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全诗'中的'飞将'指的是谁

  卫青,汉武帝时的大将军大司马。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汉武帝迎击匈奴,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英勇善战,直捣匈奴人祭天和祖先的圣地龙城,消灭匈奴数千,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加封卫青关内侯。  龙城之役在汉匈交战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汉军士气,成为汉匈战争的转折点,为以后汉朝的进一步反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璧”。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元光二年汉武帝决定改变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和兵力,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卫青从公元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开始,共有七次领兵打击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至于龙城飞将指飞将军李广的说法全是胡说八道,李广这一生也没在龙城战斗过。
楼主发言:12次 发图:0张 | 更多
  文人哀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是李广的战绩实在是不怎么好看。  
  为什么语文课本上把飞将军注视为李广?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第一次听说龙城和飞将是一回事,,,,,
  重大发现,快去申请诺贝尔奖去。  并列短语懂吗?  李广的飞将军是敌人叫出来的懂吗?
  我说干好身边能处理的就行了……他们说退出也不行不退出也扯不好要拽过来  那啥过去兰和刘说说怎么一个删贴躲着永不想出来一个贪污了就不认帐了  现在他们还想重复?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00  为什么语文课本上把飞将军注视为李广?  —————————————————  你连中国汉语都弄不清,别字连篇,居然研究汉朝历史,真把历史当抹布了???  
  龙城飞将与飞将军是同一个人吗?我小学没学好!别哄我。
  楼猪糗大了。我也一直认为龙城飞将就是飞将军李广,真正了解的怕没多少人  
  可能因为李广号称飞将军,所以后人就把“龙城飞将”认为是李广了吧
  我们那时候老师讲了,这是虚用典故,不是特指。龙城是卫青,飞将是李广,不败的是霍去病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教胡马度阴山,却更大程度上是指李广!  匈奴占优势才要 不教胡马度阴山,汉朝占优势则应该是 教我汉马度阴山!
  @大神的粉丝 8楼
22:25  龙城飞将与飞将军是同一个人吗?我小学没学好!别哄我。  -----------------------------  你真的没学好,也没兴趣哄你。  
  @爱燕特特 7楼
22:09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00  为什么语文课本上把飞将军注视为李广?  —————————————————  你连中国汉语都弄不清,别字连篇,居然研究汉朝历史,真把历史当抹布了???  -----------------------------  呵呵,还会点别的吗?  
  @且遇 12楼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教胡马度阴山,却更大程度上是指李广!  匈奴占优势才要 不教胡马度阴山,汉朝占优势则应该是 教我汉马度阴山!  -----------------------------  匈奴占优势的时候李广有什么战功?挡住匈奴了?  
  @易弘 5楼
21:29  重大发现,快去申请诺贝尔奖去。  并列短语懂吗?  李广的飞将军是敌人叫出来的懂吗?  -----------------------------  李广都没打过什么胜仗,敌人是脑袋抽了?文人重李广轻卫霍,实在兜不住了就各种绕,真他妈不要脸。  
  写这诗的是唐朝人,历史知识没各位好,因为那不是网络时代,可以百度,人家就是指的李广。这首强调的是李广守卫边疆三十年的功劳。古人价值观更各位不同,人就不看重主动进攻,人看重守卫边疆。  
  不是说 岳飞 李广 袁崇焕什么的都是阻碍民族团结的奸臣恶贼吗?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教胡马度阴山,却更大程度上是指李广!  匈奴占优势才要 不教胡马度阴山,汉朝占优势则应该是 教我汉马度阴山!  -----------------------------  @第伍美分纵队V
10:53:20  匈奴占优势的时候李广有什么战功?挡住匈奴了?  -----------------------------  这都不晓得,还论啥?   那时汉朝处守势,很多地方的将领面对匈奴常被打败,李广那时级别不高,但只要他守的地方不但守的住,还常常以少胜多,这才是匈奴人敬佩他的地方,所以才叫他飞将军!  李广当然挡住了匈奴,只不过他一直是地方将领,只能守住自己的辖区!李广除了难封的评价之外,还有个评价叫 但使李将军遇高皇帝!  其实牵涉很多事情,不过说多了你也还是会不懂的,懒的教一个没啥悟性的人!
  龙城和飞将,一定是主语定语关系?为什么不能是并列主语?  我从小就以为这是两个人啊,如果霍去病和李广在,胡马就过不了阴山。
  @且遇 19楼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教胡马度阴山,却更大程度上是指李广!  匈奴占优势才要 不教胡马度阴山,汉朝占优势则应该是 教我汉马度阴山!  --……  -----------------------------  战功是实在的,军事不像文学作品可以随便吹牛。太史公跟李家人关系那么好,也编不出实在的战绩。人家卫青霍去病每次斩首几万匈奴,李广有啥?全军覆没只身逃回!放在任何时代都是犯死罪的。汉武帝看到卫青打了胜仗不想追究而已。还好意思说皇帝小气。。  在任何严谨的军事论文里,卫青霍去病都能称为军事家,千百年来只有不懂军事的穷酸文人才去粉李广。因为李广很好代表了那些失意文人那酸溜溜的心态。  
  这首诗的注解出自于清朝注解  认为要么是指李广,要么是指李牧
  自古以来文人轻卫青重李广。。  特别是唐朝,要说这诗是写卫青的,不敢说百分之百错,但基本也是不可能的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教胡马度阴山,却更大程度上是指李广!  匈奴占优势才要 不教胡马度阴山,汉朝占优势则应该是 教我汉马度阴山!  --……  -----------------------------  @zhaoguang-05 19:26:35  战功是实在的,军事不像
作品可以随便吹牛。太史公跟李家人关系那么好,也编不出实在的战绩。人家卫青霍去病每次斩首几万匈奴,李广有啥?全军覆没只身逃回!放在任何时代都是犯死罪的。汉武帝看到卫青打了胜仗不想追究而已。还好意思说皇帝小气。。  在任何严谨的军事论文里,卫青霍去病都能称为军事家,千百年来只有不懂军事的穷酸文人才去粉李广。因为李广很好代表了那些失意文人那酸溜溜的心态。  -----------------------------  说你们没见识就是没见识!  你得结合诗人当时的情景,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诗,是因为外族强大而汉族不能守,如果以卫霍之功来写诗人的情怀显然不合情理,因为卫霍之时是汉强大而胡不能守!卫霍之功固然极大,但如果以此来抒发诗人的情怀则是过了!  卫霍之功诗人没提也就是并未去贬低二人之功,诗人多是以古喻今的,因为很明显即使卫霍也能降到诗人的朝代也不可能建立武帝时那样的功勋!  也从来没有一个真正有点见识的人会以为,如果国力衰败仅靠一将军,就能将敌人灭了!  而李广是处于汉朝因高祖伐胡大败之后,一直只能被迫处于守势的文景两朝,于诗人当时所处的朝代的情景几乎吻合,所以诗人感慨的是,如果我们也像汉朝的文景两朝一样,就算国力不济但至少也有个飞将军也好!
  @zhouyulin_xy
20:02:47  自古以来文人轻卫青重李广。。  特别是唐朝,要说这诗是写卫青的,不敢说百分之百错,但基本也是不可能的  -----------------------------  有理。  某些人就是喜欢故作翻案文章,何等可笑。  中国古代可称龙城的地方,数不胜数。龙城系虚指,在唐朝的历史语境里,匈奴的圣地龙城,根本不是主流话语。而且,对卫青来讲,小小龙城之战根本不足以指代他整个功绩巅峰。  而李广历任北疆各地太守,有守土之功。唐朝概念中一个比较著名的龙城,是三燕龙城,这地方基本包含李广戍卫的右北平了。这个指代还是顺理成章的。
  1。燕国在东胡居住地区设立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并且沿边境修筑了长城。朝阳地区属于右北平郡和辽西郡。  2。李广驻守右北平后,匈奴人敬畏李广的威名,几年内没有骚扰辽西地区。[  3。三燕古都,前燕王在“柳城之北、龙山之西”建都为龙城,即今辽宁省朝阳市, 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 从公元342年慕容皝将都城由棘城迁到龙城,到公元436年北燕被北魏灭亡,中间去掉前秦占据15年,三燕王朝以龙城为都城或留都,前后共计约80年。  4。这个龙城,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龙城了。
  有一种解释来自:  《史记》中的《李广列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当时李广在右北平做太守,右北平郡的所在地叫卢龙城。
  @默默看流光飞舞
11:38:15  不是说 岳飞 李广 袁崇焕什么的都是阻碍民族团结的奸臣恶贼吗?  -----------------------------  哈哈哈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  唐诗龙城飞将,不教胡马,当用此典。
  飞将就是李广 因为匈奴怕的是这种在一线和他们作战的
  《通典》卷178《州郡》:“营州今理柳城县。……秦并天下,属辽西郡。二汉及晋皆因之。慕容皇光?以柳城之北,龙山之南,所谓福德之地也,乃营制宫庙,改柳城为龙城,遂迁都龙城,(注:《晋书》卷109《慕容皇光?载记》:“……筑龙城,构宫庙,改柳城为龙城县。……[晋成帝]咸康七年,皇光?迁都龙城。”)号新宫曰和龙宫。后燕慕容宝、北燕冯跋,相继都之。后魏置营州。……[隋]炀帝初州废,置西辽郡。大唐复为营州,或为柳城郡。”据此,唐代营州即汉代辽西郡之地,而汉代右北平郡在辽西郡之西,龙城最早设于前燕慕容皇光?时。又据《隋书》卷30《地理志》辽西郡条、《旧唐书》卷39《地理志》营州条,至隋文帝开皇初年,改龙城县为龙山县,开皇十八年又改为柳城县,唐代仍因之。再据《晋书》卷14《地理志》:“慕容垂子[慕容]宝迁于和龙,……[冯]跋僭号于和龙。”《魏书》卷106上《地形志》:营州治所为和龙城,辖县有龙城。可见,作为县名则称为龙城县,作为城名则称为和龙城,也称作黄龙城。(注:《宋书》卷76《朱修之传》:“鲜卑冯弘称燕王,治黄龙城”。卷97《夷蛮传·东夷高句丽国》:“先是,鲜卑慕容宝治中山,为索虏所破,东走黄龙。义熙初,宝弟熙为其下冯跋所杀,跋自立为主,自号燕王,以其治黄龙城,故谓之黄龙国。”)这都很清楚地显示出龙城县和龙城在十六国及北朝时期的沿革变迁,然至唐代,就成为古地名了。其地当在今辽宁朝阳,位于辽河流域西部。   《通典》卷178《州郡》:“平州今理卢龙县。……秦为右北平及辽西二郡之境,二汉因之。晋属辽西郡。后魏亦曰辽西郡。隋初治平州,炀帝初州废,复置北平郡。大唐因之。领县三:卢龙汉肥如县。……卢龙塞在城西北二百里。”据此,唐代平州跨越汉代“右北平及辽西郡之境”。又据《隋书》卷30《地理志》北平郡条、《旧唐书》卷39《地理志》平州条、《新唐书》卷39《地理志》平州北平郡条,隋文帝开皇年间,改汉辽西郡肥如县为卢龙县,唐因之,为平州治所,并有卢龙府,天宝年间又置卢龙军,是通向塞外的门户。这对唐人来说,无论是作为行政区划的卢龙县,还是作为军事防区的卢龙府、卢龙军,都是新地名。其地当在今河北卢龙,紧邻辽河西部地区。   相对唐朝来说,无论古地名龙城,还是新地名卢龙,都在右北平区域内。
  昔随张博望,辞帝长杨宫。……季月边秋重,严野散寒蓬。日隐龙城雾,尘起玉关风。[20]《梁诗》卷8何逊《学古诗三首》之三?   忽值胡关静,匈奴遂两分。天山已半出,龙城无片云。汉世平如此,何用李将军。[20]《梁诗》卷10吴均《战城南》   扬鞭渡易水,直至龙城西。[20]《梁诗》卷10吴均《渡易水》   黄龙暗迢递,青泥寒苦辛。[20]《梁诗》卷11吴均《咏怀诗二首》之一?   遥看白马津上吏,传道黄龙征戍儿。[20]《梁诗》卷15萧子显《燕歌行》   天寒陇水急,散漫俱分泻。北注徂黄龙,东流会白马。[20]《梁诗》卷19萧子晖《陇头水》   边秋胡马肥,云中惊寇入。……月晕抱龙城,星流照马邑。[20]《梁诗》卷20梁简文帝《陇西行三首》   虽弭轮台援,未解龙城围。[20]《梁诗》卷21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诗》   黄龙戍北花如锦,玄菟城前月似蛾。[20]《梁诗》卷25梁元帝《燕歌行》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20]《陈诗》卷5徐陵《长相思二首》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西望龙城阵云起。[20]《隋诗》卷1卢思道《从军行》   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 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20]《隋诗》卷4杨素《出塞二首》   龙城擒冒顿,长坂纳呼韩。[21]《文苑英华》卷197薛道衡《出塞二首》   。。。。。  没有哪首诗中的“龙城”是指匈奴祭天之所,再联系“龙城”一辞不见于两晋宋齐及北魏以前诗作之事实,说明诗人们接受的十六国之后的“龙城”。
  不知道
  这里是泛指,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指所有守卫边疆的将士。。。。。。。。
  @且遇 25楼
20:16  @且遇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教胡马度阴山,却更大程度上是指李广!  匈奴占优势才要 不……  -----------------------------  对付游牧民族,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李广守右北平的时候匈奴不敢来?拜托你去查查史书,李广终其一生都没有打退过单于和左右贤王。打退几百几千人的匈奴小分队就不要提了好么。。匈奴不敢南下牧马是在卫霍重创了匈奴以后。如果游牧民族不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是不可能安分的,李广根本没有杀伤匈奴多少有生力量,又是怎么防御匈奴不南下的?  太史公因为跟李家交好,粉饰他的能力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又没有实在的斩敌数目,于是只好用一些主观的形容词,什么匈奴人很害怕他啦(害怕还打得李将军全军覆没),什么匈奴人不敢招惹他啦。。反正匈奴人远在漠北,太史公随便瞎吹也没匈奴人来质疑。  
20:16  @且遇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教胡马度阴山,却更大程度上是指李广!  匈奴占优势才要 不……  -----------------------------  @zhaoguang-06 19:37:28  对付游牧民族,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李广守右北平的时候匈奴不敢来?拜托你去查查史书,李广终其一生都没有打退过单于和左右贤王。打退几百几千人的匈奴小分队就不要提了好么。。匈奴不敢南下牧马是在卫霍重创了匈奴以后。如果游牧民族不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是不可能安分的,李广根本没有杀伤匈奴多少有生力量,又是怎么防御匈奴不南下的?  太史公因为跟李家交好,粉饰他的能力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又没有实在的斩敌数目......  -----------------------------  你以太史公粉饰为前提,又以太史公论亲疏,则 史记 再无用处,你否定的就不至是李广而已!  作为一部世界公认的 信史 记录,它的确立是一段复杂的过程!而你只以猜度论其不实,那么中国西汉以前的历史记录,中国人已知的,世界已知的中国历史几乎都可以作废了!  你有什么本事,什么证据来证明 史记 是不实的!  如果不能,你否定的就不是我了!而是你有反华分子的基因,若得风云际会!你在另一片天地出人头地!但不在这片土壤!  如果都以历史是史学家论亲疏而来的,但是自己又证明不了,还信誓旦旦,那你回家玩了去吧!
  @zhaoguang1987
时间: 19:37:28   @且遇 25楼
20:16  @且遇 19楼
17:34  @且遇 12楼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教胡马度阴山,却更大程度上是指李广!  匈奴占优势才要 不……  -----------------------------  对付游牧民族,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李广守右北平的时候匈奴不敢来?拜托你去查查史书,李广终其一生都没有打退过单于和左右贤王。打退几百几千人的匈奴小分队就不要提了好么。。匈奴不敢南下牧马是在卫霍重创了匈奴以后。如果游牧民族不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是不可能安分的,李广根本没有杀伤匈奴多少有生力量,又是怎么防御匈奴不南下的?  太史公因为跟李家交好,粉饰他的能力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又没有实在的斩敌数目,于是只好用一些主观的形容词,什么匈奴人很害怕他啦(害怕还打得李将军全军覆没),什么匈奴人不敢招惹他啦。。反正匈奴人远在漠北,太史公随便瞎吹也没匈奴人来质疑。  ----------------  这里明显在讨论王昌龄的诗里,提的是李广还是卫青,  而没有讨论对匈奴,李广牛逼还是卫青牛逼。  就算卫青牛逼,别人就必须只能提卫青不能提李广?什么逻辑。  我的结论是,王昌龄提到的是李广。  我的论据是,1。中国文学作品,在慕容龙城之前,没有一首诗提到过龙城,即龙城特指慕容龙城。  2。中国文学作品,龙城指代右北平,而右北平太守千千万,右北平特指李广一人。  你要驳,就从古典籍中找证据,找反例,别成天靠意淫一个人牛逼大伙就必须提他这种思路。
  @且遇 37楼
20:04  @且遇
20:16  @且遇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  -----------------------------  呵呵,我说了史记全篇不实?世界上没有任何文献能完全不带立场。只要是人就有感情亲疏和倾向性。不否认史记大部分篇幅是基本客观的。但是卫霍和李将军这两篇,你读完文言文原版的没有任何感觉?卫霍基本是流水账,李将军那篇饱含深情。这并不是我原创而是史学共识。太史公也是人也有感情,并不是什么大错,后人读他的文章不作分析完全相信,那才是不顾客观事实。  我反华?这帽子扣的。。。一个大骂胡虏和美日的人竟然能反华,我也是醉了。难道质疑一篇传记都不行?质疑就是反华?  
  @qswdsadaef 38楼
22:44  @zhaoguang1987
时间: 19:37:28   @且遇 25楼
20:16  @且遇 19楼
17:34  @且遇 12楼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  -----------------------------  你哪只眼看到我去考证龙城飞将了?我反驳的是他说李广牛逼好不?你看到我的哪句话说龙城飞将是谁了吗?  我不会考证龙城飞将是谁,这方面考证的文章很多,谁也说服不了谁。没有人敢说一定是李广。  
  @且遇 37楼
20:04  @且遇
20:16  @且遇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  -----------------------------  全世界都称为信史?史记里面还记载了巫术神怪,外国人信这个不?你信不?  
20:04  @且遇
20:16  @且遇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  -----------------------------  @zhaoguang-07 20:09:35  呵呵,我说了史记全篇不实?世界上没有任何文献能完全不带立场。只要是人就有感情亲疏和倾向性。不否认史记大部分篇幅是基本客观的。但是卫霍和李将军这两篇,你读完文言文原版的没有任何感觉?卫霍基本是流水账,李将军那篇饱含深情。这并不是我
而是史学共识。太史公也是人也有感情,并不是什么大错,后人读他的文章不作分析完全相信,那才是不顾客观事实。  我反华?这帽子扣的。。。一个大骂胡虏和美日的......  -----------------------------  就算你说不上反华,但是却不知道论亲疏与政治立场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论亲疏,则在私德有问题,攻击的是太史公本人,攻击作者品德有问题与质疑甚至推翻其作品无异!  而政治立场则就不同了,因为作为官员必然有左右之分,有些人当然是激进的,而有些是保守派的!具体问题有对错,却不可能简单用左右之分来断定好人和坏人!  太史公基本上是保守派的一员,当时的政治环境可能并不容易去一个大臣是左还是右!但是太史公基本上是反对汉武帝,至少是反对击败匈奴后的汉武帝继续伐西域的大臣的!认为百姓已经不堪重负!  而卫霍本是汉武帝征服政策最大的两颗明珠,如果他也向写李广那样饱含深情,那反而不是人格分裂了吗?一方面太史公希望百姓能休养生息,却还能在书里对汉武帝的继续征伐的政策满怀深情,这种也太离奇了吧?  不是太史公写李广很深情,而是太史公无法对卫霍之功也满怀深情!
  @且遇 42楼
20:37  @且遇
20:04  @且遇
20:16  @且遇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  -----------------------------  得了吧,你还是先读几遍原版的再来评论。亲不亲疏跃然纸上,不是你上纲上线就能抹掉。你干脆说司马迁跟李家人毫无交情得了。卫霍打匈奴他不支持,李广打匈奴他就饱含深情。但凡看得懂文言文能独立思考的,都会看出门道。如果读史书都像你这样,不做印证只信一本,也未免太不严谨。  不独史记,你能举出其他一本不带任何立场的史书?拿抗日战争来说,中国人写的跟日本人写的完全不同,欧洲人写的和美国人写的也不一样。希望你理解人类本性。人类就是感情的动物,又不是机器人,能不带立场吗  
  @且遇 42楼
20:37  @且遇
20:04  @且遇
20:16  @且遇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  -----------------------------  亲疏竟然能跟私德扯一块,真是醉了。试问古往今来有谁没有感情的亲疏?你想说人类都有私德问题吗?不单史记,所有史书都在涉及作者亲朋的记载上,多有褒贬。史记尽管属于最详尽最客观一类,在涉及亲朋也是脱不了人类共性。  
20:37  @且遇
20:04  @且遇
20:16  @且遇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  -----------------------------  @zhaoguang-08 08:50:31  亲疏竟然能跟私德扯一块,真是醉了。试问古往今来有谁没有感情的亲疏?你想说人类都有私德问题吗?不单史记,所有史书都在涉及作者亲朋的记载上,多有褒贬。史记尽管属于最详尽最客观一类,在涉及亲朋也是脱不了人类共性。  -----------------------------  这还真是当婊子还要立牌坊,按你说的“卫霍打匈奴他不支持,李广打匈奴他就饱含深情”这种人别说做史学家,就是做普通人也是个两面派!  你自己把这句话读两遍,看看你后面讲的“试问古往今来有谁没有感情的亲疏?”是不是一码事?你不觉得只要有点文化的人,就能看出这两句的天壤之别?  你竟然觉得这两句是一码事?那我也算碰到个奇才!
20:37  @且遇
20:04  @且遇
20:16  @且遇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  -----------------------------  @zhaoguang-08 08:50:31  亲疏竟然能跟私德扯一块,真是醉了。试问古往今来有谁没有感情的亲疏?你想说人类都有私德问题吗?不单史记,所有史书都在涉及作者亲朋的记载上,多有褒贬。史记尽管属于最详尽最客观一类,在涉及亲朋也是脱不了人类共性。  -----------------------------  说太史公因为和李家有私交而溢美李广的纯属小人之心,《报任安书》里有非常明确的说明,“...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37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且遇 42楼
20:37  @且遇
20:04  @且遇
20:16  @且遇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  -----------------------------  我质疑了李家人两篇和卫霍一篇,你就说我要推翻整个史记。。那你对于史记的巫术神怪信不信?你不信的话也要推翻整个史记么?要弄清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史记大部分严谨客观,少数带了感情,还有巫术神怪,这些是不太有说服力的。  卫霍解决匈奴,边塞百姓才从此过上平安的生活,边境驻军得以减少。没有卫霍,战争将继续维持很多年,百姓只会更苦。史记有这样一句“海内户口减半”,他竟然不作任何解释,结果今天很多蛮夷学者歪曲这句话,说对匈战争中国死了一半人。这句话竟然成为蛮夷学者和历代主和派恐吓主战派的利器。  
  龙城:今北京大兴区芦城镇附近……
20:04  @且遇
20:16  @且遇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  -----------------------------  @zhaoguang-07 20:09:35  呵呵,我说了史记全篇不实?世界上没有任何文献能完全不带立场。只要是人就有感情亲疏和倾向性。不否认史记大部分篇幅是基本客观的。但是卫霍和李将军这两篇,你读完文言文原版的没有任何感觉?卫霍基本是流水账,李将军那篇饱含深情。这并不是我
而是史学共识。太史公也是人也有感情,并不是什么大错,后人读他的文章不作分析完全相信,那才是不顾客观事实。  我反华?这帽子扣的。。。一个大骂胡虏和美日的......  -----------------------------  饱含深情不错,太史公是同情失败的英雄的,所以对李广饱含深情对卫霍没什么感情很好理解,类似的还有对项羽和刘邦的处理上,但饱含深情不等于不实,这是两回事。太史公对项羽多有同情,对汉高祖则不太恭敬甚至不乏揶揄,但谁也不能说对两人的记载不实
20:37  @且遇
20:04  @且遇
20:16  @且遇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  -----------------------------  @zhaoguang-08 09:41:01  我质疑了李家人两篇和卫霍一篇,你就说我要推翻整个史记。。那你对于史记的巫术神怪信不信?你不信的话也要推翻整个史记么?要弄清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史记大部分严谨客观,少数带了感情,还有巫术神怪,这些是不太有说服力的。  卫霍解决匈奴,边塞百姓才从此过上平安的生活,边境驻军得以减少。没有卫霍,战争将继续维持很多年,百姓只会更苦。史记有这样一句“海内户口减半”,他竟然不作任何解释,结果今天很多蛮夷......  -----------------------------  看看你攻击太史公几点:1,以轻疏否定太史公道德!前文有不再论!  2,用记载鬼神来质疑,可以这么说全世界没有一部古代史学作品没有鬼神的身影,按你的说法没再没史书可读,但是你不说别的,只说史记!  3,以太史公反对汉武帝西征,来证明太史公抹黑 卫霍北伐!更是荒诞,你可知道北伐和西征是两码事?你知不知道,北伐之后卫青基本就闲置了,霍去病则已经死了?  这样还不是要推翻整个史记?你没吃错药吧?  更不要提“海内户口减半”,指的就是西征而不是北伐! 从来也没有几个人反对过武帝北伐匈奴,只有半懂不懂的人才以为很多人反对汉武帝是反对他打匈奴!  懂点历史脉络的人都知道很多人反对的是,他在打完匈奴之后边患已除之时,没有休养生息,就继续西征,又打了好多年,要知道那些西域小国是不可能有什么所谓边患的!要开拓当然也是好事,但是刚用举国之力干掉匈奴,就马上西征可想而知反对者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大量出现的!
  楼主:第伍美分纵队V 时间: 21:22:15  文人哀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是李广的战绩实在是不怎么好看。  作者:qswdsadaef 时间: 21:11:20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  唐诗龙城飞将,不教胡马,当用此典。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13  为什么语文课本上把飞将军注视为李广?  -----------------------------  飞将军是李广,这没错。  龙城飞将,指唐朝边境的勇猛将士们。“龙城”在唐朝时属于唐朝边塞,,飞将指勇猛将士。边塞防御敌人的猛将.被称为“龙城飞将”。
  龙城飞将到底是谁
  @第伍美分纵队V   李广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13  为什么语文课本上把飞将军注视为李广?  -----------------------------  龙城是指卫青,飞将军是李广
  zhaoguang1987
时间: 20:12:57   @qswdsadaef 38楼
22:44  @zhaoguang1987 时间: 19:37:28   @且遇 25楼
20:16  @且遇 19楼
17:34  @且遇 12楼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  -----------------------------  你哪只眼看到我去考证龙城飞将了?我反驳的是他说李广牛逼好不?你看到我的哪句话说龙城飞将是谁了吗?  我不会考证龙城飞将是谁,这方面考证的文章很多,谁也说服不了谁。没有人敢说一定是李广。  -------------------  在考证龙城飞将的帖子里,你反驳李广,这是明显的歪楼,我说你一句怎么了?  诗作中的龙城这个文化概念,在文化史上根本没有争议,现代青年历史发明家涌现后才歪到匈奴祭天场所上去!  从匈奴祭天场所到慕容龙城出现前,有提“龙城”的诗作么?  从龙城这个文化意象出现在诗作中到你们青年历史发明家翻案前,任何一处“龙城”有特指匈奴祭天场的么?
  zhaoguang1987
时间: 20:12:57  @qswdsadaef
22:44  @zhaoguang1987
时间: 19:37:28  @且遇
20:16  @且遇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  -----------------------------  你哪只眼看到我去考证龙城飞将了?我反驳的是他说李广牛逼好不?你看到我的哪句话说龙城飞将是谁了吗?  我不会考证龙城飞将是谁,这方面考证的文章很多,谁也说服不了谁。没有人敢说一定是李广。  -------------------  @qswdsadaef
17:17:05  在考证龙城飞将的帖子里,你反驳李广,这是明显的歪楼,我说你一句怎么了?  诗作中的龙城这个文化概念,在文化史上根本没有争议,现代青年
发明家涌现后才歪到匈奴祭天场所上去!  从匈奴祭天场所到慕容龙城出现前,有提“龙城”的诗作么?  从龙城这个文化意象出现在诗作中到你们青年
发明家翻案前,任何一处“龙城”有特指匈奴祭天场的么?  -----------------------------  卫粉发明历史是常态,  岳飞:卫青,霍去病将之典范,吾当效之。又云:战法革新破匈奴,卫青始。   李靖: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寥寥数人耳。   这几个卫青粉最喜欢引用的名人名言都是卫粉的发明,岳飞李靖根本没说过。
  细看卫青几次战役,前127收河南地,前124袭右贤王,有天子诏书官方声明捷了,都是多方配合,不是说人多就一定打赢,但是充足的兵员起码给胜利提供了一个平台吧,损失不详。其他几次,前128年卫青领兵3万骑击匈奴,李息配合,斩获数千,损失不详,不益封。漠南之战,不益封,卫青的传把笔墨花在苏建赵信上,一翻平准书,兵马死了十几万。漠北之战,打跑单于,不益封,李广失期自杀,细看,军马亡十余万匹。霍去病部师大率损失十之二三,卫青部呢?  这里主要整合漠南之战的战损资料。  前123年,卫青二出定襄,史记、汉书中对此战记载不详,因此后世的评价也不一致。  春季,第一次出塞,杀敌数千后即退回关内修整。据史家推测,汉军这次应该是遭到匈奴伏击,己方损失惨重,所以卫青退回关内,等待汉武帝的下一步指示。  夏季,汉军再次出塞,这次虽然斩敌万余,但是苏建和赵信带领的三千人马全军覆灭,苏建独自逃回,赵信投降了匈奴,成为匈奴单于的左膀右臂(赵信不算汉奸,因为他本来就是匈奴人,后来投降了汉朝,这次只是回了老家而已)。严格说来,汉军这次出塞是以失败而告终,事后武帝没有对卫青加封。  ==============================《汉武帝的将将术》的分割线================================  史记《平准书》/files-5/shiji/shiji_30.htm  翻译:  后来汉将每年以数万骑出击胡人,终至车骑将军卫青攻占匈奴河套以南的土地,修筑了朔方城。(前127年)  过了四年,汉派遗大将率领六位将军,十多万军队,出击匈奴右贤王,杀死及俘获共一万五千人(前124)。第二年,大将军率六将两次出击胡人,杀死及俘获一万九千人(前123)。赏赐给杀获敌人的将士黄金多达二十多万斤,投降的胡虏数万人也得到很厚的赏赐,衣服、食物全都仰仗县官供给。【而汉军士、马匹死了十多万】,兵器甲仗等物水陆运输的费用还都不计算在内。于是大农条陈说,倾尽库藏钱和赋税收入仍不足以供给战士的费用。负责人员道:“天子说:‘朕听说五帝的教命不相重复天下同样得到治理,禹和汤法律不同都是一代之王,走的路子不同,建立的功德则完全相同。北部边境未得安宁,朕深念于此。这些日子以来,大将军攻匈奴,斩首并俘获一万九千人,而富人屯积财物,贫者没有粮食吃。你们商量一下,命百姓出钱买爵并得以缴纳赎金减免禁锢等罪刑。’据此,请准于设置赏官,名为武功爵。  ===============================================================  汉书 《食货志》/files-5/hanshu/hanshu_29.htm  其后,卫青岁以数万骑出击匈奴,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前127年)  此后四年,卫青比岁十余万众击胡,斩捕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而汉军士马死者十余万】,兵甲转漕之费不与焉。于是大司农陈臧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有司请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臧罪;请置赏官,名曰武功爵。(武功爵于前123年始创)  =====================================================================  《资治通鉴》是岁(前123),失两将军,亡翕侯,军功不多,故大将军不益封,止赐千金。右将军建至,天子不诛,赎为庶人。   单于既得翕侯,以为自次王,用其姊妻之,与谋汉。信教单于益北绝幕,以诱罢汉兵,徼极而取之,无近塞。单于从其计。   是时,汉比岁发十馀万众击胡,斩捕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馀万斤,【而汉军士马死者十馀万】,兵甲转漕之费不与焉。于是大司农经用竭,不足以奉战士。六月,诏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臧罪。置赏官,名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三十馀万金。诸买武功爵至千夫者,得先除为吏。吏道杂而多端,官职耗废矣。
  卫青七出七捷是胡诌的  卫青七出,只有两次受封,说白了,就只有两次称得上胜战,其他不是大败战就是小败战或者惨胜如败,共五次,换言之,败多胜少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且遇
04:44:02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教胡马度阴山,却更大程度上是指李广!  匈奴占优势才要 不教胡马度阴山,汉朝占优势则应该是 教我汉马度阴山!  -----------------------------  这个解说符合诗歌特点!  楼主是钻牛角尖了!!  诗歌文学,不是历史考证!!
  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  1。车骑将军是什么衔?“车骑将军,汉制,大将军下,位比三公”。车骑将军一开始是仅次于大将军的军衔,至于什么轻车将军、骑将军、骁骑将军……都是杂号将军,说白了就是叫着玩的,事毕就撤,当时没有大将军,没有战功的情况下,第一次出兵,卫青就是军中老大。  2。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③。”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④。行十余里,广详死⑤,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⑥,广暂腾而上胡儿马⑦,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李广不是全军覆没,而且当时李广吸引了匈奴主力,李广1万人对主力打成这样有什么可羞愧的?请问卫大将军10几万人砍杀匈奴人几千羞愧不?汉军士马死者十余万,李广确实比不上。  3。“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  这一仗共出动了四路人马,各有一万多骑兵,等于是用两万骑兵的损失,换回来了几百颗匈奴的头。  这一仗是捷哪?是没捷哪?是可以捷哪?还是真没捷哪?看起来捷不捷的只能让开饭店的小沈阳自己掂量着办了。
  至于龙城飞将,有点文言文常识的都应该知道。汉武大帝少看。唐诗呀,多么有影响力的声音,那又如何呢?至少看清楚了,别在一首守卫边关的诗里,把华夏的地名安到敌方头上。
  楼主你自己误读诗了 龙城是龙城之战 飞将军是李广 诗人要表达的是希望有龙城之战 还要有飞将军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教胡马度阴山,却更大程度上是指李广!  匈奴占优势才要 不教胡马度阴山,汉朝占优势则应该是 教我汉马度阴山!  --……  -----------------------------  @zhaoguang1987
19:26:35  战功是实在的,军事不像
作品可以随便吹牛。太史公跟李家人关系那么好,也编不出实在的战绩。人家卫青霍去病每次斩首几万匈奴,李广有啥?全军覆没只身逃回!放在任何时代都是犯死罪的。汉武帝看到卫青打了胜仗不想追究而已。还好意思说皇帝小气。。  在任何严谨的军事论文里,卫青霍去病都能称为军事家,千百年来只有不懂军事的穷酸文人才去粉李广。因为李广很好代表了那些失意文人那酸溜溜的心态。  -----------------------------  @且遇
20:16:49  说你们没见识就是没见识!  你得结合诗人当时的情景,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诗,是因为外族强大而汉族不能守,如果以卫霍之功来写诗人的情怀显然不合情理,因为卫霍之时是汉强大而胡不能守!卫霍之功固然极大,但如果以此来抒发诗人的情怀则是过了!  卫霍之功诗人没提也就是并未去贬低二人之功,诗人多是以古喻今的,因为很明显即使卫霍也能降到诗人的朝代也不可能建立武帝时那样的功勋!  也从来没有一个真正......  -----------------------------  因果关系也能颠倒,李广也是个名将,但其军事功绩确实没多少值得称赞的。  卫霍是汉朝强势,好像李广和这两人不是生活在一个时代的一样。正是因为有了卫霍的胜利,才导致匈奴和汉朝的攻守异势。
  一群文盲,李广没有功劳?李广一生大小七十多战,卫青、霍去病有全汉朝的兵力支持所以能打败匈奴。李广有?  他能让匈奴大规模南下就已经是功劳了。  文帝景帝大规模养马,汉武帝才能建那么多骑马。皇家的马李广能随便用?你们这是让他用一个郡的兵马对抗大匈奴吗?  霍去病第一次出病在汉武帝和卫青照顾,最骁通的士兵全在他手下。李广都派了自己的儿子李敢给他当副将。  李广最后一次出兵已经七十多了。一生好不容易碰上几次皇帝大规模出兵,想做前锋。皇帝说他年老,怕他一生功劳名死在匈奴,出发前偷偷告诉卫青,不要让他做前锋。李广都要气死。你让他怎么立大功?杀敌十万?
  居然还有人贬低太史公,说太史公和李家交好,反对征伐西域。知道为什么伐西域吗?就因为现在哈萨克斯坦的汗血马,一直求不给,后来派了国礼去交易,国礼被抢,才发的兵。完全是意气之争。  当时的大宛难 道还能威胁汉朝?  李广利第一次西征全军覆没,上书说不是打不过,路途太远,后勤跟不上,跑到那里人马俱瘦,饿死鬼一样,怎么打。后来准备两年多,才拿下匈奴。  回来的时候被匈奴伏击,全军覆没。  当时消息说李陵投降,后来又说李陵是叛徒,帮助匈奴对付汉朝。太史公说不可能,结果证实是李信,而不是李陵。闹了个大乌公,但那个时候李陵都被灭族了。
  飞将是霍去病吧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  胡马——国民党西北悍将胡宗南、马步芳;  龙城飞将——与胡马对垒的共产党猛将彭德怀。  权威吧?
  学习不好就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此诗确是赞美李广。为什么呢?因为唐朝皇帝姓李。我不是开玩笑。尔等不理解我也不怪
17:34  @且遇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教胡马度阴山,却更大程度上是指李广!  匈奴占优势才要 不教胡马度阴山,汉朝占优势则应该是 教我汉马度阴山!  --……  -----------------------------  @zhaoguang1987
19:26:35  战功是实在的,军事不像
作品可以随便吹牛。太史公跟李家人关系那么好,也编不出实在的战绩。人家卫青霍去病每次斩首几万匈奴,李广有啥?全军覆没只身逃回!放在任何时代都是犯死罪的。汉武帝看到卫青打了胜仗不想追究而已。还好意思说皇帝小气。。  在任何严谨的军事论文里,卫青霍去病都能称为军事家,千百年来只有不懂军事的穷酸文人才去粉李广。因为李广很好代表了那些失意文人那酸溜溜的心态。  -----------------------------  @且遇
20:16:49  说你们没见识就是没见识!  你得结合诗人当时的情景,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诗,是因为外族强大而汉族不能守,如果以卫霍之功来写诗人的情怀显然不合情理,因为卫霍之时是汉强大而胡不能守!卫霍之功固然极大,但如果以此来抒发诗人的情怀则是过了!  卫霍之功诗人没提也就是并未去贬低二人之功,诗人多是以古喻今的,因为很明显即使卫霍也能降到诗人的朝代也不可能建立武帝时那样的功勋!  也从来没有一个真正......  -----------------------------  @邢剑阳
17:20:10  因果关系也能颠倒,李广也是个名将,但其军事功绩确实没多少值得称赞的。  卫霍是汉朝强势,好像李广和这两人不是生活在一个时代的一样。正是因为有了卫霍的胜利,才导致匈奴和汉朝的攻守异势。  -----------------------------  我去,几位说了半天,硬是没说到点上——“飞将”就是李广?吕布也被匈奴人叫“飞将”,几位不知道?在他们之前,还有一个有名的“飞将”,叫李牧,你们也不知道?李牧攻拔龙城(实际上是“笼城”),大破匈奴,不叫“龙城飞将”,叫什么?
  @芭蕉扇摇摇
17:17:13  楼主你自己误读诗了 龙城是龙城之战 飞将军是李广 诗人要表达的是希望有龙城之战 还要有飞将军  -----------------------------  这种说法听说是最近几年新出来的,我觉得文人为了捂脸只好生搬营造而已。牵强附会更显文人无耻
04:44  @第伍美分纵队V
21:23:42  李广都没去过龙城。  -----------------------------  本来也没特指,但要说李广也可以,因为李广成名更早,而且是匈奴占优势的时期,到了卫青霍去病出来的时候汉朝已经占了优势了!  但使龙城飞将,当然没特指李广!但 不教胡马度阴山,却更大程度上是指李广!  匈奴占优势才要 不教胡马度阴山,汉朝占优势则应该是 教我汉马度阴山!  -----------------------------  @第伍美分纵队V
10:53:20  匈奴占优势的时候李广有什么战功?挡住匈奴了?  -----------------------------  @且遇
17:34:49  这都不晓得,还论啥?  那时汉朝处守势,很多地方的将领面对匈奴常被打败,李广那时级别不高,但只要他守的地方不但守的住,还常常以少胜多,这才是匈奴人敬佩他的地方,所以才叫他飞将军!  李广当然挡住了匈奴,只不过他一直是地方将领,只能守住自己的辖区!李广除了难封的评价之外,还有个评价叫 但使李将军遇高皇帝!  其实牵涉很多事情,不过说多了你也还是会不懂的,懒的教一个没啥悟性的人!  -----------------------------  呀呀呀,是吗?为什么后来皇帝出兵攻击匈奴了反而各种不给力?
  @zhouyulin_xy
20:02:47  自古以来文人轻卫青重李广。。  特别是唐朝,要说这诗是写卫青的,不敢说百分之百错,但基本也是不可能的  -----------------------------  为什么就觉得不是卫青呢?作者明说是谁了,还是后面文人轻卫青的毛病又犯了?我上学那会下面注释清楚写的是指李广。听说现在改了,龙城是卫青,飞将是李广。这是他妈什么狗屁!
  @qswdsadaef
21:11:20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  唐诗龙城飞将,不教胡马,当用此典。  -----------------------------  这他妈都清朝了。属于作者愿意?
  @zhouyulin_xy
20:02:47  自古以来文人轻卫青重李广。。  特别是唐朝,要说这诗是写卫青的,不敢说百分之百错,但基本也是不可能的  -----------------------------  @第伍美分纵队V
18:15:48  为什么就觉得不是卫青呢?作者明说是谁了,还是后面文人轻卫青的毛病又犯了?我上学那会下面注释清楚写的是指李广。听说现在改了,龙城是卫青,飞将是李广。这是他妈什么狗屁!  -----------------------------  你要觉得是,也没人能够拦得住你  即使是亲眼所见,也未必是真相的全部,更何况是历史发生的事情  说不是卫青,是根据历史习惯来推断的,至于你认同不认同,那是你的问题……  像杀人犯不是也有人愿意把他当作受害者么
  @第伍美分纵队V
时间: 18:18:26   @qswdsadaef
21:11:20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  唐诗龙城飞将,不教胡马,当用此典。  -----------------------------  这他妈都清朝了。属于作者愿意?   ----------------  你这他妈都当朝了。属于作者愿意?
  李广,甘肃天水人。天水别称龙城(度娘“龙城天水”即知)。古人有以籍贯称之的习俗。“龙城飞将”就是指的李广。
这个问题我09年就提出了
看百家讲坛 王立群老师讲到
龙城之战是卫青的成名之作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教胡马度阴山全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