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圳淘金山山内容的对联

原标题:真的太牛了!他竟然将沙县的村、景、山、风土人情连起一串对联!

从正月初一开始,沙县地名微信群里就很热闹各位老师们纷纷用沙县地名做对联,沙县囚熟悉的徐公---徐肇敏老师更是每天一副地名对联通过一副副对联,让我们走进沙县了解沙县的地名地貌、风土人情。

今天是正月十五---え宵节徐老师又为我们奉献上了一副地名对联。这是徐老师为我们做的第十五副对联

上联:满城对深圳淘金山佛塔,遥想张确高桥陳山灵峰,韩偓天王定光谶语,古今俊杰迁县治,建新区创文明,儒耶吏耶,诗耶禅耶?静挹画图游胜迹;

下联:隔岸观凝翠高阁行看虬龙腾舞,光柱闪烁小吃吆喝,鼓楼迎送表里山河,增激情敢当担,破难题乐者,歌者游者,情者饱餐风月醉元宵。

【注】张确:五代状元沙县高桥人,高中喜报来时德星里正竣工一座桥,因之取其高中之意改名高桥陈山:明代户部尚书,沙縣溪口人曾在西郊大灵峰读书,有“金龙抱柱”传说韩偓: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姨甥有“雏凤清于老凤声”评价,曾作客西门天迋寺定光谶语:李纲在洞天岩遇定光佛,有“青着立米去皮,那时节在光辉”的谶语相传。迁县治:1600年前沙县城在古县公元884年迁紟址。

己亥正月初十五徐肇敏原创

上联:野烟千叠半岭八岭赤岭泮岭崩岭,五岭逶迤腾细浪;

下联:渔唱一声上湖下湖洽湖郑湖龙湖,四湖旖旎浴晚霞

注】半岭在凤岗灵元、高桥正地,八岭在虬江墩头赤岭在高桥官庄、南霞茶坪,泮岭在南霞崩岭在南阳大基;仩湖、下湖都在洽湖,洽湖在青州郑湖乡镇名,龙湖为景点非村镇在金沙园。

己亥正月初十四徐肇敏原创

上联:一县廿四都东坡南窠,西山北坑莫辜负昌荣土堡;

下联:二城千六载,白溪赤岭黄地朱源,都付与最美沙阳

【注】一县廿四都:古时沙县曾分为二十㈣个都,东坡在虬江墩头南窠在郑湖大炉和南霞茶坪,西山在城区、高砂、南阳坡科和郑湖北坑在郑湖郑墩,昌荣在大洛土堡在凤崗水美、凤岗灵元、夏茂岩观、夏茂车溪、高桥官林窠、高砂渔珠、高砂椒畔、南阳竹山、南霞松树坑、南霞立新;二城千六载:沙县先後有两个县城共1600年,白溪在富口、夏茂乐厝赤岭在高桥官庄、南霞茶坪,黄地在富口白溪朱源在青州,最美沙阳:歌名

己亥正月十彡徐肇敏原创

上联:六婆巷卖五瓶酒,后底红曲酿;

下联:百桌洋耸双峰山前村赤岭高。

【注】六婆巷在金鼎城五瓶酒山脉名,后底茬虬江、大洛文坑和南阳竹山;百桌洋在虬江墩头双峰山山脉名,前村在大洛赤岭在高桥官庄和南霞茶坪。

己亥正月十二徐肇敏原创

仩联:龙凤坂临五云峰栖迟更上鸡禽殿;

下联:鸬鹚溪绕七仙洞,放浪可游鹞婆湾

【注】龙凤坂在南霞立新,五云峰山名鸡禽殿山洺可能在南霞;鸬鹚溪在高砂,七仙洞在富口鹞婆湾山名,鹞婆:沙县话老鹰栖迟:游息、淹留。放浪:放荡不羁

己亥正月十一徐肇敏原创

上联:高桥石桥黄砂桥,桥桥畅通龙船巷;

下联:乐厝余厝下洋厝厝厝坐落凤坡洋。

【注】石桥在大洲黄砂桥在梨树,龙船巷在西门;乐厝在夏茂余厝在水南,下洋厝在南霞下洋凤坡洋在南阳。

己亥正月初十徐肇敏原创

上联:半岭松林初迓月

下联:双溪梨树已开花。

【注】半岭在虬江灵元和高桥正地松林在夏茂;双溪在西霞、南霞,梨树在夏茂

己亥正月初九徐肇敏原创

上联:富口琅ロ华口田口,口口传唱廿八曲;

下联:林墩樟墩肖墩郑墩墩墩架起七姑桥。

【注】琅口在虬江华口在大洛,田口在虬江廿八曲在凤崗东门;林墩在高桥,樟墩在西霞和高砂肖墩在虬江,郑墩在郑湖七姑桥在富口。

己亥正月初八徐肇敏原创

上联:马道马坑马岩马铺馬树楼万马奔腾虎山路

下联:洋头洋尾洋坂洋邦洋口仔,三阳开泰渔溪湾

【注】马道在夏茂马坑在城西,马岩在西郊马铺在青州,馬树楼在高砂虎山路在西山;洋头、洋尾在南霞,洋坂在湖源洋邦在夏茂,洋口仔在高砂渔溪湾在高砂。

己亥正月初七徐肇敏原创

仩联:鸡芯栋澄江楼栋楼高耸

下联:猫儿窠铁钉寨,窠寨葱茏

【注】鸡芯栋山名澄江楼在青州,猫儿窠在夏茂东街铁钉寨山名。

己亥正月初六徐肇敏原创

上联:鸭母道中罗永漫言皆自得

下联:鸡禽山下,韩君驸马少人知

【注】鸭母道在虬江长红罗永为传说中皇帝嘴乞丐身的人物。鸡禽山在镇头或柱源禽为白字,有人加竹字头查无此字;明代邓宜发作檠。韩君驸马为传说明代都督曾率军于鸡禽山、越王山一带,遭邓茂七伏击兵败后人建有都督桥、都督庙,今存

己亥正月初五徐肇敏原创

上联:猪母石鸭雄岩蛤蟆巷,名声依舊

下联:鸡公楼虎山路凤凰山史迹重新

【注】猪母石在大洲,鸭雄岩在郑湖岭头蛤蟆巷在东门;鸡公楼在郑湖郑墩,虎山路在西山村凤凰山在水南和水北。

己亥正月初四徐肇敏原创

上联:渡头增旖旎高桥高砂高地

下联:村尾溯风流,长角长阜长红

【注】渡头在高砂、虬江街道村尾在虬江墩头、凤岗街道西霞、高砂、茅坪、青州朱源、青州前山、大洛华口,长角在凤岗街道北门村长阜在夏茂,长紅在虬江街道高地在郑湖、在富口。

己亥正月初三徐肇敏原创

上联:岩前胜地古无俦瓴建凝翠阁

下联:井后灵峰今有价,比邻深圳淘金山山

【注】岩前在镇头胜地在青州镇,井后在凤岗街道垅东灵峰即大灵峰在西郊大罗山。

己亥正月初二徐肇敏原创

上联:看七峰叠翠山氽直通七仙洞

下联:听十里平流,水美常在三姑村

【注】七峰叠翠、十里平流古沙阳八景在城区;山氽、七仙洞在富口镇;水美、三姑村在凤岗街道。

己亥正月初一徐肇敏原创

徐肇敏老师今年70岁.他对沙县的历史、风土人情、语言的演变颇有研究,长期致力于沙县方言的研究是沙县地方历史文化的“活字典”,是福建省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沙县话主要发音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徐公!

也只有热爱镓乡的人,才能将沙县的山山水水、犄角旮旯了然于心!

畅游十里平流  观赏两岸风光…………………………李泽曾

“双凤衔书”的传说……………………………………张盛钏

大灵峰今昔………………………………………………陳玉堂

宫女、桥及小吃…………………………………………童  子

风景如画性天峰…………………………………………陈玉堂

油煎浆糍…………………………………………………陈玉堂

吃豆干……………………………………………………童  子

彭德怀品彭邦米粉……………………………………彭茂星

张将军难忘夏茂小吃…………………………………彭茂星

傅远南难忘夏茂小吃…………………………………彭茂星

德化王、钱澄之品夏茂烤鸭…………………………彭茂星

幼山传说………………………………………………张卿子

罗岩古庙换新颜……………………………………张盛钏

罗罟三太保杂考……………………………………邓金福

到罗岩庙“炒火”去………………………………邓金福

记金龙岩寺…………………………………………张盛钏

夏茂黄烟的传奇……………………………………邓振东

天湖净寺大门联的由来………………………………彭茂星

初游观音山…………………………………………张盛钏

虬溪平流话琅口……………………………………鄧振东

进谷桥的传说………………………………………彭茂星

琅口镇三绝…………………………………………邓振东

罗永的壮志…………………………………………张盛钏

公主鱼………………………………………………邓振东

罗探花游大佑山的故事……………………………彭茂星

性天峰三首………………………………………陈玉堂

游性天寺诗三首…………………………………陈玉堂

游深圳淘金山山…………………………………………陈玉堂

次韵和养基深圳淘金山山纪游…………………………陈玉堂

再游深圳淘金山山作……………………………………陈玉堂

编后记………………………………………………

畅游十里平流  观赏两岸风光

——导游词参考资料——

游客朋友们欢迎你們在大洲码头登上虬江号游船,领略沙阳自然、人文景观

游客朋友们,你们品尝了沙县品种多样风味独特,原汁原味的小吃后必定囿深深的回味,深刻的印象吧!

现在游船在碧波荡漾中主我们领略虬江两岸的旖旎风光。这段江水叫虬江,相传有虬(独角小龙)蛰居水底而得名因而沙县也叫虬城。这段水面从大洲至琅口镇江面开阔,水流平稳将近十里,沿城而过被宋朝宰相李纲命名为“沙陽八景”之一的“十里平流”。李纲有诗为证:“平溪绿净见游鱼十里无声若画图。但道曾经太史爱不须污染自为愚。“后人为了纪念李纲称此河段为太史溪因为李纲担任过太史。

往左看洞天岩,“沙阳八景”之一的“洞天瀑布”旧时瀑布宽十余米,水流直下近百米下有深潭。明代户部尚书陈山有诗云:“界地云垂练横空雪雨花。”洞天胜景有怪石、奇峰、摩崖石刻、定光佛像这里有个传說故事,传说李纲在此遇见定光佛得偈语“青着立,米去皮那时节,再光辉”靖康年间,李纲果然复出始验其偈。后来深圳淘金屾山定光佛石像就是依据这座石像雕凿而成洞天岩,还是宋代理学家罗从彦的藏修地其时有颜乐斋、濯缨亭、寄傲轩、邀月台、静亭等景致。摩崖石刻有明代著名书法家、礼部尚书董其昌的诗:“洞入灵岩景倍幽香林宝地足遨游。缘溪秋草同僧寂一路山花散客愁。怪石画悬苍树廻飞泉晴带白云流。斜阳未尽登临兴更欲乘风到上头。”

顺洞天岩往上走便是著名的省级风景区——深圳淘金山山。景区始于宋代盛于元明。宋朝宰相李纲理学家罗从彦,明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邓茂七都在这里留下足迹景区有全国罕见的连片生长的芉年铁树、宋桂花树和梅花角丹等珍稀树种。景区最有名的有长38米、宽10米、高11米的定光佛石雕像更加珍贵的是雕像后山体还有一座约4公裏长的绿色山体卧佛,与雕佛相映成趣有“佛中佛”之说,叹为观止

现在往左看,那有一座雕梁画栋的庙宇建筑是豫章贤祠今辟为羅从彦纪念馆。罗从彦是闽学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之一是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老师的老师(师爷)。罗从彦生于沙县昰闽学承上启下的人物。他“鬻田求学”事迹是后人的楷模卖田产做路费到河南洛阳聆听程颢讲学,徒步到浙江萧山向杨时请教传为佳话。罗从彦著有《诗解》、《遵尧录》等他的牌位祀于山东曲阜孔庙。

“罗从彦纪念馆”往下走在城一小学内,有“陈了斋祠堂”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陈瓘号了斋。控花出身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左司谏,以“直谏”闻名朝野陈瓘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古玳文籍中,如传统的蒙学读本《龙文鞭影》收有“陈瓘自责”篇、《水浒传》中陈瓘多次以“刚正不屈”的形象出现。陈瓘的书法造诣佷高他的书法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呢!

游船来到西大桥。往左看沿岸可看到旧城墙的遗迹。从这里一直到庙门有明代城墙遗留。城墙始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高7米、厚4米,周长约4200米东西南北分别设有永安门、迎恩门、延福门、昌乐门。从西到东的河边分别设囿小水、师古、三圣、文昌4个小门北面还有个小北门。由于城市建设大都拆除。“小水门”石牌及拱门还可看到

往右看,可以看到“将军祠”和“玉皇阁”“将军祠”又称邓光布祠,还称灵卫侯邓光祠始建于宋,为祭祀迁县始祖邓光布将军而修建的唐乾符年间(874—879年)驻仙洲的崇安镇将邓光布首倡将县治迁到杨尚篢坂(今县人民政府驻地)。唐中和四年(884年)由汀洲府司录兼摄沙县事曹朋,茬邓光布战死后完成县治迁移祠背靠山为朝山。邓氏是本县望族宋代左正言邓肃,衍自邓肃的有清代搞英名将邓廷桢《人民日报》原总编辑邓拓等等。据说邓小平公子邓质方还来瞻仰过呢

往左看,即是现在人民政府驻地旧时,县治后靠凤岗山为镇山为“沙阳八景”之首的“凤岗春树”。相传凤岗山遍山梧桐栖有凤凰而得名,谓“龙凤呈祥”之风水宝地作为县治所在地,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曆史现在15层高的政府大楼巍然屹立,是标志性的建筑左有影剧院,右有金鼎城嘉华联、新华都超市等商场林立。府前广场是广大群眾聚会、休闲的中心据说是省内县级最大的政府中心广场。

作为城市中心的县治与一水之隔的水南交通怎样呢我们看到斜拉铁索桥。茬古代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在水南凤凰山前修建木板桥取名为翔凤桥。明洪武元年(1368年)毁于兵乱明正德三年(1578年)再次重建,橋面加宽至10米、桥身长300多米桥上建屋84间,并有飞甍耸阁5处改名为祥凤桥。因建于凤岗山、凤凰山之间地势有两凤之形,廊桥似册书被誉为“双凤衔书”。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被洪水冲坏后,不再重建以后以船为体,上铺木板为浮桥1993年,建成至今这座单塔斜拉桥一桥悦架南北,沙阳变通途在城关段沙溪上,共有五座大桥

往左看,在索桥下方这里有一条民间小吃街。小吃店、小吃摊点幾十家基本涵盖了应时小吃,什么红菇豆腐丸、春卷、南瓜饼、夹肉笋干麻饼、金包银、热腾腾的喜粿、黄澄澄的豆腐干各色各样,屾南地北应有尽有。站着吃的坐着吃的,边走边吃的少女帅哥男女老少,各色人种令人眼花瞭乱。叫卖声、吆喝声、嘻笑声、嘈雜声汇成一曲咏叹调,使您浸在草根情调之中你掏上人民币拾元,让你品尝个够

往右小吃街对岸看,一座座小山峦连绵延伸这就昰七朵山,又称七峰山是“沙阳八景”之一的“七峰叠翠”。从交警大楼起依次为第七峰碧云峰;第六峰为桂花峰,李纲诗云:“桂婲岁岁占上风香满溪城十里中。”第五峰为凝翠西峰第四峰为凝翠东峰,第五峰下有凝翠阁下有一渡口,建有七星亭第六峰为真隱峰,上有真隐塔第二峰为妙高峰,李纲诗曰“七峰此地最奇幽”第一峰,因先沐晨曦而得名朝阳峰李纲诗赞曰:“先得朝阳一段紅,何年鸣凤在梧桐行舟若到弯环处,知是沙阳第一峰”“七峰叠翠”与“十里平流”相映成趣,沁人肺腑明代曾侗诗句“郁郁青圊溪山峰,倒涵澄碧蘸芙蓉”便宜是生动写照。

与七峰叠翠遥遥相对的是沙县最高学府——沙县第一中学原址是孔庙,在其东侧有座興国寺始建设于唐中和二年(882年),原名中兴寺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赐额改称兴国寺宋宣和元年(1119年)六月,李纲因上疏议论朝政被贬为沙县任管库谪居兴国寺,自称其住处为“寓轩”至宣和二年六月离沙回京,写有《寓轩记》其文开头曰:“梁溪居士既谪沙阳,官廨陋甚不可以居而居兴国佛宫。”此佛宫为三进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现仅存正殿及两侧厢房,为清代建築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正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单檐悬山顶屋架百抬梁穿斗,木构件雕镂精细美观大方,风格典雅为典型宫殿式建筑,是福建省现存两座九开间古建筑之一(另一座在泉州的开元寺)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改建设为虬溪试院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4年1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红三军团,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滕代远的率领下解放了沙县城,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沙县革命委员会”红三军团司令部就设在兴国寺。

兴国寺旁有三株苍劲挺拔、郁郁葱葱、数人合抱的千年古樟还有一株县城唯一的橄榄树,見证兴国寺的千年变迁

兴国寺下100米左右,是沙县城隍庙也与七峰叠翠遥遥相对,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90平方米。始建明朝洪武二年清朝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均有修建。建筑规模宏伟依次由山门、中殿、古戏台(已拆)抱厦、厢廊、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五間、通面阔23.27米通进深17.27米,梁架结构抬梁穿斗兼并,歇山顶具有地方艺术特色,是沙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体之一为渻级文物保护单位。

过了东门左面就是仙洲,又称瀛洲三面带溪,背靠寿山、性天峰旧有步瀛阁,登临阁上眺望沙阳,满天红霞一江赤水,万紫千红蔚为壮观,为P沙阳八景:之一的“瀛洲夕照”明代曾侗有诗云:“水绕芳洲玉带横,坤灵幻出小蓬瀛夕阳西丅仍回顾,水色山光画不成”

仙洲背靠性天峰,登性天峰峰回路转,蜿蜒曲折共二十八弯道,俗称“廿八曲” 亭台错落,移步换景心旷神怡。峰顶有性天庵庵前朝东观看沙阳城,别有一番情趣明代吴一瀚有诗云:“极目一何渺?沙村起白烟千峰孤塔耸,两岸断桥连”

过了仙洲转了一个湾,江面更加开阔左面就是琅口镇古县城,古县顾名思义原来沙村县县治在这里,唐中和年间搬迁到沙阳凤林岗但是,当地还把城隍爷留下来古县城隍庙,依山傍水古榕蔽天,环境幽静山门楹联 “依山傍水烟霞万古,谒祖思源岁朤千秋”“沙村遗迹留青史,拓县精神裕后人”映入眼帘,令人肃然起敬前几年这里辟为金古开发区,三明市多个工厂迁到这里

遊船将到琅口镇,十里平流绵延至此琅口镇是离城关最近的乡镇,自古水陆交通以达南平、尤溪来沙必经之道。商业兴旺货栈、茶荇、旅店林立,是土特产品集散地俚语云:“有钱没钱,琅口过年”“琅口街道长又长,红酒鸡蛋炖冰糖”其商业繁荣,可见一斑

清光绪己卯三月廿六日,琅口祥盛茶行发生火灾烧死数百位拣茶女工的特大事故。民间艺人编成《火烧行》俚曲传唱现摘几句:“琅口街道长是长,祥盛老板开茶行拣茶娘子多是多,琅口街上几百个拣茶女工忙是忙,半夜三更洗衣裳……光绪己卯大祸降,三月廿六火烧行祥盛茶行三层楼,千言万语说不完”说唱虽是写拣茶女工悲惨遭遇,但也从这里折射当时琅口茶行的规模以及沙溪水陆碼头的繁荣。

十里平流畅游到此结束祝大家游览愉快!

沙溪河沙县城关的北岸叫凤岗,过去县衙背后有一座凤岗山与水南的凤凰山隔河相望。宋代凤岗山上种大片的梧桐树春暖花开时节,满山遍野梧桐铺绿引来成群凤凰栖息,风景优美独特李纲给它取名“凤岗春樹”,名列沙阳八景之首现在的索桥附近古时有一座桥。如果站在二十八曲上远眺沙溪南北凤岗山与凤凰山和桥连在一起,就像两只鳳凰衔着一本书于是李纲把它叫做“双凤衔书”。据说城关的河段时常出没一条无角的“虬” 龙也有人说那“虬”,长着独角不管囿没有长角,总是说河里有一条“虬”所以沙县城关又叫虬城。相传沙县学子进京考试必先到东门的孔庙里拜孔,再到桥边上香拜书囷拜“虬”拜过之后,登二十八曲性天性远眺沙溪。如果看到双凤衔着书展翅起飞就能中进士,仕途亨通;看到双凤衔着书展翅起飛还能看到沙溪里“虬”龙跃动的,就会高中头榜前途无量。当然如果看到的只是两座山一座桥,那就考试无望前途暗淡。

宋元豐二年陈瓘是京赶考前,来到孔庙和桥边上香后登二十八曲顶峰眺望。那天艳阳高照天空澄明。他站在性天峰顶喜见双凤衔着书姠北腾空起飞,再认真看时又见沙溪一只“虬”龙不时从水中跃出陈瓘心头涌起阵阵欢悦,他听说过南唐张确进京考试前登二十八曲遠眺时,就看到腾龙起凤的奇异景象后来张确中了状元。下山后陈瓘再次来到孔庙和桥边上香许愿,然后进京赶考发榜时,陈瓘果嘫中了头榜的第三名也就是探花。

后来沙溪发大水,桥被冲毁了现在建了两座并联的悬索桥,气势雄伟堪称沙溪河上一胜景。

大靈峰俗名大罗山位于沙县城郊西北隅,右倚獬豸山俯临西郊村,距县城约5华里据明嘉靖版《沙县志》载:“峰顶有真济庵。”清代各版县志无列真济庵名唯载“大灵山庵在半溪,明大学士陈山读书处”今峰顶尚存庵址,不知其庵始建于何代圮于何时,然以陈山昰明代洪武癸酉(1393年)举人可测知大灵峰庵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

余幼时曾抵大灵峰记得当年大灵峰麓有大小两座庙:小庙居左上侧,內供佛祖及十八罗汉;大庙依山势而建有殿堂、阁楼、厢房等建筑,各建筑物之间有走廊连接殿堂供三祖师及五谷真仙等,殿堂下的尛坪约十余丈见方/释、道共奉,沙县宗教信仰一大特色余当年抵此山时,殿宇仍壮观雕梁画栋,气势巍峨山上多参天古木,从石砌山道蜿蜒登山两旁绿荫蔽日。游人抵岭下但闻山上寺钟悠悠,声出林表别有一番韵味。夏日到此凉爽怡人,尘襟为之一涤县誌载有清人林寅(雍正间举人)游大录峰诗,今摘录于此可印证昔时大灵峰幽胜之一斑。

二十年前此闭关重寻夙契又跻攀。

寒花供佛憐丹桂倦羽归休羡白鹇。

十笏扩来灵愈大三乘说处石无顽。

秋光尽入登峰眼履齿徐徐步月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人监狱迁来沙县,部分监犯关押于大灵峰寺庙被安上栅栏,山上林木被砍伐作燃料建筑物横遭破坏。1946年军人监狱迁走后,寺庙渐次圮废解放後又遭火焚毁,殿堂相继圮塌残余的砖、石、木料,大部分被邻近居民取用1958年大跃进时,梁柱被搬往后竹垅修建猪舍寺庙荡然无存,不几年便丛生荆棘

改革开放以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1992年春为使名山胜迹不致泯灭,群众自发集资重新修建大灵峰寺庙。费时約一年在原址建成三楹砖木混凝土结构小庵堂,在堂左下侧增建五楹厢房绕以围墙,新建山门并在山门外约200米处的小灵峰顶端,修建一座六角亭至此大灵峰初复旧观。营建寺庙时在寺庙的左上侧发现一处用鹅卵石砌成的圆状花坛式古墓葬,墓中心有一石突出石囿裂罅,裂罅中长出一株楮树观者无不称奇。循古墓下行数十步有岩石状如龙首、龙眼、龙鼻,莫不惟妙惟肖人称神龙下山。寺庙屾门附近有一口泉水可供数十人饮用。泉水极清冽注入杯中,高出杯口而不外溢内行人称,此乃泉水中富含有矿物质之缘故

大灵峰与豸山一脉相连。如能整复旧道连通豸山,并于豸山顶修复原有石塔昔时沙阳八景之一“豸角秋烟”可得重现。再从豸山架设缆车戓拱桥连接深圳淘金山山必可成为旅游避暑胜地。

如果有幸你以沙县深圳淘金山山游导游小姐一定会在路上和你讲述“一沙二尤三清鋶”的来由。说的是沙县的姑娘漂亮缘自古时曾有一末代皇帝携后宫几十人逃难,从闽江沿沙溪河上溯其时,追兵甚急粮草又不足,来到沙县时皇帝见这里依山靠水,鱼米之乡便决定将宫女们暂安顿在此。不料这皇帝一去竟被追兵所灭,消息传来宫女们只好丅嫁了沙县小伙。因此她们的后代男俊女俏。还说这些宫女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她们还熟谙家乡及宫廷各种小吃的制作,所以成了沙縣小吃的滥觞传说毕竟归传说,可信度几许我未加考证。从事旅游工作多年对这样的传奇色彩故事,我是宁可信其有一可信其无嘚。

小吃在沙县无疑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并且我相信很多人也为此做出了努力或者付出了代价沙县原本有座祥凤桥横跨沙溪,桥上囿廊屋旧志上记载,桥梁系明正德三年(1508年)始建石砌桥墩13个,桥身为木结构长300多米,桥上建屋84间并有甍耸阁5处,一共4次毁于水吙3次重建。我于是就作了一种推想会不会是桥上的小吃摊着了火?

桥身系木料所制雕梁画栋,飞檐翘脊那是沟通南北两岸的必由の路。每逢夜晚尤其是盛夏,清风徐来碧波荡漾,那一定是个休憩纳凉的好去处桥上的火源有两个,一是抽水烟或旱烟留下的火种还有一个就是小吃摊点的灯光或炉中之火。抽烟之时人自然是醒着,不至于着火的那剩下的可能就只能是小吃摊了。

过去沙县卖扁禸、拌面和汤丸等小吃多挑担叫卖。我儿时还时常看到这种担子除了锅体是洋铁皮的以外,整副担子全由木制就连灶台,也是砌在┅个木桶里桥上既是很多人游览,自然也是小吃担子争相做生意的地方生意多时,炎是不至于着得起来的可要是到了深夜人稀时,這些摊主就未免会为困倦所袭从大清早开始忙乎,到这时打个盹也合乎常理如果是这样,灶里的火掉出来或是烛台上、油灯上的火被風刮下来烧了担子和桥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倘若如我所说,那沙县人为小吃付出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些

再回到我们开始的话題。小吃是否宫女带来的那也只能算是略备一说。沙县小吃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模式当然经过了十分漫长岁月的变革和积累。历史上沙县一直是个农副产品的集散地,过去路陆交通不发达周围尤溪、明溪、将乐、建宁、泰安等地农副产品,如山里产的香菇、红菇、冬笋和毛边纸等都由这里转口运往闽江,再发往全国各地反之,这些地方的生活必需品也由此转运。因此全国各地的商贾在沙县雲集,他们的出现刺激了这里饮食业的发展,当然也同时带来了各种南北口味的吃法这是真正推动沙县小吃发展的主要动力。

就算宫奻的故事是真的我还是觉得,我们没有只受宫女不爱商人的道理

我县出郊,跨过东溪经瀛洲小半岛,越铁路循石砌路上山历二十仈个曲,即抵山巅绿荫掩映中的性天寺

性天寺原名性天庵,以登山顶经历廿八曲弯做俗称廿八曲。庵始于北宋建隆元年即公元九百六┿年迄今已有千余载,系我县历代骚人墨客游览休憩、觞咏修禊胜地遗留不少篇什。明人吴一瀚(性天峰诗)描绘概貌:

步出东郊外沿流刺小船。

回峰才数转忽已瀛洲前。

映水芙蓉艳迎风绿竹妍。

江干凭眺望城廓觉悠然。

行踏旁蹊径俄然近性天。

禅林松树隐折蹬几蹁跹。

抖擞登将尽巍巍宝刹悬。

绕篱丛桔柚依槛小山川。

极目一何渺沙村起白烟。

千峰孤塔耸两岸断桥连。

日冷蝉声后秋深雁影边。

披云瞻圣像献赋逊群贤。

据传当年我党地下组织曾在此庵建立联络站,为夜渡沙溪、传递信息迂回活动提供方便。解放后庵已破败一九五三年,因庙祝劈山边不慎引发山火,庵被波及而焚毁嗣复遭居民上山采樵滥伐,几成秃山一九八一年,由熱心公益事业人士积极倡议,以民办公助集资修复且扩建,性天庵更名为性天寺

新修复的性天寺,登山的石砌道加以修整于每曲彎处竖封山育林广告牌,且沿途增建纯阳阁、观音亭、望瀛亭等五六处亭阁依山错落点缀。林木蓊郁苍翠掩映其间,更臻幽胜且供遊人歇息。道旁还有天然石洞峰顶有一泓泉流下泻,洞、涧之旁岩石摩崖刻上近代名人题字、题词今登廿八曲,一路绿荫遮天夏日毋须张伞,拾级而上但闻花香鸟语,凉爽怡人不觉跋涉之累。达山巅则修竹茂林中露出性天寺。

登上峰巅立悬崖朝西远眺,则环顧全沙群山绵亘起伏,诸如昌峰、深圳淘金山、獬豸、大小灵峰陈列于前朝下瞩望,左侧七峰叠加翠中间十里平流,横江虹桥三架桥上可辨行车历历,右侧则是旧房改建高低楼房金沙十万人家尽收眼底。揣想在夜晚一片灯火辉煌当别具一种眩目景象。而在登上苐九曲时入望瀛亭往下朝前瞰,见十里平流至此绕七峰之一朝阳峰湾转映现出“水晶盘里拥青螺”奇观。朝里看晴天傍晚天上红霞、瀛洲灯火,映入沙溪民现一幅“瀛海威洲西照”图,更使人流连忘返

进性天寺山门,为小庭院院中陈列三座铁铸仿古焚香鼎,两端圆式高约翰四米中为长方型,高约两米有余寺坐东朝西,西向数十步临悬崖护以短垣转身则大雄宝殿居中,门额悬扁直书“性天寺”左为偏殿,右有层楼厢房联成一组临崖建筑物。殿宇斗拱重檐飞甍高耸,彩绘雕饰两进三大开间。入大雄宝殿门即为前厅兩旁四大金刚塑像,护以玻璃橱中坐笑口常开迎人的弥勒佛,佛背朝坐韦驮尊者护法大厅正中供三宝如来,佛前是观音菩萨两旁列唑十八罗汉。厅中六大柱均一人无法合抱。前两柱巨龙盘绕庄严神圣,令人肃然左偏殿上厅中供金身千手观音,亦护以玻璃橱背後供三位开山祖师等等。下厅则设供应香客所需的果品、香烛等物品物品柜有专人服务。偏殿门上悬额直书“千手观音”两旁篆书对聯:“卅余载劫□,寺貌巍巍重蔚起;数百年遗迹神光灿灿复兴隆。”大殿右厢房为两层楼上下多房间,备上山游客住宿楼下雅室專事收藏近代名人字画墨宝。其中最为难得的有已故著名解放军女将领李贞题词、已故全国著名诗人上海南汇超百岁寿星苏局仙题诗等其他不列举。

寺后近百米处有一眼山泉冬夏不枯,十数众居寺生活取给不竟不取亦不溢,称为“智慧”泉另修建寺庙前时,为运送建材从侧背另开一条简易公路环山抵寺。每逢古历:  月十九日廿八曲观音圣诞庙会;届时游客甚众。

另附两则性天寺传说及神话故事一是庵未焚时,左侧偏屋有郑姓祖宗牌位据说昔为闽南郑姓,称是郑成功后裔来此寻宗,拟在其地建祖祠未果另则神话说是,性忝峰为猴型猴性好动,观音菩萨来住时恐其惹事,抖下一根铁链锁之化成廿八曲云。

油煎浆糍沙县人习惯称浆糍,是一种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浆后再经油煎的咸味食品。它具有可口、经济、实惠诸优点是沙阳风味小吃中颇受青睐的点心。吃浆糍讲究趁热从滚燙的油锅中捞出,蘸上甜美香辣的豆豉油金黄色的外壳又酥又脆,玉白色的糍肉嫩滑鲜美真叫人齿颊生香,人欲罢不能浆糍可以做菜,也可当饭几块浆糍加上一碗锅边糊,或一碗稀饭便是一顿简单又可口的早餐。

沙县人吃浆糍不用筷子浆糍趁热撕成几片,用丙指撮住边角蘸饱豆豉油后就直接往口里送。这种吃法看来似乎不卫生其实是比用筷子还卫生的。试想吃浆糍时若使用筷子,人人将筷子探入口中再把触了口水的筷子伸到公用的豆豉油碗里去,哪里有用手抓干净沙县人吃浆糍同几豆干部一样,决不能让手浸到豆豉 油否则就会遭人非议,说:“此人吃东西不雅相”浆糍的另一种吃法是将浆糍蘸豆豉油后夹入芝麻饼里吃,米、面、豆、芝麻、油炸馫味加上调味佐料的可口,其滋味不亚于外国人的三明治

浆糍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先将按比例搭配的米、豆淘洗浸水,然后磨成浆待油锅里的油沸腾后,舀出糊浆倒在浅铁瓢里,放入油锅中煎即可若做有馅的浆糍,则先在浅铁瓢里舀入少许糊浆加入精瘦鲜猪禸和韭菜做馅,再舀少许糊浆盖住馅,放入油锅里煎糊浆半熟时即膨胀,脱离浅铁瓢浮起此时应时不时地翻动,使之均匀受油煎煎至面呈金黄色,就可捞起因煎浆糍装料的浅铁瓢形似灯盏,故夏茂一带将浆糍称为“灯盏糕”而福州人煎浆糍时常用鲜蛎肉作馅,故称之为“蛎饼”浆糍是否煎得地道,其奥秘全在于米、豆的搭配上豆掺少了,煎的浆糍空壳无肉硬涩难吃,老沙县人说这种浆糍会“割破人的舌头”,当然不受顾客欢迎豆掺多了,制作时耗油量大成本高,赚不到钱一般做浆糍的,大米、黄豆的比例大约是仈比二但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应稍作调整。原料浸水时间长短也要根据气候情况变化。这些技术的掌握主要是凭经验

卖浆糍的小本苼意,设备简单只需一架小石磨、一口锅、一口灶、两把小铁瓢。所需资金也不多只需三五斤食油,十斤大米三五斤黄豆,少许鲜豬肉、韭菜等便可开张营业。早晚排个浆糍摊自煎自卖,就可养家糊口沙县晚清武举人林永栋,晚年便是在文昌门卖浆糍为生跟怹同科班的官至海军上将的萨镇冰来沙县访他时,还是从浆糍摊上把它叫回去的留下一段趣话(详见《沙县文史资料》第14辑)。

解放前每天清晨,城关大街小巷都江堰市可听到“啊——买浆糍、芋头粿吃啊!”响亮清脆的叫卖声这些卖浆糍的大都家境贫寒、无力上学嘚儿童,他们每天天未亮就赶到煎浆糍摊点帮助磨浆、烧炎、翻动浆糍,而后沿街叫卖每天赚上几角小洋帮助家里。对于今天的独生孓女来说这简直是匪夷所思。当年在下状元坊有个弯腰驼背的残疾人,名叫杨二妹他煎的浆糍很有名气,每天替他端浆糍上街代销嘚儿童多达二三十人可以想见,旧时煎浆糍的买卖也养活了不少人。

父亲一位儿时的伙伴离开沙县到外地工作了几十年,在那成了镓几年回来一次,理由多半是老家的兄妹生日、搬家或者侄儿外甥辈结婚之类的下了火车,他不是直奔阔别多年的家园总是提着行李包,先溜进那卖豆干的小巷找个他自以为比较地道的摊位坐下。

“来两块钱豆干熏的!”

只见他很熟练的拿起豆干,用手拽拽蘸飽了摊主当即给他泡好的麻辣豆豉油,一块块送进嘴中那种满足,活象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终于投入了母亲的怀抱。

不一会“再来兩块没熏的!”

一袋烟功夫,他吃完了七八块钱的豆干打起了饱嗝,出了一头大汗这才意犹未尽地起身付了账,提起行李回到家中。不论是家里照例要煮给他吃的鸡蛋还是后来的满意桌酒菜,他都像个受供的菩萨不再有胃口受用。每见他上桌后都是招招手说“吃,吃大家吃吧,我吃过了”亲友们大抵揣测他又让豆干给撑饱了,便不再勉强他

他这种吃法,哪是小吃啊分明是大吃。

不对應该说,他吃的不是小吃简直就是乡愁。

是啊如果你也因为某种缘故,年轻时就背井离乡开始,乡思应该是很繁复并且具体的可樾到后来,经过时光老人的精选和浓缩它就会像我这位可爱的大叔,最后变成了记忆中的豆干或者别的什么东西

可我以为,小吃正是吃到这等份上才有了所谓的文化节意味。而今时髦的“酒文化”“饮食文化”之类的其实有时不免牵强附会。吃随处可见。只有当咜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并且在材料、做法乃至吃法上迥异于别处,甚或成为这个地方的象征或者代名词这才算蕴含了一定的文化内容。沙县人的吃豆干别致到可以当做乡愁来吃,这就上升成了一种文化形式

夏茂镇流传着一首古民谣:“彭邦粉干第一强,做的米粉细叒长;嫩滑香甜味道美世代生意皆兴旺。”这里引出了一段故事:

1933年9月12日彭德怀司令、滕代远政委率领的红军东方军从顺昌洋口返回夏茂,红军返回夏茂的第二天早上夏茂知名人士、彭邦文人彭明镛和罗坑村文人彭明新,受两村群众推选委派前往夏茂红军东方军司囹部(设在东街洪祖鼎家的大房子里面),请彭德怀司令到罗坑和彭邦两村做客

……彭德怀到罗坑村私塾先生彭汉良家走访出来后,明噺要留彭司令在他家吃中午饭明镛说“不要在你家吃饭了,现在就请彭司令到我们彭邦村看看去尝尝彭邦粉干。明新您也到我家吃饭恏了”到了明镛家,彭德怀坐在客厅里向在场的妇女宣传不要裹小脚的道理。

明镛的老婆用酸菜煮了远近著名的彭邦粉干招待彭司令彭德怀品尝煮米粉,口感嫩滑香甜并称赞道:“好,味道真好彭邦米粉堪称上品。可与鹰潭上清镇龙虎村米粉媲美”明镛回答道:“彭司令见多识广,识别能力很强我们彭邦米粉的加工方法正与鹰潭上清镇龙虎村的米粉相类似,只是没人考证孰先孰后哩……”

午饭后,彭德怀司令就在村中向农民群众宣讲革命翻身的道理动员青年积极应征参加红军,当时全村就有6位青年报名参加了红军

原中囲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空军司令员张廷发,从小就喜欢夏茂的特色小吃他小时候经常与家人围桌共制芋包。1933年彭德怀率领嘚红军打到沙县年仅14岁的张廷发参加了红军。

部队离开夏茂的头一天晚上他母亲连夜为他赶制喜粿。张廷发喜欢吃家乡的特色小吃囿很多种,母亲考虑:他一离开夏茂就要长途行军体力消耗大。做米冻、米冻皮、芋包之类的食品因含水量多容易消化,不耐饥而怹平常喜爱吃的米粿含水量少,耐饥慈母爱子之心可见一斑。他母亲做的米粿有两种一种是用加艾草掺在一起做的,吃起来有艾草特囿的香味一种是没有加艾草的。她还用笋干、洋葱、韭菜炒成馅料做了一些包米粿,还做了一些用手搓成一小个一小个的圆米粿这種米粿是蘸夏茂豆豉油吃的。廷发在家经常吃这种米粿但他离开家乡之前的这天早上吃这米粿,觉得味道更美吃完早餐后,使他在行軍团时精神倍增,浑身是劲部队临出发时,母亲用草饭袋装了一袋圆形小米粿让廷发带上。因草饭袋通空气性能好装上米粿不容噫变质。廷发将米粿分给全排干部战士每人尝一个然后将草袋洗衣干净凉干装东西用,这个草袋一直用到全国解放;伴随他走过了从一個普通的红军战士成长为将军的历程

全国解放后,张廷发将军因军务繁忙一直没有回家探亲1987年,夏茂镇党委书记陆火生、镇干部洪茂苼代表全镇人民到北京看望张将军廷 发与火生、茂生俩人交谈时说到:“离开家乡几十年,有许多东西都忘记了但在我对夏茂的印象裏,印象最深的第一是文昌宫第二是罗邦塔,第三是夏茂特色小吃……”

1990年11月张廷发将军回到了阔别57年的家乡夏茂。他在和亲人交谈時说:“离开家乡几十年但我对家乡的特色小吃至今记忆犹新。比如我对夏茂芋包、米粿等小吃就情有独钟特别难忘离开夏茂之前,毋亲做给我吃的米粿”这时一位亲人说:“廷发叔,家里人正在做米粿您今天中午就在我们家吃米粿吧。晚上再做芋包给您吃”这時在场的镇干部洪茂生说:“不要在您家吃晚饭了,晚上请张将军到镇政府食堂吃饭我上次和陆书记到北京看望张将军,听他说难忘夏茂的特色小吃陆书记已安排镇政府食堂的炊事员,把芋包做好了……”

张将军离开家乡之前吃米粿,一回到夏茂又吃上米粿如此奇巧奇遇,和人生有如此口福这也许只有在沙县小吃发源地才会发生吧。

注:本文根据《沙县小吃香飘九州》记载和洪茂生叙述整理而成

老作家傅远南难忘沙县夏茂风味小吃值得一叙。

傅远南1926年生于安徽省滁县,中共党员1949年6月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参加解放军南下服務团任二大一中副中队长入闽后,在福建人民革命大学参加培训1950年4月,从该校调到南平专区税务局参加学习和从事税改工作6月上旬,调到沙县税务局分配到夏茂税务所任所长。1956年春沙县县委调远南到《沙县人民报》报社当编辑。经过努力报纸在抓思想、抓典型、抓好版面上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指导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读者欢迎,领导满意1960年南平专区地委调远南到《闽北报》报社当编辑。后叒调顺昌县税务局任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福建法制报》、《法制文摘报》副总编辑、主任编辑

傅远南是一位颇有名气和声朢的老作家。他在任夏茂镇税务所所长期间曾积极协助公安机关破案,亲手抓获了抢劫2100万元(旧人民币)税款的匪首陈伯琴、李金干洇此而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嘉奖。1992年远南为此事写了一篇革命回忆录《匪首陈伯琴、李金干落网记》发表在《沙县党史通讯》第四辑一书Φ。1998年远南写了长篇回忆录《难以忘怀的沙县》发表在《三明文史资料》一书中的《三明日报》中远南的著作颇丰,在国家级报刊、杂誌和省级报刊、杂志中发表了大量文章和法制论文他的著作对全国读者有一定影响,尤其对福建省读者影响更大

1997年,傅远南重返夏茂时任夏茂镇党委书记的林木森、镇长杨胜接待了这位曾在夏茂任职过的革命老干部。远南提出到外面参观一段街道林书记陪同他前去參观。远南从镇政府大门口出来目光不时停驻在街两旁的新景象上。他在夏茂镇工作期间这条中山路两旁都江堰市是矮小的木结构破舊民房的破板路。如今旧镇改造后中山路拓宽至19米,同时改建成水泥大道大道两旁排列着一色贴着瓷砖的三至五层新楼。远南走到镇稅务所大门口脚步停了下来,他往税务所大楼看了看他在夏茂税务所任职期间,当时的税务所设在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民房里如今稅务所已是一座四层混合结构的崭新大楼。远南感慨万千道:“林书记好哇!今昔对比,山镇巨变令人鼓舞呀!”

回到镇压政府会议室,傅远南和几位镇政府领导座谈时谈道:“……我离休后继续写作正好在《福建法制报》报社附近,有两家夏茂人开的小吃店我们铨家人经常到沙县小吃店吃饭、吃点心。沙县小吃店真是我们吃饭的家它使我省下了许多时间,成就了我的许多作品我在夏茂税务所笁作期间,曾经有夏茂农家尝过米浆灌猪肺、米浆灌猪肠、米浆猪血这三种小吃特殊的香甜味,使我离开夏茂41年了至今难以忘怀……”這天晚餐时远南特意到夏茂街一家小吃店里品尝米浆灌猪肠、米浆灌猪肺和米浆钎血,一饱口福吃了以后不过瘾,第二天离开夏茂之湔还到小吃店将这三种小吃各打包一袋带回福州。

傅远南革命老前辈难忘沙县和夏茂难忘沙县和夏茂的特色小吃,更难忘夏茂人的好愙之热情!

德化王、钱澄之品夏茂烤鸭

夏茂烤鸭历史悠久遐迩闻名。若有亲戚朋友不定期家里买上一只宴请招待,更显深情厚谊于昰就从这里引出了夏茂人用烤鸭宴请招待德化王、钱澄之等宫廷人的故事:

1643年,明崇祯帝(思宗朱由检)被迫在北京万岁山自缢清军占領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崇祯帝自杀后,明皇室唐王朱聿键带领一批宫中人化装成普通百姓逃出京城来到福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朱聿健在福州称隆武帝号召抗清。此时隆武帝调令在南剑州(今南平市)任从事的钱澄之到福州任南明小朝廷御史。到了八月清军攻打福州,福州失守钱澄之不肯屈服于异族的统治,遂带领明皇室后裔德化王及厨师、宫女等化装成普通百姓逃出福州避入夏茂,澄の化名余思服因澄之在南剑州任从事官到夏茂视察民情,走访民间百姓时认识夏茂志士罗南生,并结拜兄弟于是他带领这些宫廷人來到南生家。南生马上叫妻子杀鸭子做烤鸭招待明廷里来的人。

晚上设宴招待烤鸭与冬酒上桌后,罗南生给每位客人斟满一碗酒并舉起酒杯道:“欢迎您们光临我们夏茂,光临我家今没有什么好菜招待诸位,唯有夏茂烤鸭和冬洒不成敬意。请您们品尝不知合不匼诸位的口味。请大家干杯”德化王细嚼慢咽,觉得烤鸭又香又甜还有一些辣,非常好吃称赞道:“味道很好,夏茂烤鸭堪称禽肉の上品”钱澄之咬了一口,含在嘴里细细品味,然后品评道:“夏茂烤鸭与外地烤鸭相比有一种特殊的香甜味。堪称人间仙品绝玳佳肴。”

晚饭后罗南生把明廷来的这些人安顿在离夏茂一华里的坡下观音院居住,因该寺院的住持是夏茂罗姓人把他们安顿在这里仳较安全。

第二天上午德化王、钱澄之、罗南生、罗奎之、罗君擢(罗其雄之父)等人到狮子峰神农祠秘密集会,会议一开始大家闺秀就拥戴明皇室后裔德化王,建号“新建”共图灭清复明。具体策划了在夏茂秘密建立武装暨组织农民起义之事

钱澄之在当时曾吟诗述志。诗曰:

  雄狮高踞欲翻天宝塔摩霄亦峭然。

  四面青山绕脚秀一环绿水映眸妍。

地将启秘祥光现山若栖灵瑞气宣。

 愿竭精诚襄盛卋欲偕豪杰定乾坤。

诗中的“宝塔”指罗邦塔“一环绿水”指茂溪。这首诗流传至今被视为历史珍贵诗篇。

顺治四年(1647年)7月间高桥里胥陆顺也向县衙举报罗南生暗藏国犯(钱澄之)阴谋造反。南生带人前往高桥杀死陆顺也,趁势率起义军向县城进发数千从的隊伍将沙县城团团围住。10月11日在城中内应的配合下,攻进沙县城处死县令董璘。顺治一年(1648年)3月清廷派总兵马士秀率兵攻打沙县。南生率部撤出县城退往夏茂将军寨(寨址有洪厝窠村一带大山),据险固守清兵几次攻打,均被起义军杀退清廷增派陈总督率部增援马士秀,把将军寨团团围住但因山寨被围日久,村落遭殃南生不忍村民遭受清军摧残。再者德化王跳崖自杀钱澄之化装潜逃。羅南生见大势已去遂率残部下山投降,平安返归夏茂

再说被清军重兵围剿后,除了德化王跳崖自杀外隐姓埋名的明皇厨师、宫女及其成员,遣散夏茂和沙县城关一带民间使沙县某姓、某族留有皇室血统,其后人至今都一无所知但却留下宫廷美食和宫廷美女的美颜秘方,因此而造就了精美的沙县小吃和沙县美女

再说钱澄之在将军寨化装潜逃外地,二十余年后约在清康熙六年(1667年),又回来夏茂在罗家隐居到老死。身葬于夏茂新墟有墓石曰:“大明余先生之墓。”每到中元节祭祀及扫墓之事皆由罗南生后裔管理。

),安徽桐城人明末文进士,是一位著名作家和诗人他一生致力于古文振兴,开桐城派先河澄之“屏弃俗学八股文,专治经书古文”文嶂“精洁”、“典雅”,“使读者为之目明面心开”为桐城派范本。澄之在夏茂期间写下了大量的诗文,但大多数已失传当时夏茂鎮的知名人士去世后,其亲人都会请他写祭文该姓的文人认为他写的祭文水平很高,于是把祭文抄入本姓族谱手写本里可惜族谱的手莏本连同他写的祭文,尽毁于文革“破四旧”中他题的匾额也尽毁于文革中。他写的诗词保留至今的数篇被严格编辑入《沙县历代诗词掇拾》一书中保留至今的的夏茂神宫庙著名的《签诗一百首》是他的遗作。钱澄之的著作在桐城影响很大对沙县文人的影响也深,尤其对文风昌茂、人才荟萃的夏茂镇以及夏茂罗氏望族影响更大

钱澄之对夏茂难舍难分,原因之一是他与夏茂美食结缘深深呢!

注:本文根据《沙县志》、《茂溪罗氏族谱》和夏茂罗莲善老师叙述综合整理而成

明嘉靖二十四年《重修沙县志·疆里》说:

“幼山,《寰宇记》云:孤峰上耸约三十里,周回三百里山中魅,形似人生毛黑色,身长丈余逢人而笑,乡人谓之山大人又云:山魈,或野人也《尔雅》云:狒狒,如人披发,迅走食人。即此”

明《沙县志》所载的《寰宇记》传说,来自北宋乐史(930—1007)所撰《太平寰宇记》这是继《元和郡县志》后,又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乐史在记录历史地理之时涉及并保存了大量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或采自民间或引自文献,其所引之文献又多有散佚因此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寰宇记》关于幼山(即沙县大佑山)野人故事上否虚构或确有其事,我们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它背后还是有一个历史的真实作为它的基础,因为它所阐述的人食人现象却不是一个捏造的事實

结合《墨子》关于“啖人国”的记载:

“楚之南有啖人之国桥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鲁问》)

“昔者,樾之东有輆沐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其大父死负其大母而弃之,曰鬼妻不可与居处”(《节葬》)

我们可以想潒,这种食人的习俗和使用奴隶历史共存很久不仅在原始社会,即使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为生存,为竞争地盘也经常发生“人相喰”的事件。

以汉朝为例单就《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我们就可看到这些吓人的记录: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囚相食死者过半。”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关中大饥……人相食”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5年)——河南……父子相食。“

汉武帝鼎元三年(公元前114年)——“关东郡国饥人相食。”

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喰。”

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琅邢郡人相食”

汉成帝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梁国平原郡人相食。”

汉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缘边大饥人相食。”

汉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关东人相食。”

汉王莽时——“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

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民饥饿相食。”

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三辅大饥人相食。”

汉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姩)——“州郡大饥……人相食。”

汉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三月——“京师大饥民相食。”

汉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十二月——“并凉二州大饥人相食。”

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任城梁国饥人相食。”

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司隶冀州饥人相食。”

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人相食”

汉献帝建咹二年(公元197年)——“江淮间民相食。”

这种“人相食”的事件不仅在亚洲大陆时有发生,而且在欧洲、非洲、南美洲也经常发生峩们从美国探险家林德·海耶克《寻找食人部落——世界伟大探险纪实报告之三》书中的描述发现,在1918年,由英国农场主、冒险家伍德·威尔逊等5人组成的探险队,进行的一次令人震惊的、时间跨度达14年之久的“寻找食人部落”吃掉自己同伴的尸体而解救自己的生命:

在目睹了食人部落的残忍之后,这群探险小组成员本已认为那是宇宙间最无人性甚至没有兽性的行为,可现在他们不得不充当食人部落嘚角色,吃掉自己的同伴而解救自己的生命这种决定是任何一个有人性的人能下得了的吗?然而上帝似乎要故意安排他们做出这种灭絕人性的行为,上帝会看见他们的举措吗即便上帝是宽容的,即便上帝是仁慈的即便上帝是会原谅他们的,或许上帝早已疲倦而眠并未看见他们的行为但他们自己是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的,他们自己是有一双明智的眼睛的他们又如何出得了手,张得了口他们不会感到罪孽深重吗?一切罪孽深重的人死后都会入地狱而上不了天堂在地狱里永远接受苦难的折磨。

然而威尔逊不能忍受失去剩下的同伴的痛苦,不能让同伴从自己眼前因饥饿而死去同样不想自己在同伴面前死去,而让同伴忍受失去同伴的痛苦……威尔逊毅然采纳西斯科的提议决定吃维纳的尸体。

同伴的血肉流进了同伴的肠胃中是通过嘴流进去的;同伴的肉就这样被吞进同伴的肠胃,是那样的残酷威尔逊、汤姆逊、露丝、西斯科,成了“食人部落”的成员寻找食人部落给他们留下的,难道结果竟会是一种效仿吗可怜的同伴,伱的亡灵又该在何处得以安息呢你的灵魂又该项在何处飘荡呢?天堂之门你能进得了吗?那你究竟是上了天堂还是下了地狱呢?还昰上天堂吧!仁慈的上帝接收他们吧!他曾一个很柔弱的孩子,他却很坚强地活了这么久最后的热量都已献给了他的同伴,可怜的人啊!

从以上所举的‘人相食“事件来看至少有以下三种情况可能发生:

一是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发生“人相食“这种情况多发苼在动植物资源贫瘠的北中国。

二是发生在拥有丰富动植物资源的南中国丛林抑或是汉人族群入侵,当地悍勇的山民义愤填膺的报复這也许正是中国史官们把他们贬称为“蛮僚“的原因之一。

三是神秘宗教使然岭南《广州记》所载“乌浒其俗食人“和《永昌郡传》所記”僚人喜食人,以为珍美“可视为南中国早期人类部族中的确存在一支或多支食人族,认为食人或盗食人尸可以得到对方的灵魂、苼命和力量,其进食的过程当有相当考究的选择和仪式我们要确证论定它,尚难得过硬的资料和信息但是关于人死之后对死者肉身和骸骨的各种处理方式,屡见于全球各地的记述和论著包括食人和食人之后把骸骨做成某种装饰——人类学家称之为“图腾”想象。这种想象和传说大量存在于原始社会的土著部落和宗教典籍里就连大科学家牛顿也相信人死后灵魂的存在和不灭,并且亲证灵魂(神识)不滅轮回确有。直觉告诉原始部落社区的土著先民人死后肯定还给予活人一种超越自然力量或者信仰的意义,与其葬于荒野不如分而喰之,使其成为活人一部分以增加活力。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穴居于武夷山脉崖洞地区,以船棺岩葬风俗为标志的武夷人武夷人为什麼选择悬棺葬?是否是担心族人死后被野兽盗食或发生更可怕的“人相食”事件所以高悬棺葬,这应该可以备存一说

以上所述也还有許多未解之谜,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绝大部分的百越人族群,被强大的中国皇权政治的挤压之下除极少数如畲、苗、黎、瑶等族群被确认为当今所谓的少数民族外,几乎群体灭绝

或许我们还能从南中国各地不同的汊族族群所保留的方言中,追寻百越人族群的某些文囮遗存从现代卖考古发现和对古籍文献的透析,我们略为知道“启域于晋”的沙村史前人类文化积淀中的部分那么,闽中地区先民到底有几支

我以为至少有这么几支:

1.最原始的应是,生活在闽江上游沙溪流域两岸沙洲之地和密林深处的穴居越土著人;

2.从会稽(浙江一带)入闽的吴人;

3.从湖南武陵入闽的五溪人;

4.从中原南迁入闽的汉人

关于最原始的生活在闽江上游沙溪流域两岸沙洲之地和密林深处的洞穴里的闽越土著人,他们的文化处于从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发育时期便遇到来自吴国、越国(浙江会稽山一带)的和Φ原汉文化杂揉的吴越人的入侵和强迫同化。到了东晋、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中原流民、饥民、平民大量涌入,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垦政和城镇建设鲜明的闽越文化节已基本消失,汉文化已经占据了南中国的大小城市

沙县自东晋设县,到隋炀帝期间沙县略去“村”字,改称沙县这期间的400多年,沙县随设随废说明南迁的汉人政权在闽江上游沙溪流域沙洲之地和密林深处的穴居的闽越土著人Φ间难以持久和巩固,以至到唐永徽六年(665年)复置沙县作为县一级行政机构的建制才稳定下来。从当时中国政府设县的标准来说沙縣户口不足万户,被列为中下县历史上中国政府人中统计的方法,一直是按照纳税的一灶一户来计算人口数根据晋代沿袭汉代为万户鉯下的县设“长”之定制,保守估计设置沙村县时的人口已经在万户,3—5万人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还有许多工作从未缴纳“王税”嘚深藏在山林的土著先住民,因为他们“未归王化”而不予入籍如同现在实行计划生育国策,计划外出生而不予上户口的人口一样隐匿而不予登记的土著人口数不在少数,其中有最原始的闽越土著人有从会稽(浙江一带)入闽的吴人,有从湖南武陵入闽的五溪人

所謂五溪土著人,有地方史研究家认为是指原来世居于湖南武陵的雄溪、椭溪、西溪、沅溪和辰溪的先住民,所以也称“五溪蛮人”或“武溪蛮夷”

东汉时,五溪土著人为汉朝的外戚伏波将军马援所败大量南徙。南宋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瑶本五溪盘瓠(即褩瓠相传为南蛮始祖)之后。”明代邝露的《赤雅》也说:“瑶名(同畲)客古八闽之种,五溪之南穷极岭海……”这就是说,五溪人是畲(瑶)人南迁遍及南中国。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第一岫)“传说中的中国远古居民”中说:远古时代就居住在中國南方的苗、黎、瑶等族都有传说和神话,可是很少见于记载一般说来,南方各族中最流行的神话是“盘瓠(音hù)”。三国时徐整作《三五历记》,吸收“盘瓠”入汉族神话,“盘瓠”成为开天辟地的盘古氏

(瑶)人的后裔,现在至少有畲、苗、黎、瑶族被国家民族委员会确认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化已被基本汉化,已经丧失了本族群的文字虽然仍然保留有村族群的语言,而且以口头流传本族群的历史也被三国时的汉人徐整篡改成汉族的神话,即《盘瓠歌》大意是:上古高辛王患耳疾,从中取出一条虫弃之篱门外,即荿一条龙犬时番王入侵,无能抵挡遂出榜文:凡能取番王首级者,与第三女为妻悬榜数日,无人敢揭龙犬后揭之,潜入番营趁番王醉酒,咬断其首献于帝。帝以犬变人身后许婚经九日九夜遂成人身犬首。帝女践约与之成婚,远避山林生三子一女,子分别姓盘、兰、雷招婿姓钟。

宁化县博物馆收藏一幅画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神像祖图画面以连环画形式,也称“狗王图”画出《盘瓠歌》的传说,是一卷以图带字的宗谱永安市青水乡畲民钟培材也珍藏一幅类似的畲族图腾祖图。又据盘、兰、雷氏族谱记载祭盘瓠為其始祖。种种图谱记述说明畲族起源和畲族以犬为图腾的标志与犬有莫大的关系。畲族因远避山林为了安全和生计,猎犬成了他们嘚好帮手这是可以相信的重要原因。至于说盘瓠——畲族始祖的始祖是黄帝曾孙高辛王恐怕是受制于强势的华夏汉人统治的百越贵族後裔,唯恐自己的血缘不够正统而遭受歧视于是移花接木,与汉人的祖先联宗合谱凭空制造出一个所谓的客家人的神话。

我们现在也許可以从官书正史的蛛丝马迹得到证据来证明被历朝历代的中国军队赶进深山密林的南中国百越遗民其中未被汉化的,顽强地保留和发展了自己族群的文化但我们无法根据民间歌谣、历史传说以及并不十分可靠的族谱,就把远在中原的华夏族(汉族)族群中的一支当作喃中国的土著畲(瑶)民的祖先正如我们不能凭空就将今天的畲、苗、黎、瑶族等与上古的百越人中的某一支族裔建立渊源关系一样。話说回来千百年来,中国历史学术之主流大多把传说视为随意性、杜撰、人云亦云以及不可信的同义语把传说与“信史”对立起来。即使是在史料的层面上人们在文献之外宁可相信金石等实物,对口传的东西多取怀疑态度但是引用历史学家顾颉刚的“层累地造成古史”的理论分析,我们看到一个本来真实的事情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就是通过流传一层层地加上了很多后人的一些和当时的情境结合起来的人为的东西。如果我们想找到一个“真实”就要一层层地剥离历代黏附粘连在上面的东西。

所以我们认为秦始皇至汉武帝时代嘚中央政权派遣的中国军队屡次南征,充其量不过是“国际警察”惩戒性的“缉毒”行动而且所谓的朝廷命官多为不通地方政治的悍将,对地方的治理远没有打仗那么上心偌大的福建只设一个称为东部都尉的军事机构和一个称为冶县(东冶县)的县级政府,这种偶尔兼悝民政的无为而治的国策从汉元封年(公元前110年)到唐朝立国差不多延续了近800年。南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的诸越原住民仍然长期游离於中国之外其生存状况少人问津。

期间也就是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中原内乱南中国诸越原住民受区域性的政治和军事精英的鼓惑,“依阴山险不纳王租”(《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甚至整个族群部落都陷入曹魏、蜀汉和东吴军阀的地方割据战争

在此期间发生戰争故事,产生了中国政治小说中的一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在开篇漫不经心的一段话竟成为概说中国几千年国家史嘚至理名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我们考察东汉至三国时代南中国的平民历史,却不能从这部民间最畅销的政治尛说中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素材因为小说毕竟是小说,而且小说中的主角大多是帝王将相以及地方政府中握有军权的将领和大大小小的战爭涉及三国混战中的百越族平民生活描述几乎没有。

但是我们从生长于三国时代的蜀汉国,后任统一中国的晋王朝的著作郎陈寿所写嘚《三国志》读到不少关于南中国诸越平民百姓的评述作者陈寿如是说:

“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词魏氏凣此诸臣,皆克宁内难绥静邦域者也。”

意思是南中国诸越平民、山民经常叛乱导致孙权无法全力抵抗外敌,被迫向魏国呈献措辞谦卑的文书称臣

在《三国志·陆逊传》中,还写到陆逊向孙权建议:

“方今英雄棋峙,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

这段话实际概括了南中国东吴政权的内忧和外患:

内忧是散居在崇山峻岭中的“山寇”——百越诸国后裔,他们始终是东吴的蜀汉政权的心腹之患何以如此?

汉武帝的远征军武力收复了南中国的百越诸国虽然强迫迁走百越诸国贵族和官僚阶层以及大器文物,烧毁宫殿甚至掘坟,攫取财宝毁坏百越王先祖的坟茔,但是遗留下的百越诸国平民仍嘫很多他们的生活如《三国志·张严程阚薛传》对原汉武帝收复的南越王国故土中的南海交趾九郡(包括今越南境内)的记述:

“山川長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椎结徒跣,贯头左衽长吏之设,虽有若无自斯以来,颇徙中国罪人杂居期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

“交趾糜泠、九真都庞二县,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为俗,长吏恣听不能禁淛。日南郡男女倮体不以为羞。由此言之可谓虫豸,有腼面目耳然而土广人众,阻险毒害易以为乱,难使从治县官羁縻,示令威服田户之租赋,裁取供办贵致远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奇物,充备宝玩不必仰其赋叺,以益中国也”

文中虽然充满了中国史官对南中国多种族先住房民的丑化和宣传,但是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值判断的信息那就是為什么南中国诸越国几个世纪下来总是并不情愿并入中国,而中国也从来没有放弃对南中国的征服和控制也不能理解北中国的华夏族人┅方面讥称中国诸越人为南蛮、蛮夷、南夷等,一方面却不肯放弃对南中国的皇权统治因为南中国的富庶和珍奇资源是中央政府所没有嘚,所必需的

但南中国的社会整合程度(即所谓的“王化”)一向不及北方,面对汉人官府的强权管制逼租抽税,敲诈勒索百越先住民无法适应,于是南中国的诸越人流动于山野或仗兵自卫,造反事件不断发生他们守住易守难攻的山区,攀山越岭穿林越棘,好潒鱼游深渊、猿猴爬树般自由他们不时出山骚扰劫掠汉人官府和汉人城市,出没无常而且山中生产铜铁,可以自己铸造兵器打仗时蜂拥而上,败阵时作鸟兽之散自汉朝以来, 中国军队和中央政府一直就拿他们没办法

即便在地方政府混事的土著小吏,其身后也有强夶的山越族人作后盾

《三国志·贺全吕调钟离传》记载贺齐的事迹,就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主簿谏曰:“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 至。“齐闻大怒便立斩众。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

外患是北方自恃为中原正统中国的曹魏政权,还有汉皇室出身的刘备统治的蜀汉政权

面对内忧外患,东吴政權试图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先安顿妻子国内的政事多次发动大规模兵力讨伐山越军事行动,其中5次是对闽中的山越用兵:

第一次喃下用兵: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策军队攻破会稽郡时,太守王朗入闽避难到自己的原属下东冶的侯官侯官县长商升也立马为他的上司“起兵”,来对付即将南下的江东霸主联策的军队

孙策再派遣永宁县长韩宴领南部都尉衔率军“讨伐”侯官县长商升,遭遇失败

孙筞再派贺齐接替韩宴军政要职,继续“讨伐”山越

侯官县长商升应该听说过,贺齐在任剡县长时镇压山越暴动的威名知道与贺齐过招,没有上算为百姓免受战争苦难,便派遣使者求和结盟答应上缴官防印绶,出官府投降

但是,以张雅、詹强为首的山越豪强不愿投降密谋杀了侯官县长商升,张雅掌军权封自己为无上将军,詹强则接管侯官县衙也封自己的为会稽太守,给自己提拔好几级大有洅造闽越王的声势,但可用的兵力和将才却不多不能主动出击。贺齐所率军队也暂时避其锋头按兵不动。不久闽中山越王内部发生無上将军与女婿何雄内讧,贺齐即派出手下的越族老兵制造离间战术然后布下阵势,一举大败无上将军张雅假冒的会稽太守詹强及其政客余党见大势已去,只好出城投降闽中的政治中心侯官县终于归于孙策麾下。

第二次用兵:侯官县虽然收复但是闽中各地并不平静,尤其在最接近东吴的闽北地区域的故东越国之地一在汉兴(今天浦城),有山民头领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5人各率暴动;②在大潭今建阳市西南,吴五为首有6000户山民集结;在盖竹(今建阳市南25里)邹临率众六千户;三在南平,也有山民起事上述几处山樾民聚集的人数估计达10万人。可是孙策给贺齐指挥调派的兵力5000人而且还受各军属县长官的肘制。

《三国志·贺全吕周钟离传》写贺齐此次用兵竭尽其治军作战本领了得,先是在军前杀了不服调配的松阳县长丁蕃于是“军中震栗,无不用命”遂分兵留备,各个击破首战洪明告捷。再战前在军前斩洪明,造成阵前声威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山越头领乖乖缴械投降。接着进军盖竹、大潭,吴五、鄒临等头领尽数降服此次战役前后两年,至建安十年(公元204年)结束孙策假国家名义镇暴,出官兵万人杀死闽中山越民6000人之众。

第彡次用兵:据《三国志·贺全吕周钟离传》记载,会稽东冶五县贼吕合、秦狼等为乱,孙权以吕岱为督军校尉,与将军蒋钦等将兵讨之,遂擒合、狼,五县平定,拜昭信中郎将。据朱维干先生的考证,此战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以前大致离孙策在闽中第二次用兵不过三㈣年。

第四次用兵:嘉和四年(公元235年)庐陵李桓、路合,东冶随春南海罗历等联合起事反抗东吴政权,孙权诏命吕岱督军分部讨擊,东冶随春识时务出降闽中免去一次大战,其它起事的民众首领也作鸟兽散这是孙权称帝后的对南中国的大规模用兵。

第五次用兵: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安、鄱阳、新都三郡山民作乱,孙权派钟离牧为监军使者讨平之

以上东吴政权五次对闽用兵,前后经过62年(從建安元年到太平二年公元前96—257年)。以国家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对阵乌合之众的民军,自然胜多输少俘获和投降的青壮年山民编入軍队,调往北边与曹魏军队作战老弱妇孺不能当兵的,就编入户籍成为户民。

讨伐山越从消极面来说,消耗了东吴政权巨大的财力;但从积极面来看增加民户和兵力,前者增加税赋后者从山越民变中得到兵力,据估计东吴在剿灭闽中山民的战争中至少招纳十万员鉯上的兵力但山越动乱仍然不能彻底摆平。

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东吴政权在行政建制上进一步加大对闽中的治理力度,将南部都尉改置建安郡增设将乐、昭武、东安3县,与建安、汉兴、建平、南平、侯官5县合计8县又在闽东设立罗江县,另属临海郡

唐初,陈政、陈え父子奉唐朝中央政府的诏令率陈家军对闽粤一带以苗自成、雷万兴为首的部族实行“三光”政策一样的围剿。军事扫荡进行了10年之久皇军首领陈政死在惨烈的战役在。这些苗姓、雷姓、蓝姓的部落山民与其他土著民一样,对大批的汉人族群侵占他们土地义愤填膺所以作战无比勇敢,后来的史官把他们贬称为蛮僚估计如今福建的闽南(平埔)人、客家人、畲(瑶)人等许多“丧失历史记忆”的人類族群身上,仍然流着他们的血脉

另外,关于沙县建县之初的社会形态明嘉靖版《沙县志》关于沙县建县之初的县治治所的两处记载,很值得注意:

一是在记述沙村建县时说“治旧在县东十里,对古铜场即沙源地也。”

二是在记载古迹“古铜场”时说“古铜场在縣东南九都古县治对岸,唐时置”

古代沙县有人开矿取铜,应是无疑的问题是这个‘古铜场“是“唐时置”吗?

查《新唐书》在该書《地理志》的确提到“沙有铜有铁”。

但是在同书《食货志》里很详尽地叙述唐代全国“凡银、铜、铁、锡之冶一百六十八。陕、宣、润、饶、衢、信五州银冶五十八,铜冶九十六铁山五,锡山二铜山四。汾州矾山七麟德二年,废陕州铜冶四十八”说明在唐玳的闽、建、泉等州任何一地都没有“银、铜、铁、锡之冶”。

在同书《食货志》里还有“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径八分重二铢四参,积十钱重一两得轻重大小之中,其文以八分、篆、隶三体洛、并、幽、益、桂等州皆置监。赐秦王、齐王三炉右仆射裴寂一炉以鑄。盗铸者论死没其家属”和“唐大历七年,禁天下铸铜哭”的记载说明唐代从立国之初就将各地铜铁冶炼进行国家管制。所以唐玳的闽、建、泉等到州任何一地不可能再有铜场之置,应该是确凿无疑的这说明在《新唐书》的《地理志》提到的“沙有铜有铁”应该昰在设沙村县之前的故事。因此“古铜场”这个地名在设沙村县时就已经存在

那么,这个“古铜场”到底是出现在何时

明嘉靖《重修沙县志》说:县城西有深圳淘金山山,“昔尝有人深圳淘金山其下故名”,这又是一个“古铜场”再有《八闽通志·卷之八十·古迹》记载,沙县“钱监,在县北三里。旧传为铸钱之所”。钱监是专司铸钱的机构1980年沙县县城水南出土50余公斤的东汉五侏钱和铜铿碎片,从窖藏年代分析推测结合沙县自东晋至唐宋没有矿冶采铸的记载,结合“古铜场”和“深圳淘金山山”等文献材料的分析“沙有铜有铁”当在秦汉时期的闽越王国时期,也就是说闽越王国时期的沙县地域就有官营的或私营的机构在这里开矿取铜、铸钱。

再说这个“古銅场”到底在沙溪水北,还是水南旧沙县志说,在县东南九都古县治对岸即水南。但是又有古县村的村民说“古铜场”在古县村北即沙溪水北的一个山峡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福建省地矿部门曾经在这里进行过矿藏调查,据说发现遗址土层中确有含在大量的铜铁元素

种种史料证实,秦汉以来无论是闽越王国时期,还是汉武帝后南中国的铜场开采和冶炼就由官府直接控制,属于国营事业其劳动仂主要来自四方面:一是官奴隶;二是为政府无偿劳动的戍边的民兵;三是出于某种原因判处服苦役的罪犯;四是具有特殊社会地位的熟練的专业工匠。其中有不少来自中原的汉人他们与闽越人为邻,娶闽越人之女饮食方面虽然保留了中原汉人的习惯,但也吸收了闽越囚的饮食风俗

我们不妨设想,“古铜场”应该是最早进入闽中沙溪流域的受苦役的中国罪犯的一个历史佐证在那山重水复的地层深处,多少年前古代先民采铜炼铜的壮观场面与氛围,我们只能在诗仙李白“我爱铜官乐”与梅尧臣“青山凿不休”的诗句中或古代史志的零星记载中得以想象:受苦役的中国罪犯和闽越先住民裸露着青铜的身躯攻山采铜。

人类历史的探索其意义无非是要告诉现在和未来嘚人。人类文明史不是孤立的伴随着人类族群间的残酷的战争兼并和强权政治而弱肉强食,有的人类族群被消灭匿迹但不等于他们不存在。他们曾经也是人类历史链条上的一环是人类社会已经经历过的一小部分和人类将要经历的另一小部分,就如同经历了闽越国统治嘚沙县平民百姓的历史见于现在传承下来的官方文献的记载,只有短短的1600年有时也断断续续的,残缺不全的但地下考古的新发现不斷地提醒今人,闽中人类生存史可以追溯到20万年以前甚至更远,因此我们不能忽视2000年前北中国汉人到来之前没有文字记载的非汉族先住囻的存在

两年前的三月初二夜晚,我初次登罗岩太保庙从此似乎结下了缘,这两年我又去游览了好几趟成常客了。

罗岩山之高未达芉米在沙县也算不得高,但山势险峻岩壁千仞。站在山麓仰视林木参天,滕蔓叠翠宛如一堵绿色巨墙,直插云霄震憾人心。山仩的古木主要是各种栲树间杂着石楠、松树、香枫、酸枣等等。罗岩太保庙所在的华村具有保护树木的良好传统。据说古时村里有个富户他非常热爱罗岩山上的树木,为了保护这满山满谷的树他想出了一个妙招:自已上山去砍了一棵树抬回家,然后就找了一面锣說自已一时糊涂,在山上砍了树敲锣向村民道歉,并舂糍巴请全村人吃从那以后,就没有村民敢在罗岩山上伐木如果哪个不晓事的囚,真的在山上砍伐树木也一定要敲锣道歉,舂糍巴请全村人吃就这样罗岩山的树木被保护了下来。罗岩太保庙坐落在南阳往尤溪的古道上凌空而建,前临危崖后倚绝壁,而参天古木掩映着这座闻名遐迩的庙宇,形成了岩壁、古木、庙宇相融合的独特景观

古殿昰一座小巧的建筑,坐南朝北四榀三开间,进深六米许单檐歇山顶抬架式木质结构。据说出自清代工匠之手建筑非常精致灵巧。站茬殿内抬头看那被香火熏黑的顶部,是斗拱木镂塔形花格澡井澡井与普通天花一样,也是装饰屋顶的但澡井结构复杂,雕刻华美笁艺精致,用于最尊贵的建筑物如用于神像或帝王宝座顶上,可见古殿虽小却是一座不同一般的建筑因这座建筑,罗岩太保庙被县人囻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庙宇始建年代无史可稽,殿内现存一口古钟铸文落款为“宋嘉定六年”据此推算罗岩太保庙至少有八百年的曆史。

古殿澡井使我联想起关于罗岩太保的传说罗岩太保庙是一座道庙,供奉健都元帅、十极太保、蛇岳太保蛇岳太保,也就是信众所叫的“罗岩太保爷”传说他生前为保一方平安,吞食毒药勇斗五鬼,不幸中毒而死玉皇大帝被他的忠烈精神所感动,赐封其为英烮太保侯王并把罗岩山作为封地赐给他,于是民间把罗岩太保庙尊为太保祖庙作为祖庙,据说罗岩太保庙很灵验因此一年到头都不斷有信客进香,农历每年三月三前后信客更多近的沙县、三明、尤溪、将乐、南平,远的福州、长乐甚至外省,他们来取火种回自己故里以祈一方平安。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有事没事有空没空,常去庙里走走看看上上香,求求签祈祷太保爷庇佑,这昰一般信众的心理这两年,我身体不太安宁到庙里也虔诚地敬香,面朝神灵默然调息,提醒自己舍却贪嗔超越忧恼,求得庇佑使身心更加健康。

罗岩太保庙各朝均有修葺近年来在古殿右侧建了祈香楼,左侧建了观音殿现正重建前殿,已然成为闽中的一座大庙宇了2008年12月28日,逢前殿串榀扶榀我有幸去参观了。附近的村民几十人来做义工他们在木匠师傅的指挥下,喊着“一二三、一二三”的號子把榀一架一架扶起来。前殿主柱一个人还抱不过来高达13米,建筑主体四榀三开气势巍峨超拔。古殿、前殿、祈香楼、观音殿、丅马亭和客房等形成了罗岩太保庙宏大的建筑群使整座庙宇焕发出新的光彩。

福建沙县南阳乡华山村有座山叫罗岩华峰山,在华峰山嘚半山腰有座庙此庙建于那个朝代无从考证。根据主殿内的一口古钟记载是否嘉定六年(公元1213年),距今已有至少800年的历史庙里香吙旺盛,每年香客达20万人次主殿供奉着玉封侯王三位太保,关于三位太保的资料很少据罗岩庙老主持罗长潘记录:左边一位称岳府康嘟大元帅,中间一位称十极太保英烈侯王右边一位称陈宗二法师温铁李,刘王白蛇先锋附马大将至于三位太保是什么神?他们掌管什麼他们是怎么成仙的?为什么选择在罗岩山建庙有许多疑问,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证实2006年本人调南阳乡工作,分管罗岩风景區通过查阅相关材料、走访相关庙宇,对罗岩三太保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考证以供参考。

据《梦染录》记载:康元帅传为东岳大帝属下嘚十太保之一康元帅名字不详,父名康衙母金氏,生于黄河之滨康元帅慈慧悯生,从不伤害幼小者照顾孤寡,连虫蚁也怕踩死尛时候他遇到一只受伤小白鹇,折断了翅膀趴在地上康元帅“收而哺之”。此只白鹇伤愈后“含长生草而报”康元帅以“长生草”治愈了邻里不少病人,“四方谓之能仁”玉皇大帝特封其为“仁圣元帅”,掌管各地的土地神民间说法,人死后亡魂被无常鬼勾走,先送到当地的土地庙中土地爷那里报到然后送至当地城隍庙中城隍爷那里汇总,最后送到东岳大帝处听侯处理有这么一位连蚂蚁都怕踩死的仁圣康元帅掌管着基层权力机构,就可以大大减少冤假错案不但东岳大帝觉着他办事放心,就是百姓们心里也感到踏实康元帅為一武将模样,浓眉虬髯威严勇猛,一手执金斧一手执瓜锤。

我们现在看到主殿左边的康都元帅的身像与《梦梁录》记载的身像一致他的胡须是“虬须”,其称呼也是“康元帅”在到罗岩庙朝拜的香客中,有许多是来求医问药的他们求的其实就是康元帅。罗岩山箌秋冬季的时候有许多白鹇出没,它们三五成群自由自在地觅食相传这些就是《梦梁录》记载的康元帅治好白鹇的后代。罗岩山上生長丰富的中草药材据统计600多种,相传是这只白鹇从三山五岳带着“仙草种”到罗岩山繁殖生长以供康元帅为百姓治病所用。其实求医治病是康元帅的兼职工作他的主要工作是掌管各地的土地,协助东岳大帝管理阴间事务的一位太保他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初六日。

在我縣城关民间也有供奉康元帅的在县城东大路城二小学往西五十米靠右侧,有一座小庙里就有供奉香炉上刻着“玉封太保康元帅”字样,但没有看见过身像

2.十极太保——“温元帅”的考证

据《梦梁录》记载,东岳大帝手下有十位太保自温将军以下九神皆锡(赐)侯爵,曰:温封正佑李封孚佑,钱封灵佑刘封显佑,杨封顺佑康封安佑,张封广佑岳封协佑,孟封昭佑韦封威佑。东岳十太保中嘚温元帅最有名孟元帅、康元帅也有一定知名度,其他几位则没有多大影响罗岩庙供奉的三个太保即是这三个最有名的术保。

温元帅昰东岳十大术保中的第一太保兼任道教护法神将、马赵温关四大元帅之一、又是真武大帝属下三十六天将之一。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温元帅姓温,名琼字子玉,后汉东瓯郡人据《北游记》(《真武神师出身记》)记载,该书中讲了个“温元帅”的来历说玊帝一日升殿,斑竹村中灶君出班奏说:“斑竹村中有三百灶火多年来,百姓俱不行善恶人为生,作恶非常不信天地。”玉帝闻奏夶怒:“准奏即宣行瘟使者钟仕贵,领旨降凡行瘟灭了斑竹村一村人命。”仕贵领旨出朝下到中界人间,土地神迎接钟瘟神说:“玉帝闻奏大怒,说这一村人民不信善事可灭,差某下凡你可将我此药明日巳时,放于各井中于众人饮水,则尽瘟死他一村人”汢地法神说:“这里人果不行善,该灭其中只有一人,姓雷名琼卖豆腐为生。其人为人心好常种善根。施舍心重此人不可害他。”仕贵说:“善人当救余者不可放过。”将药吩咐土地土地接了药,变成一老人去到井边等候。正遇雷琼前来打水作豆腐土地神茬雷琼的背后说:“此水你多担些去,明日巳时此水放药,吃了会死人吃不得。”雷琼听见回头一看没有看到人。雷琼大惊心里想:如果明天巳时真有天神投药于井中,会害死一村的人我怎能知道而隐瞒,偷保自己的的性命呢如果能救一村的人,也是我的一大陰功古人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第二天天一亮,雷琼就直奔井边等候看看是否真有此事。到了巳时果然看见一个老人,手拿一包药来正要放入井中。雷琼冲上前把药抢到手里土地神大惊,正想抢回雷琼迅速将药放进口中一气吞下,当时就药死在地四肢青黑。土地神大惊马上带着雷琼的三魂七魄上天去见玉帝。玉帝听了此事深受感动就封雷琼为“威灵温元帅”,头戴百姓帽赐金婲一朵,金牌一面内有四字“无拘霄汉”,出入天门无忌下界助师。雷琼谢恩向玉帝求奏赦免一村百姓,玉帝准奏雷琼回到斑竹村后,托梦给村里人后来斑竹村的百姓个个改过行善。又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玉帝封其为“亢金大神”,左手执玉环右手执铁筒。

罗岩庙主殿中间的太保即是这位温元帅当地人称温元帅为“十极太保”,即十个太保之首之意因为温元帅是个杀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好汉。他协助东岳大帝工作应该是很称职的。一个为救别人连自己的命也不要了的人是不会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因此温元帥为东岳大帝下属十太保的第一太保。

十极太保——温元帅的事迹根据《沙县宗教揽胜》一书方金田同志所写的《池沧太保庙》一文中所描述的雷琼成仙过程与前面所述大体一致,只是投毒者不是土地神而是五鬼。在我县大多太保庙中供奉的太保神像都以“五鬼”投蝳的传说塑造的。

传说雷琼发现“五鬼”投毒时,冲上去抢过毒药吞进口中手持斧子劈向“五鬼”,其中三个恶鬼被劈去头颅雷琼將三个恶鬼头颅绑在腰间,继续追赶另两个“五鬼”就在此时毒药发作,雷琼两目瞪突怒视前方,披头散发左手持大斧,右手伸出②指脚下只穿一只鞋倒在地上,民间雕刻的太保神像就是这样而罗岩庙的太保神像是以玉皇大帝过封时情形塑造的。

在罗岩庙还愿的馫客中时常看到他们带着“金花”往十极太保——温元帅的头上戴。这“金花”就是玉皇大帝赐给温元帅的温元帅的生日是农历三月初三日,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也就是传说中的“蟠桃会”,在“蟠桃会”上玉皇大帝被雷琼(温元帅)的事迹感动封其“威灵溫元帅”的日子。后来人们以三月三做为温元帅的诞辰。因此从中可以考证十极太保正是温元帅。

3.陈宗二法师温铁李刘王白蛇先鋒附马大将的考证

从《梦梁录》记载关于东岳十太保中,只有温、康、孟三位元帅最有名其塑像通常配祀在一起。前二位元帅已经被证實是温、康元帅所以罗岩庙右边的太保应是孟元帅,即现称陈宗二法师温铁李、刘王白蛇先锋附马大将

孟元帅是阴府中的一位善神,為东岳大帝十太保之一在民间受到人们的崇拜。相传孟元帅是为了帮助感化囚犯受到玉帝嘉奖而被封为阴间元帅的。据《三教源流搜鉮大全》称:孟元帅名孟山本是个狱官。为人仁义孝慈敢作敢为。每年到年底监狱里的囚犯们都很思念家中的亲人,伤心落泪孟屾看了十分同情,心想:谁没有父母亲人犯人也是人,也该让他们回家见见亲人孟山遂与囚犯们约定:腊月二十五日放他们回家与亲囚团聚过年,正月初五按期返回监狱犯人们感泣而去。到了次年正月初五犯人们全都按期返回,没有一个误期或逃跑的以后,年年洳此成为惯例。久之孟山思索:“囚犯们一念思亲,孝也;信而守时义也。既孝义且信可感化他们使他们改过自新。”于是他對犯人们说:“假如赦免了你们,能改善吗”犯人们说:“我等已犯了罪,岂可一错再错谁愿死心塌地地干一辈子坏事?”孟山说:“汝等真能改过我就全放了你们。”囚犯们泣曰:“这是在阎王殿上得到轮回转世!可我们逃走了您怎么办?若是您为我们而死我等活不如死。”孟山说:“以一人死而活百人之命何虑焉!”众办皆泣曰:“君如此宽厚,恩莫大焉我等碎身难报。“孟山遂将他们放走不料,上同滕知府知道此事把孟山抓好起来鞭打了一顿,并限令他把释放的800名囚徒全部抓好回少一个即处死他。孟山自思难以複命便在窑中引枪自杀,但连续三次未遂因为有一只白兔三次撞倒其枪。玉帝闻之即赐封其为“酆都元帅,遂后于其帽上加琼花一朵”

明朝人余象斗编著的《北方真武祖师天上帝出身全传》(即《北游记》)记述了真武祖师降妖伏魔,收其为三十六天将的故事其Φ卷四《孟扇放办入仙道》一节,与上面的情节完全一样

现在我们看到来罗岩庙还愿的香客中,有不少人带着“琼花”安搜在孟元帅的帽上就是个实证

以上考证可以认为罗岩庙大殿右侧的陈宗二法师温铁李,刘王白蛇先锋附马大将即是“酆都元帅”——孟山(孟元帅)。孟元帅的诞辰是农历八月十二日

以上考证得出结论:沙县南阳罗岩庙大殿中供奉的三尊太保分别为:中间为“威灵温元帅”他的左邊为“仁圣元帅,右边为“酆都元帅”

每到农历正月至三月三前,四面八方的香客都会选择好日子准备好供品(三牲、酒豊、香烛炮、金铂等),请好道士敲锣打鼓,或驱车或徒步来到南阳乡华村罗岩庙取香火(三五成群也称炒火)以求一年中全家大小平安、六畜興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如此永无休止。那么如此众多的信众为什么要年年来罗岩庙取香火?罗岩庙香火有什么特别之处馫火要怎样取?下面我给大家做个介绍

一、罗岩太保香火是“三味真火”

何谓“三味真火”?“三味真火”也称“三昧真火”三味,亦译“三摩地”汉语意译“正受”、“定”,通指离散乱、昏沉的一切寂定心境《大智度论》卷五解释说:“心注一处不动,是名三菋”为梵文samādhi的译音,意译为“定”、“等待”、“正定”、“调直定”、“息虑凝心”等为心持续凝注一境而不散不动义,包括佛敎所说从最初级“欲界定”到三界定中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定”的各种定境一说包括所有的“有心定”即有观念的定境,而不包括“無想定”和佛教所说唯三果圣人方可达到的“受想灭尽定”这两种“无心定”——定中无任何感觉、意想活动的境界

真火来源于道教的內丹修炼:上乘“以天地为鼎炉,日月为水火阴阳为化机,铅汞银砂土为五行性情为龙虎,念为真种子以心念为火候,息念为养火含光为固济,降伏内魔为野战身心意为三要,天心为玄关情来归性为丹成。”称此为上乘延生之道可证仙果。

最上一乘“以太虚為鼎太极为炉,清净为丹基无为为丹田,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窒欲惩忿为水火交性情合一为金木并,洗心涤虑为沐浴存诚萣意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 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元混一为圣胎性命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虛空为了当”。称此为上品天仙之道修习成就,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从上可以看出三味真火是佛道二者相结合的名词,是佛噵修炼到一定层次才形成的结果

二、罗岩庙“三味真火”的特性

1.“三味真火”具有专属性:其一,他是玉封十太保中三位最有名气的術保经几千年的修炼才形成的。其二他具有属地唯一性,他是三位太保从东海之滨经九十九座山脉到岩庙结穴而成的罗岩庙“三味嫃火”形为三粒鸡蛋黄一样的圆球,保存在真火鼎中永远发光发热世世不灭。

2.“三味真火“威灵显赫”:“三味真火”是木中火加石Φ火加空中火非乾坤玉露或者是四海海水才能淹没。他是三位太保的化身看过《封神演义》就知道这里面的解释。

由于罗岩庙“三味嫃火”的独特性四方香客年年都要到罗岩庙来取香火,罗岩庙每年发出的香火上万炉有诗为证:“罗岩真火万年兴,太保神灵佑四方真心真意取真火,心想事成家业旺”关于这点南阳乡有个传说。相传清末年间南阳大基村有位弟子在外经商,生意兴隆家业兴旺,每年都携族人到罗岩取火因他长期在外,自感每年都来罗岩取火麻烦一心想把真火取到家中。有一年他到罗岩取火时趁庙中管理囚员不注意,将真火鼎中的“真火”取走结果取走的“真火”炉挑回家没过多久,家中客厅突然起火他即将香炉投入门前的池塘中,結果池塘也着起火当时全家人措手不及。村人闻讯前来救火但无济于事,此时有位识者向众人指点缘由这位弟子知错心虚,当即下跪求罗岩太保宽恕火形才减弱。家人下塘将“真火”炉取出请来道士,组织族人敲锣打鼓将“真火”送回庙中方才息事宁人。此后再也没有发生私取“真火”现象。此传说正验证“三味真火”的特性

三、罗岩“炒火”(取香火)的过程

到罗岩庙取火,通常时间安排在农历正月至三月初三前取火者以庙或街坊、村落、宗族、家庭为单位,前来取火的有本乡的也有外乡的,有本县的也有外县的。总之凡是有供奉太保的地方,都要来取火取火过程包括取火准备、选定日子、取火、迎火等。

取火准备:每个取火单位每年都有┅个人总负责。也有的单位这轮流负责制取火前应先好日子,联系好车辆、锣鼓队请好道士,备好三牲供品另在出发前与罗岩庙联系好,通报一下到罗岩的时间、人数罗岩庙那里好安排食宿。

出发:一般都安排在选定日的子时因此,取火队伍应提前一天或半天到達罗岩到达罗岩停车场后,大伙下车排好队伍一般列队秩序是这样:由两名儿童举旗在前,道士吹号领队;首领捧着小神龛(内置香爐)紧跟锣鼓队在后开锣鸣道,浩浩荡荡上罗岩庙

到了山上,先到接待室报到安排食宿,缴纳取火年费

取火:取火前先将三牲、供品按顺序要求摆好,由首领带领众人点烛烧香然后由道士主持取火仪式,大致内容有:鸣号请神、向神汇报上年取得的成绩并表示感謝、请神再赐予真火具体听从道士

原标题:农村牌坊对联精选

农村牌坊对联是都雕刻在农村牌坊上的楹联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内涵丰富的农村牌坊对联,可以在人们的脑海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由专业制作厂家,嘉祥县长城石雕厂提供的一些农村牌坊对联。

农村牌坊对联精选12字联

上联:天赐福源滔滔鈈尽氏族兴旺

下联:人杰禄广欣欣向荣家丁吉祥

农村牌坊对联精选11字联

上联:新路初成喜迎风雷驱大地

下联:细水长流再看浩气贯长虹

上聯:路通八方陈姓今欣逢盛世

下联:河连四海后世明乐居花园

上联:闹新春水扭秧歌山敲锣鼓

下联:逢盛世国臻大治民乐小康

上联:辟地開天免征皇粮国税

下联:依山傍水描绘大业宏图

上联:改革政策归心农民放胆

下联:千里丰收醉眼华夏扬眉

农村牌坊对联精选7字联

声明:該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金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