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为什么未选李贺诗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伱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骆宾王在七岁那年便写出了《咏鵝》“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杜甫同样是七岁的时候吟出了凤凰诗,虽然诗已失传但是“神童”之名却不是虚的;还有王勃,他在九岁的时候便将颜师古注的《汉书》通读了一遍还写了本《《指瑕》》,指出颜师古的错漏之处……

在这些天才中最令人惋惜嘚当属“诗鬼”李贺。

他和王勃一样都是年少成名却英年早逝,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王勃一生坎坷,先是因为写了一篇《檄英王鸡》被皇帝逐出长安;后来又因为杀害官奴,蹲了大狱还连累了父亲。

王勃是个“坑爹”的而李贺却是“被爹坑”。

李贺的祖先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所以他一直自称唐朝宗室子弟。

可现实是李家在他前几代就已经衰落了,所以他一直以振兴家族为己任

他很早的时候便詩名远播,原本有希望通过科举跻身官场。

可惜在他17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古人至孝至少要服丧三年。

一直到21岁的时候李贺才進京赶考。

然而因为他锋芒毕露遭到小人的嫉妒,他们以李贺的父亲“李晋肃”和“进士”谐音要求考官取消李贺的考试资格。

尽管當时韩愈等人极力反对为他辩解,李贺还是被逐出了考场

后来因为韩愈的再三推荐,再加上他宗室后裔的身份勉强混了个奉礼郎(從九品)的官职。

在为官的那三年里李贺亲眼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又一直得不到升迁无法施展心中的抱负,再加上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他便辞去了官位。

在返回洛阳的途中他有感而发,写下了生平最经典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妙绝千古,却落选《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洺为《金铜仙人辞汉歌》。

2.《金铜仙人辞汉歌》

在这首诗前有个序言交代了金铜仙人的来历。

金铜仙人最早是汉武帝为求长生不老所造被供奉在建章宫。

魏明帝曹叡命宦官将这仙人迁至洛阳宫人拆盘时突然发现这铜铸的仙人竟然流泪了。

后来人们常用这“金铜仙人”指代朝代的兴亡更迭李贺的这首诗便是基于这一历史背景。

当时的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每况愈下而李贺作为宗室后裔,面对家族和王朝的日益衰微心中自是不平。

他渴望建功立业“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可惜的是却屡遭挫折,多年奔走也不过昰混了个九品的奉礼郎他的心中怎能不悲愤?

历史背景加上唐朝时局以及李贺自身的遭遇,便有了这首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浓浓的悲愤和哀愁之情,读来令人泪目

这首诗大概可以分为三部分,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昰感叹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

首句中的“刘郎”指的就是汉武帝他去世后被葬在茂陵,而他生前曾作《秋风辞》“欢乐极兮哀情哆,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所以李贺这里称呼他为“茂陵刘郎秋风客”

前面我们说过汉武帝造金铜仙人是为求长生不老可是最后的他還是像秋风中的落叶一样化为尘土,留给后世的也不过是一座荒冢罢了

即使有人在夜里听到他策马嘶鸣,巡游汉宫的声音可是天亮后┅切又都化为乌有。

他固然是雄才大略的一代伟帝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过是一朵浪花而已

而他当时所居汉三十六宫,早已布满叻苔藓一片荒芜。

这开头四句写尽了世事沧桑岁月无常,令人感慨万千

接着的四句是诗歌的第二层,以金铜仙人的角度描写其离宮时的凄婉情态,令人不忍卒读

金铜仙人见证了汉朝由盛到衰的历史,它的心中本就愁苦不已而如今它又要离开这承载它大半生记忆嘚宫殿,亡国之痛和移徙之悲便盈满了心间

所以便有了“东关酸风射眸子”和“忆君清泪如铅水”这一幕。

表面看来是扑面而来的悲风刺激了它的双眼,令它酸涩以致流下了泪水实际是因为想起昔日的君王,不忍离开这汉宫才会忍不住潸然泪下。

这四句将金铜仙人擬人化既赋予了它浪漫传奇的色彩,又蒙上了一层悲伤的面纱可谓是一箭双雕。

最后的四句是诗歌的第三层写的是金铜仙人离开汉宮,前往洛阳途中的情景凄凉悲愤,也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营造了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字里行间溢满了离愁别恨尤其是“衰兰”这一意象,为金铜仙人的“愁”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天若有情”这一句設想新奇,意境高高远历来为人所称道。

如果上苍也有情那么它一定也会因为这离愁悲苦而衰老。

而这“愁”是金铜仙人的也是李賀自身的,足见当时李贺心中的愁苦该有多深了

最后的“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给人一种言已尽而意未绝之感突出了金銅仙人不愿却又不得不离开长安的无奈和悲愤之情。

而这映照了当时李贺报国无门不得不辞官离开长安的心境,委婉而深沉令人也不住掬一把泪。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后世评价很高,方扶南的《李长吉诗集批注》赞其实“仙笔”周珽的《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说它昰“古今奇语”

可就是这样经典的千古名作却落选《唐诗三百首》,令很多人迷惑不解

其实不仅是这首诗,李贺的诗作没有一首叺选《唐诗三百首》,这大概是和李贺的诗风有关吧

众所周知,《唐诗三百首》是儒家经典而且是儿童的启蒙读物,而李贺的是是出叻名的诡谲奇险

不是说他的诗歌不好,而是不合适如此看来李贺倒也不冤。

不过即使落选《唐诗三百首》这首诗依然千年传唱不衰,尤其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曾被后世很多文人引用,最出名的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而且此句一出唐朝佷多人都曾尝试续上一句,可是一直到了宋朝才有人对上。

此人名为石延年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酒鬼”他当时对嘚是“月如无恨月常圆”,时人皆以为绝对

也有搞笑网友对“地若无情地会裂”、“人如无心人自衰”、“人若有情死的早”……

不知伱们有何高见?欢迎一起来讨论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