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轻徭薄赋有没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权

中国最具影响力高考资源门户
最近更新: 1981 昨天: 3964 本周: 164062 总量:
今日:696套
总数:5174647套
会员数:131942位
当前位置:全国大联考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所属地区: 湖南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次
资料类型:期中考试
文档大小:282.00K
所属点数: 0.1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1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6年上期湘南中学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本套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B、杨坚
  C、李渊 
 D、李世民  
2、北宋、辽、夏、金四个政权从建立的时间排列顺序是
A、北宋、辽、夏、金
B、辽、金、北宋、夏
C、北宋、辽、金、夏
D、辽、北宋、夏、金
3、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4、我国古代的平民发明家毕昇在11世纪中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最初发明的活字是:
5、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 ①耧车 ②曲辕车 ③翻车 ④筒车  
 B.③④  
6、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唐末五代  C、两宋时期   D、北宋
7、在《资治通鉴》中可以查阅到的历史资料是:
A、黄帝战胜蚩尤
B、张骞通西域
C、澶渊之盟
D、杯酒释兵权
8、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相关的人物是:
A.耶律阿保机
D.完颜阿骨打
9、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关系反映的是:
A、唐与南诏的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
C、唐与突厥的关系
D、唐与回纥的关系
10、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城市中出现了众多的服务性行业,其中专门的娱乐场所是:
11、神话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   
 B.张骞 
 C.班超 
1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与此诗所描写的景象有直接关系的帝王是:
13、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14、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天方夜谭》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15、 “大元”即“大的开始”,元朝的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16、著名诗篇“三吏”、“三别”的作者是:
1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元朝是地专门设立了直接管辖台湾的机构是:
B.行中书省
C.澎湖巡检司
18、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这一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句:
20、《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风俗画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荣景象。它的作者是:
二、诊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唐朝加以完善。
22、“遣唐使”规模居各国之首,并推动了该国的社会改革,这个国家是:天竺
23、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24、被郭沫若称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继贞观”的女皇是武则天。
25、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6、忽必烈统一了蒙古各部。
27、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重在揭露社会黑暗,名作有《长恨歌》。
28、唐朝阎立本有“画圣”之称,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
29、敦煌莫高窟大部分开凿于隋唐时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30、元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明州是闻名世界的对外贸易港口。
三、材料解析题(31题8分,32题10分,33题6分,34题6分,共3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余杭之传输,其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河”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4分)
(2)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4分)
32、……前代史籍汗牛充栋,后人难以读懂,决心专取有关国家盛衰,生民休戚史实,编一史书,为时人提供借鉴。宋神宗为这部史书取名,意为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以有助于国家的治理。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谁编写史书的意图?(2分)
(2)他编写的史书书名是什么?史书的体例是什么?(4分)
(3)这部史书记述了哪个时期的历史?(4分)
33.“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阅读材料,请回答:
(1)“一代天骄”是指谁?(2分)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它的都城在哪里?(4分)
34.阅读材料:在杭州西湖边,有一座古墓,题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
请回答:(1)对联中的“忠骨”是指谁?(2分)
(2)对联中的“佞臣”又是指谁?(2分)
(3)“忠骨”实际上是一种什么精神?(2分)
四、探究题(35题10分,36题10分,共20分)
35、世界博览会是一个世界性、非贸易性的大规模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的超大型活动载体,2010年的世博会将在“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国举办。
(1)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这些发明各出现在什么时期?并举出一件“四大发明”在我们生活中运用的事例?(6分)
(2)你认为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何重大作用?(4分)
36、“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
(1) 唐朝前期出现社会繁荣的开明政治历史上是怎样称呼的?当时在位的统治者是谁?(4分)
(2)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繁盛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表现。(6分)
2016年上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 |答案 |B |D |D |B |D |C |B |C |B |C |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答案 |A |D |B |B |C |B |C |C |C |C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答案 |√
| √ | √ |√
| |三、材料解析:(31小题8分,32小题10分,33小题6分,34小题6分,共30分)
31、(1)大运河(2分)隋炀帝(2分)
(2)作用: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的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4分)
32、 (1) 司马光 (2分)
(2) 《资治通鉴》(2分)、编年体(2分)
(3) 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4分)
(1)成吉思汗(2分)
(2)元朝(2分)
34、(1)岳飞(2分)
(2)秦桧(2分)]
(3)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2分)
四、探究题(35题10分,36题10分,共20分)
35、(1)(1)造纸术(汉朝)、印刷术(唐朝)、指南针(宋朝)、火药(唐朝)(4分);学习生活用纸、爆竹等(符合题意给2分)
(2)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之一。(任答其中两点4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2、(1)贞观之治(2分)
唐太宗李世民(2分)
(2)原因: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完善科举制,选拔人才。(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学生姓名:
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合作 / 友情链接>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时间: 来源: 本文已影响人
篇一:七年级历史下册套教案(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套教案(岳麓版) 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创科举 [课标内容] ①了解隋朝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②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隋朝的建立;隋朝统一的时间及其意义;大运河开凿的时间、南北起止及中心点;大运河的作用;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①结合《隋运河》图讲解大运河的开凿,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②联系隋以前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说明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对隋炀帝的评价,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④通过课后题“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隋朝统一及其历史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②结合课中题,补充历代诗人对隋大运河的咏叹,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进行讨论。结合卡通问答中有关科举制的介绍和课后题,对科举制的作用进行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做出评价。
③写一个关于隋炀帝功过的短评,进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了解隋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开凿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③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初步认识人事制度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大运河的开凿 2、科举制的创立 二、难点 1、大运河为什么在隋朝时开凿? 2、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3、就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和科举制的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多角度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释。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导入新课] 一、隋朝统一南北 隋朝的建立,弄清楚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就定都长安,要求学生归纳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隋统一南北讲清时间及所灭的政权。其意义结合“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讲解。二、大运河的开凿 1、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2、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3、大运河的作用 三、科举制的创立 1、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2、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小结] 就隋的建立和统一南北的有关知识提问,指出隋开凿的大运河和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巨大。请一位学生简要归纳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 [课后活动与探究] 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第1课
开运河 创科举 1、(
)年,()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 )。 2、(
)年,隋朝灭掉南方的(),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605年,()下令开凿大运河。 4、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通(
),南达(
),全长( )多千米。 5、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或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 )和( )起了很大的作用。 6、开凿大运河的目的:隋朝统一后(
)。 7、开科举制先河的是(
)。( )又创设(
),科举制正式形成。 8、隋文帝创立科举制的目的:改革()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 )。 9、科举制打破了()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的机会;同时,为统治者()拓宽了道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10、隋末农民起义军中(
)领导的(
)势力最大。
[课标内容]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①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③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②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③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贞观之治”的含义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贞观之治”的内容 二、难点 1、如何评价唐太宗 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问题――讨论”教学法 [导入新课] 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 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一、玄武门之变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门之变 二、轻徭薄赋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四、加强中央集权 五、完善科举制度 六、“贞观之治”的含义 [小结] 要求学生谈谈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突破难点。 [课后活动与探究] 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第2课
贞观之治 1、(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2、唐太宗的名字叫(),他要位期间的年号为( ),他是发动(
)做了皇帝。 3、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他重用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 )为相,人称“房谋杜断”。前后向唐太宗上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4、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防止宰相专权,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采取的措施是( )。 5、唐初沿用()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和(
);六部是指( )( )( )()( )( )。六部隶属于三省中()省。 6、唐太宗为解决“民少吏多”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是( )。 7、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
)和()。在当时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应该考( )科。 8、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 9、“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第3课
[课标内容] 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开元盛世;曲辕犁和筒车;唐都长安。 ①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过对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现的分析,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①了解武则天由后妃到皇帝的历史过程及其政绩,认识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运用两分法评价武则天。 ②通过对唐太过、武则天及唐玄宗前期的综合分析,说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础及其主客观条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武则天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人物。 ②唐玄宗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其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③唐都长安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引导学生认识大唐盛世的历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开元盛世 二、难点 如何评价武则天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探究法 [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教师指出:649年,唐太宗死后,贞观之治的局面如何发展?唐朝的国势走向如何?接着,教师板书课题。 一、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掌权和称帝 2、“贞观遗风” 二、开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的政绩 2、开元盛世 3、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4、唐都长安 [小结] 通过小结,简要介绍唐朝从建国、强盛到衰亡的历史过程,使学生对唐朝的历史有大致了解。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第3课
开元盛世 1、(
)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是废唐中宗而自立皇帝,改国号为(
)。 2、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唐玄宗()期,史称“”。 3、描绘“开元盛世”的基本情况:。 4、唐朝改进的生产工具,主要有( )和( )。 5、负有盛名的“唐三彩”产于()。 6、唐都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人口达(
)万。 7、写出诗人杜甫称颂“开元盛世”的诗: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课标内容]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朝疆域的四至;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唐太宗尊为“天可汗”;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①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②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转载自: 千 叶帆 文摘:岳麓版七年级历史教案)家的重要发展时期。篇二: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岳麓版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创科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隋朝的建立;隋朝统一的时间及其意义;大运河开凿的时间、南北起止及中心点;大运河的作用;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①结合《隋运河》图讲解大运河的开凿,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②联系隋以前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说明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对隋炀帝的评价,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④通过课后题“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隋朝统一及其历史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②结合课中题,补充历代诗人对隋大运河的咏叹,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进行讨论。结合卡通问答中有关科举制的介绍和课后题,对科举制的作用进行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做出评价。
③写一个关于隋炀帝功过的短评,进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了解隋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开凿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③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初步认识人事制度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大运河的开凿 2、科举制的创立 二、难点 1、大运河为什么在隋朝时开凿? 2、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3、就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和科举制的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多角度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释。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教学步骤]一、隋朝统一南北 隋朝的建立,弄清楚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就定都长安,要求学生归纳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隋统一南北讲清时间及所灭的政权。其意义结合“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讲解。 二、大运河的开凿 1、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2、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3、大运河的作用 三、科举制的创立 1、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2、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小结] 就隋的建立和统一南北的有关知识提问,指出隋开凿的大运河和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巨大。请一位学生简要归纳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 [课后活动与探究] 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 [课后作业] 1、(
)年,()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 )。 2、(
)年,隋朝灭掉南方的(),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605年,()下令开凿大运河。 4、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通(
),南达(
),全长( )多千米。 5、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或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 ( )和( )起了很大的作用。 6、开凿大运河的目的:隋朝统一后 (
)。 7、开科举制先河的是(
)。( )又创设(
),科举制正式形成。 8、隋文帝创立科举制的目的:改革()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 )。 9、科举制打破了()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 ()的机会;同时,为统治者 ()拓宽了道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10、隋末农民起义军中(
)领导的 (
)势力最大。
教学后记:第2课
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①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③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②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③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贞观之治”的含义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贞观之治”的内容 二、难点 1、如何评价唐太宗 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问题――讨论”教学法 [教学步骤] 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 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一、玄武门之变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门之变 二、轻徭薄赋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四、加强中央集权 五、完善科举制度 六、“贞观之治”的含义 [小结] 要求学生谈谈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突破难点。 [课后活动与探究] 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 [课后作业] 1、(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2、唐太宗的名字叫(),他要位期间的年号为( ),他是发动(
)做了皇帝。 3、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他重用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为相,人称“房谋杜断”。前
后向唐太宗上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4、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防止宰相专权,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采取的措施是( )。 5、唐初沿用()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 ()和(
);六部是指( )( )( )()( )( )。六部隶属于三省中()省。 6、唐太宗为解决“民少吏多”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是 ( )。 7、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
)和()。在当时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应该考( )科。 8、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
)。 9、“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教学后记:
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开元盛世;曲辕犁和筒车;唐都长安。 ①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过对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现的分析,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①了解武则天由后妃到皇帝的历史过程及其政绩,认识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运用两分法评价武则天。 ②通过对唐太过、武则天及唐玄宗前期的综合分析,说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础及其主客观条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武则天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人物。 ②唐玄宗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其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③唐都长安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引导学生认识大唐盛世的历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开元盛世 二、难点 如何评价武则天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探究法 [教学步骤] 提问: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教师指出:649年,唐太宗死后,贞观之治的局面如何发展?唐朝的国势走向如何?接着,教师板书课题。 一、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掌权和称帝 2、“贞观遗风” 二、开元盛世篇三: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WORD版)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继续任教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④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⑤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叙述了从隋朝建立到清朝前期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三个单元,共二十四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课程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宋元经济重心南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经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的历史巨变。 五、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3、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和巩固 5、继续实行少讲多练当堂掌握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 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让学生系统掌握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议一议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上讲到、练到,课下辅导到、检查到不丢掉一个环节以提高成绩。 六、教研教改课题和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
进 度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2.18---2.19预备周,开学准备工作
2.21--2.27第1.2课,开运河,创科举。贞观之治。
2.28--3.6 第3.4课,开元盛世 唐朝的民族关系
3.7---3.13第5.6课,唐代的中外交往,隋唐的科举 2 5
3.14--3.20第7.8课隋唐的文学艺术
编辑历史手抄报 2 6
3.21---3.27
单元综合复习考试 2
4.11---4.1
4.18---4.---5.1 12
5.9---5.15 14
5.16---5.---5.---6.5 17
6.6---6.12 18
6.13---6.---6.---7.2
第9 .10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宋金对峙 第11.12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3.14课 宋元的科举技术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复习 练习期中考试第16.17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第18.19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第20.21课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绘制历史插图第22课 盛世危机
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 第24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单元综合 练习、复习
期末考试2 2 2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创科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隋朝的建立;隋朝统一的时间及其意义;大运河开凿的时间、南北起止及中心点;大运河的作用;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①结合《隋运河》图讲解大运河的开凿,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②联系隋以前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说明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对隋炀帝的评价,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④通过课后题“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 ①通过对隋朝统一及其历史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②结合课中题,补充历代诗人对隋大运河的咏叹,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进行讨论。结合卡通问答中有关科举制的介绍和课后题,对科举制的作用进行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做出评价。 ③写一个关于隋炀帝功过的短评,进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了解隋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开凿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③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初步认识人事制度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的创立 难点:大运河为什么在隋朝时开凿?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就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和科举制的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多角度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释。 导入新课 一、隋朝统一南北 隋朝的建立,弄清楚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就定都长安,要求学生归纳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隋统一南北讲清时间及所灭的政权。其意义结合“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讲解。 二、大运河的开凿 1、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2、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3、大运河的作用
三、科举制的创立 1、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2、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小结 就隋的建立和统一南北的有关知识提问,指出隋开凿的大运河和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巨大。请一位学生简要归纳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 课后活动与探究: 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 课后作业 第2课
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①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③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②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 三、情感与价值观 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③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重点和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的含义;“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贞观之治”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唐太宗;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 导入新课 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 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一、玄武门之变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门之变
二、轻徭薄赋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3、作用 四、加强中央集权 五、完善科举制度 六、“贞观之治”的含义 小结: 要求学生谈谈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突破难点。 课后活动与探究: 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
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宋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