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古诗的意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 一作:草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尛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63-464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古诗的意思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楊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古诗的意思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繽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该诗创作於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年近半百时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02-803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葑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並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寫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扫码关注公众号精选古语每日推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晚春古诗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