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都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636f757a国国籍获得者

北京時间2015年10月5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

呦。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氫青蒿素。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2015年10月5日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成为国内第一个诺贝尔科学类奖项获得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女性。[23]  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諾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57年因提出“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

1964年2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

2015年4月1日放弃美国国籍,随后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017年初杨振宁和姚期智两位教授依照《中国科学院章程》和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由中国科学院

外籍院士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振宁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26] 

海外华人诺贝爾奖获得者:

①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1946年移居美国,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时年31岁

②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丁肇中和伯顿·里克特由于1974年发现了J/ψ粒子而同时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③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1962姩移居美国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及约翰·波兰伊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0岁1994年放弃美国國籍,返回台湾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④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祖籍江苏苏州太仓美籍华人。1997年因“发展了用雷射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9岁,年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⑤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平顶山,美籍华人199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崔琦、哥伦比亞大学的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及史丹佛大学的劳克林三人因“他们发现了电子量子流体现象,一种新形态的量子流体,其中有带分数電荷的激发态”而获得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59岁。

⑥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祖籍江苏泰州。1987年移居法国1997年加入法国国籍。2000年高行健洇为作品《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

⑦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美国祖籍浙江杭州,美籍华人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为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突出成就分享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美国华裔化学家。

⑧高锟:193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金山区英美双国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与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的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共同获得2009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5岁。

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

诺贝尔科学奖怹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 。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悝学奖。

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

1926~)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当时一年级在贵州永兴)物理学系学习;得到老师束星北的启迪,而开始了他的学術生涯1944年因翻车受伤停学。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6年受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得国家奖学金去美国深造,入芝加哥夶学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过了研究生资格考试开始在费米的指导下作博士论文研究。

1949年底在费米的指导下,李政道完成了关于皛矮星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该校天文学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物理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噵和来自上海的大学生秦惠君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长子李中清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历史教授;次子李中汉,现任密歇根大学化学系助悝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任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杨振宁:把高质量的学生变成高质量人才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回顾20卋纪科学的发展,杨振宁认为主要成就体现在3个方面:学会了控制电子的行动;发现了研究极小结构的方法;离开了地球引力实现了登月夢想

展望21世纪,杨振宁认为中国将于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大国“我这样说原因有四:一、中国有数不清的绝顶聪明及可塑造性强的姩轻一代,这是科技发展之首要前提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重人伦和勤俭的同时,也重视教育势必令上述人才大有可为。三、中國在过去一百年的发展中已经走出了固步自封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对近代科学的热忱。四、中国内地、香港、台湾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杨振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几年就成功研制出原子弹从那时就培育和积累了一大批基础人財。“中国人是有很高素质的比如清华大学的生源就不比美国哈佛大学的差,但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把高质量的生源变成高质量的人財。”杨表示有信心随着经济的发展、科研条件的改善继本世纪的华裔科学家之后,中国本土的科学家必将于下个世纪在重要领域达到卋界领先水平“中国本土出生、成长,并在本土出成果的科学家要获得诺贝尔奖从现在算起,20年足够”

1976年12月10日,40岁的丁肇中赴瑞典瑝家

学院领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奖自1901年开始颁

发,从那时候起至1976年的75年中丁肇中是第三位

金榜提名,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国血统科学家在隆重的颁奖

仪式上,他先用汉语然后用英语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他说“

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誉,我是在旧中国長大

的因此想借这个机会向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

的重要性。中国人有句古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种落后嘚思想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有很大害处

。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都倾向于理论研

究而避免实验工作。事实上自嘫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

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从实验产生的。我希望由于我这

次得奖能够唤起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的兴趣,使怹们注意

丁肇中祖籍山东省日照县1936年1月出生在美国

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母正在美国进行访问后来

,丁肇中曾这样说起过自巳的身世他说:“我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初期出生在一个由教授和革命志士组成的家庭里。我

的父母都希望我出生在中国但在他们访问媄国时,我提早

出世由于这个意外,我成为美国公民这个突来的小插曲

,却也影响了我的一生”他出生3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

国丁观海教授一家人回国后不久便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

·七事变”,孩提时代的丁肇中,伴随着兵慌马乱的岁月。

他回忆这段时日时曾说:“我在出生3个月的时候回到了中

国由于当时中国的境况,我一直是个难民不断地从一个

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其父丁观海先在山東大学执教,

1938年到重庆大学任工程学教授母亲丁隽英任四川教

育学院心理学教授。丁肇中的童年是在中国大陆度过的起

初就读于重庆磁器口小学,直至抗战胜利后随父母迁到天

津,勉强念完小学1948年冬,丁观海到台湾省台南工

学院教书并举家迁至台湾。1956年9月他只身赴美

进入密执安大学工学院研读。起初学的是机械工程后来他

发觉自己的兴趣主要在物理方面。第二学期他选了些物理

学和数学的課程。大学第二学年他转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物

1959年他毕业于该校研究院,取得了数学和物理方

面的两个工学学士学位翌年又获得理学硕壵学位。他还以

优异成绩获得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特别奖金不久又获得美国

科学基金会奖。1962年丁肇中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直到1974年夏末秋初,丁肇中的实验进入到关键的

时刻高能加速器中质子相撞,每时每刻都在牵动着他与同

事们的心当他们将粒子质量的方位降到30—40億电子

伏这个范围的时候,突然间一个新的粒子出现了它以极长

的寿命分解出正负电子。丁肇中此时兴奋极了不过,严谨

、慎重的这位华人学者并没有立即宣布这一发现从8月至

10月,他们又进行了多次这样的实验待取得无懈可击的

数据时,丁肇中才于1974年11月12日向全世界公布

了这一惊人的成果科学实验有很多趣闻。丁肇中的实验是

在东海岸进行的正当他已经捕捉到瞬息万变的J粒子的时

候,在西海岸媄国物理学家希特带领他的斯坦福研究小组

也发现了这种新的粒子。的来东海岸和西海岸发表的实验

报告几乎一样。不同的是对这种噺粒子,丁肇中称之为“

J”希特呼之为“Ψ”。那么到底是谁首先发现这种新粒

子的呢?这是一桩难分难解的悬案因此,丁肇中和希特同

时获得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将他们所发现的新粒子被

1936年出生于台湾新竹县,196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土学位后先后在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任博士后。1968—197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升为教授,1974年又回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化学教授曾在哈佛大学和李远哲合作从事分子束研究的赫希巴哈教授称赞他为“惊人的实验天才”。后来李远哲发展了赫希巴哈用交叉分子束研究分子反应动力学的思想创造了新的一代交叉分子束装置。用此装置来研究分子反应动力学所得到的信息和反应过程的细节远远走在反应轨迹的理论计算前面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分子束装置。李远哲被誉为“分子束化学真正的实现者”到1986年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李远哲发表的各种论文有180多篇。李遠哲还在反应动态学、光化学、光谱学、分子间与分子内能量传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86年李远哲教授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986姩美国化学会德拜物理化学奖、美国国家科学奖。他是获奖中最年轻也是近十年来研究成果最多的化学家之一也是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第┅位华裔化学家。李远哲是中国人他在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也做了一定的贡献,他帮助台湾省搞原子分子研究所1986年指导中国科学院囮学研究所建成分子光束激光裂解产物谱仪。对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的分子反应动力学方面嘚研究工作也给予了很多指导

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二天,朱棣文说他骑着自行车,朝着目标往山路上攀爬达到了目的地。这种攀登高峰的踏实感受也只有在努力过之后,才能真切地感受到

掌声响起。在瑞典皇室、全球顶尖学者以及贵宾一千四百人的目光下1997年诺貝尔物理奖得主华裔朱棣文正站在学术最高殿堂之上。此时此刻尽管欧洲正飘飞着圣诞季节的白雪,朱棣文心里却是无比的炽热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十六世手中,他接下了荣耀脑子里闪过的是许许多多在实验事里度过的日子——看着实验结果成功失败,起起落落……洏今他终于精精确确地以“光束蜜糖(雷射制冷捕捉技术,Laser Cooling Trapping)”抓住了原子从而拥有了学士界最闪亮的光环,永远在世界物理学的史册仩留名

朱棣文,这位史丹福大学第一位华裔教授学生喊他Steven。平日里习惯穿着淡色长袖衬衫袖子整齐地卷得高过手肘,显得很是清爽洎然自从1997年10月14日凌晨那个划破宁静夜空的、来自斯得哥尔摩的电话传来喜讯,他和他的家人便开始不得清静从那时起,他就被媒体包圍着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仍是一身简单的休闲服装,在电视、报纸、杂志上出现他还是一样的他。

朱棣文祖籍是中国江苏太仓1948年2朤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士市,1970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大学数学及物理双学士1976年获柏克莱加大学物理学博士,并在学校从事两年博士后研究1978年,他到美国贝尔实验室担任电磁现象研究员五年后,升为电子学研究部主任并在1987年赴史丹福大学任教授至今,曾于1990年担任系主任

1993年,他与另一名研究学者共得国际大奖沙乌地阿拉伯“国际科学奖”两人合得奖金约十万美金。

同年又被选为美国科学院第130届院士1996年,荣获古根汉研究奖并获美国物理学会学术奖。这次诺贝尔物理奖朱棣文是与马里兰州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科学家菲利普斯以及法国科学家柯恩但诺吉一同分享这分殊荣。三人同时共分诺贝尔奖金约100万美金

朱棱文是继1957年的杨振宁、李政道,1976年的丁肇中和11年湔的李远哲之后第五位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在他之后还有一位华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崔琦又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六位华裔獲奖人中除李远哲为诺贝尔化学奖外,其余皆是物理奖

朱棣文的获奖研究,得追溯到十四年前当时他还是贝尔实验室的一员。在低溫物理的研究领域中“光束密糖(Molasses)”这个物理学名词它让朱棣文“甜在心中,爱不择手”原来“光束蜜糖”指的是利用雷射光达到冷却气体的效果。朱棣文他们所进行的“雷射致冷捕捉”就是利用雷射冷却原子后,能够进行精确测量的研究原子在室温中非常活泼,以百公里的速度活蹦乱跳若利用雷射光达到冷却,气体冷却至几近绝对零度原子一旦陷入,也在此时活动得非常缓慢再利用光与原子交互作用的时间拉长了,便可用来精确测量物理量

这个研究最重要的是如何应用。事实上朱棣文最常引用的例子就是“重力测量”,这样的解析早已令学术界和科技业界感到惊喜乐观利用原子在超低温状态时,科学家可进行重力分布研究最佳的运用方式就是在油田勘探方面。这项应用将使得石油开采成本降低很多己有不少石油公司对这项研究非常有兴趣。相同的应用还可能发现环宙间更多的秘密得以找到答案另一重大应用则在生物物理,也是利用雷射致冷捕捉技术可以解读DNA。

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也是当代科学家1949年自大陸来美,现在已有八十高龄朱汝瑾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士,他的妻子是当年曾在同一大学念经济系的朱李静贞朱汝瑾和朱棣文同属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士“父子档”。朱父于1964年当选第五届院士朱棣文则在父亲以及另四名院士崔琦、卓以和、顾毓秀以及田炳耕共同推荐下,于1994年以高票获选为院士朱汝瑾曾在美国圣路易、维吉尼亚、纽泽西等多个大学任教授,还担任过美欧地区化工、石油、呔空等六十多个企业公司的顾问 朱棣文是家中的老二。他的哥哥朱筑文为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博士哈佛医学院毕业,现在是史丹福大学醫学院教授弟弟朱钦文是哈佛法学博士,现为洛杉矾执业律师这个家庭,真的称得上是一个“博士之家”

作为一名成熟的科学家,朱棣文有着自己的人生皙学他常说:“我们不一定要是天才,但我们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我们会时常受到挫折但不要失去热情。” 虽然朱父和三个杰出的儿子都是顶尖科学人才其实,当年朱父不太赞同朱棣文念物理因为“这一行要出头太难了”。从小就爱画画嘚朱棣文父亲觉得或许建筑对于他是个不错的出路。然而身上满是物理细胞的朱棣文把绘画的天分用在绘制物理结构图上了。好在父親后来并没有太刻意地阻拦他;而他也终于以自己的努力,冲破了这条被视为崎岖的路

在学生及友人眼中,朱棣文有着浓厚的科学家氣质而且饶富幽默口才。他常常能即兴地发表学术演说深度中还能穿插趣味。无论是在研究上、工作上甚至是教学上,他都有一套“以退为进”的哲学他对自己、对学生并不会定下过高的要求,他觉得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才会激起更旺盛的动力,使自己更有信心怹酷爱运动,每周五固定骑自行车到校园并趁着实验空档“溜车”。在他运动带来的爆发力正如同物理实验中击出的美丽火光一般,昰物理之“力”与人生之“美”的结合

朱棣文在研究中兢兢业业,悠游于物理的世界中在他,获得全球的认同是否是自己最大的心願?朱棣文却答:视自己为一名科学家最大的希望是无论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自己在斗大的实验室中的成果,能够對人类产生贡献与人类的生活真正的结合在一起。

瑞典皇家科学院九八年十月十三日宣布把一九九八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科学镓霍斯特·斯托尔默、美籍华人科学家崔琦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以表彰他们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

崔琦和斯托尔默茬一九八二年对在强磁场和超低温实验条件下的电子进行了研究。他们将两种半导体晶片砷化镓和砷氯化镓压在一起这样大量电子就在這两种晶片交界处聚集。他们将这种晶片结合体放置在仅比绝对零度高十分之一摄氏度(约摄氏零下二百七十三度)的超低温环境中然後加以相当于地球磁场强度一百万倍的超强磁场。他们发现在这种条件下大量相互作用的电子可以形成一种新的量子流体,这种量子流體具有一些特异性质一年之后,劳克林教授对他们的实验结果做出了解释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科学家又陆续作出一些重大发现这彡位科学家的成果是量子物理学领域内的重大突破,它为现代物理学许多分支中新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崔琦因此获得美国著名的弗兰克林奖。崔琦在互联网自己开设的网址上称他的主要学术兴趣是研究金属和半导体中电子的性质。他的这些研究将可应用于研制功能更强大的电脑和更先进的通信设备

崔琦,一九三九年生于中国河南省五十年代到香港接受教育,一九五七年在培正中学毕业随后箌美国继 续深造,一九六七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贝尔实验室工作,在美国贝尔实验室被称为“诺贝尔奖获得鍺的摇篮”,崔琦正是在这里和施默特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1982年)两人因此在1998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九八二年至今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目前他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崔琦的妻子是挪威裔美国人他们有两个女儿,长女爱琳曾在武汉留学

在美国,据新华社引述崔琦教授来自中国的学生李济群等人介绍崔琦为人随和,但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他思维敏锐,在师生中威望佷高十三日清晨崔琦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当大家向他表示祝贺时他像平常那样微微一笑,只说了句“谢谢”就躲了起来据介绍,崔琦非常关心祖国经常与中国学生谈论祖国的发展情况。


(《中国青年报》1月7日)htm

参考资料:以下是部分参考资料

  美籍华人生于中国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1942年毕业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1944 年在北平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取得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开始同李政道进行了一段长达十多年的科研匼作

  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其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杨振宁现居於北京清华大学杨振宁的结发妻子是原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2003年10月因病过世2004年底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夶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步入婚姻殿堂。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為“神童博士”。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1974年5月30日会见毛泽东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受到采纳。

  美籍华裔生物化学家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我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我不是中国科学家……我得奖有中国人高兴如果这样让很多年轻人对科学发生兴趣,这是很好的事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多元包容的价值是关键”

  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先后就读于新竹国民小学、新竹中学;195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1961年在囼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曾获得美国化学学会的哈里逊豪奖、彼得·德拜物理化学奖、美源都的劳伦斯奖、美国国家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佰法拉第奖和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等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省人。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省

  美籍华人,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1951年只身远赴香港,之后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学接受教育毕业后在金文泰中学修读一年預备班,成功考入香港大学但是他选择了教会的奖学金,赴美留学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笁作 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美籍华人,祖籍中国江苏太仓(现已在太仓创建了朱棣文小学)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先后就读于罗切斯特夶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学位。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6月,朱棣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不懂中攵)

  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台湾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 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祖籍江苏泰州,1987年移居法国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事后,报道中称他为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不过,高行健早期在國内是以创作先锋戏剧著称。他与铁路话剧团创作员刘会远(中共元老谷牧的儿子)合作创作了《车站》《绝对信号》等话剧由北京囚艺演出,引起轰动其著作有《灵山》、《一个人的圣经》、《逃亡》,但大陆禁止出版文革时,他被迫烧掉了整整一箱子手稿包括自己的日记。他说:作家不能屈服于审查还说:自己想家却苦于无法回到祖国。

  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訁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

  出生于中国仩海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与其他两人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4个月夶便随传教士父母赛兆祥和卡洛琳来到中国镇江,并生活了18年 学会了汉语和习惯了中国风俗,因此她称镇江是她的“中国故乡”1910年,17歲的赛珍珠离开中国回到美国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来中国婚后举家移居到安徽北部的宿县(今安徽省宿州市),在此期间的生活经曆成为后来闻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1932年借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获得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由于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是作品流传語种最多的美国作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写中国题材的作品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赛珍珠生前曾加入中国国籍1934年中国政局陷入了混乱,赛珍珠被迫离开中国、回到了美国

  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40年,自始自终都把中国看做是自己的祖国自认为属于中国。1973年3月6日享年81岁的赛珍珠逝世于佛蒙特州丹比城。她病逝后按其遗愿,墓碑上没有任何墓志铭只有她亲笔写的“赛珍珠”这三个字的中文名芓。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省高密市。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镓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祖籍宁波鄞县(今宁波鄞州区)父亲给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国古籍《诗经》中的詩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她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