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中外人民友好交往交往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您现在的位置: &
一路一带古代史:边疆管理与古代中外交往
来源:中考网整合&&&&作者:中考网编辑&&&& 14:31:18
  一、丝绸之路的发展
  (一)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
  (二)丝绸之路开通
  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汉武帝时,开通了从广东出发的海上丝绸之路。
  三、古代对外交往
  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是欧亚的重要通道;
  2、隋唐时期与七十多个国家友好往来,尤其同日本、印度等国家来往密切。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回国后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著有《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辽、宋、金时期,海外贸易有很大发展。宋朝设市舶司,管辖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A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B造船业发展:C政府鼓励设立市舶司管理;D指南针的应用。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阿拉伯半岛
  4、元朝的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来自亚、非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华,并著有《马可波罗行纪》;
  5、明朝: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戚继光抗倭;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6、清朝:1624年(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5年、1686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侵略军,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清朝前期,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从而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杭州中考网,2017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杭州中考指南
杭州中考指南
2014新学年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杭州中考网编辑团队将杭州中考政策逐一进行深入解读,精心编撰了《杭州中考手册》......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材教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材教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元朝中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泽速浪2126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1)元代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社会经 济空前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使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和东方的向往与神秘感;(2)元朝时期,中国对外的海陆交通 都十分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3)元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的政策,更促进了中外交往的发展.由此可见,元朝的强盛是推动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因素.
最好结合我们教科书上的,,华师大,,实在木有也算啦吧
还有一个题目,,【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是针对成吉思汗一个人,还是针对整个蒙古国和元朝的历史?
速度速度哇,,明天第一节是历史,,然后今天最后一节是历史,,明天要检查。。。。。。
应该是针对成吉思汗本人。是说成吉思汗作为一国之君,只知道武力征伐,对外扩充,缺乏在思想学术,文化礼制方面的建树。 毛本人对于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其实元朝在经济商业,文化科技方面还是有很多贡献的。他不会这么评价整个元朝历史。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七年级历史教案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_云南特色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
作者:云南教学
第十四课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的贡献,大都的繁荣兴盛景象,运河的开凿和漕运的发展,规模空前的海运,发达的海外贸易与频繁的中外往来。 [能力目标
第十四课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的贡献,大都的繁荣兴盛景象,运河的开凿和漕运的发展,规模空前的海运,发达的海外贸易与频繁的中外往来。 [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元朝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海外贸易的成就,中外交往的发展,同元朝实现大统一的关系,以便培养学生观察各种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本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1.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棉纺织业的发展则是元朝经济最突出的成就。 2.元朝手工业,交通运输和海外贸易的成就以及中外交往的发展,都是和全国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分不开的。元朝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的空前壮举。  教学重点 元代的棉纺织业、元大都、运河漕运和海运。 重点分析:1.棉纺织业的发展,是元代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成就。2.大都是元朝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集中体现了元朝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的繁荣。3.南北运河的全线修通,不仅促进了元朝漕运的发达,巩固了元朝的统治,而且为后世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4.元代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的空前壮举。  教学难点 本课内容头绪多,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条理清楚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 〔新旧知识联系点〕 1.
元朝统一和社会经济及中外交往发展的关系。2.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比较。 3.两宋和元朝植棉面积的扩大,同棉纺织业发展的关系。 [教学设计] 确立目标,指导学练,讨论解疑,总结深化,练测评估五步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元朝在哪一年建立,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哪里?哪一年元朝统一全国? 2.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导入新课〕 师:1279年,元朝灭掉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元朝的统一有哪些历史作用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元朝统一的历史作用有: 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2.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师:回答得很好!不过元朝的统一除了上述两个作用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那就是促进了元朝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的发展,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一下。 第14课 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板书) [确立目标] 师:同学们分析一下标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几个大问题呢? 生:两个。1.社会经济;2.中外交往。 师: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内容,然后讨论一下我们这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呢? 生:1.元世祖重视农业的发展;2.纺织业的新发展;3:闻名世界的元大都;4.漕运和海运;5.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的发展。 师:好!下面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学习目标、师生共同阅读明确) [指导学练] 一、元世祖重视农业(板书) 1.元初农业生产的破坏(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元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生:蒙古族。师:蒙古族的生活有什么特点? 生:蒙古族过着游牧和狩猎的生活。 师:初入黄河流域的蒙古贵族,对中原先进的农业文明采取了什么态度?造成了一种什么结果呢? 生:破坏。蒙古贵族夺取大片农田,改作牧场。黄河流域的农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蒙古贵族夺占农田为牧场,企图用自己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来代替中原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其结果不仅造成北方农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水平急剧下降,而且也激化了民族矛盾,危胁到元朝在中原的统治。随着元朝的统一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元朝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恢复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开始由破坏农田转而重视农桑,把农业生产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出示(出示课件:元世祖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引导学生阅读诏令) 2.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板书) 师:元世祖是蒙古贵族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统一了中国,颁布了行省制度,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元世祖为政开明,勇于接受中原文化,重视农业发展。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教材,归纳一下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呢? 生: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2.在中央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派人到地方检查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情况,把户口增加和田地开垦的多少,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主要标准。3.修治黄河。 师:很好!这些措施促进了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同学们,你们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国人民开始大量穿棉布衣服吗?(停顿)学习下一个问题后,你就会得到答案。 二、纺织业的新发展(板书) 师:棉纺织业的发展离不开棉花的大量种植。同学们回忆一下两宋时期棉花的种植范围,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开来,到南宋后期发展到长江流域。 植棉区的扩大,为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师:元朝时,江南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也就是从元朝起,我国人民开始大量穿棉布衣服。 松江是元朝的棉纺织中心,当地农家妇女黄道婆,推广了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对棉纺织业发展有很大贡献。下面,我们看大屏幕,了解一下黄道婆。(出示课件:黄道婆像及生平简介)师: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呢? 生:1.推广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2.改进了一套棉纺织工具。 师:归纳得很好!黄道婆创造的一套“擀、弹、纺、织”’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尤其是她创制的三锭三线的脚踏式纺车,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纺织效率,比欧洲的“珍妮机”早了500年。黄道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女纺织家,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劳、勇敢、智慧的代表。 师: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的有关材料归纳一下元朝棉纺织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 生:1.棉纺织业生产规模扩大,棉布成为江南人民的主要衣料。 2.棉纺织技术先进,出现了提花和印染等水平很高的工艺。 3.纺织工具先进,生产效率提高。 师:元朝的手工业,除了棉纺织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外,还有哪些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呢?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出示课件:元朝手工业分布图) 生:除了棉纺织业外,获得巨大发展的还有丝织业、陶瓷业。 师:很正确。元朝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其出口货物主要是丝织品和瓷器,这主要得益于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 师:下面,同学们从地图上找到松江和大都的位置。 生:指出位置。 师:松江是元朝的棉纺织中心,我们刚讲过,而大都则是元朝的都城,闻名世界的大都市。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描述大都的情况说:“城是如此美丽,布置的如此巧妙,我们竟是不能描写它了!”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大都的雄伟壮观和昌盛繁荣! 三、闻名世界的元大都(板书) 师:请同学看一下大屏幕。 (出示课件:元大都简介、地图:1.元大都平面图;2.元朝的对外交往图) 在看的过程中思考: 1.元大都的由来;2.元大都的布局特点;3.元大都繁荣的表现。 师:哪一个同学介绍一下大都的由来? 生:元大都是今天北京城的前身,金代称中都,元世祖时,改称大都,作为元朝的都城,大都是元朝在金中都遗址上建筑的一座新城。它于1267年开工兴建,于1285年建成,历时18年之久。 师:很好!哪一个同学结合“元大都简介”、“元大都平面图”和教材有关内容,谈一谈元大都的布局特点?生:1.城市布局规整。南北略长,呈长方形,基本上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形式,宫城称“大内”,在城南中部,皇城在其周围,商业中心在积水潭一带。2.规模宏大,城周28600米,有11座城门,南北干道和东西干道各9条,“人烟百万”。 师:归纳得好!那么大都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1.人口众多,大都人口有四五十万;2.商业繁荣,拥有各种各样的集市。据说,每天运进城里的丝,就有1000车,世界各国使节、商人、僧侣、旅行家络绎不绝的来到大都,无不惊叹大都的繁荣富庶。3.文化繁荣,大都是戏剧中心,聚集了许多文人;4.交通发达,陆路、水路四通八达,联系国内和国外各地(上述的三个问题,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 师:很正确!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还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马可?波罗描述大都的繁荣时说:“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元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同时,交通运输业,尤其是水路运输也取得巨大发展。它主要体现在漕运和海运上。 四、漕运和海运(板书) (出示课件:元朝漕运和海运航线图) 1.发展的原因(板书) 师:元朝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后,南北方面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大都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出示课件)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元大都的各政府机构和士兵的粮食及其它物质供应都依靠江南。 师:为什么依靠江南呢? 生:因为唐宋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繁荣富庶。 师:元大都地处北方,人口众多,所需粮食和其它物质主要靠什么途径从江南供应呢? 生:漕运和海运。 师:好!这就是元朝漕运和海运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我们首先学一下漕运。 2.漕运(板书) 师:什么是漕运? 生:历代王朝把各地的粮食等物质通过水路运输到京城,叫漕运。 师:在海运开拓以前,大都所需的江南粮食及其它物资,主要是通过运河北运的。但元朝以前,南北运河基本上还是隋炀帝时所凿通的那条运河。(出示“隋朝运河图”)这条运河年久失修,多处淤塞,而且路途曲折迂回,水陆并用,劳民伤财,极为不便。(结合“隋朝运河图”进行讲解) 师:为了解决运输困难,元世祖下令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指“元朝漕运和海运航线图”讲解)会通河从山东东平到临清,全长250多里,通惠河,由通州到大都,全长160多里。这样,就使原有的运河连接了起来,漕运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加强了京师与最富庶的江南地区的联系。至此,南北大运河全线凿成,我国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四大流域通过这条运河连接在一起了。 同学们结合地图比较一下,元朝大运河相比隋朝大运河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而元朝大运河以大都为中心。(2)隋朝大运河迂回曲折,元朝大运河在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以后,渐渐变直,路途缩短,更有利于航运。 师:观察得很仔细!元朝大运河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全长1700多公里,是世界上人工挖掘的一条最长的河,它是苏伊士运河的10倍,是巴拿马运河的20倍。它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为人类创造的人工奇迹,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 元代新运河的开凿为南北交通的发展和物资的交流提供了重要条件。元末时,两淮运使宋文瓒说:“世皇开会通河千有余里,岁运米至京都五百万石”。可见这条运河在整个元代都是十分繁忙的。 大运河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由于运河有时因天旱河水太浅,漕渠时常败坏,给漕运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河运的困难和补助河运的不足,元政府还创办了规模空前的海运。 3.海运(板书) 师:(引导学生看“海运航线图”)粮船由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东海、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转往大都。同学们结合课件内容分析一下,元朝海运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元朝海运情况摘录) 生:(1)海运运输量大;(2)海运便捷,顺风时半月可达;(3)海运运费较低,最经济合算。 师:很好!元代海运的开辟是中国海运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对于商业的发展,大都的供给和繁荣,南北交通的畅通、航海技术的提高,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在元朝,版图辽阔,经济繁荣,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旅行家到中国来,中国的海外贸易和中外交往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下面,我们学习本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的频繁。 五、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的频繁(板书) 1.泉州港的兴盛 师:元朝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泉州是元朝的最大港口,极其兴盛。泉州六胜塔是泉州港兴盛的历史见证。(出示图片“泉州六胜塔”)哪位同学谈一谈泉州港的兴盛情况? 生:泉州当时生长着很多刺桐树,以“刺桐城”闻名世界,港内经常停泊着数百艘海船,大量货物在那里汇集和起运。元朝的出口货物主要是丝织品和瓷器。 师:很好!同学们看一下小字部分,说:“当时一位外国旅行家称泉洲和埃及的[1]&[2]&下一页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高二历史教案 全面内战的爆发
高三历史教案 第五课 “海内存知己” 教学设计示例一
高三历史教案 第九课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历史教案: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第4页)
作者:&&来源:中华励志网&&更新:&&&& 【字体: 】
372265∷ 美丽心灵?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372265
了发展,使节、商人往来不绝,中外贸易十分活跃。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不仅有波斯、阿拉伯的商人,而且出现了欧洲和非洲的商人。元朝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也具有重大意义。 同学们看一下元朝对外交往图(出示“元朝的对外交往图”)领略一下大元帝国对外交往的盛况。你知道当时和元朝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多少吗?同学们猜一猜。 生:略。 师:据元末大旅行家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仅菲律宾以南、以西各沿海国家和地区即达九十七个之多(指图讲解)。可见,当时元朝同亚、非、欧各国的交往非常广泛。 师:同学们知道,元朝时来中国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谁吗? 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出示“马可?波罗像和《马可?波罗行记》”) 师:记述马可?波罗东方见闻的著作是什么? 生:《马可?波罗行记》。 师:许多同学知识广泛,了解马可?波罗,看过《马可?波罗行记》。哪位同学愿意谈一谈你了解的情况? 生:略。 师:很好!马可?波罗博学多才,元世祖时来华,居住十几年,游历了很多地方。他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元世祖对他很信任,多次派他出使,据说他还做过扬州的地方官。1292年,马可?波罗乘船回到意大利,后来,在一次作战中被俘。在狱中,他把自己在中国和亚洲的见闻,口授给同狱的难友――作家鲁恩蒂谦,鲁恩蒂廉整理成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也叫《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记》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对后来欧洲人了解中国和东方影响很大,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马可?波罗行记》曾被译成多种文字,被称为世界第一奇书。综观该课内容,我们了解到元朝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中外交往频繁。这些成就的取得都和元朝的统一密切相关。下面同学们就“元代经济的成就和中外交往的发展同元朝大统一的关系”,展开讨论。 [讨论解疑] 讨论题:元朝经济的成就和中外交往的发展同元朝大统一的关系。 讨论方式: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每组选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北方的农业生产就是在这个有利条件下得到恢复和发展的。 (2)元朝的统一,使植棉技术迅速传到北方,棉花得以在全国广泛种植,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元朝的统一,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尤其为沉寂多年的南北运河的全线开通和海运的空前发展创造了条件。 (4)统一的元朝,疆域辽阔,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频繁的中外交往提供了基础。 当然,元朝的统一对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有很多,我们仅就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讨论总结。下课后,希望同学们就其它作用继续查找资料,进行讨论。 〔总结深化〕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个问题,重点是元朝的棉纺织业、元大都以及漕运和海运。棉纺织业的发展是元朝社会经济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元朝的棉纺织业要掌握一个中心(松江)、一个代表人物(黄道婆)、一件大事(从元朝起,棉布成为江南人民的主要衣料)。元大都这个知识点要掌握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还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漕运和海运,要掌握《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综上所述,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取得了很大成就。而成就取得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元朝是一个大统一的国家,正是它的统一,促进了元朝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海外贸易、中外交往的发展。 〔练测评估〕 一、选择题 把“户口增,田野辟”,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主要标准的是( ) A。汉高祖 B。唐太宗 C。周世宗 D。元世祖 二、列举题 1。列举本课三座城市及城市职能。 2。列举在本课三位著名人物及其贡献。
<A class=genfal3 href='/qx/gsls/.html'上1页<a
href='/qx/gsls/372265.html'1<a
href='/qx/gsls/.html'2<a
href='/qx/gsls/.html'3
更多高三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快捷检索获取您需要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外人民友好交往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