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书香脉脉不得语怎么读?

额头深刻的皱纹和斑驳的脸庞,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当地人给断掉的鼻子贴上了创口贴,一时在网上走红。
  ■刘希
  听闻德国人是最爱阅读的民族,百闻不如一见,在德国行走,时时处处让我感受到德国人对书籍的狂热。
  在德国出行,乘坐火车最实惠,德国的火车安静、整洁,虽然人多,但一点也不嘈杂,火车上几乎人手一本书,大家都沉浸在书香里,静静地读。这让我很感动,对德国人开始刮目相看,能抛开尘世的纷纷扰扰,能在枯燥的旅程中与一本书相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发现,德国的咖啡馆、草坪上,都是看书的人。似乎人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拿出来阅读。而且,这种景象与我们常在图书馆翻看报纸还不一样,并不是随意地浏览一下,这里翻翻、那里看看,感兴趣的就多看几眼,他们是完全将自己置身于书本中,神情专注地阅读着。
  更让我惊讶的是德国的书店之大,并且占据着商业中心最具人气的门面。而且书店内常常摩肩擦踵,来买书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遇到大型节日,书店里更是人满为患,里里外外挤得水泄不通。有打折抢购狂潮的架势,朋友告诉我,书籍是德国人最受欢迎的礼物之一。原来,德国人不仅爱读书,还爱买书、藏书。书是德国人送礼的首选,书是德国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伴侣”。
  后来了解得知,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首都柏林则是全德国书店最多的城市,每1万人就拥有一家书店。德国的书店之多,真是令人惊叹!
  爱整洁、爱漂亮的德国人,家里除了养花种草外,更多的是添置“装饰品”――书。一般的家庭,都有一个专门的书房,或是在客厅放置一整排书架,书架里满满的都是图书,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格外好看。德国的社区还有很多免费的流动书架,任人拿取。但是,书架里的书却不会减少,因为不少人把自家看完的书增加到书架里。德国的图书馆大大小小也有许多。它们都会定期清理藏书,那些库存的、流动性不大的书,便放在图书馆门口,任有需要的人免费取用。
  德国人对书籍的热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可以用痴迷来形容。无论是在飞驰的火车上、缓慢前行的公交车上,还是正在飞行的飞机上,德国人总能安下心来,拿出一本书来读。书香脉脉的德国,阅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不可或缺、根深蒂固,爱读书成为德国人的特点与标志。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中国经济时报》既有宏观信息,也有中观和微观信息,以经济为...
2744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海南日报数字报-书香脉脉 名家荐好书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星期日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3版
书香脉脉 名家荐好书
  4月19日,著名作家王蒙携新书《这边风景》现身第23届书博会。中新社
  著名作家莫言在第23届书博会上。秦彦 摄
  王蒙推荐的好书《唐诗三百首》
  《论语》是叶朗心目中的好书
  莫言推荐的好书《这边风景》
  王安亿推荐的好书《百年孤独》
  ■&小&文  第二十三届书博会的盛宴还让人回味不已,4月23日,又逢“世界读书日”,“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在这个洋溢着书香的日子里,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品味书香,以书为友,品茗慢读。本版为书友盘点王蒙、莫言等几位文化名家推荐的心目中的好书。  王蒙:坚持读经典  王蒙荐书:《唐诗三百首》、《红楼梦》  今年的全国书博会,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因为两本新书成为焦点:一部是尘封40年的70万字巨作《这边风景》终于出版,另一部是中短篇小说集《明年我将衰老》。在4月19日书博会期间做客“红沙发”系列访谈时,王蒙认为,碎片化阅读会使人对信息的摄取变得肤浅、平面、简单的量化,并缺少深度,缺少思考。尤其建议年轻人,一定要坚持认真阅读、经典阅读。  谈及自己一直都在读的经典书,王蒙谦逊地称:“我要说我经常读的书,也许我会觉得很抱歉,因为它显示了我的水平比较低。比如说《唐诗三百首》,我从小就读,到现在还在读。我并不认为《唐诗三百首》我都明白,都通透了解,而且每次读的时候仍然会有新的收获。再比如说,《红楼梦》也是我百读不厌的书,和别人讨论起来没有完的书。《道德经》也是这样。”  王蒙十分提倡经典阅读,并且主张要经常读一些超前的书,就是读着有点困难,不完全懂的书。对这种书是最有兴趣的,读完一遍以后真的有所提高。“所以我说要敢读书,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不要老读比你智商还低的作者的书,你如果读书,要假定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有头脑的人,要读比你还有头脑的人的作品。而且你要跟他抬杠,要跟他研究,那样读书就会非常有兴趣。”  谈及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碎片化阅读,王蒙有自己的看法,“它更多的是一种浏览,在速度和精力集中的程度上,与读纸质书是不一样的。这种网络的浏览,它有助于信息的民主化,有助于文化的普及,有助于各种信息的传播,但同时会使人对信息的摄取变得肤浅、平面、简单的量化,并缺少深度,缺少思考。所以我尤其希望我们的青年人,坚持认真阅读,坚持经典阅读,不能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一大堆碎片,还要有系统与深度。”  叶朗:中国人都该读《论语》  叶朗荐书:《论语》  读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浏览,一种是精读。一个人要提高文化修养,打下做人、做学问的根底,必须精读几本书。我推荐的书是《论语》。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思想家、文学家不受《论语》的影响。中国人都该读《论语》,不把这本书读懂、读通、读透,就不能深刻理解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读《论语》,会感受到在你的心中流过的是一条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长河。  莫言:从关注诺贝尔奖到关注文学  莫言荐书:《这边风景》&《底色》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市场上出现了莫言作品一书难求的局面。对于这股“莫言热”,莫言近日在海口第二十三届书博会举行的读者大会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全世界和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自己只是因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引起了更多关注。但希望大家由关注诺贝尔奖,延伸到关注文学;从关注他一个人的作品,转化为关注更多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  在被问到最想向读者推荐自己的什么书时,谦虚的莫言选择了“莫言”。  “我还是推荐两位前辈的书吧。”莫言说,王蒙的作品《这边风景》和徐怀中的作品《底色》都很值得大家一读。王蒙的《这边风景》是部70万字长篇巨作,创作于1974年至1978年,后来因种种原因直到今年才出版。“我觉得王蒙在书中非常真实地描写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他写的时候应该是满怀真诚的。”莫言认为,今天年轻的读者,读一读王蒙年轻时写的那个时代的书,对理解今天的生活、了解今天社会的变化很有意义。  此外,莫言指出,徐怀中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底色》描写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去越南抗美援越的经历,有很多想象不到的细节,思想很活跃,文笔非常细腻,值得大力推荐。  王安忆:扔掉书本&&留下启迪  王安忆荐书:《百年孤独》  王安忆的读书观与她的创作观很是一致,表现为一个多方面的、多层次的、立体交叉的整体。她很坦率地说:“我没有系统地看某一类书的习惯,也没有留下一本读书笔记。”她看所有喜欢看的书,无论是理论性的、还是文学作品,无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宗旨在“多”。不知不觉中,书中的深邃意境在她心灵深处融化了,渐渐地她能从许多人所熟视无睹的现象中看出特别的意蕴,这正是王安忆后来的小说创作所具有的独特风格。  在王安忆众多的读书栏目中,她始终保留着自己最为心爱的一个“天地”———传记,她读了《邓肯自传》、《渴望生活》、《卓别林传》……从中领悟更多的人生真谛,能了解那一整段历史。  她是那样热情地推崇刚读完的小说: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长篇《百年孤独》,这虽然不是部传记,但它却以魔幻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一幅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的坎坷经历和马贡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盛衰的历史画卷。她对马尔克斯的大手笔赞叹不绝,认为这是她看到的一部“盖了帽”的长篇:“它让我看到的不仅是拉丁美洲的一百年,它简直是把整个地球端到了我的面前来转动了。”  谈到读书方式,她坦率地说:“我读书是看一本扔一本。”她认为,扔掉的是书本,而留下的是人对书本深刻理解和书本对人的启迪。“被抛弃被遗忘的一闪念,实际上是一座桥梁,它将我们渡向彼岸———那更完美、更长久的存在。秋叶凋落了,树却添上了年轮。”德国:书香脉脉的国度
16:57:46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刘&锴&&&&“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到过德国的人,对这个国家的共同印象。在德国,读书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民日常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一种生活习惯或每天离不开的一项内容,整个国家都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因此,有人评价说:“德国,是一个阅读的民族!”&&&&在德国公出的旬日里,我无时无刻感受着这个国度所散发出的浓浓书香。&&&&德国人爱书、读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走进德国人的家庭,都可以看到漂亮的书架和架上满满的图书。在我的德国朋友卢德家中看到,他家的客厅、厨房、卧室甚至是洗手间,都摆满了图书,虽然有些杂乱无章,但那浓浓的书香却给人以一种温暖的感觉,真像是走进了文化的长廊。&&&&据卢德介绍,德国人经常举办一些诸如“朗读会”之类的家庭文化聚会,家庭成员在“朗读会”上,可以向家人、朋友朗读自己新近读到的好书中精彩的段落,也可以朗读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独乐无如众乐”的文化生活理念。&&&&在汉堡、不来梅、慕尼黑等很多城市里,都可以看到一道独特的景观——图书跳蚤市场。这种市场大小不一,但都摆满了书籍,人们一边吃着冷饮,一边逛摊淘书。在德国的几所大学里,我们发现:食堂里居然设有流动图书馆——饭前饭后,师生们都可以读读书,如同“饭前一口汤”、“饭后百步走”。&&&&德国人对“世界读书日”非常看重,视为一个最隆重的文化节日。据报道,某一年的“世界读书日”,德国竟然举办了一项全国性的活动:“我送给你一个故事”,发给全国33.5&万名五年级的学生每人一张“读书券”,孩子们可以凭此券到任何一家书店去免费领取一本图书。“世界读书日”这天,德国的一些大城市还会举办一些书展活动,而且“国门大开”,邀请全世界的书商来德国推销新书。法兰克福就曾迎来过来自108个国家的7448位书商,书商们为德国国民带来了40万种书籍。结结实实地让德国人过了一次“眼瘾”和“书瘾”——在德国人眼里,书展并不是一次图书的大型交易,而是一种文化的对话、交流以及传播的平台。&&&&“阅读从儿童抓起”,这是德国上下的共识。在德国,政府把阅读视为一项儿童启蒙的社会工程,有意让一些出版社出版儿童读物,并在大街小巷设立一些儿童书店。德国对儿童的阅读启蒙教育采取的是读物“阅读阶梯”式教育,即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有意安排让他们读撕不坏、咬不破的塑料图书、布面图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让他们接触纸质的文字书。这样,很容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 ( 16:57:45)
& ( 16:57:44)
& ( 16:57:33)
& ( 16:57:12)
& ( 16:56:54)脉脉 | TechNews 科技新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脉脉读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