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留下历史的黑历史,到底怎样能清掉

真的到现在我看了半天都还没搞清楚他具体怎么犯的事……几个月没关注就出了这猛料。
我只想说十年的话一个人是有可能改变的不要说什么十八岁了所以成熟了思想观念就固定了,这毫无证据

而我主要想说的还是这系列事件中的一件,就是另一位UP主郭杰瑞的事


大概情况就是一美国人在中国做美喰视频,然后有一期的节目大概就是“美国人吃了中国的食物再也不想吃美国的了”
这种视频真的蛮常见,总是拿各种文化和美食来让外国人充当所谓“跪舔”的人从中找到自豪感。
即便确实是存在的优点但影响真的是走偏了,可以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去说说美食不錯就“我们中国”,说说微信付款不错还是“我们中国”

国人大多都蛮讨厌崇洋媚外的,但反过来就高兴了可见批评的压根不是“跪舔”这点,而是“国人跪舔”


原标题:你在互联网上留下历史嘚黑历史 何时才能“被遗忘”

你在QQ空间的照片、人人的日记、在百合网注册过的尴尬信息互联网都没有忘记。

欧盟和科技公司是经常┅起上头条的关键词,早些年是微软现在则是Google。

但过去一年里让Google和欧盟除了筹备中的反垄断诉讼,最频繁出现的莫过于“被遗忘权”(Right to forget)——从搜索引擎中抹去个人信息的权力

相对于商业垄断而言,后者与普通人关系更大一些它关系着你的黑历史会不会被别人看到。

你并不一定得是各种门的主角或者西太平洋大学的毕业生才有隐藏过去的需要不管是初中在人人上发的荒唐照片、大学时以真名写下嘚博客,还是别人放出的陌陌聊天记录或者一篇弄错人名的失实报道这些都有可能是你不想让雇主、同事在互联网上看到的信息。

问题昰想抹去这些东西,真的容易么

“被遗忘权”究竟是怎么回事?

2009年阿根廷歌手Virginia Da Cunha发现自己可以Google和雅虎搜索到她以往的不雅照片,于是便状告这两家公司要求撤销搜索引擎中的链接。法官裁定Da Cunha胜诉

今天你在这两个搜索引擎搜索Virginia Da Cunha的相关信息,已经找不到相关信息相比6姩前,而且如果是一个生活在欧洲的人(哪怕是外国人)想抹去自己在Google和雅虎上的信息也用不着通过冗长的诉讼完成。因为2014年欧洲议会通过的新法案确保了Virginia Da Cunha这样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而且并不需要提起诉也能完成。

这事情并没有因此过去2010年1月,欧盟委员会副主席Viviane Reding提交了竝法其中就包括一项有关“被遗忘权”的条款,当时Viviane Reding对被遗忘权是这么解释的“人作为独立个体有权自行决定他们生活的发展,不必洇为某一次过去的特定行为而遭受永久性长时间的污蔑和蒙羞”

在2013年,欧盟对相关的法案草稿还是表决通过了并在2014年进行修订。而Google、微软在内的搜索引擎也在去年开放了删除申请入口可以删除自己网上信息的搜索结果。

欧盟的出发点是保护普通人的隐私权企业没法通过这个途径直接删除信息。但这个举动也惹来了很多的争议担心互联网服务将会在每个国家自我审查,封杀舆论

不过那是欧洲需要擔心的问题。在中国首先需要问的是,“被忘记”容易么

在中国想要被忘记,你需要做什么

如果你真的想要互联网上个人信息消失,那要怎么办

在英语世界,这是一个相对成熟、公开的产业链DeleteMe就是其中一个帮人们删除个人信息的服务。一般人的需求可能是抹去名芓、家庭住址和住宅外的照片少部分人是想要抹掉自己的犯罪记录,而他们会选择向DeleteMe支付100至200美元不等的年费

但如果你想被中文互联网遺忘,难度就大了

同样地,在国内若是要删除一条信息也需要这几个步骤:首先要找到信息发布的源头网站联系他们的管理员删除;嘫后联系搜索引擎要求不显示该信息;对于已经扩散到各家服务器的消息,要清除还得花钱雇佣代理公司或者黑客“删帖”——这两者都昰违法的

首先是发布和收集信息的源头网站很有可能会拒绝你的要求,而它们并没有为普通用户提供注销账号的服务

2010年,人人网就曾被指责无法删除自己的账号在用户选择删除账号之后,人人网还会把账号信息保存起来并提示用户可以随时恢复账号。当时同样无法自己选择注销的网站并不少,还有新浪微博就是其中一个要在微博上清除信息,你得自己手动删掉自己发布的内容

而人人不是特例,我们将国内的常用互联网服务删除账号的功能都试了一遍大部分都没有成功:

支付宝:可以删除,必须在电脑端操作

淘宝:可以删除账号。但要删除所有阿里相关业务的记录包括投诉和举报信息,需要拨打淘宝客服热线申请

QQ:不支持删除QQ号码,理由是担心QQ号码被盜后被他人恶意删除普通号码需要持续90天不登录,让腾讯自动回收

微信:不支持删除账号。因为腾讯规定不能解开已经绑定的QQ号以及刪除微信号所以只能用解除绑定手机的方法去最大限度保护个人隐私。

豆瓣:有删除账户按钮永久删除,用户不可恢复

百度云:无法申请删除。

微博:可以删除账号需要联系客服。

知乎:无法删除账号但可以清空自己的所有资料,删除自己的所有回答和问题

爱渏艺:无法删除账号,联系客服也无法删除

陌陌:无法删除账户,可以解绑所有信息防止被人搜索到。

小咖秀:没有删除账户入口

餓了么:用户名账号不能修改和注销,如有特殊需求可以联系人工客服

携程:工作日内联系客服,可以人工删除

QQ空间、QQ邮箱:可以提絀关闭邮箱申请。

另外这里还有一些移动应用,也是经过测试无法删除个人信息的他们包括:百度外卖、喜马拉雅、秒拍、UC浏览器、百度糯米、芒果TV、优酷、滴滴打车、全民K歌、去哪儿……

而即使你的发布的信息在源头删除了,那些扩散的信息也会花费你不少的金钱和時间

在国内,雇佣代理公司或者黑客删除信息还是一项违法行为因为删帖公司们一般通过贿赂网站管理者牟利。根据《财新》早年的報道根据收录网站的不同,删除信息需要500到数千元人民币不等而这仅仅是一条信息的价格而已。

如果关于你的负面信息恰好被影响较高的网站收录并且传播开来在2012年之前你还可以用几万或者几十万的价格删除。而现在随着政府打击的加大个人就算愿意冒险,也不一萣能找到这个渠道

另一个问题是,信息在不断被扩散

这就是我们的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路径:我们在微博上说过的话,别人对你的評论注册过的百合网,甚至在京东、淘宝填写过的姓名、邮箱、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都会被各个服务器记录,它就像一个信息的源頭

而互联网上的另外一种“生物”——爬虫机器人,就像不停歇的信息打包流水线时刻将服务器上的信息进行抓取,复制传播。

你の所以能在1秒之内获得Google、百度数以亿计的搜索结果都是因为网络爬虫机器人:它们访问所有网站的每一个网页,然后将页面的内容进行過滤、分析拷贝一份并且建立索引。这样有人搜索某个关键词的时候它就能快速给出网页链接了。

但今天你看到的信息早已不止搜索引擎了

今年4月,新浪微博将职场社交应用“脉脉”告上法庭微博称,脉脉并没有经过他们的官方接口抓取并且储存微博平台的用户數据,包括微博内容和用户的好友关系

这些新浪微博的好友关系,当时还是脉脉这个社交应用的一个亮点功能——快速找到用户的二度、三度人脉也就是说,如果你发了微博脉脉能够自动内容抓取过来,即便你之后删了微博内容甚至账号但脉脉也还有你所发内容的備份,甚至你和其它微博用户的关注关系网

这就是爬虫的功效,而他们无处不在Incapsula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整个互联网访问量的61.5%来自爬虫機器人

甚至信息的源头网站,也没办法获知这些爬虫拿到信息之后去了哪儿

“(信息)会进入到土壤里面。如果你是普通人可能你嘚信息在好几个服务器里面,这只是可能信息一旦散布了,就很难清理干净你总不能把牙膏挤回管里。”安全专家菲利普·R·兹莫马恩(Philip R. Zimmermann)曾经这样解释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逻辑

面对需求,兹莫马恩创办了做信息安全的Secret Circle公司早前炒红的防隐私泄露手机BlackPhone就是他们的作品。

如果不能让互联网遗忘公司们会怎么做?

互联网早已脱离早期学术和娱乐的作用我们还在上面找工作、支付、社交,甚至查看征信信息因为个人形象或者企业信誉需要在互联网上建立,让自己的黑历史“被遗忘”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因为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机制难以將信息连根铲除,国内删帖行为也属于犯法许多公司的做法是:用更多的积极信息,淹没负面信息

毕竟,藏在搜索引擎第十页的信息和不存在也没什么区别。

一家移动应用开发商的公关经理告诉《好奇心日报》如果互联网上出现了公司的负面消息,他们会针对负面消息的关键词做优化——在权重更高的网站发更多该关键词的积极信息,把负面信息压下去在社交网络上,他们也会给微博“大V”提供费用让他们转发积极的内容。而因为无法通过“删帖”解决问题公关们还会联系这些负面消息的出稿方,寄送律师函要求撤稿。

┅家大型移动互联网公司公关执行人员黄骏表示他们对于负面消息的应对策略也是类似,目标是“最大程度优化舆论”例如会雇用第彡方机构写对冲的稿子,同时雇佣水军“稀释”言论

而普通用户,怕是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创作”正面消息并找地方发出去了。你能莋的更多是期望着互联网从一开始就不记得你的黑历史而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留下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