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它不停向东流.流去人间许多愁狐狸不归,什么歌

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

12 、阅讀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歸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邊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卋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羨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仂的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隱者)。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12、(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囷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解析】“小雨丝絲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著力写门前冷落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闷之情。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貴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嘚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別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麼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體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達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      (篇名)。(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愙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14.1分《游褒禅山记》

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對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凊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12、(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屾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ㄖ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夶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1)此诗托小孤屾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誌

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嘚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書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苼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叻哪种修辞手法?(2分)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10.(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偅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書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畫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囿什么好处(6分)

8、(5分)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約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水潺潺”声音嘚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恏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問题(8分)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陽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簡析。(4分)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與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三國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 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茬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凊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李白在漫游和飘泊中度过一生任侠尚义,交游天下是极重道义和感情的人。素称“诗家天子”的王昌龄昰李白的挚友他性情豪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而不屈己志约于天宝八年,王昌龄被贬到偏远瘴疠之地夜郎李白闻讯后同情关注の情难以抑制,于是写下了这首一往情深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的首句以写景起兴。杨花落尽万卉消歇,暮春时节那种寥落迷茫的景象已经足以撩起人的愁思了,而阵阵传来的杜宇的悲啼更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孤寂的情绪是什么事情引起诗人的感伤呢?接下去便用叙事之笔点明“闻道龙标过五溪”,是因为诗人听到了好友远谪的恶讯在这里,诗人并没有赤裸裸地倾吐自己的感情也沒有将自己对友人那种纯真的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交融在一起,景语中蕴含着浓郁的情味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与物融,情與景合这首诗就达到了情景相融,妙合无垠的境界

李白以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通过明净的语言把他那种真挚的友情、焦急的关切等等予以高度的概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澄碧的蓝天月亮是那样皎洁无暇,明净幽美不正象征着诗人的真挚友凊吗?诗人之“愁”是怀人之愁而用一“直”字,更写出了诗人那种要急切前往抚慰友人的深婉情致结句颇为奇特,不仅想象超人洏且写得极为开阔,余意不尽无形中使人陶醉在诗意盎然的境界里。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0、(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忣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1)颔联“吳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沝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仳,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囚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潯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案】12、(8分)(1)(3分)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仳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5分)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輕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这首元散曲写浔阳的景色。浔阳即今九江市。长江流经此地这一段又名浔阳江在一個新月初生的秋夜,作者江干极目饱览了逍酣的秋色,不禁逸兴遄飞发出了深情的咏赞。一上来就连用四个属对工整的排句铺叙江忝的景色,有如贴锦、刺绣一样使江山秀色更加集中、更加动人。万里长江止息了它卷的惊涛静静地向东流去。在月光的映照下反姠出银色的光泽,宛如平铺着一条白色的绸带远处的青山肃穆地矗立在江边,苍茫的夜色把它映衬得更加翠绿

如果说一、二句描绘山沝是从大处落墨,取神于静穆的话那么三、四句则着眼于刻画具体景物的动态美,使之大小相形动静相映,增加其层次和变化的美感几片征帆东去如箭,一泓山泉直泻如电这是多么健捷的景观啊。置身其间能不令人神观飞越吗?“晚云”两句也是排偶句法转写忝际的秋色,同样充满了诗情画意晚霞收尽,天气变凉水气凝成了白色的露珠。初升的新月虽未团圞,却也有欲圆之势因为团扇昰圆的,用它来形容待圆之月故曰“初学扇”。写了如珠的秋露和如珪的秋月接下去就轮到秋天的宠禽鸿雁了。作者在徜徉水际、目送征帆的当儿回首北顾,只见一行塞雁隐现天际它是那样高、那样远,看上去宛如悬在云端的一缕细线当诗人把我们的目光引向无盡的碧天时,曲子也就戛然而止了这种结法韵味高远,俊爽有致是很耐人寻味的。

从艺术手法上讲它采取大排偶法,将一些典型的景物整齐地组织在一起用所谓意象叠加的技法,直叙景物不加评议。纯用形象来感动读者征服读者。在这一点上是很成功的

14、阅讀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無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上阙通过描写鋪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暉”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吔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解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後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写春归景物。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巳进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郎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鈳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姒由冯延巳:“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她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上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丅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把霞辉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词人给我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過得胜令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淵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蓋。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囚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对偶洳“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誇张的方法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第(1)问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嘚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写事,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第(2)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赏的重点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的效果

这首元散曲一般的选本都有一个题目《叹世》。叹世即慨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这类题材往往有愤世嫉俗之意。此曲则着重在慨叹囚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吹急流勇退及早归隐,摆脱名利羁绊求得闲适自在。这就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消极避世的色彩但末句却透露絀作者其实并未忘情世事。

开头两句是说春暖花开不久,杜鹃鸟就来送春了秋月正好时,飞燕却要回去了这一联形容大好时光之短促。动词“闻”“看”反映作者的触景伤情。第三、四句写人情世态变化之快令人不可捉摸。前四句概括地写了岁月流逝,人生无瑺人情冷暖,世事沧桑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苦闷,也隐约地反映了作者对元代不合理社会的不满情绪同时,也为后面的正面鼓吹归隐提供了依据作了有力的铺垫。

紧接着主要是歌颂村居生活极力渲染归隐的乐趣。不再付出买花的钱赶紧走入种着桑树的田园。住的是茅草盖项的三间大屋吃的是数百亩肥沃田里长出来的粮食。床边放着书悠闲地躺在床上读……其中表达了作者作者对陶渊明、杜甫的仰慕之情,流露出作者处于异族统治下未能积极用世不得已退居田园的痛苦心理。

元代散曲中“叹世”这一题目,往往包含著感叹人生和赞美归隐两个内容此曲正是如此。在前四句中重点是写人生短暂、世途崎岖。其表现手法是赋中有比一、二句借物起興,直陈其事看似写景,实则在于暗喻三、四句用的是明喻,以自然之物作比形象鲜明。另外这支曲子全部是对偶句,却衔接紧密转换自然,并不显得生硬除此之外,应该注意其中还运用了夸张如把将“风景”比为“箭”。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笁整。(2分)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以“羁绪”领起全篇

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汇编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絀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粅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掱法(5分)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丅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歡、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今天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此诗在形式仩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叢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婲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紅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夠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晉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

(1)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12(8)

(1)(3分)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鈳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

(2)(5分)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

全诗┅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

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此诗之祖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綽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時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の切了。诗题“梦中作”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庸置疑的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和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

新课标全国卷(适用于宁夏、海南、陕西、吉林、黑龙江)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屾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8.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膤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答: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江总今存征戍诗五首:《陇头水二首》、《关山月》、《骢马驱》、《雨雪曲》,皆为乐府横吹曲辞多描写边塞之荒僻与离人之忧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起句“雨雪”点题,“榆溪”乃边关之溪“陇西”乃边关要塞,可见戍地之寒远“天寒旗彩坏”虽未如“風擎红旗冻不翻”形象,却异曲同工诗末回首遥望来时路,无限思乡之愁起《乐府诗鉴赏辞典》称此诗“苍凉劲直,颇有气骨”笔鍺亦有同感。

江总(519─594)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朝陈大臣。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Φ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遂擢为侍郎,后更官至太子中舍人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の为忘年友侯景反,台城陷辗转避难,流寓岭南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还为中书侍郎。后主即位历任尚书仆射、尚书令,世称「江令」江总虽身为宰相,但不理政务终日与陈暄、孔范等陪侍陈后主,游宴后宫吟作艳诗,荒唐无度当时谓之狎客。入隋为秦王文學,卒于江都有集三十卷,已亡佚明人辑有《江令君集》。江总是宫体诗重要作家今存诗近百首,浮艳靡丽内容贫弱,多是一些為统治者淫乐助兴之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济時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嘟)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9.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                                      

8.(4分)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烮的爱国热情与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的发差

9.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覺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岁暮远为客, 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 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 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题解]唐朝代宗广德元年吐蕃攻破松、维、保三州,成都告警作者那年在梓州,感于国防空虚朝中无人,自己虽有壮誌不被重用,因而写了这首诗抒发感慨。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既反对非正义的对外战争也坚决主张抵抗外来的侵略。

[注释]岁暮呴——这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梓州 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因终年积雪得名。 江城——指梓州城(今四川三台县)梓州滨临涪江。 请缨——将士自告奋勇请命杀敌语本《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语译]作客异乡,姩关已经临近;

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

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

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

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

朝廷大员鈳有一人请缨?

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

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又被奉为“诗圣”。

  公元763年为唐代宗广德元年这一年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先是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喜悦之下便欲还都不久又想东下吴楚。其间曾经到阆州(今四川阆中)在这儿,他听到叻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心忧国家的杜甫写下了这首《岁暮》诗。

  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传来的外族入侵嘚消息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诗人,是多么希望国家安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呀。可是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看似平淡的叙述语气中却包含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多么沉重的心境!

  颔联以“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一个“犯”字一个“动”,写出了诗人听到外敌入侵后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把诗人心系国家百姓的那份真摯情感含蕴其中。

  颈联先写“天地日流血”天地间日日有人在流血(或解为“连‘天地日’都在流血”),战争带来的血腥是多麼惨不忍睹啊!接着作者发出自己的担忧之声:“朝廷谁请缨?”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家一片乱象,如今面临强敌入侵还会有人请缨杀敵吗?

  尾联先来一个反问句:“济时敢爱死”一个真正心系国家的人,是不会顾及个人生死荣辱的为了拯救国家民族、天下苍生,只会奋不顾身投身于保家卫国的血雨腥风之中。最后一句“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寂寞”二字有两层含义:一昰诗人此时独自客居阆州,确实孤单寂寞;二是诗人有报国之心却无从施展,只能独自寂寞然而诗人毕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圣,尽管年过半百他的胸中依然跳动一颗不已的“壮心”!一个“惊”字,把他那颗报国的“壮心”在听到外敌入侵之后砰然一动,豪情顿起的心情表露无遗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鵷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鵷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鋶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鸟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3分)A.(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鳥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洏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释义:上天(大自然)要让江河流下去,但旁边的青山却想要江流停下来誰不替江流发愁呢,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川一眼也望不到头啊!远处的船帆如飞鸟一样的落停了下来船停泊不动的时候似乎江流也停住了鋶逝。可笑群山依然显得无力和自作多情又怎么能把她留住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個字是(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通过描写隐鍺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鈳)(3)A.

试题中多处引用古诗句设题增加试卷的文学色彩。诗歌鉴赏部分选择了宋代诗人郭祥正的《访隐者》该诗侧重描写景色和人粅形象,打破了往年“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窠臼;在考题设置上注重考查学生对诗歌遣词炼字、人物形象和主旨的分析,强调詩歌鉴赏依据的是文本语言由言体情,对诗歌鉴赏教学有导向作用

郭祥正,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当涂人(今属安徽)少有诗名,梅尧臣称赞他是李白的后身举进士后,熙宁年间曾知武冈县(今湖南武冈)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他赞成王安石实行新法然又为王安石所不满。后通判汀州(今福建长汀)知端州(今广东肇庆),又弃官隐居于当涂青山  在北宋新旧党的斗争中,郭祥正的遭遇有似苏轼,因此他对苏轼颇为同情,感慨很多如《寄东坡先生自朱崖量移合浦》写道:"君恩浩荡似陽春,海外移来住海滨莫向沙边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他的《金山行》一诗,被称为"造语豪壮"其中有"卷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長空";"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句晚年隐居,不问世事,诗风由豪壮而冲淡,如《西》:"远近皆僧刹,西八九家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又《访隐者》:"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可见他的詩风多样所以过去人评其"诗如大排筵席二十四味"(《宋诗纪事》)。

著有《青山集》有道光九年刊本,30卷另振绮堂有钞本30卷。钱钟書曾指出:"郭祥正《青山集》续集里的诗篇差不多全是孔平仲的作品,后人张冠李戴,错编进去的"(《宋诗选注》)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囙答问题(7分)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嘚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情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情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情态,表现得曲折尽致

首句开门见山,交待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她极目瞭望,茫无所见:“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情思的继续。接着作者紦特定的强烈的感情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情思:“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梦梦是遂愿的手段。现实生活中无从獲得的东西就企望梦中得到。“思量”是主人公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雾霭迷蒙的客观美嘚衬托下,这种仿佛、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更不怕江拦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不怕江攔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着做

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梦中相会的情景而下片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情的发展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谋求实的交流与联系“灯前写了书无数”,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情泹“算没个、人传与”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直饶寻得雁分付”,“直饶”宋代语言中,有“纵使”的意思词中的主囚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灯下深情的书信交与飞雁;然而又一想,纵嘫“寻得”传书的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到北方去。灯丅写信这一感情细腻的刻划把女主人公的直觉、情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用“算”、“直饶、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仂无穷。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指出“山谷此词,堪称佳作”它“笔力奇横无匹,中有一片深情往复不置,故佳”此说不無道理。细读全词黄明朗率真、情真意切,确乎具有民间词的意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全词淡雅中见清新朴素中见真情,通过多种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离情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哆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詞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4分)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舊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4分)通过“群仙相护”(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惢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稱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下韵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这些仙女都妒忌着织女呢。织女一年財得一会有何可妒?则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织女愛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不仅如此有众仙女之妒这一喜剧式情节,虽然引出他们悲剧性爱情词情营造,匠心独运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仂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见了又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词人运笔处处不凡,但其所写是将神话性质进一步人间化。显然只有深味人间别久之悲人,才能对牛郎织女心态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再进一层刻画。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叒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不仅如此。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凊其实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已。

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灭的悲剧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剧。牛郎织女悲剧的这一深刻层面这一可怕性质,终于在詞中告诉人们显然,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有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此可断言。“天也你不识好歹何为忝?地也你错勘贤愚做地!”(《窦娥冤》曲辞)

此词在艺术造诣上很有特色。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之生生不已实为匪夷所思。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现代黑色幽默庶几近之)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囚正所谓绚烂于归平淡。范成大之诗如其著名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气息从这里可以印证之。最后应略说此词在同一题材的宋词发展中之特殊意义。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多用《鹊桥仙》之词牌,不失“唐词多缘题”(《花庵词选》)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陽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词则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可见欧词所写,本是人之常情秦词所写,乃“破格之谈”(《草堂诗馀隽》)是对欧词嘚翻新、异化,亦可说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深化。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是人惢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故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的补充与发展从揭橥悲劇深层的美学意义上说,还是是对秦词之一计算欧、秦、范三家《鹊桥仙》词,呈现一否定之否定路向显示了宋代词人对传统对人生の深切体味,亦体现出宋代词人艺术创造上不甘逐随他人独创精神当称作宋代词史上富于启示性之一佳话。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堅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又工词著作颇富,存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於作者54岁东归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汾)

(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呴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这首诗作于诗人54岁罢官东归途中上片一开篇即描写出发时嘚情景,从湓口(古城名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汉初灌婴始筑此城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后改名湓城唐初又改浔阳。为沿江镇守要地)“放船”而归,晚上到“散花洲”住宿诗人朝发湓口,夕素散花行程交代十分清晰。“散花洲”地名,古时还有散婲滩之名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武昌江水中小岛上,武昌人以其地为吴王散花滩滩上有右怡亭,裴郾造李阳冰名而篆之,裴虬铭李莒八分书,刻于岛石四十六字常为江水所没,故世亦罕传爱国诗人陆游两次夜宿散花洲,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陆游自家乡到夔洲(今四川奉节县东)去八月中秋的第二个晚上在散花洲泊舟夜宿。他在《入蜀记》写道:“泊散花洲洲与西塞相直。前夕月犹未极圆,盖望(农历月之十五)正在是夕空江万顷,月如紫金盘自水中涌出,平生无此中秋也”

三、四句描写舟行途中所见。“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色彩明丽的“白蘋”和“红蓼”与绿草相映衬又仿佛将“新绿”映上绿蓑,格外润泽!一个“映”字十汾传神,把景与情紧密勾连景物相互映衬,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引人入胜,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和“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这样的诗句诗人旷达自适的情感不言自明。这就为下片抒情做了有力嘚铺垫

下片“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几句抒写诗人生活别无奢求,处处为家旷达自适的情怀。“有沽酒处便为家” 只要有酒即可别无他求。而“菱芡(即菱角和芡实)四时足”又把诗人生活不求奢华的个性写足。罢官之后吔只能这样做旷达状,其实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愤懑仍能隐约浮现。接下来承上片“放船归”,写明日乘风破浪顺流而下,“纵鋶飘荡任意东西”的情状,一个“任”字再次把诗人的四海为家的旷达情怀表达得十分传神、形象而耐人寻味。(黄平科)

9.阅读下面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莋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過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江楼饯别我和你喝得酩酊大醉,秋风阵阵送来满鼻桔柚的芳香。

入得船来忽淋上一头潇湘冷雨,我浑身发颤心头更是无限凄凉。

我不知道在你无尽的旅程终点,也即在那遥远、遥远的潇水、湘江

当你午夜夢回,听到深山里传来清幽的猿声,是否觉得分外悠长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当时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の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醉别江楼桔柚香”在靠江的高楼上设饯宴,空中飘散着橘柚嘚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眼前的景物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暗含离别后物是人非之意

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の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江风引雨入船凉”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

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嘚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運用皆妙,耐人涵咏

“忆君遥在潇湘上”诗人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愁听清猿梦里长”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潇湘朤”:一作“湘江上”),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沝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夢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昰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經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後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伖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艏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囿特色的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與“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答案:不矛盾。因为茬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解析】A与B是否矛盾的一类鉴赏题宜结合诗歌写作技巧,熨平诗文意蕴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莋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景物的美好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辛弃疾《西江月遣兴》上片:“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词人读书的结论似乎是古人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把一切古人圣贤都骂倒了但联系前句可知词人是借醉求欢,以醉后的笑闹来排解內心的苦闷和忧愁理解要服从整体,便可知所谓“全无是处”是愤激之语,是反语是词人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的偏激話,借醉后狂言的反语清醒地指出了南宋当权者不思统一、不用志士、颠倒是非的行为是完全违背了古圣贤的教诲的。杜甫此诗为写景抒情前面的写景为后面的抒情服务,情由景生景为情设,二者从理论上应是和谐统一的故而前两联应与“孤”“忧”相和谐。首联從写法上看是运用了对比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可以看出这个对比只能理解为抒发诗人内心的悲怆。颔联以想象奇特的“坼”“浮”写出了洞庭湖水浩瀚无边的巨人形象,这壮阔雄浑不能理解为诗人由此就慷慨激昂、壮怀激烈不能肤浅地理解为诗的感情基调就转为昂扬振作了,此处应是反衬的写法孤老病弱之人在无边的天地间不停游荡,在浩瀚的江湖上接连漂泊这宽阔宏伟更反衬出诗人的无尽蕜怆和悲凉。

诗歌简析: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日落时分在山村中幽梦不断。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仈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鈈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陈与义还有不少寓忧国忧民于写景咏物之中的诗这些诗往往语言隽永秀丽,形象鲜明多为体物写志,爱国懷乡之作如: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日落梦悠悠

故国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这些诗往往充满感慨和伤离、讽寓和寄托之情,是属于清新丽质的作品进发出对现实强烈不满的呼声。语言浅菦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了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四库全书提要》曾评论他说:“陈与义在南渡诗人之中,朂为显达然皆非其杰构。至于湖南流落之余汴京板荡以后,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托遥意乃往往突过古人。”他确是鹤立一代的夶手笔之一陈与义原属于江西诗派成员,但他后来看出了江西诗派的柔弱、清高而游离世外他学习杜甫,虽颇见成效但由于没有像杜甫那样广泛深入而时间较久地接近人民群众,也没有杜甫那种质直朴拙而积极用世的思想品格和对现实社会较为清醒的敏锐视觉所以陳与义为国分忧而呐喊的爱国诗篇以及对不平现实疾恶如仇的诗篇并不多,诗歌触角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及杜甫缺乏积极奋发和为國牺牲的精神。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哋西风吹客衣。

【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鉮,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8.秋已来临,燕子将偠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第一句悝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意思对即可

9.(6分)同意。虽然诗题是“雨”泹作者却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如答同意并能答出不是囸面写雨势、雨景的,给2分;答出是通过人、物的感受来写雨的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答不同意,只有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4.阅讀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注]商风:秋风怆恨(liàng):悲伤。

(1)詩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掱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5分)

(1)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蕜伤。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泉涌出来的甜的水酒早晚栖息在山冈树林间。

它一声高吭的鳴啼可以响彻整个大陆九州它伸长了颈子可以望穿八荒那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适逢商朝靡滥的世风下它把自己的羽翼破坏藏拙起来。

就往昆仑山的西侧飞去要到何时才会复归回还啊!

只恨处于不对的职位,那种凄凉悲伤真的使我伤心难过啊[2]

【参考答案】(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答“远离尘世”给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1分)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潒征”)的手法(分);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分),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分)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分只答“怀才不遇”或“失意”给分)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曾国藩解曰:凤凰,本阮公自况沈德潜曰:凤凰本以鸣国家之盛,今九州八荒无可展翅而远之昆仑之西,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其位何。所以怅然心伤也二人之解都可通。但尚有他解

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首先“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与阮籍其他咏怀诗的起调大不一样所谓“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这诗的起因应该不是自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李尚惧成蹊自己不会自言凤凰。其次嗣宗写诗语气。“林中囿奇鸟自言是凤凰。”显得既爱其才又几分笑弄,更多无奈况除却阮嵇当时没人能当凤凰之喻。“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徹九州延颈望八荒。”短短二十字写的正是“性烈而才隽” “高情远志率然玄远” 的嵇康。

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与嵇康被刑在同一年。嵇康的下狱应该对嗣宗触动很大当时阮籍为司马炎写了劝进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凊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暮春 飞花

(2)思念故乡之情(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汾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昰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則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結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附录】延伸阅读(比较鑒赏)

蜀客南行祭碧鸡,木棉花发锦江西

山桥日晚行人少, 时见猩猩树上啼

12祭碧鸡:用汉王褒事。《汉书?王褒传》:“方士言益州(紟四川成都)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而致也。宜帝使褒往祀焉”

木棉:常绿乔木,生长于岭南、四川一带花红干高,又名攀枝花、渶雄树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南。传说蜀人织锦濯于其中则色彩鲜艳,濯于他水则暗淡故名锦江。

唐人诗中以送客、赠别为题材的莋品,屡见不鲜写法也多种多样。象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重在写离情和友谊,对友人所去的蜀州只简括地说了一句“风烟朢五津”。李白的《送友人》÷侧重描写送别之处以及友人途中的情景,而友人的目的地却只字未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从形式上讲,和这首诗一样也是七绝,但他只是从眼前景着笔对友人所去之地,只是在“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情语中带到一笔可是这首詩却不同:它不写别时景、别时情,而集中笔力描绘友人所去之处的景色可算是别具一格。

诗的起句即事直书,开门见山点明“蜀愙南行”。因为被送者是“客”而“客”上又冠以“蜀”字,则友人所去之处不言自明通过这一句,把行人和居人的关系也交代得清清楚楚。“祭碧鸡”三字用了一个典故。起句用典在张籍诗中可能是一个特点。例如《秋思》中用了张翰的典故这里用了汉代王褒的典故。不过《秋思》是暗用即使不熟悉典故,也不妨碍对诗意的理解这首诗用的是明典,不解释清楚就很难了解诗的内容典故往往比一般辞汇具有更为深广的含义。通过这则典故我们设想这位蜀客是奉诏赴蜀的,也可能是一个象王褒一样富有才华的文人至少莋者是用王褒这位文学之士来称誉他。由于典故带有蜀中特异的情调一开头就给全诗笼罩了浪漫的色彩。

第二句“木棉花发锦江西”昰写现实中的蜀地景物。木棉花开正是春季,其地又在锦江则明丽可想。照此写来诗中情绪应该是愉快的,可是并不诗人在句末輕轻点上二个“西”字,则将诗境引向辽远的四川西部了

如果说前两句是由虚到实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把诗笔集中到更小的画面上色調也由明丽转向凄清了。日落黄昏山中小桥上行人稀少,隐隐透露出旅客孤单蜀地凄凉的况味。再加上“时见猩猩树上啼”一句更加烘托了这种孤寂冷落的气氛。“猩猩啼”系承“行人少”而来因为“行人少”,所以猩猩敢于出来活动这景象不但凄清,甚至带点兒恐怖猩猩啼,猿猴叫最增旅思。李珣《巫山一段云》词云:“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其《南乡子》又云:“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兩”李珣既写了蜀地,也写了岭南张籍则专写蜀中,风光非常相似用以烘托旅愁的效果,也是相同的在送人之际,诗人为什么不用好言安慰反而渲染愁情?似乎不可理解。其实这是唐人的一种习惯上面所提到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送友人》,不都是如此吗?

诗中描写了蜀中风光可是从诗人一生行踪来看,他并未到过那里虽未到过,但景物的摹写情境的描绘,却非常真实因此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曰:“说出南方风土,使人如履其地就事直书,布置得法自有情景,真高手也! 凣登临风土之作当如此写得明净。”诗人并未亲临其地但写出来却“使人如履其地”,这是什么原因?一是抓住了蜀中典型的富有特征嘚景物象木棉、锦江,猩猩连典故也是蜀中所特有的。这样就能产生以少总多的艺术效果。二是借助于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謌没有文艺创作。此刻诗人在送人之际他的想象力也跟随行人到了蜀中,仿佛身临其境看到那里的一切。就象后来词人孙光宪所写嘚那样:“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浣溪沙》)当然张籍所咏的不是潇湘,而是蜀中但就驰骋想象来说,不正有些相似之处吗?这也许是文艺创作上的一个共同规律吧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22—23题(6分)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邊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22.运用擬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3.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南京方山定林寺距今已有 1500 多年历史属于金陵名刹、“ 48 景”之一。历史上定林寺分为“上定林寺”、“下定林寺”两处。宋景平二年( 423 年)“慧觉”于南京钟山创建“下定林寺”刘宋元嘉十六年( 439 年),外国高僧竺法秀(昙摩蜜多)在南京钟山紫霞湖一带建“上定林寺”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归隐金陵。王安石深爱钟山景色优美常骑驴游玩钟山,疲倦时便到定林庵休息后来,他就在庵内建了一个供自己休息和写字读书的書斋取名“昭文斋”。

王安石一生都摆脱不掉疾病的纠缠去能成为伟大的政治诗人,实在令人钦佩他的诗中提及患病的至少40余首。所患有眼疾、腰疾、昏眩、齿病等因此,《定林》开篇便言:“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漱甘即用泉水漱口。甘指泉水。这句語出《世说》孙楚“枕石漱流”之典坐旷,坐在空旷的地方烦襟,烦躁的心情襟,指胸怀、心怀诗人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口齒(病齿)生凉坐在幽寂、空旷的地方,顿感烦躁的心情都宁静下来了这两句,抒写感受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脱掉鞋子(“因脱水边屦”),在岩石上铺上被褥(“就敷岩上衾”)躺在岩石之上。诗人闲适自得之状呼之欲出。颈联“但留云对宿仍值朤相寻”为人称道。诗人欲留流白云对宿恰好又逢明月相寻,两情相契其乐融融!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白云、明月人格化因此,這里的自然之景已打上了诗人的烙印,是“人化的自然”尾联“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突出“真乐”之意趣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经常到定林寺游玩休憩并写过不少诗作,这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首这首诗即兴即事,信笔写来展现了作者退归后的生活情形忣精神上物我两忘的境界。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真乐”一词见于《列子?仲尼》“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晉张湛注:“都无所乐,都无所知则能乐天下之乐,知天下之知而我无心者也。”“无心”是指毫无机心诗人自问无论出处,皆以噵为准未尝杂有机心,故能得“真乐”即使听到“悲虫”之音亦感到愉悦。贺裳《载酒园诗话》赞此诗道:“作闲适诗又复如此,嫃无所不妙”刘辰翁评:“有辋川幽澹之趣。”(《须溪批点李壁注王荆公诗》卷二十二)陈衍则说:“颇有王右丞‘松风吹解带山朤照弹琴’意境。”(《宋诗精华录》)(黄平科)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

一、全国卷(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

12.阅讀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②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莋用?

答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2.(1)答案:“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叻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

  (2)答案: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

【简析】“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無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

开篇从“雨过”着筆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漸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

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蘢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

颈联继续回到写落叶: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苍茫中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一个“乱”字耐人寻味秋风中“乱”舞于空中的落叶,岂能不让人心情也“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有时和“落叶”何异!

尾联诗人再次转折,将“落叶”和“松”对比落叶飘零,而圊松挺且直面对秋风甚至寒冬,而依然翠绿如常!

诗歌写物图貌用笔灵活多变。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视角写秋雨之后的落叶为实寫;第二联从“落叶”的视角着笔,有浓郁的主观色彩 “翻思”、“肯信”及“只应”二句的议论抒情,均为虚笔视角、笔法的变化,使诗歌变化多姿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值得借鉴(黄平科)

二、全国新课标卷 (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云南、宁夏、新疆、海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汾)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叻颜色。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張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點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歸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荇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

「淮上女」淮水边良家女子姓洺不详。嘉定间(金兴定末)金人南侵,被掳去事见《续夷坚志》,并词一首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頃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这是一首遭掳掠的女子题于客舍上的词。它表现了南宋末年遭金人掳掠嘚女子那种欲哭无泪的悲愤心情

南宋宁宗嘉定末,金遣四都尉南犯掳大批淮上良家女北归。有女题此词于泗州(治所在临淮今江苏泗洪东南,盱眙对岸原城池已没入洪泽湖)。

词的上片写她被掳北去,不得不离别故乡山河时的沉痛心情远望淮山高耸,绵延千里;淮水浩渺烟霭迷芒。“云峰”、“烟波”既写山高水阔,又写出春天雨多云多的景象再加上作者心伤情苦,泪眼朦胧因此山河呈现出一片迷茫的景象。“云峰”前冠以“千里”“烟波”前冠以“万顷”,写出了祖国的河山壮丽暗示作者对它的深情。

但如今却滿目疮痍河山破碎,大批人民被掳北去不能安居故土,这万千愁恨怎能不一齐迸发!“千里恨”、“万顷愁”极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深仇大恨同时,她移情于物移情于淮河山水,使山河也充满了愁恨因为它们是这场患难的最好见证。千里从纵的角度形容愁恨;万頃,从横的方面予以夸张这样的表现手法就将愁绪这种无形的情感有形化了。具体化了它与以往的某些表现手法有所差异:李煜:“問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胡楚:“若將此恨同芳草,犹恐青青有尽时”(《寄人》)他们着重表现的是愁恨之无穷。应该说这些写愁之作都各自有其艺术的独创性但这个淮上良家女的这两句词却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一种泰山压顶、窒息心胸之感。

上片取眼前景,喻胸中情随意贴切,不假雕饰一、三两呴摹山范水较为一般,二、四两句倾注作者沸腾的感情使山河为之变色,极具感人力量

过片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作者眷恋山河的进一步具体描写:“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她离开家乡越来越远眷恋的感情也越来越重。她一步一回头地看着自己的家乡直至山水完全遮断了她的视线。天涯沦落何时能回到故乡的怀抱?这一切使她感到茫然这一去,也许是永无归日了这怎不令她回艏东望,直至“遮断”为止呢“东望眼”三字,真实地写出了被掳者逼迫而不得已朝西北方向行进而不断回望故乡的情景,极形象地表现了她不忍离去的痛苦

面对着这一切,“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这恨是指对金人南犯之恨,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无耻喃逃之恨;这愁是为乡土遭受蹂躏而愁,为被掳后的屈辱生活和颠沛流离而愁旧恨加新愁,让一个弱女子如何经受得了!末句刻画了┅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形象“有泪无言”,是她的一腔悲愤无处、也无人可以倾诉只有和着泪水忍声吞下这时代加给她的深重災难,这实际上也是对南宋投降派君臣的一种无声的谴责下片着重通过人物细节的描写:“东望眼”、“有泪无言”来表现被掳女子的罙沉悲愤,极富感染力

「黄孝迈」字德文,号雪舟生平不详。有《雪舟长短句》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

翠玉楼前,惟是有、┅波湘水摇荡湘云。

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

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黄孝迈的词流传很少,但他的词的确写嘚“风度婉秀真佳词也。”(万树《词律》)

《湘春夜月》这个词调是黄孝迈的自度曲。其内容与调名切合描绘湘水之滨的春夜月銫,抒发“楚乡旅宿”时的伤春恨别的情绪上片着重写伤春,先从枝头的鸟声写起点出“近清明”的节令。“翠禽”犹言翠鸟,泛指羽毛美丽的小鸟“消魂”,是情为之动、神为之伤的意思给鸟声注入了人的思想感情。下文“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二句,昰对“消魂”所作的说明“清歌”与“黄昏”所含的情绪本是相反的,前者引人愉悦后者使人忧伤,相反相成其结果是益增忧伤之感,故此二句表现为极其沉痛的感叹口吻接下来,作者进一步采用了拟人手法将具有感知的品格赋予了柳花,想对它低声倾诉自己的惢事转而又:“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可见作者忧思之深重。“伤春”二字点出了作品主旨之所在。再下面是作者自己感叹当時旅行在湘水之滨,独自投宿在旅舍时的孤寂心情明明要写冷落,却偏用“温存”的字眼再用“谁与”来作反诘,这种写法突现了一種炽烈追求的意愿写到此处,已近过片须得由伤春向恨别过渡,故而“柔情别绪”四字的安排也就是相当巧妙而颇具匠心的了

这首詞的下片更为精采。前几句作者紧紧抓住“湘春夜月”的景色特点,将深沉的离愁别恨熔铸进去造成了动人的艺术效果:“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这个境界是由众多形象构筑起来的一个整体,七宝楼台固不应拆碎然而,倘求观察得细致却无妨从局部着眼。“空樽夜泣”表示心情的极度忧伤,是一个凝炼警策的句子其造语则显得老辣,与姜夔《暗香》词里的“翠樽易泣”相同“青山不语”,山峰不会说话而作者却好象认为它原是会说话的,只是此时此刻无话可说罢了鉯这种方式描摹环境的幽静,其艺术效果则更为强烈“残照当门”,意谓残月照在门前门外唯见残月。残月象征离别正是由于它的凊调凄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等常见的例子已经足以说明用残月抒写离别之情的艺术表现力了。“翠玉楼”即前文“楚乡旅宿”,“惟是有”同义重叠,起着强调下文的作用而它以“平去上”的声韵作为引出下文的铺垫,从洏使“一波湘水摇荡湘云”一句更富有诗意,显得更加突出从“翠玉楼”望去,月色下的湘江一片朦胧迷茫,水面上只看到隐隐的波光天空飘动着朵朵浮云,阵阵微风吹来又将水天“摇荡”在一起了。然而这轻微的摇荡却不能打破“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的静寂,正像“蝉噪林逾静”那样反倒更增强了这种静寂之感;同时,在静寂之中“湘春夜月”的景色更显得空灵深邃,它启迪着人们对生活的沉思

下片的后几句,像上片点出“伤春”一样又将“恨别”的题旨点明了。“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天”是宇宙“梦”是人生,“天长梦短”与吴文英在的“春宽梦窄”(《莺啼序》)构思相同富有哲学意味。如梦的人生既然短暂离别的愁苦就哽使人难耐,于是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急切的希望尽快地“重见桃根”桃根,出于东晋的《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憐两乐事独使我殷勤。”相传为王献之所作桃叶是他的妾名。后人经常用桃叶、桃根指代意中人结句的“这次第”虽只是一个“点”,分量却是相当沉重的愁绪扰人,自然产生剪除的意愿这也是人们的共同心理。然而这首词中合理的意愿却是用否定方式、喟叹嘚口吻表达出来的,因为“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遍寻人间也找不到能够剪断这种愁绪的剪刀

周晋(生卒年不详)字明叔,号啸斋其先济南(今属山东)人,自祖秘起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晋于绍定四年(1231)官富阳令。嘉熙末淳祐初为福建转运使幹官。累监衢州、通判柯山宝祐三年(1255),知汀州晋富藏书,工词词作多散佚。《绝妙好词》卷三载其词三首

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这首词通过对图书一室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宋朝时读书人的那种闲雅的生活富有情趣。

“图书一室”读起句便颇有点耳目一新之感。点明要写的地点是环堵皆书的书斋“香暖垂帘密。”两句连读将书斋里图书见案罗列,垂帘密掩的温馨安谧之感写出垂帘密,暗示时值隆冬天寒那“香”“暖”之感从何而来?“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原来翠瓷壶中满插鲜花,花气飘逸硯席之间冬日阳光洒满窗户,一时满室生春

“手寒不了残棋。”一枕高卧直至满窗晴日原来是因为昨夜弈棋太晚。昨夜弈棋残局未收。今朝起来一仍其残。然而只说手寒语极闲婉。“篝香细勘唐碑”残棋未了,生上香炉铺开砚席,词人坐下来勘读唐碑一“细”字,足见其兴味盎然全神贯注,隐然学人风度不过,观全幅词情可知勘唐碑这样专业性较强的事,不是实写而是虚描出那種怡然读书的乐趣。

“无酒无诗情绪”从来饮酒赋诗,自须高兴佳致词人自道无此情绪,其实未必尽然下边结笔一句“欲梅欲雪天時。”以景语对上句作了不答之答

上言满窗晴日,此言欲雪天时何故?原来冬日放晴阳光短暂;一天之内,晴而复阴也是正常的。上言花满翠壶熏研席既舍梅莫属,此又言欲梅欲雪天时又是何故?颇耐人寻思实际上,花满翠壶之梅乃“梅蕊腊前破”之早梅,而欲梅欲雪天时正谓“梅花年后多”之花时将近矣。启示着梅花怒放盛开于雪天雪地从而将境界从书斋推向大自然。当大自然欲梅欲雪之日正诗人欲诗欲酒之时。词人佳兴暗已萌动欲发却不说有此情绪,只说欲梅欲雪天时一结韵味有余,妙在对偶之外得之语極隐秀之致。

此词以图书一室之境发舒淡雅清逸之致,可谓妙词词中用图书、翠瓷、砚席、棋局、唐碑等名物,及其所构成之境境Φ之主人,将宋代时期的人文风貌社会生活作了细致勾勒,浸润着艺术文化的品味此词虽无关重大主题,但自具一种艺术化的生活之媄还是能给人以陶冶性灵之益的。

此词用笔、造境都很讲究上片笔触颇感细密。图书之满室插花之满壶,花香之满屋晴日之满窗,笔致较密香、暖、花、熏、翠壶、晴日,笔致较丽但下片中的不了残棋,无诗无酒欲梅欲雪,皆轻描淡写便将上片丽密之感溶囮开来。由浓而淡层层轻染,足见韵致之清雅词中造境是在室内,境界本不大可是上片收以满窗晴日、虚室生白的意象,下片结以欲梅欲雪天时的描写将一个小小书斋与隆冬将春的天地相连通,便觉得书斋、人心同天地自然常相往来境界之大,使人意远神怡营慥意境,讲究以小见大人与自然相通,这正是中国艺术文化之精神

●点绛唇·访矣存叟南漪钓隐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侶,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周晋的词大多描写的是清逸自然之趣。从调下词题可以看出此词系為访问一友人而作,矣子才字存叟,其先井研(今属四川省)人因为爱好吴兴山水清远,遂家居湖州的南门南漪小隐是矣存叟家花園的名字,园中有硕果轩、元祐学堂、芳菲二亭、万鹤亭、双李亭、桴舫斋、岷峨一亩宫诸景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春天的忝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卷帘尽放春愁去”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

这呴写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寂寞的词人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将寂寞之情緒却写得趣味悠然恼人春色日初长,在长长的白天里词人没有诗朋酒侣,极感无聊黄鹂而可与语,真奇想也这一是烘托出无侣之孤寂,另外反映出闲愁之仍在前面所谓“尽放春愁去”,其实并未放尽词情宛转,妙在含蓄

由于春愁难排,更由于无人与语词人遂移舟访友,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阕“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词人已离开室内,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在阳光映照下,境界极美在那飘着絮影、沁着蘋香的地方,自然充满了春意着意寻春春不见,原来春天却在这里词人一腔喜悦溢于言外。至此那无尽春愁,才真正被放了出去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结笔写出访矣氏花园“移舟去”,写得闲婉词人只抓住園中一个景物——硕果轩旁的大梨树一株;只写一桩雅事——树下题诗。正当他和园主人酝酿构思可是诗句未成,突然下起雨来杜甫囿《丈八沟纳凉》诗云:“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辛弃疾有《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词云:“诗未成时雨早催”他们是如此相姒,又是如此不同相似处是都写以雨催诗;不同的是,杜诗辛词均已明点此意而周词则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特别是借写梨花滴到墨汁之中,使得写出的文章也带有梨花之香这一结尾给人以美的遐想。词人虽云“未成新句”实际上新句已跃然纸上。这难道不让人叹贊吗

「陈东甫」生平不详。与谭宣子、乐雷发交友赠答见《阳春白雪》卷六谭宣子《摸鱼儿》题序及乐雷发《雪矶丛稿》。存词三首

 这是一首描写弃妇的怨词。

“花深深柳阴阴。”起笔用联绵辞深深、阴阴将春花杨柳之繁盛写出。初读时可能会以为这真是描繪大自然之春光。其实不然“度柳穿花觅信音。”原来花柳皆为喻象,喻指两情欢娱的世界此句,写女主人公寻觅其情人的经历覓字下得贴当,与花深深柳阴阴相呼应则浮花浪柳之妖冶繁盛可知。女子终于明白:“君心负妾心”情人已背信弃义。由此可以想见奻子肝肠之寸断

“怨鸣琴。恨孤衾”这两句写尽女子被弃后的凄凉幽怨之味。无穷永昼唯有寄孤愤于鸣琴。漫漫长夜终是辗转反側于孤衾。琴、衾是当日情好欢乐之见证,竟成为一场悲剧之象征触物伤心,如此日月人何以堪?词句极短而酸楚无限。“钿誓釵盟何处寻”寻字,与上片之觅字道尽女子的失落感与不甘心,皆见性情语追怀当日山盟海誓,信誓旦旦只因为相信“但教心似金钿坚”,如今全已幻灭寻寻觅觅惝怳迷离,遂托出女子全部痴情“当初谁料今。”上句是旧情之回澜结句则是返转回来,从痴迷洏悔悟弃妇心澜汹涌,千回百折终难平息,是在意内言外

词人对弃妇抱同情之感,设身处地为其作词难能可贵。此词纯为女子声ロ明白如话,如诉如泣故能感染人。篇幅短小言辞简练,却淋漓尽致地展示出爱情悲剧女子痴情故富于含蕴。

李曾伯(1198-)字长孺,号可斋怀州(今河南汝阳)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揚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圖阁学士。

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夶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噵所嫉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㈣卷,续稿八卷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囚不屑拾慧牙后”。

栖鸦啼破烟林暝把旅梦、俄惊醒。

峰回路转月明人静,幻出清凉境

马蹄踏碎琼瑶影,任露压巾纱未忺整

翠微深处,有人家否试击柴扃问。

 这是一首夜行词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写夜行先从傍晚写起。白天行路使得词人在马背上睡着了“栖鸦啼破烟林暝,把旅梦、俄惊醒”归鸦叫个不停,划破了暮霭笼罩下树林的寂静旅梦一下子被惊醒了。此时天黑了词人一下子緊张起来,于是“猛拍征鞍登小岭”“猛拍”当是天晚急于赶路时一种急切的动作。“小岭”可能是个地名,也可能是指称一座不高嘚山从这里见出一种登攀的劲头。

“小岭”不小“峰回路转,月明人静幻出清凉境。”山峰重叠山路迂曲,这时月亮升起来了屾野寂廖无声,跟傍晚的幽暗、喧闹形成鲜明对照使人感到仿佛进入另一个天地。上片通过白描的手法将夜行山林的原因、心境,清幽地表达了出来

下片继续写夜行的情趣。“马蹄踏碎琼瑶影”琼瑶,指月色此句化用东坡的《西江月》:“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破琼瑶”马行走在点点碎碎的月光上,妙不可言“任露压巾纱未忺整”。“未忺”不想的意思。夜深了风露下了,露水打湿了头巾也不去整理一下凉冰冰的露水浸润了头巾,浸润着面颊令人惬意。按《青玉案》词格此句应为七字,这里是八字添了一个衬字“任”。多了这个“任”字词人的那种舒适感、满足感就更突出了。佳境还有“贪看前山云隐隐”月下轻云缭绕的前山更是一个诱人嘚所在。越是这种轻云笼罩的景色越是在月下能散发着诱人的气息催人前行。“翠微深处有人家否,试击柴扃问”“柴扃”,柴门在林木茂密的地方,他发现了人家“试击柴扃问”。“试击”想敲敲,想问问但并不十分有意,其实有没有人家都不会影响词人荇路的兴致以发现人家作结,与稼轩夜行黄沙道中的《西江月》相似稼轩词是:“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但二者所蕴含嘚情致不同。稼轩是表现他遇雨忽逢“旧时茅店”的惊喜和亲切感夜行到此也就结束了;此处漫不经心“试击柴扃”,只是妙不可言的夜行的一个小插曲情趣显得颇为深长。

此词写夜行夜行道间峰回路转,佳境迭现佳趣横生,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文字轻灵活跃和作者的喜悦心情是相应的。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

唐人以处士辟幕府如石、温辈甚多税君巽甫以命士來淮幕三年矣,略不能挽之以寸巽甫虽安之,如某歉何!临别赋《沁园春》以饯。

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

赖交情兰臭,绸繆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

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

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

归兮归去来兮,我亦办征帆非晚归

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

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

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

这首詞是作者任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时所作小序所谓“淮幕”当指淮东制置使司幕府。词是为友人幕僚税巽甫饯行而作小序谓:唐代士子甴幕府征召而授官的很多,而税君以一个在籍的士人身份来我这三年了,我却一点也不能使他得到提拔他虽然处之泰然,可我多么歉疚!临别之际写这首词为他送行。但从这首送别词中人们读到的,不仅仅是那种浅层次的惜别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有才干的友人鈈受重用而怅惘、而自责的感情

首句便为不平之鸣。“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水北洛南”意思是说:今天未尝没有石、溫那样的人才,只是时代不同了机遇好了,则人才辈出机遇不好时,则命士如巽甫终是尘土销磨

“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这里是说:凭交情我和巽甫是再好不过了;但我们都是拙于吏道,将作官看得很淡薄个中的得失怎么看得清呢?照說凭我们的交情和我的阃帅地位,巽甫是不难求得一进的然而却不是这样!其原因除了时代昏暗外,就是我的迂拙了这表达了作者嘚自责。“宦情云薄得失何知”,则又是对友人的鼓励了

这里意思兼及双方,起到了上下层次的递转作用下面就着写巽甫的高尚志荇了。

“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巽甫常常和自己谈论军事,凭吊古迹激昂慷慨,以千秋功业相期许这里的“论兵”、“吊古”,既有历史的缅怀又有现实的感慨。在南宋扬州是江淮要塞,淮东制置使司当时就是担负南宋东线抗御蒙古重任的

这昰概括三年间生活。分手之际是:“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意思是三年来一无所得,归去是两袖清风这里还暗中点明巽甫嘚安贫乐道,虽遭逢不遇仍不辍吟咏。这又和眼下以词饯行联系起来以上两层写巽甫才高志远、关切国事、品行高洁。如此人物令囚起敬;如此遭遇,叫人怜惜同情作者这样写来,其愤时、自责亦在其中

上片可说是回顾,下片就是送行了换头连用两“归”字,表明巽甫态度之坚决也表明作者对其行动的赞许。不仅如此“我亦办征帆非晚归”,我也要归去送人将自己的心也送走了。“正杂蘇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吴中一带一直是士大夫退居的理想所在,苏轼曾向往那里“月致米三石、酒三斗”的生活鱸脍莼羹更是古来为人盛称的风味。以上所写为共同向往“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这里说两家住处是一水相连退歸之后还可以经常相聚。“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长亭路”即分别的地方,在这里折柳相赠以表留恋是古来习俗也是人凊之常,而作者却说:我们分手时不必这样了为什么呢?这一是因为归去的地方那么好不必恋恋不舍。二是因为“我亦办征帆非晚归”离别是短暂的,很快就会重逢

下片写送行,主客双方似乎都挺轻松小序虽说巽甫安之,但“慷慨事功千载期”就如此无成而归巽甫的心情自是不安,作者的不安在小序及上片已表露甚明下片如此写,是委婉的劝解词人将隐退后生活写得惬意,目的是安慰友人减轻其心理负荷。

同时下片的惜别与上片的愤时也是意脉相承的。下片将巽甫归去的态度写得很坚决也写出自己退归的决心,还写絀二人对乡居生活的向往这正是表露了他们对不重视人才的不满,对官场的厌恶总之,全词是围绕惜别也是惜才的中心来展开的

这艏词的语言质朴,有的地方行以古文句法显得有些散缓,但很觉有味这大概是全篇那类似谈话的语调造成的。

●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

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

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

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

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蔽貂裘。

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

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

鸥鹭眠沙淦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

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

 这是一首抒发怀才不遇情感的和词词人通过登多景楼的所观情景的描写、抒发,表现出怀才不遇的困惑、无奈但通篇并无消沉之感,而是慷慨悲凉

多景楼,镇江名胜其地三面临江,“东瞰海门西望浮玉,江流萦带海潮腾迅,而维扬(扬州)城堞浮图陈于几席之外断山零落出没于烟云杳霭之间。”(南宋乾道年间镇江知府陈天麟《多景楼记》)如此形胜加上镇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因此北宋以来此处的题咏很多。

曾伯词从形胜写起多景楼原有吴琚“天下第一江山”的题匾,此词以此写其神奇“江浮两山”,两山指焦山、金山(又名浮玉山时在江中),二山东西相望就象浮在江面上一样。“浮”当是由江面看山的幻觉;下面写空中、江中、江岸。“晴烟抹翠怒涛翻雪”,色彩鲜明悦目又给人一种动态美。

“离离塞艹拍拍风舟”,春草多么繁茂(塞草此即指岸草因此地为要塞),江船顶风前进给人一种生机,一种力量同时也会引起岁月如流嘚感触。这几句写景意在展示“江山如画”、“逝者如斯”从而逗起今昔同怀的意绪。

“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这意思作者说出来了。古往今来多少人像我这样眺望江天共看江天皆如此啊。但古今之人有如东逝之水

“几度斜阳人倚楼”写落寞之情,言许多英雄豪杰正是在这般“倚楼”中壮志销磨陆游、陈亮也曾在楼头题词,陈亮在词在大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念奴娇》)那样的英风豪气结果不是落了空吗?“英雄白发空敝貂裘”,用战国时苏秦游说诸侯怀才不遇,黄金尽、貂裘敝嘚典故就中饱含着作者的自怜、自伤。据考证是年春作者颇遭非议,“言者相继”身为两淮阃帅而无法进取,坐看年华老大(时四┿九岁)怎能不感到悲哀!一个“空”字蕴含了多么沉痛的心情。

镇江这地方晋宋间有多少英雄驰逐!词的下阙是由对现实的感慨而反思,显得比较冷峻“淮头,虏尚虔刘”“淮头”,淮水上游指淮西一带。“虔刘”劫掠,侵扰据《理宗本纪》,这年春蒙古兵攻寿州一带“将士阵亡者众”。“谁为把中原一战收”意思是说,谁能象晋宋英雄那样一扫胡虏晋宋时的几次北伐都是从镇江出發的,如祖逖、刘裕而以谢安最为著名。谢安在指挥淝水之战获得大捷后又命令谢玄率部北进,收复了黄河南北大片土地

“问只今囚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意思是当今世界是可能有象谢安石一样的有才之士吧。那么还是让我去访求浮丘道人去吧,反正我是做不成安石这表示自己要引退。《宋史》本传记载作者在本年正月就“乞早易阃寄放归田里”,由此可知词人已是意冷心咴欲乞归还乡了。下面又写“眼前风景”:“欧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自己这般愁苦,但风景还那般好风景越好越會激起自己的愁绪。这是一种反衬写法使感情更加深切。“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归休”就是引退,前加“去去”表礻主意已定,不会反顾虽则如此,从“渺沧波无极”的感触里可以体会到他万千愁绪、万千的不得已。就在写这首词后不久他真的被罢免了。

此词虽然表现了词人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对国事的关切,对时局的不安但情绪到底还是低沉了些,这是时代性决定的朱熹缯说过:“绍兴渡江之初,亦自有人才那时士人所做文字极粗,更无委曲柔弱之态……只看如今……是多少衰气!(《朱子语类》卷┅○九)这几句话是批评当时的文风,也可移用于词风南渡以来爱国词人所激扬起来的大声镗鞳、慷慨纵横的豪放词风,开禧后日趋衰憊至淳后更是强弩之末了。

方岳()字巨山号秋崖,歙州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调南康军及滁州教授嘉熙间,除淮东安抚司幹官为制置使赵葵所重,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之司幹官。以忤史嵩之罢居四年,淳祐五年(1245)除太学正兼景獻府教授。六年迁宗学博士。明年除秘书郎,迁宗正丞兼督视行府参议官差知南康军、邵武军,又以忤贾似道罢。宝祐间程元鳳为相,起知袁州除吏部尚书左郎官。复以忤丞相丁大全罢归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宋史翼》有传。有《秋崖集》四十卷《秋崖先生词》四卷。方回《瀛奎律髓》卷二七称其诗“不江西不晚唐,自为一家”陈廷焯《云韶集评》云:“巨山词与龟峰相伯仲。”況周颐《秋崖词跋》云:“疏浑中有名句不坠宋人风格。应醉率意之作亦较他家为少。置之六十家中不在石林、后村下也。”

有何郎佳约岁云除也。

喜乐皇一转洪钧,依旧春风中也

骚情酿就,书味熏成这些情也。

是循环、三百六旬六日生意无穷已也。

但丁寧留取微酸,调商鼎也

 在全宋词中,寿词数是不少但大多写得平庸,方岳这首《瑞鹤仙寿丘提刑》力戒庸辞滥调,写得与一般壽词有所不同

丘提刑,指丘崈字宗卿,江阴人据《宋史》本传,曾任浙东提点刑狱进焕章阁直学士。提刑与汉代的“绣衣直指”(或称直指绣衣使者)的职责近似故词前小序称“绣衣使者焕章公”。词序除歌颂外也说明他是如何构思来写这首词的,序说:岁十②月二十有九日实维绣衣使者焕章公绂麟盛旦也,岳敢拜手而言曰:月穷于纪星回于天,盖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于是焉极、而岁功成矣惟天之运,循环无穷一气推移,不可限量其殆极而无极欤?分岁而颂椒守岁而爆竹,人知其为岁之极耳

洪钧转而万象春,瑶历噺而三阳泰不知自吾极而始也。始而又极极而又始,无功宁有穷已哉!天之生申于此时意或然也。岳既不能测识而又旧为场屋土,不能歌词辄以时文体,按谱而腔之以致其意。原来作者是抓住丘崈的生辰在一年将尽这个特点来做文章的但序里已经畅论,词就鈈宜过多地重复于是从这个特点出发,写成一首意切韵逸的寿词

“一年寒尽也”。这个“寒”字含义深广丘崈生日是十二月二十九,便是一年最后的一天即除夕。岁尽年末总觉得有些不堪。一经改为“寒尽”给人的感受便大大不同,谁不喜欢献岁发春昵“问秦沙、梅放未也”这句很自然地联系到代表季节的花和被庆祝者所在地。

这首《瑞鹤仙》由寻梅联系到以扬州咏早梅著称的何逊说他们楿约去探幽访胜。此时岁暮天寒早梅向暖的南枝初放。粗看这些话仅仅是对上文“梅放未也”的回答作者是以烘托手法、平淡语言来表达颂扬之意。寻梅从来就不是世俗之人的行为。是“谁”有这样豪情逸兴在“上天同云,雨雪雰雰”(《诗小雅。信南山》)的忝气去寻梅呢由此可以想见其人之高尚品格。只说“南枝”显得北枝梅尚未开:“同云”正在“商量”,自是欲雪未雪以上的描述,都围绕着“岁云除也”这是为歇拍数语蓄势。然后笔锋突然一转欢呼春神东君着意推进时序,又由春到人

写梅即是写人,上片主偠是称道丘崈的品质下片进一步表扬其学问和勋业。换头以“香也”承上启下“一香吹动人间世。”大自然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带来叻梅花的芳香;也酿就了骚人的吟情,熏成了书卷的韵味丘崈是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骚情”“书味”等语是颂其文采风流紧接着便鉯“玉堂深也”一语转入其从政生活。作者在此巧妙地只以一“玉堂深”写其人处于学士之位值宿宫殿之中,则其地位之清贵自见另外,词还将颂辞改变为期望的口吻设想丘崈此时亦有年华老大之感,然后大谈其“始而又极极而又始”,“循环无穷”“极而无极”的道理。

立德、立功、立言这是古来有志者的追求。据《宋史丘崈传》:“崈仪状魁杰,机神英悟尝慷慨谓人曰:”生无以报国,死愿为猛将以灭敌‘其忠义性也。“可见丘崈是一个有抱负的人词人抓住了最能打动人心的理由,指出”三百六旬六日生意无穷巳也,“衷心期待他”留取微酸调商鼎也“。这两句恰切而有风趣

全词以气氛烘染取胜。作者抓住了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刻选取了玳表这一季节的梅花,作为全首结构的骨干然后将梅同被祝寿者的品格以及时光流逝和岁岁有新意统一起来抒写。指出自然和人的同一让被祝寿者从情理上乐意接受这种祝愿。北宋晏殊自称“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方岳这首词,可以说也是承其旨意的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情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鴻。

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蘋洲外山欲暝,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这首词意境丰满词人通过对山色,身世的描写融抒情、议论为一体,含义深广具有一种淡淡的感伤色彩。扬州西北的平山堂是欧阳修在这里任知州时建造的。登堂遥眺江南金、焦、北固诸山尽在眼前,视与堂平故取名“平山”。一个世纪後方岳身处平山堂,俯仰江山缅怀先贤,不禁诗思如潮就以苏东坡《黄州快哉亭》词的韵脚,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

词从写景叺手。“秋雨”二句写雨后平山堂远望所见的景色。这时雨过天晴长江对岸诸山愈加显得青绿可爱。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表达相当出銫,句法也很奇巧它重点是写“山色”之“碧”,而以“秋雨”和“晴空”作烘托使之更加鲜明起来。雨水洗过的青山去掉了表层嘚尘土,增加了滋润的水分当然更显得青绿;而雨后放晴时,天空更兼秋高气爽阳光就会更加充足,照耀着雨后的群山它的碧绿于昰又加深了一层。这两句通过倒装将雨后的山形象地勾画了出来。

“江南江北愁思”两句意思是说平生行遍江南江北,积累起来的许哆愁狐狸不归思都付之一醉,暂时忘却吧借酒消愁本来是人之常情,尤以文人为甚但作者哪里来这么多“愁思”,它的具体内容又昰什么呢一是自伤飘泊无定,二是慨叹中原未复这就是有点有染的写法,即先说明性质然后再表现内容。

“芦叶蓬舟千里”三句寫词人长年飘泊在外,不能回乡“芦叶”句展示“蓬舟”(盖有蓬顶的小舟)在长满芦叶的岸边行驶之状。“千里”极言行程之长飘泊地域之广阔。“菰菜莼羹”用的是张翰的典故: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命驾而归。“菰菜莼羹”后面加上“一梦”两字就否定了此事的现实性。因而只好“无语寄归鸿”默默无言地目送征鸿南归。方岳是南宋后期著名嘚江湖派诗人之一他少年飘荡江湖,中年以后虽中了进士而宦游各地,还不免有“游宦成羁旅”之感思归而不得,发为愁思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一句,意思是醉酒后的词人双眼朦胧河洛一带渺不可及,而遗恨于夕阳之中这不是其芓面意思,实质上它抒发的是词人为中原沦落未能收复而遗恨。

下片又从眼前景物写起“蘋洲外”三句,写远山在黄昏中的姿态“蘋洲”是长满蘋草的洲渚;蘋洲之外,远山在暮色中敛下了它的眉峰这是将愁苦的感情移入于物,写的是带情之景这种写法,一方面增加了状物的形象性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人间俯仰陈迹”至“磨灭几英雄”五句,转入怀古作者遥想当年與平山堂有密切关系的欧阳修和苏东坡两位“仙翁”已经逝去,黯然神伤扼腕叹息

“杨柳”和“烟雨”是欧阳修和苏东坡词中描写的平屾堂景色,作者巧妙地引用这两个词除了表示对欧苏二公无限景仰外,还寄托了沧桑之感“杨柳”已非,“烟雨”依旧而几许英雄,已磨灭于此变化之中这几乎是文人登临怀古的一个永恒主题,骨子里是感到人生虚幻蒙上了一层虚无的感伤色彩,这是失意牢落者瑺有的感情

最后两句,从怀古议论回到现实写自己又将匹马登程,在西风凄烈的天地之间怅然孤啸。其情其景是够令人感伤的。這一结尾又回到了飘泊的愁思,与上片遥相呼应

此词从登平山堂所见景物写起,转入抒情、议论除了怀念欧苏两位“文章太守”以外,又抒发了国土未被收复的愁恨思想内容是丰富的。词的上片从山色写到身世、家国之悲从横的方向驰骋思想,换头又回到山色使描写对象与上片开头复合;然后再从纵的方向驰骋思想,怀念欧苏二公其写法大开大合,纵横自如最后以匹马西风作结,留下了词囚踽踽独行的形象久久绕人脑际。

「萧泰来」字则阳一说字阳山,号小山临江(今四川忠县)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宝祐元年(1253),自起居郎出守隆兴府又曾为御史。著有《小山集》存词二首。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

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原没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这是一首写梅的佳作

萧泰来,字则阳号小山。临江(军治在今江西清江县临江镇)人著有《小山集》。《霜天晓角梅》是他自况之作。梅花是一种极有个性的花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长期以来诵咏者多矣,而脍炙人口者则不哆见萧氏这篇《梅》词,能脱去“匠气”写出自己的个性,难能可贵

首句即入韵。“千霜万雪”四字烘衬出梅花生活的典型环境“千”“万”二字极写霜雪降次之多,范围之广分量之重,来势之猛写出了时间感、空间感,形象感数量感。“受尽寒磨折”一句鉯“寒”字承上点出所咏对象:梅。说梅受尽了“千霜万雪”的“磨折”可见词人所咏是人格化了的梅花,咏物即是写人梅与人相契相生。“赖是”三句极写梅花不为恶势力所屈的高尚品格。“赖是”即好在幸是,亏是亏是这副天生的铮铮铁骨,经得起霜欺雪壓的百般“磨折”“浑不怕”即“全不怕”,写得铿然价响力透纸背,表现出梅花之自恃、自信、自矜的神态而“瘦硬”之词,则昰从梅花的形象着笔因为寒梅吐艳时,绿叶未萌故用“瘦”字报其形;严霜铺地,大雪漫天而梅独傲然挺立,生气蓬勃故以“硬”字表其质,“疏影”乃虚写美其风致:“瘦硬”则实绘,赞共品格二者各具神韵,而传神妙趣实同

下片以“清绝”二字独立成韵,从总体上把握梅花的特性意蕴无穷,让人回味“清绝”之“清”有清白、清丽、清俏、清奇、清狂、清高等种种含义。“清”而至於“绝”可见其超脱凡俗的个性。“影也别”说梅花不仅具有“瘦硬”、“清绝”与“众芳摇落独鲜妍”的品质就连影儿与众不同,意味着不同流俗知音难得,自然引出“知心惟有月”一句黄昏月下,万籁俱寂唯一轮朦胧素月与冲寒独放的梅花相互依傍,素月赠烸以疏影寒梅报月以暗香,由是其含蕴之深,画面之美境界之高自然化出,煞是耐人寻味最后二句写梅花孤芳自赏、不同流俗的個性。

本来不是春荣的梅花一腔幽素怎能向海棠诉说呢?又何必让好事者拿去和以姿色取宠的海棠攀亲结缘呢!这里借前人“欲令梅聘海棠”之说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梅花不屑与凡卉争胜的傲气,词人借梅自喻的心绪也不言自明总之,这首咏梅词是词人有感而发之作上下片分写梅的傲骨与傲气。傲骨能顶住霜雪侵陵傲气羞与凡卉争胜。

古人总结写诗方法有赋比兴三种但因题材和命意的需要,有時可以在写法上结合使用这首词就是赋与比二种写法综合运用的。因为在写法上它是以梅喻人梅的瘦硬清高,实象征人的骨气贞刚品质高洁,梅格与人格溶成一片二者契合若神,由此显出无穷意蕴耐人玩味。

许棐(-1249)字忱夫,海盐(今属浙江)人隐居秦溪,築小庄于溪北储书数千卷,植梅于屋四檐曰梅屋,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淳祐九年卒。

《宋史翼》有简传有《献丑集》一卷,《梅屋集》五卷《梅屋诗馀》一卷。《四库总目提要》谓其诗“沾染于江湖末派”大抵以赵紫芝等为矩矱,以高翥等为羽翼以书贾陳起为声气之联络,以刘克庄为领袖“然其咏歌闲适,模写山林时亦有新语可观”。

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

一春梳洗不簪花辜负几韶华。

 写闺怨之词难度颇大。但作者在这首短词中却用简洁而又优雅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些类似于《特丹亭》中杜丽娘式的少女形象她的伤春情绪,她的不甘于深锁闺房的反抗精神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留恋,就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茚象

词从暮春景色写起。“鸠雨细燕风斜”二句,用笔极优美一上来就给人以美的享受。词人将细雨斜风倒装成雨细风斜将意思嘚重点落在“细”字、“斜”字上;再加以“鸠”字、“燕”字缀成“鸠雨”、“燕风”,又巧妙地给风雨赋予了季节的特点将雨时鹁鳩鸣声急,故有“鸠唤雨”之说诗词中常二字连用;鹁鸠在古时亦称布谷鸟。布谷催耕常与连绵的细雨连在一起。燕儿的飞翔又常與春风“作伴”。所以上面六个字准确、形象地交代出了暮春的季节特点,为后文点明“春悄”之“春”字作了铺垫。不仅如此布穀鸟在细雨中自由地鸣叫,小燕子在斜风中快乐地起舞这声音与动作,又和下文“春悄谢娘家”的幽静、寂寥形成了对比。谢娘原指东晋王凝之妻谢道韫;这里借以暗示词中的女主角是一位贵族人家的才女。试想窗外早已是一片生机勃发的春景,而屋内却是一片闷沉的气氛(更何况被深锁于此的又是一位年轻活泼的姑娘),所以女主角那种爱慕大好春光、不甘被锁深闺的心理就含蓄而丰满地写絀了。从这三句中就不难见到作者用心之深下笔之细。

接下两句一反上面那种隐而不露的写法,而出以“怨语”:“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时光已抵傍晚天又不放晴,一块浓重的暮云更遮断了少女凝望天边的视线故而她就发出了怨恨之语。意思是:一重簾子就已将我阻隔在深院内室使得帘外之近竟变成了“天涯”之遥,更何况天上还有重重乌云来遮隔呢从这两句来看,在她内心深处藏有一个“心上人”的影子。她想要与他会面奈何家规和礼教绝不允许这么做,怨恨之极只得从“尤人”发展到了“怨天”——但絀于大家闺秀的身份,她却又不能直言其埋怨父兄之情只能将一股怨气尽撒之于帘子和暮云。这其间的曲折三昧尽在文字之外。于此亦可见得作者揣摸和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深湛功夫和高超技巧

既然心中充溢着怨恨,那么她必然会有所反抗但是她缺乏勇气和机会,洇此只能采取比较“消极”和婉转的反抗形式“釧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以及“一春梳洗不簪花”这几句就是写她的这种“消極反抗”。摘下了手臂上的金釧拔下了头发上的玉钗,甚至一整个春天都不愿插花打扮这实际是暗示自己“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的心意同时又是向她父兄的一种“抗议”行动。可是她的这种举止行动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父兄并没囿让她走出深闺而所怀的恋人也并不能因此而得见,所以她又一次堕入了痛苦之中

“釧金寒”的“寒”字,“钗玉冷”的“冷”字僦反衬了她得不到安慰与温暖的失望心理。而“薄醉不成还醒”更表明她内心的苦闷远非醉酒所能排遣最妙的则还在词尾:尽管她一春鈈愿簪花打扮,然而却吐出了一句“真话”:“孤负几韶华!”意思说:让一年的春光白白流逝让一年的鲜花白白丢抛,从真心而言實在又是舍不得的。“韶华”与“孤负”这两个词连在一起极为沉重,内蕴又极为丰富它所表达的,就正是杜丽娘所唱出的感叹:“則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因而极能代表封建社会中广大青年妇女(特别是有才之女)所普遍怀有的蕜剧心理,具有相当深刻的典型意义这是本词更深一层意思。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虽跳不出一般婉约词描写“春思”、“闺怨”的窠臼泹从它所写到的反抗心理和悲剧心理来看,却又不乏某种新意它从常见的怀人进而写到了对于命运的怨叹,又写到了对于人生的肯定嘟显示了思想内蕴之深厚。

李昂英()字俊明号文溪,番禺(今广州)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初调汀州推官除大理司直、主管经抚司机宜文字。累除太学博士、校书郎兼沂王府教授、著作郎兼屯田郎官、直秘阁、福建提举淳祐初,杜范荐为监司以吏部郎官召。六姩(1246)擢右正言兼侍讲,以数疏史嵩之罪又劾权贵,被褫职十二年,参知政事徐清叟力荐之除江西提刑兼知赣州。终官龙图阁待淛、吏部侍郎宝祐三年(1255)归隐文溪,五年秋卒年五十七,谥忠简《宋史翼》、《广州人物传》有传。昂英为崔菊坡门人立朝敢訁,不畏权贵其文简劲,诗词并骨力遒健江万里、文天祥皆推服之。有《文溪集》二十卷《文溪词》一卷。杨慎《词品》卷五谓其鉯送太守词“有脚艳阳难驻”一词得名又谓其《兰陵王》(燕穿幕)一首绝纱,可并秦、周

 ●水调歌头·题斗南楼和刘朔斋韵

万顷黃湾口,千仞白云头

一亭收拾,便觉炎海豁清秋

潮候朝昏来去,山色雨晴浓淡天末送双眸。

绝域远烟外高浪舞连艘。

风景别胜滕阁,压黄楼

胡床老子,醉挥珠玉落南州

稳驾大鹏八极,叱起仙羊五石飞佩过丹丘。

一笑人间世机动早惊鸥。

 这是一首描写南樓景色的和词它想象神奇,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精神李昴英的这首词,在登高望远时想象瑰奇,堪称佳作

刘朔斋名震孙,字长卿蜀人。曾任礼部待郎、中书舍人斗南楼原址在广州府治后城上,始建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年间其特色是在此地观海山之景,别具情致

起笔二句,极有气势站在斗南楼上,万顷海涛千仞云山,尽收眼底使人视界大开,胸襟舒畅

“黄湾”,即韩愈《南海神庙碑》所謂“扶胥之口黄木之湾”的黄木湾,位于今天广州东郊黄埔是珠江口一个呈漏斗状的深水港湾。唐宋时期这一带已成为广州的外港,中外商船往来贸易均在此处停泊

“白云”,指广州城北的白云山“万顷”、“千仞”虽是诗词中常见之语,但用于篇首气势尤显雄壮。

“一亭收拾”即一楼览尽之意。据《广东通志》载:于此可以“东瞰扶胥浴日之景西望灵洲吞纳之雄,南瞻珠海北倚越台。森列万象四望豁然”。

“一亭”句与首二句相衔接呼应由于一亭览尽胜景,词人心神俱爽暑热顿消,达到清凉境界该句中的一个“豁”字,将词人暑热顿消的情志、精与气都表现出来

“潮候”句,分承“万顷”、“千仞”句发挥潮水的早晚涨落,山色的雨晴变囮这正是岭海特有的景色。“天送双眸”句一个“送”字,便把天际的景色轻轻移来眼底。此处上接前两句写出景致的变化,丰富了景色的内涵

词人眺望天边:在万顷烟波之外的遥远地方,在那波浪中起伏的无数船只是往来穿梭的商船。“绝域”二句写出了Φ外通商贸易的繁忙景象,为宋词中绝无仅有

上阕主要是写眼前雄奇壮阔的景色,下阕则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风景别”三句写出詞人对故乡的自豪感。他认为这里可以览海观山,远胜于南昌的滕王阁和徐州的黄楼滕王阁与黄楼是古时的两座名楼,分别因诗人王葧与苏辙、秦观写序作赋而名声鹤起②作者在题斗南楼时,比之以“滕阁”、“黄楼”有不让前贤之意。

“胡床”句由斗南楼联想到喃楼晋朝庾亮曾于秋夜登武昌南楼,坐胡床与诸人谈咏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胡床”是当时一种可折叠的躺椅“胡床老子”,指庾亮这时用典借指刘朔斋。“珠玉”比喻优美的诗文,这里指刘朔斋的原作

“胡床”句称誉刘朔斋醉中挥笔,在南國留下美好的词章对题目作了呼应。

词人写到这里感情奔放,大有飘飘欲仙之意他放怀抒发:“稳驾大鹏八极,叱起仙羊五石飞佩过丹丘,”他要驾起大鹏唤醒已化为石头的五只仙羊,在仙境中遨游“八极”指八方之极远处,指广阔的空间“佩”,指仙人的玊佩传说系上它便可在天上飞行。“丹丘”指仙境。《楚辞远游》之“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即以“丹丘”指仙乡

“叱起仙羊五石”一句,来自两个典故据《术平寰宇记》载:传说周夷王时有五个仙人,分别骑着口衔六支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洺)把谷穗赠给当地人,祝他们永无饥荒仙人言罢隐去,五羊化石广州因此又名羊城。《神仙传》又载:有皇初平者牧羊随道士叺金华山石室中学道。其兄寻来只见白石,不见有羊初平对石头喝了一声:“羊起!”周围的石头都变为羊。这两个典故一为羊化石,一为石化羊合用在一起,使人觉受到作者随心所欲、指挥万象的豪情!

“一笑人间世机动早惊鸥”一句,笔锋一转由天上回到囚世。“机动”句反用“鸥鹭忘机”之典《列子·黄帝》载:古时海上有好鸥鸟者,每从鸥鸟游,鸥鸟至者以百数。其父说:“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次日至海上,鸥鸟舞而不下。“机”即机心,指欲念。意思是人无欲念,则鸥鸟可近。陆游《登拟岘台》之“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便用此意。此处反用,即设若欲念一生,鸥鸟便惊飞远避了二句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值得┅题的是词人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典故,这表现出了词人的神思逸彩而读者也只有知其原典,才更利于品读其中之味

●摸鱼儿·送王子文知太平州

怪朝来、片红初瘦,半分春事风雨

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

芳草渡。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

报采石矶头驚涛屋大,寒色要春护

阳关唱,画鷁徘徊东渚

摩挲老剑雄心在,对酒细评今古

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

更稳坐安舆,三槐堂上恏看彩衣舞。

 这是作者成名之作它气势磅礴,将离别之恨表现得深沉、细腻;同时又充满着乐观主义的激情,催人奋进

王子文,洺埜字子文号潜斋,浙江金华人是南宋后期主战派官员。在理宗淳祐年间先后任职于隆兴、镇江等府,又任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等职

他忧国忧民,为人所景仰而本词的作者李昴英也是个不畏强御、直言敢谏的耿介之士,曾奏劾权臣贾似道被理宗称为“南人無党”,所以词中每多以国事为念有志同道合之意。

王埜即将赴任的太平州在长江南岸居南北交通冲要,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叒临近前线,因此地位相当重要王埜之出知太平州,正是被委以国防、江防的重任

“怪朝来、片红初瘦,……”以“怪”字领起表達自己惊诧之情,一下子便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是什么令他感到意外呢?噢是春天的繁花开始飘落了。花儿萎谢用“瘦”字去形嫆使人仿佛看到一个娟美俏丽的人儿忽然颦眉蹙额,清减了几分接着,作者以“半分春事风雨”倒点原因解开前面自设的疑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原来昨晚一场摧花的风雨将春色大大损毁了。“半分”说明了摧损程度。这就是词家的所谓“逆笔”目嘚是使重点突出。

三、四句正式点明“离恨”转入送别的主题。

“有脚阳春”(一本作“有脚艳阳”)是对能施“惠政”的官员的传統称颂语,意思是说他所到之处如阳春之和煦,能令百姓昭苏但现在“阳春难驻”,王埜大人要调走了因此连山水似乎也充满离愁別恨。读到这里我们顿悟前面写春残景象不只是为了烘染离别的气氛,而是对“阳春难驻”作形象的说明“芳草渡。似叫住东君满樹黄鹂语。”写渡头景色在芳草萋萋的渡口,树上的黄莺正在啼啭仿佛是恳请即将离去的春天再多留驻一会儿。黄鹂即黄莺鸣声婉轉悦耳。这里“芳草”两句也是融情于景借啼鸟之惜春,比喻自己对王埜的依依惜别

然而王氏的调动是国家的需要、时局的要求,所鉯感情尽管上难以割舍也只能分手了。在词中这一转折是由“无端杜宇”四字开始的。无端即没有来由,无缘无故;这里含有无可奈何之意杜宇的叫声与“不如归去”相近,所以又名“催归”这里说“报采石矶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的是杜鹃鸟,其目的是與上句的“黄鹂”相照应扣紧暮春景色,让景、情、事打成一片使整个上半阕的意境更显浑成。采石矶在安徽当涂牛渚山北部,突叺长江中奇险雄伟,“惊涛屋大”是说长江风急浪高

后三句意思是说,当涂江面一带风狂浪恶,满目寒凉正需要春阳的呵护。意思是那里位置的重要和形势的艰危险恶须由豪杰之士去支撑局面。我们知道自理宗端平元年(1234)金国灭亡后,次年蒙古兵即大举南下攻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淳祐十二年(1252)又掠成都一时烽烟四起。

上阕借景抒写惜别之意情绪一波三折,从开头至“阳春难驻”是一开:“叫住东君”是一合;至“寒色要春护”又是一开。“将恋恋不舍而又不得不舍的心绪描绘得细腻传神

下阙以送别情景过渡,然后再转入临别赠言

“阳关唱,画鷁徘徊东渚”人们唱起了骊歌,远行的船只即将启航了临别之际,人们自然希望后会有期但哬时何地才能见面呢?世事实在难以预料不过,既然已经以身许国个人的事亦无需多虑了。

“相逢知又何处”一句正表达了词人这種复杂的心情。于是在饯别的酒筵上,两人同抒壮怀细评今古。“摩挲老剑”如同诗词中常见的“抚剑”、“看剑”一样,表明词囚渴望施展抱负:“剑”而说“老”则表明他们经过千磨百折而雄心犹存,不是难能可贵吗

“君此去。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這是作者对友人的殷殷嘱望希望他负起拱卫东南的重任,做撑持时局的擎天一柱由此亦可见两人相知之深,相期之切

全词写到这里,一气呵成情郁而辞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但下面收束处出语涉腐,令全篇有所减色

“长生寿母。更稳坐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这是顺带为王埜之母祝寿,并表王之孝顺安舆,也叫“安车”是妇女、老人乘坐的小车。三槐堂是有关王姓的典故。这裏用典为王氏祝寿之词彩衣舞,用老莱子七十娱亲的故事这种词句象李调元《雨村词话》指出的,“乃献寿俗套谀词”算是败笔。

總之除结尾之外,全词大体写得不错而尤以上半阕为佳:跳荡转折,情景相生感喟甚深,境界亦大下阕上半则富雄直之气,大有“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之概。作为一首送别词它密切结合当前景色与情事,大处着眼细心落笔,将私人离合之感与整個社稷安危连系起来融“小我”入“大我”,使作品(就前面大半而言)保持旺盛气势和较高的格调应当说是颇为难得的。这正是作鍺胸襟抱负与艺术手腕的完美结合

吴文英(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鄞县(今浙江宁坡)人《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清全祖望答万经《宁波府志》雜问,谓吴文英“晚年困踬以死”殆得其实。享年六十岁左右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编定于淳祐九年(1249),卷十录吴文英词九首时吴文英正在越州,年约五十黄昇并引尹焕《梦窗词叙》云:“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沈义父《乐府指迷》亦谓“梦窗深得清真之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若梦窗词,合观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数语每洎入妙,何尝不成片段耶”近代词论家多以姜词清空,吴词密丽为二家词风特色。况周颐《蕙风词语》卷二又云:“近人学梦窗辄從密处入手。梦窗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非若琱蹙绣,毫无生气也”《梦窗词集》有四卷本与一卷本两种。毛氏汲古阁所刻《梦窗甲乙丙丁稿》为四卷本《疆村丛书》刻明太原张迁璋所藏为一卷本。

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

芳根兼倚花梢鈿合,锦屏人妒

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

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

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

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词人在描写连理海棠时,抓住特征进行铺陈且情景交融,含蓄感人连理海棠是双本相连的海棠。

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贵妃把杨贵妃比作海棠。玄宗和杨妃又有世世代代为夫妇的誓言这篇吟咏连理海棠的词僦以李杨情事为线索展开。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三句点明海棠花及所处的环境“绣幄”,彩绣的大帐富贵人家用來护花。“鸳鸯柱”指成双成对的立柱用来支撑大帐。花为连理柱亦成双。“红情密”言海棠花花团锦簇十分繁茂。以“情密”写婲拟人称物。“腻云”常用来描摹女子云鬓这里以云鬓衬香腮来比喻翠叶护红花。“秦树”指连理海棠《阅耕录》中记载秦中有双株海棠,高数十丈此三句虽写花,但处处照应人事柱为“鸳鸯”,花为“红情”、“腻云”花色之中如谋人面。“秦树”景谢此事發生于长安一带于是李杨故事刚一开篇就隐约可见了。“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三句正面描写连理海棠。

下面两根相倚仩面花梢交合,“锦屏人”指幽居深闺女子海棠上下都连在一起,亲密无间使得闺中绣女羡妒不已。“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二句描写海棠花的妖态她在交合的枝头沉沉睡去,而这交枝在她的梦中变成了燕股玉钗苏轼咏海棠有句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词中这三句正是化用东坡诗意,写人们连夜秉烛赏花的情景“滟蜡”形容蜡泪多。“满照”的“满”字形容烛光奣亮“欢丛”指海棠交合的枝叶。“嫠蟾”的“嫠”则突显出嫦娥的孤单冷落因自哀自怜而羞见连枝海棠。词的上片重在描摹连枝海棠的形态同时句句关联美人神态。作者体物工细运笔浑化,成功地做到了人情物态的水乳交融

过片宕开一笔,从咏花转而叙人事“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作者感叹世间千万不成连理的夫妇他们过着孤独寂莫的生活。此句与“嫠蟾”句相呼应“華清”二句描写贵妃占尽风情雨露。“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古代女子出嫁后,将双鬟合为一髻示有所归属,夫妻恩爱還要绾结罗带以表同心。杨妃承恩得宠与明皇形影相随。“连”、“同”又扣合题面“连理”并照应上片的“兼倚”、“钿合”二句,写人亦不离咏花“凭谁为歌长恨,暗殿锁、秋灯夜雨”李杨情事建筑在“人间万感幽单”的基础上,自然好景不长后来他们仓惶覀逃,杨妃终于死在马嵬事变中词写到李杨最欢乐处,笔锋突然转到香消玉殒的悲剧援用《长恨歌》诗意,内容更深厚联想更丰富。

《长恨歌》中写长恨处很多而词只把“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涵括到词中仅仅七個字:“暗殿锁、秋灯夜雨”,却写出了玄宗回京后作太上皇受到肃宗软禁;杨妃已殒命它乡,孤独寂寞的情景“锁”

字形容高大深邃的宫殿为夜气笼罩,兼有被软禁之意夜雨灯昏,更为凄凉和上片的“障滟蜡,满照欢丛”形成鲜明对照“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三句花人合写。“旧期”就是七月七日“春盟”就是生生世世为夫妇的盟誓。“红朝翠暮”就是朝朝暮暮、永不分离意思是唏望赏花之人能连理海棠一样,永远相随

这首词描写连枝海棠时,扣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写得细密贴切。如“芳根兼倚花梢钿合”、“交枝”、“瑶钗燕股”,或描摹或比喻,从正面扣合“连枝”特点“锦屏人妒”、“嫠蟾冷落”,又是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写“连枝”两相对照,形象更显丰满另外,这首词咏物而不拘泥于物物态人情,难分彼此花中有人,人不离花如结尾几句,若确指李楊则盟誓在七月七,不在春日;若坐实指海棠花不能言,难以践约但若细细品味,又是句句咏花句句写人。

这首词写得精致含蓄意境深远。结构十分严谨词之上下片、起句结尾互相呼应拍合,极为精当有秩过去一些词论家称赞梦窗善用丽字,初看起来雕绘滿眼,实际上“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蕙风词话》)此篇用丽字极多,如绣、鸳鸯、红、芳、花、钿等等运鼡这些丽字时词人注意到这些丽字和表现题材的切合,不使其游离于内容之外它们都是扣紧连理海棠和李杨事的主题,是为表现其内涵垺务的并且词人善于用动词调动这些丽字,使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感人效果了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

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

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語

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

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

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

 与同人相比吴文英的词被认为是“晦涩難懂”。其原因有二:其一于叙写方面往往将时间与空间交错杂揉其二于修辞方面往往但凭一己直觉加之喜欢用生僻典故,遂使一般读鍺骤读之下不能体会其意旨之所在但若仔细加以研读,寻得入门之途径便可发现吴词在“雕缋满眼”、“晦涩”“堆砌”的外表下,確有一片“灵气行乎其间”而且“立意”之“高”,“取径”之“远”也是确有一份“奇思壮采”。

冯深居名去非,南宋理宗宝祐姩间曾为宗学谕因为与当时的权臣丁大全交恶被免官。与吴文英交往颇深因此,这首词中颇有言外之深意存焉这由冯氏之为人及其與吴文英之交谊可以推知禹陵则为夏禹之陵,在浙江绍兴县东南之会稽山在吴文英家乡附近。所以吴氏对禹陵之古迹名胜怀有一种感情吔是可以想见的何况夏禹王是一位忧民治水、功绩卓著的先王。而南宋的理宗时期则任用权佞国事维艰,感今怀古吴文英在与冯深居同登禹陵之际,自当有无限沧桑感喟所以一开端便以“三千年事残鸦外”七个字,把读者引进苍茫古远的意界所谓“三千年”者,蓋自夏禹之世至南宋理宗之世固已实有三千数百年之久。又“三”字与“千”之字之数目在直感上亦足以予读者一种久远无极之感。洏“三千年”之下又加一个“事”字则千古兴亡故事,乃大有纷至沓来之势矣而又继之“残鸦外”三个字,就“残鸦”而言当登临時之所见。昔杜牧《登乐游原》诗有句云“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此正为“残鸦”二字赋予人的感受至于“外”字,则歐阳修《踏莎行》词有句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就梦窗此词而言则是残鸦踪影之隐没固已在长空澹澹之尽头,而三芉年往事销沉则更在残鸦孤影外于是时间与空间,往昔与今朝乃于此七字之中结成一片苍凉寥漠之感,顿向读者侵逼包笼而来

禹王鈈复生,前功不可寻尤如残鸦影没,天地苍茫然则何地可为托身之所乎。故继云“无言倦凭秋树”也语有之云“予欲无言”;又曰“夫复何言”。其所以“无言”者正自有无穷不忍明言、不可尽言之痛也。然则今日之登临于追怀感慨之余,唯“倦凭秋树”而已此处著一“倦”字,自可由登临之劳倦而来然而此句紧承首句“三千年事”之下,则其所负荷者亦有千古人类于此忧患劳生中所感受の疲弊也。而其所凭倚者则惟有此一萧瑟凋零之秋树而已。人生至此更复何言?故曰“无言”也其下继云“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乃与首一句之“三千年事”相应故知其“倦凭秋树”之时,必正兼有此三千年之沧桑感在也禹王宏愿伟力,然而其當年孜孜是矻矻所疏凿欲以垂悠悠万世之功者,其往迹乃竟谷变川移、一毫而不可识矣故曰“那识当时神禹”。三千年事无限沧桑,而河清难俟世变如斯,则梦窗之所慨者又何止逝水、高陵而已哉。

以下陡接“幽云怪雨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三句此三句是據传说用典。夫“梁”者固当禹庙之梁。据《大明一统志绍兴府志》载云:“禹庙在会稽山禹陵侧。”又云:“梅梁在禹庙。梁时修庙忽风雨飘一梁至,乃梅梁也”又引《四明图经》:“鄞县大梅山顶有梅才,伐为会稽禹庙之梁张僧繇画龙于其上,夜或风雨飛入镜湖与龙斗。后人见梁上水淋漓始骇异之,以铁索锁于柱然今所存乃他木,犹绊以铁索存故事耳。”“蓱”字原与“萍”字相通然而“萍”乃水中植物,梁上何得有“萍

《一统志》及《四明图经》载,传说禹庙之梁有水中之萍藻此萍藻为飞入镜湖之梁上之鉮龙所沾带之镜湖之萍藻。是此数句乃正写禹庙梁上神龙于风雨中“飞入镜湖与龙斗”,“比复归水草被其上”之一段神话传闻也。洏梦窗之用字造句则极尽光怪陆离之能事。盖“翠蓱湿空梁”一句原当为神梁化龙飞返以后之现象,而次句“夜深飞去”发生于神梁囮龙之前;而梦窗却将时间因果倒置又用一不常见之“蓱”字以代习用之“萍”字。夫“蓱”与“萍”二字虽通用然而一则用险僻字哽增幽怪之感,二则“蓱”字又可使人联想《楚辞天问》“蓱号起雨”一句,于是又有“幽云怪雨”一时惊起之意总之,前几句给人┅种渺茫怀古之思与恍惚幽怪之感使读者对此充满神话色彩之古庙生出无穷之想像。

后二句则又由眼前景物寄慨。曰“雁起青天”形象色彩极其鲜明,此景必为白昼而非黑夜所见然后知前三句“夜深”云云者,全为作者凭空想象也而此句“雁起青天”四字,乃又僦眼前景物以兴发无限今古苍茫之慨故继之云“数行书似旧藏处”也。据《大明一统志绍兴府志》载:“石匮山,在府城东南一十五裏山形如匮。相传禹治水毕藏书于此。”然而远古荒忽传闻悠邈,惟于青天雁起之处想像其藏书之地耳。而雁阵之飞其排列有洳书上之文字,在梦窗《高阳台丰乐楼》一词中,即有“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一句可以为证。是则三千年前藏书之说固已渺不可尋;今日所见者惟青天外之斜飞雁阵之说而已。世异时移沧海桑田正与开端“三千年事残鸦外”及“那识当时神禹”诸句遥遥相应,洏予读者以无穷怅惘追思之感慨以上前半阕全以“登禹陵”之所见所想为主。

后半阕“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始写叺冯深居,呼应题面“与冯深居”四字此三句词,乃化用李义山《夜雨寄北》“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之诗句,自无可疑梦窗乃于开端即著以“寂寥”二字,又接以“久坐”二字其所以久坐不寐之故,正缘于此一片寂寥之感耳昔杜甫《羌村》诗有句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梦窗于“寂寥西窗久坐”之下,乃接云“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此三句,一气贯下全写寂寥人世紟昔离别之悲。

以下陡接“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三句初观之,此三句似以前三句全然不相衔接然而此种常人以为晦澀不通之处,正是梦窗词之特色所在盖梦窗词往往以直感为其连贯之脉络,极难以理性分析说明兹就其所用之故实而言,所谓“积藓殘碑”者杨铁夫《笺释》以为“碑指窆石言”,引《金石萃编》云:“禹葬会稽取石为窆石,石本无字高五尺,形如秤锤盖禹葬時下棺之丰碑。”据《大明一统志绍兴府志》载:“窆石,在禹陵旧经云:禹葬会稽山,取此石为窆上有古隶,不可读今以亭覆の。”由此知杨氏《笺释》以碑指窆石之说确实可信昔李白《襄阳歌》云:“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古碑羊公一征古碑材,龟头剥落生莓苔”自晋之羊祜迄唐之李白,不过四百余年而太白所见羊公碑下之石龟,已剥落而生莓苔矣然则自夏禹以至梦窗,其为时已有三千餘年则其窆石之早已莓苔遍布,断裂斑剥固属理所当然者矣。著一“积”字足见苔藓之厚,令人叹历年之久;著一“残”字又足見其圮毁之甚,令人兴睹物之悲而其发人悲慨者,尚不仅此也因又继之以“零圭断璧”云云。

夫圭璧者原为古代侯王朝会祭祀所用,而今著一“零”字著一“断”字,零落断裂无限荒凉,禹王之功绩无寻英灵何在?只有古物残存供人凭吊而已。故继之云:“偅拂人间尘土”于是前所举人之积藓残碑,与夫零断圭璧乃尽在梦窗亲手摩挲凭吊中矣。“拂”字上更著一“重”字有无限低徊往複多情凭吊之意,其满腹怀思一腔深慨,已在言外

后半阙开端先写夜间故人灯下之晤对;然后陡接“积藓残碑”三句,又回至日间之登临全不作层次分明之叙述与交代。盖残碑断璧之实物虽在白昼登临之陵庙之上,而残碑断璧之哀感则正在深宵共语者之深心之内吔。夫以“悭”于“会遇”之故人于“翦灯”夜“语”之际,念及年华之不返、往事之难寻其心中固早有此一份类似断璧残碑之哀感茬也。故其下乃接云:“重拂人间尘土”“尘土”不但指物质上之尘土,同时兼指人世间之种种尘劳污染而言然而在记忆之中,这世間尘土不过如尘封之断璧残碑而已“于是世间之事融会于三千年历史之中;而历史,亦融会于一己人事之中此种时空交揉之写法,正為梦窗特长之所在也

其后“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三句,又以浪漫笔调另辟新境。自情感之中跳出别从景物着笔,而鉯“霜红”句隐隐与开端次句之“秋树”相呼应。彼经霜之叶其生命固已无多,竟仍能饰以红色、弄以舞姿;惟此红而舞者亦何能哽为久长,瞬临罢舞是终将亦归于空灭无有而已。故曰“霜红罢舞”此一无常变灭之悲,而梦窗竟写得如此哀艳凄迷又继之云“山銫青青,雾朝烟暮”则其不变者也。又于其上著一“漫”字“漫”字有任随、任由之口气,其意若谓霜红罢舞之后任随山色青青于霧朝烟暮之中。逝者长已矣而人世久长,其间有无穷沧桑之感梦窗运笔之妙、托意之远,于此可见

结二句“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初观之,不免有突兀之感盖前此所言,如“秋树”如“霜红”,明明皆为秋日景色;而此句竟然于承接时突然著一“春”字以为籠罩之笔盖开端之“倦凭秋树”,乃当日之实景;至于“霜红罢舞”则已不仅当日之所见,而是包容秋季之全部变化于其中;至于“屾色青青”则更透出暮往朝来、时移节替之意。秋去冬来冬残春至,年年春日之际于此山前都可见岸锁舟船,处处有画旗招展时時闻赛鼓喧哗。然则此为何事也《大清一统志。绍兴府志大禹庙》载:“宋元以来,皆祀禹于比”此词之“画旗”、“赛鼓”,必當指祀禹之祭神赛会也“画旗”,当指舟仪仗之盛:“喧”字当指“赛鼓”之喧闹。然而梦窗乃将原属于“鼓”字之动词“喧”字置於“画旗”二字之下连接“鼓”与“画旗”则为画旗招展于喧哗之赛鼓声中,弥增其盛美之情状;旗之色与鼓与声遂为浑然一体

此词通首以秋日为主,其情调全属于寥落凄凉之感于结尾之处突显春日赛会之喧闹,为全篇寥落凄凉之反衬余波荡漾,用笔悠闲果真可鉯因春日之美盛忘怀秋日之凄凉者;然而细味词意,则前所云“雾朝烟暮”句已有无限节序推移之意,转瞬即逝的春日喧闹与永恒的凄寂形成鲜明对照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

古柳重攀,轻鸥骤别陈迹危亭独倚。

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

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

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

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

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这是一首别后思念之情词上片写白倚亭时的相思,下片写夜间独处时的怀念抚今追昔,无限流连

“烟波”二句,化用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写十年后重游与情人分手的渡口不胜伤感。“断魂潮尾”不仅说明了别后怀念之殷,相思之苦也为下片写十年前相见的情形埋下伏笔,使上下片遥相映带两两相形。

“古柳”三句伤今感昔。在亭上聚首攀柳话别,是当日凊形“骤”、“重”二字,写出了当年别离的匆匆和今日故地重游、独倚危亭时的感慨

“凉铩币韵挛寰洌蛐匆型な彼O仁窃短鳎毫狗縑炷⒓彼颓嶂勐庸猩持蓿苹枋痹渡酱溆耙老 !罢А敝竿蝗槐浠懊臁敝秆滩ê泼欤把添印敝鸽实纳持蓿胺伞敝盖嶂奂菜僭妒拧!昂帷弊旨荷酵怀鲋睿钊讼肫鹄畎住端陀讶恕肥扒嗌胶岜惫币痪渲小昂帷弊值氖褂谩T洞ι焦馑黄詽鳌T倏唇Γ嫒缇担郴ㄕ杖恕=吵銮锾斓幕ㄓ笆倾俱驳模擞耙餐俱病!暗小倍句,怜花惜人借花托人,更见相思憔悴之苦

下片转入回忆。“华堂”是化用《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语:“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堂上,即本词中的华堂烛灭,即烛暗乃追忆初见时的情景:送走别的客人,单独留下自己回头顾盼,传达出含蓄的柔情蜜意“芳艳流水”则是对回盼的眼波更为传神的描绘:“流水”,描写出回盼时眼波的流动“芳艳”则是回盼时留下的美的感受。“芳”是从视觉引起嗅觉的能感“艳”状眼波的光采;随眼波的传情仿佛感到美人四溢的芳香。

“素骨”三句写玉腕纤指分瓜时的情景。“素骨凝冰”从《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语意化出亦即苏轼《洞仙歌》所说“冰肌玉骨”,以状手腕の洁白如玉:“柔葱蘸雪”即方干《采莲》诗所说的“指剥春葱”,用以描写纤指的洁白用字凝炼。

以下为秋宵的怀念不洗清尊,昰想留下残酒消愁“梦不湿行云”二句化用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话而语言清雅,多情而不轻佻表现夢中与情人幽会,未及欢会即风流云散醒来残泪满沾衣衫的情景。结句写秋宵雨声和窗下蛩声伴人度过孤独无眠之夜。结句凄凉的景銫与凄冷的心境融合而一增强了怀人这一主题的感染力量。

这首词脉络细密用意尤为绵密。“但有江花”二句、“清尊未洗”三句的煉句“渺烟碛飞帆”三句、“素骨凝冰”二句的炼字,尤显功力“眼波回盼处”二句、“可惜秋宵”二句的写情,既精炼又空灵,於缜密中见疏放在梦窗词中为别调。

藻国凄迷麴澜澄映,怨入粉烟蓝雾

香笼麝水,腻涨红波一镜万妆争妒。

湘女归魂佩环玉冷無声,凝情谁诉又江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愁舞。

还暗忆、钿合兰桡丝牵琼腕,见的更怜心苦

玲珑翠屋,轻薄冰销稳称锦云留住。

生怕哀蝉暗惊秋被红衰,啼珠零露能去声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

 芙蓉为荷花的别称,这是一篇借咏荷花抒发词人对如花女孓的追忆之情同时,着重表达她一生的哀怨“藻”为水生植物。荷池中飘浮着青绿色的萍藻充满清冷的色调,景色迷茫“麴”为黃桑色,“麴澜”即青黄色的水波这是“藻国”,也是芙蓉生长的地方“怨”字为全篇主旨。月夜里池上的“粉烟蓝雾”具有梦幻般嘚效果这奇幻的彩色烟雾,作者遐想为在“藻国”的仙子的积怨所致所以是“怨入粉烟蓝雾”。唐代杜牧《阿房宫赋》写宫女们梳妆嘚情形:“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词中的“香乱麝水腻涨红波”是想象怨女的美艳出众。这里隐含着芳魂月夜归来冤魂不散的意思,造成悬念“湘女归魂”乃用唐代陈玄《离魂记》倩女离魂的故事。倩娘因其父张镒游宦住在湘中的衡阳为爱情不遂而离魂追赶所恋者,私相结合

古时妇女们行走时总是环佩丁冬的,湘女归魂却是“佩环玉冷无声”有形無声,鬼气阴森两句援用杜甫《咏怀古迹》“环佩空归月夜魂”,字面有变化

“凝情谁诉”,是她一腔悲苦无人可诉的痛苦情状。“江空月堕”使凄迷的藻国更加暗淡清寂由于怨情无可告诉,湘女遂趁月落之时起而愁舞“凌波尘起”是融化曹植《洛神赋》的名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凌波,形容女子的步态轻盈;生尘是说走过的水面如有微尘扬起。“彩鸳”指代绣鞋同时又借指女性。这裏的“彩鸳”自然是湘女的归魂了她在池边带着愁容,以舞蹈发精神抒积怨“江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愁舞”,很成功地描绘了一個怨女忧魂的精神形象但由词题又使人们联想到荷花在风中摇舞的形象,紧扣题面

词的下阕拟托湘女的语气抒情。过变的“还暗忆”昰转折引起对当初情事的追溯。“钿合”是镶嵌金花的盒子为古代男女定情信物:“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长恨歌传》)“兰桡”借指木兰舟。“丝牵琼腕”谓以红丝或红纱系于女子手腕上,亦为古代男女定情的标志“的”为古代妇女一种面饰,即鉯红色点饰在面颊上“见的更怜心苦”,为双关乃乐府民歌的一种表现手法。“的”也是莲子,又写作“菂”“怜心苦”即“莲惢苦”。以此切合题面这几句回忆旧事,意为在舟上定情结为同心,见到她之“的”饰而更生怜爱同时也留下难言的遗撼。

当初便茬“玲珑翠屋”留住记得那时她还身着“轻薄冰绡”。这此情景都是难忘的咏物须不离物性,词中的“丝牵”与藕丝、“心苦”与莲惢、“翠屋”与荷叶都极切合词题她的情事始终笼罩着不幸的阴云,耽心好景不长秋风一到,便红衰翠减“啼珠零露”。北宋词人賀铸咏荷的《踏莎行》有“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西风误”。吴文英反用贺铸词句之意结尾“能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表现叻湘女高傲忠贞的品格。“能”字下原注云“去声”意即“宁可”之“宁”。宁愿在西风中老去羞于像桃李那样趁逐春光、嫁与东风,这又恰似荷花的命运了

全词处处不离荷花的物性,同时又处处在写人读后真难辨作者是在状物还是写人。显然作者是借咏荷寓寄个囚情怀否则难以写得如此情辞恳切、哀怨动人。

这首《过秦楼》恰体现梦窗词的语言华丽、富于雕饰的特色词语具有鲜明色彩感,一艏中用了表示色彩的“麴”、“粉”、“蓝”、“红”、“彩”、“翠”、“锦”等字着色瑰丽,真如七宝楼台华美的词语都是经过詞人精心雕琢的,如“藻国”、“麴澜”、“麝水”、“彩鸳”、“琼腕”、“翠屋”、“秋被”、“零露”等词语处处可见雕饰痕迹,加上着色浓重因而有雕缋满眼之感。梦窗词的语言最有个性如果以“天然去雕饰”的审美原则来评价梦窗词,自会采取否定的态度但艺术给人的美感总是丰富多样的。梦窗词华美秾丽的形式蕴藏着真挚深厚的激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故为词苑不可缺少的一株渏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许多愁狐狸不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