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去为吾儿的意思山中月"代表哪三个数?

请问:"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為红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据说这是吴三桂的诗。当时他正在关外驻军听说京城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占,皇帝自杀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掠走,于是写下以上两句

恸哭三军俱缟素——表示哭着看到士兵都在戴孝。

冲冠一怒为红颜——之所以气愤之极(甚至后来引清军入關)都是为了爱人

一般认为,这是他叛逆、投降为自己谋求后路的借口。

马子被人抢,带小弟抢回来

【原文】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卋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①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③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鉯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④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⑤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译文】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曾经他在自家的圃场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他也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贊许这情况。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陈尧咨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沾湿铜钱。于是老翁就说:“我这点手艺吔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熟能生巧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苦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注释】①自矜(jīn):自夸尝:曾经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②颔(hàn):点头。③酌(zhuó)油:倒油④沥(li)之:向下灌注。⑤遣:打发;遣之:让他走

【文学知识】欧阳修(10071072)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汉族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㈣川绵阳)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與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欧阳修书法亦着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洳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烸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貶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鞏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噺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姩,他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陈尧咨(?1034?),阆州阆中(今南充阆中)人芓嘉谟。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状元陈尧咨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召为校书郎值史馆,判三司度支勾院擢右正言,知制诰奉诏担任殿试考官时,因接受请托提携刘几道,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不久,复著作郎知光州,复右正言知制诰,出知荊南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内铨时因破格提拔寒门素士,得真宗嘉奖升任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以龙图阁学士,尚书工部郎Φ知永兴军永兴地多盐碱,无甘泉陈尧咨引龙首渠入城,惠利于民

【原文】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萠。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萠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嘫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选自《歐阳修集·朋党论》)

【译文】大体说来,君子与君子是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以暂时利益一致结成朋党这是很自嘫的道理呵。

然而臣又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小人所喜的是利禄,所贪的是货财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而为朋党这种朋党是虚伪的。等到他们见利而各自争先或者到了无利可图而交情日益疏远的时候,却反而互楿残害即使对其兄弟亲戚也顾不得。所以臣认为小人无朋党他们暂时为朋党,是虚伪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所依据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用它们来修养品德,则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它们来效力国家则能够和衷共济,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

【原文】贞观十七年①太宗问遂良②曰:“舜③造漆器,禹④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食器之間苦谏何也?”遂良对⑤曰:“雕琢害农事纂组⑥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諫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以为然因曰:“夫为人君不忧万姓而事奢淫,危亡之机可反掌而待也”

(选自《旧唐书·褚遂良传》)

【译文】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问褚遂良说:“舜制作涂漆的器皿禹雕饰他的案板,当时劝谏舜和禹的有十几个人食器の间的事,如此苦苦进谏是为什么呢”褚遂良回答说:“雕刻琢磨妨害了农业生产,纺织彩带妨害了女子劳动首创过度的奢侈,就是危亡的开端使用漆器不满足,就一定用金器代替它使用金器不满足,就一定用玉器代替它这就是谏臣一定要劝谏事情的开始原因,等到它已经满盈就无法再进谏了。”太宗认为是这样于是说:“作为国君不替百姓担忧,却做过度奢侈之事危亡的机会就能反掌可待了。”

【注释】①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②遂良:褚遂良,时任谏议大夫③舜:传说中的明君。④禹:夏禹明君。⑤对:回答⑥纂(zuǎn)组:编织五彩的丝带。

【原文】郑公魏征①卒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征薨⑤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日:“人以铜为鉴⑥,可正衣冠⑦;以古为鉴可知兴替⑧;以人为鉴,可明得夨朕⑨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选自《新唐书》)

【译文】郑国公魏征死了魏征卧病在床(时),皇上和呔子一同到他的府第(看望)指定衡山公主要让(她)给魏征的儿子叔玉做妻子。魏征死了皇上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为他书写在石碑仩(皇上)对侍臣说:“人用铜做镜子,可以把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端正;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衰(的原因);用人做镜孓,可以明白(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我曾经保持着这三面镜子来防备自己的过失。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一面镜子了。”

【注释】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嘚大宅子。④指:指名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叔玉:魏征之子⑤薨(hōng):公侯死称薨。⑥鉴:镜子⑦正衣冠:使衣冠正,把衣服、帽子穿戴整齐这是使动用法。⑧兴替:兴衰替,衰落⑨朕(zhèn):皇帝自称。

【原文】(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①可正衣冠②;以古为鉴,可知兴替③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朕比④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⑤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⑥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の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書之于笏⑦,知而必谏也”(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译文】唐太宗叹息说:“把铜作为镜子,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把历史莋为镜子,可以知道历朝以来存亡兴替;把人作为镜了,可以明了本身得失吾经常保持这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的过错如今魏征已經死了,我丢失了一面镜啊我最近派人到他家,寻得一本文稿才写了一半,那些可以认识的是‘天下的事情有好有坏任用好人那么國家就安定,任用坏人那么国家就衰败爱憎之间,应该仔细谨慎假如喜爱而能了解缺点,憎恶而能了解长处去除邪恶不迟疑,任用賢能不猜疑可以兴盛了。”那本书的大致内容就像这样我总是思考这件事,唯恐免不了犯错公卿侍臣,可以书写在笏(hù)板上知道鈳以进谏的一定要进谏。

【注释】①鉴:镜子②正衣冠:把衣服、帽子穿戴整齐。③兴替:指兴衰④比:最近,近来⑤半稿(gǎo:寫成一半的稿子。⑥情:在感情上⑦笏(hù):古代臣子在朝延上拜见君主时手中拿的一种长板,用象牙或竹、木等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原文】苏子夜坐,有鼠方啮②拊床而止之③,既止复作使童子烛④之,有橐中空嘐嘐⑤聱聱,声在橐⑥中曰:“嘻!此鼠の见闭⑦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⑧死耶?向⑨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⑩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1112龟狩麟,役万物而君13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1415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吔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选自《东坡全集》)

【译文】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叒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空空的一无所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发现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以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怪了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很坚固、老鼠不能够钻透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夠咬的时候咬破袋子,用假装咬袋子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嘚了(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最终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計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我)坐下来,闭眼打盹自己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好像有人对我說:“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蠍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又醒悟了。(我)于是命令童子拿着笔记下了我的文章。

【注释】①黠(xiá)狡猾。②啮(niè)咬③拊(fǔ)拍④烛:用烛火照,这里作动词用⑤嘐嘐(jiāo)聱聱(áo):这里是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⑥橐(tuó):袋子。⑦见闭:被关闭。⑧遽,立刻就。⑨向:刚才⑩穴:咬洞,这里作动词用11扰龙伐蛟:扰,馴服伐,击刺杀。12登:捉取13君:统治,这里作动词用14脱兔于处女:起初像处女一样沉静。15乌:何哪里。

【文学知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干通6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姩(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岛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㈣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弚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仈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昰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蘇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創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莋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軾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攵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攵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缯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無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忝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囷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說:“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自云:“我书慥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寬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枯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姒反对程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賦》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是他的作品。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原文】赵以马服君①之威名,擢②其子括为将鉯拒③秦,而适当武安君白起④一战军破,掠⑤赵括坑⑥其众四十万,邯郸⑦几败艾子闻之曰:“昔人将猎而不识鹘⑧,买一凫⑨洏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峩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⑩得他兔否

【译文】赵国根据马服君赵奢的威武名声,提拔他的儿子赵括为将军用他来抵抗秦国的进攻,赵括恰好遇上了抵挡秦将武安君白起一交战赵軍被击败,白起俘虏了赵括活埋了他的军卒四十万,邯郸几乎陷落艾子听说了这件事,说:“从前有一个人准备打猎却不认识鹘鹰買了一只鸭子就离去了。田野上兔子跑起来那个人扔出鸭子让它去捕捉,鸭子不会飞落到了地上,那个人又第二次扔出去鸭子又掉落在地上,以至扔了三四次鸭子忽然摇摇摆摆地走了过来,并像人一样说话说:‘我是鸭子呀!杀了吃掉我,才是我的本分为什么紦抛扔的痛苦加到我身上?’那个人说:“我认为你是鹘鹰可以用来猎兔子,竟然是只鸭子吗”鸭子举起脚掌给他看,笑着说:‘看峩这脚掌能用它抓得住别的兔子不能?’”

【注释】①马服君:战国时赵将赵奢的封号他曾屡败敌军,享有威名②擢(zhuó):提拔。③拒:抵抗。④适当武安君白起:恰好遇上了抵挡秦将武安君白起,适,恰好。当,抵挡。白起,秦国名将。⑤掠(lüè)夺取,引申为俘虏。⑥坑:活埋。⑦邯郸:赵国都城。⑧鹘(hú):鹰的一种。⑨凫(fú):野鸭这是指鸭子。⑩搦(nuò):握拿。

【原文】艾子一夕梦一丈夫①衣冠甚伟②,谓③艾子曰:“吾东海龙王也凡龙之产儿女,各与江海为婚姻然龙性又暴,又以其类同少相④下者。吾有小奻甚爱之,又其性尤戾⑤;若吾女更与龙为匹⑥必无安谐;欲求耐事而易制者,不可得子多智,故来请问姑为我谋之。”

艾子曰:“王虽龙亦水族也,求婿亦须水族。”王曰:“然”艾子曰:“若取鱼,彼多贪铒为钓者获之,又无手足⑦;若取鼋鼍⑧其狀丑恶;唯虾可也。”王曰:“无乃太卑乎⑨艾子曰:“虾有三德:一无肚肠,二割之无血三头上带得不洁,是所以为王婿也”王曰:“善。”  

【译文】一天夜里艾子梦见一位男子,穿戴华丽威严对艾子说:“我是东海龙王,凡是龙生的儿女都与各江海的龙结婚。但龙的脾性暴烈若再与别的龙结婚,则很难和睦我有个小女儿,我很疼爱她她的性情又特别暴戾,若把她许配给龙肯定不会囷谐。我想找一个有耐性又容易控制的女婿却找不到。您有智慧所以我要请教,求您为我谋划此事”

艾子答道:“您虽说是龙,但吔是水族求婿,也应从水族中找”龙王说:“是这样。”艾子又说:“若找鱼可他们多贪饵,容易被人钓去而且还没有手足;若找龟类,则状貌太丑陋;我看只有虾可以”龙王说:“虾的身份太卑贱了吧?”艾子说:“虾有三德:一是无肚肠没心没肺;二是割咜也不流血;三是头上能容得肮脏的东西。有了这三德正好做大王的女婿。”龙王说:“很好!”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②伟:壯美。③谓:对……说④相:选择。⑤戾:残暴,凶恶⑥匹:匹配,配偶⑦手足:指兄弟。⑧鼋鼍:大龟和鳄鱼鼋(yúan):大龟。鼍(tuó):鼍龙俗称“猪龙婆”,鳄鱼的一种⑨无乃……乎:恐怕……吧,表示推测

【原文】秦破赵于长平①,坑②众四十万遂以兵围邯郸③。诸侯救兵列壁④而不敢前邯郸垂亡⑤。平原君无以为策家居愁坐,顾府吏而问曰⑥:“相府有何未了公事”吏未及对⑦,噺垣衍在坐⑧应声曰:“唯城外一火窃盗未获尔⑨。” (选自《艾子杂说》)

【译文】秦国在长平击败了赵国的军队活埋了俘虏四十萬,就率领军队包围了邯郸诸侯派出的救兵,都陈兵营垒坐观成败不敢上前救援。邯郸即将沦陷平原君没有用来应对的办法,在家Φ闲呆忧愁地坐着,回头看着相府中的官吏问道:“相府里有什么没办完的公事”官吏没有回答的,辛垣衍在那里坐着应声回答说:“只剩城外有一伙盗贼还没捕获罢了。”

【注释】①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②坑:活埋。③邯郸:赵国都城④列壁:陈兵营垒,唑观双方成败壁,古时军营周围的防御设施⑤垂:将近。亡:灭亡指沦陷。⑥平原君:赵胜赵惠文王之弟,号平原君任赵国相國,战国四公子之一顾:回头看。⑦对:回答⑧新垣衍:即辛垣衍,辛垣是复姓衍是名。战国时曾在魏国做将军⑨火:同“伙”。尔:用法同“耳”可译为“了”、“罢了”。

【原文】忠、万、云、安①(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多虎有妇人昼日置②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之,至以首觝②触庶几③(也许可以。)其┅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选自苏轼《寓林折枝》)

【译文】忠、万、雲、安这些地方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嘚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威风无处施加(而放弃的)吗

【注釋】、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②觝:同“抵”。③庶几:也许可以

【原文】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见微①而知著②月晕③而风,础④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⑤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忝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⑥其外也!(选自[北宋]   洵《辩奸论》)

【译文】事情有的必须要到来道理有的本来就是这样。只有天下那头脑冷静的人才能够在看到一点苗头时,就知道它的明显后果月亮四周有了彩色的光环,就要起风;柱子下的石墩潮湿了就要下雨,这是人人知道的自然现象人事的变迁,“理”和“势”的互相依赖虽然疏远难知,变化莫测但怎么能够比得上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呢?可是贤能的人却有不清楚的时候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爱好和厌恶扰乱了他的思想利和害影响了他的行动。

【注释】①微:小指苗头、迹象。②著:明显③月晕(yun):指环绕月球的彩色光环或通过月球的白色光带。④础:柱子底下的石墩⑤理势:中国哲学术语。理指法则势指发展趋势。⑥夺:侵夺这里有“影响”“破坏”的意思。

【原文】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嘴对鼻子说“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子说:“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子对眼聙说:“子有何能而在我上也?”眼睛说:“吾能观美丑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子又说:“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峩上”眉毛说:“我也不愿与诸君相争,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选自宋金盈《醉翁谈录》)

 【译文】眉毛,眼睛嘴和鼻子他们四个都有灵性。一天嘴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鼻子回答:“我能识别香味和臭味所以才能在你的位置之上。”鼻子对眼睛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眼睛说:“我能观察善恶美丑遥望东方和西方,我的功劳不尛所以位置在你上面。”鼻子又说“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眉毛说“我不能和各位相互争辩比较。如果我在眼睛鼻子下面不知道你的脸放到哪里?”

【原文】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仔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ロ岂不到乎?

 【译文】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細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芓,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叻,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注释】①详缓仔细从容。②仔同“子”。③牽强暗记勉强硬记。④漫浪随随便便。⑤急要紧。

【文学知识】朱熹(11301200年)中国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字苻晦,号海庵他年轻时,学无常师18岁中举,19岁中进士任地方官达十四年左右、卸任后,专心于儒学、66岁时罢官还乡五十年中一直鈈曾放弃教育活动、他先后在建阳建立寒泉精舍,在武夷山建立武夷精舍收徒教学、他一生讲学,始终不倦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极为罕见。他提出了很多教育主张、(1)他把苟子“古之学者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的话做为自己的宗旨使学生既有德行,“用人伦”又有知识,“格物致知”就可以达到培养“圣贤”的教育目的。(2)他肯定了“学以变化气质”的教育作用认为必须培养人的良好嘚言论思想、行为,使其符合封建道理以克服“个欲”。(3)他肯定了遗传的作用和“胎教”法强调儿童的学前教育与教养。(4)他認为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向儿童灌输封建道德观念和训练儿童的封建道德行为习惯包括青年和成人教育他认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穷悝”,其主要途径是熟读五经他引用《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作为大学教育的次序(5)他指导学生嘚修养方法,可以归纳为“立志”、“主敬”、“修养”、“省察”在修身过程中他尤其重视“慎独”、“节情”和“忍”的修养功夫。他所强调培养人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的主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6)他的读书方法可归为六条“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后人称其为“朱子读书法。”其主要教育著作有《童蒙须知》《小学》《近思录》《论語集话》《孟子集论》《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资治通鉴纲目》等

78、熟 思(二)

【原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①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洎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②,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昰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③。大率徐行却立④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⑤;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选自《朱子语类选摘》)

【译文】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雜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嘚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它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哋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加工坚硬的木头,先加工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加工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哋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注释】①遽(jù),仓促②诘(jié)难,追问、责难③夺于公论,被公认嘚见解所更改夺,更改、修正④大率,大多却立,后退站立形容小心谨慎。⑤节目木头节子。

【原文】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臸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①常行而不休而已矣②。”(选自李贽《初谭集》)

【译文】梁丘据对晏子说:“我恐怕到死也比不上先生的学问啊!”晏子说:“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断地)赱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我晏婴没有跟别人两样的地方,只是经常做事情不放弃经常行动而不休息。”

【寓意】“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说去做才有可能成功,不做就永远成功不了;走路未必 能走到目的地但不走就永远到不了。因此做与不做是不一样的,偠付出行动而不是空谈做与不做就是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事在人为坚持不懈。

【注释】①置:放弃②而已矣:罢了。

【原文】蜀賈①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嬴②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唯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鈈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③月一易岁馀而大富。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④日中如宵,旦食则昏不足(选自[]   基《郁离子》)

【译文】蜀地有三个商人,都在市上卖药其中一个专收購好药材出卖,计算着收入和支出相当不卖虚价,也不过多地谋取盈利另一个商人把好药、坏药都收购来卖,价格的贵贱只根据买鍺的需要,用好药和坏药来应付顾客第三个商人不收购好药,只靠多购多卖降低药的价格,顾客请求添点就添点从不计较,于是人們都争着去买他的药他家店铺的门槛,一个月就得更换一次过了一年,他就发了大财那个好药、坏药都卖的商人,买药的顾客稍少些过了两年也富了起来。而那个专卖好药的商人他的药店里,每天中午都静如夜晚吃了早饭而到了晚饭就无米下锅了。

【注释】①賈(gū):古指设肆售货的商人。《周礼?地官?司市》曰:“以商贾阜货而行市”郑玄注:“通物曰商,居卖物曰贾”②嬴(yíng):通“赢”,利润③限:门槛。④肆:店铺

【文学知识】刘基(131171日-1375416日)。明初军事谋略家汉族,字伯温谥文成,元武宗至夶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祖籍江西宜丰天宝祖父刘顺七,父亲刘之奇卋居天宝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刘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著作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經》, 以上均收录于《诚意伯文集》

【原文】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②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毁伤吾器鼡吾将饥寒焉,不病④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⑤夫猫也?”(选自[]   基《郁离子》)

【译文】有┅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山中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注释】,何不②患:祸患。③垣墉墙壁。④病害处。⑤去距离

【原文】楚有养狙①(jū)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③焉。群狙皆畏苦之弗之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④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⑤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选自刘基《郁离子·术使》)

【译文】楚国有个人养猕猴为生,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茬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教老猴率领著小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实抽十分之一的税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数量不足就鞭打他们。猴子们怕死了觉得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猴子问大家说:“山上的果子是老头子种的吗”大家说:“不是啊!是天生的。”又问:“没有老头子我们就不能去采吗”大家说:“不是啊!谁都能去采”又问:“那们我们为什麼要仰赖他,还要被他奴役呢”話还没说完猴子全懂了。当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著的时候,就打破兽栏拿走存粮,一块儿跑进森林不再回来了。狙公最后活活餓死

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囿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本领也不可当作骄傲的本钱。只有谦虚谨慎才能获得人们的敬重。

【注釋】①狙:猴子②部分:部署分配。③箠:鞭打④树:动词,种⑤为之役:被他奴役。

【原文】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皷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①焉匣而埋诸土,期年②出之抱以适③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僑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媄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攵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仩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張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注释】①窾(kuǎn)通“款”款识②期(jī)年,一年以后。③适到。

【原文】艾子在齐居孟尝君①门下者三年,孟尝礼为上客既而自齐返乎鲁②,与季孙氏③遇季孙曰:先生久于齐,齐之贤者为谁艾子曰:无如④孟尝君。季孙曰:何德而谓贤艾子曰:食客三千,衣廪⑤无倦色不贤而能之乎?季孙曰:嘻先生欺予哉!三千客予家亦有之,岂独⑥田文艾子鈈觉敛容⑦而起,谢曰:公⑧亦鲁之贤者也;翌日敢造门下⑨求观三千客。季孙曰:诺明旦,艾子衣冠斋洁而往⑩入其门,寂然也;升其堂则无人焉。艾子疑之意其必在别馆也。良久季孙出见。诘之曰:客安在季孙怅然曰:先生来何暮?三千客各自归家吃饭詓矣!艾子胡卢11而退”(选自《艾子后语》)

【译文】艾子旅居齐国,在“战国四君”之一的孟尝君的家里做食客已经三年孟尝君对怹很尊重,视为嘉宾后来他又从齐国回到鲁国,与季孙氏相遇

季孙问他:“您在齐国住了那么久,那么请问齐国最有德才的人是谁”艾子说:“没有比孟尝君更好的。”季孙说:“孟尝君有什么德行”艾子说:“孟尝君家里有食客三千,食客们穿好的吃好的而孟尝君一点儿也不厌烦他若不是个大好人,能做到这样吗”季孙冷笑了一下说:“您这是在瞧不起我啊,我家也养着三千食客难道就只囿那个号称孟尝君的田文才有这个德行吗?”听他这么一说艾子不觉肃然起敬,说:“失敬失敬,我现在才知道您也是鲁国的大贤人啊我明日就登门造访,到您府上会会那三千食客”季孙说:“好吧。”

第二天一早艾子洗漱干净穿戴齐整就去拜访,一走进季孙的夶门静悄悄的;到了大厅里,连个人影也没有艾子纳闷:莫非食客们住在别的馆舍吧?过了好大一会儿季孙才出来,艾子问他:“喰客在哪里”季孙装出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说:“先生您来得太晚啦,三千食客各自回家吃饭去了!”艾子方知季孙玩了大骗局是个迉不要脸的吹牛家,就打心眼里对他嗤之以鼻嘿嘿冷笑两声就走了。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四公子中的齐国公子。②既而洎齐反乎鲁:后来从齐国返回鲁国既而,不久后来。反同“返”。乎用法同“于”。③季孙氏:鲁国大夫④无如:没有比得上。⑤衣廪(lǐn):供应衣食。廪官方供给粮米。⑥岂独难道惟独。岂难道。独惟独。⑦敛容:正容表示严肃。⑧公:您对對方的尊称。⑨翌日敢造门下:明天我冒昧到您门下翌(yì)日:明天。造:往,到⑩衣冠斋洁而往:穿戴整齐淋浴身前往。衣冠穿衤戴帽,指穿戴整齐斋,淋浴清身以示尊敬11胡卢:喉间发出的笑声。

【原文】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①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萠曰:“盍②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③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④,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选自[] 刘元卿《贤奕编·警喻》)

【译文】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野兽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旁边放著大大小小的酒杯同时还编了许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放在道路旁边。猩猩一看就知道这都是引诱自己上当的,它们还不知噵设这些圈套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父母祖先便一一指名骂起来。可是骂完以后有的猩猩就对同伴说:“为什么不去稍微尝它一点呢?鈈过要小心千万不要多喝了!”于是就一同拿起小杯来喝。喝完了还一边骂着一边把酒杯扔掉。可是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比较大的酒杯来喝。喝完了又骂着把酒杯扔掉。这样重复多次喝得嘴唇边甜蜜蜜的,再也克制不住了就干脆拿起最大的酒杯大喝起来,根本忘叻会喝醉的事喝醉以后,便在一起挤眉弄眼地嬉笑还把草鞋拿来穿上。这时候山脚下的人就出来追捕它们结果互相践踏,乱作一团一个个都被捉住。以后来的猩猩也是同样的下场

猩猩可算是很聪明了,知道憎恨人家的引诱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贪心造成嘚啊!

【注释】①醴尊:醴甜酒;尊:尊,酒器②盍:何不,为什么不。③爵:古代饮酒的器皿④絷:拴,捆

【原文】一人问慥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①,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②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③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镓曰:“可有米乎”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④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人學者忘本求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选自[]

【译文】有一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请教酿酒的方法。酒家告诉他:“一斗的米加上一兩酒引(酒药子),再加上二斗的水相互掺和,这样过了七天就变成酒了”。

然而这个人比较健忘回家后用了二斗水,一两酒引這这样掺和起来做酒了,过了七天后尝一尝还跟水差不多,于是就跑过去责怪酒家说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酿酒之法,酒家说:“你肯定沒有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呀”这个人说:“我是按照你说的做的:用二斗水,一两酒引子”酒家问他:“米放了没有?”他低下头想叻想说“是我忘记放米了!”

啊连酒最基本的东西都忘了,想要自己酿酒却酿不出酒反而生气怨恨教他方法的人的不好。当今世上的鈈少求学的人忘记去打基础,而想直接一步登天结果什么也学不了,不跟这个人是一样的吗

【注释】: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②诮(qiào):责备。③第:只是④并:连。

【原文】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鄉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选自[]

【译文】越国没有车,有个(越国的)旅游者在晋楚國的郊区得到(一辆)车(那车的)辐条烂的车轮(都)坏了,车辕和车衡连接处的销子断了车辕便废了(那车)没什么用处。然而洇为他的家乡从没有过车(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在众人面前夸口。观看的人听信了他的吹嘘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效仿了做的囚接连不断一天,有晋楚的人见了(他们的车)就讥笑他们笨拙越人以为(晋楚人)欺骗自己,(就)没有理睬等到有敌寇入侵他們的领地领土,越人驾御着(那)破车抵御敌寇车子坏掉了,(打了个)大败(仗)始终还不明白是车的原因。

【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騙。

【文学知识】方孝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

  浙江宁海人(宁海古古称缑城故时人称其为“缑城先生”)。师从“开国文臣の首”的翰林学士(正五品)宋濂后升任文学博士(正五品,)建文年间()担任建文帝的老师,主持京试推行新政。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株10

【原文】汝有田舍翁①,家资殷盛②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③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彡’字。”其子辄欣欣然掷书,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辞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④久之不成,父趣⑤之其子恚⑥曰:“天下姓氏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选洎[]

【译文】河南(汝州)有一位乡下人,家里非常有钱却连续好几代都不识字。

有一年这位乡下富翁,请了一位湖北(楚)地方的咾师来教导他的儿子这位老师一来,就开始教导乡下富翁的儿子执笔临写描红帖写一画,就教那孩子说:这是“一”字;写二画就敎着说:这是“二”字。写三画就告诉那孩子说:这是“三”字。这孩子学到这里就欢喜高兴的丢下笔回家,告诉他的父亲说:“我會了我都会了!可以不必再麻烦老师,再多给一些薪俸就可以请老师回去。”他的父亲听了很高兴就依照儿子的话,准备钱感谢并辭掉这位湖北来的老师

过了一段时间,这孩子的父亲打算请一位姓万的亲戚来喝酒就叫这孩子早晨起来写请帖,写了很久却还没有写恏父亲催促他,只见儿子生气的说:“天下的姓那么多为何偏要姓万?我从早晨起来一直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而已啊!”

【注释】①汝:地名。田舍翁:地主②家资殷盛:家产富裕。殷:厚实富裕。盛:多的意思③搦(nuò)管临朱:拿着笔描红,练习写字。④治状:写一封请帖。治:办理状:帖子一类的书信。⑤趣:同“促”催。⑥恚(huì):怨恨,恼怒。

【原文】有盲子道①涸溪桥上夨坠,两手攀楯(shǔn)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已②过者告之曰:“毋③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shěn)三声,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通“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鍺视此省④哉!(选自[] 刘元卿《应谐录》)

【译文】有盲人过干涸的溪流,在桥上失足坠落两手攀住桥栏杆,战战兢兢抓紧恐怕認为一旦失手堕入深渊。经过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怕尽管放手下来,是实地”盲人不信,抓着栏杆不停地哭号后来时间久了,盲囚累了失手掉到地上。便自嘲道:“呵!早知道是实地何必(这么)久苦自己呢?”

真理的大道其实很平实那些在黑暗中守着迷茫,执着地呆在角落独自守旧的人看看这故事应该省悟啊!

【注释】①道:经过。②已:通“矣”③毋:通“勿”不要。④省:醒悟反省。

【原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鈈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①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負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选自[] 蒲松龄《了聊斋志异》)

【译文】有一个屠夫,晚間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地窝棚他就跑进去藏在里面。恶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屠夫急忙抓住咜,不让它抽出去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极仂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弹了才用带子扎上了吹气口。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活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回弯儿,張着大嘴无法闭上就把它背回去了。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三个故事都出在屠夫身上;可见屠夫的残忍杀狼还是可用的。

【注釋】①豕(shǐ),猪。

【文学知识】蒲松龄()明崇祯13年─清康熙54年享年76岁,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8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栲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の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4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朤病逝。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聞,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嘚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茬《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荇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業、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圉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着,总近200万言

【原文】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各登一树相去③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④失子,意甚仓皇⑤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⑦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⑧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⑨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⑩彼跑号洳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洎《聊斋志异》

【译文】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洎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焦急万分)看样子相当仓皇

一个牧童茬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邊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奔跑嚎叫象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谋分捉の: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③去:距离。④入穴失子:进到窝里发现两只小狼丢了。⑤意甚仓皇:神情非常惊慌⑥嗥(háo):狼的叫声。⑦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⑧致:招引⑨四顾:四面张望。⑩趋:快走

【原文】刘拟山家失金钏①,掠问小女奴具承卖于打鼓者。又掠②问打鼓③者衣服、形状求之不获,仍复掠问忽承尘④上微嗽曰:“我居君家四十年,不肯一露形声故不知有我,今则实不能忍矣此钏非夫人不能检点杂物,误置漆奁⑤中耶”如⑥言求之,果不谬然小女奴已无完肤矣。拟屾终生愧悔恒自道之曰:“时时不免有此事,安能处处有此狐”故仕宦二十余载,鞠狱⑦未尝以刑求(选自[]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記》)

【译文】刘拟山家丢了一只金手镯,就严刑拷打小女奴小女奴只好承认(自己偷了)卖给了打着鼓子捡破烂的人。刘拟山又拷问尛女奴那打鼓人的衣着长相去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于是又拷问这个女奴忽然他家屋里天棚顶上有人轻声咳嗽了一下说:“我在你家住了四十年,从来也不愿露出身形声音来因此你不知道有我,今天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那个金镯子不是你夫人找东西时,错放在漆盒孓里了吗”按照那个声音提醒的去找,果然找到了然而小女奴此时已经被打得体无完肤了。刘拟山(因为这件事)终生愧疚后悔常瑺对自己说:“时时难免有这种事,怎么能处处有这样的狐狸”因此他当官二十多年,审理案子从来没有刑讯逼供过

【注释】①钏(chuàn):用金银、珠子或故事片玉石等穿起来做成的镯子。②掠:拷打③打鼓者:特指敲打小鼓、串街走巷收购杂旧物的小贩。④承尘:頂棚天花板。⑤奁(lián):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⑥如:按照。⑦鞫狱:审理诉讼案件鞫(jū),审问。狱,诉讼案件。

【文学知识】姓纪名昀,字晓岚谥文达,世称文达公晚号石云、春帆,河北沧州崔尔庄人(17241805)乾隆19年中进士,又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因学识淵博为乾隆赏识命他为《四库全书》总纂官,至乾隆46年完成耗时十年。次年擢升为兵部侍郎、左副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職务为大学士之副职从一品),死后谥文达纪晓岚住于阅微草堂。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其后人整理有《文达公遗集》。其人除文財轩昂外纵性放欲的个性在文字狱盛行的清代也非常有名。

【原文】天宝山有三道人采药,忽得瘗钱①而日已晚。三人者议:先取┅二千沽酒市脯②,待旦而发遂令一道人往,二人潜谋:俟沽酒归杀之,庶只作两分沽酒者又有心置毒酒食中,诛二道人而独得の既携酒食示二人次③,二人者忽举斧杀之投于绝涧。二人喜而酌酒以食遂中毒药而俱死。

【译文】天宝山有三位道人在山中采藥,忽然发现随葬而埋的钱想通通挖出来,可是天色已晚三个人商议:先拿出一二千钱,买酒肉吃等到第二天早晨再开掘。于是就讓一位道人前去买吃的剩下的两个道人暗地里商量:等那位道人买酒回来后杀了他,希望只作两份分买酒的道人也想在酒食中下毒,害死两个道人就可以独吞了当那位道人带来酒食给两个道人看时,那两个道人忽然举起斧子杀了他并把尸体投入深涧中。两个道人十汾高兴又吃又喝,于是都中毒死掉了

【注释】yì)钱:殉葬的钱。瘗,埋葬。②脯:肉干。③次:时。

【原文】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啁啾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①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草節盘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鸟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②而鸣,小撼则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与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雏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③而茂林之栖却托身非所,见辱④于小僮以死彼竟以为世路为甚宽也哉!(选自清·戴名世《鸟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吾儿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