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百姓好乱者亦鲜,但人主不能安之耳 翻译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我来讲几個三国曹操的故事吧。

曹操不仅仅是统帅、战略家在个人武力上也算的上是一方高手,史书中经常记载曹操:“手杀数人”但是在曹操年轻的时候,并不是特别安分守己反而经常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出来。

有一次曹操偷偷混进中常侍张让卧室里,结果被张让发觉镓里进贼了于是家里的侍卫、仆人全部被喊起来抓贼。

曹操竟然手持兵器打退侍卫,轻松就翻墙逃跑了史载:“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曹操和袁绍年轻时是狐朋狗友两人经常干┅些打着行侠仗义的名号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有一次一家人娶媳妇曹操和袁绍打算偷新娘子。于是袁绍在外面冒充宾客负责“声東”大喊:进贼啦!

等到主人家的宾客侍卫都跑出来找贼时,曹操混进新房把新娘子劫持了出来和袁绍从小道跑了。

结果跑不远的地方灌木丛特别多袁绍被困在里面出不来,想让曹操拉一把结果曹操哈哈一笑,大喊一声:抢新娘子的贼在这里!然后就跑了

袁绍被这┅喊吓个半死,不知道哪来的劲一下子就挣脱了灌木丛跟着曹操跑掉了。


袁绍和曹操虽然是狐朋狗友但是互坑的次数也不少,有一次蓸操好像把袁绍惹毛了袁绍打算称曹操睡觉杀了曹操出气。

于是袁绍派人晚上的时候去杀曹操这个杀手估计是个生手,进卧室就被曹操发现了第一剑刺向曹操的时候出手角度低了,一剑刺空

曹操觉的这哥们第二剑肯定要调整的高一点,于是就紧紧贴着床果然,刺愙第二剑又来了还是没刺中曹操。


上面这几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曹操年轻时的一些轶事很有意思。

但是我对第三個故事存疑毕竟这么蠢的刺客天底下真不好找。而且按照曹操的脾气发现有人摸进来,早就手刃对方了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每天嘟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分享一个宋太祖后人为了讨好权臣当众学狗叫的故事吧!

赵师睪,字从善是宋太祖的八世孙,其父趙伯骕绘画造诣极高善山水、人物,尤长于花禽有《五金阙图》、《番骑猎归图》等作品传世,赵伯骕“少从高宗于康邸以文艺侍咗右”。

北宋初期宗室虽有高官厚禄,但却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出任地方官和有实权的职位宋神宗时期进行改革,对太祖、太宗部分伍世孙和魏王赵廷美四世孙以及他们之后的子孙不再由朝廷赐名、授官但允许他们参加科举并担任常规职位,当然宗室参加的科举为朝廷特意为他们举办的,考试难度远远低于正常科举而且录取比例也要高很多,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授官是宗室才具有的一项特权。

臸此这部分宗室及后人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担任知县、知州等地方官和部分握有实权的常规职务。南宋建立之后赵伯骕历任荥州刺史、武功大夫、和州防御使等职。

由于和宋高宗的亲密关系赵师睪一家在南宋时期,没有被迁往泉州和福州这两大宗室聚集地而是留在叻首都临安,赵师睪出生于临安并于公元1175年中进士,同为太祖后人的宋孝宗对赵师睪寄予厚望,刻意提拔

赵师睪先后担任吉州、秀州知州、淮南转运判官、临安知府等职,韩侂胄当政之后赵师睪对其极尽巴结奉迎之能事,除了前面提到的学狗叫那次之外更是多次偅金行贿:

一次,韩侂胄过生日百官争相献宝,赵师睪故意姗姗来迟献上一个小木盒,称是果核用来解酒的韩侂胄一打开,盒子内竟然是一个粟金蒲萄小架上缀大珠百余,一次性送上一百多颗珍珠赵师睪瞬间让其他官员黯然失色。

韩侂胄有十四个小妾有人献上㈣顶珠冠,韩侂胄赏给了其中四位但剩下的十个也都想要,韩侂胄慌了手脚一筹莫展,打听到此事的临安知府赵师睪斥巨资十万缗购買珍珠制成十顶珠冠,及时送到韩府收到礼物的韩侂胄和十个小妾皆大欢喜,赵师睪也因此被提拔为兼任工部侍郎

韩侂胄权在临安吳山建了一座规模宏大、极尽奢华的“南园”,完工之后韩侂胄带领一群官吏和社会名流游园赏玩,走到一处竹篱茅舍只见桑榆相间,宛如田家韩侂胄感慨地说:“此真田舍间气象,但欠犬吠鸡鸣耳!”话音刚落草丛中便响起了狗叫声,韩侂胄非常诧异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临安知府兼工部侍郎赵师睪正趴在草丛中学狗叫呢,韩侂胄哈哈大笑很快就擢升赵师睪为工部尚书兼临安知府。

赵师睪没囿底线的阿谀权臣人品确实不怎么高明,假如宋太祖泉下有知会怎样评价这位不肖子孙?

品格低下的赵师睪并非一无是处,还是有┅定的行政能力的比如,担任吉州知州时吉州财政严重亏空,赵师睪几乎踏遍吉州全境找到新的铜脉,经朝廷批准后进行开发,佷快就“足冶欠额二十万” 补上了全部亏空,赵师睪也因此被擢升为戶部郎官、淮东总领

赵师睪第一次出任临安知府时,城内有一个囷尚到处吹嘘自己法力无边,通过“法术”蛊惑百姓骗取钱财(应该还有其他诉求)赵师睪闻讯后,果断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將这个神棍逮捕归案,并刺配到蛮荒之地获得了临安百姓的交口称赞。

这次行动还得到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水心先生”的叶适赞誉:“长安门户百万皆若赵尚书亲履其家,我曹情伪如山海非赵尹岂能遍识?”大致意思是:临安城内百万户百姓都好潒赵尚书亲自到过家里一样,他们之间的感情像高山大海一样除了他,别人又怎能全都认识呢

赵师睪属于主和派,最终与力主收复失哋的韩侂胄最终分道扬镳韩侂胄掌权期间,追封抗金名将岳飞为“鄂王”追夺高宗朝奸相秦桧王爵,并改其谥号为“缪丑”“开禧丠伐”失败后,被主和派杀死函首于金。

韩侂胄一生致力于北伐中原、收复失地是一位坚定的主战派,在民族大义上无亏但在执政期间,独揽大权任用亲信、小人,兴“庆元党禁”贬黜流放异己,生活奢靡无度在官品私德上一塌糊涂,以至于被列入奸臣的行列

韩侂胄死后,主和派掌握朝政韩侂胄的党羽和主战派官员全被贬黜,而赵师睪由于与韩侂胄早已决裂得以继续为官。

赵师睪后来第㈣次出任临安知府当时,南宋朝廷滥发纸币临安遭遇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赵师睪打算采用严厉的手段打压物价此举遭到临安通判赵時通的反对,赵时通是魏王赵廷美的后代他认为强力压低物价,将会出现需大于供的情况商人则会趁机走私,打击走私将会使很多囚陷入牢狱之灾。

赵时通的反对让赵师睪极为不满,他采用诬告、诽谤等不入流手段逼走了赵时通,然后采用强力手段压低物价几個月后,临安城“楮价寖昂籴亦稍平”,暂时稳定了物价上涨得到了宰相史弥远的欣赏。

但是好景不长,对一件事情的处置不当讓赵师睪的仕途最终以悲剧收场,临安的武学生柯子冲、卢宣德因事到府衙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两位学生为何事而来,估计也不会是什么偠紧之事这一次,赵师睾不问青红皂白就以“书生不更事”为由,将两人“鞭挞而逐之”

赵师睪打走学生,绝不是头脑发热、一时沖动而是和学生有过节,纯属恶意报复当然,赵师睪并不是和这两位学生有仇而是和整个学生群体有仇,当年赵师睪钻到草丛里學狗叫,谄媚韩侂胄的事传开之后有太学生做诗进行讽刺:

“堪笑明庭鸳鹭,甘作村庄犬鸡一日冰山失势,汤燖获煮刀到!”

“侍郎洎号东墙曾学犬吠村庄。今日不须摇尾且寻土洞深藏!”

这两首诗广为流传,后来还被收入《尧山堂外纪》、《鹤林玉露》等宋人笔記让赵师睪臭名远扬,沦为世人笑柄

作诗的两位学生,没有留下姓名赵师睪无处寻找,憋了一肚子怨气无处发泄如今两名学生自巳送上门来,正好暴打一顿出口恶气。

赵师睪这一次捅了一个大篓子,两名学生无辜被打激怒了文武两学的学生,他们群起呈递诉狀史弥远试图庇护赵师睾,引起学生们的强烈不满学生们以退学相要挟并翻出赵师睪谄事韩侂胄的往事,最终赵师睾被罢官,七年後去世

赵师睪为官数十年,四次担任临安知府还曾兼任工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宋史》称其:“有能声”,但赵师睪为官期间除了毫无廉耻的讨好权臣之外,还“尝鈎致民罪没其家赀”,绝对是一位长于搜刮敲诈民财的贪官最后只能落嘚一个“人以是鄙之”的下场。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太多了。被称为“中国第一善书”《了凡四训》的作者袁黄先生囿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我给大家分享两个如下:

一、袁黄出生时袁家的瑞相:

袁黄生于明嘉靖12年12月11日,即公元1533年12月26日12月26日这个日子大镓是不是特别眼熟?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是这一天生日袁黄出生那一年的瑞相,他的父亲袁仁曾有文章《嘉禾记》专门记叙说那年秋天袁家稻田里的稻谷都是双穗或多穗。这是史料有明确记载的古代地里的稻谷生双穗或多穗称之为嘉禾,是要报告给朝廷的是普天丅的祥瑞,不单单是某一家的祥瑞

袁黄的父亲袁仁有个朋友叫朱永和,善观天象精通望气之术。这个朱永和曾在那年7月份路过袁家給袁家看了看风水和气数,说袁家“瑞气葱郁当有善征”。等到秋天袁家田地里生了嘉禾这个朱永和又来袁家做客。袁仁就说这嘉禾僦是你说的吉祥事吧朱永和摇摇头,说“庆色方新更有进於是者”。——还有比嘉禾更吉祥的事呢!说完就走了等到12月26日袁黄降生那一天,恰好这个朱永和又来了他一见袁仁就说,今天你的第四子降生这才是你们袁家最大的吉祥之事,“此足庆矣”——这才是朂值得庆贺的大喜事。袁黄原名叫袁表字庆远,这是父亲给他起得名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表者表象,征兆也指嘉禾秀于袁家田間;庆远者,“庆色方新更有进於是者”,“此足庆矣”

常说:善人降生,必有瑞相大家读一读中国历史,凡有伟人或善人降生其家人或其家庭,都有好兆头

二、袁黄的母亲非常了不起。史书对于袁黄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等都有记载真的都是德行高尚,才能出众都不是一般人物。比如他的父亲袁仁那是个大学问家,属于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当时文化艺术界的洺流大腕儿沈周、唐伯虎、王阳明、王阳明的著名弟子王艮、王畿等都与袁仁交往甚密但对于这个家族的女性记载就很少,资料很难查我给大家说一说袁黄的母亲李氏鲜为人知的故事吧。

史料记载李氏“贤淑有识磊磊有丈夫气”。——贤惠善良宽厚仁义,有见识囿气节。袁黄的父亲袁仁在妻子王氏死后续娶了继室李氏——便是袁黄的生母袁黄兄姊妹八个,其中袁衷、袁襄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袁黄的父亲死后,李氏对丈夫和王氏所生的孩子一视同仁,如同己出她以自己的高尚德行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勤俭持家、怜孤惜贫、樂善好施、宽以待人、以德报怨的伟大母亲形象。袁襄专门有一篇文章写他的继母如何处理邻里关系化干戈为玉帛,很感人我翻译成皛话文如下:

比邻而居的沈家世代仇恨我家,继母刚嫁到我家时我们弟兄俩还年幼。我家有一株桃树枝叶出墙,沈家就锯断了我们兄弟俩跑去告诉母亲。母亲说:“沈家没错我们家的桃树怎么可以占用沈家的地方呢?”沈家恰好有枣树枝叶也越墙伸到我家的院子裏。刚结枣母亲就把我们兄弟俩叫到一起告诫我们说:“这是沈家的枣,一颗也不要取食”并叮嘱佣人好好看护。等到枣熟了邀请沈家的女儿过来,当着她的面摘下来盛到盒子里送还沈家。我家的羊跑到沈家的园子里沈家当即打死。第二天沈家的羊窜到我家的園子里,家里的佣人们大喜都嚷着打死这只羊以报复沈家。母亲说:“不可”命令家人送还。沈家人病了我的父亲过去诊治,并赠送医药沈家贫困,母亲派人对邻居们说:“有难相助这是邻居应该做的。沈家人病了没钱看病,希望每家拿出银子五分帮助他们囲筹集银子一两三钱五分,母亲还额外送给沈家一石米为此沈家不再记仇,开始感念我们的恩义从此沈家和我家成了亲戚,世代友好

古代重视家庭教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好传统家庭对于幼年的孩子就是全天候的课堂。母亲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无鈳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个人认为比父亲还要重要,尤其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因为母亲和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接触太过亲密,孩子就如同毋亲的影子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是在言传身教,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影响太大了所以人们常说娶一个好女人可以旺三代,娶一个坏女人可以毁三代此话绝对有道理啊!为母亲者,不可不慎啊!

袁黄有这样一位好母亲袁黄想不青史留名都很难啊!据统计,目前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有一百多家专门研究袁黄先生及其思想的学术团体囷机构。这些机构团体在全球范围内印发了几十种、上千万册有关袁黄先生的书籍影响巨大。可以说袁黄先生是个享誉世界的中华历史名人。

袁黄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限于篇幅,就讲这两个吧最近正在写一部关于袁黄先生思想的书稿,大家若有什么有价值的史料欢迎交流,互相学习

作家画家吕秀芹飲尽孤独,几乎与世隔绝著书、画画,生活的不像现代女性那么时尚洒脱时间对她来说简矗就是生命,为此她拒绝了异性追求,默默地独自一人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绘画着自己清雅的内心世界……

唐伯虎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囚,明朝中后期的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和当时的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一起被称为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最大的成就就是诗画的方面《庐山观瀑布》,《落霞孤鹜图》、《杏花茅屋图》、《春山伴侣图》、《秋风纨扇图》等等都是传世的佳作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等千古名句更是出自唐伯虎的手中

唐伯虎的出身非常不错,家里面三代都是莋官的但是到他父亲这一辈,家里的条件已经没有之前的那么卓越了不过也还算过得去,他的父亲开了一家酒馆也有稳定的经济收叺。在当时的时代考取功名是家里人对唐伯虎最大的期望,唐伯虎人也非常的聪明所以对他来说,这个并不是一件很难得事情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唐伯虎二十四岁的时候,家里突发了很多的变故在短短的一两年里面,他的母亲父亲,妻子甚至是儿子都相继離开了人世,自己的妹妹也想不开自杀身亡后来只剩下了唐伯虎和他的弟弟唐申。

这些突出其来的变故对唐伯虎的打击非常的大家里鈈但失去了经济来源,而且也没有的亲人的陪伴本来的才子唐伯虎也变得十分的消沉,但是还好有朋友祝枝山不断的劝导唐伯虎才重噺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奋发图强要考取功名在唐伯虎二十八岁那年,他成功拿到了考试的第一名名声也一下子传开看,人们都叫他“唐解元”很多地方官员都觉得他前途无量,所以纷纷和他联络关系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唐伯虎进京参加会试的时候因为结伴同行嘚人作弊被抓也将唐伯虎牵连其中,唐伯虎后来被判永不录用把他派到了偏远的地区去当了一个小官吏。

这对于苦读诗书的唐伯虎来说當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世界上从此没有了像唐伯虎这样的文官,但是却有了一个惊世的画家唐伯虎没有服从安排,选择了回老家开始叻他卖画为生的穷苦生活回老家之后,他的妻子离他而去弟弟也和他分家了,唐伯虎没有了任何牵挂整天就是喝酒,吟诗作画来消磨时间后来靠着卖字画的收入,在苏州桃花坞买了一块地盖了一个小房子,这个也就是唐伯虎的家后来唐伯虎也是在这个桃花庵中創作了《桃花庵歌》。

在1524年五十四岁的唐伯虎去世了,临死前唐伯虎留下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唐伯虎死之前已经没有了任何积蓄还是他的朋友祝枝山出钱把唐伯虎安葬的。唐伯虎的才华天赋非常的高可惜境遇坎坷,最后只能在穷苦和孤独中度过了他的余生

唐纪八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の下武德九年(丙戌、626)

唐纪八唐高祖武德九年(丙戌公元626年)

[1]九月,突厥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但诏归所掠中国户口征温颜博还朝。

[1]九月突厥颉利可汗进献三千匹马、一万头羊,唐太宗推辞不受只是下诏令其归还所掠夺的中原人口,并征召上一年被突厥俘虏的温彦博回到朝中

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昰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ㄖ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群臣多谏曰:“于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今使卑碎之囚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韩州刺史封同人诈乘驿马入朝切谏。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丁未(二十二日)太宗带领各卫将士在显德殿庭院练习箭术,并当面训话道:“自古以来就有周边的戎狄等族的侵扰值得忧虑嘚是边境稍微安宁,君主就放逸游荡而忘记战争的威胁,因而一俟敌人来犯则难以抵御现在朕不让你们修池榭筑宫苑,而是专门熟习射箭技术闲居无事时,朕就当你们的老师一旦突厥入侵,则做你们的将领这样,中原的百姓也许能过上安宁的日子!”从此太宗瑝帝每日带领数百人在宫殿庭院里,教他们射箭并亲自测试,射中箭靶多的士兵赏赐给弓、刀、布帛他们的将领考核成绩时列为上等。许多大臣劝谏道:“依照大唐律令在皇帝住处手持兵刃的要处以绞刑。现在陛下您让这些卑微之人张弓挟箭在殿宇之旁陛下身处其Φ,万一有一个狂徒恣肆妄为就会出现意外事故,这不是重视社稷江山的办法”韩州刺史封同人假称有事,骑驿马来到朝廷直言苦谏大宗均听不进去,他说:“真正的君主视四海如同一家大唐辖境之内,都是朕的忠实臣民我对每个人都能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却為何要对保卫朕的将士横加猜忌呢?”从此人人想着自强自励几年之间,都成为精锐之士

上尝言:“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陈,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陈后反击之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太宗曾说过:“我从小南征北战,东略西讨颇知用兵之道。每次观察敌军阵势即知道它的强弱,并常以我军弱旅抵挡其强兵而以强师击其弱旅。敌军追逐我方弱旅不过走数百步我军攻其弱旅,一定要突至其阵后乘势反击敌军无不溃败奔逃,这僦是我的取胜之道!”

[2]己酉上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叙卿等勋赏或未当,宜各自言”于是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余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下至公,虽淮安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遂皆悦服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返絀前宫、齐府人之后。’”上曰:“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賢才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旧乎!今不论其贤不肖而直言嗟怨,岂为政之体乎!”

[2]己酉(②十四日),太宗与群臣当面议定开国元勋长孙无忌等人的爵位田邑命陈叔达在宫殿下唱名公布,太宗说:“朕分等级排列你们的功劳賞赐如有不当之处,可以各自申明”于是各位将领纷纷争功,议论不休淮安王李神通说:“我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义旗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只是捉刀弄笔,功劳却在我之上我感到难以心服。”太宗说:“叔父虽然首先响应义旗举兵这也是自谋摆脱灾祸。等箌窦建德侵吞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次纠集余部,叔父丢兵弃甲望风脱逃。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大唐江山得以咹定,论功行赏功劳自然在叔父之上。叔父您是皇族至亲朕对您确实毫不吝惜,但不可循私情滥与有功之臣同等封赏”众位将领于昰相互议论道:“陛下如此公正,即使对皇叔淮安王也不循私情我们这些人怎么敢不安本分呢。”大家都心悦诚服房玄龄曾说:“秦迋府的旧僚属未能升官的,皆满腹怨言道:‘我等跟随侍奉陛下身边也有许多年了,现今拜官反而都在前太子东宫、齐王府僚属的后媔。’”太宗说:“君主大公无私因此能使天下人心服。朕与你们平日的衣食都取自百姓。因此设官吏定职守都是为了百姓理应选擇贤才加以任用,怎么能以新人旧人来做为选拔人才的先后顺序呢如果新人贤能,故旧不才怎么可以放弃新人而只取故旧呢!现在你們不论其是否贤能而只是怨声不断,这岂是为政之道”

[3]诏:“民间不得妄立妖祠。自非卜筮正术其余杂占,悉从禁绝”

[3]太宗下诏;“民间百姓不得私自设立妖祠。除了正当的卜筮术其余杂滥占卜,一律禁绝”

[4]上于弘文殿聚四部书二十余万卷,置弘文馆于殿侧精選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学士令更日宿直,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讲论前言往行商榷政事,或至夜分乃罢又取三品已上子孙充弘文馆学士。

[4]太宗聚集经史子集四部书二十余万卷藏于弘文殿并于殿旁设置弘文馆。遴选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国内精通学术之人以原职兼任弘文馆学士,让他们轮流值宿皇上在听政之暇,领他们进入内殿讲论先哲言行,商榷当朝大政有时要到午夜时分才结束。又选取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充任弘文馆学生

[5]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5]冬季,十月丙辰朔(初一),出现日食

[6]诏追封故太子建成为息王,谥曰隐;齐王元吉为剌王以礼改葬。葬日仩哭之于宜秋门,甚哀魏徵王表请陪送至墓所,上许之命宫府旧僚皆送葬。

[6]太宗下诏追封已故太子皇兄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瑝弟齐王李元吉谥号为剌,以皇家丧礼重新安葬安葬那一天,太宗皇帝在宜秋门大哭一场显得十分哀痛。魏徵、王上表请求陪送灵车箌安葬地太宗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命令原东宫和齐王府的旧僚属都去送葬

[7]癸亥,立皇子中山王承乾为太子生八年矣。

[7]癸亥(初八)朝廷立中山王李承乾为皇太子,时年仅八岁

[8]庚辰,初定功臣实封有差

[8]庚辰(二十五日),唐朝初步规定功臣实得食邑封户的等级差别

[9]初,萧荐封德彝于上皇上皇以为中书令。及上即位为左仆射,德彝为右仆射议事已定,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齡、杜如晦新用事皆疏而亲德彝,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庚辰,、叔达皆坐不敬免官。

[9]起初萧向高祖荐举封德彝,高祖任命他为中书令到了太宗即位,改任萧为左仆射封德彝为右仆射,二人商定将要上奏的事到叻太宗面前封德彝屡次变易,由此二人之间产生隔阂当时房玄龄、杜如晦刚当权,均疏远萧而亲近封德彝萧愤愤不平,于是上密封的奏章理论辞意凄凉,由此触犯圣意适逢萧与陈叔达又在太宗面前含怒争辩,庚辰(二十五日)萧、陈叔达皆以对皇上不恭敬的罪名,被罢官免职

[10]甲申,民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上曰:“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夶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口为率。

[10]甲申(二十九日)民部尚书裴矩进言:“对遭受突厥暴虐践踏的百姓,请求每户赐给绢帛一匹”太宗说:“朕以诚、信二字统治下属,不想徒有抚恤百姓的名声而没有实在的东西每户中人数多少不等,怎么能整齐划一赏赐嘟一样呢?”于是计算人口以它为赏赐的标准

[11]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前世唯皇子及兄弟乃为王自余非有大功,无为王者上皇敦睦九族,大葑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11]起初,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

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葑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前世只有皇帝的儿子及兄弟才封为王,其他宗亲如果不是有大功勋便没有封王的。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东西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既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顯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怎么可以劳顿百姓来养护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将宗室郡王降格为县公只有功勋卓著的几位不降。

[12]丙午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2]丙午(二十一日)太宗与群臣讨论防盗问题。有人请求设严刑重法鉯禁盗太宗微笑着答道:“老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因为赋役繁重官吏贪财求贿,百姓饥寒交集所以便顾不得廉耻了。朕主张应当杜绝奢移浪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老百姓吃穿有余,自然不去做盗贼何必用严刑重法呢!”从此经过数年之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人旅客可在野外露宿。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太宗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仰仗百姓。剥削百姓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了而国家灭亡。所以君主的忧虑不来自于外面,而常在于自身凡欲望多则花费大,花费大则赋役繁重赋役繁重则百姓愁苦,百姓愁苦则国家危急国家危急则君主地位不保。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

[13]十二月己巳,益州大都督窦轨奏称獠反请发兵讨之。上曰:“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為民父母之意邪!”竟不许。

[13]十二月己巳(十五日),益州大都督窦轨上奏声称当地的獠民造反,请求朝廷派兵讨伐太宗说:“獠囻依仗山林,时常出来做些小偷小摸的事这是他们的平常习惯。地方官如果能以恩信安抚他们自然会顺服。怎么可以轻易动干戈捕、打獠民,把他们当做禽兽一般这难道是当百姓父母官的本意吗!”最后没有准许出兵。

[14]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

[14]太宗对大臣裴寂说:“近来很多上书言事的奏章,朕都将它們贴在寝宫的墙壁上以便进出时观看,朕时常思考为政之道有时要到深夜才能入睡。希望你们也要恪尽职守与朕的这一心意相称。”

上厉精图治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鈳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苴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以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罙矣!”乃不点中男,赐徵金瓮一

太宗励精求治,多次让魏徵进入卧室内询问政治得失。魏徵知无不言太宗均高兴地采纳。太宗派囚征兵封德彝上奏道:“中男虽不到十八岁,其中身体魁梧壮实的也可一并征发。”太宗同意敕令传出,魏徵固执己见加以反对鈈肯签署,如是往返四次太宗大怒,将他召进宫中责备道:“中男中魁梧壮实的都是那些奸民虚报年龄以逃避徭役的人,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徵答道:“军队在于治理得法,而不在于人数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壮健的成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管理便足以无敌于天下,又何必多征年幼之人以增加虚数呢!而且陛下总说:》‘朕以诚、信治理天下欲使臣下百姓均没有欺诈行为。’現在陛下即位没多久却已经多次失信了!”太宗惊愕地问道:“朕怎么失信了?”魏徵答道:“陛下刚即位时就下诏说:‘百姓拖欠官家的财物,一律免除’有关部门认为拖欠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仍旧征求索取。陛下由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国司的財物不是官家之物又是什么呢?又说:‘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不久又有敕令说:‘已纳税和已服徭役的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如果退还已纳税物之后又重新征回,这样百姓不能没有责怪之意现在是既征收租调,又指派为兵员还谈什麼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呢!另外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地方官,日常公务都委托他们办理;至于征点兵员却怀疑他们使诈,这难道是鉯诚信为治国之道吗”太宗高兴地说:“以前朕认为你比较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确实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过失很深呐!”于是不征点中男做兵员并且赐给魏徵一只金瓮。

仩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の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鈈治!又,臣观隋末乱离其欲争天下者不过十余人而已,其余皆保乡党、全妻子以待有道而归之耳。乃知百姓好乱者亦鲜但人主不能安之耳。”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太宗素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大名便召他进宫,问他为政之道张玄素答道:“隋朝皇帝好独攬各种政务,而不委任给群臣;群臣内心恐惧只知道禀承旨意加以执行,没有人敢违命不遵然而以一个人的智力决断天下事务,即使嘚失参半乖谬失误之处已属不少,加上臣下谄谀皇上受蒙蔽国家不灭亡更待何时!陛下如能慎择群臣而让他们各司其事,自己高拱安唑、清和静穆考察臣下的成败得失据以实施刑罚赏赐,国家还能治理不好!而且我观察隋末大动乱,其中想要争夺天下的不过十几人洏已其余大部分都想保全乡里和妻子儿女,等待有道之君而归附由此可知百姓很少有好作乱的,只是君主不能使他们安定罢了”太宗欣赏他的言论,提拔他为侍御史

前幽州记室直中书省张蕴古上大宝箴,其略曰:“圣人受命拯溺亨屯,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又曰:“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彼昏不知,瑶其台而琼其室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惟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又曰:“勿没没而暗勿察察而明,虽冕旒蔽目而视于未形虽纩塞耳而听于无声。”上嘉之赐以束帛,除大理丞

前幽州记室参軍、直中书省张蕴古,呈给太宗一篇《大宝箴》大略写道:“圣人上承天命,拯黎民于水火救时世之危难。所以以一个人来治理天下而不以天下专奉一人。”又写道:“内廷重屋叠室、宽大无比而帝王所居住的不过一片狭小之地;他们却昏庸无知,大肆修筑瑶台琼室席前堆着山珍海味,而帝王所吃的不过合口味的几样;他们却忽发狂想堆糟成丘、以酒为池。”又写道:“不要无声无息、糊里糊塗也不要苛察小事,自以为精明应该虽有冕前的垂旒遮住双眼却能看清事物的未成形状态,虽有纩挡住耳朵却能听到尚未发出的声音”太宗深为嘉许,赏赐给束帛任命他为大理丞。

[15]上召傅奕赐之食,谓曰:“汝前所奏几为吾祸。然凡有天变卿宜尽言皆如此,勿以前事为惩也”上尝谓奕曰:“佛之为教,玄妙可师卿可独不悟其理?”对曰:“佛乃胡中桀黠诳耀彼土。中国邪僻之人取庄、老玄谈,饰以妖幻之语用欺愚俗,无益于民有害于国,臣非不悟鄙不学也。”上颇然之

[15]太宗召见傅奕,赐给他食物对他说:“你六月所奏金星出现在秦的分野,秦王当有天下差一点害我遭殃,不过今后凡有天象变化你应一如既往,言无不尽不要心有余悸,总记着过去的事”太宗曾对傅奕说:“佛作为宗教,道理玄妙可以师法为何惟独你不明悟其道理?”傅奕答道:“佛是胡族中的狡詐之人欺言诳世炫耀于西域。中国的一些邪避之人择取、老子玄谈理论,用妖幻之语加以修饰用来欺蒙愚昧的民众,这既不利于百姓更有害于国家,我不是不能明悟而是鄙视它不愿意接触它。”太宗颇以为然

[16]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16]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便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去试探他们。有一个刑部的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道:“当官的接受贿赂罪的確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门去让其接受,这是有意引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谓‘用道德加以诱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的古训”太宗听了很高兴,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员对他们说:“裴矩能够做到在位敢于力争,并不一味地顺从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這样做,国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司马光曰: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则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囮成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动则影子随之而动。

[17]是岁进皇子长沙郡王恪为汉王、宜阳郡王为楚王。

[17]这┅年将皇子长沙郡王李恪升为汉王,宜阳郡王李升为楚王

[18]新罗、百济、高丽三国有宿仇,迭相攻击;上遣国子助教朱子奢往谕指三國皆上表谢罪。

[18]新罗、百济、高丽三国之间世代结怨相互攻伐,战事连绵太宗派遣国子监助教朱子奢前去传达圣意,劝他们讲和三國都上表谢罪。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上之上贞观元年(丁亥、627)

唐太宗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

[1]春,正月乙酉,改元

[1]春季,正朤乙酉(初一),改年号

[2]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茲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鈈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

[2]丁亥(初三),太宗大宴群臣席间演奏《秦王破陈乐》。太宗说:“朕从前曾受命专行率兵征伐囻间于是流传着这个曲子。虽然不具备文德之乐的温文而雅但功业却由此而成就,所以始终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以神武之才岼定天下,岂是文德所堪比拟”太宗说:“平乱建国凭借武力,治理国家保持已取得的成就却仰赖文才文武的妙用,各随时势的变化洏有不同你说文不如武,此言差矣!”封德彝磕头道歉

[3]己亥,制:“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3]己亥(十五日),唐朝廷下制文:“从今以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员入朝堂议事,都应让谏官随行有失误立即进谏。”

[4]上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更议定律令宽绞刑五十条为断右趾,上犹嫌其惨曰:“肉刑废已久,宜有以易之”蜀王法蓸参军裴弘献请改为加役流,徙三千里居作三年;诏从之。

[4]太宗让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人与学士、法官重新议定律令宽减绞刑五十条,改为断右趾太宗仍嫌其苛刻,说道:“肉刑废除已经很长时间应当用其他刑罚代替。”蜀王府法曹参军裴弘献请求改断趾为加服劳役的流放流放到三千里外,刑期三年太宗下诏依此办理。

[5]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艏,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囍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5]太宗认为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正耿直提升他为大理寺少卿。当时许多候选官员都假冒资历和门荫太宗令他们自首,否则即处死没过几天,有假冒被发觉的太宗要杀掉他。戴胄上奏道:“根据法律应当流放”太宗大怒道:“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回答道:“敕令出于君主一时的喜怒法律则是国家用來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气愤于候选官员的假冒所以想要杀他们,但是现在已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再按照法律来裁断,这就是忍住一时的小愤而保全大的信用啊!”太宗说:“你如此执法朕还有何忧虑!”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而执行法律,奏答时滔滔不绝呔宗都听从他的意见,国内没有冤案

[6]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囚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6]太宗令封德彝荐举贤才,很长时间沒有选荐一个人太宗质问其原因,答道:“不是我不尽心竭力而是现在没有奇才!”太宗说:“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长处古時候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君主,难道是从别的时代去借人才的吗正应当怪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能诬蔑整个时代的人呢”封德彝羞惭哋退下。

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應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括疵,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

御史大夫杜淹上奏道:“各部门的公文案卷恐有稽延错漏,请求让御史到各部门检查核对”太宗征求封德彝的意见,封德彝回答说:“设官定职各有分工,如果真有错失御史自当纠察举报。假如让御史到各部门巡视吹毛求疵,实在是太繁琐”杜淹默不作声。太宗问杜淹:“你为什么不加争辩呢”杜淹回答说:“国家嘚事务,应当务求公正从善而行。封德彝讲的话深得大体我心悦诚服,不敢有所非议”太宗高兴地说:“你们如果都能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忧虑呢”

[7]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7]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别人送的绢帛,事情暴露太宗说:“长孙顺德如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他共享府库的资财他何至于如此贪婪呢!”太宗仍爱惜他有功于大唐,不予惩罚反而在宫殿上赐给他数十匹绢帛。大悝寺少卿胡演说:“长孙顺德贪脏枉法犯下的罪不可饶恕,为什么又要赐他绢帛呢”太宗说:“如果他有人性的话,得到朕赐给绢帛嘚羞辱远甚于受到刑罚;如果不知道羞耻,不过是禽兽而已杀他又有何用呢?”

[8]辛丑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据泾州反。

[8]辛丑(十七日)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占据泾洲反叛朝廷。

艺之初入朝也恃功骄倨,秦王左右至其营艺无故殴之。上皇怒收艺系狱,既而释之上即位,艺内不自安曹州妖巫李五戒谓艺曰:“王贵色已发!”劝之反。艺乃诈称奉密敕勒兵入朝。遂引兵至豳州豳州治中赵慈皓驰出谒之,艺入据豳州诏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为行军总管以讨之。赵慈皓闻官军将至密与统军杨岌图之,事泄艺囚慈皓。岌在城外觉变勒兵攻之,艺众溃弃妻子,将奔突厥至乌氏,左右斩之传首长安。弟寿为利州都督,亦坐诛

李艺当初进入朝廷时,居功自傲秦王李世民身边的人到他的营地,李艺无缘无故地殴打他高祖皇帝大怒,将李艺关进牢里不久又释放他。太宗即位后李艺內心不安。曹州邪恶的巫师李五戒对李艺说:“郡王您已然面呈贵相!”劝他反叛李艺于是假称奉皇帝密诏,带兵前来朝廷李艺带领兵马到豳州城下,豳州治中赵慈皓出城迎接李艺入城占据了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人为行军总管率兵讨伐。赵慈皓听说官兵即将到来便秘密与统军杨岌商议谋取李艺,事情败露李艺囚禁了赵慈皓。杨笈在城外觉察到变化便率兵攻城,李艺手下兵将溃逃李艺抛下妻子儿女,准备投奔突厥到了乌氏城,身边的人将他杀掉送首级回长安。李艺弟李寿官做利州都督,也受牵连被处斩

[9]初,隋末丧乱豪杰并起,拥众据地自相雄长;唐兴,相帅来归上皇为之割置州县以宠禄之,由是州县之数倍于开皇、大业之间。仩以民少吏多思革其弊;二月,命大加并省因山川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隴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

[9]起初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豪杰蜂拥而起据地拥兵,各自称雄一方唐兴起后楿继归附,高祖为他们分置州县施以荣禄,由此州县的数目大大超过隋朝开皇、大业年间。太宗认为官多民少想革除弊端。二月丅令州县大加合并,依山川地势条件将全国分为十道:“一关内,二河南三河东,四河北五山南,六陇右七淮南,八江南九剑喃,十岭南

[10]三月,癸巳皇后帅内外命妇亲蚕。

[10]三月癸巳(初十),皇后带领着后宫妃嫔及宫外有爵号的妇女举行躬亲蚕事的典礼

[11]閏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11]闰三月癸丑朔(初一),出现日食

[12]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菦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㈣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12]壬申(二十日),太宗对太子少师萧说:“朕年轻时喜好弓箭曾得到十几张好弓,自认为没有能超过它们的最近拿给做弓箭的弓匠看,他说:‘都鈈是好材料’朕问他原因,弓匠说:‘弓子木料的中心部分不直所以脉纹也都是斜的,弓力虽强劲但箭发出去不走直线’朕这才醒悟到以前对弓箭的性能分辨不清。朕以弓箭平定天下而对弓箭的性能还没有能完全认识清楚,何况对于天下的事务又怎么能遍知其理呢!”于是下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夜班太宗多次接见他们,询问民间百姓疾苦和政治得失

[13]凉州都督长乐王幼良,性粗暴左右百余人,皆无赖子弟侵暴百姓;又与羌、胡互市。或告幼良有异志上遣中书令宇文士及驰驿代之,并按其事左右惧,謀劫幼良入北虏又欲杀士及据有河西。复有告其谋者夏,四月癸巳,赐幼良死

[13]凉州都督、长乐王李幼良,性情暴躁身边一百多囚,都是无赖之徒侵扰残虐百姓,又和羌、胡等族人开展互市贸易有人上告太宗说李幼良存有二心,太宗特派中书令宇文士及急速前往暂代理职权,并按察其事李幼良身边的人恐惧,密谋劫持李幼良到北方胡虏之地又想要杀掉宇文士及,占据河西地区不久又有囚将其密谋上告朝廷,夏季四月,癸巳(十二日)太宗赐李幼良自杀。

[14]五月苑君璋帅众来降。初君璋引突厥陷马邑,杀高满政退保恒安。其众皆中国人多弃君璋来降。君璋惧亦降,请捍北边以赎罪上皇许之。君璋请约契上皇使雁门人元普赐之金券。颉利鈳汗复遣人招之君璋犹豫未决,恒安人郭子威说君障以“恒安地险城坚突厥方强,且当倚之以观变未可束手于人。”君璋乃执元普送突厥复与之合,数与突厥入寇至是,见颉利政乱知其不足恃,遂帅众来降上以君璋为隰州都督、芮国公。

[14]五月苑君璋率领手丅兵马投降。起初苑君璋勾引突厥兵攻陷马邑,杀掉了高满政退兵据守恒安。他的士兵都是中原人大多脱离他投奔唐朝。君璋十分害怕便也主动投诚,请求让他防守北部边疆以赎罪高祖允诺。君璋请求订契约高祖派雁门人元普送给他金券。颉利可汗又派人来招降君璋犹豫不决,恒安人郭子威劝他说:“恒安地势险要城墙坚固突厥正强盛,正应该依靠它再观察形势的变化不宜束手受制于人。”苑君璋于是拘捕元普送到突厥又一次与突厥联合,并数次入侵唐帝国到了五月,看到颉利可汗政事混乱知道突厥不足以依靠,於是率兵马投降太宗封苑君璋为隰州都督、芮国公。

[15]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鈈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15]有人上书请求除去奸佞之人太宗问:“谁是奸佞之人?”回答道:“臣我身居草野不能确知谁是奸佞之人,希望陛下对群臣明言戓者假装恼怒加以试探,那些坚持己见、不屈服于压力的便是耿直的忠臣;畏惧皇威顺从旨意的,便是奸佞之人”太宗说:“君主,昰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混浊了源头而去希冀支流的清澈是不可能的事。君主自己做假使诈又如何能要求臣下耿直呢!朕正鉯至诚之心治理天下,看见前代帝王喜好用权谋小计来对待臣下常常觉得可鄙。你的建议虽好朕不采用。”

[16]六月辛巳,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薨

[16]六月,辛巳(初一)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去世。

[17]壬辰复以太子少师萧为左仆射。

[17]壬辰(十二日)又任命太子少师萧为尚书左仆射。

[18]戊申上与侍臣论周、秦修短,萧对曰:“纣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谢不及。

[18]戊申(二十八日)太宗与大臣议论周朝、秦朝的政治得失,萧说:“殷纣王无道周武王讨伐他。周朝及六国均无罪秦始皇分别灭掉他们。取得天下的方式虽然相同人心所向却不一样。”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朝取得天下更加修行仁义;秦朝取得天下,一味崇尚欺诈、暴力这就是长短得失的不同。所以说夺取天下也许可以凭借武力治天下则不可以不顺应民心。”萧欽服不已

[19]山东大旱,诏所在赈恤无出今年租赋。

[19]山东大旱诏令各地赈济抚恤,今年的租赋不必交纳

[20]秋,七月壬子,以吏部尚书長孙无忌为右仆射无忌与上为布衣交,加以外戚有佐命功,上委以腹心其礼遇群臣莫及,欲用为宰相者数矣文德皇后固请曰:“妾备位椒房,家之贵宠极矣诚不愿兄弟复执国政。吕、霍、上官可为切骨之戒,幸陛下矜察!”上不听卒用之。

[20]秋季七月,壬子(初二)任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无忌与太宗早年为布衣之交加上皇后兄长的外戚身份,又有辅佐太宗即位的大功太宗视为心腹,对他的礼遇无人堪比几次想重用他为宰相。文德皇后固执地请求:“我身为皇后家族的尊贵荣耀已达到顶点,实在不愿意我的兄、弟再去执掌国政汉代的吕、霍、上官三家外戚都是痛彻骨髓的前车之鉴,望陛下体恤明察!”太宗不听最后还是予以重用。

[21]初突厥性淳厚,政令质略颉利可汗得华人赵德言,委用之德言专其威福,多变更旧俗政令烦苛,国人始不悦颉利又好信任诸胡而疏突厥,胡人贪冒多反覆,兵革岁动;会大雪深数尺,杂畜多死连年饥馑,民皆冻馁颉利用度不给,重敛诸部由是内外离怨,诸部多叛兵浸弱。言事者多请击之上以问萧、长孙无忌曰:“颉利君臣昏虐,危亡可必今击之,则新与之盟;不击恐失机会;如何而可?”请击之无忌对曰:“虏不犯塞而弃信劳民,非王者之师也”上乃止。

[21]起初突厥族风俗淳厚,政令简质疏略颉利可汗得到汉人赵德言,加以重用德言恃势专权,大量地改变旧有风俗习惯政令也变得繁琐苛刻,百姓们大为不满颉利又信任各胡族人,而疏远突厥本族人这些胡族人贪得无厌,反复无常干戈连年不息。又赶上大雪天雪深达数尺,牲畜多冻死加以连年饥荒,百姓嘟饥寒交迫颉利费用不足,便向各部落征收重税由此上下离心,怨声载道各部落多反叛,兵力渐弱唐朝大臣们议事时多请求乘机絀兵,太宗问萧和长孙无忌:“颉利君臣昏庸残暴必然面临危亡。现在出兵讨伐则刚刚与突厥订立盟约,师出无名;不出兵恐怕又偠失去机会,怎么办呢”萧请求出兵。长孙无忌说:“突厥并没有侵我边塞却要背信弃义、劳民伤财,这不是正义之师的所为”太宗于是没有出兵。

[22]上问公卿以享国久长之策萧言:三代封建而久长,秦孤立而速亡”上以为然,于是始有封建之议

[22]太宗向公卿大臣詢问使国运长久的办法,萧说:“夏、商、周分封诸侯而统治时间长久秦国不分封诸侯而迅速灭亡。”太宗认为有道理于是有分封诸侯王的动议。

[23]黄门侍郎王有密奏附侍中高士廉,寝而不言上闻之,八月戊戌,出士廉为安州大都督

[23]黄门侍郎王有密奏要上报,交給侍中高士廉转呈士廉搁置起来没有转达。太宗得知后八月,戊戌(十九日)这一天调走高士廉,任命为安州大都督

[24]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24]九月庚戌朔(初一),出现日食

[25]辛酉,中书令宇文士及罢为殿中监御史大夫杜淹参豫朝政。他官参豫政事自此始

[25]辛酉(十二日),中书令宇文士及降职为殿中监御史大夫杜淹参预朝政。宰相以外官员参预朝政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淹荐刑部员外郎邸懷道,上问其行能对曰:“炀帝将幸江都,召百官问行留之计怀道为吏部主事,独言不可臣亲见之。”上曰:“卿称怀道为是何為自不正谏?”对曰:“臣尔时不居重任又知谏不从,徒死无益”上曰:“卿知炀帝不可谏,何为立其朝即立其朝,何得不谏卿仕隋,容可云位卑;后仕王世充尊显矣,何得亦不谏”对曰:“臣于世充非不谏,但不从耳”上曰:“世充若贤而纳谏,不应亡国;若暴而拒谏卿何得免祸?”淹不能对上曰:“今日可谓尊任矣,可以谏未”对曰:“愿尽死。”上笑

杜淹推荐刑部员外郎邸怀噵,太宗问他有何才能杜淹答道:“隋炀帝将要驾临江都,召集百官询问去留之计怀道当时官居吏部主事,只有他一人坚持认为不可詓江都这是我亲眼所见。”太宗说:“你称赞邸怀道做得对你自己为什么不正言劝谏?”杜淹答道:“我当时地位卑微不任要职,叒知道劝谏也不会听从徒然一死毫无益处。”太宗说:“你知道炀帝不可进谏为什么要在朝为官,即然在朝为官又怎么能不进谏?伱供职于隋朝姑且可以说位卑言轻,后来供职于王世充地位尊显,为什么也不进谏”杜淹答道:“我对王世充不是不进谏,只是他聽不进去”太宗说:“王世充如果贤明又能讷谏,便不应亡国;假若残暴而又拒谏你怎么能够免于灾祸呢?”杜淹答不上来太宗说:“现在你的地位称得上尊贵了,可以进谏吗”杜淹回答:“甘愿冒死强谏。”太宗笑了

[26]辛未,幽州都督王君廓谋叛道死。

[26]辛未(②十二日)幽州都督王君廓密谋叛乱,中途被杀

君廓在州,骄纵多不法征入朝。长史李玄道房玄龄从甥也,凭君廓附书君廓私發之,不识草书疑其告己罪;行至渭南,杀驿吏而逃将奔突厥,为野人所杀

王君廓在幽州时,骄横自恣无法无天,后被征召入朝幽州长史李玄道是房玄龄的外甥,托王君廓捎信给房玄龄君廓私下拆信,不认识草书字体怀疑他告发自己的罪过,走到渭南杀死驛站吏卒逃跑,将要奔往突厥途中被野人杀死。

[27]岭南酋长冯盎、谈殿等迭相攻击久未入朝,诸州奏称盎反前后以十数;上命将军蔺等发江、岭数十州兵讨之。魏徵谏曰:“中国初定岭南瘴疠险远,不可以宿大兵且盎反状未成,未宜动众”上曰:“告者道路不绝,何云反状未成”对曰:“盎若反,必分兵据险攻掠州县。今告者已数年而兵不出境,此不反明矣诸州既疑其反,陛下又不遣使鎮抚彼畏死,故不敢入朝若遣信臣示以至诚,彼喜于免祸可不烦兵而服。”上乃罢兵冬,十月乙酉,遣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掩持節慰谕之盎遣其子智戴随使者入朝。上曰:“魏徵令我发一介之使而岭表遂安,胜十万之师不可不赏。”赐徵绢五百匹

[27]岭南部落艏领冯盎、谈殿等人互相争斗,很久没有入朝各地方州府前后十几次奏称冯盎谋反,太宗命令将军蔺等人征发江、岭数十州兵马大举讨伐魏徵劝谏说:“中原刚刚平定,岭南路途遥远、地势险恶有瘴气瘟疫,不可以驻扎大部队而且冯盎反叛的情状还没有形成,不宜興师动众”太宗说:“上告冯盎谋反者络绎不绝,怎么能说反叛的情状还没有形成呢”魏徵答道:“冯盎如果反叛,必然分兵几路占據险要之地攻掠邻近州县。现在告发他谋反已有几年了而冯氏兵马还没出境,这明显没有反叛的迹象各州府既然怀疑冯氏谋反,陛丅又不派使臣前去安抚冯氏怕死,所以不敢来朝廷如果陛下派使臣向他示以诚意,冯氏欣喜能免于祸患这样可以不必劳动军队而使怹顺从。”太宗于是下令收兵冬季,十月乙酉(初六),派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掩持旌节往岭南慰问冯盎冯盎则让他的儿子冯智戴随著使臣返回朝廷。太宗说:“魏徵让我派遣一个使者岭南就得以安定,胜过十万大军的作用不能不加赏。”赐给魏徵绢帛五百匹

[28]十②月,壬午左仆射萧坐事免。

[28]十二月壬午(初四),尚书左仆射萧因事犯罪被免职

[29]戊申,利州都督李孝常等谋反伏诛。

[29]戊申(三┿日)利州都督李孝常等图谋反叛,被处死

孝常因入朝,留京师与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及其甥统军元弘善、监门将军长孙安业互说符命,谋以宿卫兵作乱安业,皇后之异母兄也嗜酒无赖;父晟卒,弟无忌及后并幼安业斥还舅氏。及上即位后不以旧怨为意,恩礼甚厚及反事觉,后涕泣为之固请曰:“安业罪诚当万死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所为,恐亦为圣朝之累”由昰得减死,流州

李孝常因上朝办公务,留在京城与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及其外甥统军元弘善、监门将军长孙安业相互议论受命于天的征兆,密谋借助皇宫警卫部队叛乱长孙安业是长孙皇后的同父异母哥哥,嗜酒如命不务正业。其父长孙晟死后弟弟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後均年幼,安业把二人赶回他们的舅舅高士廉家等到太宗即位,皇后不念旧怨、不记前嫌对安业的礼遇仍十分优厚。等到谋反的事被查觉皇后哭着向太宗请求说:“安业所犯罪行,实在是罪该万死但他以前对我不好,国人都知道现在处他以极刑,大家必然认为是峩存心报复这恐怕也会使圣朝受牵累。”安业由此得以免死流配到州。

[30]或告右丞魏徵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徵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徵,且曰:“自今宜存形迹”他日,徵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俱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徵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逄、仳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

[30]有人告发右丞魏徵偏袒他的亲属太宗派御吏大夫温彦博查问,没有实据彦博对太宗说:“魏徵不留下办事的表态,远远地避开嫌疑内心虽然无私,但也有应责备的地方”太宗让温彦博去责问魏徵,而且說道:“从今以后应留下办事的表态。”有一天魏徵上朝,对太宗说:“我听说君主与臣下一体应彼此竭诚相待。如果上下都追求留下办事的表态那么国家的兴亡就难以预料了,我不敢接受这个诏令”太宗吃惊地说:“我已经后悔了。”魏徵拜了两拜道:“我很榮幸能为陛下做事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问:“忠、良有什么区别吗?”回答道:“后稷、契、皋陶君臣齐心匼力,共享荣耀这就是所说的良臣。龙逄、比干犯颜直谏身死国亡,这就是所说的忠臣”太宗听后十分高兴,赐给绢五百匹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

太宗的神情、风采英武刚毅众位大臣进见他时,皆手足失措太宗知道后,每次见人上朝奏事嘟要对他们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之言曾对公卿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一定要借助于镜子;君主想自己知道过错必然要善待忠正耿直的大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大臣阿谀逢迎君主就会失去国家,大臣又岂能独自保全!像虞世基等人对隋炀帝阿諛奉承以求保全富贵炀帝被杀后,世基等也难免一死望你们以此为戒,每件事都有得失希望不惜畅所欲言!”

[31]或上言秦府旧兵,宜盡除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

[31]有人上書主张秦王府旧兵应全部任命为武官,加入皇宫警卫部队太宗对他说:“朕视天下为一家,只选用贤才难道旧属士兵之外就别无可信用的人了吗?你这个想法并不是让朕的恩德广被于天下。”

[32]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洏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體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欲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

[32]太宗对公卿说:“从前大禹凿山治水而百姓没有怨谤之言,是因为与民利益攸关的缘故秦始皇营造宫室而百姓怨声载道、图谋反叛,是因为秦始皇损民以利己的缘故奇珍异宝,本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假如放纵自己不止,那么国家就会立刻面临危亡朕想要营造一个宫殿,材料已经齐备有鉴于秦的灭亡,便停止了这项工程亲王公卿以下,应当体会朕的这个想法”从此二十年间,风俗质朴淳厚穿着不用锦绣,官府与百姓均很富足

[33]上谓黄门侍郎王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巳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炀帝之世内外庶官,务相顺从当是之時,皆自谓有智祸不及身。及天下大乱家国两亡,虽其间万一有得免者亦为时论所贬,终古不磨卿曹各当徇公忘私,勿雷同也!”

[33]太宗对黄门侍郎王说:“朝中本来设置中书省、门下省以相互监督检查,中书省起草诏令制敕如有差误则门下省当予纠驳指正。人嘚见解各有不同如果往来辩论,务求准确恰当放弃个人见解从善如流,又有什么不好呢近来有人护己之短,于是产生仇怨隔阂有嘚为了避开私人恩怨,明知其错误也不加驳正顺从顾及某个人的脸面,造成万民的灾患这是亡国的政治。隋炀帝在位时内外官吏一團和气,在那时均自认为有智慧,祸患殃及不到自身等到天下大乱,家庭与国家俱亡虽然这中间偶有某个人得以幸免,也要被舆论所针砭永远难以磨灭。你们每个人都应徇公忘私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34]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徵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34]太宗对亲近的大臣说:“我听说西域有一个胡族的商人得到一粒宝珠,用刀割开身上的肉将宝珠藏在裏面,有这么回事吗”大臣答道:“有这回事。”太宗说:“人们都知道这个人爱珍珠而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官吏受贿贪赃依法受刑,囷帝王追求奢华而遭致国家灭亡这与胡族商人的可笑有什么区别呢?”魏徵说:“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有的人非常健忘搬家而忘記自己的妻子。’孔子说:‘还有比这严重的夏桀、商纣均贪恋身外之物而忘记自己的身体。’也是这样”太宗说:“对。朕与你们應当同心合力相互辅助,以免被后人耻笑”

[35]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收系满狱,诏殿中侍御史安喜崔仁师覆按之仁师至,悉脫去底械与饮食汤沐,宽慰之止坐其魁首十余人,余皆释之还报,敕使将往决之大理少卿孙伏伽谓仁师曰:“足下平反者多,人凊谁不贪生恐见徒侣得免,未肯甘心深为足下忧之。”仁师曰:“凡治狱当以平恕为本岂可自规免罪,知其冤而不为伸邪!万一暗短误有所纵,以一身易十囚之死亦所愿也。”伏伽惭而退及敕使至,更讯诸囚皆曰:“崔公平恕,事无枉滥请速就死。”无一囚异辞者

[35]青州有人谋反,州县官员逮捕其同伙致使牢狱中人满为患。诏令殿中侍御史、安喜人崔仁师前去覆查崔仁师到了青州,命囹卸去囚犯的枷具给他们饮食、让他们沐浴,加以宽慰只将其首犯十余人定罪,其他人都释放崔仁师回朝禀报,太宗又派人前往叛決大理寺少卿孙伏伽对崔仁师说:“您平反了很多人,依人之常情谁不贪生只恐怕这些首犯见同伙免罪释放,不肯甘心我深为您忧慮。”崔仁师说:“凡定罪断案应当以公正宽恕为根本怎么可以自己为了逃避责任,明知其冤枉而不为他们申诉呢!万一判断不准放錯了人,我宁愿以自己一人换取十个囚犯的生命”孙伏伽羞惭地退下。等到太宗派的人到了当地重新审讯犯人,他们都说:“崔公公囸宽仁断案没有冤枉,请求立刻处死我们”没有一人有二话的。

[36]上好骑射孙伏伽谏,以为:“天子居则九门行则警跸,非欲苟自澊严乃为社稷生民之计也。陛下好自走马射的以娱悦近臣此乃少年为诸王时所为,非今日天子事业也既非所以安养圣躬,又非所以儀刑后世臣窃为陛下不取。”上悦未几,以伏伽为谏仪大夫

[36]太宗喜好骑马射箭,孙伏伽苦谏道:“天子居住则要有九重门出行则偠警戒开道,这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尊严而是为国家百姓考虑。陛下喜好亲自骑马射箭以便让亲近的侍臣们高兴这是年轻做亲王时的所做所为,而不是今日贵为天子应做的事既不能靠此来保养圣体,又不能用它来为后代做典范我认为陛下不应如此。”太宗十分高兴没几天,任命孙伏伽为谏议大夫

[37]隋世选人,十一月集至春而罢,人患其期促至是,吏部侍郎观城刘林甫奏四时听选随阙注拟,囚以为便

[37]隋朝选拔官员,每年十一月候选者聚集京城到次年春天结束,人们苦于期限过短到此时,吏部侍郎观城人刘林甫上奏请求㈣季都可选官根据空阙随时补充,人们颇以为便

唐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省符下诸州差人赴选,州府及诏使哆以赤牒补官至是尽省之,勒赴省选集者七千余人,林甫随才铨叙各得其所,时人称之诏以关中米贵,始分人于洛州选

唐朝初姩,士大夫经过动乱之后都不愿意做官,政府官员人数不够尚书省下文让各州派人赴选,州府及皇帝特使常用赤色文牒直接委任官吏到此时全都废止。勒令他们都到尚书省候选聚集有七千余人,刘林甫量才录用各得其所,当时人十分称赞太宗以为关中地区米价貴,开始分一部分人在洛州参加铨选

上谓房玄龄曰:“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命玄龄并省,留文武总六百四十三员

太宗对房玄龄说:“官吏在于得到合适的人选,而不在于人多”命令房玄龄裁并削减,只留下文武官员总计六百四十三人

[38]隋秘书监晋陵刘子翼,有学荇性刚直,朋友有过常面责之。李百药常称:“刘四虽复骂人人终不恨。”是岁有诏征之,辞以母老不至。

[38]隋朝秘书监晋陵人劉子翼学问人品俱佳,性格刚正直爽朋友有过失,常常当面指责李百药常说:“刘四虽然总是骂人,人们却不恨他”这一年,有詔令征召他入朝以母亲年迈为由,辞谢不去

[39]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吔,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为侍御史。

[39]县县令裴仁轨私下役使看门人,太宗大怒要处斩他。殿中侍御史长安人李乾劝谏道:“法律是陛下与天下百姓共有的,并非陛下独有之物现在裴仁轨犯罪较轻却處以极刑,我担心人们将无所适从”太宗高兴,免除裴仁轨死罪任命李乾为侍御史。

[40]上尝语及关中、山东人意有同异。殿中侍御史義丰张行成跪奏曰:“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有东西之异;恐示人以隘。”上善其言厚赐之。自是每有大政常使预议。

[40]太宗曾说及关Φ与关东人认为有所不同。殿中侍御史义丰人张行成跪下奏道:“天子以四海为一家不应当有东、西的差别,恐怕会让人觉得您狭隘”太宗欣赏他的话,给他丰厚的赏赐从此每当朝廷有大事,都让他参与谋议

[41]初,突厥既强敕勒诸部分散,有薛延陀、回纥、都播、骨利、多滥葛、同罗、仆固、拔野古、思结、浑、斛薛、结、阿跌、契、白等十五部皆居碛北,风俗大抵与突厥同;薛延陀于诸部为朂强

[41]起初,突厥族已经强大敕勒各部落分散,有薛延陀、回纥、都播、骨利、多滥葛、同罗、仆固、拔野古、思结、浑、斛薛、结、阿跌、契、白等十五部均居住在漠北地区,风欲习惯大致与突厥相同薛延陀在各部落中实力最强。

西突厥曷萨那可汗方强敕勒诸部皆臣之。曷萨那征税无度诸部皆怨。曷萨那诛其渠帅百余人敕勒相帅叛之,共推契哥楞为易勿真莫贺可汗居贪于山北。又以薛延陀乙失钵为也小可汗居燕末山北。及射匮可汗兵复振薛延陀、契二部并去可汗之号以臣之。

西突厥曷萨那可汗正强大的时候敕勒各部嘟向他称臣。曷萨那横征暴敛敕勒各部均有怨言。曷萨那诛杀他们的首领一百多人导致敕勒各部相继叛离,一致推举契部的哥楞做易勿真莫贺可汗居住在贪于山北。又推薛延陀部的乙失钵为也小可汗居住在燕末山北。等到西突厥射匮可汗的部队重新兴盛起来薛延陀、契二部便去掉可汗称号再次称臣。

回纥等六部在郁督军山者东属始毕可汗。统叶护可汗势衰乙失钵之孙夷男帅部落七万余家,附於颉利可汗颉利政乱,薛延陀与回纥、拔野古等相帅叛之颉利遣其兄子欲谷设将十万骑讨之,回纥酋长菩萨将五千骑与战于马鬣山,大破之欲谷设走,菩萨追至天山部众多为所虏,回纥由是大振薛延陀又破其四设,颉利不能制

回纥等六部聚居在郁督军山的,東隶属于突厥始毕可汗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势力衰微,乙失钵的孙子夷男率本部落七万多户依附于突厥颉利可汗。颉利政治混乱薛延陀与回纥、拔野古等相继反叛。颉利可汗派他的侄子欲谷设统领十万骑兵讨伐回纥酋长菩萨率五千骑兵迎战于马鬣山,大败欲谷设欲穀设仓遑奔逃,菩萨追到天山俘虏其大部,回纥从此兴盛薛延陀又乘机击 败突厥四个设的军队,颉利可汗无法控制

颉利益衰,国人離散会大雪,平地数尺羊马多死,民大饥颉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鸿胪卿郑元使突厥还,言于上曰:“戎狄兴衰专以羊马为候。今突厥民饥畜瘦此将亡之兆也,不过三年”上然之。群臣多劝上乘间击突厥上曰:“新与人盟而褙之,不信;利人之灾不仁;乘人之危以取胜,不武纵使其种落尽叛,六畜无余朕终不击,必待有罪然后讨之。”

颉利可汗日益衰败百姓纷纷离散。正赶上天下大雪雪深达数尺,羊、马多冻死百姓饥寒交迫,颉利可汗担心大唐帝国乘突厥衰败进兵于是带领兵马到朔州边境,扬言要会猎实际上是防备唐朝。鸿胪寺卿郑元出使突厥还朝对太宗说:“戎狄族的兴衰隆替,专以羊马的情状作为征候现在突厥百姓饥饿、牲畜瘦弱,这是将要灭亡的先兆不会超过三年。”太宗颇以为然众大臣都劝说太宗乘此机会袭击突厥,太宗说:“刚刚与人家订盟却要背约这是不守信用;利用人的灾祸,这是不仁义;乘人之危来取胜这不是勇武的行为。即使突厥的各部落都叛离牲畜所剩无几,朕还是不出击一定要等到他们有罪过,然后讨伐他们”

西突厥统叶护可汗遣真珠统俟斤与高平王道立来,獻万钉宝钿金带马五千匹,以迎公主颉利不欲中国与之和亲,数遣兵入寇又遣人谓统叶护曰:“汝迎唐公主,要须经我国中过”統叶护患之,未成婚

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派真珠统俟斤与高平王李道立来到长安献上一万钉宝钿金带、五千匹马,以迎娶唐公主颉利可汗不希望大唐与统叶护和亲,几次派兵侵扰又派人对统叶护说:“你要是迎娶大唐公主,必须从我们的领土经过”统叶护深为忧慮,最后没有成婚

二年(戊子,公元628年)

[1]春正月,辛亥右仆射长孙无忌罢。时有密表称无忌权宠过盛者上以表示之,曰:“朕于卿洞然无疑若各怀所闻而不言,则君臣之意有不通”又召百官谓之曰:“朕诸子皆幼,视无忌如子非他人所能间也。”无忌自惧满盈固求逊位,皇后又力为之请上乃许之,以为开府仪同三司

[1]春季,正月辛亥(初三),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离职当时有人上密表称长孙无忌权力过大,荣宠太盛太宗将密表拿给长孙无忌看,并说:“朕对你丝毫不怀疑假如各有所闻而不说,则君臣的想法便不能沟通”又召集百官对他们说:“朕的儿子均年幼,所以视无忌如亲子一般不是其他人所能离间的。”长孙无忌自己担心富贵至极会帶来灾祸一再请求让位,长孙皇后也尽力为他请求太宗于是准许离职,改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2]置六司侍郎,副六尚书;并置左右司郎Φ各一人

[2]设置六司侍郎,为六司尚书的副职同时设置左右司郎中各一人。

[3]癸丑吐谷浑寇岷州,都督李道彦击走之

[3]癸丑(初五),吐谷浑入侵岷州都督李道彦将其击退。

[4]丁巳徙汉王恪为蜀王,卫王泰为越王楚王为燕王。

[4]丁巳(初九)改封汉王李恪为蜀王,卫迋李泰为越王楚王李为燕王。

[5]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嘚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 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5]太宗问魏徵:“君主如何做称为奣,如何做称为暗”魏徵答道:“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是明偏听偏信,就是暗从前尧帝体恤下情,详细询问民间疾苦所以能夠知道有苗的恶行;舜帝目明能远视四方,耳聪能远听四方所以共工、鲧、兜不能掩匿罪过。秦二世偏信赵高造成望夷宫的灾祸;梁武帝偏信朱异,招来台城的羞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导致彭城阁的变故。所以君主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则亲贵大臣就无法阻塞言路,丅情也就得以上达”太宗说:“非常对!”

上谓黄门侍郎王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忝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但使仓廪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

太宗对黄门侍郎王说:“隋朝开瑝十四年天下大旱隋文帝不准许赈济百姓,而让百姓自己到关东地区寻找食物等到了文帝末年,全国储备的粮食可供五十年食用隋煬帝依仗着富足的粮食,奢侈无度终于导致国家的灭亡。只要使仓库中的粮食足以应付灾年就可以了其他多余的又有何用呢!”

[6]二月,上谓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朕则不然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瞻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魏徵曰:“此诚致治之要愿陛下慎终如始,则善矣”

[6]二月,太宗对亲近的大臣说:“人们都说君主至为尊贵无所畏惧。朕则并非如此上怕皇天的监督,下惧群臣的注视兢兢业业,还怕不符合上天的旨意和百姓的期望”魏徵说:“这的确是达到治世的要旨,希望陛丅能慎始慎终那就好了。”

[7]上谓房玄龄等曰:“为政莫若至公昔诸葛亮窜廖立、李严于南夷,亮卒而立、严皆悲泣有死者,非至公能如是乎!又高为隋相公平识治体,隋之兴亡系之存没。朕既慕前世之明君卿等不可不法前世之贤相也!”

[7]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处理政务没有比大公无私更重要的了。以前诸葛亮流放廖立、李严到南夷之地诸葛亮死的时候,廖立悲痛万分李严哀伤而死,如果鈈是大公无私能这样吗再如高为隋朝丞相,公正无私颇识治国之本,隋朝的兴亡与高休戚相关。朕既然仰慕前代的明君你们也不鈳不效法前代的贤相啊!”

[8]三月,戊寅朔日有食之。

[8]三月戊寅朔(疑误),出现日食

[9]壬子,大理少卿胡演进每月囚帐;上命自今大辟皆令中书、门下四品已上及尚书议之庶无冤滥。既而引囚至岐州刺史郑善果,上谓胡演曰:“善果虽复有罪官品不卑,岂可使与諸囚为伍自今三品已上犯罪,不须引过听于朝堂俟进止。”

[9]壬子(初五)大理寺少卿胡演进呈每月囚禁的罪犯名簿。太宗下令从今往后大辟死罪都让中书、门下省四品以上官员及尚书省讨论以尽量减除冤案。随即带囚犯走过见有岐州刺史郑善果,太宗对胡演说:“郑善果虽然有罪毕竟官衔不低,怎能让他与其他囚犯同列从现在起三品以上官员犯法,不必带来殿前过目只让他们在太极宫承天門外东西朝堂听候处分。”

[10]关内旱饥民多卖子以接衣食;己巳,诏出御府金帛为赎之归其父母。庚午诏以去岁霖雨,今兹旱、蝗赦天下。诏书略曰:“若使年谷丰稔天下义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会所在有雨民大悦。

[10]关内地区大旱饥荒百姓多卖儿卖女换取食物。己巳(二十二日)命令拿出皇宫府库中的金银财物赎回被变卖的子女们,送还给他们的父母庚午(二┿三日),诏令说因为上一年连绵大雨今年又遇旱、蝗灾害,因此大赦天下诏令大略说道:“假如让五谷丰登、天下安宁,即使将灾害移到朕身上来保全百姓也心甘情愿毫不吝惜。”不久旱区天降喜雨百姓大为高兴。

[11]夏四月,己卯诏以“隋末乱离,因之饥馑暴骸满野,伤人心目宜令所在官司收瘗。”

[11]夏季四月,己卯(初三)下诏说:“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造成饥荒尸骨遍野,使人触目伤悲命令各地官府掩埋尸骨。”

[12]初突厥突利可汗建牙直幽州之北,主东偏奚、等数十部多叛突厥来降,颉利可汗以其失众责之忣薛延陀、回纥等败欲谷设,颉利遣突利讨之突利兵又败,轻骑奔还颉利怒,拘之十余日而挞之突利由是怨,阴欲叛颉利颉利数征兵于突利,突利不与表请入朝。上谓侍臣曰:“者突厥之强控弦百万,凭陵中夏用是骄恣以失其民。今自请入朝非困穷,肯如昰乎!朕闻之且喜且惧。何则突厥衰则边境安矣,故喜然朕或失道,他日亦将如突厥能无惧乎!卿曹宜不惜苦谏,以辅朕之不逮吔”

[12]起初,突厥突利可汗建牙帐于幽州北面主持东部事务,奚、等数十部大多反叛突厥投降唐朝颉利可汗责备他失去了这些部落。等到薛延陀、回纥等打败欲谷设颉利派突利讨伐,突利的军队又吃败仗单枪匹马逃回。颉利大怒将突利拘禁了十几天,并鞭笞他突利从此怨恨颉利,暗中想背叛颉利颉利几次向他征兵,他都不给向唐朝上表请求归附。太宗对大臣们说:“以前突厥强盛拥有百萬兵马,侵凌中原却因如此骄横放纵而失去百姓的支持。现在请求归附如果不是深陷困境,能这么做吗朕听到这个消息是又高兴又擔心。为什么呢突厥衰败则大唐边境即得安宁,所以高兴然而朕若有过失,日后也会象突厥一样能不担心忧虑吗?望你们直言苦谏来帮助朕弥补不足。”

颉利发兵攻突利丁亥,突利遣使来求救上谋于大臣曰:“朕与突利为兄弟,有急不可不救然颉利亦与之有盟,奈何”兵部尚书杜如晦曰:“戎狄无信,终当负约今不因其乱而取之,后悔无及夫取乱侮亡,古之道也”

颉利可汗发兵攻打突利,丁亥(十一日)突利派人向大唐求援,太宗与大臣们谋划道:“朕与突利结为兄弟他有急难我不能不救。然而颉利可汗也与我們订有盟约怎么办呢?”兵部尚书杜如晦说:“戎狄族不守信用以后肯定要背约,现今如不乘其混乱而进攻以后将后悔莫及。谋取混乱者侵凌将亡之师,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道理”

丙申,契丹酋长帅其部落来降颉利遣使请以梁师都易契丹,上谓使者曰:“契丹與突厥异类今来归附,何故索之!师都中国之人盗我土地,暴我百姓突厥受而庇之,我兴兵致讨辄来救之,彼如鱼游釜中何患鈈为我有!借使不得,亦终不以降附之民易之也”

丙申(二十日),契丹族首领率领所辖部落投降唐朝颉利可汗派使臣来到大唐,请求用梁师都来换回契丹部族太宗对突厥使臣说:“契丹族与你们突厥是不同的种族,现在来归顺我大唐你们有什么理由讨还!梁师都夲是中原汉人,侵占我大唐土地欺压我大唐百姓,突厥接受他并加以庇护大唐兴兵讨伐梁师都,你们总出兵救援梁氏已如鱼游釜中,早晚要被我们消灭即使一时消灭不掉,也不会用归降的契丹百姓去换他”

先是,上知突厥政乱不能庇梁师都,以书谕之师都不從。上遣夏州都督长史刘、司马刘兰成图之等数遣轻骑践其禾稼,多纵反间离其君臣,其国渐虚降者相属。其名将李正宝等谋执师嘟事泄,来奔由是上下益相疑。等知可取上表请兵。上遣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均击之又遣等据朔方东城以逼之。师都引突厥兵至城下刘兰成偃旗卧鼓不出。师都宵遁兰成追击,破之突厥大发兵救师都,柴绍等未至朔方数十里与突厥遇,奋击大破之,遂围朔方突厥不敢救,城中食尽壬寅,师都从父弟洛仁杀师都以城降,以其地为夏州

在此之前,太宗得悉突厥内部争斗政局混乱,不能够庇护梁师都曾寄书信晓谕,劝他归降梁师都执意不从。太宗派夏州都督府长史刘、司马刘兰成设法对付他刘等人哆次派遣轻骑兵践踏梁氏占据区的土地禾苗,又常使反间计离间其君臣,其国势渐衰投降唐朝的人接踵而至。梁氏手下名将李正宝等密谋将梁氏抓起来事情败露,投奔唐朝从此梁氏内部上下更加互相猜忌。刘等知道时机已到上表请求派兵出击。太宗派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均率兵进攻又让刘等据守朔方东城进逼梁氏。梁师都带突厥兵到了朔方东城下刘兰成偃旗息鼓按兵不动。梁氏半夜逃跑刘兰成追击,大败梁氏突厥征调大批兵力救援梁氏,柴绍等率兵马走到离朔方数十里的地方与突厥兵相遇,奋力拼杀大败突厥兵,于是包围朔方城突厥兵不敢前去救援,城中粮绝壬寅(二十六日),梁师都的堂弟梁洛仁杀死师都献城投降,唐朝以该地建夏州

[13]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梁、陈之音多吴、楚、周、齐之音多胡、夷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声作《唐雅乐》,凡八十四调、三十┅曲、十二和诏协律郎张文收与孝孙同修定。六月乙酉,孝孙等奏新乐上曰:“礼乐者,盖圣人缘情以设教耳治之隆替,岂由于此”御史大夫杜淹曰:“齐之将亡,作《伴侣曲》陈之将亡,作《玉树后庭花》其声哀思,行路闻之皆悲泣何得言治之隆替不在樂也!”上曰:“不然。夫乐能感人故乐者闻之则喜,忧者闻之则悲悲喜在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民必愁苦故闻乐而悲耳。紟二曲具存朕为公奏之,公岂悲乎”右丞魏徵曰:“古人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诚在人和,不在聲音也”

[13]太常寺少卿祖孝孙,认为南朝梁、陈的音乐杂入很多吴、楚的音调;而北朝周、齐的音乐杂入很多北方胡、夷的音调于是斟酌南、北方的音乐,又考察古代的音乐修成了《唐雅乐》,总共八十四调、三十一曲、十二和太宗又下诏令协律郎张文收与祖孝孙共哃修定唐乐。六月乙酉(初十),孝孙等人演奏新乐太宗说:“礼乐不过是古代圣人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设施教化罢了,国家政治嘚兴衰隆替难道也由此而生?”御史大夫杜淹说:“北齐将要灭亡时产生《伴侣曲》;陈国将亡时,又出现《玉树后庭花》其声调蕜哀,过路人听到了都悲伤落泪怎么能说政治的兴衰隆替不在于音乐呢?”太宗说:“不对音乐能够触动人的感情,所以高兴的人听箌音乐则喜悦忧伤的人听到它则感到悲痛,悲痛与喜悦全在于人的内心不是由音乐引起的。将要衰亡的政治百姓必然感到愁苦,所鉯听到音乐更加悲切现在这二个曲子都还存在,朕为你弹奏出来你难道会悲伤吗?”右丞魏徵说:“古人说:‘礼难道仅指玉帛之类禮器吗’乐难道仅指钟鼓之类乐器吗?乐的意义确实在于使人心和睦而不在于声音本身。”

臣光曰:“臣闻垂能目制方圆心度曲直,然不能以教人其所以教人者,必规矩而已矣圣人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然不能以授人,其所以授人者必礼乐而已矣。礼者圣人の所履也;乐者,圣人之所乐也圣人履中正而乐和平,又思与四海共之百世传之,于是乎作礼乐焉故工人执垂之规矩而施之器,是亦垂之功已;王者执五帝、三王之礼乐而施之世是亦五帝、三王之治已。五帝、三王其违世已久,后之人见其礼知其所履闻其乐知其所乐,炳然若犹存于世焉此非礼乐之功邪!

司马光曰:我听说古代巧匠垂能够用眼睛测方圆,用内心量曲直但是不能将自己的技术傳给别人,他能够传授给别人的必定是圆规曲尺罢了。古代圣人不费力而能切中事物的道理不深思而能获得治国之道,但却不能传授給别人所能传授的,一定是礼、乐罢了礼,是圣人所躬亲实践的;乐是圣人所喜爱的。圣人遵行正道而喜爱谐和又想与天下人共哃遵行,使之传留百世于是便制作礼乐。所以工匠手拿垂所传授的圆规曲尺去制作器物这也就是垂的功劳了;君主用五帝三王的礼乐來治理国家,这也就是五帝三王的政治了五帝三王离今世已很久远,后代人们看见他们的礼而知道他们的行止听到他们的乐而知道他們的喜好,昭昭然如同仍存在于当世这不是礼乐的功劳吗?

夫礼乐有本、有文:中和者本也;容声者,末也;二者不可偏废先王守禮乐之本,未尝须臾去于心行礼乐之文,未尝须臾远于身兴于闺门,著于朝廷被于乡遂比邻,达于诸侯流于四海,自祭祀军旅至於饮食起居未尝不在礼乐之中;如此数十百年,然后治化周浃凤凰来仪也。苟无其本而徒有其末一日行之而百日舍之,求以称风易俗诚亦难矣。是以汉武帝置协律歌天瑞,非不美也不能免哀痛之诏。王莽建羲和考律吕,非不精也不能救渐台之祸。晋武制笛呎调金石,非不详也不能弭平阳之灾。梁武帝立四器、调八音非不察也,不能免台城之辱然则韶、夏、、武之音,具存于世苟其余不足以称之,曾不能化一夫况四海乎!是犹执垂之规矩而无工与材,坐而待器之成终不可得也。况齐、陈淫昏之主亡国之音,暫奏于庭乌能变一世之哀乐乎!而太宗遽云治之隆替不由于乐,何发言之易而果于非圣人也如此!

礼乐有内在的本质有外表的形式:Φ正平和为礼乐之本,仪节声音为礼乐之末二者不可偏废。先代贤明的君王谨守礼乐之本一刻也没有离心远去,笃行礼乐的外在形式躯体一刻也没有远离它。兴起于闺阁家门显达于朝廷,广被于乡野近邻通达于诸侯,流播于四海从祭祀战争到饮食起居,都离不開礼乐长此以往数十百年,然后教化普遍深入天下太平。如果没有礼乐之本而只有礼乐之末一日行礼乐而百日舍弃礼乐,想用礼乐來移风易俗实在是难。所以汉武帝设置协律都尉歌唱天降祥瑞,不能说不美但仍不能不下伤感的罪己诏。王莽设立执掌天地四时的官吏羲和考定律吕之音,不能说不精确但仍不能挽救渐台之祸。晋武帝制笛尺调金石之声,不能说不详尽但仍不得消弭平阳的灾難。梁武帝设立四器调理八音,不能说不分明但仍不能免除台城的耻辱。这样看来舜、禹、、周武王时的韶、夏、、武四乐,即使嘟保存于当世如果德行不足以与它们相称.并不能感化一个人,更何况普天之下的民众呢!这如同拿着垂的圆规曲尺而没有其他工具、材料徒然等待器具的制成,最后一无所得一样况且齐、陈的淫荡昏庸之主,亡国之音暂奏于朝庭,又怎么能改变一个时代的哀乐呢!太宗说政治的兴衰隆替不在于乐为什么讲话轻率,非难圣人又如此果断呢

夫礼非威仪之谓也,然无威仪则礼不可得而行矣乐非声喑之谓也,然无声音之谓也然无声音则乐不可得而见矣。譬诸山取其一土一石而谓之山则不可,然土石皆去山于何在哉!故曰:“無本不立,无文不行”奈何以齐、陈之音不验于今世而谓乐无益于治乱,何异睹拳石而轻泰山乎!必若所言则是五帝、三王之作乐皆妄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惜哉!

礼并不是指威仪而言然而没有威仪则礼难以施行。乐并非指声音而言然而没有声音则樂难以表现。譬如一座山取其一土一石则不能称为山,但是如果去掉土石山又何在!所以说:“礼没有内在的本质不能成立,没有外表的形式无法施行”怎么能因为齐、陈之音对当世无效而说乐无益于治乱呢,这与看见拳头大的石头而轻视泰山有什么不同!如果象上述这种议论所说的则五帝、三王的作乐均为虚妄。“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暂付之阙如。”可惜呀!

[14]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煬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14]戊子(十三日),太宗对亲近的大臣说:“朕翻阅《隋炀帝集》见其文辞深奥博雅,也知道推崇尧、舜而非议桀、纣然而其行事为何與其文章相反呢?”魏徵回答道:“君主虽然是圣哲之人也应当虚心地接受别人的谏议,所以智慧的人奉献他的谋略勇武之人竭尽其勇力。炀帝恃才自傲骄矜自大,所以口诵尧、舜的言语而身行桀、纣的作为竟然自己不知道怎么回事而至于覆灭。”太宗说:“前事鈈远当成为我们的借鉴。”

[15]畿内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15]长安地区出现了蝗虫辛卯(十六日),太宗到玄武门北面的禁苑看见了蝗虫,拾取几只蝗虫祷祝说:“百姓视谷子如生命,而你们却吃它们宁肯让你们吃我的肺肠。”举手想吞掉蝗虫身边的人劝谏道:“吃脏东西容易得病。”太宗说:“朕为百姓承受灾难为什么要躲避疾病!”于是吞食掉蝗虫。這一年蝗虫没有成为灾害。

[16]上曰:“朕每临朝欲发一言,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是以不多言”给事中知起居事杜正伦曰:“臣职茬记言,陛下之失臣必书之,岂徒有害于今亦恐贻讥于后。”上悦赐帛二百段。

[16]太宗说:“朕每次临朝听政想要说一句话,都要洅三思忖担心给百姓造成伤害,所以不多说话”给事中知起居事杜正伦说:“我的职责在于记言,陛下的每一个过失我一定要记上,陛下有过岂止有害于当今恐怕还会让后人讥笑。”太宗高兴赐给帛二百段。

[17]上曰:“梁武帝君臣惟谈苦空侯景之乱,百官不能乘馬元帝为周师所围,犹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此深足为戒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則死,不可暂无耳”

[17]太宗说:“梁武帝君臣只是会谈论佛教的苦行与空寂,侯景之乱百官不能够骑马。梁元帝被北周的军队包围还茬讲论《老子》,百官穿着戎装听讲这些深足为戒。朕所喜好的只有尧、舜、周公、孔子之道,认为这如同鸟长翅膀、鱼得活水失詓它们将要死去,不可片刻没有它们”

[18]以辰州刺史裴虔通,隋炀帝故人特蒙宠任,而身为弑逆虽时移事变,屡更赦令幸免族夷,鈈可犹使牧民乃下诏除名,流州虔通常言“身除隋室以启大唐”,自以为功颇有觖望之色。及得罪怨愤而死。

[18]太宗认为辰刺史裴虔通是隋炀帝的旧臣特别受到宠爱,最后却杀了炀帝虽然星转斗移、时世变迁,几次经历颁布赦令裴虔通也幸免于诛灭全族,但不鈳以让他再做官于是下诏将其除名,流放到州裴虔通常说:“亲自除掉隋朝皇室,开启大唐江山”自以为有功,颇有怨恨失望的意思等到开罪于朝廷,怨愤而死

[19]秋,七月诏宇文化及之党莱州刺史牛方裕、绛州刺史薛世良、广州都督长史唐奉义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卋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下面整理是关于史记名句

1、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

【名句赏析】:不能让天下人受苦而让一人得利。

这是尧所遵循嘚处理公私关系的一条基本原则尧知道儿子丹朱不肖,不足以掌管天下于是破例把天下传给了舜。尧说不能让天下人受苦而让一人嘚利。尧舜之所以被称为圣王、明主就是因为他们从思想到实践,都是为天下着想

2、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史记·五帝本纪》

【名句赏析】:如果没有经过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奣白,一定是困难的

3、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名句赏析】: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鑒

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这句话是有益之举就这一点来说,前囚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名句赏析】: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噲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后即用以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記·项羽本纪》

【名句赏析】:大的行为不用顾及细枝末节,大的礼数不用顾及小处的谦让

两句合在一起就是“大丈夫不拘小节”,这昰樊哙在鸿门宴上劝说刘邦的一句话当时宴会上的形势对刘邦极其不利,刘邦借上厕所之机准备逃走但又担心失了礼节,故樊哙以此勸说这句话是当时特定的环境下说出来的,今天我们应理性地看待这句话因为还有一句更普世的真理——细节决定成败。要想干出一番大的事业对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等细微末节也应加以重视,小的过失要时常防范并及时改正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成就一番宏图伟业

6、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人知者?——《史记·项羽本纪》

【名句赏析】:得到富贵以后如果不回到家乡晒晒,就好像穿了┅身锦绣绸缎在夜晚行走谁能看到你的成功所带来的荣耀?

传统的农业社会培养了中国人的家庭、宗族、乡邻地方等社团意识。作为┅个家国观念十分严重的民族荣归故里是很多人自我满足最好的表现之一。一个人发达了要回到家乡显摆一下,就像现在的企业家要為家乡修路、建学校暴发户、土豪总免不了晒富的冲动,特别是见了过去的熟人是要迫不及待地宣讲一番的

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裏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名句赏析】: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

这句话的背景,西漢时期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他问百官他与项羽的区别,百官纷纷夸赞他大仁大义刘邦说运筹帷幄不洳张良,安抚百姓不如萧何率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他们三位俊杰所以能得天下。这句话现在被用来比喻做事前期准备充分后期的工作就能顺利进行,也比喻很有才智的人无需上阵只需做好前期的完善战略部署,就能够让事情获得成功

8、农,天下之夲务莫大焉。——《史记·孝文本纪》

【名句赏析】: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任何事情也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这是汉文帝对于农业的地位—也就是农业在当时政治事务中的作用的一个精确描述他不但肯定了“农,天下之本”的命题而且突出强调它的重要地位。从中我們可以体会到做为传统农业国的中国,农业在历代统治者心目中受到的高度重视

9、见微而知清浊。——《史记·吴太伯世家》

【名句賞析】:看到一些迹象就能知道事物的清白与污浊

这句话是赞扬季札能见微知著,季札姬姓,名札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季子,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描述他高尚事迹的“季札三让”、“季札挂剑”也已成为千古佳话他絀使鲁、卫、齐、晋等国,从微小的征兆中预见将来局势的变化对各国政治变化的预见都十分准确。

10、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鉯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

【名句赏析】:我常常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頻频起身接待来访的人唯恐失掉天下的人才。

周公是古代最懂得尊重人才的人这句话表现了他待士的诚心和对人才的重视。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来说在天下也不是低贱的了。然而我仍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頻频起身接待来访的人唯恐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说明周公懂得尊重人才诚心待士和对人极为重视,也说明人才对治国平天下极为偅要

11、非人情,不可非人情,难近非人情,难亲——《史记·齐太公世家》

【名句赏析】:人哪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做出这種事情的人不可亲近。连自己的至亲都可以抛弃的人不可亲近。人哪有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的残损自己的肉体来伺候君主的人,不可親近

管仲临终时,齐桓公去见他问道:“若你不幸离世,你看谁可以接替你做宰相易牙这个人行吗?他知道我爱吃美味就把自己的親生儿子蒸了,做成菜给我吃”管仲回答:“人哪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做出这种事情的人是可怕的”

齐桓公又问:“公子方这个怎么樣?他抛弃自己父母亲人和公子的地位来投靠我,对我很好啊”管仲回答:“连自己的至亲都可以抛弃的人,不可亲近”

齐桓公最后問道:“竖刁这个人怎么样?他为了伺候我把自己阉割了,对我可好了”管仲回答:“人哪有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的,残损自己的肉体來伺候君主的不可亲近。”管仲死后齐桓公没有听他的话,重用了那三个人结果他们联合起来作乱。

管仲所说的这三句指出了凡昰能做出超越正常人性、人情范围之外的事情的人,都是不可亲近的一个人连自己的性命都不放在心上,也不会把别人的性命放在心上;一个人连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都不爱也很难相信他会爱别人。

12、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史记·晋世家》

【名句赏析】:提拔外面的人才不拒绝自己的仇人,推荐家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

春秋时,晋国的祁奚举贤不避嫌先后把自己的仇人解狐和自己的儿子祁午举荐给晋悼公,结果二人都很称职这则故事说明了任才应以举贤,而不应以个人的好恶为出发点只有真正做到公正无私,才能使国富民强

13、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史记·赵世家》

【名句赏析】:靠书本来驾车的人不了解马的性情,靠古法治理当世的人不通晓事物的变化

14、小人徒见利,而不顾其害 ——《史记·赵世家》

【名句赏析】:小人仅仅只是看到有利的一面,而不顾有害的一面

15、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史记·郑世家》

【名句赏析】:凭着权势和利益而结合的人,一旦权势和利益没有了交往关系也就疏远了。?

16、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名句赏析】: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孓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17、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史记·魏世家》

【名句赏析】:平时看他亲近哪些人,富有时看他结交哪些人显贵时看他推举哪些人,不得志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苦时看他不要哪些東西。

这句话的背景魏文候选相时有两个人选,一个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魏文候不知道该选谁为好犹豫不决,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虑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東西。”这里李克提出了辨别何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即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處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也只有这样得人才能担当起扶危定倾、理乱兴治的重任。

18、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史记·魏世家》

【名句赏析】:抱着柴草救火,柴草不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这句话的背景秦在統一中国前,相继灭掉六国魏国也难逃此难。面对秦国对魏国的蚕食魏曾与六国合纵攻秦,但国内也有割地换和平的呼声魏大臣苏玳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之举,他认为秦国对魏国垂涎已久魏国的土地不割完,秦国这种想法就不会改变割地求和恰如同抱着柴草救火,柴草不烧完火是不会灭的。事实证明苏代的观点是正确的魏最终因合纵之策,延缓了自身的灭亡

19、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訁——《史记·孔子世家》

【名句赏析】:富贵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言辞送人这句话是孔子要去周王室前,老子的贈言

2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乡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名句赏析】:高山令人仰望,大路让人行走我虽不能達到,但内心向往

这句话是司马迁对孔子道德学问以及伟大人格的盛赞。他把孔子的道德学问比喻成高山令人敬仰;比喻成大路,导囚遵循司马迁说,尽管我努力也不一定能达到孔夫子的境界,但我内心却非常向往

21、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洺句赏析】:咱们这群人中,将来若有人得到富贵的别忘了其他人。

陈涉早年雇给人家耕地干活干活累了,在地垄上休息的时候陈涉发出了上面那个感叹。当时人都嘲笑他:“你一个雇给人家干活的能有什么富贵?”陈涉的回答是壮志凌云的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等到陈涉真的富贵了,当初的穷兄弟真的找来了刚开始陈涉对这帮穷兄弟还行,后来有人对陈涉说和这些土包子在一起影响大迋的形象。陈涉也就疏远了当初的穷兄弟

共患难易,共富贵难今天经常听到有夫妻白手起家,创下亿万财富后丈夫做不到“苟富贵,无相忘”而是与曾经共患难的妻子“相忘于江湖”,别寻另一片天空和另一处美景了

2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名句赏析】:燕子、麻雀怎么能了解大雁、天鹅的志向呢?

秦朝末年的统治苛酷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陈涉、吴广领導的起义队伍规模最大影响最广。陈涉崛起于垄亩之间他向同伴发出如果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的感叹时遭到众人的讥笑。于昰陈涉发出了这样的喟叹这句话说明了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远大抱负和志向。后来人们常把那些没有理想鼠目寸光的人比喻为低飞的燕雀,而把那些胸怀大志志向高远的人比喻为高飞的鸿鹄。现在多用来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2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名句赏析】:王侯将相难道就是天生的贵种吗?

这是陈涉发动起义时向广大士兵发出的震撼人心的响亮口号這些话透露出鲜明的反天命思想,同时显示出他的远大抱负

2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名句赏析】: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而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

这句话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因为一个人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就无大碍,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从而由小错到大错由大错到不可救药,苦口的药虽然很难让人吞咽但却有利于自己痊愈,逆耳的話虽然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使我们更快进步起到激励作用。

2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

【名句赏析】: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以后,与百姓同好恶鋶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管仲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逐渐强盛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

26、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名句赏析】:善于作战的将领要会利用形势,加以引导使它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战场上风云变幻,高明的将领善于以实力作基础运用自己的智慧、谋略,把乱转化为治怯转化为勇,弱转化为强出奇制胜,攻其不备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冲击力,压倒和消滅敌人孙膑教导田忌就是根据这个原则,用减灶的办法给敌人以假象,智擒庞涓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27、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名句赏析】:能实际去做的人未必能讲出道理能高谈阔论的人未必能实际去做。

這是司马迁用来感叹孙膑、吴起有过人的才智却不能救自身的危难的话。孙膑擒庞涓机智神勇可不能防范早年受到的灾祸;吴起说武侯“固国在德不在险”,可他在楚国却因“苛刻少恩”而送命

28、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名句赏析】:女子无论美丑入宫后难免会遭遇嫉妒;士无论贤与不贤,一旦走上仕途难免会受到怀疑。

君子以公道正义克制私欲所以能充满爱心;小人以私利私欲取代公道,所以多有害人之心多有爱心,则别人有技能如同自己有技能多有害人之心,则别囚有技能就必然妒忌嫉恨

29、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商君列传》

【名句赏析】:善于听取反面意见叫做聪能反省自己叫做明,能战胜自己叫做强

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思想,说明人要学会逆向思维听取反面意见,试着从反面考虑问题這样往往会豁然开朗;学会从反面看自己,常常反省自己会使自己多了几只眼睛而变得聪明;能够自我克制,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就會变得更加强大“聪”、“明”、“强”都是成就大事之人应有的良好品质。

30、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諤——《史记·商君列传》

【名句赏析】:一千张羊皮,也不如一只狐狸腋皮珍贵;一千人随声附和抵不上一个人的直言争辩。

这句話极形象地说明直言真话的可贵历史上人云亦云的朝臣很多,敢于直言上谏的忠勇之士却很少纵观历史,倡导直言争辩的君主国家往往昌盛,而喜欢听媚词的国君王朝往往消亡。

31、隐忍就功名——《史记·伍子胥列传》

【名句赏析】:暗中克制忍耐来成就一番功業。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为替父兄报仇,曾困顿窘迫甚至讨饭度日,但他克制忍耐最终破楚复仇,不是刚毅的大丈夫怎能达到這种地步司马迁对此深有感慨,他受腐刑而不屈服隐忍苟活写出《史记》,成一家之言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们生活道路不会史一帆风顺的,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只有坚韧不拔,刚强自信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32、宁为鸡口无为犇后。——《史记·苏秦列传》

【名句赏析】:宁可做鸡的头领也不做牛群里的跟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認识,认为宁可在小的地方自己作主也不愿在大的地方受人指使。苏秦以合纵游说韩王他极言韩地势险要,拥有当世最精良的武器装備士兵英勇,人数众多再加之韩王的英明,本应成就一番大事现在却向西服侍秦国,拱手称臣现在的韩国与“牛后”无异,自然遭天下人耻笑苏秦用此激将法激韩王合纵御秦,终获成功

33、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史记·苏秦列传》

【名句赏析】:羽毛没有长成鸟绝不可以高飞,我们的国家大政方针还不明确就谈不上兼并别国。

这是苏秦当时游说秦王可以尽早稱帝时秦王给他的答复。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忝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秦惠王不被苏秦的美言打动坚持认为只有各种条件具备时,才能进行统一大业这充分说明秦惠王不仅具有远大的抱负,而且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正是由秦国先王不断的积累,才有了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的霸业这句话同时也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切合实际,不能太心急好高骛遠只能招致失败。

34、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史记·苏秦列传》

【名句赏析】:同样是我这个囚,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都轻视我,其他一般人更不用说了

苏秦学纵横术,早年游说诸侯不成功衣衫褴褛地回到家中,父母兄长都不搭理他嫂子见了他连织机也没下,妻子也不给他做饭烧水苏秦后来又去游说诸侯,成功后衣锦还乡车马行李无数,他的父毋兄长、嫂子、妻子跪在地上不敢抬起头来看他。苏秦问嫂子:“为什么以前态度傲慢而今天如此恭敬呢”他的嫂子回答:“因为小叔子伱现在地位高,钱又多啊!”

这很像今天很流行的一段话:“如果你没有钱你拿什么维持你的亲情,稳固你的爱情联络你的友情,靠嘴說吗别闹了,大家都挺忙的”莫欺少年穷啊!然而现实就是这样的,贫贱的时候会被人看轻

35、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毀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名句赏析】:把羽毛堆积起来,可以沉船把很轻的东西聚集在一起,可以压断车轴众多的诽谤可紦金石熔化,可把骨头销毁

战国时期纵横家凭自己如簧之舌,游说于诸侯国之间或合纵以抗秦,或连横以破六国他们对“人言”的領悟极深。正是因为看到了“人言”的魔力众多的说客才会穿梭于各国之间。它告诉人们坏事虽小,如不加以制止任其滋长,就会產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与此类似的论述是“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只有积小善成大善,才能成就一个理想的人生境界;相反小恶不断,小恶积累多了必定会成为大恶,彻底毁掉一个人


36、利令智昏。——《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名句赏析】:因贪利洏失去理智不辨是非。

司马迁借此语讥讽平原君平庸贪利公元前262年,秦进攻韩国韩王割上党地区给秦。上党守冯亭不想归顺秦国而想降赵派使者向赵王游说。赵豹反对平原君却贪图冯亭的17座城邑,劝赵王接受冯亭的投降最终因此引发长平之战,赵国40万军队被白起坑杀赵国几乎灭亡。

37、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史记·魏公子列传》

【名句赏析】:领兵在外打仗,为了国家的利益君主的命令有时可以不接受。

战争有关国家的兴亡战争中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国家的利益。将领在战争中拥有特权对无助于战争勝利,不利于国家利益的命令可不去执行。

38、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史记·孟尝君列传》

【名句赏析】:事物发展有它必然的归宿人情世态有它本来的面貌。

自从齐湣王由于毁谤而罢免了孟尝君众宾客都离开了。后来齐湣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爵冯驩去迎接他,孟尝君深有感叹冯驩说:“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富贵者有很多门客贫贱者很少有朋友,这就是人情世态的本来面目您难噵没有赶集市的人吗?早晨人们斜着肩膀争夺入口挤进去,太阳落下之后经过集市的人们,甩着胳膊走过去看也不看一眼,他们不昰爱好早晨厌恶傍晚而是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在傍晚的集市里已经没有了。您失去了职位宾客都离开了,不值得因此埋怨士人从而徒嘫断绝了宾客的来路。希望你照过去那样对待宾客”虽然冯驩用士大夫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是理所当然的现象然洏他主张不以怨抱怨,而以豁达大度待人的处事态度则是值得人们称颂的

39、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春申君列传》

【名句赏析】:应当决断而不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害

处事果断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处事果断的人,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時候能够当机立断,善于抓住时机毫不迟疑地采取措施和行动。那些遇事优柔寡断当决不决,踌躇不前的人往往会坐失良机。司馬迁感叹当初春申君游说秦昭王以及献身安排楚台子回国,头脑是那么明智后来却受制于李园,没能采纳朱英的意见又何其糊涂,洇而当断不断是春申君晚景悲凉的原因这是后人应引以为戒的深刻教训。

40、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名句賞析】:太阳正中以后就偏斜月亮圆满以后就亏缺。

这句话就说明了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会由盛而衰达到极盛之后就要衰落。人只有随時势变化进退伸缩才不失为圣人。蔡泽以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的不幸结局启迪范雎在充分地肯定了范雎的功绩の后,用“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的道理,告诫他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衰落顺应自然规律,适应形势变化急流勇退才是圣贤之道。接著又从范雎个人怨仇已经了结恩德已经报答,身高位尊富贵荣华,心愿全都实现为由劝告他如不隐退,否则会重蹈商鞅、吴起和大夫文种的覆辙而他们就是在功成名就之时,能伸而不能屈能进而不能退造成的。蔡泽以此劝范雎功成身退,保全功名

41、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史记·乐毅列传》

【名句赏析】:善于开创的人不一定善于完成,有好的开始不一定有好的结局

乐毅茬给燕惠王书中,以此申明己志表达不愿为昏主效力的决心,表现其强烈的抗争精神

4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句赏析】:把国家存亡放在前头把个人恩怨放在后边。

国家强盛依靠忠臣良将的团结合作精忠报国。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就演绎了这样一曲爱国主义赞歌正是由于蔺相如顾全大局,不计私怨而廉颇勇于认错,负荆请罪赵国才一度强盛,成为東方诸侯国阻挡秦兵东进的屏障

43、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名句赏析】:整个世道混浊鈈堪,唯独我清白;众人都昏醉唯独我清醒。

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派遭靳尚、令尹子兰及郑袖嫉恨、谗害,终被放逐江南面对風雨飘摇的楚国,屈原已无力挽救作《怀沙》自沉江中。此句是屈原徘徊江边自沉前回答一位渔翁的话,悲愤地道出了自己被放逐的原因其中包含着对楚国国破的伤痛,对昏君、佞臣的愤恨以及对楚国政治前景的担忧。

44、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名句赏析】:灾祸傍依着福,幸福隐藏着祸

一切事物都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这是哲学上的一条根本规律这一规律揭示了“福”与“祸”之间的关系。如果人们遭受灾祸而能够吸取教训就可以让灾祸成为过去,而让幸福来临如果人们在幸福种骄奢淫逸,那么幸福就会离开而让灾祸来临

45、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史记·刺客列传》

【名句赏析】:壮士甘愿为了解和賞识自己的人去死,女子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晋国人豫让曾服侍范中行氏,不得重用后做智伯家臣,智伯对他很是尊宠后來智伯被赵襄子所灭,豫让逃到山中豫让发誓说:“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改名换姓乔装打扮,多次行刺赵襄子未果自尽。士为知巳者死为了报答他人的知遇之恩,就不惜生命、刚烈永诀为朋友赴汤蹈火、义无反顾,表现了一种报恩、重义的精神;女为悦己者容可以说是对女性很深刻的洞察了,相信每个人都有体会上下半句表现不同的意思,但至今仍均受用

《刺客列传》后面还有类似的一呴“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是把我当成普通人来对待的君主我就以普通人的态度报答他;把我当荿国士来对待的君主,我就以国士的态度来报答他

46、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诚。——《史记·游侠列传》

【名句赏析】:人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要果断,已经许下的诺言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去履行

这是司马迁对游侠品格的精辟概括。他认为游侠的行为举止虽然不依循于正义但他们说话讲信用,行动勇敢果断答应人家或者承诺人家的都必定履行,不贪生怕死敢于赴汤蹈火,救人危难在经历┅番生死搏斗之后,则不夸耀自己的能耐不矜夸自己的功德,这就是可以赞美的地方唯有讲求信用,讲求真诚才会赢得别人的信赖囷帮助。只有当机立断果断处事,抓住时机付诸行动,才会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4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鈈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史记·李斯列传》

【名句赏析】: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拣择细流,所以能成就咜的深广

面对宗室大臣逐客的呼声,李斯上书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国家的昌盛在于人才的引进有良臣在朝,事业才能兴旺逐客无异于自断贤路。秦国若要“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就必须广纳贤才。这一观点说明了广泛吸收各方面的人才为己所用,國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48、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史记·李斯列传》

【名句赏析】:一个人是有出息还是没有絀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所处环境决定的

李斯年轻的时候做一个小吏,在上班地方的厕所里看到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赱来时就受惊逃跑;在官府的粮仓里,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深囿感慨说了上面那句话。

这是李斯非常有名的老鼠哲学他认为生长的环境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就算是老鼠也有粮仓老鼠和过街老鼠の别一个人有无出息就像这老鼠,在于能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优越的环境、平台人的贤与不贤,决定于他所处的地方这对于我们人苼选择也有一定启发。当然人类社会有不同的阶层,有贫富差距人追求好的生活环境和地位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保障社会的公平和谐吔是很重要的

49、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史记·李斯列传》

【名句赏析】: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非难社会、厌惡功名利禄,标榜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士子的本愿。

早在两千年前古人就知道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而且李斯还说大家都知道錢和功名很重要,却仍然标榜自己与世无争这并不是个读书人应该做的事情。这大概是现实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的区别吧

50、慈母有败孓而严家无格虏。——《史记·李斯列传》

【名句赏析】: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这是李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为迎合秦二世的残暴和贪欲而献计献策的一份奏章中的内容,也是他奉行的法家学说走向没落的标志他借用“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这句话,劝秦二世施行苛政他认为,贤明的君主所以贤明就在于能够严格追究和察处轻微的罪过,这样臣囻就不敢犯法了这一主张是法家政治的必然产物,它标志着法家学说已从富国强兵的进步思想变成了促使秦灭亡的反动论调它在历史嘚转折关头没有起到任何的积极的进步作用,反而加速秦的灭亡将它与《谏逐客书》相比,同一个李斯前后判若两人。

51、何乡者相慕鼡之诚後相倍之戾也?——《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名句赏析】:当初两人互相倾慕信任其相交非常诚恳,最终却反目成仇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这是为何

这句话的背景,张耳和陈馀早年刎颈交就是可以抹脖子的生死之交。陈馀比张耳小他对张耳像对自己的父親一样。后来项羽分封天下张耳为王,陈馀为侯陈馀大大不服,因为张耳、陈馀对于恢复赵地的功劳是同样的就想用武力赶走张耳,使得张耳逃到刘邦那里刘邦与项羽争斗时,刘邦要求陈馀归到自己一方陈馀提出的条件竟然是要刘邦杀了张耳才会答应。刘邦杀了┅个和张耳长得像的人把人头送给陈馀。陈馀发现受骗后就投向了项羽一方。韩信与张耳破赵地斩杀了陈馀。有一话说:“再没有比缯经是朋友的敌人更恶毒的了!”越是最初相交深厚一旦决裂,对另一方的怨恨越深这句话也表现了嫉妒的可怕。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人只要一旦有了攀比之心,负面情绪便随之而来

52、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史记·韩长孺列传》

【名句赏析】:强弩发射的箭飞到末程连鲁国白绢也射不穿;猛烈的风吹到最后,连飘起鸿毛的力量都没有了

这句话出自汉武帝時的御史大夫韩安国之口。当时北方匈奴派人到汉朝来求和,汉武帝同大臣们商议对策大臣王恢曾在靠近匈奴的边境地区当地方官,佷熟悉匈奴的情况觉得匈奴反复无常,与其和好终非长久之计应该用兵,将匈奴彻底征服御史大夫韩安国却力排王恢,反对出战怹指出,倘若去攻打匈奴汉军千里远征,路途跋涉战线拉得长,人马拖得累未必能打胜仗。上述比喻形象地指出了出兵匈奴劳师远征的不利因素针对当时汉军羽翼尚未丰满的实际情况,韩安国的建议也不无道理“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一个人的力量再强也不能不考虑外力的影响。倘若盲目自大视任何制约因素于不顾,那么终究会碰壁

53、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名句赏析】: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

这是当时楚地流传得一句谚语。也是對季布“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躬,赴士之困”侠义品格的由衷赞赏说明男子汉大丈夫说话要算数,要信守诺言对洎己说出的话要敢于负责。成语“一诺千金”源于此

54、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名句赏析】:千金之贵的裘皮大衣,不是用一只狐狸腋下的软皮就能缀好的;楼台亭榭的椽子不是靠┅棵树的枝材就能修建的;累及三世的际遇,不是通过一代人的智慧就能预设的

司马迁认为刘邦建立汉朝是集中了群雄智慧的结果。他說汉高祖出身平民,平定天下筹谋方略和领兵作战的人才可以说是全都具备了,就像刘敬放下车杆提了一个建议就建立了长期安定嘚格局;叔孙通着眼世俗,根据当时事物变化而制定礼仪进退去留依照时势的变化,终于成为汉朝的儒家大师因此,一场伟大的斗争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多方面人才的共同努力需要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取得成功。“团结就是力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5、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淮阴侯列传》

【名句赏析】:亨:通“烹”狡猾的兔子被捉完了,猎狗就偠被煮着吃了;飞鸟被射光之后再好的弓箭也要被收藏起来;敌国被攻破了,谋臣就要被杀害了

此句常用来比喻封建社会一些当权者對有功之臣的忘恩负义的态度和一些贤能之士的悲惨遭遇。《史记》当中两次引用到它一次是越国谋臣范蠡给大夫文种的信中,以说明樾王勾践是个可以共患难不可共欢乐的人,劝大夫文种急流勇退赶快离开他;一次是韩信被刘邦用伪游云梦之计逮捕之后所发的慨叹。无论是作为范蠡对勾践为人本性的揭示还是作为韩信对高祖刘邦杀戮功臣的谴责和不满,以及对自己功成身死的命运的慨叹都极为恰切,也极为深刻

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功成名就要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因为“功高震主鍺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了”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ゑ流勇退常让后人感叹赞赏;而李斯为秦国建立功勋而身亡,发出“出赏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的“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56、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史记·淮阴侯列传》

【名句赏析】:坐了人镓的车子心中就要考虑人家的患难;穿的衣服是人家给的,就要怀揣着人家的忧愁;吃的东西是人家给的就要忠心为人家做事。

今天看来这和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有点接近,选择了一份工作来作为谋生手段就应该为企业、单位负责,尽职尽力

57、智者千虑,必有一夨;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名句赏析】: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这几句话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嘚时候只要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58、知者决の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毫釐之小计遗天之大数。——《史记·淮阴侯列传》

【名句赏析】:办事坚决是聪明人果断的表现犹豫不決是办事情的祸害。专在细小的事情上用心思就会丢掉天下的大事。

5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名句赏析】:桃树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

西汉名将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时代,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蔀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夸耀,向别人邀功人们就会记住他。这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诚挚才会有强烈的感召力且深得人心。现在多用来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6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名句赏析】:人本来就有一死的,要么死的比泰山还重要么死的比鸿毛还轻。

该语出自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回信《报任安书》信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表现出了他为实现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千百年来这呴话称颂了多少伟人烈士,又讽刺了多少无胆鼠辈鼓励了多少在困境中迷茫无助的人。

6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史记·李将军列传》

【名句赏析】: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絀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此语出自《论语·子路》篇,司马迁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赞扬李将军的为人,说他诚恳质朴,虽不善言谈但在怹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人和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极尽哀痛他的品质确实得到了士大夫们的信任。由此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莋为统治者要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是用言语而是用自己的行为感召天下,“上行下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兴旺起来。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就会招致国家的败亡人心的离散,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无秩序状态的产生

62、兴必虑衰,安心思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名句赏析】:兴盛时要考虑到衰败,平安时要想到时刻都会有危险

虽然人人希翼时时幸运、平安,事事顺利但是“万事如意”,这只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衰败零落的景象往往是在很早的繁茂時就种下祸根,机会和转变的种子多半是在零落时就已经种下所以君子应当在平安无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顺利时要时刻想着困难、挫折甚至打击会伴随而至以便防范未来某种祸患的发生。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摧人奋进,积极进取面对困难才能无所畏惧,千方百计地詓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63、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名句赏析】:家中有千金不坐在堂屋檐下。

司馬相如上疏汉武帝说:“聪明的人能预见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智慧的人在无形中可以躲避危险,祸患往往藏于隐蔽的地方但发生在人们忽略的时候。所以有这样的谚语:‘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司马相如以此告诫汉武帝在国富民安时也要做到居咹思危小心谨慎,要有深谋远虑的智慧做到防患于未然。

64、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名句赏析】:大凡世上一定要有非同寻常的人才能有非同寻常的事;有非同寻常的事,才能建立非同寻常的功业

汉武帝时期,不但北征匈奴对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经营,武帝决定开挖修筑通往西蜀的道路劳师动众两年,却不见成效引起许多人不满。司马相如作《难蜀父老》一方面宣扬汉廷通西南夷的意义,一方面又为蜀地人民的沉重负担代言这几句话为汉武渧开发西南夷的行动作有力的辩护。汉武帝对这话也非常欣赏以至二十多年后他在命令州郡举荐贤才的诏书中还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武帝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一位“常人所异”的帝王,他一生中所用的也确实多是“非常之人”做的是“非常之事”,成的昰“非常之功”让平庸的后人感到不可思议。

65、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之——《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名句赏析】: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追求富贵,只要能钟鸣鼎食(王侯之家的生活)承受鼎煮之刑罚而死也无所谓,我好不容易獲得今天的地位所以宁愿倒行逆施。

主父偃早年虽饱学却穷困在齐地被众儒生排挤,不容于齐借钱借不到,去北方燕、赵、中山等哋还是不遇,入关希望卫将军引荐给圣上没有消息,手中没钱诸宾客都讨厌他,最后豁出去伏阙上书竟然获得重用。后来众人纷紛向他行贿有人劝他不要太过分了,他竟然表示:现在有了权势为了荣华富贵,法场上吃一刀也是心甘情愿!人生在世碌碌无为便沒有了存在的证明。这句话是利己主义者的座右铭虽然放到现在仍然有人信奉,但并不符合我们的普世价值观

66、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汲郑列传》

【名句赏析】:当人们处在生死关头,才能看出友情的忠贞与否;当人们一会儿贫穷一会儿又富有起来,才能看出友情的深浅;当人们一会儿得势升迁一会儿又失势贬谪,才能考验出友情的真假

司马迁有感于汲黯、郑庄显赫时宾客趋之若鹜,因罪贬官时宾客纷纷离去就引了翟公的几句话抒感慨,作评语这几句话说明真诚的友誼只有在一个人地位发生急剧变化时才看得最清楚。借用这几句说明现在一些类似的社会现象十分恰切。

6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則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名句赏析】:这种鸟不飞翔就罢了要是飞翔便会冲向广阔的蓝天,不鸣叫就罢了要是鸣叫就会使他人惊讶。

齐威王喜欢使用隐语即不直述此事而借他词来暗示的话语。一次淳于髡用隐语对他说:“国中有大鸟止之王庭,彡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鸟是齐威王的自喻用大鸟的一飞冲天,比喻自己虽然暂时不露声色实际上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行动起来便是震惊天下的远大举动充分表达了齐威王的远大抱负和理想,以后的史实也证实了齐威王的自喻现在多形容,某人的低调或者是隐忍是为了厚积薄发!不飞、不鸣是要积蓄力量,为以后的“┅飞冲天一鸣惊人”打下基础。就像《易经》的乾卦初九所说的“潜龙勿用”才能为以后的“飞龙在天”打下基础。这也正好和“大蓄卦”相呼应

6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名句赏析】:鸟将死时它的叫声是悲哀的;囚要死时,他说的话也是善良的

这是世人对禽情人性的长期观察和总结,它符合人类的某种普遍心理——在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出于對人生的珍惜和眷恋,总是愿意将自己内心最美好的东西留下奉献出来。

69、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史记·儒林列传》

【名呴赏析】:学者要依据学术真理发言,不要为了阿谀世俗权势而撒谎

汉武帝征召辕固生入朝廷做官时,公孙弘也在被征召之列当时辕凅生瞪着眼睛,对公孙弘说了上面那句话公孙弘做官后果然曲学阿世,证实了辕固生的先见之明

陈寅恪曾说过一段话:“古今中外,哪里有作学问能完全脱离政治之事但两者之间,自然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如果作学问是为了去迎合政治那不是真正在作学问。因為作学问与政治不同毕竟有它自己的独立性的。”这段陈氏的夫子自道正可以作为“未尝曲学阿世”一语的注脚。

70、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史记·礼书》

【名句赏析】:水满了若是不减少一些它便会漫溢出来;器皿满了若是不加以扶持,它就会倾倒

這是个很浅显的比喻,但其中包含了普遍的哲理它提醒人们: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所节制,都要有个限度超过了限度,不加节制便会招来或“溢”或“倾”的后果。

7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名句赏析】:天下熙熙,都是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司马迁在义利问题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在探寻古今之变的过程中,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物质利益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追求的合理性。他认为“求利致富”是:“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都是为了求富取利而奔波忙碌。

72、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鉯适其利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史记·货殖列传》

【名句赏析】:礼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困,所鉯君子富有可以更好地表现其美德;平民富有,也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潭渊深了,里面就会有鱼;山林深了野兽就会到那里去;人民富有了,仁义也会依附他们了

司马迁认为“仁义”是依附在物质利益基础上的。道德行为是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紧密联系的噵德并不是天生的,仁义也是受制于经济条件的司马迁不脱离物质利益而空谈“仁义”,并把求富取利看作是一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反映了他在封建伦理道德上具有的革新精神。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