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院体画和文人画写意画区别在哪

文人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转载]写意画是不是就等于“文人画”?
现在常出现一个问题,人们一看到写意画,就说这是文人画;一看到工笔画,就说这是院体画或者工匠画。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写意画很早就有了,最著名的是梁楷的泼墨仙人,但那不是文人画;近代写意画达到了颠峰,齐白石写意草虫可谓登峰造极,但也不是文人画。什么叫文人画?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必须具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四要素缺一不可。没有才情不能叫文人画,没有学问和思想也不能叫文人画。在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阶层擅长绘画的,有诗意才情,有士气和逸气,那些作品才叫文人画,凡是一味画画,没有才情学问的,那不叫文人画。一张作品,如何看出学问思想?一曰神韵才思有士人气无村野气;二曰气息有文气无霸悍气。凡是画面上匠气土气江湖气等杂气充斥的作品,都不叫文人画。并不是凡工笔就是工匠作的,凡写意就是文人作的。文人画极其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有所区分。他是中国绘画大范围中山水也好,花鸟也好,人物也好的一个交集。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雅“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独树一帜。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画品虽不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成为文人画的中心论调。使历代文人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宗炳以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充分体现了文人自娱的心态。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蔚然成风,代代相传。南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大文人,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父子等,他们在王维的文人画派基础上,以书法入画,实践并发展了其水墨技巧。邓椿的“画者,文之极也”等理论已将“文”与“画”紧紧的结合在一起,是系统的文人画理论,对文人画在以后的发展上启到了深远的影响。此时,苏轼提出的“士人画”概念又使文人画向更成熟迈进了一步。进入到元代,文人画进入兴盛时期。元统治者重武轻文,导致更多的文人从事绘画。最著名的文人画家有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即后世所说的"元四家"。他们的画多表现"隐居""高隐""小隐""渔隐",以"出世成仙"的态度表达一种士大夫阶层的孤傲、空虚的情感。艺术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天真幽淡",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等。这一时期诗文印信也逐步正式进入画面。不但成为布局的组成部分。而且更直接地抒发作者的心声。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画相联,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情贯注于画意之中相辅相成,这也标志这文人画形式的完善。明代前期文人画处在继承发展时期
,出现了"吴门画派"
和"浙派",沈周、文征明,戴进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直到明代中后期身为理论家、画家的董其昌根据苏轼的"士人画"理论进一步提出画分南北宗和文人画理论,文人画的名字也正式被提出和使用。同时,作为南宗的文人画地位得到确立乃至成为中国绘画观念的最高认识。清代到了文人画鼎盛的时期,涌现了诸多顶极文人画家,最突出的是"四僧","四僧"中又以八大山人、石涛最为突出。身为明末遗民,他们在书画中寄寓国破家亡之痛,八大笔法恣肆、放纵、简括、凝练,造形夸张,意境冷寂。石涛努力体察自然,鄙视陈陈相因,亦步亦趋的画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法自我立",面向生活"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主张对后来的"
扬州八怪”中著名的文人画家郑板桥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代不乏一流的画家,但称得上文人的画家寥寥无几,黄宾虹和吴昌硕在学识和书法上算是够得上文人,但文气和士气还有所不殆,离古代文人的才情还是有差距的。把他们的作品称作文人画,似乎还有些勉强。当代董欣宾、霍春阳走的路子,倒有几分文人画的意趣,这二位画家的作品风格比近代的那些画家更接近文人画,倒可以叫做文人画;而吴昌硕齐白石这类画家,一个太霸悍一个少文章,把他们叫作大写意画家还可以,叫一代宗师也可以,就是不能叫文人画家。文人画重意。杜甫讲"意匠惨淡经营中"匠心独运,可回味无穷。倪赞道"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文人画重简,无干的皆可简,甚至简到
"零", "零"既是白既是空。"计白当黑",空、白是为了"多",为了"够",为了满足,空白能给人以无尽深远悠长的的感受,似
"此时无声胜有声"。
文人画重书,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赵孟钍疲"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柯九思论画竹"写竹杆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文人画重墨趣,运用墨干湿浓淡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以单纯的墨彩概括绚丽的自然。文人画重文章,无文思无文才,无诗意,则不可以叫文人画。这些在绘画作品当中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强烈的中国文人的主观意识,都是文人画的精髓。
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洁身自好;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山水、渔隐则不问世事,淡漠名利。借此,文人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国因家。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间南山";有苏轼作直竹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有吴镇自号梅花道人,言梅妻鹤子而终老;有郑思肖因亡国失土作露根兰,虽然都是儒家思想的左右和道释思想的慰藉,但是也不乏文质彬彬的浪漫。所谓文人画,文气士气是首位,没有这些是称不上文人画的。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人画的产生和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