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沃亚的主要成就故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概括大概内容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亲,望采纳哦被歌德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历史,尽显人物的关键时刻,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着人类自身.涌动着匪徒、探险家、叛乱者兼英雄血液的巴尔沃亚成为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仅仅一秒钟的优柔寡断,格鲁希元帅就决定了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的命运;七十多岁的歌德像情窦初开的男孩爱上了十几岁的少女,求婚未遂之后,老人在萧萧秋色中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流亡国外的列宁不顾自己的荣辱毁誉,乘坐一列铅封的火车取道德国返回俄国,十月革命就这样开启了历史的火车头……1、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找庇护:日,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  这篇所写的是欧洲人发现太平洋的经过,巴尔沃亚在发现太平洋的时候几乎是一名逃犯的身份,他把探险也当成一次出逃,而这探险被后世证明为“不朽的事业”.  2、拜占庭的陷落:日,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东罗马帝国最后的堡垒: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这篇所述的事件,在茨威格眼中恐怕是一次悲剧,基督教世界的一次惨败,而这惨败却恰恰是由于他们的互相猜忌而导致.茨威格毫无顾忌地赞美这位土耳其苏丹征服者的智慧和勇气,当然,作为人道主义者,他也痛斥了他的凶残.此篇尤其精彩的是,茨威格使用了文学的手法,记述了那座被忘却的城门“凯尔卡门”的失陷,从而让君士坦丁堡的悲剧,更显出十足的戏剧性,让人为英雄们的大意扼腕.而圣索菲亚大教堂也是此篇的一个中心,感人的战前弥撒和战后所遭到的劫掠以及被改成清真寺,则现出了历史的残酷与顽皮.  3、韩德尔的复活:日,落魄而江郎才尽的作曲家韩德尔突然在一首诗中找到灵感,写下了不朽之作《弥赛亚》,而他自己也因此得到了救赎.  我想说的是:茨威格在这一篇中的描写可一点都不像一个出身于无宗教信仰家庭的人,而像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我认为这是他真情的表露而并非什么写作技巧.  4、一夜之间的天才:日,年轻上尉鲁热受到斯特拉斯堡市长的邀请,为莱因军创作一首战歌,4月26日凌晨,《马赛曲》诞生了.  此篇最戏剧化之处,就是鲁热在那一晚的不朽和之后的平庸,他“仅仅作了一夜的诗人”.可是《马赛曲》却成为法国国歌而被永远传送,让人感到这历史确实让人捉摸不定,它赐予一个平庸的人伟大的天赋,仅仅几个小时,也许只是为了让这激扬的旋律,带给法国人民胜利,带给自由胜利.“《马赛曲》就像长着双翅的胜利女神奈基,在法国的所有战场山翱翔,给无数的人带来热情和死亡.”  5、滑铁卢的一分钟:日,由于懦弱平庸的副将格鲁希固守成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这一篇恐怕是全书中最为不“群星闪耀”的一篇,因为在这一篇中,没有什么人性发光,主角懦弱无能,优柔寡断,生生葬送了自己皇帝的伟业.对此,茨威格说: “有时候——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令人惊奇的时刻——命运之线在瞬息时间内是掌握在一个窝囊废手中.英雄们的世界游戏像一阵风暴似的也把那些平庸之辈卷了进来.但是当重任突然降临到他们身上时,与其说他们感到庆幸,毋宁说他们更感到骇怕.他们几乎都是把跑过来的命运又哆哆嗦嗦地从自己手里失落.”  茨威格把历史的这一秒钟充分的戏剧化:就是这一秒钟,格鲁希虽然听到了滑铁卢开战的炮声,但依然决定不去支援;就是这一秒钟,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就是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19世纪.按照这一战的历史意义以及法国在大革命后独特的世界地位,这一秒钟确实至关重要.  一个平庸的人葬送了一位天才的事业,茨威格评论道:“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当它无意之中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是,他却不知如何利用它.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是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  6、玛丽恩巴德悲歌:日,歌德在离开疗养院回家的路上,抑制不住心中对于那里一位少女的思念,悲不自胜,写下了晚年最着名的爱情诗篇:《玛丽恩巴德悲歌》.  74岁的老翁不但爱上了19岁的少女,而且还请人代向她求婚,以现在人的观点看来,幸亏这求婚遭到敷衍,否则那婚姻才是真的悲歌……此歌写完后,“歌德从此永远告别了爱的激情带来痛苦的时代,而进入心境平静、勤奋写作的暮年.”  7、黄金国的发现:1848年1月,约翰·奥古斯特·苏特尔在自己的领地,今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黄金混合在泥沙之中,从而掀起了持续四年横扫世界的“淘金热”.  茨威格其实在此篇着重笔墨在于苏特尔对于加利福尼亚的开发,他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是淘金热之后,四处涌来的人民霸占了他的田产、房产和牛羊,而这广袤的土地本是他的私产.苏特尔状告1722万名在他的种植区安家落户的农民,要求他们从私自强占的土地上撤走,并向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各索赔 2500万美元.汤普森法官判定他对于土地的拥有权合法,苏特尔几乎又一次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是这个判决却没有被执行,愤怒的人民害死了他的三个儿子,而他剩下的残生就一直在华盛顿的法院大厦附近晃悠,乞讨,为了食物,也为了公正.  他死的时候口袋里藏着一份申辩书,他要求按照世间的一切法律保证给他和他的继承人一笔世界历史上最大的财产.  开发加利福尼亚的人就得到了如此的下场,历史确实是无情的,人民的怒火很多时候,也并非那么正义.  8、英雄的瞬间:日,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在枪响前一霎那,传令官送来了沙皇的赦免令,把刑罚从改枪决为苦役,在生死界限上走了一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从此转折.  这是全书中唯一一篇诗歌形式的历史特写.充满了对于基督教信仰的描写和暗示,很难相信茨威格没有宗教信仰.经历此转折,“陀思妥耶夫斯基摒弃了社会主义信念,用宗教的精神来解释人民的理想,提倡弃绝个人欲望、逆来顺受,宣扬人人都有罪孽,罪犯就是“不幸的人”等观点,并试图用道德感化来替代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幻想求得统治阶级和人民之间的和解.”  有趣的是,译者对此种转变唏嘘哀叹,而茨威格却保持着肯定的态度,仔细一想,还是与茨威格是人道主义者和和平主义者有关,不用说,他一定反对暴力革命.  9、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日,在美国实业家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的推动下,人类越过大西洋的第一次通话,实现了.  这篇历史特写歌颂了勇敢的冒险精神以及菲尔德不屈不挠的努力.在第一次电缆的铺设中,失败了两次,浪费了大量的金钱,但是在菲尔德带领下,人们又进行了第三次尝试,终于,在7月28日开始的这次铺设为人类在大西洋海底建立了一条电的通途.而不幸的是,这条通途很快就出现了故障,原先狂喜的人们把愤怒发泄到了菲尔德身上,说他是骗,菲尔德沉默了.六年后,他用成熟的电缆技术,又一次铺设了大西洋海底电缆,这次不但取得了最终的成功,而且还找到了上次的故障原因,使美洲和欧洲之间,有了两道桥梁,也为自己赢得了荣誉.  此篇中茨威格毫不留情地讽刺了那些在成功时欢呼,失败后怀疑的墙头草、以及他们的闲言碎语和无理重伤,与他们相比,菲尔德无疑是时代的英雄.在此篇的最后,茨威格写道:“由于战胜了空间和时间,但愿人类永远友好团结,而不被那种想不断去破坏这种伟大统一和用战胜自然的同样手段来消灭人类自己的灾难性的狂想所一再迷惑.”  当然,这只是一个梦而已,茨威格自己的自杀就是这个梦破碎的时刻.  10、逃向苍天:1910年10月末,列夫·托尔斯泰终于摆脱了束缚自己近30年的精神枷锁,离家出走,把自己的信仰和言论用行动来证明,最后,11月7日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与世长辞.  要承认茨威格的想象力,用续写《光在黑暗中发亮》这一托尔斯泰遗作的方式来描述这段历史,实在是让人惊叹.这篇三幕戏剧用最恰当和激动人心的方式记述了托尔斯泰在人生的尽头,被大学生们震动,终于下定决心出走的过程.其中有很多经典对话:  “隐秘的事愈多,灵魂也就愈不高尚.”  “通过暴力不可能建立一种符合道德的制度,因为任何一种暴力不可避免地会在产生暴力.一旦你们掌握了武器,你们也会很快建立起新的专制主义.你们不是破坏专制,而是使它永存下去.”  “即便是罪人,也还是我的兄弟.”  “-如果他们把托尔斯泰也抓了起来……  -不,他们不敢.这是一个只要讲讲话也要比他们所有的人有力量的人.不,他们不敢,因为他们知道我们会用自己的拳头把他救出来.”  “(指托尔斯泰)因为象他过的那种生活是违背他自己的言论的,这当然是一种耻辱.他们逼着他扮演着伯爵的角色,时间够长的了,他们用阿谀奉承扼杀了他的声音.”  “(警长)——要是能知道最高主宰对列夫·托尔斯泰(指沙皇)的态度就好了.  (站长)——(十分平静地)我相信真正的最高主宰对列夫·托尔斯泰始终充满善意……”  “经常是这样,妨碍一个伟人和他使命的人恰恰是那些爱他的人.”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之中的生活都与其的思想矛盾,正如大学生们所说,他用着银质的餐具,写着人间的苦难,因此,他出逃了,也因此:“走得也正及时,因为只有这样死去,才算完成了他的一生,使他的一生更加高尚.”  对于托尔斯泰的仁慈、人道主义以及对上帝的崇拜,茨威格明显抱持赞赏的态度.  11、争取南极的斗争:日,英国上校斯科特到达南极点.  本篇是此书中最让我感动的一篇,而茨威格在记述人来到达南极点这一历史时刻的时候,并没有去写那位第一个达到此目标的挪威人阿蒙森,却挑选了比阿蒙森晚了近 1个月才到达的英国人斯科特.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斯科特在整个探险过程中表现出的勇气,更因为他和他的四名队员一起,牺牲在了回程的路上,因为“看来徒劳的事情会在此结出果实,一件耽误了的事情会变成对人类的大声疾呼,要求人类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到尚未达到的目标;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失败中会产生攀登无限高峰的意志.”因为,“只有雄心壮志才会点燃起火热的心,去做那些获得成就和轻易成功是极为偶然的事.”更因为,“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占绝对优势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起时代都是最最伟大的悲剧,一个作家只是有时候去创作它们,而生活创作的悲剧却要多至一千倍.”  此篇中最感人的部分是斯科特上校一行人被暴风雪困在帐篷中,心知生还无望,开始在日记上写下一封封的信,给妻子,给朋友,给祖国,茨威格盛赞这些信是“写给他认识的人的,然而是说给全人类听的;写给那个时代的,但说的话却是千古永垂的.”本篇中把斯科特队长以及他的队友们的勇敢、爱国表现得淋漓尽致,斯科特在信中写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但是我们的结局将证明,我们民族还没有丧失那种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最让人动容的是,最后一篇日记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写下:“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妻子手中!”但他最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字眼:“我的遗寡”.  这确实是人类精神最伟大的时刻之一,这确实是将永远照耀我们世界的时刻之一.  12、封闭的列车:日,列宁登上了从瑞士过境德国回到俄国的列车,这列封闭的列车就像一枚炮弹,把革命的导师送回了祖国,打垮了一个帝国.  很明显此篇中茨威格赞赏列宁的国际主义和反沙文主义立场,对于暴力革命倒是没有多提.客观地说,列宁回到俄国确实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回到祖国后的列宁,很快发表了《四月提纲》,之后的十月,“震撼世界的十天”开始了.  以上就是本书中的12个段落,写完这些摘抄和感想,我不禁由衷感叹茨威格说得非常对,最戏剧化和最激动人心的段落发生在历史之中而不是剧作家的笔下.最后,表达一下对于翻译者舒昌善的敬意,这本书翻译得非常出色,让人体会到了茨威格的语言之美,完美的表现出了一个个史诗般的场景,满含深情,让人叹服!好的作品需要好的翻译阿!  群星闪耀的时刻并不经常出现,但毫无疑问,在我们的时代,它即将来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读《人类群星闪耀时》之“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有感(原创首发)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3:01:52&)
6748字(5111/7)
( 20:40:49)
( 21:17:31)
( 21:16:38)
( 23:35:21)
( 23:35:10)
( 09:24:42)
20字(27/0)
( 21:29:08)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巴尔沃亚的探险人生
海洋世界 | 时间:
10:59  | 文章来源: 香颂
日,巴尔沃亚与其他四个同伴一起被拉上了断头台。
巴尔沃亚回到圣玛丽亚后,立即派人去西班牙,向国王报告这一新的发现,并把这次远征获得的黄金和珍珠的五分之一献给国王。这些消息和赠品为他赢得了王室的好感,减轻了恩西索给他制造的坏名声。巴尔沃亚本希望国王任命他为达连地区总督,但国王已将这个职位授予了自己的私人好友、塞哥维亚人佩德拉利亚斯。但为奖赏巴尔沃亚,国王决定任命他为南海司令和巴拿马与科因巴省总督,归佩德拉利亚斯管辖。
1514年7月底,佩德拉利亚斯在一千五百名全副武装的殖民军的簇拥下,抵达达连地区,接管了这块殖民地。这批新来的殖民者个个身穿上等丝绸和天鹅绒的外衣,与穿着简陋棉布衫和草鞋的首批殖民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巴尔沃亚对新来的总督十分友善。然而,佩德拉利亚斯是一个为人尖刻、心狠毒辣的老家伙,他对巴尔沃亚的发现成就以及在当地的威望十分嫉妒,曾下令逮捕巴尔沃亚,将他锁在囚笼里长达两个月之久。
后来,国王费迪南德去世佩德拉利亚斯赶忙与巴尔沃亚和好,以防新国王支持巴尔沃亚。同时,佩德拉利亚斯代表他在西班牙的女儿宣布她将要嫁给巴尔沃亚。于是,二人之间出现了暂时的和睦。
巴尔沃亚继续进行探险和征服。在1517年和1518年间,他在圣米格尔湾一个叫阿克拉的地方建立了据点,然后指挥部下伐木造船,四出勘查。他们发现了珍珠岛,并探索了巴拿马西海岸。佩德拉利亚斯则耐心地扶植自己的势力,直到风闻他将被新总督索萨所取代。
这个卑鄙小人毫不犹豫地下了毒手。他将巴尔沃亚招回并逮捕,指控他背叛国王、反对总督及滥用权力,残酷对待印第安人。很多人对此都非常吃惊,法官及当地主教都不希望流血,纷纷要求赦免巴尔沃亚,但佩德拉利亚斯连巴尔沃亚向西班牙国王申诉的机会都不给(这是所有被指控者的权利),一定要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日,巴尔沃亚与其他四个同伴一起被拉上了断头台。他们的脑袋被留在广场示众,身子则被扔去喂秃鹰。
巴尔沃亚被历史学家认为是新大陆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领导者及探险家,还因为他对印第安人有着少有的尊敬,从不滥杀无辜。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是巴尔沃亚发现了印加帝国,当地人便不会遭到大屠杀,印加文明也许就不会覆灭。
               4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 网管信箱:fengz@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尔沃亚故事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