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寒食 白居易用画画怎样表达

关于寒食节的诗歌赏析
1.《寒食》王禹偁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注释①寒食,清明节前两天为寒食节。介子推追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不得封赏,负母逃进绵山,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他出来,竟被烧死。为纪念他,就规定这一天不得升火煮饭,只能吃冷的食物,故称之为寒食节。②撰碑钱,为别人写碑文、墓志铭的稿费。简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是唐朝诗人韩翃写的京城寒食节的美好景象的名句。唐宋两朝,清明、寒食期间是游玩、宴会的好日子,故有人间佳节唯寒食这样的诗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也是汴京清明、寒食期间的盛况,这便是明证。首联写自己被贬官的心情,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便心阑。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开亦喜欢。作者这几句诗就是最妙的解说词。今昔的强烈对比,怎不惹起诗人无限的惆怅呢?颔联的句法是套用杜甫《江村》中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句式;颈联写的是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两种境界。中间两联对仗是山里寒食风光的具体描绘,写得很有特色,笔法也很老到。尤其是颈联,比起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这两句更有韵味,更富诗家语。诗人偏偏不说草树,而说绿;不说墟里烟,而说乍禁烟,既含蓄,又使形象显得更为突出。用这样的语言去写才叫做写诗,懂得这样去鉴赏才算是会读诗。尾联是反语,是牢骚语,虽然嘴里说莫惆怅,心里早已是因思世事悲心事,更听风声杂雨声。靠替人写碑文,写墓志铭得来的钱买酒喝,要不然酒债寻常行处有,这过的是什么日子!犹有,看似旷达,实为愤激,里面藏有多少潜台词呵。2.《和子由寒食》苏轼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 果果文库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12673&&人浏览
15930&&人浏览
3106&&人浏览
3813&&人浏览
19320&&人浏览
15838&&人浏览
9438&&人浏览
16728&&人浏览
19290&&人浏览
12107&&人浏览
1510&&人浏览
4156&&人浏览
19321&&人浏览
11264&&人浏览
2695&&人浏览
本文标题:关于寒食节的诗歌赏析 链接地址:
copyright@ 201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果果文库 版权所有 联系站长: ;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号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有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诗词正文/《寒食》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格律/《寒食》
毛主席书《寒食》○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 &▲仄韵本作的韵脚是:六麻;可"九佳(半)六麻"通押。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介绍/《寒食》
韩翃韩翃(?-785?)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士。肃宗宝应元年为淄青节度使幕府从事。后闲居十年。大历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初,德宗赏识其《寒食》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之一。因许尧佐将他和柳氏的恋爱故事写成《柳氏传》而颇有名气。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明人有《韩君平集》。仅存诗三卷。
注释/《寒食》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韵译/《寒食》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寒食》
《寒食》这是一首讽刺诗。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翃,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寒食》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关于寒食节的诗作/《寒食》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关于寒食节的典故/《寒食》
,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谁曾经割股为他充饥。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亲自到绵山恭请,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露面,结果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上,于是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
参考资料/《寒食》
1 节假日信息网
2 诗词在线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1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08:42:58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原文,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翻译及赏析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相关栏目:参考翻译译文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注释寒食:寒食节。诗词赏析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五言律诗,是诗人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所作的诗。前两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在路途中,正是寒食节,在阳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对君主的惦念。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二张,迎立唐中宗,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途中寒食 宋之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