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僵尸企业处置国民党主席交接陷僵局局 “谁是僵尸”成糊涂账

三类僵尸企业处置需区别对待_凤凰资讯
三类僵尸企业处置需区别对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当然,少数企业也会通过和解得以解决,但总体上可以把僵尸企业分为这三类把握,而具体的处置方式我们在研究当中也提出了七种方式,比如破产、减员增效、改造重组等。总之,对于僵尸企业的处置,要有一个综合把握,要针对企业的情况来区别加以解决, 
原标题:三类僵尸企业处置需区别对待近一年来,围绕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处置僵尸企业,全社会都在热烈讨论,特别是司法界、律师界讨论更为热烈,作用也更为突出。对于僵尸企业如何处置,从法治的角度来加以推动,我觉得这是破产法2006年出台以后近十年来空前的高潮,也是上世纪在推动政策性破产以后,对如何探索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实现市场化的有效退出,又一个很好的契机。但是我想强调一点,僵尸企业不同于破产企业。从年初到现在我一直在想,我们做了很多的关于僵尸企业破产重组的讨论,在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当中,确实也存在这样的认识,似乎僵尸企业一定是要破产退出或者依法重组的,我认为这种认识不够全面,对僵尸企业依法处置是一个方面,但是还有其他多种渠道和处置方式。实际上,很多企业退出包括依法破产重组,背后都有一个综合治理的问题、协同推进的问题、各方出力配套支持的问题。僵尸企业确实有一部分是需要退出的,或者说符合破产法所申请的条件,但是也有一些不是。我认为,对僵尸企业处置还是应该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因企施策,一企一策。针对不同企业的情况,我做了三种归纳。一种是部分僵尸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也存在着同业恶性竞争、行业的重复建设、技术水平偏低,这个显然是要加大兼并重组,对这类企业的处置,我们强调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也就是说,运用经济手段按照市场规律,这方面特征更鲜明一些。第二种僵尸企业,是针对管理粗放、冗员过多、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的类型,对我来说这其中国有企业是主要对象,实际上自上世纪以来,我们就在不停的改变这种情况,通过强化管理,有些央企已经看到了一些变化。第三种针对的是少数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的,虽然中央对于处置僵尸企业的原则是多兼并少重整,但是具备破产条件的,该依法破产的也要依法破产、清算、重整。当然,少数企业也会通过和解得以解决,但总体上可以把僵尸企业分为这三类把握,而具体的处置方式我们在研究当中也提出了七种方式,比如破产、减员增效、改造重组等。总之,对于僵尸企业的处置,要有一个综合把握,要针对企业的情况来区别加以解决, 关于协同推进的问题,我认为,领导重视是前提,政策措施是保证,组织队伍是关键,社会稳定是核心。在此基础上,至少有五个关系要把握好。一是依法规范与政策配套问题,这是近一段时期以来法律界讨论比较多的,我能理解也深有同感,但是我想告诉大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处理了近千万的案件都走过来了,现在这些问题一定能够解决,就如同过去常说的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当然,政策配套目前看来尚有距离,比如人员的问题、资金的问题、债务的问题、税收的问题、责任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有关方面都在积极研究政策,不断地推出,就像我们看到法院系统近一年来不断给大家带来的惊喜和鼓舞,给大家以信心一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482
播放数:6850
播放数:7065
播放数:5808920警惕“僵尸”陷“僵局”:人人喊打,打谁?谁打?-中新网
警惕“僵尸”陷“僵局”:人人喊打,打谁?谁打?
日 09:09 来源:半月谈  
  随着中央相关要求不断发出,强烈信号接连释放……被视为“痼疾”的僵尸企业处置清理迅速成为社会共识,也密集出现在不少地方和行业的文件之中。
  然而,密集的文件和层层的表态之下,一些地方“嘴上有态度,账上无底数,处置无行动”等问题也随之浮出。在个别地方,“谁是僵尸”,成了一个当地政府说不清、企业不承认、银行不愿提的话题,处置清理僵尸企业工作出现“停在文件,沦为口号”的苗头。
  “谜”一样的“僵尸”
  位于山西东部的一个煤炭城市,有近百个煤矿。由于煤价下跌,除了极个别煤矿因煤质较好略有盈利外,其他煤企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一些深陷经营困境,拖欠职工工资长达数月。
  截至6月,当地被认定为僵尸企业的始终处于“零”状态。该市经信委、煤炭局有关负责人坦言,“并没有启动僵尸企业的认定工作”“也不知道该如何确定僵尸企业”。
  “究竟是根据停产启动无望来判断,还是根据财务指标来判断?这个标准我们没法制定。”该市煤炭主管部门负责人说,上级应该划定明确标准,我们才好执行。
  记者调研发现,当地关停及3年内计划关停的煤矿,基本都是因资源枯竭等原因由企业自主申报关停,与处置僵尸企业并无多大关联。
  在河北的一个产钢大市,截至6月,被认定的僵尸企业同样难觅踪影。
  该市工信局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对如何认定和处置僵尸企业,我们这里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全市几百家规模以上企业都正常生产,可能会有困难企业,但没有所谓僵尸企业。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因涉及职工安置等问题,我们这里的各区县政府和基层经济部门也不愿意进行僵尸企业的认定和处理,相关工作推进很难。
  “谁是僵尸”在一些地方成了一笔糊涂账,如何分门别类甄别对待、具体施策也就无从谈起。记者采访的山西多个省属煤企及市县煤企,目前采取的真正有效措施就是根据省内去产能的相关要求,严格按照以276个工作日重新确定生产能力,并组织生产。
  “在一些地方,去产能实际成了人头一刀、家家分摊限产量;所谓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其实停留在了纸面上。”一位业内人士说。
  “不认命”的企业 “不放弃”的银行
  即使深陷经营困境,几乎每一家煤钢企业也都理直气壮地拒绝贴上“僵尸”的标签。对他们而言,当前想做的只有一件事:“熬”过冬天重获新生。
  山西某煤业有限公司是当地唯一集体所有制企业。随着去年煤价一路下跌,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目前运营的两座煤矿尚欠银行贷款8.5亿元,每月仅利息一项就要支付600多万元,一度拖欠职工8个月工资。“如果情况不改变,企业至多还能撑半年。”公司董事长说。
  在数里之外的另一家煤矿,10亿元的贷款债务和被迫大幅压减的产能同样让企业喘息艰难。从去年到今年,该企业两次大幅度调减职工工资,下降幅度达40%。从今年起,企业还暂停了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
  即便再艰难,无论哪个企业,都不承认自己是僵尸企业。他们认为,能活下来的企业就有存在的价值,“挺”不下去的才是僵尸企业。
  耐人寻味的是,各家企业对落实“压产能”指标纷纷叫苦不迭,对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却表现出乐观和轻松,一般不太担心“刀子”会落到自己头上。
  “企业真死了,企业负债、职工安置等方面问题的解决,地方政府的压力就会比较大,所以地方政府不太可能有积极性让企业成为‘僵尸’。”一位企业负责人说。记者调查发现,一家集团的煤业公司恰恰在百般困境中接到了地方政府的帮扶之手――通过政府的多方协调,该企业的银行贷款只付利息暂不还本金。企业得以松了口气,继续艰难运转维持。
  银行,与僵尸企业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并一次次充当“输液管”和“呼吸机”,使僵尸企业僵而不死、苟延残喘。针对这一情况,今年3月,银监会负责人提出,要对产能过剩企业和僵尸企业实行“实名制管理”,引起多方关注。
  调研中,山西省多家银行信贷部负责人说,由于地方政府并未给出标准,所以实名制管理“很难执行”。“银行业内一般认为,一是资产负债率达到85%,二是连续现金流为负数,但是并没有据此形成执行标准。”当地一位国有银行信贷部负责人说。
  在河北的这个产钢大市,市金融办及有关银行均对僵尸企业处置问题讳莫如深,不愿正面回应。一位银行人士私下告诉记者,出于众所周知的利益关联,银行不可能主动出击,也不可能对问题企业轻言放弃,“除非有进一步的具体要求,现在大家能做的只能是维持和观望”。
  综合施策加速推进
  既无僵尸企业底数,又无市场出清任务的情况,直接造成个别地方处置僵尸企业工作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
  “没有僵尸企业的认定标准,清理处置就很难真正落实。”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耿晔强说,僵尸企业不能清除,淘汰落后产能和结构调整就很难实现。
  多位专家和地方干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僵尸企业处置的过程中,“不知打谁”和“不知谁来打”,已成为当前一些地方处置僵尸企业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加以重视解决。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三个“不清楚”:什么是僵尸企业不清楚;后续配套政策不清楚;地方政府积极开展这一工作的动力在哪里不清楚。
  专家表示,破产退出的机制尚未完全理顺,阻碍了僵尸企业通过破产渠道实现退出。对一些地方政府而言,担心处置工作拖累GDP影响政绩考核,担心会冲击就业影响社会稳定,担心这样做会造成税收减少进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这些无疑直接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僵尸企业处置清理工作中畏首畏尾。
  作为当前化解过剩产能的关键一步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一些地方处置僵尸企业不能“停在文件,沦为口号”。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等人建议:
  一是必须加快确定具体标准和目标任务。应针对各行业、各省市的具体情况,督促制定具体标准,使地方真正做到有据可依,对照执行。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联合行动,在税费、信贷、社会保险、电力价格等方面要形成政策合力,打出“组合拳”,用扎实的措施传递出明确的信号。
  二是相关部门必须抓紧细化配套政策、鼓励补偿措施和问责办法,建立起有效的动力传导机制,打破目前“上急下不动”的“中梗阻”现象,真正激发地方政府清理僵尸企业的动力。(半月谈记者 黄全权 魏飚 杨帆)
【编辑:叶攀】
>能源频道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一些地方僵尸企业处置陷僵局 “谁是僵尸”成糊涂账_国内新闻_大众网
新闻>国内新闻' />
随着中央相关要求不断发出,强烈信号接连释放……被视为“痼疾”的僵尸企业处置清理迅速成为社会共识,也密集出现在不少地方和行业的文件之中。
  然而,密集的文件和层层的表态之下,一些地方“嘴上有态度,账上无底数,处置无行动”等问题也随之浮出。在个别地方,“谁是僵尸”,成了一个当地政府说不清、企业不承认、银行不愿提的话题,处置清理僵尸企业工作出现“停在文件,沦为口号”的苗头。“谜”一样的“僵尸”
位于山西东部的一个煤炭城市,有近百个煤矿。由于煤价下跌,除了极个别煤矿因煤质较好略有盈利外,其他煤企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一些深陷经营困境,拖欠职工工资长达数月。
截至6月,当地被认定为僵尸企业的始终处于“零”状态。该市经信委、煤炭局有关负责人坦言,“并没有启动僵尸企业的认定工作”“也不知道该如何确定僵尸企业”。
“究竟是根据停产启动无望来判断,还是根据财务指标来判断?这个标准我们没法制定。”该市煤炭主管部门负责人说,上级应该划定明确标准,我们才好执行。
记者调研发现,当地关停及3年内计划关停的煤矿,基本都是因资源枯竭等原因由企业自主申报关停,与处置僵尸企业并无多大关联。
在河北的一个产钢大市,截至6月,被认定的僵尸企业同样难觅踪影。
该市工信局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对如何认定和处置僵尸企业,我们这里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全市几百家规模以上企业都正常生产,可能会有困难企业,但没有所谓僵尸企业。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因涉及职工安置等问题,我们这里的各区县政府和基层经济部门也不愿意进行僵尸企业的认定和处理,相关工作推进很难。
“谁是僵尸”在一些地方成了一笔糊涂账,如何分门别类甄别对待、具体施策也就无从谈起。记者采访的山西多个省属煤企及市县煤企,目前采取的真正有效措施就是根据省内去产能的相关要求,严格按照以276个工作日重新确定生产能力,并组织生产。
“在一些地方,去产能实际成了人头一刀、家家分摊限产量;所谓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其实停留在了纸面上。”一位业内人士说。
“不认命”的企业 “不放弃”的银行
即使深陷经营困境,几乎每一家煤钢企业也都理直气壮地拒绝贴上“僵尸”的标签。对他们而言,当前想做的只有一件事:“熬”过冬天重获新生。
山西某煤业有限公司是当地唯一集体所有制企业。随着去年煤价一路下跌,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目前运营的两座煤矿尚欠银行贷款8.5亿元,每月仅利息一项就要支付600多万元,一度拖欠职工8个月工资。“如果情况不改变,企业至多还能撑半年。”公司董事长说。
在数里之外的另一家煤矿,10亿元的贷款债务和被迫大幅压减的产能同样让企业喘息艰难。从去年到今年,该企业两次大幅度调减职工工资,下降幅度达40%。从今年起,企业还暂停了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
即便再艰难,无论哪个企业,都不承认自己是僵尸企业。他们认为,能活下来的企业就有存在的价值,“挺”不下去的才是僵尸企业。
耐人寻味的是,各家企业对落实“压产能”指标纷纷叫苦不迭,对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却表现出乐观和轻松,一般不太担心“刀子”会落到自己头上。
“企业真死了,企业负债、职工安置等方面问题的解决,地方政府的压力就会比较大,所以地方政府不太可能有积极性让企业成为‘僵尸’。”一位企业负责人说。记者调查发现,一家集团的煤业公司恰恰在百般困境中接到了地方政府的帮扶之手――通过政府的多方协调,该企业的银行贷款只付利息暂不还本金。企业得以松了口气,继续艰难运转维持。
银行,与僵尸企业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并一次次充当“输液管”和“呼吸机”,使僵尸企业僵而不死、苟延残喘。针对这一情况,今年3月,银监会负责人提出,要对产能过剩企业和僵尸企业实行“实名制管理”,引起多方关注。
调研中,山西省多家银行信贷部负责人说,由于地方政府并未给出标准,所以实名制管理“很难执行”。“银行业内一般认为,一是资产负债率达到85%,二是连续现金流为负数,但是并没有据此形成执行标准。”当地一位国有银行信贷部负责人说。
在河北的这个产钢大市,市金融办及有关银行均对僵尸企业处置问题讳莫如深,不愿正面回应。一位银行人士私下告诉记者,出于众所周知的利益关联,银行不可能主动出击,也不可能对问题企业轻言放弃,“除非有进一步的具体要求,现在大家能做的只能是维持和观望”。
综合施策加速推进
既无僵尸企业底数,又无市场出清任务的情况,直接造成个别地方处置僵尸企业工作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
“没有僵尸企业的认定标准,清理处置就很难真正落实。”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耿晔强说,僵尸企业不能清除,淘汰落后产能和结构调整就很难实现。
多位专家和地方干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僵尸企业处置的过程中,“不知打谁”和“不知谁来打”,已成为当前一些地方处置僵尸企业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加以重视解决。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三个“不清楚”:什么是僵尸企业不清楚;后续配套政策不清楚;地方政府积极开展这一工作的动力在哪里不清楚。
专家表示,破产退出的机制尚未完全理顺,阻碍了僵尸企业通过破产渠道实现退出。对一些地方政府而言,担心处置工作拖累GDP影响政绩考核,担心会冲击就业影响社会稳定,担心这样做会造成税收减少进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这些无疑直接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僵尸企业处置清理工作中畏首畏尾。
作为当前化解过剩产能的关键一步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一些地方处置僵尸企业不能“停在文件,沦为口号”。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等人建议:
一是必须加快确定具体标准和目标任务。应针对各行业、各省市的具体情况,督促制定具体标准,使地方真正做到有据可依,对照执行。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联合行动,在税费、信贷、社会保险、电力价格等方面要形成政策合力,打出“组合拳”,用扎实的措施传递出明确的信号。
二是相关部门必须抓紧细化配套政策、鼓励补偿措施和问责办法,建立起有效的动力传导机制,打破目前“上急下不动”的“中梗阻”现象,真正激发地方政府清理僵尸企业的动力。(半月谈记者 黄全权 魏飚 杨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7月22日,2015年中央部门决算集中向社会公开。今年是中央部门决算连续第六年向社会公开,新内容和新亮点颇多,力度远超以往。
07-23 08-07人民日报
别看她岁数大,却是村里有名的热心人,谁家有困难她都乐意帮忙。为了攒钱修路,崔明蓝把子女们给她的零用钱,加上每月政府发的60元养老补助,都一点一滴地存起来。村里一位老人说,崔明蓝生活很节俭,晚上舍不得用电,天热时就把床搬在院子里,连蚊帐都舍不得买。
07-26 10-07央广网
近日,市民喜女士向本报反映,自己家住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京报馆内,但由于建筑年代久远,雨天经常渗漏,甚至有屋顶大块墙皮掉落的情况,十分危险。对此,北京晨报记者联系西城区房管局安全科,对方表示将尽快到现场进行简单修复,并将联系相关部门到场查看情况。
07-26 07-07北京晨报
直播时抠鼻子、播报新闻时打嗝、将“通过电话联系他”说成“通过电线联话他”……近日,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段名为“央视主播直播失误集锦第三季”的爆笑视频刷屏,一本正经的央视主播们的各种口误让人忍不住大笑。
07-26 07-07成都商报
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一对夫妇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大抽奖,奖品是太平洋小岛一座度假村,只须购买一张66澳元彩票就可能赢走大奖。贝茨夫妇不想把度假村卖给企业,而是打算通过抽奖方式送出度假村。
07-26 09-07中国新闻网
当地时间7月23日,阿根廷数百名妇女23日公开哺乳,抗议上周警方将一名哺乳母亲带走,要求保障女性在公众场所哺乳的权利。事件惹舆论不满,约500名妇女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参与示威,声援桑托斯,捍卫母亲的权利。
07-26 09-07中国网
Copyright (C)
& .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地方僵尸企业处置陷僵局 “谁是僵尸”成糊涂账
随着中央相关要求不断发出,强烈信号接连释放……被视为“痼疾”的僵尸企业处置清理迅速成为社会共识,也密集出现在不少地方和行业的文件之中。
然而,密集的文件和层层的表态之下,一些地方“嘴上有态度,账上无底数,处置无行动”等问题也随之浮出。在个别地方,“谁是僵尸”,成了一个当地政府说不清、企业不承认、银行不愿提的话题,处置清理僵尸企业工作出现“停在文件,沦为口号”的苗头。
“谜”一样的“僵尸”
位于山西东部的一个煤炭城市,有近百个煤矿。由于煤价下跌,除了极个别煤矿因煤质较好略有盈利外,其他煤企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一些深陷经营困境,拖欠职工工资长达数月。
截至6月,当地被认定为僵尸企业的始终处于“零”状态。该市经信委、煤炭局有关负责人坦言,“并没有启动僵尸企业的认定工作”“也不知道该如何确定僵尸企业”。
“究竟是根据停产启动无望来判断,还是根据财务指标来判断?这个标准我们没法制定。”该市煤炭主管部门负责人说,上级应该划定明确标准,我们才好执行。
记者调研发现,当地关停及3年内计划关停的煤矿,基本都是因资源枯竭等原因由企业自主申报关停,与处置僵尸企业并无多大关联。
在河北的一个产钢大市,截至6月,被认定的僵尸企业同样难觅踪影。
该市工信局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对如何认定和处置僵尸企业,我们这里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全市几百家规模以上企业都正常生产,可能会有困难企业,但没有所谓僵尸企业。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因涉及职工安置等问题,我们这里的各区县政府和基层经济部门也不愿意进行僵尸企业的认定和处理,相关工作推进很难。
“谁是僵尸”在一些地方成了一笔糊涂账,如何分门别类甄别对待、具体施策也就无从谈起。记者采访的山西多个省属煤企及市县煤企,目前采取的真正有效措施就是根据省内去产能的相关要求,严格按照以276个工作日重新确定生产能力,并组织生产。
“在一些地方,去产能实际成了人头一刀、家家分摊限产量;所谓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其实停留在了纸面上。”一位业内人士说。
“不认命”的企业 “不放弃”的银行
即使深陷经营困境,几乎每一家煤钢企业也都理直气壮地拒绝贴上“僵尸”的标签。对他们而言,当前想做的只有一件事:“熬”过冬天重获新生。
山西某煤业有限公司是当地唯一集体所有制企业。随着去年煤价一路下跌,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目前运营的两座煤矿尚欠银行贷款8.5亿元,每月仅利息一项就要支付600多万元,一度拖欠职工8个月工资。“如果情况不改变,企业至多还能撑半年。”公司董事长说。
在数里之外的另一家煤矿,10亿元的贷款债务和被迫大幅压减的产能同样让企业喘息艰难。从去年到今年,该企业两次大幅度调减职工工资,下降幅度达40%。从今年起,企业还暂停了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
即便再艰难,无论哪个企业,都不承认自己是僵尸企业。他们认为,能活下来的企业就有存在的价值,“挺”不下去的才是僵尸企业。
耐人寻味的是,各家企业对落实“压产能”指标纷纷叫苦不迭,对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却表现出乐观和轻松,一般不太担心“刀子”会落到自己头上。
“企业真死了,企业负债、职工安置等方面问题的解决,地方政府的压力就会比较大,所以地方政府不太可能有积极性让企业成为‘僵尸’。”一位企业负责人说。记者调查发现,一家集团的煤业公司恰恰在百般困境中接到了地方政府的帮扶之手——通过政府的多方协调,该企业的银行贷款只付利息暂不还本金。企业得以松了口气,继续艰难运转维持。
银行,与僵尸企业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并一次次充当“输液管”和“呼吸机”,使僵尸企业僵而不死、苟延残喘。针对这一情况,今年3月,银监会负责人提出,要对产能过剩企业和僵尸企业实行“实名制管理”,引起多方关注。
调研中,山西省多家银行信贷部负责人说,由于地方政府并未给出标准,所以实名制管理“很难执行”。“银行业内一般认为,一是资产负债率达到85%,二是连续现金流为负数,但是并没有据此形成执行标准。”当地一位国有银行信贷部负责人说。
在河北的这个产钢大市,市金融办及有关银行均对僵尸企业处置问题讳莫如深,不愿正面回应。一位银行人士私下告诉记者,出于众所周知的利益关联,银行不可能主动出击,也不可能对问题企业轻言放弃,“除非有进一步的具体要求,现在大家能做的只能是维持和观望”。
综合施策加速推进
既无僵尸企业底数,又无市场出清任务的情况,直接造成个别地方处置僵尸企业工作陷入“大雨点小”的状态。
“没有僵尸企业的认定标准,清理处置就很难真正落实。”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耿晔强说,僵尸企业不能清除,淘汰落后产能和结构调整就很难实现。
多位专家和地方干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僵尸企业处置的过程中,“不知打谁”和“不知谁来打”,已成为当前一些地方处置僵尸企业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加以重视解决。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三个“不清楚”:什么是僵尸企业不清楚;后续配套政策不清楚;地方政府积极开展这一工作的动力在哪里不清楚。
专家表示,破产退出的机制尚未完全理顺,阻碍了僵尸企业通过破产渠道实现退出。对一些地方政府而言,担心处置工作拖累GDP影响政绩考核,担心会冲击就业影响社会稳定,担心这样做会造成税收减少进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这些无疑直接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僵尸企业处置清理工作中畏首畏尾。
作为当前化解过剩产能的关键一步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一些地方处置僵尸企业不能“停在文件,沦为口号”。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等人建议:
一是必须加快确定具体标准和目标任务。应针对各行业、各省市的具体情况,督促制定具体标准,使地方真正做到有据可依,对照执行。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联合行动,在税费、信贷、社会保险、电力价格等方面要形成政策合力,打出“组合拳”,用扎实的措施传递出明确的信号。
二是相关部门必须抓紧细化配套政策、鼓励补偿措施和问责办法,建立起有效的动力传导机制,打破目前“上急下不动”的“中梗阻”现象,真正激发地方政府清理僵尸企业的动力。(半月谈记者 黄全权 魏飚杨帆)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陷入僵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