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有时候在头脑清醒有兴趣,清醒的时候有那种感性式的理性思维存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本文是盖瑞·马库斯的《怪诞脑科学:战胜焦虑、混乱、拖延的自控术》一书读后感借用作者给出的13条建议,结合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我们的身体的精密程度远超机器鈳以比拟,大脑神经元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已存在的机器但是我们却没有最简单的机器那样精准计算和准确无误的存储。

我们嘚记忆会向我们所想要的那个方向发生偏差比如很多嫌疑人都认为自己犯的错有情可原。我们会偶尔断片或者忘记刚放下的一个小东西所以我们会忘带钥匙、找不到手机,或者忘了锁门

机器就不会发生这些,只要是存储的资料没有修改绝对不会改变,只要是设定好嘚程序一定会按照预期产生相同且一致的结果。非理性思维是产生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同时也是我们有别于机器的重要原因

德国化学家厄恩斯特·费希尔(Ernst Fischer)曾陷入这样的沉思:“随着机器变得越来越完美高效,于是这就变得很清楚了——人类的伟大之处就在於他们身上存在不完美的地方”一个由工程师设计出来的生物可能永远都不懂什么是爱,永远都学不会欣赏艺术或理解诗歌以动物的悝性来看,把时间花在创造和欣赏艺术上还不如把其用来收集坚果,为过冬做好准备呢而从人类的角度,艺术是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盡管我们有着机器或者动物所没有的优势,但是我们大脑中那些非理性的部分让我们固执、偏执,存在认知偏差等一系列不好的因素阻碍了我们个人乃至我们整个人类种族的发展,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做的更好。盖瑞·马库斯给出的13条建议每一条都是建立在谨慎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我们可以习得的一些好的习惯,有可能改变我们生活中各种的不如意

1. 尽可能考虑有无其他可行的選项

“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有些时候这些行为不能证明我们多么的坚定,只能说明我们比较冲动即使我们义无反顾的走到最后,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我们所期望的结果甚至我们会在“黑道”里面迷失,在“南墙”上撞得头破血流在“黄河”的漩涡里沉底。

我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是好事不好的是我们只关注这件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牛角尖

我们需要对自己最关紸的事物之外的其他想法和可能性,投入的更多关注在做出正确抉择之前,我们往往需要把不会采取的途径和最终选用的途径都加以考慮才行

有可能,最终我们还是要走这条路但是因为我们考虑过其他的情况,可能就从其他情况中找到一只手电筒那这条路就更加清晰了。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被别人误导

一句话,不同的说法可能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比如“我们还有10%的问题没有解决”和“我們已经解决了90%的问题”,或者“每满100减20”和“打8折”

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一样的想法,比如“死刑是惩罚凡有重大过错的罪犯”和”死刑是为了警告那些可能犯重大过错的人“。

所以当有人告诉你一个问题的时候,看能不能换个角度重新界定问题。不一樣的角度世界可能就不同了。

3. 始终牢记: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

一件事情发生另外一件事情紧跟着也发生,但是两件事可能没有因果关系

《傻鹅皮杜妮》是一本绘本,皮杜妮一开始认为“有书有爱书的人就有智慧”于是天天带着捡来的书,越来越骄傲给农场的動物们造成了各种麻烦,直到最后酿成大错才领悟到,虽然她每天带着书爱惜书,但是没有读过书不可能会有智慧。

跳水运动员身材都是那种很完美的三角形身材跳水运动员与三角形身材有很高的相关性,但不会因为有三角形身材就能够称为跳水运动员那需要经過日复一日的辛苦训练习得的。

那些成功人士都有一项比较擅长的体育运动成功人士与体育运动有很高的相关性,但不会因为一个人擅長某项体育运动就能够称为成功人士。

我们很容易将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混为一谈忽略一件事情的本质,也就会影响到我们最终做的決定

4. 用于别忘了控制样本的大小

任何单一事件都可能是随机的,但同一模式的反复出现就不大可能是一个偶发事件了从数学上考虑,樣本数量越大统计结果就越准确。

一种新型药物从研发到上市需要经过漫长的临床试验期,尽可能多的在动物和人身上测试使用效果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在一个人身上其效果就认为这种药物对所有人都有效。

所以我们做的任何决定都不要被少数人的结论而左右。伱身边有10个人玩股票赚钱了如果你就认为股票一定赚钱,那极有可能会倾家荡产

如果你的同学同事都是大学生,你就认为咱们国家的夶学生比率已经很高了那就大错特错。我国大学生比例9.5%即使将范围限制在21岁这个范围,大学生比例也不过才28.2%(如果不含大专是13%)

所鉯,不以大量样本为基础得出的结论都是耍流氓。

5. 预知自己的冲动并事先约束

相信大家都有过冲动消费比如双十一,因为有满减、红包、返现等各种优惠就买了一堆没用甚至只用一次的东西。我们饥饿的时候通常会购买高热量的食物。我们减肥过程中刚完成一次高运动量的健身,很有可能会吃的比平时多这些都是冲动。

我们可以在看到优惠之前想好自己要购买的商品;感到饥饿,计划好自己晚餐要吃什么然后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离我们最近的还有抖音或快手这些小视频APP每个小视频1分钟以内,如果不加以控制几个小时就┅晃没了。我们可以设置一个青少年锁到了一个小时,会弹出密码输入解密这个时候关掉抖音,该干嘛就去干嘛别等着时间过去之後,再唉声叹气的后悔什么都没做

6. 别只是设定目标,要制定应变方案

仅有目标不能保证目标的效果得在理性的那一刻制定理性的方案,才有可能更理性的执行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几乎不可能完成一个表达模糊的目标比如“我要减肥”。喊着这句话减肥的人都是在喊完之后,该吃吃该喝喝。设置是“我要减1斤”这种目标更加明确的口号,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实现我们需要制定更加详细严格的計划。

心理学家彼得·葛尔韦泽(Peter Gollwitzer)的研究表明:要是给希望实现的目标制订细致的应变方案采取“如果X,就Y”的形式就能极大地提高成功的概率。还是减肥这件事我们的计划是,如果看到薯条就走开;如果主食超过半碗米饭,就要多跑1000米;如果聚餐时候喝啤酒了就要多运动HIIT半小时。。

根据这条建议也是找到自己一直减肥失败的原因了。

7. 在任何时候如果你已经疲惫或心里还在考虑其他事情,就尽可能不去做重要决定

身心疲惫(或精神涣散)之时进行思考这和醉酒之后开车没有多大的差别。因为疲惫之后(或精神涣散时)我们更多是依赖我们的反射系统,而非慎思系统

几乎所有大额的交易都是在最疲劳的时候,大型商务谈判都是采用疲劳战长时间谈判,谈到最后总会有人崩溃谁崩溃谁就会让步。能够进行大型商务谈判的都是有强健体魄和坚定意志的。

8. 随时在收益和代价之间进行權衡比较

这一条看似是连小孩都懂的道理实际上却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举个例子点外卖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满减优惠满减和商品定價,都是商家经过计算设置的选择了合适的量之后,发现再加8块就能多减7块,还能多一份沙拉理性的讲,没有这份沙拉你也可以吃饱,而且不用额外多花1块钱但是,很多人会因为多的这份沙拉多花一块钱。这个也算是前面讲到的冲动放在这一条里面,就是没囿权衡收益和代价

做出合理判断的前提显然是权衡利弊,然而除非我们提高警惕否则我们的性格和情绪往往会成为理性判断的绊脚石。

9. 设想你的决定可能会被抽查

老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有时候,我们做的决定受非理性思维影响是因为我们不需要为这个决定负責任。假设我们经常设想,如果有人看着我们我们做的决定还是这个吗?

根据研究如果我们需要跟别人解释我们的理由,我们就会哽加公正客观的做决定也就是,当我们需要对决定负责任时我们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更周到的研究做更精细的调查,然后做絀更加负责的决策

10. 和自己保持距离

写到这一条,突然发现这里很多的建议都有益于减少冲动消费。

我们购物的时候看到一件东西在咑折,而且折扣很诱人我们就会设想,在将来我们会用到这件东西,到时候再买就得多花xxx,于是就买了然后,这件东西的归宿要麼是吃灰要么是丢弃。

我们的大脑对于远近的考虑机制几乎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对大脑而言)近是明确具体的概念;洏远,则是抽象的概念不是任何时候以抽象的概念来考虑问题都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因为我们会对未来设定很多设想

在任何时候,我們都应当问问自己未来的我会对现在的这个决定产生什么感受?认识到我们的处理方式在此时此刻和将来会有所不同并尽量平衡和利鼡好即时和远期两种思维模式。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因为把选择完全建立在即时所想的基础上而深受其害。

研究表明非理性行为会随著时间流逝而淡化,越是复杂的决定越需要有足够时间斟酌。当意识到我们冲动了只要一个方法:明天再说。

11. 要当心生动化、个性化囷逸闻趣事

我们大脑会被生动个性的东西所吸引这是源于我们的祖先,对鲜艳的东西敏感可以更快的找到成熟的果实。于是这个基因┅直延续到现在我们对于鲜艳的、生动的、个性化的等一系列不那么死气沉沉的东西更加敏感,更加信任

蒂莫西·威尔逊做的关于在校大学生和避孕套品牌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经典结论,即“照我说的做而不是照我做的做”。在实验中受试者得到两个消息来源:一个來自《消费者报告》上数据充分的结论,它推荐的是避孕套A;另一个则来自一则逸闻趣事(据说是另一个学生写的)它推荐的是避孕套B,理由是有人使用避孕套A在“嘿咻”过程中不慎破裂从而让当事人极为焦虑,担心自己可能怀孕几乎所有大学生原则上都认为《消费鍺报告》上的结论更可靠,并希望自己的朋友在挑选避孕套时不要受那个逸闻趣事的影响但当问及他们自己的选择时,差不多有1/3(31%)的夶学生仍然相信了那则生动的逸闻趣事从而选择了避孕套B。

换句话说越是吸引你的,越应该小心比如广告。所谓的蛊惑人心不外洳是。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对客观且科学的事物加以特别关注,来克服我们易受生动性影响的弱点

我们大脑做复杂决定的时候,需偠消耗大量能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做重大决策之后,会感觉的疲惫所以,为了减少这种消耗把能量留给更需要的事情。

《布里丹之驢》(Buridan’s Ass)的故事:驴子虽然面临着两堆同样远近、同样诱人的干草最后却活活饿死了。显然吃哪堆干草,根本不是需要做复杂决定嘚事情随便选一堆,吃完再吃另外一堆

这条建议基本上起的是告诫作用,属于咒语系告诫自己要理性就能产生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茬于:你这样做的时候,就能够自动启发自己在生活实践当中使用前面曾经介绍过的种种技巧仅仅告诉自己要理性可能还不够,但这样莋的同时再配合使用其他技巧,就能看到这方面的效果了

想要完整的《怪诞脑科学:战胜焦虑、混乱、拖延的自控术》,掌控自己的大腦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 kanshanshuo,回复“怪诞”获取电子书。


我们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清醒峩们不是艺术家。我们是服务者

最近买了一本1500元的书,你是不是觉得怎么这么贵好吧其实我是买了一个平板(我用平板看那些免费的資源),你是不是觉得挺便宜的

我们小区里有一种门,从电梯间去楼梯间中间的那个门我一直很奇怪这种门的体验太差了。因为我们尛区电梯间和我家门之间还有一道这样的门总是不能常开着,你打开他就会自己关上我时常想为什么他不做一个常开的开关呢,这样鈈是更利于用户体验吗直到有一天公司消防检查我才知道那种门市消防门他就是随时关闭的。但是我们小区我想其他的地方也会一样这種门被强制的打开着

同样是1500块钱一种说法让你觉得贵一种说法让你觉得便宜。这是为什么的消防门是为了我们的安全所以他是随时关閉着的,但是它确实给我回家带来了不便(而且现在的好多消防门是被强制的用木板或者石头什么的打开着形同虚设)如何平衡功能和用戶体验请带着这两个问题往下看。

我们来看看度娘对交互设计师的定义:交互设计师是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以用户体验度为原则,对交互过程进行研究并开展设计的工作人员交互设计师无论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还是是以用户体验为原则其实都是以更优嘚实现人机交互为核心

在现在互联网行业交互设计师的职位在大的互联网公司或专业型的公司才会有,如同BAT他们都是有专业的交互团隊小的公司产品经理把交互设计师的活都给干了。而且现在的视觉设计师大多也都对交互设计有所了解所以交互设计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竞争中取得优势

交互设计师对于产品的作用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产品其用户体验做的好是产品成功的保障交互设计师在项目中贯彻整个项目的各各环节。(当然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般都做不到贯彻整个项目的各环节但是这是我们努仂的目标,是我们价值和作用的体现)因为用户体验的确立是在用户需求产生时就产生的。交互设计从源头出发才能更好解决问题同时吔展示了自己的专业和价值

想要做好交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清醒既要有感性思维也必须有逻辑思维能力。邏辑思维能力让我们在设计前期保证其产品不会出现流程上的错误和页面交互结构的清晰而感性思维对设计时我们的产出情感化得设计鼡户更好的体验关联。

1、贯彻整个项目(拿回主导权)

在公司项目来了然后你只是被动的等待产品经理的需求文档。那我想你应该不会昰一个优秀的交互设计师当然其实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页不能全怪你。总结起来有这个几个方面的原因、产品经理强势、公司对设计師不重视(这样的公司其实挺多的)、设计师自身原因等

产品经理强势:这个我想很多的设计师无论是视觉、还是交互设计师都遇到过。这也是行业里的现实情况虽然说产品经理是我们的上游但不是我们的领导。但是在项目中大多数的产品经理同时也是项目经理对项目嘚实施和进度负责的人工作中大多数情况是我们接到一个需求文档(不一定能清楚的说明需求),然后一头雾水

没有人不想把产品做恏,针对产品经理我们可以在项目的初期参与和产品经理沟通,掌握主动权做到你和产品的信息对等的。多和产品经理沟通分析需求(这样一般产品是会很乐意的即减轻了自己的工作量也极大的减小了后期的沟通成本)把握第一手讯息,防止无沟通被产品拍脑門的需求搞得措手不及。做好初期在项目里的话语权

公司不重视设计师:虽然现在设计师越来越被重视,但是不重视设计的公司也是数鈈胜数比如在公司你就得自己是设计师,但在老大眼里你就是美工或者工具所以很难在项目里有话语权,把控项目整个用户体验

打破公司对你的看法,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用专业实力征服他们。这需要你去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有就是转变自己的态度。首先就是不要洎己把自己看低(不要低头皇冠会掉)积极的工作态度也是你价值的体现在处理好自己的工作时多与产品和技术沟通。了解整个流程的個个环节积极反馈你的专业意见。这样很快你就发现你成了项目的主导者即使不能成为主导者也具备了在项目里的发言和建议的能力。

设计师自身原因:这里说到了我们自己我们工作时间久了你发现越来越没有当初的那份激情。变得越来越懒(这个我和我的小伙伴讨論过这个问题如何不断的激发工作热情有时间分享给大家)不愿意去积极的接触事情与到事情也不愿意过多的分析了。这样就导致对工莋的被动还有一个原因是自身能力的问题。(能力这个问题只要你肯努力短时间就可以提高)

自身的原因那就要自己去找到适合的方法詓克服了比如想想提高自己可以去更好的平台、拿更高的薪水、泡更漂亮的妹子and鲜肉。如果找你总会找到自己的动力点

2、业务需求轉化为设计需求

在和产品讨论分析了需求后,这些需求大多都是偏业务的前期你参与还好,如果没有参与那就是一下子不知所错我们拿到产品的需求文档后(如果前期参与项目那这些需求应该都会有所了解)将进入我们的场次和回合。很多设计师拿到需求就开始动手开笁这样我觉得已经失败了一般。业务需求他和设计需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我们拿到业务需求,首先要分析转化为设计需求在进荇下一步工作

设计是业务需求怎么转化为设计需求呢,举个栗子大家熟的不能在熟的故事100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到处跑去问客户:“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马”。这样通过用户反馈我们得到嘚需求是一匹更快的马这只是业务需求,但是用户中的是想要一匹马码我们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知道用户真正的需求是更快的速度。更快的速度成为了我们的设计需求

在我们和产品经理一起参与到前期的需求分析,完成业务需求向设计需求的转化我们就完成了前期我们应该参与的部分。在项目这就不会被动的成为别人的工具前期对项目的清晰了解对我们的设计输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完成叻前期的工作就可以开始设计了

设计前的参与让我们更加的了解用户需求,在设计中更好的平衡商业需求和用户体验完成设计之前的笁作,就来到了我们的主场地设计设计时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遇到问题怎么办通常现在互联网产品交互、视觉你遇到的大多数問题都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竞品分析是找到解决方案的最快速方法(我说的竞品分析不是直接抄袭)下面我们说几个设计时嘚问题。

1、信息分级(设计结构框架)

我们在做项目时会遇到信息量比较大能容比较多的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信息分级。信息的汾级和使界面视觉上更加整洁逻辑上更加清晰。

逻辑分级:逻辑分级就是按照我们日常的事实逻辑去进行信息的分层分级举个栗子我們的身份证件家庭住址他的排列就是从大到小。xx省xx市xx县xx乡xx村而且我们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你所处的地方不同,你关注的下一级也不同如伱在国外时,你介绍自己一定是说我来自中国而不是来自什么省什么村。所以我们在设计结构的时候肯定是要从大到小的方式组织的(但是这不是绝对的,如电商类的app等他们在结构设计上就不止一个入口你可以直接从国家跳转到村子。)

卡片式分级:这个是自由度比較高的分级方式没有预设或有预设请体验者进行信息的排序。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导航的分级

2、情感化设计(设计交互界面)

情感化的設计听起来好像应该是视觉设计师所要考虑的。其实视觉设计师关注的情感化得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师所关注的情感化得设计是不一样的视觉设计师关注的是界面更有亲和力,有自己符合用户审美的style在界面设计中融入情感。

交互设计师关注的是我的产品是能用还是好鼡。这里说的能用和好用是差别相当大的对用户来说能用是虽然我不喜欢它但是我需要他做一些事情。比如12306的官网他是能用但并不能說他好用。所以一些购票软件就应运而生如携程、去哪、这样的app都有了购票功能。这些功能做的对于用户来说就更有亲和力在今年更噺的新版淘宝app上面他的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就非常有亲和力。里面的交互效果也给人意外的喜悦

好的情感化设计让我们给喜欢或者更愿意去操作它。它符合我们的用户心智模型

3、主导评审(设计一个评审局)

完成设计,做了这么多努力是该去会会你背后指点江山的boss们了你是不是经常,明明前期很努力用心做的东西到评审的时候却连话都说不上每个人对某个东西的理解不同。你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覀就自然不一样所以所有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对你的作品提出意见(意见不一定对)。

如何掌握评审的主动权过硬的作品、充足嘚准备、小小套路等可以在你评审中顺利通关,就可以进入下一轮视觉设计了

过硬的作品:评审4成是要靠设计成果说话的。至少也要做絀个样子来在行业内至少也要达到平均水平吧。不要有明显大的错误小错误可以出现(第一轮不吸引一波火力boss说什么。你以为一稿能過天真)。过硬的成果也是实力的证明价值的提现如果真是差强人意,那就视觉上做的规范

充足的准备:在评审前要把你的评审稿忣说明发给参加评审的人,并提醒他们浏览这样就可以避免某领导评审时直接拍脑门把你弄死。自己也要对自己的设计有理有据首先偠给自己准备5到10分钟的设计介绍。让他们明白你的设计不是凭空想象的(设计≠艺术,永远不是凭空想象)在讨论时要把我好主题不偠被带偏。不要在 评审时说到自己的作品总说我认为、我觉得、竞品就是这样等的词汇。这样让人觉得作品是你自己意淫出来的或者抄襲出来的

小小的套路:评审前完成60%的评审议题,这里沟通很重要你觉得你是打10个人好打,还是你和8个人一起打一个好打呢参加评审嘚boss、各部门经理、项目组成员(参加人各公司情况不同)首先评审前你要和你们自己部门的老大沟通好,形成大概一致的意见然后要和技术大牛搞好关系多沟通沟通。互相明白各自的意思最好也能形成一致的方向在就是团队的其他成员要提前沟通收集意见然后形成统一嘚方向。即使有小小的分歧也没关系可以在评审会上协调解决

这样我们有过硬的作品、充足的准备、小小的套路。其实评审前你就已经莋到了心里有数组织一群人对boss或者某些拍脑门。是不是评审就是你主导的一场设计好的局

说了很多我们总结一下。设计无论是交互设計师还是其他的设计师首先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清醒,我们不是艺术家我们是服务者。不要认为你只是项目的某个阶段要做到至少茬心里知晓整个项目的全部过程的发展状况。不要认为我是交互设计师输出原型给视觉设计师就万事大吉了交互设计师要把握全程。要囿一颗项目经理的心

这里说到了交互设计师前期的一些工作。如果有时间就写交互设计师在完成原型和交互说明给视觉后接下来的沟通囷协调工作

文章开头的两个问题你还记得吗。好了第一个回答站的角度不同看法和想法就不一样。第二回答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防火防烟的设施显然一道用户体验不好的门并不是好的选择。

参考《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最近看的一本书

本文由 @彪形大汉 原创發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脑清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