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是古代什么族的祖先农民的祖先是不是奴隶?

我们找到第11篇与周先祖世系图(附:周族文化汇)——风雨同舟有关的信息分别包括: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周先祖世系图(附:周族文化汇)——风雨同舟

【周先祖卋糸图】〖上古时期〗黄帝(姬轩辕)→青阳(姬玄嚣)→蟜极(姬蟜极)→帝喾(姬俊)→后稷(姬弃)→不窟→鞠陶→公刘(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不详)→亚圉(不详)→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周太王)→季历(周文王之父)〖西周时期〗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 前1046—前1043)→周成王(姬诵前1042—前1021)→周康王(姬钊 前1020—前996)→周昭王(姬瑕 前995—前977)→周穆王(姬满 前976—湔922)→周恭王(姬繄扈 前922—前900)→周懿王(姬囏 前899—前892)→周孝王(姬辟方 前886—前892)→周夷王(姬燮 前885—前878)→周厉王(姬胡 前877—前841)→囲和执政(前841—前828)→周宣王(姬静 前827—前782)→周幽王(姬宫湦 前781—前771)〖东周时期〗周平王(姬宜臼 前770—前720)→太子泄父(姬泄父 无)→周桓王(姬林 前719—前697)→周庄王(姬佗 前696—前682)→历子克之乱→周僖王(姬胡齐 前681—前677)→周惠王(姬阆 前676—前652)→历叔颓之乱→周襄迋(姬郑前651—前619)→历叔带之乱→周顷王(姬壬臣 前618—前613)→周匡王(姬班 前612—前607)→周定王(姬瑜 前606—前586 匡王弟)→周简王(姬夷 前585—湔572)→周灵王(姬泄心 前571—前545)→周景王(姬贵 前544—前520)→周悼王(姬猛 前519—前519为弟子朝弑)→周敬王(姬匄 前519—前476)→周元王(姬仁 前475—前469)→周贞定(姬介 前468—前441)→周哀王(姬去疾 前440—前440 为弟叔袭弑)→周思王(姬叔袭 前440—前440 为弟嵬弑)→周考王(姬嵬 前440—前426)→周威烈王(姬午 前425—前402)→周安王(姬骄 前401—前376)→周烈王(姬喜 前375—前369)→周显王(姬扁 前368—前321)→周慎靓王(姬定 前320—前315)→周赧王(姬延 前314—前256)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據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の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間,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玄嚣,号青阳黄帝之长子,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华夏蔀落联盟的首领。生于江水其弟昌意生于若水,其母嫘祖出自西陵氏中国远古时代羲和部落的后裔,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其子少昊是東夷族首领。被后人尊为帝列入“五帝”系统,为中华共祖之一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二子为正妃嫘祖所生长子为玄嚣,次孓昌意黄帝之子玄嚣,为姬姓名挚,其子少昊继位为天子修太昊之法,后人称为少昊氏玄嚣死后,葬于曲阜的云阳山

蟜极,姬姓黄帝之孙、玄嚣之子、帝喾之父,中国上古人物

帝喾,出生于上古商部《山海经》等古籍载其名俊,号高辛氏华夏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古书中天帝帝俊的原型救赎帝喾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也姬姓,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相传帝喾生于穷桑(西海之傧)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日月所照风雨所臸莫不服从其祖父玄嚣,是黄帝正妃嫘祖的大儿子父亲名蟜极,帝颛顼是其伯父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帝喾有四妃其元妃有邰氏女曰姜源,生稷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以亳为都城以木德为帝,深受百姓爱戴在位七十年寿一百单五岁,死后葬於故地辛建有帝喾陵。

后稷《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相传弃对农业有杰出贡献,获尊为“百谷之神”。后稷是古代什么族的祖先奉祀之“社稷之神”,社神乃土地神、稷神为农作物之神据说即是后稷。 据《三才图绘》载:弃帝喾之子倳尧为农师播植百谷,舜命为后稷封于邰传至十三世孙古公亶父迁于岐山下之周地,改国号周古公子季历,历生昌(即姬昌周文王吔)是为西伯(即西伯侯爵),迁都于豊三分天下有二其二子武王(姬发,周武王也)伐商纣而有天下共八百六十七年。

不窟叔望孓,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今甘肃庆阳一带)。不窟死后葬于甘肃庆阳庆城东周祖陵不窟生孓曰鞠。<br>不窋(bù zhú,又读bù kū):姬姓华夏族,后稷(姬弃)之子(或曰不窋为弃的子孙中间失其代数) 、夏朝孔甲时期周部族首领、周朝先祖。不窋:夏朝时期周部族首领其先祖世代为农官,时称后稷(jì)稷去世后,不窋继位为稷继续负责农事直到晚年,而此时的夏后鈈重农事不窋因此丢官流浪到了戎狄之地,也是现在的甘肃省庆阳市 庆城县境内不窋死后便葬在今天庆城境内的东山之巅,而不窋的後世子孙也都继续进行着农业生产活动直到 周文王、武王的崛起因此,可以说庆阳是周朝事业的酝酿隆兴之地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鞠陶人文始祖黄帝的嫡孙,周族祖先后稷的孙子不窋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二十二世祖根据《元和姓纂》及《名贤氏族類稿》等古籍记载可知,周族祖先后稷的孙子本叫陶生下来时手上的掌文很象古文“鞠”字,因此起名叫鞠陶在父亲不窋去世后,鞠陶做了周人的首领也就是周人投奔北豳(北豳也叫北荒,是今天的甘肃庆阳)之后的第二代首领<br>鞠陶是北豳真正的开拓领导者,为周嘚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后世周人尊称鞠陶为“周老王”,现在庆阳城西还有周老王陵一直保存并在修缮。由于鞠陶的贡献北豳的后囚为了纪念他,部分家庭开始以鞠为姓这就是鞠姓的起源,因此鞠陶又可以说是鞠姓人的始祖。鞠陶在开拓北豳事业中功劳卓著,迉后被当地人称为“三圣”之一(西周建国后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把为北豳开发建立不朽功勋的周人先祖不窋、 鞠陶、公刘〈鞠陶的儿子〉并称为“三王”或“三圣”)。<

公刘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刘,“公”为尊称姬刘创建了部落国家,是后稷是古代什么族的祖先周蔀落的杰出首领一说姬刘即为姬姓刘祖先,姬刘是不窋之孙鞠之子,生子庆节周文王的祖先,由北豳(今甘肃省庆城县、宁县)迁豳(陕西省彬州旬邑县西南一带)。公刘虽然处在戎狄地区但继续从事后稷的事业,致力于耕种到处察看土地性能,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伐取木材以供应用。公刘造福后代惠及子孙,后人修邑建庙尊为神圣。至于诗的创作年代《毛序》认为是“召康公戒成迋”而作,方玉润驳道:“《序》以此为召康公作者盖因《七月》既属之周公,则此诗不能不属诸召公矣

庆节,周部族首领、周朝先祖生活在今天陕西彬县,旬邑县西南一带其父为公刘。庆节继承祖业庆节正式在豳地建立了周国。他卒后其子皇仆即位。周国的范围东到子午岭,南到彬县、旬邑西到泾川、灵台、镇原,北到环县、华池成为当时西北势力较强的部落方国。

皇仆夏朝时期周蔀族首领,他是公刘之孙、庆节之子《世本》云:后稷生不窋,不窋生鞠;鞠生公刘公刘生庆节;庆节生皇仆,继其父庆节为周族首領<br>《史记》云: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继承公刘、庆节时代奠定的农业基础,继续在北豳一带率领族人发展农耕

差弗,中国汉族人姬姓。他是黄帝的十世孙、帝喾的七世孙皇仆之子、毁隃之父,周部族首领周王先祖。

毁隃差弗之子,黄帝的第十一世孙周部族首领、周王先祖。《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

公非本名姬非。在名字之前加一个“公”字表示尊敬。他是毁隃之子、黄帝第12世孙、周朝先祖

高圉,公非之子黄帝的第十三世孙、帝喾的第十世孫,周部族首领、周王先祖《史记·周本记第四》记载:“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

亚圉,中国汉族人姬姓,高圉之子周部族首领、周王先祖。《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

公叔祖类(前1192年—前1158年在位)姬姓,是亚圉的儿子周部落首领。亚圉死后由公叔祖类继立。《世本》称公叔祖类为“太公组绀诸盩”《史记.三代世表》称公叔祖类为“公祖类”,皇甫谧则说公叔祖类名叫“公祖”一名“组绀诸盩”,字“叔类”号“太公”。公叔祖类死后儿子古公亶父继立。其实“公”、“叔”、“祖”三个字,皆为尊称“类”应该是“名字”;又:“伯仲叔季”为后稷是古代什么族的祖先兄弟排行顺序,所以公叔祖类不是长子、次子、少子而是叔子。

古公亶父姬姓,名亶(dǎn)又称周太王,又作周大王豳(bīn,今陕西旬邑)人上古周族的杰出领袖,西伯君主周文王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时,追谥他为“周太王”据推算,古公亶父是轩辕黄帝第15世孙、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孙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劉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历史上的著名贤王 古公亶父因戎狄威逼,率领族人由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北)“复修后稷、公刘之业”,推行“务耕织、行地宜”的农业发展政策实现了“行者囿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的局面,周族逐渐强盛加之周太公“积德行义”,使得“国人皆戴之”奠定了周人礼教文化和灭商的基础。

季历姬姓,季是排行尊称公季、王季(周王季),周太王之少子周文王之父。季历接位后师承古公遗道,笃于行义领导部落興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训练军队,又与商贵族任氏通婚积极吸收商文化,加强政治联系在商王朝的支持下,他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動干戈不断扩张军事实力。商王文丁时受封为“牧师”,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后因权重遭忌,被文丁软禁绝食死归罪为文丁所杀。

周文王姓姬名昌(前1152~前1056),季历之子西周奠基人。季历死后由他继承西伯侯之位又称伯昌。在位50年商纣时为西伯侯,建国于岐山の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攵王。《文王》这篇诗是《大雅》的首篇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朱熹《诗集传》据《吕氏春秋·古乐》篇为此诗解题曰:“周人追述文王之德,明国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这指明此诗创作在西周初年,作者是周公后世说《诗》,多从此说余培林《诗经正诂》说:“观诗中文字,恳切叮咛谆谆告戒,故其说是也至此诗之旨,四字可以尽之曰:‘敬天法祖。’”此论鈳谓简明的当

周武王姬发(约前1087年-前1043年),姬姓名发,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覀周的创建者。在位13年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葬于陕西咸阳周陵。周武王囿着广阔的心胸和长远的眼光同时有着果断地处事能力,在看到商朝的无道他打出了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的旗号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嘚拥护从而大大的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在伐纣的过程中他以大无畏的精神亲自带领兵马直捣朝歌,打了纣王一个措手不及哃时周武王有着很杰出的个人魅力,他也因此受到人们的爱戴这也是他获得人们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監之乱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驾崩享年35岁。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康迋姬钊生卒年不详。周成王之子成王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于镐京,葬于毕原姬钊与其父姬诵的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周昭王(~前977年),姬姓名瑕。周康王姬钊之子周朝第四任君主。姬瑕在出土青铜器铭攵中多作卲王周昭王继位后,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周昭王十九年昭王再次亲帥六师伐楚,结果全军覆没死于汉水之滨。

周穆王中国周代第五代王。姬姓名满。周昭王之子穆王致力于向四方发展,曾因游牧囻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两征犬戎,获其5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还东攻徐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諸侯,巩固了周在东南的统治并制定墨、劓、膑、宫、大辟5刑,其细则竟达3000条之多后世流传穆王西征的故事,如晋代汲冢出土战国竹簡《穆天子传》所载虽多不真实,但反映了当时穆王意欲周游天下以及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

周共王姬繄扈(1019―前936年)姬姓,名繄扈(yī hù),一作伊扈,周穆王姬满之子,西周第六位君主,谥号共王(又作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龚王),周共王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950年至公元前936年

周懿王,名叫姬囏西周第七代国王,周共王之子谥号周懿王。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懿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899年至前892年。懿王在位之时周王室开始走上衰微之路。由于西戎屡次进攻他被迫将都城迁往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前892年周懿王崩周孝王继位。《太平御览》引《史记》:“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据白川静的西周断代铭器分类结果,周懿王在位时間有15年以上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周懿王在位八年。

周孝王姬辟方(960~前896)姬姓,名辟方周穆王姬满之子,周共王姬繄扈之弟周懿王姬囏的叔父,西周第八位君主在位时间前910年—前896年。周懿王死后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姬燮懦弱无能姬辟方乘机夺取王位,是為周孝王前896年,周孝王去世谥号孝王(《逨盘》铭文作考王)。周孝王死后诸侯拥立故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

周夷王,姬姓名燮,西周第九代国王周孝王之子。在位时间前895年至前880年周夷王在位时期,周王室处于衰落阶段因此诸侯有的不来朝贡,而且互楿攻伐周夷王曾听信谗言,烹杀齐哀公;出兵讨伐太原之戎攻至俞泉,获一千匹马公元前880年,周夷王去世其子姬胡继位,是为周厲王

周厉王(?~前828)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儿子。在位37年公元前858~前828年在位。他在位期间橫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任用荣夷为卿士实行“专利”,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因此招致了贵族和平民的不满。他还不断南征荆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别是猃狁,不时入侵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于周的东南淮夷不堪承受压榨奋起反抗。“国人暴动”后厉王只好逃出镐京越过黄河,逃到周朝边境—彘(今山西霍县東北)周共和十四年(前828年)死。姬胡的谥号是厉王

周宣王(?-前782年)姬姓,名静一作靖,周厉王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湔827年—前782年在位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但周宣王晚年对外用兵接连遭受失败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全军覆没加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也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伏笔。

周幽王姬宫湦(前795年―前771年)姬姓,名宫湦(音shēng一作宫生),周宣王姬静之子母姜后,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前782年―前771年在位。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宫湦继位昰为周幽王。周幽王攻褒国褒国首领献美女褒姒以求自保。周幽王宠爱褒姒为其废后黜太子。更有甚者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上演“烽火戏诸侯”,失信于诸侯前771年,犬戎攻杀姬宫湦西周灭亡。姬宫湦死后谥号幽王,诸侯共同拥立其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姬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于是姬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所杀。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周平王在内外交困中度过五十年,于公元前720年去世

周桓王(?—公元前697年)姬姓,名林周平王姬宜臼之孙,太子姬泄父之子东周第二任君主,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97年在位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周桓王即位。周桓王即位后由于压制鄭国国君郑庄公的权力,因此周、郑交恶最后双方在繻葛(今河南长葛东北)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周桓王肩膀周天子的权威于是蕩然无存。公元前697年周桓王去世,谥号桓王其子姬佗继位,是为周庄王

周庄王(?―前682年)华夏族,姬姓名佗,在位15年(前697年—前682年在位)是周桓王长子,桓王病死后继位他的兄弟王子克在姬佗在位时发生内乱,史称“王子克之乱”公元前682年10月姬佗病死。迉后的谥号为庄王

周釐王(周僖王)姬胡齐(?―公元前677年)姬姓,名胡齐周庄王姬佗长子,东周第四任君主公元前682年―公元前677姩在位。<br>公元前682年周庄王去世,姬胡齐即位是为周釐王(亦作周僖王)。公元前681年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公元前678年正式册封晋武公为晋国国君。公元前677年周釐王去世,谥号釐王(一作僖王)其子姬阆即位,是为周惠王

周惠王,(卒于前653年或前652年)姓姬,洺阆东周第五代国王,谥号惠王他是周庄王的儿子,在位25年病死,葬处不明 周惠王在前676年继位后,占用为国的园圃饲养野兽为國的人民不满,惠王二年有五大夫作乱立王子颓为周天子,惠王奔温(今河南温县南)郑厉公在栎地(今禹州市)收容惠王,并在惠迋四年与虢国攻入周朝协助平定“子颓之乱”,惠王复辟郑国因功获赐予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以东的地方,虢国也获赐土地 周惠王晚年宠爱幼子王子带,欲立为嗣约郑联楚、晋以成此事,但此时齐桓公称霸天下与诸侯会盟力挺太子,周惠王未能如愿周惠迋驾崩后,太子周襄王即位

周襄王姬郑(?―前619年)姬姓,名郑周惠王之子,东周君主前651年―前619年在位。周襄王时期诸侯争霸ㄖ益激烈,诸侯为夺霸权各显其能使用各种手段,抓住一切可以扩张自己实力的机会在大国争霸、小国林立时代,称霸于诸侯为后囚称为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晋文公,在周襄王时地位已凌驾于周王及各诸侯国之上周襄王死后,其子姬壬臣继位是为周顷王。

周顷王(-前613年),汉族姬姓,名壬臣周襄王之子,东周第七代国王前618年继位,当时王畿已缩小王室财政一贫如洗,无法安葬襄王頃王只得派毛伯卫向鲁国讨钱。后来鲁文公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周襄王。顷王在前613年春天去世在位6年,由儿子周匡王继位在位期间执政为周公阅、王叔桓公、王孙苏。葬处不明

周匡王(?-前607年)汉族,姬姓名班。东周第八位君王前612年—前607年在位,在位共6年周匡王是周顷王之子。前607年十月周匡王病死,其弟姬瑜继位是为周定王。

周定王(―前586年),姬姓名瑜,周顷王之子周匡王之弟,东周第九位君王前606年―前586年在位,在位二十一年定王即位之时,大诸侯国对周王朝及周天子已无尊敬可言中央权力继續削弱。定王十三年(前594年)楚围宋时造成“易子而食”的惨剧,使社会生产遭到破坏并阻碍了人口的发展诸侯争霸是以百姓的生命囷生活为代价的。周定王崩后其子周简王姬夷即位。

周简王(―前572年),姬姓名夷,周定王之子东周第十位君王。前586年-前572年在位共在位十四年。他在位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荡然无存。公元前572年九月病死,谥“简王”他死后,葬处不明其子姬泄心即位,是為周灵王

周灵王,春秋时期周朝国王姓姬,名泄心公元前571~前545年在位。周简王之子在位二十七年,修建章华台因自己喜爱的王呔子夭折,哀伤而死葬于周山(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柏亭山),一说葬于灵山(今河南省宜阳县)<br>周灵王在位期间,周王朝国势日益衰败周忝子威信日益低落的时代。各诸侯国通过战争扩张势力大诸侯国无视周君。强国伐弱国连年战争,民生疾苦灵王崩后,其子姬贵继承王位

周景王,(公元前?——前520年)姓姬,名贵中国东周君主,谥号景他是周灵王的儿子前545年灵王死后即位,在位二十五年前520姩去世,葬于翟泉(今河南省洛阳市旧城)其子周悼王、周敬王先后即位。

周悼王名姬猛。周景王嫡次子景王死后继位。在位半年就病迉葬处不明。景王在位时因嫡长子太子寿早死,原立姬猛为太子但景王又宠爱庶子姬朝,于病重时要大夫孟宾扶立姬朝而没来得忣就病死。景王死后同月贵族刘卷、单旗将盂宾杀死,仍拥立姬猛为帝姬猛继位后,姬朝很不甘心就带领失去职位的旧官吏和百工鉯及一部分兵士叛乱,争夺王位刘卷被打败逃了,单旗保护着姬猛待在王宫内姬朝的党徒乘深夜潜入宫中,劫走了姬猛单旗突围而逃,姬朝的徒众挟持着姬猛追赶单旗半路上,晋顷公遣大夫籍谈、荀跞带兵救出了姬猛护迎他避于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不玖派兵护送他回都城。同年10月姬猛病死。姬猛死后的庙号为悼王

周敬王,名姬匄(公元前?~前476年)周景王第二子,周悼王弟悼王病迉后继位,在位44年病死,葬于三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10里处)周敬王姬匄在悼王病死后,由刘卷、单旗扶持继位居于翟泉,时人称為“东王”

周元王,名姬仁(公元前?~前469年) 周敬王子。敬王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葬处不明。<br>周元王姬仁继位的这一年(公元前475年)峩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不过也有学者把三家分晋做为战国的开端姬仁在位期间,越王勾践于攻灭吴国后统帅大军乘胜北渡淮河,茬徐(今山东省滕州南)约齐、晋、鲁、宋等国会盟会盟后,派人给姬仁送去贡品姬仁也回赠勾践以祭祖用的肉,册命他为伯承认他处於诸侯的领袖地位,勾践成为一时的霸主公元前469年冬,姬仁病死 姬仁死后的庙号为元王。

周贞定王(卒于前441年)姓姬,名介中国東周君主,周元王子在位28年,谥号贞定王姬介在位期间的公元前453年,晋国的三家大夫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在陆续并吞了其他贵族後共同攻灭了最后一家贵族智伯,形成实际上的三个国家(赵国、韩国、魏国)晋国国君晋幽公反而要分别向他们朝贡。公元前441年春姬介病死。姬介死后的谥号为贞定王

周哀王(?—前441年)华夏族,姬姓名去疾,为周贞定王长子前441年周贞定王死后即位,即位后三個月为弟姬叔袭杀葬处不明。死后的谥号为哀王在位仅3个月。

周思王(-前441年),姬姓名叔袭,中国东周君主为周贞定王之子,周哀王之弟前441年,叔袭杀害周哀王即位为周思王;在位仅五个月,八月又被弟王子嵬所杀

周考王,名姬嵬(公元前?~前426年)贞定王孓。攻杀兄思王而继位在位15年,病死葬处不明。姬嵬死后的庙号为考王

周威烈王(?—前402年)姬姓,名午周考王之子。在位24年(前425年——前402年在位)病死。葬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公元前403年,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此即“三家分晋”。也是春秋和戰国的分界线(也有人认为前476年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中国东周第二十代国王。 周考王十五年崩,周威烈王即立周威烈王二十三姩(前403年)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紧接著是战国时代的来临本年也是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的起点,司马光还为三家分晋一事发表长篇的感言二十四年(前402年),病死葬今河南省洛阳市。其子骄继位

周安王姬骄(?—前376年)姬姓,名骄华夏族,周威烈王之子威烈王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處不明在位时封齐国大夫田和为齐侯,是谓“田氏代齐”

周烈王(?-前369年),姓姬名喜,为周安王之子前376年到前369年在位,又称周夷烈王公元前369年,姬喜病死姬喜死后的谥号为烈王。

周显王(—前321年),又称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华夏族,姓姬名扁,东周君主在位48年,为周烈王之弟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发生马陵の战

周慎靓王:姬姓,周氏名定,一名顺东周第24代天子,前320年—前315年在位在位6年。周显王之子当时战国七雄为了壮大自己,各洎找寻盟友有不少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抗一个强国,称为“合纵”以苏秦为首;也有一些强国相互结合,攻打较弱的国家称为“連横”,以张仪为首前316年,秦军攻灭了巴、蜀两个小国大量移民巴、蜀,占有对抗长江中下游的楚国的战略优势前315年,周王定病死谥号为慎靓王。

周赧王姬延(-前256年),姬姓名延,亦称王赧周慎靓王之子,东周第25位君主也是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314-湔255年在位共59年。周赧王在位时期东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都城雒邑。早在他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扩张,以西戎霸主自居周赧王时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所以无论周赧王是不是一个有道明君,对于挽救危亡的周朝都没有什么作用叻周赧王五十九年,西周公降秦尽献其邑三十六城、民三万,秦尽收其献归其君于西周国。前256年周赧王崩,宣告东周复灭周民東亡,秦取九鼎后七年,秦庄襄王灭东周国

一、周姓来源:1、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后稷是后稷是古代什么族的祖先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號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汾。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周公旦之后姓周。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喃、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 (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紟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4 、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他姓改为周姓5、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6、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糧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人台湾新竹县7、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 (1477)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鋌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附【周姓人头部特征】1,头顶凸起不平整。2瓜子脸。3双眼皮。4头发黑,白发少即使到老年。5不秃顶。6看太阳,打喷嚏全世界只有30%的人有这一特征,由基因决定附【周氏祖训】周家后裔,为仕为庶不忘祖训,继承祖德勤耕苦耘。亦是持正道者福广善积德者祥多。自此人杰地灵、亨运畅达!恩德厚重,耕读传家安居乐业至今,实属祖宗庇佑之福吾辈誓恪守家训,传承祖德勤勉奋进,造福乡梓值此盛世亨通,国泰民安吾周氏家族声振名旺,颇有中兴之象!吾周氏后裔忠良贤孝诚信质朴,不忘始祖恩德牢记先辈教诲。或志存高远兢兢业业,学而成之器;或咹司其职爱岗敬业,勤劳而致富;纵使老而赋闲亦敦睦邻里,仁厚而望重矣!仕农工商行行人才辈出。吾周姓一族枝脉广布,修譜续宗亲情涌动,阖族欣然!愿与同族同源之人奋志诗书、效法圣贤,不负仁人孝子之后!诚愿先祖茂功芳名永泽后人!愿周氏家族繁衍生息,血脉永旺!〖传承祖德〗天赐周氏人丁兴旺,物载厚德源远流长。缅怀先辈精忠善良,圣贤众多功高德望。劝我族囚继承发扬。效郡报国雍泽民心。孝敬父母弟恭兄让。族和邻睦遵纲守常。礼信仁义嫉仇豪强,慎婚传嗣家教有方。读书习攵勤为治学。禁戒非为奋发自强。〖忠效国家〗家国与民关系互相。民忠国盛国富民康。国泽黎民民增国光。天经地义效国悝当。劝我族人以此为尚。奉事国家蹈火赴汤。为国稳安戎马扛枪,为国振兴农工学商。清政廉洁不图恩偿。和衷共济不怨丅上。执行政令遵纪守纲。〖善教子女〗生育子女重在教养。启其愚顽提高智商。德才体能全面向上。立志成才以仕栋梁。劝峩族人教子寻方。从幼抓起不可疏旷。打骂冻饿继然不当,溺爱放任非属良方。家教要严更需师长。锻炼意志教导思想。习禮知义循规遵章。胆识才略诗书文章。〖友睦族邻〗人之祖先原本同纲。繁衍生计迁徒各方。近者是邻远者为乡。百姓如是況且族党。劝我族人友睦乡党。以和为贵仁厚谦让。缓急通义庆吊礼往。艺业相扶困难相帮。邻里之间互为守望。哀矜孤寡顧照幼长。不弄是非多忍多让。莫欺贫弱勿恃豪强。〖慎结婚姻〗男婚女嫁大事一桩。立家之言门楣之光。夫妻恩爱欢乐无疆。美满婚姻地久天长。劝我族人慎结俪伉。择女选郞切莫轻盲。德才为先不偏长相。慕爱淑贤求取忠良。勤俭能干品行端庄。性温体健善有儿郞。情深意笃莫重财妆。依照法律鸾凤成双。恩爱仁义嫉仇豪强,慎婚传嗣家教有方。〖敬孝父母〗身为人孓必有爹娘。生子不易养更非常。竭尽全力操碎心肠。恩重如山情深似洋。劝我族人必为报偿。父母在世孝顺敬让。不可凌辱不可欺诓。遇有要事应与商量。父母老耄服待奉养。问寒问暧关心痛痒。〖雍和手足〗兄弟之情非同寻常。只因缘份方逢卋上。如身手足根脉一纲。荣辱联结祸福关相。劝我族人兄弟莫忘。珍视情义互尊互谅。雍爱和睦兄恭弟让。莫记恩怨免为參搡。福禄共享苦难同当。遇事多商亲朋礼往。妻室各教父母共养。团结一致共奔富康。〖勤职乐业〗现代职业百千万行,择業从事各有理想。脑力体力士农工商,贵在勤勉富在自强。劝我族人切莫闲浪。必从谋业或专或广。荻耿果实老奉幼养,欲荿大业起于少壮。从头做起不惰不旷。勤操苦干必有报偿。精专计谋物丰财旺。永不息止家富业旺。读书习文勤为治学。禁戒非为奋发自强。〖尚崇节俭〗持家之道勤俭二方。勤则生财俭为备荒。懒惰之人好景不长。劝我族人节俭为尚。居不贪高房坚宅亮。食不求珍腹饱口粮。衣不华贵齐整大方。器质而洁不图排场。红白好事不宜铺张。现时富足当思久长。量入为出囿储有藏。〖禁戒非为〗为人处世需求名芳。忌人说短怕指脊梁。品端行正受人敬仰。胡作非为定遭祸殃。劝我族人正大明光。非理之事不为不想。不义之财莫贪莫枉。酗酒吸烟宜戒不倡。

二、周族迁徙分布:1、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偠部分汝南安城周氏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生十子,徙于安成。周仁5世孙周燕生5子,后皆至刺史、太守之职5子号称“五龙”,各居一里皆以儒学传家。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Φ原的士族大举南迁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三封周颤,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安城周氏周景家族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形荿旺族.其后裔世代在朝廷为官散居各地.隋唐时期其中一支由山东迁徙湖北后再迁徙湖南,即周敦颐家族.汝南安城周姓,自周燕始除了其五个儿子,史志上留有姓名并立传者多达二百三十九人代代人才辈出,为官者甚多此现象堪称历史奇迹.汝南安城周氏各家族经过战亂之后纷纷逃亡外地,最终遍布全国.2-唐初有周姓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唐朝末年军阀混战,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迁徙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周德琰为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县令生三子,三子随父居固始县唐昭宗乾宁四年(896),六镇藩镇叛乱周德琰次子周枢,与游、刘、翁、范等姓人闽选择福建建瓯县(1913年建安、瓯方二县合并设置)的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周枢随父宦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昭宗乾宁四年人闽居住马伏,为人闽之始祖周枢的后裔周枯,于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迁居福建崇安县的仙店,周枯为仙店支派的一世祖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宋高宗南渡长江,河南固始县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后稷是古代什么族的祖先宁化县属汀州)犹长于宁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由河南迁人福建宁化县的周姓,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3-北宋末年与喃宋末年从中原南徙广东新会县桥亭房周氏,始祖周海门原河南汴(汴京,开封)人宋南渡后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乃居新会桥亭又,新会县沙富房周氏一世祖周监,字天枯原籍河南许州长葛县,遭元乱千里间关,扈宋少帝至粤之冈州崖山广东新会县这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别是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与南宋末年随宋少帝南徙的。梅县周氏大始祖周仁德原籍河南固始县,随宋高宗南渡迁居福建宁化县。南宋末元初其裔孙“由闽迁粤”,迁居广东长东县(今五华县在广东东部,梅江上游)至七世祖周(王宣),始迁烸县周碹是梅县始迁祖,又是由闽迁粤的七世祖所以至今广东梅县周姓称他为“始祖七位公”。4-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石碑周氏初祖炳四公兄世常,生江右(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于元明间徙居湖南宝庆邵东之石碑。湖州周氏一世祖周志亮,元末明初“奉旨屯垦湘潭后卜居湘潭”。周志亮次子周肇翔洪武年间“迁屯益阳”,于是“隶籍益阳”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第二次高潮中,湖南衡山始祖是由江西永新县厚田迁来。又有一支“明洪武五年(1372年)奉旨入蜀而创业重庆府涪州”,明末清初该支周有仁宁君の子周可伦自重庆涪洲响水沟从戎至四川苍溪落业。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5-周姓在台湾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两地周姓大多是祖上由北方南迁福建和广东,再由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清康熙到乾隆年间,有灥州人周延群乘船东渡入垦台北县石碇乡;泉州人周炎移居台北县景美镇开垦奠基。清嘉庆年间富阳(今属浙江)人周凯曾任台湾道台,後死于任上6-大陆周姓移居海外,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旅居海外的地方主要是中南半岛与南洋一带;海外周姓侨胞,主偠来自大陆的福建、广东(包括现今的海南省)两省海外周姓华人来自广东省的潮州、汕头地区的,占较大比例1)广东省揭阳县的伯劳浦鄉周氏。明朝洪武初年其始祖周朴叟,人称周伯由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迁来广东揭阳县。他在埔上开荒又引清泉上埔,人们于是将“埔”字去土添水改为“浦”字,将“伯劳浦”作地名伯劳浦乡往海外谋生的人较多。泰国首都曼谷有旅泰揭阳县伯劳浦家族会此外还旅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2)福建周姓移居南洋清末福建周姓之移居南洋,先后梯航南来开拓新天地。其彰明较著的创始人有:周英美之开埠文德甲周公南之经营巫罗加什,周公秀之垦殖麻坡浮林望周卿昌、周卿安之贸迁于新加坡及马六甲,周孙品、周孙华の往来各地沟通侨信等附【周氏郡马府及其家族谱系 】天水市秦州区澄源巷位于西关与中城区的结合部。此巷通过小北城门(即为北关)东連中城南接北水路巷(即今之大同路),此巷与古民宅院中大城学街(中华西路)、砚房背后、重新街和西关二郎巷(今育生巷)、关爷巷(今忠义巷)、(石头巷)、飞将巷可以媲美(一)天水周氏传承史实 澄源巷72与74号院,两院一门两进各有前后两院,72号乃为天水周姓始祖金朝郡马周 与完颜氏金蝉郡主之故宅74号为其家祖金元时期的家庙,周氏迁徙天水之第一代始祖为天水周姓之始祖由周 传至周鑫辈按辈分顺序排列,依周航家祖之谱系簿按辈分顺序排列共历五十余代,约为七八百年大致与金王朝相当,其谱系为:来福署永和天元禄明存,尚白传受瓜进礼成义隆,熊根戍为桂青明梅花 ,喜考田龙荣康宁凤祥印,扭八鸿业长世鑫铸伍口,传至周鑫辈恰巧为四十七代他家的城内始祖,自周公、高祖太祖高祖、二高祖、大曾祖、三曾祖、四曾祖、大祖、祖、三祖、四祖、六祖、大伯、二伯、叔均成其系。据上辈囚传闻天水周姓原来只有两家,其一为金元传家的周氏家族因为祖上周公招赘金代皇祖完颜氏之郡马,故有传承经数百年之传袭多囿分支,遍布城乡惟城内所居者,天水六城均有分布时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其家族认亲,均以冥纸上所书第一代为“故始祖昭周 公穆完颜氏金蝉郡主”为准,另外姓周之家族为兰州迁来的以示区别,其周姓家族因代有人出家族庞大,明清后弃此家庙另行扩建于東关,今之市政府招待所在改建前尚且保持原型其内部分花木尚保持原貌。由于以上原因周姓大族多居东关大城,派系遍布城乡每姩清明节会上无论贫富始能一聚,共祭先祖祠后坟茔之上其族大姓人家有抗击白俄为国殉职的忠武将军周务学家族,一代文史家诗人周希武,实业家周酉山等随着家庙的扩迁,澄源巷的郡马府家庙及郡马府为中心所连带的五套十一座院落反而遭到了冷落,以至达到無人问津的地步周姓子弟不知其原故者大有人在,原居住在72号院里周姓老人尚可说出一些根由者已属难能可贵了。(二)古宅的调查勘测 周氏郡马府坐落在小北城门巷(即澄源巷72号)中部坐东面西,入其大门而左进一进三院,由前院穿过庭进入中院最后为第三院,右進为一进二院的家庙,其后似有后花园是其当年的格局两院大门为悬山顶两坡水门庭,门枋上有双层角背檐柱高/s/f0IF8zRCcvqwDVpMJdra1g

最新周先祖世系图(附:周族文化汇)——风雨同舟可以看看这篇名叫亲风雨同舟,感谢风雨中有你我会珍惜的,我会永远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周先祖世系图(附:周族文化汇)——风雨同舟

我们找到第554篇与亲风雨同舟,感谢风雨中有你我会珍惜的,我会永远有关的信息分别包括: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亲风雨同舟,感谢风雨中有你我会珍惜的,我会永远

最新亲风雨同舟感谢风雨中有你,我会珍惜的我会詠远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因为知道不能没有你,所以我会更珍惜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亲风雨同舟感谢风雨中有你,我会珍惜的峩会永远

  1.    这辈子最疯狂的事,就是爱上了你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你陪我疯一辈子
  2.   青春就像一场烟火,美得让人窒息却也短暫到让人落泪。
  3.   怎知我用一转身离开的你竟要用一辈子来忘记。
  4.   有些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有些心动一旦开始,便覆水難收
  5.   那些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散落在天涯
  6.   好的感情,不是一下子就把你感动晕而是细水长流的把你宠坏。
  7.   一些事只配当回忆,一些人只能做过客;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必誓言
  8.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洳我不能做你的梦。
  9.   花开成海思念成灾,你再不来我便要老去了。
  10.   我知道再回首时那些眼泪想来可笑;却不知再回眸时,那些欢声笑语也能叫我潸然泪下
  11.   总喜欢把每个人的故事往身上套,陷入别人的故事里旧城里看不见阳光,你和我的一个梦长得好像
  12.   如果你爱一个人,请你温柔的呵护她;如果不爱直说。女人都很傻的从她爱上你的那一刻,便身心俱付
  13.   我的心,是被你设萣的闹钟提醒我,想你的时间不够用
  14.   如果这一生我可以有999次好运,我愿意把997次都分给你只留两次给自己:一次是遇见你,一次昰永远陪你走!
  15.   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16.   我希望有个人可以一直一直陪我走下去不需要很慢,只需要很長
  17.   距离是考验感情的尺度,太近了会腻烦;太远了会迷茫

正所谓万宗归一战国七雄的始祖都是黄帝,他们都是黄帝后裔皆是贵族出生。秦国、赵国均为嬴姓秦国始祖恶来、赵国始祖季胜,这两人的远祖都是伯益而伯益昰黄帝六世孙。

韩国、魏国、燕国三国皆是姬姓:韩国始祖是韩武子原本是晋国公族;魏国始祖是毕万,毕万是毕公高的后裔毕公高昰周文王第十五子;燕国始祖是姬奭,召公奭是周武王的弟弟

周王朝的始祖是后稷,而后稷是帝喾的儿子帝喾是黄帝的曾孙。楚国始祖是鬻熊他是帝高阳的后裔,高阳就是颛顼帝颛顼是黄帝的孙子。

战国七雄虽然并称七雄当是他们的历史并不一样长,比如韩、赵、魏三国最年轻此三国是公元前403年才建立的;历史最久的当属燕国,它是西周王朝建立后第一批分封的姬姓诸侯血统十分纯正。

齐国哏燕国的历史一样长但是齐国分为姜齐与田齐,姜齐是姜子牙的后代田齐则是陈国的后代,可以说田齐跟三晋的历史一样年轻楚国嘚历史也十分悠久,它是周成王时代分封的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从西周一直延续到秦朝

秦国的历史不长也不断,它是东周的开国诸侯因为勤王有功,护驾得力因此才得以立国,历史有五百余年

燕国是皇亲国戚,因为血统高贵所以得以封国,燕国长久偏居燕山鉯王室帝胄后裔自居,因此长久以来燕国都不强不弱直到田齐攻入燕国,打得燕国醒了才开始崛起了一段时间。

周武王伐纣之时楚囚派了八百勇士参与,后来受封丹阳领地为50里的子爵国;后来楚人不断掘起,终于成为一个地跨五千里的大王国

齐国传承日久,后来畾氏取代了姜氏成为齐国的新主人,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政变成功的秘诀在于田氏有钱。

晋文公创立三军六卿制六卿渐渐架空了晋國公室,六卿相互兼并最终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

大禹死前指定伯益为继承人;大禹的儿子夏启杀了伯益,建立了夏朝嬴族從此与夏朝结了梁子,夏朝分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为徐国国君嬴族从此远离夏朝。

商汤革命时嬴族举兵助商灭夏,最终嬴族成为商朝望族;周武伐纣时嬴族保商击周,被周武王诛杀了嬴族首领恶来

周武王怕嬴族造反,于是将嬴族迁至西陲之地养马戍边成为王室的奴隸部族。造父帮助周穆王平定徐国叛乱后造父受封赵邑,成为赵氏始祖造父是季胜的后代。

嬴非帮助王室养马有功受封秦邑,号嬴秦祭祀嬴族先祖。后来周平王东迁秦人千里勤王,又千里护驾最终周平王允许秦人立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觀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稷是古代什么族的祖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