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姓昭字辈字辈:……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那么孔继刚(10岁左

孔姓 - 搜狗百科
声明:搜狗百科免费提供信息查询和信息编辑,坚决打击恶意篡改、冒充官方收费代编等违规行为。
孔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中排第25位。孔氏谱系完善,被尊为“天下第一家”、“儒家”,历代孔家都有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殊遇。孔姓名人有孔臧、孔宙、、孔闻诗、孔新峰、、孔爱卿等。
中排名第二十五位
孔子、、孔张等
、、妫、姬
孔[孔,读作kǒng(ㄎㄨㄥˇ)]孔:,百家姓中排列第二十五位。
孔(kǒng)姓,源出有:
出自子姓,以王父为字氏。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之后。宋闵公长子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为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生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姬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中有姬孔悝,著名的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在宫廷政变中为保卫姬孔悝而战死的。姬丐三十六年(姬将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当时孔子六十八岁,他结束了政治流亡生涯回到鲁国定居时,最喜爱的弟子子路仍然留在卫国做官。在姬孔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
源于,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等有关资料记载,春秋时陈国(今)有个大夫叫妫孔宁。在妫孔宁的后裔子孙中,有的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是为陈郡孔氏。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姬兰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考》、《》、《》等的记载:春秋时期,郑国(今)君主郑穆公姬兰有后人名姬孔张,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郑国孔氏。
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卫国(今东)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⑴.满族崆果啰氏,亦称孔果洛氏,满语为Konggolo Hala,汉义“黄马”,世居。后多冠汉姓为孔氏、广氏等。⑵.满族孔尼喇氏,满语为Kongnila Hala,世居黑龙江。后多冠汉姓为孔氏。⑶.满族叩岱氏,亦称阔代氏,满语为Kodai Hala,汉义“汉人的口袋”,世居哈达(今流域)。后多冠汉姓为孔氏。⑷.满族库雅拉氏,亦称揆雅拉,源出库雅拉女真,以部为姓,满语为Kuyala Hala,世居东海(今)、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乌拉(今)、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黑龙江流域、毕尔腾(今黑龙江)、扎思胡里(今黑龙江第二牡丹江)、兴堪(今黑龙江省及俄罗斯周边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孔氏、胡氏、李氏、礼氏等。⑸.满族温都氏,亦称文都氏,源于金国时期温都部,以部为氏,与温敦氏、温屯氏同部族,满语为Wendu Hala,世居讷殷(今松花江上游流域)、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孔氏、温氏、都氏、文氏、闻氏等。⑹.满族温屯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温敦部,以部为氏,与温都氏、温敦氏同部族,满语为Wentun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孔氏、空氏等。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孔氏,世代相传至今。
、妫、姬孔张、姬。
孔氏是一个先孤后众的姓氏,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的0.21%左右。从孔子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孔氏宗族又传承了八十来代。孔子之后的数代,多次出现过单传情形,人口增长缓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时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后裔竟然尚不足十户,外迁的数量极少。五代后梁时期,经历过“”的劫难,族人存世更少。一直到了宋朝以后,孔氏在赵宋王朝的大力呵护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到清朝末年,仅四十三代孔仁玉这一支的后裔在曲阜即已经达到了数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发展,外迁人口也得到极大扩散。孔氏谱系完善,被尊为“天下第一家”、“儒家”,历代孔家都有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殊遇。自古有“天下孔姓一家人”之称。孔子后裔的不断繁衍,家族最初分为“五位”,后又分为“二十派”,到明清两代,增为60户。嘉庆十年《六十户户头户举点名清册》列举了60户的名称。乾隆十年(1745年)修《》时,在谱人数约二万人。从元代开始,孔氏族人就开始了向海外的迁徙。当时,元朝最高统治者为控制高丽,采取联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远嫁高丽忠肃王之子王颛,孔子裔孙、五十四代孔昭为公主所带侍从之一。到高丽后,孔昭得到高丽王重用,官至(相当于宰相一职),先后受封为桧原君、昌原君,死后葬于昌原。孔昭的后代在高丽累世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其长孙孔俯官至判尹,次孙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门三代之中两人出任高丽朝的宰相。以后世代繁衍,名人辈出,成为朝鲜南部的望族。由于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们遂以昌原为籍贯。皇帝崇奉儒学,对孔氏后裔屡予优待。高丽王国正宗十六年 (1792年),国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谱后,命的孔氏以曲阜为籍贯,以示不忘祖先,并仿中国之例封以。韩国孔氏繁衍至今,已延续到86代。他们的取名与中国国内的规矩不同,另外有一套行辈用字。在韩国还有专门的同宗茹人组织,叫作“曲阜孔氏韩国大宗会”,以表示不忘源出于中国的曲阜,在20世纪80年代曾组团专程赴曲阜祭祖,并在仰圣门(即曲阜城北门)外立碑纪念。另据1987年人口普查统计,韩国的孔姓族人为 17207户,72382人。东南亚各国,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族人移居过去。至于日本及欧美等地的移居,则是在民国期间开始的。到20世纪末,孔子后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韩国、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数量较多,英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定数量的孔氏族人。
孔姓的郡望主要有鲁郡、京兆郡、河南郡、等。孔鲁郡是在西汉初由原有的秦郡改置而来的,相当于今天的山东曲阜、滕州、泗水等地。三国魏及晋时改为郡汉朝初年,改右内式置,因为其地属畿辅,所以不称郡。相当于今天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等地。三国魏时改称京兆尹郡。河南郡是改秦三川而设置的。大约在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下游,上游地区以及黄河以北的。会稽县,二十五年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长江以南,浙江省仙霞岭、、以北和安徽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等地。
有“阕里堂”和“至圣堂”。这两个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孔子生于阕里,是历史上的“大成至圣”。
51世祖50世祖伏羲(配女娲)49世祖48世祖黄帝()47世祖少昊(又名)46世祖蟜极45世祖44世祖契43世祖昭明42世祖相土41世祖昌若40世祖曹圉39世祖冥38世祖振()、(王亥之弟)37世祖36世祖报乙35世祖报丙34世祖33世祖主壬(一作“示壬”)32世祖主癸(一作“示癸”)31世祖商王(太乙)30世祖太子、商王外丙、商王仲壬29世祖 商王(太宗)28世祖 商王、商王太庚27世祖 商王、商王、商王()26世祖 商王仲丁、商王、商王25世祖 商王24世祖 商王、商王沃甲23世祖 商王祖丁、商王南庚22世祖 商王阳甲、商王、商王、商王小乙21世祖 商王武丁(高宗)20世祖 商王祖庚、商王祖甲19世祖 商王18世祖 商王康丁17世祖 商王武乙16世祖 商王文丁15世祖 商王14世祖商王(纣)、、微仲(又称宋微仲,本名子衍,是孔子的嫡系先祖)13世祖宋公稽(子稽)12世祖宋丁公(子申)11世祖宋闵公(子共)10世祖弗父何(子何)9世祖 宋父周(子周)8世祖 世子胜(子胜)7世祖正考父(子正)6世祖(子嘉)5世祖 木金父(子木)4世祖(高祖) 祁父(子祁)3世祖(曾祖) 防叔(子防)2世祖(祖父) 伯夏()1世祖(父亲)叔梁纥(子纥,孔姓族人称之为“孔纥”)孔子(名孔丘,字仲尼,他首改“子姓”为“孔姓”,是真正的孔姓始祖)1世孙(儿子)2世孙(孙子)孔伋3世孙(曾孙)孔白4世孙(玄孙)孔求5世孙 孔箕6世孙孔穿7世孙孔谦8世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9世孙孔忠10世孙孔武11世孙孔延年12世孙孔霸,被封为“褒”13世孙孔福,被封为“殷绍嘉侯”14世孙孔房,褒成侯15世孙孔均,褒成侯16世孙孔志,褒成侯17世孙孔损,褒亭侯18世孙孔曜,奉圣亭侯19世孙孔完、孔赞,褒成侯20世孙孔羡,宗圣侯21世孙孔震,奉圣亭侯22世孙 孔嶷,奉圣亭侯23世孙 孔抚,奉圣亭侯24世孙 孔懿,奉圣亭侯25世孙 孔鲜,奉圣亭侯26世孙 孔乘,崇圣大夫27世孙 孔灵珍,崇圣侯28世孙 孔,崇圣侯29世孙 孔渠,崇圣侯30世孙 孔长孙,恭圣侯31世孙孔嗣悊,绍圣侯32世孙 伦,褒圣侯33世孙 孔崇基,褒圣侯34世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35世孙 孔萱,文宣公36世孙 孔齐卿,文宣公37世孙 孔惟晊,文宣公38世孙 孔策,文宣公39世孙 孔振,文宣公40世孙 孔昭俭,文宣公41世孙孔光嗣,泗水主簿42世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43世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大夫44世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45世孙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46世孙 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47世孙 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南宗)48世孙 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49世孙 衍圣公 孔拂、、孔晋、孔拯50世孙 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紘51世孙 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52世孙 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53世孙 衍圣公、孔思诚、孔思许(南宗)54世孙 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55世孙 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56世孙 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57世孙 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58世孙 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59世孙 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60世孙 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61世孙 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62世孙 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63世孙 衍圣公孔尚贤、孔尚乾(南宗)64世孙 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65世孙 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66世孙 衍圣公、孔毓垣(南宗)67世孙 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68世孙 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69世孙 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70世孙 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烜(南宗)71世孙 衍圣公、孔宪坤(南宗)72世孙 衍圣公孔庆鎔、孔庆仪(南宗)73世孙衍圣公孔繁嘉、孔繁豪(南宗)74世孙衍圣公孔祥壮、(南宗)75世孙衍圣公(字谷孙),孔姓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76世孙衍圣公(1920年—2008年):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女孙琪芳女士。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日上午10点50分在台北台北分院因衰竭,安详辞世,享年89岁。长女维鄂,子维益(卒)、维宁,长孙垂长。
奉祀官世袭
- 第76代大成至圣先师孔德成- 第77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早逝,未袭封-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日正式袭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应享特任官待遇
南宗奉祀官世袭
- 第74代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孔祥楷[1]
括号内为表字的字派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明建文二年定):孔氏图腾希(士)、言(伯)、公(文)、彦(朝)、 承(永)、宏(以)、闻(质)、贞(用)、 尚(之)、衍(茂)。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清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兴(起)、毓(钟)、传(振)、继(体)、 广(京)、昭(显)、宪(法)、庆(泽)、 繁(羽)、祥(瑞)。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定):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元朝孔氏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始用辈字,并定第五十五代字辈为“克”,第四十六~八十五代字辈:“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颜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明洪武年间定十字(第五十六~六十五代)字辈:“希(士)言(伯)公(文)彦(朝)承(永)宏(以)闻(质)贞(用)尚(之)衍(茂)”。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定十字(第六十六~七十五代)字辈:“兴(起)毓(钟)传(振)继(体)广(京)昭(显)宪(法)庆(泽)繁(羽)祥(瑞)”。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第七十六~八十五代)字辈:“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由中华民国备案续立二十字字辈。以上几次订定的行辈字计五十字五十辈,为第五十六~一百零五代: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以上第六十五代本为“胤”字,衍圣公孔胤植为避皇帝庙讳,而将“胤”字改为“衍”字。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曲阜当地的孔氏已传至八十代“佑”字辈,以下尚有二十五字可续。
孔姓氏,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孔姓准。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曾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这并非是孔孟曾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在此之前,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河北保定直录孔氏族谱,著者待考,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木刻活字印本复印件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珍藏。孔氏祖庭广记,(元)孔元措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据木刻活字印本影印三册。山东曲阜阙里孔氏宗谱,著者待考,明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孔巷孔氏家谱十三卷,首一卷,(清)孔广沧等纂修,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为[宋]孔传,先祖为孔端隐,始迁祖为孔瑄。山东曲阜孔子世家考,(清)郑环纂修,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珍藏。闽杭孔氏家谱五卷,首一卷,(清)孔昭音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元]孔新。孔氏宗谱,(清)孔宪文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窻。孔氏支谱十二卷,(清)孔宪荣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为孔承凤,始迁祖为孔宏贤。孔子世家谱首一卷、初集六十二卷、二集三十四卷、三集十卷、四集二卷,(民国)、孔广彬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铅印本一百五十三册。湖南浏阳金淮孔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公元1946年)圣达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珍藏。上海孔氏家乘资料,(现代)孔令谷纂录,年间稿本。南宗沟溪支派孔氏宗谱六卷,首一卷,(现代)孔繁嘉主修,2000年计算机排印本。注:先祖为[清]孔兴濂,始迁祖为[清]孔毓均。
东山振铎;北海倾樽。上联典指孔子,《》:“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上天将把孔子作为木铎(子民的导师)。”“木铎”,谓木舌铃。“振铎”,谓摇铃来警省群众,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下联典指汉天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人,曾任北海相,人称孔北海,又历任少府、大中大夫等。为人恃才负气,喜欢宾客,曾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我没有什么忧虑。”东山世泽;北海家声。同上。齐名六逸;栾叶万年。上联典指春秋时教化万民的孔子。下联典指东汉孔融,曾任北海相,喜宾客,尝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五经撰疏;两部鼓吹。上联典指唐,撰有《》。下联典指南朝齐国的,文辞工丽诙奇,戏以蛙鸣为两部鼓吹。洙源萃秀;泰岳钟灵。全联典指春秋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孔子,他的陵墓所在地,在山东曲阜城北。位居泰山之南。洙水源出新泰东北。西至曲阜城东北,与泗水分流。此指孔林地灵人杰之意。系传洙泗;胄衍尼山。同上。德配天地;道冠古今。此联为河南省郑州市孔庙联。
孔女甘同殉难;丌氏曾受追封。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孔融被曹操诛,其七岁小子亦受害。下联典指春秋时期的孔子娶丌官氏,至宋追封为郓国夫人。
千秋绝唱;万古奇文篇。上联典指清朝戏曲作家,字聘之,号东塘、,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原隐居于中,南巡经曲阜时,召他去讲经,破格授国子监博士,后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经十余年时间,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此后不久即罢官还乡。另有诗文集《》、《长留集》等。下联典指孔子,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安富尊荣公府第;文章礼乐圣人家。上联典指孔府,在山东曲阜城内,为孔子后裔直系子孙“”住宅。下联典指汉朝的孔仅、、孔融,隋唐的孔颖达等历史名人。弱翁钓珊瑚之树;冲远列凌烟之班。上联典指唐朝冀州人,字弱翁,早年与李白、等六人隐居于,酣歌纵酒,人称“”。后历官给事中、河中陕华等州、,劝藩镇田悦归顺朝廷。好学而善辩多智,文采似珊瑚钩明润。下联典指唐初孔颖达,字冲远,冀州衡水人。隋朝大业初年,任河内郡博士;至唐初,历官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等。奉命主编《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形成唐朝义疏派,唐朝用其书作为的标准,贞观年间,图像绘于。飞舞秀而劲;思孟述贤博且精。上联典指清朝画家,孔子后裔,康熙丁未袭衍圣公。字钟在,号兰堂。墨兰飞麟,笔秀而劲,深得赵文敏之旨趣。下联典指战国初哲学家孔伋,即子思,孔子之孙。“”为其学说的核心。孟子曾授业于他的门人,发挥其学说,形成了“”。后被尊为“述贤”。著有《中庸》。迎春不看东郊信;贺岁同倾北海樽。全联典指东汉时期的孔融事。三山景色供图画;六代风流入品题。此联为清朝时期的孔尚任《桃花扇》书中的联句。三春云物归胸次;万里风烟到眼中。此联为清朝时期的孔尚任《桃花扇》书中的联句。踏遍荒山犹未老;历尽千辛更知甜。此联为具有“九十年代的”之称(公元年)的诗句联。
八言及以上
莲潭水明,直同泗水;秀,俨如尼山。此联为台湾省高雄市孔庙联。北海贤相,名家簪缨继世;圣人,嫡派道学开宗。上联典指东汉学者(公元153~208年),字文举,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二十世孙。勤奋博学,官至北海(今山东昌乐)相,世称孔北海。有《》。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为儒家创始者。泗水溯渊源,两字惟传诗礼;尼山留苗裔,千秋永享蒸尝。此联为孔氏祠堂联。“泗水”,古代河流名,流经山东省曲阜;“尼山”在山东省南部,东麓有,相传孔子的父母在尼丘(尼山)祈祷,而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曲阜旧家风,诗礼相传,留得麟经昭万世;洞庭新庙貌,馨香以祝,绵延凤德永千秋。此联为孔氏祠堂联。幸问一龙,诗礼真传,自周鲁以来,理学名儒照青史;复敦三物,子孙纯嘏,迁秋浦而后,瓜绵椒衍遍红尘。此联为安徽省孔家村孔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孔子向老子问礼事,孔子曾向弟子说:“我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高深奇妙,如龙那样变化不可测)邪!”下联“三物”,指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秋浦”,河名,说这一枝孔氏的迁徙。[2]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 (老子,的创始人),学乐于,学琴于。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1]字,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十四代孙,中国西汉大臣。以明经学,不到20岁被举为议郞。他为官严守秘密,坚持原则。曾任御史大夫、廷尉,于法律颇为擅长。一度罢相,后又复职。公元5年(元始五年),孔光病故。孔藂(?-前171),早年追随砀山起义,屡立战功,曾官左司马、将军、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领军军夹击项羽楚兵,大胜。次年六月被封为蓼侯。卒谥“夷”。孔臧,孔藂之子。时嗣蓼侯,迁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数年,著书十篇,赋二十四篇。- 第14代西汉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随父孔霸徙居长安,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后举方正,入朝任谏大夫。即位,举为博士,迁大将军,拜相,封博山侯。即位,封为千户。即位,拜太傅、拜太师,称病辞职。卒谥简烈侯。孔宙(103- 163),字季将。少好学,治严氏《春秋》,,授郎中,迁元城令。是时,泰山附近动乱,孔宙为泰山都尉,旬月而平。故吏门人立碑示后,即《》。碑今存曲阜孔宙东庑。孔融(153~208)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有俊才,为建安七子之一,时为北海相,世称孔北海;立学校,表儒术,后拜大中大夫,为曹操所杀。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後补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後迁尚书,疾笃未任。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谥「简」。有集传世。孔奂(514-583),字休文,居会稽。好学善属文,通经史百家。,孔奂独傲然自若,自谓不以取媚凶丑以求全。永定三年(559年)任晋陵太守,后为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有集传世。,。最重要的著作为《》,是集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784),字弱翁,冀州人。少时与李白、韩准、张叔明、陶河、隐居,称「」。广德元年(763年),授左卫兵曹参军,累官至给事中、河中、陕、华等州,兼御史大夫。兴元元年(784年)受命为,成功劝说藩镇田悦归顺。后为藩镇部众所杀。孔述睿(730-80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宗召为大常寺协律郎,转国子博士,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後升为谏议大夫兼皇太子侍读,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复为史馆修撰。“述睿每迁,即至朝谢,俄而辞疾归。”述睿精研地理,重修《地理志》。卒赠工部尚书。(985-1039),字原鲁。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举进士第,授宁州军事推官。九年(I016年)迁丞,知仙源县(今曲阜县),主孔子祀事。曾受命出使契丹,契丹宴使者,优人以孔子为戏,道辅怒退,契丹陪罪,后不敢侮慢宋使。后知兖州,曾访得孟子墓,建庙于墓之西南。卒后,受祀于邹县,称先儒孔氏。孔宗翰,字周翰,孔道辅次子。登进士第,知仙源县(今曲阜县)。上章推荐,迁为,后为司农少卿,后迁鸿胪。编有《孔氏宗谱》、《阙里世系》等。孔平仲,字义甫。姓刚直,而仕途坎坷,一生多次贬官。长于史学,工文词,著有《》等书。与兄、武仲俱有文名,论元佑人才,誉称「二苏(苏轼、苏辙)联璧,三孔分鼎」。孔,字凝道。以授胶西主簿、安庆录事,转光山尹,迁陕西行台御史、湖广都事、太常礼仪院判、太常礼仪使。时,楚中因灾动乱。迁思迪为湖广都事,以宣抚安定为主策,动乱遂告平息。孔承倜,字永冠。博学工诗,尤精,明代孔庙石碑多出其手。一生为官清正,笃信阳明之学,足迹所至,均开馆会生徒。著有《易经代言》、《诗经代言》、《书经代言》、《四书代言》等。孔闻诗(?-1643),字四可。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元年(1628年),向条上八事,以革新政治。时清兵已入昌平,下京畿州县,闻诗应援守御,战绩卓著。编有《》数卷。孔贞运(年),字开仲。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殿试第二名赐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晋太子太保,代为辅相。编著有《词林典类》等书。孔贞瑄,字壁六,清顺治庚午举人,博学多才,潜心研究经史,尤、韵学。由泰安学正升云南知县,因争公道不得而辞官。晚年专事著述,著有《聊园文集》等。()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作者并论,称“”。孔继汾(),经学家。有《阙裏文献考》100卷,《孔氏家仪》14卷,《乐舞全谱》2卷,《匡仪纠谬集》3卷,《行馀诗草》2卷,并校刻《文献通考序》1卷。(),校勘学家。有《微波榭丛书》。(),经学家、音韵学家。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注》、《》、《》等。孔广陶(),广州藏书名家。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与「粤雅堂」、「」、「」,合称「粤省四家」。孔昭虔(1775年-1835),宇元敬,孔广森子。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官至贵州布政使。善隶书,工吟咏,于古音学颇有研究,曾著《》、《》。孔昭薰,宇惠如,孔广棨次子。嘉庆举人,袭封翰林院,任训导。刻苦好学,嗜古工诗,好。于曲阜城郊掘得汉、唐宋、金、元、明各代石碑120通,编成《至圣林碑目》六卷。孔宪彝,字叙仲,号绣山,一号秀珊,山东曲阜人。(1837)举人,官内阁中书。工诗、画、篆刻。著对岳楼诗录。《清画家诗史》,著名诗人。
()字庸之,人。留学。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财政部长( 为当时中国的首富 )、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等职。
孔新峰(1980年生),生于山东曲阜时庄犁铧店村,孔子嫡传直系七十六代孙,属大宗户十府(凝道堂),八世祖为68代衍圣公孔传铎,七世祖为著名经学家孔继汾,六世伯祖为公羊学家孔广森。1998年以济宁地区文科状元考入,先后获政治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其间曾赴(LSE)研修一年。2009年至今任教于政治学教研部。研究方向为中西政治哲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专长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当代、边疆与民族问题等;出版专著、译著多部,在《》、《》、《》、《》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曾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第七批援疆干部,任中共新疆自治区委党校(新疆)教研部主任,并获评中央国家机关优秀援疆干部,荣立二等功一次。多次参与有关重要法规文稿起草工作。现任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北京修远经济社会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历史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1935年生),曾任美国学术副院长、学术副校长。孔繁礼(1923-),字景高,人。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委,师院古籍所顾问,苏轼研究专家。孔繁星,当代诗人。孔祥吉,当代著名清史学家。,国际知名钢琴家。孔令境(),原名令俊、若君。近代。孔令朋(1919—),教授,著有回忆录《》。(1969—),原名,孔令琳。当代著名演员。孔令基(1988—),原名,孔令基。当代著名音乐制作人,内地华语歌手。尤其擅长中国风曲风的创作及伤感情歌的创作与演唱。2010年首度推出个人首张EP《》。歌曲一推出火爆一时,并几度被多个音乐人等著名歌手相继传唱。之后又以《》《漂》等众多优秀原创作品为当今流行乐坛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音乐传奇。孔德齐(1915年生),第77代衍圣公的大姐,嫁给前清探花、著名书法家冯恕的之子,婚后因琴瑟不和而早逝。(1917年生),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二姐,嫁给清末翰林、《》作者之子柯昌汾。孔,围棋专家。,男,日出生于哈尔滨,祖籍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尤其对鲁迅颇有研究。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在孔氏家谱中属大庄户。,日,孔令辉6岁开始打球,1986年进入省队,1988年进国青队,1991年入选国家队。历年来在公布的世界男单排名前列,是世界杯、世锦赛和的大满贯冠军得主。,男,日生于,祖籍山东曲阜,系孔子第77代直系传人,中国足球著名球迷,商人,“功夫足球”创办者。2007年,痴迷中国足球的孔德宝,将经商十几年所得全部投资创办功夫足球,希望通过将中国功夫融入足球竞技的方式,提高中国足球水平,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被国际媒体尊称为 中国功夫足球创始人。孔爱卿,男,1959年生,人。退伍军人。毕业于中原摄影学院。现任职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汽车运输公司,系收藏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收藏协会广州微章专业会员,中原摄影协会会员,特聘《》编委等职,建立了家庭等伟人徽章收藏展览馆。主集毛泽东等伟人像章达三万多枚,品种一万五千余种,兼集唱片唱机、文革物件、名人书画铜器等。传略已入编《二十世纪中国收藏家大全》、《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人才世纪献辞》、《二十世纪人才库》、《》收编在《2000年中国收藏家日历》。个人多次公开举办毛泽东像章展,特别是国庆五十周年之际,用毛泽东像章1999枚镶嵌了一幅4.8平方米的《回归图》作品,又用三千多枚制成了二幅大型作品,有《》、《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迎千禧暨庆祝台州商业街开街庆典之际,他隆重举办了“万枚伟人像章展”。有作品发表在《》、《》、《黄岩日报》、《椒江经济报》、《》、《》、《路桥商报》、《椒江经济报》等各路记者登门参观、采访报道。并有、台州、椒江电视台,台州市人民广播电台等相继采访报道。多次获得荣誉证书,对《椒江经济报》誉为涌动爱心业余收藏家。孔,人,1943年2月生,1980年10月加入。1959年9月至1965年7月在百泉农专学习。1965年8月毕业,分配到安阳地区农场工作。先后调地区农林局、地革委、地区行署工作。1981年12月至1985年6月任副县长(其间1983年9月至1985年6月在河南省委党校学习),1985年7月至1988年8月先后任濮阳市郊委副书记、郊区代区长、区长,濮阳县委副书记、县长。1988年9月调濮阳市任副市长,1989年4月和1994年1月分别在濮阳市第二届、第三届上当选为副市长,分管农业、计划、人事、劳动、公安、司法、监察、审计、经济协作和等工作。孔棣华,男,1937年2月生,广东五华人。又名孔祥章。1960年毕业于。曾任广州师院、副教授,教科所副所长,七届教育科学文化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广东行知专修学院常务副院长,广东省政协联谊会、省民进副厅级巡视员,中国教育家协会、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广东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广东教育哲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南徐特立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从事教育科学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年。主张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精华,致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真理;开展教法与学法同步改革、智力与同步开发;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能力和创造力。强化教师的师德修养、教书育人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基本功训练,培养“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60年代起在报刊上发表论文,1979年以来发表论文90多篇;出版著作有《现代教育哲学》、《当代外国教学法》、《》、《陶知知教育名著选讲》、《》等10余部;主要论文有《试论教育辩证法》、《创造性地教与学》、《论陶行知的科教兴国观》、《班主任工作规律初探》等。其中7个项目荣获国家教委和省市社科联、教科所奖励。其传略被选入《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辞典》、《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大辞典》、《》等辞书。孔繁培,男,1943年7月生,人。为山东曲阜里孔74代。1963年7月毕业于浙江省温州师范学校,同时参加教育工作;1977年调任农村行政工作;1989年调至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现为浙江省平阳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主任科员。1997年,凡参展的作品都得到认可。曾获第四届“清风杯”海内外书画大展赛优秀奖;97“路魂杯”国内书画大展赛三等奖;第一届世界书画艺术大赛优秀佳作奖和第一届世界华人艺术大赛优秀作品奖,连续三届获世界华人艺术大赛奖,三届被誉为“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20世纪中华爱国书画艺术家”、“中华诗书画家”。现为会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中国中南执行委员会付会长。作品曾入选《世界华人艺术大奖作品选集》,《跨世纪中国书画篆刻家精品大典》等书。简历分别入编《世界名人录》、《世界艺术家人才大全》等多部经典。孔繁渝,男,1938年9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徐州溶剂厂党委书记,徐州化学医药公司职工研究会副会长,当代改革发展理论研究中心(成都)特邀研究员。从事领导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领导和管理经验;具有较高的领导艺术水平;擅长结合具体工作搞研究,利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加速经济建设为总抓手,不谴地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和本单位各项工作。由于业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30多年来,一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在担任企业团委书记、工会主席期间,领导的厂团委和厂工会的工作突出,被团市委、市总工会评为“先进团委”和“模范职工之家”;在任企业党委书记的15年中,独创了融两个文明建设于“七杯”竞赛活动中,厂党委连续多年被市委评为“先进党委”,厂政研会被省、市、公司评为“先进政研会”,单位被评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两个文明先进单位”,被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清洁文明工厂”、“全国化工二五普法先进单位”。年个人两次被评为省、市优秀党委工作者,1994年被化工部授予“全国化工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1997年荣获中国化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颁发的“政研会工作奖”。发表论文有:《毛泽东思想挂帅无往不胜》(66年4月12日发表在《》头版头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对传统道德的扬弃》(1990年8月在省厅政研会二届年会上发表,获优秀论文奖),《党委书记的路》(刊登在1994年6月《共和国的强者》中国统计出版社),《实事求是的随想》(1997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文库》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1999年12月刊登在《当代改革发展理论精选》一书中)。孔红征,男,1952年11月生,人,满族。中共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毕业于师范学校。现任职于河北省兴隆县,会员。理事、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香港美术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等。1979年开始摄影艺术创作和摄影理论研究,并发表作品及研究成果。创作的摄影艺术作品50余件在国际、国家影展中获奖,在全国报刊发表500余件。1990年在承德市举办“孔红征摄影艺术作品展”,曾连续三次荣获承德地区文艺。其传略和成果被载入《》、《世界名人录》、《》等40余种辞书。1984年被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河北省优秀科普工作者称号,并获河北科普奖章,1990年被河北省摄影家协会授予河北省优秀摄影理论家称号。1996年被授予承德市跨世纪优秀科技人才称号。1997年被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授予世界名人称号。论文“回顾与展望——10年摄影艺术的探索、变革、发展及未来趋势”入编《摄影艺术论文集》和《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摄影记者与冒险精神”入编论文集《过程论与新闻摄影》、“现代摄影艺术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情性”入编《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选》。在全国报刊发表摄影艺术技术理论文章800余篇,并被编入多种文集。孔令公 男,1948年10月生,河南省郏县人。、农艺师、平顶山市作协会员,中华协会郑州分会理事,河南省电影电视文学学会会员、河南农民书画协会理事、河南省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河南收藏协会会员,中华孔子学会会员。1966年创办郑县王平庄学校。1969年业余创作的中篇曲艺节目《查白菜》在《农村演唱》一书中发表。1975年回村作农业科研和农机农电管理工作,培育十多个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良种,设计制作了小件农具“五爪鹰”,设计安装了全县第一个自动控制,自行设计制造了“氮磷复合肥颗粒机”。1979年到作农机培训工作。1981年创办革制品和。1985年到许昌行署文化局创作剧本,所写大型现代戏《山村野姑娘》在地区首届戏剧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986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自学成才”先进工作者。到县总工会工作,负责职工学校和自学辅导中心郏县辅导站教务工作。1988年主编《郏县劳动人事志》及《郏县志·劳人篇》。1989年到郏县厂负责建厂施工和技术工作。1990年至1990年到平顶山市西区领建厂并出任厂长。1992年调西区政府乡企委工作。1993年到平顶山市第二焦化厂工作。1996年到海燕出版社印剧厂负责投资和筹建工作。1999年调县文化局。1980年业余创作的现代戏《冰消雪化》上演后获创作奖。1981年业余创作的现代豫剧《荒唐的婚事》和大型历史《》上演后同时荣获两个创作奖。1986年业余创作的大型《斗茶泪》参加全国第四次苏轼学术研讨会,受到与会专家好评,被写进《学术成果总结报告》,后又发表于《剧苑》杂志上。1992年业余创作的现代大戏《高价姑娘》被采用。1989年业余创作的大型现代戏《风雨分水岭》被收编入《河南新剧作》一书中。1986年为改撰写了《三苏简介》、《简介》,还创意策划编绘了《新绘三苏行状事略图谱》,为三苏坟的旅游开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95年参与编写了《平顶山西区志》、1997年业余为《河南名医大全》撰有文章,为郏县牧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撰写了电视专题片脚本。1999年主编发行了七十多万字的《赵氏族谱》、写有电视专题片脚本《检察官之歌》。多年来还业余为各种文艺活动编写多个节目。,男,1974年5月生。笔名三子,法名恒明、无为等。毕业于黑龙江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大学专科学历,现任私企首席策划执行官,爱好文学、气功、佛学、摄影。历任网络通讯员;武汉市康泰人体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桃花源中国数术家养生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中华数术功研究会理事;中华数术进修学校教师;武汉市九真山数术宫理事;《数术园地》编辑部编委;九真山国际数术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九真山数术宫特约委员;中华真功(发掘、研究整理)继承人;当代校园诗人协会会员;美人鱼文学工作室主任;佛学图书馆馆长。支持参与出版《中华数术家气功》(著)一书,在气功内部工作刊物上发表论文,之后又被武汉其他气功协会聘任,同时文学创作取得一定成绩,以《》、《》诗歌进入文坛,并在《》、《》等全国知名刊物上发表作品,部分代表作被代表作陈列馆永久收藏,并荣获各项文学大奖20余次,其事迹被编入《中国当代诗人辞典》、《中国当代校园诗人名典》、《中国数术家辞典》现已被,黑龙江学会,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正在筹划哈尔滨市数术功研究中心,九龙泉中华佛学研究中心,中华真功研究中心等。正在自学多方面知识,尽早成为中华数术学事业家,国际道林事业家,中华真功事业家,中华佛学大德居士等名流行列中,尤其在佛学方面与大德高僧保持着友好联络。在东方文化史上,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永不磨灭灿烂辉煌的一章。(1906——1990)原名陈铁铮,化名、田心。江西萍乡人。早年就读于,失学后学徒当手工工人,参加工人运动。1924年冬加入。1925年2月转为。同年任萍乡县总工会纠察部部长,被选为萍乡县学生会会长,并兼国民党县党部农工部部长,参与组织萍乡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1927年4月到南昌,任江西省总工会组织部部长、中共党团书记。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任农工委员会宣传科科长。同年冬转至上海,先后任沪西区工会、秘书等职。1928年春被派赴苏联,入学习。1930年秋回国,曾去武汉做兵运工作,不久到上海。1931年任秘书长。1932年2月改任部长。同年底调回中共临时中央,负责组织局兼组织部工作。1933年3月被派赴华北,任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在白色恐怖条件下,领导北方地区党的地下工作,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建立抗日武装的活动,指导察绥民众抗日斗争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1934年1月在中共第六届五中全会上,被补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35年5月,离天津去上海恢复中央上海执行局工作。不久转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七大,任中共代表团代表。同时出席少共国际六大,被选为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参加赤色救济国际扩大会议,被选为委员。1936年春入学习并在东方大学兼课。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7月回国到新疆,在余部编成的任主任政治教员、中共总支副书记。1939年4月到延安,任中共中央特别委员会(敌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并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1940年5月被派至重庆,担任组织部部长兼西南工作委员会书记。参与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统战工作。1943年7月回延安入中央党校学习。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并出席大会。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沈阳市委书记,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兼民运部部长、延边地委书记,中共吉林市委书记,中共抚顺市委书记等职,参加动员组织人民群众,进行土地改革、支持前线、解放东北的斗争。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海关总署署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副部长,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顾问等职。被选为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第五届。在中共第十二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孔宪秘(1984——),当代诗人、作家,著有现代诗《城市 夜色》、《》等孔祥芳(?——1998),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
真孔“伪孔”
南朝刘宋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朝廷下令拨鲁郡上民五户给曲阜孔子后裔,为扫洒户。其中一户因改随,名为孔景。五代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天下大乱,孔景的后裔孔末杀害了孔子第四十二代嫡长孙孔光嗣,以孔子后裔自居。孔光嗣的独子孔仁玉年方九月,其母张氏将他抱回娘家,被外祖父藏匿起来,幸免于难。长兴元年,孔光嗣之子孔仁玉禀明朝廷,下令诛杀孔末,由孔仁玉主孔子祀,任曲阜县主簿。两年后又加封孔仁玉为“文宣公”。险些断宗的孔子世家得以中兴,孔氏后世尊称孔仁玉为“中兴祖”。孔仁玉为报母家救命养育之恩,奏请皇上恩准孔府认张家为世代恩亲,张家的后人不管哪一代到了孔府,都必须以贵宾相待。宋朝建立后,孔仁玉的后裔均同居于孔庙内,称为“内院”,世称“真孔”或“内院孔”。孔景后代称为“外院”,世称“伪孔”或“外院孔”。内院孔仁玉有八位曾孙,其中一人外迁,一人传两代而绝,一人无嗣,剩下的五人世称“五位”,即袭封位(嫡长)、中散位、侍郎位、中舍位以及博士位。外院亦别其子孙为五系,称为五院,依次为宅上院,为小薛社民;洙泗院,为张阳社民;驾部院,为西隅社民;文登院,为东忠社民;三传院,为西忠社民。因孔末之乱,双方永为世仇。之后又有大量外孔试图造假,混入真孔,享受朝廷对真孔的免徭役待遇,所以历代对孔子世家谱的修订极为审慎。
今看百家讲坛《》方再查孔姓迁徙,惊未现常德一脉!多年前查百度及各姓氏之书仍见孔姓一脉迁常德一说。方今百度,姓氏之书等多未见常德一脉,虽家道衰落,未曾敢忘奋起图强!虽不敢以嫡系自居,然亦是孔氏一脉!欺我无人呼?今特书于此以正常德一脉未曾断续。孔子的姓“子”并非“孔子”的“子”。孔子先祖为商朝贵族,而“子”乃商国姓。古代“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参看本条目家世与生平章节及姓氏一文。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即孔子之名“丘”来源于此。唐朝司马贞认为:“圩言乌。顶音鼎。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即孔子头顶中部有凹陷。清朝相信此说,“是孔子首形象邱,四方高,中下,故名邱焉。”在《孔子传略》中也持此说。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姓昭字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