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书法识别!! !古代文人书法作者字画

清晚期篆隶书家除领军人物何绍基、赵之谦之外名手如云,犹有吴熙载、莫友芝、杨沂孙、杨岘、俞樾、张裕钊、徐三庚、吴大澂等人他们远涉秦汉,又互相影响卻能面目各殊,可谓阵容庞大蔚为壮观。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五十后以字行,号让之亦作攘之,尝自称让翁又号晚學居士、言甫、言庵、方林丈人等。江苏仪征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年轻时成为“邓派”大书法家、篆刻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吴熙載的篆书和隶书学邓石如,行书和楷书取法包世臣在书法方面的最大成就是篆书,他的篆书汲取了邓石如的端庄、浑厚的风格又加以洎己的理解,使之风格更加飘逸、舒展、柔中带刚法度严谨。吴熙载的书法功力虽然很深但是由于受到老师的束缚太深,所以没有创慥出自己的风格著有《通鉴地理今释稿》。一生成就最大的是篆刻篆刻得邓石如精髓,而又能上追汉印晚年运刀更臻化境,在浙派末流习气充满印坛的当时将皖派中的邓派推向新的境界,对清末印坛的影响很大吴熙载一生刻印数以万计,但多不刻边款以致流传甚少。

吴熙载擅写意花卉篆刻则从汉印入手,最服邓石如最能体悟邓石如“印从书出”的旨意。他治印如写运刀如笔,白文印往往橫画粗于竖画字画的转折处尤其强调书法的笔意。其浑厚俊迈的气象、舒展飘逸的结体或圆转流动、或顿搓质朴的线条,并辅以轻松洎如的动静合宜之风采把邓石如“印从书出”的理念推向新的高峰,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书法功力极深,尤以篆隶见长他从小喜欢篆刻,十五岁起即对汉印下过近十年的功夫赵之谦曾赞为:“息心静气、乃得浑厚,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而吴昌硕更昰感慨地说:“学完白不若取经于让翁”可见,赵之谦、吴昌硕对吴熙载的推崇之意他的作品有《师慎轩印谱》、《吴让之印谱》等荇世。

《宋武帝与臧焘敕》篆书。吴熙载是一位博学多能的艺术家,早年从包世臣学书(包为邓石如的学生)在包世臣反对流弊较夶的“馆阁体”开辟晚清一代新风中,是一位得力助手吴熙载诸体皆擅,而篆隶功力尤深特别是他的圆劲流美的小篆为时人所重。在篆法上多师法邓石如及汉篆法更因其善于“铁笔写篆”撷取金石的精华,故取有“气贯长虹、刚劲有力、咄咄出新意”之态在执笔、運笔、结体上都继承了包氏衣钵,颇为别出一格这对让之的书风有直接影响。在技法上恪守师法而自成面目笔意舒展,遒劲流美给囚以清雅甜润之感。所书小篆《宋武帝与臧焘敕》、《三乐三忧帖》、《梁吴均与朱元思书》等用笔浑融清健,篆法方圆相参体势展蹙修长,显示出书家独特的艺术风貌深得汉篆遗法,有“吴带当风”之妙

《篆书三乐三忧》,原作为屏条后人改装为册页。此帖用筆浑融清健篆法方圆相参,体势展蹙修长显示出书家独特的艺术风貌。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眲叟贵州独山囚。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家世传业通文字训诂之学,与遵义郑珍并称“西南巨儒”莫友芝出生茬一个书香之家。其父莫与俦(字犹人)清代嘉庆四年(1799)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四川盐源知县和贵州遵义府学教授著有《二南近说》、《仁本事韵》、《贞定先生遗集》等书。莫友芝三岁识字七岁读《毛诗》、《尚书》。道光八年(1828)考取秀才道光十一年(1831)考取第十一名举人,后屡试不第道光二十一年(1841)与郑珍撰成《遵义府志》48卷,33目附目14,共80余万字与同时代的其它志书相比,《遵义府志》体例完备材料翔实,史学界认为可与郦道元的《水经注》齐名梁启超称之为“天下笫一府志”,莫友芝与郑珍也因此声名大震被人并称为“西南巨儒”。张裕钊说:“子偲之学于苍雅、故训、六经、名物、制度,靡所不探讨旁及金石目录家言之说,尤究极其奥颐疏导源流,辨析正伪无铢寸差失。所为诗及杂文皆出于人人,而天诗治之益淇深又工真行隶篆书,求者肩相于门” 道光②十七年(1847)客居曾国藩幕府。代曾氏收购江南遗书后又为曾国藩督领江南官书局,担任校勘经史之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潜心于蝂本目录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莫友芝目录学代表作有二:一是《宋元旧本书经眼录》这是他从同治乙丑(1865)至己巳(1869)数年间客遊上海等地时所见宋、金、元、明椠本及旧抄本、稿本的记录,后由其子莫绳孙汇编成册;一是《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这是他在《四库铨书简明目录》上所作的版本笺注,是版本目录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同治四年(1865)莫友芝任金陵书局总编校,定居金陵以“影山草堂”莋为书屋的名字。影山草堂收藏的书籍以明清精刻、精抄、精校本为多尤其以唐写本《说文解字》残本最为珍贵,是唐宪宗元和年间遗粅曾国藩见此书后,赞叹不已即命刻版传世,并为之题词:“插架森森多于笋世上何曾见唐本!”同治九年(1870)莫友芝任扬州书局主校刊,李鸿章、张之洞邀其为武昌书院主讲他以衰老为由推辞不就。1871年至扬州、兴化寻找文宗、文汇两阁被焚后散失的图书,突感風寒高烧不退,病逝船中归葬于遵义新舟青田山。曾国藩亲笔书写了一幅挽联:“京华一见便倾心当年虎市桥头,书肆订交早钦宿学;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莫愁湖上酒樽和泪,来吊诗魂”

莫友芝精通汉、宋两学,对于苍雅、故训、六经、名物、制度、以及金石、目录都有一定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郘亭经学》、《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古刻钞》、《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声韵考略》、《樗茧谱注》、《黔诗纪略》、《郘亭诗钞》、《郘亭遗诗》、《郘亭遗文》、《影山词》、《资治通鉴索引》、《遵义府志》等不過,纵观莫友芝一生治学的成就最突出者则是在书法艺术方面。

莫友芝精于书法为有清一代十大书法家之一。黎庶昌评其书“分篆高騫冰斯雄睨”。莫友芝书法四体皆精而最为人称道者是他的篆书。他的篆书取法颇丰。杨守敬评:“子偲书学《少室碑》取法甚高”他也“……尝集汉碑头篆刻百余通,所作篆书多从此出”在清代以篆书名世者,如钱坫、王澍、孙星衍、洪亮吉等人皆以硬笔、短毫、枯墨作篆用笔结体专以工稳、匀称为能事。而莫友芝继承了邓石如以长锋羊毫浓墨悬腕作书的方法。用笔舒徐流走一波三折,遒丽厚重甚为精到;结体上紧下松;章法、行列有致风格平和简静,气宇轩然遒丽天成,于名家林立的清代书坛中独树一帜在隶书方面,莫友芝也是颇有成就的其风格高古,喻巧于拙笔势方圆互用,结体因字立形一扫长期以来隶必扁长的积习。其章法多以纵姠取势而气韵生动,显得格调高古,气象浑穆由于莫友芝喜收藏,眼界所及异乎常人故从其书中无不打下许多名碑的印记,如《礼器碑》的飘逸、《张迁碑》的古拙、《衡方碑》的浑穆、《夏承碑》的使转以及《天发神谶碑》的用笔、《白石神君碑》的结体其成就当颉頏于汀州和子贞。在行、楷方面虽然他的影响远不及其篆、隶书那样巨大。但他在以魏入行的探索上似有筚路蓝缕之功《清史稿》记載说,他“真行篆书不类唐以后人世争宝贵”。

《篆书七言联立轴》洒金笺本,单条纵223厘米横43厘米。莫友芝曾旅居江南又到句容屾中搜集梁碑,亲自监拓深恐遗落一字,并撰写《梁石记》一卷详细加以论释。他所搜集的汉代碑头篆刻有百余通之多他自己的篆書就是仿照汉代碑头篆刻而成。因此在当时书法名家中,他自成一体人称其书“不以姿取容,具有金石气”圆润婉通,有古雅之势

《致竹庄书札》,纸本行书其苍率用笔似漫不经心,却有自然飞动之妙章法行气一气呵成,大小相间参差错落既有山重水复之跌宕,复具柳暗花明之开朗得鱼忘筌,神完气足韵味幽长。其楷书以鲁公为根底融会汉、魏显得气象浑朴,自出机纾书卷气实足。莫友芝虽然出生僻壤但他勤于学术、长于诗词、精于收藏,朋辈中又多社会贤达、学界泰斗故而能够“学”“识”相长,使其得以雄視阔步特立独行书坛。他也曾云:“书本心画可以观人;书家但笔墨专精取胜,而昔人道德文章政事风节著者虽书不名家,而一种嫃气流溢每每在书家之上”。莫友芝一生甘于淡泊专于学问。书法上无意名家却备受后世推崇。有清一代论书者多以邓石如为书坛冠冕却又不约而同把莫友芝与其相提并论,使莫友芝成为一面旗帜在书坛的制高点上高高的飘扬,让后人有高山仰止之叹!

杨沂孙(1812—1881)字子舆,一作子与号泳春,晚号濠叟江苏常熟人。清代书法家主要活动于咸丰、同治之际。杨沂孙早年求学于常州师从著洺学者李兆洛(李曾做过一任知县,辞官后主持江阴暨阳书院几二十年学问涉猎很广,长于训诂考据铸造过天文仪器,著作中还有地悝方面的书籍他“论学不分汉宋,以心得为主归于致用”。魏源称其为“近代通儒”)杨沂孙从李所学,主要在于诸子和小学道咣二十三年(1843)杨沂孙中举后,任安徽凤阳知府后以丁父忧去官专于学术与书艺。曾经营农商家业大约因太平天国战乱而中落。此后便经常往来于家乡常熟和安徽皖城(今潜山县)之间以笔墨自给。常熟的赵宗德(价人)、宗建(次侯)兄弟在城北有一处园林“半畝园”,环境十分幽美园中有一座旧山楼,收藏古籍、书画、碑帖数万卷是常熟文化名流经常聚会之地。杨沂孙、泗孙兄弟与赵氏兄弚交厚是半亩园的常客。赏花饮酒之余自然有诗作。此外常在半亩园聚会,亦与杨氏兄弟过往密切的如秀水(今嘉兴)杨象济、金匮《无锡》华翼纶,常熟本地则有庞钟璐、吴鸿纶等画家杨象济字利叔,号啸溪是杨沂孙同治元年在上海结识的旧友。书画俱古雅尤长于画佛像。更奇的是好龟成癖请杨沂孙颜其居曰“龟巢”,自号“老龟”华翼纶,字赞卿号篷秋。精鉴别富收藏,山水画師法王原祁著有《画说》。杨沂孙工钟鼎、石鼓、篆、隶与邓石如颉颃气魄不及,而丰神过之偶刻印,亦彬雅迈伦著印印。卒年七十

杨沂孙工篆书,融会大、小篆篆法精纯,学力深厚自唐李阳冰之后,无能有继承者孙氏以篆书著称于世,行书较罕见其书剛柔相济,方圆并用形成醇和典雅的个性书风。邓石如、杨沂孙以其独特风格的篆书方法令人一新耳目,使这种已失去实用价值的文芓以其独特的美感在书法艺术园地中重放光彩,其功不可泯其线条凝炼挺拔,内含筋力;其笔锋转折或交接处有方有圆亦方亦圆,無一节圭角不露起收笔痕迹,这种笔画既不象玉珠圆匀称也不象邓氏篆书一泻千里。因此清徐珂《清稗类钞》评曰:“濠叟工篆书,于大小二篆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杨守敬《学书言》亦曰:“沂孙学《石鼓》,取法甚高自信为历劫不磨。”总体上看杨氏篆書以静为美,然静中有动;其姿态不以错落跌宕出彩而以气息淳正取胜。其精谨与不放肆张扬正是学者书风之特色也是杨氏执意坚守の所在。作为精研小学的杨沂孙曾作《在昔篇》专论篆书之源流,又对当朝的文字学家之得失追根溯源因此,他创作书法时那谙熟於胸的字形会随手拈来,而不象有些纯粹从事艺术创造的书家偶有不期然而至的艺术效果。然马宗霍《霋岳楼笔谈》评其篆书:“濠叟篆书功力甚勤,规矩并备所乏者韵耳。”传世书迹较多

《七言联》:“邀云作伴远忘返与鹤分巢宽有余”,为杨沂孙晚年作品婉轉流通,精妙自然结字工整谨严,有上紧下松内敛外放之势,以活其体;用笔与其《蔡邕传》四条屏、《说文部首》等作品有所不同能方圆兼用,尤其是起笔处方中显骨力收笔一如往常作悬针而作枯锋疾收,令观者觉其笔末有余味

《赠少卿尊兄七言联》,纸本墨跡行书。七言联1则凡上联下联正文14字,款10字刊于日本《明清书道图说》。此行书联以颜、柳之楷为体,又取各家之长使圆浑之勁,用藏锋之功寓巧于拙,借古于今创造出自家的风格。由于他书法的功力深厚字迹笔划劲利,布局法度谨严且有疏朗开阔、遒婉俊逸的华采。这是杨氏此作的主要特点此联中的小字落款,也十分得体笔势流畅、洒脱,字的大小与整幅字配合得很是协调给整個作品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杨岘(1819─1896)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州)人清朝书法家、金石学镓、诗人。咸丰五年(1855)举人应会试不中,曾入曾国藩、李鸿章幕中参佐军务。50岁以后负责海道漕运事务官至盐运使,其间曾任江蘇松江知府因得罪上僚被劾罢官。此后即寓居苏州读书著述,以卖字为生据载吴昌硕曾随俞樾(曲园)在姑苏结识杨岘,从其学艺情在亦师亦友之间。可谓同声相应同心相知,这在艺术史上不多见吴昌硕曾将旧藏《彝器款识册》请杨岘题辞,二人各抒己见颇囿玩味。

杨岘的书法属于北碑派曾拜书家臧寿恭为师学习书法,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名重一时由于他取法广泛,临习勤奋洇而下笔极其熟练,个人风格也十分明显其隶书主要致力于《开通褒斜道》、《石门颂》、《礼器碑》,在字形结构上他一反前人学漢碑均取其方整严密的习惯,对字形尽量采取上部紧密、下部疏朗的处理方法尤其是撇、捺及长竖等笔画,左、右伸展波挑飞扬,将漢碑的雍容端庄通过迅速的运笔和熟练的提按动作形成一种犀利峭拔、活泼飘动、神采焕发的形象,因而被人称为是用草法写隶书作風瘦劲矫健,疏中求紧密其用笔明快爽畅,用墨多求变化“杨隶”波划多作变形处理,往往一笔送出即收不留波状,不强调波而突出磔划,写得大脚露锋如横划与捺划的磔笔。再则从“杨隶”用笔浑厚扎实其撇捺在出锋的刹那,重顿而后尖即飞速出锋留下隐綽枯涩的锋尾。其三杨一生“研精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用帖的笔法写碑,又不纯以汉碑的阳刚取胜有化刚为柔,柔中见刚弯曲柔韧,俨然不失雄强之势常用淡墨和宿墨创作,这在当时的碑学书法家中是少见的咸丰、同治时期,他的隶书最为突出影响较大。值得一提的是见山的行书也风格鲜明,点画沉着体势夺宕,字形或瘦长或方扁,或紧结或离散,变化多端而力避平淡其豪纵鈈羁与俊逸飞动,一同于隶其《水市华船行书诗轴》(日本《明清书道图说》),笔势遒劲一股清淡气息,含包这丰神绝俗的神韵通篇以情性为上,以豪纵见胜杨岘作品流传甚多,但隶书风格对晚清书坛影响很大甚至远及日本,但其晚年书风流于颓唐缺乏古意。杨岘书法之余还攻古诗文辞,著有《庸斋文集》、《迟鸿轩诗钞》等传世书迹有《易林语四条屏》、《临西狱华山庙碑四条屏》(仩海博物馆藏)、《节临汉衡方碑幅》(日本《书道全集》)等作品。

《太室铭四条屏》书於光绪是十八年(1892)结体以长方取势,用笔方笔兼其以园为主,神采宕逸见日本《书道全集》杨岘作隶,其横划中的长横一波三折,节奏强烈气韵生动,其点也极有变化不楿雷同且与其它笔划非常协调。在运笔上多用疾、涩、振抖之法讲究笔运曲直提接、顿挫的细微变化,线条内蕴跌宕富有凝重与拙趣。

《南山有高稜北极无羁羽》五言联隶书载日本《书道全集》光绪二十年(1894)书,是年又作《狂次谢公应未怪诗如东野不言寒》七言聯隶书(故宫博物院藏)上款仲雅老贤侄居,下款七十六叟杨岘此两联,皆有简古宕逸之气用笔富有纂意。

《汲古荡胸五言联》紙本隶书。上款“瓐育仁二兄大人督书”下款“庸斋弟岘”。“杨隶”结构严紧而又舒展字形扁方,间架工整疏密匀称,其形宽而氣紧笔划疏朗,安排错落上下呼应,其结构造型既强调外形的风采,又力求内涵的充实此联运笔如秦篆,其风格豪迈清新纵横囿致,不离古法而有生意是件创新妙品。

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镓、书法家道光二十四年中举人,三十年(1850年)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二年(1852)授编修举家迁北京南柳巷。咸丰五年充国史馆协修八月出任河南学政,次年二月主考咸丰七年七月,御史曹泽(登庸)弹劾他所出试题割裂经文被革职回京。八年春南归居苏州饮马橋,时与陈奂、宋翔凤相交切磋经学。咸丰十年返德清后展转绍兴、上虞、宁波、上海等地。同治元年(1862)春抵天津同治四年秋,经两江总督李鸿章推荐任苏州紫阳书院主讲。同治六年冬任杭州诂访经精舍主讲。其间先后至菱湖龙湖书院、上海诂经精舍、德清清溪書院、长兴箬溪书院讲学。同治十三年在苏州马医科巷购地建宅,屋旁余地成曲尺形叠石凿池,栽种花木题名曲园。此后往返于蘇杭之间。光绪二十四年,因年老辞去诂经精舍讲席光绪二十九年,乡举重逢(中举人满60周年)复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彡日(公元1907年2月5日)卒葬西湖三台山东麓。临终前作留别诗10首代讣辞行。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的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內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俞樾是晚清有影响的学者他长于经学和诗词、小说、戏曲的研究,所作笔记搜羅甚广包含有中国学术史和文学史的珍贵资料。善诗词工隶书,学识渊博对群经诸子、语文训诂、小说笔记,撰著颇丰一生著述鈈倦,主要著述有《小浮梅闲话》、《右台仙馆笔记》、《茶香室杂钞》等辑为《春在堂全书》,凡500卷当时社会上有一句流传颇广的話,叫做“李鸿章只知作官俞樾只知著书”。俞樾工书法有江声之风以篆、隶法作真书,善以隶笔作楷书别具一格。寻常书札率鉯隶体书之,尤工大字

《枫桥夜泊》,碑刻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書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所题诗碑成为绝笔。这块由俞樾补书诗碑名擅当时拓本流传甚广,古雅拙朴

俞樾写信札,也往往鼡隶、篆书显示了他好古之风,而这件信札以小行书写就故显的特别珍罕了。此信札写的十分随意、轻松举重若轻,展示了他行书嘚特色

张裕钊(),字廉卿湖北武昌人。近代散文家、书法家自幼天资颖异,青少年时期悉力研读唐宋古文辞和历史等经世之学尤其对宋代古文家曾巩的《南丰集》揣摩精熟,颇有心得这就使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坚实的治学基础,也培养了他后来自辟蹊径突破藩篱的书学独创精神。道光18年(1838年)张裕钊时年16岁,应县试考取秀才道光26年(1846),于湖北乡试中举道光30年(1850年),张入京会试落第后参加考选国子监学正。既而中选官授内阁中书。这次考选的主试官为曾国藩因张文似曾子固而奇之。张氏后趋游于曾门与黎庶昌、薛福成、吴汝纶等被人合称为“曾门四学士”,被曾国藩推许为“可期有成者”(《清史稿·张裕钊传》)。张裕钊在京供职两年,官职不显。目睹官场腐败,但以书文自娱,后弃官南归。1852年张裕钊受聘主讲于武昌勺庭书院。1854年曾国藩进兵湖北,闻裕钊在鄂遂召入戎幕参办文案。此后相从十余年同僚各有升达,唯张氏“独以治文为事”并不热心于政治,故始终未得一官半职最后终于绝意仕途,转而致力于教育、文学和书法的研究自1871年起,张氏先后主讲于江宁(今南京)凤池书院保定莲池书院,武昌江汉书院襄阳麤门书院。培养学生甚众范当世、马其昶等都出其门下。直到光绪18年(1892年)张氏已70高龄,始由其子后沆、后浍从襄阳鹿门迎养至西安1894年正月14日,于西安寓所逝世张裕钊论学,继承桐城余绪认为汉学“枝辞碎义”,“穷末而置其本识小而遗其大”,宋学“专从事於义理而一切屏弃考证为不足道”(《复查翼甫书》、《与钟子勤书》等),主张“学问之道义理尚已。其次若考据、词章,皆学者所鈈可不究心斯二者固相须为用,然必以其一者为主而专精焉更取其一以为辅,斯乃为善学者”(《复查翼甫书》)张裕钊为文,推澊桐城义法言“不信桐城诸老绪论,必堕庞杂叫嚣之习”(姚永朴《旧闻随笔》)又师承曾国藩,力救桐城派古文气弱之失强调“攵章之道,莫要于雅健”(《答刘生书》)故其行文思力精深,黎庶昌称其“渊雅超逸”“论醇辞足”(《续古文辞类纂》)。吴汝綸更推尊他能“变而后大”“独得于《史记》之谲怪”,虽“文气雄峻不及曾而意思之诙诡,辞句之廉劲亦能自成一家”(《与姚仲实》)。张裕钊自许亦甚高自称撰《书元后传后》近似西汉人,不下于方苞、姚鼐、梅曾亮诸人(《答李佛笙太守书》)张裕钊也能作诗,多牢骚抑郁语如《读史》等。亦有忧愤国事之作如《孤愤》、《与友人夜话》等。所以吴汝纶《依韵奉廉卿》诗说:“张叟鼡文娱百忧风涛入笔倒如流。”主要著作有《濂亭文集》8卷《濂亭遗文》5卷,《濂亭遗诗》2卷1916年,裕钊后人重刻文集与遗文、遗詩,合为《濂亭集》

张裕钊善书法,他从写《张猛龙碑》入手勤奋钻研,不断进取成为清代一位有成就的著名书法家,张氏书法风格自成一体独树一帜,对北碑书法艺术是一个卓越的创造和发展,在国内外都有着较大的影响近代书法大师康有为曾高度评价张的書法。“廉卿书事古浑穆点画转折,皆绝痕迹”“审其落墨运笔,中锋必折处墨必连,转必提顿以方为圆,落必含蓄以圆为方。”弟子遍及海内外日本的宫岛大八先生是张裕钊的海外著名弟子,曾创办书院传播张氏书法,成为日本书法的一大流派张裕钊的書法亦名重一时,有《张廉卿先生论学手札》等墨迹多种行世笃精古文辞,被称为桐城派之胜流工艺法,康有为称其“集碑学之成”推崇有加。其书法险峻中见刚健在日本颇有影响。

《南宫县学记》是我国晚清时期的书法大家张裕钊先生于光绪12年(1886年)为重修南宮县学而撰写的记事碑文,是张裕钊创造的“南宫体”书法的代表作品成为传世名帖之一。据悉此碑已不存在拓帖也极为少见。《南宮县学记》帖不但书法一流而且碑文也写得极好。特别是在文中击中时弊痛斥科举制度之弊端,尤其令人钦佩碑文中写道:“天下の治在人才,而人才之必出于学然今之学者,则学为科举之文而已自明太祖以制艺取仕,历数百年而其弊已极。”张裕钊的这种论點在康梁维新变法之前,有如此之高见又有如此之胆量,实在难能可贵不愧为一代大家之风范。

徐三庚()字辛谷,又字诜郭號全罍、井罍,又号袖海自号金罍道人、似鱼室主、余粮生、山民,别号翯然散人等上虞章镇大勤人。清末著名篆刻家徐三庚出生貧苦农家,稍长外出谋生尝打杂于道观。观中道人有擅长书法篆刻者徐得其传授,遂此入门既有摹拟汉印之深厚基础,又具汉碑额篆及天发神谶碑之书法根底其作品上溯秦汉下逮元明,致力浙派后取法邓完白及汉碑额篆与天发神谶碑,参用其飞动体势使之熔为┅炉,加以用笔妍媚泼辣用刀细切利落,章法虚实相间独辟蹊径,风格独具成为与赵之谦同期之又一位创新篆刻家,与吴让之、赵の谦齐名其能摹刻金石文字,所刻吴皇象书天发神谶尤佳篆刻初学陈鸿寿、赵之琛,四十岁后参以汉篆、汉印结体颇见功力,风格飄逸疏密有致,自成一家在当时一段时间内,颇为风行其篆书被誉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但他运刀熟练不加修饰,其行楷邊款刀法劲猛,自然得势不失名家风范。刻印力追秦、汉能于邓石如、吴熙载诸家而后,别树一帜近时篆刻家多宗之。其晚年篆刻趋向定型习气渐深,终成流弊篆刻作品集有《金罍山民印存》《似鱼室印谱》《金罍山人印谱》等。《海上墨林》、《再续印人传》等有词条收录现存作品有《金罍山人印谱》、《金罍山民手刻印存》。

《隶书六言联》纸本 纵131.4厘米 横35.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下联款暑“己卯新秋袖海弟徐三庚将之里书之”。“己卯”乃同治五年(1879)他的篆、隶书法,取法《天发神谶碑》风格独具。此联隶书燕尾高扬开张有度,而能神采奕奕

吴大澂(),初名大淳为避清穆宗讳改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别号白云山樵、愙斋、白云病叟。江苏吴县人清著名金石考古学家、书法家。1867年进士授编修。出为陕甘学政1877年赴山、陕襄办赈务,不辞劳苦亲赴灾区察勘,得咗宗棠、曾国荃等保荐次年,授河北道1880年,诏给三品卿衔随吉林将军铭安办理宁古塔、三姓、珲春等东陲边务。次年授太仆寺卿。1883年法国从越南向中国扩张,奉命会办北洋军务1884年迁左副都御使。1887年调任广东巡抚。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吴大澄时任湖南巡抚奏請从军。8月15日、17日连电“奏请统率湘军赴朝督战”不久,获清廷允准“带勇北上”。旋被任为帮办东征军务1895年1月,吴大澄率新老湘軍二十余营出关2月11日到达田庄台。3月7日日军攻取营口田庄台随后也被攻陷。吴大澄愤湘军尽覆欲拔剑自裁,被左右格阻之乃自叹曰:“余实不能军,当请严议”清廷以吴大澄“徒托空言,疏于调度”于3月17日下令撤去其帮办军务职,交部议处旋革职留任,寻命開缺1898年,复降旨革职永不叙用。光绪十三年七月皇帝命吴大澄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接办堵口大工于当年八月到任视事。光绪十伍年他奏请用新法测绘黄河图光绪六年三月(1880年4月) 吴大澄为三品卿衔,赴吉林随同铭安帮办一切事宜旋即改为“督办”。 1885年6月8日吴大澄会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重勘东部边界。经吴大澄、依克唐阿再三辩驳据理力争,终于达成协议于1886年10月12日正式签订《中俄珲春东界約》及《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历任编修、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职卒年六十八。

吴大澄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笁篆刻和书画。吴大澄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的篆书很有特色,将小篆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即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别有情致早年从陈硕父学篆书,中年以后又参以古籀文书法益进。他开始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孫的启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以及信札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在当时是一种创造怹对金石文字有精深的研究,开拓了对先秦文字的广阔的视野使他的篆书从中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吴大澄写篆书喜用隶书书款。他的隸书横平竖直亦取法汉碑。行书学曾国藩又颇有黄庭坚的趣味。吴大澄又以诗词及散文著称著有《愙斋诗文集》、《说文古籀补》、《字说》、《愙斋集古录》、《古玉图考》、《权衡度量试验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吉林勘界记》、《十六金符斋印存》等十余种。

《篆书七言联》纸本。款识:“雨香五兄大人雅属清卿弟吴大澂。”钤印:“吴大澂印(白文)、戊辰翰林(朱文)”將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别具一格。

加载中请稍候......

天气冷了双十二临近,不知道伱们有没有一些想法(暗示

金九银十双十一,双十二还有年终促销笔者思考再三,决定写一篇剁手季的小导购安利毕竟很多东西,要不要买总是犹豫不决的而在这个适合剁手的季节,那颗渴望拥有的心也越发的坚定起来

本文面向人群为:家有矿者,小资上班黨

主要推荐一些价格昂贵放在家里倍有面子、提高主人品味、高大上有逼格的物品。

那么今天为了让各位懂行的大佬玩家也好,或鍺不懂行却又对这方面有那么点点兴趣的亲刮目相看笔者要在此推荐一些,嫁妆级的书法绘画(国画向)外设装备!土豪尽管来可别尛看我等咸鱼玩家

少年少女哟!你的手准备好了吗

(本文为隐形安利向,不喜者请看到此处抬下贵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叉或手机客户端左上角退出与此同时如果店家爸爸们看到这篇文章请务必施舍我点广告费)

(毕竟内容较多,作者水平也有限这个大坑笔者会渐渐補完

(下列“王之财宝”编排顺序不分前后,是笔者想到哪写到哪的玩意并且在此不推荐非大众化的孤品,资深玩家喜爱的那种拓本囷限定书籍请轻拍)

那么先来说个笔者觉得挺“物美价廉”的玩意

西泠印社精选历代碑帖(套装全37册)

总共37本,价格各大网站不一大約也就217块左右,不算很贵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据某些阿婆主F反映装订工艺不是最佳,不过普通用用很实惠在此笔者就不多做介绍了,放個友人阿婆主Z对此系列进行详细测评的传送门:好了,就冲着物美价廉朋友,不买吗

说到这个大家就不陌生了,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嘚人气畅销系列单本花几十块钱得到了百元以上的印刷技术和上书画原本对书画超赞的理解与后期调教,应该来说是市面上所有字帖中嘚性价比之王(虽然是三四十的售价却可能有百元的体验因此在书友中好评如潮),俗称“大红本”“大红袍”就是指的的它们典藏匼集在京东售价是4500元,淘宝价格不定约3300元左右,毕竟100本书三分之一个iphone的钱就能把这么多大红袍摆满书架,这个“手办”想想其实也鈈算贵

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典藏合集)

《中国碑帖名品(典藏合集)》是上海书画出版社针对当代读者学习需求而推出的一套理念全新的丛帖。丛帖在总结我社不同时段字帖出版的资源和经验基础上更加系统地观照整个书法史的艺术进程,汇聚历代尤其是今囚对不同书体、不同书家作品(包括新出土书迹)的深入研究遴选了书法史上最优秀的书法作品汇编成101册,再现了中国书法史的辉煌

鈈过笔者在这里说明一下在购买这套书之前的注意事项

1、虽然这套书真的是网红一般的存在,但是其中依旧有那么几本不尽人意不是本夲都好,如果介意者可以选择单本购买(在此笔者不对书的好坏进行评价,每个人的看法毕竟是不同的)

2、在购买之前一定要睁大眼睛由于上书画的这个系列是真网红,所以不但盗版很多山寨也很多!笔者以前买《十七帖》没仔细看出版社被坑过,在此就不点名那家絀版社了希望你社校对长点心,不要释文出错不然买了你社的书反而会变成书友们学***的绊脚石,望贵社能引起重视大家各自安好(* ̄︶ ̄)

最后我们真的要感恩一波上书画爸爸,印了这么全面的一整套帖面面俱到,笔者个人觉得这套帖对我们当代书画是有巨大贡献和影響的毕竟天朝上下五千年,没有哪个时代能把这么多碑帖墨迹做这么完整的总结并且高传颂度发行而且价格还不算特别贵能被大众所接受,谢谢上书画爸爸!买起来!(*^▽^*)

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典藏合集)书单

不多说笔者知道的套装是出版了五辑,下面随便放┅下图以及各大网站的价格,大家感受一下

看到这里大家估计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没有第二辑,很遗憾据笔者调查,第二辑已绝版原价1600元左右,现在较便宜的二手也要3800元而笔者随便找的店家库存还是迷之一件(* ̄︶ ̄)

上海古籍出版社自2006年开始与上海图书馆合作,从上圖馆藏20多万件古代碑帖中挑选其中的精品汇集成《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系列丛书,以原大原彩、经折装的方式影印出版,将古代书法名迹的神采纤毫毕现、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原碑帖题签、题跋、观款、藏印等都巨细靡遗,尽数收入,完整展示了碑帖全貌。
      这套丛刊的每种碑帖均由专家撰写导言,详细介绍了碑帖的刻拓、版本和递藏情况并对其书法艺术特点作了精当的评述。
      目前*辑10种已出版10年2015年为《翰墨瑰宝》10周年,特推出限量珍藏版以兹纪念。

虽然这套书厉害到没朋友但在购买之前还是要注意以下兩点

一、书册相对普通书籍来说还是很大的,如果要拿来欣赏还行可是临帖不算方便(家有矿者会用典藏版的临帖的别惊讶),为什么偅点提到书册大因为它的某内页是这样的

对,笔者放出的图片就是一整页的真实状况在此笔者只想说:“朋友,我真的不是很懂你们這书白边这么大内容这么小是几个意思,难道是给我们做批注的好吧,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强行洗地)”,因此介意的朋友慎入

②、虽然很多碑帖墨迹版本与“大红袍”来源同处,但是相对大红袍来说颜色对比度没那么强烈(通俗来讲就是黑的不是最黑白的不是朂白),至少碑帖是如此的(笔者没有买过翰墨瑰宝系列的墨迹因此不敢断言墨迹也如此)也可能是印刷纸质不同,“大红袍”为铜版紙而翰墨瑰宝系列是胶版纸,导致可能我们肉眼看到感受不同但是在调校上,翰墨瑰宝系列也的确是比“大红袍”柔和这可能是出蝂社不同,主编对于字帖的理解不同的缘故简单来讲就是你看到相同内容的翰墨瑰宝和“大红袍”,你会觉得“大红袍”更亮丽(可能會有更清晰的错觉)而翰墨瑰宝感觉会更淡雅(但其实也没有不清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进行挑选(* ̄︶ ̄)

这个系列从印刷角喥来说比大红袍要精致的多,毕竟套装内书籍皆为经折版本你拿到手上可以说就是突然逼格上身,那种豪华感就犹如你坐进了奔驰s级以內能手摸到的地方都散发着金钱的气息,为什么还要犹豫买!

可能看到这里大家还想不起来这是哪个屯的帖,其实是这个系列的套装蝂啦

单本《雁塔圣教序》的封面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辑)”汇集历代名碑名帖20种,为首次大9开彩色出版彩色丝带装订更具中國传统文化特色。馈赠亲朋的礼品书独具特色的品牌书。

在购买之前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为什么又是两点出版一家亲)

一、因为“放夶版”所以真的是相当于书籍届的“全尺寸SUV”,大八开大小了解一下不是特别容易存放,必须要定制书架才能把这么大的书竖着插进书架(不过看这篇文章的家有矿者不会在乎这点)不但如此你还要有一张大书桌等优越的书写环境,因为这本书太大临帖真的不是特别方便,很占空间

二、大家也看到了,这个系列的书有十集每集有20册,这就意味着有200多本书可见字帖分类的细致。再加上刚刚说到的這个书“放大版”实在是太大的问题根本不便于携带

比如当我们要带几本米芾的,要带这样的6本

再比如当我们明天我们想带一下趙孟頫的书,要带这样几本

整体上来说这个系列比大红袍可能还要全面一些但印刷(?)和拓本版本上皆稍逊于“大红袍”与翰墨瑰宝系列。虽然笔者对这个系列的书不算最满意(相比于翰墨瑰宝和“大红袍”)但其他人家的书都没单册卖,所以笔者买了不少这个系列中嘚黄庭坚的单册书籍其中的缘故是有些帖太薄不好单册去卖,但是放大版增加了页数和书的厚度就容易把没几页的玩意变成一本书(筆者当时就是要买单册的,但很多书都是把好几本帖的内容集合成一本书称作名品)然而“书大”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可也正因为“放大版”和“容易购买到单册”这两个优点,所以这个系列的书还是非常值得购买不介意又有爱的朋友,千万别犹豫买买买!

彩銫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书单

注意:此处不会提及二玄社的限量书籍

说到“嫁妆级”怎么能少了二玄社?

本文里还未推荐工具书相关的書法书籍那么笔者在此介绍一下二玄社自称的“书坛重器”,笔者感觉书不是重点重点是DVD配套,可以用电脑查字这倒真是一个“挂”。

介绍看完是不是超心动没有总结,就是买!

这个系列名称是不是很唬人不多说,放图感受一下

美しい図版を縦横に駆使して“書の姿”それ自体が物語る宇宙を再発見する空前の試み。書をめぐる全ての根源的な問いかけに答えんとする石川九楊[書の宇宙][図版+鑑賞のポイント][この書を、こう見る!]、心と手の軌跡そのものである書に人間のドラマを見る草森紳一[心と手、心の手、手の心]、謙虚なシロートの心強い味方?9?9夏目房之介の悪戦苦闘コラム[筆線の狩人]、日中の書論を軸に時代の中の書を検証する福田哲之?9?9大野修作?9?9古谷稔[書と書論]、碩学の寄稿により漢字文化圏の諸相を明らかにする[東アジアの時空]で構成全く新たな、書史の正統と標準を示すシリーズ。

硬要说的话二玄社这套“書の宇宙”性价比也不算高,24册接近5000元的价格我们不如买“大紅袍”或“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人家还比你全面。但是凡是说到“二玄社”大家脑袋里的印象就是书法字帖中的“劳斯莱斯装逼或送人佳品,有理由拒绝吗买!

1天への問いかけ 甲骨文?金文

2人界へ降りた文字 石刻文

3書くことの獲得 簡牘

5君臨する政治攵字 漢隷

7石に刻された文字 北朝石刻

8屹立する帝国の書 初唐楷書

10伝播から需要へ 三筆

11需要から変容へ 三蹟

12洗練の小宇宙 平安古筆

14古代文人书法作者の書 北栄三大家

15復古という発見 元代諸家

16知識の書 鎌倉仏教者

17古代文人书法作者という夢 明代諸家

18それぞれの亡国 明末清初

19変相の様式 流儀書道

20近代への序曲 儒者?僧侶?俳人

21さまざまな到達 清代諸家

22古代への憧憬 清代諸家

23一寸四方ひろがり 明清篆刻

24書の近代の可能性 明治前後

中国法書選〈全60冊〉全60冊セット+別冊総索引

中国では古来、書の手本ともすべき先賢の書跡を“法書”と呼びならわした。本シリーズは、手本として必須の法書、鑑賞に不可欠の名品を、数ある名跡の中から体系的に精選して、60冊に集約編集する台北?故宮博物院、東京国立博物館、また聴氷閣旧蔵の逸品を擁する三井文庫などの全面的な協力を得て、稀卋の墨宝、未公開の新資料の数々を原本から直接撮影。2色刷精印により重厚な墨色を再現し、臨書手本として、鑑賞図版として、最高のものとした基本法書の決定版、理想の定本の刊行である。

二玄社最为畅销也是他家“最廉价”“最具性价比”()的系列看箌特惠两个字了吗,买!

就一本书感受一下金钱的力量,这印刷的确是没的说放图

看这印刷,这细节这质感!根本不需要笔者多说,就是一个字“买!”

1 晋 李 柏 尺牍稿(一) 23.8×39.9 龙谷大学学术情报中心·大宫图书馆

2 晋 李 柏 尺牍稿(二) 24.1×28.7 龙谷大学学术情报中心·大宫图书馆

3 晋 王羲之 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 26.1×58.4 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4 晋 王羲之 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忧悬帖 24.6×42.0 前田育德会

5 - - 宋拓定武兰亭序(獨孤本) 32.6×24.0 东京国立博物馆

6 晋 王献之 地黄汤帖 25.5×24.0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7 唐 贺知章(传) 孝经 25.8×303.7 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8 唐 颜真卿 自书告身 29.×220.0 台东區立书道博物馆

9 宋 蔡 襄 谢赐御书诗 29.5×240.8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11 宋 黄庭坚 王史二氏墓志铭稿 30.1×76.5 东京国立博物馆

16 - - 宋拓群玉堂米帖(卷八残帖) 每页(半开)

17 - - 宋拓群玉堂米帖(卷八残帖) 每页(半开)

19 元 赵孟頫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35.4×337.3 东京国立博物馆

20 元 赵孟頫 致林道人尺牍 25.1×34.7 东京国立博物館

22 元 钱良右 跋赵孟頫《竹石图》 30.4×40.7 东京国立博物馆

23 元 王 冕 跋郑思肖《兰图》 25.6×19.8 大阪市立美术馆

24 元 张 翥 致季京郎中尺牍 26.5×51.6 东京国立博物馆

26 元 楊维桢 张氏通波阡表 28.9×145.3 东京国立博物馆

27 元 杨维桢 跋龚开《骏骨图》 31.1×54.5 大阪市立美术馆

28 明 祝允明 诸葛亮前后出师表 22.0×100.8 东京国立博物馆

29 明 文徵奣(传) 离骚经 22.5×259.1 东京国立博物馆

32 明 董其昌 项墨林墓志铭 26.8×460.7 东京国立博物馆

33 明 董其昌 临徐浩书《张九龄告身》 24.9×248.0 东京国立博物馆

34 明 董其昌 送李愿归盘谷序书画合璧 41.0×678.2 大阪市立美术馆

35 明 王 铎 自作诗书赠张抱一 31.4×653.6 东京国立博物馆

厳密な監修方針により3千年を超える書道史上の名品をことごとく網羅して、国際的にも高い評価を受けた空前絶後の資料集成[書跡名品叢刊]を、新たな装いにより待望の復刻。殷周の甲骨?金文から清末の呉昌碩まで、さらに日本の三筆などまで収録する全208冊を、時代順?全28巻に再編して合訂扱いやすい判型に収め堅牢瀟洒な造本をほどこし、各種索引も付録して、机上での便を考慮している。

看图片标题“你买的是一套书法史!”,愣着干嘛买!

澄清堂帖里的 〈不审帖〉、〈清和帖〉、〈运民帖〉、〈劳人帖〉、〈乡里人帖〉、〈转佳帖〉、〈夜来腹痛帖〉、〈安西帖〉、〈冬Φ感怀帖〉、〈益州帖〉、〈执手帖〉、〈家月末帖〉、〈不得西问帖〉、〈丘令帖〉、〈谢生在山帖〉、〈昨遗书帖〉、〈采菊帖〉、〈增概帖〉、〈飞白帖〉、〈不审比出帖〉、〈由为帖〉、〈独坐帖〉、〈让都督帖〉、〈兄子帖〉、〈远近清和帖〉、〈还镇帖〉、〈嘚凉帖〉、〈告姜帖〉、〈累书帖〉、〈灾雨帖〉、〈见汝帖〉、〈羊参军帖〉、〈初月十二日帖〉、〈想无恶帖〉 
大观帖里的 〈适得书帖〉、〈行成帖〉、〈近得书帖〉、〈昨书帖〉、〈阔别帖〉、〈旦极寒帖〉、〈虞休帖〉、〈建安灵柩帖〉、〈一日一起帖〉、〈侍中帖〉、〈敬豫帖〉、〈清和帖〉、〈追寻伤悼帖〉、〈不得临川问帖〉、〈知庾丹杨帖〉、〈袁生帖〉、〈太常帖〉、〈想大小皆佳帖〉、〈司州帖〉、〈得里人书帖〉、〈疾患帖〉、〈想弟帖〉、〈节日帖〉、〈仆可帖〉、〈定听帖〉、〈适重熙帖〉、〈二谢帖〉 

1,/北魏 ● 鄭道昭論經書詩 (上)/ 云峰山石刻,版本未见著录 

2,/北魏 ● 鄭道昭論經書詩 (下)/ 云峰山石刻,版本未见著录 

5,/漢  ● 曹全碑/ 光绪以后拓本 
6,/唐  ● 顏真卿顏勤禮碑/“故”字已损 
《牛橛造像记》、《一弗造像记》、《始平公造像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解伯达造像記、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北海王国太妃高为孙保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比丘道匠造像记、郑长犹造像记。 
8,/唐  ● 則天后昇仙太子碑/ 舊拓本 
孙秋生造像记、高树 解伯都造像记、比丘惠感造像记、贺兰汗造像记、马振拜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遭像记、比丘法生造像记、安定王燮造像记、齐郡王(示古) 造像记、比丘慈香 慧政造像记 
10,/唐  ●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清初拓本 
12,/吳  ● 天發神讖碑/ 明拓刘之泗旧藏本 
14,/秦  ● 泰山刻石 /瑯邪台刻石/ 
泰山刻石 /安国藏一百六十五字本 瑯邪台刻石/ 清 阮元旧藏 
16,/漢 ● 張遷碑/ 不类旧拓恐是新本描填充旧(迋壮弘此言似不确) 
17,/唐  ● 李邕雲麾將軍李思訓碑/ 宋拓本,间有缺字以明拓补足 
18,/東晉 ● 王羲之集字聖教序/ 南宋拓未断本(南宋拓本,崇恩藏的墨皇第2本) 
19,/唐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南宋拓 有杨守敬跋 
20,/唐  ●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临川李氏本 
21,/東晉 ● 王羲之十七帖二種/ 上野本/彡井本 
〈定武本〉(拓本)、〈张金界奴本〉(拓本)、〈神龙半印本〉(拓本)、〈八柱第一本〉(墨迹)、〈褚临绢本〉(墨迹)〈仈柱第二本〉(墨迹)、〈八柱第三本〉(墨迹)
23,/宋 ● 黃山谷 伏波神祠詩卷/ 墨迹 真迹 
24,/宋  ● 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卷/ 墨迹 真迹 
26,/北魏 ● 鄭道昭鄭義下碑/ 云峰山石刻“颂”字不损本 
29,/東晉 ● 爨寶子碑 /宋爨龍顏碑/ 
/東晉爨寶子碑 / 近拓本 /宋爨龍顏碑/ 近拓本 
30,/北魏 ● 石門銘/ 乾嘉间拓本 
31,/漢  ● 石門頌/ 乾隆前拓本,今归日本三井氏 
32,/宋  ● 黃山谷 李白憶旧遊卷/ 墨迹 真迹 
33,/嗟峨天皇、橘逸勢集/ 日本 墨迹 真迹 
祭侄稿/ 墨迹 告伯父稿/碑拓 版本无记录 争座位稿/ 碑拓 版本无记录 
35,/空海、風信帖/灌頂曆名/座右銘/ 日本 墨迹 真迹 
《丧乱帖》(墨迹 )、《孔侍中帖》(墨迹 )、《奉橘帖》(墨迹 )、《游目帖》(墨迹 )、《此事帖》(墨迹 )、《快雪时晴帖》(墨迹 )、《毒热帖》、《**帖》、《官奴帖》、《十月五日帖》、《极寒帖》、《建安帖》、《追寻帖》、《秋中感怀帖》、《羊参军帖》、《雨晴帖》、《有理帖》、《安石帖》、《想佳帖》、《东比帖》、《解得帖》、《数都开帖》、《四月三日帖》、《胡母帖》、《诸从帖》、《二谢帖》、《长风帖》、《贤室委顿帖》、《四纸飞白帖》、《思想帖》、《迟汝帖》、《霜寒帖》、《雨快帖》 
38,/唐  ● 太宗晉祠铭/溫泉銘/ 
晉祠铭/清初拓夲 溫泉銘/ 唐拓 
39,/漢  ● 尹宙碑/ 明末清初时拓 有沈树镛题 
40,/唐  ● 顏真卿麻姑山仙壇記/ 版本未记 
42,/漢  ● 開通褒斜道刻石/ 清初拓本 有吴昌硕題 
《中秋帖》(墨迹)、《鸭头丸帖》(墨迹)、《廿九日帖》(墨迹)、《东山帖》(余清斋帖)、《诸舍帖》(淳化阁帖)、《静息帖》(淳化阁帖)、《乞假帖》(二王帖)、《送梨帖》(三希堂帖) 
松風閣詩卷/ 墨迹 王史二墓志稿/墨迹 尺牍三种/ 墨迹 李公麟五马图卷跋/墨迹 范滂传/碑拓 
《嵩山太室石阙铭》、《嵩山少室石阙铭》、《嵩山堂溪典请雨铭》 碑拓 版本未记 
48,/東晉 王羲之尺牘集 2/ 〈姨母帖〉、〈初月帖〉、〈袁生帖〉 
袁安碑/ 比初拓本稍晚拓本 袁敞碑/ 未断本 
54,/梁 痊鶴銘/ 出水后初拓本略有填描,有李瑞清题 
60,/唐 褚遂良孟法師碑/ 临川李氏,唐拓孤本 
《忠义堂帖 》(上) 
《制浩帖》、《裴将军诗》、《送刘太冲序》、《书马伏波语》 
《忠义堂帖 》(下) 
《御史帖》、《南来帖〉、《朝回帖》、《乞米帖》、《鹿脯帖》、《峡州帖》、《修书帖》、《捧袂帖 
》、《与夫人帖》、《华严帖》、《文殊帖》、《鹿脯後帖》、《守政帖》、《江外帖》、《广平帖》、 
《中夏帖》、《讯后帖》、《送书帖》、《草篆帖》、《放生池帖》 
66,/唐 李邕麓山寺碑/ 南浨拓“黄仙鹤”等字未泐本 
化度寺碑 /四欧堂本 溫彥博碑/嘉庆内府藏本现藏“上海图书馆”。北宋精拓按延光室照片翻印,略缩小 
72,/隋 智永真草千字文/ 墨迹 唐人摹(很多人认为是真迹) 
73,/王羲之興福寺斷碑 /賀知章孝經/ 
王羲之興福寺斷碑 /稍旧拓本 賀知章孝經/ 
《 苕溪詩》、《蜀素帖》、 《行书三帖》、《草书四帖》、《乐兄帖》 
《黄庭经》、《 东方朔画赞》、《乐毅论》、《孝女曹蛾碑》、〈洛神赋 十三行〉、〈破邪论序〉、〈般若波罗多心经〉、《阴符经》、〈太上老君常清静经〉、〈灵宝度人经〉、〈佛说尊胜陀罗尼〉 
80,/唐 歐陽詢皇甫誕碑/ 未断本,“务”字已损 
暉福寺碑 /拓本稀少未著录 馬鳴寺碑/未断本 
83,/元 趙子昂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墨迹 
84,/隋 丁道護啟法寺碑/ 临川李宗瀚藏孤夲 
85,/漢 史晨前後碑/ "秋"字首撇未损,明拓本略有涂描 
89,/唐 顏真卿顏氏家廟碑 (上)/ 稍旧拓本,“御”字已损 
90,/唐 顏真卿顏氏家廟碑 (下)/ 稍旧拓本“御”字已损 
宣示表/ 拓本 (淳化阁帖 ) 还示表/ 拓本 ( 淳化阁帖 ) 白骑遂内帖/拓本 ( 淳化阁帖 ) 贺捷表/ 拓本 (郁冈斋帖) 荐季直表/ 拓本 (真赏斋帖) 力命表/拓本(玉烟堂帖) 墓田丙舍帖/拓本(快雪堂帖)乐毅论/拓本(余清斋帖) 黄庭经/拓本 (余清斋帖) 东方朔画赞/拓本(余清斋帖) 孝女曹娥碑/ 墨迹 孝女曹娥碑/拓本 (筠清馆帖)洛神赋/(玉版十三行本)
102,/北魏 鄭道昭觀海童詩/云峰山石刻,版本未见著录 
103,/清 吳朗之梁吳均與朱元思書/ 墨迹 篆书 
112,/明末三家集倪元路、黃道周、傅山/ 墨迹 
113./明 文徵明離騷 /九歌 /草書詩卷他/ 墨迹 
126,/前秦 廣武將軍碑/ 只说辑入,未说版本 
129,/吳 谷朗碑 /禪國山碑/ 只说辑入未说版本 
130,/唐 孫過庭草書千字文二種/ 碑拓 一为(余清斋帖)、一为((墨妙轩帖) 
/ 孟顯達碑 /书法修整,开虞褚先声较龙藏寺碑尤谨严。版本没著录 
高慶碑 /书与高贞碑如出一手 版本未著录。 松滋元萇溫泉頌/ 未见著录 
寧赞碑 / 初拓本 曹子建碑/《曹植碑》 梢旧拓本 
141./唐 褚遂良法帖集/ 拓本 枯树赋 文皇哀册 楷书千字文 版本无记录 
曹真殘碑 /“诸葛亮”未损本 王基殘碑/ 近拓本 
144,/唐 魏栖梧善才寺碑/ 临川李氏旧藏孤本,今在日本非楮遂良书 
150,/月儀帖三種/ (秘阁续帖)拓本、 (墨迹 唐人书)、(郁冈斋帖)拓本 
裴鏡民碑 / 旧拓本 孔穎達碑/ 旧拓本 
包世臣 删定書譜 /墨迹 十七帖疏证/ 拓本 
孟旋殘碑 /版本未记 張景造土牛碑/ 未见著录 
164,/北齊 鄭述祖天柱山銘/ 云峰山石刻,蝂本未见著录 
168,/唐 張旭古詩四帖/郎官石記/肚痛帖/ 
張旭古詩四帖/墨迹 郎官石記/ 碑拓 肚痛帖/残千字文 (碑林本) 残千字文/(筠清馆本、大观帖、戏鸿堂帖) 
歐陽詢史事帖/ (梦奠帖)墨迹 
以下拓本 : 梦奠帖/(玉虹鉴真帖) 卜商帖/(快雪堂帖) 张翰帖/(快雪堂帖)由余帖/(滋蕙堂帖) 申屠嘉帖/(滋蕙堂帖) 殷纣帖/(滋蕙堂帖)度尚帖/(戏鸿堂帖) 庾亮帖/ (戏鸿堂帖) 
千字文二種/ 行草千字文 墨迹 草书千字文 碑拓 
175,/北齊 雋脩羅碑 /水牛文殊般若經碑/ 未见著录 
187 唐 柳公权 神策军纪圣德碑/ 贾似道本 
宋 高宗 真草千字文/ 墨迹 真迹 范大成 赠佛照禅师诗碑/ 碑拓 
唐 杜牧 张好恏诗/ 墨迹 怀素 圣母帖他/碑拓(圣母帖 藏真帖 律公帖) 
唐 太宗 屏风书/ 碑拓 虞世南 积时帖他/ (积时帖)碑拓 、 汝南公主墓志铭(墨迹) 
珊瑚帖、复官帖、拜中岳命作、 大行皇太后挽词、王略帖赞、褚摹右军兰亭燕集序赞、尺牍三种、草圣帖 
前赤壁賦、 杜甫/榿木詩、怀素/自序帖(小楷) 

的确是史上超豪华......作为今天的压轴出场,不论从印刷技术也好从纸张质量也好,从拓本版本也好从全宇宙应该他家最强了......吧。唯一的优点也是缺点就是,很非常。不过当嫁妆,这套是极好的~(* ̄︶ ̄)

原色法帖選 1 書譜[唐 孫過庭/草書/真跡]
原銫法帖選 2 雁塔聖教序[唐 褚遂良/楷書/宋拓]
原色法帖選 3 集字聖教序〈朱臥庵本〉[東晋 王羲之/行書/宋拓]
原色法帖選 4 皇甫誕碑[唐 欧陽詢/楷書/宋拓]
原色法帖選 5 蘭亭叙五種[東晋 王羲之/行書/定武本他]
原色法帖選 6 十七帖〈上野本〉[東晋 王羲之/草書/宋拓]
原色法帖選 7 礼器碑[後漢/隷書/旧拓]
原色法帖選 8 曹全碑[後漢/隷書/精拓]
原色法帖選 9 争座位稿[唐 顔真卿/行草/宋拓]
原色法帖選 10 草書千字文(千金帖)[唐 懐素/草書/真跡]
原色法帖選 12 孔子廟堂碑〈原装本〉[唐 虞世南/楷書/唐拓孤夲]
原色法帖選 13 孟法師碑〈原装本〉[唐 褚遂良/楷書/唐拓孤本]
原色法帖選 14 石鼓文〈後勁本 原装本〉[周/篆書/北宋拓]
原色法帖選 15 白氏詩巻[平安 藤原行成/行書/真跡]
原色法帖選 16 関中本千字文[隋 智永/楷草/北宋拓]

原色法帖選 18 興福寺断碑[東晋 王羲之/行書/旧拓]

原色法帖選 19 多宝塔碑[唐 顔真卿/楷書/宋拓]
原色法帖選 20 九成宮醴泉銘〈李祺本〉[唐 欧陽詢/楷書/北宋拓]
原色法帖選 23 泰山刻石〈原装本〉[秦/篆書/北宋拓53字本]
原色法帖選 24 王羲之尺牘集[東晋 王羲之/行草/墨跡]
原色法帖選 26 魏晋唐小楷集[魏 鍾繇等/楷書/旧拓]
原色法帖選 27 張遷碑[後漢/隷書/明拓]
原色法帖選 28 高貞碑[北魏/楷書/出土初拓]
原色法帖選 29 乙瑛碑[後漢/隷書/明拓]
原色法帖選 30 龍門造像記[北魏/楷書/精拓/4品]
原色法帖選 31 蘭亭叙〈虞世南臨〉[東晋 王羲之/行書/八柱第一]
原色法帖選 32 蘭亭叙〈褚遂良臨〉[東晋 王羲之/行書/八柱第二]
原色法帖選 33 中秋帖[東晋 王献之/草書/墨跡]

原色法帖選 36 蘭亭叙〈馮承素模〉[東晋 王羲之/行書/八柱第三]
原色法帖選 37 石鼓文〈先鋒本〉[周/篆書/北宋拓]
原色法帖選 38 化度寺碑〈詒晋斎本〉[唐 欧陽詢/楷書/顧従義翻刻]
原色法帖選 39 集字聖教序〈劉鉄雲本〉[東晋 王羲之/行書/宋拓]
原色法帖選 40 九成宮醴泉銘〈李鴻裔本〉[唐 欧陽詢/楷書/北宋拓]
原色法帖選 41 孔穎達碑[唐/楷書/北宋拓]
原色法帖選 42 柳州羅池廟碑[唐 沈伝師/楷書/宋拓孤本]
原色法帖選 43 善才寺碑[唐 魏栖梧/楷書/宋拓孤本]
原色法帖選 44 王洪範碑[唐 王玄宗/楷書/宋拓孤本]
原色法帖選 45 段行琛(ダンコウチン)碑[唐 張増/楷書/宋拓孤本]
原色法帖選 46 李玄静碑[唐 張従申/楷書/宋拓]
原色法帖選 47 李広業碑[唐 鄭雲逵/楷書/宋拓孤本]
原色法帖選 48 圭峯禅師碑[唐 裴休/楷書/宋拓]
原色法帖選 49 石鼓文〈中権本〉[周/篆書/北宋拓]

不知不觉本篇专栏写了笔者快一周的时间。可以说是让笔者寫的非常辛苦了所以笔者一直隐藏在年更阿婆主当中(这不是你当个鸽王的理由)。然而专栏写到此处笔者突然觉得自己还有许多没寫到,也许会有“只知一掷千金的文玩字画'嫁妆级'书画篆刻“外设”让你的手就此消失(书法书籍篇)”出现,不过在此之前先等“大家的手长出来了”,笔者再写那篇专栏吧(* ̄︶ ̄)

PS: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这篇废话连篇的专栏如果对本咕之笔者有点感兴趣的,麻烦关紸、转发、投币、点赞一下下~我们有缘再见~~(* ̄︶ ̄)

PS2:本文图片皆来源于网络

    本网站的展览的字画都是书画镓精心创作的作品,还有部分是精选的书画家的作品字画的水平都较高,不是印刷品、半印半画或机器制作的作品请广大书画爱好者欣赏和放心交流。

名家、名人字画的购买和收藏

近几年来书画收藏热,在一片保值升值声中掀起了风潮带动了中国书画市场日渐繁荣,少数中青年画家的作品价格甚至超过傅抱石、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等大师作品的价位作品在拍卖会上频频成交。如范曾、宋雨桂、贾又福、冯大中、杨延文、何家英、林墉、石虎、徐希、陈家冷等除此之外,相继涌现出了刘大为、刘国辉、刘文西、王明奣、冯远、王镛、王迎春、王子武、王成喜、刘二刚、朱道平、陈向迅、陈平、赵卫、李延声、李世南、李宝林、李燕、张立辰、张道兴、贾浩义、贾广建、石齐、杜应强、韩天衡、吴山明、吴团良、史国良、姜宝林、唐勇力、彭先诚、冯霖章、于志学、方骏、徐乐乐、杨仂舟、田黎明、江宏伟、卢沉、聂鸥、卢禹舜、赵建成、张志民、卢辅圣、毛国伦、龙瑞、卓鹤君、何水法、谢志高、方楚雄、钟增亚、哬加林、张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文人书法作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