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历代中国外交部长政权跟各国有着什么样的外交交流

(魏、蜀汉、吴)、
(宋、齐、梁、陈)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
;【中华王朝之五路】1、休养生息;2、XX之治;3、XX盛世;4、XX之乱;5、灭亡;一个政权就像一个生命一样终归要灭亡,由生至灭的过程,一般可分为生、兴、盛、衰、危、亡六个阶段,五千年来中华还没有脱离轮回。在远为封闭而大有利于专制政权长存的古代,都没有“万年王朝”:历史上国运长的国家,莫过于东罗马帝国,绵延了近一千年之久;而最长久的政权莫过于中国的周朝,存在了八百多年。政权寿数的一个规律是:越近现代,政权寿数越短。【王朝之灭亡】两汉均亡于体制内势力的恶性膨胀,类似死于肿瘤;秦、唐、明亡于民变,说明王朝末年社会层面已溃败,相当于器官衰竭;五代亡于习惯性兵变,是习惯性流产;两宋均亡于外患,说明其军事力量不如人与地缘政治恶劣,类似乱世被杀;清亡于立宪派、革命党对清廷的失望与绝望,相当于放弃治疗。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详细表 图表:中国历史朝代纪年表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及开国皇帝
周文王姬发>>
前770-256年
周平王姬宜臼>>
前770-476年
前475-221年
前221-207年
始皇帝嬴政>>
前206-公元8年
汉高祖刘邦>>
23年2月~25年9月
汉更始帝刘玄>>
汉光武帝刘秀>>
魏文帝曹丕>>
汉昭烈帝刘备
吴大帝孙权
晋武帝司马炎>>
晋元帝司马睿>>④
宋武帝刘裕>>
齐高帝萧道成
梁武帝萧衍
陈武帝陈霸先
魏道武帝拓跋>>
魏孝文帝拓跋宏
魏孝静帝元善见
魏文帝元宝炬
齐文宣帝高洋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文帝杨坚>>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⑥
梁太祖朱晃
唐庄宗李存勖
晋高祖石敬瑭
周太祖郭威
宋太祖赵匡胤>>
宋高宗赵构>>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太祖段思平
景宗李元昊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海陵王完颜亮
金宣宗完颜
元世祖忽必烈>>
明太祖朱元璋>>
清太宗皇太极>>
 相关链接::附注:备注:一直以来,夏商周的起讫年代以夏朝“约前年”,商朝“约前年” ,西周“约前年”出现在史料上。但根据最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夏朝应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①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因为内乱加上水灾,不得不搬家。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约公元前14世纪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西周进入了短暂的共和时期,该年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在这之前,所发生的事的年代都是推测的,历史事件是凭借甲骨文,金鼎文和人们的传说来叙说的,断断续续,无从查考,而甲骨文那些记载的也不全面,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争议很大。 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在之间的公元23年2月~公元25年9月,出现一个短暂的政权,西汉宗室汉高祖的九世孙刘玄所建,继续沿用“汉”的国号。该政权承新朝下启东汉。更始元年至二年间,名义上统一了西汉末年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与西汉、东汉合称汉朝,为区别西汉、东汉,蜀汉,故称玄汉。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④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汉(前赵)、后赵(魏)、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成汉)。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共有二十国。 ⑤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于690年称帝,国号“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也称“南周”。并自以“”字为名,废睿宗为皇嗣,自为皇帝,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革命”。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仅有的一个女皇帝。她登位时已经67岁,又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的帝王。直到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⑥ “五代十国”指朱温灭唐后建立的后梁及继起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为五代。除五代外,当时中国南方境内还有许多其它的割据势力,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史称五代十国,但实际的国却不止十个。其他中华王国:吐蕃、西域各国、渤海国、高句丽、琉球王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回鹘、古代越南王国、吐谷浑等等。:由于有些朝代并不是只有一次使用,所以现在的史学家往往在前面加一些词以示区别,比如五代的时候,梁唐汉晋周前前面都加了一个“后”字,因为这些朝代以前都出现过,同样的还有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历史上亦称为后金。有时又以统治的中心来区别,比如两汉,为了有所区别,因为刘邦建立的汉定都是在长安,而刘秀的汉朝定都在洛阳,由于洛阳在西安以东,于是就把刘邦的汉称为西汉,刘秀的汉为东汉,同样的情况还有北宋和南宋的划分。关于开国皇帝的称谓:本专题的绝大部分开国皇帝的名字前带谥号和庙号的方式进行了修饰,但是像“汉高祖”,既非谥号也非庙号,当年司马迁误称刘邦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其实刘邦应谥号为高皇帝,按照谥号应该称之为“汉高帝”。唐朝以前一般都使用谥号,但是像“汉更始帝”,应为刘玄无谥号也无庙号,采用年号称呼。另外王莽既无庙号也无谥号,虽然自称新朝皇帝,但后来刘姓君主并没有对王莽进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进行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追封庙号的君主。。 1912年共和体制在中国确立以前,最高统治权力是以家族世袭为主的,这些世袭王族的更替组成中国朝代。,,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中国主要朝代顺序歌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东西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二晋收,
南北隋唐五代继,
宋元明清皇朝休。
五帝黄颛喾尧舜,
三代夏商西东周。
春秋战国秦一统,
西汉三国二晋收。
宋齐梁陈南朝号,
北魏二分又齐周。
隋唐五代十国宋,
辽夏金元明清民。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
  ――摘自 《三字经》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更多:、  中国历史朝代年表中国朝代顺序表::中国朝代顺序详表::中国朝代排名(按政权延续时间长短排名)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茫茫天数不可逃-------------------------------------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自夏朝开始,中国朝代的更迭延续了4000多年。 下面按照中国历朝历代政权延续的时间长短做一个排名。此排名的朝代没有详分同姓氏家族的不同朝代,例如西汉和东汉、西晋和东晋等。 一、周朝(791年)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洛邑;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1年。 二、商朝(554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经历17代31王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商朝是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 三、夏朝(470年)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分封建藩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根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分作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又从九州攫取金属石矿,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利的象征,因此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传至夏桀时,被商汤所灭。 四、大汉帝国(422年)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六月定都长安。随后汉武帝刘彻进一步推动大一统事业。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25年,参加反抗王莽政权的皇族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开创了“光武中兴”。汉朝时期,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国力和经济较为强盛。并且文化的统一,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朝共历400多年,24位帝王。220年被魏国曹丕篡权而灭亡。 五、宋朝(319年)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太祖建国时为避免唐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悲剧,遂采取重内轻外和重文抑武的国家政策。影响所及长远,一方面宋朝内部安定而少有内乱,有利于经济发展与文化的繁荣;但另一方面也因此导致武力积弱不敌北方外敌。不过相对而言,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六、大唐帝国(289年)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陇西李氏建立,定都长安。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以周代唐(690-705)。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唐朝时同突厥、回纥、吐蕃、H关系密切,对外交流频繁,与天竺、新罗、日本和西方国家均有往来。政治制度也有所创新与完善,成为后世模板。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唐朝共历289年,20位皇帝,907年亡于农民战争。 七、明朝(276年) 明朝(1368年-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国祚27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初期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灭亡。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盛世(黄金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当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八、清帝国(275年)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清朝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鼎盛时领土达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清代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仪,共历十二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九、辽(218年) 辽朝(907~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称“辽”。“辽”字在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定都上京。916年建年号,947年辽太宗定国号为“辽”,辽景宗时期经过励精图治,国力大增。辽圣宗时大举南下入侵宋朝,发生了澶渊之盟,此后辽宋关系比较缓和,辽朝国力也日渐强盛。此后的皇帝统治腐朽导致国势衰落。983年辽圣宗曾复更名“契丹”,1066年辽道宗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朝所灭。 十、西夏(189年) 西夏是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唐朝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1038年西夏立国时,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西夏东北与辽朝西京道相邻,东面与东南面与宋朝为邻。金朝灭辽宋后,西夏的东北、东与南都与金朝相邻。西夏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诸部、黄头回鹘与西州回鹘相邻。国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地形,水源以黄河与山上雪水形成的地下水为主。首都兴庆府所在的银川平原,西有贺兰山作屏障,东有黄河灌溉,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称”。 十一、南北朝(169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不是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十二、晋朝(155年)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263年司马昭发兵攻蜀后,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其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265年其子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共传四帝五十二年。五胡乱华,晋室南渡,琅邪王司马睿在建业重建东晋,共传十一帝一百零四年,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 十三、金(119年) 金(1115年-1234年),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F,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共经历10位帝王。金国是当时中国华北地区的一个强大政权,其全盛时代的统治范围为:东北到日本海、黑龙江流域一带;西北到河套地区;西边接壤西夏;南边以秦岭到淮河一线与南宋交界。十四、元朝(98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直至1402年才去元国号并改国号为“鞑靼”。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 十五、隋朝(37年) 隋朝(581―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分裂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它由出身于军事贵族的杨坚于581年篡夺北周政权建立。589年灭陈,完成统一。隋朝之初,与突厥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争,击溃了突厥的军事威胁,还统一了青海地区。隋朝时期,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著名的“开皇之治”。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大幅上升。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当时门阀势力衰微,科举制被创立和初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也运行顺畅。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后期统治腐朽,618年亡于农民起义。 十六、秦帝国(15年) 秦帝国(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中国历史朝代及皇帝顺序一览表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以及各朝所有皇帝的顺序秦朝&定都:定都:咸阳&
简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公元前206年十月,秦朝灭亡。秦朝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谥庙称谓秦朝皇帝评价
嬴政(赵政)
前259&前210
一统中国、大统钱字、城筑北击、焚书坑儒、废封立郡
嬴胡亥(赵胡亥)
前230&前207
苛政暴政、泯性杀亲、残害忠良、天真顽劣、死于阉党
嬴子婴(赵姓)
?& &前206
诛杀赵高、投降刘邦、死于项羽汉朝(西汉&定都:咸阳&、东汉&定都:洛阳&)
简介:两汉时期(西汉、东汉)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共经422年,成为东方第一大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崛起。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同时深深影响着多少代儿女。汉朝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汉朝皇帝谥号/庙号汉朝皇帝历史评价西汉(前汉)(前202年&8年12月)
前256&前195
汉高帝/汉太祖
(高祖是误传)
白蛇起义、楚汉之争、建立大汉、豁达大度,从谏如流
前211&前188
至孝至仁、上乘父制,下尽职守、为文景之治建立基础
汉前少帝/无
吕后所立、又为其所害、终生无政治绩效、罢黜而死
汉后少帝/无
吕后所立、荡涤诸吕时因非惠帝孙而被陈平等人废黜
前203&前157
汉文帝/汉太宗
与民休息、轻徭赋薄、推汉走向鼎盛奠定根基
前188&前141
平乱固权、清静恭俭、发展教育、打击豪强、文景之治
前156&前87
汉武帝/汉世宗
雄才武略、空前政为、创造了中华民族史上数个第一
前94-前74
承接父业、四夷来朝、中兴稳定、后因多病不治而死
荒淫无度、不顾社稷、霍以不看重任而在位27天被废
前92─前49
汉宣帝/汉中宗
巫蛊之祸、霍光拥立为皇、实现昭宣中兴、清除霍氏
前74─前33
汉元帝/汉高宗
纯任德教、尊崇儒学、昭君初赛汉匈言和、西汉转弱
汉成帝/汉统宗
湛于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赵氏乱内、外家擅朝
有治国之志无治国之才、断袖之癖、王莽篡位西汉没落
汉平帝/汉元宗
一国之君无奈于王莽之阴险、迫取王莽女、后被莽害死
婴继位时,莽摄政,无实际权力多为傀儡、东汉亡
才智平庸、性格懦弱、一继任即沉醉于宫廷生活东汉(后汉)(25年&220年)
光武帝/汉世祖
平乱王莽、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可算贤明君王
汉明帝/汉显宗
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高不逊色
汉章帝/汉肃宗
倡导儒学、厚德行政、创明章盛世、放纵外戚而转危
汉和帝/汉穆宗
扫平外戚窦氏夺回政权、亲民宽政对外修和、英年早逝
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百日皇帝)
汉安帝/汉恭宗
掌权后与邓氏争权、但委政于宦官,无所不为死于巡游
汉顺帝/汉敬宗
毅七月死、政变继位、宦官乱政、民不聊生、十九而死
终年三岁、宦官外戚乱政、朝廷腐败、九江暴乱、无为
帝幼伶俐、继位未年、梁翼专权后被其以毒而害、九亡
汉桓帝/汉威宗
偶然为帝、外戚宦官、放姿纵恶、百般无奈、无功而终
政治黑暗、社会混乱、黄巾起义、官宦为王、一生无为
何家掌政、董卓废之、行为轻摇无帝之威仪、卓害其死
乱世之帝、形同虚设、卓死后曹代刘政、庸碌一生汉亡三国(魏、蜀、吴)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曹魏&定都:洛阳&)
简介:魏国(220年12月10日-265年2月4日),也称曹魏,是中国汉朝末期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个政权。始于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改汉为魏。至265年魏又被司马炎篡夺,改号为晋。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又称魏武帝),曹魏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领土最辽阔的国家。由于曹魏在三国之中占据最大地区,盘踞中原一带,而这区人口也是最多;加上有汉室禅让,向来被视为正统王朝。期间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魏晋时代之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曹魏皇帝列表曹魏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曹魏皇帝谥号/庙号曹魏皇帝历史评价
魏武帝/太祖
魏国缔造、褒贬不一、正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魏文帝/高祖
承接父业、魏国建立、政绩颇显、伐吴败后大病不起
魏明帝/烈祖
一生均于三国战事中、任司马懿为将、抵抗外敌、病死
曹爽司马懿辅政、司马氏开始把持魏国朝政、无为而去
识破司马之心、创造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名句
无权无势之傀儡、无政绩、禅让于司马炎、软禁而死
(蜀汉&定都:成都&)
简介:公元221年D263年,刘备在四川(蜀)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刘备为汉中 山王刘胜之后,其国号&汉&意味着是东汉的延续,又因其占据益州,俗称蜀地,其政权历史上也称&蜀汉&。国土在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以及陕西汉中一带,蜀汉怀帝时为魏所灭。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蜀汉皇帝列表蜀汉皇帝称谓生卒年份(公元)蜀汉皇帝谥号/庙号蜀汉皇帝历史评价
蜀汉昭烈帝/烈祖
建立蜀汉、弘毅宽厚、仁治天下、托孤诸葛、心神无二
蜀汉怀帝/仁宗
平庸无能、主动投降、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
(东吴&定都:武昌、南京&)
简介:建安元年(196)献帝都许以后 ,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建安四年,孙策取得豫章郡地。建安五年孙策死,策弟孙权统众。建安十三年孙权由吴徙治京城(今江苏镇江)。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十五年取得岭南 。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据有今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的广大地区。280年,西晋军队攻破东吴,吴国灭亡。东吴皇帝列表东吴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东吴皇帝谥庙东吴皇帝历史评价
东汉末期名将、吴国奠基人、打仗勇猛命丧战场
十五而立、稳固江东、政治能家、晚年昏庸滥杀无辜
生性聪慧、谋杀专权孙D失败、帝位被废、沦为会稽王
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东吴繁荣、好文、征西失败
无多大政治作为、但是为人好善、后因诸葛氏自杀
初位尚贤、而后残暴骄盈、好酒色、东吴自此而亡西晋(东晋&定都:洛阳&、西晋&定都:南京&)
简介: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263年司马昭发兵攻蜀后,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其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265年其子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称&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共传四帝五十二年。,晋室南渡,琅邪王司马睿在建业重建东晋,共传十一帝一百零四年,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
(注:公元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住⒊ど惩跛韭V、成都王司马颍、河间王司马J、东海王司马越,晋自五马渡江天下遂分为二,又有五胡乱华十九国并立)西晋皇帝列表西晋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西晋皇帝谥号/庙号西晋皇帝评价
西晋&司马懿
炎追封、曹魏任职创汗马功劳、司马氏族奠基晋之基础
西晋&司马师
炎追封、以父于战场厮杀、西晋奠基者之一
西晋&司马昭
炎追封、消灭蜀汉取曹自代、奠基西晋直接人物
西晋&司马炎
晋武帝/世祖
奉辈开晋、消灭东吴、结束三国纷争、其非贤明君主
西晋&司马衷
晋惠帝/德宗
痴呆昏庸、何不食肉糜、八王之乱发生、政变后背毒死
西晋&司马炽
内政动乱、匈奴南侵发永嘉之祸、举国衰败、刘聪毒害
西晋&司马邺
国运衰落、民不聊生、出城降刘后被刘害、西晋告亡东晋皇帝列表
东晋&司马睿
任用王导、移都江南、王马共治天下、东晋江南立足
东晋&司马绍
自小聪慧、见之长安与日、平定王敦之乱、巩固基业
东晋&司马衍
比较平庸、欲借外戚庾亮树己之风、虽无建树晋也安定
东晋&司马岳
在为两年、重用庾泳、庾翼、无任何政治建树、早亡
东晋&司马聃
年幼继位又褚太后主政、桓温驱除庾氏、在为十七而亡
东晋&司马丕
在为四年即病死、无任何政治建树、中信道士不老仙丹
东晋&司马奕
桓温借故逼褚废帝、被逼出宫降海西公、为保身安屈辱
东晋&司马昱
温废帝后而立、一切以温是从、形同傀儡在位两年病亡
东晋&司马曜
略有作为、值桓温亡东晋危机过、被宫女用被子闷死
东晋&司马德宗
愚蠢无为、权落旁人、亲政桓玄失败、刘掌权、桓自立
东晋&司马德文
在刘裕的策划下继位又在其的威逼下禅位,东晋告亡隋朝(定都:长安、东都:洛阳)
简介: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当时社会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有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 大隋天子于西元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皇帝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先以长安为都,后来又新建大兴城为京师、以洛阳为陪都,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和五胡乱华的社会局面,于589年,挥师南下,灭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
(注:(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隋朝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隋朝皇帝谥号/庙号隋朝皇帝评价
(追谥)/太祖
西魏权臣之一、十二大将军随国公。建隋后追崇隋太祖
隋文帝/高祖
建立隋朝、精心治国、隋朝从此进入统一、兴盛的局面
隋炀帝/世祖
伟大与罪恶并存、&河巡科藏&、在江都宇文化及所害
隋成帝/世宗
本为太子还未登基即病死,后其子恭帝继位后加以追尊
炀出游命其守长安、李渊攻长安后立其为帝后废之
宇文化及弑炀帝后而立,实为傀儡后被其废
炀出游命其守洛阳,炀亡后由王世充立一年后被王所废唐朝(定都:长安,东都:洛阳,唐代都城为长安、洛阳,合称「两京」)
简介: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国公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v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朝连同隋朝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另:《》:隋朝以前,皇帝的谥号很短,一般称谥号。如:刘恒,谥号&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史称&汉文帝&;司马炎,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杨坚,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史称&隋文帝&。隋朝之后,皇帝的谥号很长,一般称庙号。如:李世民,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史称&唐太宗&;因为谥号太长了,所以唐朝起一般称呼庙号。而且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因此像赵佶这样的昏君,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庙号徽宗,史称&宋徽宗&。隋朝以前唐朝以前谥号字数较少,所以往往以谥号称呼皇帝,如武帝,文帝。唐以后谥号字数慢慢变长,到了,什么功德圣明好词全给加上乱七八糟一大堆,再用来当做称呼就太麻烦了,所以改用庙号来称呼了。明清两代,皇帝几乎是一帝一年号,所以也习惯直接用年号称呼。比如永乐帝、万历帝、康熙帝、嘉庆帝等。唐朝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唐朝皇帝庙号唐朝皇帝历史评价
唐朝开国皇帝、结束隋朝成就大唐兴旺重要奠基者
卓越君王、贞观之治、将大唐推向高峰、奠基顶峰基础
承接父业实现&永徽之治&之盛世、武氏开始沉浮于此
柔软无能、何事都取决于其母武皇太后、无大作为被废
三让天下:武后、中宗、玄宗、一生安分平淡与世无争
中国唯一女皇帝、对唐朝的经济、文化、疆域皆有贡献
韦太后临朝称制,相王李旦执掌政务,无实权后被废
开元盛世而后又安史之乱、宠信杨贵妃、唐开始衰落
安史受命、被尊为帝、用郭子仪李光弼趁内乱平定安史
登基后安史之乱平息后,计杀李辅国,经历吐蕃战事
政绩平常、亲撰中医文献、写罪己诏向天下坦白错误
随遇而安不争强好胜、勇敢面对政治现实
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创大唐中兴、与太宗、玄宗齐名
纵情享乐、毫无节制、惧死求生、三是而立即死
政治无为、比穆宗有过之无不及在位两年后被宦官谋杀
政治黑暗,官宦争斗不断,文宗形同傀儡,抑郁而死
武宗灭佛、崇道弃佛、斯是如此倒也实现会昌中兴
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谓之小太宗
沉湎玩乐、任相不明、爱慕虚荣、不惜官赏、骄淫奢侈
听任官宦、黄巢起义建立大齐、其人躲在四川七年
聪明又才能、分形唐朝形势、只可惜挽救已经无力回天
哀帝当国、朱全忠当政、自此大唐灭亡、后被其弑杀宋朝(北宋&定都:开封&、南宋&定都:临安&)
简介: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因为皇室姓赵,又称作赵宋。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而此时也有西夏、大理、吐蕃、契丹、女真并存,也给宋朝的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北宋于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定都开封。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但由于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的强大,使北宋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中。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康王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
(注: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另一说为,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宋朝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宋朝皇帝庙号宋朝皇帝评价北宋(960&1127年)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创立大宋国、励精图治整治江山
政绩有为、不善武功、晚年教循规蹈矩,致积贫积弱
治理有方国日益坚固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史称咸平之治
仁义著称、出现包、范、欧阳、苏、王等名人
颇有政治才能、英年早逝而有志无力、政治手段较成熟
支持王安石变法但操之过快而失败、励精图治做好国君
继续推行变法,国虽稍有起色,但最终仍以失败而告终
生活奢侈、政治无为、宋江农民起义爆发、靖康难
优柔寡断、反复无常、与其父皆遭遇靖康之难而亡南宋(年)
昏庸、体弱多病、无治国安邦之才又听信谗言
赔款求全、在位期间均是碌碌无为之辈
本非皇子但乃皇族、死后头颅被割制成器具、一生无为
昏庸无能、沉迷美色、南宋从此岌岌可危、面临灭亡
赵?(xiǎn)
贾似道当权、元军进攻其被俘、
元进犯其南逃、闽粤港都有其之身影、后病死葬于江门
宋末王大理国(定都:大理)
简介:中华王朝,与宋朝并存的国家之一,大理国位于今日中国境内的中古时代的一国,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公元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大理国(包括后理)维持了22世,达300余年。至元代忽必烈灭大理国后,鉴于段氏的力量强大,仍命段氏为大理国总管,继续统治大理地区达百余年。大理国皇帝列表大理国皇帝称谓生卒年份(公元)大理国皇帝庙号大理国皇帝评价
大理国缔造者、厉行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宫廷政变、在位仅一年被废为僧、其人昏庸无所作为
大理建国前功名显赫、后发起宫廷政变、逼侄逊位
子承父业、立高氏为帝、宋国初立、以宋国发展关系
继位不久、大理东部叛乱、应道帝派兵镇压
信佛教刺文著述《传灯录》举行开科取士,比较贤明
在位期间无所为
不乐为帝,后禅位为僧开启了皇帝禅位出家的先例
效仿其父禅位给其孙、自己出家为僧
性好游狎,又好大喜功、素兴在位,荒淫日甚、被废
被拥立为帝、杨氏叛乱其无力平反、分封高氏、实力减
杨义贞叛乱、其被弑杀、高氏平反另立新君
高氏所立、观星相后禅位于段正明自己出家为僧而自安
在位期间被专权的高升泰所废其自立、前大理以此告终
高继帝位后病死、将江山交还给段氏,段正淳因此被立
勤政爱民、外交能者、在位39年后禅位出家为僧
子承父业、继位后被权臣高氏所控制、一生无为
奉佛兴建寺庙、朝夕焚咒、不理国事、国力有所衰落
对佛教感兴趣,曾派人到宋朝求大藏经1465部存放
广纳贤才、发展农业、治国有方、信笃佛法出家为僧
蒙古南侵、其出兵抵抗大败、死后传位其子
大理末代皇帝、效忠元朝、后被任命成为大理总管西夏国(定都:银川)
简介:中华王朝,与宋朝并存的国家之一,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建国时便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 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西夏国皇帝列表西夏国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西夏国皇帝庙号西夏国皇帝历史评价
立西夏学宋治国、立军政制、晚年肆意诛杀、纵情享乐
亲政后实行改革,使西夏汉化、连年对宋用兵,后修好
未能亲政无任何国策、西夏积弱际北宋入侵、忧愤死
亲政后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辽被金灭后,又联金抗宋
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科举制尊崇儒学、西夏鼎盛
以附金和宋为国策、铁木真进军西夏、1206年,暴卒
昏庸无能、破坏金夏关系、后齐王李遵顼政变将其废止
夏状元、破坏经济、民怨四起、野心又大、传位其子
前朝政策不当、无力挽救、西夏岌岌可危
即位仅后1年,西夏被蒙古所亡,其投降被杀,西夏亡辽国(幽州、上京)
简介:中华王朝,辽国(公元907年~1125年)或称辽国、大辽、契丹,简称辽,是中国五代十国两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6年改元神册,改渤海国为东丹国,立其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后为辽的藩属。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开封(并定都于此)称帝,定国号为&辽&,后被汉高祖刘知远击退,定都,983年萧太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曾复更名&大契丹&,1066年辽圣宗耶律隆绪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 ,辽末,辽贵族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辽共同抗金,后被辽灭。辽朝宗室后代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耶厮不) 分别建立了东辽与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被蒙古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斯翰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后被元朝(蒙古)所灭。辽国皇帝列表辽国皇帝称谓(汉名)生卒年份(公元)辽国皇帝庙号辽国皇帝历史评价
大辽&耶律耨里思
唐代契丹迭剌部领袖(辽太祖追封)
大辽&耶律萨剌德
多次冒箭矢与室韦交战、辽太祖追崇他为庄敬皇帝
大辽&耶律匀德
辽太祖追崇
大辽&耶律阿保机
南征北战、建立北方辽国、缔造契丹、功不可没
大辽&耶律德光
促进契丹经济和发展、一心想争霸中原后病死
大辽&耶律倍
丹东王、没有做皇帝、其子继位后追封他为义宗文献帝
大辽&耶律阮
成立南北枢密院、晚年政治腐败、后被杀害
大辽&耶律Z
帝位不稳、后期残暴、醉酒丧命
大辽&耶律贤
重用汉官、政治官吏、辽进入中兴阶段
大辽&耶律隆绪
文化修养较高、整治国家也较为有利、促进辽国发展
大辽&耶律宗真
文化素养较高、政治没有多大的建树、奢靡逸乐
大辽&耶律洪基
广印佛经兴建寺塔劳民伤财、社会矛盾激化辽国转衰
大辽&耶律浚
太子位被废、贬为庶人、其子继位后以天子之礼追封
大辽&耶律延禧
天下兵马大元帅后承接帝位、辽国末代皇帝、为金灭
北辽&耶律淳
即位北辽,降辽天祚帝为湘阴王,奉表于金国乞为附庸
北辽&耶律雅里
本梁王、征战中其他兄弟被俘、众人拥他为帝
北辽&耶律术烈
生不详&1123
雅里死后被人拥护为帝、后被乱兵杀死、北辽亡
西辽&耶律大石
本为节度、辽亡后修生养息、准备恢复辽朝、后失败
西辽&耶律夷列
感天后还政于他、死后令其妹监国
西辽&耶律直鲁古
由承天后执政,承天后被杀后继位被迫让位后病死
西辽&屈出律
受文颢帝收留,见西辽大势已去自立为皇、值西辽灭亡金国(黑龙江白城、北京、开封)
简介:中华王朝,金国(公元1115年-1234年)是两宋时期以女真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创建者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国先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金国历经九帝,共一百二十年。疆域盛时东北到今日本海,南到淮河、秦岭一线,西至今甘肃省,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它为中国北部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金国皇帝列表金国皇帝称谓(汉名)生卒年份(公元)金国皇帝庙号金国皇帝历史评价
完颜阿骨打
建立金国、对宋和好对蒙痛恨、开始发展金国全局
完颜吴乞买
继承兄业、发动靖康之变、灭掉北宋
用汉官、非伪齐、统律法、晚年宫廷矛盾后被杀死
宫廷政变杀熙宗自立为帝、攻南宋时世宗自立、其被废
起兵反抗自立为帝、总结教训、改革金国、比较贤明
继承祖父仁政、实现女真封建化、后期战争频频转弱
柔弱鲜智能、政治日益腐败、蒙古迅速强盛、后被杀死
断交西夏、求和蒙古、不顾国运侵南宋、三面受敌
继位后力挽狂澜只可惜无力回天,蒙古追杀、金始亡
哀宗传位于他、哀帝自缢后、末帝死于蒙古乱军之中元朝(定都:大都)
简介: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由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国号大元,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国,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 1279年击败南宋残余势力,元朝最终统一中国。1279年灭南宋。统治地区西到新疆东部,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西伯利亚南部,越过贝加尔湖(一说直到北冰洋),东到鄂霍次克海。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北伐所推翻。其残余势力退居漠北,与明军对峙,史称北元,元朝正式结束的时间是1635年,1635年四月,后金皇太极派多尔衮、岳托、萨哈U、豪格率军远征察哈尔余部。额哲与母亲苏泰太后向后金献元朝传国玉玺投降。元朝正式结束。元朝皇帝称谓(汉名)生卒年份(公元)元朝皇帝庙号元朝皇帝历史评价
孛儿只斤成吉思汗
蒙古帝国和大元朝的奠基者、杰出的军事家、其子追封
孛儿只斤拖雷汗
窝阔台继位后其为监国、子忽必烈追封、矫勇善战
孛儿只斤窝阔台汗
扩张国土、南北西征、忽必烈继位后追尊为太宗
孛儿只斤贵由汗
母归政在位期间收服吐蕃全境、此后新疆归入大元版图
孛儿只斤蒙哥汗
雷长子、攻俄罗斯、灭大理灭南宋、元朝大疆初定
孛儿只斤忽必烈
攻打日本、印度、缅甸、发展经济、元朝之名始于该帝
奇渥温铁穆耳
整顿军政、免除江南税收、社会压力缓和、平息战乱
孛儿只斤海山
元朝逐渐强大、是一位明主、打印钱钞、物价上涨
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朝贤明君主、固定中国固有版图、大举改革、元强盛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以儒治国、颁布元朝大元通制、南坡之变被杀
也孙铁木儿
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宁、也出现暴乱、软硬政策平反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与元文帝争天下、后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不知所踪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发动政变,谋立其为帝较有政为
孛儿只斤和世V
文宗兄、文宗逊位迎接他时又将其害死
孛儿只斤懿U质班
文宗为赎罪传位于明宗次子就是元宁宗43天后病死
氏同上妥欢贴睦尔
爆发红巾军起义、元虽胜但因起义势力大、元退居漠北
爱猷识理答腊
势力还是很强大,已经退居漠北、中原之地与其无关
脱古思帖木儿
想恢复元朝势力和失地、只可惜无力回天、后被部将杀明朝(定都:南京、朱棣迁都:北京)
简介: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又称大明王朝、大明帝国。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进行北伐,明军攻占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1421年(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顺天府(今北京),南京应天府改为留都。明朝疆域达110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内地两京十三省、东北、新疆东部、西藏、南海诸岛、今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等地,并曾在东南亚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影响力波及整个亚洲和非洲东岸。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首次在台湾岛设立行政机构一府两县(东宁府,下辖天兴、万年两县)正式管理台湾全岛,台湾收归中国版图。明朝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属于发达阶段。明朝早期君主集权强化,皇帝大权独揽。宣德以后,皇权开始削弱,权力在内阁与宦官之间争夺。从明朝晚期开始,西方伴随着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科技发展很快。与此同时,中国也涌现了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冯梦龙等一大批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西学也随着一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开辟了窗口与机会,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进入了最后的加速发展阶段。明朝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明朝年号/庙号明朝皇帝历史评价
起义反元、大明王朝缔造者、网罗天下名士、滥杀功臣
重用文人实行改革惠民政策重视农桑后靖难之变被赶
(原庙号&太宗&)
发动靖难、创永乐盛世、迁都北京、建紫禁皇城
在位十个月后病死、与民生息发展明朝经济
御驾亲征叛军,得胜而归、发展明朝全局、染病而亡
两次继位、在位期间因御驾亲征被俘、后受代宗软禁
英宗被虏代宗被立、后英宗复辟将其以亲王待遇安葬
英宗复辟后立其为皇太子、政绩比较突出、贤明君主也
勤于政事、驱除奸臣、明朝再度中兴盛事
以嫡子继位、国运减弱、淫乱而无子嗣
前期大有所为、后期迷恋仙丹、不问朝政、严嵩当国
贞静仁义、隆庆开关解除海禁、内阁斗争明显
李太后、高拱、张居正辅佐下中兴、后期怠政转危
红丸案之后做了一个月皇帝就死、无任何作为
魏忠贤当道、社会黑暗、明朝的气数将尽、传位于其弟
清兵进犯、李自成起立、自毁长城、国破家亡后自缢
崇祯自缢后在南京建立南明小王朝、无能死于北京
想一举恢复明朝,只可惜无力回天、后被清兵所害
在广州被拥立为帝、一个月后被清兵害死,葬于越秀区
在肇庆监国兵败逃到缅甸、后被吴三桂害死于云南清朝(定都:盛京,后入关迁移北京)
简介:公元1636年~1911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
入关后20年时间里,清朝先后灭亡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清朝最初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44年定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清朝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基础[4],鼎盛时领土达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同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朝灭亡。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
清朝是由中国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大王朝之一。清朝的人口数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最高,清末时达到四亿以上。清朝开疆拓土,鼎盛时领土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这不仅一举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而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在文化上,康乾时期编纂了几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对清理和总结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清朝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皇帝年号/庙号清朝皇帝历史评价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含七恨反明、建立起后金、奠基清朝基业
爱新觉罗皇太极
随着父亲南征北战、建立清朝国号、沈阳称帝
爱新觉罗福临
子承父业在叔父多尔衮的帮助之下成了大清开国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
勤政爱民、平三番、复台湾、统一全中国、大清盛世
爱新觉罗胤G
子承父业、励精图治、整治官吏、为康乾盛世过度衔接
爱新觉罗弘历
将清朝推向顶峰但清朝也从此多事情、十全老人太上皇
爱新觉罗J琰
清朝由盛转衰、鸦片开始流向中国、社会矛盾开始强化
爱新觉罗F宁
清朝鸦片横行、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朝变得贫弱
爱新觉罗奕}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圆明园被毁、死于避暑山庄
爱新觉罗载淳
无所作为早逝、在位时由其母垂政、清朝逐渐走向灭亡
爱新觉罗载
思想进步、奋发图强、采用变法、被西后遏制、后软禁
爱新觉罗溥仪
宣统/无庙号
辛亥革命爆发、被迫逊位、后成满州傀儡、加入政协被改造
最初的时候,庙号使用是很严格的,最初的定位是&祖有功而宗有德&,因此在商,周,汉朝只有出类拔萃者才有庙号。而庙号的泛滥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特别是16国这些弹丸之国都敢随意称祖,宗。之后从隋唐开始,绝大多数皇帝都有自己的庙号了。不过像阿斗的&汉仁宗&其实是16国前赵光文帝刘渊追封的&&认祖宗也找个好点的啊,找阿斗作甚&&不过阿斗确实挺&仁&的。关于朝代的前缀&前&、&后&、&西&、&东&、&北&、&南&其实当时是没有区别的,就是叫汉、晋、宋,只是后世的史学家为了便于区分而加的。。刘邦在西安建立的政权叫做西汉,刘秀在洛阳建立的政权叫做东汉;司马昭建都洛阳的政权叫做西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即位,延续晋政权叫做东晋;在赵匡胤在开封建立的政权叫做北宋,赵构在杭州建立的政权叫做南宋,都是由于地理上的区分了。中国历史概况/中国简史
中国历史自中国商朝算起约有3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4000年,自黄帝时代算起则约有4700年。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指从有文字发明时起算,在那之前则称为「史前时代」;历史中传说伏羲做八卦,黄帝时代仓颉造文字;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从政治和社会形态区分中国历史,据考古资料显示,约在早于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时代,中原地区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同时,原始社会平等被打破。而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商朝已经开始君王世袭,周朝建立完备的封建社会制度至东周逐渐解构,秦朝统一各国政治和许多民间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并建立中央集权政治。自汉朝起则以文官主治国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等各种政治思潮流传,先是推翻帝制成立中华民国,三四十年后民国政府因内战失败而退守台湾。1949年,中共在中国大陆建政中华人民共和国。
由经济形态观察,中国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民构成,私有制、商业活动发达。周朝时商业主要由封建领主阶层控制的官商贸易和庶民的自由贸易构成。秦汉以後实行中央集权,人口由士、农、工、商等构成,其中以从事农业的自由民为主体,是一个君权官僚制下的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本的较为自由的商业经济社会,一些重要的行业譬如油盐米等由官商垄断。除了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贸易也有很大的发展。早在汉朝丝路的开通,促进了东亚 与中亚至欧洲的陆上交通时,国际贸易早已起步;隋唐时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贸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开放、交通的建设,更使各国文化、物资得以交流;宋代时出现了纸币;元代时因为全面开通了商旅的关卡而导致与中亚的商业交流十分繁荣;明朝中叶实行海禁,清代则受到西方国家海上发展的影响,海上国际贸易发展迅猛。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炎帝与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都是起源于陕西中部渭河流域的部落领袖。《国语》载:&昔少典娶于有f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渭河支流,今陕西关中中部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渭河支流,今陕西关中西部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后来为了争夺领地,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从很早的古代起,中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之上。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5000年来特别是秦汉以来的2000多年里,在各民族长期交往融合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秦汉时期,不仅基本奠定了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的疆域规模,而且开创了将中华大地上渔猎文明区、游牧文明区和农耕文明区&混而为一&的大一统先河。秦汉陆续在今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地设置郡县,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在西北的羌地设护羌校尉,在东北乌桓地区设护乌桓校尉,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些边疆民族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治理版图之内。从此,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隋唐结束魏晋南北朝长达300多年的战乱,在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基础上建立了比汉朝疆域更为广大、民族更为众多的统一格局。唐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之国力强大、文化先进,增强了周边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成了&胡越一家&盛况的出现。这个时期,唐朝先后统一东突厥和西突厥,并设立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管理军政要务。对其他民族地区,唐朝也都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有的还直接设置道、府、州,予以有效管辖。唐朝统一领导和治理下的各民族蓬勃发展,促进了唐朝国力的强盛和疆域的扩大。宋朝虽然先后与契丹族的辽朝、女真族的金朝长期并立,但各民族之间的互相联系与交往十分密切。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大力吸收了汉族中原王朝的统治经验和政治制度,融入大量中原文化的元素,为以后元朝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元朝创设了&行省&制度,现在的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贵州等民族地区,都在行省的管辖之下。设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台湾,同时在云、贵、川、康等民族地区设土司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辖。尤其是元朝首次将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完整纳入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在多民族统一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清朝取代后,全国各民族的统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北方,先后统一了蒙古族的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在新疆和西藏地区,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等系列叛乱,维护和巩固了对新疆、西藏地区的统一。同时,为反抗沙俄的侵略,加强了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经过康、雍、乾三朝长达140多年的不懈努力,从东北、蒙古、新疆、西藏至中国南部、东部的整个地区,各民族都统一在祖国版图之内。清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进一步奠定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增强了多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也有数学家表示元清两次外族入侵,是中国的两次大后退,把宋明本来欣欣向荣的资本主义萌芽,让这些狗屁不懂的泥腿子,活生生的拉回到了奴隶社会,本来培养多代的开明知识分子全部被一帮流氓虐杀,社会重新归零,悲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从沿海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继而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的边疆民族地区。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中国各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西方列强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和平解放、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就有汉、蒙古、满、藏、羌、彝、土家等各族军民奔赴前线,共同战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大沽炮台的满、汉守军和蒙古族骑兵,迎头痛击英法联军。西藏军民在隆吐山战役和江孜战役中,先后给英国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在中法战争中,壮、彝等族人民坚决反击法国对中国西南的侵略。东北地区的满、汉、达斡尔、鄂温克、赫哲等族人民,西北地区的维吾尔、柯尔克孜、回、蒙古等族人民,先后同沙俄等入侵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新疆各族同胞的大力支援下,左宗棠率领的清军迅速击溃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的侵略,收复了新疆。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中国国号()。1949年10月1日,中共建政,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数据整理勘误: 原出处:()&(转载注明出处)视频详解历史中国主要朝代开国皇帝 开国皇帝,封建王朝的创立者或奠基人,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开始,开国皇帝约有一百人(包括割据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秦汉 秦朝始皇帝嬴政 西汉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史记》误记为汉高祖) 新朝建兴帝王莽 东汉世祖光武帝刘秀 *注释:西楚霸王项羽,自称霸王,分封诸侯的仲裁者,但未称帝。故不是开国皇帝。魏晋十六国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 (曹魏实际奠基者:曹操) 蜀汉烈祖昭烈皇帝刘备 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 西晋世祖武皇帝司马炎(西晋实际奠基者:司马懿) 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 前赵襄宗昭文皇帝刘曜(前赵实际奠基者:刘渊) 后赵太祖明皇帝石勒 成汉太宗武皇帝李雄(成汉实际奠基者:李特) 冉魏武悼天王平皇帝冉闵 前秦高祖景明皇帝苻健(前秦实际奠基者:苻洪) 后秦太祖昭武皇帝姚苌 前燕太祖文明皇帝慕容 后燕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赫连夏世祖武烈皇帝赫连勃勃南北朝 宋高祖武皇帝刘裕 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 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 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 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 西魏文皇帝元宝炬 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实际奠基者: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 北周孝闵皇帝宇文觉 (实际奠基者: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隋唐 隋高祖文皇帝杨坚 唐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五代 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 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实际奠基者:太祖武皇帝李克用) 后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 后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 后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宋元明清 北宋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 南宋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赵构 西夏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 辽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阿保机(又名耶律亿) 金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完颜阿骨打(又名完颜F)[简称太祖武皇帝] 元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孛儿只斤?忽必烈[简称世祖武皇帝],(实际奠基者:元太祖武皇帝 孛儿只斤?铁木真 即成吉思汗) 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简称高祖武皇帝] 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简称太宗文皇帝](实际奠基者: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近代 中华帝国洪宪皇帝袁世凯相关链接: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个朝代? 中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个朝代?分别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一说24个,一说25个。 无非是这么区分: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 然而像西周,东周;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北宋、南宋等都是后世的称呼,他们自己都认为是同个朝代的,不分东西,南北的。像“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不是朝代,是历史时期。另外像北宋、西夏、辽、金是并存的政权,以中原为正统的思想,辽、金是割据政权。 细分下这些朝代,这么排列: 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汉;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 中国自秦以来,一共出过九个大王朝,它们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还出过五十几个小王朝,它们是:  三国时的魏、蜀、吴,共三个;  十六国时的东晋、前赵、北凉、夏、后赵,鲜卑: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辽西、代、成汉、前秦、后凉、仇池、后秦、前凉、冉魏、西凉、北燕、后蜀,共二十三个;  南朝的刘宋、萧齐、梁、后梁、南陈,共五个;  北朝的北魏(含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三个;  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五个;  十国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共十个;  夏、辽、金、南宋,共四个。中国各朝代存在多少年? 从有文字记载的夏朝开始,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的起止年代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根据资料推算,大约是从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1760年,共存在400多年。 商朝的起止年代也没有搞清楚,大约是公元前1760年到公元前1120年,共存在600多年。 周朝分好几个阶段。开始一段叫西周,从公元前1120年至公元前771年,共约350年。接着是东周,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49年,共有522年。其中前360年诸侯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后180年七国争雄,称为战国时代(战国最后的28年东周已经灭亡)。 秦朝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起,到公元前207年灭亡止,只存在15年。 汉朝的前期称西汉,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共214年。后期称东汉,自公元25年至220年,共196年(西汉、东汉之间有王莽称帝,刘玄称帝等)。 东汉以后,西晋统一前,中国历史上出现分裂局面,魏、蜀、吴三国鼎立,称为三国时代,从公元220年到280年,共61年。 晋朝也分为西普、东晋两个阶段。西普从265年到316年,共52年。东晋从317年到420年,共104年。 从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这一段时期,历史上叫南北朝时代,全长170年。 隋朝从539年统一中国起到618年止,全长30年。 唐朝从618年起到907年止,共290年。 唐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分裂局面,这个时期叫做五代十国时期,从907年到979年,共73年。 宋朝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称北宋,从960年到1127年,共168年。后一个阶段称南宋,从1127年到1279年,共153年。 元朝从1279年灭南宋起到1368年止,共90年。明朝从1368年起,到1644年止,共277年。 清朝从1644年入关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时被推翻止,全长共268年。手机版请访问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可以保存收藏,也扫码后可以分享给好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代中国外交部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