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孩子进行有效惩戒对英雄有效吗

[报料热线]&
  前不久,山东省青岛市政府发布的中小学管理办法,首次把“惩戒”加入其中,允许学校可以“适当惩戒”学生,引起热议。在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为中小学教育主流的当下,对惩戒教育您怎么看?它和体罚有什么区别?能起到有效教育孩子的作用吗?
  新闻回放
  地方出台管理办法赋予老师惩戒学生权利
  日前,山东青岛发布的地方性规章 《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情节严重的,视情节给予处分。学校的惩戒规定应当向学生公开。
  据了解,目前,我国也有部分与教育惩戒相关的规定。例如,在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中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享有的义务中包括:“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但同时也明确规定,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此次《办法》的发布,实际上是赋予了老师惩戒学生的权利,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调查结果
  超半数受访者觉得“熊孩子”该罚
  青岛发布的《办法》,使惩戒“熊孩子”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有媒体针对教育惩戒权展开了调查。受访者中,除大专、高职、高中及以下学历外,还有超六成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面对“‘熊孩子’该不该接受惩罚”这样的问题,有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应该,严师出高徒”;有近四成受访者认为不应该,教师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动不动惩戒学生不仅有违师德,更不利其健康成长;还有3.6%受访者表示无所谓。
  在“您怎么看待青岛提出的‘教育惩戒权’”问题上,有35%的受访者认为,惩戒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青岛的做法为全国开了一个好头;有27.1%的受访者认为,需厘清“教育惩戒权”与体罚的区别;还有37.9%的受访者则表示,需从细则上进行规范,对惩戒的方式和范围作出界定,如明确怎样进行训诫、隔离、剥夺某种特权等。
  对于惩戒教育,网友们各有看法。网友“Gj高洁ABC”认为:“孩子真的是不打不成器。”有不少网友认为,惩戒教育很有必要,孩子在惩戒的风雨中才能学会承受挫折,接受磨炼,从而超越自我,走向成熟。还有网友疑惑:“惩戒和体罚的界限在哪儿?要是教师惩戒了学生又被判体罚,还真是说不清。”
  老师心声
  如何管好“熊学生”,压力山大
  “一二年级的孩子对老师比较敬畏,可到了高年级时,他们自我意识比较强了,就会感觉自己跟老师是平级的,一点都不怕老师。”在我市一所小学教书的黄老师无奈地说。小学老师小琳直摇头:“骂不得更打不得,拿他们没办法。有时候真的被气得跳脚。”
  日前,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小学老师,有的老师表示,如今的孩子大都是家长心头上的宝,只要学生出了点什么问题,不管是否与学校、老师有关,不少家长都要找上门来。于是,老师在管理学生时变得有些缩手缩脚。老师一般只能以说教、批评为主,犯错误了顶多让孩子做检讨。实际上,管得轻了起不到教育作用,管得重了又怕孩子觉得受伤害,家长回头找麻烦。
  小学班主任何老师说,如今的孩子普遍特点是受家庭保护多,有的孩子被家里几代人宠爱,什么事情都被家人包办。因此,他们的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弱。何老师认为,惩戒的范围和手段需要明确。
  对于孩子在学校犯错,何老师比较赞成根据孩子犯错的情节严重程度,使用相对应惩戒措施。“一般孩子犯错严重时,建议把家长叫过来一起沟通。进行了惩罚措施后,还要跟孩子讲道理,指出孩子的错误,让其改正。惩罚只是对孩子的提醒,更多是言传身教。”
  面对一群十六七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在我市一所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的阿华压力不小。此前,有一名学生不小心把水溅到别人身上,双方打得头破血流。阿华便将学生留在房间里面壁思过。阿华认为,如果不这样,他们以后有可能犯下更严重的错误,老师希望通过这种惩戒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
  惩戒教育,市民怎么看?
  适当的惩戒应该有,但方法要科学
  对允许学校可以 “适当惩戒”学生,市民徐先生表示赞同。50多岁的徐先生认为,如今很多孩子都生长在温室里,家长、老师都有些纵容孩子,一些孩子不尊重老师,不尊重长辈,随意打骂同学,拿同学的东西。徐先生认为,老师应该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严。对于这些学生,不给予适当的惩戒,学生也不知道错。日后他们走到社会上工作,也会为自己的“无法无天”埋单。适当的惩戒,是为学生着想。
  40岁的市民岑琴表示,适当的惩戒应该有,但方法要科学,不能伤及身体,又要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错误。“我读初二时,班上有好几个学生都比较调皮,常常上课时捣乱。老师在讲课,这几名同学在下面发出怪叫声,弄得整个班的课堂纪律都很差,想学习的学生也无法专心学习。上体育课时,他们也经常迟到。有一次上体育课时,这几个同学又迟到了。体育老师批评他们时,他们还乱喊乱叫。后来,体育老师将他们‘押送’回课室,让他们乖乖抄写100遍‘遵守纪律’。之后,他们就比较老实了,再也不敢迟到,上课时也不乱叫了。”岑琴说。
  容易加重师生矛盾,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作为一名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30多岁的郭女士认为,惩戒要慎用,特别是对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最好不用,只能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来指出孩子错在什么地方。
  “我儿子读二年级,比较调皮。有一次在课堂上捣乱,被老师严厉批评,还被老师拿数学课的尺子轻轻敲了一下。到了晚上睡觉,孩子半夜惊叫起来。”郭女士说,她听到后,赶紧去儿子的房间搂着儿子。孩子看到妈妈后,才安心继续睡。后来她了解情况后,只能慢慢地给孩子说清楚道理,还让老师找机会在课堂上表扬了孩子,孩子的心情才好了起来,上课也遵守纪律了。郭女士认为,如果惩戒教育使用不当,很容易加重师生矛盾,而且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孩子是我生养的,又不是学校生的,学校无权惩戒孩子,要惩戒,也是由我来惩戒。”80后妈妈林飘对允许学校可以 “适当惩戒”学生的管理办法,有自己的看法。她觉得学生不是坏人,学校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靠惩戒来教育学生,这样有可能会让学生模仿,也去惩戒其他学生。如果学生在学校犯错,老师就应该告诉家长,由家长来判断是不是该惩戒自己的孩子。
  ●到底该不该进行惩戒教育?
  建议明确规定学校老师有哪些惩戒权,同时应完善学生申诉制度
  惠州学院教育学博士谢桂新认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一段关于教育惩戒的论述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才能,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对教师的惩戒权作出明确规定,使得我国的教师在惩戒学生时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一旦被家长认定是体罚,问题就大了。因此,建议从法律角度明确授予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力,科学、具体、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应具有哪些惩戒权,学生犯什么样的错误应该受到什么程度的惩戒。同时,应完善学生的申诉制度,如果学生觉得教师的惩戒不当,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进行申诉。从而建立起以赏识教育为主、惩戒教育为辅的教育方式。
  过分溺爱导致一些孩子无界限感
  惠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宋华对惩戒教育持赞同态度。他认为,很多家长对孩子溺爱,加之过去学校没有提及惩戒教育,提倡让孩子自由发挥个性,从而导致一些孩子无界限感,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把父母、老师的话不当一回事。于是,“问题少年”越来越多。
  如今全国提倡传承传统文化,蔡宋华认为,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习传统文化,例如吃饭的时候,要请长辈先动筷,自己再吃。“从小就要教孩子规矩,不懂规矩就必须严惩。如果现在不懂规矩,等长大了,社会会让他们懂规矩。当然了,严惩并不是一味地打骂。”
  俗话说,尊师才能重教。然而,蔡宋华认为,很多老师怕学生、怕家长投诉,如今的教育变成了老师一让再让。蔡宋华相信很多学校都是正向的,家长应该多跟老师、学生保持联系、沟通。只要学校、老师惩戒的方式是对孩子好的,哪怕一点小委屈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孩子走上社会难免也要承受委屈,现在的小惩大诫能够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何进行惩戒教育?
  惩戒不是体罚,惩戒后要给予学生肯定
  谢桂新表示,惩戒不是体罚,是在关爱的基础上,使用适度的处罚,来引起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警觉,促其进行自我教育,其出发点不是为了让学生产生痛苦和耻辱,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老师让犯错误的学生写“说明书”,让迟到的同学唱一首歌,这也是一种惩戒。
  蔡宋华认为,实施惩戒教育老祖宗一些做法可以借鉴。惩戒完毕后要收尾,注重对孩子进行安抚。要跟孩子谈心,对事不对人,搞清孩子是故意闹事还是因为情绪不好而做出不好的行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能用‘蠢’、‘傻’等语言来否定孩子。最后还要肯定孩子有作为。”
  网友声音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奖当然要有罚。现在很多的孩子被家长娇惯得简直不成样子,溺爱不是爱而是害,害人害己。”
  ――― “MillymamaLilly”
  现在教师基本不敢对学生进行惩戒教育。有些学生你不对他进行惩戒教育,他们会越来越放纵!当教师好难,又特别是当班主任更难啊!”
  ――― “不请自到”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但一味地对惩戒教育围追堵截,有时候反而是一种变相的包庇和纵容。现在,惩戒权是大大方方地喊出来了,但不妨更细化更具体更可行一些。否则,除了继续编织黄粱美梦之外,这一纸空文别无他用。”
  ――― “请叫我兵工厂先生”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 统筹 本报记者陈春惠
  本组图片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编辑:周玉云
今日惠州网微信
惠州发布微信
惠州文明网微信惩戒孩子除了打骂还有哪些办法_百度知道
惩戒孩子除了打骂还有哪些办法
我有更好的答案
让小孩子怕的方法我有一个.就是不给他洗外衣多脏也不洗,被别人说了之后他会感觉没面子以后就会有顾忌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如何不打孩子也能给孩子足够的惩戒?
我的图书馆
如何不打孩子也能给孩子足够的惩戒?
17:12 | 用户投稿 | 深圳红树林心窝
.....................................................................................................................................................................................................
在大家都急切盼望五一长假的的时候,“国际不打小孩日”(什么鬼?)就这样悄然而去了。
“国际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发起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
昨天,你打小孩了吗?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明明知道不要打小孩,但孩子实在太顽皮,似乎怎么说都没用,只有打才能让他记住教训。然而,打后不久孩子又旧病重发。于是家长陷入打孩子没多大用处,不打孩子也不行的矛盾中。
不打小孩是不是就不需要给小孩惩罚呢?
深圳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陈岫老师表示虽然现在不提倡打小孩,但在孩子犯错误时给予适当的惩罚还是必要的。惩罚孩子时家长需要注意的是:
有明确的规则,并在家庭成员中一视同仁。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
惩罚孩子时需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被惩罚,并在惩罚后重申规则,加深印象。很多时候,家长会觉得为什么惩罚孩子是一目了然的事情,而事实情况是孩子往往并不清楚为什么会被惩罚,他可能会感到无措或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如孩子有乱丢东西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
惩罚需及时。阿娟带4岁的儿子童童去朋友家做客,童童在沙发上蹦上蹦下让阿娟很生气。但鉴于在朋友家,阿娟并没有表现出来。晚上回家后,阿娟因为白天的事情责备童童,但童童似乎已对白天的事情没有太多印象。此时的惩罚很难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在惩罚时,需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安全的。惩罚可能让孩子感到恐惧和害怕,从而用说谎等行为逃避惩罚。不少父母在惩罚孩子时或挖苦或责骂或棍棒教育或冷漠以对拒绝孩子靠近。这些做法都会让孩子觉得很不安全,往往对他们的心灵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虽然惩罚了自己,却仍然是爱自己的,此时,惩罚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注意惩罚孩子时父母的态度与方式。父母态度明确,前后一致,温和而有力的表述往往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规则。而在惩罚时,减少喜爱的某种活动的时间、静坐、取消当天的零食等都是可行的方式,具体则要依据孩子的情况判断。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减少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方式而非发泄父母的情绪。有的时候,教育孩子和发泄情绪往往混在一起,甚至更多的是父母在发泄情绪。因此不少父母在打过孩子后往往感到内疚。控制好我们的情绪,想清楚到底为什么惩罚孩子可能才是父母真正需要完成的第一步。
(文|kala 红树林心理咨询)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美国心理学家:惩戒孩子的8个原则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美国心理学家:惩戒孩子的8个原则
&&该如何奖惩孩子,使他们能够将抗快乐地成长 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进行有效沟通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