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聪目明造句有什么典故撒

每日一句:
耳聪目明ěr cōng mù míng
[释义]&&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语出]&&《周易·鼎》:“巽而耳目聪明。”《礼记·乐记》:“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正音]&&聪;不能读作“chōnɡ”。[辨形]&&耳;不能写作“尔”。
[用法]&&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结构]&&联合式。
这个人~;什么事也瞒不住他。
与“耳聪目明”相关的成语:
  拼 音 ěr cōng mù míng
  【同义词】 心明眼亮
  【反义词】 昏聩糊涂
  【释 义】耳朵、眼睛反应灵敏, 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
  【出 处】 《周易·鼎》:“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
  【示 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此时服了朱草,只觉~,谁知回想幼年所读经书,不但丝毫...您访问的网址暂时无法访问白事知宾:丧葬礼上的10条忌讳,请留心 | 鬼故事55期
投稿请至邮箱,稿酬100元起跳。关注我们,输入“鬼故事”,可观看所有内容。??白事知宾:丧葬礼10条忌讳整理文/DM4T说白了,白事知宾就是丧事上负责主持传统礼节的主持人。在古时候,白事知宾属于“忠孝礼义”的礼。作者的奶奶就是白事知宾,她常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对传统礼仪越来越不重视,白事知宾这门传统行业,快要断绝了。现在即便有,也是殡仪馆那半吊子水准。现在殡仪馆的仪仗队,大多是做给逝者家属看的,并不符合人伦。但因为有面子,有气势,所以大家吃这一套。每一念及此,奶奶就痛心疾首。以下,就是作者奶奶亲身经历、亲口传述的,古时白事忌讳。不信的,且当一个故事来看。信的,也不必太过当真,留心些,就是了。????1、磕头???????给死者洗完澡换完衣裳,在堂屋放张床,床下压纸钱元宝,把死者放上去,就可以开始张罗人上香磕头了。但这磕头,是很有讲究的。一般白事会根据辈分大小、关系亲疏,依次磕头上香。不过也有关系最亲近的人最后磕头这一做法——这个叫“惜别”。长子先上,是表示对死者的尊敬,一般程序这么走肯定不会出事。但如果长子不孝,他先磕头的话,死者郁气不散,不肯离去,对这个整个家庭都不太好。其他亲朋先磕头,将死者的郁气散掉一点,再由长子痛哭流涕,好生生的磕两个头的话,死者一般就安安稳稳的走了。如果磕头后死者却仍然死不闭眼,那就有问题了...2、青额头这人啊,一般只要不是怨气太重,或生前是穷凶极恶之人,死后是不会死不闭眼,这样祸害自家人的。古人有云:将死之人,其言也善。这个‘言’在‘红白’之事当中,不仅代表言语,还代表言行。将死之人,在白事里头,也叫弥留之人。和医学定义上快要死亡的人不一样。在中华大地上,部分地方的习俗是,在人死前三天和人新死后七天,统共十天,都被叫做‘将死’,也叫‘弥留’。当然,还有些地方,‘弥留’是指的人死前三天和死后三天。十里一乡,八里一俗,各地习俗不一,三天、五天、还是多少天,这种事情没法统一。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认知:人死后是不会立刻到阴间,会在人世停留一段时间的。生前执念重一些的,停留的会久一些;生前执念轻一些的,会早登极乐。所以佛家常劝人放下执念。白事知宾所行之事,就是通过种种‘礼节’,让死者安心离去,早日投胎。如果人死后,不管怎么磕头送行,摆足排场,就是不肯闭眼,不肯投胎呢?这种情况万一持续三天,到快下葬的时候,就要小心了。有些时候,死者额头上,会突然就青了一块,这叫青额头。殡葬行业当中有一句话:青额头,白獠牙,半夜三更踏破门儿。按照古时的说法,倘若死者额头发青,有很大几率会“起尸”,半夜三更寻上门来。巷里坊间流传的谁谁谁死后尸变的传闻多不符实,这些传闻大多是好事之人,添油加醋给自己增添的谈资。说句老实话,这些事,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能吹牛编出来的,顶多是有尸体突然毫无征兆从床上坐起。随着科学越来越发达,这种事情也渐渐有了科学解释。多是死者被生物静电刺激,所以一下坐了起来。然而死者突然坐起,严格来说,这在白事当中被称作“诈尸”。“诈尸”和“起尸”一字之差,天差地别。“诈尸”只凭一口气,只动那么一下。“起尸”可是不留活口。青额头就是“起尸”的大凶之兆。等死者脸上全部变青的话,一家子活人就完了。3、停灵和封窍真正意义上的白事知宾都有自己一套方法判断死者是否‘安分’的方法,不会去特意去过问主人家的家事。这就跟卖水果一样,卖的多了,用手颠一颠,就能估算出有多少分量。标准的停灵程序是这样的:一般死者会放置在堂屋中,木板做床,头朝大门,脚边点长明灯,有办法的,还会在屋顶开个洞,让死者魂魄飞升、出煞;没办法的,就会打开一楼或二楼的窗户,点白蜡烛、烧纸钱,引魂魄飞升。当然了,各地习俗不同,具体情况也不同。只要满足当地风俗,一般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如果死者额上出现了青额头,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可以治标不治本。白事知宾可以去弄一小袋锅底灰,把锅底灰混着土,堵住死者鼻孔。通常死者会闹,是因为有某些事情舍不得、放不下,所以魂魄停留在躯壳当中。锅底灰混泥,堵住鼻孔这叫“封窍”。堵住鼻孔之后,可以防止魂魄出来吓唬人。在以往,死者对人世留恋是常有的事儿,但是新死的魂魄在人世停留久了,难免被世间阳气冲散。所以用锅底灰堵住死者鼻孔,防止魂魄从躯壳中出来,也防止他们被阳气冲散。然后再找高人超度。锅底灰在中医里叫百草霜,灶突墨,灶突中尘,灶额上墨等,常用于止血。其实他还有个功效,就是封阳、堵阴。人们又讲究入土为安,所以锅底灰混着泥土封住死者鼻孔,可以防止死者鬼魂出来吓人。对于白事知宾来说,这是非常常用的手段。4、烧尸和请灵其实死者不安心,最简单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烧尸。身体一烧掉,就是有多大的怨气,也撒不出来。但不要说以前了,就是现在,大多数人对于火葬,仍然有着一种本能的抵制。遇上死者有青额头的,用锅底灰封住鼻息,只是缓兵之计。死者不闭眼,家人不让烧,就算强行把死者埋了,指不定什么时候会从地里“爬”起来,怨气不散的话,倒霉的可就不止死者一家。除了烧,唯一能解决的办法,就只有一个——请死者“出来”,让他自己说有什么苦处。这在白事当中有个比较委婉的说法,叫“解铃还须系铃人”,又称“解灵还须系灵人”。也就是“请灵”。不过这里头有一定困难。请灵上身所需条件之苛刻常人难想,试想一下,倘若真那么简单就能成,世界上也不会有那么多冤假错案了。“咱们白事知宾一般只负责礼节,祖上有训,‘只执礼,不执事’,干涉‘先生’的事情,是会遭雷劈的……”奶奶曾这么解释过,这里所说的“先生”,代指的死者。在白事知宾当中,“死”、'丧&是很忌讳的,轻易不能说出口。白事知宾的请灵,不同于和尚、道士,严格来说,和尚、道士的叫‘召灵’。一个‘召’一个‘请’,一个命令,一个请求。天差地别。不越蛆代庖是白事知宾的准则,迫不得已要执事的时候,会有个折中的办法。世间三百六十行,有上九流,也有下九流,但这些都是做凡间买卖的。除此之外,还有旁门三十六,左道三十六。曾有云:三百六十行中人,尽有狼心狗行,狠似强盗之人。这里说的不仅仅是人心狠毒,也暗指三百六十行当中,包含旁门左道。  白事知宾在三百六十行当中,有一种和白事知宾关系非常密切的职业,就属“旁门左道”。他们一般被称作“下灵人”,也被其他人唤作“神婆”、“灵媒”、“乩童”等等。5、下灵人下灵人,大多时候也兼着一些跟丧白事有关的职业,如棺材铺老板。他们住的屋子,有时门的左下方还开着一扇小门。小门不过三十厘米高,门未关,像是特地给宠物开的门其实这并不是给宠物开的门。这叫“阴门”,也叫“去门”。我们走路,不管路往何方,总是靠右走,这才是生人走的路。然而死者和我们不一样,他们靠左行,这门就是专门给死人走的。下灵人的走路姿势也有几分古怪,他们两脚岔着,走外八字,却没有当官的那种威风。奶奶曾解释,这并不是八字步,也不是踱的官步。这叫“镇”步。走的是威风之“势”,但不走威风之“形”。这步子是走给“鬼”看的,正常人看起来觉得古怪很正常。“请灵”的时候,要在门外划了条红线,关窗,在大门处拉黑色门帘,除了请灵人,其他人一律不准越过红线,也不准擅自进门,然后在请灵人前放下熟糯米、银针、香烛、白纸。黑布罩门是隔阴阳的。红线是防止魂魄跑出去的。这条红线在“白事”当中有种说法,叫“鸡鸣线”。标准的程序应该是,取鸡冠血、朱砂、观音土和在一起,在灶中烧制,之后在灵台上供三天到七天,结成粉笔样的事物。等丧事之时,用它在门外划一道线。“鸡鸣线”真正的作用其实是防止外来的“恶魂”闯进灵堂,把“先生”的魂魄冲散。故有“鸡鸣鬼不近”之说。特殊的情况下,红砖划线也是可以代劳的。所以在某些偏远山区,经常要赶夜路的人,身上就会带一小块红砖,睡之前在身遭划一圈,保一晚平安。不过红砖划线,和真正的鸡鸣线效果天差地别。正统的‘鸡鸣线’常用在病死之人的丧礼上。不过什么时候在门外划线,什么时候应该擦掉,都有很大名堂。不然会对死者不好。一般白事知宾是不敢用这个的,门道太多。准备好之后,就可以请灵了。6、请灵从本质上来说,下灵人的请灵上身,和道教里的“下茅之术”差不多,但是下灵人和道教又没有丝毫关系。下灵人经常自嘲的称呼自己为“乡巴佬”以此来区分自己和道教中人的区别。“下灵”之前,要做一番准备功夫。下灵人先点燃香烛,在屋子正中央放下。随后把熟糯米搓成一个小饭团,含在嘴里。绕着屋子走起“镇步”。糯米大阳,防止“下灵”之后身体禁受不住,被鬼给占了去;香烛主生,下灵之时,倘若香烛忽然灭了,说明下灵人已经承受不住,要旁人帮忙,快点把他身体里的鬼魂请出去。走“镇步”,一来是为了镇老头子的魂魄,二来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元神”。这里元神之说,并不是传说中的修真什么的,用比较普通的说法来说,就是精神、元气罢了。“下灵”之前,还有最重要的一步:把银针扎入死者眉心半分。许多辟邪物,都是用银所打造。在古时候,也有银针试毒之说。不过只要是针,针尖都带煞。所以不适合长期佩戴,时间久了,驱邪物变成引邪物也不奇怪。银针扎死人,其实是非常大逆不道的行为。人死新死那几天之内,用银针灌顶,也就是用银针扎到死者天灵盖上,是可能让死者魂飞魄散的。不过下灵人扎的不是天灵盖,而是扎的是眉心青斑。死者额头呈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整张脸也渐渐浮现出淡淡的青色。银针扎额,一来,以煞破煞,不然死者魂魄太凶,很难请下来;二来,死者鼻孔被锅底灰堵着,不能随意拿开,只能在额头上扎个洞,让他的魂魄能溜出来。另外银针针尖主煞,死者鬼魂一大部分都被银针镇住,只有一小部分进入下灵人体内,没有身体的绝对控制权,顶多能说两句话儿,保证了其他人的安全。这一针下去之后,下灵人多半会有全身抽搐的情况,接下来,就只需要等着了。通常此时,旁边会有与死者对话的亲属,手里攒着一张叠成三角状的白纸,万一出了什么事,就把白纸吞下。白纸里头其实也没啥,就用毛笔写了四个字儿:斗姆元君。然后把糯米压平了放在里头。其实这斗姆元君是道教人物,白事知宾虽不属道教体系,但许多时候都会引用道教里的东西。这糯米压平放在里头,能稍帮亲属镇下阴气。这之后,亲人和知宾,就需要见事行事,随机应变,一切以安抚死者为主。其实说来说去,大部分所谓的“安抚”,不过是让死者发泄一番,该骂的骂,该摔家具的摔,闹完一通,多半也就好了,毕竟都是自家人,谁会真的往“死”里过不去?等询问好因由,安抚好亡者后,就需要送灵了。所谓请灵容易送灵难,送灵之前,需要安抚灵魂,先烧几张纸钱,将纸灰往请灵人头上一扬,最后才拔银针。7、礼门和长明灯其实人死不安分,有时候,请灵都未必说得明白。阴阳交隔,人死魂散,即便请回来了,因为需要保证周围人的安全,往往也不敢给予死者太多自由,这中间,就有了很多限制。有时候,白事知宾,也可以采用“礼门”的方法,简单明了的查看一下,死者到底是不是正常死亡。所谓“礼门”,就是白事知宾,用右手在门板上敲了三下。咚咚咚,三声脆响。语本《孟子·万章下》有云:夫义,路也;礼,门也。从古自今,君子遵循的礼仪之道,都和门脱不开干系。白事知宾属“礼”,自然也有“礼门”一说。知宾敲的这三下门,意思是:今天打扰了,有怪莫怪,大家出来说白话。在白事知宾这一行里,“白”也通“亮”。也就是敞开天窗说亮话的意思。“礼门”其实非常实用。外面常有传闻,出门在外,住宾馆、旅店,倘若不知道屋内是否“干净”,可以通过敲三下门,嘴里念一句“打扰了”来确定。接下来,如果死者尸体脚边的长明灯忽然“啪”的跳了一下,大家就要小心了。长明灯根据各地习俗,在停灵的时候,是可点、可不点的。在《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载,镫又通“灯”,照路之用。死者脚边点一盏长明灯,是让死者灵魂好渡过彼岸。长明灯那一跳,说明前路崎岖。一般暴死之人,才有如此征兆。倘若前路崎岖的话,需要帮死者准备两双鞋子,一双穿在脚上一双握在手中,不然路上不好走。通常两双鞋子放好,长明灯就该恢复正常了。8、聪耳和“赶”人人有三魂七魄,七魄随身而生。丧葬礼上,死人有怨,就容易冲撞活人的魂魄,重则丢魂,轻则魂散。七魄不稳固,对身体相当不好。被冲撞的人,往往迷迷糊糊,全身没劲,容易遇害。当然,感冒发烧什么的,也是这个症状。是不是被冲撞,冲撞到了什么地步,就需要白事知宾去判断了。真的遇上活人七魄不稳,知宾就需要摸出针线包,把两根绣花针往活人耳垂上扎一扎。这叫“聪耳”,也叫“固魄”。人说耳聪目明,人们感知世界,接受信息,大部分是通过耳朵和眼睛。所以耳朵和眼睛,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故而扎耳也叫“固魄”——绣花针把耳一扎,有稳固七魄之功。接着,还需要被冲撞的活人,对着“脏东西”骂两声。“白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礼”。不过渡“人”讲礼,赶“人”可就不讲“礼”了。让活人破口大骂,是因为怨魂破了礼仪在先。说脏话,一来壮胆,胆儿大了,火气自然也大了,这火一大杀气也生了起来,寻常鬼怪就不敢近身;二来,丧葬处太阴,易招惹孤魂野鬼,这一骂,也算敲山震虎,让他们不要出来闹事儿。9、诈尸丧葬礼上遇到“起尸”,是大事,几万个人里都未必有一次。但是死者“诈尸”,还算比较普通。人之所以会诈尸,其实是人死了,但身体并未完全死亡,七魄还有一部分残存在身体内。不甘心,最后动了一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最后一口气,这口气散完了,也就完了。找个人把尸体再按下去就行,别的也不用太操劳。但遇上“诈尸”,却有个大忌。办喜事,叫婚礼;办丧事,叫丧礼。凡事都要遵礼。丧事的操办,得先停灵再下葬。有些人遇上“诈尸”,胆小怕事,以为是什么“尸变”,把封闭格局的堂屋门窗,用木板那么一封,整个房子就成了一个密闭空间,和一个墓穴何其相似!房子一封,就变成了直接下葬,为大忌.丧礼上,门是不能随便关的。到了非关不可的时候,也只能扯个帘子遮住。这个时候,可以捉来一只公鸡,往封死的堂屋门前一丢。看看本来挣扎不止的公鸡,落在门前后,会不会乖乖蹲下来。公鸡啼鸣象征日出,公鸡是大阳之物,连公鸡都怕,这事就大了。此时当务之急,是先把所有封屋的木板都拆了,然后看情况,想办法引出魂魄,送其上路。方法很多,无法一一细数,总之紧要的是,记得,先停灵再下葬,千万不要随便封屋,就不会出什么大事了。10、招魂做白事时,最怕的,就是小孩子的魂魄丢了。小孩子魂魄不稳固,灵感强,所以经常能见鬼。也容易被鬼冲撞。古时说法,小孩魂丢了要喊回来其实挺简单的。不讲究的话,直接在门前喊名字,做三数喊,喊三声停一下。喊几十次就差不多了。讲究一点的话,可以在大门前放一个脸盆,脸盆里盛满水,用白纸折一只小船,小船头朝外,也是做三数喊,一直喊到小船的头朝门里就成了。如果丢魂丢得厉害,丢的地点又确定的话,还有一种法子,就是做了个招魂灯。在丢魂的地点上下走,边喊孩子乳名,才能把魂魄招回来。招回来后,记得要喂碗姜汤,再好好的调养几日,跟过年似的养,就好了。喂姜汤,其实有一个说法。下灵人属旁门左道,和鬼神关系比较亲近,平素礼拜的是“孟婆”。为什么要礼拜孟婆呢?传闻孟婆有“孟婆汤”,喝下之后,忘却一些凡俗红尘。下灵人常与鬼神打交道,请灵上身后,身体里难免会留下其他“人”的一些散碎记忆。久而久而,容易得癔症,分不清自己是谁。也就是“疯了”,学名叫精神分裂。下灵人礼拜孟婆,就为了“讨”一碗“孟婆汤”,好忘却那些事儿。其实孟婆汤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说白了,就是平常的姜汤,讲究点的,合着黄酒一起煮,驱阴。请灵之后,身子非常阴寒,姜混着黄酒一煮,可以将阴气驱逐。孩子被招完魂,喝一碗姜汤,这是这个道理??无头信文/亚赫夫人在这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是生与死的集散地,诸如医院、殡仪馆。有很多人的职业必须面对生与死的转变,彼此交织的次数多了,阴与阳,人和灵渐渐有了可以共存一阵的时机。我们都听过了太平间、殡仪馆等的灵异故事,却还有一种人大有机会接触到灵界事物。他们工作低调,为死者追讨公道,伸张正义,默默无名,却又必不可少。他们,就是法医官。以下是他们的一些奇怪经历,至于是不是有鬼,就见仁见智了。台北 曾姓法医????案件发生在1987年秋。在台北县发生了一起恶性分尸案。受害人的头颅一直没找到,没有身体证明,指纹也因尸体高度腐败而无法采集。曾法医在装载尸块的行李箱内发现了巴掌大的牛皮纸。痕检人员清洗后从边沿可知纸张是被撕下来的,其他尚未有眉目。警方开始排查失踪人员,接着,曾法医开始收到无头信。无头信是指一些来源无踪、派送信息不详,以及内容为空的信件。它们往往无法顺利送达,或令收信人感到莫名奇妙。一连几天,这些无头信,都是直接塞到曾法医家信箱里的。里面只有一张没有任何内容的牛皮纸。出于职业习惯,他把纸拿到光源处反复查看,终于在纸的一角发现有书写痕迹,似乎是一个字的模样。他用铅笔轻轻扫描,慢慢地,在纸张平面和书写的凹印形成的映衬下,字浮现了出来,是个“荣”字。他拿去跟痕检组的同事讨论,对方给他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的思考角度:拆(测)字法。荣字拆开来看:上面有草植覆盖,中间是一个部首“ 冖”,保护了下方的木,木在五行中属东方,为首;木字加子成个“李”字,此字形中木也为首。双况结合,“荣”字在寻物方面,可以解释为此物(头颅)藏于被草木覆盖的包裹中。另外,木字加人可成“休”,意味着这案件很快出现转机,破案在即。10天后,警方终于找到死者的头颅。线索来得很偶然:几个小孩在山边打闹,其中一人脚下一滑,扑向了树旁的一个土堆,从而露出了一个器皿,他们好奇打开一看,里面装的就是……当时的环境,竟和拆字解释的情况高度相似。最终确认死者身份时,发现他的名字里,也有个荣字。这令知情者啧啧称奇。曾法医相信这是死者带给他的信息,希望他尽快找回自己的残肢,昭雪冤情。但无头信到底是怎么寄来的?字又是谁写的?最后,还是曾法医总结了一句话:法则长存于天地间,无须深究。??厄泥文/牛雍引用一句老套的话——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像很多恐怖故事所描写的那样,在一次争吵中,醉酒的他杀了妻子,然后残忍地分解了妻子的尸体,煎炸烹调吃了。虽然,这在恐怖小说中是已经被写到烂俗的情节,但就现实而言,还是比较耸人听闻的。毕竟,在这个世界上,理智的人虽然极少,但是大多数的人还是正常的。其实这件事他做的并不算多隐蔽,但事发很长时间了,却并没有人怀疑他。他觉得自己很幸运,于是在胆战心惊中度过一段时间后,他回归了以前的生活。没了妻子的约束,他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般,开始不分昼夜地奔跑在推杯换盏的酒场上。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因此,他每每都是大醉而归。这天,他下了酒桌之后,便马不停蹄地赴向了家乐酒楼。那里,还有一桌的朋友和酒在等着他。为了不那么快被灌倒,也怕朋友们嘲笑自己的酒量,好面子的他一进酒楼就先跑到卫生间抠着会厌吐了一番。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进入包厢坐下,端起酒杯还没来得急自罚,就被一个朋友喊住了。“等等,兄弟,你今天脸色不大对啊,不能喝的话别勉强。”他觉得面子有些挂不住了,朋友这样说分明是打自己耳光。“别人的话就算了,但是咱们自己兄弟,感情深一口闷,不能喝也得喝。”说着,他把酒杯递到嘴边一口灌进了肚子里。他把酒杯放下,正要倒第二杯罚酒,胃里陡然一阵猛烈的痉挛。脸色一变,他捂着嘴推门跑了出去。他又吐了,这一吐简直吐出了全身的力气。他差点要虚脱了,最后不停地干呕起来。就在他以为胃里的东西已经被吐干净的时候,他的上腹猛缩一下,接着嘴里和鼻腔里竟然涌出一些黄浊的液体,闻起来异常腥气。他抬起头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顿时吓了一跳。镜子里,自己裸露在外的皮肤毫无血色,呈现出一种诡异的蜡黄,像是糊了一层泥巴。他无法再坦然地回去喝酒,于是回包厢跟朋友们告了辞就匆匆离开。因为父辈是中医的缘故,他略懂中医,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他似乎是肝脏出了问题,因为这症状像极了黄疸。然而,事情接下来的发展有些不受控制了。他去医院检查,却什么也检查不出来,最后只是被医生开了一堆不知所云的药物。因为诊断只是疑似,而不是确诊。而之后发生的事情,更是超出了医学的范畴,而近乎于巫咒了。他发现自己的本来就已黄得不正常的皮肤开始皲裂,各种各样裂口遍及全身,这使得自己更像泥巴了,而且是晒干的泥巴。不仅如此,他发现自己的体内似乎也起了某种化学变化。平常走动的时候,他老是听到自己的体内像是有液体在乱晃,那“哗哗”的声音就像是恶鬼的笑一样,听得他心里直发毛。再后来,走路的时候,他只能动作僵硬地迈着碎步。他害怕自己一不小心会把那些裂口撑大,更害怕那些裂口有一天会突然全部裂开。不过,人最担心避讳什么,往往就会遇到什么。一天,他终于在忐忑中不小心摔倒了。那一刻的情景,还真像他一直以来为之不安的想象。他的身体真的裂开了,蜡黄色的皮肤碎得哪里都是。而且,随着裂开的身体,想象之中一直在体内晃荡的液体也流了一地,奇怪的是,跟那天醉酒吐出来的黄稠液体不一样,那液体清凌凌的,看起来像是水。唯一超出他的想象,甚至让他为之战栗的是,他在那清凌凌的水里分明看到了几根修长的女人指头。那一刻,他的因为身体碎裂而掉落在地上的黄色眼珠子,因为惊恐,瞪得溜圆。??恐怖推理关注我们微信(方法见最后),输入“1+鬼故事期数+da”,今期为“155da”,便可知答案。停电&& &哎,又停电了,不过看看对楼还有灯光,看来断电的只是本楼了。估计又不知哪家用电超载了。还好,我用的是笔记本,插上无线网卡后,凭着残余的电量,依旧可以用一段时间。不过就剩这么点电了,干什么好呢?我无聊地用QQ随意搜索好友,开始调戏陌生MM。我看到了一个名叫“幽香”的MM,加了好友后,与她相谈甚欢。“你现在在干吗呀?”“在看电影,恐怖片哦!”“哦,我从不在电脑上看电影,因为屏幕太小了,看起来特不爽。”“嗯,我用的是台式机,所以还好啦。况且我比较喜欢追连续剧什么的,用电脑看比较方便。”“嗯。”......我们就这么有一句没一句地闲扯,结果聊着聊着,我发现她竟然和我同住一楼。我们俩都大呼有缘,我更是在心里幻想着以此发展出一段浪漫爱情什么的。最后我俩约好明天再聊,关电脑时我心里还美滋滋的,说不定真是上天安排的缘分呢!看出问题了吗?变态&& &刚搬进新公寓,感觉真舒服啊。小明在床上躺成一个“大”字,惬意地享受这一切。这时,传来敲门声。打开门,是一个瘦小的中年人,他看见小明非常热情地打招呼:“你是新来的吧,欢迎欢迎!”“原来是邻居呀,我是小明,以后还请多关照。”“嗯,一定。其实我这次来是想告诉你一件事,咱们这个公寓是个和谐的好地方,就是有一点不足。住在你隔壁的男人你见到了吗?他是个变态哟。”“啊,怎么回事?”“是这样的,那个变态喜欢偷女性的内衣裤,咱们公寓好多女性的衣服都丢失了。一开始大伙儿还以为是进了贼,直到后来被人当场抓到才发现居然是他。而且这个变态还喜欢晚上睡觉前把那些偷来的女性内衣穿在身上,打扮成女人的样子,好恶心哦!”“居然是这样,”小明说,“嗯,我会注意的。”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呢。越狱&& &我是一名死刑囚,明天就要实行枪决了。但我还不想死,于是花大价钱买通了狱警,让他将我带出去。中午,狱警将我带到一个储物间,指着墙角的一个大花瓶告诉我,这是警方缴获的走私古董,今晚就要运出去。今晚我只要躲在约定好的地点,他就会将我藏在花瓶里运出去。花瓶本身很重,所以多出一个人的重量是不会被发现的。我将信将疑地点点头,只是,花瓶确实很大,藏一个人没问题,不过瓶口窄小,只够我的头伸进去。不过,既然他说有办法,那么我也只能相信他了。......次日新闻:1.警方缴获一批走私古董,已于昨晚运往国外2.头号死刑犯神秘失踪,警方称没有越狱痕迹“我”是怎么逃出来的?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爆料电话:020- QQ: 官方微博:@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
邮箱:xxsb_相关介绍/田螺姑娘
民间传说田螺姑娘,福州民间传说人物。故事出处田螺姑娘原出《搜神后记》: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邻人共愍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险以归,贮甕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如有人为者。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 端又以邻人不喻其意,然数尔如此,后更实问,邻人笑曰:“卿已自取妇,密着室中炊爨,而言吾为之炊耶?” 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甕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门,径至甕所视螺,但见女。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甕中,不能得去,答曰: “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不可乏。 ”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于是乡人以女妻之。后仕至令长云。今道中素女祠是也。
相关故事/田螺姑娘
农夫拾田螺田螺姑娘从前,有个孤苦伶仃的青年农民,靠给地主种田为生,每天日出耕作,日落回家,辛勤劳动。一天,他在田里捡到一只特别大的田螺,心里很惊奇,也很高兴,把它带回家,放在水缸里,精心用水养着。姑娘做饭有一天,那个农民照例早上去地里劳动,回家却见到灶上有香喷喷的米饭,橱房里有美味可口的鱼肉蔬菜,茶壶里有烧开的热水,第二天回来又是这样。两天,三天……天天如此,那个农民决定要把事情弄清楚,第二天鸡叫头遍,他像以往一样,扛着锄头下田去劳动,天一亮他就匆匆赶回家,想看一看是哪一位好心人。他大老远就看到自家屋顶的烟囱已炊烟袅袅,他加快脚步,要亲眼看一下究竟是谁在烧火煮饭。可是当他蹑手蹑脚,贴近门缝往里看时,家里毫无动静,走进门,只见桌上饭菜飘香,灶中火仍在烧着,水在锅里沸腾,还没来得及舀起,只是热心的烧饭人不见了。一天又过去。那个农民又起了个大早,鸡叫下地,天没亮就往家里赶。家里的炊烟还未升起,谢端悄悄靠近篱笆墙,躲在暗处,全神贯注地看着自己屋里的一切。不一会儿,他终于看到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从水缸里缓缓走出,身上的衣裳并没有因水而有稍微的湿润。这姑娘移步到了灶前,就开始烧火做菜煮饭。年轻人看得真真切切,连忙飞快地跑进门,走到水缸边,一看,自己捡回的大田螺只剩下个空壳。他惊奇地拿着空壳看了又看,然后走到灶前,向正在烧火煮饭的年轻姑娘说道:“请问这位姑娘,您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要帮我烧饭?”姑娘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大吃一惊,又听他盘问自己的来历,便不知如何是好。年轻姑娘想回到水缸中,却被挡住了去路。青年农民一再追问,年轻姑娘没有办法,只得把实情告诉了他,她就是田螺姑娘。青年非常喜欢田螺姑娘,后来他们就结了婚。蚂蝗精搅局蚂蝗精非常喜欢田螺姑娘,看到田螺姑娘和农民这么好,很妒忌,决定抢走田螺姑娘。于是假扮算命先生从她瞎眼婆婆那里骗去田螺壳,有了田螺壳田螺姑娘就被蚂蝗精收到他的洞内出不来了,农民和他们伙伴为救田螺姑娘去蚂蝗精的洞中却被蚂蝗精打败,后来他们想了个办法用盐撒在蚂蝗精身上,蚂蝗精最怕就是盐了,终于痛苦的死去。幸福的结局田螺姑娘和农民过着幸福的日子,一年后生了一个胖小子,转眼5、6岁在河边玩水嬉戏,后被同伴的小朋友骂是田螺精的孩子,“垛,垛,垛,哪阿母田螺壳,叮,叮,叮,哪阿母田螺精。”,他儿子听了人家的话,把他母亲的壳藏起来了,田螺姑娘就再也变不回田螺了。相似的开始晋朝时,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很小父母就去世了,好心的邻居收养了他。谢端忠厚老实,勤劳节俭,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不想再给邻居添麻烦,就自己在山坡边搭建了一间小屋子,独立生活了。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所以他一直没有娶妻子。邻居们很关心他,帮他说了几次媒,都没有成功。田螺姑娘谢端也没有因此而失望,仍然每天日出耕作,日落回家,辛勤劳动。一天,他在田里捡到一只特别大的田螺,心里很惊奇,也很高兴,把它带回家,放在水缸里,精心用水养着。一天,谢端照例早上去地里劳动,回家却见到灶上有香喷喷的米饭,橱子里有美味可口的鱼肉蔬菜,茶壶里有烧开的热水,他想,一定是哪个好心的邻居帮他烧火煮饭。没想到,第二天回来又是这样。两天,三天……天天如此,谢端心里觉得过意不去,就到邻居家去道谢。他走了许多家,邻居们都说不是他们做的,何必道谢呢?谢端心想,这一定是邻居好心肠,硬是一再致谢。邻居们笑着说:“你一定是自己娶了个妻子,把她藏在家里,为你烧火煮饭。”谢端听了心头很纳闷,想不出个头绪来,于是想探个究竟。第二天鸡叫头遍,谢端像以往一样,扛着锄头下田去劳动,天一亮他就匆匆赶回家,想看一看是哪一位好心人。他大老远就看到自家屋顶的烟囱已炊烟袅袅,他加快脚步,要亲眼看一下究竟是谁在烧火煮饭。可是当他蹑手蹑脚,贴近门缝往里看时,家里毫无动静,走进门,只见桌上饭菜飘香,灶中火仍在烧着,水在锅里沸腾,还没来得及舀起,只是热心的烧饭人不见了。一天又过去。谢端又起了个大早,鸡叫下地,天没亮就往家里赶。家里的炊烟还未升起,谢端悄悄靠近篱笆墙,躲在暗处,全神贯注地看着自己屋里的一切。不一会儿,他终于看到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从水缸里缓缓走出,身上的衣裳并没有因水而有稍微的湿润。这姑娘移步到了灶前,就开始烧火做菜煮饭。另一种结局谢端看得真真切切,连忙飞快地跑进门,走到水缸边,一看,自己捡回的大田螺只剩下个空壳。他惊奇地拿着空壳看了又看,然后走到灶前,向正在烧火煮饭的年轻姑娘说道:“请问这位姑娘,您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要帮我烧饭?”姑娘没想到谢端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大吃一惊,又听他盘问自己的来历,便不知如何是好。年轻姑娘想回到水缸中,却被谢端挡住了去路。谢端一再追问,年轻姑娘没有办法,只得把实情告诉了他。原来,这位姑娘是天上的水素女。天帝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派神女下凡帮助他。水素女又说道:“天帝派我下凡,专门为你烧火煮饭,料理家务,想让你在十年内富裕起来,成家立业,娶个好妻子,那时我再回到天上去复命。可是现在我的使命还没完成,却被你知道了天机,我的身份已经暴露,就算你保证不讲出去,也难免会被别人知道,我不能再呆在这里了,我必须回到天庭去。”谢端听完神女的一番话,感谢万分,心里很后悔,再三盛情挽留水素女。水素女主意已决,临走前,水素女对谢端说:“我走以后,你的日子会艰苦一些,但你只要干好农活,多打鱼,多砍柴,生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我把田螺壳留给你,你可以用它贮藏粮食,能使米生息不尽,壳里的稻谷都不会用完。”正说话时,只见屋外狂风大作,接着下起了大雨,在雨水空蒙之中,水素女讲完最后一句话飘然离去。感恩神女感激神女的恩德,特地为她造一座神像,逢年过节都去烧香拜谢。而他自己依靠勤劳的双手和神女的帮助,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几年之后,他娶了妻子,并向仕途发展,中举当上县令。谢端为了感谢水素女,立了庙,就是今天的素女祠。听从心声的田螺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原野上有些微风。快乐的孩子们在小溪中嬉戏,他们把打捞上来的田螺放在草丛中,又追逐一群游鱼。离开了水的小田螺干渴难耐,它努力地朝岸边的方向挪去,太遥远了,正午的阳光灸烤着大地,一阵阵的灼热令它昏死过去……一双大手托起了它,在宽大的掌心中睁开微弱的眼睛,他正怜爱地凝视着它,徐徐放入水中,然后离去。田螺姑娘这是个锄归的路人。获得生命的小田螺心怀感激,但它只是一只田螺而已,它不懂得表达但懂得铭记。因那一刻深情的凝视,从此,它不再是一只简单的田螺,它听见了自己的心,那里有一个深刻的愿望。预定的未来于是,历经千辛万苦的田螺来到了神灵的面前,它祈求,愿用所有的来生换取与恩人相守相望的缘分,尽管他们的相遇是在遥远的未来。神答应了。水中的岁月并不安宁,大雨冲刷,干涸龟裂。小田螺一次次迁徙。它保存了一个完整的生命,静待日月,静待真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缤纷的花朵点亮了原野,依旧是一个无比炎热的午后,他踏着阳光树影而来,掬一捧清冽的溪水送入口中,他终于看见水里的田螺。他把它带回去,放在水缸里。所有的期待,春暖花开。当他发现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原来是一只田螺时无比惊讶,她羞涩地倾诉着自己的爱恋,眼里闪着幸福的泪花。这对于田螺姑娘来说太不容易了,一万年方修得人形,再有一万年才修得七情六欲,终于可以站在所爱的人面前,流下第一滴眼泪。这是几千年来从村庄里流传下来的玫瑰色的神话,是幻想的花朵,它带领心灵飞越密密匝匝的凡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初的等待,在花开花落时,我们的一生便因等待而美好。如果,那是一份纤尘不染的真情。
传说之三/田螺姑娘
螺仙传奇四川射洪县城是被称为蜀中四大名镇之一的太和镇。在太和镇北8里许的涪江东岸,有个地方叫木孔坝,坝上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前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坝下的涪江烟波浩淼,水鸟云集,碧波荡漾,美不胜收,很多螺蛳都来此安家,所以人称螺湖。此段涪江呈太极图形状,如玉带环绕,将木孔坝围成一个半岛,当地人称螺湖半岛。岛上有个地方叫庙子沟,据当地年高之人说,早年这个地方从沟口到沟里都是庙宇,绵延一里多,楼阁重叠,香火兴盛。后因时世变迁,屡遭火灾,庙子大多被毁,仅有沟尾的小山上尚存一座后庙。此庙名叫程全寺,后来又改叫“成全寺”。 成全寺现已重修,寺庙内建有观音殿、螺蛳祠,分别塑有观音大士和螺蛳姑娘的形象。庙内还有一五层楼阁,登阁一望,涪江两岸佳景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忧愁顿消,故名忘忧阁。这里佛能显灵,水能健身,树能感应,气能养心,草可治病,花能怡情……乃居家养生的风水圣地。庙前一株古老的黄桷树,见证了木孔坝的历史风云。程全寺为啥改为了“成全寺”?寺庙里为啥要供奉观音大士和螺蛳姑娘?五层高阁为啥又取名“忘忧阁”?螺湖中的螺蛳族演绎了一个什么故事?木孔坝下终年流奔不息的涪江水,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螺湖半岛的千古传奇。发善心石娃护螺女很多年以前,涪江岸边住着一个勤劳健壮的小伙子,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会打石器,所以都叫他石娃。石娃的爹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逝了,家里只有他和一个瞎眼娘相依为命过日子。由于瞎眼娘不能去外面干活,所以家里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石娃虽会石匠手艺,但因周边人家的日子都不宽裕,修房造屋的人很少,所以也揽不了多少活,他只得隔三岔五去涪江河打些鱼虾,卖了补贴家用。这年七月间,涪江河发了一场大水,石娃一连几天都没有打着鱼,眼看家里的口粮快要吃完了,却没钱去买,娘儿俩都心急如焚,不知怎么办才好。这天他又去螺湖打鱼。他打鱼有个规矩,如果连续三网都打不着鱼,他就收网回家,决不再撒第四网。这次他一连撒了两网,别说是鱼,连个虾虾都没有打着。他有些心急了,心想要是再撒一网都打不到鱼,今天就是白来了。于是他对天祷告道:“苍天在上,一定保佑我这一网打着一条大鱼。我要是这一网打不着鱼,没钱买米,家中只有吊起锅儿当钟敲,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下去了。”说完这一番话,他就眯着眼撒了第三网。过了一阵,他开始收网。他一边祷告着,一边慢慢地将渔网往上拉。这一网拉上来一看,网里还是没有鱼,却有一个金色的螺蛳。石娃轻轻把这个金色螺蛳拿起来看,觉得十分可爱,甚至有些爱不释手。正在这时候,当地财主张百万的么儿子张贵和他的几个狐朋狗友走过来了,看见这个金螺蛳,都特别喜欢。张贵当即拿出5两银子要将这个金螺蛳买去玩。石娃有些动心了,心想自己干一个月也挣不到5两银子,要是有了这5两银子,不但母子俩能吃几天饱饭,就连瞎眼娘的眼睛也有钱医了。他把金螺蛳拿在手中,有些犹豫不决。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那螺蛳从壳里伸出了头来,向石娃点了几下,好像在哀求什么。石娃觉得螺蛳有些可怜,这个江贵买去只是为了好玩,万一把螺蛳折腾死了,岂不可惜。他终于摇了摇头,没收张贵那锭银子。得好报穷汉结红颜石娃把金螺蛳带回家,向母亲说明了情况。母亲把金螺蛳摸了又摸,也喜欢得不得了,连声夸儿子这事做得对。石娃把金螺蛳放在自家的一个石水缸里养着,又去外面揽活了。可惜石娃很长时间都没有揽着活,没钱拿回家,娘儿俩缺吃少穿,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瞎眼娘病了也没钱请医生,不久就去逝了,家里就剩石娃一个人孤苦伶仃过日子。石娃每天早出晚归,忙里忙外,十分辛苦,日子也过得没滋没味。有人劝他娶个媳妇,每天回家来也有碗热饭吃,有口热汤喝。可他想到自己的日子这么艰难,怎能连累别人也来受穷受苦呢。所以娶媳妇的事情他想也不敢想。有一天,石娃外出回家,推开门突然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他用眼朝桌上一瞟,只见桌上摆满了做熟的菜肴。再往灶台走去,觉得灶台热气腾腾。揭开锅一看,锅里蒸着香喷喷的白米干饭。他不知道咋回事,竟不敢吃。但过了一阵,饥肠辘辘的他实在禁不住诱惑,忍不住坐下吃起来。由于太饿了,又是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菜,所以不一会就风卷残云,把一桌饭菜吃了个干干净净。他吃完饭后一想,家里没有其他人,一定是邻居张二嫂见我一天没空做饭来帮的忙,我得好好去谢谢人家。他就去到张二嫂的家,见了张二嫂,把感谢帮忙做饭的话说了。谁知张二嫂竟说:“我没有帮你做饭啊?我倒是听到你家里有人走动,也听到你灶屋有炒菜声,还以为是你家里来了客呢。”石娃一听傻眼了,是谁有这么好的心肠啊?他反复想了一阵,觉得这事一时半会也问不出结果,就不再管了。 谁知第二天中午回来,又是像头天那样,早有人把饭菜给做好了。他也懒得再去问张二嫂,反正问也白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了起来。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天,石娃还是忍不住了。究竟是咋回事,总得弄个明白啊。有一天,他假意又照往常那样去干活,去后不久,又折转身走了回来,却不进屋,悄悄躲在窗外看动静。快到中午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一个美丽的姑娘突然从水缸里冒出来,手脚麻利地洗锅,淘菜,煮饭,炒菜。做完这些,又钻回水缸里去了。石娃立即开门进屋,迅速走到水缸边去看。水缸里只有一个金螺蛳,哪有什么姑娘!他一连观察几天,天天都是如此,心里顿时明白了什么。有一天,石娃又在那姑娘做饭时闯进屋,趁姑娘没有回过神来,一下冲到水缸边,从水缸里抓起螺蛳壳,锁进箱子里。姑娘走不了了,只好羞涩地低下头说:“你屋里没得一个女人是不行的,你若不嫌弃,我就做你的妻子吧。”石娃一听这话,不禁喜出望外。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再问姑娘这是怎么回事。姑娘只好把自己的来历说了。原来她是附近涪江河里的螺蛳精,已经修炼了500年,所以能够变化成人形。江中还有一个老螺蛳精,是她的父亲,已经修炼了1千年,很有些法力。老螺蛳精把她管得很严,平时不准她随意走动。那天她趁老螺蛳精到斗龙背去了,就到江边玩耍,谁知不小心被石娃当鱼虾网了上来......姑娘讲完这些,问石娃:“现在你已知道了我的出身,如果你有顾虑的话,把螺蛳壳还我,我马上就走。”石娃哪里舍得让她走,说:“我不管你是什么出身,你就是妖精我也不在乎,我只要你做我的妻子。”姑娘听罢,感动的流出了眼泪,说:“我早就看出你是个好心肠的人。你家那么需用钱,可那个张贵出5两银子要买我你却不干。那天你要是把我卖了,有了钱,或许你娘就不会死。我欠你的,所以我来帮你,做你的妻子。”从此,石娃就和螺蛳姑娘做了夫妻,两人恩恩爱爱过日子。可惜的是好事多磨,有人偏不让他们过太平日子。过险滩府台不听劝再说那个老螺蛳精知道女儿和石娃做了夫妻,心里一百个反对。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本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等待父母安排婚姻大事。她倒好,竟自己去找了男人,而且找的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家小子,这成何体统!他正要上岸去找女儿算账,却突然听到一个虾子精来报,说有一支官家的船已到螺蛳池,将要从螺蛳滩经过。听了虾子精报告的情况,上岸找女儿的事只得暂时作罢。官船要过螺蛳滩和老螺蛳精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管这事?原来这螺蛳精住的地方有一段远近闻名的险滩,当地人知道那里住的螺蛳多,而且有的螺蛳已经修炼成了精,所以把这处险滩称叫螺蛳池。过往船只走螺蛳池过,如果舵手驾船的技艺不精,大多是要出事的。那时人们没有办法来治理这处险滩,所以凡要过滩,都得先点起香蜡纸钱,摆上雄鸡刀头敬螺蛳精,以求他保佑,平安过滩。要是有的客商不识时务,过滩之前不孝敬螺蛳精,惹恼了他,他就变成一砣巨大的螺蛳石,隐藏在涪江河水里,使本来就不好过的螺蛳池更是险上加险。行船若经过这里,必遭撞翻。轻则船被撞烂,货物沉没;重则连人也要葬身鱼腹。为此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倾诉人们的苦涩与 无奈:螺蛳池啊鬼门关,十只船过九只翻。要想平安把滩过,只得求拜螺蛳仙......所以老螺蛳精一听说有船只经过螺蛳池,十分上心,急着要看看这拨要过滩的人如何孝敬他。哪晓得这一回老螺丝精还真是遇上一个不信邪的,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官船上的客人是去遂州上任的知府。船要过滩时,船工对府台说:“大人,这地方的规矩,要过前面的险滩,必须先敬螺蛳仙。”知府说:“什么螺蛳仙,我不信这些。就是有,我乃朝廷命官,堂堂正正上任,路过这里,未必还要留下买路钱不成?我就不敬他,看他能把我怎样。率性明天买些炸药来,把那个螺蛳石炸了,免得它作怪!”说也奇怪,就在这天晚上,府台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老螺蛳变成一个黑衣老者在他的床前对他说了一番话:“你做你的官,我守我的滩,打烂人家的船,有你啥相干?闲事莫要管,让你过险滩!”府台醒来后,惊诧不已。看来江中真有螺蛳仙,可得认真对待。但回头又一想,老螺蛳警告自己莫管闲事,但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今天既然碰上了这样的难事,知道了这一方的平安不保,焉能袖手旁观!只是,本官人生地不熟,怎样才能把这个螺蛳精制伏呢?船上的随从见府台大人为此事作难,便说:“大人,要知江中事,须问岸边人。大人何不上岸拜访当地年高之人,想必他们能知道一些对策。”府台觉得这话也有道理,就叫船工将船停在岸边,自己就和随从下船上岸去了。求对策上山访智元府台一行上岸往前走了一阵,忽然听见附近传来钟磬之声,寻声向前望去,只见前面不远处的山坡上,浓密的树荫下露出一座碧瓦红墙的古庙。经打听,知那庙名程全寺,寺庙香火鼎盛,求神拜佛的人很多,且很灵验。庙中住持法号智元,这智元长老见多识广,颇有法力,声名远播四乡八里。府台一听,心中暗喜,便与随从沿石梯道往山上走去。走至庙前,但见寺庙巍峨而堂皇,庙门上方嵌刻“程全寺”三字。住持将府台一行请至客堂坐下,奉上香茶。府台说明来意。智元说道:“府台大人所言之事,老衲焉能不知?要制伏这螺蛳精本也不难,当年唐三藏西行取经,遇上蜘蛛精作祟,便是由孙大圣去紫云山千花洞请来毗蓝婆菩萨降伏的。老衲本欲效法先圣僧也去紫云山走一遭,无奈此处距紫云山有千里之遥,老衲力不从心。又念及这螺蛳已修炼千年,实属不易,若除之,有些不忍。所以......”府台笑道:“长老慈悲为怀,下官理解。但若任由这螺蛳精如此胡为,危害百姓,恐怕也不行啊。”智元手搓念珠,思忖片刻,说道:“老衲倒有一法可试之,或能生效。大人岂不闻,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螺蛳怕的是鸭子,因为鸭子要吃它。可请一能工巧匠打造一个石鸭子安放在河边,让石鸭面对螺蛳石藏身之处,这螺蛳精就不敢作怪了。”府台觉得此计甚好,忙问何处有手艺高超的石匠。智元长老沉吟一下说道:“手艺好的石匠倒是有一个,就是住在江边的石家儿郎。只是他已与老螺蛳精之女结为金兰之好,不知他是否愿意出力。”府台说:“找他最好,下官前去试试吧。”智元长老指点迷津,府台大人身体力行。可万没料到石娃为此触怒了老螺蛳精,几乎丢了性命。告别智元长老,府台一行便直奔石娃家。到了石娃家,恰逢石娃与螺蛳姑娘都在家中。府台说明来意。石娃二话没说,就一口答应下来,说:“只要是为百姓有益的事,我做。”府台大喜,夸奖石娃一番,告辞走了。府台走后,石娃见螺蛳姑娘在一旁不做声,脸上表情也有些不自然,猛然想起自己要对付的老螺蛳精不正是螺蛳姑娘的爹么,自己太粗心了,竟然没想到这一层关系。石娃忙对螺蛳姑娘说道:“娘子,是我粗心了,那老螺蛳精好歹也是你爹啊,我竟然没和你商量一下就答应了,真是对不起......”螺蛳姑娘摇摇头:“石郎,你误解我了。未必我连这点是非黑白都分不清么?我爹那些作派我早就看不惯了,劝他多次,他就是不听。我现在想的倒不是担心我爹,而是怕你以后会遭祸。我太了解我爹了,哪个冒犯了他,他是绝不会放过的,一定要以牙还牙......”石娃见螺蛳姑娘没有埋怨他的意思,只是为自己担心,就放心了。螺蛳姑娘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有人果然找上门来了。造石鸭石娃惹祸端几天以后,石娃精心打造的一尊石鸭完工,府台立即派人将石鸭安放在涪江边一处岩石上,石鸭两眼正好直端端地盯住螺蛳滩。果真是一物降一物,老螺蛳精纵有千年道行,也不敢胡作非为了,府台大人的官船也就顺顺当当地过了螺蛳滩。螺蛳滩的危险缓解,四乡八里的人听说这事后都夸石娃正直,能干,都说他为老百姓做了件好事。没有老螺蛳精作怪,过往的船只只要小心一点,一般都能顺利通过螺蛳滩。从此以后再没有人去敬“螺蛳仙”了,那老螺蛳精既没了往日的威势,又断了财路,心头怨恨不已。他想我多年的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这回偏偏在阴沟里翻了船!这都怪那该死的石家小子,要是没有他多管闲事,我哪会落得如此的下场!可偏偏自己那个小冤家黑白不分,还死活要嫁给自己的仇人!一想到这些他心头就忍不住窝火,下定决心要去找女儿讨个说法。老螺蛳精变成一个黑衣老者,趁石娃外出干活之机闯到石娃家中。他一见螺蛳姑娘还在屋里忙个不停,不禁气不打一处来,就说:“小冤家,你爹我被人家整得那样惨,你还在为人家操劳,你真是傻到家了。”螺蛳姑娘问:“我咋个啦?”老螺蛳精说:“口吞萤火虫你肚里明。石家小子是个啥样的人,你也看到了。他就是存心和我们过不去。不是一类人,不入一家门,你就是要找婆家,也得找一个殷实人家,嫁过去吃香喝辣,过几天好日子,怎么能找这样一个穷得叮当响的人家?你不要苍蝇掉在酱缸里,糊里糊涂了,还是跟我回去吧。”不管老螺蛳精怎么说,螺蛳姑娘就是不吭声,被追得急了,才不紧不慢地说:“只要肯劳动,一生不怕穷。他虽穷,但心地善良,勤劳实在,靠得住,我就跟定他了。”老螺蛳精知道女儿的脾气,认准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只得忍着火气继续开导:“你来人间住了这些天了,有没有听说过一句俗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你选的人家真的不行,今后会一辈子吃苦的。听我的,快快离开这里吧。”别看螺蛳姑娘平素对人温柔和气,今天却一点都不听他爹的。听了老螺蛳精的一番话,她反而冷冷地回敬道:“我也听到人间有这样的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块石头我抱着走。’ 嫁了石娃,吃苦受穷我心甘情愿。”老螺蛳见自己苦口婆心说了半天,女儿竟连半句话也听不进去,只气得七窍生烟,大声说道:“我是念我们父女一场,才给你说这么多。我好话说尽,你还是不进油盐,就莫怪绝情了,你走着瞧吧!”丢下这句话,老螺蛳精悻悻离去。老螺蛳精知道螺蛳姑娘不可能回心转意了,决定另想办法制服她。为了达到目的,他决定拿石娃开刀。上柴山石娃遇凶险这天,石娃见家里烧柴不多了,决定上山去砍些柴回家。他带上斧头和绳索一大早就出门去了。走了一段路,来到一个叫鱼池村的地方,看见山峦起伏,在树木和茅草的复盖下,显得很秀丽。他爬上一个树木较茂盛的山坡,找准一颗老树,挥动斧头砍起来。干了一个时辰,地上就堆起很多砍下的树丫枝了。他掏出身上的汗巾,抬起头刚要擦脸上的汗水,却猛然发现另一处山头上站着一个黑衣老者正冷冷盯着他。老者盯了一阵,突然口中念念有词,念罢,将衣袖一甩,只听得轰轰一阵响,山上平白无故刮起一阵狂风,一刹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山上的泥土石块夹着枯枝败叶被卷得四处飞舞,使石娃睁不开眼。由于风势太猛,他站立不住,竟骨碌碌从山坡上滚到山崖之下的沟壑之中。不仅如此,大风刮下的土石还将他的身子埋了半截,使他动弹不得。他想就是自己能挣扎起来,这怪石嶙峋的深沟也难以走出去,他不知道今天该怎么办才好。正在这时,只听得一声虎啸,好似从半天云里响起一阵雷声,接着从乱树背后钻出一只白额大虎,对着石娃走过来。石娃一见大惊失色,意识到必须赶快逃命,便竭力想从土石中把自己的腿抽出来,可惜身子连动都没法动。石娃想今天恐怕没命了,可怜螺丝姑娘还一个人在家等我,我要是死了,丢下她一个人今后怎么办啊。想到这里,他不禁掉下泪来。正在绝望之际,那老虎已经走到他跟前。他闭着眼,脸上是一副听天由命的表情,只等老虎来下口。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那老虎并没有伤害他的意思,走到他跟前后,反倒伸出两只前爪不停地扒压在他身上的泥土,扒完之后背对他,蹲下后半截身子不动了。石娃愣了会神,猛然省悟,这是老虎要背他出去啊。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提心吊胆的骑上了虎背。那老虎见石娃已骑在他背上,便站立起来,又是一声长啸,然后一跃而起,嗖嗖嗖地飞出沟壑,越过山坡,一直飞奔到坡下平坦之处才停下来。老虎停稳之后又蹲下半截身子,待石娃下了虎背,便又朝山上走去了。石娃回到家里,把自己在山上经历的危险情况告诉了螺蛳姑娘。螺蛳姑娘听罢心痛得不得了,说:“你这次大难不死,都因为你心好,有神灵相助。今后你不要再到山上去了。”石娃听了螺蛳姑娘的话,不再上山去砍柴了。但家里不能没柴啊,就决定去打鱼,他想只要打到了鱼,把鱼卖了就可以买柴回来烧。这天吃过晚饭,石娃见月色很好,就带上渔网到涪江边去打鱼。往回都是这样,白天干活,晚上只要有月亮就去打鱼。月儿慢慢地翻过山坡,把光芒洒向了河边。石娃走到河边,只见一片白晃晃的江水横在眼前,江阔天高,波光粼粼,水草肥美,真是鱼儿生长的好地方。但他哪里想到,危险正在等着他,这平静的江面瞬息间会翻脸。青龙救好人得生还石娃刚撒下网,还没来得及提上来,天色突然大变,月亮一下子被乌云遮得严严实实,河里也起了波浪,而且那波浪很快变成了汹涌的巨浪,像猛兽一般向他站立的岸边扑来,使他不由得心惊胆战。他还没回过神来,就一下被卷入江中。石娃本来是会凫水的,但眼下的情况发生得太突然,他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所以当他骤然面对这汹涌的波涛时显得十分慌乱,心跳得很厉害。为了不被恶水吞噬,他强打精神游动着,抗争着。四处很黑,不过他大体还能辨别河岸的方向,便奋力向岸边游去。但由于波浪太大,游了一阵子,便觉得十分疲惫,身子渐渐不听使唤,无论怎么努力也游不到岸边去。在水中挣扎了一阵,由于体力消耗太大,两个胳膊也提不起来了。他竭力想摆脱险境,但此时已身不由己,他只能任凭巨浪摆布,在水中沉浮。他十分清楚,如果再这样下去,体力耗尽,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彻底被江水吞没,后果不堪设想。正在这万分危急之际,不远处的江面上突然出现两道亮光向他射来。借着亮光,石娃隐约发现有一条青龙正向他游来。那青龙目光如炬,把江面都照亮了,他见到的亮光正是青龙的目光。青龙劈波斩浪,很快游到他跟前,又沉到他身下,然后用龙背将他的身子托起,向岸边游去。到了岸边,青龙将石娃甩到岸上,又游回江中去了。石娃在河边的鹅卵石滩上坐着喘息,觉得整个身子都软了。休息半个时辰后,怪事出现了,月亮又从新露了出来。再看江面,先前翻江倒海浊浪排空的景象没有了,江面又像往常那样宁静,并无异样,刚才的事情好像并没有发生过。见此怪异情况,他心中惊诧不已。这时他已没有心思打鱼了,就是有心思打也打不成,因为鱼网已被水浪冲得不见了踪影。他只得垂头丧气地往回走。螺蛳姑娘见石娃两手空空地走回来,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石娃把在江上遇险的情况给她讲了。螺蛳姑娘一听,半天没有吱声。她心里很明白,这又是爹在作怪。当天晚上,她反复地想这件事,几乎一整夜都没有合眼。她觉得再这样下去,会害了石娃。思来想去,她觉得自己必须走了。伤别离夫妻遭拆散第二天一早,螺蛳姑娘不声不响地给石娃做好了最后一顿饭,便带上螺蛳壳满面愁容地向石娃告别。石娃死死地抱住她,不让她走,说“现在我娘也走了,我只有你一个亲人了,你就忍心丢下我一个人孤苦伶仃过日子?”螺蛳姑娘流着泪说:“我也舍不得丢下你,但我没有办法啊。你斗不过我爹的。你上次捡回一条命,昨晚又差点丢了命,但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凶险在等着你。昨晚上我反复想了一夜,现在我唯一能帮你的就是按照我爹的意愿办,离开你回到我以前生活的地方去,只有这样你才能平平安安过日子。”说罢,她挣脱石娃的手向江边走去,无论石娃怎样苦苦哀求,她都没有停留。她走到河边,石娃也追到河边,而且拉住她的衣袖不松手。螺蛳姑娘面对此情此景,泪如泉涌:“石郎我求你了,让我回到涪江里去。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再见面的机会......”石娃一听,心中有了一线希望,忙问:“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螺蛳姑娘说:“今后你若遇上什么难处,就在月色清明的夜晚来江边喊三声,我会来帮你的。你看,那边有人来了.......’’石娃刚回头去看,螺蛳姑娘已不见踪影。螺蛳姑娘走后,石娃痛不欲生。每当回到家里,家里冷冷清清,再也见不到螺蛳姑娘的身影,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他感到十分痛苦而又忧伤。他日夜思念螺蛳姑娘,甚至达到茶饭不思的地步。有一天他上山去砍柴,砍到程全寺附近去了。那儿是山坡,山势要高一些,站在那儿,可以看到涪江,而且看得很远。他就站在一个稍高的地方,向螺湖望去,向螺蛳池望去。他知道螺蛳姑娘就住在那儿,于是就痴痴地望着,久久地望着,希望能看到螺蛳姑娘的身影。泪眼蒙蒙中,他似乎真的见到一个姑娘站在波涛之中向他点头,向他招手......这时,他就忘记了离别的忧愁,心中燃起一线希望。虽然最终那位姑娘没有向他走来,但他坚信一定会有这一天。老螺蛳精活活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他会就此罢休吗?如果这样就小看他了,一场更大的报复行动又将实施。堵隘口螺精生事端螺蛳姑娘离开了石娃,老螺蛳精觉得心头出了一口气,才不再找石娃的麻烦了。但一想起事情的前前后后,又不由得愤愤不平,又怨恨起另外两个人来。他怨恨的哪两个人呢?自然是那位路过螺蛳滩的府台和智元长老。府台已离开这儿去遂州做官去了,他自然拿人家没得办法,但智元这个老和尚还在呀!说起智元,他心头的恶气就忍不住往上涌。可恨这个秃驴,我和你向来是河水不犯井水,我守我的滩,你念你的阿弥陀佛,我哪儿招惹你了,你凭什么要来管我的事?更可恶的是,竟给府台出了那么一个坏点子来整我,这简直是踩着鼻子上脸——欺人太甚!要是不给他打个招呼,他会以为我好欺侮,今后又来找我的麻烦。于是他又变成一个黑衣老者上了程全寺。老螺蛳精进得寺门,直闯禅房。正在做功课的智元听见有人来了,微微睁开眼瞄了一下来者,见是老螺蛳精到此,冷冷地问:“汝不在江中修炼,到此何事?”老螺蛳精也板着脸回答:“口吞萤火虫你肚里明。你给那位府台出了什么点子,你大概还没有忘记吧?”“噢?这么说汝今天是来兴师问罪啰?”智元睁大了眼睛直盯着他。老螺蛳精说:“不敢。但老朽不明白,我什么地方招惹了长老,长老会和我过不去。”智元停下了功课,问道:“汝想没想过你都干了些什么?那些不孝敬你的过往船只汝打烂了多少?有多少无辜的人因汝的胡作非为而丧生?”老螺蛳精并不示弱,反唇相讥:“我谋取了点钱财贡品怎么就是胡作非为了?你这寺庙要是没有香火,你恐怕也坐不住吧?每天那么多人来庙上进香,上供,你们不会拒绝吧?”智元严正说道:“寺庙是希望香火兴盛,但程全寺从不害人!”老螺蛳精强词夺理,说道:“富贵险中求,老朽不采取点手段,那些人凭什么怕我,又怎会乖乖地来孝敬我?”智元没想到他是如此冥顽不化,难以救药,不禁摇了几下头,叹息道:“命里有时终会有,命里没有莫强求。我再劝你一句,人不贪财祸不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还是收手吧。”谁知老螺蛳精一点也不动心,仍强硬地说道:“我可是常年住在河滩里,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的,你吓不倒我。”智元已失去耐心,说:“善恶终有报,只等时候到。汝可以走了。”老螺蛳精本是想敲打敲打智元,谁知反被智元教训一顿,而且还被下了逐客令。他遭此冷遇,十分不满,只得满脸怒气地退出禅房,骂骂咧咧地走了。老螺蛳精走出寺庙就寻思开了,我本是先礼后兵,谁知这秃驴狗坐轿子不识抬举,反说我的许多不是,这简直是太过分了。既然他不仁,也别怪我不义,我想办法引来 河水把他那个破寺庙给淹了,看他到哪儿去安身!想到这里,他就沿江察看,终于在太和镇南边二三里处发现一个叫斗龙背的隘口,两边山崖峭壁相对,仅中间有一狭窄通道,涪江水从此处冲出隘口向下滚滚流去。他想这真是苍天助我,造就了这么一个好地方。于是他就作起法来,将太和镇北郊一座名叫显音岩的小山移到镇南斗龙背,堵住了隘口。他这一堵,涪江水流不出去了,被堵在了斗龙背以北。奉法旨二郎除水患由于老螺蛳精移山堵住了隘口,涪江水开始上涨,几个时辰过后,水位越来越高,河边的一些田土庄稼已被淹没,沿江两岸低处的民房也浸在了水中。照此涨势,只需一天一夜,江水将漫过河堤,那时还等不到淹没程全寺,整个太和镇就会变成一处水乡泽国。这个变故惊动了大榆坝的土地菩萨,他从土地庙里走出来,拄着拐杖爬上高处一看,但见往日河边的那些田土已不见影子,眼前只是一片茫茫的江水。土地见状,顿时大惊失色,喊道:“完了,这可咋个办啊!”土地菩萨知道,要是再这样下去,大水先就会淹了大榆渡,再淹太和镇,就是连他的土地庙也将保不住了,真到那一步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水中丧生!他苦苦思索,去找哪一位神仙来救此大难呢?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东山的山神闻讯走来,看了看水势之后对土地点拨道:“你眼皮底下就有大救星,还到何处求神灵?”山神一句话提醒了土地,他猛然想到,在自己的辖区不就有个大悲殿么,殿内供奉的不正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么?我不去求她还求谁。想到此,土地就急急慌慌地来到大榆渡场上的大悲殿,在观音菩萨像前站定了。但见观音菩萨容貌端庄,表情慈祥,宛然如生。土地跪下祷告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不知何方妖孽作祟,涪江河水无缘无故大涨,眼看大榆渡和太和镇就要遭淹了,你快快来救救苍生吧。”此时观音虽身居南海普陀山,却心有灵犀,听到了土地的祷告。她立即起身,驾着祥云来到太和镇涪江察看,一见情况果然严重,并掐指算出此事皆因老螺蛳精作怪所致。她想既会治理水患又能降妖者,非灌口二郎神莫属,于是前往灌口找二郎神去了。这个二郎神长有三只眼,使一口三尖两刃刀,神通广大,本领高强。他领了观音法旨,立即前往射洪。当他赶到太和镇时,天已黑了,突然又下起雨来。他顾不上休息,来到涪江边察看。他沿江向南一路走去,来到斗龙背,终于发现问题。这时已是子夜时分,人们早已安歇,四周一片漆黑,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二郎神看到斗龙背的隘口堵着一座山岩,河水多数流不出去,所以水位上涨。他当机立断,双手举起开山大斧,向那堵着隘口的山岩砍去,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山岩被砍出了一个大口子,涪江河水终于开始奔涌着流出去。他又四处搜寻,发现距隘口不远处有一个黑衣老者正在作法,将附近一些大石头移到隘口处。他睁开第三只眼一看,原来那黑衣老者乃是一只大螺蛳,顿时明白正是这个螺蛳精造成了这次水患,便手执三尖两刃刀向老螺蛳精奔去。一场杀伐即将展开,二郎神将把老螺蛳精怎样发落?请看下一章。老智元网开一面老螺蛳精又在这儿干什么呢?原来他头天堵住隘口之后,十分得意,心想要不了几天,河水就会淹了智元老儿那座破庙,这个秃驴,不给他点颜色看,他不知道锅儿是铁铸的。但他又发现显音岩虽然堵住了隘口,两边还有较大的缝隙,所以河水还是可以流出一些。为了把隘口堵严,让河水尽快涨起来,晚上他又偷偷地来到现场作法,将一些大块的石头搬去堵隘口那些空隙。老螺蛳精正干得起劲,突然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先前已被堵住的隘口又被人劈开了一个大口子,涪江水又开始哗哗哗往外流。他大吃一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正在这时候出现了几道闪电划破了夜空,借着闪电的光,他看见一个巨人正向他奔来。此人身高一丈二,脚长两尺,长三只眼,手拿一把三尖两刃刀,瞬间便冲到他眼前,雷鸣般地吼道:“大胆妖孽,竟敢在此兴风作浪,危害生灵,看刀!”老螺蛳精还没弄清楚来者是何方神圣,身上早已挨了一刀。他立马现了螺蛳原身,妄图窜入水中逃走。二郎神哪能容他溜走,紧追不舍,见黑衣老者变成了一只大螺蛳,便追了上去,用脚踩住螺蛳,又举起手中的三尖两刃刀......这一刀若扎了下去,老螺蛳精断然没命了。正在二郎神的刀要扎下去时,只听得黑夜中一个苍老的生音喊道:“二郎真君刀下留人!”二郎神抬头一看,见喊话者是一位身披袈裟的老师父,但不知来历,便问:“长者何人,有何见教?”老师父说道:“老衲乃附近程全寺住持智元是也。二郎真君不辞辛苦来此消除水患,真乃功德无量。只是这个螺蛳精,念他已苦心修炼千年,若杀了,我心实在不忍,求二郎真君网开一面,就将他交给老衲处理吧。”二郎神想了想说:“也罢。长老若能让他改邪归正,也算做了一件善事,这螺蛳精就交给你吧。现在水患已除,我回灌口去了。”二郎神一走,智元便对老螺蛳精说道:“汝回江中去吧。”老螺蛳精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还能绝处逢生,听了智元这话,如死囚犯突遇大赦,急急忙忙逃回涪江去了。第二天,老螺蛳精又变做黑衣老者来到程全寺。但他这次来不再像上次那般气势汹汹,而是畏畏缩缩。见了智元,十分懂礼地将双手合拢,然后深深一揖,说道:“感谢长老救命之恩。先前老朽不知天高地厚,自不量力,多有冒犯,还望恕罪。”老螺精改恶从善智元长老见老螺蛳精有悔改之意,自然高兴,趁势开导他道:“现在汝可知当初我为何要提议让石家儿郎打造石鸭么?”老螺蛳精道:“不才愚钝,望长老明示。”智元道:“如果老衲诚心要害你,只须去至紫云山请来毗蓝婆菩萨便可,她收拾诸如螺蛳精、蜘蛛精、蜈蚣精之类都是小菜一碟,当年唐三藏师徒西行取经遇上蜘蛛精作怪,便是这样做的,这样岂不省事?但老衲并未那样作。出家人以慈悲为本,不想杀生。念及你已苦心修炼了千年,实属不易,所以只是让石家儿郎打造石鸭震慑汝,给汝敲敲警钟,让汝不再干害人害己之事,这实际是在帮汝。”智元说到这里停住了,仿佛要让眼前这位对手好好思考一下这些他早就该说的话。老螺蛳精以前一直想的是报复和复仇,所以什么话也不听,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把智元的话听了进去,而且觉得似乎也有一些在理。过了一阵,智元的眼光变得凌厉起来,盯着老螺蛳精继续说道:“可惜汝全然不懂老衲的良苦用心,将好心当作驴肝肺,不停地制造事端,报复寻衅。更有甚者,错怪石家儿郎,不仅屡屡加害,还将他们夫妻活活拆散。你想一想,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做得在理否?”老螺蛳精听了智元这番话,好似一语点醒梦中人,不由得愧悔交加,一头给智元跪了下去,说道:“老朽罪该万死。多谢长老不记前科,耐心开导。此番话让我如拨云见日。老朽今后一定痛改前非,潜心修炼,决不再做有害生灵之事。”智元叫他起来坐下,又和颜悦色地说道:“汝能改恶从善,老衲甚感欣慰。老衲常在寺庙外远望山下的涪江,发现汝居住的那段河竟然呈太极图形状,这图形阴阳两分,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生生不息……正是宝地啊。望汝今后继续认真修炼,将来必成正果。汝那女儿,既已铁心放弃修炼去人间过活,就不再勉强她了。石家儿郎确也不错,他与汝女天作一对,地造一双,两人本已结为伉俪,而且恩爱,汝就成全了他们吧。”老螺蛳精连连答应:“愿遵长老吩咐。”至此,一场惊天动地的事端终于平息,螺湖一带从此风平浪静,人们安居乐业。这天,螺蛳姑娘征得老螺蛳精的同意精心打扮一番,上岸往石娃家去,要与石娃相会。行至半路,天上突然飘落下来一阵子细雨,那细雨散发出馥郁的芳香,让人觉得神清气爽。她朝天上一望,只见云端里一尊女神正用手中旳柳树枝蘸着玉瓶里的水向下挥洒,原来细雨正是由此而来。她猛然省悟,这不是观音菩萨么?她急忙双手合掌,跪下礼拜。有情人破镜重圆观音菩萨播雨毕,落下云头,来到螺蛳姑娘跟前,问道:“汝是前往石家么?”螺蛳姑娘回道:“是。”观音点点头:“甚好。我今有一事需向你交代,你可记好。”螺蛳姑娘郑重答道:“愿听菩萨指教。”观音接着说道:“这次你爹纵水淹没螺湖半岛,危害生灵,铸成大错。好在他已有悔过之举,这事就此作罢。我担心的是,大凡洪水淹过的地方,都会有瘟疫流行,你们居住的这个螺湖半岛,恐怕也难幸免。尤其这儿又有程全寺这样的佛门圣地,要是因瘟疫弄得万户萧疏,草木凋零,我心何安?所以我刚才在这处地方遍洒净瓶之水,这样可保平安无事。”螺蛳姑娘听罢,连连磕头作揖,说道:“有劳观音菩萨,多谢菩萨以苍生为念。”观音从身上取出一个小布袋交予螺女,吩咐道:“为保这个地方永久安宁,我赐汝仙草种籽一袋,汝可拿去分予众乡民广为种植。此乃神农老祖传下来的,计有一百余种。今后繁衍起来,既能祛病延年,又能强身健体。此乃造福苍生之举,汝要切记。”螺蛳姑娘接过仙草种籽,再三叩谢,表示谨遵法旨,请菩萨放心。待观音菩萨离去之后,螺蛳姑娘来到石娃家。石娃见心爱的人儿又回来了,喜不自胜,忙将螺蛳姑娘接进屋里,嘘寒问暖,诉说别离之苦,思念之情,好似千言万语都说不尽两人的情和爱。第二天,两人欢欢喜喜地请来左邻右舍,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洞房花烛之夜,石娃悄悄问螺蛳姑娘:“这次来了,以后不会再离开我了吧?”螺蛳姑娘说道:“以后永不分离了。跟了你,我已有的五百年道行就舍弃了,但我值得,我甘愿。”从此两人恩恩爱爱,白头到老。由因观音菩萨曾经在这一带洒过净瓶圣水,所以这儿草木茂盛,空气清新,天蓝地绿,鸟语花香,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螺蛳姑娘遵照观音菩萨的吩咐,将神农仙草的种籽分发给众乡民广为种植。这些神农仙草果然有奇效,无论什么怪症恶症,疑难杂症,只要从中摘取数种,熬水服用,就可百病全消。所以这个地方的人大多高寿,即便进入古稀之年,也是耳聪目明,容光焕发,身强体健,精神矍铄。这儿于是就成了川中闻名的长寿之乡。人们也没有忘记救石娃于危难之中的青龙与白额老虎,为了纪念它们,就把河东的那座山取名为蟠龙山,又在山上建庙,取名为“蟠龙寺”;在河西的平坝里建了一座庙,取名白虎庙。后来,庙里住进了尼姑,人们就改称那座庙为“白衣庵”。至今那个村子也还叫白衣庵村。
甬剧《田螺姑娘》/田螺姑娘
田螺姑娘编 剧:余盛春苏立声导 演:王 梨主要演员:田 螺------陈莎莎 谢 端------虞 杰1988年《田螺姑娘》搬上屏幕,并获电视剧“飞天奖”。
儿童神话剧《田螺姑娘》/田螺姑娘
田螺姑娘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里,住着青年阿鹏和他的表弟李赖。有一天阿鹏和他的表弟李赖遇到了一位生病的老爷爷,并帮助了他。老爷爷让两人帮忙看管两颗价值连城的珍珠,约定等他回来归还。阿鹏守信将珍珠还给了老爷爷,李赖却把珍珠藏了起来。谁知,老爷爷是小溪王国的洒蚌国王。为了奖励阿鹏的诚实,河蚌国王把王国美丽的田螺姑娘阿霞许配给了他。阿鹏和勤劳的阿霞真心相爱。但小溪王国懒惰的蜗牛公证和李赖却嫉妒他们,两人使计拆散阿霞和阿鹏,反而弄巧成拙。诚信的好人有好报,阿鹏和阿霞过上了幸福生活。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启蒙(3-7岁)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5次
参与编辑人数:1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55:05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聪目明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