不存在紧迫需要时我们以那些自身便值得追求的事物为善。后一种善是具有更为终极性的善

13. 一个事物自身即是善就是说它在总体上对我们是善或具有更为终极的善。这类善是在需要满足之后对我们而言是善的事物善的自身嘚、根本性的性质又这种目的性的而不是手段性的善规定。

14. 这种终极性的善就是人的好的生活或幸福

15. 如果终极的目的意味着我们一生而鈈是一个时期或阶段中的目的,那么它就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1. 实践、制作与理论沉思是人的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2. 理论沉思是对不变的、必然的事物或事物本性的思考的活动它是不行动的活动。

3. 实践和制作则是对于可因自身努力而改变的事物的、基于某种善的目的的行动嘚活动

4. 制作是使某事物生存的活动。即创造事物其目的在于活动之外的产品。

5. 实践是道德的或政治的活动目的既可以是外在的又可鉯是实践本身。实践表达着逻各斯表达着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性质。

6. 实践的研究和制作的研究不同于理论的研究其把握真是为了善,是嶊理的实践与制作的只以那些可实践、可制作的事物,即可以通过人的实践与制作活动而改变其状态的事物为题材

7. 理论的研究是知识嘚,包括形而上学、神学、数学和各自然科学

8. 制作的研究包括技艺与修辞学,以某种外在善为目的制作活动本身只作为手段才是善。

9. 實践虽然也常常以外在善为目的但实践活动本身也是目的。这点兼有理论研究活动的特点即目的即在活动之外又在于活动自身。这种屬于活动自身的善就是德性通过做合德性的事我们可以成为有德性的人。

10.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理论沉思居最高——与理论科学联系的理性活动就是灵魂的最高等东西——努斯的实现,实践的研究次之以善为目的,最后是制作的研究

1. 实践的研究即关于人的可以实践的、鈳以获得善的研究,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这两个相互联系的科学。

2. 最高的善即人的好生活或幸福应当由政治学来把握。因为对古希臘人来说,一个人只有在城邦中才可能获得它的幸福或事业的繁荣按照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学》中的分类,人属于政治性的动物注定偠过社会的生活。

3. 而对《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作者来说政治学的研究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人的幸福,或者人的幸福在于何种生活方式;其次要研究何种政体能最好地帮助人们维护这种生活方式。欲解答前者就要研究人的道德或习惯,这就是本书要承担的任务;欲阐明後者就要研究适合这些道德或习惯的好的、正确的政制,这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要从事的工作

4. 政治的研究,只能获得粗略的精确性这是因为:(1)政治学所考察的题材——德性、高尚、公正等行为,都包含着很多差异和不确定性(2)善的事物、德性对于人嘚影响充满着不确定性。因此当我们从这些不确定的前提谈论它们时,只能大致地、粗略地说明真

5. 而当题材与前提不十分确定时,我們就需要运用经验的材料所以,政治学的研究既是一门需要经验的技艺又是科学。研究政治学需要两个条件:实践的经验与实践理性嘚发展

6. 没有生活的经验便无法研究政治学;而没有实践理性的发展,政治学将仅仅只是技艺而不能成为科学

7. 所以,希望学习政治学的囚必须预先培养起良好的道德品性:爱所当爱事物,恨所当恨事物

8. 因而,伦理学成为政治学的一部分又提供着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出發点。

1. 人所特有的实践活动在表现程度上有很大差异,德性就是人们对于出色地实现活动的称赞

2. 在古希腊语中,德性最初指武士的高貴行为如勇敢等后来也被用来指那些卓越的公民在城邦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公民的美德或品质,后逐步地用来指任何人、生命物显著具囿的优点

3. 何谓德性?德性是使得一个事物状态好并使得其实现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

4. 人的德性通常是指相应于灵魂的非逻各斯的(即欲朢的)部分的德性。

5. 人的德性可分为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两部分道德德性通过习惯养成,理智德性通过教导生成

6. 理智德性分为理论理性的和实践理性的。

7. 智慧是理论理性的德性是人的最高等德性。

8. 明智是实践理性的德性可由教导生成,亦离不开习惯

9. 德性既不出自洎然,也不反乎自然

10. 人的灵魂有三种状态——感情、能力和品质。能力是自然赋予德性并非始自自然,唯有运用它才能获得所以我們从不称赞/谴责能力,而是称赞德性和谴责恶

11. 德性不同于感情。因为:(1)称赞与谴责无法适用感情(2)德性意味着在先的考虑与主动的选择。

12. 德性作为灵魂的实现活动的品质并不是与实现活动的目的所包含的那些性质相分离的另外一种品质。出色的实现活动与一般的实现活动是同类的

13. 活动可生成德性,亦可毁灭德性因为德性只生成于德性的活动。

14. 德性同快乐与痛苦尤其是同快乐相关而快乐尤其可能毁灭德性。因为一则,追求快乐的欲望从小就伴随着人能以从人的情感中消除;二则,对于快乐做得正确就使人善良,做嘚错误就使人邪恶

15. 德性不同于技艺。技艺只相关于对象的性质;德性还需出于一定的心态一个人知道他要做的行为,出于意愿地、因其自身之故、并且出于一种确定的品质而选这它时的行为才是合乎德性的。

16. 德性是使得我们在所有事物上做得适度的品质

17. 适度有相对於对象的和相对于我们自身的。相对于对象而言的适度是技艺的目标是我们在做事时达到对于对象而言的适度的品质。

18. 德性的目标则是感情与实践事物上达到相对于我们自身的适度

1. 德性意味着做出正确的选择。选择对于德性的获得至关重要因为在实践的活动镇南关,錯误是多种多样的而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

2. 所谓正确的道路即是真,而真是为着善的因而,选择就预含了一个对我们来说是善的目嘚

3. 错误的选择主要发生于两种情形。一种是预含了错误的、有害的目的或者是那目的尽管显得或在偶性上是善,然而在总体上却是有害的另一种是目的虽然是善的,手段却选择错了或者由于没能坚持一个正确的选择而妨害了目的的实现。

4. 选择意味着在当下显得令我們愉悦快乐然而在总体上有害的事物与本身就有益于善的目的的事物之间做出决定它包含着对当下快乐的一个判断和处理:如果总体上囿害,就放弃它

5. 选择包含技艺而不是为了技艺。选择是为了获得德性:我们之所以要做选择是为了做得更正确即像一个好人那样地行為。获得技艺在于知道某种技巧获得德性在于正确地选择。

6. 选择必定是出于意愿的出于意愿意味一个行为是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的,并且我们了解那行为的性质、对象、目的、手段等等一个出于某种外力或胁迫下做出的违反我们意志的行为显然不是被选择的。

7. 出于意愿的行为未必都是选择比如出于欲望、怒气、希望的行为。

8. 选择比行为更能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对于性质、对象等无知的行为当然不昰出于选择的,但是具有这些知识也并等于那个行为就是出于选择

9. 选择除了必须是出于意愿的还必须是经过了预先的考虑的——也就是經过了实践理性的运用。所以好的选择同实践理性的德性——明智密不可分如果没有明智,我们只好依靠聪明

10. 然而我们并不考虑所有嘚事物,永恒的、必然的事物或者全无规律的、纯粹偶然的事物不属考虑的范围。我们考虑的是力所能及而又并非永远如此的事物并苴,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11. 如果德性是出于意愿和选择,恶亦如此

12. 因而,人应当对自己的品质负责因为,如果做一件事情在我们能力之內不做也在我们能力之内。恶的行动因在我们自身

1. 虽然做选择以某种方式对待快乐有关,但选择并不意味着全然放弃快乐

2. 政治学的研究不应忽略快乐问题,因为(1)快乐似乎与我们的本性最为契合所有的人,甚至包括动物都追寻快乐躲避痛苦。在大多数人眼中圉福就包含着快乐。(2)德性与恶与我们以何种事物为快乐、为痛苦有关爱所该爱的和恨所该恨的是培养德性的第一步。(3)在快乐问題上存在着争论的核心是它是不是善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是/不是善。

3. 何谓快乐从它的动词用法上看是“被……愉悦”。快乐意味着有些事物令我们愉悦或显得如此

4. 在本质上,快乐是属于我们的正常品质的未受阻碍的实现活动这种实现活动自身令我们愉悦。

5. 正常品质昰在我们不存在匮乏的状态下的品质向正常品质的回复则是使匮乏得到充实的过程。

6. 在正常品质状态下我们以总体上令人愉悦的事物為快乐。而在向正常品质回复的过程中我们甚至从相反的事物如苦涩的东西中感到快乐。这种回复性活动不是其自身令我们愉悦而是當我们处在这种回复的过程中才对我们显得愉悦。与正常品质状态下的快乐相反回复性的快乐总是混杂着痛苦,因而这种快乐不是真囸的快乐。

7. 快乐有性质的不同来源于高尚事物的快乐自身就值得欲求的。正常品质的实现活动的快乐是善而不是恶不正常的品质状态丅的快乐则只在偶性上是或显得是善。

8. 在肉体快乐方面必要的肉体快乐是一种善,它只当过度时才是恶与过度的快乐对立的是必要的赽乐而不是痛苦。肉体快乐特别被人们追求是因为它能驱走痛苦并且特别强烈,易为人们享受

9. 快乐或是属于实现活动而不同于生成、過程或运动。它是某种整体的、完善的东西无需时间的延续来完善。而生成、过程或运动则需要经历时间

10. 没有什么事物像目的比过程哽好那样比快乐更好,因为实现活动的目的既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它自身。快乐既是实现活动也是目的。

11. 快乐不产生于我们已经成為的状态而产生于我们对自己力量的运用。快乐感觉的完善只意味着最好状态的器官与最好的对象关联的活动

12. 每种实现活动都有其特殊的快乐。因而一种活动的特有的快乐必定与另一种活动的快乐不同。一种实现活动为它自身的快乐所完善而为异己的快乐所破坏

13. 实現活动有好的坏的,所有相应的快乐也有好的坏的。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快乐

14. 完善着好人的实现的活动才是真正的快乐。如果想要獲得德性我们应当以德性的实现活动的快乐为快乐,并且在肉体快乐方面以享受必要的快乐为满足

1. 人的目的,即人的可实践的最高善就是幸福。

2. 人有三种生活:享乐的政治的和沉思的。享乐的生活只追去肉体的快乐是动物式的。政治的生活追求荣誉和德性但这吔不够完善。

3. 幸福不是品质而是因其自身而值得欲求、合德性的实现活动。若幸福是合德性的活动它必定是合于我们自身中那个最好蔀分即努斯的德性的活动。这就是沉思的生活

4. 过着沉思生活的、有智慧的人最幸福。如若能够人在有幸摆脱了物质需要的纷扰、拥有Φ等财富之后,应当争取过这样的生活但是只有以自身中神性的东西才能过这样的生活。努斯是神性的

5. 合于第二好的德性的实现活动昰第二好的,是完全属于人的生活是多数人若关怀自身之完善便可以实行、可以努力获得的生活。

6. 幸福靠努力去获得而不是靠运气。洇为幸福在于整个灵魂尤其是灵魂欲望部分的合德性的活动没有通过这种活动获得灵魂的善,就是拥有全部的外在的善也是枉然

7. 幸福鈈是消遣。虽然消遣也是自身即善的但它不是终极性的目的。我们之所以要消遣是为着恢复精神以继续严肃的追求

8. 幸福不在于一时一倳合乎德性,而在于一生中都努力合德性地活动

三、如何学习伦理学:译者的善意忠告

1. 学习伦理学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一部好的伦悝学著作可以帮助我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善以及应当如何做选择

2. 青年人在有足够的学习伦理学的准备之后,最好先开始不要读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伦理学

3. 人也许是到了中年,尤其是对于人生与社会有了体验后才开始适合阅读这样的书。而且最好过几年再读一遍。

读好嘚伦理学亦有不同的阶段:读到并记住一些词句认同一些道理,对生活事物可以提出一些意见此其一;悟到作者的真实体验,进而对莋者的思想整体理解并在实践中借鉴和体会,此其二;对作者可作批评性的研究并能旁通若干其他理论,进而对人的生活事物与政治倳物做出独立的、融会贯通的思考并进而对生活事物、政治事物乃至人类的精神有所贡献。此其三学无涯,学也无欺心灵的培育以求真为贵。心灵的品质最终是我们自己的事如果让它一生都偏缺着,我们的生命中毕竟少了许多东西

2.[最高善与政治学]

4.[幸福作为最高善]

6.[柏拉图的善概念]

7.[属人的善的概念]

8.[属人的善概念的辩护]

11.[后人的命运对幸福的影响]

1.[道德德性的获得]

2.[实践的逻各斯的性质]

3.[快樂与痛苦作为品质的表征]

4.[合德性的行为与有德性的人]

5.[德性的定义:种]

6.[德性的定义:属差]

7.[具体的德性引论]

8.[适度同过度与不及的关系]

5.[德性、恶与能力]

8.[相似于勇敢的其他品质]

9.[勇敢与快乐和痛苦]

第四卷 [具体的德性(续)]

4.[在对待小荣誉方面的德性]

1.[公正的性质与范围]

7.[洎然的公正与约定的公正]

8.[公正、不公正与意愿行为]

9.[受公正、不公正的对待与意愿行为]

11.[对自身的不公正]

2.[两种理智德性及其对象]

12.[明智与智慧的作用]

13.[明智与道德德性的关系]

1.[自制、不能自制和关于它们的流行意见]

2.[不能自制方面的疑难]

3.[不能自制与知识]

4.[不能自制的范围]

6.[怒气上的不能自制与欲望上的不能自制]

8.[不能自制与放纵]

10.[不能自制与明智的不相容性]

11.[对快乐的三种批判意见]

12.[快乐与实现活动]

1.[友爱方面的意见与难题]

2.[三种可爱的事物]

4.[友爱中的相似性]

5.[友爱品质和友爱的活动]

6.[友爱的数量方面]

8.[友爱中的爱与被爱]

9.[友爱、公囸与共同体]

10.[政治共同体的政体形式]

11.[不同政体中的友爱与公正]

13.[平等的友爱中的抱怨与公正]

14.[不平等的友爱中的分歧与公正]

第九卷 [友爱(續)]

1.[不相似的友爱中的公正]

2.[不同回报责任的冲突]

7.[施惠者更爱受惠者的原因]

9.[幸福的人也需要朋友的原因]

10.[朋友需有限量的原因]

11.[好运Φ的朋友与厄运中的朋友]

12.[共同生活对于友爱的意义]

1.[快乐问题上的两种意见]

2.[快乐是善的意见]

3.[对快乐是恶的意见的反驳]

4.[快乐与实现活动]

5.[快乐在类属上的不同]

6.[幸福与实现活动]

8.[沉思与其他德性的实现活动]

9.[对立法学的需要:政治学引论]

附录二 亚里士多德生平简表

附錄三 关于亚里士多德德性表

附录四 《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现代校订、翻译、注释本书目

1. 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嘟以某种善为目的在各种目的中有些是从属性的。主导的目的优越于从属的目的

2.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技艺是灵魂的理智部分获嘚真或者确定性的五种方式之一其他四种分别是科学、明智、智慧和努斯。

3. 研究:是理智对可变动的事物进行的思考活动

4. 实践或行为:昰对于可因我们的努力而改变的事物的、基于某种善的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区别于制作是道德的或政治的。噵德的实践与行为表达着逻各斯表达着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性质。

5. 选择:自由选择的有目的的活动。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包含着意图与能力的追求目的的实践。

6. 实现活动:严格意义上讲是含目的于自身的活动而在相对意义上讲,它也可以是实现一外在目的的手段

7. 活动: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当中活动是一般意义上的运用肉体与灵魂力量的运动,包括道德的行为活动与技艺的活动

1. 最高的善必地概念是因其自身而被追求的。而关于这种善的科学就是政治学

2. 欲求:是人对对于任何对象物如财富荣誉快乐等主观倾向性和由这种倾向性引出的活动。在人之欲求中对肉体快乐的欲求是欲望。

3. 知识:经过了解或理解而已经知道具有确定性的东西

4. 能力:亚里士多德认为能力是灵魂的一种状态,另两种状态是感情(感觉)与品质(品性)

1. 我们对每种科学只能期求那种题材所容有的确定性政治学只能获得概略的确定性。学习政治学需要有良好的品质和生活的经验

2. 青年人受感情左右,学习政治学既不得要领又无所收获,因为政治学的目嘚不是知识而是行为一个人无论在年纪上年轻还是在道德上稚嫩,都不适合学习政治学

3. 技艺的制品:与自然的制品相对。自然的制品昰本性使然技艺的制品是人为使然。

4. 道德:是指由于社会共同体的共同生活习惯和习俗而在个体成员身上所形成的品质、品性

1. 那么什麼是最高善?人们都同意这就是幸福但对于什么是幸福则有不同意见。政治学的研究最好从有良好品质的人所承认的那些事实开始

2. 学習政治学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性,因为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性质的感觉本身就是一个始点

3. 幸福,在亚里士多德的用法上讲是指人的肉體与灵魂活动的圆满实现,尤其是指灵魂的最好的思想活动的圆满实现

1. 享乐的生活是动物式的。政治的生活追求荣誉与德性但这些也昰不完善的。

2. 德性在爱活动的人看来是比荣誉更大的善甚至可以假定它是比荣誉更加是政治的生活的目的。

3. 财富显然不是我们寻求的善它知识获得某种其他事物的有用手段。

1. 我们所爱的哲学家因此提出善型的概念但是这有违于他的思想的逻辑,并且也无助于我们的实踐

2. 型:柏拉图关于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念。陈康先生译为型

3. 亚里士多德的对与柏拉图关于善的概念反驳如下:1)不可能有一个型适合兩种不同的善。2)善像“是”一样具有多种意义3)既然凡属于同一个型的事物必定是同一门科学的对象,那么本应当有一门科学研究所囿的善事物事实上,甚至对同一范畴的善事物都有许多科学来研究

4. 所以,善不是产生于同一单独的型的

5. 善事物被视为善,不是因为怹们共同属于某一种善的型式而是因为它们在类比意义上是善,或相对于某种目的或某个其他事物是善

1. 我们所追求的是可实践的善。莋为目的的事物有些是因自身有些是因它物而被追求的。最高善必定是完全的、自足的善

2. 我们把那些始终因其自身而从不从它物而值嘚欲求的东西称为最完善的。与其他事物相比幸福最完善。

3. 人的善就是灵魂持续不断合乎最好德性的实现活动

(八)属人的善概念的辯护

1. 这个定义也可从流行意见得证。因为人们所说幸福是最好、最高尚且最令人快乐的东西并且始终与外在的善相联系。

2. 善的事物可分為三类:外在的灵魂的和身体的。灵魂的善是最高善

3. 幸福也需要外在的善,没有那些外在的手段就不可能或很难做高尚的事

然而幸鍢是学得而不是靠运气获得的。因为幸福在于灵魂的合德性的活动并且是一生中合德性的活动。

1. 但这并不等于说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鈈能说他是幸福的。

2. 一个不是只在短时间中而是在一生中都完满的德性地活动着,并且充分地享有外在善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十一)后人的命运对幸福的影响

但我们也不能说一个人的幸福丝毫不受他的后代人的命运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微乎其微。

1. 幸福可以说并不是適合我们称赞的事物我们所能称赞的只是德性。

2. 欧多克索斯认为快乐尽管是一种善却得不到称赞表明,快乐像神和善一样是比那些受到称赞的事物更好的东西,那些事物就是因它们被认作是善的

1. 然而要研究德性就必须研究灵魂。灵魂有一有逻各斯的部分和一无逻各斯的部分相应地,德性也分为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

2. 灵魂的无逻各斯部分除营养生长部分外,还有一个部分即欲望部分,虽然是无逻各斯的但却在某种意义上有逻各斯,这个部分促使它们做正确的事和追求最好的东西但在人的灵魂当中,还有一个和这个部分并列的反抗着这个逻各斯的部分。

1. 德性分为两种: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理智德性主要通过教导而发生和发展,所以需要经验和时间道德德性则通过习惯养成,它的名字“道德的”也是从“习惯”这个词演变而来的因而,德性不出自自然

2. 德性既不出自自然,也不反乎自然理由如下:1)自己赋予我们接受德性的能力,然而它需要通过习惯养成。2)自然馈予我们德性以潜能的方式为我们获得我们先按照德性的要求去做,然后才能获得它;3)德性因何原因和手段而养成也可以以同样的原因和手段而丧失。

3. 简言之一个人的实现活动怎样,他的品质就是怎样

(二)实践的逻各斯的性质

1. 所以研究德性就必须研究实践。研究我们应当怎样实践答案是按照正确的逻各斯去做。

2. 然而德性的研究只能是概略的目前我们所能明了的就是德性必须避开过度和不及。因为过度和不及都会毁灭德性

(三)快乐与痛苦莋为品质的表征

1. 道德德性同快乐和痛苦相关。首先快乐使得我们去做卑贱的事,痛苦使我们逃避高尚的事其次,如果德性同实践与感凊相关而每种感情和实践必然伴随着快乐与痛苦,那么德性也与快乐和痛苦息息相关。第三灵魂的品质在本性上与那些会使它变好戓变坏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我们不以合适的方式追求或躲避它们快乐与痛苦就会成为品质变化的原因。

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证明赽乐和痛苦与德性相关:首先快乐既为人所动物共享,又伴随着选择的对象作为好人,在这方面都做得正确因为属于好人的高尚的倳物本身就令人愉悦。其次快乐从小就伴随着我们,我们很难摆脱掉对快乐的感觉和依赖此外,我们或多或少都以快乐和痛苦作为衡量我们行为的标准然而,究竟是正确地还是错误地感觉到快乐和痛苦对于行为至关重要再次,战胜快乐比战胜怒气更难因为德性总昰同最困难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3. 因而德性与政治学也就必然同快乐与痛苦相关。对二者的运用得好就成为一个好人反之,则成为坏人

(三)合德性的行为与有德性的人

1. 与技艺只相关于自身的性质不同,德性还相关于自身的心态获得技艺是知,获得德性是选择

2. 怎样財能合乎德性?合乎德性的行为除了具有某种性质外还必须1)知道那种行为;2)经过选择而那样做,并且是因为其行为自身之故;3)是絀于一种确定了的、稳定了的品质而那样选择的通俗点讲,知其然然后践行之。

1. 灵魂有三种状态:感情、能力与品质德性必是其┅。

2. 从种上说德性不是感受感情的能力而是对待感情的品质,不是被动的感情而是主动的选择

(六)德性的定义:属差

1. 从属差上說,德性是选择适度的那种品质适度有相对于对象的和相对于我们自身的。德性选择的是相对于我们自身的适度

2. 德性是两种恶即过喥与不及的中间。德性以求取适度为目的因为:1)道德德性同感情与实践相关,而感情、实践都存在着过度、不及与适度在二者当中,不及和过度都是错误唯有成功和受人称赞是德性。2)错误可以多种多样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即适度

3.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实践与感情都存在着适度的状态。例如一些行为与感情自身即是恶。

4. 因而既不存在适度的过度与适度的不及,也不存在过度的适度或不及嘚适度

1. 关于德性的定义,只有深入到具体的德性上才有更大的确定性。在恐惧与信心、快乐与痛苦、财富与荣誉、怒气与羞耻、言谈與交往方面都存在着过度、不及和适度。

不及■■■■■■德性■■■■■■过度

麻木■■■■■■温和■■■■■■ 愠怒

怯懦■■■■■■勇敢■■■■■■ 鲁莽

恐惧■■■■■■羞耻■■■■■■ 无耻

冷漠■■■■■■节制■■■■■■ 放纵

幸灾乐祸■■■■义愤■■■■■妒忌

失■■■■■■■公正■■■■■■■得

吝啬■■■■■■慷慨■■■■■■挥霍

自贬■■■■■■诚实■■■■■■自夸

鈈爱荣誉■■■■无名称■■■好名

恨■■■■■友爱、骄傲■■■ 奉承(谄媚)

柔弱■■■■■■坚强■■■■■■操劳

谦卑■■■■■■大度■■■■■■虚荣

小气■■■■■■大方■■■■■■虚荣

呆板■■■■■■机智■■■■■■狡猾

(八)适度同过度与不及的關系

过度与不及相互反对它们也同适度的品质对立。

1. 要想获得适度首先要避开那最与适度对立的极端,其次要弄清那把我们引向错误嘚东西并努力将自己拉向相反方向第三,在所有事情上尤其要警惕那些令人愉悦的事物或快乐。

2. 在一些具体的场合上我们往往很难判定什么是适度。有时我们要偏向过度一些有时又偏向不及一些,因为这样才能最容易达到适度

1. 行为有出于意愿和违反意愿的。凡荇为的始因在自身内的都是出于意愿的凡是被迫的或出于无知的都是违反意愿的行为。

2. 行为是否出于意愿只能就做出行为的那个时刻而言。因为发动肢体去做的始因在自身之中做与不做在于人自己。

在本段中亚里士多德讨论了四种混合型又多少存在着选择的行为:(1)为着伟大而又高尚的目的,这种行为受到称赞;(2)只为着微小的善的这种行为受到谴责,是坏人的品性;(3)由于超出人性的壓力限度而做出的错误的行为这种行为接近于然而又不是被迫的行为,常常能得到原谅;(4)极其耻辱或卑贱的、人们通常宁可饱受蹂躪而死也不会做的行为人们假如做了这种行为,即使是由于超出了人性的压力限度也常常得不到原谅。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对这類恶的行为的恐惧甚至比对死亡和恐惧更大。

4. 出于怒气和欲望的行为不能称之为违反意愿的行为


1. 选择与德性密切相关,比行为更能判定一个人的品质

2. 选择不同于怒气、欲望、希望、意见,这意味着选择经过了预先的考虑

3. 选择是出于意愿的,但并非所有出自意願的行为都是选择


1. 考虑是指有理智的人所考虑的事情。

2. 我们所能考虑和决定的只能是在我们能力以内又并非永远如此的事情。

3. 我们所栲虑的只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4. 那么选择就是经过考虑之后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期望。

5. 在本节中亚里士多德对于选择的题材的考虑鈳分为三个部分:(1)选择的题材不是我们能力之外的事物,如a)疯子所考虑的事情b)永恒法则,c)必然或自然的变化d)无规则的变化 ,e)偶性的或碰巧的事情 f)超出我们能力范围之外的事物;(2)选择的题材是那些在我们能力之内而又不确定、需要做判断的事物;(3)选择的题材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1. 希望是对于目的而言的。

2. 柏拉图认为人所希望的东西就是善的。然而这样看来:如果一個人的选择是不正确的那么他所希望的东西就不是他真正希望的。

3. 智者派认为人所希望的就是显得善的东西。然而这样也会得出一个謬论:除了对各个个人显得善的东西外并没有什么事物自然地显得善。

4. 亚里士多德认为好人所希望的善就是他真正希望的善,坏人希朢的善则是只对他自己显得善的东西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引入了真的尺度作为确定善的根据

1. 既然希望对于目的,实现目的的手段则是栲虑和选择的题材那么与手段有关的行为就是根据选择而确定的,就是出于意愿德性同手段相关。

2. 恶与德性都是出自我们的意愿因為对一件事情做与不做都在我们的能力之内。行为的始因在我们自身

1. 勇敢是恐惧与信心方面的适度,是一个人面对高贵的死时在恐惧方媔的适度品质

2. 虽然勇敢是无恐惧,但无恐惧不等于勇敢因为,对某些事物(如耻辱)感到恐惧是正确的(2)对某些事物,即那些不昰由于我们自身原因而产生的坏事物(如疾病)不感到恐惧也不是勇敢;(3)对某些事物(如妻子受辱)感到恐惧也不等于怯懦。


1. 勇敢嘚人也对那些超出人的承受能力之外的事物感到恐惧但他能以正确的方式,按照逻各斯的要求并为着高尚之故恰当地对待这些事物这吔是德性之目的所在。

2. 勇敢是一个人在恐惧与信心方面的适度不及为怯懦,过度则鲁莽怯懦的人、勇敢的人、鲁莽的人都是与同样的倳物相联系的。鲁莽的人在危险来临之前冲在前面但当危险来临时却退到后面,勇敢的人则在行动之前平静在行动时精神振奋。

3. 以死來逃避贫困、爱或其他任何痛苦的事物却不是一个勇敢的人而毋宁说是一个怯懦的人的所为。因为在困难之中逃避是更软弱的行为。

(八)相似于勇敢的其他品质


1. 有五种同勇敢相似的品质:公民的勇敢、经验的勇敢、怒气的勇敢、乐观的勇敢、无知的勇敢每一种都优於它后面的那些勇敢。

2. 最接近勇敢的是公民的勇敢它有两个亚类:出于荣辱感和出于强制即恐惧的,前者高于后者

(九)勇敢与快乐囷痛苦


     勇敢本性上是痛苦的,它意味着承受痛苦、尽管其目的令人愉悦而且,一个人越有德性面对死亡就越痛苦。

1. 节制是在快乐与痛苦方面的适度不及是冷漠,过度则是放纵

2. 节制并非与一切快乐与痛苦有关,而只通肉体的尤其是触觉上的快乐与痛苦有关

1. 节制的人適度地期望获得那些适当而愉悦的事物。他不以不适当的事物为快乐对于这些事物中的令人愉悦的事物也不会感到过度的快乐。

2. 在许多特殊的快乐上或者是爱了不适当的对象,或者是爱到了多数人莫及的程度或者是以不适当的方式爱了,放纵的人在这三方面都犯了错誤

3. 放纵的人欲求所有快乐或那些最突出的快乐,他受欲望的主宰只追求这些快乐而不追求其他的东西。所以他感觉着两种痛苦,得鈈到快乐的痛苦和渴望着快乐的痛苦因为欲望就包含着痛苦,尽管因快乐而痛苦十分荒谬

1. 放纵比怯懦更出于意愿,然而放纵的品质却鈈是出于意愿对快乐的欲望应当时时加以管教。

2. 一个节制的人的欲望的部分应当合于逻各斯节制的人欲求适当的事物,并且是以适当嘚方式和在适当的时间

3. 放纵在希腊语的本意是“没有受过管教的”。

1. 慷慨是小笔财务的给予方面的适度慷慨的以最好的方式使用其财務。在挥霍与吝啬两个极端中吝啬是更大的恶。

2. 慷慨的人的特点:慷慨的人就是(1)正确地(适度地 )、(2)愉快地给予而且(3)虽嘫不愿意索取,但是为了给予也适度地索取的人

3. 所以慷慨的人总是正确的索取和正确的给予。挥霍的人和吝啬的人在这两面都不正确:湔者在给予上过度而索取上不足;吝啬的人则正好相反

4. 挥霍的人可分为两个亚类,一种是本来意义上的挥霍者即在给予上过度而索取仩不及,另一种是类比意义上的挥霍者即在给予和索取上皆过度,大多数的挥霍的人都是此类前者大大胜于吝啬的人,后者则在索取仩同吝啬的人相同

5. 吝啬有两个方面,在给予上不及和在索取上过度这两种毛病并不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人人身上。有时是分离的:(1)小气鬼守财奴之类但他们并不觊觎别人的财务,也不想把它们拿来归自己(2)另一些人则在索取上过度,他们什么都要不论是谁給予都接受。表现特征为贪婪(3)还有一种吝啬的人喜欢从朋友那里不当获取。

1. 大方是大笔财务在花费方面的适度大方的人的花费是偅大和适宜的,其结果也是重大的适宜的

2. 大方的人必定是慷慨的人。大方的人的大表现在适当的方式和适当的数量这两者的大上面如祭祀以及公共荣誉方面的花费。在私人方面则是一些一生只有一次的事情如结婚等除此之外就是以财产相称的方式建造其宅邸。

3. 大方的囚的特点就是无论他把钱花在哪里都创造出一种宏大的成果,一种与那个花费相称的成果

4. 在大方人不及是小气,过度则是虚荣和粗俗

1. 大度是对重大荣誉的欲求方面的适度。大度的人自视重要也配得上那种重要性大度的人最关注荣誉而又对之取适当的态度。

2. 大度在古希腊语里,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宏大的灵魂。其本意可以指超越于人的事物即神。在亚里士多德的语境里有自视重要和配得上重要性这两个意义

3. 超过自己的配得而自视甚高的人是愚蠢,只配得上微小的事物并且自视微渺的人则是节制,一个自视甚高却配不上那种偅要性的人是虚荣自我估计过低于其配得的则是谦卑。

4. 大度的人既配得重大的事物又对这种重要性有正确的自我估价。所以对于他沒有什么外在善,甚至是重要的外在善——荣誉算得上重大。

5. 既然大度的人配得最多所以必定属于最好的人,因为一个人越是好他所配得的德性就越多,因此真正大度的人必定是好人

6. 大度的人不做坏事不是因为它是错误的,而是因为它不值得一做这是因为他格外珍视所配得的善即重大的荣誉。

7. 同大度的人特别相关的重大事物主要是荣誉与耻辱同时,他也适度地关切财富、权力和可能会降临到他身上的好的或坏的命运

8. 徒有财富而无德性的人既不配自视重要,也不配称做大度不仅如此,他们甚至会目空一切蔑视别人。因为沒有德性就不能恰当地处理那些善事物。

9. 而大度的人蔑视别人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的判断真实,但大多人却没有根据地蔑视别人大度的囚不纠缠琐碎的事情,也不喜欢冒险因为值得他看重的事情很少。但是他可以面对重大的危险当他面对危险时,他会不惜生命

10. 大度嘚人的特点还在于他无求于人或很少求于人,而愿意提供帮助他对地位、有财富的人高傲,对中等阶级的人随和

11. 此外,一个大度的人還行动迟缓、语调深层、言谈稳重

12. 在大度上,不及则是谦卑的人过度的则是虚荣的人。谦卑的人剥夺了自己所配得的重要性虚荣的囚则愚蠢、对自己无知,并且还明白地表现出这种缺点他们常常追求与他们自身不相称的荣誉,然后又被发现了本来的面目

(四) 在对待小荣誉方面的德性

1. 在对待小荣誉的欲求上也有过度、不及和适度爱好荣誉者过度,不爱荣誉者不及适度的品质则没有名称。

1. 温和是怒气方面的适度温和的人是以适当方式、就适当的事、持续适当的时间发怒的人,尽管他显得偏向不及一边

2. 而不及,则是麻木会受箌谴责,在那些应当发怒的场合不发怒的人会被看做是愚蠢的一个从不会发怒的人,就不会自卫

3. 过度是易怒。易怒的人就的对不适当嘚人、在不适当的事情上、以及不适当的方式发怒在表现方式上可分为四类:1)易怒的人太容易发怒,但发怒持续时间很短2)暴躁的囚在与发怒不分场合。3)阴郁的人在发怒的持续时间上过长4)怪癖的人似乎集中了2和3的错误,发怒既不分场合又持续时间过长。

1. 友善昰社交方面的适度友善的人既不随意讨好人,也不随意使人痛苦他的友好或施加的痛苦都是出于高尚的目的。他以适当的方式赞同该贊同的反对该反对的。

2. 有些人则凡事都赞同从不反对什么,他们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不使所碰到的人痛苦这就是谄媚。

3. 而另一些人則相反他们什么都反对,从不考虑给人别人带来的痛苦这种人被称为乖戾。

4. 那些努力讨好别人的人如果有目的就是奉承,没有目的則是谄媚

1. 诚实也是社交方面的适度,但相关于交往的真实与虚伪诚实的人拒绝虚伪,但是他可能对自己少说几分

2. 在诚实上,过度则昰自夸不及是自贬。自夸的人是表现得自己具有某些受人称赞的品质实际上却并不具有或者具有的不那么多;自贬的人是表现得自己鈈具有他实际上具有的品质,或者贬低他具有的程度;有适度品质的人则是诚实的对于自己,在言行上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3. 兩种自贬:1)不失高雅的自贬这种自贬是在那种受人尊敬的品质上自贬。2)伪君子式的自贬这种自贬是在有能力做的小事上贬低自己。

4. 三种自夸:1)没有目的只是因为喜欢自夸而自夸的人,这种人品质上虽然并不恶但比较低等, 他们甚至不是为了荣誉而自夸2)喜歡为得到荣誉而自夸的人。这是本来意义上的自夸者其品质也并不恶,因为他欲表现得自己具有的是那些令人尊敬的品质3)喜欢为得箌钱或可用来得到钱的东西而自夸的人。这种人在品质上是恶的因为他表现得自己具有对邻人可能有用的品质是为着得到钱财;而且他這样做是出于狡计:对于这些品质别人不好确定他是否真的具有。

1. 机智是指消遣性交谈中的适度有品位地开玩笑的人被称作是机智的,這种品质的另一个特点是得体机智的人只说和听适合一个慷慨的人听和说的东西。

2. 那些在开玩笑上过度的人被看作是滑稽或品位低级那些从不开玩笑、也忍受不了别人开他玩笑的人被看作是固执的或呆板的。

1. 羞耻不是德性而是由坏行为引起的一种感情。

2. 羞耻的感凊并非人人适用而只适合于年轻人,因为他们由于感情左右而常犯错误感到羞耻可以让他们少犯错误。

(一) 公正的性质与范围

1. 公正囿两种意义:守法与平等守法是总体上的公正。守法的公正不是德性的一部分而涵盖着德性的整个范围。

2. 不公正的也是违法的和不平等的首先,由于不公正的人是所取过多的人他必定是在那些善事物上取得过多。其次不公正的所取的东西并不是总是过多,对于真囸坏的东西他就只取较少的部分。

平等与不平等在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两个事物的相等与不等不过在与公正相关的问题上,平等与鈈平等主要是指两个人的能力(地位、财富等)与贡献上的相等与不等其含义有二:1)两个同等的人同他们的两份份额的关系,2)两个鈈同等的人同他们的两份份额的关系就前一种关系,两个人的比例是1:1这种平等/不平等,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算术的平等;后一种的凊形是按照各自的实际地位分配份额设若两人地位比例为1:2,那么其应得为1:2即为平等,这种被称之为几何上的平等/不平等在古唏腊人的观念中,往往指后一种即平等意味着两人之比同两份份额之比相等。

1. 具体的公正相关于荣誉、财物等等这类事物的获得上的平等或不平等

2. 具体的公正又分为分配的公正和私人交易的公正。前者是指荣誉财物等后者被称为矫正的公正,又分为两种:出于意愿的囷违反意愿的

1. 既然平等的事是一种适度,那么公正的事也是一种适度作为适度,它涉及两个极端(过多和过少);作为平等它涉及兩份事物——作为公正,它涉及到特定的人因此,公正至少包括四个项目

2. 分配的公正是两个人和两份事物间的几何比例的平等。这种公正就在于成比例

1. 矫正的公正是对出违反意愿的交易结果进行纠正的公正。矫正的公正是算术比例的平等矫正是使双方交易之后所得楿等于交易之前所具有的。

2. 矫正的公正是得失之间的适度

1. 回报的公正是自愿交易中的公正。它是把城邦联系起来的纽带

2. 回报的公正是兩种产品依几何比例关系的交换。必须先建立起此比例关系才能实现这种公正

3. 这种交易是发生在两个不同的、不平等的人之间,而他们必须在交易商达到平等因而交易的东西必须是可以以某种方式比较的,因此人们发明了货币,作为中介物来衡量事物的尺度。

4. 关于公正和不公正的总结:公正是行不公正与受不公正对待之间的适度:前者得的过多后者得的过少。公正是一种适度不过不是像德性那樣的适度。公正最终要达到一种适度不公正则要最终达到两个极端。公正是公正的人在选择做公正的事时表现出来的品质

1. 公正又可分為政治的公正与家室的公正。只有在成比例或算术上平等的人之间才有政治的公正政治的公正是真正的公正。家室的公正只是类比意义仩的

2. 政治的公正只存在于其相互关系可由法律来调节的人们之间。而法律的存在就意味着不公正的存在

3. 不公正的行为就在于在好处上使自己得的过多,在坏处上使自己得的过少所以我们不允许有一个人来治理,而赞成法律来治理因为一个人会按照自己的利益来治理,最后成为一个僭主

4. 一个治理者,如果被认为是公正的就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所以对直立着必须以荣誉和尊严来回报。一个治理鍺如果不满足于此就会成为一个僭主。

(七) 自然的公正与约定的公正

1. 政治的公正有些是自然的有些是约定的。

2. 自然的公正对任何人嘟有效力约定的公正一旦定下就变的十分重要。而且只为具体的事情

3. 然而在人的世界里,所有的公正都是可变的尽管如此,公正中囿些东西还是出自自然有些东西不是出自自然。

(八) 公正、不公正与意愿行为

1. 行不公正和不公正都可能出于意愿或违反意愿出于意願的是公正/不公正的行为。否则就只能是公正/不公正的事

2. 交往中有三种伤害:意外、过失、不公正。当受影响的人、行为过程、手段、结果都与行为者原来认为的不一致时伤害是出于无知。如果伤害是没有想到会发生就是意外;如果伤害虽然不是没想到的,但做絀行为的人却没有恶意就是过失;如果伤害是有意的,但是没有经过事先的考虑就是一个不公正。在所有的伤害中只有出于选择的鈈公正使得一个人成为不公正的人。

3. 违反意愿的行为有的是可以原谅的有的不可以。不仅处于无知且由于无知而犯的错误可以原谅只昰出于无知状态,不是真正出于无知而是由于不正常的、人不常有的感情而犯的错误,则是不可原谅的

(九) 受公正、不公正的对待與意愿行为

1. 受公正尤其是不公正的对待是否也会出于意愿?如果出于意愿就意味着知道一个伤害自己的人就可以说是出于意愿地受此对待。如它还意味着违反他自己的希望便不可作如是说。

2. 接受一件对自己不公正的事与接受不公正的对待不同:前者出于偶然后者出于品质。

3. 人不可能出于意愿地接受一件对自己不公正的事他只能违反自己意愿地这样做。

4. 一个给予者即给予别人过多的人是否会对自己鈈公正?给予过多的人尽管没有对自己不公正却由于给了另一个人超出其应得的东西而做了不公正的事,但这需要界定:首先给予者潒是一个工具那样做了不公正的事;其次,他是由于不知情、判断错误而做了不公正的事所以这种不公正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而是道德意义上的而他如果知情而故意那样做出错误的判断,就是做了法律上不公正的事

5. 关于公正的行为性质,有三种流行的意见认为公正昰1)外部的行为;2)是了解了法律的规定就容易做到的行为;3)是包含着其相反者的技能。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意见是:1)不是外部的行为洏是行为的品质;2)不是对规则的了解而是一种做事情的方式;3)由于是品质和方式因为不包含相反者(不公正)。

6. 公正存在于能够享嘚自身即善的事物并且能享的多一点或少一点的人们之间。神本身即是最充分善所以不享有公正。

1. 公道既与公正同类又不等同于后鍺。它优于法律的公正是对法律的由于一般性而带来缺陷的公正的纠正。

2. 但它不优于总体的公正

3. 公道的人就是出于选择和品质而做公噵的事,虽有法律支持也不会不通情达理地坚持权利而愿意少一取一点的人。

(十一) 对待自身的不公正

1. 所以在本义上一个人不可能對自身行为不公正。但是在人自身中有不同的部分且这一部分可能对另一部分不公正这种转义上则可以有对自身的不公正。

2. 受不公正对待和行不公正都是恶后者更加是恶,因为它自身就内含着恶受不公正的对待却必定不内含着恶。

4. 我们已知道应当选择适度,避免过喥与不及而适度是由逻各斯确定的。

5. 但是只懂得行为要适度并不使人更聪明还必须懂得何为适度以及如何确定适度。所以还要懂得灵魂的有逻各斯的部分即理智的部分的性质

6. 这个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思考其始因不变的事物称为知识部分;另一个思考可變的事物,称为推理部分或者考虑部分

(二) 两种理智德性及其对象

1. 灵魂中有三种东西主宰着实践与真:感觉、努斯和欲求。其中感覺不引起实践。努斯与欲求主导着人对实践的真的追求

2. 如果道德德性是灵魂进行选择的品质,如果选择也是经过了考虑的欲求那没,偠想选择得好逻各斯就要真,欲求就要正确就要追求有结果的事和人逻各斯所肯定的事物。这种理智和真是和实践相联系的

3. 灵魂所紦握的真可分为两部分,沉思的理智即知识的部分把握的是事物本然的真实践的理智即考虑的部分把握的是相对于目的或经过考虑的欲求的真——即目标正确。

4. 选择是实践的起因选择是它的有效性而不是最后的原因,选择自欲求和指向某种目的的逻各斯——也就是实践嘚理智——开始

5. 实践的理智也是生产性活动的始因。因为无论制作什么,总是预先有目的做得好是欲求的对象。因此选择可以称莋为欲求的努斯,或者是理智的欲求

1. 灵魂肯定和否定真的方式有五种:技艺、科学、明智、智慧和努斯,观念与意见则可能发生错误

2. 這五种方式中,只有明智和智慧是德性

3. 在《后分析篇》中,亚里士多德对理智和努斯进行了区别:努斯是把握起点(始因)的理智是派生的,科学、技艺、明智被当做这种衍生理智的三种形式;最后智慧是对这三种衍生的理智以及努斯的总体把握。

4. 科学以不变的事物為考察对象是可传授的和可证明的。

1. 可变的事物包括被制作的事物和被实践的事物

2. 制作是使某事物生成,不同于实践

3. 技艺是一种与嫃实的制作相关,合乎逻各斯的品质

1. 明智是灵魂的推理部分的品质,是考虑总体上对于自身的善和有益的事情的品质

2. 明智在对象上不哃于科学,因为实践的题材包含着变化1)科学考察不变的事物,明智只考虑可变动的、与实践相关的事物;2)科学是证明的明智不包含證明。

3. 明智在始因上不同于技艺因为制作的目的外在于制作活动,而实践的目的就是活动本身——做得好自身就是一个目的1)实践与淛作在起点上不同;2)技艺包含德性,明智不包含德性而与德性不可分离;3)在技艺上出于意愿的错误是好的,在明智上出于意愿的错誤则更加错误

4. 亚里士多德把好的考虑,理解和体谅看做是明智的内容或者与之相关的品质

1. 努斯是灵魂把握关于不变事物的知识、关于鈳变事物的推理的起点的真实性知识。

1. 智慧有总体的有具体的总体的智慧是努斯与科学的结合,是对于最高等题材的科学

2. 智慧不同于政治学,不关涉具体的利益智慧不仅仅属于人的,是人与更高级存在物共享的是关于永恒事物的。

3. 智慧也不同于明智1)明智只同人嘚事物相关,只考虑可变的事物;而智慧则考虑永恒不变的事物为人和超人共有;2)明智要考虑具体的事实。

1. 明智有关于城邦的关于个囚生活面的前者有立法学和政治学。其中政治学又包括考虑的明智和裁决的明智

2. 我们通常所说的明智是个人方面的明智。明智同努斯楿反相关于感觉的具体,所以需要经验

3. 明智相关于思考的终点(具体的事物),努斯相关于始点所以相反。但尽管如此他们是同范畴的,都与科学不同他们都是直接把握对象的能力。

1. 明智包含好的考虑好的考虑既不是科学,也不是意见它是对于一个达到好的目的的手段的正确考虑。

1. 明智也与好的理解有关理解不同于具体的科学,对象只是那些引起怀疑和考虑的事物

2. 除了部分与全部的区别外,理解和明智还有:1)明智发出命令而理解只作判断。2)如果理解不意味对行为的要求那么理解本身就是好的理解,因为好与坏的區别只在理解与不理解3)理解意味着对某种并非产生于自己头脑的意见或建议的领会。因此理解可以被看做是明智的思考过程的一个階段,多数人也许达不到明智而只能达到理解。

1. 明智也包含体谅体谅是指在对公道的事情上善于作出正确区别的品质。理解与体谅都哃终极的实践事物相关

2. 体谅在词源上最早可能派生于知识,在最早的使用上它就是认识或知识

3. 体谅与原谅有所区别,原谅似乎包含着體谅并且具有意志与感情的直接要求体谅似乎是从中分化出来的理智成分,尽管它本身也伴有感情

4. 尽管人不是生来就具有智慧,一个囚却生来就会体谅、理解也生来具有努斯。它们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一个人就必定会活得努斯

(十二)奣智与智慧的作用

1. 明智与智慧即使不产生结果,其自身也值得欲求它们事实上产生一种结果,即幸福明智与道德德性完善着活动。

本嶂作者的目的在于说明理智的两种德性——智慧与明智的关系以及明智作为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的关系。可归结过:1)智慧既然不关乎獲得幸福的手段它对于追求幸福有何用处?2)明智如果只是关于德性是说明的知识它就不能使我们更有德性,那么它对追求幸福有什麼用处3)如果说明智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是关于如何可以有德性的技艺那么听一个有德性的人教导就够了,何需自己有明智4)如果智慧高于明智,何以智慧处处在听从明智这四个问题当中1)与4)是关于明智与智慧的关系,2)3)相关于明智与道德德性的关系

3. 明智不同於聪明。明智是对于一个高尚的、善的目的的手段的聪明则对于任何一个确定的目的。它是做能很快实现一个预先确定的目的的事情的能力如果目的是高尚的,它就值得称赞;如果目的是卑贱的它就是狡猾。

(十三)明智与道德德性的关系

1. 明智与德性不可分离自然德性离开明智就不能成为德性,离开了德性也不可能有明智明智是它所属的灵魂的那个部分的德性。

2. 德性使我们确定目的明智使我们選择实现目的的手段正确。然而明智并不优越于智慧或理智的那个较高部分。

1. 有六种品质:超越、德性、自制、不能自制、恶、兽性偠避开的是后三种。

2. 自制问题上的疑难有:不能自制者是否有正确知识是否自制者都不节制,节制者都不自制自制是否意味着固执?鈈能自制是否比放纵更难改正不能自制与哪些事物相关?

3. 有知识有两种意义:有知识且运用之有知识但未运用。不能自制者的知识是殘缺的:他或者像是醉汉那样不能运用其知识或者只运用大前提或小前提。

4. 自制或不能自制同营养、性爱等必要的肉体快乐相关财富、荣誉上的不能自制则只是限定意义上的不能自制。

5. 出于残障与习惯的兽性和变态不属于恶因而不属于不能自制的范围。它们只是在转義上被称为不能自制

6. 怒气上的不能自制像欲望上的不能自制那样可憎。自制与不能自制只是同肉体欲望与快乐相关的

7. 放纵的人比不能洎制者更坏,因为他没有强烈欲望就做了可耻的事自制比坚强更值得欲求,因为战胜快乐比忍受痛苦困难

8. 不能自制者比放纵者好改正。因为它保持着德性的始点不是出于选择且存有悔恨。放纵者则相反

9. 自制与固执相似但不相同。自制者坚持正确并抵抗欲望固执的囚坚持一切,抵抗的是逻各斯而不是欲望

10. 一个人不可能明智而不能自制。明智不仅意味着知而且要实践不能自制者恰恰是知而行不及。

11. 对于快乐有三种意见主要批判意见:所有的快乐都不是善;有些快乐是善尽管多数不是;快乐是一种善,但不是最高善

12. 快乐是人的囸常品质的不受阻碍的实现活动。向正常品质回复的快乐不是正常的快乐正常的快乐是善而不是恶。

13. 快乐是某种善因为快乐与痛苦相反且痛苦是恶;兽类和人都追求快乐。而且如果快乐与实现活动不是某种善,幸福的人的生活就不是令人愉悦的

14. 必要的肉体快乐不是惡,它只当过度时才是恶肉体快乐特别被人们追求是因为它能驱逐开痛苦并且特别强烈,易于为人们享受过度的快乐与必要的快乐对竝,而不是与痛苦对立

1. 友爱是或近似一种德性。它不仅必要而且是高尚的但友爱是源于相似性还是相反性?是一切人都会有朋友还昰坏人不会有朋友?友爱只有一种还是有多种

2. 有三种东西可爱:善、愉悦和用处。友爱需要互有、互知善意并且这种善意是出于上述原因之一。

3. 由此产生出三种友爱:善的或德性的、快乐的、有用的快乐的和有用的友爱不是无利害的,因而是偶性的善的友爱是因对方自身之故的、既善也愉悦和有用的、持久的。

4. 善的友爱还是相似的快乐的与有用的友爱也可以是相似的,且仅当相似时才能持久一旦一方变化了,有碍便枯萎善的友爱也不受离间。其他两种友爱则不免受到离间

5. 做朋友也与有德性一样有两种意义。只有共同地生活財是在实际地做朋友好人因彼此的善、愉悦和有用而愿意共同生活。然而友爱不同于爱爱是一种感情,友爱是一种品质

6. 所以德性的萠友不能拥有很多。快乐的、有用的朋友则可以同时有许多快乐的友爱更接近于善的友爱。不过这些都是就平等的友爱而言的

7. 另一类伖爱包含着其中一方的优越地位。其中每一方从中寻求得到的都与另一方不同但爱又需要以比例平等化。平等在友爱上首要的意义在于數量平等双方如差距过远便不能继续做朋友。

8. 多数人由于爱荣誉更愿意被爱而不是去爱。但友爱更在于爱善的友爱双方能给对方以應得的爱,所以持久

9. 友爱与公正都依赖于共同体且相关的程度相同。共同体不同友爱与公正也就不同。政治共同体是最高共同体共哃利益被看作政治共同体的公正。

10. 有三种政体:君主制、贵族制、资产制相应地也有三种变体:僭主制、寡头制、民主制。它们在家庭Φ都有其类似的形式

11. 君主制和父子的友爱是善的,其公正在于成比例贵族和夫妻的友爱与公正是德性的。资产制和兄弟的友爱与公正昰平等的各种变体中,民主制下的友爱与公正最多

12. 可以把家室的友爱同其他的友爱区分开来。家室的友爱有多种但都从父子的友爱派生。与子女对父母的相比父母对子女知之更深、视为自身并爱得更长久。

13. 平等的友爱中抱怨主要存在于有用的友爱中因为友爱中的烸一方都想多得。基于法律的那种友爱中抱怨相对少些公正的原则在于尽力偿还。

14. 不平等的友爱中的分歧与公正:不平等的友爱也有争吵分歧在于是依赖性、贡献还是需要来分配。公正的原则在于使不同的人多分得不同的东西这种安排既重建了平等又保全了友爱。

第⑨卷 【友爱(续)】

1. [不相似的友爱中的公正]不相似的友爱当通过比例而达到平等并得以保持对高尚的服务应尽力回报。若给予是为得报就应回报其所配得的。如达不到一致事先由接受者确定回报的数额就不仅必要而且公正。

2. [不同回报责任的冲突]不同回报要求中何者当優先难以确定总的原则是先回报后施惠于人。但是这容有例外一个人的要求不能始终高过别人。对每种人亦应以适合他们各自的方式囙报

3. [友爱的终止]如对方极大改变了,友爱当否终结若是快乐的或有用的友爱,这无可厚非若是善的友爱,则终结虽应当但仍应为過去时光故而有所关切。

4. [友爱与自爱]对朋友的爱是自爱的延伸友爱的特性存在于好人同他自身的关系中,而不存在于坏人同自身的关系Φ好人对待朋友像另一个自身。

5. [友爱与善意]友爱包含善意但善意还不是友爱。善意是友爱的起点善意继续发展,达到亲密就成为伖爱。然而不是友用的或快乐的友爱因为这些友爱里不存在善意。

6. [友爱与团结]团结近似于友爱团结是指全体公民给予共同利益为实现囲同的重大决定而努力。所以团结似乎就是政治的友爱

7. [施惠者更爱受惠者的原因]进一步的问题。首先何以施惠者更爱受惠者而不是相反?施惠者爱受惠者就如作者爱他的作品施惠的行为中有高尚。感情总是属于主动者人们对辛苦得来的东西更珍爱。

8. [两种自爱]其次┅个人是否当自爱?若自爱是指使自己多得钱财与荣誉便不应当。若是指爱自身中最高贵的那个部分便应当。好人应当是后种意义上嘚自爱者

9. [幸福的人也需要朋友的原因] 第三,幸福的人是否需要朋友幸福的人既然万善具备就必定有朋友。他需要朋友来接受其善举囚天生要过政治的生活。幸福在于活动幸福的人需要好人朋友一起进行持续的活动。

10. [朋友需要有限量的原因] 第四交友是否要适度限量?有用的和快乐的朋友都既不要没有也不要过多交好人朋友也当以能持续交往的最大数量为限。一个人不可能与太多朋友共同生活

11. [好運中的朋友与厄运中的朋友] 第五,人在幸运时还是不幸时更需要朋友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需要朋友。在不幸时更需要有用的朋友;在圉运中更需要有德性的朋友

12. [共同生活对于友爱的意义] 共同生活是友爱的本质。它是友爱中最值得欲求的东西每个人都在他最喜爱的活動中与朋友共同生活。共同生活使好人的友爱更好使坏人的友爱更坏。

1. [快乐问题上的两种意见] 快乐问题不应忽略因为快乐似乎与我們的本性最为相合。有两种对立的意见有些人认为快乐就是善。有些人则相反认为快乐完全是坏的。

2. [快乐是善的意见] 欧多各索斯认為既然快乐为一切生命物所追求,其反面痛苦为一切生命物所躲避其自身就值得欲求,且使得其他的善更加善它就是最高善。但是朂后这条论据只能表明快乐是一种善

3. [对快乐是恶的意见的反驳] 持相反意见到人认为,快乐不是一种性质而且不是限定的、生成的,所以完全不是善但是他们所说的是不正常的快乐。快乐有性质的不同来源于高尚事物的快乐是自身就值得欲求的。

4. [快乐与实现活动] 赽乐不同于运动它是某种整体的、完善的东西。快乐同感觉的完善的实现活动不可分离并完善着这种活动

5. [快乐在类属上的不同] 所以烸种实现活动都有完善着它的特殊的快乐。每种动物都有其特殊的快乐不过在人类中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快乐。完善着好人的实现活動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

6. [幸福与实现活动] 幸福不是品质,而是因其自身而至的欲求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幸福不在于消遣。消遣是一種休息我们需要休息时围着严肃的工作。越有德性的人其活动就越严肃。

7. [幸福与沉思] 若幸福是合德性的活动它就是合于我们自身Φ的那个最好部分的德性的活动,即沉思它是最完美的活动。但我们只有以自身中神性的东西才能过这种生活努斯是神性的东西。

8. [沉思与其它德性的实现活动] 道德德性的实现活动只是第二好的因为道德德性是属于人的。德性的时间需要许多外在的东西沉思则不需偠。所以完善的幸福是某种沉思智慧的人是最幸福的。

9. [对立法学的需要:政治学引论] 对德性只知道还不够还必须努力去获得。德性鉯好品质为前提而好品质需要在好法律下养成。这种教育可由公共制度或个人来实施但懂得立法学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所以我们还必须懂得立法学

全书完。由于忙碌第七章以后没能做更详细的笔记,容闲时再补上

原标题:心善人正便是大富大貴!

《太上感应篇》有云:“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福禄随之,众神卫之众邪远之,众人成之”

大意是:只要人们保持善念,上天一萣会保佑他福气和财富都会随之而来。

所以说心善人正便是大富大贵!

在一个小县城里,有一座城隍庙庙檐下很醒目的挂着一个大算盘。

算盘的大概意思是:神灵总有一天要与每个人算他的善恶之帐

庙里还有一块横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你来了麽”

两边柱子仩有一幅对联,写着: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灵”对于有信仰的人,他会相信神灵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他们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绝对不做损人利己之事

对于恶人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怕他當他胡作非为、为非作歹的时候,老天正在看着他天理不会容他,迟早会有遭报应的那天

在11月28日,杀人“女魔头”劳荣枝被警察逮捕在她身上有7桩命案,逃亡20年后终于落网

道教继承了我国古代神仙思想;长生不死,修真成仙成为道教的主要思想和修炼目的,因此噵教十分重视医药和养生之术本文介绍了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人在医药学方面的成就,并从服食、辟谷、导引、行气、房中五个方媔论述了道教的养生健身之术辨析了其中的科学因素与虚妄夸诞之说。文章认为道教在医药和养生方面有不少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以忣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应珍视这份文化遗产加以发掘和整理,剔除其虚妄迷信因素发扬其科学内容。

生死问题是人生哲学上的重大问題生必有死,虽是辨证发展的必然规律但人的欲望总是希望延年益寿,尤其是剥削阶级的最高统治者总是希望长期保持富贵荣华、驕奢淫逸的生活,贪婪地追求长生不死春秋时代,齐景公就说过:“古而不死其乐若何?”(《左传》昭公二十年)战国时,出现了一批方士为了迎合王公贵族求长生的心理,于是编造出海上有长生不死之药的谎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齐国的方士徐福等上书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许多仙人都住在那里如能到达,可以求得神仙和不死之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徐福领着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又派方士韩终等“求仙人不死之药”(《史记?秦始皇本纪》)经过几年,花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结果一无所获。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对武帝说用丹砂可以炼出黄金,以黄金为饮器则益寿可以见到蓬莱岛上的神仙,于是武帝派遣方士入海求安期苼等仙人齐国的方士公孙卿又对汉武帝讲黄帝乘龙上天的事,武帝听了深为羡慕说:“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史记?封禅书》)秦皇汉武所迫切追求的就是成仙不死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继承了古代的神仙思想

《抱朴子》曰:“生可惜也,迉可畏也”(《地真》)故长生不死,成为神仙是道教的主要思想也是道教的修炼目的。为了修仙长生首先得却病延年,而医药的莋用也在治病防病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医药成为仙道修炼的必要手段《抱朴子?杂应篇》说:“故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菦祸焉”。所谓“近祸”就是指人们患的各种疾病而言早期道教如汉末的太平道、五斗米道都是将传教与治病结合起来。由于汉末曾有幾次传染病、瘟疫流行道教徒利用廉价的中草药、“符水”给人治病,使一些人获得再生因之“百姓信向”,教徒遍布天下所以葛洪把“延年益寿”,消灾治病”说成道教的业务。全真道的创始人王喆说:“药者乃山川之秀气草木之精华。……肯精学者活人之性命;若盲医者损人之形体,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不可执着,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重阳立教┿五论?论合药》)这说明学道之人必须通医术医药有助于宗教的宣传推广,但不能执着以医为业,甚至借医药来贪取财货这种不噵德的行为,当然有损阴功不可能修真成仙了。

概括起来道教所以重视医药的原因有二:其一,要想修炼成仙必须服食炼丹,而医药則是服食炼丹的重要手段其二,医药可以济世活人利用医药来治病救人,接近群众是扩大宗教宣传影响的最好方法之一。

为了修真荿仙道教有种种修炼的方术,如服食炼丹、导引行气、辟谷、存神以及房中之术等等所以葛洪说:“知玄素之术者,则曰唯房中可以度卋;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知屈申之诀者,则曰导引可以难老;知草木之方者则曰唯药饵可以无穷。”(《抱朴子?微旨》)道教的这些修炼方术虽以修真成仙为目的,具有虚妄迷信色彩但其中包含着古代医药和养生的科学内容。现就这两方面分述如丅

20世纪以来,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瓶颈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历来十分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老子想尔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冲气以为和”、“和则相生”等理论。“中和”之气具有“调和万物”的功能是人与洎然和谐相处、共生共长的重要基础。可以说“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谐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谐,才会有万物的生长囷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谐生命、和谐自然的重要思想资源。

从“中和之道”的和谐思想出发道教的生态和谐理论强调人与洎然和谐共生、共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反映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天人匼一的生态智慧、和合共生的生态建设

道法自然:中和之道的生态伦理

“中和之道”体现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和谐生态伦理思想。“囚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的以“无为”为法则。道化生万物皆自然无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約

“道生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按照“道”赋予它们的秉性而存在有自然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没有权利去破坏它们人类对待万物的态度应该如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所称的“任物自然”,即遵循客观规律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

“道通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嘚整体,应该互相尊重、和谐共处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道教还认为道化生万物,但人是道的“中和”之气所囮生的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气和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居于“万物之师长”的位置,为“理万物之长”也就是说,人负有管理和爱护万粅的职责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人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使自身与自然更加和谐

“道贵中和”的苼态伦理。道教从“道法自然”的整体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道教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苼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确保天地的平安“道贵中和”,就是说人类社会与自然要维持一种和谐的平衡《太平经》强调人类若想长久安宁,就必须使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谐安宁为此,人类就要认识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去辦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天人合一:中和之道的生态智慧

道经称:“天地合和,万物萌芽”“天地不和,阴阳失喥”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太平经》認为,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和谐而化生万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阳、太阴、中和三气缺一不可只有阴阳二气相互和谐产生“中和”の气,并共同生养万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太平经》还进一步指出人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气所生即是说,天、地、人同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有着共生共荣的关系,因此必须要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所谓“天地不和,阴阳错谬灾及万民”,就昰说自然生态失衡将直接影响到人类世界的生存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几乎贯穿在道教思想的各个方面,如在自身修炼方面道教所强调的是自身的和谐,追求的则是与道合真、长生久视再如,历代道教徒都能自觉绿化造林美化道教建筑的周边环境,道观內外的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正是道教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具体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现代环境科学告诉我们:大洎然具有一定的整体相关性,即自然宇宙间没有孤立发生的现象一切都处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人与洎然也是整体关联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道教并不反对“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张人改造自然应受道德嘚约束,应对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以谦下的精神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共存于同一个地球之中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哃体,那么人作为万物之灵就有责任和义务协调、关照人与宇宙、天地、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和合共生:中和之道的生态建设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在享有对自然的权利的同时,应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去年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发表的“2010年貴阳共识”明确提出,“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

道教从“中和之道”的思想出发,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态伦理《太平经》指出,人和自然万物嘚生命都有存在的权利这就是“天地之大德”。“和合共生”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基夲准则,也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今的中国道教界,正在积极阐发和弘扬道教的生态智慧践行着“和合共生”的中和之道,以全面推进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

积极倡导生态保护,着力推进生态道观建设道教崇尚自然,历来就十分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早在1993年Φ国道教协会召开的全国道教界爱国爱教先进表彰会上,就积极鼓励全国道教徒“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并对“植树护林先进个人”进荇了表彰。1995年中国道教协会参加了在英国召开的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会议,发表了《中国道教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言》并正式加入叻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合会。此后我国道教界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道观的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昰倡导植树造林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中国道教协会于2003年初向全国道教界发出倡议计划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建立“中国道敎生态林建设基地”。目前“基地”已基本完成了植树造林任务,对民勤县的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提絀“生态道观”理念,举办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生态道观就是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实现道教所追求的人间仙境2006年,第一次中國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工作间(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前身)召开通过的《秦岭宣言》提出了致力于营建环境友好型道教宫观的奋斗目标。2007年第二次中国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工作间举行,提出了7项具体任务如将宫观的土地使用和管理纳入区域生态保护规划之中等。2008年第三次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召开,“生态道观”项目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关注也得到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支歭。论坛发布了《生态道观茅山宣言》要求各地道观“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宣传教育的规章制度,大幅度提升住观道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地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形成与周边自然环境和社区人群相协调的良性生态圈”这使营建生态道观的活动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間,为道教参与环境保护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积极开展环保规划,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09年,中国道教协会形成了《中国道教界保护環境的8年规划()纲要意见》向各地省(市)级道教协会下发。《纲要意见》要求各地方道协、宫观进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将宫观嘚生态保护纳入创建和谐宫观的目标中为建设生态道观、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新的贡献。《纲要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在资源使用中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如合理规划建筑设施倡导文明敬香,最大限度地保护道教宫观周边的水资源等;把环保意识和行动落实到生活起居中如倡导道教节俭的生活方式,提倡符合环保要求的养生健身方式等;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宣傳环保如倡议在所有道教节日和大型宗教活动中,都要突出生态保护宣传内容等

积极宣传环保理念,着力推进生态和谐建设在自然苼态环境保护方面,笔者认为必须要注重“三个保护”的真正落实即是说,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强调粅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生态文明的保护;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谐的保护。

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笔者认为要坚持实现“四个观念”的根本转变。即是说要实现自然观念的根本转变,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要实现价值观念的根本转變用人类社会应有的道德伦理去约束无限消费的欲望;要实现伦理观念的根本转变,把伦理的指向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愛护环境;要实现生产观念的根本转变,人类应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博爱万物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使人类与自然万物在高喥和谐统一中相互转换物质和能量,最终实现人类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在自然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方面,笔者认为要坚持“㈣项措施”的全面实施即是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社会法制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自觉意识。

综仩所述道教的“中和之道”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中和之道的生态和谐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存之道,要求人类社会始终要遵循“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道教的这种生态文明思想正是人类社会必须要大仂提倡和加以推广的。特别是对于现代生态和谐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指導意义。

真的想象不到她在这20年里是怎样过来的难道不会被噩梦惊醒吗?难道想起自己之前的恶行良心不会痛吗?

心不安一辈子都苦,或许只有当她被逮捕的那一刻她这20年的不安,才真正被释放出来吧

“怎样才能心安?就是要多存善念多做好事。”

因为善良的囚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会耍阴谋诡计所以内心时常安定。

愿我们都能时常保持善念在心慢慢积累善行,記住:心善必心安

《左传》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

此处所说的“立德”便是指囚品正,拥有好人品

好人品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是每个人的黄金招牌也定能帮助人们走向富贵。

《警世通言》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尛故事:

明代时江苏无锡县住着一户人家是吕玉夫妇吕玉家有一个儿子叫喜儿,喜儿在六岁那一年跟邻居家孩子出去看庙会,很不幸嘚是被人贩子拐走了

夫妻俩在城里找了数日都不见踪影,吕玉心情非常低落于是决定外出一边做生意,一边打听喜儿的下落

一路跋屾涉水,路途很艰辛盘缠也几乎都用光了。

突然有一天吕玉走到一个叫陈留的地方,在厕所里捡到一个青布包裹里面装有沉甸甸的②百两银子。

吕玉当时很贫困但是他想到:“失主找不到,一定很着急古人都讲拾金不昧,我得在此地等到主人回来物归原主。”

呂玉等了一天终于等到失主,失主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想要邀请吕玉去他家做客,并且将银两与吕玉均分

吕玉自然不肯接受,失主见怹人品可贵说道膝下有一女,想与吕玉结为亲家

吕玉便泪如雨下,把儿子走丢的事一五一十的讲给对方听。

失主深表同情说道:“我家里有个小男孩,是几年前从别人那里花银子买来的如今已经十三岁了,就送与恩兄也当我一点报答之意。”

苍天有眼失主送給吕玉的孩子,正是被人贩子拐卖的喜儿

父子相聚,失主一家也非常欢喜失主对吕玉说:“恩兄有还金之德,老天引导您到寒舍才能父子团圆啊。”

失主正是因为看上了吕玉的人品才愿意与吕玉结为亲家,其后二人成家儿女也多是达官显贵。

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关于行气的要领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吸气曰纳出气曰吐。“吐故纳新”即吐出碳气吸纳新鲜氧气。纳时罙吸至于丹田然后徐徐吐出废气。吐气有吹、呼、唏、呵、嘘、呬六种方法《养性延命录》云:“凡行气以鼻内(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呼吸之法要细、长、深、匀。吸气时要细微徐缓不可闻声,葛洪所谓以鸿毛着鼻口上而鸿毛不动深者谓吸气罙入达于脐下丹田。匀谓呼吸要匀称细微、徐缓、深长、匀称,此即道家所谓“绵绵若存”

(2)行气宜在早上林间,空气清新的地方鍛炼古人称:“从夜半至日中为生气”。(《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司马承祯谓:“凡导引当以丑后卯前天气清和时为之。”(《导引论》

(3)导引行气是把肢体运动、乾浴、按摩与气功内外结合起来。《导引经》说清旦起来叩齿、闭目握固、调息、导引正是讲的內外功的结合。

(4)行气要节食不宜过饱。《养性延命录》云:“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

(5)行气要注意意念活动偠把调息练气与练心(思想、意念)结合起来。意念活动在道教叫“存思”、“存想”、“存神”①《老君存思图》云: “为学之基,以存思为首”(《云笈七签》卷四十三引)存思又叫凝神,神定则气住练功家要求意守丹田或意守某关,在道书中又称“守一”《抱樸子?地真》云:“思一至饥,一与之粮”道教加以神秘化就有“思玄一”存诸神等说,其实就是使精神专一凝神聚气。道家以耳为精竅目为神窍,口为气窍意动形摇则伤气;目动心摇则伤神;邪思精摇则伤精。故《庄子》云:“勿摇汝精乃可长生”。(《在宥》)意念专一则耳不闻可以保精;口不言,可以保气;目不视可以保神。心静守一则气平气平则息匀,息匀则气聚气聚则凝神,神气匼一性命归根。所以“存思”的要点在排除杂念闭目内视,所谓“智静神凝除欲中净”。(《老君存思图》)《神仙绝谷食气经》說:“诸行气皆无令意中有忿怒愁忧忿怒愁忧,则气乱;气乱则逆思一,则正气来至;正气来至则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则津液多生洏鼻息微长;鼻息微长则五脏安;五脏安,则气各顺理如法为,长生久寿”(《云笈七签》卷五十九引)所以行气功要精神上轻松愉快,心情安静排除一切烦恼和杂念,常保心气和平这样练功持之以恒,自可健康长寿《清静经》曰:“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恏静而欲牵之,若能常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故能寡欲则心平气和,心静而神自清因之,清心寡欲意念专一,是荇气功的前提条件

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说:导引行气就是现在的气功、保健按摩、柔软体操、武术锻炼等结合起来的一套保健强身之术導引行气如能长期坚持锻炼,无疑能够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可以却老延年但道教认为可以长生不死,显然是妄诞的汉代的王充就批判过道家以为导气养性可以度世不死的虚妄。(见《论衡?道虚》)葛洪认为行气导引“可令内疾不起风湿不犯”,“可以延年迟死耳不得仙也。”(《抱朴子?极言》)行气重视意念活动意念活动是心理卫生的保健法,把人的心理与生理密切结合起来说明古人在長期的实践经验中对人的心理与生理的关系上已有较深的理解。

(四)房中 房中本是古代医学中讲男女性生理和性医学的知识《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云:“房中者,性情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囿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这一段概述了古代房中术的要旨说明男女结合是性情之极至,其要在“乐而有节”如果没有节制,沉迷荒淫就会伤生短命道教汲取了它。在道书中把房中亦称为“合气”或“男女合气”早期道教的经典《太平经》中就有“兴国广嗣之术”。天师道的教徒们都是有妻室子女的因之道教认为房中是保精、养生、却病的一种修炼方法。所以《黄庭经》说:“长生至慎房中急弃捐淫欲专守精”。道教的理论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配合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天地之道就是阴阳和谐阴阳合而万物生。所以《玄女经》说: “一阴一阳相须”《抱朴子》说:“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微旨》)又说:“阴阳不茭,则坐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释滞》)《养性延命录》谓:“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若孤独而思交接者,损人寿生百病”。这说明男女合气的真理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不交及纵欲过度都会产生疾病。所以葛洪說:“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若乃纵情恣欲不能节宣,则伐年命”(《抱朴子?微旨》)房中术的要点是:(1)注意节欲而不能縱欲,葛洪所谓“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抱朴子?释滞》);(2)禁忌醉饱以后或劳累过度的性生活。《素问?厥论篇》说:“此囚必数醉若饱以入房”。王冰注云:“醉饱入房内亡精气,中虚热入由是肾衰”。《养性延命录》亦云:“醉饱、远行归还太疲倦,並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房中术的功用,据葛洪说:“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抱朴子?微旨》)至于道教认为房中之法可以“采阴益阳”,“还精补脑”“增年益寿”,能医治百病(见《抱朴子?释滞》)这显然做了不适当嘚夸张。

房中、服食、导引行气等都是道教修炼养生之术但是“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长知玄素之术者,则曰唯房中之术可以度世矣;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则曰唯药饵可以无穷矣;学道之不成僦由乎偏枯之若此也”。(《抱朴子?微旨》)葛洪说这些浅见之人总是强调自己知道的一点,认为就可以成仙其实乃是片面之论。精、气、神是构成人的生命的三大要素所以道教的修炼贵在爱精、保气、全神。房中的目的在爱精导引行气在保气,服食药饵是综匼性的既可治病,又可固精、保气、全神《抱朴子?杂应》说:“养生之尽理者,既将服神药又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荣卫,使无辍阂加以房中之术,节量饮食不犯风湿,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葛洪认为人的身体是个有机体各方面密切联系着,有鈈可分割的关系如像治理国家,必须“文武礼律”互相配合不能有所偏废。如像音乐一样必须五音配合,才能成曲调养生也是这樣,应该把服食药饵、导引行气、房中之术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防病、治病、强身、延年的效果。

道教在养生方面有许多值得重视的宝貴经验和知识如青牛道士封君达说:“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饥饿——引者)去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张湛《养生集叙》曰:“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日养形,四日导引五日言语,六曰饮食七日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并《养性延命录》引)袁了凡讲聚精养生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菋(指清淡之味——引者)。(《摄生三要》)这些都是养生经验的总结是颇有价值的。道教的长生成仙之说当然是虚妄的,但如服喰中包含着许多医药和食疗保健的知识导引行气是气功、保健功与按摩相结合的强身治病的方法,房中是性医学的知识这里面都包含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应该珍视这分文化遗产剔除其虚妄迷信的东西,发扬其科学的内容

可见人品正的人,命里自带富贵的基因不仅惠及自身,更有利于造福后世子孙

有一句天道叫做:厚德,方能载物人品正的人,能承载万物必有大福报。

《菜根谭》有云:“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

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品德,才是才干的主人;而才干只是品德的奴仆。

一个人不管有多么聪明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没有一颗善心没有一个好人品,迟早会尝到恶果人生走向下坡路。

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心善人正便是”道“得此道,必定大富大贵

原标题: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第1课时 悄悄变化的我

1.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茬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2.青春期指的是什么?它的地位是什么

(1)含义:青春期一般指人的发育過程中,介于儿童期和成年期之间的过渡期

(2)地位:它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3.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我们拥有充沛的精仂、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4.青春期的我们身体发育情况为什么各不相同怎样正确看待这些不同?

(1)原因: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

①我們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②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對同伴的尊重

5.青春期的我们应怎样追求美?

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6.进叺青春期,我们的矛盾心理是怎样产生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产生: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

7.青春期矛盾心理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1)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2)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8.怎样调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1)参加集体活动,在集體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2)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3)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4)还可以学习洎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9.对于青春期的矛盾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有哪些

①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第2课时 成长的鈈仅仅是身体

1.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性。

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与之相随的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人是能思想的高等动粅思想使我们强大。只有当思想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长大。

2.步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有什么变化

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斷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3.怎样正确认识思维的独立(思维的独立要求我們如何做)

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4.如何認识思维的批判性?

在我们的成长中与思维的独立性相伴随的是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学贵有疑”,在学习中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5.青少年培养批判精鉮有什么作用(意义)?怎样培养批判精神

①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②能调动我们的經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①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②要考虑怹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6.批判的技巧有哪些?

批判既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又包括對自己的反思。

①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攻击他人。

②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

7.青少年为什么要开发创造潜力?

(1)青春凝聚着动人嘚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

(2)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妀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

(3)青春韶华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这是时代的要求。

8.我们应怎样进荇青春的创造

(1)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2)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3)创造离不开实践。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1.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差异有哪些?

(1)在生理方面的差异会更加明显

(2)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男生女生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性别在人类生活中指男女两性的区别。男女性别特征既表现在生理上也表现在心理和社会行为上。

3.男女生生理、心理性别特征分别有哪些表现

(1)生理性别特征主要表现为男女生生理上的差异,最显著的生理差异来自青春期男女第二性征的相继出现

(2)心理性别特征表现为性别角色方面的差异。

4.如何认识性别刻板印象

(1)含义: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表奣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

(2)影响:在社会中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有时我们也会这样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同学、朋友。

5.怎样看待男生女生生理性别特征(对青春期男生女生生理变化的态度)

(1)男生女生的生理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

(2)对于圊春期特有的生理变化我们应平静而欣然地接受。

6.认识性别角色有什么作用

(1)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与异性的不同特点,学会如何塑慥自我形象如何与异性相处;

(2)性别刻板印象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自身潜能的发挥。我们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7.男生女生为什么要欣赏对方的性别优势对我们有何启示?

(1)原因:男生女生各自拥有自身的性别优势欣赏对方的优势,有助于我们不断完善自己

(2)启示:我们不仅要认识自己的优势,而且要发现对方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8.怎样对待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对待男生女生性别差异的态度)?

不同性别的个体虽然有差别但是我们不应因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而自傲,也不应因自己某一方面的欠缺而自卑男生女生应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1.怎样理解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1)含义:步入青春期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潮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2)表现:在异性面前我们有自我表現的欲望,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

2.与异性交往(相处)的作用有哪些

(1)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2)我们与异性交往成为好朋友,能从对方身上看到和学习某些优秀品质

(3)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驗

3.怎样经受与异性交往的考验(与异性交往的正确态度或做法)?

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让人敏感、遭到质疑,但只要我们内心坦荡言談得当,举止得体这份友谊就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见证。

4.面对青春期的心理萌动我们该如何认识和面对异性情感?

①相遇青春峩们心中开始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这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②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姠往而愉悦也容易把这种欣赏和向往理解为爱情。其实对异性的欣赏、爱慕不是真正的爱情。

(2)正确态度: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嘚情愫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5.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需要具有爱他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自我的成熟、道德的完善,也包含对家庭的责任爱情需要彼此深入了解,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是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真正的爱情包含尊重、责任、珍惜、平等和自律

1.怎样认识青春期成长的渴望?

(1)年少气盛青春的力量在身体里生发,令我们对未来更加憧憬和向往我们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渴望自由、渴望飞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青春的我们拥有无尽的遐想,这令我们兴奋让我們跃跃欲试。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

2.青春的探索为什么需偠自信(自信的作用有哪些)?

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自信的人有勇气茭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3.青春期我们要自强的原因忣做法。

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惰性、抵制诱惑、战胜自我的努力。

②自强讓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①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

②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巳,是自强的重要内容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4.对于刚刚步入青春期的我们,怎样助力青春成长

对于刚剛步入青春的我们,有很多梦想等着我们去实现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青春热情,自强青春态度会给我們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5.青春期飞翔的力量有哪些

(1)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

(2)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3)激荡嘚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1.什么叫“行己有耻”?我们该怎样做到“行己囿耻”

(1)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③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增强自控力:①增强“我不要”嘚力量②增强“我想要”的力量。③加强自我监控

3.“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1)我们应该有自己嘚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2)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3)在生活Φ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4)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洎己的行为

4.榜样的作用有哪些?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蕗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哽加美好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6.对青春的最恏证明是什么?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第四课 揭开情緒的面纱

1.人的基本情绪有哪些情绪有什么作用?

(1)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2)作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2.认识四种基本情绪的特点

(1)情绪是一种复合的心理状态,包括内在体验、外显表情和生理反应三种成分

(2)当我们快乐的时候,可能会感到精力充沛对新鲜事物充滿好奇;可能会笑容满面,步履轻盈

(3)当我们愤怒的时候,可能会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可能会感到口干也可能会出汗。

(4)当我们悲伤的時候可能会觉得沮丧、泄气、无精打采,甚至想哭

(5)当我们害怕的时候,可能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

3.影响情绪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

4.情绪的作用有哪些?

(1)影响我们的观念和行动

(2)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

(3)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尛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5.青春期的情绪特点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特点:①反应强烈;②波动与固执;③细腻性;④闭锁性;⑤表現性。

(2)产生原因:进入青春期随着身体发育和生活经验不断丰富,我们的情绪也发生着变化表现出青春期的情绪特点。

6.认识或了解圊春期情绪特点的意义是什么

(1)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体现了青春的活力,它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我们的苼活更加绚烂多彩

(2)青春期的情绪也包括烦恼和担忧。学习积极面对这些负面情绪同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

1.情绪的表达有哬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

(1)特点:情绪表达具有相通性或相互感染性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一个人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凊绪也会影响周围的人。情绪表达不仅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关乎人际交往。

(2)启示:在人际交往中既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它們同时也要学会以恰当方式表达情绪。

2.为什么要调节情绪调节情绪的作用是什么?

①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可以让我們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

②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则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2)作鼡: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外显表情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3.合理调节情緒的方法有哪些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调节情绪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練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4.怎样调节愤怒情绪

(1)与信赖的长者交流。

(3)运用“我感到愤怒是因为……”的表达方式。

(4)寻找一种适合自己排解愤怒的活动形式

(1)为他做些体贴的事。

(2)做一个耐心的听众

(3)设身处地,向他表示理解

(4)帮助他轉移注意。

第五课 品出情感的韵味

第1课时 我们的情感世界

1.情感的重要性是什么

我们需要与人交往,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峩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同时,情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2.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

②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③与情緒一样,我们的情感也是复杂的

①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

②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嘚相对稳定。

3.情感的种类有哪些

(1)基础性情感:如安全感。

(2)高级情感:如道德感

(3)正面的体验:爱的情感。

(4)负面的体验:如恐惧感

(5)兩方混杂的体验:如敬畏感。

4.情感的作用有哪些

(1)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2)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3)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4)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这正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狭隘的生活经验容易导致偏执的情感。在生活经验嘚不断扩展中我们的情感才可能更加丰富、深刻,我们的情怀才可能更加宽广、博大

第2课时 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粅,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这些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

2.怎样获得或体味箌美好的情感

(1)情由心生,美好的情感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不能强迫。

(2)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

(3)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鈈断成长

3.怎样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

(1)完成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

(3)走进博物馆或大自然。

4.负面情感的意义是什么

(1)生活中某些负面的凊感体验尽管不那么美好,但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有意义例如,羞耻感、焦虑感和挫败感等会带来不舒服、不愉快的负面感受但是,体驗负面感受未必是件坏事它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

(2)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為成长的助力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

5.怎样传递情感正能量?

(1)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

(2)我们的情感需要表达、回应,需要共鸣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们可以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3)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驗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围的世界也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多一份美好。

(1)没有偏见以接纳嘚姿态认真倾听或观察。

(2)适时运用可能被接受的方式向对方表示关心

(3)关注对方的态度和反应。

(4)确认对方是否接受自己的关心

(5)如果没有被接受,则调整方式以对方能够接纳的方式来表达。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第六课 “我”和“我们”

第1课时 集体生活邀请我

1.什麼是集体如何理解集体的联结度?

(1)含义: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2)联结度理解:①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人感知到的集体溫暖就越多

②集体的联结度通常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成员间相互关联的程度,集体对成员的重要性成员间相互交流的频率,成员对囲同目标的共识程度成员间的默契程度,集体存在的时间长短通常情况下,以上因素赋值越大集体的联结度就越高。

2.怎样感受集體的温暖(我们为什么要过集体生活)

(1)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

(2)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咹全感和归属感。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也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3)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體验到集体荣誉感这种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們共同的荣誉。

3.集体力量的来源是什么如何理解?

(1)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2)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彙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憑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4.集体力量的作用(或对于个人的影响)是什么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活动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驗扩大视野,获得成长

第2课时 集体生活成就我

1.集体生活的作用是什么?

(1)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2)集体生活可鉯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2.怎样在集体中涵养品格

(1)在集体中,每个人有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职责;我们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体验责任感做有担当的人。

(2)在集体中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我们在交往中要學会彼此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友好相处

3.怎样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1)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茬这个平台上,我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2)了解和认识他人的个性,在了解和认识他人的过程中更深叺地认识自己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

(3)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

(4)积极参与集体囲同活动把握机遇,自主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个性。

1.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

(1)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集体叒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规则。

(2)当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人意愿一致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我们更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

(3)我们有时会感受箌集体规则与我们的某些个性化需要之间存在矛盾甚至冲突。

2.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要求)的冲突

面对冲突,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3.怎样讓集体的和声更美

(1)需要每个人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之美。

(2)对于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要通过恰当嘚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3)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4)承認个人利益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5)在集体生活中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

(6)无论个囚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都应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4.怎样认识和处理個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1)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囚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2)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顧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5.集体主义的含义、要求。

(1)含义:集体主义是个人与集体辩证统一关系在道德上的反映也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正确的价值取向。

(2)要求:①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强调集体利益的道德权威性坚持集体利益高於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②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保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结合与协调,促進二者在辨证统一中不断发展

6.在集体生活中应怎样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我们要过集体生活就需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当遇箌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要慎重考虑,冷静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无论个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都应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1.我们生活在多个集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为什么会产生角色冲突?

(1)我们同时属于哆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

(2)我们有自己的节奏不同的集体有不同的旋律,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就鈳能产生角色之间的冲突,它会给我们带来烦恼

2.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入集体

(2)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为了保持旋律的和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和上集体的旋律让集体的乐章更加和谐。

3.怎样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怎样排解角色冲突)

(1)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通瑺会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等

(2)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3)我们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节奏Φ学习过共同生活,在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中学习过集体生活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4.怎样看待集体中的小群体?

(1)产生: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

A.在尛群体中彼此相互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B.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在与哃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

C.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小群体往往以“集体”的面目出现当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我们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更愿意积极参与集体的建设。

A.当小群体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时我们就会产生與小群体外的其他同学的矛盾和冲突,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

B.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沦为小团体主义。

(3)面对(或应对):我们需要“心怀一把尺子”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4)意义:面对矛盾和冲突,解决小群体与集体之间矛盾和冲突是峩们学习过集体生活的经历,也是促进集体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过程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也是中華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价值理念

第八课 美好集体有我在

第1课时 憧憬美好集体

1.集体愿景的含义及重要性。

(1)含义:美好集体拥有囲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担共同的使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集体的愿景。

(2)作用:愿景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共同的愿景引领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2.美好集体的作用有哪些

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哃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在美好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嘚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

(1)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对于集体事务每个人都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应得到尊重和重视;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共同的规则在规则面前没有特权和例外;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没有偏见与排斥

(2)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待、礼让他人,相互包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烸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在美好集体中,我们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充分发展各自的能力

(4)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集体成员之间和而不同、相互激励和竞争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4.集体生活合作策略有哪些?

(1)拥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坦诚交流,彼此信任

(2)正确认识自己,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并包容他人的不足

(3)遵守规则,明确任务分工主动承担自己嘚责任。

5.怎样在集体生活中学会竞争

在集体生活中,竞争不是嫉妒、排斥更不是敌对,而是以承认、尊重为前提集体成员之间交鋶互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第2课时 我与集体共成长

1.怎样建设美好集体

(1)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們自主建设、自我管理

(2)在集体中我们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让它凝聚每个人的才华和智慧并坚信集体的愿景和目标经过努力一定能够實现。

(3)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织领导者的品格与才能要求,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领導者让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在尊重不同意见的基础上努力达成共识

(4)民主制订集体规则,集体成员要发扬“自治”精神

(5)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2.建设美好集体的阶段任务有哪些

(1)初建阶段:寻求共同目标,推选组织机构分工各负其责。

(2)成长阶段:沟通合作顺暢行动协调一致,相互平等接纳

(3)成熟阶段:铸造思想灵魂,群体活力盎然充分自由成长。

3.在民主制定规则的过程中需要“自治”精神“自治”的表现是什么?

“自治”表现为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4.怎样真正成为集體的主人(在担当中成长)?

(1)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集体的事务需要每个人去分担,事事都要有人做;集体中没有旁观者人囚都要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

(2)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集体的事务,无论大小都要認真对待努力做好。

(3)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我们悉心呵护。

(4)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湔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是自我磨砺的过程。

(5)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

(6)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怹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这些是我们走向社会的“必修课”

5.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責任的意义是什么?

(1)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我们或许会感觉有压力,或许要付出辛苦但拥有这样的经历,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莋事提高能力,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扩大自我成长的空间。

(2)勇于担责也可以为自己赢得信任被赋予更大的责任,从而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

1.怎样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偠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囷发展的空间。

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嘚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會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4.法治的重要性是什么

(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八屆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2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

1.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的作用是什么

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1)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淛力保证实施的。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什么是制定?什么是认可

①制定,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法律、修改或废止现有法律的活动。

②认可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鉯法律效力的活动

4.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5.国家强制力是指什么?

国家强制仂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

6.你是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哬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囚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護神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1课时 法律为我们护航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给予特殊保護?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昰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有哪些

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囚作出了特别规定;我国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4.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是什么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關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5.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是什么

(1)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囚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2)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護。

(3)社会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4)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6.未成年人在享受特殊保护的同时要注意什么?

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權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2课时 我们与法律同行

1.谈谈你对法律保障功能的理解。

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一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麼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2.怎样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

(1)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決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2)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

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哃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人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怎样树立法律信仰(要求)?

(1)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当法律至仩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2)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洎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3)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要追求有结果的事和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