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书号是什么13153书名叫什么

  作者:mcfmcf 回复日期: 02:10:34 
    人有天看问题要连贯,也要顾及不同情况,不能简简单单类比  ----------------------------------------------  连贯了他就完蛋了, 他的法宝就是你驳倒他A说法, 他就去整B说法, 再驳倒他B说法, 他又转C.........什么情况都混在一起乱比, 纵向(同一方不同时间的对比)和横向(同一时间内不同军队的对比)混一堆说, 把所谓&事实&堆在一起但这些事实根本和在讨论的问题没有任何联系.
  作者:fhw0802 回复日期: 22:14:26 
    孟良崮前74师一个师2.6万人就敢直指华野总指,    ------    孟良崮前不止一个74师,只是切下的是74师而已    至于张为何敢直指华野总指,也因为他不止一个74师  ======================================================  冷笑~ 就算真的是&2.6万人就敢直指华野总指&又怎么样? 轮子还敢冲中南海呢~ &敢&不&敢&的能说明什么问题?  74换了别指挥官当时未必会跟张一样瞎撞.  
  东野是东野华野是华野, 乱拉一块儿瞎比什么? 小林子怎么打长春关孟良崮屁事啊? 搞搞清楚孟良崮什么时候搞定的长春什么时候搞定的.  
  我一直在这个帖子里面。天目山好
  作者:姑苏月  ----------------  说一下那个军事论坛,呵呵,存心赶人走啊,呵呵
  长春什么时候搞定的.  -----  长春是&被&搞定的
  搞不明白,长春怎会搞成那样?
  孟良崮是双方的心理拐点还算成立
  孟良崮之战是山东决战的转折点,但这一转折并非对华野有利。孟良崮战役后,老蒋调整战术,十来个师抱成一团向沂蒙山腹地攻击。粟裕实在无法下手,只好分散部队插向敌后,结果一、四两纵在鲁南陷于险境,三、八纵队在鲁西崩了几个牙齿,粟裕亲率主力攻击南麻的胡琏,伤亡数万,无果而退。以后国军乘势力进攻,全占山东。  那时蒋介石几乎取得完胜。
  邱清泉在城南庄,从电信中发现周边的新四军有一纵、三纵、四纵、六纵、八纵、十纵,吓得要死,以为新四军要围歼他。拼命向蒋介石要兵。不知此时的新四军伤亡过半,一纵、四纵都丧失战斗力,三纵、八纵也疲惫不堪,新四军无力再战。  后来,胡琏奉蒋介石之命千里赴援,却在鲁南被围,一时挺狼狈。
  作者:xxw802 回复日期: 23:10:55 
    孟良崮之战是山东决战的转折点,但这一转折并非对华野有利。孟良崮战役后,老蒋调整战术,十来个师抱成一团向沂蒙山腹地攻击。粟裕实在无法下手,只好分散部队插向敌后,结果一、四两纵在鲁南陷于险境,三、八纵队在鲁西崩了几个牙齿,粟裕亲率主力攻击南麻的胡琏,伤亡数万,无果而退。以后国军乘势力进攻,全占山东。    那时蒋介石几乎取得完胜。      =========================================  完全是两回事    
孟良崮战后蒋 采用岗村宁次“并进不如重叠,分进不如合进”的战法,调集9个整编师25个整编旅的兵力,摆在不到40多公里的战线上。粟裕的计划是考虑到正面之敌重兵密集,尚不具备分割歼敌条件,决定首先以3个纵队分别向敌人的侧翼和后方出击,迫敌回援,创造战机,主力则集结在沂水地区待机。    这与七月分兵后的南麻临朐完全是两回事  
  作者:xxw802 回复日期: 23:16:19 
    邱清泉在城南庄,从电信中发现周边的新四军有一纵、三纵、四纵、六纵、八纵、十纵,吓得要死,以为新四军要围歼他。拼命向蒋介石要兵。不知此时的新四军伤亡过半,一纵、四纵都丧失战斗力,三纵、八纵也疲惫不堪,新四军无力再战。    后来,胡琏奉蒋介石之命千里赴援,却在鲁南被围,一时挺狼狈。    ========================    云里雾里,那是那?  
  作者:xxw802 回复日期: 23:10:55 
    孟良崮之战是山东决战的转折点,但这一转折并非对华野有利。  -------------------------------------------------------  何止是不利,为其他战区争取了主动,为自己找了麻烦,。      从1947年1月初的鲁南战役到5月中旬的孟良崮战役,山东解放区军民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8个旅(师),20万人,牵制了国民党军总兵力的1/4,为全国其他解放区转变战局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此,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全国各区中,就经济论,东北为第一位;就军事论,山东为第一位。”“总观全局,目前大部分地区已转入反攻作战,只待山东再打一二个胜仗,即可转入全面反攻。”    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和山东战场的形势,于日电示华东野战军:“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蒋管区日益扩大的人民斗争,其作用也是如此,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而山东方面的作战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5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为贯彻中央军委指示,中共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前委于5月28日至6月2日,在沂水县坡庄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认为,    孟良崮战役后,山东战局虽已得到改善,但尚未完全取得主动,    国民党军正积极准备再次大举进攻,这虽然加重了山东解放区的负担,却给其他战场实施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云间三昧 回复日期: 02:14:36 
    作者:xxw802 回复日期: 23:10:55        孟良崮之战是山东决战的转折点,但这一转折并非对华野有利。孟良崮战役后,老蒋调整战术,十来个师抱成一团向沂蒙山腹地攻击。粟裕实在无法下手,只好分散部队插向敌后,结果一、四两纵在鲁南陷于险境,三、八纵队在鲁西崩了几个牙齿,粟裕亲率主力攻击南麻的胡琏,伤亡数万,无果而退。以后国军乘势力进攻,全占山东。      那时蒋介石几乎取得完胜。            =========================================    完全是两回事         孟良崮战后蒋 采用岗村宁次“并进不如重叠,分进不如合进”的战法,调集9个整编师25个整编旅的兵力,摆在不到40多公里的战线上。粟裕的计划是考虑到正面之敌重兵密集,尚不具备分割歼敌条件,决定首先以3个纵队分别向敌人的侧翼和后方出击,迫敌回援,创造战机,主力则集结在沂水地区待机。        这与七月分兵后的南麻临朐完全是两回事  ++++++++++++++++++++++++++++++++++++++++++++++++++++    草头请出岗村宁次完全是病急乱投医,“并进不如重叠,分进不如合进”,看似高明,其实未必。按当时的态势,正确的选择是相持,但草头无法接受现实,还在想着进攻。冈村宁次的战法,归根结底也是“进”,战略上错了,战术上再高明也不济事。整个二战,日本错就错在战略。这样的进攻,有点孤注一掷的味道,算不上主动。胡琏在南麻构筑防御工事,说明国军在战略上几经乱套了。靠子母堡进攻,亏草头想得出。攻中需要带守不错,但不是这么守法。所谓“固守南麻,吸引共军,以收内外夹击之效”完全是一厢情愿。共军的策略一向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国军有几回夹击成功的?    经常有人拿南麻、临朐说事,其实南麻、临朐只是消耗战,不是败仗,只是打不赢而已。粟裕打不赢就走,如此而已。分兵是必须的,打也是必须的,不打怎么知道打不赢呢?    兵法云:“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谁说打仗一定要打赢,打不赢就算打败呢?
  南麻的时候,华野分兵,已经露出1、4纵这个破绽,国军主力去合围1、4纵了,正面只留下4个整编师,和开始9个整编师齐头并进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华野的分兵是为了破敌重兵推进  七月分兵是中央调华野驰援刘邓,两回事
  粟大将爱出奇招,敢出奇招,打奇仗是公认的了!林彪东北一役定基础,粟裕淮海一役定全局。
  1、4纵初期战果也不小  7月7日全歼费县守敌整编第59师第38旅6,000余人。8日,4纵又在费县以南之层皮山歼整编第77师第37旅大部,俘少将旅长以下官兵1,000余人。9日,1纵收复枣庄、峄县等城镇,迫使3绥靖区各部退守运河沿线。    华野1、4纵已向邹县、膝县前进,逼近津浦路;10纵已向宁阳攻击;3、8纵分别围攻泗水、曲阜,    但蒋于12日亲自下令从鲁中地区抽回第5、第7军和整编第85、第83、第57、第55、第48师等7个整编师,及整编第20、第75师各1个旅,自13日开始先夹击华野的外线6个纵队于鲁南及克州、曲阜地区,尔后救援鲁西南。        
  当时留在鲁中的有4个师,其分布是:胡琏的整11师驻南麻,黄百韬的整25师在东里店,王凌云的整9师在沂水,黄国梁的整64师在东里店以西的大张庄等地。此外,王耀武属下李弥的整8师驻临朐,配合行动。    也就是说粟裕当前之敌军力基本保持,而粟裕手中的直接掌握的兵力只有应有军力的三分之一强。战场形势的空前恶劣。  
  经常有人拿南麻、临朐说事,其实南麻、临朐只是消耗战,不是败仗,只是打不赢而已。粟裕打不赢就走,如此而已。  ............................    南麻、临朐粟没有达成目的,  胡琏李弥守住两地达成了目的,但随后国军合围的目的也没达到  说消耗战也是有根椐的    
  47年一厢情愿的恐怕是毛
  作者:necking 回复日期: 16:25:56 
    47年一厢情愿的恐怕是毛    ===========  47年前国军也有一些不错的战略,但执行力太差,带头破坏的就是花生米
  作者:necking 回复日期: 16:25:56 
    47年一厢情愿的恐怕是毛  ********************************************  恰恰相反,最一厢情愿的是粟裕。    毛认为到已经不可能在内线防守中,寻找蒋军进攻破绽在野战中歼灭敌人的时机已经不存在了,粟裕仍然认为苏中野战歼敌的旧经验有效。    随后的战争形势发展说明,毛对47形势的分析更准确,但粟在战场上找到并创新了另外一种战争方式,就是通过攻击敌人各战区的城市要点来消灭敌人进行战争的有生力量。    从此解放战争不再单纯的消灭敌有生力量,而是围绕重点城市消灭敌人的战争后勤力量。从开封开始,不再象孟良崮那样在野战中围绕有利地形战斗,而是一个个战役都围绕着一个地区内的重要城市展开:济南、锦州、沈阳、徐州、北京、天津。
  毛认识到了外线,但没有找到解决方式    从山东来看,从内线到外线,只经过一周的过渡,也许是仓促决定,但更象是毛预设中的事先隐瞒,导致华野猝然行动
  孟良崮之战后,蒋介石最佳应对应是与TG谈判,岗村宁次给其出谋进攻,是有日本利益在里边的。因为,中国内战越久,日本的翻身机会就越多,确实如此,最终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只好放弃索赔,先例在前,TG也无法翻盘了。  但就战场而言,蒋介石在孟良崮之战后切实撑握军权,一时在南麻力挫粟裕,在鲁南包围一四纵队,导致叶陶兵团损失过半。此后近一年,一四纵队几乎没有打过好战。陈士榘的三八纵队攻济宁失利,十纵受挫于五军,而后蒋介石令范汉杰率六个军挥师东进,全取山东。我一直认为,蒋介石在四七年七八两月力挫华东野战军是其一生军事指挥佳作。
  这并不是蒋的成功,而是毛的赠送
  孟良崮的重大意义在于,      说明了,共方这家公司是个干事业的地方,好的人才在这里可以得到充份发挥。    国军没有前途了,,真正想干事业的人,得到的结果就像张一下,血撒沙场,还要被人笑做2B,还要被人说是有勇无谋,还要被人说只是一个小干部的料。    心理的转折我想是有的。 孟良崮之后,我想共军国军两个阵营的人,都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共军这边呢会有胜利的信心,国军呢,再没有人愿意当勇士了。    花生米知道张挂了,涕泪皆下,那一刻我想他的心是碎了。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淋漓鲜血的勇士挂了,以后他的手下,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那一刻,我想他会第一次想到“失败”这个词。    毛对粟说的,花生米没想到, 我想,是因为在孟良崮之前,花生米应该是从来没有想过“失败”的吧。    张不是庸才,他是一个想干事业的人,也是一个勇士。虽千万人吾往矣,配得起花生米心中的第一烈士荣誉!
  粟裕是个名将啊!不争功!不图名!
  粟裕是个名将啊!不争功!不图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粟裕是个名将啊!不争功!不图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张不是庸才,他是一个想干事业的人,也是一个勇士。虽千万人吾往矣,配得起花生米心中的第一烈士荣誉!  =============  勇士和莽夫一纸之隔  若不是张贪功冒进,而是象47年5月以后继续集团滚进,华野的空间会越压越小,&建功&的机会会越来越大
  作者:wsmgsb 回复日期: 01:35:15 
    张不是庸才,他是一个想干事业的人,也是一个勇士。虽千万人吾往矣,配得起花生米心中的第一烈士荣誉!    =============    勇士和莽夫一纸之隔    若不是张贪功冒进,而是象47年5月以后继续集团滚进,华野的空间会越压越小,&建功&的机会会越来越大    +++++++++++++++++++++++++++++++++++++++++++    学学粟裕,看看地图吧。    张开花冒进?两翼相距只有十来公里,怎么能算冒进呢?沂蒙山区怎么集团滚进呢?谁有本事滚来瞧瞧撒~     况且齐头并进,还是集团滚进是由花生米决定的,可由不得张开花哈~
  岗村宁次的方法根本就是三光政策的老路数,老蒋内战竟然向侵略者看齐,在山东搞的人神共愤,也是一奇。  TG的对策也是老套路:打到外线。  井冈山时期,毛向赣闽发展出中央苏区,抗日时刘伯承的以进对进,罗荣桓的翻边战略,粟裕向浙东进发,都是往日现成的成功经验。    毛的跃进大别山,和挺进江南都是这种经验的现实翻版,只是粟裕手中几十万大军,军火力量都非红军、抗日可比拟,不打他一下心里不甘,所以向中央争取了几个月的时间在中原打一仗再走。  结果不打不要紧,一打发现原来象钢铁一样的城市,现在都象纸糊的,这一下子从毛到粟都豁然开朗,一扫三打TG四平后的阴霾,不需要再到敌后农村慢慢发展了,条件已经允许更有效率的直接攻破敌人的城市,李立三当年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作者:水星巫师     学学粟裕,看看地图吧。        张开花冒进?两翼相距只有十来公里,怎么能算冒进呢?沂蒙山区怎么集团滚进呢?谁有本事滚来瞧瞧撒~         况且齐头并进,还是集团滚进是由花生米决定的,可由不得张开花哈~    ==================    在二战时代,十公里就可能是生死线    何况前出坦埠,是张的决定蒋 的追认,这一点上,他们师徒倒有几分相似
  粟裕只能打仗,在政治上太差,而且不是一般的差。  文摘报有篇文章说了建国后粟裕的3错:51年准备收复马祖,毛的决定是先打一个岛看看,而粟擅自决定同时攻打3个岛;57年访苏,擅自向苏询问国防部和总参的关系(借此问问高人,到底是什么关系?);58年从朝鲜撤军,擅自通知5个军的撤回出发时间。
  沂蒙山区怎么集团滚进呢?    ================================  国军二战沂蒙,调集9个整编师25个整编旅的兵力,摆在不到40多公里的战线上,倒是滚给你看了哈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其先盖金遗部。始祖布库里雍顺,母曰佛库伦,相传感朱果而孕。稍长,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俄朵里城,号其部族曰满洲。满洲自此始。元于其地置军民万户府,明初置建州卫。   越数世,布库里雍顺之族不善抚其众,众叛,族被戕,幼子范察走免。又数世,至都督孟特穆,是为肇祖原皇帝,有智略,谋恢复,歼其仇,且责地焉。于是肇祖移居苏克苏浒河赫图阿喇。有子二:长充善,次褚宴。充善子三:长妥罗,次妥义谟,次锡宝齐篇古。   锡宝齐篇古子一:都督福满,是为兴祖直皇帝。兴祖有子六:长德世库,次刘阐,次索长阿,次觉昌安,是为景祖翼皇帝,次包朗阿,次宝实。   景祖承祖业,居赫图阿喇。诸兄弟各筑城,近者五里,远者二十里,环卫而居,通称宁古塔贝勒,是为六祖。景祖有子五:长礼敦,次额尔衮,次界堪,次塔克世,是为显祖宣皇帝,次塔察篇古。时有硕色纳、加虎二族为暴于诸部,景祖率礼敦及诸贝勒攻破之,尽收五岭东苏克苏浒河西二百里诸部,由此遂盛。     ......      清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从它的鼎盛到衰败,几百年间,帝王将相,文人骚客,贩夫走卒,演绎了怎样的历史?      正史,野史,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真在何处,假在哪里?          欢迎加入,这里有一群喜欢历史的初学者,静候尊驾。    千古江山,长河如画。
青梅煮酒,舍我其谁?
  作者:鸣鹤在阴 回复日期: 12:11:23     57年访苏,擅自向苏询问国防部和总参的关系(借此问问高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个人觉得没有太大的实质问题,只是彭当时太强势了,挟朝战之余威,毛不得不适当让步,把粟腾出。  粟为总长,在与彭的国防部关系处理比较困难,从为国家军事事业负责的角度着想,向苏联前辈请教下这方面的问题,没什么不妥,这恰恰说明了粟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是为国为军 “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优秀政治家。  所以粟被整后,想跟毛谈谈工作问题, 同样的,是出于这种坦荡的心态。 毛对此是心知肚明,但是这种事没办法谈,所以敷衍过去了。 毛在陈毅追悼会上的那句,井岗山的同志是越来越少了,应该给了粟心理上极大的安慰——毛,是知道他的。  另外粟在总长位置上也干了四年(是四年吧?)再加之有的副总长时间,其实干的事情也很不少了,美国总统也一般两界,8年。 所以换下来,也是正常的。  再有,毛因此也有把粟调离三野的想法,所以也不能放他回军队。先冷藏着吧,
  粟裕只能打仗,在政治上太差,而且不是一般的差。  -----------------------------------------------  粟裕只钻研业务,不争权抢功,不适合政治斗争,毛将他放到保险柜里。    张灵甫极不通业务,擅于迎合上意,争权夺功,杀妻有老蒋擦屁股,想当官凭主宠将老长官李天霞排挤掉。李天霞不计前隙积极配合张建功,反被张告了一黑状。活脱脱一个恃宠骄横、目中无人的二世祖。    你不义,别怪别人不仁。孟良崮时李天霞近在咫尺,派一个连长在崮上特书“到此一游”可以说仁义已致了。    这张也是蒋军中一奇,其他人包括老蒋都是深受派系损害,只有张灵甫是被同派同系的同门师兄出卖,只能说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毛的跃进大别山,和挺进江南都是这种经验的现实翻版,  =========    这些是弱者的避敌锋芒,侧翼牵制,实在谈不上是强者的主动进攻
  这些是弱者的避敌锋芒,侧翼牵制,实在谈不上是强者的主动进攻  ***************************************************  我认为直到渡江战役前,TG与蒋军脱离时空单独就军事力量对比,都是敌强我弱。    关键是在中国这个时间内,TG在农村如鱼得水,而且还不受农村的限制;蒋军只有依靠城市才能发挥强大的实力,而且受到城市的束缚。    为什么不发挥自己的长处,到未开发的敌后农村发动群众,非要在敌人的强处以卵击石呢?这是第五次反围剿时毛就指出的症结。
  作者:wsmgsb 回复日期: 12:10:06 
             前出坦埠,是张的决定蒋 的追认,这一点上,他们师徒倒有几分相似    ------------------------------------------------    还有这事儿?张开花只有选择黄还是李为上司的份儿,还能指挥花生米?     事实上,张进攻坦埠只勉为其难,从垛庄出发,道路难行,张只好将大批辎重留在垛庄,一面前进,一面修路,一面埋怨,如此而已。  
  作者:鸣鹤在阴 回复日期: 12:11:23 
    粟裕只能打仗,在政治上太差,而且不是一般的差。    文摘报有篇文章说了建国后粟裕的3错:51年准备收复马祖,毛的决定是先打一个岛看看,而粟擅自决定同时攻打3个岛;57年访苏,擅自向苏询问国防部和总参的关系(借此问问高人,到底是什么关系?);58年从朝鲜撤军,擅自通知5个军的撤回出发时间。  ===================================  第一个,51年? 朝战已经开打, 粟总在苏联养病, 这时候顾得上打马祖? 粟总在苏联遥控指挥? 毛还跟粟国际长途吵架?  第二个,已经说得不要再说了~ 发难者第二年就被同样的石头砸了脚.  第三个,&58年&从朝鲜撤军? 你做梦呢? ~      最后, 说粟政治上不是一般的差...你让另几个军功和他有一比的军头情何以堪哦~  
  第三个,&58年&从朝鲜撤军? 你做梦呢? ~  ---------------------------------------------  最后的几批是58年撤出的(我们其实呆了很久, 呆到金Fucked很不爽).  不过当时粟还是总长, 撤军周去谈了有一个月了, 毛也下令了, 不知道粟下撤军的令还谈得上什么&擅自&~ 也就是某炮筒子欲加之罪而已.    
  第一个,51年? 朝战已经开打, 粟总在苏联养病, 这时候顾得上打马祖? 粟总在苏联遥控指挥? 毛还跟粟国际长途吵架?    第二个,已经说得不要再说了~ 发难者第二年就被同样的石头砸了脚.    第三个,&58年&从朝鲜撤军? 你做梦呢? ~  ------------------------------------------  1,时间错了。55年6月18日粟总长召集皮定钧等指示:能攻三个岛同时攻击有利于速战速决。而54年8.13军委规定只选一个最小最弱的敌占岛屿攻击。55年6月11日毛告诉刘亚楼:打马祖的事日后再定,目前台海局势以平静为好,6月13日刘亚楼传达了这一指示。  2,粟未经请示,向苏方索取国防部职责资料,是有违外事纪律的。  3,58年粟用总参名义下达5个军15个师于3月8日回国的调动命令。而51年已规定:师以上部队的调动,由军委名义批准,毛泽东主席阅后发出。    我的意思是粟不适合办公室工作。
  粟未经请示,向苏方索取国防部职责资料,是有违外事纪律的。  ----------------------------------------------  59年的彭不知啥感想~~~~~~  
  粟裕最先提出打淮海战役,所指的是两淮和海州。  毛指示先打黄伯韬,所指的是还基本在原处的黄伯韬。我军并不知道黄兵团要向徐州靠拢,并不知道黄没在运河架桥,并不知道黄要等海州的44军先过河再走。  如果没有这些机缘,黄兵团在7日全部过运河,紧靠李兵团,我军还能打吗?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除了机缘,就是粟裕的临机决断,提前发起进攻了。
  粟裕提前发起进攻,主要还是判断了黄的西撤    
  作者:CheerVin 回复日期: 16:57:19 
    粟未经请示,向苏方索取国防部职责资料,是有违外事纪律的。    ----------------------------------------------    59年的彭不知啥感想~~~~~~  ------  有些人整人已成惯性,对于自已挨整是不会有什么反省的,一旦再有机会,还会更起劲地整人
  黄兵团要向徐州靠拢已是明白的事了,怎么可能不知道?  提出来前行动就是为了切断黄兵团西撤的归路
  转载一下关于黄兵团的撤退问题:    
蒋军以黄百韬为司令官的第7兵团,其混乱的运河大撤退,始自于11月7日下午一个意想不到情况的发生。这天下午,在新安镇东北方向山东省郯城县担任守备任务的临沂专员兼山东省保安第1旅旅长王洪九带领少数人逃进了第7兵团的防区。这支部队是长期活动在鲁中南地区的土(和谐)匪恶(和谐)霸武装,王本人堪称是五(和谐)毒俱全,他率领的队伍当过土匪、汉奸、土顽,抗日战争胜利后被蒋军收编为保安旅,并委任王为临沂专员。王的部队对鲁中南人民特别是临沂附近的居民,可以说是烧杀抢掠、奸淫蹂躏,无恶不作。根据解放临沂后的统计,在王洪九担任临沂专员的1年零8个月时间里,他的部队最少枪杀和活埋了不下1万人,可以说对王的部队稍有反抗的人就会惹来杀身之祸,且不论男女老幼。这样一支队伍却是蒋军赖以向解放区伸出的触角,完全是一个反动政府衍生出来的毒瘤,为鲁中南人民所恨之入骨,急切盼望解放军前来将之歼灭。济南战役后王洪九畏惧自己的部队孤悬在临沂会被华野歼灭,乃弃城逃到了靠近蒋军主力的郯城。此时王的保安旅号称有4、5000人,又把裹胁逃来的鲁中南各县保安大队(由一些地痞流氓、还乡团队、亡命之徒组成。)也摆在郯城及其近郊,距离黄百韬兵团的驻地新安镇约50公里,是黄百韬兵团向北警戒的前哨部队。华野南下发起淮海战役后,首先就决定拔掉郯城王洪九这颗黄百韬兵团向解放区伸出的毒牙,指定由鲁中南纵队担负此项任务。该纵队战前就集结在临沂附近,11月初拨出1个团和华东军区鲁南3分区(在台儿庄附近)的两个警备团合编成第47师,将纵队扩大到了辖第46、第47等共两个师。经过周密侦察(在向郯城前进中第47师第141团参谋长胡风浩被守敌迫击炮炮弹弹片击中,不幸牺牲。),6日晚9时,鲁中南纵队向郯城发起总攻,晚12时扫清外围,凌晨2时第47师首先突破东门;凌晨4时第46师突破北门、西门,至天明全歼守敌共计3000余人,仅王洪九带少数人逃脱。王洪九何以能逃脱,据他的部下私下讲是因为直到6日傍晚时,王也未察觉解放军的主力已经迫近了郯城,遂脱离指挥位置潜往城外找不知哪里的女人厮混作乐去了,当这位专员兼旅长大人正在温柔乡中时,忽然听到枪炮声响了起来,这才匆忙爬起来就跑。出门看到是解放军的大部队在攻城,吓的哪里还敢回到城里,就在城外收集了一些残兵败将于7日下午逃到了黄百韬兵团的防区。当王来到黄的指挥部时,这位昔日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如今光着头,上身只穿一件白单褂、下身穿一条灰制服裤子,一只脚上有鞋袜,另一只脚连鞋都没有,只套着半截袜子在脚背上,袜底已经在逃跑时磨掉了,满身满腿全是泥斑,狼狈的样子简直就象一个乞丐,令黄百韬等人全都吃了一惊。王一见到黄就哭着说他所率的几个县保安团队,在郯城被解放军一下子都消灭掉了。化装跑了两天才跑到新安镇。黄百韬责问他为什么不坚守郯城等待救援就一个人跑了?王夸大在郯城遇到的敌情说:“你们不知道解放军像天下掉下来的神兵一样,还没弄清楚,临沂专员公署就被包围了,你们不知道这些军队有多厉害……”,他的话还没说完黄害怕影响人心急忙把桌子一拍,说:“少来宣传这些,你这胆小鬼!以后再追究你的责任,下去换换衣服休息好再说。”。
  这时黄才知道解放军已经开始发动进攻了,并且从打郯城这一进攻方向推测,解放军的主力很有可能是要南来寻歼第7兵团,这一下黄百韬实在是大吃了一惊。在这之前,黄百韬认为徐州及徐州以东的陇海铁路沿线有蒋军第7、第13兵团和第3、第9绥靖区另第12、第72军等共计11个军23个师以及大量地方保安团队和盐务警察部队约25万人;而徐州以西地区则只有邱清泉第2兵团的3个军8个师又1个骑兵旅和由菏泽退至商丘担任守备任务的第4绥靖区第55军第181师,共9个师又1个骑兵旅约11万人。两相比较,判断解放军新的进攻会是去图取蒋介石以“五大主力”之第5军为核心扩展的邱清泉兵团,好在徐州以西再上演一幕孟良崮战役那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式的活剧,不大可能到徐州以东25万敌人的密集队形中去寻找战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估计,在淮海战役爆发前,黄百韬并未重视兵团如果要向徐州集中,4个军9万人马该如何迅速通过运河这一问题,只是在新安镇大搞兵团内部所谓的“团结”,想要笼络粤系部队第63、第64军成为自己嫡系。11月5日的徐州剿总会议上决定黄百韬兵团向徐州集中并将第9绥靖区部队全部划归该兵团指挥后,黄百韬基于他解放军不会到25万敌人重兵密集队形中寻找战机的判断,仍然没有重视安全撤过运河的问题,在新安镇等待海州、连云港方面的第9绥靖区部队撤退的两天时间里既没有命令兵团原有部队速向运河岸边运动以备撤退,也没有派出工兵在运河上征集船只、架设浮桥。只是3个军荷枪实弹地在新安镇及其附近地区傻等第9绥区部队的撤退。     
直到7日下午得悉郯城的王洪九部队被歼灭了黄百韬才意识到解放军也有可能是要来寻歼黄百韬兵团,大战其实已经迫在眉睫了,这才着急起部队过运河的问题来。但是黄百韬这时仍然认为徐州东北有第3绥靖区冯治安的两个军4个师掩护,冯的东南就是第13兵团李弥的两个军6个师,李弥兵团隔运河一河之隔就是黄百韬兵团,3个兵团的8个军目前还是联袂一体的,只要黄百韬兵团能及早撤过运河靠近主力,问题还是不严重的。从这一心理出发,黄百韬只将郯城已失,华野主力已经逼近新安镇这一情况传达给了部下第25军军长陈士章、第63军军长陈章、第64军军长刘镇湘,而没有告知第44军军长王泽浚、第100军军长周志道。这个中的原因则是因为第44军正在从海州撤退的途中,黄百韬已经知道该军因为弃守海州的军情泄露,大量地方人员裹挟撤退,秩序已乱,行军速度极慢,害怕告知其敌人已经逼近会引起更大的混乱,故没有告知。  
  对于第100军黄百韬则有另外一番私心夹杂在其中。第100军在抗日战争后期就已经是中国入缅甸远征军预备部队,装备好、战力强。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整编第83师,师长李天霞是有名的滑头,打仗有便宜才全力扑击,稍觉不对立即缩头避战。作战一向只派第19旅一个旅和解放军拼杀,着意保存第44、第63旅。因此在淮海战役前,第44、第63旅的骨干基本还都保存完整,又是美械装备,有和解放军多次缠斗的丰富经验,堪称徐州蒋军的主力之一。周志道接李天霞之手执掌第100军后,保持了李天霞的作风,竭力避免打拼老本的仗。被划到打仗拼命又是“杂牌军”的黄百韬名下,从周志道到以下各级军官思想上抵触情绪都非常大,害怕和“杂牌军”一道去拼命难免会拼光了老本,想要划去海州、连云港归蒋介石嫡系的李延年指挥,或是回剿总司令部所在的徐州担任防务,不和黄百韬在一起作战。恰好在11月5日前后,刘峙命令第100军开徐州后再转蚌埠担当自己的保驾部队(刘峙已打算迁至较安全的蚌埠建立指挥所),并派了火车一辆和汽车约百辆停在陇海铁路碾庄圩东南的赵墩车站接周的部队,100军副军长杨荫也已到赵墩处理了部队登车事宜。这时依照国防部部署,第44、第100军都已经划归黄百韬指挥,黄百韬感觉刘峙调走第100军是周志道上下活动的结果,这一次一向做事谨慎的黄百韬忽然一反常态,坚决要留住第100军不肯放它回徐州了。此中的原由是因为黄百韬本身就有心在徐州战场和华野一决雌雄。这时他手下的5个军,第25、第64、第100军是美械装备和半美械装备,第44、第63军是日械装备,相比之下是三强两弱,黄百韬既然想和解放军在徐州恋战,自然希望手下多几个装备好、能打仗的队伍,因此一心想把第100军挽留下来随他作战,刘峙需要人保驾,黄百韬可以派第44军代替第100军去给他保驾。正是由于这份私心,黄百韬才会在第100军军长周志道撤过运河前没有告知他解放军已经逼近了兵团,大战其实一触即发;又一面强行留住第100军不放,一面又让第44军先行撤过了运河,最后才令第100军断后撤退过运河。从以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来第100军和黄百韬双方意图截然相反,虽然黄百韬靠着官大一级压死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所带来的现实却只能是第100军对他怕在嘴里、恨在心里。第100军通过自身努力,终于在8日接到总司令刘峙的命令,要该军撤过运河后即归第13兵团李弥指挥,火速回徐州。但这时由于黄百韬事先的破坏,使得该军尚有一个师在运河东岸接应兵团各军的辎重部队向河边集中、渡河,不能顺利撤回徐州,这一举动更是令第100军军长周志道对黄百韬恨入骨髓,等到部队一撤过运河就再不肯听从黄百韬的命令,立刻私派部队前出寻找李弥兵团接应,好脱离黄兵团,归到李弥麾下。却不料这时候的李弥兵团为了自己保命,早已经丢下黄百韬不管,一路逃回了徐州,在多种矛盾的共同作用下,终于使第100军第44师前出后孤悬在曹八集地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被随即赶来的华野第13纵队一举歼灭。历史几百次、几千次用血的教训向后人警示过的真理“强扭的瓜不甜”,如今又一次应验在了黄百韬和第100军之间,黄百韬兵团的运河大撤退,自己就在事先为自己埋下了危险的伏笔。    
  历史几百次、几千次用血的教训向后人警示过的真理“强扭的瓜不甜”,如今又一次应验在了黄百韬和第100军之间,黄百韬兵团的运河大撤退,自己就在事先为自己埋下了危险的伏笔。  -------------------------------------------------------    岂不闻,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也,相救若左右手?    同舟共济不是靠哥儿俩好,不是靠父子兵,而是靠危机管控。黄不知兵法,跟蒋一样。共军其实也不太河蟹,粟就吃过苦头,所以想尽办法裹挟友军。这样就为自己58年的下场埋下了伏笔。算是异曲同工吧~  
  华野攻打黄百韬兵团原计划:11月5日各纵队进入出发位置待命;  定于11月8日统一发起战斗。  消灭黄兵团的最大障碍是运河西岸碾庄的李弥前来增援,因此华野决心迅速控制运河一线,阻击李兵团的增援,同时并在徐州以北多个方向发起进攻,使敌军摸不清我军的战役意图。  显然这个计划与后来的实际完全不一样。  11月5日李弥,黄百韬奉命向徐州靠拢,李兵团马上撤离碾庄,而黄兵团又接到等待的命令。  11月6日晚,粟裕得到报告,才知道黄兵团正在向运河西撤退。  
  张是怎么顶上李天霞的?
  11月5日李弥,黄百韬奉命向徐州靠拢,李兵团马上撤离碾庄,而黄兵团又接到等待的命令。    11月6日晚,粟裕得到报告,才知道黄兵团正在向运河西撤退。  ---------------------------------------------------  K~ 几乎是24小时之内就得到情报还叫&我军并不知道黄兵团要向徐州靠拢&? 你对我党情报战线未免要求也太高了吧? 难道非要我方和对方同时收到&上峰指示&甚至还比对方提前料中才算是&知道&?    
  作者:xcbfwer08 回复日期: 13:13:22 
    张是怎么顶上李天霞的?    据倪匡说.......是搞gay闹翻的~  
  11月6日粟裕命令各部提前发起进攻;  11月7日拂晓黄兵团开始过运河;  11月10日粟裕下达围歼黄兵团的新部署;  11月10日徐州刘峙仍未弄清我军战役意图,但南京国防部已判断出我军目的是打黄百韬,电令黄停止西撤,在碾庄坚守;  11月11日我军完全包围了黄兵团。    请教:中野11纵怎么加入到华野打黄百韬的部队中?
  中野11纵是鲁西南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改编,在刘邓主力跃进大别山以后,长期受陈粟统一指挥。    
  海州西撤时黄兵团的动向就在华野的严密监视之下
  豫东战役是解放战争的总转折点,最值得认真研究。
  作者:江南军事 回复日期: 12:28:34 
    豫东战役是解放战争的总转折点,最值得认真研究。  ....  正如楼主所说,豫东战役的作用被低估
  11月11日,毛泽东致电刘,陈,邓,粟,把歼灭黄百韬兵团的时间定在11月15日左右,并准备第二步歼灭邱李,夺取徐州。  11月13日毛电报:让邱向东深入,....,然后徐图歼灭之。  11月14日毛电报:黄兵团本日大约可解决。目前是歼灭邱兵团的良机。  11月18日,粟裕电报毛和刘,陈,邓,建议首先歼灭黄百韬兵团。  11月19日,刘,陈,邓电报毛,也同意力争迅速歼灭黄百韬。  11月19日,毛泽东批准调整部署,放弃诱歼邱,李二兵团计划。当晚,华野向碾庄发起总攻。
  者:云间三昧 回复日期: 14:32:09 
    1、4纵初期战果也不小    7月7日全歼费县守敌整编第59师第38旅6,000余人。8日,4纵又在费县以南之层皮山歼整编第77师第37旅大部,俘少将旅长以下官兵1,000余人。9日,1纵收复枣庄、峄县等城镇,迫使3绥靖区各部退守运河沿线。        华野1、4纵已向邹县、膝县前进,逼近津浦路;10纵已向宁阳攻击;3、8纵分别围攻泗水、曲阜,        但蒋于12日亲自下令从鲁中地区抽回第5、第7军和整编第85、第83、第57、第55、第48师等7个整编师,及整编第20、第75师各1个旅,自13日开始先夹击华野的外线6个纵队于鲁南及克州、曲阜地区,尔后救援鲁西南。          ---------------------------------------  你这个抄错了.
  楼上,1,4纵战史也是这么记的
  作者:39级台级 回复日期: 19:16:31 
    楼上,1,4纵战史也是这么记的  ----------------------------------  列出书名,书号.  如果也是和上面一字不差,那就是战史错了.俺N年就不迷信这些所谓i战史了.  说实话以讹传讹是史学大害.
  见到邓小平、陈毅,说:“我带来了3个纵队参加打黄维,请中野让开一个地段,给我们部队进去。”邓不想让华野部队担负主攻,以免到手的缴获丢了,只想叫他将部队分散补充中野,便说:“他们都不愿意让啊!” 陈士榘很牛气,说:“不愿让,我们就不参加了,我带部队去打阻击。”(此事及原话可见《纪念粟裕大将百周年大会文件汇编》41页)说完,掉头就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
  辛辣点评历史,把酒言欢未来,江山辈有人才出,新老齐聚一堂                                                   诚邀有兴趣的朋友加入“煮酒论史”QQ群,与大家一起煮酒把史论!                           ════════       ║群号:║       ════════
  粟裕城南庄后瞄着第五军就是不敢行动  ---------  五军本来想半渡而击,察觉粟的行动后又退回,怎么叫不敢行动?
  作者:江南军事 回复日期: 12:28:34 
    豫东战役是解放战争的总转折点,最值得认真研究。       作者: 回复日期: 14:56:32 
    作者:江南军事 回复日期: 12:28:34        豫东战役是解放战争的总转折点,最值得认真研究。    ....    正如楼主所说,豫东战役的作用被低估    ==========================  官方对粟的评价已经相当高了,但对豫东战役却没什么突破
  认识豫东战役,首先要认识泰安、兖州战役
  楼上有点本末倒置的意思
  兖州还和豫东连在一起,泰安是哪年的事情了?
  不是许世友的兖州,而是陈唐兵团的泰安、兖州
  作者:人有天 回复日期: 11:35:00 
    不是许世友的兖州,而是陈唐兵团的泰安、兖州  -----  什么意思?不懂
  陈唐兵团有在那儿活动?
  11月18日,粟裕电报毛和刘,陈,邓,建议首先歼灭黄百韬兵团。    11月19日,刘,陈,邓电报毛,也同意力争迅速歼灭黄百韬。  ===================  谁也没想黄的抵抗如此激烈
  此地人多势众,俺爱凑凑热闹,过来坐坐。俺不是粟黑,只是说几句公道话。雄文乖乖不要哭,你干了丑事,俺替你消业呢,良药苦口呦!最终你必受益。  
《无冕元帅》中一些小儿科的问题,比如他说“刘邓歼敌90万的西南战役和东野与华北野发起的平津战役,只需要喊一声敌人就投降了”;比如他用长春围困战打了半年时间与济南战役打了8天时间来比较,证明林彪无能,却不用31小时解决战斗的锦州战役和29小时解决战斗的天津战役来比较,诸如此类我都是哈哈大笑,权当此人无知罢了。  
但是他用下三滥和无耻的投机取巧的手段歪曲事实,却使我愤怒了,真的是愤怒了,因为他欺骗和愚弄了广大善良的读者。  
《无冕》把解放战争分为“上坡阶段”和“下坡阶段”。1948年8月以前为前者,8月以后为后者。  
张文认为整个“上坡阶段”粟裕表现比谁都好。其实,懂一点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解放战争第一年粟裕确实风光无限,华野比其他野战军更亮丽是事实。但是孟良崮以后日—日整整一年时间,粟裕似乎只有沙土集一块遮羞布吧。先是南麻、临拘、土山集一连串败仗后,被国军扫出了山东,后进入豫皖苏也无所作为。  
在进入解放战争第二年后华野接连打败仗的同时,东野展开了厦、秋、冬三大攻势,至1948年3月东季攻势结束后,东北解放区人口占86%,土地占97%,共军在东北战场的形势远好于关内。战略决战从东北开始顺理成章。  
因此,如果要把1948年8月以前称为解放战争的“上坡阶段”的话,那么“上坡阶段”的上半场华野表现最好,下半场应该是东野表现最好。张文认为整个“上坡阶段”华野表现最好,实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最无耻的是,张文昧着良心说假话。  
其实,进入解放战争第二年后,东野就从华野手中夺得了解放军“老大”的地位,直至解放战争结束,始终不变。  
进入张文划分的1948年8月的“下坡阶段”以后,三大战役决战东野占其二,国民党五大战略集团东野解决其三。这一时期,东野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他任何野战军都难以比肩。  
可笑的是,张文认为这一阶段仍然是华野表现好过东野。
  关于1948年8月以后各野战军的歼敌数字,官方做了明确统计,东野歼敌正规军127万,剿匪116万;华野歼敌正规军95万,剿匪17万。  
张文当然不敢引用官方的统计数据。他真会耍小聪明,你看他是怎么描述“下坡阶段”情况的:“总计国民党这102个军中,一野歼灭10个军、二野歼灭20个军、三野歼灭32个半军、四野歼灭24个军。华北军区野战军歼灭9个军,余部逃脱。由此可见,即便在解放战争的‘下坡阶段’,华东野战军消灭的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依然是最多的。而实力最强、拥有百万之众的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尽管在三大战役中参加了两次,还是只歼灭沈阳集团12个军、北平集团7个军及武汉集团5个军。可以说华东野战军是全国更善于完成任务创造一流战绩与战争奇迹的方面军,为缩短战争进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这与官方统计1948年8月以后东野歼敌127万、华野歼敌95万的结论发生了逆转。问题在哪里呢?  
之前,张文说明“东北剿总辖14个军,华北剿总辖12个军,徐州剿总辖31个军。”他只说每个剿总辖多少个军,却不敢说明每个剿总辖多少人。问题正在这里。俺做个补充:东北剿总14个军56万人,华北剿总12个军60万人,徐州剿总辖31个军70万人。看看,东北剿总与华北剿总合在一起有116万人,但只有26个军,仍然不敌只有70万人的徐州剿总31个军这个数字大。这只能说明国民党北线军事集团一个军太丰满(平均一个军四万余人),南线军事集团一个军太干瘪(平均一个军2万余人)。因此,以军为单位来比较东野与华野谁消灭更多敌人是十分荒唐的。  
都说粟裕善于捕捉战机,但咱的雄文兄弟一点也不逊色,甚至更高明。他抓“机会”颠倒黑白的能力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各位网友,您服不服气!  
据说张雄文被粟派拥为“旗手”。这对粟派来说,到底是祸还是福?
  这只能说明国民党北线军事集团一个军太丰满(平均一个军四万余人),南线军事集团一个军太干瘪(平均一个军2万余人)。因此,以军为单位来比较东野与华野谁消灭更多敌人是十分荒唐的。  -------------------------------------------  这点你真还没说错,南线战场的整编师人数在整体上比不上北线的军.  南线战场的整编师,比较齐整的1947年初,平均每师2.6万.到淮海时期恢复成军的时候,实际多数军也就个整编师的水平.      而北线的军编制上普遍充实.3,4万人很正常.  当然,南线也有5军,整11师,8军这样的,北线也有暂3军,93军这样的.
  “下坡阶段”的东野无非是多了个平津,平津是野情人的半推半就,充充数可以    第二年的战绩豫东让你抹杀了,至于东野,几年前就有割杂碎的说法,呵呵
  被国军扫出了山东,后进入豫皖苏也无所作为。  ====================  粟裕是怎么出山东的?  豫皖苏根据地是谁建的?整个内战中共军总共建了两块根据地,其中就有豫皖苏,怎不算了?        
  新一新六四万多人,含很多随军家属,实际也就三万多人
    锦州、天津,一天半拿下的例子  -------------  这是四野很无耻的一个地方。  城市进攻战役,外围战斗他都不算数了。    那太原战役,彭德怀还可以说自己仓促上阵,仅用4小时攻克太原,歼敌15万。            
  解方程:  假设北线“国军”的一个军的人数为χ  24 × χ =127万  χ =5.3万(约等于)......    …………  ……    
    《[评论随笔]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五个伟大贡献》    楼主所有发言及回复&十分钟内自动同步&整理版:
/to.php?id=202026     贴库,经典库藏!  
  问题很简单,番号不能重复计算,歼敌人数可以累加
  北边连医院,兵工厂工人都算在歼敌数内    从东北撤退的国军在平津又被计算了一次
  要说夺老大位置还是在辽沈后
  北方军编制人数当然是远远超过南方整编师的。    不过到了47年底南方整编师逐步改回军,以后南方的军不满员的不少,北方的军靠保安部队扩充的也不少,说起来大家的装备都不满。
  自从一些军史学者开创了,剿匪模式后,某个队伍战斗力飚升,,于是其领导人也就战绩彪炳。    现在四野也拿起了这个有力武器,呵呵。有样学样,搭下某领导人的顺风车。。    中午刚看了10套的湘西剿匪,就是一帮拿着武器的小混混小帮派嘛,那个人数,要有多水就可以有多水。(里面许多兵是胁迫来的,不来打全家),这种团伙的战斗力,呵呵。    不过战斗力差不要紧,数据好做就行,,,    所谓的剿匪模式,估计就是一个浮夸风的1.0版
四野歼敌127万除三大战略集团24个军外,还含南边的余汉谋集团和四野协助刘邓进军西南的歼敌人数。这两部分已被张雄文从四野的“下坡阶段”范围扣除,而三野的“下坡阶段”则包括1948年8月以后的所有歼敌人数。  
一个人故意造假,人品出了问题,还能指望别人信任吗?  
各位网友,本人无意在此比较林、粟谁更强。粟裕也是我十分喜欢的人,否则怎么可能花45块大洋在不仔细翻内容的情况下把《无冕元帅》买回家细细看。当发现张雄文的造假行为后,怒火中烧,不得不一吐为快。仅此而已。
  共方的数字本来就出入很大,引有材料不同,谈不上造假
  可以认定的就是1947年上半年,华野结结实实吃了国军几个主力师.实际这段打的比豫东要辉煌.  中野比较出彩的则是,吃了整3师和后来那个榴弹炮营,鲁西南的66师虽然吃的不算彻底,但也彻底把66师推出了国军主力序列.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315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