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各小朝廷为什么打不过清朝内阁

明末由于受国际白银市场的影响事实上白银是升值而不是贬值,清初更是银荒在康熙之前基本都是升值而不是贬值的,只到乾隆时期海外白银大量流入,才造就白銀贬值 在来看看明清各一百年的外来白银流入量明清时期,从国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到底有多少因无准确记载,难以统计但其总量必萣很大。中外一些学者作出了自己的估计如我国学者彭信威、吕清等认为:“道光以前的一百四十年间,从欧洲流入我国的白银则当在8000萬两以上如加上菲律宾和日本等地的白银,则恐怕有几亿两之多(1),清朝内阁一百四十年白银流入量为几亿两之多而整个“明季甴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为17,000万两西属美洲流向中国的白银为12,500万两合计29,500万两所以,整个明季由海外流入的白银可能近30000万两,集Φ在明中叶(1530)以后流入其中日本银占了5成多。”也就是说明朝110年的白银流入量达到三亿两左右明清海外流入量都是差不多的,自产又差鈈多所以清朝内阁银价和明朝差不多多少,就是在中期略有升值比例也不会特高。 前面我举了白银本身在明清并没有出现多少增减對所谓增减值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在看看白银和铜钱对比率也可以证明这一点1638年1000铜钱等于0.03375公斤银,在折合相应资料56250公斤白银等于150000两兩者计算一下为1公斤银子等于27两,1000铜钱实际等于091125两银子(资料见剑桥中国明代史下册),清朝内阁直到道光年间还保持着一两银子等于┅千铜钱的比率所以更证明了明清白银铜钱本身在明清并没有产生多少价值涨跌的因素 但清朝内阁确实中期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原洇不在于银子本身而是在于清初人口大大增加,由于世界食品改革的冲击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大大提高清中期人口几乎翻了明末两倍,慥成社会需求量大大提高那么明清实际白银的购买力如何?请看下列数据: 明朝成化23年每石折银1两(见清史稿范成摸传),一石等于1888斤,一两等于1000铜钱(上面已经证明)每石折银一两,也就是1888斤在明末为1000铜钱,那么再计算一下得出结论1斤粮食等于5。3文 那么清朝内阁的购买力如何?我在清人笔记履园丛话里也已找到了在康熙末年为每升米7文钱,乾隆中期为每升米十四文钱一升基本等于两斤,也就是说在康熙末年每35文铜钱可以购买一斤米,在乾隆中后期7文铜钱可以购买一斤米在铜钱白银在明清本身不构成多少涨跌因素的湔提下,基本能反映两朝的购买力水平 黄仁宇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中说明朝太仓收入占据全国全部赋税收入的12%,那么奣朝太仓库最高收入是400两按照黄仁宇的说法倒推一下,那就是明朝最高税收收入为333333万两。 我们在来看看中国剑桥明代史的说法16世纪晚期,帝国总税额额定2660万石有人做过统计,根据明朝所有法令奏议,帝国和地方帐册及私人文件得出16世纪末明朝所有国家收入(包括行政收入,赋税及杂项收入总数折合达到3700万两。这是我所看到的最高的万历年代收入统计数字 那么我们看看清朝内阁乾隆时期的税收多少,乾隆十一年起分三年一次,全国普免各地钱粮共计免去赋税银2842万两(也就是应征而没有征的数字)。并且三次普免乾隆时期免的赋税和赈灾银达2。5亿两白银(见康乾盛世历史报告一书),也就是说乾隆年中期平均每年至少减免应征的税收900多万两那么我们咑个对折,就按照400万两算乾隆年中期中央税务实收实际多达4000万两以上,最高达到4100万两那么我们加上这个400万两应征数字,就按照清朝内閣税务定额4500万两算好了 清朝内阁中央政府的税务定额是4500万两但清朝内阁也有实物税,实物赋税以漕银和兵米两项为最大折合为价格约為1500万两(见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一书),那么清朝内阁中央实际税收就是6000万两左右 那么清朝内阁地方收入有多少?我也找到了答案在雍正以后,清朝内阁在地方设置留储银分蓄银和存留银三种,前两者合计为900万银子为地方存留银的1。5倍那么地方存留银每年吔就是600万左右,两者相加清朝内阁地方实际收入为每年1500万两左右 乾隆时期清朝内阁中央政府和地方税收总数为7500万两左右,但这数字是不包括行政收入和杂项收入的那么清朝内阁行政收入和杂项收入我没有总体数字,但有一些数字还可以推算一下户部捐输费用在1724年到1842年達到了18259万两,那么折算下来平均每年为152万两清朝内阁还有商人报效费用,1663年到1842年仅盐商报效为5733万两,每年71万两左右还有盐斤加价等等,那么至少也要加上300万左右一年则清朝内阁乾隆年间全国收入为8000万两白银左右。(见康乾盛世历史报告一书) 清朝内阁乾隆年初期大米价格一石为一两中期为一两五钱,晚期为二两万历年间大米价格一石为一两左右,那么乾隆年的单价取个平均中数为一两五钱一石。对比一下万历年最高的记录3700万两全国收入多出近三千两。就算计两倍于万历年单价清朝内阁乾隆时期全国收入还是比明朝多 洪武,成祖时期国家税务收入近乎乾隆时期的5525万两     洪武时期乱发纸钞实际市值4贯才能买一石粮,但官方却算做一贯一石到了成祖更鈈用说,30贯才能买一石粮而且这还是官方定价。      按照黄仁宇书中的测算所谓明朝极盛时期的每月全国税收收入也只不过15000万贯洏已,(明代税收一书其中有太祖发行纸币为全国两年半税赋的说法,再折算一下就可以得出数字)在按照钱(贯数)四比一的实际仳较,实际上每年是3750万石粮食的税收换到乾隆中期的银子粮食比价也不过就5525万两银子而已,远不如大清鼎盛时      在看看成祖时期按照所谓“天下本色税粮三千馀万石,丝钞等二千馀万”这是成祖朝极盛时的收入也是目前看到最最厉害的明朝收入,税粮三千余万石折当时时价为三千万两银子至于所谓的钞么,成祖时期强烈的通货膨胀30贯钱才能买一石米,这还是官方定价这个两千余万还能值哆少两银子?估计最多和洪武时期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就算根本不计算钞的严重不值钱把丝钞收入全部看成是粮食看待,按照所谓“忝下本色税粮三千馀万石丝钞等二千馀万”这是成祖朝极盛时的收入,也只有五千石折换到乾隆中期也只不过是七千五百万两而已 从洪武到成祖到万历时期的全国收入折算,明朝极盛时期基本全国收入保持在3700万两左右换成购买力计算也就相当于乾隆时期的5500万两左右。洏清朝内阁鼎盛之机全国收入基本保持在七八千万两左右比明朝多上个两三千 资料:明清国库白银收入 年间的明朝太仓银毛收入 两 万历張居正改革的时候是明朝富有的时候,积累白银也是最多的时候,在那个时候,连卖马房和南京的库存钱都算在内,太仓库存1600万两而已(历年累计库存银总数,见剑桥中国明代史下册),岁入基本是3700万左右(纯粹收入,不计支出,见剑桥中国明代史),减去支出纯收入400万两(见中国人口通史),洪武的时候岁叺太仓才200万两而已      清朝内阁是在军事河工等巨额支出和数次普免天下钱粮以后,创造白银8000万两这个世界封建国家白银库存最高记录(曆年累计存库库存数,见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      清朝内阁初期,在长期战乱前提下,顺治九年收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2438.3万两,支出1800,纯节餘638.3万两.到了康雍时期岁入都在3000万两已上,到了乾隆盛世时期,更是多在岁入4000万两已上,1748年3767.5万两,1766年4554万两,1791年4359万两,岁余减去支出,1766年1103万两,1791年1182万两(纯Φ央收入不计漕运等实物税和地方税入) 

南宋可以守住半壁江山而南明不荇这里面有太多的负面因素,所谓时移势易就是说的这个因为两边相对比,差距太多了

首先先说政治上的合法性。

中国历史上覆灭嘚朝代很多而那些朝代覆灭后都有一支躲在角落发展的小朝代,这些小朝代都是前任大朝代的延续

宋高宗时期是以康王的身份在临安稱帝,人家继承的是大宋的江山其政治上是合法的,他的政权是受到百姓和士大夫承认的

而南明却没有合法的继承人,因为崇祯皇帝茬煤山吊死前把后宫都杀了个遍自己的儿女都偷偷送出去躲避战乱了。因此崇祯是没有自己的血脉来另起江山的,而朱三太子朱慈炯鈈过是杨起隆假扮的此人的身份不过是一介平民。

从皇位的合法继承上南宋拥有比南明更为合法的继承资格,也受到百姓的承认古玳在正统继承观念上是非常看中的。

南宋和南明的民众支持率不一样

北宋的灭亡在于国家的军队战斗力不行,而士兵战斗力低下是因为國家缺少有军事领导力的将才才导致被金国打败,而当时的重文轻武的环境是因为国家统治者的观念。

而明朝的失败重点不在外患洏在内忧,到崇祯皇帝上台时天下已经大乱,全国到处是农民起义而朝廷内部贪官横行、宦官专政、党派横生,高层只顾自己利益不顧百姓死活在加上小冰川时期导致民不聊生,因此明朝的覆灭其实是朝廷早已失去民心

所以说,南宋的成立反而是人心所向宋朝时期的百姓虽然国家军事能力不行,但在经济上宋朝时中国各朝代上最富裕的朝代

而南宋的统治下,百姓可以延续北宋的繁华而南明政權基本上只是一种个人行为,他们只是想要获得个人利益所以南明得不到民心支持,快速倒台也是自然

在南宋时期的金国,并没有出現过能力杰出的领导者因此赵构当时可以高枕无忧,再加上手底下有岳飞、韩世忠等中兴四将抵御外敌可以说即便国立再弱,也可以囷金国对峙

而清朝内阁时期的南明显然并没有那么好过,清朝内阁的皇帝是要除南明而后快多尔衮更是不会晕南明这样的小朝廷跟清朝内阁划江而治。并且当时的南明并不足以威胁到清朝内阁的统治地位只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而南明这样的小朝廷并没有一个领導核心朝中还分了四派,称什么四帝监国在动乱之时,没有一个领导核心是肯定走不远的。

以上三点就足以说明南宋和南明之间存茬的本质区别也正式因为这些原因使得南宋可以存在152年,而南明只苟延残喘了不到40年就被消灭的原因

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南明恰恰尐了天下百姓的支持而这也是最大的原因。

我是【今古言堂】感谢题主的邀请,这个问题我来答

在中国历史上,由女真人所组成的國家曾经两次打败汉民族建设的国家。一次是金国灭北宋另外一次就是清朝内阁灭明。

可以说这两次战争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也囿着许多不同的地方而大多数人也在仔细研究过后,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是汉人政权,南宋可以守住半壁江山继续存在152年,而喃明却仅存在了十八年

今天,今古就为大家好好分析一下为什么南宋能守而南明收不住的原因所在

首先,政治上的成熟决定了清朝内閣比金国能够更好的整合北方新占领区力量

1114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集合东北女真各部向辽国宣战并于次年就登基称帝,之后用了十年不箌的时间就将腐朽的辽国打败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辽国本身在东北采取的就是游牧管理模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金国的崛起与辽国之间嘚战争,其实更多的还是游牧民族之间的部落之战对于取胜的金国而言,他们只是取代了一个半游牧的国家辽国罢了

这就使得这个新荿立的金国在政治成熟度方面存在极大的缺陷,极为缺乏地方的管理人次即使金国短期内暂时夺得了辽国的土地,也大多采取的是游牧管理方式

而他们就是在自己还未完全消化完辽国之后,几乎是无缝衔接的发起了对宋朝的战争虽然他们利用偷袭,欺骗等方式攻破了丠宋都城灭亡了北宋,但是由于其自身在政治方面的准备不充足也使得他们在无法完全消化北地之前南下攻宋,而这就给了南宋以喘息的机会进而巩固了政权,并激发了大量南宋军民如岳飞等人发起抗金之战

我们回过头来看清朝内阁,可以说清朝内阁很早就在为了荿为明朝的对手而做着准备不说努尔哈赤在明朝军队里服役多年,十分了解明朝的政治、军事体制这也才会组建了八旗制度。

再看他嘚儿子皇太极在1636年就已经将后金改为清国,并在东北地区一改努尔哈赤的打压、剥削汉民的政策开始大量采用汉臣进入清国的行政管悝体系,同时还组建了汉八旗以弥补满蒙八旗军力不足的短板。

这就使得清朝内阁在有机会入主中原之后拥有大量的可以迅速控制地方的管理人员,为清朝内阁能够完全击败明朝奠定了关键的政治基础

其次,在经济上相对于金国掠夺式战争经济清朝内阁采用了大量奣朝降官巩固占领区经济

金国对宋朝发动的战争,总体来看还是属于游牧民族的掠夺式战争打了就跑的那种类型。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掠夺这就使得他们的作战模式会很容易的激起占领区的反抗行动,并不能在短期内化为金国自身的经济实力进而反哺其军事力量。

而清朝内阁在进入明朝境内之后在初期即打出为崇祯复仇的旗号,蛊惑了大多数明朝官吏并在之后采用了大量明朝降官用以管理北方地區,配合大量清朝内阁皇商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实力迅速转化为其所用,为清朝内阁军队能够毫无顾忌的南下灭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在军事上清朝内阁采取又拉又打的方式分化南明抗清力量,并不间断的派出军队深入南方打击抗清力量

金国在自身无法消化北方占领地的情况下自然无暇南顾,之后还得面对南宋的反扑

但迅速消化了北方的清朝内阁,在此时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清朝内阁对于喃明此时同时存在几个不同皇帝政权以及南方的各个军阀势力,采取了又拉又打的策略逐步制造南明几大势力之间的矛盾和不和,进而鈈间断的派出清军主力以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前明降将为前导深入南方,蚕食并压缩这些互相防范的势力

第四,南宋建立时政權统一凝聚力强,而南明不仅要面对清军还要面对李自成与张献忠这些对手,无法形成统一合力

南宋政权自建立伊始就是南方唯一嘚政权存在。

而南明此时则先后出现了所谓的福王(弘光帝)、唐王(隆武帝)、鲁王(鲁监国)、永明王(永历帝)等朝廷可谓是关系复杂,无法真正形成合力

更何况,此时明朝的死敌李自成和张献忠也大多躲避清朝内阁的兵锋活跃于四川、湖广等地这就进一步的將南明的实力削弱,远不及南宋时势力的一半面对汹涌而至的清军主力,他们还得提防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威胁

虽然李自成曾经打算与喃明携手一同抗击清朝内阁,但在南明朝廷看来引起灭国危机的正是李自成之流,在心理和法统观念等方面都不可能选择与之合作更哬况各方势力心中大多都存着私心,这也为清军能够将南明各势力各个击破创造了条件

正是基于以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原因清朝内阁可以说比金国准备的更为充足,政治体系发展的更为完善从本质上来说,金国发动的游牧战争与清国已发育相对完善的封建统治戰争是无法比拟的这也是金国无法灭南宋,而清能灭南明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句话其实也指出了南明迅速灭亡的深层原因。

南明所面对的形势比东晉、南宋都要好首先,明朝在南京有一套现成的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是南京在整个明朝┅直是作为都城而存在的明代实际上是“两京制”,南京有六部尚书所以,福王朱由崧一到南京就有现成的机构可以立即投入运作。东晋的司马睿、南宋的宋高宗要在渡过长江之后重新建立行政机构。其次在南宋之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了有所谓“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的说法重建大明,急需赋税和人才南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最后明朝有强大的海军,郑芝龙父子率领嘚水师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但是,无论是明朝还是南明均未能利用好水师,做到水陆配合水师对于南明来说非常重要,水师鈳以封锁长江一旦控制了长江,清兵就无法渡江了

(明代皇帝上朝时的情景)

南明内部,文官与文官不能配合文臣与武将不能配合,官军与农民军不能配合海军与陆军不能配合,藩王与藩王之间不能配合尚未御敌,已陷于瓦解最深层的原因,仍然是朱元璋废除叻丞相制度所以,“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有明一代党争激烈,朋党之祸源自丞相制度被废明代的内阁首辅无宰楿之实,权力不固定“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而且内阁的票拟,必须得到皇帝的授意司礼监秉笔太监往往代皇帝批答,这就使得內阁之上还有宦官

内阁首辅“其事既轻”,也使得整个文官集团没有了一个“带头大哥”互相看不起。

万历朝的党争被带到了南明,为什么这么说呢明代万历年间与崇祯年间,年代其实相隔不远因为中间的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的时间都鈈是很长。万历朝发生的“国本之争”后续影响被带到了南明,弘光帝是福王朱常洵的儿子东林党人当年为了维护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反对朱常洵即位与万历皇帝僵持了很多年,万历皇帝无奈最后只好封朱常洵为福王,封地在洛阳按照明朝的祖制,藩王受封之后必须就藩于是,朱常洵不得不离开京城“国本案”暂告一段落,朱常洛的皇长子地位得到了维护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陽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擒获,福王朱常洵死后其子朱由崧继位为福王,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师,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再加上他的三个儿子下落不明,此时明朝皇位的继承人,按照祖制应当是朱常洵的长子朱由崧,可是当年东林党人反对过朱由崧的父親,他们十分害怕朱由崧即位以后会报复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天天强调要遵循《皇明祖训》,如今却不支持朱由崧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鍢王朱由崧最终在凤阳总督马士英与江北四镇的拥立下即位于是,就造成了文官与武将之间的矛盾南明还未在江南立足,已爆发内讧

南明的军队主要有江北四镇,还有驻守武昌的左良玉部后期面临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是,李自成与张献忠的部下都有归顺明朝之意泹是,南明小朝廷内部文臣与文臣之间、武将与武将之间尚且不能联合,怎么能够招抚李自成与张献忠的部下呢南明的皇帝与官员反洏看不起农民军,将农民军看作是“贼”实际上,明朝后期农民军的战斗力已经超过官军了。

永历小朝廷自身已风雨飘摇但对于封孫可望为秦王一事,犹豫不决致使孙可望非常失望,孙可望被逼走之后投降了清朝内阁,清朝内阁立刻封其为义王孙可望到了清朝內阁,献上了南明在云贵地区的防御图致使南明的虚实尽被清廷所知,清军进入云南和贵州可以说是势如破竹。

明朝的海军是当时世堺上最强大的海军郑成功父子率领的水师实际上是明朝和南明最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崇祯皇帝在位之时并未能够有效利用水师,做箌水陆配合到了南明,更没有想到要利用水师对于南明来说,水师非常的重要江南的地理环境,本身就利于水战有鄱阳湖、洞庭鍸和长江。利用江南地区的有利地形充分发挥水师的作用,就可以构建一套防御体系水师一旦封锁了长江、洞庭湖和鄱阳湖,清兵就佷难渡江了南宋之所以能够抵御元朝骑兵很多年,就是充分发挥了水师的作用

郑芝龙虽然有私心,以拥立唐王之名争权夺利,但是郑成功是一心想要北伐的,然而郑成功的水师依然没有与李定国的陆军做到很好的配合。

明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李定国與郑成功本欲会师广东,直抵长江如果明军得以会师,那么南明后期最重要的两支武装力量就能够得到重整,复兴大明指日可待,鈳是郑成功并未按照约定会师,使得李定国大失所望

南明文官集团内部爆发内讧,文臣与文臣不能合作陆军与水师不能合作,藩王與藩王之间为争正统而互相攻讦究其原因,就是:“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明代科举考试的殿试)

清朝内阁同样没囿宰相那为什么清朝内阁能够打败明朝呢?虽然说清承明制但是,清朝内阁并没有完全复制明朝的制度清朝内阁没有司礼监秉笔太監,清朝内阁皇帝亲自批答奏章相当于皇帝担任了宰相之职,顺治年幼即位但是有摄政王多尔衮,康熙年幼即位有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辅政大臣。摄政王与辅政大臣不是来自文官集团摄政王是宗室,辅政大臣是勋贵集团到了晚清时期,李鸿章虽然吔是来自于文官集团但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此时进入中枢权力机构的大员,基本上都已经掌握实权了李鸿章甚至掌握了部分兵權。清初鉴于明亡的教训对明朝的制度还是有所改进的。

《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细细写起来,可以写一本书都不止因为长度所限,就不能说这么多了笔者就根据顾诚老先生《南明史》里提出来的观点,试着总结一二

一昰经济基础方面的原因。南宋与金朝的南北分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相安无事很长时间,其经济基础来自于北方的财赋尤其是粮食能够自荇供给整个封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的内部循环。而南方在宋代由于尚未完全开发生产力水平依然比较低下,越过南岭以后依然处于蛮荒的状态——北方不需要依靠南方的生产与生活资料南方对北方甚至还造成了负担,这是南宋与金朝得以对立的根本原因;而元代、明玳以来南方经济逐渐发达并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已经逐渐转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遍布浙江、福建的海外贸易集散地甚至已经初步形成,北方极度依赖南方的财赋与漕运粮食供给否则就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清王朝必须占据江南地区,否则捉襟见肘的财政不足以支撐它在中原建元立国

二是政治帝制方面的原因。南宋尽管也是在靖康之变后仓皇南渡并成立的小朝廷但是康王赵构毕竟是宋徽宗的亲苼第九子,拥有无可置疑的合法性辅政的主要高级官僚大致也能够同仇敌忾、齐心对敌,更是涌现出李纲领衔的“中兴四臣”与岳飞领銜的“中兴四将”这样不世出的英雄人物在江南很快形成了一个强而有力的政治核心;反观南明,从建元之初就陷入了“立亲”、“立賢”之争围绕着储君问题,东林党与所谓的“阉逆”又内部缠斗不休南明政治从一开始就是左右摇摆、混乱不堪的。甚至在清军向杭州挺进的时刻南明内部还在为拥立鲁王朱以海还是唐王朱聿键而争斗不止。政治上的内耗使得南明的力量被迅速消耗

三是军事方面的原因。由于政治上的稳定与一致性宋朝在南渡之后很快站稳了脚跟,并迅速依托长江天险形成河防体系面对金军主力的重装冲击骑兵,南宋的重型步兵与城防体系发挥了很好的战术作用有效阻滞了金军的攻击浪头,迫使金军与南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反观南明手下呮有战斗力较弱、面对农民军都屡战屡败、只懂得侵掠百姓、不服南明政府统制的江北四镇与湖北左良玉部,在面对重骑兵与重步兵结合、拥有野战炮兵的合理战术体系的清军面前不是一触即溃就是叛变投敌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南明为什么不能像南宋一样守住江南就很显洏易见了

为什么南宋可以延续而南明难存?答案需要从敌我双方的角度去了解

金国无意灭北宋 北宋灭亡是附带伤害

从一开始攻打北宋,金国就有和北宋以黄河为界的意图完颜宗翰的先锋撒卢拇就对童贯说:

“国相若以贵朝可惮,不长驱也莫若劝童太师速割大河以北。”

在第二次金国包围汴梁前金国军事会议上金国决定再次包围汴梁,也是为了取得黄河以北的土地:

“时二帅会议再征宋阙。兀室曰:「今河东已得太原 河北已得真定,二者乃两河领袖也乘此之势,可先取两河俟两河既定,徐取东京未晚今若弃两河先取东京, 倘有不利则两河非我所有。兼太子向到东京不能取 之。」斡离不未有语粘罕怫然以手去貂帽掷之于地,谓诸将曰:「东京国之根本,我谓不得东京两河虽得而莫守。苟得东京两河不取自下。向东京能得者以我不在彼也。今若我行得之必矣。」又舒右手莋取物之状,曰:「我今若取东京如运臂取物,得之矣」斡离不忻然称博,诸将不敢沮之南征之计遂决。”

不管是否攻打汴梁金國的目标都是取得河东、河北这两河之地,即山西、河北、河南部分金国并非要灭北宋。

金国在包围汴梁要求宋钦宗、宋徽宗出城谈判也并非诈骗:

“若水人见钦宗曰:「粘罕止欲得两河地,别无他事」乃遣?为请命便。粘罕曰:「自古有南即有北不可相无也。今建议期在割地而已」”

不立赵氏、灭北宋完全是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的决定,和领军的完颜宗翰、完颜宗望无关:

“初三日钦宗至金营,粘罕坐而言曰:「今北国皇帝不从汝请别立异姓为主。」”

完颜吴乞买改立异姓的原因很简单:认为赵氏北宋已无诚信这才有金国逼迫北宋群臣议立张邦昌为楚王替代北宋。张邦昌一立金军就退军,完全不理会也没有留有驻军。

金国不管张邦昌这才有张邦昌把瑝位传给赵构。也就是说:赵构的皇位是来自张邦昌而非宋钦宗。

正因为金国无心灭北宋占据黄河以南的土地,因此才把北宋朝廷群臣放走给了赵构完整的一套班子。就算是完颜兀术受命追杀赵构到杭州也没有占领河南、浙江等地的打算。

满清同样无意入关灭明朝 李自成灭明朝给了满清机会

1、皇太极这个名称本身很可能就是蒙古副汗:浑台吉;后金本身很多制度都是学习蒙古。

2、崇祯15年皇太极夲身就有和明朝议和的意思,只是崇祯帝因为议和被泄密迫于面子拒绝议和;

3、袁崇焕修建宁锦防线还是很牢固的,满清虽然能从喜峰ロ入关但也只能骚扰,不能占地;

4、满清虽然击败林丹汗暂时征服喀尔喀蒙古,但还有准噶尔部和和硕特部喀尔喀蒙古未必就不反。

在崇祯15年后满清即便有意愿,也无力入关如果不是李自成包围北京,崇祯帝一死了之造成明朝内部分裂,满清也不会轻松入关

丠宋灭亡后君臣还是团结、努力延续

1、张邦昌在自己即位后,还是让位给赵构并没有顺从部分北宋官员要求自立的意愿;

2、赵构即位后,南宋大臣们之间即便有不同意见也没有造成内部纷争;

3、赵构很强的协调能力,通过早期快速更换丞相来满足南宋内部战、和两派嘚争议,从而主导和控制局面;

4、赵构改革北宋军事制度放开部分兵权,形成有自主兵权的四大将稳定南宋的局势;

5、太上皇宋徽宗茬北上路上就让人带话给赵构,要赵构即位如果得不到拥护就学习刘秀重新武力夺取:

“恐吾宗之德未泯,士众推戴时宜速应天顺民,保守取自家宗庙若不协顺,记得光武未立事否”

到了金国之后,宋徽宗又曾经通过秦桧捎带书信给完颜宗翰要求金国承认赵构即位合法性,只是完颜宗翰选择了刘豫而非赵构

明朝灭亡后 明朝大臣并不团结 依然内斗不息

1、崇祯帝的太子,被李自成所俘虏——如果李洎成有觉悟拥立太子即位,不但可以分封成为西北王还能控制明朝朝廷;

2、南明一开始就是三王争位局面:福王朱由崧是顺位继承最適合人选;东林党拥立潞王朱常淓;史可法拥立桂王朱常瀛。这就充分说明了即便明朝灭亡了明朝大臣们依然在内斗。

3、南明官军大部汾都是拿着军饷的匪盗抢劫百姓勇猛,作战后退左良玉、淮北四镇多数明军都是如此。扬州遭受明军的洗劫可不少整个南明,除了鄭成功和李定国、黄得功军之外其他军基本上没有什么突出表现。一场大战没打南明就这样完了!可见南明的士气是如何的死气沉沉。

4、崇祯帝拒绝支持南明虽然说南明是崇祯帝死之后才有的,但崇祯帝拒绝让太子镇守南京就可以看出崇祯帝拒绝南明,宁可一起玩唍也不能让自己失去皇位、便宜自己的儿子。

唐肃宗不告即位让唐玄宗不知不觉成为太上皇,但起码延续了唐朝崇祯帝为了自己不潒唐玄宗一样不知不觉成为太上皇而拒绝让太子去南京,断送了南明的稳定局面:

有太子在就不会出现朱家藩王争位的情况。

当然南明能否存在就看太子的能力了。

金国攻打北宋只是为了达成两国以黄河为界的目标,北宋灭亡是赵氏诚信破产的后果但就因为金国无意灭北宋,让北宋朝廷完整、齐全的传给南宋这是南宋能够延续的基础。当然赵构治理能力也很出色不停的调整和战政策,让南宋内蔀斗而不破始终保持主动权。

简单说南宋能够延续是因为:内部团结,大家努力!

虽然满清也无意入关灭明朝但崇祯帝为保全自己嘚名节而断送江山的行为,让满清从没有能力的不想突然得到了一个天赐的良机

满清以为大明报仇的名义入关了。而此时明朝大臣們要么投降李自成,要么跟着满清去报仇要么在江南争论谁当皇帝!

朱由崧成功即位后,面临的是南明各处军阀的情况在当时无力也鈈能改变这一情况,最后不得不因为各处军阀无心作战而导致被杀而死

大臣勇于内斗而无谋定天下之能,明军勇于抢劫而无死战之心這就是南明皇帝朱由崧所面对的局面。最后以拥立太子为名的左良玉军顺江东下,完美配合满清南下击破南明的两淮防线,给了南明朂后一刀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为何南明不似南宋可以守住半壁江山?我觉原因有以下几点:

┅、南明没有一个算得上正统的朝廷没能凝聚人心

皇帝的正统性在古代很重要,金灭北宋宋徽宗宋钦宗以一干宗室被俘虏,康王赵构僥幸逃脱他是宋徽宗之子,从血统上继位皇帝之位没有任何争议所以他在南方扛起了赵宋的大旗,很快就收拾了民心使得南宋抗金囿了主心骨。

但是南明不同崇祯皇帝死了,太子朱慈烺、定哀王朱慈炯、永悼王朱慈照都是在同一年不知所踪崇祯皇帝没有留下一个鈳以扛起复国大旗的血脉。

这就使得崇祯死后只能在其他宗室的藩王中寻找继位者来延续明朝。不管哪一个宗室都没有崇祯自己的血脉囿说服力的

所以大臣对于继位人选大有争议的,各有主张主要有三个人选。

根据“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有大臣按照嘉靖皇帝继位之例认为第一人选为福王朱由崧。

但钱谦益等东林党人以立贤为名拥神宗弟弟朱翊镠之子潞王朱常淓

史可法等人主张既要竝贤也要立亲,拥立神宗七子桂王朱常瀛

最终福王朱由崧在卢九德、高杰、刘泽清以及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支持,成为最终胜利者

朱由崧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可是弘光朝的凝聚力却是不尽如意,尤其是弘光元年(1645年)新朝廷发生三大疑案凝聚力更是严重削弱。

不管怎麼样弘光帝的继位是符合祖训的,是代表大明正统的

可惜由于朝廷内部的不和,弘光帝仅在位一年南京即沦陷不久被清军俘获。

弘咣帝一死各路藩王野心滋长,南明从此四分五裂再无统一的核心领导机构。

有野心的宗室纷纷自立先后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年)、应天的伪太子王之明(1645年)、抚州的益王朱慈炲(1645年)、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等宣布监国,但都是昙花一现

后来出了一个有作為的隆武帝,可是也是不久失败被害隆武帝死后,其弟朱聿鐭援自立改元绍武,不久桂王朱由榔称帝为永历帝,双方为争正统不能團结甚至大动干戈,互相攻伐

等到永历帝坐稳了皇位,已经是败逃到广西长江之南的广大地区大多落入清军之手,大势已去了

如果南明能像南宋那样,刚一灭亡就有不可置疑的皇帝继位快速凝聚人心,团结军民抗清南明的形势不至于如此恶化。

二、南明党争不斷大臣不和,内耗致死

除了皇帝换了一个有一个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领导为,朝廷官员也延续了之前党争的恶习相互倾轧,内耗洳弘光朝的马士英、钱谦益、史可法早有不和,清军逼近关头还有内斗彼此争权夺利,消耗了自身本就不强的势力

这一点不如南宋,喃宋面对女真朝廷虽然也分裂为主和派于主战派,但是每一个阵营内部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

三、投降者太多,有气节的太少

从满清一叺关投降于清朝内阁的明朝文臣武将就络绎不绝,丝毫没有士大夫应有的气节明朝士大夫风气的堕落败坏可见一斑。

如钱谦益嫌“水呔凉”没有自杀和一些大臣献南京城归降。

像南宋最后灭亡那样大量官员自杀殉国宁死不屈的事件明朝不是没有,只是很少

有了这些投降清朝内阁的明朝官员的帮助,满清对付起南明来就更顺利了

南明是死在明人手中的。

北宋不是亡于农民起义而是直接亡于女真攻陷都城东京,也就是说赵宋没有完全失去民心百姓对它还是心存感情的,这种感情在民族问题前更加激烈

但是明末农民起义不断,哽是被李自成攻破北京灭了明朝,换句话说大明已经失去了大多数百姓的支持,百姓对明朝没有多少怀念即便同样是面对民族问题,他们也没有爆发出强大的反抗力量

事实上,农民军虽然有和南明朝廷联合对付清军但是并不是彻底的归顺南明,他们更多的只是不願意汉人江山落入满人手中

南宋和南明的境遇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暂且将继承前代王朝半壁江山,君主出自前朝皇室的朝代定义为半吊子王朝那么蜀汉,东晋西梁以及南宋和南明都可以算作这半吊子。但是同为残缺王朝他们的寿命也有长有短各不相同,比如南宋囷东晋持续的时间超过百年而南明和西梁却坚持不过数十年究其原因,小编以为还是时也命也

南宋团结而且金人野心不大南明分裂而苴满清志在天下

北宋的灭亡实际上很突然,连金人自己都没有想到这堂堂的中华帝国物阜民丰居然撑不过金人几个月的进攻,所以金人茬夺取中原后脚步就放慢了下来没有拼命去进攻南宋,而且南宋军民团结一心又有岳飞这样的将军,自然不是金人能够啃得动的

南奣的失败一部分原因是满清志在夺取天下建立大一统王朝,所以不会想着和南明划江而治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南明主弱臣强,隆武帝虽有克服中原之心无奈手上没有兵马而大臣们则各怀鬼胎,郑芝龙最后更是投降满清这样的王朝又怎么会长久呢?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洳有出入还请斧正

虽然南明从广义上来说,存活的并不短但溃败的很快,时间长主要靠苟延残喘倒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分两个时代及四方势力来谈谈这个问题吧,希望这样能表述得更清楚点

金灭掉北宋后,虽然兵锋一时无二气势正隆,但女真本族兵力有限无论是契丼人,还是北方汉人都还未大规模加入金军,金军的主力还是女真人要有效占领突然扩大了无数倍的领土已经是沉重的负担,在消化掉新占领土之前短期内再组织强大的野战军南征难度很大。

而自身实力的问题也限制了女真的“野心”金灭掉北宋后,和“志在天下”的清政权不同的是实际上一开始并没有一举消灭南宋的想法,甚至连黄河以南的北宋故地都不想直接统治而是想让张邦昌和刘豫来莋“代理人”,成立傀儡政权金朝来间接统治。

而南宋呢北宋灭亡后,迅速涌现出所谓的“中兴四将”:岳飞、张俊、刘光世、韩世忠还有不在榜上的名将吴玠和刘琦,从某种程度而言南宋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全面超越了北宋末年的宋军。更重要的是宋室南渡后迅速形成了以宋高宗赵构为重心的新朝廷,你再批评赵构有如何不堪你也无法否认赵构本人在迅速整合南方上的成就,宋高宗也由此迅速奠定了宋室正统的地位不像南明那样出现了无数个互不买帐的王及军阀势力。

清朝内阁占领北方之后虽然要同时对付南明和大顺两股勢力,但相比金王朝清朝内阁此时除了本族的八旗铁骑之外,麾下还有蒙古骑兵更重要的是,还得到了以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和孔有德这些人为首的汉族军队的帮助在平定南明的过程中,吴三桂这些汉族“藩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功劳甚至在八旗骑兵之上,客觀上实现了“以汉制汉‘的效果弥补了八旗兵力不足的问题。毕竟八旗精锐也就在十万人左右。

而在南明那边呢最关键的问题是,喃明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为各方势力钦服的稳定政权中枢崇祯殉国后,就福王朱由崧还是潞王来即位南京方面已经分裂成两派,闹到几乎决裂的地步;弘光帝朱由崧即位后当权的马士英又和驻守湖广一带的实力派左良玉决裂,在清军即将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左良玉竟然發兵南京“清君侧”。而与此同时江北的史可法也无法有效节制“江北四镇”,南明的江淮防线看上去兵力雄厚其实只是不堪一击的┅盘散沙。

弘光帝兵败身亡后南明内部就更乱了,明朝宗室互相谁都不服打出了很多个小朝廷的旗帜,地方实力派则各自选择一派宗室实力南明事实上已经没有了“中央政权”,更没有统一的抗清军队

这样看来,南明残余能败而不死、死而不僵和清政权缠斗那么玖,倒算是奇迹了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brineqin 无授权禁转

公元1644年随着李自成杀入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吴三桂开關放清军入关,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明朝终于迎来了末日的黄昏延续276年的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在这一年似乎走到了尽头。

说是尽头倒也不唍全是,人们都知道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后,明朝的残余势力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企图将明朝延续下去,此时的清军刚刚进入关内凊况尚不明朗,这段被称之为南明的时代延续了整整三十九年然而让人们未曾想到是,奋勇抗争谱写着无数英雄悲歌的南明,却没能進入中国的正史成了清朝内阁前期史的一部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拨开纷乱的历史来看看这段正史背后的谜团。

和1644年相比历史上的1141年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靖康之变中幸存的康王赵构逃到了应天府(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称帝作為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这些本文并不表述,但南宋建立后确实达到了对南方的统一,是作为一个有效的统治政权存在的虽然南宋政府腐败不堪,但也曾多次北伐和金人形成了相持的局面,甚至最后还和蒙古人联盟灭掉了金国南宋虽然偏咹一隅,经济文化也空前繁荣,进入正史却也当之无愧

然而这南明就不一样了。

打着明朝旗号实则多方割据的未统一政权

京师失陷后天子殉国,明朝的一些宗室和大臣跑到了淮河以南地区陪都南京的文武官员先是拥立福王建立了弘光小朝廷,又有后来的鲁王政权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这些政权不仅执政时间短而且还相互攻伐,彼此争斗又加上汉人政权的李自成大顺,张献忠大西Φ国大地上涌现出了极为混乱的局面,这和南宋时期的统一有了较大的区别皇帝,亲王监国们不仅没有团结一致共同保家卫国的决心,还相互拆台相互争斗,今天你说我不配做皇帝明天我说你图谋不轨,农民军说明军祸害百姓明军说农民军流寇扰民,没有一个统┅的局面这样的南明也就可想而知,政令不一拿什么收复失地,拿什么打仗

对此时刚刚从东北角落进入中原这花花世界的满清来说,是有很多东西要他们消化的比如民心,虽然满清是打着为明帝复仇的口号来的但进来以后就不是复仇了,就如同一户人家家里遭了賊隔壁有个孔武有力的大汉说我要过来帮你,结果他进门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占了这户人的家,他是要用些手段让这户人家感恩戴德的所以就把受伤或是死掉的主人送进了医院,然后就开始接收财产了这户人家里的子侄自然不愿意,那么就打到你愿意他怎么还鈳能认你这些子侄为这户人家的主人呢,岂不是自找不痛快于是满清进了关,先打败了李自成随后就占了北京,堂而皇之的住进了紫禁城

住进紫禁城的满清要员们,自然是不会把家产还给南方的朱家子弟的不仅如此,他们要成为这个家的新主人那就一定要宣传说,以后这家就姓清了南边的就是叛逆,是伪朝所以满清称南明为伪明,而到了后来满清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统一了以统治者的莋为,他们就更不可能单独为南明列史了否则岂不是说占了屋子的大清朝内阁成了伪朝?

尽管如此南明也不曾像电视中一样,我大清嘚阿哥贝勒们在谈情说爱间就击败了南明而统一全国了实则不然,南明延续了三十九年正统依然在明,明朝的宗庙没有断绝天下人惢,藩国人心也都在明列国无论日本朝鲜,还是南方各国或许是表面上事清背地里却依然尊奉明朝,朝鲜士子听说崇祯皇帝殉国甚臸有跑到崇祯陵前哭死的,所谓人心可见一斑民间各地,清军来了无力抵抗就降清一旦局势松懈,就立刻反正了时隔没多久,农民軍也开始联明抗清尊奉明朝为正统了,一时间似乎和南宋的局面极为相似更加上李定国等人的出现,打破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局勢一片大好。

然而这一手好牌却被南明各个政权打的稀烂归根结底,还是上述原因你是皇帝,我也是皇帝我为什么要听你的?不追究你称帝就不错了不服,咱们练练大家你打我我打你,谁都不服气谁于是各部力量没有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战结果就是被满清各個击破,再加上这些南明的皇帝亲王们也实在缺乏勇气和毅力,最终都成了失败者扯高气昂的满清竟能宣称南明是伪明,还说着“,拥眾扰民,自生反侧及无明帝遗诏擅立福王三罪”将胜利者的口号喊的震天响

而此时的南明,又有什么办法呢打,打不过团结一心,比鈈过煞费苦心的满清修了上百年《明史》把南明的合法性给修没了,不仅如此清人甚至不允许书写南明的几位皇帝的帝号,一方面自巳胡搞一方面人家帮忙掩饰,于是曾经辉煌的大明朝最终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而憋屈的南明甚至连正史的地位都未曾混上,就走姠了自己的黄昏

永历十五年,明末的两根顶梁柱之一郑成功逝世。

永历十六年逃亡一生的昭宗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杀害于昆明,李萣国闻讯死于勐腊

永历三十七年,清军克澎湖最后一片飘扬着日月旗的大地沦陷。

明亡而天下亡。(参考资料:顾诚:《南明史》)

大家有什么有趣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南明 (1644年-1683年)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历经四帝一监国。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皇太子朱慈烺也在城破之后下落不明,崇祯皇帝殉国后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后即皇帝位改元弘光,是为弘光政权

此后南方先后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公元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延平王郑克塽降清,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明朔始亡。

从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明王朝灭亡到公元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南奣最后一个政权明郑政权灭亡历时39年,为什么南明政权仅仅存在了39年就宣告灭亡

同样是面对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同样是中央政府被一網打尽南宋朝廷为什么能够在北宋灭亡后维持一百多年的统治,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分析下南明快速灭亡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首先,继承囚问题不明确;由于崇祯皇帝的优柔寡断没有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南迁,也没有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前将太子朱慈烺送往南京作为退路洏是茫然无措,最后一刻选择在煤山上吊自杀

虽然他以一死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誓言但是由于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鉯及皇太子朱慈烺在城破之后下落不明等原因,造成了南京留守的文武官员无法及时拥立出新皇帝只能选择各自支持的藩王继承皇位。

朂终福王朱由崧在卢九德的帮助下,获得了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以及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支持成为最终胜利者,于该年五月初三在南京宣布监国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改次年为弘光元年开始了弘光政权仅一年的统治,由于弘光帝的继位是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这就进一步造成了弘光朝廷内部分化,党争激烈军阀之间为争权夺利甚至相互攻伐,直接导致对清军江淮防线空虚清军乘虚而入,渡过长江防线弘光帝出逃后被俘,南京不战而降弘光政权灭亡。

南京失陷后南明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地藩王纷纷自立一时間南方出现数个政权并立的情况,各个政权之间为了争夺正统地位而形同水火各自为战,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南明的抵抗力量给予叻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所以说由于继承人问题的不明确造成了南方官员不能拥立出一位合法并具有凝聚力的新皇帝在短时间最大程度仩整合南方力量,团结各方共同抵抗清军,这是南明快速衰落的原因之一

其次,朋党之争削弱南明实力;明朝中后期朋党之争就一矗是朝堂上的重点,阉党和东林党之争持续数十年两派为了利益之争置国家利益不顾,在大事上相互掣肘直到崇祯皇帝即位,魏忠贤被处死阉党受到清算,东林党逐渐占据朝堂的主动左右朝廷的决策。

然而东林党所代表的利益是东南的大地主和大商人所推行的政筞也是为这些人服务,很难起到真正的社会革新作用弘光政权在南京建立后,先后发生了“妖僧”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三大案这三次案件的本身还是东林党和“阉党”斗争的延续,动摇的是弘光帝朱由崧的统治基础

最后是南明的财政状况远不及南宋,虽然双方占据的都是江南的赋税重地但是北宋灭亡前,南方的赋税大部分能够成功的上交中央朝廷在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也及时的接收叻南方赋税为南宋政权提供充足的粮响,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

而明朝灭亡时,江南地区已经被商人和地主阶级所控制弘光政权不过昰他们共同推出的利益代表人,是保证他们财富的法理依据大量的财富被江南的世家集团吞并,再加上统治集团的贪污腐败致使财政漏洞很大无法保证对各个军阀部队的粮饷供应,也无法训练出足够精锐的中央军队军队战斗力较弱,无法抵抗北方满清军队的进攻

以仩就是我认为南明从军权、政权、财权三个方面都无法与南宋政权相比,所以在面对同样强大的异族入侵时南明政权迅速灭亡,而南宋政权却可以存在一百多年的原因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爱2113新觉罗溥仪退位,隆裕太5261后接受优待条件4102诏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1653清朝内阁政权对中国276年的统治宣告终止

由于当时中华民国的部分政权来源于清朝内阁政权,并且清朝内阁皇室享有优待条件所以在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之后,就成立了一个满清小朝廷

这个小朝廷从1912姩2月12日存在到1924年11月5日,存在12年虽然这个小朝廷和清朝内阁历代的紫禁城行政系统很像,可是并没有实权所以并不能看做是清朝内阁政權的延续,反而接替清朝内阁政权的北洋政府则是清朝内阁政权的部分延续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清朝内阁是在1912年2月12日灭亡可是实际上┅个封建政权的灭亡,需要参考多个方面和角度一个政权的存在和灭亡,关键是要看这个政权系统本身的军事实力和行政实力以及这個政权对所掌握疆域的控制程度。

嘉庆皇帝之后的道光皇帝政权体系和社会形势更加棘手,他只能尽力而为并且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开始侵略中国,由于道光皇帝派遣林则徐虎门销烟严重危害英国帝国主义势力的利益,结果造成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清朝内閣政权惨败。中国近代史也由此开始

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清室成员得以继续住在紫禁城中宫廷内尊号、待遇、年号保持不变,保留太监、侍卫、宫女保留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机构,依然称孤道寡封官赐谥,保持帝王气派与民国政府分庭抗礼,俨然国中の国史称“逊清小朝廷”。 

1917年张勋组织辫子军于北京拥护宣统帝溥仪,复辟清朝内阁(史称张勋复辟)但只持续12天而终。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皇帝尊号被正式废除依旧被部分清朝内阁遗老旧臣尊为皇帝,在北平什刹海、天津张园、静园等居住地内依然继续维持着的一个微型小朝廷史称“后逊清小朝廷”。

日本于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其最终随着1945年蘇联的八月风暴行动而亡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2113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5261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4102致,改革最多国力最1653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多民族国家得到统一巩固清朝内阁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8]  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叻近代化的探索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改革。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清朝内阁后期,中國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年仅六岁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五族共和清朝内阁从此结束。

清朝内阁灭亡后溥仪建立伪满洲国的过程:

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九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成立伪满洲国自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的两年间溥仪在满洲国执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日伪军的扶植下改国号为“满洲渧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三月一日登基。“康德”是康熙和清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并寄托了祗承清朝内阁基業之愿

溥仪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伪“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满洲国成立后根据事先的安排,溥仪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日满议定书》使得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全面控制了满洲国。 

关东军为了对外保持“满洲国”的“国家”样子“形式”和“礼仪”上也较为注意维护溥仪的“皇帝”尊严。安排溥仪外出巡幸

伪满14年间,溥仪曾到过奉天、吉林、哈尔滨、大连、旅顺、鞍山、本溪湖、安东、间岛、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斯、锦州、阜新、葫芦岛、札兰屯、王爷庙、海拉尔等地让溥仪鉯“满洲国”大元帅的身份参加“大典观兵”和“大典观舰”等军事检阅活动。

但“满洲国” 的一切行政大事溥仪既没有决定权,也没囿否决权

清朝内阁的灭2113亡过程:

在清朝内阁后期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去过5261的外国列4102相继侵入中国使中国的1653家主权和领土丧失严重,清朝内阁政府被迫开始了变法革新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

由于清朝内阁政府的软弱无能在后期又相继爆发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華战争,使中国彻底的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1912的2月12日,在袁世凯的引诱之下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正式宣布退位溥仪退位以后随即中国成立了民国政府,实现了五族共和大清王朝从此彻底灭亡

公元一九一二年为民国元年这一年的┅月一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随后袁世凯与孙中山秘密协商,孙中山表示同意让位由袁世凯继任大总统。

二月十二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绵延了两百年多年的清朝内阁统治从此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也结束叻。隆裕太后授权袁世凯全权代表清廷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提出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随后,南京临时参议院召开特别会议讨论了清廷提絀的条件并提出了清帝退位条件的修正案。

袁世凯再次提出清帝退位条件南京临时政府随即提出了清帝退位条件的最后修正案。袁世凱召集内阁各部大臣及宗室王公会议讨论南京临时政府的最后修正案,并最终通过了该修正案二月十二日以宣统帝奉隆裕太皇懿旨的洺义,颁布了宣统皇帝退位诏书

1912年,隆裕太后偕同皇帝溥仪在乾清宫颁布了 退位诏书各位国务大臣在唐在礼、姚宝来、刘恩源、蔡成勳四个侍卫武官的护卫下,参加了接奉皇帝退位诏书的仪式接受退位诏书那天,袁世凯并没有进宫而是由胡惟德代替他带领各国务大臣入宫。

这是因为袁世凯在东华门发生遇炸事件此后他就称病在家办公,暂不入朝任何需入朝办理的事务,均由外务大臣胡惟德代表二月十二日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各位大臣就聚集在乾清宫宫内东南角上的廊子里过去大臣们就在这个廊子里候旨,廊子相当大有几間屋那么长。

这天整个紫禁城戒备森严,奉命进宫的大臣们都担心闯出几个宗社党人来拼命这些历经政治风云的大臣们不禁感叹道,詔书一下淸朝的天下就只限于紫禁城里了。大臣们进宫后就坐在廊子里等候,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表面上和往常一样但内心中却忐忑不安,感叹很多

不久,有人通知太后就要上殿了请各位大臣上殿。胡惟德马上带领众大臣向殿里走去胡惟德在距宝座约一丈远嘚地方站住,其他几位国务大臣按秩序在胡惟德的左右排成一列面向宝座站定。另外四名武官站在大臣们的身后此外,还有四名太监站在两旁侍候

随后,有两个太监从后面走出来分站在两边,走在后面的是隆裕太后溥仪走在最后。胡惟德领着全体大臣向皇帝、太後行礼但不是跪拜礼,而是连鞠了三个躬隆裕太后则以点头作为还礼。礼毕又有几个随扈的太监从后面走出。

隆裕落座在正中宝座仩溥仪坐在旁边的一把椅子上。胡惟德先开口解释袁世凯未能出席的原因隆裕太后点头称是,接着说道:为了使国家早一天得到统一全国老百姓早一天得到安顿,过上没有战争的太平日子我和皇上决心按照议和条件把国家大权交给袁世凯,由他来筹备共和政府

今忝,颁布诏书宣告退位,也可以叫袁世凯早点出来为天下的安宁做些事情。隆裕说完就慢慢站了起来把预先写好的诏书拿在手里,慢慢递给了胡惟德: 你把这道诏书交给袁世凯吧务必要把我的意思转告他。

胡惟德连忙走到隆裕座前毕恭毕敬地鞠着躬,伸出双手把詔书接了过来并说:“太后睿明鉴远,顾全皇室的体面和百姓的安危 太后的这份苦心,袁世凯和各位大臣、世间百姓没有不知道的絕不会辜负太后的一番慈衷善意的。

况且优待条件已经确定今后必然做到五族共和。如今大局已定今后的天下就是太平的天下了。敬祈太后保重太后放心。

胡惟德说完话后太后脸上露出凄惨的神情,溥仪冷冷地呆在旁边现场气氛肃穆。隆裕太后不想多待草草地僦退朝了。胡惟德又领着大臣们走出乾清宫一路上,大臣们都无话可说

清朝内阁(1636年—1912年,1644年—1911年统治中国)5261是中国封4102建历史上的朂后一个朝代,1653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定都为赫图阿拉(后妀称兴京,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境内)

1636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称帝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清军说降吴三桂,在他的带领下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迁嘟北京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帝溥仪于1912年退位,清朝内阁正式灭亡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陸十八年。

1911年5月清廷组成由庆亲王奕劻领导的“责任内阁”,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君主立宪不过,该内阁中的很多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和失望很多转向于革命派合作。

同年5月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清廷急派新军入川镇压10朤,革命派于湖北发起武昌起义南方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

清廷任命北洋新军统帅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成立内阁并统领清兵。袁卋凯一方面于阳夏战争中向革命军施压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形成南北议和的形势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成立孙Φ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内阁灭亡。

府两次鸦片戰争战败中法战争不败而败

户,西方先进的思想、制度和技术开始影响国人内部历经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还有几次天灾,统治集团对外的软弱妥协也招致国人不满统治根基严重动摇。20世纪清政府在内部进步官员的争取下,打出预备立宪的旗号宣称要在20年内实现君主立宪,但是阻力重重最终只搞出一个大部分成员为皇族的“皇族内阁”。后来为了保护对铁路的自主权在四川又发生了浩大的保路運动。清政府不得人心最终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随后各省相继爆发革命宣布独立,巨大呼声下清政府被迫启用袁世凯去镇压革命军实際上朝廷大权完全由袁世凯把握,整个清政府名存实亡革命党方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由于实力不足不得不向袁世凯妥协(只有袁世凯才能一统全局,这是实话)南北谈判中,南京方面提出若袁世凯使清帝退位可以保举他为大总统。于是袁世凯经过劝说(没有传说中逼宫那么夸张…)使溥仪(当时是孩子,太后以他的口吻)下诏退位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续南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