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三岁见老”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pdf吗

老公去年到现在跟我分居两地,一个月也就见一面,他竟然在外面找了一个40多的女人。那女人的孩子比我老公大三岁,我是昨天晚上才发现的!真不知道怎么开口来说这事,我现在一心就想离婚!
现在渣男太多,不能散养
野花比较香啊!男人都不知足
哎男人真不靠谱!
把他工资抓手上,给钱就不离,不给就离
问题没解决?
去同龄帮里和姐妹们讨论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真的吗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这句话看似没有道理,实则确实暗合了孩子的心理发特点。3岁,又是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幼儿期,这个阶段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岁之前就已经定型,3岁之后则变化不大;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在3岁之前就已经完成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3岁之前是儿童的感觉、记忆和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将事半功倍。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3~7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
&&&&三岁宝宝教育之需注重智商的培养
&&&&1、利用故事训练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孩子处于三岁的时候,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我们得注重对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最可靠的方式就是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爸爸妈妈们可以选择一些浅显易懂以及短小的故事。这些故事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讲解故事,之后让宝宝听了之后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单的话陈述。这也是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爸爸妈妈们要注重故事的选择,具有教育性以及简单易懂是非常关键的。
&&&&2、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训练宝宝应变能力。对于宝宝的智力发育,我们得注重生活经验的培养。智力是能力的一种,我们想要提高宝宝的智力,还得提高宝宝的实践能力。不过,孩子还很小,难以有实际的锻炼机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选择角色扮演的方式训练孩子的应变能力。我们可以为宝宝营造一个模拟性的情境,比如医生救人或者是警察指挥交通或者是扮演卖家和买家的角色。模拟生活中的情境,锻炼宝宝的实践能力,增加宝宝的社会经验。
&&&&3、抓住机会为宝宝普及知识。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值得传授给宝宝的因素。对于三岁的小孩来说,他们的知识层面还非常的浅显,对于生活以及这个世界的认识非常的少。为了增加宝宝的知识层面,提升宝宝的智力。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宝宝讲解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比如,我们和宝宝逛街的时候,可以为宝宝讲解路上的红绿灯的常识。
&&&&三岁宝宝教育之需注重情商的培养
&&&&1、提升宝宝与人沟通的能力。对于孩子的情商培养,爸爸妈妈们需要注重培养宝宝的交际能力。其实宝宝***的沟通对象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父母需要抓住与宝宝相处的机会,选择合适的话题,与宝宝进行沟通。父母多问孩子一些幼儿园中发生的事情,还可以询问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感情。这些小小的问题,都是启发孩子情商的关键,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训练孩子的爱心以及同情心。人之初,性本善。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宝宝了解在生活中需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以及一颗同情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关爱小动物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爱心。
& & 推荐阅读:& &&
&&&&三岁宝宝教育问题存在很多方面,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爸爸妈妈们赶紧来看下如何进行教育才更加科学。
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预计每年将有1000万人死于耐药性感染。也就是说,每隔3秒,无药可用的耐药菌感染将杀死1人。——2016年《全球抗生素耐药回顾》【】
现代人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
现代人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
健康聪明的宝宝从小培养,育儿主要指的是对0~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一个孩子还是胎儿的时候,他就能感受到母亲或外界环境的种种影响,如悦耳或刺耳的声音,母亲【】
武汉诠美彩光嫩肤一般多少钱?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肌肤,这是每个女性的共同梦想,很多女性经常都会选择彩光嫩肤来塑造出完美肌肤。但是现在很多女性都担心彩光嫩肤价格会【】
  中医认为肌肤保养要顺应环境及身体状态变化,因此不要等到睡觉前才清洁皮肤,尽量把洁面时间提前可以减少肌肤负担,预防粉刺痘痘。【】
食道癌本身就是一种消化系统性疾病,因此患者的术后饮食对于食道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患者手术后由于食管的损伤,摄入障碍,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可通【】
  春季是最适合养生的季节,春季养生吃什么?当然你不能错过这三种食物哦,有兴趣的朋友们赶紧来看看吧!【】
健康是我们生活的保障,体格检查是医疗的诊断环节,是医疗的第一步,是针对症状或疾病及其相关因素的诊察手段。由于以往都是有病才去找大夫,一般把以疾病诊治为目的的体【】
健康是我们生活的保障,体格检查是医疗的诊断环节,是医疗的第一步,是针对症状或疾病及其相关因素的诊察手段。由于以往都是有病才去找大夫,一般把以疾病诊治为目的的体【】
2013年浙江省普通内科学卫生高级职称考试真题回顾【】
导语:《香芍颗粒临床应用指导建议》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绝经学组发起,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陈蓉、郁琦执笔,发表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
脑肿瘤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近年来,随【】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26万人,其中我国【】
早期肺癌和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能早期发现肺癌,大约80%的患者【】
对于各种疾病来讲,都有一定的发病原因,乳腺癌也不例外。现在很多女性朋友都对此比【】
胰腺癌被临床医生称之为“癌症之王”,说明胰腺癌不好治疗,预后极差。近年来,我国【】真的有“三岁见老”这回事吗?
俗话说,& 三岁见老 &,其实并非毫无依据的,从埃里克森的 &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来看,儿童在三岁左右的时候便开始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习惯一旦养成,要改是很难很难的。都说养大一个
俗话说," 三岁见老 ",其实并非毫无依据的,从埃里克森的 "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来看,儿童在三岁左右的时候便开始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习惯一旦养成,要改是很难很难的。都说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培养好一个孩子更不容易,究竟,小朋友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一段奇妙之旅呢?婴儿期 ( 0~1 岁 ) ●心理特点:信任 VS 不信任小宝宝来到陌生的人世,需要依靠其它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此阶段的小宝宝能得到家人的喂养、抚摸,TA 会感受到愉快、满足,对外界的信任感便能建立起来 ; 如果此时,小宝宝得不到悉心照顾,TA 感觉到的是痛苦、不安全及没有人爱 TA,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TA 喜欢怎么玩:小宝宝自己的身体往往就是他们玩的对象,这不 ! 玩手脚、翻身、爬行和学步等身体动作可以给 TA 们带来极大的乐趣,发出的各种声音也使他们兴奋不已,TA 们喜欢用眼、口、手来探索陌生事物,对一些颜色鲜艳、能发出声响的玩具比较感兴趣。幼儿期 ( 1~3 岁 ) ●心理特点:自主 VS 羞怯或怀疑幼儿已开始探索外部世界,能明确独立与依赖的差别,喜欢用 " 不 " 来表现自己独立自主的需要。此阶段,如果父母用温和、适当的方式约束并鼓励幼儿,TA 便会潜移默化地学会适应社会的规则,按社会能接受的方式处理事情 ; 如果父母为幼儿做一件事情,不让 TA 参与其中,并经常嘲笑、否定或排斥 TA,久而久之,幼儿会有羞愧、疑虑的心理,觉得自己没能力干任何事情,越来越消极。幼儿喜欢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但并没有组织性,就是喜欢热闹。玩伴之间会咿咿呀呀有语言的沟通和交换玩具。但更多时间 TA 们是自己玩耍,喜欢看书、搭积木、奔跑等。学龄前期 ( 3~6 岁 ) ●心理特点:主动 VS 内疚或罪恶感此阶段的小朋友开始主动探索,有目的性地想改变环境,懂得去评价他人。父母应鼓励和引导小朋友的好奇心及探索,这样 TA 们会更加主动地订计划、订目标,并且努力完成 ; 如果大人总是批评小朋友天真的想法,这不允许干、那儿不允许去,会使 TA 们内疚、消极、过度限制自己的活动。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彼此能够分享点子并互相影响,游戏团没有严谨的组织、孩子王,每个小朋友想怎么玩都随心所欲。这时的小朋友想像力极为丰富,模仿能力强,喜欢画画、搭积木、剪贴和做模型的技术也明显提高。学龄期 ( 6~12 岁 ) ●心理特点:勤奋 VS 自卑孩子成长的决定性阶段就在此。TA 们懂得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遵守规则,希望比其它人棒,强烈地希望把事情漂亮地完成。如果父母多加鼓励,孩子会变得勤奋 ; 反之,孩子则自卑。此时孩子喜欢竞赛性游戏,希望游戏有规则,彼此遵守,并进行角色分工,以完成某个目共同标,如做出某个东西、参加比赛或完成表演等。游戏的竞争性和合作性越来越强,并出现孩子王的领导角色。此期孩子希望能和同伴一起玩个够。青春期 ( 12~18 岁 ) ●心理特点:角色认同 VS 角色混淆青少年开始关注、探究及思考自己,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TA 们渐渐开始有责任心,会努力证明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如果成功了,则目标越发明确,从朋友处获得自我认同感 ; 如果失败了,会角色混淆,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能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女孩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喜欢看爱情小说、电影及电视节目,并经常和自己的小闺蜜分享心事 ; 男孩则喜欢有竞争的运动,最好能带来胜利感,对机械和电器装置十分感兴趣。青少年不再那么依赖父母,更愿意和朋友在一起。孩子的成长,是家长可以把握的,陪孩子长大,并不是你低头看着手机坐在 TA 旁边,放下手机,陪孩子真正交流、玩耍吧。【参考文献】《儿科护理学》,主编:崔焱,《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
[][][][][][][][][][][][][][][][][][][][]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本站部分作品内容源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版权所有 & 2011 - 2017 商务服务/删稿QQ:938 - 111 - 39 编辑邮箱: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我国从古至今留下来的一句谚语,指通过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与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也就是说,儿时的性格脾气会影响一生。那么,这句话真的有道理吗?有什么科学依据可以证明它的真实性呢?你又相不相信自己的宝宝也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呢?本期《10万个育儿真相》,我们一起来讨论!
  正方观点:对!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正确的,而且三岁时的儿童心理发展已有一定定性,可看出他们长大后的样子。
  反方观点:错!“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只是老人们通过一些规律下的定义,但不具有科学性,因为孩子后天的塑造十分重要。
  真 相 论 证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时的性格脾气会影响一生。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孩子7岁时的数学和阅读技能会影响到他们今后是否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研究者选取了1.7万多人为对象,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如果孩子在7岁左右时数学和阅读技能方面非常出众,那么他们在成年后拥有较高的收入、较好的住房条件和较好的工作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如果儿童在7岁时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一个档次,那么他们在42岁时的收入就会增加5000英镑。即使将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考虑进来,这样的关联依然存在。
  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杂志上的最新研究也发现,三岁时自控能力差的孩子,长到32岁时更有可能出现健康和财务问题,甚至会有犯罪记录。而上述推论并不考虑背景和情商情况。
  据悉,来自英国、美国和新西兰的研究人员在分析了两个大型研究项目的数据后得出上述结论。参与这些研究的孩子们需要完成一系列身体检查并接受采访,以供研究者评估可能影响其生活的基因和环境因素。
  研究者发现,自控力较差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更有可能出现健康问题,如高血压、超重、呼吸问题等。而这些人也更有可能出现对烟草、酒精和毒品的依赖,成为单亲家长的可能性更高,不会管理金钱,有犯罪记录等等。
  研究负责人、英国国王学院和杜克大学的教授莫菲特说:“我们的研究第一次证明,孩童时期的意志力的确对成年之后的健康和财富状况有影响。”
  此外,还有不少研究可以证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确有其存在的道理:
  对比四项特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俄勒冈大学和俄勒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展这项研究。
  他们首先找来上世纪60年代对夏威夷州约2400名不同种族的一至六年级小学生的一份调查。调查中,这些孩子的老师依照学生日常表现,以打分方式作出性格方面的评价。
  40年后,研究人员找到其中144人进行深入调查,并给研究对象接受调查时的情况录像。
  研究人员主要对比4项性格特征:是否健谈,又称语言流利度;适应性,即能否很好适应新情况;是否易冲动、感情用事;自我贬低程度,主要看是否弱化自身的重要特质。
  性格行为延伸
  通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当年被认为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善于动脑,讲话流利,总是试图控制局面并表现出高度智慧;而当年被老师认为不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多表现为缺少主见,遇挫折容易放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当年被认为适应性强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出乐观开朗,善于动脑,讲话流利;适应性打分低的孩子,成年后态度消极,缺少主见,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当年被认为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大声说话,兴趣广泛,健谈;不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得胆小害羞,与人保持一定距离,缺乏安全感。
  当年被认为自我贬低度高的孩子,成年后易内疚,喜欢寻求安慰,爱讲自己的消极面,爱表达不安全感;自我贬低程度低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爱大声说话,善于动脑,表现出优越感。
  难以改变性格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加州大学里弗赛德分校博士生克里斯托弗&内夫说,研究结论令人吃惊。
  “我们仍可辨认为同一个人,”他说,“这正好说明了了解性格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环境,追随你一生。”
  先前研究显示,虽然人的性格可以改变,但这并不容易。
  内夫说:“我们认为,性格‘居住’在人身上,它是人的一部分,生物学层面的一个部分。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仍对人的行为构成影响,但我们必须承认未来行为中性格所起的作用。”
  由此可见,3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幼儿期,这个阶段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另外,他们还发现了下面的成长规律:
  1.性格: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岁之前就已经定型,3岁之后变化不大;
  2.智商: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在3岁之前就已经完成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3.学习:3岁之前是儿童的感觉、记忆和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将事半功倍;
  4.身高:3岁之前是孩子身高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3岁之前对身高造成的损害将永远无法弥补。
  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3~7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所谓“7岁看老”是指在7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7岁之后,基本上就难以重新塑造了。
  专家观点
  首席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情感鉴定师,性格几何学说创始人。《心理访谈》《夜线》《成长不烦恼》《第三调解室》等特约心理专家。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没道理吗?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这句话看似没有道理,实则确实暗合了孩子的心理发特点。孩子从小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而后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而3岁,又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幼儿期,这个阶段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岁之前就已经定型,3岁之后则变化不大;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在3岁之前就已经完成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3岁之前是儿童的感觉、记忆和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将事半功倍。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3~7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所谓“7岁看老”是指在7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7岁之后,基本上就难以重新塑造了。所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无道理哦!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正确的。它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且科学家也通过一系列的长期跟踪调查证实了它的真实性。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孩子3岁和7岁的时候,是成长发育的两个重要关节点。当然,一个人的性格到成年又改变的情况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毕竟很少,而且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改变,因此,这就要求父母抓好早教,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具备征战一生的能力和资本。
  本文由摇篮网特约作者原创文章
转载请联系摇篮网。
投稿邮箱:
摇篮网微信号: yaolan-com
摇篮网,资深中文育儿门户网站,专业育儿16年。摇篮网微信提供备孕、孕期和0-6岁系统育儿指南,每天9小时免费专家在线问答(9-18点),提供针对0-3岁宝宝的在线早教测评,更有丰富大奖等你拿哦!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的有缘分这回事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