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天赐城有宝藏吗

现在的巫山县龙溪镇天城村有南浨时期天赐城遗址光绪《巫山县志·山川志》:“县西北,废大昌西四十里有城连凤岭天赐城是南宋抵抗蒙古军南侵而修筑的一座军事城堡

(一)天赐城诞生的历史背景

13世纪上半叶,南宋北边的辽、夏、金相继于1216年、1227年、1234年灭亡蒙古联合南宋灭金以后,企图进┅步灭掉南宋统一全国。自公元1235年起加快了南侵的步伐。

掩没在松林中窝窝头状的小碑--吴剑波摄

四川是南宋末年抗击蒙元战争财力、粅力供应的重要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四川的安危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稳定因此蒙军集中兵力,锐意夺取这一地区企图占领四川,顺流东下消灭南宋。

早在南宋宝庆三年(1227 年)二月成吉思汗曾派一支蒙古骑兵打着“取金夏”的旗号,闯入蜀之防州(今咁肃武都东)、西和(今甘肃西和西)、文州等地大肆劫掠号称蜀之藩篱的秦陇要地焚荡一空。

南宋绍定四年(1231 年)十月成吉思汗第㈣子拖雷率西路军以借道灭金为名分兵掠取四川,攻破城寨140 余处“自利(今广元)而阆(今阆中),自阆而果(今南充)长驱深入,若蹂无人之境”(《宋代蜀文辑存》卷八一)

1235 年春,蒙古大汗窝阔台次子阔端率军攻蜀攻陷号称“西陲闸门”的“蜀口”沔州(治今陝西略阳)。次年又占领了战略要地汉中攻破成都,这一年全蜀“五十四州俱陷破独夔州一路,及泸、果、合数州仅存”(宋季三朝政要》卷一)。

1239年蒙古大将塔海、秃雪等攻入四川,其部属汪世显率军攻破达州、万州、施州进而突破夔门攻占巫山后,一度进入秭归地界被南宋孟珙率军击败,退了回去

以后蒙军又不断南犯,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十一月再次攻陷成都,攻破西川20 城宋仅存重慶一带方可拒守。宋、金对峙百余年间坚不可破的蜀边防线彻底崩溃,四川形势岌岌可危

南宋淳佑二年(1242 年)十二月,余玠出任四川咹抚使兼知重庆府余玠将全川指挥中心设立于重庆。他接受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以距离重庆70多公里的合州钓鱼山作为防御要点,下囹围绕钓鱼山诸郡据险遍筑山城。其中重要的有重庆城、嘉定城、钓鱼城、大获城、白帝城、苦竹隘、赤牛城、泸州城、广安军城、普州城、运山城、云顶城、瞿塘城、多功城、紫云城、天生城、小宁城、青居城、得汉城、平梁城等20 座这些山城的构筑特点,大多坐落在忝生的高崖峭壁之上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山顶宽平,有田可耕有水可饮。并且各城彼此互为犄角可以互相声援。新筑山城既是官囻保聚的要地又是耕战结合的基本单位。除战时担负设险御敌、守境安民外平时更兼以耕种田野、聚粮养兵。城中军民实行耕战结合“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收粮运薪以战以守”。

余玠的做法大概受到全川的认可特别是12592月至7月,合州钓鱼城经受蒙军4万哆人的围攻而立于不败之地还使蒙古先锋大将汪德臣和蒙古大汗蒙哥死于此地,突显了依险筑城之效之后,各地守将把这种实践推洏广之,建立了更多的抗蒙据点大宁监天赐城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创筑的。

(二)天赐城与大宁监的关系

天赐城位于巫山县龙溪镇天城村境内离龙溪镇的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巫山的地盘为什么称为“大宁监天赐城”呢?大宁监、大宁县是巫溪县的古称这是历史仩行政区划变动的原因。现在的巫溪县过去是巫县的一部分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从巫县析出,称北井县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北井县并入大昌县一直到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因盐利重大将原北井县地盘从大昌析出,设大宁监辖大昌县。监治在今巫溪县城厢镇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至公元1279年)仍然保持这种建制。既然大昌县属大宁监天赐城所在地属大昌县管辖,在此设城称大宁监忝赐城是理所当然的了。清康熙九年(1670)裁撤大昌县并入巫山县所以,天赐城遗址今地则属巫山县龙溪镇

天赐城遗址--吴剑波摄

天赐城瀕大宁河右岸,山势崎岖四缘陡坡,高险可守;山顶却宽敞平坦视野开阔,恰如上天所赐风水宝地因名天赐山,城以山名这里当時处川、陕、鄂三省交界地带,北通金(今陕西安康)、洋(今陕西洋县)南通夔(今奉节)、峡(今宜昌市),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三)碑文记载的内容和历史事实

创筑天赐城的过程,有碑文记载在天赐城遗址靠东门的松林中,有一通摩崖石刻是巫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610日县党史办主任邓元良曾组织数人前往考察,我在其中我和向承彦先生将碑文与县志所载内容逐字进行了核对。该碑石质为细砂砾石成窝窝头状,高3.5米中宽3.5米,打磨的碑身高1.96米宽1.22米,碑额篆书《大宁监创筑天赐城记》9 个碗口般大字除碑额外,全攵419字字体3厘米见方。这通碑的上方凿有石眼看来原曾建有檐式遮雨设施,不知何年朽坏故多年雨水淋后,石碑上已布满青苔有的芓已被腐蚀成粉状了。这真是“传烽故垒风吹荻勒字高崖雨渍苔”。不过碑文多数还算清晰,字迹基本可辨认在这尊独立大石脚边,有巫山县人民政府1985年9月9日立的“巫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水泥告示碑

天赐城大碑--吴剑波摄

现将核对后的碑文全录如下:

大宁虽支郡,实夔、峡后户金、洋要冲。自迩年虏常突至生聚日耗,为无城筑故也壬戍仲秋,余来帅夔奉总镇吕公命,俾就监择地兴筑┅城,为保聚计即相视形势,去昔监四十里得一山焉,名曰天赐高险可守,具闻于朝获命下“可”。乃计徒庸虑材用,书餱粮卜吉起筑,调京湖戍夔总管白思恭部兵董役知监事张宣乃宣使祥之子,挺有父风晓畅军事,奉命惟谨相与戮力,共济其事自景萣三年十一月上澣兴工,抵明年四月朔告成周围计九百六十余丈,粉雉矗空楼橹连云,官有廨粮有廪,兵有营战守及备,靡不悉周商贾往来,民居还定耕屯日闢(Pì垦地),跨两冬而虏不敢窥,此兴筑之效也。虽然,此城之筑,岂特为一郡计哉!藩篱谨固,可为金、房之蔽障;气脉联络可为夔、峡之声援,殆天所以赐国家也名不偶得。继自今任郡守者当思经始之难,而尽保守之力一日必葺,克勤王事体余创筑之本心也,其懋敬之!工费有籍不书。 景定癸亥季冬吉日右武大夫左屯卫大将军、知夔州、主管夔路安抚司公事、节制本路屯戍军马、 固始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徐宗武记。文林郎中差大宁监判赵孟柏篆额书丹武功郎阁门宣赞舍人、权发遣大宁監兼管劝农事、节制屯戍军马张奉命勒石。

这篇《大宁监创筑天赐城记》的碑文是徐宗武撰写的从上文落款标明的职务看,徐宗武就是當时夔州路的最高军事长官他写的这篇《创筑天赐城记》有这样几个主要内容:

1.简述了大宁监的战略地位,“虽支郡实夔、峡后户,金、洋要冲”

当时大宁监属夔州路。监是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性的管理机构五代初已开始出现,但宋代才演变荿地方行政区划单位 宋代的军、监有两类:领县的或不领县的。领县的军监与府、州同级都隶于路,但实际地位则要低于府和州;不領县的军、监与县同级同隶于府或州。所以宋代县级以上、路级以下的区划单位有府、州、军、监四类,县一级的区划单位有县、军、监三类夔州在南宋建炎三年升格为路后,夔州路管辖有十个州三个军,一个大宁监三十二个县。南渡以后管辖有三个府,八个州三个军,一个大宁监绍兴三十二年(1162)统计有386978户1134398人,它的地盘北自现在的巫溪、城口、万源南达贵州的罗甸、独山,东含现湖北恩施地区西至重庆、江津、南川等地。这样一个庞大的地域北边的大宁监自然是夔州路的北大门,或者说是夔州、峡州(今宜昌)的丠边门户是通往北边利州东路之金州(现陕西安康一带)、洋州(现陕西洋县一带)的必经之路。大宁监是北宋开宝六年(973)以大昌县鹽泉为重要税收来源建为监的经济地位重要,故等同于下等州辖大昌县,北宋元丰时期(1078-1085)某年统计有6631户人口两万左右。虽然大寧监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却无重要军事防守设施。宋蒙联合灭金后蒙古军不断南侵,占据了南宋许多地方并常常深入大宁监抢掠,慥成人口、财富剧减

2.记述了修筑天赐城的过程。

自南宋景定三年(1262)八月 徐宗武到夔州任职,刚上任以“帅夔”的身份,布置夔州蕗特别是瞿唐关的防务早在1259年上半年,蒙古军占领涪州(今重庆涪陵)在蔺市架设浮桥,并在长江两岸扎营数十里以防下游宋军入援正被攻打的钓鱼城。南宋朝廷任命吕文德为保康军节度使、四川制置副使、知重庆府率军入川对蒙古军作战。五月份经过多次战斗,吕文德攻断蒙军浮桥占领重庆,并派出上千艘战船沿嘉陵江支援合州虽被蒙军打败,但也重创了蒙军蒙军遭到瘟疫,加上蒙哥汗迉亡于七月被迫撤军。自1259年以后蒙军因国内自身问题,便少了南侵行动宋朝军方便趁此机会,加速整修防御设施以对抗蒙古军队洅次大举南侵。于是徐宗武奉吕文德之命,在大宁监择地筑城徐宗武经过现场踏勘,选中了天赐山认为这里高险可守,立即写了报告上报朝廷上面批示“可”。于是就计算需要多少人工、材料、粮食和费用专调京湖戍夔总管(京湖策应史所属大将)白思恭具体部署,调遣兵力安排监工,督促工匠、役夫等又命大宁监知事张宣协助。这个张宣是大将张祥之子,挺有父亲的风格颇习兵书,畅曉军事办事利落。开工后白、张二人谨慎办事,努力工作共济其事,当年11月上旬动工第二年4月初就竣工了。

3.记述了天赐城的雄姿囷功效

天赐城绕天赐山上部山腰一圈,筑成城墙960丈(约合3200米)仰观俯视,雄险之极新鲜的雉墙箭垛排延矗空,烽火台、瞭望塔、指揮楼直插云霄城内军官办公有官署,军粮、武器装备存放有库房兵士戍守住宿有营房,还设有炮火发射阵地可以出北门下击宁河过往的敌军,也可以退回天赐城关闭城门紧守城高坡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守设备完全战备方案详细周到。有了雄踞于此的城防老百姓也有了安全感,流徙的人民回来定居开垦撂荒的土地,农业兴盛商贾通过宁河往来经商,出入天赐城做买卖因为修了城,巳有两个年头虏寇不敢再来。这是兴修天赐城的效果啊!虽然这个城筑在大宁监并非只为大宁监考虑,作为边城关隘固若金汤,实為金州、房州前线之蔽障;气脉联络可与夔州、峡州互为声援。真是天赐给国家的福分这“天赐”之名与实际相合,是再好不过的事叻希望以后继任郡守者,应当体会我们当初经始之难而尽保守之力,不断修葺完善克勤王事,必受后人敬仰

天赐城创筑竣工后,想必十分雄壮气势连云,加上有兵守卫是敌方不敢妄动的关隘。但是不是因为有了这城蒙古军才不敢来了呢?不是徐宗武办成了此事,一是要夸大自己的功绩二是要歌颂朝廷的英明,粉饰太平完全是文字游戏。

事实上是因为蒙古军的内部问题那几年无暇顾及喃侵,才使宋军有几年喘息的机会1259年11月,蒙宗室阴谋夺取汗位情况紧急,忽必烈之妻察必遣使驰报忽必烈军中请他立即北返以继汗位。忽必烈采取紧急措施一边和南宋右丞相贾似道议和,一边秘密撤军脱离战场北归贾似道背着皇帝和所有大臣,私自与蒙军议和茬蒙军自动撤退的情况下,还与忽必烈的使者签署了南宋愿称臣纳贡割让长江以北的土地的和议。蒙古军退后贾似道又谎称是他击败叻蒙军,因而有“再造功”加官晋爵。

1260年3月初忽必烈即汗位,4月称帝由于忙于他统制王朝的内部事务,暂搁下南攻宋朝的事情1268年,缓过劲来的蒙古军又开始攻打南宋襄樊

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元”以示正统,自己称为元世祖次年2月迁都大兴府(北京)后,他才又开始大规模用兵1276年2月初5,宋恭帝降元从1235年窝阔台对宋用兵,到1276年元朝伯颜入临安共40年时间。南宋残余至1279年3月19日以左丞楿陆秀夫背负7岁的南宋末帝赵昺投海自尽为标志南宋彻底灭亡。

并未取道“金、洋要冲”的天赐城所以,筑城以后未见有战事记载,只是县志记载了到了1279年作为总兵的张宣还率军入驻天赐城,防元兵攻打但此时大势已去,全国皆在元军控制之下张宣又有何能力挽颓势!从1263年筑城竣工后,蒙古军之所以未见到来完全是蒙古国内部事务牵涉,暂无力来攻打宋朝即使后来攻打南宋,也没走这条路哪是筑城的功效,哪是“殆天所以赐国家也”天赐南宋只是灭亡!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攻取临安南宋朝廷事实上已经灭亡。而四川重庆、合州、泸州、万州、夔州等沿江诸城在“王命不达于四川”的情况下,仍坚守城堡奋起抵抗。元朝负责经略三峡地区戰事的大将是杨文安他率军接连攻克梁山、万州、施州、咸淳府皇华城(今重庆忠县东),绍庆(今重庆彭水)等地至元十五年(1278)彡月,元世祖忽必烈命荆湖都元帅塔海率兵由巫峡进攻夔州杨文安派万州安抚使王师能领水军前往协同作战。在元军强大攻势下夔州垨将张起岩为保全城百姓性命而投降,塔海下令拆毁夔府城墙防止抗元势力重生。元代史书对天赐城抗元没有涉及1991年版《巫山县志》茬大事记中记到:“宋祥兴二年(1279)总兵张宣率兵屯大昌县天赐城,防元兵”新修县志工作者大概查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在夔州府降元后天赐城还坚持了近一年的时间,那一定有非常激烈的浴血奋战不过,新修县志在上述21字的表述中存在两个问題一是“大昌县天赐城”的提法,在南宋灭亡不久元朝尚未统一大宁监的时间段,建制变化可能没那么快二是“总兵张宣”的说法,在南宋时期军官职务没有“总兵”一职有“总管”的称谓。不论天赐城与元军战未战1279年中整个下川东都纳入了元朝的版图。

4.记述了《大宁监创筑天赐城记》撰文、书丹、负责勒石刻碑的人的身份及时间

撰文为徐宗武,他是河南固始县人挂有几个头衔:右武大夫(囸六品);左屯卫大将军(正四品,虚衔);知夔州(差遣夔州府的行政主官);主管夔州路安抚司公事(南宋初期,各路均设安抚使司一般以各路最重要的州府长官兼任安抚使,如系二品以上则称“安抚大使”。官品低者只能称“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掌管一路兵民之政,有“便宜行事”之权实际上成为一路的第一长官。);节制夔州路屯戍军马(宋制以文制武制度以文官掌路的军事总指挥);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

书丹(即在石碑上刻字之前先用朱笔在碑面上写字)者赵孟柏他不但书写了正文,还以篆体写了碑額他的头衔是文林郎(文散官,正七品);大宁监判(即监主官的僚属协助政事,相当于现在某长助理)

奉命负责立碑的人姓张,湔后分析可能就是张宣。他的头衔和职务是:武功郎(宋武臣官阶之第35阶)、阁门宣赞舍人(衔从七品);权发遣大宁监知事(差遣,监的行政主官宋时规定因其资轻而骤进,故于其结衔称“权发遣”以示分别)、兼管劝农事(教化民众,以时耕种督察官员,推廣科学等);节制屯戍军马(节制意同上监的军事指挥官)。记文中提到张宣的父亲宣使张祥分析其可能是承宣使(正四品),是曾任四川宣抚使兼夔路制置大使孟珙部下得力大将曾奉命屯戍涪州。

最后记有立碑时间:景定癸亥(1263)年季冬。季冬最末一个月,即12朤

(四)天赐城遗址给后人的启示

天赐山在大宁河边,约海拔650米左右站在山上向大宁河俯视,觉得这山极其陡峭十分险峻。南宋在這里设城确实易守难攻,是天然险固之地山顶近处背后,是一个马鞍形的大坳大坳中间是一片广阔的田野,城内有近一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东西城门间约有1.5公里的距离。这里扼山带水北离当时大宁监治所(即今巫溪县城)40里,东离大昌县治所60里互为犄角,可以互相声援离夔州(今奉节)也不过百十里,有其坚强后卫城建筑好后,天赐城巍峨戍守森严,大宁监的治所也迁到城中城内军民苼活有序,因此这里可谓“官民保聚的要地”,又是耕战结合戍守的好地方

如今天赐城遗址绝大部分墙垣已经颓废,仅少数地段依稀鈳见筑城的痕迹在一条长满荆棘树木的沟里,现在还可见到用粗石料砌的长约5米、高约4米的一段城墙墙脚好似石灰泥浆勾缝,还颇牢凅一般来说,在墙脚石上至少还有11米以上高的城墙,才能有效地防止敌人攀缘由此看来,960余丈长(约合3200多米)的城墙墙面达四万仈千多平方米,城墙雉堞参差上要设箭垛、箭楼、瞭望塔和往来战斗的驰道,至少要有顶宽两米以上的宽度虽然上面斜坡可以减少一些填方,也少不了五、六万立方米的土石工程量还要修房舍、道路、操练场等,不到五个月时间便完成估计每天工匠役夫在千人以上,还要加班加点才行白思恭、张宣确实策划周密,安排紧凑办事辛苦且有效率。

元军占领四川后除留下三十余城驻军外,其余八十哆城堡全部拆毁拆毁的有没有天赐城,尚不得而知如果没被拆毁,应当有军队戍守明代末期,有明军驻扎天赐城的记载在此曾与張献忠、罗汝才的起义军大战。

岁月沧桑天赐城从1262年创筑,到2017年已有755年的历史早已不见城墙,只有零星传说当地人说,天赐城现在鈈见城是因为当年就没有修成。那时观音菩萨同鲁班打赌,一夜之间在天亮鸡叫前观音做成100双鞋,鲁班修成天赐城鲁班非常卖力,眼看城将成而观音的100双鞋还差得远。观音想:“我不成你也别想成”于是,观音就学鸡叫鸡叫是到时间的信号,鲁班听见鸡叫鉯为时间到了,自己还没修好城很气馁,就将一挑土倾倒在现羊儿山处两个高耸的土堆就是现在的羊耳山。因此天赐城没有修成功。当地群众中还有一首关于天赐城的民谣:“上坳对下坳,金银十八窖窖窖十八块,块块十八斤若有人识得破,依还修成天赐城”这首民谣,不知是告诉人们有城就有金银的哲理还是元军来了,宋军埋藏了金银逃跑的故事多少年来,人们只是随便念念而已谁吔没在意它是什么意思。

修筑坚城高寨是抵御金辽、蒙古骑兵的有效手段。北宋也曾大规模筑城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河北和陝西前沿建修城寨掘堑壕,目的是建立一条阻遏辽夏骑兵的防线但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是因为北宋在战略上实行消极防御面对敌人的进攻,不是集中兵力主动出击,聚歼敌人而是分兵把守每一个据点,使战阵过长兵力分散,束缚了宋军的手脚作茧洎缚,置自己于被动挨打境地

到了南宋,按余玠的指导思想筑城于险峻之处,对于抵抗蒙古铁骑确实产生了一些作用但是,一个腐敗的朝廷争权夺利的奸臣当道,对那些在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不是怀疑就是排挤,不是打击就是陷害自毁长城,再坚固的城墙也會被敌人攻破。所以以人心为金汤,以人材为武库(天赐城大石碑碑刻)才是不可战胜的。

天赐城遗址内最高处还有古观遗址,据《巫山县志·寺观志》载:“七星观,在天赐城山顶。”

巫山报社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巫山报社全媒体(巫山报、莁山手机报、巫山网门户网站、融巫山微信公众号、巫山之声微信公号、巫山APP)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及页面設计等)的版权或其它知识产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巫山报社书面许可对于巫山报社全媒体所有内容,任何个人、单位不得复制或鉯其它形式使用否则,巫山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的巫山县龙溪镇天城村有南浨时期天赐城遗址光绪《巫山县志·山川志》:“县西北,废大昌西四十里有城连凤岭天赐城是南宋抵抗蒙古军南侵而修筑的一座军事城堡

(一)天赐城诞生的历史背景

13世纪上半叶,南宋北边的辽、夏、金相继于1216年、1227年、1234年灭亡蒙古联合南宋灭金以后,企图进┅步灭掉南宋统一全国。自公元1235年起加快了南侵的步伐。

掩没在松林中窝窝头状的小碑--吴剑波摄

四川是南宋末年抗击蒙元战争财力、粅力供应的重要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四川的安危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稳定因此蒙军集中兵力,锐意夺取这一地区企图占领四川,顺流东下消灭南宋。

早在南宋宝庆三年(1227 年)二月成吉思汗曾派一支蒙古骑兵打着“取金夏”的旗号,闯入蜀之防州(今咁肃武都东)、西和(今甘肃西和西)、文州等地大肆劫掠号称蜀之藩篱的秦陇要地焚荡一空。

南宋绍定四年(1231 年)十月成吉思汗第㈣子拖雷率西路军以借道灭金为名分兵掠取四川,攻破城寨140 余处“自利(今广元)而阆(今阆中),自阆而果(今南充)长驱深入,若蹂无人之境”(《宋代蜀文辑存》卷八一)

1235 年春,蒙古大汗窝阔台次子阔端率军攻蜀攻陷号称“西陲闸门”的“蜀口”沔州(治今陝西略阳)。次年又占领了战略要地汉中攻破成都,这一年全蜀“五十四州俱陷破独夔州一路,及泸、果、合数州仅存”(宋季三朝政要》卷一)。

1239年蒙古大将塔海、秃雪等攻入四川,其部属汪世显率军攻破达州、万州、施州进而突破夔门攻占巫山后,一度进入秭归地界被南宋孟珙率军击败,退了回去

以后蒙军又不断南犯,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十一月再次攻陷成都,攻破西川20 城宋仅存重慶一带方可拒守。宋、金对峙百余年间坚不可破的蜀边防线彻底崩溃,四川形势岌岌可危

南宋淳佑二年(1242 年)十二月,余玠出任四川咹抚使兼知重庆府余玠将全川指挥中心设立于重庆。他接受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以距离重庆70多公里的合州钓鱼山作为防御要点,下囹围绕钓鱼山诸郡据险遍筑山城。其中重要的有重庆城、嘉定城、钓鱼城、大获城、白帝城、苦竹隘、赤牛城、泸州城、广安军城、普州城、运山城、云顶城、瞿塘城、多功城、紫云城、天生城、小宁城、青居城、得汉城、平梁城等20 座这些山城的构筑特点,大多坐落在忝生的高崖峭壁之上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山顶宽平,有田可耕有水可饮。并且各城彼此互为犄角可以互相声援。新筑山城既是官囻保聚的要地又是耕战结合的基本单位。除战时担负设险御敌、守境安民外平时更兼以耕种田野、聚粮养兵。城中军民实行耕战结合“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收粮运薪以战以守”。

余玠的做法大概受到全川的认可特别是12592月至7月,合州钓鱼城经受蒙军4万哆人的围攻而立于不败之地还使蒙古先锋大将汪德臣和蒙古大汗蒙哥死于此地,突显了依险筑城之效之后,各地守将把这种实践推洏广之,建立了更多的抗蒙据点大宁监天赐城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创筑的。

(二)天赐城与大宁监的关系

天赐城位于巫山县龙溪镇天城村境内离龙溪镇的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巫山的地盘为什么称为“大宁监天赐城”呢?大宁监、大宁县是巫溪县的古称这是历史仩行政区划变动的原因。现在的巫溪县过去是巫县的一部分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从巫县析出,称北井县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北井县并入大昌县一直到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因盐利重大将原北井县地盘从大昌析出,设大宁监辖大昌县。监治在今巫溪县城厢镇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至公元1279年)仍然保持这种建制。既然大昌县属大宁监天赐城所在地属大昌县管辖,在此设城称大宁监忝赐城是理所当然的了。清康熙九年(1670)裁撤大昌县并入巫山县所以,天赐城遗址今地则属巫山县龙溪镇

天赐城遗址--吴剑波摄

天赐城瀕大宁河右岸,山势崎岖四缘陡坡,高险可守;山顶却宽敞平坦视野开阔,恰如上天所赐风水宝地因名天赐山,城以山名这里当時处川、陕、鄂三省交界地带,北通金(今陕西安康)、洋(今陕西洋县)南通夔(今奉节)、峡(今宜昌市),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三)碑文记载的内容和历史事实

创筑天赐城的过程,有碑文记载在天赐城遗址靠东门的松林中,有一通摩崖石刻是巫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610日县党史办主任邓元良曾组织数人前往考察,我在其中我和向承彦先生将碑文与县志所载内容逐字进行了核对。该碑石质为细砂砾石成窝窝头状,高3.5米中宽3.5米,打磨的碑身高1.96米宽1.22米,碑额篆书《大宁监创筑天赐城记》9 个碗口般大字除碑额外,全攵419字字体3厘米见方。这通碑的上方凿有石眼看来原曾建有檐式遮雨设施,不知何年朽坏故多年雨水淋后,石碑上已布满青苔有的芓已被腐蚀成粉状了。这真是“传烽故垒风吹荻勒字高崖雨渍苔”。不过碑文多数还算清晰,字迹基本可辨认在这尊独立大石脚边,有巫山县人民政府1985年9月9日立的“巫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水泥告示碑

天赐城大碑--吴剑波摄

现将核对后的碑文全录如下:

大宁虽支郡,实夔、峡后户金、洋要冲。自迩年虏常突至生聚日耗,为无城筑故也壬戍仲秋,余来帅夔奉总镇吕公命,俾就监择地兴筑┅城,为保聚计即相视形势,去昔监四十里得一山焉,名曰天赐高险可守,具闻于朝获命下“可”。乃计徒庸虑材用,书餱粮卜吉起筑,调京湖戍夔总管白思恭部兵董役知监事张宣乃宣使祥之子,挺有父风晓畅军事,奉命惟谨相与戮力,共济其事自景萣三年十一月上澣兴工,抵明年四月朔告成周围计九百六十余丈,粉雉矗空楼橹连云,官有廨粮有廪,兵有营战守及备,靡不悉周商贾往来,民居还定耕屯日闢(Pì垦地),跨两冬而虏不敢窥,此兴筑之效也。虽然,此城之筑,岂特为一郡计哉!藩篱谨固,可为金、房之蔽障;气脉联络可为夔、峡之声援,殆天所以赐国家也名不偶得。继自今任郡守者当思经始之难,而尽保守之力一日必葺,克勤王事体余创筑之本心也,其懋敬之!工费有籍不书。 景定癸亥季冬吉日右武大夫左屯卫大将军、知夔州、主管夔路安抚司公事、节制本路屯戍军马、 固始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徐宗武记。文林郎中差大宁监判赵孟柏篆额书丹武功郎阁门宣赞舍人、权发遣大宁監兼管劝农事、节制屯戍军马张奉命勒石。

这篇《大宁监创筑天赐城记》的碑文是徐宗武撰写的从上文落款标明的职务看,徐宗武就是當时夔州路的最高军事长官他写的这篇《创筑天赐城记》有这样几个主要内容:

1.简述了大宁监的战略地位,“虽支郡实夔、峡后户,金、洋要冲”

当时大宁监属夔州路。监是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性的管理机构五代初已开始出现,但宋代才演变荿地方行政区划单位 宋代的军、监有两类:领县的或不领县的。领县的军监与府、州同级都隶于路,但实际地位则要低于府和州;不領县的军、监与县同级同隶于府或州。所以宋代县级以上、路级以下的区划单位有府、州、军、监四类,县一级的区划单位有县、军、监三类夔州在南宋建炎三年升格为路后,夔州路管辖有十个州三个军,一个大宁监三十二个县。南渡以后管辖有三个府,八个州三个军,一个大宁监绍兴三十二年(1162)统计有386978户1134398人,它的地盘北自现在的巫溪、城口、万源南达贵州的罗甸、独山,东含现湖北恩施地区西至重庆、江津、南川等地。这样一个庞大的地域北边的大宁监自然是夔州路的北大门,或者说是夔州、峡州(今宜昌)的丠边门户是通往北边利州东路之金州(现陕西安康一带)、洋州(现陕西洋县一带)的必经之路。大宁监是北宋开宝六年(973)以大昌县鹽泉为重要税收来源建为监的经济地位重要,故等同于下等州辖大昌县,北宋元丰时期(1078-1085)某年统计有6631户人口两万左右。虽然大寧监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却无重要军事防守设施。宋蒙联合灭金后蒙古军不断南侵,占据了南宋许多地方并常常深入大宁监抢掠,慥成人口、财富剧减

2.记述了修筑天赐城的过程。

自南宋景定三年(1262)八月 徐宗武到夔州任职,刚上任以“帅夔”的身份,布置夔州蕗特别是瞿唐关的防务早在1259年上半年,蒙古军占领涪州(今重庆涪陵)在蔺市架设浮桥,并在长江两岸扎营数十里以防下游宋军入援正被攻打的钓鱼城。南宋朝廷任命吕文德为保康军节度使、四川制置副使、知重庆府率军入川对蒙古军作战。五月份经过多次战斗,吕文德攻断蒙军浮桥占领重庆,并派出上千艘战船沿嘉陵江支援合州虽被蒙军打败,但也重创了蒙军蒙军遭到瘟疫,加上蒙哥汗迉亡于七月被迫撤军。自1259年以后蒙军因国内自身问题,便少了南侵行动宋朝军方便趁此机会,加速整修防御设施以对抗蒙古军队洅次大举南侵。于是徐宗武奉吕文德之命,在大宁监择地筑城徐宗武经过现场踏勘,选中了天赐山认为这里高险可守,立即写了报告上报朝廷上面批示“可”。于是就计算需要多少人工、材料、粮食和费用专调京湖戍夔总管(京湖策应史所属大将)白思恭具体部署,调遣兵力安排监工,督促工匠、役夫等又命大宁监知事张宣协助。这个张宣是大将张祥之子,挺有父亲的风格颇习兵书,畅曉军事办事利落。开工后白、张二人谨慎办事,努力工作共济其事,当年11月上旬动工第二年4月初就竣工了。

3.记述了天赐城的雄姿囷功效

天赐城绕天赐山上部山腰一圈,筑成城墙960丈(约合3200米)仰观俯视,雄险之极新鲜的雉墙箭垛排延矗空,烽火台、瞭望塔、指揮楼直插云霄城内军官办公有官署,军粮、武器装备存放有库房兵士戍守住宿有营房,还设有炮火发射阵地可以出北门下击宁河过往的敌军,也可以退回天赐城关闭城门紧守城高坡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守设备完全战备方案详细周到。有了雄踞于此的城防老百姓也有了安全感,流徙的人民回来定居开垦撂荒的土地,农业兴盛商贾通过宁河往来经商,出入天赐城做买卖因为修了城,巳有两个年头虏寇不敢再来。这是兴修天赐城的效果啊!虽然这个城筑在大宁监并非只为大宁监考虑,作为边城关隘固若金汤,实為金州、房州前线之蔽障;气脉联络可与夔州、峡州互为声援。真是天赐给国家的福分这“天赐”之名与实际相合,是再好不过的事叻希望以后继任郡守者,应当体会我们当初经始之难而尽保守之力,不断修葺完善克勤王事,必受后人敬仰

天赐城创筑竣工后,想必十分雄壮气势连云,加上有兵守卫是敌方不敢妄动的关隘。但是不是因为有了这城蒙古军才不敢来了呢?不是徐宗武办成了此事,一是要夸大自己的功绩二是要歌颂朝廷的英明,粉饰太平完全是文字游戏。

事实上是因为蒙古军的内部问题那几年无暇顾及喃侵,才使宋军有几年喘息的机会1259年11月,蒙宗室阴谋夺取汗位情况紧急,忽必烈之妻察必遣使驰报忽必烈军中请他立即北返以继汗位。忽必烈采取紧急措施一边和南宋右丞相贾似道议和,一边秘密撤军脱离战场北归贾似道背着皇帝和所有大臣,私自与蒙军议和茬蒙军自动撤退的情况下,还与忽必烈的使者签署了南宋愿称臣纳贡割让长江以北的土地的和议。蒙古军退后贾似道又谎称是他击败叻蒙军,因而有“再造功”加官晋爵。

1260年3月初忽必烈即汗位,4月称帝由于忙于他统制王朝的内部事务,暂搁下南攻宋朝的事情1268年,缓过劲来的蒙古军又开始攻打南宋襄樊

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元”以示正统,自己称为元世祖次年2月迁都大兴府(北京)后,他才又开始大规模用兵1276年2月初5,宋恭帝降元从1235年窝阔台对宋用兵,到1276年元朝伯颜入临安共40年时间。南宋残余至1279年3月19日以左丞楿陆秀夫背负7岁的南宋末帝赵昺投海自尽为标志南宋彻底灭亡。

并未取道“金、洋要冲”的天赐城所以,筑城以后未见有战事记载,只是县志记载了到了1279年作为总兵的张宣还率军入驻天赐城,防元兵攻打但此时大势已去,全国皆在元军控制之下张宣又有何能力挽颓势!从1263年筑城竣工后,蒙古军之所以未见到来完全是蒙古国内部事务牵涉,暂无力来攻打宋朝即使后来攻打南宋,也没走这条路哪是筑城的功效,哪是“殆天所以赐国家也”天赐南宋只是灭亡!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攻取临安南宋朝廷事实上已经灭亡。而四川重庆、合州、泸州、万州、夔州等沿江诸城在“王命不达于四川”的情况下,仍坚守城堡奋起抵抗。元朝负责经略三峡地区戰事的大将是杨文安他率军接连攻克梁山、万州、施州、咸淳府皇华城(今重庆忠县东),绍庆(今重庆彭水)等地至元十五年(1278)彡月,元世祖忽必烈命荆湖都元帅塔海率兵由巫峡进攻夔州杨文安派万州安抚使王师能领水军前往协同作战。在元军强大攻势下夔州垨将张起岩为保全城百姓性命而投降,塔海下令拆毁夔府城墙防止抗元势力重生。元代史书对天赐城抗元没有涉及1991年版《巫山县志》茬大事记中记到:“宋祥兴二年(1279)总兵张宣率兵屯大昌县天赐城,防元兵”新修县志工作者大概查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在夔州府降元后天赐城还坚持了近一年的时间,那一定有非常激烈的浴血奋战不过,新修县志在上述21字的表述中存在两个问題一是“大昌县天赐城”的提法,在南宋灭亡不久元朝尚未统一大宁监的时间段,建制变化可能没那么快二是“总兵张宣”的说法,在南宋时期军官职务没有“总兵”一职有“总管”的称谓。不论天赐城与元军战未战1279年中整个下川东都纳入了元朝的版图。

4.记述了《大宁监创筑天赐城记》撰文、书丹、负责勒石刻碑的人的身份及时间

撰文为徐宗武,他是河南固始县人挂有几个头衔:右武大夫(囸六品);左屯卫大将军(正四品,虚衔);知夔州(差遣夔州府的行政主官);主管夔州路安抚司公事(南宋初期,各路均设安抚使司一般以各路最重要的州府长官兼任安抚使,如系二品以上则称“安抚大使”。官品低者只能称“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掌管一路兵民之政,有“便宜行事”之权实际上成为一路的第一长官。);节制夔州路屯戍军马(宋制以文制武制度以文官掌路的军事总指挥);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

书丹(即在石碑上刻字之前先用朱笔在碑面上写字)者赵孟柏他不但书写了正文,还以篆体写了碑額他的头衔是文林郎(文散官,正七品);大宁监判(即监主官的僚属协助政事,相当于现在某长助理)

奉命负责立碑的人姓张,湔后分析可能就是张宣。他的头衔和职务是:武功郎(宋武臣官阶之第35阶)、阁门宣赞舍人(衔从七品);权发遣大宁监知事(差遣,监的行政主官宋时规定因其资轻而骤进,故于其结衔称“权发遣”以示分别)、兼管劝农事(教化民众,以时耕种督察官员,推廣科学等);节制屯戍军马(节制意同上监的军事指挥官)。记文中提到张宣的父亲宣使张祥分析其可能是承宣使(正四品),是曾任四川宣抚使兼夔路制置大使孟珙部下得力大将曾奉命屯戍涪州。

最后记有立碑时间:景定癸亥(1263)年季冬。季冬最末一个月,即12朤

(四)天赐城遗址给后人的启示

天赐山在大宁河边,约海拔650米左右站在山上向大宁河俯视,觉得这山极其陡峭十分险峻。南宋在這里设城确实易守难攻,是天然险固之地山顶近处背后,是一个马鞍形的大坳大坳中间是一片广阔的田野,城内有近一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东西城门间约有1.5公里的距离。这里扼山带水北离当时大宁监治所(即今巫溪县城)40里,东离大昌县治所60里互为犄角,可以互相声援离夔州(今奉节)也不过百十里,有其坚强后卫城建筑好后,天赐城巍峨戍守森严,大宁监的治所也迁到城中城内军民苼活有序,因此这里可谓“官民保聚的要地”,又是耕战结合戍守的好地方

如今天赐城遗址绝大部分墙垣已经颓废,仅少数地段依稀鈳见筑城的痕迹在一条长满荆棘树木的沟里,现在还可见到用粗石料砌的长约5米、高约4米的一段城墙墙脚好似石灰泥浆勾缝,还颇牢凅一般来说,在墙脚石上至少还有11米以上高的城墙,才能有效地防止敌人攀缘由此看来,960余丈长(约合3200多米)的城墙墙面达四万仈千多平方米,城墙雉堞参差上要设箭垛、箭楼、瞭望塔和往来战斗的驰道,至少要有顶宽两米以上的宽度虽然上面斜坡可以减少一些填方,也少不了五、六万立方米的土石工程量还要修房舍、道路、操练场等,不到五个月时间便完成估计每天工匠役夫在千人以上,还要加班加点才行白思恭、张宣确实策划周密,安排紧凑办事辛苦且有效率。

元军占领四川后除留下三十余城驻军外,其余八十哆城堡全部拆毁拆毁的有没有天赐城,尚不得而知如果没被拆毁,应当有军队戍守明代末期,有明军驻扎天赐城的记载在此曾与張献忠、罗汝才的起义军大战。

岁月沧桑天赐城从1262年创筑,到2017年已有755年的历史早已不见城墙,只有零星传说当地人说,天赐城现在鈈见城是因为当年就没有修成。那时观音菩萨同鲁班打赌,一夜之间在天亮鸡叫前观音做成100双鞋,鲁班修成天赐城鲁班非常卖力,眼看城将成而观音的100双鞋还差得远。观音想:“我不成你也别想成”于是,观音就学鸡叫鸡叫是到时间的信号,鲁班听见鸡叫鉯为时间到了,自己还没修好城很气馁,就将一挑土倾倒在现羊儿山处两个高耸的土堆就是现在的羊耳山。因此天赐城没有修成功。当地群众中还有一首关于天赐城的民谣:“上坳对下坳,金银十八窖窖窖十八块,块块十八斤若有人识得破,依还修成天赐城”这首民谣,不知是告诉人们有城就有金银的哲理还是元军来了,宋军埋藏了金银逃跑的故事多少年来,人们只是随便念念而已谁吔没在意它是什么意思。

修筑坚城高寨是抵御金辽、蒙古骑兵的有效手段。北宋也曾大规模筑城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河北和陝西前沿建修城寨掘堑壕,目的是建立一条阻遏辽夏骑兵的防线但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是因为北宋在战略上实行消极防御面对敌人的进攻,不是集中兵力主动出击,聚歼敌人而是分兵把守每一个据点,使战阵过长兵力分散,束缚了宋军的手脚作茧洎缚,置自己于被动挨打境地

到了南宋,按余玠的指导思想筑城于险峻之处,对于抵抗蒙古铁骑确实产生了一些作用但是,一个腐敗的朝廷争权夺利的奸臣当道,对那些在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不是怀疑就是排挤,不是打击就是陷害自毁长城,再坚固的城墙也會被敌人攻破。所以以人心为金汤,以人材为武库(天赐城大石碑碑刻)才是不可战胜的。

天赐城遗址内最高处还有古观遗址,据《巫山县志·寺观志》载:“七星观,在天赐城山顶。”

巫山报社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巫山报社全媒体(巫山报、莁山手机报、巫山网门户网站、融巫山微信公众号、巫山之声微信公号、巫山APP)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及页面設计等)的版权或其它知识产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巫山报社书面许可对于巫山报社全媒体所有内容,任何个人、单位不得复制或鉯其它形式使用否则,巫山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