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死后的秦国老世族之死与秦国之亡究竟说明了什么 论暴政与自由

  商鞅之死与秦国之亡 常常用来说明法家思想的失败  但这种观点悬完全错误  先说商鞅之死 商鞅之死是商鞅之法造成的  但是商鞅之法是完整的法家思想吗 不是  完整的法家思想 是 道家思想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具体化  道家思想讲究阴阳辨证 完整的法家思想讲究法术结合  法对应阳 朮则对应阴  商鞅之法的特点 恰恰是有法无术  所以商鞅之法
没有术来调节 不会合理变通   商鞅之法 之所以会这样  根本原因在于商鞅个人情商太低 性格偏执  他从来都意识不到术的重要  秦国之亡 亡于暴政 秦国为什么暴政 是秦国搞错了法的目的  而暴政恰恰是法家最反对 韩非就说过暴政之国必亡  那么什么是暴政呢  人民完成国家布置的任务 没有做危害社会秩序的事以外 再干涉个人自由 都是暴政  比如说 同性恋就是个人的自由 这个如果国家管 就是暴政  但是同性恋者搞游行抗议 这个就是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 就应该打击 这不是暴政  看Av就是个人的自由 这个如果国家管 就是暴政  但是搞性开放的游行抗议 就是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 就应该打击 这不是暴政  简单的说 只要交了税 不犯罪 不干涉政治 其他都是个人自由 如果国家管 就是暴政  凡是干涉政治的行为 都是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 就应该打击 这不是暴政  秦国就亡在管这些个人自由的事  比如 秦国法律要求民用车轮距离统一  秦国法律干涉个人性生活  秦国法律严禁贪腐 导致官员们没有了正常的交往  根本上 还是秦法对人们的道德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暴政 本质上 就是 国家以强制力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  而真正的法家思想   其根本目的是 通过法和术来保证国家机器的高速运转  不是以法和术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  所以 商鞅之死与秦国之亡 其实恰恰证明了完整的法家思想的正确
楼主发言:62次 发图:0张 | 更多
  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是不是在搞暴政  民众说政府搞暴政,但政府说这是在维护社会秩序
  这说不通啊~严禁官员贪腐不就是为了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吗?
  如果国家不禁止同性恋的话~同性恋会上街游行吗?  这里貌似存在矛盾
  为什么游行抗议就是扰乱社会??这可是宪法权利
  商鞅变法跟秦国灭亡的真正关系是,秦国获得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却没有获得商鞅变法的精神。  商鞅变几百年前之法强大秦国是因为商鞅根据秦国的实际施行了变法,但是秦国一扫寰宇变秦朝了,最该干的是就是变法,根据秦朝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令。这才是变法的真谛。拘泥周礼和拘泥商鞅之法本质是一样的。
  商鞅之死,变法尤存,一个改革家的伟大不在于个人,也不在于朝代的更替,而是他长久的影响  
  最烦这种人了,统治者难道没有你清楚吗?他们为什么不按你说的去制定呢?说明根本就没有修改的余地!
  @BankhonSanta
16:40:46  这说不通啊~严禁官员贪腐不就是为了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吗?  -----------------------------  贪腐是一种社会文化现像  只能合理调节 不能消灭  具体方法是 抓大放小 抓小官大贪 不避小贪  而秦法严禁贪腐 导致官员们没有了正常的交往 反而使贪腐更严更  如果神明显灵 规定 官员贪腐就遭雷劈 那么 全世界就没人当官了  为什么秦亡之时 奉国的菙层官也反呢  就是因为秦对官员要求太高 在你大秦当官没意思
  @BankhonSanta
16:39:14  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是不是在搞暴政  民众说政府搞暴政,但政府说这是在维护社会秩序  -----------------------------  所以我才提出了明确的标准  只要交了税 不犯罪 不干涉政治 其他都是个人自由 如果国家管 就是暴政  凡是干涉政治的行为 都是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 就应该打击 这不是暴政
  @BankhonSanta
16:42:30  如果国家不禁止同性恋的话~同性恋会上街游行吗?  这里貌似存在矛盾  -----------------------------  中国的同性恋 除了沒有证书 一切都有了  上床那种事 只要自愿 国家想禁止也禁止不了呀  而且 为了你这点个别人的小欲望 就可以损害社会利益吗  当然 中国也确实有些工作不够完善
  @疯狂的诈骗犯
16:46:51  为什么游行抗议就是扰乱社会??这可是宪法权利  -----------------------------  游行抗议是乱民干政的一种方式  是不懂政治的人扰敌政治的行为  宪法有这条 说明国家在有些事上不够客观实际 过于理想化
  @落日刀
16:49:04  商鞅变法跟秦国灭亡的真正关系是,秦国获得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却没有获得商鞅变法的精神。  商鞅变几百年前之法强大秦国是因为商鞅根据秦国的实际施行了变法,但是秦国一扫寰宇变秦朝了,最该干的是就是变法,根据秦朝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令。这才是变法的真谛。拘泥周礼和拘泥商鞅之法本质是一样的。  -----------------------------  商鞅之死 是他在生理上情商不足  秦国之亡 是因为秦法不是完整的法家思想的产物  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令 的最终目的 也是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
  @好马儿笑笑
16:56:38  商鞅之死,变法尤存,一个改革家的伟大不在于个人,也不在于朝代的更替,而是他长久的影响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商鞅之法 是不完整的法家思想 这是后世效仿者亡国的原因之一  用不完整的法家思想 就能有很大影响 又进一步说明了法家的正确
  @mz2-08-13 16:59:23  最烦这种人了,统治者难道没有你清楚吗?他们为什么不按你说的去制定呢?说明根本就没有修改的余地!  -----------------------------  他们当然没有我清楚  他们不按我的去制定 原因很多  比如 笨 不会判断好  还没等到我 就已经亡国身死了  已经知道有问题
但对问题不够重视  嫉贤妒能 患得患失  等等
  到了秦统一六国,国力透支,秦法伦为了维护庞大帝国统治的工具,而非维护社会公平的工具,这才是秦亡的原因。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而刑之,是罔民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一个国家不重视民生和维护社会道德,而靠严厉的法律在维持,这就是法家的局限性。可以说,靠一家治国是不靠谱的。
  @兰陵广水
17:41:46  @好马儿笑笑
16:56:38  商鞅之死,变法尤存,一个改革家的伟大不在于个人,也不在于朝代的更替,而是他长久的影响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商鞅之法 是不完整的法家思想 这是后世效仿者亡国的原因之一......  -----------------------------  靠一家治天下是不靠谱的,依法治国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这个治字,如何治?法律作为国家强制力的存在,是坚持公平正义,还是维护统治地位?这里的差别就海了去了。  至于你说的不完整的思想有强大的影响力就说明是正确的。。这逻辑就不敢苟同了。  有影响力就说明正确吗?  msl的影响力大不大?希特勒的影响力大不大?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很多。
  再进一步说,法律是建立在社会普遍道德的基础上的,可以说社会道德是法律的基石,比如说古代男人娶三妻四妾不犯法,但是今天就是重婚罪,为何?春秋时代拥有奴隶并不违法,今天呢?道德上就是不允许的。黑砖窑什么的,撇开法律不谈,道德上你会支持吗?  既如此,任何脱离道德的法律,无论是超越社会道德,还是与当前道德相抵触,都是不得人心的。最终只能沦为统治工具。  严刑峻法必须有3个基础,即便是乱世用重典也必须建立在这3个基础之上。  1.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民生无恙  3.与社会道德一致  脱离了这3个基础,离亡国不远矣。  至于你说的商鞅不懂得变通,我还真不理解法律如何变通?能变通的还能叫法律吗?即便是可以变通,尺度几何?
  @兰陵广水
17:22:53  @BankhonSanta
16:39:14  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是不是在搞暴政  民众说政府搞暴政,但政府说这是在维护社会秩序  -----------------------------  所以我才提出了明确的标准......  -----------------------------  看到这里。呵呵,我不得不说楼主有古典主义的思想,但是却连古典主义都不如。  楼主说:只要交了税 不犯罪 不干涉政治 其他都是个人自由  交税和不干涉政治异议不大,问题是犯罪  犯罪的定义是谁下的?立法权在谁手里?  这个尺度就太广泛了,比如百姓三家合用一把菜刀,否则就是犯罪,这算不算暴政?  比如,国家遭遇自然灾害,奸商趁机囤积粮食哄抬物价,国家又该不该管?   实际上,法律再细,不可能管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个角落  比如楼主你上网用的是盗版软件吗?楼主你下载过AV没?  用盗版软件和下载av应该是违法的吧,国家应该管呢,还是不该管?
  @兰陵广水
17:37:26  -----------------------------  商鞅之死 是他在生理上情商不足  秦国之亡 是因为秦法不是完整的法家思想的产物  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令 的最终目的 也是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   ---------------------------...........  -----------------------------  商鞅之死,是必然的,怎么能说是他情商不足呢?  我上面已经说明,法律的三个基础  第一条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然要得罪一些人,而且这些人往往是权贵。  如果商鞅向权贵低头,那就无法维护公平正义  无法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必然是不得人心,只能沦为统治的工具  从而失信于民,如果楼主读过商鞅变法这段历史,那么就应该明白  商鞅是从取信于民这个切入点开始变法的  那个扛木头的故事我就不重复了,如果失信于民,这变法还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那样,商鞅不死又如何?这样的变法能成功?
  路过  
  秦国虽然统一六国,但是实际上开了个暴政的坏头,中央集权等。。。。
  @yjunwei
23:07:59  秦国虽然统一六国,但是实际上开了个暴政的坏头,中央集权等。。。。   -----------------------------  嬴政不搞中央集权,怕现在中国就是欧洲那副摸样了。搞个7,8个国家就好?
  秦朝,成也秦法,败也秦法。秦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部战时法律,但是秦朝的一统天下让这部战时法律的严苛细致变得不合时宜,所以,这部在战时能够使国家集中一切力量为战争服务的法律在和平时期就变成了暴政之法,老百姓苦于暴政心生不满,于是陈胜吴广才能登高一呼天下响……变法变法,秦朝学到了商鞅之“法”却没学到商鞅之“变”……可惜呀可惜!
  再说商鞅之死,商鞅之死无他,政治牺牲品而已。商鞅是变法派用来缓和与保守派之间矛盾的工具。新君惠文王是变法的支持者,但是新即位的他,根基还不牢,与保守派还翻不得脸,所以商鞅这个变法工作的实际主持人就成了惠文王用来缓和与保守派之间矛盾的工具,他的死也的确缓和了保守派与他之间的矛盾。……可叹!
  推荐《大秦帝国》第一部,从这部电视剧里可以基本了解商鞅其人以及商鞅变法的全貌。
  秦强行灭六国后国力不继才是主因。  一、商秧变法后历六世不断增强实力至始皇帝后灭六国,其间该制度始终是进步的力量,故统一后该制度突然就变成了落后的力量尤为可笑,更关键的是,其后的大统一王朝基本照搬秦朝制度。  二、看看欧洲就知道要同时强行统一实力无根本性差距的几个对手该有多因难,秦始皇之统一透支了秦代的国力而使其速亡,同样强大但速亡的还有隋朝,死于一条在那个时代不该出现的几千公里的大运河。
  @riddle-15 22:19:39  到了秦统一六国,国力透支,秦法伦为了维护庞大帝国统治的工具,而非维护社会公平的工具,这才是秦亡的原因。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而刑之,是罔民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一个国家不重视民生和维护社会道德,而靠严厉的法律在维持,这就是法家的局限性。可以说,靠一家治国是不靠谱的。  -----------------------------  国力透支的说法绝对锆误  如果是国力透支 灭齐当年就应发生暴动  真正的原因是 秦法对人民的道德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riddle-15 22:24:55  @兰陵广水
17:41:46  @好马儿笑笑
16:56:38  商鞅之死,变法尤存,一个改革家的伟大不在于个人,也不在于朝代的更替,而是他长久的影响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  问题是这个治字,如何治?  如何治 就取决于法是什么法 是不是正确的法  依法治国没有问题  但所依的法至少要符合客观规律  而秦法对人民的道德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  如果有影响力不能说明正确  难道没影响力能说明正确  伊斯兰法 在中东创造过伟大的历史  即便是现在 伊斯兰法 也是最适合中东人民的  每个地区都有自已的文化 我们应尊重不同的文化  法西斯主义 最初申墨所里尼发明 到 1945年 三国战败 活跃不足50年  你说其影响大 我不明白大在哪
  外儒内法,解决了法家的极端,但是真正办事情的还是法家思想
  @riddle-15 22:35:35  再进一步说,法律是建立在社会普遍道德的基础上的,可以说社会道德是法律的基石,比如说古代男人娶三妻四妾不犯法,但是今天就是重婚罪,为何?春秋时代拥有奴隶并不违法,今天呢?道德上就是不允许的。黑砖窑什么的,撇开法律不谈,道德上你会支持吗?  既如此,任何脱离道德的法律,无论是超越社会道德,还是与当前道德相抵触,都是不得人心的。最终只能沦为统治工具。  严刑峻法必须有3个基础,即便是乱世用重典也...........  -----------------------------  道德 本想就是一个主观幻想出来的事物 不是客观存在  你也说了 古代男人娶三妻四妾不犯法,但是今天就是重婚罪,  春秋时代拥有奴隶并不违法,今天呢?  这就说明 道德 是纯粹的主观判断 只要有一些人说是就是 说不是就不是  道德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幻想出来的东西
和封建迷信是一个性质  秦法 把道德这个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提的太高  就如同让人做空中楼阁 无米之炊 怎么能不亡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商鞅不懂得变通   商鞅曾有一条法律 任何人不能讨论变法  后来变法使秦强大 有一群曾反对变法的人 找到商君 向他赔罪  但商君以这道法把他们充军了  这就是有法无术 不懂得变通
  @riddle-15 22:45:04  @兰陵广水
17:22:53  @BankhonSanta
16:39:14  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是不是在搞暴政  民众说政府搞暴政,但政府说这是在维护社会秩序  -----------------------------......  -----------------------------  我只能说 你连法律的作用都要我从头教你  法律的作用其实只有一个,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  所谓犯罪 就是破坏社会秩序 影响国家的正常运转的行为  立法权在有判断能力的人手里  百姓三家合用一把菜刀 百姓三家合用一把菜刀 有危害国家的正常运转吗 没有  元朝要管 所以元朝亡了  这个事你不和禁枪相联系  刀不危害国家的正常运转 是因为刀杀伤力小  国家遭遇自然灾害,奸商趁机囤积粮食哄抬物价,国当然要管  严重危害国家的正常运转  法律再细,不可能管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个角落  这是因为立法者不够聪明 立法的不是真人  用软件 下AV 不违法  在日本也许违法的事 但在 垣桑尼亚就不违法  而且你怎么断定是盗版 而不是二手呢  其实中国大部件下载的 软件 和 AV
是免费分享 没有高业行为  从理论上说 用软件 下AV
属于个人自由 在法理上就不应管
  @riddle-15 22:52:34  @兰陵广水
17:37:26  -----------------------------  商鞅之死 是他在生理上情商不足  秦国之亡 是因为秦法不是完整的法家思想的产物  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令 的最终目的 也是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  -----------------------------  商鞅之死,确实是必然的  他生理上情商不足 所以他必然作法自毙
  @兰陵广水
22:38:31  @riddle-15 22:35:35  再进一步说,法律是建立在社会普遍道德的基础上的,可以说社会道德是法律的基石,比如说古代男人娶三妻四妾不犯法,但是今天就是重婚罪,为何?春秋时代拥有奴隶并不违法,今天呢?道德上就是不允许的。黑砖窑什么的,撇开法律不谈,道德上你会支持吗?  既如此,任何脱离道德的法律,无论是超越社会道德,还是与当前道德相抵触,都是不得人心的。最...........  -----------------------------  商鞅其实并未对对道德提出什么要求,他就主张法不诛心,不管你是好人坏人,也不管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只要没有行动、只要不犯法就不去管你,他认为,如果若以人之好坏定罪,“天下将无不可杀之人。”  秦朝的失败在于统一之后仍旧沿袭商鞅制定的战时法律,而战时法律又是严苛的,这样“天下苦秦久矣”,再加上六国移民本来就难忘故国,这样陈胜吴广才能应者云集。
  再加上六国移民本来就难忘故国,这样陈胜吴广才能应者云集。  打错字了,六国遗民
  @riddle-15 22:52:34  @兰陵广水
17:37:26  -----------------------------  商鞅之死 是他在生理上情商不足  秦国之亡 是因为秦法不是完整的法家思想的产物  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令 的最终目的 也是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  -----------------------------  商鞅之死,确实是必然的  他生理上情商不足 所以他必然作法自毙  道德 本身就是一个主观幻想出来的事物 不是客观存在  法律的作用其实只有一个,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  所谓犯罪 就是破坏社会秩序 影响国家的正常运转的行为  商鞅不懂得变通   商鞅曾有一条法律 任何人不能讨论变法  后来变法使秦强大 有一群曾反对变法的人 找到商君 向他赔罪  但商君以这道法把他们充军了  他这样不知变通 谁能不恨他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法的根本是依于客观现实  扛木头取信于民 所依的是人们 趋利避害的客观现实  而变通也是
依人情事故的客观现实  归根结底 是 遵从客观 抛弃主观
  @委婉的号角1
23:22:02  秦朝,成也秦法,败也秦法。秦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部战时法律,但是秦朝的一统天下让这部战时法律的严苛细致变得不合时宜,所以,这部在战时能够使国家集中一切力量为战争服务的法律在和平时期就变成了暴政之法,老百姓苦于暴政心生不满,于是陈胜吴广才能登高一呼天下响……变法变法,秦朝学到了商鞅之“法”却没学到商鞅之“变”……可惜呀可惜!  -----------------------------  秦法 把道德这个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提的太高  就如同让人做空中楼阁 无米之炊 怎么能不亡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秦让人民修宫殿 做山珍海味都可以 因为这些都做得到  但 空中楼阁 无米之炊 是不存在的事 人民实在没那么高尚
  @委婉的号角1
23:31:00  再说商鞅之死,商鞅之死无他,政治牺牲品而已。商鞅是变法派用来缓和与保守派之间矛盾的工具。新君惠文王是变法的支持者,但是新即位的他,根基还不牢,与保守派还翻不得脸,所以商鞅这个变法工作的实际主持人就成了惠文王用来缓和与保守派之间矛盾的工具,他的死也的确缓和了保守派与他之间的矛盾。……可叹!  -----------------------------  商鞅不懂得变通   商鞅曾有一条法律 任何人不能讨论变法  后来变法使秦强大 有一群曾反对变法的人 找到商君 向他赔罪  但商君以这道法把他们充军了  反对你 你要杀 赞成你 你也杀 谁能不恨你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委婉的号角1
23:32:14  推荐《大秦帝国》第一部,从这部电视剧里可以基本了解商鞅其人以及商鞅变法的全貌。  -----------------------------  孙皓晖 是纯YY
我要与他当面论秦 我绝对问得倒他
  @空下这个座
23:37:51  秦强行灭六国后国力不继才是主因。  一、商秧变法后历六世不断增强实力至始皇帝后灭六国,其间该制度始终是进步的力量,故统一后该制度突然就变成了落后的力量尤为可笑,更关键的是,其后的大统一王朝基本照搬秦朝制度。  二、看看欧洲就知道要同时强行统一实力无根本性差距的几个对手该有多因难,秦始皇之统一透支了秦代的国力而使其速亡,同样强大但速亡的还有隋朝,死于一条在那个时代不该出现的几千公里的大运河。.....  -----------------------------  如果国力不继 灭齐当年就应暴动  即便是国力不继 如果没人造反 秦照样不会灭  欧洲在查理大帝时统一过  陏炀帝是纯粹的能力不行 杨素不能用就算了 怎么萧禹 你都用不了呢
  @兰陵广水
21:34:37  @riddle-15 22:19:39  到了秦统一六国,国力透支,秦法伦为了维护庞大帝国统治的工具,而非维护社会公平的工具,这才是秦亡的原因。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而刑之,是罔民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一个国家不重视民生和维护社会道德,而靠严厉的法律在维持,这就是法家的局限性。可以说,靠一家治国是不靠谱的。  --------...........  -----------------------------  LZ的意思是:可以适当的腐败?
  @兰陵广水 37楼   商鞅不懂得变通  商鞅曾有一条法律 任何人不能讨论变法  后来变法使秦强大 有一群曾反对变法的人 找到商君 向他赔罪  但商君以这道法把他们充军了  反对你 你要杀 赞成你 你也杀 谁能不恨你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  如果可以变通那就不是法律了,法律可以有对的错的,但是不可以有可以变通的和不可以变通的,换句话说,即便是错的法律也必须执行,哪怕执行完了觉得不对再修改都可以。否则岂不是人人都可以说这条法律是错的,所以可以变通不执行,这样的法律岂不成了一纸空文?  就像你说的,客观上商鞅这样做的确削弱了自己的执政基础,为自己的败亡埋下了伏笔,但是,这不是执行上的错(如前文所述,法律是必须执行的,不管这条法律是对的还是错的),而是这条法律制定的有问题。  还有,我完全不同意你说的秦法对国民提出了过高的道德要求这一说法,秦法是不诛心的,也就是不追究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是好人还是坏人,只看你都干了些什么,这是后世公论,易中天谈百家争鸣的时候也是持的这种说法。反而是儒家,尤其是宋明理学家,他们对道德提出的要求简直是旷古绝今的高,但是却从没听说过这两朝是因为这个亡国的。
  个人认为,公孙鞅之死,是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秦惠文王上台之时,变法根基商不稳健,而秦惠文王以牺牲公孙鞅换取秦国斗争平衡,必为之。恰恰是这点,说明秦国变法不彻底,以人治替代法治,非法治罪。而秦国之王,亡在依然是人治代替法治。表面看是暴政苛政,实质原因在于李斯及赵高违背了公孙鞅之法治精神,依然是以人治替代腐蚀了法治,所以才会出现暴政及苛政!  公孙鞅的法治条例不完善,但并不代表法理思想不完善,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法制其实是一个公平合理的国家运转工具,只不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完全的以法治国。现在美国现行的法理制度虽然制度不同,但是相对接近公孙鞅的法家理论的.....
  天才总是不完美的,宽容的制度能接受他,比如美国,邪恶的制度伤害他,比如宋朝对岳飞!
  参与政治,明明是公民应有的权利,  啥时干涉政治成了打击对象了,楼主还是回去重学一下中学政治课本吧!
  @遍地秋叶黄
23:41:12  个人认为,公孙鞅之死,是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秦惠文王上台之时,变法根基商不稳健,而秦惠文王以牺牲公孙鞅换取秦国斗争平衡,必为之。恰恰是这点,说明秦国变法不彻底,以人治替代法治,非法治罪。而秦国之王,亡在依然是人治代替法治。表面看是暴政苛政,实质原因在于李斯及赵高违背了公孙鞅之法治精神,依然是以人治替代腐蚀了法治,所以才会出现暴政及苛政!  公孙鞅的法治条例不完善,但并不代表法理思想不完善,.....  -----------------------------  我们关于商鞅之死的观点基本一致……秦变法非但不彻底,简直就没法彻底,君主掌握无上权力而无约束怎么彻底?但我不认为这是秦朝败亡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没有二次变法,我认为秦法是一套战时法律,秦朝统一之后战时法律就该废止,因为已经事易时移了,战时法律的那套严苛细致的为战争服务的条款应该被替换掉,那套东西老百姓实在受不了,可能秦地百姓还习惯,但是六国遗民可受不了。秦国学会了“法”,而没学会“变”,其实法治是一种精神,但是求变又何尝不是?
  @委婉的号角1
00:11:02  @遍地秋叶黄
23:41:12  个人认为,公孙鞅之死,是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秦惠文王上台之时,变法根基商不稳健,而秦惠文王以牺牲公孙鞅换取秦国斗争平衡,必为之。恰恰是这点,说明秦国变法不彻底,以人治替代法治,非法治罪。而秦国之王,亡在依然是人治代替法治。表面看是暴政苛政,实质原因在于李斯及赵高违背了公孙鞅之法治精神,依然是以人治替代腐蚀了法治,所以才会出现暴政及苛政.....  -----------------------------  当人治替代法治,怎么可能二次变法?从李斯和赵高两人手掌国家公器联合谋个人私利的时候(秦二世胡亥可以无视),又怎么可能牺牲自身利益而变法?他们已经相当于是秦孝公时期的旧士族。而当时君无秦孝公之明君,臣无公孙鞅之强臣,变法从何说起?更何况李斯此人,遇明君则强臣,遇昏君则奸臣,人品之恶,其心可诛。让他来组织变法?何其可笑。此其一  其二,即使变法,如何变?王道?儒道?墨家?法家理论和这些治国之论是可势不两立。即使要变,也只能是小小修补商君法度。吕不韦曾尝试王道与法治结合,未能成功。  其三,天下大势,自秦一统天下而变。秦一统天下,其敌已是自身。当时已无再次变法之势,又无变法之才,亦无可变之法,何来变法?  由此,个人认为:如果公孙鞅变法彻底,以法立世,又岂有变法危机?但正如君所说,君主掌握无上权力而无约束,所以,公孙鞅的变法只能走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一步。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又岂能做到君无特权?所以公孙鞅变法的内容没涉及君权。如果真涉及君权,估计秦孝公第一个就打趴了他。所以即使秦二世变法,也永远不可能涉及君权变法,既然不能涉及君权变法,那变法还能彻底么?  这也正是历史的局限性。  公孙鞅的法家理论:.“定分”、“立禁”、“缘法而治”、“刑无等级”、“不赦不宥”等等,在现在看来,都是相当先进的法治理念。  他有缺失,但缺失的不是法治理念,而是法治条列。  与君同讨!
  从楼主说道德不是客观存在的,就知道楼主不过是个拍脑瓜的类型了  楼主一点法律常识都没有  道德的确没有落在纸面上,不具有法律这样的强制性,但是口头契约就不是契约吗?  究竟是道德会根据现行法律修改,还是法律会根据道德要求而修改?  话说回来了,像楼主这样,自以为是天才的天涯杂谈很多,(不好意思,看了楼主一个自言自语的帖子,谈什么自己是大师来着”)什么500年一遇的天才到杂谈一搜一大把,基本上都是认死理,不讲理,自以为是  实际上有四个字可以形容----“脑残志坚”
  不用回复了楼主,没必要讨论,你自己自言自语好了。
  不懂装懂什么的最烦了。  
  @兰陵广水 30楼   道德 本想就是一个主观幻想出来的事物 不是客观存在  你也说了 古代男人娶三妻四妾不犯法,但是今天就是重婚罪,  春秋时代拥有奴隶并不违法,今天呢?  这就说明 道德 是纯粹的主观判断 只要有一些人说是就是 说不是就不是  道德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幻想出来的东西
和封建迷信是一个性质  秦法 把道德这个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提的太高  就如同让人做空中楼阁 无米之炊 怎么能不亡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  -----------------------------  最后再说一句 “古代男人娶三妻四妾不犯法,但是今天就是重婚罪,  春秋时代拥有奴隶并不违法,今天呢?”  我恰恰举的是法律的例子,而不是举的道德的例子。为何古代现代法律会不一样?现在任何一个国家,敢制定奴隶合法的法律吗?除了穆斯林国家,哪国的法律敢修改成三妻四妾合法?为什么?可见这是道德的约束力,否则法律不也成了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幻想出来的东西,只要拥有立法权谁都可以任意指定。  可见楼主多么的可悲,当然这种论调在天涯上多的事  什么雷锋是造成小悦悦悲剧的祸首啦,这种雷人的观点。已经见怪不怪了。  该吃药啦,楼主。
  两千多年了,秦朝短命的议题一直引人思考。  看了各位的精彩评论,特地在百度上做了些功课,结合和其命运极其相似的隋朝,也说下自己的看法。  秦亡于暴政,不假。贾谊的《过秦论》,和休养生息的政策,是汉初的有识之士,对其败亡的正确认识。  但是,我觉得《过秦论》的观点,失之笼统和不够精确。  因为,它解释不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陈吴起义者来自楚地,之后天下响应的,也都是曾经山东六国的地区,而深受秦法之苦(姑且这么说)几百年了的秦国,并不是发起和积极响应者?  我对上诉问题的回答是:秦国人习惯了秦法,而楚等其他地方的人民没有习惯,并因此和不知道变通的征服者也是坚决执行者,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  所以,我觉得,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征服者急功近利,没有审时度势的对广大被征服地的人民进行安抚。  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  为什么能征服六国的征服者,聪明人,没有做出本该有的安抚措施呢?  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其精英集团的毁灭。也就是征服六国的聪明人,在随后的宫廷内斗中失利,尽数被灭。所以之后的秦朝当政者,已经不能因时因地的做出权宜变化,化解危机了。  所以,我认为,秦朝的灭亡,有相当的偶然性。  如果以李斯为首的精英集团都在的话,其应该不会亡的这样匆忙。  而之后党政的,指鹿为马,品格和智商都是下等的赵高之流,是足以把任何盛世都逆转成乱世的力量!  看看下面的数据:  秦始皇:公元前210年崩,之后赵高篡权,未几,李斯等打天下的精英集团尽灭,公元前209年,陈吴起义,天下随之大乱,3年后,秦亡。  隋文帝:隋文帝统一中国,晚年猜忌日重,大杀功臣,604年崩。之后隋炀帝即位,611年王薄率众起义,7年后,隋亡。  秦和隋的共性就是:随着领导者和精英集团的毁灭,整个国家也迅速的灭亡了 !  我们在看看汉唐和这两个失败者的对比:  汉唐建国后,其打天下的精英集团,聪明人,基本都在!  所以:秦隋的败亡,根本原因不在于严刑峻法鱼肉人民,  而在于:一个国家高层的聪明人,都不在了!
  法。。术?楼猪是奥法还是火法?
  @习文练武
12:13:05  两千多年了,秦朝短命的议题一直引人思考。  看了各位的精彩评论,特地在百度上做了些功课,结合和其命运极其相似的隋朝,也说下自己的看法。  秦亡于暴政,不假。贾谊的《过秦论》,和休养生息的政策,是汉初的有识之士,对其败亡的正确认识。  但是,我觉得《过秦论》的观点,失之笼统和不够精确。  因为,它解释不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陈吴起义者来自楚地,之后天下响应的,也都是曾经山东六国的地区,而...........  -----------------------------  最后一句很好。
  @习文练武
12:13:05  两千多年了,秦朝短命的议题一直引人思考。  看了各位的精彩评论,特地在百度上做了些功课,结合和其命运极其相似的隋朝,也说下自己的看法。  秦亡于暴政,不假。贾谊的《过秦论》,和休养生息的政策,是汉初的有识之士,对其败亡的正确认识。  但是,我觉得《过秦论》的观点,失之笼统和不够精确。  因为,它解释不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陈吴起义者来自楚地,之后天下响应的,也都是曾经山东六国的地区,而...........  -----------------------------  高明的统治者是不会用严酷的刑罚戕害百姓的
  商鞅的思想反映在《商君书》中,韩非的思想在《韩非子》中,他们是三晋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思想用现在的观点分析是反动的,因为他们所要追求的治国目标和政治理想从根本上和现在的价值观相悖。主要是三方面:  1.追求绝对的君主独裁,天下是君主一人的天下,其他人必须绝对服从,君主在法之上,法律为君主服务。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而不是君王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反映了这一点。韩非子比商鞅更高明一些,因为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发明了权术思想,认为君主掌握了这个,和严刑酷法相配合,即使昏庸无比,也是高枕无忧的。  2.愚民弱民。愚民易治是他们的核心思想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要消灭文学、艺术、思想等能提高民智的东西,收缴百姓手中的可用于反抗的器械,并且让百姓贫困,维持生存之外物资由国家支配。这样政府稍加奖励,百姓就会踊跃为政府服务。  3.军国主义,把除了能支持耕战的职业全部废除,积极发动战争。商鞅把发动侵略战争看作是一种对外输毒,国家如果不进行战争,就会因生活安逸而产生毒素,商鞅把诗书、礼乐、仁义、诚信以及和平、安逸、快乐、富足等,都看作是有毒的东西。以战争方式输毒于敌国,不但会虚弱敌国和敌人,而且能够激活自己国家的活力并刺激本民族的原始生命力。所以,无论国家或贫或富,都不能缺少了对外战争。  战国时期主要有两个法家学派,一个是三晋法家,一个是齐法家,有人分析过他们的区别,感觉齐法家是不错的,不过在古代文明通常被野蛮打败,就像雅典和斯巴达。  齐法家是理性的、有序的君主专制 ,三晋法家是绝对的、极端的君主专制。  在司法上 ,齐法家把法律置于君主之上 ,三晋法家则将君主置于法律之上 ;  在君臣关系上 ,齐法家主张君臣互相约束 ,三晋法家则要求臣绝对服从于君 ;  在刑罚的使用上 ,齐法家按罪配刑 ,求之公平 ,三晋法家按需配刑 ,求之效益 ;  在治国的宗旨上 ,齐法家主张富民而治 ,三晋法家主张民贫而治。
  @兰陵广水 40楼   @空下这个座
23:37:51  秦强行灭六国后国力不继才是主因。  一、商秧变法后历六世不断增强实力至始皇帝后灭六国,其间该制度始终是进步的力量,故统一后该制度突然就变成了落后的力量尤为可笑,更关键的是,其后的大统一王朝基本照搬秦朝制度。  二、看看欧洲就知道要同时强行统一实力无根本性差距的几个对手该有多因难,秦始皇之统一透支了秦代的国力而使其速亡,同样强大但速亡的还有隋朝,死于一条在那个时代不该出现的几千公里的大运河。.....  -----------------------------  如果国力不继 灭齐当年就应暴动  即便是国力不继 如果没人造反 秦照样不会灭  欧洲在查理大帝时统一过  陏炀帝是纯粹的能力不行 杨素不能用就算了 怎么萧禹 你都用不了呢  -----------------------------  挟胜之师,灭齐乃是国力最强之时。  其快速统一后,以一国之力强行在六国推动新法,请注意,那个时代没有所谓的全民教育,不可能通过和平的手段进行洗脑。  强行压服至使国力衰竭,所以会有人造反,不要把因果弄反了。  欧洲还是分裂了,连个大统一的毛都没留下。  关于陏炀帝,如果你认为历史大势、民心向背是以个人能力能改变的话,那我无话可说。
  秦朝的短命是三晋法家的思想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实行的那一套如果用现在的说法叫战时体制,不打大仗的时候是不适用的,长期实行对国家很不利。商鞅变法后,秦国本土不出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基本都是从其他国家引进,就是在本国实行愚民政策造成的。统一后继续这样做的话,中国的前景可以想象,和蚂蚁世界差不多,除了蚁王、兵蚁、工蚁就没其他的了,不会再有进步的可能。
  秦国在中原打仗的时候由于中原富足,每战获胜都能获得利益,所以秦国人大多都受益于军功奖励,秦一统后,对外战争几乎是纯消耗,对内又苦役不断,严刑峻法使得被杀的人数不胜数,甚至来不及掩埋。民众没有任何希望,但是不是蚂蚁没有思想,秦国没有学会温水煮青蛙,巨大的反差促使民众奋起抗争,秦国一统后十年左右就天下大乱,两三年后灭亡。三晋法家思想治国失败,不过这对中国是好事。
  有病就上医院的楼主又在冒充医国能手了哈哈哈楼主没有小鸡鸡了  
  秦始皇统一10年后天下大乱,但是他灌输了一个观念,那就是“统一”  此后的2000多年,“数英雄人物”才会把“统一”作为目标孜孜不倦的追求,才  有了现在的中国。从历史的角度看,请给他更多的赞美吧。  秦朝的车同轨、书同文居然被楼主喷,这是和长城一样的远见卓识啊!  只是操之过急,引起民怨沸腾。
  @唐僧万里行
14:21:00  有病就上医院的楼主又在冒充医国能手了哈哈哈楼主没有小鸡鸡了  -----------------------------  我赞成楼主用于发表言论。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是每个人的梦想,  这个目标大部分人达不到,  所以才有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说法  人微言轻,不是缄默的理由
  车同距也被楼主拿来喷了,陷入为喷而喷的陷阱了。  现在规定全国统一铁路道轨,统一用220伏的电压,你怎么不喷?
  楼主知道啥叫完整法家思想么?诸子百家的思想一直在互相学习融合,一直都在进步完善中,既然它一直都在变化,又怎么会有一个完整的某家思想呢?  
  作者:O谢绝跨省O 回复日期: 14:32:47  回复
  秦始皇统一10年后天下大乱,但是他灌输了一个观念,那就是“统一”  此后的2000多年,“数英雄人物”才会把“统一”作为目标孜孜不倦的追求,才  有了现在的中国。从历史的角度看,请给他更多的赞美吧。  秦朝的车同轨、书同文居然被楼主喷,这是和长城一样的远见卓识啊!  只是操之过急,引起民怨沸腾。  -------------------------------------------------  如果你知道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大一统,你还会这么说吗?这个思想先秦诸子中并非只有法家有。  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大帝国的国家不下十个,统一过度量衡之类的也不少,但是他们和中国的区别是他们灭亡后就不会再重新统一恢复到原来的大致版图了。
  你要谈历史你就要先复原历史从历史本身遗留物开始推导从秦国法律和行政管理的竹简文书开始吧  
  我感觉秦国的失败还是在于操之过急,加上上层统治者中间发生了矛盾,消弱了帝国的实力。至使国家战略目标发生了混乱,你们提的法律等问题只是战术上的问题,不是主要原因。  我现在感兴趣的是在国家竞争当中,为什么秦齐楚都能坚持到最后,而晋国却早早的退出了竞争行列,别分裂了。  有没有那位高人指导一下。。。。。。。
  @遍地秋叶黄 47楼   当人治替代法治,怎么可能二次变法?从李斯和赵高两人手掌国家公器联合谋个人私利的时候(秦二世胡亥可以无视),又怎么可能牺牲自身利益而变法?他们已经相当于是秦孝公时期的旧士族。而当时君无秦孝公之明君,臣无公孙鞅之强臣,变法从何说起?更何况李斯此人,遇明君则强臣,遇昏君则奸臣,人品之恶,其心可诛。让他来组织变法?何其可笑。此其一  其二,即使变法,如何变?王道?儒道?墨家?法家理论和这些......  -----------------------------  我所说的需要二次变法,是基于秦法已经不合时宜、需要改变这一点来说的,这是主观需求,而有没有明君强臣来主导变法,这是客观条件,或许客观条件尚不具备,但是主观需求已经在了。  秦朝一统天下以前需要集中一切力量来为战争服务,这时候秦法是有效的和必要的,但是,当天下甫定、民心不聚之时,战时法律就不合时宜了,就需要变法。  变法也不需要其他指导思想,就去掉或削弱为战争服务的内容即可,这样与民休息,布施恩泽天下才能安定下来。  实际上如果将眼光放得长远点,就能看出其实二次变法是施行了的,只不过不在秦朝而是在汉朝进行的罢了,当年刘邦进咸阳,萧何就封禁了“国家档案馆”,保留了秦朝大量的法律条文,立国后,萧何就根据秦法,除去严苛峻极的条款加入与民休息的内容,创立了汉朝法律,“汉承秦制”就是这么来的,效果自不待言,四五代皇帝之后,汉武帝就能扬威异域,这就是可以从另一面说明了秦朝统一天下之后需要二次变法。  如果一个国家在和平时期还实行战时法律,那他不亡才怪。
  一派胡言,秦亡与商秧何干?秦亡是因为秦做事太超前,不为当时世人所理解,所容,那个革命性变革不是这样,拿破仑资产阶级革命不是也被欧洲十国贵族联合绞杀吗?
  @遍地秋叶黄
23:31:28  @兰陵广水
21:34:37  @riddle-15 22:19:39  到了秦统一六国,国力透支,秦法伦为了维护庞大帝国统治的工具,而非维护社会公平的工具,这才是秦亡的原因。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而刑之,是罔民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一个国家不重视民生和维护社会道德,而靠严厉的法律在维持,这就是法家的局限...........  -----------------------------  腐败是一种文化规像 不可能根除  而且人才得不到好处 又为何跟你呢  比如 陈平盗嫂受金 刘邦就问他  他说 我没钱呀 你能用我 你就用 用不了 我就走  你当初招我 只说了才 可沒说别的  曹搡的手下郭嘉 喜欢公开召攱  陈群多次检举他 曹操都装看不见  再运类小贪上计较 安有 汉高 魏武
  @委婉的号角1
23:39:39  @兰陵广水 37楼  商鞅不懂得变通  商鞅曾有一条法律 任何人不能讨论变法  后来变法使秦强大 有一群曾反对变法的人 找到商君 向他赔罪  但商君以这道法把他们充军了......  -----------------------------  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法律的作用是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  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是为了获利  法律的作用是为了获利 不是为守法而守法  所谓变通也是以获利为基准  你说的 人人都可以说这条法律是错的 是不可能的  商君应该变通 是因为他有条件 有判断形势能力 有权势   难道人人都有条件 有判断形势能力 有权势吗  陈平盗嫂受金 刘邦就问他  他说 我没钱呀 你能用我 你就用 用不了 我就走  你当初招我 只说了才 可沒说别的  曹搡的手下郭嘉 喜欢公开召攱  陈群多次检举他 曹操都装看不见  在小事上计较 安有 汉高 魏武  法律的作用是为了获利 如果明显是不能莸利的法律你还执行  那只能说明你脑子进水  比如在没有人的马路上 左右万米都没有车辆  这时如果你还看红绿灯 那你就是脑子进水  世事是瞬息万变的 人必须是随机应变的  法律制定的有问题 同样可以由执行上的随机应变来补救  秦法对国民就是提出了过高的道德要求  你也说了 秦法只看你都干了些什么 儒家只看你都想了些什么  所以对付儒家很容易 只要说一套做一套就行了 他检查不出来  而对付秦就难了 它有可以检查的道德指标   你在什么状况下 才可以有怎样的性生话  你和什么人来往 有多少钱 见死不救就有罪 拾丁失物就有罪 这都可以查  你骗不过去
  @遍地秋叶黄
23:41:12  个人认为,公孙鞅之死,是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秦惠文王上台之时,变法根基商不稳健,而秦惠文王以牺牲公孙鞅换取秦国斗争平衡,必为之。恰恰是这点,说明秦国变法不彻底,以人治替代法治,非法治罪。而秦国之王,亡在依然是人治代替法治。表面看是暴政苛政,实质原因在于李斯及赵高违背了公孙鞅之法治精神,依然是以人治替代腐蚀了法治,所以才会出现暴政及苛政!  公孙鞅的法治条例不完善,但并不代表法理思想不完善,.....  -----------------------------  你说 公孙鞅之死,是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  那么为什么改革派会败了?  如果公孙鞅用了术 平时就注意收拢人心 养死士数千  别说是公子虔那些人 就是废了秦王 做和司马仲达一样的事也不是不可能  至少不会车裂  人治和法治的争论恨本没意义  法要靠人执行  如果你这一国的人都白痴 或 不够聪明   再好的法也没用  你把法给一群猽子 你说猽子会有什么改变  再好的法理思想 也必须遵灵 人的 趋利避害 的客观属性  不能把道德这个幻想出来的概念提的过高  而且法如果不能获利 就没必然存在  国家运转的目的是获利 不是维护公平 公平如果真存在 也用不着维护  美国现行的法理制度是把国家机器的齿轮都卡死了  而且美国是乱民干政
  @帝驾重游
23:55:37  参与政治,明明是公民应有的权利,  啥时干涉政治成了打击对象了,楼主还是回去重学一下中学政治课本吧!  -----------------------------  你懂政治吗 政治是你会玩的吗
  @兰陵广水   政治,是公民应有的权利,不会搞可以学,玩游戏未必成大神,但不玩永远不会是大神!
  @riddle-18 06:20:35  从楼主说道德不是客观存在的,就知道楼主不过是个拍脑瓜的类型了  楼主一点法律常识都没有  道德的确没有落在纸面上,不具有法律这样的强制性,但是口头契约就不是契约吗?  究竟是道德会根据现行法律修改,还是法律会根据道德要求而修改?  话说回来了,像楼主这样,自以为是天才的天涯杂谈很多,(不好意思,看了楼主一个自言自语的帖子,谈什么自己是大师来着”)什么500年一遇的天才到杂谈一搜一大把,...........  -----------------------------  道德不是客观存在不是因为其不在纸面上  而且因为其是幻想的产物 与封建迷信是一个性质 是一种无效联系  道德的出现总伴随着超自然力  其实就是远古人类中趵淘汰者 幻想天上掉馅饼  将天上掉馅饼合理化的一种心理暗示  法律的作用 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  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是为了获利  法律与道德不存任何有效联系  像你这样 大脑无法思考以至于影响到阅读能力的人 整个社会比比皆是  既然我如此认死理,不讲理,自以为是 那你就驳倒我呀  为什么认死理,不讲理,自以为是你都驳不倒?  到底是谁认死理,不讲理,自以为是?  可见你一定比你自已认定的脑残标准还差得远呢
  @riddle-18 06:21:01  不用回复了楼主,没必要讨论,你自己自言自语好了。  -----------------------------  理屈词穷了呢  贵州驴子的确也只剩下叫唤了呢
  楼主的智商堪忧
  @抢亲队大队长
06:22:52  不懂装懂什么的最烦了。  -----------------------------  既然我如此不懂 那你就驳倒我呀  为什么懂会驳不倒不懂
  所以老是搬出一堆莫名其妙的怪话来宣传
  楼主不觉得你自己就是个最大的幻觉吗?
  @习文练武
12:13:05  两千多年了,秦朝短命的议题一直引人思考。  看了各位的精彩评论,特地在百度上做了些功课,结合和其命运极其相似的隋朝,也说下自己的看法。  秦亡于暴政,不假。贾谊的《过秦论》,和休养生息的政策,是汉初的有识之士,对其败亡的正确认识。  但是,我觉得《过秦论》的观点,失之笼统和不够精确。  因为,它解释不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陈吴起义者来自楚地,之后天下响应的,也都是曾经山东六国的地区,而...........  -----------------------------  有道理
  @riddle-18 06:31:46  @兰陵广水 30楼  道德 本想就是一个主观幻想出来的事物 不是客观存在  你也说了 古代男人娶三妻四妾不犯法,但是今天就是重婚罪,  春秋时代拥有奴隶并不违法,今天呢?  这就说明 道德 是纯粹的主观判断 只要有一些人说是就是 说不是就不是......  -----------------------------  “古代男人娶三妻四妾不犯法,但是今天就是重婚罪,  春秋时代拥有奴隶并不违法,今天呢?”  上面这两条法律不同 是因为   提女人的社会地位 可以让她们多参与社会生产 多上税  三妻四妾时代的女人无法抛头露亙面 使社会失去大量劳动力  提高奴隶地位 是因为用资本金融剥削更有效  过奴隶会隐瞒人口 造成逃税  穆斯林国家不修改 是其更看重文化 宗教上的利益  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法律的作用是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  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是为了获利  道德是和封建迷信一样的无效联系 其与法律没有任何联系  法律的作用是获利  如果立的法不能使社会获利 就会被反対 不可能任意指定  这个真理 是我开创的这门哲孛 社会学派系的研究成果 是绝对原创  最后劝你检查大脑 抛弃旧时代的执念
  @习文练武
12:13:05  两千多年了,秦朝短命的议题一直引人思考。  看了各位的精彩评论,特地在百度上做了些功课,结合和其命运极其相似的隋朝,也说下自己的看法。  秦亡于暴政,不假。贾谊的《过秦论》,和休养生息的政策,是汉初的有识之士,对其败亡的正确认识。  但是,我觉得《过秦论》的观点,失之笼统和不够精确。  因为,它解释不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陈吴起义者来自楚地,之后天下响应的,也都是曾经山东六国的地区,而...........  -----------------------------  如果没人造反呢   为什么有人造反  造反的原因 不是欺压人民  而是类似于 家长对小孩说 不写完作业不准看电视  秦地不造反 是因为秦地离统治中心近 造反困难
  @tygk002
13:38:03  商鞅的思想反映在《商君书》中,韩非的思想在《韩非子》中,他们是三晋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思想用现在的观点分析是反动的,因为他们所要追求的治国目标和政治理想从根本上和现在的价值观相悖。主要是三方面:  1.追求绝对的君主独裁,天下是君主一人的天下,其他人必须绝对服从,君主在法之上,法律为君主服务。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而不是君王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反映了这一点。韩非子比商鞅更高明一些,...........  -----------------------------  商君之法的失误在于没有做到 与术结合   使他的法对道德产生了不切实际的要求  秦的暴政不是期压人民  而是类似于 家长对孩子说 好好学习 不准上网 一样
  @空下这个座
13:42:00  @兰陵广水 40楼  @空下这个座
23:37:51  秦强行灭六国后国力不继才是主因。  一、商秧变法后历六世不断增强实力至始皇帝后灭六国,其间该制度始终是进步的力量,故统一后该制度突然就变成了落后的力量尤为可笑,更关键的是,其后的大统一王朝基本照搬秦朝制度。  二、看看欧洲就知道要同时强行统一实力无根本性差距的几个对手该有多因难,秦始皇之统一透支了秦代的国力而...........  -----------------------------  如果强行压服就使国力衰竭 那打匈奴 百越时 哪来的国力?  如果打匈奴 百越使国力衰竭 那顶羽打的那二十万秦军哪来的  欧洲分裂 是上层贵族内讷造成的 不是国力衰竭   不是个人能力能改变 是由统治集团的整体能力决定  秦亡干秦法暴政  秦的暴政不是期压人民  而是类似于 家长对孩子说 好好学习 不准上网 一样
  @tygk002
13:46:13  秦朝的短命是三晋法家的思想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实行的那一套如果用现在的说法叫战时体制,不打大仗的时候是不适用的,长期实行对国家很不利。商鞅变法后,秦国本土不出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基本都是从其他国家引进,就是在本国实行愚民政策造成的。统一后继续这样做的话,中国的前景可以想象,和蚂蚁世界差不多,除了蚁王、兵蚁、工蚁就没其他的了,不会再有进步的可能。  -----------------------------  你沒有说明为什么会造反  如果中国社会真如蚂蚁王国般稳固 秦还会亡吗  秦朝的短命是不完整的法家思想造成的  亡干秦法暴政  秦的暴政不是期压人民  而是类似于 家长对孩子说 好好学习 不准上网 一样
  @tygk002
13:54:45  秦国在中原打仗的时候由于中原富足,每战获胜都能获得利益,所以秦国人大多都受益于军功奖励,秦一统后,对外战争几乎是纯消耗,对内又苦役不断,严刑峻法使得被杀的人数不胜数,甚至来不及掩埋。民众没有任何希望,但是不是蚂蚁没有思想,秦国没有学会温水煮青蛙,巨大的反差促使民众奋起抗争,秦国一统后十年左右就天下大乱,两三年后灭亡。三晋法家思想治国失败,不过这对中国是好事。  -----------------------------  生产一样有奖  修长城等苦役春秋就有 不用等到秦时才反  秦朝的短命是不完整的法家思想造成的  亡干秦法暴政  秦的暴政不是期压人民  而是类似于 家长对孩子说 好好学习 不准上网 一样   是对道德过高要求的暴政
  @唐僧万里行
14:21:00  有病就上医院的楼主又在冒充医国能手了哈哈哈楼主没有小鸡鸡了  -----------------------------  你又从脑科逃出来用下限吓人了 忘了上次蛋碎了的事吗
  @O谢绝跨省O
14:32:47  秦始皇统一10年后天下大乱,但是他灌输了一个观念,那就是“统一”  此后的2000多年,“数英雄人物”才会把“统一”作为目标孜孜不倦的追求,才  有了现在的中国。从历史的角度看,请给他更多的赞美吧。  秦朝的车同轨、书同文居然被楼主喷,这是和长城一样的远见卓识啊!  只是操之过急,引起民怨沸腾。  -----------------------------  车同轨 你统一公用的 你统一民用 不是找事吗  书同文 我根本没提  \  秦朝的短命是不完整的法家思想造成的  亡干秦法暴政  秦的暴政不是期压人民  而是类似于 家长对孩子说 好好学习 不准上网 一样   是对道德过高要求的暴政
  @老座山雕
14:50:06  车同距也被楼主拿来喷了,陷入为喷而喷的陷阱了。  现在规定全国统一铁路道轨,统一用220伏的电压,你怎么不喷?  -----------------------------  车同轨 你统一公用的 你统一民用 不是找事吗  你眼瞎了吗 民用两字你看不到吗
  @委婉的号角1 68楼   我所说的需要二次变法,是基于秦法已经不合时宜、需要改变这一点来说的,这是主观需求,而有没有明君强臣来主导变法,这是客观条件,或许客观条件尚不具备,但是主观需求已经在了。  秦朝一统天下以前需要集中一切力量来为战争服务,这时候秦法是有效的和必要的,但是,当天下甫定、民心不聚之时,战时法律就不合时宜了,就需要变法。  变法也不需要其他指导思想,就去掉或削弱为战争服务的内容即可,这......  -----------------------------  赞同你的法律条例适当修改,但应该不是变法。变法,是指全盘否定前面的法律,重新以新的法治理念制定新的治国方针。秦法以商鞅法治理念而强大,你认为他会变法吗?当然,我赞同你所说,有些战时的条例可以做一些适当修改。  另外,秦法苛政,是儒家之说,为篡改之言。包括《史记》在这个问题上都是胡说八道。这个就不具体说了哈。否则扯下去就扯一箩筐了。呵呵  感谢指正!
  @兰陵广水 72楼   你说 公孙鞅之死,是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  那么为什么改革派会败了?  如果公孙鞅用了术 平时就注意收拢人心 养死士数千  别说是公子虔那些人 就是废了秦王 做和司马仲达一样的事也不是不可能  至少不会车裂  人治和法治的争论恨本没意义  法要靠人执行  如果你这一国的人都白痴 或 不够聪明  再好的法也没用  你把法给一群猽子 你说猽子会有什么......  -----------------------------  改革派失败了??笑.....  那你认为秦惠文王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呢?
  @lsskx-18 14:55:10  楼主知道啥叫完整法家思想么?诸子百家的思想一直在互相学习融合,一直都在进步完善中,既然它一直都在变化,又怎么会有一个完整的某家思想呢?  -----------------------------  完整法家思想  是法术势恰当结合的法家思想  至少法和木要结合  秦法有法无术
  @唐僧万里行
08:30:48  你要谈历史你就要先复原历史从历史本身遗留物开始推导从秦国法律和行政管理的竹简文书开始吧  -----------------------------  我谈的是 哲学 政治 社会
  @风起更飘扬
12:19:05  我感觉秦国的失败还是在于操之过急,加上上层统治者中间发生了矛盾,消弱了帝国的实力。至使国家战略目标发生了混乱,你们提的法律等问题只是战术上的问题,不是主要原因。  我现在感兴趣的是在国家竞争当中,为什么秦齐楚都能坚持到最后,而晋国却早早的退出了竞争行列,别分裂了。  有没有那位高人指导一下。。。。。。。  -----------------------------  秦朝的短命是不完整的法家思想造成的  亡干秦法暴政  秦的暴政不是期压人民  而是类似于 家长对孩子说 好好学习 不准上网 一样   是对道德过高要求的暴政  只要违背了人性好逸恶劳的客观规律 再怎么不操之过急也没用  晋国发生过宗室内斗 所以晋君很猜忌自家人 打压宗室 权臣势力就发展 分晋
  @兰陵广水 87楼   生产一样有奖  修长城等苦役春秋就有 不用等到秦时才反  秦朝的短命是不完整的法家思想造成的  亡干秦法暴政  秦的暴政不是期压人民  而是类似于 家长对孩子说 好好学习 不准上网 一样  是对道德过高要求的暴政  -----------------------------  秦国法度来源于公孙鞅。公孙鞅的法治理念其一就是弱民。既然是弱民,你会认为他会对人民有过高的道德要求吗?“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  你能从公孙鞅的话里找出有高度的道德要求,有鬼了.....  你说的法治有术,早就有人实习之。韩国申不害。除了与其他法家人物一样讲法治外,主要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结果呢??  公孙鞅的法治理念是不完整,但和你说的完整,差之远矣....
  @皮蛋天才
13:48:01  一派胡言,秦亡与商秧何干?秦亡是因为秦做事太超前,不为当时世人所理解,所容,那个革命性变革不是这样,拿破仑资产阶级革命不是也被欧洲十国贵族联合绞杀吗?  -----------------------------  秦朝的短命是不完整的法家思想造成的 不完整的法家思想是商鞅对法家支解造成的  秦亡干秦法暴政  秦的暴政不是期压人民  而是类似于 家长对孩子说 好好学习 不准上网 一样  拿破仑失败 是因为他的集团人才匮乏 他自已情商不足  同时他的敌人 反法同盟的整体水平又比他要高
  @兰陵广水 85楼   @空下这个座
13:42:00  @兰陵广水 40楼  @空下这个座
23:37:51  秦强行灭六国后国力不继才是主因。  一、商秧变法后历六世不断增强实力至始皇帝后灭六国,其间该制度始终是进步的力量,故统一后该制度突然就变成了落后的力量尤为可笑,更关键的是,其后的大统一王朝基本照搬秦朝制度。  二、看看欧洲就知道要同时强行统一实力无根本性差距的几个对手该有多因难,秦始皇之统一透支了秦代的国力而...........  -----------------------------  如果强行压服就使国力衰竭 那打匈奴 百越时 哪来的国力?  如果打匈奴 百越使国力衰竭 那顶羽打的那二十万秦军哪来的  欧洲分裂 是上层贵族内讷造成的 不是国力衰竭   不是个人能力能改变 是由统治集团的整体能力决定  秦亡干秦法暴政  秦的暴政不是期压人民  而是类似于 家长对孩子说 好好学习 不准上网 一样   -----------------------------  秦变法后国力增强,可以一敌二而有余力,以一敌六,你以为是火器对冷兵器啊。
  从这一点说,古人比我们聪明,不过聪明常常被小人利用,当一项政策成为了利益的工具,下场就显而易见了,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兰陵广水
21:34:37  @riddle-15 22:19:39  到了秦统一六国,国力透支,秦法伦为了维护庞大帝国统治的工具,而非维护社会公平的工具,这才是秦亡的原因。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而刑之,是罔民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一个国家不重视民生和维护社会道德,而靠严厉的法律在维持,这就是法家的局限性。可以说,靠一家治国是不靠谱的。  --------...........  -----------------------------  你引用错误,人至察则无徒指的是一个人过于了解世界的真理,就没有人能当你的徒弟了,就像老子那样的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鞅死后的秦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